发现滑雪好生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11:56:56

点击下载

作者:王嵩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发现滑雪好生意

发现滑雪好生意试读:

前言

2018年韩国平昌举办了第23届冬奥会;2022年,我国北京与张家口将联合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两届冬奥会,将滑雪这项原本陌生的运动猛然推到了中国人面前。政府各部门均提出了相应要求,教育部要求100所中小学校开设冰雪课程,国家号召“3亿人上冰雪”“北冰南扩”,有的学者甚至得出了滑雪起源于中国阿尔泰地区的结论……但真正能推动滑雪大潮的,将是中国的滑雪产业投资家。截至目前,中国已有近700座滑雪场,未来还会有更多。这是中国冰雪事业未来大发展的硬件基础,没有滑雪场带动,整个产业链将失去原动力;没有滑雪场,冰雪产业就是空谈。

没错,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品位也提高了。原本很专业的、贵族的滑雪运动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大众崇尚的健身运动。参加大众滑雪的人数迅猛增长,相关行业从业者利润可观。滑雪无疑是门好生意,但也不是每个投资者都能够赚到钱,加之滑雪场规模巨大,投资巨额,一旦亏损,很难扭转。如果说滑雪必经专业学习阶段的话,滑雪产业投资同样如此。为此,我联系实践,编写了这部理论书籍,以解意欲投身中国冰雪产业的投资人的燃眉之急,同时也希望借此推动中国的滑雪产业。

本书讲求实用,从滑雪的历史源头,到滑雪产业的各发展阶段,以及当前中国产业的现状入手,在深刻分析现有不足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并给出具体的指导意见,从滑雪场的规划设计,到滑雪场的运作营销,再到对国内外著名滑雪场及滑雪圣地的盘点和比较,乃至环保与商业生态圈的打造,意在让每一个投资者都赚钱,让全社会都受益。

在本书写作之初,新的雪季已经到来。尽管我无限盼望它能够尽快更快出版,尽早到达需要它的读者手中,但课题重大,不容有失,我必须在这个火热的雪季强自按捺。如今,它终于出版,但已属姗姗来迟。希望它能在下一个雪季到来前发挥作用,给那些未来的滑雪产业投资者以思考,也给现在的滑雪场经营者以借鉴。

在此感谢本书写作过程中为我提供帮助的人,也感谢中国滑雪产业的先驱们,没有他们的勇敢尝试,我不可能为后来人提供“他山之石”或“前车之鉴”。第一章全球滑雪产业与经济发展1. 全球滑雪产业发展现状

先前,国际上普遍认为滑雪起源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即北欧国家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最近的考古研究发现,滑雪其实起源于中国的阿尔泰山。在中国新疆北端的一幅岩画上,清晰刻划着四名史前男人在阿尔泰山脉起伏的山峦中滑行的画面,其中一个手执长予的男人,还因为捕猎需要,做出了近乎标准的滑雪转身动作。

不过,在滑雪的现代化进程中,特别是在将其发展为一门休闲运动及相关产业方面,以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为首的真正意义上的雪地居民,确实称得上后来居上。在世界滑雪运动中居领先地位的国家也是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但斯堪的纳维亚人只在北欧滑雪项目上占优势,在高山滑雪项目上占优势的则是环阿尔卑斯山国家,如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和瑞士。

据记载,1866年夏,一批英国人前往“山中之国”瑞士旅游,临走时,他们接受了当地度假酒店老板的邀请,入冬后再次光临,感受不一样的瑞士风光。事后他们非常满意,回国后大力宣传。冬季到瑞士度假遂成为英国上流社会的时尚,瑞士的圣莫里兹山区亦随之发展成为全球首个冬季运动度假区,到今天,它依然遐迩闻名。

早期的滑雪场没有上山缆车,滑雪者要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爬山上。直到1911年冬天,在一位博士的建议下,瑞士米伦镇政府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条牵引索道以及劳特布龙嫩—米伦铁路。这条不起眼的齿轨铁路把小镇和山外的世界连接起来,再加上次年举办的越野滑雪赛,更多的人开始了解滑雪并且喜欢上了滑雪。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瑞士的度假酒店床位达到了21.5万张,入住率很高。有意思的是,当时前往瑞士滑雪的外国人主要是英国人和德国人,在人数上,他们势均力敌,不相上下。

在1924年的法国夏慕尼冬季奥运会上,滑雪正式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1933年,第一届世界性的滑雪比赛乘着上一年洛杉矶奥运会的东风,于美国纽约的普莱西德湖举行。滑雪算是正式进军北美,其瞬时激情符合新大陆的气质,备受欢迎。1934年,位于佛蒙特州伍德斯托克附近的吉尔伯特山滑雪区开发出了美国第一套上山设备,当地人只需花费一美元,就能利用设备轻松上山。两年后,美国太平洋联合铁路公司在爱达荷州凯彻姆附近的森瓦利投资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家设有吊椅缆车的滑雪度假地,这成了日后北美各地建造世界级滑雪度假村的样板。由于森瓦利地理位置偏远,而多数滑雪者都喜欢在自家附近滑雪,这无形中播下了滑雪与不动产开发之间密切联系的种子。简单来说,滑雪业本身的收益固然不容小觑,但在滑雪场附近搞房地产开发,继尔全面带动当地经济,才是幕后重头戏。不过,真正有不动产出现在滑雪区,还要推迟到1960年。

作为滑雪度假的发源地,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的有识之士们,也早就意识到滑雪作为一种资源,潜在经济效益非常巨大。1933年,法国建成了第一个有缆车的、完整意义上的滑雪场——梅杰夫度假区。德国不甘落后,不久便研制出当时最先进的滑雪设备——空中缆椅。加上1936年冬季奥运会的助力,滑雪运动及相关产业在欧洲迅猛发展,直至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无情阻断。

战后,滑雪与旅游产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滑雪运动真正进入大众化普及时代。这可以归结为以下几方面原因:(1)“二战”时期,大量青年参军,在北方地区作战的士兵为适应作战环境学会了滑雪,战后,滑雪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业余运动选项。比如美国的第十分队,他们因在阿尔卑斯山区战功卓著备受当地人欢迎,很多第十分队的官兵在复员后要么加入当地滑雪产业,要么回国兴建大大小小的滑雪场,其中包括全球五大滑雪胜地之一的阿斯彭滑雪场。(2)滑雪业在美国及欧洲快速发展,促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滑雪配套设备的问世,这反过来使滑雪运动获得更大的发展动能。(3)战后经济迅速回暖,汽车进入普通家庭,生活水平与消费理念也全方位提升,人们想去滑雪时,交通不成问题,经济也不是问题。

