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20篇精彩美文(五年级)(第二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4:17:01

点击下载

作者:刘弢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20篇精彩美文(五年级)(第二版)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120篇精彩美文(五年级)(第二版)试读:

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和听、说、写一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四大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思想的启迪、情感的熏陶、品质的铸就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阅读比课内阅读更为重要。没有课外阅读,仅靠有限的课内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很难真正提高。为了帮助小学生有效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我们经过精心选编,经过无数次推敲和取舍,这套小学语文阅读丛书终于完稿了。以下是这套丛书的几个主要特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选文优美,文体丰富

本书精选120篇适合小学五年级学生阅读的各类阅读素材,童话、寓言、诗歌、写人、叙事、绘景、状物、散文随笔等文体兼备。这些文章文学性、思想性、趣味性和时代性兼备,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小学生拓展思路,开阔眼界,丰富想象力。

二、内容充实,答案详尽

市场上现有的大多数小学语文阅读类图书,容量都在六七十篇,而本套丛书每册篇幅多达120篇!我们秉承实惠、实用原则,通过美观、紧凑的版式设计,装载更多的信息量。参考答案详尽,部分开放性题目或给出提示要点,或给出示例。

三、题型多样,针对性强

我们尽力提供丰富多样的题型,避免使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觉。每篇文章后的题目是在分析各地小升初真题的基础上设置的,形式多样,紧贴考试题型,能全方位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此外,我们设身处地地站在小读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尽量避免出现超出小学生理解能力的试题。

限于作者水平,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编 者1 苦难造就天才

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苦难者。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差点使他进了棺材。7岁时严重的肺炎,使他不得不大量放血治疗。46岁时他的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所有牙齿。牙病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一年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照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吐血而亡。

他又是一位天才。3岁学琴,12岁就举办首场音乐会,轰动舆论界。之后他的琴声遍及法、意、奥、德、英、捷等国。他的演奏使帕尔玛首席提琴家罗拉惊异得从病榻上跳下来,木然而立。他的琴声使卢卡观众欣喜若狂,宣布他为共和国首席小提琴家……

几乎欧洲所有文学艺术大师,如大仲马、巴尔扎克、肖邦、司汤达等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为之激动。歌德评价说:“他能在琴弦上展现火一样的灵魂。”李斯特大喊:“天啊,在这四根琴弦中包含着多少苦难、痛苦和受到残害的生灵啊!”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麻疹(  )昏厥(  )吞噬(  )舆论(  )2.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2)一时痴呆,不知所措的样子。(  )3.照样子,写句子。他能在琴弦上展现火一样的灵魂。                              4.文章中列举了帕格尼尼得过的各种疾病,是为了说明什么?                              5.世界文艺史上有三大怪杰:弥尔顿、帕格尼尼、贝多芬,他们三人居然或盲,或哑,或聋!是□□造就了□□,还是□□特别热爱□□?这个问题无法找出答案。2 故 乡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链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摇动——( 空闲——(  ) )忧愁——( 悄悄——(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无法自已:                                      (2)轻纱薄翼:                                      3.画线句中的“它”指的是   。4.从文中找出一句比喻句并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明月千里寄相思”,选文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3 好兄弟

在丹麦历史上有一对很有名的科学家兄弟,哥哥尼尔·波耳是物理学家,外向,善言;弟弟哈洛·波耳是数学家,内向,拙于言辞。他们是好兄弟,一条藤上的两个出色的瓜。一天,哥哥尼尔建议他俩来个互相揭短,他觉得这很好玩。

弟弟哈洛说:“噢,那我可做不到!”

哥哥说:“难道你不希望我快乐吗?”

弟弟只好说:“那你先说吧!”

哥哥开始批评弟弟:“你总是口齿不清,不会说爱的话,没有人知道你的细心、你的关怀……好了,现在你可以损我了!”

弟弟还是笑着平静地说:“我做不到!”

哥哥急了,便说:“你讲话不算数!”

弟弟这才“嗯嗯”地开了口:“哥,哥,你的衣领上有一根线头。”边说边帮他拿掉。

这便是弟弟拙于言辞的力量,他的言行朴素而深情。我有许多这样木讷的朋友,他们不会为我送花,但我很清楚,如果我需要鲜血支援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给我热血。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内向——(  )平静——(  )朴素——(  )2.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木讷(  ):                               3.“难道你不希望我快乐吗?”把这个句子改为陈述句。                              4.弟弟的拙于言辞表现在哪里?(举一个例子)                              5.你认为文中的弟弟是个怎样的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弟弟是一个细心的人。B.弟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C.弟弟虽然很笨,但经常关心别人。D.弟弟是一个不善言辞、内向的人。6.短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的作用是什么?                              4 五月的槐乡

五月,洋槐开花了。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了白生生的槐花。中午,桌上就会摆出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浓白……这时候的槐乡,连风儿打的旋涡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

五月,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归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蒸的。若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若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亮的槐花蜜。

五月,洋槐花开了,槐乡的小女孩儿变得格外俊,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小男孩儿呢,衣裤的口袋里塞的全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瑞雪(  )玉雕(  )酿蜜(  )熏醉(  )2.结合下面的段意,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自然段。(1)洋槐开花了,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第  自然段)(2)槐乡的孩子用槐花饭款待朋友。(第  自然段)(3)洋槐开花了,槐乡的景色优美,香气扑鼻。(第  自然段)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槐花饭是用精白粉拌槐花□的。若吃咸的,□上麻油、蒜泥、陈醋;若吃甜的,□上炒芝麻,□上槐花蜜,可好吃了。4.槐乡的小姑娘是怎么变美丽的?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一束白色的栀子花

一束鲜花——一束白色的栀子花,总会在我过生日时送到家里。花束里没有通常可见的留言卡,到花店老板那里也查不出送花人的姓名,因为这花是现金零售的。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

