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5:30:09

点击下载

作者:代金刚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

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作者:代金刚排版:skip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1ISBN:9787518924554本书由天津博集新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一让术养走近生活

中医养生之道寄托了人们追求健康的美好愿望,中医所讲的养生学用通俗话讲就是健康长寿的学问。在五千年之前,甲骨文上就出现了相关内容,足以证明老祖宗很早就注意了养生的问题。

中医所讲的养生概念很广泛,方法手段也多样化。概括地讲,包括术养、食养、药养等,所谓术养就是不用药物、食物,是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一系列技术来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比如中医导引法、针灸、按摩,这些都是属于术养,通过一些技术都可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人的疾病的治愈都需要三分治七分养,养生和调养占有主要的作用。所以养生对于每个人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代金刚博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医学实验中心的后起之秀,在养生学这个领域,特别是导引养生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他对中医导引法的作用机制开展了深入的科学研究,承担了国家、北京市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多项课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证明中医导引养生的科学性、有效性。

非常高兴看到代博士所著的《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一书出版。该书是代博士有关中医导引法研究的精华之处,对有关中医导引养生学的理论、方法、手段进行了总结。这些方法能够让广大群众学得会、用得上,不觉得累,不觉得痛,轻轻松松预防和辅助治疗疾病;对关注健康的中老年人和对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青年人都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非常期待在学术领域,把养生学科学化、现代化、通俗化,而不是搞成封建迷信,代金刚博士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该书深入浅出,有理论、有实践、有经验、有方法,让博大精深的中医养生学贴近生活,通俗可行,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长寿非常有益。

欣然为之序!中国工程院院士序二宗古训,寓新意

养生是中华民族的特有概念,也是中医维护健康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养生指遵循生命的发生发展规律,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取各种方法和技术,促进身心健康,达到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黄帝内经》全书162篇,有33篇论及养生,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强调顺应自然及饮食、起居、情志调养对保健延年的作用,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

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主张调动人体的自身功能,对内杜绝内伤疾病形成原因,对外防范外邪入侵,有效地实现医疗卫生战略重心前移的目标。中医养生可概括为三类:一是日常养生,包括趋安避险、顺应四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精神恬惔、小劳无极、养老哺幼等方面;二是食养药养,都以不得病或少得病为原则;三是吐纳导引,包括各种呼吸吐纳行气、导引按摩等内容。这三类构成中医养生的基本框架。

代金刚博士多年来致力于中医养生研究,特别是对中医导引养生理论与实践研究多有建树。2008年,他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适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健身操比赛,他担当起培训全院职工八段锦等健身操重任,取得佳绩。2013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项目之中,代博士全程主持《二十四节气养生》系列节目。2014年,又参与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四季中国》的录制,通过央视平台、报纸、新媒体大力推广节气养生文化。同年年底,代博士被《健康时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健康传播机构联合评选为健康中国年度风尚人物。《健康时报》《经济日报》《科技中国》《生命时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事迹进行专题报道。几年来,代博士在中央电视台《健康之路》《中华医药》和北京卫视《养生堂》等栏目录制养生节目200余期,受益观众2亿多人次。

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支持下,2016年代金刚博士出版《中医导引养生学》一书,已作为中医科学院研究生教材。为满足广大观众和读者学习需要,他又笔耕不辍,著成《跟代金刚一起练:不累不痛不生病》一书,该书根据不同部位,如颈椎、腰椎、手腕、膝关节;不同场景,如办公室、汽车上、客厅;不同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给出导引运动建议,这些方法简便易行、科学有效、不拘时间、不限场地,非常适合当今快节奏生活方式下的人们去修、去行、去练。

该书所介绍的导引方法,都有历史渊源,在教学实践中,代金刚根据现代人的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整,既宗古训,又寓新意,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医养生的一叶小舟,是中医爱好者登堂入室的一条小路,是防病治病获得健康的一根小杖……相信此书对弘扬中医养生保健方法、维护民众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有鉴于此,谨致数语,乐为之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第一章走近导引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幅工笔彩色帛画,帛画上画有不同人物的形象,有男、有女、有老、有幼,人物旁还有文字。这幅画引起大家极大的兴趣,然而,尘封在地下2000多年,已经残缺不全,画里的人在做什么,这些人物形象放在一起又有哪些深刻含义?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考古学家对其进行复原,中医学家、传统体育专家、舞蹈家、文字学家都积极参与这幅图的研究,经过不同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谜底终于揭开……认识“导引”

马王堆出土的帛画长100厘米,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这些人男、女、老、幼均有,或着衣,或裸背,每人都在练习导引法,所以这幅图被命名为“马王堆导引图”。

那么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导引呢?

