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发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2 17:45:22

点击下载

作者:乌日克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第五发明

第五发明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第五发明作者:乌日克排版:梦工厂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ISBN:9787538582345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第五发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药食本草中医起源

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远在270万至170万年前,在我国境内已有了人类居住,并创造着中华民族自己的文明。中华民族在自己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为人类文明、文化、科学技术、医药卫生作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贡献。

我国医药学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医疗技术、疾病认识,还是诊疗技术、药物知识,都曾走在人类医药学发展的前列,如上古神农尝百草而识药性、黄帝与岐伯传下中医“岐黄”之说,商代伊尹医食同源创汤液等。神农氏尝百草造福于民

那是太古神农氏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没有多少东西可吃,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维持生活。有时吃了不该吃的东西中了毒,重时就被毒死。人们得了病不知道对症下药,都是硬挺,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死。神农帝为这事很犯愁,决心尝百草,定药性,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浑身难受,腹胀如鼓,怎么调治也不见轻,神农帝很作难,想了想,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和石头面面,数了数,共12味,招呼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地里的活忙,就走了。神农氏是五氏出现的最后一位神祇。传说因为他的肚皮是透明的,可以看见各种植物在肚子里的反应。这样能分辨什么植物可以吃,什么植物不可以吃,他还亲尝百草,以辨别药物作用。并以此撰写了人类最早的著作《本草》,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农业社会结构逐渐完成。

花蕊公主吃了那药,肚子疼得像刀绞。不大一会儿,就生下一只小鸟,然后她的病也好了。这可把人吓坏了,都说:“这是个妖怪,赶紧把它弄出去扔了。”

谁知这小鸟通人性,见家里人都讨厌它,就飞到地里寻神农。

神农帝正在树下打瞌睡呢,忽然听到:“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抬头一看,是一只小鸟。嫌它吵的人心烦,就一抡胳膊:“哇嗤——”的一声,把它给撵飞了。

但是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又叫:“叽叽,外公!叽叽,外公!”

神农帝觉得非常奇怪,他拾起一块土坷垃,朝树上一扔,就把它吓飞了。

但又没多大一会儿,小鸟又落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

神农这回犯了寻思,听懂了,就把左胳膊一抬,说:“你要是我的外孙,就落到我的手脖上!”

那小鸟真的扑棱棱飞下来,落在神农左手脖上。神农细看这小鸟,浑身翠绿,透明,连肚里肠肚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神农嘴一吐,这小鸟接过一口唾沫星儿咽了。嘿,唾沫是咽到肚里也看得清清楚楚。神农高兴极了。神农采药图神农托着这只玲珑剔透的小鸟回到家,家里人一看,吓得连连回退,说:“快扔了,妖怪,快扔了……”神农乐呵呵地说:“这不是什么神农画像妖怪,是宝贝哟!以后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又把花蕊公主吃过的12味药分开在锅里熬。熬一味,喂小鸟一味,一边喂,一边看,看这味药到小鸟肚里往哪走,有啥变化。自个儿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肚里是啥滋味。12味药喂完了,尝妥了,一共走了手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经脉 中医指人体内气血运行的通路。经脉可分为正经和奇经两类。正经有手足三阴经和手足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奇经有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的作用。

神农托着这只鸟上大山,钻老林,采摘各种草根、树皮、种子、果实;捕捉各种飞禽走兽、鱼鳖虾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一样一样地喂小鸟,一样一样地亲口尝。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哪一经,各是何性何味,各治何病。

可哪一味都只在“十二经脉”里打圈圈,超不出。天长日久,神农就认识了人体的“十二经脉”,编写了《本草经》。

神农想想,还不放心,就手托这只鸟继续验证,他来到太行山,转悠了九九八十一天,来到小北顶,捉全冠虫喂小鸟,没想到这虫毒性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打断,死了。神农真后悔,他悲痛极了,大哭一声。哭过后,就选上好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到哪就带到哪。妖怪 通常存在于人类想象与传说之中,难以运用科学方法证明其真伪。有关妖怪的起源,已经无从稽考。被称为妖怪之列的,大多给人的印象都是鬼异邪祟,倾向做坏事为多的一类;有些则给予人神秘莫测,不知是敌是友的感觉。有些则是被当作神一样尊敬,令人崇拜。

