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女人的口才修炼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1:30:44

点击下载

作者:李飞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聪明女人的口才修炼课

聪明女人的口才修炼课试读:

前言

你的闺蜜或朋友中有没有这样的女人?她貌不惊人,却妙语连珠,什么样的话从她嘴里说出来,都那么的恰如其分,让人觉得熨帖无比,怎么听都舒服。有她在,就不会有冷场的事情发生。无论是在社交场合,还是日常工作、生活中,她都能左右逢源,如鱼得水,有着令人眼红的好人缘。往往你费尽周章无法解决的难题,她却三言两语轻而易举地就化解了,让你在暗暗咋舌的同时也百思不得其解——平时看着也没什么特别的啊,怎么就那么讨人喜欢?殊不知,这“能讨人喜欢的本事”正是她最特别的地方。

人与人之间最直接的好感来自哪里?外表上的第一印象是一大因素,但不是绝对因素,最主要的还是来自沟通与交流。假如你言笑晏晏口吐莲花,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说出别人爱听的话,可想而知,别人当然愿意与你交流,也很容易就对你产生好感。这样一来,外貌上的条件反而不那么重要了。相反,有的女人生就了一副好样貌,才情不可谓不高,却在工作和生活中屡屡碰壁,有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她“太不会说话”了。这种人说话不分对象,不看场合,没有明确的话题,只凭个人喜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甚至言辞刻薄,专拣别人的短处说,专挑别人的痛处说。这样的女人,就算长得再好看,又有几个人会真正喜欢?

会说话的女人惹人爱,不会说话的女人不可爱。良好的口才,能够创造语言的“强磁场”,拉近心灵间的距离,让人产生交往的欲望和信服感。毋庸置疑,口才好的女人都是非常有魅力的,她们的魅力不在长相,而在于人际交往中给人带来的舒适感。有个词叫“如沐春风”,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这类女人带给别人的感受。对于女人来说,尤其是在外拼搏的女人,“好口才”实在是一门必修课。“好口才”绝不是耍嘴皮子,所谓“口才”,是用准确、贴切、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能力。口才艺术之神奇,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心。卓越的口才、有技巧的说话方式,不仅是自身魅力的来源,是生活幸福的基础,是工作出色的凭借,更是事业成功的助力。

口才好的女人,在职场上能得到上司的关爱、下属的敬爱;在家能得到长辈的疼爱,老公的宠爱;在圈子里能得到朋友的喜爱,大家的抬爱。口才好的女人,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

对于现代女性而言,要想拥有幸福,取得成功,徒有外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懂得适合时宜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一个口才好的女人,必定能够将自己的智慧、博学、能力、内涵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从而使自己赢得更多人的喜爱。第一章增加魅力:语言不是美丽,胜似美丽

人这一辈子,有声就是小品,无声不是哑剧,那是悲剧!“人生在世,全凭演技”,没有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语言是声音的延续,是情感的流露。活用语言,你的人生会更有魅力。口才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

口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艺术。一个拥有卓越口才的人,不但拥有高超的口语表达艺术,必定同时拥有渊博的知识、出众的智慧、敏捷的思维、清晰的思路、机敏的反应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可以说,口才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

一个口才好的人,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能够言之有物,旁征博引,有理有据;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能深刻地认识事物、准确地理解事物;必须具有辩证的科学思维,能进行全面地分析,准确地判断,合乎逻辑地推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风趣幽默的能力。要培养上述能力,首先必须培养自己的德、才、学、识。德、才、学、识是口才的四大基石。

1.“德”是口才的灵魂

德,包括政治道德、伦理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德的这三个层次对口才的影响都很大,尤其是政治品德。良好的政治道德情操将使你在面对任何难题时临危不乱,挥洒自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后,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做研究工作。当时,日寇炮轰沈阳,占领我国东北。这个消息激起了童第周的满腔愤慨。他联合了许多留学生,发起抗日示威游行。比利时当局以“扰乱治安”罪审讯他,他理直气壮地回答:“传单是我写的,游行是我带的头!但是,这不是扰乱治安,这是中国人的志气,是完全正义的。”他用自己的高尚情操,雄辩口才,维护了祖国尊严,维护了正义,赢得了留学生们的尊重。

伦理道德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之所以能够存在,为大家共同接受和维持的伦理道德观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失去了稳定的基础,就将形成贪欲纵横,人人互相钩心斗角的局面。正因为伦理道德具有如此的重要性,而在每个人的言谈举止中又不可避免地表现出他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思想,因此,人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并在演讲或谈话时传达给听众。高尚的伦理道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高尚的伦理道德观念将大大增强你演讲或谈话的感染力。

个性心理品质也即个人的修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有益于他人的人,自然易于为他人所接受,他的话也就可能被别人奉为圭臬。“文如其人”是从写作角度说的,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言如其人”。同时,心理上的专注力、耐受力、进取心等品质,也将使你更具个人魅力,使你的口才更富内涵。

2.“才”是口才的核心

有口才的人不仅掌握了口语表达的技巧,而是具有记忆才能、观察才能、思维才能、想象才能、创新才能和应变才能等综合才能。

3.“学”是口才的基础

人的才能是由知识转化而来的,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才,是知识的产物,是知识的结晶。一个人才能的大小,首先取决于他自身知识的多寡、深浅和完善程度。同样,一个人的口才好坏,也与他的学识是否广博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今中外的政治家、大学者无不以有口才和渊博的学识而著称。

梁启超是近代启蒙思想家和大学者,年轻时聪颖过人,康有为推荐他到两江总督张之洞那里去任职。张之洞为了试一试梁启超的才学,便拟出一上联来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梁启超深知此联之妙:江、河、淮、汉乃中华四大名川,长江确是第一;春、夏、秋、冬四季,夏季确居第二。武昌旧称江夏,张之洞镇守武昌,以“南帅”自居,欲与“北帅”袁世凯比高低。他口出大言,把“江夏”二字嵌在上联中,因此极为难对。

梁启超细看了两遍上联,略一沉吟,应对如下:“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人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张之洞暗暗称奇,深深敬佩梁启超的过人才华。因为中华自古把儒、释、道教统称为“三教”,儒教居“三教”之首;把天才、地才、人才并称为“三才”,“人才”又居“三才”之尾,“儒人”一般指书生,刚好嵌在此联中。梁启超的下联真可谓滴水不漏,巧妙至极!“知识就是力量。”口才的魅力深深扎根于知识的土壤中。作为演说家,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信手拈来,即兴发挥,出口成章。

