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4:22:18

点击下载

作者:程慧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

每天用一点读心识人术试读:

前言

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你想让人一见面就喜欢你,并且获得他的信任吗?

你想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人,而不被他的表面所迷惑吗?

你想知道对方什么时候在撒谎吗?

你想知道你的他是否真心爱你吗?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每个人都在一张张面具的伪装下营造自己的壁垒。所以,从相面到风靡全球的美剧Lietome,读心识人术总是让人心神向往。

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掌握一点读心识人术就显得更为必要了。掌握他人的长短优劣,在细微之间察人于无形,从而能够洞察别人的心理,并懂得运用相关的心理学技巧来处理人际关系中的各种问题,是我们追求成功人生必须牢牢掌握的撒手锏。

这本书要讲的就是学会看一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无论是从东方的面相、手相来察人,又或者是根据西方的星座、天象来推测进而了解一个人,再或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合自身经验来看一个人。无论哪种手段或者多管齐下,我们要知道的无非只有一点:他是个怎样的人?他因为自己的那个“怎样”会如何对待面前的人、事、物?他可不可交?他可不可用?作为同事、朋友、用人者的我们,都想更好地看清一个人。即使是一个陌生人又或者是亲密如情侣、家人,我们一样拥有探究他是“怎样”一个人的好奇心和乐趣,只要我们愿意并去了解的话。

了解你身边的人,了解你想了解的人,了解你必须了解的人,掌握他的行为模式和思考方式。你不认识的人,你充满好奇的人,你擦肩而过的人,你永远不能再见的人,你们日日相对、却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的人,你上班时总会遇到的人,你工作中要打交道的人,你去某些场合必然会遇见的人……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他们那像天体一样稳定的运行规律,当与其他天体交错而过的时候,他们会怎样做,又会对别人产生什么影响……总之,了解他们,也是在生活中更好地把握你自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怎样做,效果可以达到更好。

本书主要从几个方面教您如何读懂一个人,如何穿过一个人外在的层层迷雾,进入到一个人的核心,也就是他的气质和性格,进而得窥他行事的逻辑。这几个方面是:形体及着装、面容、兴趣爱好、朋友家人、语言、行为、置身特定环境时的个人状态。通过这些来教会你如何对一个人来进行解码和阅读。当然,你绝不能忽视你的直觉,它是你至为宝贵的数据库。另外,你还需要学会反解码,懂得如何将别人对你的阅读导入到对你有利的方向中来。

本书中通过对社会学、心理学以及传统面相、手相、姓名学的借鉴,旨在为大家认识别人和认识自己提供更好的工具。如果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侥幸能对您的生活有所帮助,让您读有所获的话,那将是让编者不胜荣幸的事。当然,由于编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第1章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用读心识人术之前

锻炼你的观察力

不知道大家闲来看言情或是偶像剧,在一同悲喜或是冷眼旁观过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有没有发觉女主角总是有那么点儿“小白”,充满着杂草一样的生命力,历尽艰辛,却依旧乐观,确切地说是带着莫名的、没有底线的喜乐情绪,永远天真烂漫?可能在各类作品中这样的喜乐情绪配置的分量有所不同,因而有时候你会觉得女主角是不是太生活低能了,又有些时候你觉得正是这样的乐观才叫人喜欢。当然了,这样的女主角一般都会让男主角痴狂。这是为什么呢?答案1:因为这是偶像剧。答案2:生活就是如此。

如果你对上述角色设定有所察觉,那么,恭喜你,你在我们这堂课的学习中应该会有较深的体会,掌握起来应该也会比较快。

人与人的深度沟通是艰难的,因为人与人的隔膜是根深蒂固的,也许我们一直没有放弃寻求理解的可能性,但事实上,想真正地理解一个人很难。有一个实验是这样做的:你和你的朋友对面而坐,你们互相都在各自的白纸上用笔写下描述你们此刻情绪的一个词。接着你们对对方用表情表达这个词所描述的那种情绪,固定你的表情十几秒,确定你的朋友看清了你要表达的意思。然后你们写出代表你认为对方要传达给你的情绪的那个词。这时你会发现什么呢?大部分受测人可能一直在为一个结论留下自己的数据,那就是,人与人的隔膜是巨大的,即使你们面对面、互为知己,但你们完全不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曾有个人这样讲过:人与人的差别不亚于人与猴子的差别。

即使理解是如此艰难,但还是有些人善于了解别人,读懂别人,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也并不是完全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它需要的是你要有足够的热情来阅读一个人,像破译密码一样收集所有你能收集到的信号和线索,然后运用你的耐心,还有你将从这本书中学到的一套有序的读人程序。只要你常常要求自己这样练习,你就可以熟能生巧了。理解一个人也许很难,但从大概上把握他、了解他,还是有章可循的。

以下是一个小故事,也许你能从中发现些什么。考验观察力的时候到了。

海王有十二个美丽而善良的女儿。他们有一个传统,就是孩子成年的时候可以游上海面来看一看上面的世界。每个姐姐从上面的世界回来时都唧唧喳喳地讲着自己的见闻,她们一个比一个游得远,也越来越靠近陆地。最小的人鱼公主在成年后第一次浮上海面。她爱上了船上的王子,并救了失事落水的他。可是她不能上岸,所以她只是努力地把王子托到岸边。就这样,她怀着一颗对王子的爱心回到了大海。她的姐姐聚在小人鱼的身旁问她遇上了什么好玩的,她只是垂着头,默默不语。谁知道她的心愿呢?

她于是常常会游到上面去。她知道王子住在什么地方。在这儿的水上她度过好几个黄昏和黑夜。她远远地向陆地游去,比任何别的姐姐敢去的地方还远。的确,她甚至游到那个狭小的河流里去,直到那个壮丽的大理石阳台下面——它长长的阴影倒映在水上。她在这儿坐着,瞧着那个年轻的王子,而这位王子却还以为月光中只有他一个人呢。

有好几个晚上,她看到他在音乐声中乘着那艘飘着许多旗帜的华丽的船。她从绿灯芯草中向上面偷望。当风吹起她银白色的长面罩的时候,如果有人看到的话,他们总以为这是一只天鹅在展开它的翅膀。

有好几个夜里,当渔夫们打着火把出海捕鱼的时候,她听到他们对于这位王子说了许多称赞的话语。她高兴起来,觉得当浪涛把他冲击得半死的时候,是她来救了他的生命;她记起他的头是怎样紧紧地躺在她的怀里,她是多么热情地吻着他。可是这些事儿他自己一点儿不知道,他连做梦也不会想到她。“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一个不灭的灵魂呢?”小人鱼悲哀地问。“只要我能够变成人、可以进入上面的世界(小人鱼用这个词来代指人间),哪怕在那儿只活一天,我都愿意放弃我在这儿所能活的几百岁的生命。”

于是小人鱼就去找海底的巫婆。巫婆答应帮她,不过条件是拿走她的声音,这个整个海底最美丽的声音。“不过,如果你把我的声音拿去了,”小人鱼说,“那么我还有什么东西剩下呢?”“你还有美丽的身材呀,”巫婆回答说,“你还有轻盈的步子和富于表情的眼睛呀。有了这些东西,你就很容易迷住一个男人的心了。唔,你已经失掉了勇气吗?伸出你小小的舌头吧,我可以把它割下来作为报酬,你也可以得到这服强烈的药剂了。”“就这样办吧。”小人鱼说。

就这样,小人鱼变成了人形,来到了王子的身边。她是那么乖顺,永远只望着王子,人们都爱她曼妙的舞姿。只是谁也不知道,当她翩然起舞的时候,是怎样的踩在刀刃上的痛在折磨着她。

王子一天比一天更爱她。他像爱一个亲热的好孩子那样爱她,但是他从来没有娶她为皇后的想法。然而她必须做他的妻子,否则她就不能得到一个不灭的灵魂,而且会在他结婚的头一个早上就变成海上的泡沫。“在所有的人中,你是最爱我的吗?”当他把她抱进怀里吻她前额的时候,小人鱼的眼睛似乎在这样说。“是的,你是我最亲爱的人!”王子说,“因为你在一切人中有一颗最善良的心。你对我是最亲爱的,你很像我某次看到过的一个年轻女子,可是我永远再也看不见她了。那时我是坐在一艘船上——这船已经沉了。巨浪把我推到一个神庙旁的岸上。有几个年轻女子在那儿作祈祷。她们最年轻的一位在岸旁发现了我,因此救了我的生命。我只看到过她两次:她是我在这世界上能够爱的唯一的人,你很像她,你几乎代替了她留在我灵魂中的印象。她是属于神庙的,因此我的幸运特别把你送给我。让我们永远不要分离吧!”“啊,他不知道我救了他的生命!”小人鱼想。“我把他从海里托出来,送到神庙所在的一个树林里。我坐在泡沫后面,窥望是不是有人会来。我看到那个美丽的姑娘——他爱她胜过于爱我。”这时小人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她哭不出声来。“那个姑娘是属于那个神庙的——他曾说过。她永不会走向这个人间的世界里来——他们永不会见面了。我是跟他在一起,每天看到他的。我要照看他,热爱他,对他献出我的生命!”

可是,王子还是结婚了,新娘就是那个神庙的美丽姑娘。原来她是邻国的公主,在神庙里只是因为修行。王子结婚的当晚,小人鱼的姐姐们找到了巫婆,剪去自己长发向巫婆换来了一把刀子。她们告诉小人鱼,只要她用那把刀在天亮前刺进王子的心口,并使王子的血流到自己腿上,小人鱼就可恢复鱼尾回到海里,重新过无忧无虑的生活。否则,天亮后她就会变成泡沫,永远消失。但是小人鱼看着幸福的王子,投进了大海。

有人说童话是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酷刑。读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各位有什么发现?

有人觉得这个王子是个傻子,有人说这个小人鱼傻出境界了,还有人观察到王子只爱他自己。不过话又讲回来了,究竟为什么要大家读这个故事呢?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从中发现一件事情,那就是小人鱼是个哑巴。我们自然不仅仅是要讲小人鱼是个哑巴,重要的是小人鱼那富有表情的眼睛把对王子的爱意表达了,她最在乎的是王子娶她,而王子只想娶救他的那个女子,却不知道小人鱼就是。小人鱼告诉王子了吗?没有。她可以用肢体表达的很多,但只有这件最重要的事她无法告诉他。这也就人为地酿成了一个悲剧。所以我们在这里要学习的就是对着陌生人,坦诚你的心,把能讲的话都讲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他对你的防备。当然,要把握好一个尺度问题。如果过分的热情,让人家因为你“不拿自个儿当外人”而增加了防卫心,也就弄巧成拙了。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我们每个人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都存在着防备的心理。只要留神看公共空间里大家漠然的神色,你就知道大家把自己包裹的有多严实了。也许你会说,只是太疲倦了懒得讲话而已。但你不能否认,在你的疲倦上面你还很费力地披着一件盔甲,随时准备摇摇欲坠地起来战斗,这就是大家脸上那份漠然的另一层意义。这里我们要讲的就是千万不要被这张漠然的假面吓退,勇敢地往前走,淡淡地与别人谈起天气,聊起自己,讲些自己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就能发现彼此的共同关注,也许你就从此敲开了对方的那扇门。

在这里我们不妨参照心理学上的“刺猬效应”,以此来关照与人打交道时的尺度问题。“刺猬效应”来源于西方的一则寓言,说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两只刺猬要相互依偎取暖。一开始由于距离太近,各自的刺将对方扎得鲜血淋漓。后来它们调整了姿势,相互之间拉开了适当的距离,不但能够取暖,而且很好地保护了对方。这也被称为“豪猪效应”。虽然动物有所不同,但讲的是一回事——同样是身上有刺的动物,同样挤在一起取暖,同样会被彼此的刺扎伤。可以说这个“刺猬”又或是“豪猪效应”很好地体现了一件事:那就是人际关系中的分寸感。

同它们在冬天必须互相依偎取暖这种必然相聚不同的是,在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中,了解他本人性格的最佳方式就是进入他的个人空间。因此如何获得允许进入别人的个人空间,这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我们要读懂一个人,就必须收集他的所有信息进行解码(如果能够不与他发生联系,那自然是最好),为求解码的准确性,最好的方式还是深入了解他。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接受距离都是不同的,而所有人对接受对象的关系认定又会导致这种距离有所不同。记得在张艺谋的《英雄》中,刺客们为了离秦始皇更近一些而煞费苦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有些事情一定要是近距离才能做的。

有个心理学家曾针对此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场所选择在一个大学的刚开门不久的教室里。内容是在这样一个只有几个人的大教室里,去坐在某一位同学的身边,有时候是他的左边,有时候是右边,有时候是前边或后边。虽然每次选择的人不同、坐的位置也不一样,但是在实验的80个人中竟然完全没有人能够忍受在这样一个空旷的教室里,一个陌生人坐在自己的身边。大家一般都是另找座位离开。甚至有人对着这个心理学家大吼,问他究竟想干什么。

由上可见,每个人都有一个对个人空间的预设,这个空间对应着心理的距离。当我们在心里认可大家的关系时,我们物理上的空间就以距离的远近体现出来。

关于这一点,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给出了明确的答案。通常来说人际交往有四种区域和距离,各种距离都与交往双方的关系相吻合。

亲密距离:15厘米之内,15~44厘米之间。

个人距离:46~76厘米之间,76~122厘米。

社交距离:1.2~2.1米,2.1~3.7米。

公众距离:3.7~7.6米,10米之外。

所以衡量你与一个人的关系的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也许是看你和他的距离有多远,还有你试图改变这种距离时他的反应,你就可以得到一个你们现在关系的简明印象了。以下我们就讨论一下:在某种距离之下,我们为改变这种距离,使关系更进一步可以做的努力有哪些(这里需要的就是你的暴露了,不过你要确定对方有接受的意愿。通过这种自我暴露你可以寻找到双方共同的兴趣点,这样你在对方心理的好感指数就会直线上升了)。如何使我们之间的距离缩小呢?