有一天,神农来到山西太原金冈一带,品尝草木,发现草木有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他就将带有苦味的草,给咳嗽不止的人吃,这个人的咳嗽立刻减轻不少;把带有酸味的草,给肚子痛的人吃,这个人的肚子就不疼了。

神农尝百草是十分辛苦的事,不仅要爬山走路寻找草木,而且品尝草药还有生命危险。神农为了寻找药品,曾经在一天中毒70次,神农被毒得死去活来,痛苦万分。可是他凭着强壮的体力,又坚强地站了起来,继续品尝更多的草木。

大地上的草木品种多得很,数也数不清,神农为了加强品尝草木的速度,使用了一种工具,叫“神鞭”,也叫“赭鞭”,用来鞭打各种各样的草木,这些草木经过赭鞭一打,它们有毒无毒,或苦或甜,或寒或热,各种药性都自然地显露出来。神农就根据这些草木的不同赋性,给人们治病。

神农来到成阳山上,他使用神鞭发现了不少疗效显著的草药,如甘草可以治疗咳嗽,大黄可以治疗便秘,黄连可以消肿等。所以对成炎帝神农氏之墓阳山,后人管它叫“神农原”,也叫“药草山”。白天,神农领着臣民到山上尝百草;晚上,他叫臣民生起篝火,他就着火光把它详细记载下来:哪些草是苦的,哪些热,哪些凉,哪些能充饥,哪些能医病,都写得清清楚楚。有一次,神农把一棵草放到嘴里一尝,霎时天旋地转,一头栽倒。臣民们慌忙扶他坐起,他明白自己中了毒,可是已经不会说话了,只好用最后一点力气,指着面前一棵红亮亮的灵芝草,又指指自神农像己的嘴巴。

臣民们慌忙把那红灵芝放到嘴里嚼嚼,喂到他嘴里。神农吃了灵芝草,毒气解了,头不昏了,会说话了。从此,人们都说灵芝草能起死回生。阅读链接有一次,神农在品尝一种攀缘在石缝中开小黄花的藤状植物时,把花和茎吃到肚子里以后,没有多久,就感到肚子钻心地痛,好像肠子断裂了一样,痛得他死去活来,满地打滚。最后神农没有能顶得住,被这种草所毒死了。神农虽然被毒死,却用他的生命,发现了一种含有剧毒的草,人们给它起名叫“断肠草”。而且,神农的探索,也为我国古代中医打开了光明之门。后世历代都有人以神农的精神,将中医发扬光大。伊尹提出医食同源创汤液

商王朝的建立者汤,与有莘氏通婚。有莘氏陪嫁的奴隶中有一位叫伊尹的人,他十分善于烹调。由于他有一套理政治国的才华而得到统治者赏识,最初汤用他做“小臣”,后为“相”。伊尹的出生便有一段传奇的记载,《吕氏春秋·本味》说:

有侁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臼出水而东走,毋顾。明日,视臼出水,告其邻,东走十里而顾,其邑尽为水,身因化为空桑,故命之曰伊尹。

伊尹自幼成为孤儿,被庖人所养,长大了也就自然成为有侁氏的庖人。但他与一般庖人不同,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被时人称为“贤”,后来连汤也知道了。这时的商正在兴盛之际,伊尹也愿投明主。

汤想了一个主意,“请娶妇为婚。有侁氏喜,以伊尹为媵。”

有侁氏国的国君就糊里糊涂地伊尹曾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把一个人才作为陪嫁送给了商族首人尊之为我国历史上的贤相,奉祀领汤。为“商元圣”。他创立的“五味调和说”与“火候论”,至今仍是我

