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微心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2:32:38

点击下载

作者:倪裳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恋爱微心理

恋爱微心理试读:

序言

爱情是个永恒的话题,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探索爱情的真谛。古时候,关于爱情的著述,例如《诗经》中有关爱情的文字描绘、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有关爱情的分析,19世纪法国的司汤达的《论爱情》,这些书籍中都表达了一定的爱情心理学观点。

然而真正的“爱情心理学”始于近代。人们根据那些散落在许多文学、哲学作品中的爱情理论和观点,将爱情作为研究对象使其复杂化、科学化,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爱情。

20世纪初,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人们思想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西方的弗洛伊德发表了《爱情心理学》的专著,别开生面地让人们从更加广阔和深邃的角度来重新解读爱情。人们开始对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逐渐形成体系。中国的爱情心理学研究是在21世纪才开始发展起来的。

所谓的爱情心理学,其实是研究男女恋爱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其主旨在于解析两性在恋爱和婚姻中,爱情的获得及稳固的心理规律,包括恋爱心理和婚姻心理两个部分。

本书以东方和西方的爱情心理学研究为基础,细致地分析了稳固爱情的心理规律、两性相吸的吸引力法则、求爱心理和择偶心理、初恋心理定律以及爱情遭受了挫折的心理康复等。

本书采纳了很多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观点,根据恋爱中多个案例的分析,来解读爱情中人们的意乱情迷和痛彻心扉。本书还对爱情中很多有趣和新奇的现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总结,观察人们在爱情中的失常行为,并为人们提供指导建议。就像是给爱情一面镜子一样,照出陷入恋爱中的两个人真实的内心。

本书还收纳了很多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阐述了这些有趣定律的来龙去脉以及在生活中的体现。对于一些常常会引人失误的心理规律,给出了合理的规避方法,让人们在爱情中少走弯路。

除此之外,本书还是一本情感的愈疗手册。爱情中难免会有伤痛,当爱带来伤害的时候,如何保护自己、不攻击他人,这需要的不仅是涵养,更是一种智慧。当你能细致地分析那个给你带来伤害的人,就会懂得对方的真实想法,进而宽恕对方。正如著名作家张爱玲所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了解了对方的心理状态,会给自己一个放手的答案。

总而言之,相爱是一种缘分,人们常说“千百次的回头只能换回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一段互相依赖的守候,不论结局如何,都不应该被轻易抛弃和忘记。珍惜眼前人,让你的心更加从容,生活更加美好。

第一章 吸引微心理——改革你的恋爱意识

爱情中总会有奇迹发生,两个人即使在别人眼中毫不般配,但也会神奇地互相吸引,这其中的奥秘也许只有读了本章才会知晓。

吊桥效应:险境易生爱情

在美国曾经进行过这样一个试验,选择一处吊桥,吊桥非常高,且看上去老旧、不安全。试验者让很多男性走过这座吊桥,然后让他们和同一位女性见面,结果显示80%的男性表示这位女性非常吸引自己,很有魅力,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分析,当一个人提心吊胆地走过吊桥的一瞬间,抬头发现了一位异性,此时最容易引起他情感上的波澜。这是由于在吊桥上的他正因为恐惧和紧张而心跳加速,当他看到一位异性的时候,会误以为自己看见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所以在很多英雄救美的电影中,美女最后总会爱上那个救她的英雄,反之英雄也一样。

这就是有名的“吊桥效应”。

仔细分析这些男性走过吊桥期间的生理反应,当人居于危险的情境中时,会不由自主地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产生恐惧之情。根据情绪的二因素理论,这些男性会寻找对自己这种生理反应的合理解释,这种解释无疑有两个:一是因为女孩的无穷魅力让自己意乱神迷,二是因为吊桥的危险让自己心如撞鹿。两种解释似乎都有道理,都可以接受,而真正的原因却是难以确认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男性更愿意承认自己是因为女孩的魅力而意乱情迷。而正是这样的原因,导致了那些处于危险情境中的男性与其他环境中的人相比较,对那个出现在视线中的女孩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与吊桥效应的试验相同,还有两个试验也可以证明两性之间神奇的吸引奥秘。第一个试验:试验者找来了男性大学生,让他们在不同的情境之下接受一位漂亮女大学生的采访。采访的内容很简单,漂亮女生会拿着一幅图画,请男生们看图说故事。其中一部分男生的访谈场地在一座高达230米的木桥上,这座木桥的桥身非常狭窄,而且也不稳,会晃动。他们分别与这位漂亮女生沿着桥边走边谈。另外一部分男生则分别与这位女生在一座仅有10米高的桥上进行交谈。这座桥不仅不高,而且还是由非常坚固的材料建造的。等到对所有男生的访谈都结束后,漂亮女生会给所有人留下自己的姓名与电话号码。试验的结果显示,几天后,那些走过危险木桥的男生中有半数曾打电话要求与漂亮女生约会,而走过安全、坚固桥身的男生中则只有1/8打过电话。第二个试验:试验者将受试者分为三组,他们为第一组受试者注射了一种让心跳加快、呼吸加速的药物,但是受试者并没有被告知这一情况,他们认为这些药物不会引起任何生理反应;第二组受试者也被注射了同样的药物,但是他们被告知了药物的正常反应;第三组受试者只被注射了一些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的生理盐水。在注射结束后,大家被邀请一起看一部喜剧电影,但是电影并不是非常可笑。看完之后,这三组受试者被要求评价电影的好笑程度。试验结果显示,第一组不知道自己的生理反应是药物在起作用的受试者,都认为自己强烈的身体反应是看电影的效果,所以他们都认为电影非常好笑;第二组受试者知道自己的状况是受药物影响的结果,与电影无关,因此认为电影的好笑程度一般;第三组受试者没有受任何药物及其他外因的影响,所以评价结果和第二组是一样的。

从第一个试验可以看出,两个异性在彼此交往产生心动的感觉时,很可能不是真的因为爱上了对方,而是环境因素和个人身心状况交互作用所造成的。试想一个走在危桥上的人,因为摇摇晃晃、步履蹒跚而心中紧张,此时转头看到了漂亮的年轻女子,自然会认为自己生理上的反应是因为女孩的迷人,而不是自己的害怕。反过来讲,即使是面对一位心仪已久的女孩,两个人在十分安全的场所约会,男孩正在思量自己是否喜欢对方,然而他一摸胸口,气定神闲,脸不红气不喘,心跳稳定维持在每分钟72次,此时大概也会觉得自己对她没什么感觉。

从第二个试验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如果喝了含有少许兴奋成分的饮料再看电影,自然会因为生理反应而将电影的效果夸张化,认为好笑的会变得更好笑,恐怖的会变得更吓人。这就像一个人喝酒之后,悲伤的情绪会难以自抑,幸福的感觉也会让你止不住大笑。

在很多好莱坞大片中,那些处于惊险、刺激和危机场景里的女人更容易赢得异性的青睐,那些主角飙车、开枪射击、冒险的时候,娇弱的女人出现在这种另类的场景里,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因此当你爱上了一个男孩或者女孩,你可以选择与对方一起经历惊险、刺激的游戏来增进彼此的感情,例如坐过山车、摩天轮或野外郊游等。在进行这些游戏时的刺激感受,很容易被理解为你们对彼此的感觉,这样可以大大地增进你们之间的感情。

契可尼效应:初恋最难忘

×××:你好!我今年26岁,结婚不到半年,还处于新婚中。我跟丈夫的相遇很俗套,是亲戚介绍认识的,恋爱6个月就匆匆结婚了。在认识丈夫之前,我只交过一个男朋友,我是因为和初恋男友刚分手,所以才匆匆地选择了结婚。我很想身边有个男人陪我,帮我治疗情伤。丈夫的出现让我受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他对我百般呵护,我当时很感动。说起我的初恋男友,我们从高中就开始谈恋爱,大学期间虽然分隔两地,但是每天都会打电话、发短信和视频。毕业后我们都回到老家找到了工作,本以为可以顺理成章地结婚,谁知他的父母反对我们在一起,非要让他娶一个富家女。他出乎意料地接受了,而且没有顾及我的感受,还显得非常愉快。我祈求他不要抛弃我和我们的感情。我曾经抱着他痛哭,表示自己不在乎钱,可以吃苦奋斗,只要他不离开。但是他没有回头,他走的时候对我说,那女的能给他别墅,能给他豪车,如果错过了这样的人,自己一辈子的努力也换不回来这些东西。这都是前话。和丈夫结婚之后,我也时常会关注前男友的消息,听说他和那个富家女的恋情进展得不是很顺利,也知道他们分分合合,一直没有结婚。我也想安心过自己的生活,想将初恋男友从心中赶出去。但是事与愿违,我总是失眠,身边躺着丈夫,心里却想着我和初恋男友在一起的无数个日夜,那些美好的时光像雕刻在了我的心里。我也曾经无数次地给他发短信,但多数都是石沉大海。有一天,丈夫出差了,我在无聊之下翻阅电话簿,看到了初恋男友的名字。我又忍不住给他发了短信:“你最近好吗?”没想到这一次他很快就回复了,他说:“有点儿想你。”几分钟后,他打来电话,我接受了邀约。我们又像从前一样约会,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和逛街。晚上他到我的家里,我们喝了一点儿酒,酒后他对我动手动脚,我不仅没反抗,还很喜欢和渴望。谁知道就在我们忘我地拥抱、亲吻时,丈夫回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我简直无地自容,丈夫勃然大怒,将初恋男友打了出去。如今我和丈夫在闹离婚,我则一直在找退路——联系初恋男友,我对他说只要他愿意娶我,我愿意为他离婚。但他似乎和我想的不同,在我表明了立场之后,他就再没回过我的短信,也不再接我的电话。我该怎么办?这是一封来自一位女网友的求助信。在信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士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初恋男友。为什么对大多数人而言,初恋总是那么刻骨铭心呢?初恋是一个人最懵懂、最青涩、最刻骨铭心的感情,男女之间的暧昧和对爱情的忠贞、单纯让人难以忘怀。

对于人们的这种共同心理,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有趣的试验。试验表明,对于那些已经完成、已有结果的事情,人们很容易忘怀,但是对于那些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人们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契可尼效应”之所以会和初恋联系在一起,是因为初恋就是那种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在爱情交响曲中,初恋是第一乐章。在一个人毫无准备、不知不觉的时候,好感降临,人们带着不确定性接触第一个所爱的人,并期望与对方长久地待在一起,这是大多数人初恋时的心态。然而初恋只是恋爱的起步,就像恋爱的试验阶段,它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初恋的感觉总是令人回味无穷的,甚至会让人刻骨铭心。因为初恋的对象留给自己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有些人甚至会一生难忘第一个爱人。因此,初恋会直接影响一个人以后的一系列恋爱行为。

人们总说“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是最珍贵的,而初恋被人们看成是一种“中断了的”“未能完成的”“不成功的”事件,它既是“得不到的”,又是“已失去的”,所以就显得弥足珍贵。

在未获成果的初恋中,人们和初恋情人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是刻骨铭心的,这些都是源于上面的心理学效应。就如同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20道题,前面的19道题你都完成得很好,只剩下最后一道题难住了你,直到考试结束,你都没能答出来。事后,你和同学核对答案,发现自己答对了前面的19道题,只有最后一道题没有答对。你依然高兴不起来,因为最后一道题被你深深地记住了,而那19道题却被你抛到了九霄云外。

初恋虽然美好,虽然无法取代,却是过去的事情,只能作为回忆珍藏起来,而不应该想要再追寻回来。幸福的人懂得放下过去,这样才能看到现在自己所拥有的。事实上,对于一个人来说,最珍贵的并不是“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而是“正在拥有的”。

爱错人,是你的错

在爱情里,“不是冤家不聚头”是非常形象的,常常会有两个又打又闹的人最后变成爱得死去活来的恋人。对于这种心理,心理学家认为,恋人之间之所以常常会强烈地吸引在一起,是因为有一种吸引力法则在作怪,他们的相互吸引其实就是为了追寻完整的自我。

心理学大师荣格提出了“影子人格”这一说法,即他认为每个人都身具“显性”与“隐性”人格。人性是复杂的,一个很活泼的人也深藏着抑郁的一面,而一个沉稳的人也有躁动不安的一面。

于是,当一个人遇见另一位身具自己“影子(隐性)人格”的异性时,心中常会有欢喜雀跃的感觉,因为他在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长期缺乏或已被压抑的人格特质。这就是爱情中互相吸引的双方的性格常常是互补的原因。

一个沉默的人遇到一个活泼的人,就像是沙漠逢甘露,心灵隐性的一面受其感召,产生欢喜雀跃的感觉。这是因为他的“影子人格”见到了阳光,对方彰显出自己所缺乏或已被压抑的人格特质,受桎梏的心灵因此得以自由释放。