4.“识”是口才的方向

识包括政治领域的识和业务领域的识。一个人要想充分发挥自己的口才,必须具有一些预见性,即表现他的“识”。

预见性是吸引听众的重要因素。如仅有满腹学问,讲出来的却全是陈词滥调,对事物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判断力,他的演讲将毫无新意,因而不可能给听众以较大的启发,他的口才也就无从实现。

口才是一个人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因此,要想拥有良好的口才,就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从充实自己的内在开始做起。会说话的人,能令人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对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是生命;有人认为是爱情;有人认为是人格;有人则认为是尊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此其中,“惜命”的人一定会占据绝对大的比例。说得俗气一点就是,命都没了,其他的不都是浮云吗?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要你去“送死”,你会答应吗?答案很明显,排除极个别情况,正常人都不会这样犯傻。反过来,如果要你说服别人去“送死”,你认为自己能够做到吗?相信答案依然是否定的——这简直比登天还难!但事实上,有人真的仅凭一席话,就能令人心甘情愿地去“送死”。“二战”期间,美国因参战急需增加兵力,但多数美国青年惯于安逸,担心性命有失,拒绝响应政府号召。为此,俄亥俄州地方行政长官已被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当众痛训了5次。

他为自己辩解说:“我已经想尽一切办法,说得口干舌燥,但那些懦弱的青年就是不肯应征!”正当他焦头烂额之际,有人向他介绍了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

这位心理学家略作准备,便信心十足地来到募兵现场。他先是沉默了5分钟,然后用浑厚的男中音对台下嘈杂的青年说道:“亲爱的孩子们,我与你们一样,非常珍惜自己的生命。”

青年们见他颇有学者之风,说话又中肯,便逐渐安静下来。“是的,热爱生命是无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凭良心说,我同样反对战争、害怕死亡,如果要我去前线,我也会与大家一样,希望能够逃避这项命令。但是,我也存在另外一种侥幸心理——假如我服兵役,可能只有一半的概率会上前线作战,因为也有可能会留在后方;即使上了前线,我作战的可能性同样也只有一半,因为或许我会成为某长官的左右手,因而留在安全地区;万一我不幸必须扛起枪,受伤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即使不幸挂彩,如只是轻伤也不至于受到死神的召唤,因此,我实在没有担忧的理由;如果是重伤,或许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依然能够保住性命;就算真的运气不好,我不幸为国捐躯,亲人和朋友也将替我感到骄傲,我的父母不但会受颁一枚最高勋章,还可得到一笔数量可观的抚恤金和保险金,邻居小孩子们会以我为英雄,把我当成偶像来崇拜。而我,一位伟大的战士也将进入天堂,来到慈祥的天父身边,说不定还会见到万人敬仰的华盛顿将军。”

心理学家话音一落,原本安静的募兵现场又嘈杂起来,青年们纷纷表示愿意赌上一把,他们或许是想名垂千古,或许是家境不好,想着万一出事还可以给家人留下一笔巨额抚恤金……

你看,仅凭这一席话,心理学家便攻下了青年们心中的壁垒。他就如同一位催眠高手,先是卸下青年们的防御心理,然后利用他们潜意识中的心理需求,将其逐步引入了自己设下的圈套。

怎么样?女士们,此时的您,是不是已经被语言的魅力所折服?那么如果我再告诉您,有人仅写下一句话,就可以让“吝啬鬼们”主动从口袋中掏出钱来,相信你也一定不会大惊小怪了。

巴黎一条繁华大街上,站着一位衣衫褴褛、双目失明的老人。他身边立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但过往行人显然觉得兜里的钱更重要一些,多数人只是匆匆瞥一眼,便无动于衷地走开了。

一天,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经过这里,他同情地询问盲老人整个上午的收入情况。老人愁苦地叹息道:“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让·彼浩勒想了想,在木牌上的那行字前面,添上“春天到了,可是……”六个字。

晚上,诗人又经过这里,当他再次问及老人的收入情况时,老人笑着对他说:“先生,不知是什么原因,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都看不见”——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寥寥六字便使原本平常无奇的一句话,充满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就是语言的魅力所在。加入智慧的语言如同甘醇的老酒,香气四溢,令人回味无穷。掌握说话的技巧,能使我们轻易地影响对方的情感,使其轻易就范。

那么,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所说的话是不是大多都能令人心悦诚服?你在与人的辩论中,是否能占据主动呢?如果距此相去甚远,那你一定要加紧“修炼”了,因为你的成就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您是否会说话。说话说得好,事业也就有了助推器

女人在这个社会上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良好的谈吐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本。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合作的信息化社会,是否能说、是否会说,将决定一个人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美国人类行为科学研究者汤姆士指出:“成名是说话能力的结晶。说话能力能使人显赫,鹤立鸡群;能言善辩者,往往受人尊敬、爱戴和拥护。它使一个人的才学充分扩展,熠熠生辉,事半功倍,业绩卓著。”他甚至断言:“发生在成功人物身上的奇迹,一半是由口才创造的。”你们看,布拉格尔电气公司的丽莎小姐就巧言生花,使一个拒她于千里之外的老太太,十分高兴地与之达成合作意向,顺利完成了推销用电的任务。

那天,丽莎走到一家整洁的农舍,前去叫门。户主布朗肯·布拉德老太太得知她是电气公司的推销员之后,便“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丽莎再次敲门,没有一点回应。经过一番调查,丽莎又上门了,她说:“布拉德太太,很对不起,打扰您了,我不是向您来推销的,只是想向您买一点鸡蛋。”布拉德老太太的态度这时比以前温和了许多。丽莎接着说:“您家的鸡长得真好,看它们的羽毛长得多漂亮。这些鸡大概是德国名种吧!能不能卖一些鸡蛋呢?”布拉德太太反问:“您怎么知道是德国的鸡呢?”此时丽莎十分清楚自己的计划已经初见成效了,于是更加诚恳而恭敬地说:“我家也养了这种鸡,可像您所养的这么好的鸡,我还从来没见过呢!而且我家的鸡,只会生白蛋。您的邻居也都说只有您家的鸡蛋最好。夫人,您知道,做蛋糕得用好蛋。我先生今天想吃蛋糕,我只好跑到您这里来……”老太太顿时眉开眼笑,将丽莎迎进屋中。