战后十年,欧洲兴起了一波滑雪场建设热潮,这批滑雪度假村主要集中在法国。新建的度假村设施齐备,专业场地、辅助设施、运动装备与住宿、餐饮、娱乐及相关服务,应有尽有,一应俱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新的滑雪区不断辟出,滑雪技术与专业设备不断改良,不动产开发也终于被提上日程,显然,这标志着政治权力也已介入其中,其对滑雪的进一步普及同样显而易见,有目共睹。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各滑雪场开始注重滑雪道的品质,开始应用滑雪道整修机器和人造雪。1954年,美国佛蒙特州的西多佛雪山滑雪场开业,其投资人认为:滑雪场若想尽可能地赢利,那就必须放弃以往只对专业滑雪者开放的经营策略。为了吸引大量滑雪新手乃至没有任何经验的人,他们把西多佛滑雪场造得比一般滑雪场地缓和得多,滑雪道也很宽,新式的上山设备则可以在1小时内运送1200名滑雪者上山。这些举措使得西多佛滑雪场开业不久就创下了日接待1万名滑雪者的杰出纪录。在当时,普通滑雪场每天能有2000人上门就算很不错了。

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因素也共同发力,使滑雪进一步普及,趋于流行。比如滑雪服装的问世,最先是富有伸展性的滑雪裤,然后是其他服装、鞋帽等。再比如美国及欧洲开始兴建高速公路网,使公众觉得从市区前往偏远的滑雪场不再遥不可及。再比如木制滑雪板和皮制滑雪靴的淘汰,代之以更专业的金属和玻璃纤维的复合滑雪板,以及塑料滑雪靴的问世。电视乃至电脑的普及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每场冬奥会及国际重大滑雪赛事的实况转播,都会吸引更多的人投入到滑雪运动之中。

20世纪70年代,市场营销理念渗透到滑雪度假旅游业之中,20世纪80年代又出现了并购和管理风潮,这使得滑雪产业在激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加之新时代人们在运动休闲方面有更多的选择性,使得一些知名度不大、规模也不大的滑雪场经营不善,遭遇了财务危机。事实证明,这未必不是好事。相关数据表明,1980年至1990年,北美滑雪场数量下降了8%,但从全球视野来看,滑雪旅游仍呈现出蓬勃兴起的态势。

如前所述,中国是滑雪的诞生地,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历史上一直对滑雪比较陌生,缺乏滑雪文化。但在今天,日本已建立起完善的滑雪产业链,形成了装备品、雪具、雪鞋等完整的供给体系;韩国也是滑雪产业大国,滑雪人数已经占国民总数的10%左右;中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中国近年经济腾飞和巨大的人口基数,中国的滑雪人数和滑雪场数量已非常可观,中国的滑雪产业自然也称得上体量庞大,潜力无穷。2. 国外滑雪产业主要经验

全球一共有多少家滑雪场?

全球的滑雪人数是多少?

具体的数字是没有的,因为每一秒钟数字都在更新。

大体上,全球有五六千家室外滑雪场,全球年滑雪人次为4亿左右,滑雪者群体为1.3亿人。下面,我们通过全球滑雪场的布局,试着探讨国外滑雪产业从业者的借鉴意义及相关教训。欧 洲

欧洲经济发达,也是现代滑雪运动的发源地,得益于阿尔卑斯山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欧洲得以拥有全球最多的滑雪场,共2000多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大雪场。全球一共有49家超级大雪场,其中有84%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这里的设施也是最齐备和最先进的,拥有超过1万条索道,占有全球43%的滑雪人次数。

法国的拉普拉涅滑雪场在访问人数方面独占鳌头,最近五年来一直是全球第一。过去5年,滑雪人次最高的国家也是法国,此前领头羊的位置一直由美国把持。在法国滑雪的外国游客数量也很可观,有1/5为外国人。相对来说,整个北部都处在阿尔卑斯山区的意大利虽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但由于经营不善和宣传不力,它的外国滑雪者来访人数反倒是整个阿尔卑斯山地区国家中最低的。德国虽然拥有大大小小约500个滑雪场,但德国人非常热衷于出国滑雪,是瑞士、奥地利和法国的最大国外滑雪游客来源地。

英国人先天不足,但英国的滑雪行业从业者煞费苦心。为把英国人吸引到滑雪场,他们开设了很多室内滑雪场,并频频举办免费的“一天之内学会滑雪”活动,培养并输出了很多滑雪爱好者。与欧洲另一滑雪圣地——北欧诸国的表现相比,后者实在是乏善可陈。唯一值得提及的是挪威,它与奥地利、瑞士一同蝉联了全球滑雪人口比例最高的三个国家,有多达25%以上的人口都参与滑雪。

东欧不是传统的滑雪目的地,也缺乏滑雪文化,但近些年经济发展刺激了滑雪需求。总体上说,东欧的优势是价格便宜和优质的天然降雪,在吸引国际游客方面,波兰、罗马尼亚和俄罗斯都有不俗的成绩。北 美

北美是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市场之一,北美最重要的国家美国也贡献了全球滑雪产业最重要的数据,美国滑雪人口占据了世界滑雪人口总数的26%左右。而且美国国内的滑雪消费能力非常强劲,只有6%的滑雪者来自国外。在最为繁荣的20世纪80年代,全美各地有800多个雪场,如今虽仅剩460多个,但主要是因为行业并购所致,美国滑雪行业正在经历缓慢的下滑,不过主要是由于滑雪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兴起所致。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是,美国是最早采用数据量化分析滑雪产业的国家,美国滑雪产业也非常关注目标客户群体的年龄老化。他们认为,提高美国滑雪者数量的根本策略在于:提高初学者的兴趣,将初学者转化为终身滑雪爱好者,防止普通滑雪爱好者放弃滑雪。数据显示,美国的滑雪者占总人口比例仅为3%,远不及欧洲滑雪强国,但这也预示着美国还有深挖的潜力。

美国的邻居加拿大虽地广人稀,但反过来说,它也拥有着全球最多的人均滑雪资源。加拿大的滑雪市场非常成熟,主要依靠本国和美国滑雪游客,全国有滑雪场700多家,而且有一半集中在靠近美国边境的安大略和魁北克两省。其问题在于目标客户群体老龄化,就其人口现状而言,这一定程度上也是无解的。东 亚