两性的互相吸引,常常是“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整合互补的过程,将逐渐发展出一个较完全、较成熟的人格,这个过程也被心理学家称为“完整之我”的追寻。

知道了两性之间互相吸引的根源,也就明白了男女双方产生愉悦之感的原因。但严肃的心理学理论不免过于生涩,我们可以用更加形象的“吸引力法则”来进一步说明。

吸引力法则认为,同样频率的事物会产生共振,同样性质的事物会相互融合,而拥有相同的“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的两个人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即我们的语言、思想、情感、行动结合在一起后的能量形式会吸引与自己本质相同的人和事物。比如,当你的“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与某个人的“影子人格”和“显性人格”相近的时候,你们就会合得来,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这种自然的亲切感,代表着你们拥有相似的人格,不论你们各自表现出的是“影子人格”还是“显性人格”,你们对“完整之我”的追寻都是相同的,在身体、情绪、心智和精神层面上有着相近的频率。不过,有些人的气场会与你完全不同,所以你可能第一眼就讨厌这个人,在他身边你会感到不舒服,你会排斥他甚至情绪激动。

两性是否互相吸引,可以从一些细节中得知。一般来说,扬眉、目光注视良久、两眼圆睁、瞳孔放大、张嘴、微笑、赞许性地点头、靠近身体、进行不引人注意的接触,都是良好的信号,证明你们之间“有戏”;避免目光接触、皱眉头、打呵欠、撇嘴、看远处、漫不经心地笑、摇头、坐立不安、抠指甲、把身体有意识地挪远等,则表示他对你没兴趣。

对于男女双方来说,所谓的异性相吸就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具有互补又相互吸引的气场,在他们见面的第一时间,体内的不同激素使得他们产生一种喜欢的感觉。这是性别的气场。两情相悦的男女在一起会形成一个和谐的气场,但不论是“影子人格”还是“显性人格”都不相同的男女就会相互排斥,气场可能就极不和谐。

综上所述,既然心理学上这样解释一对恋人在最初相遇时的互相吸引,那为什么还有很多人常常觉得自己爱错了人,在相处之后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想象中的类型呢?

这是因为两性在互相吸引之后,在追寻“完整之我”的过程中,这种结合的痛苦部分也逐渐显现。在所谓的磨合中,过去对方最吸引你的特质很可能会转变成你最受不了的地方。例如你的“显性人格”表现为性格暴躁、易怒,而“影子人格”则追求温柔、和谐之美,那么一个温柔的男士很可能会极大地吸引你,但是当你爱上他之后,他的温柔很可能会被你抱怨成缺乏男子气概;又假若你是一位个性成熟的男士,爱上了一个活泼好动的女孩,在相处之后,也很可能会觉得她“啰唆”“幼稚”。

热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自己遇到了世上最好的人,可到了磨合阶段,彼此就开始用放大镜去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开始抱怨和不满。这其实是一个必经的阶段,你们都想努力改造对方,要对方变成想象中那样完美,于是痛苦由此产生。很多人走不过这段磨合期,最终一段恋情以痛苦的结局收尾。

那么如何让感情走得更加顺利呢?心理学家认为只有一个办法,那便是放弃改变对方,放弃自己完美的幻想,不要定睛在对方身上,而回头重新专注于自己“显性”与“隐性”人格的整合与成长,专注扩展自身的“影子人格”。一旦你做到了放弃,那么你实际也在学习拓展自己的“影子人格”。而且告诉你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往往一对感情很好的伴侣,当其中一个人放弃改变对方时,对方竟然会愈来愈被影响,不知不觉中两个人变得愈来愈像。

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

歌手刘若英在一首叫作《后来》的歌曲中,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初恋的故事。这首歌曲让很多人为之动容。为什么初恋让那么多人难忘呢?在前面我们已经探讨过这个问题。那么在这里,我们将进一步去了解“得不到的总是最好的”这一心理定律在青少年身上的反应。

当人们告别了天真的童年,进入青春期以后,曾经模糊的两性意识就开始渐渐地清晰。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开始对异性产生向往、爱慕等心理。而在青春期阶段的爱意,一般来说是比较简单、纯洁的,它不包含任何功利的想法,处在一种比较空灵的境界。

如果有家长和老师干涉谈恋爱的男孩和女孩,就会激起他们的抗拒心理,而这种心理恰恰又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心理体验。这种体验在以后的生活中无法再感受到,这是初恋难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会为自己虚构一个类似于梦中情人一样的爱恋对象,而这个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他们择偶的模型。这个模型可能是很具体的,有时是以一个真实的人为对象,有时是把几个人的特征拼凑在一起,然后按照自己事先虚构的完美模型去生活中寻觅和探索。在不知不觉间,在茫茫人海中就可能会发现一个面熟的人,然后他或她就会情不自禁地感慨道:“这张脸好像在哪里见过。”其实,并不是在哪里见过,而是某个人的脸恰好和自己心中的虚构模型产生了奇妙的吻合。于是,初恋就这样产生了,它是把抽象意识转变成现实的开始。

很多人的初恋往往是无疾而终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记忆中的那个人往往是无法取代的,也就是说现实中没有人可以取代记忆中的那个完美模型。这个模型甚至可以变成一个与别人比较的标准,而这个模型也并不是最初认识的那个真实的人,而是被人们偶像化的一个标准。

前面的文章中提到过“契可尼效应”,很多学生在考试中答对了大部分题,唯独有一道题没有做好,那么这道未完成的题就会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而那些已经答对并做完的题很快便会被忘记了。

其实,这和未果的初恋深深地被印在人的脑海中是一个道理。因为没有完成,没有结果,所以人们的印象也非常深刻。就像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爱情一样,因为最终是以分开为结局的,所以留给观众的永远是难以忘怀的印象。许多年后,观众再谈论这部电影的时候,给出的评论依然是难以忘怀。

初恋不会被轻易忘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初恋是一件单纯、美好的事情,不掺杂任何功利的想法,这又给初恋披上了一件美丽的外衣。欣赏初恋的时候,就像是下雪天看着外面银装素裹的情景一样,内心也会被这片白色渲染得很纯净。

这种纯净感会带给人美好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又不会在生活中每天都出现。因为得不到,人们会觉得更加珍贵;因为稀缺,人们会觉得格外难得。而且,初恋多是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发生的事情,而随着人们日渐长大,这样的感觉渐渐地远去了,人们的内心变得复杂,没有了那种天真、纯净的向往,所以再回忆起初恋时就觉得更弥足珍贵了。

因为感觉珍贵,因为没有完成,因为没有结果,这些原因都让初恋变得很珍贵。许多人都喜欢初恋的感觉,喜欢将自己的初恋珍藏在记忆深处。而记忆深处的那个完美模型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可以达到自己初恋记忆中的标准和要求,所以,初恋的感觉也就不会再被重复了。中国台湾著名导演赖声川有一部话剧叫作《暗恋·桃花源》,一部分剧情讲的就是一个关于初恋的故事。两个主人公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动荡的民国末年,因为战乱,最终两个人离散了,一个去了中国台湾地区,一个留在了祖国大陆。在恋情没有终结的时候,两个人分开了,这一分就是几十年。后来男主人公常常回忆他的这段恋情,虽然是战火纷扰,没有安定落脚的地方,但是恋爱对他来说依然是美好的,因为这是他的初恋,而且正在恋爱的时候,两个人却被迫分开了。因为这样一种结果,即使他到了中国台湾地区,和祖国大陆隔着海峡相望,也忘不了这一段感情。直到生病住院时,他依然希望能够和曾经的恋人再见一次面,了结自己的心愿。

这个故事向人们展示的当然不仅仅是初恋的美好,但初恋在这个故事中所占的分量却很重。许多观看这部话剧的人都希望这对因为战火而分开的初恋情人能够在最后见彼此一面。这不仅是话剧中主人公的心愿,也已然成了台下观众的心愿。

初恋因为没有被完成,所以让人觉得很痛苦;因为没有结束,所以人们总是在心中留有遗憾;因为没有在一起,所以人们往往会想“如果在一起会是怎样”……这种种的原因,都导致人们难以忘记自己的初恋。

诚然,初恋是难忘的,但是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应该理性一些,不应该让初恋干扰自己现在的生活。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把初恋的完美感觉带到婚姻中,以致严重影响了自己现在的生活。而且有些人无法忘记初恋情人,以至于在以后寻找另一半时常常依照的是初恋情人的标准,这样一来,弄不好会耽误自己的幸福。

初恋固然美好,但更多的时候,这样的美好更适合留在心里,或者作为宝贵的记忆珍藏起来。这种做法才不会扰乱现在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和谐。

多看效应与日久生情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在大学校园里做了一个试验:他随机进入几个女生宿舍,发给这些女生几种不同口味的饮料,他以让大家品尝饮料为由,让女生们在几个不同的宿舍里相互走动。查荣茨有个特别的要求,女孩们可以品尝饮料,但是彼此之间不能交谈。在过了一段时间后,查荣茨评估她们之间相互熟悉和喜欢的程度。结果表明,女孩们是否相互喜欢和熟悉,与她们的见面次数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见面的次数越多,那么彼此之间就会越喜欢对方;相反,见面的次数越少,或者根本没有见面的女孩们,相互喜欢的程度越低。

这个心理学效应被称为“多看效应”。

一个大学英语系的女孩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她几乎认识系里的每一个人,走到哪里都有熟悉的面孔。她经常会到别的宿舍“串门”,跟大家聊天吃饭,在一起玩。这段时间恰逢英语系学生换届选举,女孩最后以高票当选为学生会主席。因为大家都认识她,也都喜欢她。

这个女孩就是应用了心理学定律中的多看效应。所以,如果你想改善自己的人缘,不妨到朋友家中多走动,这样做有助于提高你的人际吸引力。如果你是一位职场人士,那么自我封闭、埋头苦干并非明智之举,你应当学会多和大家交流,多与领导沟通,这样在关键时刻能让你获得“群众基础”,受到领导的器重。小A的女友小B让他给自己的女同事小C介绍男朋友。小A问:“好吧,那你觉得小D怎么样?”小B忙不迭地否认:“他可不行,你怎么把他介绍给小C呢?小C虽然年纪大了点儿,可是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小A说:“我这哥们儿小D也很不错,虽然长相一般,但是能说会道的,很有头脑,将来错不了。”小B还是否认:“不行,不行,他哪儿配得上我同事啊。”

在上述案例中,情侣双方都觉得自己的同事更优秀,被介绍的人配不上自己的同事,这就是多看效应在作怪——几乎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熟悉的人无可挑剔,别人都是高攀。

还有一个案例:有一个知名的评论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一些国内知名作家写序或者推荐语,有时候,他的知名度能够帮助这些作家把作品卖到海外。事实上,这个评论家与这些作家中的大部分人都素昧平生,中间牵线的都是出版社,他每次都是“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有一次,韩国的一个出版商想购买北京一位知名作家的作品,找到了评论家。评论家在得知这一消息时,正在北京的一个饭店里开会。他为了联系上这位北京作家,便让同行给牵了个线,对方很快就帮助评论家联系上了这位作家。

事情进展得很顺利,评论家取得了作家的同意,顺利地为韩国的出版商牵线搭桥,自己也从中赚取了一些费用。

当别人问这位北京的作家,为何相信这个素昧平生的评论家时,北京的作家表示自己经常在电视上看见这个人,在著作权界,这个人也经常抛头露面,因此对其非常有好感。

除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可以应用到多看效应,在男女交往的过程中,多看效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陌生的男女如果能够经常见面,往往能够建立起一种熟悉而稳固的感情,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日久生情”。虽然日久生情没有一见钟情那种触电般的感觉,但是经历了磨合期的男女更加重视这种感情的稳定性,两个日久生情而走在一起的男女更加心有灵犀。有个大三的女学生,因为家人的观念比较传统,所以在她还未完成学业之时,家人就急于给她介绍一个相亲对象。这个女学生对此也并不反对,抱着看一看的心态,与之见面了。对方是一个相貌平平的男孩,两个人像走形式一样互相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最后结果也是不了了之。后来女孩毕业了,去了一个陌生的城市上班。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女孩感到心力交瘁。这个时候,家人告诉女孩那个曾经和她相过亲的男孩也在这个城市,于是两个人便联系上了。女孩也没有多想,只是觉得人在异乡,有个熟悉的人总是好的。此后她经常和这个男孩通电话,每到周末还会一起去买东西或者看电影。时间长了,两个人越来越默契,女孩想吃什么,还没开口,男孩就会买过来;男孩感冒了,女孩也是未等对方开口就买好了药。女孩逐渐发现男孩有很多优点,比如睫毛很长,手很漂亮,人很细心,能够包容自己;男孩也发现女孩的很多优点,比如越看越漂亮,温柔体贴……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后,两个人越来越觉得彼此离不开对方。一年过后,他们就回老家办了婚事。