伊尹辅佐汤努力发展农业、手国烹饪的不变之规。是杰出的思想工业以及商业,并制定典章制度,家、政治家、军事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贤能相国、帝王之师、中华使官吏尽心尽力;还任用贤人,施厨祖。行仁政,取信于民,使商部落政治安定,百姓乐业。在此情况下,伊尹又帮助商汤讨伐其他诸侯,攻打夏桀。先后经过11次战争,终于灭夏。辅佐商汤登上天子位,建立了商朝,并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大治景象。甲骨文 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商代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其是我国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由于伊尹是奴隶出身,精于烹调,生活于奴隶之中,所以接触和认识到许多既是食物又是药物的知识。他不但掌握了精湛的烹调技术,还总结出不少治疗经验。医食同源之说,可以从伊尹的身上得到证明。

伊尹在商代的身份除了在政权为相之外,更为重要的身份他还是一个巫师。商是一个非常崇信鬼神的朝代,国家大事小情皆要通过占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因此巫师具有崇高的地位,伊尹是商代第一大巫师。伊尹画像

在上古的时期,巫、史、医合一,巫师本身多兼有医的功能,如闻名遐迩的巫彭、巫咸等皆以擅长医术闻名。

在《汉书·艺文志》中托名伊尹的著作有属于道家者流、小说者流、兵家者流等,而后世医家都认为在医家者流的经方11家,274卷中有《汤液经法》32卷,也是伊尹所著。如玉函山房辑佚书有《伊尹书》殷墟甲骨文一卷,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也有伊尹篇。汤 (?~约前1588年),子姓,名履,庙号太祖,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商朝的创建者,公元前1617年至公元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为夏朝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人部落首领。

商代给后代留下的最大一笔遗产就是殷墟甲骨文,甲骨文的产生就是由于巫师主持祭祀鬼神,占卜吉凶记事的结果,其中还有关于后代祭祀伊尹的内容,在甲骨文中有“伊尹”、“伊”、“伊奭”、“黄尹”,皆指伊尹。

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大约有20多种,如疾首、疾目、疾耳、疾口、疾身、疾足、疾止、疾育、疾子、疾言、蛊、龋等,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等,虽然不能说与伊尹有着直接关系,但伊尹肯定曾经参与过类似的占卜活动。《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伊尹回答商汤有关烹调问题时曾讲过这样一段话:“阳补之姜,招摇之桂。”姜和桂都是厨师烹调中常用的佐味品,同时又是医师处方中常用的药物。一般在后世都有经验,如果突遇风寒或暴雨侵袭,为了预防感冒,普遍应用姜汤祛风寒。方剂 方,指医方;剂,指调剂。方剂就是治病的药方。我国古代很早已使用单味药物治疗疾病。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又学会将几《吕氏春秋》竹简种药物配合起来,经过煎煮制成汤液,即是最早的方剂。方剂一般由君药、臣药、佐药、使药4部分组成。

有研究认为,中医最古老的医方可能是桂枝汤,由5种药物组成,其中桂枝、生姜、大枣、甘草4种都是烹调佐料或果品,而且桂、姜正与伊尹所说的“阳补之姜,招摇之桂”相合,两者当有渊源关系。桂枝汤及其加减运用是非常广泛的,一直普遍用于临床。

伊尹同商汤论述学问涉及政事时,曾用医理比作政事,如《吕氏春秋》所说:“用其新,弃其陈,腠理遂通,精气日新,邪气尽去,及其天年。”

以人体新陈代谢的道理回答商汤取天下之道。从中也可看出,伊尹不但善理国政,而且精于医理。

医食同源之说,还可从中药汤液治病得到证明。远古时候,人们只能用咀嚼生药方法治病。以后火的应用、陶器的出现,使制作汤液成为可能。王好古 (约1200年~1264年),元代时他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一家之说。

汤液比生食草药有许多好处,如扩大了应用药物范围,有些刺激性药物通过煎煮可减轻刺激性,矿物药应用成为可能,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充分利用等,同时为单味药向方剂过渡创造了条件。《汉书·艺文志》中有《汤液经法》,历代医学家都认为此书为伊尹所撰。如晋代皇甫谧就认为:“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南朝梁时期陶弘景在列数古代医哲先贤时也不忘伊尹的功绩:

