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运营概论(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09:37:48

点击下载

作者:孟伶云,王怀庭,夏妍艳,杨俭英,曹永峰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资本运营概论(第2版)

资本运营概论(第2版)试读:

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侵权举报电话:010-62782989 13701121933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资本运营概论/曹永峰主编.—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普通高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管理学系列)

ISBN 978-7-302-51978-2

Ⅰ.①资… Ⅱ.①曹… Ⅲ.①资本经营—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F27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94730号责任编辑:吴 雷封面设计:汉风唐韵版式设计:方加青责任校对:宋玉莲责任印制:刘海龙出版发行:清华大学出版社网  址:http://www.tup.com.cn,http://www.wqbook.com地  址:北京清华大学学研大厦A座邮  编:100084社总机:010-62770175邮  购:010-62786544投稿与读者服务:010-62776969,c-service@tup.tsinghua.edu.cn质 量 反 馈:010-62772015,zhiliang@tup.tsinghua.edu.cn印装者:三河市铭诚印务有限公司经  销:全国新华书店开  本:185mm×260mm印  张:18.75字  数:454千字版  次:2013年6月第1版  2019年4月第2版印  次:2019年4月第1次印刷定  价:49.00元产品编号:080859-01内容简介

本书是在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系统介绍了资本运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及资本运营的各种模式。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是资本运营概述,主要介绍资本及资本运营的基本内涵,以及资本运营的环境、风险与防范;第二章至第八章重点介绍了资本运营的各种模式,包括企业上市、债券融资、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并购、资本重组、资本收缩、债务重组与清算等资本运营模式的最新理论和实务;第九章主要介绍了跨国资本运营的股权经营、合资经营、境外上市、跨国融资、跨国并购与外汇管理等内容。

本书内容精练,层次清晰,系统性、应用性、可读性强,既适合普通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本科学生使用,又可作为企业管理人员、经济工作人员的参考读物。第二版前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时代背景下,资本运营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本书第一版于2013年出版,至今已经5年。在此期间,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日益完善,资本运营的规模和深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公司上市成为热门话题,公司并购和重组持续火热,不少企业积极探索资产证券化,盘活公司资产,加速资本周转。国家在融资、投资、并购等方面也发布了一些新的规章制度。

本次修订,在保持第一版的特色、框架体系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力求反映我国资本市场的新变化,对资本运营的学科理论、政策法规、企业实务等进行更新和充实,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和背景资料。具体而言,本次修订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章资本运营概述,主要是重新组织了第三节资本运营环境的相关内容,由第一版的金融市场概述、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和投资银行五部分内容整合为金融市场的含义和金融市场的分类两部分内容,并把投资银行并入资本市场的内容中,同时增加了相关案例。

第二章企业上市,首先,把第一版的第二节境外上市调整到第九章跨国资本运营中;其次,新增加了第三节公司退市,主要包括退市的含义、退市的类型和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三部分内容;最后,新增了九个相关案例。

第三章债券融资,在第一节公司债券中新增加了“公司债券的上市、转让与暂停、终止上市”的内容,并且在每一节中新增了一个案例。

第四章私募股权基金与风险投资,首先,把原第一版标题中的“私募股权投资”修改为“私募股权基金”,然后把第一版中的先叙述风险投资后叙述私募股权投资的顺序调整为先叙述私募股权基金后叙述风险投资,并修订了私募股权基金的相关内容;其次,加入了全新的一节——“第二节私募股权基金协助企业转型的模式”;最后,还新增加了九个相关案例。

第五章并购,首先,对并购的概念部分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并购的动机与案例;其次,对第一版中的第二节并购理论进行了删减;再次,对并购行为决策的内容进行了精简,加入了配套案例;最后,对反并购策略进行了调整,同时每个策略都辅以案例来进行阐述。

第六章资本重组,主要是对第三节企业托管经营的类型按照其内容及经营实体重新分类,新增了“企业托管经营的模式”“企业托管经营的积极效应及存在的问题”等内容,并且新增了相关案例。

第七章资本收缩,主要是根据最新修订的《公司法》,对股份回购的特征进行了修改,增加了相关案例。

第八章债务重组与清算,主要是根据最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重新界定了债务重组的含义,增加了相关案例。

第九章跨国资本运营,将原“第三节跨国并购”调整到“第四节跨国融资”后面。

本次修订由曹永峰负责,杨俭英参与修订第二章和第三章,王怀庭参与修订第一章和第六章至第九章,夏妍艳参与修订第四章和第五章,孟伶云参与统稿。作者参阅、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也参考了许多同行的相关教材和案例资料,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经过此次修订,本书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8年12月第一版前言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资本运营是利用市场法则,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价值管理为核心,通过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作和经营活动,实现企业资本的价值增值。

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资本运营有助于扩张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或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有助于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降低企业市场风险,借助市场高效率地调整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优化产品结构;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促使企业的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趋于合理,同时也分散投资的风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的不断成熟,以及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不断开拓,资本运营已经成为每一家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因此,我们更加迫切需要熟知资本运营的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资本运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资本运营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

