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的美妙(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04:51:2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赞美的美妙

赞美的美妙试读:

内容提要

赞美是一种美德,它不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和力气,却能给人一种支持和力量。它可以让人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建立自信心。人人都喜欢赞美,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享受;人人都喜欢赞美,因为很多人都把尊重和荣誉看成是自己的的第二生命。一句赞美的话胜过一剂良药,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好运,而且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

第一章 “激励”是一支强心剂

激励是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满足员工的需要。这种需要有物质和精神需要两种,因此,激励也就有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之别。包括在赞美艺术中的应该是以语言为手段,表达领导者的赞赏、期许等情感,使听者产生一种心理满足,从而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激励方式,称之为言语激励或精神激励。

因为激励就是将外部的适当刺激(比如言语)转为内部的心理动力,从而强化人的行为,能够大大地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热情,所以把激励称之为一支功能强大的强心剂一点也不过分。

激励能在员工精神深处产生“核动力”,挖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工效。日本丰田公司采用合理化建议奖的方式鼓励职工提建议,结果当年就为它带来了900亿日元的利润。可见,一旦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被激发起来,产生的效果是革命式的。

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要想激励手下员工当然先得知道激励的方法。

一、找准切入点,黄蜂敢把大象欺

领导利用激励的语言、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将预定的目标完成。但是这种激励语言,必须选择一个恰当的切入点,突破到员工精神中产生作用,发挥效果。否则,不仅不可能挖掘出员工的潜能,也许还会产生负面效果。

1.对下属要有信心

员工因自信心的差异,从而既使他们工作能力差不多,但工作的热情、工作的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做领导的不要因此而将工作效果差的员工放弃。相反,对他们多加关照,激发起他们的信心,这可说是一种无本投资。

同时,领导还要给予员工充分的行动自主权,让员工有权参与决策。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使他们有自己能“独挡一面”的感受。

2.充分肯定成绩

许多领导有这样的毛病,对员工的成绩视而不见,当员工做错时,却紧抠不放。这是管理中的大忌。相反,领导应充分肯定员工的成绩,认可他们的成就和努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士气,提高他们的工作热忱和面对更大困难的信心。

即使员工有了错误,批评也只能是对事不对人,使他明白你只是满意他的工作,而不是他本人。并且批评的语气要和蔼,避免训话式的批评,摆出充分的事实根据,使他看清自己的毛病所在,有助于他改正错误,而无损工作热情。这种批评,使员工心存感激,从反而激发他的积极性。

3.给予他们美好的希望

一般说来,当一个人心中有了一个目标后,他们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这个目标能够大大的开发出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所以,如果你能向手下员工描绘出一副美妙的蓝图,并且使他们明白自身在实现蓝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心中的荣誉成就会形成强劲的内心力,为目标的实现发挥力量。

这种方式,能让员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获得必要的安全感,因为把自己当作了组织的一部分,有了一种亲切的归属感。

4.我很重要

当一个人被忽视了自身价值以后,往往自尊心会受到挫伤,因失望而不思进取,放任自流起来。

要提高员工的士气,满足他“我很重要”的愿望是很重要的。这是人的天性使然。美国著名的管理者玛丽·凯说过:“你应该看到每个人都高举着一大块标语牌,上面写着让我感到很重要。”每个人每做一件事,都在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使自己获得肯定。

人们内心“我很重要”的心理其实是一种自我荣誉感,这经荣誉感被满足而获得的成就感,远远超过物质利益的兑现。所以,领导一句“辛苦啦”、“好样的”往往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二、因势利导激发潜能

人表现出来的能力往往与他的真实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是因为人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惰性。领导就是要消除员工的惰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前苏联著名导演爱森斯坦在拍摄《战舰波将军号》时,他无意中叫出一句话,竟将那些懒散的演员都调动了起来。

在拍摄过程中,有一个情节需要一千多演员们顺着台阶跑上跑下多次。第一次,人们还满有兴致的,热闹嘛。第二次,兴致大减。第三次,懒懒散散不像一个样。“柯里普娃同志,加把劲呀!”突然广播里传来导演的声音。“哇,这该死的怎么看得这么清楚!”谁偷懒他都看得见!一下子人人自危,鼓起热情跑了起来。他们可不想成为导演口中的落后者。

