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老越健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13:21:51

点击下载

作者:苗懿德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越老越健康

越老越健康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越老越健康作者:苗懿德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8-01ISBN:9787538438345本书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FOREWORD

对于健康,有人曾做了这样一个比喻,把生命的健康比作1,权势、名誉、地位、金钱、美色等等人世间的一切皆为1后面的0,而离开了1,一切就全归于0。也就是说当我们连生命都不能享用了,还能享用什么呢?健康是人生的基本,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对于老年人来说,健康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长寿养生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健康不仅被视为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也是人们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的生命实在是太短暂了,即使是能够活到天年,也只是历史的一刹那。所以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健康长寿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追求。

老年,是生命中的黄金岁月,是颐养天年的美好时光,是品味人生、享受人生、完美人生的重要阶段。老年,并不意味着生命快到尽头,也不是体弱、衰老和病痛的专用名。拥有健康快乐,越活越年轻,越老越健康,这样的老年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向往。

人往往是越老越怕老。其实,老年人追求年轻的情绪,会使机体也随之年轻;相反,害怕衰老,常自叹“老矣”,在精神上做了衰老的俘虏,则很快会跌入老人的境地。如何才能赢得健康,赢得长寿,成为老年人一直关注的话题。为此,老年人应积极地运用科学方法保持健康的身体,加强身体的保健和保养,预防和减少疾病,强身健体,提高生存和生活质量。

健康并不是一种偶然,而是一种选择,其实,每个老年人都可以选择健康。健康就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就看如何把握了。相信只要奉行正确的养生之道,人人都可以长命百岁。

这本书从运动锻炼、科学饮食、生活起居、疾病防治、养生保健、修身养性、良好心态、优美环境这八个方面着手,以科学的养生理论为指导,以追求老年人身心健康为核心,立足于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保健,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老年朋友养生之道和自我保健方法,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益寿延年的目的。

遵循生命规律,提高生活质量,有疾者尽快恢复,无疾者健康快乐!真正让老年人实现“越老越健康”的梦想,也正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可操作性强、融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一体,是我们精心为您和家人、朋友献上一份养生盛礼,祝愿所有的老年朋友都越老越健康。苗懿德CHAPTER 1 / 第一章良好心态决定老年人的健康马克思曾说过,一种美好的心情要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病理上的痛苦。2400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也说过:“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而医生只是帮助本能的。”健康的钥匙握在自己的手中,生活中要善于营造良好的心态,每天都有好心情,才是一种保健艺术,心态是健康、生命和人生的真正主人。做自己心态的主人,你才会更加健康,才是永远的健康人,好心态是健康的活化素;坏心态就是疾病的催化剂。“只要精神不滑坡,笑容总比皱纹多”,愿此话成为每一个老年人的座右铭。老年人的心态与健康

一个良好的心态决定一个人的健康。这话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可是个事实。尤其对老年人来说,只要穿好睡好就行,这样的说法听起来像“天方夜谭”。殊不知,心态对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在社会上,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往往特别关注的是身体的健康,对心理上的健康并不在意,也不过多的关注。可是,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不容忽视的。

◎老年人的健康,从心态说起

步入老年,心理上的健康应是社会和个人关注的热点。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整体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焦点开始转移到注重心理上的健康。

根据有关心理专家调查,有28%的老年人有明显的忧郁、自卑等诸多心理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心理专家曾把老年人的心理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退休老人。由于退休以后,一时难以适应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的变化,常常会睹物思旧,留恋过去,多愁善感,产生忧郁心态,时间长了会出现抑郁、伤感、头晕等症状。

第二种情况,有自卑感和孤独感的老人。这样的老年人也许会因为和子女关系不融洽,或者是缺少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以致感情疏远,遇事急躁,易动肝火。

第三种情况,是敏感、多疑的老人。这种现象极易出现在60岁以后的女性身上,她们不轻易相信别人,总是对人持敌视态度,久而久之,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以上三种情况,是社会所关注的健康热点,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心理与健康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

有一位78岁的老年人,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居住大的房子,但身体非常好。有人问他:你的身体这么棒,有什么秘方啊?他笑道:有什么秘方啊,都是凡人,只要每天活得开心、幸福,任何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儿孙自有儿孙福,何必管那么多。有时候,就连在别人耳朵里觉得受不了的油烟机噪音,他都觉得好像是二胡的声音,一个人烧饭的时候,他会随着那旋律低低地哼唱。这是何等的心境,这是一个多么幸福的老人!

这个例子为人们展示了什么?一个人想要有健康的身体,首先就要有好的心态。良好心态是健康的保证。养生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换种思维也许就会觉得生活是幸福的,处处充满着乐趣,会觉得天空是那么蓝,就连小鸟的叫声都会显得特别动听和可爱。

俗话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可是,生活中,人们把它改为“因为近黄昏,所以夕阳无限好”,这种把带有消极无奈的心理情绪,点化为积极向上的、鼓舞人心的人生警语,是人们接受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的积极心态,拥有这样的心态,会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幸福、更快乐、更健康,让他们感到越活越年轻,越活越带劲,越活越有激情。

◎良好的心态,从自我做起

人到了老年时期,都想让自己拥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晚年,而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个心态就要从自我调节做起。(1)学会自我宽慰

衰老是人生的必经之路,老年人要学会自我宽解和自我安慰,切莫因为衰老而产生自卑、自弃的情绪。同时,老年人还应该尽量保持平和的心境,不勉强自己做一些力不从心的事情,遇事也要三思而后行,切莫心急烦躁跟自己过不去。(2)不要过早产生衰老感