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是对资本运营的概述,主要介绍资本与资本运营的基本内容,以及资本运营的环境、资本运营的风险与防范。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企业直接融资最重要的两种形式——企业上市和债券融资。随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以及我国企业不断融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实践,股票的发行上市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之一。公司债券作为一项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无论对完善资本市场结构,还是优化公司资本结构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四章介绍风险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PE)。风险投资,又称为创业投资,不同于传统的投资活动,有着鲜明的特色、体系和运作模式。从广义的角度来看,风险投资也被认为是私募股权投资的一种。第五章重点介绍并购。并购是企业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是企业实现自身战略意图、实现低成本扩张的根本途径,也是资本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第六章至第八章主要介绍资本重组的基本内容与基本方式。资本重组是指企业对其所拥有的资本进行重新配置与组合。资本重组的方式主要有扩张式资本重组、收缩式资本重组以及债务重组与清算。第九章介绍跨国资本运营。跨国资本运营是资本运营在内涵外延上的拓展,是资本运营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与国内相比,跨国资本运营面对的环境较为复杂,采取的策略也具有其独特性。

本书是多人共同协作的产物,编写者在多年的本科生教学基础上,经过多次修改补充而成。具体写作分工是:曹永峰第1章、第5章至第9章,杨俭英第2章和第3章,孟伶云第4章。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借鉴了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经济管理著作及报纸杂志的相关文章,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书被立项为浙江省“十一五”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同时被立项为湖州师范学院重点建设教材。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湖州师范学院商学院的大力支持。在出版过程中,清华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们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理论水平有限,以及对于资本运营实务的认识不够深刻,书中疏漏与谬误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说明:“文中需扫码阅读的请扫此付费二维码”。第一章 资本运营概述内容提要

资本运营是企业实现资本增值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本章第一节主要介绍资本的含义、特点和形式,以及企业资本的构成;第二节主要介绍资本运营的基本内容;第三节主要介绍资本运营的环境;第四节主要介绍资本运营的风险与管理。学习要点● 了解资本的含义、特点、形式及构成;● 掌握资本运营的含义、内容与模式;● 熟悉资本运营的目标与特点;● 了解资本运营的环境;● 了解资本运营的风险及管理。第一节 资本

20世纪90年代,资本运营这一新名词在我国出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资本运营的重要性。资本运营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增长、发展壮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资本运营,顾名思义,其研究的对象就是资本及其运营。因此,本书首先从资本的含义说起。一、资本的含义

资本的概念由来已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都对资本与资本理论进行过深入研究。《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把资本的界定分为两类,一类是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另一类是作为生(1)产关系的资本。(一)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的资本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古典经济理论认为生产有三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每一种生产要素有其自身的范围:土地是一个存量,劳动是一种流量,而资本则是以资本货存量形式存在的货币资本。

新古典理论对资本作为生产要素的论述,存在不同的观点。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认为生产需要时间,因此需要资本货形式的预付,并认为资本品是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马歇尔把获得准租金的资本品同获得利息的货币资本区别开来。萨缪尔森认为,资本是一种不同形式的生产要素,是一种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一种本身就是经济的、产出的耐用投入品。

格林沃尔德主编的《现代经济词典》也从生产的角度对资本进行了界定,认为资本是用于生产其他商品,包括厂房和机器在内的所有商品的名称。资本是生产的三要素之一,其他两要素是土地和劳动。从企业的角度来看,资本是一家公司的总财富或总资产,因而不仅包括资本货物(有形的资产),同时也包括商标、商誉和专利权等。作为会计学的术语,它代表从股东那里得到的全部货币,加上留归企业(2)用的全部利润。

简言之,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资本主要是被理解为一种生产要素,资本概念一般是指生产资料。从上述观点还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资本的自然属性。西方经济学把劳动生产过程解释为一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技术关系,把人类的劳动活动与原料和工具等同地作为生产要素。因此,资本同劳动一起存在于每一个社会。(二)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

马克思不仅从资本的自然属性对资本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而且从资本的社会属性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马克思指出:“资本的合乎目的(3)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增大或增值。”可见,资本的自然属性就是追求价值增值,这也是商品经济的共性。马克思更进一步认为,只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品才是资本。这是因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组合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网中的物体赋予社会物体的特殊内容。因此,要了解资本,人们必须根据它作为社会关系的特殊性来进行解释。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资本又可以分为两种:作为个别的社会关系的资本与作为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关系的资本。资本作为个别的社会关系,多数与创造利润有关,最常见的形式是预支一笔货币M,以收回更大一笔货币M′。最早流行的资本化身是高利贷者的资本M—M′和商人资本M—C—C′—M′。这两种资本实际上自有货币时就有了,并且已经在许多不同的文明社会中存在了几千年。

马克思认为从M到M′有三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金融资本M—M′的循环。第二条途径是商业资本M—C—C′—M′的循环,这里资本家的才干在于“贱买贵卖”,以增加循环的利润。第三条途径是M—C—…P…C′—M′的循环,货币资本可能被预支去购买包括生产资料(原料、厂房和设备)在内的商品C和劳动力,这些要素后来启动了生产过程P,最后得到的产品C′被销售出去以获得(增大了的)货币资本M′。这时,资本家的才干就是如何使劳动生产效率超过实际工资,这就是一切利润的源泉。马克思把超过原价值的余额称为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就是增值价值,即创造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但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马克思指出:“资本并不是一种物品,而是一(4)种以物为媒介而成立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资本主义只是一种特殊历史形态的社会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但资本作为生产活动中的一个必要条件,它是客观存在的,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实现价值增值。正因为有了资本增值,才有增值部分归谁所有的问题,也即资本的社会属性。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由社会劳动共同占有,相应地,资本增值部分归全体劳动者所有,最终实现全体劳动者共同富裕。综上所述,本书认为在当今市场经济体系下,资本可定义为能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二、资本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资本作为一种价值增值的价值,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都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资本的增值性