我没办法查明送花人的身份,可我没有一天不在揣想这位匿名者的形象。每一次我想起这位也许是出于羞涩而不愿透露自己姓名的神秘人士的时候,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

妈妈也给我的想象推波助澜。她多次问我,是不是我曾经为某人做过什么好事,而今他(她)以这种方式向我表示谢意?会不会是那位我常常帮他卸车的开杂货店的邻居?会不会是那位老人,在整个寒假里我都帮他取邮件,让他免去在冰地上滑倒的危险?会不会是哪位青年人,对我怀有浪漫之想?我实在没办法知道。而栀子花的温馨却无时无刻不陪伴在我的身旁,让我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我就在这栀子花香中想象,在栀子花香中成长,一直到22岁。这一年,我的妈妈过世了,生日里的栀子花也就是在这一年中断的。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依偎——( 温馨——(  ) )2.解释下面的词语。推波助澜:                               3.“白色的栀子花依偎在粉红色的包装纸中,纯洁无瑕,芬芳沁人,为我带来了无尽的喜悦。”(1)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纯洁无瑕”“芬芳沁人”分别指什么?                              4.作者在对送花人进行猜想时,为什么总会“真切地感觉到自己是可爱的,值得别人关心与爱”?                              5.读完这篇文章,你知道送花人是谁吗?他(她)送花的目的是什么?                              6 那条裤子温暖了我一生

在那个钞票紧张、布票肉票更紧张的年代,我们一直过着贫困而褴褛的生活。

我最好的一条裤子是姐姐穿小了送给我的,裤子的样式让我很难为情。那时候还只有男的穿前开门的裤子,女式的裤子则都是侧开门的,“男女有别”让我不敢上厕所,实在憋不住了,就瞅个机会跑到教师专用小厕所里迅速解决问题。

一次我被一位高年级的数学老师抓了个现行。当我嗫嚅着把我的裤子展示给老师看时,他竟然什么也没说,只拍了拍我低垂着的脑袋就让我回教室上课了。

不久以后,我穿女式裤子的事还是被眼尖的同学发现了,并一时传为笑柄。

第二天我坚决拒绝穿姐姐的那条裤子,换上一条破旧的裤子去了学校。没想到平时从不理我的文艺委员却在校门外拦住了我,很不好意思地说她有一条前开门的裤子不好意思穿,想跟我商量商量能否跟我换换。我当然喜出望外,从此那条裤子就松松地穿在了文艺委员的腿上。

后来我知道了文艺委员就是那位数学老师的孩子,而换给我穿的那条裤子花去了老师半年的布票。那条裤子后来穿破了,却一直整整齐齐地叠放在我的衣橱里,看到它我就想起一位老师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了一个贫寒的孩子,并使他保留住了仅存的一点自尊。这点小小的呵护,温暖了我的一生。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解释其含义。褴褛(  ):                               嗫嚅(  ):                               2.文中写到的“第二天”指的是(  )A.穿上女式裤子的第二天。B.数学老师发现后的第二天。C.被同学发现并传开后的第二天。3.数学老师为什么要编造一个善良的谎言?                              4.为什么“我”会坦然接受文艺委员换裤子的提议?                              5.数学老师知道了“我”穿女式裤子的事情后,他会怎么想?                              7 背 篼

黄昏,蜿蜒的山道上,打柴的孩子归来。他背着满满一背篼柴火,他背着五彩的晚霞,他背着大山给他的慷慨馈赠,他背着自己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一路上梳理他蓬乱的头发;山溪一路上对他讲悄悄话;鸟儿们一路上依依送别,约他明天再来。

村子里,炊烟袅袅升起,飘过了树梢。他知道,那是妈妈高高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截窄窄的田埂,跨过小桥,走进了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

他放下沉甸甸的背篼,轻轻呼出了一口气,掏出一捧野果,笑着给了邻家小弟弟。

他拿着几个红红的柿子,放到坐在门槛上的妹妹手里。

他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天去镇子里换几个钱——他想自己积攒下学期的学费哩!

然后,他温顺地让妈妈撩起腰布,揩去汗涔涔小脸上的泥渍。

他抬起头,抿着小嘴微笑了。

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背篼(  )慷慨(  )馈赠(  )温顺(  )泥渍(  )汗涔涔(  )2.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积攒(  )梳理(  )飘过(  )扬起(  )呼唤(  )掏出(  )3.“他背着自己用劳动换来的收获。”“收获”具体指的是什么东西?                              4.如何理解“哦,在山里打柴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这句话?                              5.你读了这篇文章后有什么感想?                              8 奇妙的桥

说起桥,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有木桥、石桥,有钢筋混凝土造的桥,还有钢铁造的桥……

玻璃能造桥吗?可能你回答不上来,但确实有玻璃造的桥。玻璃桥首先是在保加利亚诞生的。桥长12米,宽8米,载重量18吨。桥面、栏杆、扶手、台阶等均用特种玻璃制作而成。那剔透晶莹的独特风貌,会把你带入美丽的神话世界。

水城威尼斯也有一座长70米的玻璃桥,这是威尼斯玻璃工人的杰作。

那么纸能造桥吗?也能。但那不是我们通常见到的纸,而是一种混有金属丝纤维的新型纸。这种纸强度极高,一张30平方厘米的纸,折叠起来,可以经受住420千克的拉力。

在美国,科学家就用这种纸造了一座世界上罕见的纸桥,这座桥长15米,宽3米。你不要以为这是供观赏的,在桥面上能通过两三吨重的汽车呢!