在诸子百家之中,有一位逍遥自在、物我两忘的高人,此人姓庄名周,在其所著的《庄子》一书中就记载了导引一词:“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根据庄子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导引和形体的活动、呼吸吐纳有密切关系,“熊经鸟申”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五禽戏和华佗。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医生,曾经给曹操治头疼,给关羽刮骨疗毒,华佗编创的五禽戏流传广泛,其实五禽戏就是导引法的一种。

华佗是一位名医,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而五禽戏是模仿动物的导引动作,怎么也是华佗研究的范围呢?

这是本章要回答的关键问题,也是您阅读后面章节的基础,更是各位读者跟着视频、图片一起做导引动作也改善身体不适症状的理论依据。

在中医《黄帝内经》中有一篇《异法方宜论》,在文中,黄帝问岐伯,不同地区的医生们治病,同样的病而治疗方式各不相同,但都可治愈是为什么呢?岐伯的回答大意如下,因为东、南、西、北、中央五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的差异,以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不同地区生活的人们发明创造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并经历代圣人的整理、提高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和手段。这些手段包括砭、针、灸、药、按跷和导引。也就是说,五禽戏这样的导引方法是能起到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作用。华佗研究编创五禽戏并没有跨界,而是在尽一位医生的本职,《黄帝内经》也把导引法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除了《黄帝内经》还有哪些书记载和应用了导引法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

应用导引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书籍,首推《诸病源候论》,这本书是巢元方所著,成书于隋代大业六年,也就是公元610年,距今有1400多年了。《诸病源候论》是中国最早论述各科疾病病因和证候的专著,总结了隋以前的医学成就,对临床各科病证进行了搜求、征集、编纂,并进行系统地分类。全书分67门,载列证候论1739条,叙述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等。这本书有个鲜明的特色,讲了疾病的病因、病机,但没有提示治疗相应证候的方药,而是在部分证候之下,记载了能够治疗相应证候的导引法。中医学强调辨证论治,《诸病源候论》这本书,可谓开辟了辨证导引的先河。

此外,在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孙思邈所著的《千金要方》、高濂所著的《遵生八笺》、以宋徽宗名义颁行的《圣济总录》等书中都对导引有详细的论述,足以看出历代医家都对导引法非常重视。从养生治未病意义上看,导引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气、焕发精神。从医疗意义来说,导引可以充分发挥和调动内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

不打针、不吃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属于非药物疗法,针灸、理疗、按摩、导引都属于非药物疗法。随着大健康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以及人们对健康认识的发展,非药物治疗的研究和应用日益重视起来。

这么多方法,究竟哪个方法更适合自己,是不是拿来一个照着练就行呢?

不同体质、不同年龄、不同身体状态、不同症状、不同疾病的人群应该采用不同的导引方法,因为不同动作对人体影响不尽相同,有的动作重点调理脾胃,如八段锦中“调理脾胃须单举”;有的动作重点调节脊柱,如五禽戏的“鹿戏”;有的动作可以疏肝,如六字诀之“嘘字诀”。基于这个理论,本书详细为您调理颈椎、腰椎、肩关节、膝关节等骨伤科问题,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等内科问题,同时传授针对肝、心、脾、肺、肾五脏保养的导引法,您只需跟着视频和图片一起练习就可以了。

如果您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去练习,现在就可以翻开相应的章节了。对于初学者,坚持练习20分钟左右就会有点累,练习的间隙还可以阅读一下其他的章节,我会告诉您为什么导引法如此丰富多彩!导引瑜伽似姐妹,相似有别皆养生

瑜伽源于印度,和导引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有哲学思想的指导,有传统医学理论的支撑。近几十年来,瑜伽和时尚紧密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内销转出口”的发展道路。中医导引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倒逼,在法国、瑞士、美国、日本等地对中医导引的重视甚至超过了中国。既然瑜伽在短短的几十年走进了高端写字楼,受到了青年人的青睐,导引能否借鉴瑜伽的发展之路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导引和瑜伽有何相同与不同。