资本必然追求价值增值,这就是说追求价值增值是资本的本质特征。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前的高利贷资本和商人资本,其目的是创造利润和价值增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的资本是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运动的目的也是实现利润增长和价值增值。因此,资本的本质特征是价值增值。(二)资本的流动性

资本增值是在资本的流动中实现的,而资本对于价值增值的追求决定了资本的持续流动。在资本流动中,资本从价值形式转换到实物形式,再从实物形式转化到价值形式;资本流动还意味着资本从一个所有者手中流动到下一个所有者手中,从一个地区流动到另一个地区,从一个产业流动到另一个产业,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三)资本的异质性

资本总是由异质的资本品构成。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异质的资本品表现为各种各样的生产资料,如现金和存款等货币资本,机器、厂房、原材料等实物资本,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本,各类劳动力等人力资本、产权资本以及管理资本等。(四)资本的风险性

资本在价值增值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资本流动是在外部市场环境中完成的,而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变动性,如宏观政策的变动、经济运行的波动、技术进步的不确定性等,再加上资本主体对外部环境认知的有限性,常常使资本增值的未来收益率与期望值存在偏差,即风险。三、资本的形式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形式。(一)货币资本

货币资本是最常见的资本形态。通常,资本表现为预先支付的一笔货币,因此也可以称货币资本是资本最一般的形态。货币资本通常包括现金、持有的银行活期与定期存款等,也包括企业持有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二)实物资本

实物资本也可称为物质资本,通常指的是以实物形态表现出来的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物资本通常表现为两类:固定资产和存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耐久性生产资料,即所有不在单一生产阶段中完全被消耗的生产过程投入品,包括房屋、厂房、机器设备、运输工具等。存货则通常包括企业持有的制成品、在制品、原材料和物料等。(三)无形资本

无形资本是指能为企业实现盈利目的,没有实物形态,并通过经济活动,借助有形资产增值的各种信息、知识及资源等,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知识资本、环境资本、市场资本、关系资本及信息资本,主要包括商标、专利权、发明权、专有技术、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矿山开采权、某些资源的租赁权、企业文化、企业品牌、企业环境资源、(5)客户关系等。(四)知识资本

在会计学领域,知识资本往往与无形资产等同,就像是无形资产的代名词,而我们认为知识资本是无形资本,但并不能说企业所有的无形资本都是知识资本。托马斯•斯图尔特认为,知识资本是企业、组织和国家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资产,知识资本的价值体现在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者之中。知识资本包含了企业实物资源以外的、所有由知识构成的资源所对应的权益,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企业信念(愿景和战略)、企业制度、品牌等。(五)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一种资源总称。西奥多•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通过投资形式并由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体力所构成的资本,可以用来获得未来收益。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劳动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劳动时间来度量。四、企业资本的构成

资本运营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本书重点关注企业的资本。从现代企业制度安排角度来看,企业资本的构成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资本的核心层

企业资本的核心层由企业的资本金构成,即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也就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二)资本的中间层

资本的中间层即企业所有者(股东)权益,不仅包括资本金(实收资本),而且还包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三)资本的外围层

资本的外围层不仅包括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包括借入资本。借入资本主要是从企业外部取得的各种借款,包括银行借款和发行债券借款,也包括补偿贸易方式和融资租赁方式获得固定资本而形成的长期应付款。资本的构成如图1-1所示。图1-1 资本的构成第二节 资本运营概述一、资本运营的含义

资本运营这一概念产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学中与资本运营相关的内容散见于《投资学》《金融学》《公司理财》等教材或专著中,但资本运营的实践活动却始于西方20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对资本运营的实践探索也在不断深化。与此同时,对资本运营的理论研究和探讨也成为热点。(一)资本运营的内涵

所谓资本运营,就是以资本的价值增值为目的,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对资本及其运动所进行的运作和经营活动。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之一,它是通过资本层次的资本品流动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资本运营是利用市场法则,通过资本的运作与经营,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的一种经营方式。

关于资本运营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广义的资本运营是指以价值化、证券化资本或者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为基础,通过兼并、收购、资产重组、战略联盟等途径,实现资本最大限度增值的运营管理方式。狭义的资本运营是从企业的层面来探讨的,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对,主要是指企业的外部交易型战略的运用,其核心战略就是兼并与收购。

广义的资本运营概念可以理解为以利润最大化和资本增值为目标,以价值管理为核心,通过对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实现对企业资产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方式。

资本运营的作用在于:(1)有助于扩张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以较少的资本调动或支配更多的社会资本;(2)有助于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降低企业市场风险,借助市场高效率地调整自身生产经营方向,优化产品结构;(3)有助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提高企业潜在发展能力,促使企业的长期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比例趋于合理,同时也可分散投资的风险。