除了欧美,最有看头的滑雪市场就在东亚。

日本是相对意义上的先行者,其滑雪市场曾繁荣一时。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作为当年美国的经济桥头堡,经济率先实现了腾飞,有了相应的经济基础,包括滑雪在内的很多美国文化也随之被引进;另一方面,则有赖于日本人的用心。在日本政府的扶持、支持下,滑雪产业在日本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形成了独特的滑雪产业制造体系,一系列日本本土品牌滑雪产品不仅迅速抢占了国内市场,也逐步伴随着日本制造行销全球,日本的索道制造与人工造雪技术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日本还很好地将滑雪这一时尚运动与传统民俗结合起来,包括参观地方民俗风情活动及温泉洗浴、蒸汽浴、美容、按摩、美食、购物等,极大地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也拓宽、拉长了滑雪产业的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滑雪曾被日本年轻人视为最时尚的运动和社交方式。当时,最现代化、最豪华的滑雪场遍布北海道和九州,每个缆车前都排着长龙,雪道上挤满了人。当然,这一定程度上也有日本经济泡沫的功劳,伴随着经济泡沫的破灭,日本滑雪产业也不可避免地下滑,如今只有最高峰时期的一半左右。不过,目前日本仍吸引着全世界19%以上的滑雪者,很值得学习与研究。

韩国的滑雪人数占总人口比例也很接近日本,都是近10%。朝鲜相对来说有更多的冰雪资源,但受困于经济及政治因素,其国内近几年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位数的滑雪场,但所用装备基本来自其他国家淘汰的装备,与韩国发达的滑雪业形成鲜明对比。

而中国,无论是在东亚,还是放眼全球,都是绝对的后起之秀。就像当年中国从日本手中夺得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样,几乎与此同时,我们也把东亚第一滑雪大国的称谓抢了过来。这势必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同时也是因为我国是个多山国家,我国境内有世界最高的17座山峰中的11座,我们还有几亿级的充满活力的潜在滑雪运动爱好者,具备极好的后发优势。我们的问题在于中国的滑雪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虽然新滑雪场不断开业,数量达到了646个,但大多是只有一条魔毯的、只能被称为“玩雪乐园”的小雪场,达不到西方滑雪度假区的标准,也缺乏配套住宿设施。中国滑雪市场在短时期内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滑雪市场之一是可期的,但中国滑雪行业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各方面不断发力、持续投入。其他地区

全球数千家滑雪场主要分布在67个国家,其中绝大部分都分布在上述三个地区,但滑雪业在全球其他地区的发展也不容忽视。以阿富汗为例,它拥有极佳的自然条件,境内有充沛的降雪、高山和冰川,只不过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阿富汗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但这并不影响热爱冬季运动的孩子们利用自制的雪橇和滑雪板在山坡上冲刺。目前这个国家的缆车绝大多数时候都由驴子来充当,但人们未来未必不能在冬奥会上看到阿富汗的高山滑雪运动员。

有人可能不会相信,就连绝大部分领土处在热带地区的印度也有相对很高的滑雪人数,其实抛开印度北部的冰雪资源不谈,单是印度不容忽视的经济与人口体量,都足以孕育与之匹配的滑雪产业与相关人群。即使是在完全意义上的热带国家,在现代造雪技术的支撑下,滑雪也不是新鲜事。当然,人造雪场毕竟不比天然雪场,所以南半球的滑雪场主要集中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国家。3. 全球滑雪产业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滑雪产业,即以滑雪经济活动为中心,根据滑雪者需求把多个企业、行业集合起来,向滑雪者提供综合性滑雪产品和专门服务的新兴产业。就中国而言,20世纪90年代方才起步的中国滑雪产业,相对于全球滑雪业的发展历程,还只是一个懵懂少年。欧美、日韩的滑雪产业早已进入成熟期,产业链较为完善。不过反过来看——事实也正是如此——中国滑雪产业拥有巨大潜力与后发优势。

滑雪场是整个滑雪产业的核心。就产业角度而言,其内在驱动力是休闲旅游,而不是体育运动。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与消费,也开始追求一些精神、文化方面的享受。而滑雪旅游是一种集运动、休闲、度假、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活动,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参与性,堪称最时尚的冬季旅游方式,也因此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消费市场。而且,滑雪旅游具有反复消费、附加值高等特点,同时它还可以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餐饮业、租赁业,这既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很好地解决了当地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

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兼滑雪产业强国,不仅比我们起步早,而且直到现在仍在大力发展滑雪旅游业,更好地借助自身地理资源优势为本国经济服务,比如瑞士、奥地利、美国、法国、日本和韩国。这固然与滑雪旅游本身具有趣味性、刺激性和挑战性,深受年轻人喜爱分不开,同时也与滑雪旅游符合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紧密相关。众所周知,旅游业是无烟工业,附加值高,有益无害,同时还是与汽车、化工工业并列的国际贸易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相关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出国旅游的人数达到60多亿人次,参加本国国内游的游客也有近30亿人次,滑雪产业就贡献了很大的份额。世界上许多国家,尤其是挪威、奥地利、瑞士等小国,凭借自身特有的地理资源和滑雪文化,在撑起本国旅游业的同时,也撑起了本国经济。

以瑞士为例,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它就是个“钟表王国”,但对环地中海地区的人而言,提到瑞士首先想到的是滑雪。至于瑞士国民,他们和滑雪的关系,类似于巴西人和足球、中国人和乒乓球的关系。

瑞士是颇有些优势滑雪的。如前所述,得益于英国上流人士的宣传,它最先被开发成为全球滑雪天堂。英国人之所以喜欢瑞士,不仅因为瑞士是欧洲的高地,有成百上千的雪峰,在瑞士滑雪还有一个特别大的优势,那就是暖和。瑞士纬度并不很高,当地气温主要取决于雪山的海拔。而在雪山之上,温度也只有不到零下10摄氏度,加上充足的阳光,人们并不会感觉寒冷,稍微运动一下还能出汗。与我国东北以及挪威等北欧国家动辄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低温相比,不可谓不“暖和”。

瑞士人并没有躺在先天优势上睡大觉。为提高顾客满意度,他们不断在服务质量上做文章,这催生了科技的发展。瑞士人创造了不少传奇:瑞士的第一盏电灯和第一部轻轨电车、阿尔卑斯山中第一个高尔夫球赛、全球第一次在结了冰的湖上举行的赛马会、第一次出现俯卧式雪橇运动和雪上高尔夫、第一家产能多于耗能的阿尔卑斯山区酒店等。种种举措,使得英国人对瑞士的偏爱“传染”到了整个欧洲。滑雪游客越来越多,对衣食住行等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瑞士的零售业、高端酒店和美食产业随之涌现。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可以说,能够专程去瑞士度假者,都是高端人士,其中大部分是商务人士,他们在冬季云集瑞士滑雪胜地,为商务会见提供了许多便利。逐渐地,欧洲的商务人士形成了在冬季休闲的同时也进行部分高端会见的传统。从中不难看出,如今被认为是世界政商最高端的年度大聚会——达沃斯论坛设在瑞士,绝非偶然。精明的瑞士人并没有止步于此,在发现高端商务会见的巨大金矿之后,他们发现要想吸引全球高端人群来这里会见和消费,还有一个好的方式,那就是让联合国和各种国际性机构驻扎瑞士,因为联合国的高端会见几乎天天都有。于是,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等先后落户瑞士。