公众距离—社交距离:当我们与一个人的距离是公众距离的时候,这基本说明大家毫不相识,且一方是较难接近的名人。他们通常隔着讲台或是人群对不止一个对象讲话。对于这种距离的缩进,我们需要的是审慎地前进。当有机会时,就把握机会与对方取得最起码的眼神和言语交流。时间稍长,你们的关系也就可以自然而然进入社交距离的范畴了。

社交距离—个人距离:进入社交距离以后,再想进入个人距离这个就要看双方的意愿了。通常来说,面试和公共场合人们的交往就维持在社交距离的范围之内。这个距离通常反映了人与人从生疏到熟稔的过程。这个社交距离到个人距离的远端,通常就是较为熟悉的同事之间的距离。

个人距离—亲密距离:这是一个从泛泛而交到亲密朋友的过程。通常如果你能实现这个跨越,对方真的已经接纳你了。要实现这个跨越,就要求你们之间谈论的不是与一般同事会谈论的八卦、无关痛痒的家长里短,而是真的涉及你们个人的隐私,是希望彼此分担的东西。这样的关系改变,需要的是彼此的趣味相投以及必要的时间相伴。(对无缘得见的社会名人,多数人也会产生或好或坏的第一印象,影响因素包括他们的外貌以及媒体对其公众形象的评价。此外,女人比男人感性,所以更容易先入为主;男人相对更加理性,在长远洞察力方面有优势。)

那么,什么样的举止会给人留下糟糕的第一印象呢?专家指出,初次见面就讲述私人生活或个人问题、搬弄是非或批评他人、只谈论自己、过于活泼或好开玩笑、举止莽撞冒失、自己高谈阔论却不给对方说话机会、认为自己永远有理或目空一切,这些都会给人留下坏印象。

怎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呢?这需要有清楚的自我认识,能自我反省并及时改正,比如注意自己的表情是否僵硬、笑容是否令人不快;注意自身形象和个人卫生;交谈时适当保持沉默或改变说话语调;寻找自己与对方的共同话题等。此外,活跃谈话气氛的能力十分重要,因为很多人凭直觉来判断谈话对象是否值得结交。

这位专家最后强调,没有人能够给所有人都留下好印象,因此,最重要的是别浪费时间,要结识那些值得交往的人。

其实有时候我们不必过分拘泥于这个距离的设定,在感觉正确的时候连跳几级也未尝不可。不过还是那句话,在缩短距离的时候,请睁大你的眼,调动你的所有感官,感知你面前的这个人对你的努力的反应——他是不是愿意将你们的距离缩短、你们的关系更进一步?

好了,你已经知道了让一个人乖乖地被你读你该做些什么,接下来我们要讲的就是为你以后读懂他所做的准备工作了。

好的,他已经乖乖坐在那儿了,你们的关系也许已经是可以深入了解的关系了。这个时候还不能得到有用的信息,那就是你的过错了。你总不能指望对方乖乖告诉你他是怎样一个人吧。即使他告诉你他是怎样一个人,你也要仔细甄别:他真的是这样吗?他撒谎了没有?他是主动撒谎还是无意识撒谎?他了解真正的他自己吗?而要达到这样的甄别,你还需要充满好奇心地收集一切你能收集到的线索来做一个整合分析。

有一项来自西班牙专家的研究也许可以提供你有益的参考。他们认为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对他人的第一印象主要来自动作、姿态、外表、目光和表情等非口头语言。根据马德里孔普卢栋大学心理学教授玛丽亚?阿维亚的研究,与人初次交谈时,非口头语言可提供60%~70%的信息。

因此,明白你需要做些什么了吗?多方搜集信息

还不太擅长收集线索观察别人的你,最好的练习对象就是你自己和你身边的人。只要你注意收集线索,加以分析,不用多久,你就会发现你已经掌握了一份关于对方的内容详尽的报告。有一个女生,她在一件小事上的敏感和分析足以给我们提供一些东西。

一天,这个女生和刚结识的男孩路过林荫小道,突然一个侏儒乞丐一下子冲过来,抱住了女孩的腿。女孩尖叫一声,那乞丐却绝不放手,一边嘴里喊着:“给钱就放开你。”男孩见状,二话不说,抬起腿就向乞丐踹去,叫道:“给我滚!”乞丐被踢出几步远,在地上打滚。男孩唾了乞丐一口,转过身看到女生,轻声安慰她,要她别害怕。

这个男生的变脸叫这个女生心惊。因为这件事,她没有和这个男生发展下去,她觉得这个男孩有种潜在的可怕,让她极没有安全感。后来听说那个男生重新谈了女友,两人很快同居。但没多久男孩暴躁的脾气就暴露无遗,他经常暴打女友,虐待她,女友不堪忍受,严重时还惊动了“110”。

在以上这个事件中,女生之所以不与那个男生交往下去,可以说是情感上受到了冲击。作为局外人,让我们来看的话,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什么呢?可以说,从这个男生毫不犹豫地起脚踹那个乞丐,能看出这个男生有暴力的习惯,严谨地说是有严重暴力的倾向。而且从他处理这种事件的应变程度来看,这个男生有将事情简单化、粗暴化处理的一贯思路。而从他已将人踹倒在地还要唾面相加的行为来看,这个人不够善良和宽容,有对人落井下石的倾向。俗话说:穷寇莫追。这个男生的行为表现了他的极度不宽容和不易谅解人的行事风格。再由他转眼就可以对女生和颜悦色,可见他对这种行为丝毫未感到不妥,也就知道他这种行为绝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的行为习惯,他已浑然不觉了。但是他的这种两面和残暴越是以这种轻描淡写的形式爆发,越说明他的情绪十分激烈,各种情绪梯度转换很快,是极会因为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乃至行为失控的人。

这还仅仅只是在男女关系中,合理地运用你的好奇心,收集线索,作出分析。毕竟对于较为亲近或接近的人,我们对于他们的行为模式较为熟悉,一旦他们有什么行为失常或异样我们稍加留意就能发现。但对于我们所不熟悉的人,我们就要严格遵循读人的法则,一点点观察,收集资料,使我们的大脑习惯这样的一套分析、思考模式。长此以往,你就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了。

第2章 别掉进他设的陷阱——会影响到你的心理效应首因效应

通常我们对所有我们见过的人都会有个第一印象,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个第一印象。在心理学上它也极受重视,通常会被称为首因效应。那么究竟什么是首因效应呢?

首因效应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与一个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有专家就专门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并且这种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观性倾向,会直接影响到以后的一系列行为。

实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这个就要牵涉到后面会讲到的近因效应了)。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首因效应的内在原因。

首因效应本质上是一种优先效应,当不同的信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总是倾向于重视前面的信息。即使人们同样重视了后面的信息,也会认为后面的信息是非本质的、偶然的,人们习惯于按照前面的信息解释后面的信息,即使后面的信息与前面的信息不一致,也会屈从于前面的信息,以形成整体一致的印象。在生活节奏如同飞快奔驰的列车的现代社会,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证实一个留给他不美好第一印象的人。

第一印象既然有如此大的威力,那么我们在读懂一个人的时候,对于它的使用就要很好地把握了。首先我们要很好地把握我们对于对方的第一印象;其次我们要警惕这种第一印象渐变成一种“刻板印象”的可能;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小心一种叫“光环效应”的衍生品。好了,未免把大家绕晕,我们继续来说首因效应。

一般来说,“首因效应”主要体现在衣着穿戴方面,其次才是言谈举止。有些人对这些不太上心,觉得一个了解他的人会了解他的内心。但事实上,除了朋友会看见你的内心,不在乎你的形象,大部分人都是通过一个人的衣着外貌来对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文明程度以及专业与否这样的问题作出判断的,所以,对于外表是一定不能忽视的。即使你习惯于不修边幅,但最起码应该让自己看起来清爽、舒服。不要觉得这是不值一提的事情,在这上面栽跟头的,自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可不止一个人。《三国演义》中同诸葛孔明齐名的“凤雏”庞统准备效力东吴,去面见孙权。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不顾他的才华和自己爱士的名声将之拒于门外。

无巧不成书。美国总统林肯也曾拒绝了一位朋友推荐的相貌不佳的人才,朋友责怪林肯说:“任何人都无法为天生的脸孔负责”,林肯却反驳说:“一个人过了40岁,就应该为自己的面孔负责。”

分析这两个故事,也许你会觉得孙权和林肯作为用人者未免太吹毛求疵,但事实上林肯的话为大家在分析一个人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时,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脚。那就是一个聪明的、想赢得他人尊重的人,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修养和阅历为自己的外貌加分,倘若他真的有才华又已年过四十的话。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就叫识大体。你可以不拘小节,但关键是,你得识大体。晕轮效应

所以当你在解读一个人时,尤其是对他只有第一印象时,你要小心分辨:他的表里是否如一?你的第一印象是否可靠?尤其是当你对一个人由第一印象开始出现“光环效应”或是以“刻板印象”来对他进行归类的话,你就得小心了。因为这时候你已经偏离客观的轨道很远了,你需要及时回头。

下面这个实验也许有助于映射你在对一个人有了第一印象后的心理。

有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把被试者分为两组,他们被要求看同一张照片。心理学家对甲组被试者说,这是一位屡教不改的罪犯。对乙组被试者说:这是位著名的科学家。看完以后,他让被试者根据这个人的外貌来分析其性格特征。结果甲组被试者普遍认为:这个人深陷的眼睛里藏着险恶,高耸的额头表明了他死不改悔的决心。乙组被试者则认为:深沉的目光表明他思想深刻,高耸的额头说明了科学家探索的意志。

从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第一印象形成的肯定的心理定式,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发掘对方具有美好意义的品质(也就是上面我们提到过的光环效应)。若第一印象形成的是否定的心理定式,则会使人在后继了解中多偏向于揭露对象令人厌恶的部分(这也算得上是光环效应的逆用)。而我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推断,可以说,刻板印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也许有些读者又会疑惑了:什么是光环效应,什么又是刻板印象呢?其实很简单,顾名思义,你就能猜出个大概。不过,为了更准确地读人,还是要细致地了解一下。

所谓“光环效应”,也称“晕轮效应”,就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它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对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只从局部出发,扩散而得出整体印象,所以常常以偏概全。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这就好像刮风天气前夜月亮周围出现的圆环(月晕),其实,圆环不过是月亮光的扩大化而已。据此,桑代克为这一心理现象起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名称“晕轮效应”,也称做“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不但常表现在以貌取人上,而且还常表现在以服装定地位、性格,以初次言谈定人的才能与品德等方面。在对不太熟悉的人进行评价时,这种效应体现得尤其明显。

晕轮效应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以偏概全。其特征具体表现在这样三个方面:

一是遮掩性。有时我们抓住的事物的个别特征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可我们却仍习惯于以个别推及一般、由部分推及整体,如此势必牵强附会地误推出其他特征。随意抓住某个或好或坏的特征就断言这个人或是完美无缺,或是一无是处,都犯了片面性的错误。“一见钟情”就是由于对象的某一方面符合自己的审美观,从而对思想、情操、性格诸方面存在的不相配处都视而不见,觉得对象是“带有光环的天仙”,样样都尽如人意。同样,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对一个人印象欠佳而忽视其优点的事,举不胜举。

二是表面性。晕轮效应往往产生于自己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深入,也就是还处于感、知觉的阶段,因而容易受感觉的表面性、局部性和知觉的选择性的影响,从而对于某人的认识仅仅专注于一些外在特征上。有些个性品质或外貌特征之间并无内在联系,可我们却容易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就必有另一特征,也会以外在形式掩盖内部实质。如外貌堂堂正正,未必正人君子;看上去笑容满面,未必面和心慈。简单地把这些不同品质联系起来,得出的整体印象必然是表面的。

三是弥散性。对一个人的整体态度,还会连带影响到跟这个人的具体特征有关的事物上。成语中的“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就是晕轮效应弥散的体现。《韩非子?说难篇》中讲过一个故事。卫灵公非常宠幸弥子瑕。有一次弥子瑕的母亲病了,他得知后就连夜偷乘卫灵公的车子赶回家去。按照卫国的法律,偷乘国君的车子是要处以刖刑(把脚砍掉)的,但卫灵公却夸奖弥子瑕孝顺母亲。又有一次,弥子瑕与卫灵公同游桃园,他摘了个桃子吃,觉得很甜,就把咬过的桃子献给卫灵公尝,卫灵公又夸他有爱君之心。后来,弥子瑕年老色衰,不受宠幸了。卫灵公由不喜爱他的外貌而不喜爱他的其他品质了,甚至以前被他夸奖过的两件事,也成了弥子瑕的“欺君之罪”。

所以当我们因为第一印象而对一个人出现了晕轮效应的时候,我们应该迎头给自己一闷棍,问上一句:你晕了吗?然后冷静地去审视:究竟这个人他哪里和别人不一样,以至于让我的感情只向一边倾斜?为什么我只能一味看到他好或坏的地方,而对其他的地方视而不见?当你能这样想的时候,那么恭喜你,你有望摆脱光环效应,清楚地在第一时间读懂他了。刻板印象

在前面关于看照片判断性格的分析中我们提到了“刻板印象”会对我们基于第一印象对一个人的判断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好好研究一下,究竟刻板印象是如何为我们提供佐证、引导,有时候是误导我们去认识一个人的了。

刻板印象或成见(也称印刻作用),是一个社会学名词,专指人们对于某些特定类型人、事、物的一种概括的看法。这种看法可能是来自于同一类型的人事物之中的某一个个体给旁人的观感。通常,刻板印象大多数是负面而先入为主的,并不能代表每个属于这个类型的人、事、物都拥有这样的特质。

上面提到,受试者因为被告知照片中的人是一个屡教不改的罪犯,因此对他的评价都以负面为主,这就是刻板印象的缘故。我们大多数人觉得罪犯就是穷凶极恶的,如果他死不悔改,那么他深陷的眼睛无疑藏着的都是算计的险恶,高耸的额头实在是顽固到底的明证。当我们想到强奸犯,无疑我们会觉得他应该形容猥琐、身量矮小、面目带一点欲求不满的青白色,而且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却很结实,这样他才有可能制伏一个挣扎的女人。事实是怎样呢?不尽如此。

刻板印象的例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的电影中,当一个留着长发,蓄着胡子,戴着墨镜的人物一出现,你就会感觉到这不是一个好人,肯定是一个坏蛋;在日常生活中,当一个仪表堂堂、潇洒的人盗窃和杀人时,你会感到吃惊,或一个你认为十分老实的人突然干了坏事,进了班房,你往往难以接受这一现实;卖水果的朋友,也许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人们爱买黄橘子而不乐意买青橘子,尽管这两种橘子一样甜,一样好吃。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青橘子是未成熟的和酸的。

由于刻板印象往往不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也不是以事实材料为基础,而只凭一时偏见或道听途说形成。因此,绝大多数刻板印象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关于刻板印象的特征,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它是对社会人群的一种过于简单化的分类方式;在同一社会文化或同一群体中,刻板印象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它多与事实不符,甚至有的是错误的。

由于大脑对记忆信息的选择方式以及我们固有的懒惰心理,导致我们很多时候会根据刻板印象去判断一个人。但事实上,无论一个人与他最接近的那种刻板印象有多贴近,我们都应该尽力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进行判断和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我们分析一个人上也有它的作用空间和生命力。

我们尽可以列举几大类刻板印象,譬如:

性别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就该如何,女性又会如何。在工作学习中,男性会怎样处理,女性又会如何面对。

地区和种族的刻板印象:这个在我们的国家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但也有所体现。比如我们会认为少数民族同胞必然是能歌善舞的,蒙古族同胞必定要在草原骑马的。

外表的刻板印象:体胖者必定心宽而乐观,尖嘴猴腮者绝对不是什么好人。

当然了,通过列举,你就会发现以刻板印象来印证一个人是不太靠谱的。如果你还坚持这样识人又或者习惯使然的话,那么只有一个后果,这就是那个著名的邻人是贼的故事——假定他是贼,结果越看越像。知道不是以后,越看越是一个好人。

当然有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不自觉地往刻板印象上靠。他试图打造自己这样或那样的形象。这时候你就要想一想了,他为什么要选择现在这个样子:是为了看起来更专业还是别有隐情?

