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见证新中国工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4:33:41

点击下载

作者: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工业和信息化部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档案见证新中国工业

档案见证新中国工业试读:

前言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实现国家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中国工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中国人民的幸福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提升,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工业发展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建立了世界上门类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在中国工业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形成了大量各种门类的档案。这些档案记录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见证了中国工业的辉煌历程,反映了中国工业精神。保存好、利用好这些档案,使其在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事业中发挥作用,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门、档案部门共同的责任。

正值全党上下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工业和信息化部为推动工业发展、用档案讲好中国故事,在从全国征集的3000余件档案文献中,精选近600件,编辑形成了本书。旨在通过丰富的档案文献,再现党的领导下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展示新中国工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伟大成就及形成的伟大精神。

通古今而明大道,鉴以往而知未来。党的十九大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宏伟蓝图,这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聚焦党领导新中国工业建设的初心和使命,通过档案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信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激励工信和档案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自豪感,全身心投入到制造强国建设之中,推动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9年8月序篇 积淀工业红色基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不忘这一初心和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同时,就已经提出为将来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作准备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成立就作出了发展工业的决定。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时期的实践,党对领导各种经济成分,包括公营企业、私营企业,从建立制度到经营管理,进行了有益探索;根据地、解放区的工业建设,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均发展到一定规模。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党领导的工业建设有力地支持了人民革命战争,并为以后新中国的工业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第一节苏维埃共和国的工业兴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业建设是从军事工业起步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建立起自己的人民军队,开始进行小规模的军需生产。1931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建立了第一个规模较大的兵工厂——官田兵工厂。同年11月,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业政策和劳动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工业的兴起。在中共中央和苏维埃共和国的领导推动下,各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兵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进行兵工、被服、采矿、炼铁和农具等生产经营活动,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人民军队军需物资提供了一些基本保障。这一时期,党领导开展的工业建设,从制定方针政策到实践探索,初具了国家工业建设的雏形。

1931年11月7日,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工业政策和劳动政策。这是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法令草案》和《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劳动法草案》。这是1931年11月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经济政策》。上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毛泽东。下图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1931年10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江西兴国县官田镇创办中央红军兵工厂(又称官田兵工厂)。1933年扩建,分设官田中央兵工厂、银坑弹药厂、寨上杂械厂等。1934年夏,全部迁至瑞金,合并为中央苏区红军兵工厂。官田兵工厂是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的第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兵工厂,它的建立标志着根据地兵器工业的诞生。图为官田兵工厂旧址(全景照片)。图为官田兵工厂总部旧址(局部)。图为官田兵工厂枪炮生产的复原场景。

中央印刷厂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叶坪村创办,主要印刷《红色中华》《斗争》《苏区工人》等报刊和一些革命书籍及传单等。为了创造一流的工作效果,在条件艰苦、设备简陋的情况下,经常举办各种劳动竞赛。中央印刷厂工人的劳动热情十分高涨。1933年5月7日,《红色中华》报发表了《中央印刷厂工友的积极》一文,表扬“中央印刷厂的工友平常对于参加革命战争,提高生产非常积极的”“每天提前上班,想方设法增产节约”。图为中央印刷厂旧址和印刷机。中央红军被服厂于1931年9月在江西瑞金创办,后扩建为红军第一、第二、第三被服厂。图为瑞金中央红军被服厂旧址。

中华钨矿公司于1932年3月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于都县成立,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行长毛泽民兼任总经理。该公司建立后发展迅速,下属的铁山垅、盘古山、小垅等矿场,约有工人5000人,年产量约计1800吨。到1934年10月,共生产钨砂7500多吨,通过外销,收入达到435万大洋。“钨砂”成了冲破经济封锁的拳头产品,为增加苏区财政收入、支持革命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左图为中华钨矿公司矿部旧址。右为1932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工农检查委员会给中华钨矿公司组织科科长李克钧的信。

1933年,中华苏维埃中央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中央土地人民委员部颁发布告,提出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要项,并指出:“只有农业、工业都发展起来,才能于自用之外,还可以大批运输出口,兑换食盐、布匹,及其他必需品进来,兑换现洋进来,来改善工农贫民的生活,帮助革命战争的胜利。”