老年人应把离退休看成是调换一个更适合自己健康状况的岗位,不要有任何“离岗”的想法,更不要有迟暮之感,应“老当益壮”,人老心不老。(3)寻找精神寄托

退休固然是件好事,可是突然间改变了几十年形成的生活习惯,难免会使人有空虚无聊、孤独落寞之感,这很容易使老年人产生心理变异。要消除这种情绪,最好的办法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一两项感兴趣的活动作为精神寄托,以充实自己的生活,诸如读书、园艺、绘画、音乐、书法、旅游以及某些社会公益性活动等。还应该抽些时间走出家门多结交朋友,使自己生活在群体的友爱之中。(4)运动可以延缓衰老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不运动是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老人可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锻炼,安排好适合自己身体情况的锻炼计划。(5)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知识

老年人应该正视心理变异,抽时间多学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识,弄清楚发生心理变异的生理原因及其主要表现,一旦发现自己有了心理变异的某些苗头,要及时地进行自我克制和自我纠正。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自己,面对社会,给自己的晚年生活找点乐趣,增添一些新的色彩,搞好自身调节,给自己一个丰富多彩的晚年!心态不老人不老

衰老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同时也是人老以后思想上难以接受的问题。其实人的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衰老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任何人都不能够改变的客观事实,最好的方法就是改变自己。

人上了年纪,改变自己就要从心态的调整开始,要学会正确地对待它。俗话说的好:“人老心不能老”。也就是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理上的衰老,但是我们可以仍然保持一种年轻的心态,这对每一个老年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因为如果能够一直保持年轻的、放松的心态,对老年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极为有利。

◎老年人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态

作家冰心91岁高寿时,曾写了一篇有关从没有感觉到自己“老”的文章,她告诫老年人要有不服老、不知老、不畏老的精神;朝气蓬勃,乐观开朗,豁达大度。活得像个“年轻”老人。

要想做位“年轻”老人,首先情致就不能老,兴趣要广泛,绝不能有失落感,要学会把生活搞得丰富多彩,十分完美。积极热情兴致勃勃地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特别是文化活动,如书画、听音乐、写文章、弈棋、养花、钓鱼、旅游、聊天、和小孩相处……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可是,有人或许会说到,无法接受退休的事实,因为许多老人认为一旦退休了,会觉得自己整天都无所事事,而且在他们看来,退休就意味着真的老了,所以在心理上,许多老年人就容易因此失去平衡,从心态上就先变老了。

其实,退休不等于年老。退休制度在我国先秦时代就已有了,在《礼记》中就有记载,意思是“大夫七十岁就应该放下工作,告老回家”。现在许多老年人之所以心理失衡,最为重要的还是心态上没有调整好,不能够客观地面对衰老的事实,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

对待年老和退休,大可不必太注意自己生活角色的改变,老年人如果退休了,就应该好好地放松一下身心,同时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自己所能发挥余热,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重新开始自己崭新的生活。(1)要正确处理好服老与不服老的辩证关系。

作为老人,可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帮他们出主意,当参谋和顾问,使年轻人工作少走弯路,利用自己的长处为社会贡献余热,这才是真正的不服老的表现。(2)正确对待自己,洁身自好保持晚节,愉快地享受晚年生活。

老年人作为人生的楷模,应将自己优良的品格、丰富的经验传留给青年一代。做到洁身自好,晚节高尚,始终保持乐观的生活情趣,这样才能焕发歌德所称颂的“第二次青春”,才能真正认识到晚年生活的价值和意义。(3)性格开朗,时常保持情绪乐观。

情绪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长寿研究认为:最能致人短命夭亡的要数不良的心境和恶劣的情绪,如忧虑、颓丧、惧怕、嫉妒、憎恨、怯懦等。因此老人要做到遇事不惊恐、不急躁、不过喜、不过怒,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对待生活和工作。

◎老年人面对年龄的最佳心态

当你每天早起时要忘记年龄,朝气蓬勃地去干事情;当你午饭或晚11点后,应想起年龄,有规律地去床上休息。

当你制定学习计划时可忘记年龄;当你进行风险投资或风险经营时,应想起年龄。

当你与大家聚餐时,谈笑风生中可忘记年龄;但进食时要想起年龄,再好吃的东西也不能太贪,再好喝的酒也要限量。

当你身体健康时,可以忘记年龄;身体感觉异常时要想起年龄,及时去体检看医生。

当你高兴时可忘记年龄;当你生气时要想起年龄。

当你读一本好书或与朋友聊天时可以忘记年龄;当你长久地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时,应想起年龄。

当你与年轻人交往时,可忘记年龄;当你和他们一起工作劳动时应该想起年龄。

当你穿衣打扮的时候可以忘记年龄;但在众人面前言谈举止中却要记住年龄。

当你散步时可忘记年龄;但你爬山时要记住年龄。

当你回首人生时,可记住年龄;当你面对未来时,应忘记年龄。

所以,对于将要步入老年或离退休的人来说,应该懂得这句名言:“莫道桑榆晚,夕阳正满天”。衰老,是从你心态老化开始的!其实心态对老年人的健康极其重要,即使人老了,心态也绝对不能老,因为只有年轻的心态才会有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步入老年的生理变化

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步入老年后,生理上的变化给老年人带来很多不适、烦恼和困境。因为生理各个器官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机体的基础代谢率降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系统的调节适应能力也在下降,多种生理功能产生障碍。

人到了老年,从外貌、形态到身体器官都出现了老化的现象,也是在告诉人们已步入老年的一种迹象。(1)外貌的老化

因皮下血管发生营养不良性改变,毛发髓质和角质退化可发生毛发变细及脱发;黑色素合成障碍可出现毛发及胡须变白;皮肤弹性减退,皮下脂肪量减少,细胞内水分减少,可导致皮肤松弛并出现皱纹。由于椎间盘萎缩和脊椎骨弯曲度增加,下肢弯曲,骨质疏松等原因使老年人身高下降。(2)形态的老化

老年人形态上的老化,主要指细胞的变化、组织和器官的变化以及整体外观的变化。衰老引起形态的变化必然导致老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自尊心,并由此提示老年人已是来日无多。(3)感觉器官功能下降