昔神农氏之王天下也,画易卦以通鬼神之情;造耕种,以省煞害之弊;宣药疗疾,以拯夭伤之命。此三道者,历群圣而滋彰。文王、孔子,彖象繇辞,幽赞人天;后稷、伊尹,播厥百谷,惠被生民。岐皇彭扁,振扬辅导,恩流含气。并岁逾三千,民到于今赖之。

元代王好古撰有《汤液本草》一书,他坚信汤液就是伊尹所创立的:“神农尝百草,立九候,以正阴阳之变化,以救性命之昏札,以为万世法,既简且要。殷之伊尹宗之,倍于神农,得立法之要,则不害为汤液。”古代甘草图还有人将黄帝、神农和伊尹并称为“三圣人”的说法:隐医医之为道,由来尚矣。原百病之起愈,本乎黄帝;辨百药之味性,本乎神农;汤液则本乎伊尹。“此三圣人者,拯黎元之疾苦,赞天地之生育,其有功于万世大矣。万世之下,深于此道者,是也圣人之徒也。贾谊曰:古之至人,不居朝廷,必隐于医卜。孰谓方技之士岂无豪杰者哉?”依据除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之外,还有一部南朝梁时期陶弘景《用药法要》。该书说:“诸名医辈张玑……等,咸师式此《汤液韭叶柴胡图经》法。”并细数了其中的大小青龙汤、大小白虎汤、大小朱乌汤、大小玄武汤、大小阳旦汤、阴旦汤等。陈修园 (1753年~1823年),清代医学家。他自幼一边攻读儒经,一边学习医术,曾拜泉州名医蔡茗庄为师学医。曾任直隶省威县知县等职,在任上曾自选有效方剂救治水灾后罹患疫病的百姓。嘉庆时以病告归,在长乐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培养医学生,一时学医弟子极多。

其实关于《伤寒论》来源问题历代医家并不避讳,王好古曾说:“殷伊尹用《本草》为汤液,汉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此医家之正学,虽后世之明哲有作,皆不越此。”

清代陈修园也指出:“明药性者,始自神农,而伊尹配合而为汤液。仲景《伤寒》、《金匮》之方,即其遗书也。”

伊尹的《汤液经》在宋代时民间还有残存,如《普济本事方》在大柴胡汤方的最后一味药大黄后即以小字说明:“伊尹《汤液论》大柴胡同姜枣共8味,今监本无,脱之也。”

再如朱肱《类证活人书》在桂枝加葛根汤方后注中也说明:“伊尹《汤液论》桂枝汤中加葛根,今监本用麻黄,误矣。”《阴证略例·伊尹汤液论例》也进一步指出:“朱奉议云仲景泻心汤比古汤液则少黄芩,后人脱落之。许学士也云伊尹《汤液论》大柴胡汤8味,今监本无大黄,只是七味,也为脱落之也。以是知仲景方皆《汤液》也。”

伊尹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医药行业神医,但大多数民众相信,汤液是由他发明的,汤液的发明提高了医药的疗效,成为中医药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阅读链接据说伊尹为了让商汤知道自己是个有本领的人,他经常找机会接近商汤。有时候他把菜做得非常可口,有时候却故意做得过咸或者过淡,招惹商汤找他问话。伊尹利用这个机会,用做莱打比方,对商汤说:“做菜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只有把盐放得恰到好处,菜吃起来才有味道。治理国家也是如此,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伊尹的一番话果然说动了商汤的心。商汤发现自己厨房里的这个奴隶是个人才,进而解除了伊尹的奴隶身份,任其为右相。自此,伊尹帮助商汤筹划进攻夏朝大计,并一举灭亡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可谓功劳显赫。神医扁鹊创立中医脉象学

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魏国三川郡生活着一位远近闻名的民间医生,姓秦名越人。由于秦越人医术高明,又行医于民间群众之中,所以人们十分爱戴他,尊崇他,用上古神话中的神医“扁鹊”来誉称他。