如果没有一起相处的时光,相信两个人很快会将彼此忘记,但是因为有了长久的相处,彼此越来越欣赏,才使得感情有了归宿。日久生情在生活中也很常见,虽然不一定每一段感情都是通过朝夕相处来获得的,但是以这种方式得来的爱情更容易天长地久。

距离为什么产生美

被爱神之箭射中的女人常常会忘乎所以地将自己所有的爱一股脑儿地给了对方,也不管对方是否能接受。这种爱的方式,就如同将一壶水一下子倒进暖瓶,不仅倒不进去,还会把水洒掉大部分。爱的给予也要像往暖瓶里注水一样,不紧不慢,适时地吊吊恋人的胃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Alice是个恋爱高手,她一旦发现喜欢的男人,尤其是比较优秀的男人,从来不会主动投怀送抱,而是假装不在乎他,时而出现在他身边,又时而隐藏起来,利用以静引动的方法,将“鱼饵”撒出去,静静地等着对方自动上钩。他是一个气质脱俗、魅力不凡、事业有成的男人。一次,他来到Alice经常光顾的自助餐馆就餐,阴错阳差地与她坐在同一张桌边。他很自负,在一些女性面前,他从来不主动搭讪。坐在对面的Alice似乎对他一点儿也不感兴趣,只是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对付面前的食物。而他竭力想引起Alice的注意,以炫耀一下自己的魅力。Alice知道他在注视着自己,在内心深处也对这个仅瞄了一眼的男人有好感,但她却假装毫无察觉。第二天中午他又来了,依然和Alice坐在同一张桌上就餐。Alice照样像没事人一样无意地看了他一眼,接着便开始全神贯注地解决自己盘子里的美食。显然两天的情形让他骄傲的心受到了挑战,他无法容忍女人对他的轻视。于是,第三天中午他又准时地坐在了Alice的对面。但Alice的反应依旧如故。第四天,Alice仍然对他视若无睹,甚至连抬眼看都不看他一眼。他显然将Alice的态度当成了公然挑衅,于是,这个让许多女人心仪的男人决定和Alice展开正面交锋。第五天,他主动和Alice搭讪,并以每天在一个餐桌就餐为由约她出去。她抬头看着他,神情淡定自若,但心中却早已乐开了花,因为对面的他确实是自己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形象。在听到他的邀约后,她稍作犹豫,说:“我不认识你,我可以赴你的约,但我们只是普通朋友而已。”就这样,两个人慢慢熟悉起来并开始恋爱了。日暮西下,他轻轻地揽着Alice的腰漫步在林间的小道上……

聪明的女性在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先吊他的胃口,会让他更想拥有你。所以,恋爱中的女性要学会制造距离,你离他远一点儿,他就会追得认真一点儿;你如果热情地扑过去,他则会躲起来。在情人节之前的两个月里,一位意大利心理学家对两对具有大体相同的成长背景、年龄和交往过程的恋人,做了一个送玫瑰花的试验:他让其中一对恋人中的男孩,每个周末都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一束红玫瑰;而让另一对恋人中的男孩,只在情人节那天给自己心爱的姑娘送去一束红玫瑰。每个周末都能收到红玫瑰的姑娘,表现得相当平静,没有欣喜,也没有不满意。但有一天,她还是忍不住地说了一句:“别人给女友都送‘蓝色妖姬’,真的好漂亮,我真羡慕收到花的人啊!”从未被送过红玫瑰的姑娘,当情人节这天手捧着男朋友送来的红玫瑰花时,表现得极度甜蜜,因为她感觉到了呵护、关爱,结果竟然旁若无人、欣喜若狂地与男友紧紧地拥吻在一起。

与上述送玫瑰花的试验反映同一个问题的还有一个试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上砝码的重量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的砝码,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使人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就是心理学上的“贝勃定律”。

贝勃定律在恋人间有时会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讨男友的欢心,有些女人会显得极其殷勤:做饭、洗衣服、给男友买礼物、不停地打电话,甚至男友稍不开心,就赶紧过去赔不是。如此反复之后,最终换来的往往是男友无情的抛弃。原因就如同上述两个试验,为他做得越多,他越感觉麻木、乏味。

爱情的温度是逐步上升的,从恋爱初期到热恋是一个持续升温的过程,而不是一下子就升到了最高点。假如你不懂得慢慢给予你的爱,一下子便将爱的温度升到极点,结果只会让你们的恋情“短路”。因此,恋爱中恰如其分地把握爱情的“度”,在不紧不慢中多吊吊恋人的胃口,不失为一种牢牢把控恋人的策略。

首先,做到矜持。女人的矜持无论在爱情发展到什么程度,都拥有着永恒的魅力。一段时间的小别之后,重温一下第一次拥抱的感觉,或许其中掺杂着些许的羞涩,或许还有那么一点儿推托的魅力,让男人总能为你时常保鲜的矜持而心神激荡,从而让你品尝到恋爱的甜蜜。

其次,恋爱中不要莽撞地介入他的生活。男人在很多方面其实也和女人一样,非常看重隐私。虽然他和你恋爱了,但他依旧想保持自己的私密空间。因此,聪明的女人要懂得充分尊重他的私人空间和他的个人秘密,不要过早地介入他的生活。

再次,不要故作机巧。有些女人为了表明自己与男友不同寻常的关系,便故意将自己的一些物品留在他家里,或许是想通过这些小物品来时刻提醒他曾与自己在一起度过了甜蜜时光。但事实上,这种自认为机巧的小心思只能让他厌倦。因此,聪明的女人不要在他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之前,就刻意在他家里留下自己的痕迹。

最后,要学会给爱情加温。虽然你不断地给爱情降温,以图产生神秘感,但也要切记不能对降温毫无限制,否则爱情降到了零点就荡然无存了。因此,女性还要学会给爱情加温,让其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一步步地加快进程。这就需要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给对方制造一些惊喜,比如他的生日、情人节以及相识纪念日等。其实,男人有时候更需要一些感动与温情,女人就用这些节日来让他深深地感觉到你在乎他吧。

与其让恋爱来得猛烈,去得迅速,还不如让它细水长流,慢慢地让自己享受其中的甜蜜。因此,聪明的女人要控制好火候,掌握好节奏,让他永远对你“胃口十足”。

恋爱中的“黑暗效应”

下面有一段来自网络女孩的陈述:我第一次深爱过的男人是在夜店认识的,虽然之前我都不愿意承认,但是时过境迁之后,我明白那样的爱情注定是昙花一现。我并不是个不三不四的女人,虽然我喜欢去夜店,也只是为了减轻白天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每次到了周末,我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去夜店唱歌、喝酒、跳舞来释放压力。那一天是周五,我和朋友们约好去夜店玩,在那里我第一次遇见了他。他是那种很养眼的男孩,高高的个子,精心打理过的头发,时尚的穿着,这一切在灯光的映衬下更加熠熠生辉。他就像是这家夜店的焦点,很多“小美眉”都会不自觉地跟他跳舞,他的身边总是围着非常多的女孩子,他们喝酒、掷骰子,玩得很高兴。我一直在远处看着他,虽然希望接近他,但是却不想让自己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被他当成过客。最终,我都没能鼓起勇气走到他的身边,因为我没有想到一个合理的相识的方法。隔天晚上,抱着再次遇见他的希望,我一个人去了同一家夜店。为了吸引他的注意,我走到舞台上跳舞。我之前学过舞蹈,有一定的功底,我的表演震惊了全场,吸引了很多男人的目光,自然也包括他。后来他终于走向了我,给我点了一份饮料,我们在一起跳了一支舞。从那天开始,他对我展开了强烈的攻势,他几乎每天晚上都邀请我去夜店,我都会如期而至。三个月以后我们在一起了。我认为他并非看上去那样花心,他对我的用心和努力甚至让我相信我们之间是有未来的,绝对不是玩玩而已。后来我拒绝再去夜店了,我希望我们能过正常的恋人该有的生活,我希望我们能够一起上班、下班,体会平常人的幸福。从那以后,我开始为他下厨煲汤、洗衣服等。然而在我改变了之后,他也慢慢地改变了。没有了五光十色的灯光照耀,我在他心中失去了神秘感。他对我越来越冷淡,就像一只花蝴蝶被另外一些艳丽的花吸引而飞走了。我很不甘心,更加努力地挽回彼此的感情,但是我发现自己越是努力,他就越是不屑,我们经常吵架。他的身边总是不乏漂亮的女人,尽管那时候我们已经在一起,他承认我是他的女朋友。他还是流连于夜店,而我则变成了家里的“黄脸婆”。对于这一切,我既生气,又无助。一年半以后,我们的感情彻底决裂了,他每次去夜店,都骗我说要和朋友出去谈生意,我已经意识到我们的关系走不长远。后来,我跟他提出了分手,他转身离去,没有任何留恋。“黑暗效应”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们都会根据对方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表现,比如自己应该掏出多少心里话。对于一个自己不是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人们会很矛盾,既有一种戒备感,又想把自己好的方面尽量展示出来,把自己的弱点和缺点尽量隐藏起来。因此,两个处于交往前期的男女是很难进行高效的沟通的。当黑暗登场后,彼此之间的感官失效了,人们认为在对方面前没有了危险,不需要伪装,所以更容易真情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后,人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抓住同伴,这种吸附性非常强。

在一些特殊的场所,例如酒吧、歌厅等,总是能让人们产生莫名的亢奋。这个时候,人们更容易被情绪牵引,对异性产生异样的好感,这就是“黑暗效应”最形象的表现。

情侣总是将约会的场所选择在浪漫的西餐厅、黑暗的电影院等,这是因为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戒备感自然会减少,而安全感也随之产生。在这种情况下,约会双方会有一种彼此亲近的感觉,交往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因此,选择光线昏暗的地方约会的成功率要远远高于光线比较亮的地方。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黑暗效应”。有一个男士非常喜欢一位女士,他多次约这位女士,比如和对方打棒球、看赛马、去郊游,但是每次都很冷场,双方谈话都不投机。这一天,他约那位女士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酒吧里浪漫轻柔的音乐让两个人都很放松,他们聊起了对未来的想象、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在的不满,他们甚至聊到将来想住什么样的房子,要去哪里旅行。这次谈话十分融洽,他们在回去的路上甚至拥吻在了一起。在那之后,他们的感情的发展变得非常顺利。

一般而言,人们会认为黑暗带给自己的是恐惧,在黑暗中,因为视觉失去作用,所以人们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会充满戒备。然而“黑暗效应”证明,对于情侣而言,选择这样的场所约会则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选择黑暗的场所也应当有智慧,如果真的去一处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外,那么对方的感受只能是恐惧。选择昏暗的约会场所一定要有娱乐的性质,如酒吧、歌厅,这种地方都是朋友之间去娱乐休闲的,去这里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快乐和喜悦。这种地方的危险系数很低,能让对方处于娱乐状态并身心放松,涉及的恐怖因素几乎为零。

投射效应与网恋

宋代的大文豪苏东坡喜欢禅道。一次,他到金山寺找他的至交佛印禅师打坐参禅。才参了一会儿,苏东坡就觉得身心通畅,于是便问佛印禅师:“禅师,你看我打坐的样子怎么样啊?”佛印禅师回答说:“我看你很庄严,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非常高兴。禅师接着问苏东坡:“学士!你看我打坐的姿势又如何呢?”苏东坡一听,马上嘲弄禅师道:“你呀,真像一堆牛粪!”佛印禅师听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很高兴。苏东坡见禅师被自己说成是牛粪都无言以对,以为赢了佛印禅师,于是回到家就跟自己的妹妹苏小妹说:“我今天打坐赢了佛印禅师!”苏小妹问道:“哥哥!那你究竟是怎样赢了禅师的呢?”于是苏东坡眉飞色舞地将整件事叙述了一遍。苏东坡的这个妹妹从小就天资聪颖、才华出众,当她听完了苏东坡得意的叙述之后,正色道:“哥哥!你输了!因为禅师心中有佛,所以他看你才像佛;而你心中却只有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会像牛粪!”苏东坡恍然大悟。

正所谓“佛心自现”,你看别人是什么,就表示你看自己是什么,这在心理学上可以解释为“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人们习惯性地以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别人的身上。人们会认为自己具有某种特性,他人也一定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强加于别人身上。投射效应是一种认知上的障碍,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常常假设他人与自己具有相同的属性、爱好或倾向等,认为别人理所当然地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心理学家罗斯曾经为了研究投射效应做了一个试验,他在80名参加试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这些人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大学生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着这块牌子在校园内走动,所以表示同意;剩下的32名大学生则表示没有人愿意这样做,所以拒绝。可见,不论做出什么选择,学生们都认为别人和自己的态度是一致的,都会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所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也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自己不同时,人们就会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不合常理。例如那些喜欢嫉妒的人,会认为别人的行为动机始于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一家出版社在开选题会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有趣的投射效应现象:社里领导让编辑们分别列出了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选题名称,编辑A在这段时间正在攻读第二学位,因此他选的是《怎样写毕业论文》;编辑B是一个妈妈,她的女儿正在上幼儿园,因此她选择的选题是《幼儿园教育丛书》;编辑C是个球迷,所以他选择的选题是《中国足球现状分析》。