老眼昏花、听力下降、味觉迟钝,这些都会给老年人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例如,由于听力下降,容易误听,误解他人谈话的意义,出现敏感、猜疑,甚或有心因性偏执观念。(4)神经运动机能缓慢

老年人的行动以及各项操作技能变得缓慢、不准确、不协调,甚至笨拙,这些都会减少老年人外出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的积极性。操作性动作缓慢、迟钝,在劳动工作中,势必跟不上青壮年。一些老人常采用好谈“当年勇”的心理自我防御方式,以补偿和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5)记忆减退

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有命名性遗忘。速记、强记虽然困难,但理解性记忆、逻辑性记忆常不逊色。(6)性格改变

老年人性格逐渐发生改变,因常不为老人自己察觉,故多否认。性格改变的特点是:由于记忆力减退,故说话重复唠叨,再三叮嘱,总怕别人和自己一样忘事。抽象概括能力差,思维散漫,说话抓不住重点。学习新鲜事物的机会减少,故多根据老经验办事,固执、刻板。工作能力下降,会增加老朽感、无能感、情感脆弱和情绪不稳定。有些老人由于以自我为中心,常常影响人际关系,乃至夫妻感情,彼此抱怨对方脾气变怪了,对不起自己。实际上,双方的性格都因年老而改变,但又只看到对方在变,互不理解。(7)适应能力的变化

老年人对内外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下降,体力活动时易心慌气短,活动后恢复时间延长。对冷、热适应能力减弱,夏季易中暑,冬季易感冒。一些年轻人很易应付的体、脑力劳动,老年人常难以负担。由于对体位适应能力减退,老年人血压波动大,代谢能力低下。(8)呼吸系统的变化

步入老年时期鼻软骨弹性开始减低,黏膜及腺体也开始慢慢萎缩,整体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咽黏膜和淋巴细胞萎缩;气管、支气管黏膜也开始慢慢萎缩;肺泡壁变薄,肺弹性回缩力降低,残气量增多,咳嗽反射及纤毛运动功能退化。(9)消化系统的变化

口腔牙龈比年轻人萎缩多了,食欲开始出现减退现象;食管肌肉萎缩;出现肝细胞数减少,变性结缔组织增加等消化系统的变化。(10)免疫系统的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时期人体免疫功能与机体衰老呈平行下降。主要表现在:

①胸腺。老年期胸腺明显萎缩,血中胸腺素浓度下降,使T细胞分化、成熟和功能表达均相应极度降低。

②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转化为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明显减弱,对外来抗原的反应减弱。

③β细胞、β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应答随增龄而下降,抗原和抗体间的亲和力下降;需要T细胞协助的体外免疫应答也随增龄而下降。

④自身免疫。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大大增加,免疫细胞的识别能力随增龄而减弱。除攻击外来病原体外,还攻击自身组织,引起机体衰老死亡。

生老病死毕竟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能使人延年益寿,但长生不老的妙方毕竟是不存在的。人到了一定年龄,生理机能将逐渐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机体调节功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体质减弱、多病及心理功能衰退,因此不宜再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更不能像青壮年那样冲锋陷阵了。老年人承认这个现实并正确对待,就会拥有一个健康、长寿的晚年。适当“服老”健康生活

人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正如年长日久运转的机器,其零部件会磨损一样。从人的生理角度而言,因为衰老,老年人在体力、应变反应能力等方面都不如年轻人。但是,不能因此而消沉,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要在精神上有进取心。

◎老年人心灵上的“不服老”

作为老年人,要敢于面对衰老,敢于服老,把自己的“老”作为年轻人的表率。要知道,“老”是一种财富,有丰富的知识、经验;“老”是一种境界,胸襟开阔,乐观豁达。老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能力和需要,从参加文体活动和有意义的活动中寻找乐趣。但是,要记住量力而行,决不能蛮干和超负荷。

老人贵有阳光心态,在平凡的日子里种植快乐。走上社会参与各种活动,享受情趣快乐是抗衰老的良药,也是晚年人生的价值所在。曹操的《龟虽寿》诗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种不服老的千古绝唱,曾鼓舞多少仁人志士为事业奋斗终身。

而这种“不服老”,是心态上的不老。正如他人的文章中所说:“一个人,不管他的生理多么衰老,只要他的内心不老,思想不老,笃信生命不息,希望不泯,时刻保持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即使已年至耄耋,仍然可以拥有一个金色的暮年。承认老而不服老,自娱而不自怜,自信而不自弃;去浮躁,存从容,弃浮华,留朴素;面对滚滚红尘,我自淡然若素;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让灵魂获得安宁,才是老年生活的最高境界。”

正所谓老与不老全在于心。只要心灵不老,精神不老,你的生命依旧光彩鲜亮,生命的秋天仍会硕果累累。

◎老年人要学会服老

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要学会服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进入老年阶段后,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已经不同程度的衰退,就像一台机器,各个零部件慢慢磨损,甚至已失去原有的功能,这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因此,老年人必须正视这种生理变化,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对待自己,要求自己。比如饮食要控制量,不能暴饮暴食,运动要控制量,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要适当,不能超负荷。只有实事求是地对待,采用适宜这个年龄段的营养、运动、生活作息等,才有利于保养身体,使自己较为自由、舒坦地过好晚年生活。

人上了年纪,要知老服老,才能健康长寿。知老和服老,需要把握两个度。(1)一定的“限度”

所谓“限度”,是要遵循科学健康的养生方法。例如预防脑意外,要注意“两个5分钟”(睡眠坐起、下地之前,需停留5分钟);疏通血管的“一日三口”(即早一口红酒、午一口醋、晚一口果汁);预防眩晕“不突然弯腰低头”等。此类方法行之有效,不妨拿来一用。

另外,老年人自身体质、承受能力等,都有个性化的限度。比如患糖尿病和患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老人,饮食的原则就不一样。前者需要高蛋白低热量,后者要求低蛋白高热量;前者限糖,后者不限糖,两者不可混淆。限度如同圭臬。如若违逆,势必对身体造成伤害,有时后果是不可逆的。(2)一定的“自由度”

是指老年人应保有安静、宽松、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人上了年纪,不宜身临大轰大嗡的热闹场合。尤其是患病和体弱老人,适宜自在的安静氛围。

在健身方式、志趣爱好的选择上,老年人也应以力所能及为宜。如果感到吃力,应及时予以纠正。一位书画老人说得好,他把对艺术的孜孜追求,叫做“信马由缰”。自我欣赏、不求闻达的全然放松,既获得艺术享受,又进入科学的养生境界,何乐而不为?