扁鹊在未学医时,是一家客舍舍长,医学家长桑君看到扁鹊有培养前途,便决定把自己的医方医术传授给他。扁鹊从老师处学得医学理论和技术,遵从老师的教导,专心致力于为群众治疗疾病,从不计较名利地位。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特为扁鹊立传。因此,秦越人是我国正史中第一位有传的医学家,也成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司马迁的《扁鹊列传》记载秦越人曾以妇产科医师、小儿科医师、五官科医师等不同身份,入乡问俗,为各地妇人、小儿和老年人诊治疾病,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次,扁鹊行医到虢国,虢国王太子患尸厥症休克而气息几绝,扁鹊(前407年~前310年),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生国王和大臣们均以为太子已逝,忙于渤海郡郑,即今河北省任丘;一着为太子料理后事。说为齐国卢邑,即今山东省长清。战国时期著名医家。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扁鹊被誉为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

扁鹊闻说此情,即往王宫探视,在得到国王和侍医的允许后,为病人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检查。他告诉国王,太子并没有死亡,自荐可以进行治疗。长桑君 战国时的神医。传说扁鹊与之交往甚密,长桑君就给了他一帖药,收集早上没有落地的露水和着药粉吃下去,就会洞察一切的人,30天后成为一代名医。打那,扁鹊就离开住所,悬壶行医,奔波扁鹊画像在齐赵大地,为百姓诊脉治病。

国王接受了扁鹊的建议,于是他便命令弟子子阳给太子针灸三阳五会穴,过了一会儿,太子便慢慢苏醒过来。

他又命令另一位弟子子豹用药物热敷,熨贴病人两侧胸肋部,太子即可慢慢坐起身来,接着他按太子的恢复情况,令弟子子游按摩,子同侍汤药等,进行了20多天的内服药物和按摩治疗,调理其阴阳气血,虢太子便逐渐康复。扁鹊行医故事《起死回生》石刻虢国 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东虢,即今河南省荥阳县西汜水镇。虢叔封西虢,即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东虢国于公元前767年被郑国所灭。西虢国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这个消息很快在虢国传开,人们都说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但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越人并非有什么起死回生之术,只是太子并未真死,自当生也,越人能帮助他恢复健康而已。”这种科学的观点,谦虚的态度,一直在历代医学家中传为美谈佳话。

脉学诊断是我国医学的一个特点,扁鹊对切脉和其他诊断疾病的手段,都已能较好地掌握。他曾这样对别人讲:“夫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

有一次,扁鹊晋见蔡桓公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公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蔡桓公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公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蔡桓公 即田齐桓公,田氏代齐以后的第三位齐国国君,谥号为“齐桓公”,因与“春秋五霸”之一的姜姓齐国的齐桓公小白相同,故史称“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在位时曾创建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聚徒讲学,著书立说。

不久,扁鹊再度晋见蔡桓公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

蔡桓公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蔡桓公仍不予理睬。

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蔡桓公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蔡桓公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扁鹊与蔡恒公

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关于切脉诊断尤为扁鹊之所长。有一次,赵简子病了,病势凶猛,5天时就昏迷不省人事,赵国群臣都很惊慌,扁鹊为赵简子切脉后认为:病人的脉象是正常的,并非死症。经过调治,果然痊愈。扁鹊行医浮雕

这个病例显示了扁鹊的切脉诊断技术已经达到了很高明的程度,结合他在虢国切脉诊断太子疾病并“起死回生”的事例,人们对他的脉学成就是非常推崇的。

司马迁在《史记》中一一记述了秦越人所经治的若干病例之后,颇有感慨地发表了一段富有时代精神的话,这段话既是他对研究撰写秦越人传的体会,也是他对秦越人学术、医理和高尚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同时也是对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医学发展水平和时代特点的一次富有代表性的总结:

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早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人之所病,疾病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

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有此一者,则重难治。

分析这段话有3个要点,即前一句是强调预防疾病和早期治疗疾病的思想。如果一位高明的医学家能够达到预先诊断出病人疾病之所在,或尚未发病即知将要发病的高超水平,那么就可以使病人得到早期治疗,病人之疾病就可早日治愈,不至于延误到不能治愈的状况。

这一思想既是当时医学界的理想和期望,也是时人包括医学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魏文王曾求教于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回答道:“大哥是最好的,二哥差些,而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