练习导引和瑜伽都有一些相同的要求,导引强调“三调合一”,即调身、调息、调心的合一,瑜伽也存在体位法、呼吸、冥想三者的紧密联系。一、调身与体位法

调身的内容可概括为屈、伸、松、紧四个字,调身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形正、体松两方面。

瑜伽体位法的梵文为Asana,其意义为在某一个舒适的动作或姿势上维持一段时间。通过一些扭转、弯曲、伸展的静态动作,及动作间的过渡,刺激内分泌腺体、按摩内脏,起到松弛神经、伸展肌肉、强化身体、镇静心灵的功效。体位法也有仿生的因素,如蛇式、兔式,还有一些体位法是瑜伽行者自行体验创造出来的体位法,如肩立式、扭转式。

导引的调身和瑜伽的体位法都包含仿生动作,导引中的五禽戏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并结合中医学理论编创而成,瑜伽体位法中的蛇式、猫伸展式也是通过模仿动物的姿势发展而来的,其不同点在于导引的调身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个整套动作,如八段锦、易筋经、五禽戏和峨眉十二庄等,而瑜伽的体位法则以单个动作为主,如举臂式、伸展侧角式、侧边强拉式等。二、导引和瑜伽的呼吸方法

导引和瑜伽的呼吸方法都可以分成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二者在动作熟练之后,都强调通过腹式呼吸的方法来练习。二者都很重视呼吸和动作的配合,在导引中体现在三调合一,瑜伽在动作拉伸的同时也要遵循规定的呼吸方法。其不同之处是导引在有一定基础后,侧重于逆腹式呼吸,瑜伽中未严格区分逆和顺的方法。三、调心和冥想

导引的调心和瑜伽的冥想都属于心理、精神调节的范畴,二者都很重视通过这样的调节达到内心的安静,排除纷繁的思绪。二者也都不赞同过度使用守一的方法,而强调似守非守和存想的方法。如瑜伽冥想词:“想象自己躺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软软的,绵绵的,阵阵清香扑面而来。蓝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潺潺的小溪,从身边缓缓流过,叫不出名的野花,争相开放。远处一头母牛带着它的崽崽在散步,身边孩子们尽情地嬉戏玩耍着。一只蛐蛐在地里蹦来蹦去,还有那树上的鸟儿不停地在歌唱。”这样的冥想词让我们的意识不间断地按照既定程序来进行,和《黄庭景内经》中的存想五脏之神的方法相一致,属于以念制念。其不同点在于,瑜伽的冥想较少和体位法同时练习,而导引在动作过程中也非常重视调心。四、身体动作、呼吸和心理调节的关系

导引强调身、心、气的三调合一,练习瑜伽也要求体位、呼吸、冥想有次第、有顺序。人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活动,呼吸到人体的是气,进而总结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本源,生命的表现形式。人的生命就在于一呼一吸之间。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生命之维系,人体的各种功能活动皆由气推动和调控,瑜伽也认为宇宙间有气存在,把气称为prana,也叫作生命能量。总的来说,呼吸不只存在于活着与死亡这一瞬间,它与我们的情绪、心灵和大脑也密切相关。

通过呼吸来达到养生康复的目的,是导引和瑜伽练习过程中的关键所在。比如,当我们受到惊吓时,会倒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当我们生气、难过时,呼吸就会变得没有规律而且起伏很大。也就是说,呼吸和情绪、大脑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不同的心理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呼吸。在《素问·举痛论》中就有情志刺激对气机的影响的论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心境可以影响呼吸,呼吸也会制约我们的心境。练习呼吸法,均匀、和缓、沉静地呼吸,可以减少情绪和大脑的波动,而平静的身心状态无疑对养生是最有益的。

在身体活动方面,导引和瑜伽都形成了既有相似性又有区别的系统、科学而优美的身体锻炼方法。中医导引无论哪一种身法,都是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动形为基本锻炼形式。同样,外在的肢体锻炼对瑜伽来说,只是为了达到内在精神与身体和谐的形式,或者说是手段。人的身与心一生相伴,同在一体又不乏矛盾,并非总是协调统一。古印度和中国人认识到这一点,都重视身心合一的整体调养。正如中医学所讲“心主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五、导引和瑜伽对现代养生康复的启示