如今,瑞士拥有200多个滑雪场地,13条齿轨铁路,50辆登山缆车和约600条空中索道,并且配备4000多名专业滑雪教练。瑞士也有欧洲最长的滑雪坡道,许多滑雪坡道长达16公里,高差2000米,滑雪爱好者可以尽情享受滑雪带来的无限刺激。瑞士品牌滑雪板斯道克林(Stockli)年产5万副,这种在滑雪界有“雪板中的保时捷”称号的滑雪板,最普通的售价也在1000多瑞士法郎,折合人民币7000元。

最重要的是,瑞士联邦政府对于滑雪十分重视,并制订了四大目标:首先是健康,让更多的人积极参加滑雪这项体育运动;其次是普及体育教育,促进年轻运动员和体育竞技的发展;再次是开发滑雪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最后是滑雪产业要有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瑞士,即使是滑雪传奇伯纳德•鲁西,当年也从未想过要当一辈子职业滑雪运动员,而是一边做着成为滑雪奥运冠军之梦,一边踏踏实实地选了一门手艺:建筑设计师。在瑞士的年轻人看来,在滑雪之外,掌握一门社会认可的手艺或是能力,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意味着什么呢?就伯纳德•鲁西而言,他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为重大国际赛事寻找、设计高山速降赛道。北京冬奥会的高山速降定址在延庆小海坨山,是需要他点头认可的。北京冬奥会高山速降的比赛线路,也是他与中国的专业团队一起设计的。

滑雪在瑞士从一项运动发展成为带动瑞士整体发展的重要产业,其独特的思考逻辑值得我们深思。

再以英国为例,尽管它先天不足,但其滑雪产业的发展与人均GDP 的增长依然紧密相关。总的来看,在整体经济环境处于上行阶段时,滑雪产业产值会相应增加。反过来,也可以说滑雪产业产值支撑了经济上行。

而对美国来说,因其参与者众,其1400万人次的年滑雪总人数占到了美国年体育运动参与总人数的2.9%。仅滑雪运动装备消费方面,就贡献了6.42亿美元,占美国整体运动装备消费的4.8%,仅次于健身、高尔夫与球队运动员装备消费。

在其他国家,因滑雪旅游的蓬勃兴起带动的滑雪装备的产业化与品牌化的发展,同样在带动大众对滑雪的热情的基础上,为当地经济贡献了不菲份额。法国的Rossignal、所罗门(Salomon)、德国沃克(Volkl)、奥地利的阿托米克(Atomic)、Blizard,日本的小货坂(Ogasaka)、Yammaha、Idone 等,每一个世界性滑雪品牌的背后,都是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丰厚的商业回报。

另外,在全球范围内,针对滑雪的竞技属性,越来越多成熟的滑雪目的地通过高水平的服务、多样性的活动与产品来提升滑雪爱好者的认可,各滑雪场在经营中非常注重最大限度地方便游客,除滑雪需求本身之外,各个滑雪场会尽量提供其他能够满足游客需求的多种产品,通过超强的综合运营功能拉动消费。这一定程度上与传统滑雪市场逐步饱和有关,同时也与滑雪从业者比以往更加注重挖掘新利润增长点有关。总之,现在经营者更注重滑雪的休闲属性,更注重吸引非滑雪爱好者,具体措施包括开发多种可选择的娱乐项目和活动,包括温泉、健身馆、桑拿中心和日光浴场等,配合会议、教育活动、节日赛事、疗养、登山、徒步旅行等活动,以及私人山区别墅等商业地产的开发。这无疑是对那些怀着“滑雪生意只能做一季”的传统思想的人的当头棒喝。滑雪产业的外延,显然还不限于此。4. 冬奥会滑雪场对经济的影响

1896年,在法国人顾拜旦的积极倡议下,在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停办了1500年之后,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希腊雅典,举办了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1924年,同样是在顾拜旦先生的推动下,首届冬奥会得以在法国夏慕尼举行。

此前,包括滑雪在内的冰雪运动已经在欧美一些国家得到广泛开展。以第一届冬奥会为契机,当时的欧洲兴起了大规模的滑雪山区开发振兴计划。时至今日,欧洲形成了全球最主要的滑雪市场,环阿尔卑斯山的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瑞士和德国,坐拥2000多个滑雪场和迷人景色,每年都能吸引大量滑雪爱好者和旅游观光客。

迄今为止,全球一共举办过23届冬季奥运会。第24届冬奥会则花落北京—张家口。在过往的23届冬奥会中,有三座城市曾经梅开二度,两次举办冬奥会,它们分别是瑞士的圣莫里茨、美国的普莱西德湖和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芬兰的拉赫蒂、瑞士的锡永、保加利亚的索非亚、瑞典的厄斯特松德、西班牙的哈卡和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则蝉联申办冬奥会失败次数最多的城市,均为三次。

正所谓几家欢笑几家愁,申办冬奥会成功的城市与国家有多高兴,那些申办冬奥会失败的城市与国家就有多难过,这倒不是因为申办冬奥会本身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主要是因为申奥成功对申办国家尤其是申办城市来说,有着“点雪成金”的意义。下面举两个有代表性的案例。日本札幌冬奥会

日本城市札幌原本准备于1940年举办第5届冬奥会,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与奥运会的宗旨不符,因此1938年日本政府主动宣布他们“无法举办札幌冬季奥运会”。后来,瑞士的圣莫里茨成为候选城市,但瑞士也宣布放弃承办。再后来纳粹德国表示愿意接手,但他们显然更愿意发动战争,这导致接下来的两届奥运会被迫取消,直到1948年“二战”结束之后,冬奥会的圣火才在圣莫里茨重燃。

战后,日本在废墟上重建,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日本开始大力开发滑雪场。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举办进一步推动了日本滑雪场的建设,以及日本人参与滑雪运动的热情,到20世纪70年代末,日本滑雪场建设达到顶峰,全日本滑雪人数高达全国人口的10%以上。就札幌这个北海道城市而言,以往的严寒如今成为了优势,不仅知名度大大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冬奥会开幕前,该市还专门开通了第一条长12.1公里的地铁。