比如,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专业人士,常常会觉得他们让我们似曾相识。这种似曾相识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检索你的记忆,捕捉让你似曾相识的线索。通过这样的一番检索,你就会发现让你感到似曾相识的是他们身上的共同的职业气质。而这种职业气质的形成又离不开他们刻意的塑造,比如说同质化的服饰、装扮方式、讲话方式,乃至于举手投足、笑容都似乎是大机器生产时代的标准化产物。这就是靠近刻板印象为了让自己更专业的生活中的例子。而有些人并不是那个领域的人,却假装自己是在那儿的,这又是出于什么心理呢?针对这种个案,我们就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但是大体的缘由不外乎几种。比如说补偿心理:梦想成为那样的人而不能成为,所以即使是从形象上造成那个假象也好。比如说出于人们的眼光,希望大家认可自己是那样的人,因为那样比较有面子或是地位等。当然这样的分析还是流于泛化,大家要注意在生活中细心体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中心性品质

通过前面的阅读,你应该已经了解,有时候我们的感觉常常不自觉的撒谎又或者是出于惰性的原因不愿去深入了解一个人,只满足于泛泛地对一个人进行阅读和判断。这实在是大忌。但也有些人,极愿意了解人和被人所了解,总是生机勃勃,充满热情。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很多时候不能拒绝,而失去了清醒的观察和自恃,这种时候你就需要提醒自己了:不要被他的热情晃花了眼。

在心理学中,有“中心性品质”这个术语。所谓中心性品质,是指那种与其他品质联系更为密切,包含更多有关个人内容的品质。例如,“礼貌—生硬”与“热情—冷酷”这一对品质相比,后者更具有中心性。那么在众多的人性品质中,什么是最具中心性的?

1946年,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其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在这个被称为“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中,列举了有关人格的七项品质,然后两组被试者被心理学家要求作一次详细的人格评定。心理学家把被试者分成两组,让他们分别描述同一个人。在第一组中,所罗门?阿其列出这个人的七项品质,包括聪明、熟练、勤奋、热情、实干和谨慎。在第二组中,所罗门?阿其将这个人品质中的热情换成冷酷,其他不变。

结果是仅仅一个“热情”与“冷酷”的区别,却引起了两组被试者对这个人完全不同的印象。第一组被试者见到此人时,愿意同他交往,彼此言谈也很投机,并且认为他同时具有幽默感等各种优秀品质。第二组被试者则不愿与此人接近,敌视他,讨厌他,同时把自以为是、假正经、易怒等各种恶劣品质统统罗列在他的“冷酷”品质之下。这项实验证明“热情—冷酷”被人们认作是中心性品质,人们根据他们来决定其他品质的可靠性和有无。

其实这种中心性品质与晕轮效应还有些牵扯。

心理学家认为内隐人格对人知觉时的晕轮效应有些作用。人的有些品质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比如,热情的人往往对人比较亲切友好,富于幽默感,肯帮助别人,容易相处;而“冷漠”的人较为孤独、古板,不愿求人,比较难相处。这样,对某人只要有了“热情”或“冷漠”的一个核心特征体验,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去补足其他有关联的特征。

另外,就人的性格结构而言,各种性格特征在每个具体的人身上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例如,具有勇敢正直、不畏强暴性格特征的人,往往还表现在处世待人上襟怀坦白,敢作敢为,在外表上端庄大方,恳切自然。而一个具有自私自利,欺软怕硬性格特征的人,则会在其他方面表现出虚伪阴险,心口不一,或阿谀奉承,或骄横跋扈。这些特征也会在举止表情上反映出来。于是,人们既可从外表知觉内心,又可从内在性格特征泛化到对外表的评价上。这样就产生了晕轮效应。

晕轮也好,热情也罢,总之我们已经深切了解仅仅是一个“热情”竟能这样左右人们的感觉。“热情”与否竟直接关系着我们能否被别人喜爱和接受。如果你还觉得这不免有些自说自话又或者玄而又玄,那么你不妨看一下下面的实例。

某个下雨天,有位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商店,漫无目的地在里面闲逛,一副显然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多数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售货员看到了她,立刻微笑着上前,热情地向她打招呼,并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位年轻人微笑着说:“即使如此,您仍然很受欢迎!”说完,男售货员主动和她聊天。当老太太离去时,这位年轻人还送她到门口,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看着他那亲切、自然的笑容,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善良与友爱。于是,她向这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离去。

后来,年轻人完全忘记了这件事。突然有一天,他被商店经理叫到办公室去。经理告诉他,上次他接待的那位老太太是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母亲。老太太给商店来信,指名要求商店派他到苏格兰,代表商店接下一笔巨额生意。商店经理祝贺男售货员说,你的热情给你带来了机遇。

如果说男售货员还算是一时奇遇的话,那么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这个叫阿卜特的小职员则算是时时准备才迎来的机遇了。他有个习惯,就是写信、签收据、住旅馆登记时,总要在自己签名的下方标上“标准石油每桶4元”的字样。只要他签名,就一定写上那几个字。久而久之,他被同事叫做“每桶4元”。有一天,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这件事,他大感惊奇,想不到竟有职员这样努力宣扬公司声誉,于是兴起了见见他的念头。阿卜特于是得到了一次同石油大王共进晚餐的机会。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卜特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如果成功的例子无法让你有所感触,你觉得那不过是巧合,相信去做的话未免太傻。那么我们不妨看一个失败的例子。两个工作能力、学历、资历相同的工程师,一个被解雇;一个却被提拔重用,委以重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也许另一位老板的话可以拿来说明这其中的问题。他说自己是这样选择员工的,“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有热情和外向的性格,如果没有一个让人愉快的性格,他即使有才华,也会把我的客户都吓得逃之夭夭。”

几乎这世界上所有成功的销售员都承认以下三点是他们取得成功的必备因素,那就是:微笑、关怀和赞美。他们中的佼佼者更是说,你什么都可以拒绝,但就是不能拒绝上述三样,因为每个人都不能拒绝善意和认同。这也就是成功的销售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因为无论何时,他们都懂得看清一切表面的拒绝,看清你那颗摇摆不定的心,用坚持和善意来打动你。你有没有发现一个从事销售或推销的人不热情呢?没有吧。只不过他们中的佼佼者善于聪明的用脑子,所以没有人会觉得他们讨厌。

看吧,热情是怎样左右着我们的判断,即使大人物也不能例外。可是亲爱的读者,你呢,作为一个要冷静收集讯息,读懂他人的你,有没有被对方的热情遮蔽了你的判断呢?每当这个时候,你都要冷静地告诉自己,不要被他的热情晃花眼,去发掘我要的东西。是的,这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拒绝。拒绝他的热情。【本章小测试】第一印象

回忆看看他给你的第一印象如何

1.当他第一次见到你时,他的表情是:

A.热情诚恳、自然大方

B.大大咧咧、漫不经心

C.紧张局促、羞怯不安

2.他与你谈话时的坐姿通常是:

A.两膝靠拢

B.两腿叉开

C.跷起“二郎腿”

3.他选择的交谈话题是:

A.两人都喜欢的

B.对方感兴趣的

C.自己热衷的

4.与人初次会面,经过一番交谈后,你能对他(她)的谈吐举止、知识能力等方面做出积极、准确的评价吗?

A.不能

B.很难说

C.我想可以

5.他说话时姿态是否丰富?

A.偶尔做些手势

B.从不指手画脚

C.常用姿势补充言语表达

6.若你谈到了他兴味索然的话题,他会:

A.打断别人,另起一题

B.显得沉默、忍耐

C.仍然认真听,从中寻找乐趣

7.是否在寒暄之后,很快就能找到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A.是的,对此很敏锐

B.很难

C.必须经过较长一段时间才能找到

8.他和你告别时,下次相会的时间地点是:

A.他提出的

B.谁也没有提这事

C.你提议的

9.他讲话的速度怎么样?

A.频率相当高

B.十分缓慢

C.节律适中

10.他同你谈话时,眼睛望着何处?

A.直视对方眼睛

B.看着其他的东西或人

C.盯着自己的纽扣,不停玩弄

11.会面时他说话的音量总是:

A.很低,以致别人听得较困难

B.柔和而低沉

C.声音高亢热情

12.通常第一次交谈,你们分别所占用的时间是:

A.差不多

B.你多他少

C.他多于你

评分标准

题号ABC151325133351413553516135续表

题号ABC751383159135105131135112351测试结果

12~22分:第一印象差

他是个依着自己的习惯行事的人,他无疑留给你糟糕的印象。可是他的漫不经心或缺乏体贴或言语无趣,无形中却让你作出关于他的错误的勾勒。

23~46分:第一印象一般

他的表现中存在着某些令人愉快的成分,但同时又偶有不够精彩之处,这使得你虽不会对他印象恶劣,却也不会觉得他很吸引你。

47~60分:第一印象好

他的适度、温和、合作给第一次见到他的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对方是你工作范围抑或私人生活中的接触者,你都有与他进一步接触的愿望。

第3章 穿衣打扮读懂他——由表及里

体型反映性格

体型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基本上其变化的可能性不大了,而且从一个人的体型来推究一个人的心理性格等信息,确实是一种便捷的方式。对于一个跟你打交道不多,你又没有其他的途径得到他的相关信息的人来说,它起码给予了你关于一个人的大概图景。至于这个人究竟是怎样的,则要依赖你与他接触之后的第一手资料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试图把人的外貌、体征同一个人的人格联系起来。比如,体态丰满往往被视为具有豁达、开朗的性格;眼睛小、眉毛低而短,被视为“贼相”,有心术不正之嫌;天庭饱满、大耳垂轮,被视为富于智慧;剑眉高竖、膀阔腰圆,被视为具有英雄气概。总之,人们习惯在相貌、体格与人格之间寻找对应,以至把相貌、体格看做人格标志,是决定人格的因素。这种试图化繁为简的努力在科学家那里成为可能。

德国精神病医生克雷奇米尔在20世纪20年代首先将体型与性格心理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研究。他确定了4种基本体型:矮胖型、瘦长型、强壮型、发育异常型。他指出不同体型者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而且发现不同体型的人易患的病症也不相同,其结论大致如下:

矮胖型,其气质是躁狂性的,具有外向的性格,易患躁狂抑郁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心理特点急性、快速。

瘦长型,具有分裂气质,性格内向、顺从、胆小害羞、偏执,易患精神分裂症,心理趋向封闭、自我。

强壮型,具有黏着气质,有冲动性行为,癫痫病人中绝大多数属这一类型,心理无常、无序。

发育异常型,有抑郁气质,性格软弱,心理极端封闭,与世隔绝。

而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医生谢尔登继承并发展了克雷奇米尔的理论。他区分出3种体型:

内胚层型(柔软、丰满、消化器官发达)。

中胚层型(肌肉发达、强壮有力)。

外胚层型(瘦长、虚弱、神经系统敏感)。

由此,他划分出3种人格类型:

内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内脏优势型”,其特征是悠闲、好吃、行为缓慢、喜社交、宽宏大量,其心理特点为平和、善解人意。

中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身体紧张型”,其特征是自信、大胆、健壮、精力充沛、冒险冲动,心理特点为任性、刚愎自用。

外胚层型占主导的人为“大脑紧张型”,其特征是内向、拘谨、胆怯、不好社交、工作热心负责、爱好艺术,心理特点为懦弱、稳重有余。

应当说,体型说作为一种了解他人性格心理的简明的辅助手段,是有一定价值的。但它把复杂的性格及心理同简单、明显的体型相联系,有过于简单化之嫌,因此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应该小心其负面效应,避免因为以貌取人流于刻板印象甚至偏见。衣服反映社会化程度

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衣服具有莫大的吸引力。逢年过节的时候,我们会特别期待它们的出现。我们特别喜欢它们鲜艳的色彩,还有各种标识、腰带和装饰物。上学的时候,我们又通过校服明白原来大家都穿一样的衣服,就表示我们都是这个群体的。等再大些,我们想表示自己是与他人不同的独立的个体,想表示这世界上唯一一个自己的时候,我们就千方百计地不穿校服,穿自己的衣服,有时候是自己设计的校服或衣服。正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通过衣服,向自己也向世界宣布,我要成为自己。我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更大的时候我们懂得衣服也是有性别的,它帮助我们很好地建立也巩固了社会性别意识。还有很多人他们把良好的着装看成是一种礼貌和教养的体现。

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不一样,因此适合大家的衣服也不一样。所以有时候衣服的选择也要考虑到对自己的形体的扬长避短。如果再考虑到衣服应该恰如其分地体现个人风格和适合场合穿着,那么穿衣服的学问就更大了去了。衣服不仅是自己的脸面,更是人心理上自我形象的一部分。一般情况下,人喜欢穿着的衣服反映了他理想的自我、一种向往的生活状态。所以透过一个人对衣服的穿着和偏好,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属于他个人的小秘密。

对自我形象的认同与人的尊严感、自豪感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穿的衣服反映了理想的自我,人就会感到自豪和有尊严,心理也会更加的平衡和稳定,在行为处世上也就更为自信。英国心理学家宾尼博士的研究结果也证明了:称心的衣着可以松弛人的神经,给人以自信和舒适的感受。所以,一个人即使不懂穿衣的心理学因素,他也会根据自己的情绪下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衣服或是能让自己舒服的服装搭配。比如说,一个人要是紧张或者当天情绪不好,他很可能就会放弃那些硬质材料制作的、紧身的衣服,而去选择那些棉或毛料、触感柔软舒适的衣物。同时,一个人如果选择比较鲜亮的色彩作为衣饰,这也表明了他此时的心情是明朗的、生机勃勃的,或者是他希望通过着装达到这个效果。

一般来说,衣服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人的情绪,更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个人习惯和社会化的程度。什么是社会化呢?这是一个社会学用词,它是指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对这个社会的习惯、规则的习得程度,这个不断学习和自我参照修正以更符合社会规范要求的学习和养成过程,就被称为社会化。所以说由一个人的衣服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他所参与的社会活动的理解程度。狭义地讲,由一个人的职业着装我们可以看他的专业与否。

看一个人的衣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搭配、颜色、质地、标识、整洁程度。最后的最后,我们还要看一个人穿着衣服时的状态,自在与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是他穿衣服还是衣服穿他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意过,时尚人士从来不简简单单地穿衣服。他们至为钟爱的穿衣方式是混搭,多层穿戴。但是也有礼仪学家告诉我们一个人身上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3~4个颜色。这个建议与模特们的示范也许会让你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你会问自己究竟该听谁的呢?其实有信心的你不妨把所有的颜色都穿在身上,即使是撞色也会有很特别的穿衣感觉。当然,信心没那么足的,就不妨按照职业着装的要求,简单的几个色,只要体现专业和职业的感觉就好了。好了,有点小跑题,继续回到我们通过衣服看人的话题上来。

其实上面说的混搭也好,多层穿戴也好,我们想强调的只有一点:通常一个能这么穿的人,他的经济实力都很不错,而且穿衣的品位应该不坏;而且穿得这样复杂,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这也是一般的工薪阶层不愿尝试这样穿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那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浪费。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他不认为身边有能够欣赏这样穿戴的人。从这样小细节的体味中,你也可以小小地窥视一下他的生活工作环境和他身边的人。只要你够细心又可以合理联想的话。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了颜色,其实透过衣服的颜色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一个人的心情和状态如何,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了解一个人他的身份背景。通常一个从事文学艺术类职业的人,他们的用色就会比较大胆和丰富,用一句通俗的话讲,就是比较敢穿。而一个在银行办公室人,就比较会倾向穿制服或者是职业套装。这样的颜色就会较为保守。而地位比较高的人,多倾向于选择比较低调的暗色系,比如藏青色等。但他们也不会选择比较耐脏的黑色,因为这样会让人觉得他们很在意衣服的清洗。