通过以上导引和瑜伽的比较可以看出,导引和瑜伽在养生康复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有较多相似或相通之处。甚至可以认为,导引和瑜伽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姊妹篇。

从养生康复功效上看,导引和瑜伽的作用原理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主要概括为保持和促进机体各系统发挥正常功能,尤其是改善内分泌系统功能、按摩内脏器官,使全身功能恢复平衡等。如果可以综合运用导引和瑜伽,对于日常养生和疾病康复会起到较好的效果。

从临床康复角度看,目前已经有运用导引进行疾病康复的有益尝试,如将中医导引用于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导引能够放松身心,缓解由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的肌张力增高。导引有利于精神的调摄,使精神内守,当患者情绪稳定时,更有利于其接受训练并产生积极的效果。

总的来说,导引和瑜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很多共同点,在具体的动作上各有特色。从目前的习练人群看,瑜伽的练习者以年轻人居多,导引的爱好者中以老年人居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老年人不能练习瑜伽,年轻人不能习练导引法。第二章动动手指,给五官减龄

我曾提出“每天关机一小时”的倡议。这里的关机,当然可以是静音,或者将手机放在旁边,暂时不去关注。停下手里的工作,瞭望一下远处,或停下匆忙的脚步,走到郊区,静静地聆听那些早已被忽视的声音,如流水、鸟鸣,用力呼吸,感受大自然的气息。目的是给自己留点时间,使五官清明、头脑清醒、神气舒畅。微信扫一扫观看本章动作演示视频按一按,缓解眼疲劳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常通过眼睛来评判一个人的精气神。而现在用眼过度已经成了危害健康的普遍问题,人们热衷于用电脑处理各种公文、邮件,看电影或浏览新闻,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一旦告一段落,才发现自己不但腰酸背痛,眼睛也出现了酸涩、呆滞、红血丝等疲劳表现,甚至有人也因此出现了视力下降。这让曾经灵动、清澈的眼眸一下失去了光彩,整个人也失去了几分精气神。

为了提升大家的神气,改善眼睛的疲劳现象,我为大家推荐一个具有针对性作用的穴位自我按摩方法,具体动作如下:1 两手拇指点按太阳穴不动,用食指顺时针按揉攒竹穴10~15次,再逆时针按揉攒竹穴10~15次,最后用手指指腹轻轻刮揉攒竹穴10~15次。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2 拇指顺时针按揉太阳穴10~15次,再逆时针按揉太阳穴10~15次。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3 两手食指点按巨髎穴10~15次。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4 单手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按揉印堂穴10~15次,再逆时针按揉印堂穴10~15次。力度适中,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5 两手拇指顺时针按揉风池穴10~15次,再逆时针按揉风池穴10~15次。力度可稍重,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动作要领1.穴位要找准,按揉力度要适中,手法过重疗效不一定就很好,而且很可能会给面部皮肤留下瘢痕,影响美观。2.穴位按摩过程中,最好一边闭目养神,一边按揉,这样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揉一揉,让鼻腔更通畅

鼻子是五官之一,古称明堂、面王,位于脸的正中央,是肺的外窍,气体进出人体的重要门户。它不仅能闻到世间五花八门的气味,还能辅助发音。鼻子对人体和生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又是那么脆弱,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第一道防线,经常会受到寒凉、燥热之气等的影响,出现分泌物增多、鼻塞、嗅觉功能下降等症状,甚至会牵连头和牙齿疼痛。那么,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下面的自我按摩很可能会帮到您。一、揉按山根鼻根又称为山根。揉按的方法可以用拇指与食指或中指轻轻捏起鼻根的皮肤,以微有酸胀感为度,再轻轻地放下,重复约15~20次,以鼻根部位微红、微热为度。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山根这个部位和心脏关系密切,揉按此处可以起到宁心安神的作用。如果思虑过度,不能安静,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来帮助解决。而感冒鼻塞,用此方法也可以快速让鼻腔通畅。二、推擦鼻梁1 左手中指指腹放在左侧鼻梁,右手中指指腹放在右侧鼻梁,两中指沿着鼻子两侧做上下的推擦,从鼻尖到鼻根,往返约20次,以鼻子微微发热、发红为度。2 用一手中指和拇指相对,从鼻根部揉按到鼻翼,再到迎香穴。功效