更为奇怪的是,在日本有一座音乐桥。这座桥坐落在爱知县,长31米,宽2米。当你过桥时,依次敲打桥栏杆上的柱子,便能奏出美妙的乐曲。桥一侧的柱子可以奏出法国民谣《在桥上》,另一侧的柱子可以奏出日本民歌《故乡》。这真是举世无双、奇妙无比的桥啊!1.下列各句分别属于哪一种问句,请把正确选项填写在括号里。A.疑问句B.反问句C.设问句(1)那么,纸能造桥吗?也能。(  )(2)难道玻璃就不能造桥吗?(  )(3)桥还能奏出美妙的音乐吗?(  )2.说一说,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世界上这种罕见的桥长15米,宽3米,在桥面上能通过两三吨重的汽车呢!(  )(2)这种纸桥强度极高,一张30平方厘米的纸,折叠起来,可以经受住420千克的拉力,两头猛牛也拉不断。(  )(3)日本这座奇妙的桥就像一座音乐走廊,你能欣赏到法国美妙的民歌。(  )3.结合文章的内容,用对比的方法,举一例说明“奇妙的桥”奇妙在哪里?                              4.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的启示是(多项选择)(  )A.玻璃、纸也可以造桥。B.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C.科技在现实生活中能发挥巨大的作用。D.这些奇妙的桥是用劳动人民的智慧堆积而成的。9 “步行的香肠”

一看这标题就觉得怪怪的,香肠怎么会步行呀?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竹节虫,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竹节虫里面的“大胖子”吗?告诉你:它叫豪勋爵岛竹节虫,是大洋洲特有的一种大型竹节虫。豪勋爵岛竹节虫成虫长达15厘米,重达25克,是世界上最重的不会飞行的竹节虫。一般雌虫比雄虫大,基于它们的体格及色彩,有“树龙虾”及“步行的香肠”等别名。它们具有椭圆形的躯体及结实的足部,雄性更有一对不合比例的粗壮股节。与大部分竹节虫不同,它们没有翅膀,但跑步速度很快。“步行的香肠”在豪勋爵岛上曾经非常普遍,还被当成鱼饵使用。但1918年,一艘搁浅的运输船将黑鼠带进岛内,黑鼠成了它们的天敌,竹节虫很快就在当地灭绝了。

直至2001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大卫·普莱德尔和尼古拉斯·卡里发现了新鲜昆虫粪便,于是决定调查追踪,并最终惊喜地发现了和人手掌差不多大的“树龙虾”物种。身长达13厘米的豪勋爵岛竹节虫看起来就像一只蝗虫和一只螳螂的“混血儿”。研究人员发现,豪勋爵岛竹节虫具有2000多万年的历史,这一年代比豪勋爵岛上的岩石早了1300万年。

多神奇呀!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椭圆(  )鱼饵(  )搁浅(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加点词语的好处。(1)“步行的香肠”在豪勋爵岛上曾经非常普遍。                              (2)竹节虫很快就在当地灭绝了。                              3.文中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竹节虫的?                              10 智慧养心

那年初冬,我把那辆旧自行车往回乡的客车顶上一扔,便算辞了职,彻底告别不如意的城市生活,回到小镇。一连好多天,我都待在家里,什么地方也不愿意去。

一天傍晚,听到邻居院子里有轻微的啜泣声。原来是邻家上中学的女儿因为没考到第一,正委屈地向父亲倾诉。那位父亲语重心长地说:“记住,凡事都要问自己两个‘为什么’,你就心平气和了。”

我敛声屏息,细听究竟。那位父亲接着说:“这两个‘为什么’,一个是你心里要容得下别人,一个是你要认得清自己。”

女孩啜泣声低了下来,聆听父亲教诲。

第一个“为什么”:为什么别人不能考第一呢?这个世界,天外有天,山外有山,既然你能考第一,为什么别人不能?孩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个人,只有心中容得下别人,才不会生出烦恼。

第二个“为什么”:为什么自己没有考第一呢?肯定有不如别人的地方。你找到这些差距,明白不足,才算真正看清自己。孩子,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无因之果……

我感叹,这些真是养心的智慧。种桃,种李,种春风;养花,养草,养心灵。原来,一颗平和的心,是智慧养出来的。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啜泣( 聆听( 教诲( 敛息屏声(  )(  ) )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1)语重心长:                               (2)心平气和:                               3.女孩的爸爸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目的是想告诉女孩:                              4.根据文意内容填空。

女孩爸爸说的两个“为什么”,第一个是:          它的意思是:          ;第二个是          :它的意思是:          。5.第1自然段中交代作者辞职回家的原因是什么?当他听到父亲和孩子的对话后会怎么做?                              11 声音的温度

那年,一场变故悄悄潜入我家。先是母亲生病住院,体质本就虚弱的父亲,因焦虑过度,也随即病倒,父母双双住进了医院。

太阳从西边落山,恐惧却从我的心头升起,那年我才13岁。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山中的狼群,一声接一声凄厉地哀嚎,常常将我和妹妹从梦中惊醒。

我们住在一所山村学校,叫喊声未必能让远处的人家听见。忽然,我想起了哨子——母亲上体育课时用的哨子。我鼓起胸腔,拼命地用全部的气流吹出尽可能大的声响。渐渐地,我听见了家门前由远及近嘈杂的脚步声,大声说话的声音。我听见了乡亲们喊我的名字。开了门,一群人扛着锄头站在我家门前,他们都是周围我熟悉的乡亲们。“孩子,你睡吧!这一夜我们不走了。”一位大爷说。他们在墙根靠下了锄头,坐着、蹲着,吸着旱烟……我渐渐地睡着了。直到天亮,他们才扛起锄头离开。

临近黄昏,乡亲们又来了,他们用锄头在石板上撞击出铿锵的声响,好像在告诉我:“孩子,别怕,有我们在,谁也伤不了你!”