老年人切记:

情绪和思维是密切关联的,老年人只有正确地认识到老之将至是自然规律,才不会感到惶恐和沮丧,才能正确处理老年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中的问题。

做到知老、服老,才有利于颐养天年。乐观是最好的药

心情舒畅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医学博士春山茂雄在《脑内革命》一书中强调:寿星的共同点是开朗乐观。

有关研究表明:如果老年人对于自己的变老总是持悲观的观点,那么他们就会较之那些持乐观看法的同龄人平均少活7.6年。

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贝卡·列维率领的研究小组发现,老年人对于自己变老的趋势采取何种态度对于其寿命的长短甚至比血压或胆固醇等生理因素产生的影响更大。

列维说:“如果老年人能够对变老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那么这比他们不得高血压或是高胆固醇等疾病还要有利,老年人如果保持适当的血压和胆固醇,他们可以比高血压或高胆固醇的同龄人平均多活4年,所以保持乐观的心态将使得老年人的寿命更长。”也就是说,积极的心态有助于长寿,消极的心态会使人短寿。

◎老年人如何保持乐观情绪

好心态最重要的是要有好情绪。积极的情绪,如高兴、愉快、欢乐、喜悦等,能够提高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使体内各器官的活动协调一致。同时,积极的情绪可通过脑下垂体作用,保持身体内分泌的平衡,使人感到精神轻松愉快,充分发挥身体潜力,抵御疾病,维护健康,促使疾病更快地痊愈。俗话说:“愁一愁,白了头;笑一笑,十年少”是很有道理的。为了维护身体健康,延长寿命,迎接美好的生活,应去掉无端的忧愁,保持乐观的情绪,尤其老年人更应如此。那么,应如何培养乐观情绪呢?(1)顺其自然,面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喜忧哀乐事情,都当是常理之中,坦然处之。(2)知足常乐,这并不意味着人不要对事业、对生活有所追求,恰恰相反,人应该热爱生活,向往未来,追求成功。不切实际的奢望,往往因不能满足而使人失望。所以要面对现实,从实际出发,对他人不苛求。当自己的要求没有满足或暂时不能满足时,要分析原因,要宽容大度、体谅理解、自我安慰、自我调节。(3)常怀有报恩心,常想回报给予过自己帮助的人,自己也要想去如何帮帮别人。(4)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坦然地处理各种重大事件或意外事件,冷静地分析处理问题,力争做到不喜怒过度。如果一个人受到挫折,就情绪不正常,而情绪一旦过度,也会损害身心健康,故应善于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做到坦然地应付各种意外事件,谨慎地应付重大事件,冷静地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分析、判断每一件事。但控制情绪并不意味着生硬地压抑自己的情绪,而是有胸怀与气度去接受发生在自己周围的任何事情。(5)运用幽默,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的情绪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从容应付许多令人不快、烦恼,甚至痛苦、悲哀的事情。幽默是能在生活中发现快乐的特殊情绪表现。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从容地应付种种挫折和苦恼的事情,使不良情绪得到调节。(6)忘却不愉快的经历。经历了人生的酸、甜、苦、涩的人,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他们往往会回忆情绪体验深刻的事件,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经常回顾一些愉快的往事,会导致乐观情绪的产生。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遇到不快之事,经常回忆这些事会给自己造成无形的压力,引起紧张情绪。而紧张与乐观正好相反,对心理健康危害很大。故要学会忘却不快的往事。(7)健康的爱好与兴趣是心理健康的益友。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多种业余爱好、丰富生活情趣,可转移注意力,松弛紧张情绪。有了业余爱好,能使老人有所寄托,生活感到充实,可消除孤独寂寞,振奋精神,生理功能也可随之活跃起来,有益于健康长寿。(8)自得其乐。老年人要主动寻找乐趣,不使生活枯燥乏味。如艺术是一种美的享受,过去无暇顾及,如今闲暇了,老年正是好学时。老年大学里有书法、绘画、花卉、园艺、雕塑等课程,拥有一种爱好或特长,可使自己沉浸在艺术情趣之中,让胸襟开阔,情调高雅。(9)苦中作乐。人在生活中难免遇到不幸,要善于调节自己的心情,要想得开,“心底无私天地宽”。要善于安慰自己,设法从不幸中尽快解脱出来。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度量和信心,保持乐观情绪。(10)积极的生活方式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老年人最怕无所事事,每日三饱两倒(即三餐、午觉和夜觉)的生活方式最易引起空虚、孤独和被抛弃感,甚至会使一些老年人感到自己不过是在坐等死神降临,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十分有害。

因此,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对于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心理和乐观情绪具有莫大作用。积极的生活方式是有所追求、有所向往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要有自己并不老的自我感觉,老是相对的,年龄大并不等于老。有了这种自认为并不老和不服老的精神,才能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再学习,多参加社会工作,科学地教育孩子等,这样会促使老年人的心理活动更加积极起来。