1998年,冬季奥运会在时隔26年后再次来到日本城市长野。我们知道,此时日本已经进入“失去的十年”,但冬奥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依然不容小觑。特别是因为日本是个出口大国,而冬奥会则是为数不多的宣传盛会。我们都知道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难题,其实日本也有自己的东北(主要指北海道)旅游业振兴难题。日本人的解决方式是以温泉、滑雪、树冰作为“吸客”手段,吸引世界各国游客前往日本东北地区观光。不仅推广活动、合作会议不断,还大搞软推广。举例说明,电影《非诚勿扰》的放映,除了制片方收获了可观的票房,日本的北海道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当时,北海道政府推出的“《非诚勿扰》路线游”是许多中国游客的不二选择。当地旅游业人士甚至还创建了一家“80年代滑雪复兴实施委员会”,由日本首相夫人安倍昭惠担任名誉会长,以重拾滑雪人气。抛开目前日本的滑雪产业并不低迷不谈,不论日本滑雪产业在中国滑雪产业突飞猛进的大背景下最终结局如何,至少这份用心值得我们学习。俄罗斯索契冬奥会

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俄罗斯从来都不缺少滑雪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其境内的高加索山脉地区可以说是真正的滑雪天堂。但俄罗斯人的冬奥会之路走得很崎岖,直到1956年才首次参加意大利科蒂纳丹佩佐冬奥会,当时的身份是苏联。但他们一鸣惊人,首次参赛就超越所有对手,在奖牌榜上名列第一。至于俄罗斯的滑雪产业,更是长期与其冰天雪地的地理环境相去甚远。可以说,直到2012年,也就是索契运动会开幕前两年才真正开始腾飞。

长期阻碍俄罗斯滑雪产业正常发展的因素是政治与经济。即使是在俄罗斯申办冬奥会成功后,以及冬奥会进行过程中,西方媒体依然热衷于抨击和唱衰索契冬奥会。当时有媒体表示,俄罗斯对此次冬奥会花费了1.53万亿卢布(约为440亿美元),而且这个数字在未来还会攀升。横向来看,索契冬奥会堪称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冬奥会,俄罗斯建造了14座体育场,增加了1.9万个旅游房间,建设了260公里的公路、200公里的铁路、54座桥梁和22个隧道,外加建设现代化机场以及购物商场等。与此同时,俄罗斯的经济并不好,奥运会历史上也有过不少投资较大但收益不良的例子。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担心是多余的。索契冬奥会的“吸金”能力同样令人咋舌。单是以米沙熊、雪豹、兔子组成的“吉祥三宝”奥运吉祥物,就带来了数千万美元的收益。索契冬奥会的体育营销收入也创下了历史之最,达到13亿美元,是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1.5倍。最为受益的还包括由索契冬奥会带动的俄罗斯旅游业。这座城市原本默默无闻,但因为举办奥运会一举扬名全世界。抛开奥运会前后涌入索契的游客令当地所有的酒店、家庭旅馆一房难求不说,数据显示,索契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得近几年前往俄罗斯滑雪的人数翻了数倍,这还是在俄罗斯与西方政治不睦的大背景下。不然,它会给俄罗斯经济注入更多上行动能。第二章中国滑雪产业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 中国滑雪产业综述

早在史前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尝试着应用滑雪。但直到1957年,中国第一次滑雪比赛才在吉林省通化市举行,它是中国近代滑雪运动的开始。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滑雪运动还要推迟到1980年。当年,中国参加了美国普莱西德湖冬奥会,并开始引进现代竞技滑雪,这一年在中国滑雪运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落户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国滑雪运动由此登上国际化竞技舞台。随后,伴随着经济的逐步腾飞,滑雪运动以及滑雪场开始进入国内,中国最早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滑雪场——黑龙江亚布力风车山庄滑雪场和吉华滑雪场就问世于此间。此后,特别是黑龙江于2009年举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奥运会后,滑雪的概念为更多的国人所熟知,也逐步为更多的年轻人所接受、所喜爱,滑雪运动在中国才真正进入产业化时代。

中国滑雪产业的现状,总的来说是蓄势待发但还未迎来真的爆发。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对中国滑雪产业做简单阐述。中国滑雪场发展概况

没有滑雪场的滑雪称不上产业。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共有646家滑雪场,较上年增加78家,增速不可谓不高;这些滑雪场分布在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只有香港、澳门、台湾、江西、海南、上海、西藏等少数省市没有滑雪场,分布不可谓不可广。加之中国地域辽阔,适合建大型高级滑雪场的地段数不胜数,未来必定会有更多滑雪场加入阵列。

但是,尽管目前中国已不乏室内滑雪场,也不乏诸如新疆阿尔泰野雪公园这样配备了直升机的超高垂直落差滑雪场,大部分滑雪场也称得上设施完善,但尚不能与发达滑雪国家相提并论,真正达到标准的滑雪场仅占总量的1/4左右。再如在人工造雪面积方面,全国造雪面积超过100公顷的滑雪场仅1家。

目的地度假型的滑雪场在我国数量也很少,仅占总量的3%,而我国的滑雪场受众恰恰多是连滑雪新手都算不上的非专业游客,相较于运动和旅游,度假也是主要目的。而国内很多中小型滑雪场要么不能提供住宿与餐饮服务,要么极不专业,这只会降低顾客的满意度与滑雪场的回头率。中国滑雪设备、装备发展概况

滑雪设备主要包括魔毯、索道、造雪机、雪地摩托等,滑雪装备主要是以滑雪服、滑雪鞋为主的滑雪服装和包括滑雪板、滑雪杖、固定器在内的滑雪器械,此外还包括手套、头盔和滑雪镜等配件。

其中,魔毯是滑雪场初级道的必备运力系统。我国滑雪人群呈现的特点是初学者居多,初级道使用率高,因此对魔毯的需求也高。旺盛的需求刺激了魔毯的国产化,目前我国国产魔毯最长可达440米,安全性、舒适度以及运输效率都很突出。

索道方面也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设计、生产和安全性均达国际先进水平,但一些大型滑雪场在采购设备时有习惯性购入国外品牌的倾向,如奥地利品牌高速缆车Doppelmayr。

造雪机、压雪车和雪地摩托这三种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造雪机以美国SMI、意大利天冰和迪马克占有率较大,国产造雪机只占很小的份额。国产压雪车在国内市场份额占有量上不仅更小,而且国内不少中小型滑雪场或受困于资金,或意识不到压雪车的使用价值,均未配备压雪车。雪地摩托基本为进口品牌,价格在10万~20万元人民币,加拿大庞巴迪和日本雅马哈是主流。