长汀红军斗笠厂于1931年冬在福建长汀创办。该厂生产的斗笠都是仿照广东军的斗笠制造的,属于尖顶宽边的传统样式,这样的斗笠功能单一,只能用来挡雨遮阳,而且背在身上很容易划破衣服。1932年冬的一天,毛泽东视察该厂时,对斗笠的样式提出了修改建议,将尖顶改为平顶,把厚厚的竹片夹边改成篾片缠边,这样不仅能挡雨遮阳,还可以让战士们热的时候当扇子扇风,累的时候当枕头睡觉,歇脚的时候垫在地上坐着休息,实现一物多用,非常方便。工人们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很快编出了一顶新式斗笠并印上了“工农红军”字样,以及红色五角星的图案。毛泽东见到之后非常满意,嘱咐工人们加快生产新式斗笠支援红军。到1933年,红军斗笠厂生产的新式斗笠多达27万顶,1934年1月至9月共生产20万顶斗笠。成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战士们行军作战必不可少的军需物资之一。左图为长汀红军斗笠厂旧址。右图为该厂生产的斗笠(复原)。

新集五一模范工厂于1931年由鄂豫皖苏维埃政府在河南新集镇创办,是当时苏区规模较大的被服厂,也是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工厂,有职工300多人,其中70%以上是女工。内设缝纫厂、针织厂、鞋厂、石印厂,拥有厂房60多间。图为新集五一模范工厂旧址。

躲狮坪兵工厂于1934年由红二、六军团在湖南永顺县躲狮坪(今多士坪)重建。兵工厂设红炉车间、翻砂车间、修枪车间、造手榴弹车间、木业车间,主要制造和修理红二、六军团急需的武器弹药。图为躲狮坪兵工厂旧址。

通江兵工厂于1933年年初由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县苟家湾创办,时任厂长为丁武选。同年9月,在达县完整俘获了四川军阀刘传厚的兵工厂后,通江兵工厂规模迅速扩大,鼎盛时共有职工1400多人,各种机床138台,成为当时各根据地设备最多、技术力量最强的兵工厂之一。图为通江兵工厂旧址和该厂生产的麻尾手榴弹。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提出进一步发展工业的要求,指出:“必须发展小手工业的生产,尤其是对于军事,对于出口,对于群众特别需要的生产,如像钨矿,煤铁,石灰,纸,硝盐,布匹,樟脑,药材,烟,油,糖,木材,农具等。”“在可能的条件之下,苏维埃政府应创办与扩大特别需要与特别有利的国有企业(如钨矿公司,织布厂,造纸厂及各种军事工业等)”。左为1934年1月通过的《关于苏维埃经济建设的决议》。右图为大会会场旧址。

1934年1月24日、25日,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报告,阐述苏维埃政权的劳动政策,明确规定保障苏区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同时指出:“我们的经济政策的原则,是进行一切可能的和必须的经济方面的建设,集中经济力量供给战争,同时极力改良民众的生活。”“我们的经济建设的中心是发展农业生产,发展工业生产,发展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社。”左为1934年1月24、25日毛泽东所作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与人民委员会对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报告》,载于1934年1月26日《红色中华》报“第二次全苏大会特刊”。右为报告中关于汀州工人工资的情况。

1934年3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为革命根据地工人写了《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一文,指出:“‘一切服从于战争’,即是一切服从于工人阶级全体的永久的利益。”“苏维埃企业与合作社企业的发展,巩固,与生产力的提高,是直接关系于战争的胜利,关系于工农劳苦群众生活的改善,而且这是准备着将来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经济基础。”左图为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区中央执行局委员长刘少奇。右为1934年3月20日刘少奇撰写的《用新的态度对待新的劳动》一文,载于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54期。