如果老年人以上几点做到了,始终保持年轻心态,与别人接触沟通交流,让别人首先感觉到你不像五十多岁的人,你已老的容颜并不重要,也就达到了年轻的目的了。

◎七字箴言——乐观的法宝

想让自己心态长久地处于年轻的状态,健康专家还建议一定要尝试“七字箴言”:“保”、“活”、“转”、“参”、“睡”、“调”、“听”。(1)“保”即保护大脑的活力

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多种兴趣爱好。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2)“活”是指活动手指

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及转动健身球,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3)“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

如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保持最佳状态。(4)“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

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5)“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

中老年人要学会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6)“调”即调节饮食

做到粗细混杂,荤素营养搭配,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7)“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

优美的旋律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人的年龄是会老的,但是人的心要永远保持年轻。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滋味来,哪怕你还不富裕,哪怕你再忙,也要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因为,拥有乐观年轻的心态,胜过拥有再好的保健药!学会宽容,一生无忧

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不断增长,我们应该逐渐地懂得宽容,学会宽容。回首往事,找出自己人生中的缺憾,珍惜友情亲情,因为你苦过、累过、笑过、哭过、让人伤害过、也被人宽容过。

◎宽容,人生的必修课

人,即使再努力的生活也不过是匆匆的几十年,当你走过的桥比别人的路多时,才领悟到:人活着,没有必要事事认真,为鸡毛蒜皮的事去计较。生活让我们学会了宽容,让我们的人生无憾,使我们懂得宽容别人。宽容,正如和风于春日,阳光于冬天。它是人类灵魂里美丽的风景。有了博大的胸怀和宽容一切的心灵,宽容自然会散发出浓浓的醇香。

在芸芸众生中,怎会没有小人与谗言包围我们,怎会没有不幸,失落和欺骗降临到头上,但是,我们的心可以包容一切,只要你明白这是我们永远躲不掉的东西,就要学会以平常心去对待。宽容会让隔阂成为过去,宽容会让友情有个新的起点。

现实生活中老年人最受不了的就是儿媳妇给气受。这个问题从两方面来看,儿媳妇不孝,是她的不好;但她毕竟是小辈,对她的错误行为只能加强教育,教育无效也不必生气,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折磨自己。

有的老年人认为自己的儿女“不听话”而生气,则更不必。现在时代不同了,观念不同了,儿女有他们对生活的思考、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方式,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来判断他们行为的是非对错。不要以过去他们还是不太懂事的时候对待他们的态度来对待,否则只能是自讨没趣。儿女要尊重长辈,长辈也应该尊重小辈,不要仍用家长的主宰意识来处理与儿女的关系,他们长大了,应该给他们以独立自由的空间。有人说过,对待子女,犹如放风筝,手中的线不能拉得太紧,只有不断松手,风筝才能越飞越高。谁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比自己强呢!

宽容,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需投资便能获得的精神补品。学会宽容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对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婚姻美满,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对子女、对配偶、对老人、对学生、对领导、对同事、对顾客、对病人……都要有一颗宽容的爱心。宽容,它往往折射出为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良好的涵养。学会宽容,需要自己汲取多方面的“营养”,需要自己时常把视线集中在完善自身的精神结构和心理素质上。

◎拥有宽容,老人的快乐晚年

在自己步入老年时,只有处处宽容,你才会感觉到世界是如此美好。因为,宽容是人生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你的人生会很快乐!

老年朋友,想要晚年生活过的幸福无忧应注意三点:(1)学会宽容。

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老是耿耿于怀,更不要非争个你高我低不可,要多一点宽厚与忍让,少一点尖刻与计较。夫妻相伴、父子相处、朋友相交,即使蒙受一些误解与委屈也算不了什么。要记住,宽容不仅是一种大度,也是化解烦恼的一剂良药。(2)学会自信。“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你奋斗了几十年,已经做了你该做的事。你有理由自信自慰,有资本自娱自乐,也应当有能力面对一切。退休了,一身轻松,还有什么大事能难得住你呢?在功与过、是与非的问题上更要想得开,一个人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就当满足,别人如何评价,你大可不必在意。要记住,自信不仅是成功的秘诀,也是快乐的法宝。(3)学会放弃。

人生中需要得到的有很多,需要放弃的也有很多。经验表明,对老年人来说,你要得到快乐,就必须学会放弃。一个人被“得到”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是不应该的,一个人为了“得到”而不顾一切实在是愚蠢至极的。放弃的只是身外之物,得到的却是健康快乐。要相信,放弃不仅是一种豁达,放弃有时候恰恰也是一种更好的得到。心态决定生活质量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老年朋友总喜欢拿自己与别人比,什么自己的身体没有同龄人好,退休工资没有别人多,自己子女下岗在家,没有别人家的子女能干、孝敬,自己住的房子没有别人的大……结果这样比来比去,没给自己带来一点好处,反而平添了一些无名的烦恼,整天愁眉苦脸,身体一天比一天差,从此脸上也看不到慈祥的笑容了。

其实人与人之间怎么可能都一样呢?十个手指伸出都有长短,何况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呢?当然会有所不同。老年朋友应该换个角度想问题,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这样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而且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人。你想,虽说你身体不如同龄人好,但你总还是好好地活着,比起那些因病去世的老人,你就是幸福的。工资虽然没有别人的多,但比起那些没有退休工资的老人,你不就是幸福的吗?住房没有别人的大,但总比那些到处租房子的老人强多了吧?