进屋后,丽莎发现这里有整套的奶酪设备,断定男主人定是养乳牛的,于是继续说:“夫人,我敢打赌,您养鸡的钱一定比您先生养乳牛的钱赚得还多。”老太太心花怒放,乐得几乎要跳起来,因为她丈夫长期不肯承认这件事,而她则总想告诉大家,养鸡的收入更可观一些,可是没人感兴趣。布拉德太太马上把丽莎当作知己,不厌其烦地带她参观鸡舍。丽莎知道,自己的投其所好已达到预期的目的了,但她在参观时还是不时发出由衷的赞美。赞美声中,老太太介绍养鸡方面的经验,丽莎听得很认真,她们变得很亲近,几乎无话不谈。赞美声中,老太太也向丽莎请教了用电的好处。丽莎针对养鸡的用电需要详细地予以说明,老太太也听得很认真。两星期后,丽莎收到了布拉德老太太的用电申请。

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说话和事业的进步有很大的关系。”

事业的成功和失败,往往决定于某一次的谈话,这绝不是极度夸张的说辞。在富兰克林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在约束我自己的时候,曾经参照过一张美德检查表。当初那表上只列着12种美德,后来,有一个朋友告诉我,说我有些骄傲,这种骄傲,常在谈话中表现出来,使人觉得盛气凌人。于是我立刻注意这位友人给我的忠告,我相信这样足以影响我的前途,然后我在表上特别列上“虚心”一项,我决定竭力避免一切直接触犯别人感情的话,甚至禁止自己使用一切确定的词句,像“当然”“一定”“不消说”……而以“也许”“我想”“仿佛”……来代替。富兰克林又说:“说话和事业的进行,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出言不慎,如果你与别人争辩,那么,你将不可能获得别人的同情、别人的合作、别人的助力。”这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事业的成败,常会在一次谈话中决定成败。所以,想获得事业上的成功,你必须具有能够应付一切的高超说话水平。好话常挂嘴上,难时有人帮忙

日常生活中,有些女士说话过于随便,不分场合地口若悬河说个不停,可对有些该说的话却惜语如金。就拿朋友交往来说吧,在一起时间长了,彼此之间常会互相帮忙,完事之后,一句人情话适时递上:“张姐,昨天那事麻烦你啦,咱姐俩儿这关系,感谢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大李,孩子这么大了,你还给他买玩具干吗?他喜欢得不得了,可以后你这当叔叔的也别太惯着他。哪天来我家尝尝嫂子包的芹菜馅饺子。”这时候给你帮忙的人会感觉到自己的好意被你领受了,心里自也受用。

其实,朋友也好、亲戚也好,帮个忙、送点礼是常有的事,人们做这些事的时候跟求人办事不同,并不是想从你这里得到些什么好处,甚至于因为关系亲近会很乐意帮忙,他所要求的也并不是等额的回报。这时候,如果你总认为这是理所当然,没有一句表示的话,人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好意是不是已被你接受?要知道,再要好的关系,既然受了别人的施予,就要做出及时、明确的表示,当然,一句恰到好处的人情话也就足够了。

荷蕊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当公务员,丈夫是北京人,结婚的时候他们曾到丈夫的叔叔家做客,叔叔婶婶对这个端庄秀丽的侄媳妇印象很好。叔叔是一家国企的老总,很有见识,和年轻的小俩口很谈得来,一来二去,夫妻俩去父母家去得少,反倒去叔叔家去得勤。

可是最近荷蕊发现叔叔婶婶的态度有了很的大变化,对他们越来越冷淡,有时候他们说要去看二老甚至遭到拒绝,二人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婆婆替他们解开了这个谜结,叔叔家经济条件较好,有别人送的好烟好酒以及单位里发的一些东西常让他们带回家。前段时间荷蕊曾提到想调到一个更有前途的部门,也是叔叔通过关系帮她办成了。但是,就丈夫这一边来说,可能觉得是自己的叔叔这么亲的关系,就荷蕊这边来说,可能觉得这些对他们不过是举手之劳,因此,事前事后始终没说什么人情话。婶婶有意无意地跟婆婆提起,叔叔为此很是生气,说他们是白眼狼,不值得别人帮忙。二人一听连忙上府谢罪,才算挽回了一点。

在这里,荷蕊夫妻就是犯了不重视人情话的错误,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心里的感激人家一定知道。所谓话不说不明,即使人家知道,天长日久,帮完了忙总也听不到你一句人情话,心里也会疙疙瘩瘩的。

鉴于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刻意培养自己多说人情话的好习惯。

1.使用日常生活中的见面语、感情语、致歉语、告别语、招呼语

早晨见面互问:“早晨好”,平时见面互问:“您好”。初次见面认识,我们若是主方,可说“您好”“很高兴和您认识”,我们若是被介绍的一方可用“请多帮助”“请多指教”。分别时说“再见”“请再来”“欢迎您下次再来”。特定情况的告别语可用“祝您晚安”“祝您健康”“祝您一路顺风”“实在过意不去”。有求于人说声“请”“麻烦您”“劳驾”“请问”“请帮助”。对方向您道谢或道歉时要说“别客气”“不用谢”“没什么”“请不要放在心上。”

2.养成对人用敬语、对己用谦语的习惯

一般称呼对方用“您”“同志”,对长者用“大爷”“大妈”“先生”,不要用“喂”“老家伙”“老太婆”“老头”等。对少年儿童用“小朋友”“小同志”“小同学”,不要用“小家伙”“小东西”等。称呼别人的量词用“位、各位、诸位”,不要用“个”。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人可以用“个”。