目前,在不同的书籍中,也常常提及资本经营、资本运作等名词。资本运营包含了运筹、谋求和治理等含义,不仅重视微观的经营管理,也重视宏观的筹划与管理。经营的本意是筹划营造,运作的本意是指运行和工作,它们都有筹划、运行和管理之意,三者的基本含义是相近的。但经营和运作侧重于微观的经营管理。鉴于在不同名称的书籍中,资本经营、资本运作等概念的界定与本书所界定的资本运营概念基本相近,在本书中对于资本运营、资本经营和资本运作概念等同看待。(二)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与联系

有学者认为,广义的资本运营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企业为实现资本增值最大化这一目标的全部活动都包含在内,生产经营自然也包含在内。我们认为,因为资本运营这一概念就是与生产经营相对而提出来的,所以不能无限制地加以泛化。1.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1)从经营对象来看,资本运营的对象是企业的资本及其运动,侧重的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方面,追求的是价值增值;生产经营的对象则是产品及其生产销售过程,侧重的是企业经营过程的使用价值方面,其目的主要是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2)从经营领域来看,资本运营主要是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运作和经营;而生产经营则主要是在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商品市场等市场上进行运作和经营。(3)从经营方式来看,资本运营主要是通过资本的筹措与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实现价值增值;而生产经营主要是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质量与成本控制、市场营销等,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利润最大化。(4)从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看,资本运营不但注重企业内部的资本积累,更注重通过资本的外部兼并重组等实现扩张或收缩的战略;而生产经营则主要依赖通过销售更多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利润,实现企业自身的积累。(5)从经营风险来看,资本运营基于组合投资、风险分散原则,常常将资本多样化;而生产经营则往往依靠一个或几个主导产品经营,通过产品开发和更新换代、提升产品竞争力来规避风险。表1-1清晰地表达出了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表1-1 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区别2.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的联系

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也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都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两者相互依存,生产经营是基础,但企业的生产经营是以资本作为前提条件的,而资本也必须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才能实现其增值目的。因此,资本运营与生产经营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二、资本运营的目标

资本运营的总体目标是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由于资本运动的循环往复性,对资本的增值要求,既要考虑短期的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增值的长期目标,从而达到所要实现的总体目标。短期目标可以用利润最大化目标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来衡量,长期目标可以用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来衡量。(一)利润最大化目标

这里的利润是财务会计范畴的概念,根据会计核算规则,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的差额。企业将资本投入生产经营后,一方面支付各种成本;另一方面带来各种收益。将所得收益与支付的成本相比,如果收益大于成本,企业实现利润;反之,如果收益小于成本,则出现亏损。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大体上有两条基本的思路:一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在收益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最低,则可实现利润最大化;二是在成本不变的条件下,尽可能实现收益最大。利润的数据容易得到,而且被大众普遍接受和理解,因此,用利润最大化作为短期目标是合适的。(二)股东权益最大化

股东权益,也叫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企业实现的利润越多,从税后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就越多,盈余公积金既可用于弥补企业的亏损,也可以用于转增资本,使投入企业的资本增多。如果企业期末股东权益总额大于期初总额,则企业的自有资本增值。期末股东权益总额减去期初总额,所得就是本期股东权益的增加额,本期股东权益增加额除以期初总额即为本期股东权益的增长率。(三)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整体被并购是常有的事。许多希望扩张生产能力的企业会发现,通过收购其他企业来获得额外生产能力的成本比自己从头做起的成本要低得多,因而需要对整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决定企业价值的基础是企业的获利能力,通常计算企业价值的方法是现金流折现法,即假定企业连续经营,将企业未来经营期间每年的预期收益,用适当的折现率折现、累加得到企业价值。如果企业价值大于企业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则意味着企业价值增值;反之,如果企业价值小于企业全部资产的账面价值,则意味着企业价值贬值。

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的长期经营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而且也要注重企业价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三者不是对立的,而是一致的。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进而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比较起来,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具有全面性,因为企业价值是根据企业未来各期的预期收益和考虑了风险报酬率的折现率(资本成本)来计算的,既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又考虑了投资的风险价值。利润最大化和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两种目标易于衡量,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衡量则比较复杂。三、资本运营的特点

资本运营是以资本的价值增值为目的,结合资本本身的特点,在运作和经营资本时注重价值管理,其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一)资本运营注重价值管理

资本运营的对象是价值化、证券化了的物化资本,或者是可以按价值化、证券化操作的物化资本。因此,资本运营的特征之一就是以价值形态进行运作与经营管理。它要求以最少的资源和要素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即不仅要考虑有形资本的投入产出问题,还要考虑无形资本的投入产出问题。不仅重视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料的消耗与产品生产,更关注企业的价值变动和价值增值。(二)资本运营注重资本流动

资本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增值。资本运营就是通过并购、重组等形式盘活闲置、效率低下的资本存量,使资本不断地从效率低、效益差的地方流动到效率高、效益好的地方,通过资本流动获取更多的增值机会,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需要注意的是:资本运营中的资本循环流动与生产经营中的资本循环流动不尽相同,资本运营中的资本可以表现为生产资本,也可以表现为货币资本、虚拟资本等。(三)资本运营注重风险运营

资本运营总是与风险相伴的,其风险性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风险发生的范围更广。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资本运营过程中不仅有经济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行业风险,而且还有政策风险、体制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这些风险也会随之变化。资本运营风险还存在传递性和波及效应,因此也更具破坏性。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必须采取各种方式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四)资本运营注重开放经营