老年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年人自己。那么老年人在心态上怎样去做,才能使自己的生活质量更好、更高呢?(1)要不断调适自己的心理,更多地以宽容和体谅的心态看待社会、看待家庭、看待人生。

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断提高和丰富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在身体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积极参与社区文化体育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过科学、健康、文明、积极、尊严的老年生活。(2)性格要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积极主动地参加社区活动,与街坊多交流,甚至多去学习一些新东西,保持一项兴趣爱好,比如老年舞蹈、乐器,甚至是学习国内外大事,电脑上网,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作为子女应该从物质上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所需,对老人要孝敬,让老人“老有所养”。同时要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良好的家庭关系让老人“老有所依”。(3)要正确对待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4)要懂得性格不易改变,心态可以调整。

信心是你无限魅力的来源。努力去争取,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冷静的心态往往是成功的因素。人,在不知足中追求,在自得其乐中满足。知足常乐,是相对满足和绝对追求之间的一种平衡。(5)要学会做到知足常乐,要克服攀比和嫉妒心理,要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从中发现乐趣。

人到了老年,为什么还要自找烦恼呢?自己应该学会多寻找快乐,不要为了生活中的琐事使自己闷闷不乐。一家人和睦温馨,精神生活充实,也是其乐融融!人只有心情愉快,才能长命百岁!(6)不要嫉妒,不要有报复心,苦难就能变成快乐。

契诃夫说得好:“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被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到眼睛里。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应当高兴,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有一颗牙痛,那你应当高兴,幸亏不是满口牙痛。朋友,照我的劝告去想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7)要懂得凡事要对比,不要攀比。

对比是理性的,取长补短,见贤思齐,使人进步;攀比是盲目的,激起怨气怒气,非但无益,而且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凡属于你的,不要着急,慢半拍,早晚都是你的;凡不属于你的,一定不要去争,就算争来了,也还会失去。常怀慈爱的心、感恩的心,有这样的心态,你会活的很快乐,生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社会上应该加强对老年心理问题的重视,加强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增加一些老年心理咨询机构。子女和晚辈应该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不管工作有多忙,子女都应该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加强和老人的交流沟通,消除老人的寂寞烦恼,让老人享受到天伦之乐。另外,老年人自己也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生活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己多关心自己、多宽慰自己,设法保持心理平衡。同时应培养一些业余爱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充实起来,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放弃固执,留住健康

大多数人的躯体和精神功能都会发生衰老,这是由于老年人大脑的血流量减少,气量下降,神经细胞皱缩,神经纤维再生能力减弱,引起精神功能衰退,导致性格改变。这时,他们接受新事物和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减弱了,情感变得平淡,特别是性格变得固执起来。

老年朋友也应该意识到,当我们执着地坚持一个什么观点时,我们有我们的道理,因为我们在以前的生活当中,证明过这样的说法和做法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千万要谨记,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弱点之一。我们很有可能有些固执了,为什么呢?社会生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的思想可能跟不上了,或者我们还没有完全理解社会的这些新的变化。当我们再盲目坚持自己观点的时候,可能就已经落伍了,而且让周围的人看起来显得固执。

一般说,老年人比中青年人容易有这种表现。那么怎样改变老年人的固执呢?(1)社会心理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

因为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由此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态度,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另外,由于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来说要比青壮年差些,所以也更容易表现为固执。(2)传统思想让老年人形成固执的性格。

在我国,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还处于受尊敬的地位,这也使有些老人在他们的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时,为了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做小辈的当遇到老年人固执时,切不要粗暴顶撞与之相持,而应在了解老年人心理的基础上,耐心地多向他们作一些正面的说理,使老年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再坚持那些不合实际的看法和做法。(3)“爱面子”是老年人固执性格形成的原因之一。

也有少数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由于不注意学习,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还有极个别人为了“爱面子”,掩盖自己的好胜心和虚荣心而固执己见,这些也都是具体的原因。(4)改变固执的性格,需要老年人自己意识到。

我们知道,固执的行为一般总是和固执的思想认识密切联系的,要想克服它,主要就得靠这些老人改变自己的某些认识,使自己主观的看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5)有时候,老年人的性格形成了固执。

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越老性格越犟,听不进别人的话,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劲头。这样的老年人往往闹得夫妻关系不和,甚至还会因此分锅吃饭。每对老年夫妻都应珍视自己从年轻时培养起来的爱情。性子急,脾气犟的人要注意克服自己的毛病,想要发火时,不妨想想自己的固执暴躁可能给对方带来的伤害,想想夫妻恩爱时的情景,想想对方往日对自己的关心和体贴。(6)固执是某些老年人的性格特点也是思维特点。

固执是优点也是缺点。如果观念正确也可以表现为执着,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好传统。而有些老年人思维重复,言语唠叨。爱钻牛角尖,对于人家劝说“针插不进,水泼不进”,固执己见。这就需要老年人培养自己全方位思维,不但要从事物的正面想,而且要从事物的反面想,更要从事物的侧面想。宽广的心胸才会让你更健康。发怒好比慢性毒药

对老年人来说,抑郁、烦恼、发怒等消极情绪往往是引起或激发某些疾病的心理因素。发怒有害无益,但现实中又是难以绝对避免的。遇到让人发怒的事时,要学会合理地宣泄怒气,当然不能把怒气发泄到同学、同事、朋友或别的人身上,否则会影响人际关系,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合理宣泄。根据科学家对长寿老人的调查发现,他们之中有96%的人自称是乐观主义者。

医学证明,随便发怒、随便嗔恚就是一种毒素。有本杂志上刊登过,说美国的医生做了一个试验,当一个人正发怒的时候把他的唾液取出来放入试管摇摇,里面有好多沉淀物是毒素,再将这些沉淀物注射到白老鼠身上,结果白老鼠马上就中毒了。后面还是这个人,等他心态好的时候,心平气和的时候,再把他的唾液取出来放入试管,透过试管看没有沉淀物,再将试管里的唾液注射到白老鼠身上,结果白老鼠没有中毒。这说明一个人在发怒的时候就是一种毒素的产生,这会影响我们身体健康。