滑雪板等滑雪装备,目前依旧是海外品牌引导潮流,并占据市场核心地位。国产品牌一来缺乏技术积淀,二来很难通过并购收购国外品牌,因此挤不进中高端滑雪板市场。核心玩家比较认可的双板品牌包括阿托米克、迪拿斯达、费舍、诺迪卡、金鸡、所罗门、沃克,单板品牌包括伯顿、耐畴、里德、凯图和里波科技。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欧美品牌能挤占全部高端市场不仅因为产品质量好,还得益于成功的营销战略。

以滑雪服为主的服装领域情况稍好,尽管依然有不少消费者会选择动辄千元以上的国外滑雪服品牌,但终究是少数发烧友。国内品牌如探路者、安踏、三夫户外等,至少已经达到了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的地步,并抢占了高、中、低三个细分市场。中国滑雪人群发展概况

根据测算,2016年我国全部滑雪人次为1510万,较上年增加260万人次,但渗透率远低于日本和美国(10%左右),更不及瑞士和奥地利(30%左右)。同样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已位列全球主要滑雪国。

就地域分布情况看,国内滑雪者呈现扎堆现象,北京市滑雪者人数占比最高,黑龙江、吉林、河北、山西、新疆、河南也是滑雪者大省,年增长量均超过20万人次。

滑雪者以男性居多,但女性滑雪者占比只是稍落下风,男女比例为52.17∶47.83。主流滑雪人群集中在18~29岁和30~39岁两个年龄段,共同占比高达85.5%,说明国内滑雪人群偏向年轻化。

职业构成显示,滑雪者中占比最多的职业是商人,其后依次为职工、服务行业和教育研究行业。学历方面以本科最多,其后依次为硕士生和高中生。大部分滑雪者月收入低于1万元人民币,平均每次人均消费不超过千元。中国滑雪人才发展概况

中国的滑雪产业发展总体来说称得上“迅猛”二字,以北京为例,随着追求休闲娱乐的中产阶级的崛起,以及2022年的冬奥会,近几年春节期间北京及河北周边滑雪场人次都有量与质的跃升。但在如此利好的形势下,也不乏负面新闻,即接连发生滑雪者意外受重伤乃至身亡事件,使得滑雪场安全问题成为关注焦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滑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关调查表明,无论是滑雪场本身还是经营者与消费者素质,我们都有很多基础课要补。抛开滑雪者往往不愿意花钱系统学习滑雪不说,国内滑雪“教学课程”在教学质量方面也无法保证,很多都是简单拼凑的教程。这主要是中国滑雪人才严重滞后于中国滑雪业的爆发式发展所导致的,大到场地运营、小到雪具护理,各方面都缺专业人才,从业人员大多专业技能不足,这既影响滑雪安全,也影响滑雪产业健康发展。2. 中国滑雪产业链条分析

滑雪产业是一个庞大体系,它以滑雪运动及滑雪场经营为中心,结合体育运动与旅游休闲等商业项目,涵盖多个关联行业。具体说来包括上游产业、ToB和ToC。

上游产业围绕滑雪场运营展开,包括滑雪场设施、设备及器材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如造雪机、压雪机、索道、魔毯、滑雪板、滑雪服等。

ToB即为滑雪场提供的服务,此处涉及滑雪场地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也包括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度假等多元配套设施的投资兴建,还包括滑雪培训、雪场救护、安全保护、滑雪赛事、广告营销、媒体资讯、地产、交通等一系列关联产业。

ToC在这里指为终端消费者即滑雪者提供的服务,包括从线下到线上一系列衍生与增值服务,如门票、个人装备购买与租赁、滑雪教练预约和各类线上社交平台。

现代滑雪运动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滑雪产业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纵观世界各地区滑雪产业链的形成,无不与当地的社会环境、经济变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亚洲的滑雪产业相较欧洲和北美起步较晚,主要还是因为欧美自工业革命以来始终在各方面站在前沿。日本能成为世界性滑雪大国并带动韩国、中国的滑雪产业,同样得益于它在亚洲先人一步的经济腾飞。另外,滑雪产业受政府政策影响很大。别的不说,没有政府的认可与协调,征地都是个大问题。当然,政府客观上也应该积极介入,以当地经济建设及旅游资源为中心,做好产业引导与政策支持,从政策前端做好产业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并参与滑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层层管控,全面规划,避免同质化竞争与重复建设,既节约成本,也遵循效益最大化原则。

至迟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际上已形成滑雪产业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中国未来势必也要向全产业链运作模式转变。这需要我们在两个方面努力,即在区域规划的全产业链模式和企业发展的全产业链模式方向努力。前者,要求各级政府围绕滑雪场的建设与经营,深度布局上下游业务构成,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各项设备的配套研发与生产,鼓励区域内部的自产自销、互相供给的模式,同时深挖供给侧,有效整合资源。后者,要求各企业围绕着滑雪业务,整合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以并购收购、自创自建、连锁联盟的方式,合作共赢,求存图强,从产品的创意与设计、生产与营销,到后期运营与维护,兼顾区域与全球,着眼宏观与微观,打造一站式滑雪服务平台。

目前,我们距此尚有不短的距离。受2022年冬奥会影响,不少地方政府虽已意识到冷冰冰的白雪成为了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但主要还是从商业角度出发,而且是并不科学的商业角度。其实中国滑雪产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我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滑雪文化。大多数滑雪场都试图复制西方滑雪胜地的模式,但是无法复制西方的滑雪文化。文化如地基,缺少文化积淀,不过是又一场一哄而上的炒作。

由于文化缺失与文化建设的滞后,滑雪产业链的链条虽然足够漫长,但中国滑雪产业从业者只能吃到很小的一块,负债经营的滑雪场不在少数。这主要是因为相对国外成熟市场,国内滑雪市场的绝大部分产值均来自于滑雪场门票收入和滑雪装备的租赁收入,连基本的装备销售与滑雪教学不尽如人意,更别谈将餐饮、酒店、购物中心、休闲娱乐场所等与滑雪运动相结合,乃至发挥“中国制造”的优势,建立本土滑雪品牌,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全面构建滑雪产业链体系了。

可以说,目前中国的滑雪产业链条是有所缺失的,而最需要补上的一环就是本土品牌。去任何一场国内举行的滑雪大赛的赛场,可见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选手从雪板、雪鞋、固定器、头盔和护腿板,基本上全都是使用进口器具。甚至连以人类滑雪起源地为荣的阿勒泰队,也不得不使用专业的进口滑雪器具。