资本运营要求最大限度地支配和使用资本,因此,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内部的资源,而且要关注外部资源。资本运营的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对外部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这使得资本运营不仅要突破地域概念、打破市场分割、跨越行业壁垒,而且需要面对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甚至不同国家的竞争与合作。更广阔的活动空间与领域要求资本运营表现出比生产经营更大的开放性。四、资本运营的内容与模式(一)资本运营的基本内容

资本运营是指对资本进行有效运作和经营,对资本的运动过程进行运筹和谋划,其内容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资本筹集

企业进行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是拥有足够的资本。资本筹集,也叫融资,是指为支付超过现金的购货款而采取的货币交易手段,或为取得资产而集资所采取的货币手段。通过融资,筹集企业从创建到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本,使企业得以维持正常的经营,并不断发展壮大。企业创建之初,必须要有本金;维持企业的生存,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资本量;企业要发展壮大,必须要有追加的资本供应。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融资是企业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资金拥有的状况,以及投资和未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决策,采取恰当的方式,从一定的融资渠道经济有效地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企业通常通过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继而配股、增发新股等进行融资,也通过发行债券或可转换公司债券、设立基金等进行融资。2.资本投资

投资就是将融资获得的资本投入使用,从事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活动,以达到经营目的并获取良好的经营效益。企业投资的目的是扩大生产、实现财务盈利和降低风险,可以通过实业投资、金融投资和产权投资来实现。实业投资是主要以实业(工业、农业、商业等)为对象的投资,通过创建和经营企业,从事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金融投资则主要是指从事购买股票、债券和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投资活动。产权投资则是以产权为对象的投资活动,主要包括兼并与收购、重组、剥离与分立、破产与清算以及风险投资等活动。3.资本运动与增值

资本运动与增值是指将筹集的资本投入使用,开始资本的运动过程,并在运动过程中实现价值增值。资本的运动大体可以分成三类。(1)实业资本的资本运动与价值增值,其资本流动与增值过程可以表述为M—C—…P…(C+ΔC)—(M+ΔM),其中M为预付的货币资本,C为商品资本,P代表着生产。资本依次通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循环,最后实现资本的价值增值。(2)金融资本的资本运动与价值增值,其资本流动与增值过程可以表述为M—F—(M+ΔM),其中F代表金融产品。(3)产权资本的资本运动与价值增值,其资本流动与增值过程可以表述为M—PR…(PR+ΔPR)…(M+ΔM),其中PR代表着产权。产权资本活动有并购重组、剥离与分立等多种形式,其运动过程也存在着中断和继起。4.价值增值分配

资本是有社会属性的,资本归谁所有,其价值增值部分将由其所有者进行分配。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的利润,在缴纳所得税、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即为净利润,归企业股东所有,并由其分配。企业可以将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金,扩大资本运营的规模。借入资本在运营中实现的增值,首先支付利息给贷款者,剩余部分计入企业的利润,归股东所有。股份有限公司的分红可采取现金形式,也可以采取股票形式。

上述基本内容并未提及国内外的区分。如果资本运营活动跨越国界,就变成了国际资本运营。国际资本运营主要包括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向境外进行投资、外汇管理、国际资本的保值增值等。(二)资本运营的基本模式

企业的战略选择可以有三条路径,一是扩张战略;二是收缩战略;三是内部调整。其中扩张战略中分为内部积累和外部扩张战略。企业内部积累主要是指企业依赖自身盈利的再投入,以及在此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其他因素条件的改善,如改进管理方法、开发新产品等,从而实现企业扩张。内部积累主要从属于生产经营,外部扩张战略则主要通过并购、战略联盟等形式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企业有时候为了提高运行效率,也会采取收缩性战略,主要通过剥离、分立、股份回购等形式缩小企业规模。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结构需要优化的时候,这就需要进行内部调整,通常采取资产重组、债务重组等来优化企业资产结构、债务结构等。企业的发展战略如图1-2所示。图1-2 企业发展战略第三节 资本运营的环境一、金融市场的含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运营必定是在市场环境中进行的。在现代市场体系中,有三类重要的市场对资本运营起着主导作用,这就是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企业的资本从具体内容来看表现为货币资本、实物资本、无形资本等,与上述三类市场都存在特定的联系。资本运营以资本及其运动为对象,与金融市场的联系最为直接和最为密切。(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进行金融资产交易的市场,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这里的金融资产是指一切代表未来收益或资产合法要求权的凭证,亦称为金融工具或证券。这些金融工具可以分为两类:(1)债务性证券,是指可以偿还本金并具有固定收益要求权的金融资产,如债券、存款单等;(2)权益性证券,则是指不能偿还本金但具有权益要求权的金融资产,如普通股票等。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债务性证券与权益性证券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如可转换公司债券,是一种债务性证券,但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转换为股票,即转化为权益性证券。

金融市场是从事各种金融业务的场所,这些业务主要有资金的借贷与融通、外汇与黄金买卖等,因而金融市场包括:(1)货币市场,又称为短期资本市场,是指经营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银行短期信贷市场、银行同业拆放市场、短期证券市场和贴现市场;(2)资本市场,是指经营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融通的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信贷市场和证券市场;(3)外汇市场;(4)黄金市场(6)。如果金融业务活动超越了国界,该市场就称为国际金融市场。