同样,衣服的质地也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比如说质地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人造的又是哪一类的,通常经济状况良好且对自我生活品质有所关照的人,会选择穿天然质地的衣服。

一般来说一个人的衣服最好不要有明显的可供我们分辨的标识。比如说“××公司”“××加油站”还有“××啤酒”。通常穿这种衣服的人他的经济状况不会很好。当然也许会有人辩解他只是那里的员工或者他只是不拘小节罢了,但你不能否认,这些衣服可以为穿着的人省下一笔置装费。也许有些人不会把这样的标识穿在身上,但他们却会把另一样标识穿在身上,通常都是著名的衣服或是时尚品牌的LOGO。这样做的人实在为数不少,他们是想借此说明什么呢?我有钱买得起这个品牌;抑或是我和这个品牌有些关系。是借由品牌寻求一种身份认同抑或只是一种身份的虚荣感?只要你看着人们的衣服,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人们要穿衣服了。因为我们试图掩饰我们的内心。只是悲哀的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的努力都失败了。别人依旧可以通过你的衣服看出你是个怎样的人。

初入社会的新鲜人在面试之前,通常会准备一套或几套面试装,以期给面试官一个良好的印象。这些衣服通常是新近花大笔“银子”精心购置的。不仅在年轻人中,就是在一般人中也存在着一个新衣服和旧衣服的概念。大部分人通常认为最好的尊重和重视来自于新衣服的挺括又或者是一件衣服的整洁如新。通常有这种念头的人,会有精神性的紧张,对于他人的目光会过于的在意,常常不能轻松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许多场合。他们有时候会在不该隆重的时候过于隆重了,在需要轻松的时候又过于轻佻了。可以说不是不重视,正是过于重视才造成了这种人穿着上的失当。所以,如果你看到一个穿着整饬得有些过分的人,不要再惊吓他了,他已经把自己快逼疯了。他只是力求体面,追求本分,只是抓不到要领而已。不用说,这样的人,心肠一定不会太糟糕,人应该不够聪明,不然的话,他早该把握穿衣的要领了。如果要交朋友的话,他值得一交。但如果以利益的因素考量,他应该不是那么有用,至少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还需要适应这个社会和职场、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衣服穿人还是人穿衣服。聪明的人一定会记得衣服永远是拿来穿的,如果本末倒置,那只能说明他在现在这个环境还不够聪明,或者说他需要变聪明。当一个人能自在地穿着任何衣服,得体地在各种场合出现的话,那么你可以确定的有一点,那就是他对自己的身份很认同,没有任何不自在。

如果你是一个年轻女性,关于男人你还需要知道的他的“颜色”小秘密:

他出现了,带着他喜欢的颜色,除了极少数的情况不代表他本人的意愿外,他的运动服、爱车、背包、沙发、窗帘、被单的颜色会显示他的性格。

喜欢红色的男人,感情很热烈,但脾气稍显暴躁。

喜欢蓝色的男人,喜欢独处,不爱热闹。

喜欢黄色的男人非常开朗单纯,但也不免有些孩子气。

喜欢绿色的男人个性沉稳、有很好的品位,是典型的大众情人。

喜欢白色的他头脑灵活,但有些神经质,他是一个制造浪漫的高手,和他谈恋爱,会时时有惊喜。

喜欢黑色的人寡言少语,不是一个很好的谈话对象,但是稳重。手脚反映品质

还记得萨特在他的小说中是这样描写贵妇的:“她很年轻,但皮肤憔悴。她那玩世不恭的眼神,理智而警惕的态度泄露了她的身份。真正的贵妇是不知道价格的,她们爱的是痛快的挥霍。她们的眼睛是美丽天真的花朵,温室的花朵。”

所以说,看一个女人是否养尊处优就要看她的眼神。如果这不容易掌握的话,那么你就看她的手。多数女人都很愿意自己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女人,但是低头看看我们的手,你就会明白离养尊处优我们还有一段距离。还记得在《胭脂扣》中老鸨为了让姑娘们更好地赚钱,更好地体现格调和档次,身边都专门配有各种人员来侍奉她们,以减少她们动手的可能性,使得她们养尊处优,更像大家的小姐而不是风尘女子。这样的她们也就可以更多地吸引自命不凡的纨绔子弟的目光和注意力。她们甚至连打扇子这样的事情也要假他人之手。

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社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尤其是一个职业女性,要保持你的手什么都不去触碰,这几乎是天方夜谭。也因为如此,纵然天生丽质,但也经不起岁月与劳作的磨砺。手是一个女人劳作程度的直接体现,这一点从我们的祖先造字这方面就有体现。提、抬、扛、拉、拎、拽、搓都是提手旁的,也就是说都是用手来完成的。特别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洗衣服、做饭、擦地板……只有一个真正养尊处优的女人,才不必干这么多伤手的事情,她的手才有可能会白嫩柔软、光滑细腻。

女人想要养尊处优其实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或者家境优越、不必劳作,或者有疼爱自己的好丈夫,包揽一切家务。当然,第一种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经常劳作的女人,看一眼她的手就暴露无遗,特别是对于一些生活条件不好的家庭中的女子,通常她们手的颜色要比身体其他部位的深,关节粗大,皮肤粗糙,指甲很秃,是一种质朴和勤劳的痕迹。

闲暇时不妨去注意身边的女人们的手,一双双手,相似又不尽然相同,总有些故事藏在手的纹理里面。其实美感有好多种,不知道谁说的,劳动的人是美的,那么劳动的手也是美的,沧桑的美也许还包含了对家庭或者子女的爱。当然,保养得好的手也是美的,也许可以想象到她高雅品位或者书香门第的气质,那也是一种赏心悦目。

光看这些还不够,你还可以读一个人的手读得更深刻,只要你事先掌握了以下的知识。在我国的手相学中,手可以分为七种。它们分别是方形,圆锥形,汤匙形,竹节形,修长形,原始形,混合形。综合来讲:

生有方形、汤匙形、原始形、混合形手的人,属于实干型人才,实行能力强,多数有通贯掌,有开拓精神,敢冒险,多在政治、实业、管理、技术上有大作为。能吃苦,有耐心,精力充沛,在忙碌中度过一生求得快乐。人多为操心型,体格多为肌骨质人。

生有圆锥形、竹节形、修长形手的人,属于文化艺术型、研究型、灵感型,多数人智慧线、感情线很发达。对美很敏感、意识超前、感情细腻、思想深刻、富有哲理、浪漫、幻想、执著、神经质。多在文化上、学术上、教育上、科研上有巨大成就。

人有金,木,水,火,土五行质人,手与之对应,也有金,木,水,火,土五型。

木型手:手指掌瘦,指长纹多,指关节明显,感情线和智慧线比较发达,感情线一般长,伸向食指和中指指缝,多向下的羽毛状纹,智慧线斜平,较弯曲,主理智与思考,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多佳,劳心过。

火型手:手掌大指短尖,指根粗,肌骨结实,露筋骨,但比较圆。精力充沛,自我修复强,急性格,做什么都很投入,容易得十二指肠溃疡。

土型手:手掌方厚,短,粗,肉结实,骨头硬,肉厚。性欲很强,体格强健,智力较差,有较强的行动、操作、实干能力,比较稳重,有冒险精神,注重物质生活,感情比较疏忽。

金型手:手掌圆厚,手指由下而上由粗而细,整体比较小巧,指甲长,命运线弧度小,智慧线弯曲很厉害,经常手凉,多数是才女才子,喜欢梦想,实际行动能力差,重精神消费,如果手指比较短,有粗厚,感情丰富。

水型手:掌肉浮肿比较滑,指节不露,指短而圆,性欲强,务实。

不知道上面的手相有没有把你搞晕。事实上,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根本来不及细细地这样看一个女人的手。因此如果可以有一种比较得当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快速地浏览过一个人的手,就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结论的方法就好了。事实上,看一个人尤其是女人,究竟她的生活状态,出生阶层如何,看她的指甲是最省力和便捷的方式。明星大多有修剪得宜甚至是过分美丽的指甲。为什么说是过分美丽的呢?想一想就知道了。对于普通人来说,美甲实在是一件既费钱又费时的事情,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美甲过后,基本上这双手就不能做些什么了,她只能被好好伺候着。记得吉尼斯纪录有世界上最长指甲的拥有者这一项,基本上那双创纪录的手与劳动这件事完全搭不上关系了。所以说,手指甲很能反映一个女人的生活状态。

印度一些手相师通过对指甲的深入透彻的研究认为:通过仔细观察和研究一个人的指甲,能够了解他的健康状态、天性和性格,以及在他未来生活中将要发生什么重大事件。据说,指甲看上去像结了一层霜的人身天生体虚弱,而指甲凹凸不平的人则是做乞丐的命。还有传说认为新生婴儿如果在一年内没有长出指甲,或者指甲呈贝壳形,指甲小、残缺等都预示着这个孩子将非常贫穷。相反,指甲光亮、平滑,略呈粉红色的人则非常幸福。在印度教的圣典中有很多关于这些方面的描述。一个人的指甲能够反映他的命运,或换言之,指甲是窥视一个人的生命的一扇窗,我们可以通过这扇窗可以感知到关于这个人的文化、思想、工作方式等。

指甲颜色粉红的女人:指甲颜色略呈现粉红色并且稍有凸出的女人是幸运的,她们物质上富裕。相反,如果指甲粗糙,有斑点、没有光泽、颜色微黄或发白,这样的女人贫穷,可能堕落。她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不幸、担忧、物质缺乏、精神痛苦等,生活飘摇不定。

手指指甲非常短的女人:天生脾气暴躁。她们总是想控制和操纵自己的丈夫。这种女人的丈夫应该小心行事,并对妻子非常礼让。她们的孩子也要受到严格的控制。这种女人人品不错。但是如果指甲短并且颜色苍白,这种女人是个极善于说谎的人,本质上说是个骗子。

指甲上的痕迹和纹路:

指甲上如果有黑色斑点或圆点,这种人有犯罪的倾向。他们可能会遭受皮肤病或血液病。

指甲上的白点说明血液循环不畅。如果指甲上的白点有光泽,暗示此人正在恋爱。

指甲根部有白色月牙形是个好现象。这种人总是在不断进步。

食指:食指指甲上有白色月牙形预示将要发生的情况对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利。但是,如果指甲上有黑色斑点,就预示意外破财或生意上的损失。如果指甲上的半带内为白色,主人不但能赢得生意而且还赢得别人的尊重。

中指:中指指甲出现白色斑点,指甲根部露出白色月牙形预示着主人将外出,并有财运和新发展。如果指甲上有黑色斑点,说明某个亲近的人可以帮助他解决问题和麻烦。如果指甲上有凸起的颜色微黄的斑点,主人将被奖赏,但是可能对妻子和兄弟不利。

无名指:如果无名指指甲上露出白色月牙形,这个人能在机械工作方面获得成功。如果指甲上有白色斑点,此人对宗教活动感兴趣。如果指甲上有黑色斑点,此人可能因为言语冒失而失去他人的尊重。

小手指:小手指的指甲上露出白色月牙形预示生意上将获得利润。白色斑点预示不祥,可能生意失败,破财。

指甲上的纹路:指甲上的纹路能展示一个人的真实情况。指甲上的竖纹暗示神经紊乱,神经系统有问题。而指甲上的竖纹如果弯曲不直,说明此人血压不稳定。不论何时如果指甲上出现横纹,说明疾病已经侵入身体。

你所不知道的:

现代科学也证明指甲对一个人很重要,因为在手指的顶端有大量的敏感神经。指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不同类型的指甲具有不同的特性。

短指甲:

短指甲的人缺乏耐心。他们容易兴奋和激动,比较倔强,心眼小。他们很脆弱,性格内向,这类人中有相当一部分会遭遇神经性疾病或心脏病。

超短指甲:

这种指甲的长度和宽度都比较短,经常出现在那种多结的手指上,就像是手指尾端的一个小点一样。大多数这样的人都愚蠢,容易兴奋,但是带有这样指甲的女性将是自律、严厉和男人气的,并且喜欢控制她的丈夫。

大指甲:

这种指甲长宽相同。这种指甲的人天生严肃认真,工作中有完美的计划,因此在任何领域都能取得成功。

短平指甲:

这种指甲的人天生容易恐慌,容易患心脏病,并很有可能由心脏病发作导致死亡。

短而粗的指甲:

这样指甲的人总是掩饰自己的错误,并喜欢责备和抱怨他人。他们是天生的批评家。

宽而四方的指甲:

指甲宽而四方,呈粉红色,边缘为圆形的人单纯,正直,心里存不住话。但是如果指甲颜色不是粉红色的人,正直的程度就要打折扣了。

宽度大于长度的指甲:

这种指甲的人具有很强的分析能力。他们能在文学、音乐、演讲等方面获得巨大成功。他们喜欢同别人辩论。这种人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但是由于他们喜欢和他人辩论的习惯,会令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的精神状态。

细长的指甲:

指甲细长的人在精神追求上永不疲倦,但是身体虚弱。他们甚至怀疑自己。

长而稍弯的指甲:

这种指甲的人婚后生活不幸福,也不顺利。他们极度贪图情欲享乐,且思想非常不稳定,对异性非常感兴趣。

窄指甲:

窄指甲的人身体虚弱,消化系统不好。如果指甲脆弱易断裂,则说明他们神经过于紧张,肝脏有问题。这种人是天生的寄生者。

肿胀凸出的指甲:

这种指甲下所覆盖的手指变得粗而坚硬。他们可能吸毒,有自杀倾向。他们容易患肺结核或其他肺病。

圆指甲:

这个形状的指甲不错。圆指甲的人善良、率直,懂规矩,勤奋,谨慎,并且有足够的自信。

小三角形指甲:

这种指甲的人喜欢封闭自己,具有学者的气质。但是除此之外,也具有懒惰和粗心的毛病。如果他们的能力能够得到充分肯定,他们能成为非常有用的人才。

苍白/黄色指甲:

这种指甲的人基本上是骗子和谎话家,甚至赌徒。他们总是摆脱不了贫困的状态。

蓝指甲:

如果指甲从根部就是蓝色的,这种指甲的人心脏非常不好,并可能患有支气管疾病。

好了,讲完了女性的手,我们该来关注一下男人的脚了。为什么会说看一个男人要看脚呢?各位读者也许会觉得有很多地方都足以反映一个男人他是怎样看待自己以及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世界的。那么为什么要单单挑出脚来说事儿呢?不要急躁,是这样的。我们这里的看脚主要是指要看以下三方面:脚的状态、袜子、鞋子。

英国心理学家莫里斯经过研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人体中越是远离大脑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脸离大脑中枢最近而最不诚实。我们与别人相处,总是最注意他们脸;而且我们也知道,别人也以相同方式注意我们。所以,人们都在借一颦一笑撒谎。再往下看,手位于人体的中间偏下,诚实度也算中庸,人们多少利用它说过谎。可是脚远离大脑,绝大多数人都顾不上这个部位,于是,它比脸、手诚实得多。因此,它最容易泄露人们的内心想法。