从上面的这个案例可以看出,投射效应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的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替别人做出判断。例如一个喜欢说谎的人,会常常怀疑别人在骗自己;一个人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他很出色……由于投射效应的存在,我们想要看清楚一个人,就可以观察他是怎样看待一件事情的,通过他对别人的看法来推测这个人的真正意图或心理特征。

投射效应常常会使人们对其他人的判断失真,人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之前,自己首先会有一种强烈的倾向,来假定对方与自己有相同之处,人们会不自觉地“以己推人”“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一般来说,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

1.感情投射

认为对方和自己的好恶相同,把他人的特性硬纳入自己既定的框框中,用自己的理解来认定对方的思维方式。例如自己喜欢某一事物,就会滔滔不绝地与他人谈论同样的话题,即使对方不感兴趣、听不进去,自己也毫不知情。

2.认知缺乏客观性

很多人会对喜欢的人或者事物越来越喜欢,而对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就越来越讨厌,这也是投射效应在作怪。人们会因为这种心理而不自觉地表现出过分地赞扬和吹捧自己喜欢的人或事,过分地指责甚至中伤自己所厌恶的人或事。这种认知是缺乏客观性的,在人际沟通中,会因为自己的主观臆断使自己陷入偏见的泥潭。

在男女感情中,投射效应也经常会出现。比如网恋的盛行,其实就是投射效应在作怪。刚刚大学毕业的李小姐最近失恋了,她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于是上网找人发泄内心的苦闷。她很快就结识了一个自称开了一家公司的“青年才俊”。李小姐知道网络上骗子多,所以特别留意了对方的各方面信息。李小姐发现对方和自己是同乡,而且也在同一个城市上的大学,于是产生了很多亲近感。通过看照片和聊天,李小姐发现对方不但相貌不凡,而且谈吐优雅,是典型的韩剧男主角。经过多日的交谈,双方越聊越开心。这天,对方说来李小姐家这边找个地方喝酒。李小姐起初没在意,以为对方只是说说而已,于是便看起了韩剧。韩剧中,男主角突然出现在女主角的家门口,双方相拥而泣。李小姐正感叹的时候,手机响了,对方称已经来到了李小姐的家门前。李小姐感到非常意外,万万想不到韩剧中的情景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上演了。李小姐见对方是个30岁左右的男子,一米八的身高,长相英俊帅气。李小姐非常动心,她觉得自己成了女主角,高兴地和对方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吧聊天饮酒。对方讲了很多自己在生意场上的经历,李小姐照单全收,心想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男”。抛开愁怀的李小姐一时高兴喝了不少,从酒吧里出来,对方拦了一辆出租车,李小姐稀里糊涂地跟他上了车。对方让出租车开到了一家酒店门口,停下来后扶着李小姐下了车。李小姐虽然有些意外,但还是默许了,他们在进了房间之后又聊了一会儿。李小姐喝多了,要上厕所,然而当她从厕所里出来时,却发现那个男子不见了,而她放在房间内的提包不见了。原来对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偷。迷恋韩剧的李小姐被投射效应所害,她认为对方和韩剧的主角有一定的共性,有相同的背景和条件,并对其深信不疑。很多情况下,我们对别人做出的推测都是比较正确的,但是“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之间毕竟有差异,不考虑个体的差异,胡乱地投射一番,就会出现错误。

网恋的盛行,正是因为人们将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想象投射到了网络的人物上,这个人物没有出现,所以自己可以随便定义,并深信对方符合自己的所有想象。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一个人的感觉更是如此,如果自己的判断失误、想法天真,那么等来的只能是残酷、冷漠的现实。

梁山伯与祝英台效应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被传诵至今,可以说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和朱丽叶非常类似。两对不同国度的年轻情侣,却存在着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他们都愿意为了感情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他们不惜以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抵抗长辈的反对呢?

心理学家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研究得出了结果:这是爱情的逆反定律。就是说,一对处于热恋中的情侣,如果一旦遭到外力的打击和排斥,他们会更加紧密地向对方靠近。而他们的感情会因为外力的排斥和打击变得更加牢固。当然,这种外力往往就是双方家长的反对。

不管是故事中的人,还是现实中的人,如果正处在热恋中都会呈现这样一种状态,恋爱一旦遭遇了阻力,就会激起他们的热情。不只是恋爱中的两个人,连这场恋爱的围观者都会产生这种心态,希望相爱的两个人可以冲破艰难险阻,最后在一起。

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是这样一种情况,他们深爱着对方,两情相悦,互相表达了心意,正准备在一起时忽然阻力出现了。无论是祝英台的父亲还是想要娶祝英台的马文才,无疑都将矛盾集中在了一个点上,那就是破坏这段姻缘,不让两个人在一起。

这个时候,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爱情就出现了心理学上说的不协和感,也就是不快感。而要消除这种感觉,爱情逆反定律就开始发挥效用了。因为人的心理无法改变外界障碍的现状,于是他们就不断地加深彼此的感情,希望牢固的感情可以帮助自己逾越外部的障碍。此时,人们心中还会产生一种错觉:把战胜困难的心理理解成了爱情的力量,而把逾越障碍的成就感转换成了恋爱中感情的浓度。

影片《泰坦尼克号》讲述的就是一个爱情逆反定律的故事:男主角杰克和女主角露丝是冲破障碍彼此相恋的情侣。杰克是一个心怀梦想,想要成为知名画家的穷小子,而露丝是上流社会家庭的千金小姐。在爱上杰克之前,露丝已经被保守的父母安排了婚姻,她已经有了一个资本家未婚夫。而这一切都成了露丝和杰克交往的障碍。

但是,这些障碍又成了他们交往的催化剂,可以说因为这些障碍,两个人的感情升温非常快。虽然最终以悲剧结束,但是露丝终其一生也无法忘记杰克。而如果死去的是露丝,活下来的是杰克,那么露丝也会成为一道永恒的风景镌刻在杰克的脑海中。

这是一种固定不变的心理程式,无论这个人高贵也好,平凡也罢,在恋爱时遭遇阻力的时候,如果真心喜欢对方,无疑都会做出反抗的举动。Leo和Mark是好兄弟。在一次酒会上,两个人同时喜欢上了一个女孩。Leo先和女孩表明了自己的心意,Mark接着也向女孩表明了心意。而对于双方都喜欢上这个女孩的事实,两个好兄弟彼此都不知道。有一天,Leo和Mark说要介绍自己的女朋友给他认识,并且把女朋友的照片拿给Mark看。Mark看后很吃惊,这才知道,原来自己和好兄弟喜欢上了同一个女孩。Mark找到女孩,问明情况。女孩为难地告诉Mark,之所以没有说出这件事情的真相,就是因为不想破坏两个好兄弟之间的关系,所以女孩也很痛苦。知道结果后,痛苦的不仅仅是女孩一个人,还有Mark。女孩对Mark说,其实自己最喜欢的是Mark,她希望和Mark在一起,但是又不知道怎样和Leo解释这件事。对于怎样和Leo解释,Mark也没了主意。第二天,Leo带着女孩约了Mark在餐厅见面。本来在前一天,Mark还想着自己忍痛割爱,让Leo和女孩在一起。但是在餐厅见到Leo牵着女孩手的时候,Mark再也受不了了。他说出了真相,并且女孩也和Leo说了自己的心意。然后两个人一起离去,留下Leo自己坐在餐厅里。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Leo和Mark不能做朋友了,在朋友圈子里,Leo对一些朋友说出自己的苦恼,大家都觉得Mark不够意思,怎么能做出这种伤害朋友感情的事情。但是,大家反对得越激烈,Mark和女孩的感情就越好。最终,两个人结婚了。然而,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Mark因为这段感情失去了Leo这个好兄弟,他的朋友圈子也不再接纳他。而这个女孩也不断地遭人诟病。每逢吵架的时候,两个人就互相指责,互相抱怨,都说自己为对方付出得多,而对方为自己付出得少。后来,两个人无奈地离婚了。

这就是现实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遭遇阻力的时候,两个人不顾一切地在一起。但是当真正在一起时,又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可以说,爱情的逆反定律是爱情白热化的催化剂,而当这些外界的阻力消失以后,这段恋情也会迅速冷却,回归本真。

爱情的逆反定律其实是为了提醒现实中正在谈恋爱的男女,处理感情问题时千万不要盲目。反对的人,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总是有他们反对的道理。当一段感情遭到反对的时候,如果想让这段感情有结果,身处其中的两个人不妨都停下脚步仔细观察,看看感情到底有哪些问题,而不能盲目地将感情升温,将战胜困难的心理理解成了爱恋彼此的心理。

恋爱中的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因为遇到了一个相爱的人,每个人都希望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这个时候,任何一个人对他们说“你们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对这对恋人都会是一种刺激。而这种刺激,往往会使这对情侣错误地判定其感情的深刻性,以及这段感情面临的实质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即使这段感情出现了完美的结局,但后续的事情也是比较棘手的。

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几段感情可以成为永恒的传奇,人们最终都会回归本真的生活。所以,对于感情这种事情不能盲目乐观,该冷静思考的时候,还是应该冷静一些。

爱情并非“择优录取”

在韩剧中,常常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情节,几乎所有的男二号或者女二号都比一号更加优秀,更加懂得体贴对方,但就是这样优秀、体贴的人却总是得不到男、女一号的心,最终成为男、女一号爱情中的绿叶。爱情并非买卖,不一定要择优录取。很多人在选择伴侣的时候都会看对方是否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牵肠挂肚,而那个能让自己怦然心动、牵肠挂肚的人不一定是外在条件最好的。因此在生活中,选择伴侣应当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喜欢时就及时出手,不要像买东西一样衡量不定。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可能真爱已经从身边溜走了。城里新开的一家商场里打出了“出售丈夫”的广告,来到这里的女士们可以自由地为自己选购丈夫。一位女士决定去这家商店里逛逛,为自己挑选一位伴侣。商场的入口处挂着如下营业规则:一、您只能光临本商店一次。二、本商店一共分为六层,男士的质量随着楼层号的升高而依次增长。三、您可以选择某层的任何一位男士或者继续到上一层。四、不允许返回到下一层。看过之后,她走进了商场。在一层的电子显示牌上写着:有工作的男人。女人只瞥了一眼,就匆忙地登上了通往二层的台阶。二层的电子牌上显示:有工作且有爱心的男人。女人又继续上了第三层。三层的电子牌上显示:有工作,有爱心,相貌好的男人。女人不禁感叹道:“真不错!”但还是上了第四层。四层的电子牌上显示:有工作,有爱心,非常帅,而且有责任感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太棒了,要是找一个这样的男人一定很幸福!”女人惊叹道,但并没有停下脚步,继续上了第五层。五层的电子牌上显示:有工作,有爱心,非常帅,有责任感,而且十分浪漫的男人。女人非常想留在这一层,为自己选一个配偶,但她还是带着期望上了最后一层。然而,六层的电子牌上赫然显示着这样一段文字:您是第56953位光临本层的女士,这里没有男人,因为女人永远不知道满足。

很多人在步入婚姻之前的心理就是这样,如同在公交车站等车一般,看着拥挤的车厢,总想着下一辆的车厢会空一些;等到有了空一点儿的车,又在考虑下一辆车会不会有空座。总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再等一等。总是无限期地相信下一个才是最好的,于是就一拖再拖。而青春总是一晃而过,想留也留不住,转眼间,自己在这样的等待中已经变成了“剩女”或者“剩男”。

其实,找伴侣并不一定要找最优秀的,因为各方面都优秀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即便发现了,他们也不一定会把目光投向你。成熟的人不会找那些最优秀的异性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而是寻找那些“最适合的人”牵手一生。两个人恋爱,不是看对方多有钱,不是看对方多有能力,也不是看对方是不是属于社会的精英阶层,而是要看这个人能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的感觉。女孩年轻漂亮,还拥有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但最终却与一个月薪只有三千元的男人结婚了。对于那些高收入的男士,这个女孩不是没有遇到过,她之前交往过的两个男友条件都不错。但是,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女孩总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感觉,直到遇到了现在的老公,她才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爱情。这个男人对女孩关怀备至,她开心时,他陪着她一起开心;她不开心时,他会永远站在她身旁,耐心倾听她倒苦水,想尽办法让她快乐起来。更重要的是,这个男人从不会像前两任男友一样只顾及自己的意见,而是十分尊重女孩的感受。两个人发生争执时,通常是男人最先让步。虽然论家世和工作,他比不上前两任男友,但他却能带给女孩最需要的关爱,所以,她义无反顾地牵起了他的手。