3.多用商量语气和祈求语气,少用命令语气的语词句或无主句

如“您请坐”“希望您一定来”“请打开窗户好吗”。“请××同学回答”“请让开一些”。这样语词和气、文雅、谦逊,让人乐于接受。

4.说话要考虑语言环境

即不同场合,不同情况,谈话人的不同身份,谈什么事情,需要用什么语词、语调和语气。因为同一个语词用不同的语调和语气在不同的场合、情况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例如“对不起”这一个语词,因说话人的语调、语气不一样,可以是威胁、讽刺,也可以是表示歉意。又例如商业工作者出于工作和礼貌需要,见矮胖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丰满”,见瘦长体型的女顾客应说“长得苗条”。其实“丰满”和“苗条”是“肥胖”和“瘦长”的婉转说法,但前者易为别人接受。其次,要考虑不同的对象。在我国,人们相见习惯说“你吃饭了吗?”“你到哪里去?”有些国家不用这些话,甚至习惯上认为这样说不礼貌。因此见了外国人就不适宜问上述话语,可改变用“早安”“晚安”“你好”“身体好吗”“最近如何”等。

5.注意说话的空间和时间

谈话人的身份各异,如果是长者、上级、师辈,谈话的距离太近和太远都是失礼的。与男同志谈话,距离则不宜太近。说话的时间过长(使人疲倦厌烦)、过多(对方不明了意思)、中途停顿(意思表达一半就不说了),都是不礼貌的。

总之,我们要根据时间、地点、对方的身份(年龄、性别、职业等)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多说并恰当地选择人情话和礼貌用语。说话不注意,会毁掉女人的美丽

毫无疑问,在女人的各种能力当中,说话能力最能表现一个女人的才干、见识、智慧和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女人们的说话能力有高有低。如果一个女人说话水平不高,那她就不能很好地驾驭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更不能很好地驾驭各种事情和人际关系。而说话水平不高的女人也常常会惹人厌恶。

1.插嘴插舌

插嘴插舌者,是一种不让你完结你话锋的人。你的话正说到一半,他已插进来说,有时竟把你的结论也代为说出。你当然会不喜欢他这种做法,然而他却似毫无察觉,还得意扬扬地炫耀着自己。

插嘴插舌者最可恶的地方,就是从不预先告知于你,说他要插嘴了,也不说“我知道你这故事的结尾”或“让我替你把它结束了吧”。他只是突然地自半腰杀出来,使你不得不偃旗息鼓。这种人,真的很令人厌恶,我们绝对不能做。

2.心不在焉

心不在焉者,实则是一个极可怜的女人。这类女人在开始谈话时似乎有着完善的计划,可是她的心神却浮荡不停。若你告诉她一个你觉得很有趣味的故事时,她却把她的注意力分散到了其他地方。这时你一定会因觉得他没有礼貌而感到扫兴。

心不在焉的女人,常如此说:“对不起,你刚才讲些什么?”“我方才没有注意听。”或“呃,我想我已想到另一件事上去了。”你想,如果我们这样做,会不会让人很是排斥?

3.轻视他人

那些轻视他人的女人,只会看到别人的不足,从不称赞他人的长处。这种女人常扫人家的兴致,打断人家的话锋。当人们在称赞一个为社会工作的优秀人才时,她便说那人只为自己的利益工作而已。这种女人是个冷笑专家,在她们的脑子里,别人的一切东西都是恶劣不堪的。

轻视他人的女人常想打击别人的说话。常常对别人抱着一种嫉妒的心理,而她们并不能将这些想法深藏在脑中。有时你可从下面这些话里识别出轻视他人的女人:“是的,可是在他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那毫无价值,你等着再听听这一件事吧!”我们遇到这类女人,想必也很烦,所以我们该不该步她们的后尘呢?

4.自以为是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女人喜欢抬杠,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她总要加以反驳,其实她自己一点主见也没有。不过,当你说“是”时,她一定要说“否”,到你说“否”的时候,她又说“是”了。事事都要占上风,这是一种极坏的说话习惯。

即使真的比别人见识多,也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去和别人说话。自以为是者好像要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才心满意足。相信这么说话的女人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却是这样做的。

这种不良习惯使她们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这种女人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提一点忠告。如果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女人,但不幸染上了这种习惯,朋友、同事们都将离你而去,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交谈当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多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

有这种坏习惯的女人,多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是她们“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也许这类女人会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至少我们平常谈话的目的,是消遣多于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

5.不懂装懂

有不少女人对事物一知半解却惯于装腔作势。因为她们在一些事物上的无知,心理便容易产生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作祟下,她们牛气冲天,故作傲慢姿态。

有位没名气的小杂志社社长吴女士,不管在什么场合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降低自己的声调来显示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她好像一直在做自我宣传。

其实,承认自己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对方看穿,反而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又怎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与自以为是的女人一样,不懂装懂的女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6.随意附和别人

在与人的交谈过程中,对方有时最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女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毫无疑问,每个女人都希望自己能说会道、妙语连珠,每个女人都希望成为一个讨人喜欢的说话者,而不希望成为一个惹人厌恶的说话者,这就要求大家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不要触犯一些常规的谈吐禁忌。说话要有分寸,措辞务必得体

我们在与人交谈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言语得体,这样才能成为别人眼中讨人喜欢的女人,才能博得对方的好感,激发对方与你进一步交往的愿望。

交谈中最忌讳的就是触犯别人的隐私。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案例。

一天,刚参加工作的于莹莹被派到外地去出差。在车厢内,她碰到了一位来华旅游的英国姑娘。由于对方首先向于小姐打了个招呼,于小姐觉得不与人家寒暄几句实在显得不够友善,便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大大方方地随口与对方聊了起来。

在交谈之中,于小姐有点没话找话地询问对方:“你今年多大岁数呢?”不料人家答非所问地予以搪塞:“你猜猜看。”刘小姐觉得没趣,转而又问:“到了你这个岁数,你一定结婚了吧?”这一回,那位英国小姐的反应更令刘小姐出乎意料:对方居然转过头去,再也不搭理她了。一直到下车,她们两个人再也没有说上一句话。

于小姐与那位英国姑娘话不投机,不欢而散,主要是因为她在交谈中向对方所提出的问题,是国外纯属不宜向人打探的个人隐私。按照常规,对方是有权利拒绝回答的。

那么,究竟在初次交谈中我们要遵循哪些原则呢?