就好像人体语言的所有其他信号一样,脚的习惯动作也有着自己的语言,在我国丰富的语言词汇里,有许多描述脚的形容词。这些形容词与其说是描写脚步的轻、重、缓、急、稳、沉、乱等,不如说是描述人的内心或稳定或失衡,或恬静或急躁,或安详或失措的状态。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势也就不同;人的秉性各异,走起路来也有不同的风采。因此脚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语言。我们姑且称它为脚语吧。

脚语除反映人的情绪外,还可以反映人的性格品质。如果一个端庄秀美的女子走起路来匆匆忙忙,脚步重且乱,那么我们不妨猜想这位姑娘一定是个性格开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的痛快人;反之看上去五大三粗,走路却是小心翼翼的样子,这样的人一定是个外粗内细的精明人,他干事往往以豪放的外表来掩盖内心严密的章法。

人的心理指向往往从脚语中泄露出来。若有人一坐下来就跷起脚,那么这一般表示他怀有不服输的对抗意识。若是女性大胆地跷起脚,则表示她们对自己的容貌有足够的信心,也表示了她怀有想要显示自己的强烈欲望。

人在站立时,脚往往朝着主体心中惦念的或追求的方向或事物。譬如,有三个男人站在一起,表面看来他们在专心交谈,谁也没有理会站在一旁的漂亮姑娘,但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每个人都有一个脚的方向对着她。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在注意她。他们的专心致志只是一种假面具,而真情被隐蔽着,但他们的脚语却把各自的秘密泄露了。

人的脚步尽管因地因事而异,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脚语。这样我们就能解释一种现象:对于熟悉者,你不用看到他的人,仅凭那或急或轻或重或稳的脚步声,就能判断出他来了。这也可以用在“说曹操,曹操到”的预言上。

你也许碰到过这样一种情况。和你交谈的对方突然转动身子,坐着把脚对着门口。脚朝着门的姿态意味着,这个人想尽快结束这次交谈、聚会或其他当时正在进行着的活动。请你注意,到你家来拜访的客人,在他们的拜访将要结束前半个小时,就会做出把脚转向门口的动作。你一接受到这个信号,就应该诚恳地向来客这样表示道:“时候不早了,真感谢你们特地来看我。和你们在一起,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得真快啊!”

当你在生气、受到挫折或心理困扰时,你会不会产生一种想要踢门的念头?也许你会踢地,踢小石子,踢你脑中幻想出来的对象。我们相信,你多半是踢过的。一个球队队员,当他传球或投球、扣球、射门等失误时,会用顿足来表示懊悔不已。同样,当你不小心办错了一件事时,为了表示追悔,也会用顿足来表示。当然,也有这样一种特殊的情况,某些人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常会轻轻踢着地面,好像在说:“我要把这事情像踢皮球一样地踢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脚踝和脚尖发出了哪些肢体语言。虽然足踝和脚尖不像手腕和手指那么自由灵活,富于表现力,而且它处于身体的最下端毫不显眼的地方,然而,它所直率地表达出来的情感或欲求,足以令人吃惊。

比如,有些人坐在饭店里等着上菜时,有的人坐在候车室里等候上车时,都会用脚尖敲打地板,这是在表示着他内心强烈的不耐烦。也有时,他用摇动足部来表示。无论是用脚尖敲打地面还是摇动足部,他都在向朝他走近的人发出这样的信号:“你一靠近我,我就会感到不安。”在这个时候,一个陌生人如果上前去与他搭讪或询问什么,往往会遭到他的白眼。

在与你谈话时,不但架起了腿,而且还不住地晃动那只悬在半空的脚,这是他在将心情舒畅的信号传达给对方。如果面对初次相识的人,或面对工作中的对象而如此晃动脚者,是在无声地招呼你:“尽可以放松一些。”

如果一个人脚踝交叠、双手抓紧椅子扶手,你会认为这姿势像什么?也许你会笑着说:“像一副急着要上厕所去的样子。”你说对了,这种姿态确实表现出了某种“压抑”。

你也许会有这样的体验,当坐在牙医的诊治椅上时,当仰面躺在理发椅里准备刮胡子时,人会情不自禁地把两只足踝紧紧地交叠起来,同时两手紧抓住椅子扶手。人在压抑自己的强烈的感觉或情感时,不自觉地会采取这种姿势。

美国军队中有句谚语:“随时让脚踝紧紧交叠。”这句谚语的意思,就是叫军人要随时控制住自己,不要多嘴多舌,尤其是在事不关己的时候,更应该守口如瓶。

有的人,平时很少有交叠脚踝的动作,可是一上了飞机,他的脚踝却不断地交叠又松开。结果他承认,坐飞机时他心里万分紧张。所以空中小姐对于那些真正需要服务却又羞于启齿的旅客,似乎具有独到的辨别本领。她们能从乘客紧紧交叠的脚踝中,看出他的紧张与不安。与此同理,有许多人在面试时,会由于面对考试者而自然地把脚踝紧紧交叠,表现出紧张来。

有经验的护士会告诉你,在进入手术室前两脚交叠的病人,通常都是那些感到很害怕而又非动手术不可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采用这种姿势能使他们感到舒适。这是企图用舒适做借口,来掩饰真正的理由。如果你也有这个毛病,请你留意,一旦你在仰卧休息时发觉自己脚踝交叠的话,请松开它们,然后再体味一下,看看这样是否能使心情更容易放松。容易失眠者,如果采用脚踝交叠的方式睡觉,则更不容易入眠。

可见,脚总是默默地在倾诉着你的内心。如果你与他人面对面坐着时,也许你会有机会看到对方的鞋底。鞋底何处先磨损,因人而异。富有经验的鞋匠能根据鞋底磨损情况,了解他人的性格。比如,脚尖外侧磨损者,具有攻击性与积极的性格,而两侧磨损者,属于温和性人物。为什么能下这样的结论呢?因为,性格积极性的人,他走路时总是采用快步疾走的方式,所以鞋尖外侧较易磨损。

此外,脚也是推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程度如何的准绳。比如,甲乙两个人站着谈话,如果他们俩人的脚尖对着脚尖,相隔距离很小的话,则可说明他俩之间的关系极为亲密。

这在身态语言里,称之为共有势力范围的状态。换句话来说,具有不容许第三者插入他们之间的密切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甲与乙的脚尖位置呈直角,或是分开站立呈60度角度的话,那么他俩之间的关系并不怎么深厚,而且允许第三者来加入他们之间的谈话。

不仅仅是脚,就是腿,也可以让你看到一个人的内心波澜。

从腿部究竟可以得到多少肢体语言的信号呢?对这一点众说纷纭。然而,毫无疑问,腿是表露人们潜意识情感的一个重要关节点。

众所周知,当你看到一个人的腿不由自主地抖动,而如果这时他还身处餐馆、咖啡厅这类地方的话。我们一般都会判断他在等待一个人,而对方迟迟未来。他正在以这种方式表示着焦急和紧张的意识。另外,一家之中如果谁最先架起腿来,而其他人都学着这么做的话。那么,最先架起腿来的就是一家之主。即使不是,他也是这家中实际上最有权力的人。

由此可见,了解腿的动作,是破译内心秘密的一种强有力的武器。在这里,我们要先从势力范围的角度,来分析腿部所表达出的无声语言。

当心中不安,或想拒绝对方时,一般人常将手或腿交叉。这是在无意识中,企图保护自身的心理表现和不让他人侵犯自己势力范围的防御姿势。

当你向上级提出某个建议时,如果他听了一会儿,便把腿架了起来,你应该注意,他可能对你的建议不感兴趣。果真如此的话,你应该尽快结束话题,告退离开。如果还要不知趣地唠唠叨叨的话,上级必然会频繁地变换架腿的动作,最后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等到他忍不住打断你的话时,你就会感到窘迫了。

另一方面,人们如果要表示出他的攻击性,或者说,他有意于接受对方的话,则会采取张开腿的姿势。张开的腿比紧紧并拢的双腿更能扩大他的势力范围。

那些有着强烈的支配欲和所有欲的人,他们往往会把脚搁在桌子上和拉开的书桌抽屉上。这一行为,可以看做是用自己的脚连接桌子,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表现着自我。反之,如果他的下属在他的面前表现出这一姿态的话,他会感到自己的势力范围已被侵犯,而产生极不愉快的感觉。一旦他在初次见面或并不很熟悉的人面前,也把脚搁上桌面或抽屉上的话,难免不会被人认为“那家伙真是傲慢无礼之极”。

在腿所表达出的肢体语言中,有一点必须留意的,那就是架腿的方式。男女的架腿方式有所差别,即使用同一种方式架腿,它所表示的意义也并不一样。

根据调查发现,将一只脚的足踝架在另一只脚的膝盖或大腿上的,99%属于男性;而把两条大腿紧压着上下交叉地架腿的,99%属于女性。因为,从解剖学的观点来看,腿的部位越是往上,越是接近性器官。所以,国外的一些学者认为,大腿是属于带有性意识的敏感部位。即使是在婴儿的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到那种大腿互相摩擦、紧贴的小儿自慰动作。

总之,就肢体语言来说,腿部的动作往往极具有性方面的暗示。所以女性是极少采用架腿方式的,尤其是穿着短裙的女性,如果她不是故意要挑逗异性,是绝不会这样表示的。显然,使用双腿用力紧压式的架腿方式,具有防御他人的侵犯,保护性的贞洁的意味。

也有的人,坐在椅子上,一只脚跷起来横跨在椅子扶手上。这种姿态看上去似乎很轻松,要是你以为这表明他是开放而又乐于与人合作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摆出这种姿势的人,对他人漠不关心,甚至还有点敌意。空中小姐深有感受,凡是采用这种坐姿的男性旅客,经常是最难服侍的人。商业上,在买方和卖方之间,买主也会在自己的办公室中摆出这种姿态,以表现他优越的主宰地位,上级也会在下级面前以这种坐姿来体现他的权威。

另有一种,分开双腿面向着椅子背倒坐,这种姿势和把脚搁在办公桌上一样,通常发生在上级和下属之间,以表示他的统御权。采用这种坐姿的人,不管他的表面上看来是多么令人愉悦和友善,事实上可能并非如此。因为这种姿态表明着他富于统治性和侵略性。

双方之间处于激烈竞争的时候,一方或双方会不由自主地架起二郎腿。有位棋手,每当他在比赛中举棋不定时,总会不知不觉地架起腿来。对一个棋手来说,这种姿势是极不方便的,因为每次轮到他走棋时,必须放下脚,然后倾身向前下棋。然后,当他走完一步棋,又会依然故我地架起腿。放下再架起,架起再放下,一直要反复到他感到自己稳操胜券时,才安安分分地把双脚放到地板上。

下棋时是这样,谈判时也是这样。当问题被提出来讨论时,或者当激烈的争论发生时,谈判者的一方或双方总会把腿架起来。若双方放下了架起的腿,身子向前倾移的话,则意味着谈判将顺利达成协议了。一旦对方交叉着架起腿,就是向你发出了要向你竞争、挑战的信号,这时,你必须提高你的警惕性,集中你的注意力,以免大意失荆州。

不仅仅是脚,还有它的延伸腿,就是袜子也能于不经意间泄露一个男人的秘密。也许男士穿袜子的基本原则可以让你对男性的袜子和他的人之间的关联有更深刻的认识。

男士穿袜子最重要的原则是讲求整体搭配,大多情况下,长长的裤身会直盖鞋面,只有在不经意中才能见到袜子的存在。此时,它的色彩、质地、清洁度就会为你的品位提供打分依据。

男袜的颜色应该是基本的中性色,并且比长裤的颜色深。男袜的颜色与西装相配是最时髦也是最简单的穿法,如果西装是灰色的,可以选择灰色的袜子;海军蓝色的西装就应该配海军蓝色的袜子;米色西装配较深的茶色或棕色袜子。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个错误是:一位男士坐着的时候,从西裤与皮鞋之间露出来一截雪白的棉袜,这种不和谐是由正装和休闲袜搭配混乱造成的。白色和浅色的纯棉袜该用来配休闲风格的衣裤和便鞋。穿正装时,太长的袜子显得土气,要穿长度在小腿肚以下的短袜,而且尽量挑不醒目的浅颜色;若做纯白的运动打扮,袜子一定要是纤尘不染的白色运动袜。

特别提醒,确保袜子的长度使你不至于在坐下时,或是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时露出腿部的皮肤。

很多事实表明:把袜子到处乱扔的男人和把袜子按颜色放好的男人是两种不同的生物。后者把挑剔当成乐趣。他们对女人的最高期望就是整洁。比较而言,一个屋子里乱七八糟的男人更像男人,他也许散漫,但是思想开放,对女人的要求也不局限于家务。不过,如果一个男人的屋子里连一个像样的扫把和一个擦鞋刷也找不到,这个男人极有可能非常不成熟,或者很懒。

另外,一般已婚男士的袜子是太太买的,因此何种质地的袜子又反映出他太太的喜好,和他们家的整体风格。

生活中的男人们并不喜欢对着女人大谈特谈自己的性格喜好(一部分想借此与女性建立关系的男人除外),大部分时间,男人喜欢将自己隐藏起来。好在想要了解一个男人的途径并不只限于他的主动敞开心扉,每一个男人都不自觉地有他生活上的“惯性”。所以,从男人最不经意的“鞋子”和“穿鞋习惯”就能了解到他们内在的一些信息。

常常碰到这么一种场景:问一个男人有几双皮鞋?男人通常想也不想就很自然地回答你,两双!一双运动鞋,另一双便是配休闲装的运动休闲鞋。男人觉得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女人看来纯粹是糟蹋自己,女人会想:这个男人的背后肯定没有一个支持他、爱护他的女人。

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男人的物品若是一定要在数量和质量上做选择的话,那么坚持的原则始终都是宁缺毋滥。

那么男人到底该拥有几双鞋?专家的建议让许多男人感到了自惭形秽,什么拖鞋、皮鞋、凉鞋、运动鞋、靴子一应俱全,只差女人的专利——高跟鞋了,而且专家鼓吹男人要紧跟时尚潮流,要将服装和鞋子搭配得天衣无缝。

问了几位“会过日子”的男士他们有几双鞋,回答颇为经典:三四双吧,黑皮鞋、咖啡色皮鞋是必不可少的,外加一两双休闲鞋就够了。一个成熟的男人是千万不能穿凉鞋的,他们近乎固执地坚守着这道在时尚人士那里根本不存在的防线。

而有些男人认为生活越简单越好,买一双质量上乘的皮鞋,穿的时候不爱惜,穿坏了再买一双,不必像女士般的缤纷万千。但保持皮鞋的干净整洁倒是非常重要的,有趣的是这方面男士的经验要比女士的多。那么怎样从男人的鞋子里面解读一个男人呢,和他跳舞时看看他的鞋子,不经意地询问他穿鞋的习惯,就能更进一步了解他内心深处对待爱情和生活的态度。以下的几条可供你参考。(1)重复购买固定鞋子式样的男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是很念旧的男人。对于自己习惯的人、事、物,总有一份深深的依恋,就算他的情人无理取闹、任性孩子气,他也会以一种包容的心去待她、爱她,直到她渐渐成熟明理。而他的“老朋友”很多,对朋友十分讲义气,让老朋友觉得他是个值得信赖的靠山,他会为朋友出头且适时伸出援手。