据国际滑雪组织数据,中国滑雪人数未来可达总人口的2%,接近3亿,潜力巨大毋庸置疑,这也与我们的口号“3亿人上冰雪”相吻合。但现在的情况是,不仅中高端滑雪装备和设备市场皆被欧美品牌抢占,以美国滑雪协会为代表的国外强有力竞争者也盯上了中国滑雪市场。这首先是机会,因为滑雪行业协会在促进新滑雪者的开发、推动滑雪学校计划、人力资源开发、滑雪场标准与安全、滑雪场环境管理及加强对外信息沟通与联系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是目前中国的滑雪产业链短板,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瑞士、美国、法国、德国、奥地利、瑞典及加拿大等世界主要滑雪接待地均有数目不等的滑雪协会、滑雪联合会以及滑雪俱乐部,它们进军中国市场是迟早的事,中国本土滑雪协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3. 中国滑雪产业进入黄金期

近年来,中国滑雪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归纳起来讲,共经历了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始于1996年,契机是当年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办的第三届亚冬会,再说具体点则是亚东会对场馆的需求以及会后滑雪场馆对普通民众的开放,使普通民众开始接触到滑雪运动。

具体说来,这次浪潮对于中国滑雪产业的发展还有以下四大积极意义。第一,开拓了全新的市场领域,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加深了人们对滑雪的了解,为滑雪运动由竞技体育转变为滑雪旅游的经济模式提供了可能。第三,带动了区域的经济发展,为滑雪场所在区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为中国滑雪业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形成自己的滑雪文化,打造自己的滑雪产业链并不断开拓、深耕,提供了人才保障。

第二次浪潮起于2001年,止于2010年,主要表现为北京及河北等地的滑雪场的兴建与发展。2001年,仅北京一地,投资超千万元的滑雪场已达13家。河北省仅随其后,尤其是张家口市,依托自身地理条件与毗邻首都的优势,于2003年开始发力,以万龙滑雪场为龙头,在长城岭滑雪场、多乐美地滑雪场和云顶乐园的呼应下,开启了京冀滑雪产业的提档升级,也为此后该地区形成全国首个产业集群打下了基础。

同期,受国家滑雪产业“北雪南移”战略的影响,其他地区的表现也很优异。不仅四川、湖北、云南等地相继有滑雪场建成,上海、深圳等全无滑雪资源的大城市也建起了室内滑雪场馆。黑龙江、吉林与新疆等冰雪资源丰富的传统滑雪强省,也在原有基础上大力拓展融资渠道,把滑雪推进了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轨道。

第三次浪潮为2010年后至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这一时期,国内滑雪场数量每年保持两位数增加,全国各地大中小型滑雪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数量增长的同时,质量也在提高,很多一般意义上的滑雪场实现了向滑雪度假区的转型。

而目前,或者说从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奥成功的那一刻,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滑雪产业黄金发展期开始了。同时我们知道,今年第23届冬奥会在中国的近邻韩国举行,这相当于是对2022年中国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预热,两届冬奥会持续在亚洲举办,至少可以保持8年的热度,使奥林匹克精神及滑雪运动在中国和亚洲持续升温。因此说,未来10年会是中国滑雪产业的黄金期,同时,它也是中国周边国家的黄金期与机遇期。

从全球范围来看,滑雪行业的增长目前陷入了停滞甚至缓慢下滑,尤其是传统滑雪市场,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国家和日本。但即使如此,目前全世界的4亿滑雪人口每年依然能创造7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中国由于此前缺课严重,且经济基本面始终优异,近年来称得上是一枝独秀、逆势直上,未来,滑雪这门运动及相关产业必将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继续提升获得更多动能,开拓更大空间。

另外,近几年传统滑雪产业强国业绩有所下滑,一定程度上也与这些国家的雪场数量已相对饱和有关,而中国则处在快速增长阶段。仅以滑雪场数量为例,最新的数据是646家,但仅仅在2010年,其数量才只有270家。再前溯至1996年,只有区区9家。而相对于中国几亿级的巨大滑雪者潜在人群,646家的数量远远不够。根据估算,至2022年,也就是北京—张家口冬奥会举办之年,国内滑雪场数量将达到1000座。未来,籍着两届冬奥会先后在东亚举办、滑雪概念必将深入人心的东风,滑雪产业拥有的巨大潜力和庞大的产业链条必将爆炸式释放,以爆发状态展开,从滑雪场度假村的建设,到服装器材、设备设施、人才培训、滑雪体验、表演比赛,再到交通餐饮、“互联网+”等诸多方面,都有巨大市场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大资本也好,个人也罢,都不难在滑雪产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4.“互联网+滑雪”下的冰雪产业

几乎从一开始,“互联网+”概念就与滑雪产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2015年两会期间,也就是中国北京—张家口申奥成功的同年,“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自此,国内刮起了“互联网+”风暴,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开始与各传统产业融合并不断提速。中国的滑雪产业严格来说算不上传统产业,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互联网必将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而且这种重要性目前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体现。“互联网+”能从多重维度为滑雪产业链注入新活力,从而带给滑雪产业相应的契机与变革。具体说来如下:

首先互联网在滑雪产业的应用,会增加滑雪场的宣传推广渠道,时效性更强,性价比更高,而且能无限拉近商家与消费者的心理距离,有利于培养滑雪习惯,形成粘滞效应。

以往,滑雪场只能通过报纸、电视等平台做广告,花费巨大而效果未必明显,互联网则带来了宣传推广方面的历史性的突破与转变,推广表现为视觉冲击力强的视频和图文结合的海报、软文等。商家宣传推广内容的平台与消费者接受相关内容的平台同源同频,如微信、微博、论坛等。可以说,在网络时代,借助发达的互联网工具与林林总总的平台,商家不愁推广,消费者也不难找到自己中意的产品与服务。冬奥会申办成功后,国家不断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冰雪产业发展,也提出了很高的期许,如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到2020年我国冰雪产业总规模要达到6000亿元,到2025年要达到10000亿元,直接参加冰雪运动的人数将超过5000万。没有互联网这个重要驱动力,这无法想象,也无法完成。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携手九合天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中国冰雪官方APP,以高效、专业的国内外赛事信息和冰雪知识为基础,结合新闻资讯和图片、视频等第一手资料,鼓励大众积极参与冰雪运动、推广冬季运动普及计划,推动冰雪体育文化传承和发展。