制怒,有人把它看做是有效的“养生之道”。中国医学认为“怒则伤肝”。很多人都有发怒的体会,发怒时感到胸闷、腹痛、食欲不振、浑身发抖,疲劳不堪。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愤怒使人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血液粘稠度增加,这些都是影响健康的因素。不少中老年人,由于发怒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或脑血管破裂,看来愤怒真正可以致人于死地。难怪有人说“嘻嘻哈哈人添寿,忧忧愁愁命不长”,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如何避免或消除发怒呢?有以下三种方法:(1)回避法。

遇到引起你发怒的刺激时,有意回避它,常言道“眼不见心不烦”,这是制怒的好方法。(2)延缓法。

延缓怒气法是当遇见某一特殊情况,而且马上就要被激怒时,试着延缓15秒后,再以你一贯的方法爆发出来。下一次试着延缓30秒,不断加长这个时间。一旦形成了延缓发怒的习惯,说明你已学会控制发怒,当这种练习持续到生气与不生气完全由你决定时,你还会发怒吗?(3)记录法。

为了控制发怒,要学会自己对自己行为的监督。每次发怒,做一份生气日记,记下确切的时间、地点及事情,如实记下一切生气的行为。如果你是经常生气的人就不得不经常进行这项工作,很快你就会感到厌烦,并告诫自己还是少生气为妙。此外还可寻找一个监督者,每当自己生气时,让他给你一定暗示或信号,以此减少自己的发怒。(4)宽容法。

人们在发怒时,大多时候是在生别人的气。如果你能拥有一颗宽容的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那么就会感到无气可生。因为每个人都有权力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或思维方式,只要它是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如果你要求别人为你而改变他们已经习惯的那种方式,那是徒劳的,只能是自己找气受。所以,最好还是宽容地待人,理智地控制发怒,这样既不伤感情,又有益于健康。

俗语说,“笑一笑,十年少”。据研究,笑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激素水平。大笑一次,身体内横膜大约可以蠕动18次,而小笑的蠕动程度略小些,笑可以促使肌肉放松。很多疼痛是由于肌肉紧张所造成的,大笑可以降低或缓和肌肉的紧张程度,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这些主要是阐述心理保健对老年个体健康上的直接影响和意义。注重家庭心理调节

有人说,做人难;也有人说,做女人难;更有人叹息:在家里,做老人真难!一个家庭,人多嘴杂,想法不一,总有难念的经。老人生活其中,常常感受到日子不好过。

家庭和社会的关心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生病时需要照顾,不但给予老人物质上的关心,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

老年人容易产生一种消极心理,认为自己年老体衰,风烛残年,没有什么用处了。要鼓励退休、离休的老人从事各种有益的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继续为人民作出自己的贡献。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好处。

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子女、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的“代沟”。

有些老年人认为,人老了,家庭和社会就不再需要自己了,常有被社会排挤在外的感觉,严重者可发生自杀等事件。这与老年人的自尊心受挫有很大关系。自尊受挫或自尊不强,就有可能产生自卑、消沉、沮丧甚至丧失自信心。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重心转向家庭,所以在家庭中子女应该帮助老人重新构建自尊,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他自身调节和家人帮助。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1)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在子女心情不好的时候,要给予安慰和指导,共商对策,经过分析目前确实无法解决也不必埋怨或紧张,而应当有勇气去改变环境,创造适合你的生活天地。要减轻心理负担,还可以参加一些健身运动,与亲朋好友述说述说,分散一下紧张情绪,这样就可以减少“心理饱和”给老年人带来的精神压力。(2)为退休后的生活制定计划。退休后,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往往会更加强烈。子女可以与老人一起讨论制定一个退休后的生活、学习、活动计划。(3)要让老年人有机会展示个人特长,增强老年人自身的成就感。子女们应支持和鼓励老年人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做到“老有所用”,“老有所乐”,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4)要让老年人有种家的归属感。俗话说:“不怕缺金少银,就怕骨肉不亲。”儿女应常为老人做顿可口的饭菜,在老人生病的时候,要悉心照料。老年人往往有很强的自尊心,容易固执己见,做子女的不要和老人较劲,更不能恶语相向。只有充分尊重老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才能建立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

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

有“牵挂心理”的老年人,其实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来避免过度牵挂。首先要学会以一种平和的心态与儿孙相处,同时多培养兴趣,经常到邻居家或老同事家串串门、聊聊天、广交朋友,从而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人还要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如抑郁时可以打开电视看看娱乐节目或找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干干;出现心慌、害怕、焦躁不安等现象时,可以听听音乐、做做深呼吸等。切勿踏入“回归心理”

有些老人常常回忆过去,夸耀自己,从而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也有些老年人,特别是离退休闲居家中的,对过去的坎坷遭遇或心灵创伤耿耿于怀,沉湎于往事的悲哀中。一般来说,具有“回归心理”的女性多于男性。文化程度低、心胸狭窄和性格内向者多于文化程度高、性格外向和兴趣广泛的人。“回归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机制,经常被“回归心理”困扰的老人,易产生忧虑、悲观甚至烦躁易怒及厌世等消极情绪,导致身体机能加速衰老,使老人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及消化功能发生一系列的紊乱,可引起老年抑郁症、心血管疾病、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据统计,老年人因“回归心理”而导致老年性疾病的比例达1/3以上,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那么,老年人如何克服回归心理呢?(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评价一生中的“是”与“非”,不要为“是”沾沾自喜,也不要为“非”而耿耿于怀。(2)要保持健康心态,对生活充满信心,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地对待新事物。(3)要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调节和丰富精神生活。(4)要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质。(5)要加强人际交往,互相交流信息。如果老年人之间缺乏信息传递,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衰老。“回归心理”与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性格类型有关。一般来说,所受教育程度偏低,性格比较内向的人更容易产生上述消极情绪,更爱追索过去,常常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中,以此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对此,老年人常常很难自我控制。这就需要家庭中的年轻人多学习、掌握一些老年人生理、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老人转移“回归心理”。如果儿女晚辈们对老年人特殊生理、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就很难理解老人,无法与老人沟通,甚至还会产生对立情绪。如果这样,不仅对老年人身心健康不利,还会造成家庭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引起家庭的矛盾和纠纷。