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求关系,并受到价格机制等各种机制的调节。金融市场上借贷资金的集中和分配,会帮助形成一定的资金供给与资金需求的对比,从而形成该市场的“价格”——利率。(二)金融市场的功能1.资金集聚与融通

金融市场能引导众多分散的小额资金汇聚起来,形成可以投入到社会再生产的资金集合。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每个经济单位的闲置资金是相对有限的,这些暂时不用的资金相对零散,不足以满足大规模的投资要求。这就需要一个能将众多的小额资金汇聚起来以形成大额资金的渠道。金融市场就提供了这种渠道。金融市场创造了多种多样的金融资产,并保证其流动性,资金供求双方都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的交易找到满意的资金融通渠道。2.资源配置与风险再分配

通过市场机制,金融市场将资本从低效率利用的部门转移到高效率的部门,从而使资本配置到效率最高或效用最大的用途上,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可以通过证券价格波动和公开信息来判断整体经济的运行情况,以及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前景进行投资决策。通常,资金总是流向最有发展潜力,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最大收益的部门和企业。在金融市场上,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风险厌恶者可以利用金融工具把风险转移给风险爱好者,或风险厌恶程度较低的人,从而实现风险的转移,也可以通过组合投资实现风险的分散。需要注意的是,通过金融资产的交易,对于某个局部来说,风险由于分散、转移到别处而在此处消失,但不是指从总体上消除了风险。3.资金供求调节与宏观经济调节

金融市场一头连着资金供给者,另一头连着资金需求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对资金供求双方的影响而发挥着调节宏观经济的作用。金融市场的调节作用可以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在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活动中,只有符合市场需要、效益高的投资对象,才能获得投资者的青睐。而投资对象在获得资本后,只有保持较高的收益和较好的发展前景,才能继续生存并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通过这种特有的引导资本形成及合理配置的机制就是一种直接调节机制。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对经济进行间接调控。例如,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市场调节货币供应量、传递政策信息,最终影响到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从而达到调控宏观经济的目的。二、金融市场的分类(一)货币市场1.票据市场与贴现市场

货币市场中使用的票据有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两类。商业票据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在商业票据的基础上,由银行承兑,允诺票据到期履行支付义务,便成为银行承兑票据。票据交易的市场就是票据市场。

典型的商业票据产生于商品交易的延期支付,有商品交易的背景。但商业票据只反映由此产生的货币债权债务关系,并不反映交易的内容。在商业票据中,还有大量并无交易背景而只是单纯以融资为目的发出的票据,即融通票据。相对于融通票据,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则称为真实票据。融通票据的发行者多为大型商业公司和金融公司,发行面额多为大额整数,以方便交易。

银行承兑票据由银行承兑,其信用风险相对较小。由于由银行承诺承担最后付款责任,实际上是银行将其信用出借给企业,因此,企业必须交纳一定的手续费。这里,银行是第一责任人,而出票人则负第二责任。需要指出的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银行承兑票据其发行人大多是银行自身。

用票据进行短期融资有一个基本的特征——利息先付,即出售票据的一方融入的资金低于票据面值,票据到期时按面值还款,差额部分就是支付给票据买方(贷款人)的利息,这种融资的方式就叫贴现。票据贴现是短期融资的一种典型方式,因此,狭义的短期融资市场也叫票据贴现市场,简称为贴现市场。在票据贴现市场,充当买方的一般是商业银行、贴现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等专门从事短期借贷活动的金融机构,也有掌握闲置资金的非金融机构。2.回购市场

回购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市场。所谓回购协议是指在出售证券的同时,和证券的买方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从本质上说,回购协议是一种抵押贷款,其抵押品就是证券。

由于回购交易相当于有抵押品的贷款,充当抵押的一般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国债、银行承兑汇票等证券,因此,回购交易具有风险低、流动性高等特点。

还有一种逆回购协议,它是从资金供应方的角度出发,相对于回购协议而言的。在逆回购协议中,买入证券的一方同意按约定期限、以约定价格出售其所买入的证券。从资金供应者角度来看,逆回购协议是回购协议的逆进行。3.银行间拆借市场

银行间拆借市场是指银行同业间短期的资金借贷市场。市场的参与者为商业银行以及其他各类金融机构。拆借期限短,有隔夜、7天、14天等,最长不过1年。我国银行间拆借市场于1996年1月联网试运行,其交易方式主要有信用拆借和回购两种方式,其中主要是回购方式。4.短期政府债券市场

短期政府债券,是政府部门以债务人身份承担到期偿付本息责任的期限在1年以内的债务凭证。广义的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包括国家财政部门所发行的债券,以及地方政府代理机构所发行的债券。狭义的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则仅指国库券,一般来说,政府短期证券市场主要是指国库券市场。

短期国库券的期限品种有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国库券通常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发行的频率较高。国库券的期限短,有政府信誉做担保,因而可以视为无风险的证券。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在货币市场中是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参与这一市场的交易。5.大额可转让存单市场

大额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是存款人在银行的存款证明。可转让大额存单与一般存单不同的是,期限不低于7天,金额为整数,而且在到期前可以转让。存单市场分为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在发行市场上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在未到期前,可以在二级市场交易。6.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共同基金是将众多的小额投资者的资金集合起来,由专门的经理人进行市场运作,赚取收益后按一定的期限及持有的份额进行分配的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对于主要在货币市场上进行运作的共同基金,则称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二)资本市场1.股票市场(1)股票。股票是投资者向公司提供资金的权益合同,是公司的所有权凭证,代表着持有者对公司资产和收益的剩余索取权。股票持有人可以按照公司的分红政策定期或不定期地取得红利收入。股票没有到期日,持有人可以将其出售。发行股票可以帮助公司筹集资金,却并不意味着有债务负担。