1934年3月31日,刘少奇在《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一文中指出:“苏维埃形式的新式的工业,已经开始发展出来。现在中央苏区的苏维埃工厂已有三十二个,包括工人两千多人,还包括有几千人的钨矿的生产,还有包括几十以至百多工人的许多生产合作社的工厂(如铸铁、刨烟、造船、农具等合作社)。”“这些工业的发展、巩固与生产的提高,对于目前的革命战争,是具有极重大的直接的关系。”这是1934年3月31日刘少奇撰写的《论国家工厂的管理》一文,载于中共苏区中央局机关报《斗争》第53期。图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从左至右)这是1934年4月18日、7月24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等签署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收集弹壳及铜锡等重要兵工材料的命令。图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张闻天于1934年6月起草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命令:关于保证军事工业生产的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工业建设在极其险恶的战争环境中白手起家,艰苦创业,逐步建立起一批国营工厂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据不完全统计,到1934年2月,中央革命根据地17个县的手工业合作社有176个,规模较大的国营工厂有33家。其他根据地的手工业生产也有较快的发展。同年10月后,各路红军相继开始长征,根据地的工厂设备等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殆尽,但红色工业的火种没有熄灭,党领导的工业建设在抗日战争时期又掀开了新的一页。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工业建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后,中共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陕北。1937年7月,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为了适应抗日战争的需要,中共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抗战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大力推进军工建设,积极发展民用工业,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工业迅速发展起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军加紧对各抗日根据地“扫荡”“清乡”和国民党顽固派实行经济封锁,根据地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十分困难。面对敌后抗战的严重局面,党领导根据地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运动中,工业领域成就斐然,轻纺等工业合作社普遍成立,一批炼铁、机械、石油、化工等较大规模的工厂相继建成,这些工业建设对于推动大生产运动、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改善人民生活和支援抗日前线武器装备,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冯家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简称《十大纲领》)和毛泽东起草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宣传鼓动提纲。《十大纲领》第六条提出:“经济政策是整顿与扩大国防生产,发展农村经济,保证战时农产品的自给。”毛泽东在宣传鼓动提纲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坚决相信,在实现上述十大纲领的条件下,战胜日寇的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只要四亿五千万同胞一齐努力,最后的胜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上为1937年9月6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第15期刊载的《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下图为洛川会议旧址。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扩大的第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作了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提出:抗日军队的武器装备要从目前的游击战发展到将来的正规战,“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提高军事技术,创立机械化兵团,准备反攻实力。”会议还作出了《提高军事技术以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的决议。图为中共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主席团成员。这是1938年10月毛泽东撰写的《论新阶段》,载于《解放》周刊第57期。

黄崖洞兵工厂创建于抗日战争初期。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装备极端落后,补给困难,弹药奇缺。建立自己的兵工厂成为当时的急迫任务。1938年9月,八路军在山西榆社县韩庄村建立总部修械所。为了防止日军袭扰,经八路军副参谋长兼前总参谋长左权考察选址后,决定将该修械所迁到黄崖洞一带进行扩建。1939年夏,在山西辽县、武乡、黎城交界的黄崖洞建立兵工厂,1940年年初建成投产。该厂生产的步枪、掷弹筒、五〇炮弹、子弹、手榴弹等,每年可装备16个团,是抗战初期八路军最大的兵工厂之一。左图为邓小平,1937年8月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1938年1月任129师政治委员。右图为1985年修建的黄崖洞兵工厂牌楼,上面有邓小平1985年3月22日的题词:“黄崖洞”。这是1939年1月31日朱德、彭德怀、左权关于派兵掩护总部修械所给八路军第115师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的电报。图为黄崖洞兵工厂工人在生产“八一式”马步枪。

柳沟铁厂创办于1938年,是八路军总部制造手榴弹、地雷和铸造炮弹毛坯的兵工厂。1941年年初,该厂将当地土法炼铁的方炉改为灰口铁闷火炉,提高了迫击炮弹弹体的可加工性和合格率。1942年,日军加紧了对根据地的“扫荡”,为保存军工实力,军工部决定将工厂规模缩小,于同年3月分别迁往3个地方,设立3个独立生产的分厂。图为柳沟铁厂的灰口铁闷火炉。这是1940年7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总工会创办的《工人生活》杂志,是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方面较早的工人刊物之一。这是1941年10月八路军总部军工部编印的《工厂工作指南》,是抗日根据地军事工业方面较早的一部工厂管理法规。

源泉村化学厂于1944年年底由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山西黎城县源泉村创办。主要以硫酸、硝酸和棉花为原料制作无烟火药,月产最高达900公斤左右。为了保密,化学厂对外称“太行青年学校”。图为源泉村化学厂旧址。

1939年4月,晋察冀军区成立军区工业部,为了适应严酷的抗日战争形势,对付日伪军封锁、“扫荡”,其所属兵工企业经过不断调整,逐步发展壮大,形成“集中领导,分散经营,小型配套”的局面。1940年,晋察冀军区工业部在河北唐县大岸沟村创办了大岸沟化学厂,主要生产甘油、硝化甘油、雷汞、雷管和各种炸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