自此以后,我开始相信,声音也是有温度的,它能把一种至深的温暖传递给那些处在孤独和恐惧中的人。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偌大(  )哀嚎(  )嘈杂(  )蹲着(  )2.给下面的词语注音,并解释词语。铿锵(  ):                               3.文中提到了哪些声音?                              4.体会下面的句子中加点字在表达方面的作用。

山村的夜色中,黑漆漆的远山像一幅剪纸阴森地贴在窗户的玻璃上,偌大的屋子里,只剩下我和妹妹。                              5.声音是有温度的,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请你说说上面提到的声音给了“我”怎样的温度。                              12 泥土最珍贵

两个欧洲人到埃塞俄比亚。他们到处奔走,绘制地图。皇帝知道后,就派了一个向导去帮助他们。后来欧洲人结束了工作,向导回到首都,报告皇帝说:“陛下,欧洲人把见到的一切都画到地图上。他们到过尼罗河发源地塔那湖,然后顺流而下,他们找到了金银矿,把矿产、森林、大大小小的河流都记了下来。”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很久,决定接见他们。

欧洲人到了皇宫,皇帝亲自接见并宴请他们,还赠送了贵重的礼物。最后皇帝派了几个人送欧洲人上船。欧洲人到了河边,正要上船时,送行的埃塞俄比亚人要他们停下来,脱掉鞋子。欧洲人脱了鞋子,送行的人就仔细抖他们的鞋子,还刮下鞋底上的土,然后把鞋子还给欧洲人。“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欧洲人问。送行的人回答:“皇帝要我们祝你们一路平安,还要我转告你们:你们来自远方的强国,亲眼看到了埃塞俄比亚美丽富饶的土地。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国家。她的泥土是我们最为珍惜的。我们在泥土里下种、埋葬死者;我们干活累了就在泥土上休息;我们在它的草地上放牧牲口。你们翻山越岭,过草地,穿森林,所走过的路都是我们祖先、孩子的脚在泥土上踩出来的。埃塞俄比亚的泥土是我们的父母、亲兄弟。我们款待了你们,赠送了贵重礼物。但是泥土是埃塞俄比亚最珍贵、最神圣的东西。我们不能给你们,一粒也不给。”1.读拼音,写词语。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珍惜(  )(  )珍贵(  )(  )富饶(  )(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埃塞俄比亚人在泥土里□□、□□死者,在泥土上□□;在草地上□□。4.“皇帝对欧洲人的意图思考了许久”,欧洲人的意图是什么?                              5.“送行的人就仔细抖他们的鞋子,还刮下鞋底上的土”,这样的行为表明了什么?                              13 盲人看

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年轻人,不知他在哪里学了按摩,家里条件渐渐有了起色,从乡下找了一个盲姑娘,成了亲。

一天,我到公园去,忽然看到他们夫妻俩手牵着手,沿着花径在走。四周湖光山色,美若仙境,我想:这对他们来讲,真是一种残酷。

我闪过他们身旁的时候,听到盲人丈夫在炫耀地说:“怎么样?我领你来这儿,景色不错吧?好好看看吧。”

盲人妻子不服气地说:“好像你看过似的。”“我看过,常来看的。”盲人丈夫很肯定地说。

听一个盲人连连响亮地说出“看”这个词,叫人顿生悲凉,也觉出一些滑稽。他的妻子反唇相讥道:“咦?介绍人不是说你胎里瞎吗?你啥时候看到这里的好景色呢?”

丈夫说:“别人用眼看,咱可以用心看、用耳朵看、用手看、用鼻子看……加起来一点不比别人少啊。”

他说着,用手捉住妻子的手指,向粗糙的树皮摸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却是新的。”

那一瞬,我凛然一惊。世上有很多东西,我们看了如同没有看,因为眼在神不在。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一定会被心房珍藏啊!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夸耀——( 严酷——(  ) )幽默——( 严肃——(  ) )2.按要求写词语。(1)例:美若仙境(含有比喻的词语):(  )(  )(2)例:反唇相讥(描写语言的词语):(  )(  )3.按要求改写句子。原句:记住并真正懂得的东西,一定会被心房珍藏啊!(1)改成反问句:(2)改成“把”字句:4.“他说着,用手捉住妻子的手指,向粗糙的树皮摸上去,停在一片极小的叶子上,说:‘你看到了吗?多老的树,芽子却是新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把文章的中心句摘抄在下面的横线上。                              14 苍蝇身上的电台

有个大使馆的一项重要情报被别国间谍窃去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大为恼火,忙派高级特工约翰逊飞往哈根艾思克城。

在使馆里,约翰逊听了大使和武官的情况介绍之后,断定情报失窃原因是通过窃听方式搞走的。但几经调查,终未发现窃听器安放在何处。

一天,约翰逊叼着雪茄坐在沙发上出神,他打开专门侦察窃听器用的电子测量仪,可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这时几只苍蝇从半开的窗子飞了进来,有一个居然落到约翰逊的脸上,他骂了声“讨厌的东西!”便来到办公桌前,打算关上仪器到外边走走,正当这时,蜂鸣器发出了警报,嘟嘟!嘟嘟!嘟嘟!“啊,有窃听!”约翰逊急忙拧动旋钮,测定方位。但讯号很不稳定,忽高忽低。老练的约翰逊知道,这是一部正在流动的窃听装置,从讯号的强弱判断,窃听器距离测量仪不超过五米。