股票可以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普通股是在优先股要求权得到满足后才参与公司利润和资产分配的股票,它代表着最终的剩余索取权。普通股股东一般有出席股东大会的会议权、表决权、选举与被选举权等,他们通过投票(通常是一股一票和简单多数原则)来行使剩余控制权。优先股是指在剩余索取权方面较普通股优先的股票,这种优先表现在可以分得固定股息,且在普通股之前收取股息,但通常优先股股东没有投票权。(2)股票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股票的一级市场,也叫发行市场,是通过发行股票进行筹资活动的场所。新发行的股票包括初次发行和再发行的股票,前者是公司第一次向投资者出售的原始股,后者是在原始股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份额的股票。

一级市场的整个运作过程通常由前期准备阶段、后期认购与销售阶段组成。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对一些主要问题进行决策:一是发行方式的选择,通常可以在公募与私募两种方式中选择;二是选定作为承销商的投资银行;三是准备招股说明书;四是确定发行价格。在后期的认购与销售阶段,按照预定的方案发售股票,通常采用包销、代销和备用包销等方式进行销售。

股票的二级市场,也叫流通市场,是投资者之间买卖已发行股票的场所。二级市场通常可以分为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和场外交易市场。但也出现了具有混合特征的第三市场和第四市场。

证券交易所是由证券管理部门批准的,为证券的集中交易提供固定场所和有关设施,制定各项规则以形成公正合理价格和有条不紊秩序的正式组织。场外交易是相对于证券交易所而言的,凡是在证券交易所之外的股票交易活动都可以称为场外交易。场外交易起先主要是在各证券商的柜台上进行的,因此也称为柜台交易。第三市场是指原来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移到场外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换言之,是已上市却在证券交易所之外进行交易的股票买卖市场,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柜台市场,它是一种店外市场。第四市场是指许多机构大投资者,完全撇开经纪商和交易所,直接与对方联系,进行上市股票和其他证券的交易。2.债券市场(1)债券。债券是一种资金借贷的证书,该证书载明发行者在指定日期支付利息并在到期日偿还本金的承诺,其要素包括债务的面额与利息、利息支付方式、期限、债务证书的发行人、求偿等级、限制性条款、抵押与担保、选择权(如赎回与转换条款)等内容。

债券的种类繁多,按照发行主体不同可以分为政府债券、公司债券和金融债券三大类。政府债券是指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它以政府的信誉作担保,因而通常无须抵押品,其风险在各类投资工具中最小。公司债券是公司为筹集营运资本而发行的债券,其合同要求不管公司业绩如何,都应优先偿还其固定收益,否则将在相应破产法的裁决下寻求解决,因而其风险小于股票,但比政府债券高。金融债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由于银行的资信度比一般公司高,其信用风险也较公司债券低。(2)债券的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债券的一级市场,也叫发行市场。债券的发行与股票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有发行合同书和债券评级两个方面,同时还多了一个到期偿还环节。发行合同书是一种信托契约,是说明债券持有人和发行人双方权益的法律文件,由受托管理人(通常是银行)代表债券持有人利益,监督合同书中各条款的履行。债券评级,也叫债券信用评级,是以发行人发行的有价债券为对象进行的信用评级,其目的在于告诉投资人债券发行人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信用级别越高,债券发行人的偿债能力越好,债券发行成本就可以越低。目前,最著名的三大评级机构是美国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服务公司、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债券的二级市场也与股票的二级市场类似,其交易机制也无差别。证券交易所是债券二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证券交易所申请上市的债券主要是公司债券,但国债一般不用申请即可上市,享有上市豁免权。大多数债券的交易是在场外市场进行的,场外市场是债券二级市场的主要形态。3.投资基金(1)投资基金的概念。投资基金,也称为“共同基金”“互助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专门从事证券投资活动,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一种金融组织。简言之,投资基金就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组织。

投资基金一般由发起人设立,通过发行证券募集资金。基金的投资人不参与基金的管理和操作,只定期取得投资收益。基金管理人根据投资人的委托进行投资运作,收取管理费。在证券市场品种不断增多、交易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普通人与专业人士相比,在经营业绩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将个人不多的资金委托给专门的投资管理人集中运作,也可以实现投资分散化和降低风险的目的。

投资基金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点:①成本低,将小额资本汇集起来,具有规模优势;②风险低,将资金分散投资,有效组合降低风险;③投资机会多,专业人士管理,能更好地抓住投资机会;④便利,投资基金从发行、收益分配、交易、赎回都有专门机构负责,方便快捷。

基金的种类较多,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根据投资目标的不同,可分为收入型基金、成长型基金和平衡型基金;根据资金募集方式和来源不同,可分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根据其投资对象,可大体上分为货币市场基金、对冲基金、股票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2)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差异

第一,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股票反映的是一种所有权关系,是一种所有权凭证,投资者购买股票后就成为公司的股东;债券反映的是债权债务关系,是一种债权凭证,投资者购买债券后就成为公司的债权人;基金反映的则是一种信托关系,是一种受益凭证,投资者购买基金份额就成为基金的受益人。