魏王不解地说:“请你介绍得详细些。”

扁鹊解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扁鹊彩像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列子》 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御寇所著经典。后汉时期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今本《列子》录有《天瑞》、《仲尼》、《汤问》等,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等。该书题材广泛,有些内容颇富教育意义。“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据《列子·汤问篇》记载和民间传说,扁鹊曾做过一例换心手术,这是世界上第一例这种手术。

缭城鲁公扈、赵齐婴两人患病多年,求助多方而无效等扁鹊来到这里时,就一起请扁鹊治病。扁鹊行医塑像

扁鹊仔细观察了两人的气色,询问了得病的经过和发病时间,又认真地号了两人的脉搏,然后对公扈说:“你的志气强身体却很弱,有计谋却并不果断;齐婴你的志气弱身体却很好,没有谋虑却过于执著。虽然表现在外面,其实是脏腑本身的缺陷,所以用药物和针灸是没有用的,我想如果把你们的心脏互换,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鹊让两人喝了药酒,他们昏死了很多天,剖开他们前胸找到了心脏,将它们互换放置好,然后给他们吃了神药,于是两人过了一会便醒了,就像刚开始一样的健康,后来两人就向扁鹊告辞回家了。

这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次外科尤其是心脏的手术吧!由此也可以看出扁鹊的医术是内外兼修的。阅读链接扁鹊画像司马迁对扁鹊称誉甚高,在论述了扁鹊的切脉成就后很有感慨地指出一个历史事实“至今天下之言脉者,由扁鹊也”。这是对扁鹊脉学成就的第一次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而在2世纪,著名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也曾高度评价扁鹊的诊断水平。他说:“吾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的确,由《史记》记载的几件事例,就可以得出扁鹊作为我国中医脉诊开山鼻祖的风采。《山海经》积累丰富药物

春秋战国时期,从文献记载看虽未有药物专书问世,但已出现了非医药专书却论述着丰富药物产地、效能、作用的书籍,它反映了人们对药物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深入,这就是《山海经》。古籍《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据研究,其中14篇成书于战国时期,但保存了不少远古关于山川、物产、药物、祭礼、巫医等的神话传说故事,是我们研究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医、药、卫生状况的一部重要著作。中草药《山海经》究竟记述了多少药物,尚无统一的数字,一般而论,有动物药67种,植物药52种,矿物药3种,水类1种,另有3种暂不能分其属性,共计126种。根据研究,按药物之功用约可分为9类:

第一类为补益类,即服用能使人身体强壮、多力、增强记忆、延年益寿不老,甚至还有美人色之作用等,这类药物有欀、枥木、狌狌等。

第二类为种子药,服这类药可以多生子女,这类药物有鴢鴢、鹿蜀等。

第三类为不孕药类,强调服之使人不能生育,这类药物有黄棘、蓇蓉等。《山海经》 先秦时期重要古籍,也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奇书。内容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相关内容在内的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第四类为防疫病药类,认为青耕、三足黾、珠别鱼等,人食之可以已御疫,薰草佩之可以治麻风病,也就是有预防传染病流行的作用。

第五类为有毒药物类,强调这类药物人食之可以杀人,又可用以毒鼠,例如礜石、无条皆能毒鼠,师鱼等食之杀人,莽草、芒草等可以毒鱼。第六类为解毒药类,前面叙述了毒药类,这里又叙述解毒药类,由此可以说明当时人们的药物知识已十分丰富,解毒药有焉酸、耳鼠等,前者记有可以治毒,后者记有可御百毒。《山海经》书影巫 巫与医是同源的,从汉字上看,医最初写作毉,下面是巫字。直至周代时巫和医才分家。在古代,“巫”是由氏族的领袖们兼任的,因此巫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