因此,你若是爱上了他,成为他的另一半时,不妨多倾听他的烦恼,多体贴他的生活细节,彼此的情感要以稳定成长的方式进行,并且,别忘记要和他的“老朋友”们也能打成一片,拥有共同的生活话题。(2)节俭穿鞋的男人。

买一双鞋子之后,他就非常珍视它,希望鞋子能穿久一点,可以节省一笔置装预算,而他鞋柜中的鞋子,“鞋龄”都很长,让你印象深刻。在个性上,他是属于拘谨、放不开的保守型男人;在为人处世上不够圆滑,常常会得罪人而不自知;在人际关系上的格局较小;在专业领域中,他会因默默努力,而有成功机会。

因此,你若是爱上了他,小心!他可是一位“内心热情”的男子。第一次约会时,心中就对你有着无限的遐想,希望能早日和你变成情人,两人能一拍即合,亲密不过。他那拘谨、保守的个性,又压抑着他内心的波涛汹涌,不太敢向你表白,让你摸不清他真正的想法。所以,你不妨主动一些,多制造机会让他可以表白,你们更能加速彼此的情爱温度,迈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3)随随便便穿鞋的男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是不在乎自己穿什么鞋子的男人,乱穿一通。有的时候鞋子与衣服一点儿也不相配,哪怕是鞋子早已破损、式样过时,他也无所谓,甚至没有穿袜子,袜子已破损、穿错,他都可以忍受。在个性上,他是个不拘小节的男人,常常眼高手低。私生活没什么条理,又喜欢做白日梦,相信总有一天自己可以一步登天,容易过着自欺欺人的生活。和他刚约会时,他会刻意安排约会地点,注重气氛和情调,但随随便便就打发了。他注重的是物美价廉的消费,除非他自己想要吃顿大餐,否则他绝对不会主动邀约。

你若是爱上了他,会发现他的感情世界纷乱复杂,常常是忘记不了旧爱,又拒绝不了新欢。三角恋、四角恋纠缠在一起,而当一切纷争引爆时,他会选择“逃开”,躲避现实的方法,令爱他的人痛苦不堪。所以,小心别太快爱上这种男人喔!(4)爱穿正式黑皮鞋的男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是习惯穿正式黑皮鞋,并且把鞋子擦得亮亮光光,绝对不能忍受自己穿双脏鞋子或旧鞋子出门的大男人。这种类型的男人,若是连休假或约会时,都习惯穿他那正式的黑皮鞋,你可要有心理准备。他可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男人主义倾向和传统男人,对母亲的意见十分看重,你要赢得未来的婆婆的喜爱,才有可能从他的女朋友变为他的妻子。

你若是爱上他,可别想左右他的想法,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待人处世原则,绝对不会因为你而修改,他会要你认同他的看法,甚至包容他的一切。(5)爱穿休闲鞋的男人。

这种类型的男人是注重休闲生活和生活品位的男人,对于鞋子要求很高,不但要舒适,而且更注重鞋子款式,一定要搭配服装。在个性上,他喜欢掌握主动权、主观意识强,对自己的要求很严格,对异性的要求更是挑剔。在生活上,是个有规律的计划者,但是偶尔会在圣诞夜或生日舞会中狂欢,和他约会时,你可以感觉得到他是个十分体贴的好情人,态度温和有礼,言谈风趣幽默,很容易将约会气氛变得融洽。他也是个十分了解自己喜欢什么样女孩的人。所以和他约会时,即使你不合他的理想,他也会很亲切地送你回家,但是,别以为他对你有好感,他只是有绅士风度而已。

了解时尚品牌的女人还可以通过看一个男人脚上穿的鞋子判断这个男人的方方面面。

穿Converse的男人和不穿Converse的男人。

Converse和“木村”一样,红足20年,有价有市。你只要留意一下时尚杂志,男明星接受采访的形象,无论上身穿西服、Tee或者运动装,下身90%的机会都是牛仔裤搭Converse鞋,这种男人,让人感觉很舒服。

穿Adidas三条纹和Adidas三叶草的男人。

喜欢三条纹的人,也许并不一定喜欢Adidas这个牌子,但一定是喜欢某种运动的人,阳光型的。而喜欢三叶草的人,一定是Adidas的fans,且多半是从事广告、设计、艺术创作、模特等行业的人,喜欢有品位的生活,喜欢想象和创作。对我来说,后者更有吸引力一点。

穿CAT的男人和穿Timberland的男人。

很多人觉得CAT和Timberland有某些鞋款很类似,但其实这两个品牌的支持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类人。CAT因生产建筑和工农业用重型机械鞋开始闻名远播,其工业皮靴形象亦从此深入民心,大部分不适合户外登山。穿CAT的男人,多少带有工业气味,性格沉稳,给人安全感。而Timberland定位是户外休闲鞋,他们喜欢挑战,喜欢惊喜和刺激,也喜欢休闲的生活方式。像周润发、古天乐都是Timberland的支持者。

不知道看完了这么有实战意义的一章,你有没有什么心得收获。如果还没有,或者还未理清头绪,不妨做一下下面的这两个测试,也许会让你有惊喜喔!【测试1】

袜子是直接服贴在肌肤上的衣物,根据袜子与肌肤之间的触感如何,就可以了解这个人内心的柔软程度,同时也可以作为性格的细微判断依据;总之,从袜子的选择,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主要性格。

从袜子看他的性格:

A.白色棉袜

B.各色棉袜

C.暗色系袜子

D.卡通图案的袜子

E.运动短袜

答案:

A.心地善良型

白色具有洁癖的象征,而可以为肌肤带来温柔触感的棉花材质,则表示选择这种袜子的人,非常善于照顾别人。

B.情绪多变型

棉袜是最具舒适感的穿着,而颜色则代表这个人当时的情感。如果袜子的颜色经常变换,你可能是个情绪化的人。

C.稳定温和型

深色系具有平衡及稳定的感觉,表示选择这种袜子的人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还知道要照顾身边的人。

D.幼稚纯真型

可爱的卡通人物或玩偶,都代表了某种程度的幼儿天性。不论选择的是哪一种图案,都表示精神层面尚未成熟。

E.爱玩恋家型

这种款式代表着强烈的游玩心情,也很依赖父母。选择这种袜子的人,可能需要身边人的完全呵护。【测试2】

双手决定你的性格

1.像祈祷一般,将双手交握起来,看看你的双手

左手拇指被押在右手拇指下的>左脑使用者

右手拇指被押在左手拇指下的>右脑使用者

2.将你的双手交叉环在胸前(揽住自己),再看看你的双手

右手臂压住左手臂的>左脑使用者

左手臂压住右手臂的>右脑使用者

规则:从1+2来看你的结果(要照1→2顺序看)

答案:

A.右左人:善于体贴他人的传统温婉类型

能直觉了解对方的心情,并自然和善对应的右左人。虽然无法主动积极的向前,但却会后退一步来迁就人,生性稳重且贴心,给人一股凡事都会好好照顾他人的安心感。不过一旦被拜托过一次,往后就很难再对他人说NO就是最大的缺点。不管自己有多么的痛苦也会为他人鞠躬尽瘁……这种热情堪称天下第一!

B.右右人:最爱自己的挑战类型

生性勇往直前,一旦认定〔就是这个!〕时就会马上采取行动!这就是好奇心旺盛最爱挑战的右右人。凭着一股气势就能够坦然挑战危险事物的鲁莽一族。但另一方面亦具有被抓住弱点时就很容易被打动的鲜细脆弱一面。基本上,不听他人的话,会跳着听谈话的内容,也很容易就以主观意识说话。不过也因这般充满个性的缘故而备受众人喜爱,往往能成为人气者!

C.左左人:认真又冷酷的完美主义者

虽颇有女人(男人)味,但却是在这四种类型中最具有男子气概!凡事都能条理分明的理论性思考,会凭着一篇大道理迅速打败他。自尊心极高,正义感也比他人多上一倍。作为朋友是很值得信赖,但若与之为敌就会很棘手的类型。只不过,因生性认真又是完美主义者,常会让初次见面的人留下难以相处的不好印象。

D.左右人:喜欢照顾人,领导型

具有冷静的观察力能看透对方或现场的气氛,但亦具有能体贴入微照顾对方的一面,这就是兼具冷静与温情的左右人。因生性冷静,颇具男子气概且责任感强烈,像个大姐头般常会受到同性的爱慕。能自然聚集人群并与之利落相处。只不过,有时也会忍不住太爱照顾他人。相当在意世人如何看待自己,总是保持警觉心。

第4章 人可以貌相——知人知面

面孔是第一特征

众所周知,在当今这个社会,即使是作为身体这样的不可变更特质也日益成为可变更的。也许进行全身整形的人为数尚少,但进行局部变更的人可是越来越多。有一份研究报告就曾指出,现代社会人们对自己的面容满意度有下降的趋势。所以,当你对一个人的面目有所疑问的时候,不妨研究一下你面前的这位,有没有在他的脸上动过刀。

一般来说,选择对自己的身体尤其是面孔进行重新塑造的人,大多情感热烈而天真,深信改变面貌之后生活就会有大不同,且他们中以心理不安、焦虑者居多,比较在意社会和他人的看法,得到认同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当然了,在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在自己的脸上动刀的过程中,有些不可抗力和社会、家庭背景的作用也要考虑到。比如说他之所以要整形实际上是因为他的面部有烧烫伤的疤痕,又或者他的家庭对他关于美的教育导致了他现在这样。又比如他一直都不在意自己的缺陷或是压根没有意识到,有一天却突然要改变。这改变背后的动机就值得我们细细考究。因为这些看似不重要的细节其实对我们精准地把握一个人具有莫大的意义。

有一位老太太是兔唇,医学上的说法应该是唇腭裂。但是她已经65岁了,却突然要求做手术改变。难道她是老来俏吗?显然不可能。经询问大家才得知,这位老人因为兔唇的缘故不被允许抱自己的孙子。她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做手术,然后可以在临死前抱到自己的孙子。可以说正是家人的这种严苛对待才使得老人有了改变的心。

那么针对那些面容既没有做改变,但是我们依旧觉得看不清的人,我们就要仔细地想想掩蔽了他的脸的究竟是什么。有这样一个例子,是说一个女人在事后回忆她刚刚与之打交道的一位男子,却怎么也想不起他的脸来。经过一系列研究,后来终于搞明白了原来是这位男士与她极为厌恶的一个人的名字相同,于是这位女子对他的面貌选择性失忆。这只是针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如果你细心研究为什么会对一个人的面目拿不准的话,你会有非常多的有意思的收获。比如这个人并不想让你了解他,或者当时有什么分散了你的注意力。所以在不确定的时候回到最初的情境,你会为你发现的线索惊喜,最重要的是你会感慨幸好没有错过这些信息。

我们一直强调不要被他的热情晃花了眼,而这里你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他的眼睛。不要被他的眼神迷惑,掉入情感的陷阱,或迷恋或同情,这都会有失你判断的客观性。眼睛是心灵之窗

眼睛是心灵之窗,心灵是眼神之源。常常有人告诉我们透过一个人的眼神,我们可以看清他的心。究竟有没有这么神呢?

以品尝美食为例,我们绝不会只依靠味觉。我们还会同时留意食物的色香、装盛方式以及排列方法等,这些都是视觉影响心理的现象。假如我们在阴暗的房间里用餐,即使知道那是美味佳肴,也会产生一丝丝不安的感觉,从而无心细品,甚至会胃口大减。相反的,在整洁、明亮、灯光得宜、装盛器皿恰当的餐厅用餐,就会使我们产生良好的就餐情绪。由此你也可以知道,视觉实在是“五官之王”,足以支配其他的感官。

的确,从医学角度看,眼睛是人类五官中最灵敏的,其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要了解眼神的作用原理,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眼睛的构造。

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角膜含有1.37亿个细胞,它们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这就说明,即使是转瞬即逝的眼神,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所以,眼球的转动,眼皮的张合,视线的转移速度和方向,眼与头部动作的配合,这一切的一切所产生的奇妙复杂的属于眉眼的活动话语,都在传递着信息,进行着交流。

现代研究发现:眼睛是大脑在眼眶里的延伸,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样,具有分析综合的能力。而瞳孔的变化,眼球的活动等,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所以人的感情很自然地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

至关重要的是:瞳孔的变化不是人可以自主控制的。瞳孔的放大和收缩,真实地反映着一个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若一个人感到愉悦、喜爱、兴奋时,他的瞳孔就会比平常大四倍;相反的,遇到生气、讨厌、消极的心情时,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瞳孔不起变化,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

由上可见,通过眼神来传情达意,实在是有其生物学基础。

透过眼神表达心理,在两性关系上尤为突出。古时候,当两性相爱时,就有“心许目成”、“暗送秋波”等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情意。现在用词则更加丰富,比如“眉来眼去”、“含情脉脉”、“眉目传情”、“一见钟情”等。因此,眼神虽不是有声语言,却恰似千言万语一样表达着我们内心最含蓄的想法。任何情侣,他们表达爱意都不能跨过眼神这一块,正是从彼此的眼神中,他们窥探会意了对方内心的念头。正如古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

男女用眼神来传情达意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对异性只看一眼,就故意将视线移开的人,恰恰表明其渴望与异性交往,这是心理的反向作用。凡是目不转睛注视对方,而不将视线移开的女性,流露出她内心隐藏着某种秘密。男女双方不时地对视,是将对方引导到自己的心上,以尽可能会情达意地交流。在使用眼神上,女性常优于男性,她只要流波转盼,就可以传达“我们在一起吧”。其含情脉脉,尽在不言之中,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而男子长时间的目光注视,仔细地观察女子的体形和外表,实际上是在寻找着心理上接近的交集点。女子用近似调情的眼神,捕捉着男性眼睛里隐藏着的喜讯,有时还会用眼部化装,来增强它的效果。双方深深地注视,瞳孔会迅速扩大,各自为对方的魅力所吸引而激动不已。浪漫的约会,往往是在较暗的地方,以便双方瞳孔尽力扩张,使两颗心得以互相爱抚。

一般来说一直盯着对方的女性,心中可能有隐情;在言谈中注视对方,实际上是在引起对方对自己所谈内容的注意。看异性一眼随即故意移开视线者,一般意味着有强烈交谈或认识的兴趣。斜眼看对方者,表示对对方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想让对方识破;翻眼看人者,表示对对方存有尊敬与信赖;俯视对方者,是想显示对对方的一种威严;视线不集中在对方,很快移开视线者,大都是性格内向的人。而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一般被认为是希望处于优势地位。被对方注视便立刻移开视线者,大都有自卑感或缺陷。

这还只是在男女关系中,如果放在广泛意义上的人际交往中,则眼神的作用更加凸显。如果能够很好地了解眼神的表意方式,无疑对于我们很好地读懂一个人,具有莫大的助益。比如说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觉得被看穿内心或被侵犯隐私权。