有人说:“茫茫人海,两条腿的人到处都是。慢慢等,总有一天,我能找到那个属于我的完美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异性确实有不少,也不乏我们心中觉得优秀的人,但我们喜欢的那个人却不见得就恰巧喜欢我们。聪明的人不会总是幻想有一个完美的异性做伴侣,只要两个人相处愉悦,对方真心实意地爱着你,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能保证你们的生活,那么就别再苛求他的生活小节样样都得符合你的心意了。女孩更是不用去太多地在意他不懂得制造浪漫、臭袜子总是到处乱丢、平时不够温柔体贴、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你……人生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上帝不会把所有的幸福、快乐都给你。遇到幸福了,就牢牢地把它抓住,不要等到幸福溜走之后再后悔。

在对待爱情上,永远不要等最“贵”的,只选最适合自己的。只有生活在最适合自己的爱人身边,你才会感到安心,才会得到自我价值被肯定的成就感。

男人更易一见钟情

下面是来自一位理工科男生的口述:对妍妍的一见钟情,发生在学校的一次校庆活动中。那时舞台上正在演出歌伴舞,我身边坐着的男同学都对聚光灯下唱歌的女生评头论足,只有一个伴舞的女孩聚集了我所有的目光,那时我就觉得她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我的目光落在她身上的一刹那,就再也不愿移往别处。也就在那一天,我发誓一定要把她追到手。可没想到,之后的过程却极其曲折、艰难。我是一个行动派,校庆结束后就开始打听她的信息,知道了她叫妍妍,是我的学妹,比我小一届。有了她的信息后,我开始苦于不知道如何接近她。正当我冥思苦想时,机会来了。那晚我去图书馆学习,在走进阅览室的时候竟意外地看到了妍妍。我灵机一动,在路过她的身边时故意把书掉在了地上。我想象着她把书捡起来还给了我,我就顺理成章地和她说话,表达感谢,继而请她吃饭。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书虽然很顺利地掉到了她身边,却另有“热心人”捡起来还给了我。初战失败,我决定找人牵红线。我反复找关系,才知道一个老乡和妍妍是高中同学,于是我和妍妍顺利地认识了。在与她吃第一顿饭时,我就直截了当地向她表露了我的心意,希望她能做我的女朋友,但她却毫不客气地拒绝了。我当时非常失落,要知道为了这一天,我苦等了很久,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她表现得很决绝,甚至连一句安慰的话也没说就走了。之后我给她发短信她不回,打电话也不接……

很多人觉得一见钟情是个“女性名词”,女孩总是会幻想第一眼便能吸引对方或者被对方所吸引。但事实上,心理学家认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一见钟情。

对于相亲和约会的调查结果统计显示:约有1/4的男性承认初次见面时便爱上了对方,而只有不到1/5的女性承认和对方见了4次面之后,才开始爱上对方。也就是说,男人评断一个异性是不是自己所爱的人所用的时间比女人更短。因此男人很容易在初次见面时,便对女人有亲密的举动,而在女人看来这简直是不检点的行为。虽然不排除对方行为不检点的可能性,但也可能是这个男人不愿意掩盖自己爱的情绪。

在两性相恋的过程中,男人总比女人要主动,这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男追女”的惯性思维所致,同时也是因为男人的一见钟情比女人出现得频率更高,爱情的感觉来得更快。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动心,也比女人更能敞开内心。女人总是要适度地掩藏自己的爱,七分爱在心,脸上能露三分便是够多的了。所以男人常常感叹“女人心,海底针”。但男人的爱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有爱便爱,无爱便不爱”是最现实的恋爱观。

女人爱一个男人往往会终其一生,而爱的感觉也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男人爱一个女人若不能让她知道,那么不如不爱。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女性,刚刚结束了一场相亲,或许正在心里掂量:“他对我不太主动,但是也没有太多拒绝,他对我有好感吗?”这时候你应当铭记:当一个男人在相亲结束后对你不拒绝、不主动,那只能说明他对你没感觉,当然也只是没什么感觉,不是说坏到了“反感”的地步。在这个“不拒绝、不主动”的过程中,他在犹疑,也在尝试,他也在保存有一天对你怦然心动的可能性。假若相亲后的情况完全相反,对方对你嘘寒问暖,急切地希望与你再次接触,那么说明他对你有意,如果你也想多了解他,就应当抓紧时间出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搞定他的心。战线拖得越长,越不利于你取得胜利。别说“不好意思”,也别说“不容易做到”,因为男人比女人更容易动心。一个动了心的男人,主动权就随你掌控了。

那么如何让男人“一见钟情”的感觉延续下去呢?女性不应当急于进入深层关系,应在更多的现实层面滋养爱情,融合两个人的世界,建立信任,这样的一见钟情一定会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的。

很多女孩对于一见钟情持有否定的态度,因为这种感情中潜伏着很多伤害和意外,这时就需要你借助自己的一双慧眼,使一见钟情落地开花。一般而言,一见钟情都是建立在情欲的基础上的,而这种建立在情欲上的爱恋一般超不过半年,是短暂的。所以,当你发现对方想要的并不是和你厮守终生,要学会及时从中抽身。

我们说了男人比女人更容易一见钟情,那么一见钟情这种心理又源于什么呢?很多心理学家认为,童年的情感压抑造成一个人一见钟情的概率大于其他人。

一见钟情并非偶然,这种在第一时间就被某个人震慑、冲击,随之怦然心动的情感往往会伴随着似曾相识的感觉。在家庭能量理论中,心理学家将这种冲动概括为情感剧本和角色释放的冲动。

如果一个男孩在童年时期缺乏母爱,例如母亲早亡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在自己身边,这样的孩子就很有可能演绎《神雕侠侣》中杨过与小龙女式的爱情剧本——杨过只会对比自己成熟的小龙女一见钟情并且至死不渝。在杨过对小龙女的爱情中,包含着一个男孩对母亲的救赎与爱恋,也有着男性人格对女性人格的支援。所以,当一个人对他人一见钟情时,这种感情往往根植在童年的情感记忆中。

此外,家族的教育方式与个体成长的环境对一见钟情也有着重要影响。比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和慕容复喜欢王语嫣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三个人都出自大家族,段誉在延续家族使命的同时,更重视返璞归真的情感;慕容复则恰恰与段誉相反,他更重视壮大自己的家族事业;王语嫣是慕容复与段誉二人的合体,既渴求纯真的爱情,又肩负着延续家族使命的重任。这样一来,她就能够弥补段誉与慕容复情感的缺失。因此,不论是段誉还是慕容复,都对王语嫣这种“女神人格”的女性产生了倾慕,迸发了一见钟情的感觉。

总而言之,女人要相信男人的一见钟情,也要学会提防男人的一见钟情。这里面复杂的内容你只能自己去体察,仔细分辨,才不至于被一见钟情所伤,也不至于失去了本应珍惜的感情。这样才能谱写出自己浪漫的爱情故事。

“外貌协会”的悲哀

美的都是好的吗?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以貌取人”,可事实上,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美貌”与聪明、幸福、魅力、能力、成功等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人们更容易被美丽的外表迷惑,异性的外貌美犹如巨大的光环,眩晕了自己的双眼,催生出“一美俱美”的错觉。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凯伦·迪昂、艾伦·波斯切特以及威斯康星大学的伊莱恩·沃尔特通过试验证实了人确实存在着一种刻板的心理印象:“美的就是好的”。

在试验的过程中,试验者要求大学生参与者观看三张陌生人的照片,这三个人的外表对其他人的吸引力分别为高、中、低。在观看了之后,试验者要求大学生们对这三位陌生人的人格特质、生活质量、事业成就进行评分。试验结果显示,相貌出众者被认为更受欢迎、事业更成功、家庭生活更幸福。

在生活中,那些漂亮的人往往也因为自己的美貌而走了不少捷径,他们更容易获得褒奖,拥有更多的追求者、更高的薪资、更多的选票……

但生活也告诉了我们另一个现实:美的也不一定都是好的。

在没有经历爱情的时候,一个人对于伴侣的幻想多半是在长相上,女孩提到对另一半的要求时十有八九都会说:“要长得帅气,个子至少要在一米七五以上……”男孩提到另一半时也总是会说:“要温柔漂亮,身材苗条……”

人人都喜欢追求美好的东西,对相貌的在意没有错,但如果仅仅看重外貌而忽略了对另一半其他方面的考量,甚至为了相貌而甘愿忍受对方的一些劣迹,那就得自吞苦果了。马小姐是标准的“外貌协会”成员。从上初中开始,她就下定决心将来一定要找一个相貌堂堂的丈夫。“找个长得难看的人在一起,天天看着都难受,怎么在一起过日子?”这是马小姐的口头禅。正如马小姐所愿,毕业之后,她果然觅得一位风度翩翩的男朋友。他比马小姐小两岁,工作体面,家境也好。众姐妹都羡慕她的好运气。于是,被爱情弄得目眩神迷的马小姐没有多考虑,就与这位帅哥闪电结婚了。然而,婚后,马小姐才发现,幸福只是台前的剧目,一旦转到台后,就完全变了戏码。丈夫是家里的独生子,又凭借一张俊朗的脸,一直都是在大家的宠爱之下长大的,占有欲又很强。于是,他就借助一次又一次对马小姐的征服来确定自己的权威与魄力。而且,丈夫在这段婚姻里不想承担什么责任,也害怕承担责任,出了什么事情都需要马小姐独自去解决。更可悲的是,马小姐为了不被别人笑话,还得在外人面前强颜欢笑,苦水只能独自咽进肚子里。她期盼丈夫有一天能够成熟起来,但转眼十几年过去了,丈夫的秉性并未见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了。而容颜日渐衰老的马小姐更不敢跟丈夫大吵大闹,生怕丈夫一气之下在外边搞外遇,那自己的日子就更没法过了。

很显然,马小姐的丈夫虽然长相英俊,但这种心智尚未成熟的男人根本就不适合做丈夫。爱情使人盲目,它会让你冲动、感动、激动,它会诱发你幻想、变傻、变痴,然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直到赔了青春之后,才发现一切已经晚了。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虚荣心作祟,只能守着表面的光鲜,暗地里忍受着钻心的痛。

其实,选择婚姻就如同去商场买鞋一样,鞋有很多,好看的也有很多,但到底哪双穿着更合脚只有自己知道。舒适的鞋不一定是最漂亮的,聪明的人知道,前方的道路漫长,有一双呵护双脚的鞋,道路再崎岖脚都不会太累。所以,即使某双鞋你喜爱至极,如果穿上夹脚,也不要将它带回家中。千万不要因为拥有漂亮的鞋能得到别人的啧啧称赞,而自欺欺人地装出幸福的模样,否则受委屈的只有自己。

真正走进了婚姻你就会发现,对方的容貌真的没有那么重要,幸福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感觉,而不依赖于它光鲜的外表,只有适合你的人才能与你共度一生。

爱情与金钱的尴尬遭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富人越来越多,富豪征婚的现象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并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实对于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而言,身边根本不缺少美女相伴和追求。可是为何这些年富豪征婚活动或相亲会越来越多,档次和造势也越来越大呢?相信真正有头脑的想以结婚为目的的富豪,都不会打征婚广告或者去参加富豪相亲会那样的活动。富豪征婚背后真实的目的应该是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凡勃伦效应”的“炫耀性消费”,是为了满足其虚荣心的一种吸引人眼球的自我炒作。

与住豪宅、开名车、购买奢侈品一样,富豪重金征婚这种消费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直接的物质满足或通过征婚如愿以偿地征到配偶,而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虚荣感。如,可以获得社会公众的关注,使私人财富、身份地位得到充分的展示,满足一掷千金阅尽美女的虚荣心等。39岁的福布斯富豪在广州发布一则寻找“金玉良缘”的征婚广告,广告声称“这是一位福布斯富豪,更是一位好男人”。这场征婚活动在全国几个大城市同时进行,在全国引起了热议。来自广州地区报名应征的女性竟有上千名,来自北京、上海及其他地区的报名者也有一千多人。入豪门需要过五关斩六将,应征对象从报名开始要经过建档、现场面试、初步筛选、深度访谈、集体评估等程序,最后交给“男主角”一份综合评价清单,由其过目后,再进行进一步筛选,锁定目标对象。征婚活动首先是海选。海选后是婚姻顾问“面试”,面试的现场进行拍照存档,拍摄角度和取景都要按规定操作。经过婚姻顾问选拔出来的应征者要报告详尽的内容,包括学历、婚史、财产、年龄、职业等。最终,广州地区有一位“幸运”的女性脱颖而出,获得了与富豪见面的机会,但见面时间保密。