约翰逊环顾了四周,发现除了屋内乱飞的苍蝇外,再没有什么活动的东西了,窃听器到底在哪儿呢?他把窗户关死,很烦躁地一拍将落在办公桌上的苍蝇打死。突然,讯号居然增大,破了肚子的苍蝇有颗沙粒样的金属体显露出来。“啊,原来是你!”有经验的约翰逊大叫一声:“来人呀,捉拿间谍!”经过一场拍拍拍的特殊战斗后,苍蝇全歼。原来某国特务机关利用苍蝇喜欢钻进室内的特点,把微型电台移植到苍蝇的内脏里。即使苍蝇死掉,电台也照旧将收到的情报发回去。1.选词填空,使句意完整。居然显然急忙匆忙即使既然(1)苍蝇被打死后,讯号(  )增大,苍蝇体内露出了金属体,(  )苍蝇就是间谍。(2)(  )你对做好这次实验很有把握,就不应该(  )动手,要按程序操作。(3)下课铃响了,同学们(  )跑出教室,(  )老师还没有宣布“下课!”2.约翰逊在使用电子测量仪侦察时有什么发现?做出了怎样的判断?(1)发现:                               (2)判断:                               3.约翰逊是怎样确定间谍就是苍蝇的?                              4.人们为什么选择苍蝇作间谍?                              15 抢救孩子,我替你开路“小孩窒息,请速按第三套规程处理!”我马上意识到了事情的紧迫,跑了出去。真倒霉!我这个刚刚上任的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代理地方行政长官,接到的第一个电话便是一件人命关天的大事,并且发生在几英里之外。我决定走那条尚未完工的近道插上101高速公路去,可是,当我穿过那密集的车流驶到高速公路的近旁时,马上就发现没有便道可以驶上去。在我和那条公路之间是一条几米宽的深沟和一堵陡直的路堤。

我下了车,望着那条繁忙的公路。“我的上帝,”我暗自叹道,“我该怎么办呢?”“怎么回事,长官先生?”

我抬起头,看见一个人高高地坐在一辆巨大的推土机上面。“小孩窒息,很危急,我得赶去抢救,可这儿没路,要是绕道,那肯定就来不及了。”

几年的训练教会我此刻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遇到这样的挫折我怎么不心焦呢?“跟着我,长官先生!我来替你开条路。”

我发动汽车跟在推土机后面,好奇而焦虑地看着他怎么开路:推土机那巨大的铲斗铲起满满一斗泥土,然后倒进深沟。

快!快!快!时间成了我的敌人。

接着,推土机在路堤前推出了一个斜坡,大堆大堆的土不断朝斜坡堆了上去。一会儿,路开成了!我觉得等了好几个钟头,然后,推土机开上路堤,上了公路,截断了来往的车辆,留给我一条宽阔的通路。

警笛尖叫着,车轮飞转着,不一会儿便到了事发地点,我跳下车夺门而入。孩子的妈妈颤抖着把孩子递给了我。我紧张极了:我来迟了?上帝保佑!

我把孩子按住,然后紧张地施行那套曾经受训的急救措施……一粒纽扣从孩子的喉咙口跳了出来。

孩子尖叫起来,皮肤泛出了红色,两个小拳头在空中乱挥。他得救了!

我回到车里,把经过记入工作记录,用无线电话机报告了情况,然后怀着一种兴奋感缓缓驱车离开。

第二天,我独自驾车来找24小时前曾经受阻的那个地方。我一眼看见了那辆推土机,便减慢了车速。我要去谢谢那位司机。

可他却先朝我跑过来,结结巴巴地说:“那……那孩子……”他停下了,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我感到有点惊讶,便试着安慰他说:“那孩子一切都好,谢谢你——你帮我救了他的小生命。伙计,咱俩合作得不错!”

他却哽咽道:“我……我知道,可我不知道那是……”他又使劲咬着嘴唇轻声说:“那是我儿子。”1.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换成意思相近的另一个词,写在括号里。(1)我下了车,望着那条繁忙的公路。(  )(2)孩子的妈妈颤抖着把孩子递给了我。(  )(3)我感到有点惊讶,便试着安慰他。(  )2.写出下面标点符号的用法。(1)我把孩子按住,然后紧张地施行那套曾经受训的急救措施……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2)谢谢你——你帮我救了他的小生命。句中的破折号表示          (3)他却哽咽道:“我……我知道,可我不知道那是……”句中的省略号表示          3.司机热心地为“我”开路,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4.“快!快!快!时间成了我的敌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5.在救完人后,“我”去谢司机,结果呢?请你找出相关词句,并说说这些词句说明了什么。                              6.从文中司机的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                              16 敬畏生命

那是一个夏天长得不能再长的下午,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湖边,我起先是不经意地坐着看书,忽然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我当时没有十分注意,只当是偶然风起所带来的。

可是,渐渐地,我发现情况简直令人吃惊。好几个小时过去了,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第二天情形完全一样,我感到诧异和震撼。

其实,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有一类种子是靠风力吹动纤维传播的。但也只是知道一道测验题的答案而已。那几天真的看到了,满心所感到的是一种折服,一种无以名状的敬畏。我几乎是第一次遇见生命——虽然是植物。

我感到那云状的种子在我心底强烈地碰撞上什么东西,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也许在不分昼夜地飘散之余,只有一颗种子足以成树,但造物者乐于做这样惊心动魄的壮举。

我至今仍然在沉思之际想起那一片柔媚的湖水。不知湖畔那群种子中有哪一颗成了小树。至少,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它们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1)“大团大团的,像棉花似的”,写出了白色纤维的          ;(2)“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下午,整个晚上”,写出了白色纤维的          。2.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经历了怎样的情感变化?

先是    ,然后是    、    和    ,接着又是    、    ,最后是    。3.“我不能不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所感动。”为什么这些树会“不计成本”地投资?                              4.由植物传递生命的执着,“我”感悟到了什么?                              17 不!