清代著名医家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流》引《养性书》记载:“常以手中指于鼻梁两边,楷二三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岳,以润于肺也。”这里的中岳就是指的鼻梁,推擦鼻梁可以同时润肺通鼻,解决鼻塞、鼻涩等问题。三、点按迎香两手手指分别点按同侧的迎香穴,一边按一边揉,达到酸胀感为止。功效

鼻翼两侧的迎香穴是手、足阳明经交会处,常用于治疗嗅觉减退、面神经麻痹或痉挛、胆道蛔虫等。

本书后面所提到的六字诀中的呬(si)字诀,它是专门对应肺脏的,古文中说:“秋呬定收肺金润”,就是通过两手立掌收于肩前,然后展肩扩胸、藏头缩项,推掌的时候吐“呬”这样的声音。练习这个字诀可以改善肺脏的功能,让肺脏的呼吸通畅,从而还可以改善鼻子的呼吸、嗅觉等功能。

而除了主动运动,如果坐在凳子上,或者是睡觉之前,或者是吃饭之前,还可以花上1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的呼吸上,体会随着呼吸身体发生的一些变化,体会呼吸之气在缓缓地进入到鼻腔,缓缓地通过鼻腔呼出,感受呼吸之气的冷、热、快、慢、粗、细,这样的方法也能改善鼻子的功能。搓一搓,耳听八方更给力

古人说“耳聪目明”,就是说这个人耳朵好使、眼好使,人非常聪明。传统文化也认为,人的耳根最为灵敏,“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即是对耳朵独特性的描述。中医学认为耳部是全身经络汇集的地方,“耳为宗脉之所聚”,人体主要的经脉都经过耳朵。当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时,耳朵上就有可能出现反应点,比如压痛、结节、皮疹、静脉充血等现象。所以,耳朵既是一个收入信息的“入口”,也是一个脏腑问题表现的“出口”。但在我们身边,一些不良习惯,比如塞耳机、施工时不戴护耳装备,会导致我们耳朵听力减弱,功能降低。为了让我们能听到更多美好的声音,希望大家在改掉不良习惯的同时,能对耳朵多一些亲密活动,进而来养护耳朵和内在的脏腑功能。一、掩耳击鼓用中指轻轻压住耳背,食指先放在中指上,然后食指轻轻向下弹拨,注意力量要轻,只需要轻轻敲击,耳朵里就会有“咚咚咚”的响声。功效

当掩住耳朵,大部分声音都会听不到,不过有一类声音反而会更加清晰,那就是我们轻轻敲击耳朵或头部所产生的声音,因为这些声音是通过骨骼的传导进入我们的耳朵的。本式和下一式就用了这个原理。需要注意的是要轻轻地敲击,以免声音太大,引起耳朵的不舒服。二、揉搓耳廓1 掌心按住耳朵,五指自然地抚按在脑后部位,用掌心上下前后摩擦耳廓正面和反面10~15次。2 用食指和中指自然夹住耳朵,上下摩擦耳部10~15次。功效

用掌心按住耳朵,五指自然抚按脑后,这个手法虽然很常见,不过细细研究也很有深意。这个手法应用的是峨眉天罡指穴法的“落雁劲”,通过掌心的劳宫穴与耳孔相对,手掌与整个耳朵相接触,能促进耳朵及其周围的气血运行,对循行到耳朵的多条经脉都有调节作用。现将“落雁劲”的操作口诀摘录如下:落雁劲腹部坤阴左右按,平沙人字如落雁。推脾左取托阳明,右拔肝弦兢战战。乾宫夹脊双关走,气运掌心狮子吼。循行逆上少阳经,漫热真阳如熨斗。三、上提下拉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夹住耳朵顶端,先向上提拉耳朵10余次,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15次。功效

耳朵顶端称为耳尖,是一个经外奇穴,医学上认为耳尖有清热祛风、解痉止痛的功效,可以通过针刺或放血治疗目赤肿痛、急性结膜炎、角膜炎、偏头痛等疾病。耳朵的最下面称为耳垂,是爱美的女子扎耳孔的地方,在针灸学上也是经外奇穴,可以通过点刺放血治疗锁口疔等疾患。