与此类似,2005年一位年轻的企业家亲自驾宝马车到高校发放征婚广告。“寻伊启事”的传单被派发进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还在中信等甲级写字楼里派发。富豪征婚可谓“登高一呼应者众”。2009年新年伊始,由某网站主办的一场富豪征婚会在广州高调开场。来自新加坡、中国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区的有幸参加相亲派对的40位美女历经重重考验,从6350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其中一名35岁的房地产商人,自我评估资产在数十亿,有过两次失败的恋爱经历,他认为:“对一个男人而言,30岁是考虑婚姻大事的时候了。既然想结婚了,那就把找对象当成一个项目来做吧。”28岁以下,1.65米以上,年轻漂亮,再加上家世清白,职业单纯,温柔贤淑,这就是这位35岁的富豪找老婆的全部标准。这位富豪说:“我觉得我的要求不高,我30岁出头,想找28岁以下的女孩总没错吧,要找漂亮点儿的也没错啊。现在是个男人都希望自己的老婆漂亮,只是我能选择的范围可能比别人更多一些。我的太太可以不赚钱,但不可以没工作。她的工作应该是相对主流而静态的,比如医生、大学教师、公务员等,不会与太多的陌生人打交道,环境单纯。”

这就是那位富豪的观点。看起来要求的条件不高,似乎很简单,其实不然。什么叫环境单纯?不知道女性房地产商人、企业家或者管理者工作的环境在他眼里算不算单纯?为什么是这样的要求?他有着自己的解释。其实环境的单纯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思想的单纯。“她可以很独立,对事情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最后她的观点一定要跟随我的观点。她也可以很聪明,可以在和我一起出席社交活动时表现得很圆滑,但一定不可以有很多心眼,不可以让我回家还不能放下一颗随时戒备的心。”他认为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很好。虽然他一再强调会很信任自己的太太,但他还是坚持在婚前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做个财产转移。“这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可以让自己的选择余地很大,而且占主导地位。”

即使明白富豪的征婚心理,为什么那么多女性还是趋之若鹜,甚至不惜“抛头露面”、当众比短呢?这就是一场爱情与金钱的尴尬遭遇,当双方在对方身上各取所需的时候,形成的不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的伴侣关系,而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合作关系。这个时候,任何吸引力法则都不再完善,两性之间的关系的建立回到了最新也最原始的新型模式。

神奇的“异性效应”

1950年春,中国的丝绸之路上虽然风沙肆虐,狂风在茫茫戈壁滩上暴吼,依然没有挡住新中国第一代大西迁的中国女兵。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七天,王震将军率领着20万大军开进西北边疆时,内有土匪,外有强敌,官兵的生活十分艰苦。而且官兵中单身的居多,许多人都不能定下心来开荒地、守边疆。党中央经过再三斟酌,一场大规模的女兵西迁进疆运动开始了。女兵一开始去的时候,在大漠里和男兵一起种庄稼,在共同劳动、生活中,活泼可人的姑娘与这些官兵之间渐渐地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久而久之,其中的许多人结成了夫妻,并在当地扎根建业。

这就是“异性效应”的神奇功能,素昧平生的双方不仅获得了爱情,而且事业上也得到了相互促进。在这一辈人的努力下,荒凉的边疆地区如今已经建起了石河子、阿拉尔、奎屯等一座座新兴城市,他们为中国边疆的发展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生活中,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人结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生活,夫妻二人的相同点会越来越多,不仅表现在言行上,而且还表现在相貌上,两个人的长相会越来越相似,并且感情越深,相同点越多,这也是“异性效应”的一种体现。因为人体会分泌一种被称为“外激素”的物质,这种物质散发出来的气味是与生俱来并且独特的。当与对方接触时,两个人之间便会相互传递气味的“信息”。正是这种神秘的“外激素”协调了两个人的循环、呼吸、分泌等各种生理活动,进而对夫妻双方的工作、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们对异性的感知不只是在嗅觉方面,还能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来感知异性的存在。女士在异性面前会较认真地打扮一番,男士也会注重自己的仪容及行为举止,以给异性留下好印象。

据美国一份调查显示,单身男女和孤独者的死亡率是婚姻美满者的2~10倍。70岁以下的离婚男子与婚姻美满的同龄男子相比,心脏病、癌症的发病率要高出好几倍,肝硬化发病率高出7倍,高血压发病率高出3倍。

不仅人类如此,自然界中也普遍存在着“异性效应”。苏联昆虫学家波尔把20只雄性梨天蚕蛾涂上标志,在离雌性梨天蚕蛾8千米处放出,45分钟后,涂有标志的雄性梨天蚕蛾都飞到了雌蛾的身边。许多动物,包括蝙蝠、青蛙和一些昆虫,雄性在向雌性求爱时都会“唱歌”。比如,雄青蛙为了得到雌青蛙的青睐,就会鼓着腮帮子不停地叫,许多雄青蛙会一起叫,不吃不喝,甚至叫上几天几夜。雌青蛙会很认真地听,看哪只青蛙叫得最响、最久,最后剩下来的那只最厉害的雄青蛙就是雌青蛙选择的“王子”了。科学家发现,在一对小丑鱼“夫妇”中,如果雌鱼死去,那么伤心的“鳏夫”在一段日子后会慢慢地转变自己的性别,变成另一条雌鱼。在一种海洋蚯蚓中,如果两只雌性相遇了,那么个头比较小的那只会渐渐转变成雄性,化身为“丈夫”。当然,如果后来“丈夫”的个头又超过了“妻子”,它们的“夫妻”角色又会进行转变。一句话,谁个头小,谁就做“丈夫”。对黑秃鹫、加利福尼亚鼠和南极企鹅来说,它们的“夫妻”生活可谓无可挑剔的“一夫一妻制”。在它们的生命中,雄性和雌性的恩爱会保持一生,当一方死去后,另一方会“痛不欲生”,甚至会殉情自杀。

神奇的“异性效应”在自然界中体现得更为明显。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动物而言,这种效应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

海尔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与集团总裁杨绵绵、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与集团总裁于淑敏、格力集团董事长朱江洪与总经理董明珠等,他们在创业初期就共谋大业,几十年如一日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他们和员工共同创造了财富,创造了辉煌,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他们的成功,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这种男女搭配的工作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些企业在决策重大问题的时候总是“一言堂”,当有不同意见引起争论时,气氛会比较紧张。而如果有女性发言就不同了,能起到以柔克刚的作用。

有些男领导把官位看得过重,对领导班子内部有实力的人物戒心很高,但他们对女领导表现得较为大度。因此,男女之间不同的特点可以构成优势互补,工作上更容易沟通,生活上能相互理解,这样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不仅在企业的领导层,在主管、员工之间的男女搭配同样可以提高一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因为人性的弱点在同性人面前往往不加掩饰,甚至还有蔓延的趋势。但是在异性面前表现就不同了,在办公室里,大家穿着都比较整洁,行为举止都比较斯文,工作氛围是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曾有一位电脑公司的高级主管这样说道:“清晨起床,有时为了不迟到,高高兴兴地奔向办公室,为的就是不让女性翻一下白眼。为了那一段大家一起度过的短暂的午餐时间,工作也要提高效率。有时候下班了,几个青年男女一个眼神交汇,大家在一起聚餐、畅谈、说笑,就可以扫除一天工作的疲倦。第二天上班照样心情愉快,生活仍然灿烂。”男女搭配的工作方式能使员工们努力拼搏进取,不断地完善自己。

人的本性中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喜欢表达和表现自己,尤其在异性面前,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朋友相聚时,都喜欢表现才华,展示风采。

这种表现在同性面前有时还会收敛一点儿,但是面对异性,尤其在面对温柔、漂亮的异性或者自己喜欢的异性时,平时反应迟钝的人都会变得思维敏捷、口若悬河。某钢厂的生产车间里有几百个男员工,管理干部也是男士,他们之间经常会发生一些无缘无故的争吵和打架事件,员工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不仅影响了工作,也影响了家庭、生活等各个方面。为了改善这种局面,管理人员在一些较为轻松的岗位上安排了一些女员工,结果争吵、打架事件迅速减少了,员工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工作效率得到了较大提高。同时,男员工在衣着及举止方面都有了新面貌,不像以前那么邋遢、随便了。

在一个只有男性或女性的工作环境里,员工容易感到疲劳,精神不容易集中,时常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的状态,工作效率不高。但是在一个有男有女的团队里,无论男员工还是女员工,情绪都容易被调动起来,而且便于管理,工作效率也会提高。周女士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市场部经理。她人际关系颇广,几乎出师必胜,为公司立下了赫赫战功。公司所需的原料在市场上奇缺,材料科的同事四处奔走,连连碰壁;而周女士外出联系,不久便解决了问题。公司资金周转不灵,急需贷款,急得总经理像热锅上的蚂蚁,周女士披星戴月,周旋于各家银行之间,最终获得了上百万元的贷款。由此,周女士备受领导器重,工资、奖金连连升级。有人总结周女士的成功秘诀,发现她除了具备敏捷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及待人接物灵活之外,与她端庄的容貌、娴雅的仪表和优雅的谈吐也有很大关系。周女士在外出办事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要与男士打交道,由她出面,事情可以较为顺利地解决,这种现象是建立在异性相吸的基础上的。因为人们一般对异性更感兴趣,特别是对外表漂亮、言谈举止得体的异性。刘先生是杭州一家印刷包装企业的设计师,他来到这家企业上班时,办公室里都是男士。刘先生是一位非常聪明的设计师,经常会产生一些新奇的设计理念。他也是一个勤劳的人,很喜欢这份工作。然而,他发现自己在办公室里待得太久之后,经常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疲劳感,但是他去医院里检查一切都很正常。恰巧,这段时间企业由于发展的需要,给刘先生的科室聘来一位年轻貌美的美术学院毕业的女大学生。不久,刘先生发现自己的各种不适竟随之消失了。只要有这位女大学生在这个办公室,他工作起来就特别有精神,设计灵感时时涌现,作品得到了大家的赞赏,而且他还会莫名其妙地产生一种欣喜和兴奋感。

这是因为男性往往较女性更喜欢表现自己,潜意识里想吸引异性的注意,希望得到异性的赞美和欣赏。一旦有女同事的赞美,男士们便能得到极大的满足,心理上的成就感便会取代了工作带来的劳累和压力。

同样,很多人都觉得女性心思细腻,身处只有女性的地方要时刻保持谨慎小心,这样也会感到“疲劳”。而和男同事在一起工作,就完全不必为琐碎的小事操心,能放得开,工作上更有安全感,效率也会提高。“尼姑企业”或“和尚团队”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因此,一个团队有男有女是最好的,但是要平衡好男女之间的比例,女性的比例至少应该达到总数的20%。当然,男女搭配干活时一定要端正心态,彼此只是相互合作的伙伴,千万不能掺杂过多的男女之情,否则工作将难以继续。

心理测试一:你的哪种魅力最能俘获男人?

如何才能俘虏男人心,获得甜蜜的恋情呢?或许你身上的某种魅力就可以帮你达成愿望。下面就来测一下你身上有哪种魅力可以俘获男人心吧。

1.我知道自己的外观长处。A.是的→第2题B.不是非常清楚→第3题

2.走在大街上,我的回头率并不差。A.那当然→第4题B.凑合吧→第3题

3.曾经有不少人追求我。A.的确不少→第4题B.不算多→第5题

4.我可以说是出得厅堂、入得厨房。A.的确如此→第5题B.不大会做菜→第6题

5.发现好玩的东西,我会和他分享。A.是的,他也会和我分享→第6题B.看情况吧→第7题

6.不高兴的时候,我会:A.都和他说,希望得到他的安抚→第7题B.有些事情我喜欢藏在心里→第8题

7.我很迷恋他的外形。A.是的→第9题B.更注重他的性情→第8题

8.遇到争执的时候,我会:A.尽量包容→第10题B.争辩出结果→第9题

9.我知道自己最大的优点是:A.活泼有趣,热情开朗→第11题B.情感丰富,善解人意→第10题

10.情人节前夕,他突然说情人节那天要加班,我会:A.很失落,但是会支持他的工作→第12题B.很郁闷,觉得他怎么能这样→第11题

11.如果他没有送情人节礼物,我会:A.觉得他太忙了,这点儿小事不值得计较→A型B.他的心里究竟有没有我呀→第12题

12.情人节,你愿意选择一起去:A.游乐园,玩过山车→第13题B.电影院,看爱情故事→B型

13.在游乐园里,你最大的收获是:A.发现一些以前没玩过的新鲜项目→C型B.我玩云霄飞车更在行了,获得极高的赞誉→D型

测试分析

A型:表明你尽管很纠结,但大体上你还是很节制,行动有度,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你让男人觉得你优雅大方,不嚣张,够体贴。这些都足以让男人全情投入。

B型:表明你敏感度很强,尤其是对于情感更有种特别的感受,这也是你最能打动人心之处。你能够温柔地通过男人的考验,但不要用情太过,或要求太高,否则男人会逃离。

C型:表明你心思转得很快,时而合群,时而又另有一番心思,令男人难以懂你的心。不过在男人眼里,你懂得欣赏美好的事物,总会带给他们无尽的惊喜。

D型:表明你在男人眼里就是美丽、灵感的化身。你就像丛林中最矫健的动物,无论何时都能唤起他们的追逐之心。这时,你要记得,动物只有跑起来才会有生动的美,但跑得也不要太猛烈了,偶尔停下,回望的眼神更能吸引猎人。

心理测试二:你哪里最吸引人?