第二,所筹资金的投向不同。股票和债券是直接投资工具,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实业领域;基金是种间接投资工具,所筹集的资金主要投向有价证券等金融工具或产品。

第三,投资收益与风险大小不同。通常情况下,股票价格的波动性较大,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品种;债券可以给投资者带来较为确定的利息收入,波动性也较股票要小,是一种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品种;基金投资于众多股票和债券,能有效分散风险,是一种风险相对适中、收益相对稳健的投资品种。4.投资银行(1)投资银行的概念

①投资银行的定义

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corporate finance),简称投行,是主要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是资本市场上的主要金融中介。投资银行的直接金融中介功能如图1-3所示。图1-3 投资银行直接金融中介功能

美国金融学专家罗伯特•库恩(Robert Kuhn)将投资银行划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第一,广义投资银行:指任何经营华尔街金融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研究、资产管理、私人财富管理、私人股权、风险投资、国际海上保险以及不动产投资等几乎全部金融活动。某些大型投资银行还发行自己的信用卡,并涉足商业银行业务。

第二,较广义投资银行:指经营全部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咨询服务、资产管理、创业资本等,与广义投资银行的定义相比,不包括不动产经纪、保险和抵押业务。

第三,狭义投资银行:指经营部分资本市场业务的金融机构,业务包括证券承销与经纪、企业融资、兼并收购等,与较广义投资银行的定义相比,不包括创业资本、基金管理和风险管理工具等创新业务。

第四,狭义投资银行:狭义投资银行的业务仅指财务顾问(兼并收购、重组、股权转让等咨询服务)和承销(股票发行、债务发行、特殊金融工具发行等)。

世界各国对投资银行的划分和称呼不尽相同,美国的通俗称谓是投资银行,英国则称商人银行。以德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混业经营,通常由银行设立公司从事证券业务经营。由于欧洲金融业在历史上多采取混业经营,事实上独立的“商人银行”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综合性银行或“全能银行”,即同时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日本和我国一样,将专营证券业务的金融机构称为证券公司。

②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

投资银行的经营模式有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种模式。

第一,分业经营。分业经营是指对金融机构业务范围进行某种程度的“分业”管制。分业经营有三个层次;其一是指金融业与非金融业的分离;其二是指金融业中银行、证券和保险三个子行业的分离;其三是指银行、证券和保险各子行业内部有关业务的进一步分离。通常所说的分业经营是指第二层次中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之间的分离,有时特指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分离。

第二,混业经营。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相对,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和资本市场进行多业务、多品种、多方式的交叉经营和服务的总称。混业经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德国式模式,以全能型的商业银行为本体,全面经营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最终扩大为金融控股公司;另一种是美国模式,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将独立的银行、证券、保险公司集其名下。(2)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证券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业务: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证券承销与保荐;证券自营;证券资产管理;其他证券业务。

①证券经纪

证券经纪业务是指证券公司通过其设立的证券营业部,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要求,代理客户买卖证券的业务。证券经纪业务是随着集中交易制度的实行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在证券交易所内交易的证券种类繁多,数额巨大,而交易厅内席位有限,一般投资者不能直接进入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因此只能通过特许的证券经纪商作为中介来促成交易的完成。证券经纪业务包含的要素有:委托人、证券经纪商、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交易对象。在中国,具有法人资格的证券经纪商是指在证券交易中代理买卖证券,从事经纪业务的证券公司。

②证券投资咨询

证券投资咨询是指综合类证券公司为客户提供的有关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风险管理、流动性管理、投资组合设计、估价等多种咨询服务。投资银行的投资咨询业务是联结一级和二级市场、沟通证券市场投资者、经营者和证券发行者的纽带和桥梁。习惯上常将投资咨询业务的范畴定位在对参与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提供投资意见和管理服务上。有时候,投资银行提供的咨询服务包含在证券承销、经纪、基金管理等业务之中。

③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

证券公司的财务顾问业务是其所承担的对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一系列证券市场业务的策划和咨询业务的总称,主要指在公司的股份制改造、上市、在二级市场再筹资以及发生兼并收购、出售资产等重大交易活动时提供专业性财务意见。

企业兼并与收购已经成为除证券承销与经纪业务之外最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投资银行可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的并购活动,包括:寻找兼并与收购的对象、向猎手公司和猎物公司提供有关买卖价格或非价格条款的咨询、帮助猎手公司制订并购计划或帮助猎物公司针对恶意的收购制订反收购计划、帮助安排资金融通和过桥贷款等。此外,并购中往往还包括“垃圾债券”的发行、公司改组和资产结构重组等活动。

④证券承销与保荐

证券承销是投资银行最本源、最基础的业务活动。证券公司承销的职权范围很广,包括该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政府机构发行的债券;该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债券;外国政府和公司在该国和世界发行的证券以及国际金融机构发行的证券等。证券公司在承销过程中一般要按照承销金额及风险大小来权衡是否要组团承销和选择承销方式。通常的承销方式有以下四种:

第一,包销。这意味着主承销商和其辛迪加成员同意按照商定的价格购买发行的全部证券,然后再把这些证券卖给客户。这时发行人不承担风险,风险转嫁到了投资银行的身上。

第二,投标承购。它通常是在投资银行处于被动竞争较强的情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