1.态度诚恳、亲切

说话本身是用来向人传递思想感情的,所以,说话时的神态、表情都很重要。例如,当你向别人表示祝贺时,如果嘴上说得十分动听,而表情却是冷冰冰的,那对方一定认为你只是在敷衍而已。所以,说话必须做到态度诚恳和亲切,才能使对方对你的说话产生表里一致的印象。

2.用语谦逊、文雅

如称呼对方为“您”“先生”“小姐”等;用“贵姓”代替“你姓什么”,用“不新鲜”“有异味”代替“发霉”“发臭”。如你在一位陌生人家里做客需要用厕所时,则应说:“我可以使用这里的洗手间吗?”或者说:“请问,哪里可以方便?”多用敬语、谦语和雅语,能体现出一个女人的文化素养以及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

3.声音大小要适当,语调应平和沉稳

无论是普通话、外语、方言,咬字要清晰,音量要适度,以对方能听清楚为准,切忌大声说话;语调要平稳,尽量不用或少用语气词,使听者感到亲切自然。

4.语言要简洁、精练、准确

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切忌空话连篇,空洞无物。

5.语言要考虑对方的接受能力

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切忌卖弄文采、说艰涩难懂的语言。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避免下列几种情况的发生。

1.滔滔不绝

谈话一上来,不管别人感不感兴趣,爱不爱听,自顾自在那里滔滔不绝、眉飞色舞,使对方一句话都插不上,听话的人会索然无味。

2.爱嚼舌头

有些女性朋友也许是太无聊,她最关心的就是张家短、王家长,一到某些场合不是打听对方就是编排对方,加上自己非凡的想象力,使事情经过其嘴就变得有情有节,类似电视剧本。

3.不要太沉默

有些女士不管别人说啥总是在一边不吭气,也许是内向、自卑,也许是话不投机,但是过于沉默的人会使与其交往的人感到压抑,致使正常的社交气氛被破坏,自己也找不到朋友。

4.不要自夸

女人需要自信、自强,但在谈话中老是夸耀自己能干、自己的成功、自己的感觉,会使别人感到自卑、难受。太爱表现自己的人,往往使人讨厌。

5.不要抢白

人们在讲话时都希望别人能认真听,在讲到兴致颇高时,被人抢白、打断肯定很不乐意。老是喜欢打断、抢白别人的女人一定是社交圈中不受欢迎的人,因为她不识时务。

6.不要多用“我”字

说话中老是“我”字不离口的女人,一定是个表现欲很强而且挺自负的人。她不关心别人的事,不爱倾听别人的话,只关心自己内心的想法。这种人会给人自负、难以接触的感觉。

总而言之,我们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措辞一定要谨慎,否则就有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导致交际的失败。交谈中最不应该出现的7个坏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许多女士在说话中有一些毛病。虽然这些毛病不具有决定意义,但如果不加以注意,就会大大影响我们的谈话效果。

一般人在交谈中,常常容易出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大家一起去看一下。

1.用多余的套语

有些女士喜欢在交谈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语。例如,一些女士喜欢什么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当然啦”一类的词句;另一部分女士喜欢加太多的“坦白地说”“老实说”一类的套语;也有的女士喜欢老问别人“你明白什么”或“你听清楚了么”;还有的女士喜欢说“你说是不是”或“你觉得怎么样”,如此等等。像这一类毛病,你自己可能一点不觉得,要克服这类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请你的朋友时刻提醒你。

2.羼杂音

有些女士谈话技巧本来很好,只是在她的言语之间掺上了许多无意义的杂音。她们的鼻子总是一哼一哼地响着,或者是喉咙里好像老是不畅通似的轻轻地咳着,要不就是在每句话开头用一个拖长的“唉”,像怕人听不清楚她的话似的。这些毛病,只要自己有决心,是可以戒除的。

3.谚语太多

谚语本来是诙谐而有说服力的话,但谚语太多也不好。谚语用得太多,往往会给别人造成油腔滑调、哗众取宠的感觉,不仅无助于增强说服力,反而使听者觉得有累赘感。

谚语只有用在恰当的地方才能使谈话生动有力。在使用谚语时,我们应尽可能使其恰当。

4.滥用流行的字句

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会被人不加选择地乱用一番。例如,“元芳,你怎么看”这句话就被滥用了,什么东西都牵强加上“元芳你怎么看”,使人莫名其妙。

5.特别爱用一个词

有些女士不知是因为偷懒,不肯开动脑筋找更恰当的字眼,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别喜欢用一个字或词来表达各种各样的意思,不管这个字或词本身是否有那么多的含义。例如,许多女士喜欢用“伟大”这个词。在她们的言谈中,什么东西都伟大起来了。“你真太伟大了”“这盆花太伟大了”“今天吃了一餐伟大的午饭”“这批货物卖了一个伟大的价钱”等等,给别人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多记一些词汇,使自己的表达尽可能准确而又多样化。

6.太琐碎

有些女人在谈话过程中琐碎得令人讨厌。

例如,讲述自己的经历本来是最容易讲得生动、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欢听别人讲其亲身经历。但是,一些女人讲自己经历的时候,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铺直叙,觉得自己所经历的,样样都有味道,都有讲一讲的必要,结果反而使听者茫然无绪,索然无味。

讲经历或故事,我们要善于抓重点,善于了解听者的兴趣放在哪一点上,少用对话。在重要的关节上讲得尽可能详细一些。其他地方,用一两句话交代过去就算了。

7.喜欢用夸张的手法

夸张的手法有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不过,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用得太过分,否则,别人就不会相信你的话。

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每次都说的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讲“最动人的”故事、“最可笑的”笑话,因此,不要到处用“非常”“最”“极”等字眼,否则,当你在无数的“最”中有一个真正的“最”时,又怎样表示呢?难道你能说“这件事对我是最最重要的”么?如果你真这样说,别人听了也会无动于衷,因为他们认为你是一向喜欢夸大的女人。

除了上述七点之外,大家还应该注意自己在谈话中的声调、手势、面部表情等方面,努力使各个方面协调、得体。这样,我们就能大大增强自己说话的吸引力。第二章提升人气:会说话的女人才更惹人爱

在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年代,说话的重要性也越发显著起来,对于我们女人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在生活、职场、感情世界中,想要博得好感与人气,成为视线焦点,就要练就一张巧嘴,让每一个与我们接触的人,都能感到满心欢畅。会说话的人,人缘都是极好的

这是一个讲究人际沟通的时代,这是一个靠口才赢得成功的时代。在当今社会中,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口才,人脉的兴旺同样需要好口才。会说话,你就能赢得人脉,赢得好人缘。

有一次,余小姐和几位同事一起去省里参加业务考试,当她走进考场时,猛然发现自己的桌子上有三个大钉子,且冒出很高。要知道,这不仅会刮破衣服,而且也会影响答题的速度。余小姐一脸怒气地要求监考老师换桌子,可监考老师却说:“现在不能换,别违反考场纪律!”余小姐气得柳眉倒竖,连说:“真倒霉,不考了。”

这时,一位同事出来打圆场:“有几个钉子算什么!”