第七类为兴奋药类,例如,所记载的,强调食之使人不卧,而对鱼,强调食之使人不能入睡等。

第八类是杀虫药类,记有肥遗,可以杀虫,黄雚沐浴可以已疥疮等。

第九类是兽药类,虽是兽医内容,但在远古时期,人医、兽医是不分的。记载兽药有杜衡、芑、流赭等可涂牛马无病,增强马力,治牛、马病等。由此给我们许多启发:其一,春秋战国时期或已有兽医作为一个职业独立出现;其二,春秋战国时期或更早,牛、马在人们的生活中已占有重要地位,不如此不会有治牛、马病的药物。本草 中草药的另一种说法。古人有大量关于中草药的著作以本草命名,如:《神农本草经》、《吴普本草》、《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食疗本草》等不下三四十种。《山海经》所述126种药物,经考证尚可知其是后世之何种药名,在药效方面也还能找到其发展的轨迹。因此,可以说明后世本草专著的出现,与《诗经》、《山海经》之有关药物的记述是息息相关的,也可以这么认为,没有《诗经》、《山海经》保存下来,恐怕很难有《神农本草经》的编撰,即使有《神农本草经》一类书籍出现,也很难有那么丰富的内容。《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及预防医学的50余种疾病的症状,有的被后世中医典籍所采纳。如疠、痈、疽、瘕、痔、癣、痿、蛊、疟、瘿等,已成为中医学的专用术语,这些都反映了传统文化与中医的渊源关系。

巫是上古时期原始朴素的医疗活动,巫与医是集于一身的。《山海经·海内西经》记载:“开明东,有巫彭、巫抵、巫阳、巫履、丕凡、丕相……皆操不死之药而距之”。

可见,在医学科学不发达的古代,巫医以简单的医药学知识和治疗方法,杂以祈祷、禁咒祭祀等“祝由”之术,给原始朴素的医疗活动披上了神秘的外衣。

唐代诗人李贺《浩歌》中写道:“彭祖巫咸几回死”。巫咸指的是商朝名巫咸彭。《山海经·大荒西经》上说,咸彭往来灵山采百药,以祛疾疗灾。说明巫医混杂,正是早期医药启蒙阶段的多元的历史特点。《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诞生,标志着巫医两者的解体,中医药学已具备了独立分科的必然。但后世随着认识的深化,人们对“祝由”有了新的见解,认为其中包含着心理的治疗,情志调摄和气功导引的科学成分。针灸学是中华民族对世界医学独特的创造与贡献。针灸的起源很早,是从砭石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其下多箴石”。所谓箴石,不仅是原始的外科医疗工具,也是我国针灸术的萌芽。从石砭、骨针、竹针到青铜及铁针,针灸工具的进化只是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大荒北经》还记载了气功疗法。说:“继天民,任姓。无骨子,食气,鱼。”文中所说《黄帝内经》的食气,指的就是气功导引。与后世的“辟谷”当有渊源关系。《山海经》中的关医药学的记载,晚于殷墟甲骨文,早于《黄帝内经》和《五十二病方》。在中医学的发展史上,《山海经》所载存的医药学信息,应该说有着特定的历史环节的传真和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阅读链接《山海经》一书是我国古代的重要典籍,是研究上古社会的重要文献,是我国神话的渊源。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产物,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石,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只有与我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才能追本溯源,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从《山海经》与中医药神话关系的角度,探讨中医药神话的形成、发展和成因,以及我国传统思维方式对中医药的影响。病理探究中医发展

秦汉时期,中医的本草学已粗具规模,如《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书籍,另外长沙马王堆中收藏有丰富的医学著作。针灸技术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很享盛名,汉代《内经》更对针灸学作了系统的总结,使之成为有理论有技术的一门学科。

汉代张仲景、华佗都是闻名千古的神医,至魏晋时期,葛洪、皇甫谧等也为中医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阳县人,是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学史的伟人。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经典,后世奉张仲景为“医圣”,甚至有庙供奉香火。

张仲景于150年正月十八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廷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特殊,于是张仲景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后,对扁鹊产生了敬佩之情,从此发誓成为扁鹊那样的名医。张仲景(约154年~约219年),名机,字仲景。生于东汉时南阳郡涅阳县,即今河南省邓州市和镇平县。东汉伟大的医学家。世界医史伟人,被奉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药兼备的经典,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备受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