这一手法在峨眉天罡指穴法中称为“鹤嘴劲”,除了耳朵,头面部、四肢的很多穴位也可以使用。古传的口诀中“天城地廓任遨游”指的就是这个方法。现将其口诀摘录如下:鹤嘴劲鹤嘴吞蛇又啄鱼,喙松颈活翅分离。用时翅嘴相因果,反复圈儿八法宜。凤眼龙睛变化随,阴阳背腹掌相推。诸阳上取求头面,下点三阴又四池。奇穴三阳邃里求,天城地廓任遨游。风池攒竹颊车走,带脉张弛一瞬收。章门日月晦明中,八字昆仑鹤唳空。谱籍梅花三弄曲,蛙鸣腹鼓叶商宫。四、鸣击天鼓两手掌紧按两耳,大拇指放在耳后完骨穴的位置,其余四指捂住脑后部,将食指压在中指上,用食指的弹拨来敲击后脑部位,20~60下。敲击之后,保持掌心按住外耳道,手指紧按脑后枕骨略停3~5秒,再左右手同时快速离开,这时耳中会有轰隆隆的声音。功效

鸣天鼓的方法应用得非常广泛,其手法也是第一式的落雁劲,在少林《易筋经》的打躬击鼓式和坐式以及十二段锦中都有这个方法,十二段锦的口诀中“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指的就是鸣天鼓。现将十二段锦口诀摘录如下:十二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握一握,防治口腔溃疡有妙招

从医学上看,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与外界相通,后与咽喉相连,由口唇、颊、腭、口腔底的黏膜和肌肉等共同组成。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烂,是一件小却痛彻心扉的口腔问题。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大都经历过口腔溃疡的困扰,为了减轻疼痛,通常都是嘴不敢张,饭不敢嚼,实在忍不住还要使用口服药、外用药来治疗。本节向您介绍的是一些简单实用的运动方法,如筑拳与龙蹬,可以用于口腔溃疡的预防,也可以作为其他治疗方法的辅助手段。1 筑拳,选择自己适宜的姿势,两手握拳,与乳相平,手心向胸,拳眼向上,两拳面相接。同时把两个中指的背面互相抵住,轻轻用力一抵,然后再一松,如此操作3次。2 龙蹬,选择坐位,两掌十指交叉,以左脚涌泉穴先踏掌中劳宫穴。而后,脚向外蹬,手向内攀,操作3次,再换右脚如法操作。功效

筑拳,因手厥阴心包经末端经过中指,两中指用力相抵、放松,可以引起心脏、胸腔乃至全身的松紧交替变化,进而起到调节心脏乃至全身气血运行,加速溃疡的愈合。

龙蹬,位于两手心的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也就是经气流行的部位。两脚心的涌泉穴是肾经的首穴。用两手抱两脚,可以起到手脚并练、心肾相交、心火下行、肾水上济的作用。

防治口腔溃疡,除了筑拳与龙蹬,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那就是赤龙搅海。大家先看一下这个“活”字,它是“水”和“舌”组成,也就是舌旁有津液即可“活”,生命即可延续。也就是说,我们让口腔增加唾液分泌,就能帮助它健康,活力十足。具体方法本书第121页会提到。第三章形体导引,让关节延寿十年

长期伏案工作的人们,行住坐卧离不开手机的人们,工作生活离不开电脑的人们,久坐久站久行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关节问题的困扰。颈椎、腰椎、膝关节、手腕、肩膀、脚踝等,总有一处薄弱环节,一累就会疼,一忙就犯病。这些人最渴望一种能够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然而在医生眼里,关节的疾病,想一劳永逸地治愈,犹如天方夜谭,不过一劳一逸或常劳常逸,还是有可能的,怎么办呢?跟着本章的动作去练,练了就能有效,坚持就能胜利。微信扫一扫观看本章动作演示视频拒绝低头隐患,小动作来帮忙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多的人都是低头一族,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大家要么在工作的时候伏案,要么在上下班的路上看手机,身体随时处于前倾、微微低头的姿势。如果长期这样做会阻碍我们颈部的气血运行。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颈部疼痛、头晕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教给大家几种随时能够锻炼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我们称之为颈项式,具体动作如下:一、左右平转1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大拇指在后面,其他四个指头在前面,头向上提,保持正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