对于老年人“回归心理”的负面效应,应该采取什么相应的对策呢?(1)充分地理解老人。(2)循循善“导”,用疏导的方法,转移老人的不良心绪,淡化老人的失落心理。例如,鼓励老人学画画儿,练练书法,或是帮助老人培养其他新的兴趣、爱好。(3)多给老人找些事干,让老人在精力、体力许可的范围内发挥一些余热,使老人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4)鼓励支持老年人走出家门,饱览大自然的风光,近处可上公园,远处可去登山,让大自然的气息给老人的生命涂抹新的绿色。(5)儿女们可利用休闲时光陪同老人出游,既增加亲子感情,又营造了融融的家庭氛围,使老人感到“此处乐,不思蜀”。难得糊涂能健康长寿

郑板桥有四字名言:“难得糊涂”。人老了,力不从心了,有时不妨就糊涂点,闭上一只眼睛,或两只眼睛都闭上。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以求体健寿长。

人到老年,与其精明一些,反倒不如糊涂一些更好。这不是说人老了就应当变得糊涂,而是说,就老年人而言,多一些糊涂,恰恰是一种更加机智的精明。人的精明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大聪明”,为人处世都能以“大”为先,以“本”为真,顺应时势,坦然面对;另一类是“小聪明”,处事待人常常目光短浅,主次不分,乐于计较,精于算计。

经验告诉我们,老年人多一些糊涂正是一种大聪明,多一些糊涂,就少一些烦恼;少一些精明,就多一些快乐。

老年人不但要乐于糊涂,还应当学会糊涂。怎样才能学会糊涂?根据许多老年朋友的感受,不妨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学会清心寡欲淡泊名利,以减少自身的失落感。(2)学会交际,结交新的朋友,以减少因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孤独感。(3)学会改变生活规律,建立全新的生活方式,以减少因生活规律的改变而产生的茫然感。(4)追求自己的爱好,增强自己的生活情趣,以减少自己的空虚感。(5)调整生活坐标。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坐标,并随着年龄和境遇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老年人的生活坐标应该以健康为主旨,以心灵自由而不越轨为准则。(6)珍惜精彩空间。在这个世界里,荣辱得失的迷惘、是非恩怨的纠葛都离你而去,从而拥有一片无忧无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精彩空间。这个空间有过去不曾有的,在今后也不会永远存在的,谁都应当倍加珍惜。倘若你能把这种“精彩空间”看得与生命同等重要,那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多一些糊涂,少一些精明。(7)乐于自装糊涂。从医学的角度看“糊涂”心态对身心大有裨益。学会“糊涂”的人心胸比较宽阔,遇事不会斤斤计较。在人际关系、家庭婚姻等方面都比较容易成功,可以减少焦虑与烦恼,有益于健康。

老年人真正意义上的“难得糊涂”就是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与情绪。善于区别日常生活中的大事与小事,把握生活中关键问题,放弃那些可管可不管的事情。放弃思维中的杂念,集中精力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主要是精神生活的质量。

老年人只有学会“糊涂”,才能有效地调适自己的心情与情绪。遇事都能想得开,能够从尽量放松自己心情的角度去考虑,烦恼便会自然而然地减少,快乐也会天天伴随着您。

其实明白难,糊涂更难。因此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定力,也就是常说的自控能力。学会控制自己的思维、控制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态度、控制自己的喜怒哀乐,能做到这些你的“糊涂”就不会难了。

人老了,许多事情都力不从心了。不妨就让自己糊涂一点,学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生活中学会随遇而安,学会知足常乐,以求开心快乐。这不是健康长寿的好事情吗?老人要警惕“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老巢的特点,特别是老人单身家庭。

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老龄问题之一。从发展看,未来10年,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由于孤单寂寞、缺乏精神慰藉,空巢老人便会产生“老年空巢综合征”。“老年空巢综合征”在中国精神病学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是老年人的一种心理危机。最常见的就是退休现象。

退休了,脱离了原来的工作环境,每天在家无所事事,唉声叹气:老不中用了;儿女成家了,面对偌大的居室,心里总是空落落的,与曾经的欢声笑语彻底绝缘……一些老年人要当心了,您可要警惕“空巢综合征”啊!

◎空巢综合症的征状(1)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子女离家之后,父母从原来多年形成的紧张有规律的生活,突然转入松散的、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他们无法很快适应,进而出现情绪不稳、烦躁不安、消沉抑郁等。(2)孤独、悲观、社会交往少。对自己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陷入无趣、无欲、无望、无助状态,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3)躯体化症状。受“空巢”应激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可导致一系列的躯体症状和疾病,如失眠、早醒、睡眠质量差、头痛、食欲不振、心慌气短、消化不良、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等。“空巢”老人最容易感觉孤独,严重的还会引起精神障碍。那么,如何克服“空巢”又“空心”的心理呢?(1)对“空巢综合征”患者,家人应给予必要的关怀和照顾。

◆①要尽可能地关心体贴他们,可与他们一同做家务,多陪他坐坐,聊聊,逛逛市场、公园,万勿因为他们整天神情沮丧而对他们冷淡或发火。

◆②让子女多回家与老人团聚,让家中重现往日的热闹和温馨,使老人得到心理上的慰藉。

◆③请一些过得快乐而充实的老年人影响他,引导他参加一些老年人的活动,比如晨练、跳舞、打门球、郊游等,鼓励他重新走入社会,开拓自己的人生空间。

◆④必要时,还可以让他看看心理医生,让心理医生开导开导他,对他进行一些心理治疗。有了家人、社会和心理医生的帮助,“空巢综合症”是能够战胜的。(2)老人要对亲子关系有一个正确认识:无论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二者不是附属关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