世上的女人,没有哪一个不希望自己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他人眼中的焦点的。为了能够让人们对自己的魅力刮目相看,女人们可谓煞费苦心。然而你真的知道自己身上最吸引人的焦点在哪里吗?现在就来测一下吧!

1.你自我感觉如何?A.还行→第2题B.很不好→第3题

2.你是个容易头脑发热的女人吗?A.是的→第3题B.不会→第4题

3.你觉得自己是个有仇必报的人吗?A.是的→第4题B.不是→第5题

4.你经常回忆童年时代吗?A.是的→第5题B.不经常→第6题

5.你觉得自己的心足够的自由吗?A.是的→第6题B.不一定→第7题

6.你平时的话多吗?A.是的→第7题B.不多→第8题

7.你很害怕孤单吗?A.是的→第8题B.不害怕→第9题

8.你觉得自己平时还算果断吗?A.是的→第9题B.不是→第10题

9.你觉得自己的笑容很迷人吗?A.是的→第11题B.不觉得→第12题

10.你认为爱情必须得有财富作为后盾吗?A.是的→第12题B.不一定→第13题

11.你经常独自逛街吗?A.是的→第13题B.总会找个伴→第14题

12.你在挑衣服时更注重什么?A.质地→第14题B.式样→第15题

13.到咖啡馆,你首先会选择什么?A.靠窗的位置→A型B.隐蔽的角落→C型

14.你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能煲电话粥的人吗?A.是的→E型B.不是→B型

15.你常换香水品牌吗?A.是的→F型B.我一般只用同一种→D型

测试分析

A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外貌。

对美丽的你来说,女人所有外在该拥有的资源你几乎都具备了,是令人羡慕的标致女人。你的一切都显得优雅脱俗,令人陶醉。

B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气质。

你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会让与你接触的人感觉很舒服,优雅的气质更是令人折服。

C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修养。

你给人的印象是稳重而有涵养,遇到事情不会大惊小怪。

D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味道。

你最吸引人的就是你有着十足的女人味,人们都十分喜欢与你相处。

E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声音。你说起话来声音柔和、充满磁性,这一点为你增进了不少的魅力。

F型:你的魅力焦点在你的性格。

你的性格开朗活泼,待人接物非常随和,跟你接触的人总感觉轻松、惬意,不会有压力,因此,无论有什么活动都希望拉着你一起参加,因为你总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第二章 约会微心理——让对方变得离不开你

想要感情迅速升温,除了要殷勤地耕耘爱情的土地,还要懂得抓住彼此的心理弱点,在关键时刻迅速捕获对方的好感,让对方变得离不开你。

表白的时机与方式

当两个人的关系处于暧昧阶段的初期时,如何捅破这层窗户纸确立关系呢?在表白之前,首先应该确定对方的真心。若是自我感觉良好,而贸然向对方表白,结果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

两个人从普通朋友或者同事成为恋人,表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一般而言,表白可以让追求成功的机会更大,所以在没有风险的情况下,这事儿完全值得去做。也就是说,当对方的态度让你确定“我可以进行表白”的时候,表白能够加速成功。虽然一次表白并不一定能够马上成功,但至少也不会使你们的关系降级。

就是说,一次表白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是失败的表白。没有成功的表白是没有得到期望的关系,而失败的表白是指你的表白破坏了你们的关系,关系降级就属于失败的表白。很多人不敢去表白,主要就是因为他们没有弄清这两者的区别,混淆了“不成功的表白”与“失败的表白”。在表白这件事情上,一定要积极地争取成功,不要介意不成功,因为成功本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可我们要尽力避免失败,因为失败会让争取成功的机会彻底消失。

那么什么时候可以表白呢?如何确认对方的态度呢?这要看几种情况。

如果对方一直对你彬彬有礼、保持距离,那么现在不是表白的最佳时机;如果对方对你很信任,总是与你互相倾诉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情,那么至少在相处两个月以上才可以表白;如果对方很关注你的一举一动,那么至少在第二次约会的时候再向对方表白;如果对方对你十分顺从,总是优先考虑你的意见和感受,那么你随时都可以向对方表白。

如果条件成熟了,准备表白的人要如何做呢?

1.表白一定要当面进行

有些内向的人碍于面子,不喜欢向对方当面表白,他们可能会选择约会结束之后,回到家里给对方发条微信:“今晚我非常开心,和你在一起总是让我特别快乐……有句话一直想对你说,其实我喜欢你很久了……”微信发出去之后,对方毫无反应,也有可能对方在许久之后回信息拒绝了你的表白。对方明明是喜欢你的,却为什么会拒绝呢?

如果对方是女性,那么你被拒绝的可能性就更大了。这是因为面对文字信息,感性的女人会开启自己的理性模式,她们会考虑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否有继续下去的可能性,会考虑你是否在开玩笑,是否发错了信息,你的缺点她能否承受,甚至你们未来的阻碍等。作为肩负抚育后代重任的女性,当你让她们去放眼未来,她们对损失的担心要远远大于对收益的期待时,就会倾向于和你保持朋友关系,慎重对待你们关系进展的每一步。

所以表白一定要当面进行,在浪漫的场合,彼此都十分愉悦的时候,当面表白会让对方更加感性地看待你们的关系,你也就更容易取得好的结果。

2.表白也要“先下手为强”

当面表白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肢体语言表白,另一种是口头语言表白。其实最好的表白方法是两种方式都采用,比如浪漫的爱情剧里常出现的那样,先用肢体语言表白,在对方诧异的时候说出“我爱你”。或者先对对方说“我爱你”,随后给对方一个拥抱。

很多人不敢率先使用肢体语言表白,他们害怕让对方误会,担心对方会觉得自己轻浮。其实当你具备了表白的条件,对方有极大的可能接受你,这个时候就不必太担心对方会有不满意的反应。当然,对于男性而言,“勾肩搭背”这种小动作最好不要做,因为这个动作会让你缺乏男子气概,可能会让对方反感。

在当面表白时,肢体语言表白的效果要好于口头语言表白,原因是肢体动作会让对方更加感性,在心跳加速、大脑空白的状态下,人们根本无力去思考这段关系的负面信息。

肢体语言表白也要讲究时间,要在两个人相处时间的“黄金分割点”进行。刚见面的时候自然是不合适的,这个时候人还处于理性状态,不要因为自己的鲁莽让对方吓到;即将要分别的时候也不是最好的时机,因为对方可能在考虑接下来的事情,无暇顾及你们之间的关系;选择相处过程的中间时段最好,假如你们要在一起三个小时,那么在一个半小时的时候表白是比较恰当的。这个时候,通过愉快的交谈和沟通,积累了差不多的情绪和氛围,在表白进行之后,对方也会有一定的时间去接受和整理你们的关系。

关于肢体语言表白的顺序,有些人可能死板地认为是“牵手——搂腰——拥抱——接吻”,其实肢体表白是没有规则的。在某些情况下,欲迎还拒的女孩不让你牵手却会允许你拥抱。这是因为手是受大脑支配的灵巧器官,牵手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你们关系的确立,而腰则没有那么敏感,并没有特别代表什么。

不过一般而言,人们的肢体语言都是从牵手开始的。如果你们互相牵手,那么之后要怎么做呢?这要分为三种情况对待:

第一种情况,对方神情淡定、态度自然,对你的举动没有任何针对性的回应,就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这个时候,你也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继续牵着她的手,该聊什么还聊什么。

第二种情况,对方对你的动作有情绪表现,她可能会说“你怎么不老实啊”“你是坏人”“不听话我可揍你了”等。这个时候,你不可以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一定要直接进行语言的表白,说一些配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的话,向对方和盘托出自己的感情。

第三种情况,对方神情冷漠,对你的举动十分不满,甚至直接问你“你为什么要拉我的手”“你把我当什么人了”“你这样让我很别扭”等。这个时候,你也应该同上一种情况一样做表白,但是你要明确自己的态度,例如:“因为我很喜欢你”“我希望你能做我的女朋友”。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手不要立刻松开,要根据她下一步的态度再决定要不要松开。

在上面的三种情况中,第一种和第二种,你可以继续推进肢体语言表白,只要女孩不反对你就可以继续。即使女孩说停,通过她的表现,你也可以判定是否为口是心非。而第三种情况,在表白之后一定要仔细观察女孩的反应,如果对方希望讨论你们的关系,你一定要认真对待,表述要理性;如果对方不希望跟你继续谈这个话题,那么你就要适可而止,停止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白,让你们的状态回到一切都没发生的时候。

除了上面的三种情况之外,还有几种情况需要你应对:

第一种是牵手之后,对方突然十分生气,情绪激动地走开了。对于这种情况,你一定要立刻追过去道歉,或者沉默地陪对方待一会儿,等到对方情绪缓和的时候,再尝试情感表白外加肢体表白。如果对方还是生气,那么你就要选择别的时机。

第二种情况是牵手之后,女孩突然面无表情、沉默不语。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道歉,但不要说自己做错了,因为这种事情没有对错之分。更不要说“我只是想拉拉你的手”,你这样做会让对方觉得你不负责任、态度不明。在双方的关系缓和之后,你可以严肃认真地对其进行语言表白。因为这类女孩比较理性,会一直判断你的真实想法。

当表白进行完了,对方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答复,此时要怎么办呢?在这种情况下,你要学会淡定,要走一步看一步。事实上,如果对方是女性,那么不表明态度就很正常。女性很少会痛快地决定是否展开一段明确的恋情,她们总是会给自己留出回旋的余地,万一觉得不合适了,她们永远可以说“是你想多了”。事实上,表白只是一个确立关系的口头申请,对方是否“批准”,需要一个评估、比较、考察的过程,因此要有耐心。

有些女孩即使很喜欢你,也需要一个心理上的适应期,为了适应你们关系的改变,她们甚至会刻意与你保持距离。有一个“镜像原则”很适合表白之后的男士,那就是像照镜子一样处理你和对方的关系,保持与对方差不多的热度。如果对方热情,那么你也要十分热情;如果对方冷静,那么你也要很冷静。当然,作为追求者,你应当稍微主动一点儿,但千万不要让你的热情排山倒海地涌向对方。

总而言之,在关系合适的时候,你可以明确提出要求;而在关系不合适的时候,则避免过多地要求对方。千万不要指望对方会立刻同意,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是你的幸运;没有发生,也不要气馁。

寻找话题炒气氛

两个刚确立关系或者处于相对敏感时期的男女初期约会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相对无言的状态中;而频繁约会后,随着新鲜感的渐渐消失,情侣之间又容易感到无聊和乏味。约会时一旦冷场,感情就会淡漠。

不论是对于恋爱初期还是稳定期的人们来说,炒热约会的气氛都十分重要。下面是几种炒热气氛的方法,可以学习和借鉴一下。

1.多多提问

如果担心没人说话而感到不自在,又在一时半会儿找不到共同语言,可以试着多向对方提出问题。不论是男女,主动提问都不会让你显得轻浮,相反,适当地主动提问不仅能主导两个人之间话题、聊天氛围的发展,还能显得你大方得体、善解人意。

2.偶尔耍个酷

这一点特别适用于女性。大多数女性在约会时都会选择将自己塑造成温柔的形象,以一副柔弱的姿态示人。其实如果你偶尔展现出自己坚强或调皮的一面,说不定会更加吸引对方。

3.告诉对方一个小秘密

跟对方讲述一个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小秘密,不仅能够增进双方的感情,还能让对方顿时将注意力投注在你的身上,迅速拉近你们之间的感情。选择秘密非常重要,这个秘密可能有关家庭、工作、亲人、朋友……当然,没必要选择无法启齿的隐私,挑选一个中等隐秘程度、无伤大雅的秘密告诉对方就好了。

4.制订一个约会行程

很多情侣在约会的时候,不是吃饭,就是看电影和逛街,可谓千篇一律。在这种情况下,约会的次数越多,就越难擦出惊喜的火花,也难以开拓出有趣的话题。要学会在约会前就认真制订一个有关约会主题的行程,让你们的约会的内容变得丰富,也便于你们开展更多的话题。

5.学会调侃对方

不论你是否为一对关系中的控制者,当双方略显拘谨的时候,都要学会开玩笑。要学会调侃对方或者自己身上无伤大雅的小缺点,让对方既感到惊诧,又觉得惊喜,让你们的关系更进一步,让对方对你的好感也逐渐加深。