其次,引入“互联网+”提升了滑雪场的综合服务。借助互联网平台,滑雪场经营者可将属于线下的滑雪教育延伸到线上,用场景吸引眼球,促进销售;也可以将互联网及相关技术植入滑雪旅游行业,提高用户的消费体验。

以北京南山滑雪场为例,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不仅可提供全面高效的信息互动服务,方便消费者进行滑雪预订和活动参与,同时可通过“手机商城”与“便捷通道”在线业务,方便滑雪族直接购买滑雪产品,免去到现场排队购票之苦,节省相关费用。其他滑雪场也不落人后,要么是已推出相关服务,要么是准备推出相关服务,范畴包括滑雪预订、设备预租、教练预约、房间预留等。知名滑雪网站滑呗则运用GPS定位功能记录用户的滑雪里程、滑雪高度落差以及运动轨迹和运动速度,让雪友为自己的滑雪季留下珍贵档案,增加更多乐趣。

提到“互联网+滑雪”,又不能不提电商与大数据。在滑雪产业,大数据的运用相当广泛,它为企业做市场研究和分析提供了数据化和科学化的依据,从而帮助电商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体店快速准确地锁定目标客户,并直接实现与消费者的对接,让消费者用最少的钱和最节省的时间购买到心仪的产品。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滑雪单板的销售总量超过4万副,其中线上销售总量超过1万副。相对来说,那些价格相对便宜的滑雪镜、滑雪手套,以及并不一定滑雪时才穿的滑雪服,销量更大。比如骆驼,最热销的一款冲锋衣在2016年的销量是21万件。随着冰雪运动人群的稳步扩大以及电子商务的日益完善,未来肯定会有更大突破。

互联网思维在滑雪产业中的渗透,不仅仅体现在销售渠道与服务质量上,也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比如,滑雪类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与应用。目前,日本、以色列等科技强国已推出了可显示速度、距离、高度和加速度且有记忆功能的智能滑雪板,可拍摄视频、可接入Wifi或蓝牙连接的智能头盔,具备GPS追踪、动作传感器、碰撞传感器、高度计、防风麦克风、OLED雾灯等多种功能,以及同时具备拍摄、导航、传感功能的VR智能滑雪镜。一些看似简单但功能同样强大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如可以记录心率、血压和运动过程中各种数据并通过后台运算给出技术上指导的运动手环,不仅很受欢迎,也确实能够对滑雪新手乃至专业级别的运动员提供科技层面的呵护。

最重要的是,互联网提供的社交、资讯和娱乐功能可最大限度地为滑雪运动增加魅力,同时还可破解中国滑雪文化积淀不足的短板。

人是离不开社交的,在一个兴趣圈子里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基于此,很多互联网应用都围绕社会起家,推出各种雪友扎堆的平台,大家可以在社区里发布动态,交流经验技巧、聊赛事、侃心情、约比赛、互相点赞、评论等,所有跟冰雪有关的话题都可以在里面分享,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滑雪运动,同时还可以为滑雪场导流、引流,并通过社区了解自身不足,有针对性地予以改进或提升。

另外,过去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缓慢还在于人们普遍认为滑雪是很有难度也很“高冷”的运动,这和该运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曝光度有很大关系。在互联网的帮助下,滑雪运动以及整个冰雪运动体系的相关资讯、新闻、事件可以迅速传播,很多企业也乐得与媒体、音乐界等跨界共赢,推出各种极限冰雪赛事、冰雪音乐节、演唱会、嘉年华等。这些活动借助互联网的强大推动力,可让更多的人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冰雪项目中来。5. 滑雪产业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影响

传统上,我国长城以北的区域在农耕时代被称作“塞外”“关外”“苦寒之地”等,不适合生活生产,经济远远不及长城以内区域。但因为有了滑雪,一切变得不同。以往的劣势,反倒成了很多地区的优势。

我国北方幅员辽阔,山峦纵横,有些地方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雪覆盖之下,这就为滑雪旅游提供了极为便利的资源优势。在我国南方,高原或山地地区,同样不乏相应的滑雪资源。其他缺乏天然冰雪资源的地区,要么可以通过建室内滑雪馆的方式解决,要么是其他滑雪目的地的巨大客源地,人口红利无限,产业提升空间极大。可以说,我国的滑雪市场无需依赖任何外部市场,自身就能形成闭环,这是很多国家所不具备的巨大优势,我国许多省、市、地区也自然而然地将滑雪旅游当成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也寄予了不小的期望。

只是由于我国旅游业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与其他滑雪发达国家相比配套设施建设、场地维护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而且存在盲目开发、相互模仿等情况,这必然制约我国滑雪旅游业的正常发展,不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当然,如何能引以为鉴,看到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正确利用好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利用上天赐予的冰雪资源发展地区经济,还是应该和必由之举。

在上文中,我们没少提到滑雪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这里不妨深入解读一下。滑雪旅游产业与相应地区经济发展相得益彰

我国北方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很大一部分区域位于寒温带,尤其是东北三省、京津冀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平原和山脉相间,高差适中,非常适合开展冰雪运动,为我国冰雪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而且冬季雪期长、雪量大、雪质好,相比一些同纬度其他国家,具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很适合开展滑雪旅游。北方大多数地区属于中国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南方一些城市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利用自身资源开展的滑雪旅游可以为北方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等省市地区都在大力开发滑雪旅游资源,滑雪旅游产业确实很好地促进当地经济增长,成为当地经济的一项重要来源。未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国家魅力与文化吸引力更大,滑雪产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更好更强,肯定会吸引更多国内外人士前往消费。滑雪旅游产业可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除极个别情况外,适合旅游观光的城市大多地处偏僻,工业等重要经济门类缺乏,滑雪胜地尤其如此。这些地区发展旅游业,不仅是势所必行,旅游业如滑雪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其他关联产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服务。

就滑雪旅游而言,它的生存与发展与其他行业紧密相关。由于大部分的雪场远离市区,交通、餐饮、住宿等条件相对较差,配套设施就显得非常重要。开展滑雪旅游,就需要有能够满足需要的配套措施,例如便利的交通工具,舒适、快捷、满意的食宿条件,设备齐全的医院以及各种体育用品、纪念品生产及销售方面的商业服务。而且滑雪旅游还可以间接或直接带动商业服务、建筑、金融、邮电通讯、会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一套完善的集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旅游项目,从深层次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滑雪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促进就业

拥有滑雪资源地区,要么工业落后,要么只有落后的重工业,特别是我国东北地区,受历史原因影响,很多城市都是重工业城市,许多城市的产业结构已经不再适应今天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这就导致当地的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较低,跟不上同期其他地区的脚步,还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大量失业人员的存在,会慢慢产生很多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