余小姐:“你说得轻松,这可是三个钉子,躲都躲不过去呢!”

同事说:“你太幸运了,我还求之不得呢!”

余小姐:“别拿我开心了,这么倒霉的事让你碰上,你还能说幸运?”

同事道“你知道这三颗钉子意味什么吗?这叫板上钉钉!说明你今天的三科考试铁定都能过关!”

余小姐听后马上转怒为喜:“借你的吉言,今天要是三科都过了,我请你吃麦当劳。”

结果,一个月后公布成绩,余小姐果然三科都顺利过关。

这位同事真是个会说话的人,她巧妙地把人们常说的“板上钉钉”与三科考试联系在一起,这样一来不仅平息了余小姐的怒气,还给了她积极的联想,使她在愉快的心境下参加考试并顺利通过。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余小姐,你会不喜欢这位同事吗?这样会说话、会用巧妙的语言宽慰、鼓励他人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

人与人之间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交流,最直接、最方便的途径就是语言。通过出色的语言表达,可以使相互熟知的人感情更深,可以使陌生的人产生好感、发展友谊;可以使有分歧的人相互理解、化解矛盾;也可以使相互仇视的人化干戈为玉帛。

刘复才曾为江夏县知事,他为人极为敏捷,常常在两方争执不下之际,用一两句话就为双方打了圆场。都督张之洞和抚军谭继洵平时意见就不太一致。这天,刘复才设宴,二公及其他客人都在座。酒过三巡,诸位都有了几许醉意。忽然,一位客人不知怎么谈到了武汉江面有多宽的问题。谭继洵说有五里三分宽,他的话音未落,张之洞就说道:“不对!我记得确实是七里三分宽。”

两人顿时争执起来,互不相让,在座的诸位客人纷纷劝说,但亦无济于事。大家一下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任由他俩去争执。

刘复才坐在末座,看见席间这番争执,感到不好继续任其发展下去,以免搞得个不欢而散的局面。他急中生智,徐徐举起手来,说道:“江面水涨,则宽七里三分;水落,则五里三分宽了。张公是就水涨时说的,谭公则是就水落时说的,两位先生说得都没有错。”

张之洞和谭继洵听到这话,顿时哈哈大笑起来,席间顿时恢复了原有的轻松气氛。

旁座的客人也为刘复才片语解围的机敏而折服。

试想,在生活中,这种能说会道的“和事佬”,能不受欢迎、能没有好人缘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受欢迎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因惹人讨厌而引以为傲。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爱揭人隐私,爱争辩,爱使别人为难,爱自吹自擂,那么他很可能得不到别人的欢迎和喜爱。只要他一出场,人们自然就会退避三舍。

良好的谈吐,能使许多素不相识的人携起手来,成为朋友;能为人们排除隔阂,消除彼此间的疑虑和误会;能够安慰愁苦烦闷的心灵,使其勇敢地面对现实;能够鼓励悲观厌世者,使其微笑着迎接生活。会说话的人,言谈风趣幽默,旁征博引,滔滔不绝,谁听了都会觉得舒服。所以说,要想拥有好人缘,你首先就要锤炼自己的口才。懂得尊重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大家一定要意识到,我们在与人聊天的过程中,即便是无心地刺痛了别人,其伤害性也是巨大的。一句伤人自尊的话足以让对方久久不忘,同时也会给我们自己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从尊重开始的,沟通需要把握一个度,一定要懂得尊重人,尊重人才能获得人的尊重。

不知大家听没听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头熊在与同伴的搏斗中受了重伤,它来到一位守林人的小木屋外乞求得到援助。

守林人看它可怜,便决定收留它。晚上,守林人耐心地、小心翼翼地为熊擦去血迹、包扎好伤口并准备了丰盛的晚餐供熊享用,这一切令熊无比感动。

临睡时,由于只有一张床,守林人便邀请熊与他共眠。就在熊进入被窝时,它身上那难闻的气味钻进了守林人的鼻孔。“天哪!我从来没闻过这么难闻的味道,你简直是天底下第一大臭虫!”

熊没有任何语言,当然也无法入眠,勉强地挨到天亮后向守林人致谢上路。

多年后一次偶然相遇时,守林人问熊:“你那次伤得好重,现在伤口愈合了吗?”

熊回答道:“皮肉上的伤痛我已经忘记,心灵上的伤口却永远难以痊愈!”

大家不妨回想一下,我们在与亲友、同学、同事、朋友接触的过程中,是否说过类似的话语?假如我们在不经意间已把这样的话说出口,那么马上去想办法去抚平他们心中的创伤!并且时刻提醒自己,以后绝不要再犯!

你得意识到,人都是有人格、有尊严的。对一个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人格、尊严上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是刻骨铭心的!他的肉体在受到伤害后,通过治疗不久就会愈合,但他心灵上的伤害,可能永远也无法愈合。所以,只要我们不是敌人,我们就不能对人极尽讽刺、挖苦之能,这样做的后果,于人于己都不利!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之一。那么,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如何顺应这种心理需求,在言谈举止中做到尊重他人呢?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心理”上尊重别人

我们必须牢记“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一信条,不以位高自居、自足、自傲。只有在“心理”上尊重别人,才可能做出尊重别人的举动。

2.把握角色知己知彼

把握角色是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包括知己和知彼两方面。所谓知己就是要善于根据时间、地点的变化而变换角色,否则就难免造成不尊重人的场面。比如你是一个女领导,在单位里严肃认真是必要的。但如果你回到家对丈夫孩子再摆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架势,他们就会认为你缺乏人情味,不尊重他们对妻爱、母爱的需求。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对方的年龄、身份、语言习惯等。假如对方是位年长者,而你是个青年人,在称呼上要礼貌,在语气上要委婉,在语速上要和缓,在话题上要“投其所好”,这些都体现了对长者的尊重,必然能赢得对方的赞赏。