对于善于交际的人来说,开启话题并非难事,但对于本身就胆小、性格又内向的人来说,就显得很困难。下面就根据上述意见给出一些具体的参照:(1)“前段时间,我在工作中遇到一件好玩的事儿”——讲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验

当你和对方谈论自己工作中的事情时,能让对方从侧面认识到你对工作采取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从而使对方更加了解你的性格、为人处世。其实约会的主要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让彼此更加深入到对方的生活中,以便未来更好地生活在一起。

职场话题最容易引发两个人的共鸣,能够无意间邀请对方加入讨论,是打破冷场的绝佳谈资。不过要注意,在还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应尽量挑选一些有趣好笑、无伤大雅的事情来分享,不要过多地抱怨,也不要将自己的不满统统倒给对方,否则会影响你的形象。(2)“你这身衣服很帅气(漂亮)”——有关服装的话题

在时尚穿搭方面,不论男女都有自己的喜好,没有人觉得自己不会穿衣服。所以,在约会的初期,称赞对方的衣着品位是比较安全的话题。如果对方是女性,会因为你有时尚感而对你好感倍增;如果对方是男性,那么他也会因为你的称赞而雀跃很久。讨论有关服装的话题很容易打开两个人的话匣子,你也可以在谈话中了解对方的嗜好。而且对方很可能是为了你而精心装扮的,这个时候你的称赞势必会显得很贴心。(3)“你看《×××》了吗?这个电影很火呢”——最近热门的流行资讯

如今年轻人的休闲生活无非就是逛街、看电影等,与对方讨论一些大众化的热门事件、流行文化等也是拉近两个人距离的好方法。如近期热卖的电影、书籍、漫画等,你总会找到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了解对方的喜好。两个人在不熟悉彼此的时候,靠猜是猜不出来的,反而用提问的方式比较直接和高效率。人们在谈到自己擅长的事物时,情绪也会放松下来,并且更有自信,这样约会就能变得更加顺利。除此之外,通过对对方的了解还有利于你以后选择约会的主题。(4)“最近的天气真好”——有关天气和季节的话题

一般而言,在无话可说的时候,人们第一选择就是讨论天气等话题,既可以救场,又可以为自己想到新的话题争取到时间。从天气这一话题,还可以延伸到对方喜欢什么季节,喜欢什么运动等,这些都是彼此了解的好机会。(5)“我小学是在×××上的”——勾起学生时代回忆的话题

与对方共同回忆学生时代也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这样做不但能让对方更加了解你,也能寻找彼此身上的共同点。比如属于同一时代人的共同回忆——在孩提时代总是玩着同样的游戏,吃着同样的小食品等。这些单纯、青涩的回忆,能够让你们更加接近彼此。除此之外,聊一下学生时代的糗事,也能唤起数不尽的回忆和共鸣。一起追忆曾经的美好,找到彼此生活中不同又重合的部分,一定非常有趣。(6)“他就是那样的性格”——有关共同朋友的话题

相对于其他话题而言,如果能把话题开启在两个人共同感兴趣的范围内,就能有效地避免一个人热络而另一个人敷衍的尴尬局面。如果两个人有共同了解的人和事情,就能让双方都变得兴奋起来,缓解初次约会时的紧张气氛。例如双方有共同的朋友,适当聊一些关于朋友的事情是很好的选择。如果两个人是通过共同的朋友介绍认识的,趁这个时候也可以好好感谢一下朋友。(7)“你最想去哪里旅行”——使人产生联想的话题

说到让人感兴趣的话题,旅行自然是其中一个。旅行能使人产生联想,让谈话的内容丰富起来,从对话中也能了解到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通过对方的想象,你可以明白他对事物的观点。旅行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每个人都有想去的地方、去过的地方,在旅行中,一定发生过各种趣事、糗事等。这个话题绝对不会让你们没话讲,而且讨论起来会滔滔不绝难以收尾。

潘多拉效应:越得不到,越珍贵

在罗马神话中,丘比特是一个为世人熟知的爱神,他是爱情的象征,身上长着翅膀,十分顽皮。他永远背着一个箭袋,高兴了就对着谁射出一支“爱之箭”,一旦人们被他的箭穿透心脏,就会不顾一切地倾心相爱。

正因为不知道丘比特的“爱之箭”何时会射向自己,所以人们总是认为爱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丘比特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难以预测,他所发射的“爱之箭”也不是盲目地乱飞,而是遵循着特定的法则。

美国心理学家莎伦·布雷姆总结出了爱情的发生规律,例如相爱中的人都有逆反心理,当人们面临得不到或者失去的威胁时,就会更加渴望得到对方,并拼尽全力守护对方。因此,对于一个人而言,越是得不到的,便越是珍贵。对于这一点,苏格拉底有着深刻的总结。

有一个女性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让男人觉得我的身体更美呢?”苏格拉底随即回答道:“先拒绝,然后再满足他。这样他就会感受到加倍的快乐。”苏格拉底一句简单的话,道出了男女之间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偶尔的拒绝能让自己显得更具吸引力。这一现象与“潘多拉效应”有异曲同工之处。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偷来天上的火种给人间之后,触犯了主神宙斯。宙斯为了惩罚人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命令火神赫淮斯托斯派遣了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个少女被赐予迷惑人心的外貌和语言技能。这个拥有无限魅力的少女被取名为潘多拉。在古希腊语中,“潘”指一切,“多拉”则指礼物,就是说少女是一个被赐予一切礼物的女人。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并叮嘱她绝对不能打开。潘多拉被嫁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耶比米修斯后,来到了人间。一开始,潘多拉一直铭记宙斯的告诫,没有打开盒子。但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潘多拉越来越好奇,想知道盒子里到底是什么。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潘多拉忍不住打开了那个盒子。原来,这个盒子里藏着一大群灾害,各种疾病和灾难悄然降临。宙斯用潘多拉无法压抑的好奇心成功地惩罚了人类。潘多拉效应指的就是因为被禁止而激发起欲望,与前面的苏格拉底所阐述的心理学现象相同。潘多拉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常听故事的人都知道,每次故事告一段落,总是在最扣人心弦的地方,这些讲故事的人为听众留下悬念,以便听众在下一次继续收听。再如,每一集电视剧播放的过程中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插播广告,这种做法既能让广告的收视率提高,也能吊观众的胃口。在生活中,人们要学会冷静地面对自己的欲望,避免受潘多拉效应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该学会运用潘多拉效应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铃木曾经创造过一种名为“饥饿教育”的教学法。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故意禁止初次到自己这儿学琴的儿童拉琴,只允许他们在旁边观看演奏,这样就把孩子们的兴趣都调动了起来。而在第二、三次的时候,铃木只允许孩子们拉一两次空弦。铃木的这种教学法使得孩子们学琴的热情高涨,努力程度大增,进步也非常迅速。

通俗地说,潘多拉效应可以解释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就越想得到;越是禁止靠近的领域,就越觉得有诱惑力;越是不清楚的东西,就越想知道。在两性关系中,这种效应也是十分普遍的,相对于可以接触到、熟悉的人,人们对于无法知晓、难以靠近的异性更具有好奇心。因为难以接触、靠近的人会引发自己的无限联想,更能促进和强化人们渴望接近和了解的诉求,其心理实质是好奇心和逆反心理的存在。

那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一心理效应呢?一般而言,如果对方表现出对自己没那么感兴趣,这个时候,想让对方紧张自己,需要的不是主动,反而是距离。有时候一个小小的拒绝,就能让对方紧张一下。总是顺从,会让对方不懂得珍惜。对于这一点,心理学者做了下面的试验:试验者让三位漂亮的女性坐在一个房间里,让三位男性试验对象按顺序邀请这三位女性。在三位男性邀请女性之前,她们被告知要怎样回答。第一个女性要立刻答应对方的邀请:“好啊,我有时间。”第二个女性要先拒绝然后再答应:“不好意思,我待会儿还有工作……不过我会想办法,尽量接受你的邀请。”第三个女性要始终都拒绝,明确向对方表示“不可能”。

试验结束后,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让所有男性试验对象有好感的,不是马上就答应的第一个女性,也不是态度强硬的第三位女性,而是先拒绝再答应的第二位女性。

为什么男性会对先拒绝再答应的女性怀有好感呢?心理学家分析,第二位女性最初说有工作要忙,这是轻微的拒绝。这个拒绝使男性不得不压抑住想和第二位女性约会的欲望,并产生小小的失望和沮丧。这种负面的情绪会逐渐累积,让欲望更加膨胀。但是当第二位女性后来又同意的时候,男性之前累积的负面情绪一下子得以宣泄,让其感到非常痛快,得到肯定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就更加强烈。

想让你们的关系突飞猛进,最好的方法就是若即若离,要适时地给对方得不到的感觉,让对方感觉你的珍贵。

女孩口中的“诚意”

在男士追求异性的过程中,如果每次都没有好的结果,就会归咎于自己的“诚意”不足。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的“诚意”,男士们就会继续努力,然而最后追不到的女孩还是追不到,极少人能如愿以偿。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男士都上了一个博弈论的当,只是这些人最后依然痴心不改,认为自己没有做错,因为“女孩都会口口声声地说她们选择男人最看重的是诚意”。

事实上,女孩的确会时常提到“诚意”这个词。如果对方责问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女孩就会说“你的诚意不够”。但是女孩口中的“诚意”究竟指什么?有那么重要吗?其实所谓的诚意背后,有着非常理性的因素。

设想一个女孩被四个男士追求的时候,女孩就会根据自己的“标准”来选择终身伴侣。然而在这个缺乏安全感的年代,终身伴侣并不代表终身保障,女孩为了给自己一个退路,就会让其他三个男人成为自己的选项。万一选择的男士变心或者遭遇不幸,还可以在另外三个男人中再做选择。如果发生了这样的情况,女孩在心底会对自己说:“当初选择他,是因为他的条件最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我们没得到好结果,现在在剩下的人中选择条件最好的,这才是明智之举。”

当然,女孩不会把这样的话说出来,因为这样太伤害“备胎”的感情了,非常不利于让他们继续死心塌地地对自己好。那么应该怎样表达,才能保护“备胎”的自尊呢?显然,“诚意”是最好的说辞。

女孩常说:“我选择他是因为他对我最好,最有诚意。我没选择你,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我感受不到你的诚意……”

这些说辞,让一些失败者找回了自己的面子,是女孩一举两得的做法。而对于被选择的那位,告诉他“我选择你是因为你最有诚意”比“我选择你是因为你条件最好”更有利于让自己在今后的二人关系中保持优势地位。

事实上,男女关系本来就是一种博弈,是一门学问很深的“政治课”。女孩的“诚意”让被选择者无法“翘起尾巴”,因为他被选择“不是由于条件最优秀,而是最有诚意”,只有让自己的“诚意”保持下去,才能保持住自己的优势地位。而对于失败者而言,因为自己的“诚意不足”,所以条件再好也要更加努力成为对方的“备胎”。

女孩天生都具备这种控制和平衡的技术,这是因为长久以来,女人在体力上比不上男人,所以在博弈中,会在心理战上花工夫、耗心力,而“看诚意”就是在长期的两性博弈中总结出来的利于自己的经验之一。

也许很多人不同意这样的观点,认为太过偏激,可能有人会说:“不对呀,女孩确实非常看重对方的诚意,她们不是说说而已,很多女人确实选择了外在条件一般但是十分爱她的男人。”

这种现象的确存在,有些女孩在择偶的时候会反复考察“应征者”,她们会注意对方一天发几次短信给自己,一周约自己见面几次……女孩会在对方发几次短信后才回一条,在对方反复邀约后才会答应一次。除此之外,女孩很善于拒绝对方的表白,她要看对方在被拒绝之后是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女孩之所以这样做,并不是耍人玩,而是因为她们普遍对男人缺乏安全感,不相信一个男人的真心,必须在男人付出很多以后,她们才相信这个男人是真的爱自己,然后她们才会付出。这类女性最后可能会选择十分爱自己的男性,然而她们选择伴侣成功的概率将大大减少。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多数把“看诚意”挂在嘴边的女性实际上会综合考虑两个人的多方面条件。而那些真的把“看诚意”放在心里的女孩会付诸行动,她们容易使自己最终选择了在择偶竞争中处于劣势的男性,因为相当一部分条件好的男人会由于不堪折磨转而追求前一种女孩。

通常而言,对于追求异性这件事情,每个人都会讲究策略,都想找到条件尽量好的另一半,然而实际上条件相当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条件相当的伴侣,在未来的生活中分歧会少一些,无所谓谁高人一等、谁低人一等,很容易了解对方的立场。

因此,在追求异性的时候,作为交往发起者的男人,可以主动发短信,如果对方回复,你才有继续发信息的必要;如果对方回复的态度十分友好,你才有必要进一步邀约;如果在约会后,对方表现十分热情,你们聊得很投机,你才有必要表白……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追求才更加有效,成功率更高一些。如果单方面地死缠烂打,对于自己和对方而言,都是一种困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