小泽征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指挥家。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评委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稍做准备就全神贯注地指挥起来。

突然,他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一点不和谐。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但仍觉得不自然。他感到乐谱确实有问题。可是,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不会有问题,是他的错觉。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他大声说:“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声音刚落,评判席上那些评委们立即站起来,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以试探指挥家们在发现错误而权威人士不承认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判断,因为只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在三名选手中,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不附和权威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世界音乐指挥家大赛的桂冠。

许多时候,成功近在咫尺,并不是成功不肯垂青我们,而是我们易被环境左右,惯于附和,缺乏主见,最终放弃自己的正确判断的缘故。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是获取成功不可或缺的素质,而掌握相当的知识与经验,则是树立自信心的必要前提。1.读拼音,写词语。2.根据下面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1)看得起,重视。(  )(2)支配,操纵。(  )(3)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  )(4)(言语、行动)追随别人。(  )3.用“    ”画出文章的中心句。4.文题《不!》中加感叹号的作用是(  )A.表明小泽征尔相信自己的判断是绝对正确的。B.表明小泽征尔不同意作曲家和评委们的看法。5.小泽征尔夺得世界指挥家大赛桂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 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创业的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  )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而流传开来。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  )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  )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亚汽车公司的总裁。

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1.根据下面给出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1)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2)做事情合乎道理。(  )2.用“/”标出下面这句话的停顿。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3.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4.“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这句话的意思是(  )A.这部著作会有不小的影响。B.这部著作对你应该会有帮助。C.你的政令是没有作用的,应该换一种方式了。5.本文认为怎样才能成功?                              19 欺骗岛的劫难

当你踏上南极的欺骗岛,看到岛上有不少锈迹斑斑的锅炉、废弃的厂房和船舶,甚至还有大片大片的鲸鱼骨头,一定会觉得奇怪:这岛上冰天雪地的,怎么会有惨遭劫难的废墟?其实,这儿确实居住过人类,让我们翻开它的历史吧。

欺骗岛,是一座黑色火山岩形成的火山岛。海底火山喷发造成了火山口坍塌,海水从一个缺口进入,灌满了这个火山口,使它成了一个绝佳的天然避风港。19世纪末,人们发现了这座岛屿。由于这儿风平浪静,水温也相对较高,一些企业在岛上建立了捕鲸公司,并建造了一家家捕鲸处理厂,最多时曾达13家。他们大肆捕鲸,炼制鲸油,甚至为了方便运输还建了飞机场等。当年英国人留下的木牌上写着,到1931年,英国人在此炼制了360万桶鲸油。

然而,1967年12月4日,烈焰突然从岛内海湾北端的海底喷出,炽热的岩浆和浓烟升腾到几百米的高空,震耳欲聋的响声打破了这块白色大陆的宁静。

顷刻间,岛上所有的建筑物被摧毁,其中,挪威的一座鲸鱼加工厂被吞没,英国的一架直升机被埋在一两米厚的火山灰里。企鹅等动物们提前感应到火山将要爆发,而早早迁移躲过一劫。这次火山喷发持续了十几天,到17日才停止。从此以后,人们再也没有在这里重建工厂。

劫难之后,欺骗岛上留下来这些人类活动的证物。这些历史的遗迹仿佛在默默地提醒人们:保护自然,爱护南极。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废墟(  ):                               大肆(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劫难——(  )持续——(  )摧毁——(  )3.在下面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语。(  )的岩浆(  )的响声(  )地提醒4.人们曾经在欺骗岛上干什么?                              5.有人说:“欺骗岛上火山爆发是在报复人们的罪行。”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20 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入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教室,接受他们的第一课。“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老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问:“哪位小朋友也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教室里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了下来。“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画了一个“爸爸”,画了一个“妈妈”,又画了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真地把它接过来,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把它们装订在一起。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以及“出版”的年、月、日。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种小书;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接受了某种“灌输”,你如何看待这种“灌输”呢?1.解释下面的词语。语无伦次:                               2.请从第2~6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1)开始上课时,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2)                               (3)                               (4)                               (5)                               3.“老师把那本‘书’高高地举起来”一句中的“书”与前面作家的“书”有什么不同?                              4.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                              5.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21 人体内的江河

人的体内有奔腾的江河,它是鲜红色的。这红色的江河就是血液。

人体的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这是因为人的血液里有大量的红细胞,红细胞里充满了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血红蛋白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当它吸取新鲜的氧气时,带铁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就使血液变成红色。也许你会奇怪,铁与氧结合会变成铁锈,为什么人体中的铁不会生锈呢?原来,血液中的铁被“镇”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可以吸取和放出氧,却无法与氧发生化学反应,因而也就不会生锈了。

人的血液里还有白细胞,白细胞是圆形的。其实,它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医生在验血时为了看清它们,才将它们染上白色。白细胞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它主要有中性白细胞和淋巴细胞两种类型。中性白细胞能够对细菌展开攻击并加以吞噬,淋巴细胞能辨认感染、辨别外来细胞及其他外来物质,并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作用,对抗这些外来物质。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的另一组成部分。它们的外形与边缘规则的平板不同。血小板多数是两面凸起的椭圆球体,还有些是不规则的碎片。血管只要受伤,它们就会在伤口聚集,将伤口塞住,随后血浆中的化学物质就会促使血块形成,将伤口封起来。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是三种不同的细胞。这些细胞悬浮在血浆中,就构成了人体血液。1.本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为什么说“白细胞是保卫人体健康的勇士”?在文中用“   ”画出。3.本文第4自然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它们”指的是    。4.根据下面的解释在文中找到恰当的词语。(1)形容血液中的铁被封闭在血红蛋白的复杂结构里。(  )(2)说明血细胞在血浆中不沉下去,而是以运动状态存在。(  )5.阅读全文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血液由   和   组成,说得再具体些,血液中含有   、   、   、   四种成分。22 舍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葛第士以非常巧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牛、马等拉车时架在脖子上的器具)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谁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帝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然后,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征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让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果断地舍弃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服务员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投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的时候,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难以舍弃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断的取舍。1.这篇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1)                               (2)                               (3)                               2.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用“    ”画出来。3.亚历山大剑砍绳结,舍弃的传统方法是什么样的?传统方法的缺点是什么?                              4.孩子果断地用镰刀割掉中毒的脚趾,你认为是否值得,为什么?                              23 暖雨