3.搞清背景再开口

如果在交际过程中能考虑对方的背景,不触及对方的隐秘;如果在别人交谈时没有弄清别人话题的前提,不突然插嘴;如果在谈话过程中不让自己的话带有更多的隐含前提,特别是错误前提,就是对别人的尊重。面对矮人却大谈“矬子”、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而又“驴唇不对马嘴”地乱发议论、人家明明是自学成才却偏问“你是哪个大学毕业的”,这些都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的表现。

4.区分不同场合

场合不仅可以提供话题,诱发谈兴,还能为你尊重别人提供机会。例如,在严肃的会场不要说笑,否则就是对领导的不尊重;在朋友的婚宴上应该谈些喜庆的、吉利的话题,如果你总谈些令人扫兴的话,就是对朋友的不尊重,即使朋友嘴里不说,心里也早已将你划为“不受欢迎的人”了。

5.处事礼为先

俗话说:“礼多人不怪。”礼仪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人品,还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赢得别人的好感。在社交场合,参加朋友的婚礼而不修边幅,不仅有损自己的形象,也是对朋友的不尊重;和异性朋友靠得过近,甚至凑到对方耳边“窃窃私语”,是对对方的不尊重……总之,类似的细节有很多,大家一定要有所注意。

6.不打断别人的谈兴

这点也体现在多方面。例如,对对方的话题保持浓厚的兴趣,注意选择双方都熟悉又都感兴趣的话题,在对方谈兴未尽时不随便转移话题以及结束话题时有所暗示、留有余地等,都是尊重别人的体现。

7.交谈时别惹人难堪

问答在交谈过程中是很常见的,但如何问却大有学问,因为问不好会造成难堪的场面,伤害别人的自尊。例如,问话时应注意把握时机,别人正谈得火热,你突然一问打断别人的交谈,是不尊重别人;别人在某方面忌讳很深,你却不管不顾偏要追问,也是不尊重对方的表现,等等。

懂得尊重别人,是我们女人修养和品格的体现,简单的道理就是: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这就是所谓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称呼得当,有利于深入交往

称呼是指在社交中人们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有人或许会说,这谁不会?其实,称呼里面的学问大着呢。怎样去称呼别人,既是礼貌问题,又是态度问题。在与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中,称呼甚至能决定交际的成败。称呼得当,人家自然乐意与你交往;称呼不当,就会给交流设置障碍,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那么,如何在交际中恰到好处地称呼别人呢?一般来说,我们要注意以下七个关系。

1.地区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土语繁多,即使同一个称呼,也因地区不同而含义迥然。比如“侉子”这个称呼,南方有些地区指体魄健壮的男子,是敬重夸赞的称呼;而北方人习惯于把“侉子”与粗俗野蛮联系在一起。所以,来到异地他乡,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是以“同志”相称较为妥当。

2.时代关系

有些称呼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痕迹。比如“剃头的”“伙夫”“戏子”之类,都有轻蔑的含义,应该淘汰,而改称理发员(或理发师傅)、“炊事员”(或厨师)、“演员”(或文艺工作者)等。

不过另有一些称呼,如“先生”“小姐”“阁下”“陛下”,在某些场合使用起来还是很得体的。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在外事交谈中,称呼的使用要顺应其他国家的习惯。

3.等级关系

当代社会中的等级关系,虽然不同于森严的封建等级,但是用合适的称呼体现出上下长幼,以示亲切或尊敬,也是必要的。对年长者、知名人士要用尊称;对上级领导者或其他单位负责人可称其职务;对职务低于自己的,也要选择有敬重含义的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

4.场合关系

同一个称呼,在有些场合中使用就合适,换一个场合就不合适。比如在一般场合叫“爷爷”“奶奶”,自然而亲切,叫“祖父”“祖母”,就生硬别扭;如果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则以后者为宜。又如,一个人兼有几种身份,对他的称呼也要因时因地而定。

5.褒贬关系

有的称呼本身就带有明显褒奖的感情色彩,如“老厂长”“老模范”“老同志”等。称呼别人的绰号,有时有亲切感,如陈赓将军就喜欢别人称他为“小木瓜”(头脑迟钝者)等;以别人生理缺陷为绰号,是对别人人格的侮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在恋人的称呼中,常有“傻瓜”“坏蛋”之类,不但不会引起反感,反而极其喜欢,这是表达特殊感情的特殊称呼。

6.心理关系

同样的称呼,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讳莫如深。渔民忌“沉”字,假如他正好姓陈,你若“老陈老陈”叫个没完,他肯定会不高兴。同样是30岁的人,有人乐于被称为“老张”“老李”,而对于正在寻找伴侣的30岁的人,不妨叫他“小张”“小李”。曹禺剧作《日出》中的顾八奶奶,唯恐别人说她老,不识相的福生当她面说:“怪不得她老人家听腻了,您想,她老人家脾气也是躁一点,再者……”没等说完,惹得顾八奶奶火冒三丈,呵斥道:“去!去!去!什么‘她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我瞅见你就生气,谁叫你进来给我添病?”可见,称呼的不妥,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必将会影响交谈的效果。

7.主次关系或先后关系

在同时需要对不止一个人进行称呼时,一般来说应有个顺序,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比如“先生、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一系列称呼,既恰当,又排列有序。

恰当的称呼还应考虑对方的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里赤膊劳动的上年纪的农夫,你称他为“老大爷”较为适宜。若称之为“老先生”,似乎就含有讽刺意味。反之,在校园中,遇到一位夹着讲义从教研室出来的上年纪的女教师,你若称她“老大娘”,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只要我们对以上的事项加以注意,就能在和陌生人初次交往时显得得体、有分寸。