不相识的人,彼此视线一旦偶然相交,便会立刻移开。这是因为人们觉得,一个人被别人看久了,会被看穿内心或有被侵犯了隐私的毛毛的感觉。当我们在等公共汽车或是排队买票时,多以后背示人,这种表现为人们所司空见惯。你有没有细想这样做的缘由呢?这样做,不仅是为了排队方便,也是为了避免同不相识的人视线相交。而那些面对面的人,我们会观察到他们一般都有聊天、谈笑。这说明了什么呢?它告诉我们,如非必要,不熟悉的人们绝不愿面对面(比如面试)。而选择近距离面对面的这些人,他们大多为朋友、夫妻、亲人、恋人等。因为是这样的关系,所以他们可以容忍自己的空间受到某种程度的侵犯,也不太会有隐私权被刺探的感觉。因此,排队时他们会视线交错,相互交谈。

一般来说,我们对视线的善意与否的判断,还要看我们当时是否在移动中。如果我们当时相对静止,那么别人是否在看你,也就是有无视线接触,往往说明了对方对你有无好感或兴趣。如果对方完全不看你,那么就可以理解为对你不感兴趣或者是不愿亲近。相反,当我们在路上行走时,发现陌生人一直盯着我们。我们就会感到不安,甚至会觉得害怕。

一位名叫詹姆士?薛农的建筑家曾经画过一幅皱着眉头的眼睛抽象画。这幅画镶于大透明板上,然后悬挂在几家商店前,此举就是想借此减少偷窃行为。果然在悬挂期间,偷窃率大大减少。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对那些做贼心虚的人来说,却构成了一种威慑力。他们极力想避开该视线,以免有被盯梢的感觉。因此悬挂了这幅画的商店,偷儿们不敢进入商店内。即使走进商店里,也不敢行窃了。

客观地说,从视线相接的程度上我们也可以得知一个人的性格。大体上:

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一般性格较为主动。前面我们也曾讲过,这样的人是要表达处于优势地位的意思。

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谈话的人较为诚实,但不一定是自始至终盯着不放。

另外,谈话中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占上风,在最初的30秒就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与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正因为如此,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跟你谈话的挑战型对象,应特别小心应付。不过,同样是移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一般而言,当我们心中有愧疚,或有所隐瞒时,又或者因为羞怯不自在时,就会产生这种现象。

再者,性格内向的人,大都无法一直注视对方。

在交往活动中,根据眼睛位置移动情况的不同,我们也可以判断其心态。当上级与下级讨论工作时,上级的视线一般会由高处发出,而且会很自然地直接投射下来。而作为下级,虽然并未做任何错事,但他们的视线却常常由下而上,而且往往显得软弱无力。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职位高的人总是希望对下级保持威严的心理惯性所致吧。

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形,不过与职位高低无关,只是性格的原因。

美国的比较心理学家理查?科斯曾做过一种实验:让患有强度“自闭症”的儿童与陌生的成年人见面,以观测他面对成年人时间的长度。将把成年人的眼睛蒙起与不蒙的两种情况相比较,发现儿童注视前者的时间,居然为后者的3倍。也就是说,在日常状况下,双方目光一接触,儿童会立刻移开视线。

研究发现,深层心理中的欲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视线上。视线的移动、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达不同的心理状态。观察视线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们的内心状况。

眼睛看人的方法由来已久。人的个性一般来说过了30岁就基本定型了,无论其修养掩饰的功夫如何深厚,我们都可以透过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来感知到他的心理波澜。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言语动作态度都可以用假装来掩盖,但眼睛是无法假装的。我们看眼睛,不重大小圆长,而重在眼神。

以下仅供你在职场上用心解读对方眼神所用。

你看他眼神沉静,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着急的问题,早已成竹在胸,胜券在握。你所要做的只是表示焦虑,看他如何行事。如果他不肯明白说,那自然是因为事关机密,不必要多问,只静待后话便是。

如果你见他眼神散乱,便可明白这件事他也是毫无办法,徒然着急是无用的,向他请示,也是无用的。你得平心静气,另想应付办法。此时问他,只会增加他六神无主的程度,这时是你显示能力的机会。

如果你见他眼神横射,仿佛有刺,便可明白他异常冷淡,如有请求,暂且不必向他陈说,应该从速借机退出,即使多逗留一会儿也是不适的,退而研究他对你冷淡的原因,再谋求恢复感情的途径。

你看他眼神阴沉,便应明白这是凶狠的信号。与他交涉,须得小心一点。他那一只毒辣的手,正放在他的背后伺机而出。如果你不是早有准确想和他见个高低,那么最好从速鸣金收兵。

你见他眼神流动异于平时,便可明白他是胸怀诡计,想给你苦头尝尝。这时应步步为营,不要轻近,前后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跌翻在他的手里。不要过分相信他甜言蜜语,这是钩上的饵,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你见他眼神呆滞,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对于当前的问题惶恐万状,尽管口中说不要紧,他虽未绝望,也的确还在想办法,但却一点也想不出所以然来。你不必再多问,应该退去考虑应付办法,如果你已有办法,应该向他提出,并表示有何成把握。

你见他眼神似在发火,便可明白他此刻是怒火中烧,意气极盛,如果不打算与他决裂,应该表示可以妥协,速谋转机。否则,再逼紧一步,势必引起正面的剧烈冲突了。

你见他眼神恬静,面有笑意,你可明白他对于某事非常满意。你要讨他的欢喜,不妨多说几句恭维话,你要有所求,这也是个好机会,相信一定比平时更容易满足的希望。

你见他眼神四射,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对于你的话已经感到厌倦,再说下去必无效果,你如果不赶紧告一段落,或乘机告退,或者寻找新话题,谈谈他所愿听的事。

你见他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认为你的话有一听的必要,应该照你预定的计划,婉转陈说,只要你的见解不差,你的办法可行,他必然是乐于接受的。

要是你见他眼神下垂,连头都向下倾了,便可明白他是心有重忧,万分苦恼。你不要向他说得意事,那反而会加重他的苦痛,你也不要向他说苦痛事,因为同病相怜越发难忍,你只好说些安慰的话,并且从速告退,多说也是无趣的。

如果他的眼神上扬,便可明白他是不屑听你的话,无论你的理由如何充分,你的说法如何巧妙,还是不会有高明的结果,不如戛然而止,退而求接近之道。

另外,眼睛的清浊如何,也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经常表现为睡眼惺忪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副傻相;而表现为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

总之,眼神有散有聚,有动有静,有流有凝,有阴沉,有呆滞,有下垂,有上扬,仔细参悟之后,必可发现人情毕露。【本节小练习】眼神训练

训练目标:炼就炯炯有神的、神采奕奕的、会放电的、会说话的眼神;同时,学会用敏锐的眼睛洞察别人的心理。

训练方法:

1.学会察看别人的眼色与心理;锻炼自己的丰富多“采”的眼神。

2.配合眉毛和面部表情,充分表情达意。

3.注意眼神礼仪。不能对陌生人长久盯视,除非感情很亲密、欣赏、观看演出;眼睛眨动不要过快或过慢,过快贼眉鼠眼、挤眉弄眼或不成熟,过慢死气木呆;不要轻易使用白眼、媚眼、斜眼等不好的眼神,除非特殊情况。

4.习惯眼部化妆,以突出刻画眼神,富有情调。生活妆,清新亮丽可增添情趣和信心;宴会妆,富贵大方,个性可脱颖而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舞台妆,浓重可随心所欲,可改变形象。

训练步骤:

1.眼部操分解动作训练:熟悉掌握眼部肌肉的构成,锻炼肌肉韧性。

眼神构成要素:

A.眼球转动方向——平视、斜视、仰视、俯视、白眼等。

B.眼皮瞳孔开合大小——大开眼皮、大开瞳孔,开心,欢畅,惊愕;大开眼皮、小开瞳孔,愤怒,仇恨;小开眼皮、大开瞳孔,欣赏,快乐,色迷迷;小开眼皮、小开瞳孔,算计,狡诈。

C.眼睛眨动速度快慢——快,不解,调皮,幼稚,活力,新奇;慢,深沉,老练,稳当,可信。

D.目光集中程度——集中,认真,动脑思考;分散,漠然,木讷;游移不定,心不在焉。

E.目光持续长短——长,深情,喜欢,欣赏,重视,疑惑;短,轻视,讨厌,害怕,撒娇。

2.眼神综合定位:

以上要素往往凝结在一起综合表现。注意细微的变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富有内涵、积极向上的眼神。如“这是你的吗?”用不同的眼神表示愤怒,表示怀疑,表示惊奇,表示不满,表示害怕,表示高兴,表示感慨,表示遗憾,表示爱不释手等。

3.模仿动物的眼神:

男性眼神像鹰一样,刚强、坚毅、稳重、深沉、锐利、成熟、沧桑、亲切、自然;女性眼神像猫一样柔和、善良、温顺、敏捷、灵气、秀气、大气、亲切、自然。

4.课外作业:

A.购物时,观察服务员的眼神和态度之间的关系。

B.与亲朋好友进行目光交流,考察眼神是否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相符。

C.校园里与擦肩而过的同学进行眼神接触,试着揣摩对方的心理。

D.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情境的人交流,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眼神,并考察社交效果如何。嘴部信息丰富

嘴是脸部运动范围最大、最富有表情变化的部位。嘴依附于上下颌骨及牙齿构成的半圆柱体,形体呈圆弧状。嘴的第一大功能当属吃饭,更确切地说是吃菜。正如钱钟书所说:“吃讲究的饭,事实上是吃菜。”于是辨味而不是充饥成了我们吃饭的目的,但人们仍习惯于把享受掩饰为需要,不说吃菜,只说吃饭。嘴的第二大功能就是说了。有人说说话是一门艺术,这一点也不假。与人交往中的遣词造句是一部庞大的交响曲,每一个音符都经过反复的推敲。嘴的一张一弛,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皆受意识支配,不仅是一种行为而已。因此,研究嘴,必须研究嘴的行为,再透过行为把握人的性格。其实,朴素的老百姓也曾隐约对嘴进行了概括,什么乌鸦嘴、嚼舌嘴、泼妇嘴、婆婆嘴;什么嘴软、嘴硬、嘴松、嘴紧、嘴碎、嘴快、嘴直、嘴损、嘴刁、嘴贱等;还有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

可以说对于嘴,我们只凭借直觉也感到了它的不简单。那么对于嘴,传统的相学又说了些什么呢?

据说从一个人的嘴唇,可以看出爱情的有无、意志的强弱,尤其是结婚运、财运、健康以及寿命等。有一句话说得在理:“口大胆量大,口小胆量小”。男性如果是大嘴巴,必定性格外向,并且具有雄心和魄力。同样的道理,女性若嘴巴偏大,就会有不甘寂寞的倾向,喜爱参与社会活动,且富有男性气概。嘴的轮廓俏皮可爱,嘴角富有魅力的女性,表示其个性爽朗,天生一副幸运相。嘴唇殷红则表示吉相,紫色则表示淫相或者易患心脏病。对于“嘴唇发紫或青色多是心脏病”这点现代医学也有证明,这通常是因为缺血造成的症状。

一般相书上认为:

唇厚的女性:擅长料理各种事务,感情深厚。

两片唇皆薄的人:无论男女都具有随机应变的本能,可以吃苦耐劳。

嘴唇轮廓大:大嘴巴表示胆量大,且富有生活意欲。

嘴唇轮廓小:小嘴巴表示处世谨慎,保守,难以成就大事业。

嘴唇太薄且太大:这种人容易酒精中毒。

下唇厚的人:一切以自我为本位,属于幸运之相。

上唇太薄的人:在情爱方面被动且淡薄。

上唇很厚的人:上唇越厚越懂得异性心理,男人情深,女人美艳,恋爱作风大胆。

而在西方科学中,他们也对嘴表达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下巴到嘴,你一个都不能漏看。

下巴即下颚的俗称,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仅仅是担任发声和咀嚼功能的器官。从外形上看来,男性从下颚骨到颧骨多带有稍许棱角,不像女性较为浑圆。所以男人不论如何改装成女人,他的男性化的下巴也很难瞒过别人的眼睛。而且下巴的形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发声的音质。

据说,有人从下巴的形状能推断出一个人的性格。比如,尖细的下巴表示神经质,多肉的下巴显示着养尊处优。虽说有一定的道理,但光从下巴的外观形状去判断,还是不够的,必须留意下巴的动作。

提到下巴的动作,我们最容易注意到的是,下巴的向前突出和往里收缩。一个人在重压之下,会做出伸长下巴的动作,扛大包的码头工人,挑重担的农民,都会不由自主地做出这样的动作来。这在生理上来说,是为了扯直脖颈,使呼吸更为畅通。从肢体语言的角度来看,突出下巴的动作,属于攻击性的行为表示。可看做有“扑上去狠揍他一顿”的意图。莫里斯博士曾说,“突出的部位,表示带有意识侵犯对方势力范围的性格。”下巴的突出也同此理,乃是用来表现自我主张的工具。

有趣的是,英语单词中的“下颚骨”(jawbone)在作动词使用时,具有“极力说服”的意思。同时,英语中把“住嘴”说成Holdyourjaw(缩起你的下巴)。

因此下巴突出的程度越大,则其自我主张的程度也就越高。比如,“颐指气使”的态度、俗称“把眼睛长到头顶上去”的人,都是在尽力地伸长和抬高自己的下巴。采取这种动作的人,心中自认为对方低自己一等,自己很明显地站在优势地位上,而且很有把握地认准自己的主张是无人反对的。

一个自满或者傲慢的人,在走路时就会把下巴抬得高高的,即人们所说的“高视阔步”或“趾高气扬”的姿势,这也是大独裁者墨索里尼所采用的姿势。

人们在发怒时,经常将下巴伸向前方,这也可以看成他想把自己的愤怒情绪扔向对方的一种攻击性欲求的表现。另外,下巴突出不明显的男性,乃是缺乏自我主张的人,此种说法也是源于以上的论点。所以,人们在漫画中,总是把富于竞争性的美国画成翘着下巴的“山姆大叔”。特别有趣的是,漫画家还让“山姆大叔”的翘下巴上长了一绺山羊胡子,这就使得“山姆大叔”的翘下巴更为显眼。

在生活中,也有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而精心蓄留胡子的,这是为了使下巴更为突出。比如,日本明治天皇蓄的胡子,外表上看来,似乎仅仅是为了显示男性美,其实不然。据说,当时日本山县的“象征设计者”们,为了提高日本天皇的威严,精心设计了这胡子的样式,经天皇批准后才采纳的。还有,建立了德意志第一帝国的大独裁者希特勒,据说他疯狂地迷上了卓别林式的短髭。他留这种胡子的目的,是为了激起当时的德国民众的激昂情绪。那种卓别林式的短髭,衬托着他那矮小的身躯,据说可对他人产生强烈的魅力,满足他那种“想受人注目的欲求”。

以上所述,虽是留在嘴唇上方的胡子,但留在下巴上的络腮胡子,也和它们起着一样的作用。有些国家的领导人物,就用胡子来树立在民众中的形象,例如,胡志明的长胡子、卡斯特罗的络腮胡子,等等。在中国的传说故事中,只要那些法力无穷的神仙一上场,往往总是一把美髯。在国外的电视剧里,当一个威严的老人上场时,也往往总有一下巴的漂亮胡子。由此可见,突出的胡子也是用来表现男性强烈的自我主张和刚毅人格的。

然而,又有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当我们在工作中或社交场合里认识了一些蓄留胡须的人,一旦跟他们深入交往后,就会意外地发现,这种人多半是属于懦弱、缺乏个性的人。这又怎么解释呢?原来,这种类型的人,是想将他在语言上、行动上所不敢表现的自我主张,用蓄留胡须的行为来得到补偿。

伸出下巴是为了表现自我,那么,缩紧下巴,又含有什么意思呢?