进入二月,下起暖雨来了。

这是一个阴霾的日子,空中低浮着灰色的云。打下午起,就下起了雨,使人骤然感到一种复苏的暖意。这样的雨,不接连下几场,是难以治愈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的。

天上烟雨蒙蒙,我看到行人打着伞,湿漉漉的马儿从眼前走过。连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心情高兴。我一直蜷缩着的身子舒展了。我感到说不出的快慰。走到庭院里一看,雨点洒在污秽的积雪上,簌簌有声。再来到屋外一望,残雪都被雨水融化了,露出了暗灰色的土地。田野渐渐从冬眠中(清醒苏醒)过来,呈现出一副布满沙石和泥土的面容。

蔫黄的竹林,干枯的柿树、李树以及那些在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林木,无论是干还是枝,全被雨水濡湿了。它们好像刚刚睁开眼睛,谁都想用这温暖的春雨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面孔。

流水潺潺,鸟雀欢唱,这声音听起来多么舒心!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树根都能(滋润浸润)到的透雨哩!

冰消雪解,道路泥泞。在冬天悄悄逝去的日子里,最叫人高兴的是那慢慢(绽放伸展)幼芽的柳枝。穿过树梢,我(遥望仰望)着黄昏时南国灰色的天空。

入夜,我独自静听着暖雨淅淅沥沥的声响。我感到,春天确乎来临了。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阴霾(  )骤然(  )簌簌(  )蔫黄(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打“√”。3.把下面的句子改为“把”字句。我视野之内的所有林木全被雨水濡湿了。                              4.第4自然段画线句中的“它们”指的是谁?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它们面对暖雨的心情吗?                              5.读了这篇短文,你想到了哪些古诗句?                              24 山,这样长高

那座山处在一个人迹罕至的荒原,当她刚刚(蜒诞)生的时候,还只是地平面上一个隆起的小土包。她知道,要想让人们知道自己,只有靠自己慢慢长高,当有一天自己超越世界上所有高峰的时候,就成功了。

长高的过程是痛苦的,必(需须)承受来自地球两大板块的巨大压力。她的骨骼咯咯作响,变了形状,痛苦得不能呼吸。在痛彻肺腑的压力下,她想过放弃,但她知道,没有压力自己就不会长高。于是,她默默承受生长的痛苦。

长高的过程是缓慢的,一年只有几毫米,要想超越那些生来就有几千米的山峰,她要经过几十亿年不懈的坚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有过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否最终成功,但她知道,一旦中途退出,她就永远只能是别人脚下的一个小土包。

长高的过程是寂寞的,作为一座矮小而没有任何名气的小山,没有人喝彩,甚至连过往的动物也不会在她面前停下脚步。没有观众,没有喝彩,她就在心里为自己暗暗加油。

慢慢地,她发现蓝天离自己越来越近,照在身上的阳光越来越灿烂,(佛拂)过脸庞的山风越来越强劲。终于有一天,她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在她脚下。

她的名字和容貌传遍世界,每个登山者都把她作为自己最伟大的目标。她就是珠穆朗玛峰。

所以,当没有人可以依靠的时候,就要靠自己不断生长。山如此,人也如此。1.从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并打“√”。2.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的荒原(  )的阳光(  )的压力(  )的山风3.珠穆朗玛峰能够成为山中的佼佼者,是因为什么呢?                              4.如今,当很多登山者终于站到“她”的顶峰时,你想“她”会说些什么呢?                              5.“山如此,人也如此。”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5 父亲的自行车

父亲是建筑师,工地上所有的工人都怕他。然而,父亲在家里永远是慈爱的,他的好脾气甚至超过了母亲。

在县城里,父亲的自行车众人皆知,每天早晚,他风雨无阻地骑着吱吱嘎嘎的破车接送我和弟弟上下学。一路上,两个小家伙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而父亲一直能一心两用,一边乐滋滋地听着,一边小心翼翼地避过路上数不清的坑坑洼洼。

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天,我兴奋得睡不着觉。半夜里听见客厅里有动静,起床一看,原来是父亲,他正在台灯下翻看一本发黄的相簿。看见我,父亲微微一笑,指着一张打篮球的照片说:“这是我刚上大学时照的!”照片上,父亲生龙活虎,眼睛炯炯有神,好一个英俊的小伙子!此刻,站在父亲身后的我却蓦然发现,父亲的脑后已有好几根白发了。父亲一出世便失去了自己的父亲,惨痛的经历使他深刻地意识到父亲对儿子的重要性。因此,在他的生活里,辅导儿子学习是他最大的乐趣,每天的家庭作业父亲都要一道一道地检查,认认真真地写上家长意见,每次家长会上他都被老师称赞为“最称职的家长”。

父亲是个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我却能感觉出自己那与父亲息息相通的心跳。离家后收到父亲的第一封信,信里有一句似乎很伤感的话:“还记得那辆破自行车吗?你走了以后,我到后院杂物堆里去找,却锈成一堆废铁了。”我想了许久,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给父亲回信:“爸,别担心,那辆车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呢,我坐在后面,弟弟坐在前面,您把车轮蹬得飞快……”1.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相簿(  )蓦然(  )炯炯有神(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居”选择合适的解释。①住 ②住处 ③处于 ④当,任(1)与父亲在一起,沉默的时候居多……(  )(2)他以前辈自居,但是背地里大家都不听他的。(  )(3)我们搬进了期盼已久的新居。(  )3.哪些事情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慈爱?(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4.父亲为什么对孩子那么好?                              5.文章的前后都提到自行车,运用了    的方法,使文章浑然一体。26 人兽对话

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都在试图通过语言和动物直接交流,但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