一般来说,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称呼陌生男子,不论其婚否,可统称其为“先生”;称呼陌生女子,则应根据其婚姻状况给予不同的称呼:称呼已婚女子,用其夫姓称呼其为“X太太”,如果对方身份较高,则应称之为“夫人”;称呼未婚女子,应统称为“小姐”;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婚姻状况,最好还是称呼对方“小姐”或“女士”比较稳妥,不管她是16岁还是60岁。称呼新结识的教育界、文艺界的人,一般可敬称为“老师”。在非正式场合向陌生人问讯时,为了表示亲近,可以用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等。若非原则问题,不要拂人面子

有这样一件事,有位文化界女学者,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某专业团体的杂志年终评鉴工作,这工作虽然报酬不多,但却是一项难得的荣誉,很多人想参加却找不到门路,也有人只参加过一两次,就再也没有机会了。问她为何年年有此殊荣,她始终笑而不语,直到临迈退休,不再参加此项工作后才公开其中秘诀。

她说,她的专业眼光并不是关键,她的职位也不是重点,她之所以能够年年被邀请,是因为她很会给人留面子。她说,她在公开的评审会议上一定会把握一个原则:多称赞、鼓励而少批评,但会议结束之后,她会找杂志的编辑人员,私底下告诉他们编辑上存在的缺点。因此虽然杂志有先后名次,但每个人都保住了面子,而也就因为她顾虑到别人的面子,承办该项业务的人员和各杂志的编辑人员,都很尊敬她、喜欢她,当然也就每年找她当评审了。

其实,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视自己的面子,为了面子,小则翻脸,大则会闹出人命;如果你是个对面子不在意的女人,那么你必定是个不受欢迎的女人;如果你是个只顾自己面子、却不顾别人面子的女人,那么你肯定有一天要吃暗亏。

所以,大家在待人处世时,一定要注意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面子问题”。我们应该这样做。

1.要善于择善弃恶

在待人处世中要多夸别人的长处,尽量回避对方的缺点和错误:“好汉愿提当年勇”是事实,可又有谁愿意提及自己不光彩的一面呢?特别是如果有人拿这些不光彩问题来做文章,就等于在伤口上撒盐,无论谁都是不能忍受的。

有一位年轻的姑娘长得很胖,吃了不少的减肥药也不见效果,心里很苦恼,也最怕有人说她胖。有一天,她的同事微微对她说:“你吃了什么呀,像气儿吹似的,才几天工夫,又胖了一圈儿。”胖姑娘立马恼羞成怒,“我胖碍着你什么了?不吃你,不喝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微微不由闹了个大红脸。在这里,微微明知对方的短处,却还要把话题往上赶,这自然就犯了对方的忌讳,不找麻烦才怪哩。

2.指出对方的缺点和不足时,要顾及场合,别伤对方的面子

有一个军区艺术团配合拍电影,因故少带了一样装备,致使拍摄无法进行。女团长火了,当着全团人的面批评副团长说:“你是怎么搞的,办事这么毛毛躁躁,要是上战场也能装备不齐?”副团长本来就挺难过的,可团长偏偏当着那么多同事、下属的面狠狠批评自己,心里自然觉得大失面子,于是不由分辩道:“我没带是有原因的,你也不能不经过调查就乱批评!”团长一下子懵了,弄不懂平时服服帖帖的副团长怎么会这样顶撞她。事后,在与副团长谈心交换意见时,副团长说:“你当着那么多同事的面批评我,我今后还怎么做工作?”从这个事例中不难发现,假如团长是在背后批评,副团长不仅不会发火,还会虚心接受批评。这位女团长错就错在说话没有注意时机和场合。

3.巧给对方留面子

有时候,对方的缺点和错误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这时就要采取委婉含蓄的说法,淡化矛盾,以免发生冲突。古时候,吴国有个滑稽才子,名叫孙山。他与乡里某人的儿子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考完后,孙山先回到了家,那个同乡的父亲就向孙山打听自己的儿子是否考上了。孙山笑着回答说:“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孙山的回答委婉而含蓄,既告诉了结果又没刺到对方的痛处;如果孙山竹筒倒豆子,直告对方落榜,那么对方的反应就可想而知了。可惜的是,在现实的待人处世中,我们周围许多人说话往往太直接,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此外,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了“面子上过得去”,我们还必须对对方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做到既了解对方的长处,也了解对方的不足。因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和习惯,有自己的需求和忌讳,如果你对交际对象的优缺点一无所知,那么交际起来,就会“盲人骑瞎马”,难免踏进“雷区”,引起别人的不快。

有句俗话说得好,“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我们要想与他人友好相处,就要尽量体谅他人,顾及别人的面子。就算有理,也要饶人几分

我们说有理走遍天下,意思并不是说有了理就不依不饶。其实在得势的情况下饶人,矛盾往往会立刻缓解。所以说,主动示弱的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

美国有位女总裁,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董事会上,有位董事当面粗野地讥骂她。她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的话说完了,她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力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她的这种姿态,使得那位董事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这位女士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地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绝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适时退让的方法,请大家切记常常使用。

1.给台阶,“你好我好大家好”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特别固执己见,十分容易为了些小事情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浓烈。如果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即使我们有理,也应当有饶人的雅量,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想办法降温,以避免冲突的升级。

有一位女士,一次去婆婆家吃饭,进餐时婆媳两人聊起了一条高速公路的修建问题。那女士强调:公路的进度一再推迟,是有关方面的一个严重错误;而婆婆则不同意,认为公路本来就不该兴建。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渐趋激烈。后来那位婆婆大人把问题扯到“年轻人自私心重,没有环保意识”上面,显然是在批评那位女士。那女士怕再争下去伤了婆媳和气,便开始缓和下来,她婉转地说:“可能咱俩的看法永远也不会合辙,可是,那没有什么,也许我们都是对的,也许我们都是错的,这也是未可知的事。”那女士的一席话,不仅给自己搭了台阶,也给争论双方打了圆场。避免了双方争论不休,矛盾扩大,影响感情。试想,如果那女士意气用事地与婆婆争论下去,结果会如何呢?很可能惹火婆婆的。

2.熄怒火,“事情原来如此这般”

不少时候,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发火,是因为互不了解、有失沟通造成的。这时候我们纵然有理,也不可因对方的错怪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道歉、劝慰,与对方达成谅解或共识。

一所医院里,病人挤满了候诊室。一个病人排在队伍中,将手上的报纸都看完了也没有挪动一步,于是他怒火万丈,敲着值班室的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