当外国贵宾下了专机,在《迎宾曲》中检阅三军仪仗队时,那些仪仗队的士兵们个个保持着直立不动的标准姿势。他们保持头部正直、缩下巴、两眼直视前方、挺胸、缩下腹、两手自然下垂的姿势。表现出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军人气概。

这种由军队严格训练出来的姿势,很明显地表达着它的意思。缩紧下巴的动作和直立、一动不动的姿势一样,是一种顺从心态的表现。它表示,不仅不敢侵略对方的势力范围,而且还在有意地缩小自己的势力范围,甘愿接受对方的侵入。它表示了绝对地服从。

国外的一些做父母的,往往告诫孩子们在客人的面前,必须缩起下巴,否则就会显得太没有礼貌。

我们在前面说过,西方人在愤怒时往往做出下巴伸向前方的动作,而东方人却相反,愤怒时以缩下巴者居多,这是因为东方人往往深藏不露,以便攻击时能趁敌不备。西方有句谚语说,“缩下巴的人最阴险”。所以东方人在愤怒时缩起下巴,其内心却潜藏着极为复杂的情绪,由此可看出东方人不同于西方人的复杂而又微妙的心理。

除了下巴的本身动作外,和手配合,下巴亦能发出一系列的信号。

当一个人陷入沉思之际,往往会无意识地抚弄下巴。当人得意扬扬时,也会摸着自己的下巴。如何区别抚弄下巴时这两种不同的心态呢?这就要结合其他动作来看了。从肢体语言学的观点来看,这是属于自我亲密性的表现。当人在丧失信心、不安、孤独、话不投机的尴尬处境下,借着触摸自己的肉体,来掩饰心态,安慰自己。

雕塑家罗丹所塑造的不朽的艺术品“沉思者”,就采用了手托下巴的姿势,谁看了这个雕塑,会去怀疑这不是一个在深深地陷入沉思的形象呢?

当一个人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注意力时,也会采用手托下巴的姿势。比如,小孩子坐在台阶上,会用这样的姿势看着台阶下大人们的活动;青年人和老人也会坐在街边椅子上采用这种姿势注视游行队伍或孩童们的戏耍。

有时候,你在以批判性的态度评估对方时,会把手指捂着脸而用手掌托住下巴,也有用食指伸在脸颊上而用拇指托住下巴,其他手指蜷曲着放在嘴唇和下巴之间的,采用这种姿态的人,思想是严谨的,而且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或想用截然相反的意见去说服对方。

下巴的上方便是嘴。嘴不但是说话的工具,同时也是摄取食物、呼吸的器官,而在身态语言方面,嘴也有其特殊的作用。

不知你注意到了没有,有的人在说话的时候,会用手遮住嘴巴,或把嘴凑到对方的耳朵边去,即所谓的“交头接耳”。用手遮住嘴巴的动作因人而异。有的用整个手掌贴近鼻子来遮住嘴;有的用微微分开的手指来遮住嘴;有的会把双肘撑在桌面上,用重叠的双手遮住嘴。然而,不管他采用哪种姿势,这种肢体语言都在表示他存在着提防他人的警戒心理,采取了不愿被他人识破自己本意的防御姿态。打电话时,用手捂着话筒说话,亦是这一类型。

因为嘴是属于语言的传达器官,用手遮住嘴,是为了避免被他人看见该器官而表现出的“隐匿”行为。这种行为在不同的场合表示着不同的意义。

达尔文曾说道:“以手掩嘴是一种吃惊的姿势。有时一个人对他所说出的话感到抱歉或吃惊时,会这么做。这动作好像是希望能制止我们所说的话,虽然这话已脱口而出了。”执法人员认为,说出话后突然以手掩口的人,暴露出一种由自我怀疑到完全说谎的情绪。所以当执法人员在审讯或讯问嫌疑犯与证人时,特别注意这一动作。

许多做父母的,也常会在孩子身上看到这个动作。当孩子向父母说谎时,就会情不自禁地用手掩嘴。以手掩嘴的动作,在这种场合时表明,他对自己说的话毫无把握,而企图将它一笔抹杀。一个美国联邦调查局的工作人员说,由于严格的保密要求,他在公共场合和同事谈话时,养成了以手掩嘴的姿势,以防别人偷听。结果,习惯变自然,他回家后和父母说话时,也习惯地用手掩住了嘴,他的父母便说:“儿子,你用不着提防我们,不必捂着嘴说话。”在父母的监督下,他这一坏习惯才渐渐改掉。

于是,有人便故意利用这一姿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往往相信偷听来的消息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就像那些小道新闻,为什么能传播得那么快,就是因为有许多人是从公共场合“偷听”来的。

在日本曾发生了一起丰川信用金库(银行)被抢兑的骚动事件。事件发生的起因很简单,有几个女子高中的学生,故意开玩笑地在公共场合用手掩着嘴窃窃私语,说:“那家银行,好像很不可靠哟。”结果,被人偷听而去,一传十,十传百,存款人争先恐后地挤到银行去取款,人潮将银行围得水泄不通,最后演变成暴乱。

一个人在发言攻击对方的时候,往往会撅起嘴唇来说话,这样可以使嘴处于张开状态,更有利于舌头在口腔里机动灵活地转动,使攻击型的话源源不断地从“炮口”似的嘴唇之间“发射”出去。当然,一个人激动时,也会做出同样的动作来。

从听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方在很注意地倾听你的讲话时,嘴唇的两端会呈现出稍稍拉向后方的状态。当他的嘴角向下斜时,则表明他正在忍受着内心的痛苦。当然,用嘴去“吻”,去“吮”,去“舔”,往往是带着爱的心理。

也许看到现在,你还抱着最初的那个疑问,撇嘴角究竟一边和两边有什么不同呢?可以说,我们对人表示不赞同时,常常无意识撇起我们一边的嘴角。这表示了一种冷静的审视和嘲讽,有时也用于自嘲。但是,你有没有试过同时撇你的两边嘴角来表示除微笑以外的含义?很难做到吧!如果你看到一个人做出这样的动作,只能表示他已经不止是保留意见的不赞同了。他实在是不耐烦,没好气了。接下来很有可能的是他将离开或者激烈的爆发。或者他还是毫无更明显的表示,但他确实无意配合了。

这些,你知道吗:

嘴巴严有利于心理健康。

一直以来,“有话直说”都被认为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一些憋在心里的秘密,找个人倾诉一下,烦恼似乎也就跟着减半了。然而日前,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成果却打破了这一“定论”,他们认为,保守内心秘密的人比那些愿意透露秘密的人,心理问题少得多。

秘密让人变得厚重。

个人的独特性和人格心理的个体性,注定了在交往中如何把握内心的秘密,人格也逐渐变得成熟、独立起来。此时,保护自己内心深处的秘密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了秘密,人心里会很空,并产生枯竭感;而内心的隐秘则能增加人的厚重感,体味精神上的享受。

个性不同才有秘密。

世界观、方法论的不同,也就演变成人与人在交往中的屏障。比如一个急功近利的人,其行为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大公无私的人,则会时常想着为社会服务,其行为是为社会谋利。由于这些差异,不同的人在交往中就容易有些磕磕绊绊,很多内心深处的秘密更是不可能拿出来与人分享。

没有秘密容易迷失自我。

独立意志指有独立的意向,而不是一味依赖他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决策。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有个人隐秘的心理空间加以保障的。而没有秘密的人,会事无巨细地与别人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行为也会被外界因素所左右。在外界的言论中迷失自我,同时,内心却变得不自信。头发不会骗人

我们常常会说从头开始,从头开始,究竟我们要强调的是什么呢?可以说一个人的脸乃至附着于其上的毛发是最不会骗人的。也许通过你的细心解读,它们还会说话呢!从头开始让我们一点点细品吧!

皮肤。黑白暂且不谈,必须得干净,不能不明不白地冒出一些莫名其妙的点状物。脸一定要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没有好的脸部皮肤,五官将是多余。如果说我们是一个商铺的话,脸就像是我们的门面。门面干净、舒心与否将直接影响我们的收益。

眼睛。关于眼睛,前面我们已经花大篇幅说过了。在这里我只想说,通过一个人的眼睛,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整个世界,无论他如何伪装,眼睛始终通向他灵魂的最深处。一个人是否单纯、是否爱你、待人是否真诚、处事是否练达,你都可以通过他的眼睛去了解这一切。

眉毛。眉是远山黛,眼是秋波横。传统的相书认为眉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也即精神性的东西。真正的美女绝不会对自己的眉毛大动。真正的男人也会对自己的眉毛手下留情。当然随着审美的发展,适当的修整是必然的。而且相书上也认为得宜的修整会有利于改变一个人的运程。其实照今天的观点来说,就是通过修整眉形使一个人变得顺眼和美丽。这样人际关系变好了,自然一切都会通达一些。

胡须。以前曾经有一个时期,女人有一点点胡须被认为是很美的。现在这种观点则不流行了。男人的胡须有无、留长留短也可见一个男人的心态。比如说想变得德高望重或者德高望重的人一般是美髯飘飘;而艺术家达利的特立独行更是表现在他那倒竖的胡子上。可以说,胡子就是达利。观察人们的胡子,你可以发现属于这个人的独特的标签。

鼻子。相书上,鼻孔上翻的人一般没什么心计;鼻孔内陷弯钩型鼻子的人一般比较开放;宽鼻梁的人一般比较保守;高鼻梁的人一般不识抬举;鼻毛浓厚的人一般比较小心眼。而我们看一个人的鼻子,洁净与否,是否有黑头,鼻毛是否冒出来,也可以经由他对鼻子的在意程度来了解这个人的卫生习惯乃至生活习惯。如果有经验的,甚至能看出他待人接物的态度。

牙齿。牙齿洁白而整齐的人是招人喜爱的,他们相对感性,死要面子。牙齿参差不齐的人做事一般没什么规律可循,对他们而言做任何事、作任何决定,无须任何理由。牙齿稀疏或向外倾斜的人,一般比较外向。一嘴黄牙的人一般性格难以捉摸。现在牙齿矫正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是经由一个人的牙齿状况和他对牙齿的在意状况,我们还是可以寻得他生活的点滴痕迹。

下巴和嘴唇。在上一节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再赘述。

脖子。长脖子的人多喜欢挑三拣四,优越感极强,感情不固定,不容易满足;短脖子的人得过且过,毫无追求,富有爱心。

以上是对一个人的脸孔的一个大众解读,对具体的人我们还是要具体分析。下面我们再谈谈一个人的头发。

古往今来,有许多对于头发的形容和传说,这里不一一赘述了。头发的“肢体”语言,是由“发型”表达出来的,它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和欲望,同时也是这个人所属的社会团体的记号。

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对头发是非常重视的,有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执著观念,要是剪发,就会被看做忤逆不孝的行为。辛亥革命后,为了扫除清王朝的势力,首先就是革辫子的命,剪不剪辫子是检验一个人拥护不拥护民主主义革命的试金石。

可见,头发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所处的时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同时,头发也能反映出各人的心理状态。只要一上街,就能看到形形色色的发型,使头发的肢体语言的表达,更加丰富多彩,细腻入微。

刚兴起男子烫发时,便抢先一步去试行的人,不是爱冒险好出风头的人,便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的人。经常改变发型的人。反映出他心理的不成熟,容易盲目听信他人之言,具有易受他人煽动的性格。同时,也表示出他很少会执著于自己的喜好。他的脾气随和而为人又率直真诚。

头发是和别人见面时,最先入目的部位。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要达到扩大势力范围的目的,头发确实是最合适不过的部位了。剪短的头发能使毛发根根耸立,借以达到充满战斗气氛的目的。这和猫发怒时,表现出的弓背耸毛的状态相同。因此,“板刷头”可看做充满了攻击欲的表现。

美国军队在新兵入伍时,强制性规定新兵要剃短发。当以蓄留油爆式发型而备受观众青睐的猫王普莱斯利入伍也被剃成了短发时,曾在社会哄动一时。军队规定其一定的发型,就体现了某一团体用专一的发型来与其他团体相区别,表明了团体的团结以及个人对团体的隶属意识。不但是军队,就是其他的团体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日本的相扑队,队员一律四周剃光仅留头顶上一绺头发;欧美的嬉皮士,则都留怪异的长发;等等。

在传统观念上,长发一般为女子的发型,但众所周知,美国的嬉皮士们首先兴起了男子披留长发的做法。他们以这种发型,来象征着对现有权威、权力的反抗意识。

至于男子蓄留“爆炸头”(非洲发型),也是美国黑人用以表明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并抗议种族歧视的一种意识表现。当然,无论是长发还是爆炸式,当它成为一种流行发式以后,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对社会习惯的忠贞与否,完全表现于发型之上。”虽然,在当代社会中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严格的界限划分,但这一点或多或少仍遗留在人们的意识之中。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白领阶层的人往往梳理三七分的发型,而娱乐圈中的工作人员则多蓄留长发,在读的学生均剃成学生头,等等。这说明,他们以发型来传达自己属于的阶层,并表示出自己对此一圈子的忠贞不会改变。

也有的人,在参加工作前把自己的头发剃短。这种行为在表示他对今后所隶属的团体的忠贞,同时,也可以说是他在面临新的生活之际,为了表示自己有决心经受新的环境的考验。

基于上述意义,一个人遁入空门出家当和尚时的“剃度”,便是个典型的事例。“剃度”或“落发”的仪式,就是利用剃光头发所产生的肢体语言,极富戏剧性地象征着“抛弃凡尘”的意识转变和终生事佛的决心。

无论以前还是现在人们常常把头发当做自己内心的一种表白。当然在通过一个人的发型看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要充分考虑时尚的影响。

1.女人的发型

女人的发型往往最能直接地表现一个女人的品位,借由发型我们也可以揣测出女人的心情。当然,女人头发的变化更是社会潮流变化的一种缩影。男人对女人发型十分在乎,在与女人相见的那一瞬间,男人常常会以女人的发型来揣测女人的内心世界,来幻想与女人构成某种关系。(1)高贵柔和的长发。

基本上她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不太可能有嫉妒心,是一个坠入爱河的幸福女性。因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相信自己在情人眼中是最完美无缺的,对情人推心置腹的她,是不相信会有第三者出现在他们之中的,倘若真有,她也会全然地不在意。然而,当不满情绪无法宣泄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强烈的报复心态就会爆发。(2)简单清爽的中长发。

对自己不是很有自信,因此在面对感情上总是战战兢兢的。对于另一半,很容易因为他人的闲言闲语而对对方产生质疑,在半信半疑、又不愿直截了当问个清楚的情况下,任凭自己胡思乱想,时间一久,除了影响两人的感情之外,相对地极易产生强烈的嫉妒心,恐造成不良的后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