而在巴西,一个名叫弗朗西斯科·杜阿尔特的男孩,从小就不愿与任何人亲近,却喜爱与动物玩耍,似乎把这看成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就像他和动物之间有一种不可分离的血缘关系似的。他为此在自己家的院子中设了个养殖场,饲养着许多动物,有蜜蜂、蜘蛛、蜥蜴,还有毒蛇。最令人费解的是,弗朗西斯科通晓多种动物的语言,他对动物的意见和要求了如指掌。而动物则对他十分友好和温顺,并老老实实地听他的话。有时蜜蜂群起攻击来他家做客的客人,弗朗西斯科就跑过去和蜜蜂“说”上几句话,蜂群立刻就会停止进攻,乖乖地回到蜂房里。他有时甚至像百兽之王,对动物们发号施令。而所有的动物则立刻遵令行事,决不违抗。他同毒蛇“交谈”几句,似乎是下了命令,毒蛇就会立刻亲昵地在他身上爬来爬去,并轻轻地舐他的脸。

还有一次,一个马戏团来到镇上演出。一天,驯兽师突然发现弗朗西斯科正坐在狮笼里,亲热地同狮子说着悄悄话。那神情就像两个好朋友在谈心一样。弗朗西斯科自豪地说:“动物们向来很理解我,甚至服从我的命令。”

为什么弗朗西斯科会通晓多种动物语言?为什么他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如此深厚的感情?这些令科学家们迷惑不解。生理学家和人类学家阿尔瓦罗·费尔南德斯认为,弗朗西斯科“同动物有种直觉的完善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对这一点我们目前还不能做出解释”。1.从文中找出一组近义词。(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了如指掌:                               3.小男孩特别令人称奇的地方表现在哪里?                              4.小男孩与动物们对话后的效果如何?(用原文语句回答)                              5.科学家们如何看待动物理解小男孩、甚至服从他的命令的现象?                              27 鞠躬

1941年底的北京,那个时候是叫北平,一位48岁的学者被残暴的侵华日军抓进监狱,押到了审讯室里。翻译是个韩国人。当这位学者被押进来之后,这个韩国人对他说:“请向太君鞠躬。”

面对赤裸裸的暴力,文弱的学者不能不照做,但是他说:“我对武力鞠躬。”

日本军官问□你是不是抗日分子□我是□学者平静地说□

日本军官又问□你为什么抗日□

学者说:“这问题我有两个回答方式。概括地说,我不得不如此。但你要我细说的话,请你给我20分钟,不要打岔。”日本军官说,他可以有20分钟。

在这20分钟的时间里,学者告诉日本军官:“我是研究历史的,我研究的结论是,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用武力占领别的国家,把别的国家人民当奴隶,镇压别国人民的意志,只能暂时收效,最后一定会得到报应。报应来时,压迫者有时会比受害者更惨。你们宣传说日本的目的是要亚洲各国共同繁荣,这是骗人的。看看韩国的历史就知道。日本吞并了韩国,现在韩国人不管愿意不愿意都被征入日本军队,做着卑微的工作。你们是要把中国变成第二个韩国。”

那位刚才还扬扬得意的韩国翻译听了这番话后热泪夺眶,而日本军官则脸色发白,不等翻译翻完这段话就叫人把学者带回牢里。

下次继续审讯的时候,照样先要鞠躬,学者照旧说向武力鞠躬。没想到,那个日本军官站了起来,向学者鞠躬道:“我向一个不怕死敢说实话的人鞠躬。”1.给文中“□”处加上正确的标点符号。2.学者在回答日本军官“为什么抗日”的问题时说:“我不得不如此。”把这句话改成不用“不”的一句话。                              3.那个韩国翻译官起初还是一副扬扬得意的样子,为什么听了学者的话后却热泪夺眶?                              4.文弱的学者说只对武力鞠躬,而日本军官最后却向他鞠了一躬。对两个不同的“鞠躬”,你是怎么理解的?(1)第一个鞠躬:                               (2)第二个鞠躬:                               28 猿声为何啼不住“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情景相融、有声有色的绝句形象地描绘出三峡万里相映、水势急泻、轻舟飞驶的景象。

猿声为何啼不住呢?英国科学家波尔·杰丁在热带雨林里,经过仔细观察并用各种仪表测录,初步揭开了长臂猿啼鸣的秘密。

热带雨林的早晨,晨曦的阳光刚透过树梢,一声猿啼划破了寂静的长空。接着此啼彼鸣,群猴一起唱起了“迎晨曲”,直到太阳从东方升起。它们停了又唱,唱了又停,啼声连绵不断。

科学家发现,猿猴的叫声同其他动物的鸣叫相似,是一种寻找伙伴的信号,也是一种双方划地盘、不准侵犯的警告。他们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互通信息。当危险来临时,强壮的雄猴就立即发出“宽、宽”的声音,这是一种警告声,群猴一听到这种声音,就纷纷躲避,一哄而散。有趣的是,群猴中总要留下一只雄猴躲藏在树顶叶丛间,窥探动静,监视敌害。

群猴群居在一起,常常为争夺食物和地盘彼此厮打。当一只猴子要攻击对方时,发出“嘎!嘎!嘎!”的声音,这是一种恐吓威胁的表示;另一只较弱的猴子听到这种声音后,往往发出“吉亚!吉亚!”的声音,顿时露出一种害怕的样子。

猿猴是人类的近亲,生理方面与人类相似,因此,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照样子,在方框内填上描写动物叫声的词语。猿啼虎□马□蝉□狼□狮□犬□2.按要求改写句子。一声猿啼划破了寂静的长空。(1)改成“被”字句:                               (2)改成“把”字句:                               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遇到□□时,雄猴就立即发出“宽、宽”的警告声;□□对方时,猴子发出“嘎!嘎!嘎!”的恐吓威胁的声音;猴子□□时往往发出“吉亚!吉亚!”的声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