本来爱森斯坦是不过偶然记起其中一个演员的名字,虚张声势的喊出来吓唬他们一下。

当员工做出成绩时,都希望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赞赏,若是领导不闻不问,便会打击他们的工作热情,变得懒起来。一般情况下,领导只要随时在旁边敲一敲,使员工感自己受到重视,就能鼓起他们的干劲。

1.擂分争霸

只要是有上进心的人,都会不甘人后,力争上游。利用人们的这种求胜心理,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考格是一家钢厂的经理,令他苦恼的是,他的厂连年完不总公司分配的生产定额。“你怎么搞的。你一向很能干,如今怎么连年完不成任务。”总经理瓦尔斯亲临一线,向考格兴师问罪。“我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儿。责骂他们,强迫他们,只差没把他们给开除了,但都不管用。”考格沮丧的说。

瓦尔斯不信这个邪,决定亲自到车间巡视一番。恰巧遇到白班快要下班,他便问旁边的白班雇员说:“你们这班今天炼了几炉?”“6炉。”那人恭敬的回答。

瓦尔斯拿想一支粉笔,在门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一声不响的转身走了。

夜班雇员按时到来。这“6字谁写的?什么意思?”夜班雇员不解地问。“总经理刚来过这里,听说我们今天炼了6炉,便把6字写在这里了。”白班雇员回答。

第二天晚上,瓦尔斯再次来到车间时,发现他写的“6”字变成了“10”字。原来前天夜班工人已将“6”改成了“7”字;当白班工人换班时,看到了“7”字,认为夜班看他们不起,便决定教训他一下,所以到夜再次换班时,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10”字。

当年年底结算,考格乐得合不拢嘴,因为他的厂的产量跃居了全公司的榜首。

巧妙利用第三者,激发员工的自尊心、好胜心、进取心,这种方法可称之为对比激将法。摆出擂发,谁优谁省一目了角,竞争意识浓厚的现代人谁甘为劣呢?

2.舍你其谁

激起员工的荣誉心,那么看似他根本不能胜任的工作,也会因为你对他的一句话而变成小菜一碟。

刘易士·路易士给美国的监狱的二十年管理实践,不仅使他成为美国最著名的监狱长,而且他的故事还被人们拍成电影,广为传播。谁又料到,辛辛监原本是他根本不想的地方,都因上司的一句话而改变了。

辛辛监狱位于纽约的魔鬼岛的西部,这里丑闻谣言满天飞,可说是臭名昭著。狱长艾尔·史密斯决定调派新汉普顿的路易斯前去打理。“小伙子,辛辛监狱需要一个经验丰富的人前去管理,我觉得你是一个不错的人选,怎么样?”史密斯对风尘仆仆的路易斯说。

路易斯急匆匆的赶来,还以为老板会给自己一个好差事,谁知是让自己去啃骨头。辛辛监可是个吃人坑,前几任同仁在那身败名裂,没想到如今轮到自己了。

史密斯看穿了部下的心思,笑着说:“你这个样也不奇怪,那的确是个危险的地方,它需要一个有能力的大人物去坐镇。我看除了你没有更合适的了。”

一席话激起了路易斯的万丈豪气,接下了这虽然危险但“舍我其谁”的位子,最终获得了成功。

利用一切机会显示自己存在的价值,渴望超越别人,这是人所共有的心理,领导只要善于分析把握部下的这种心理,便能激起他的雄心壮志,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3.生于忧患

有道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过于安逸舒适的工作环境往往使人萎靡不振,抹杀积极向上的精神。相反,充满挑战的环境却能让人保持旺盛的斗志,激发他们的潜能。

苏秦和张仪是战国时期闻名天下的辩士。苏秦连横六国抗强秦,张仪则以含纵之计破了苏秦的六国联盟。谁又能想到,这一切都是苏秦导演的。

当苏秦连横之策初见成效时,他决定物色一个人到秦国谋取要职,好保持各国间比较均衡的势力。想来想去,苏秦决定向师出同门,且和自己私交甚厚的张仪“下手”。

苏秦先派人告诉正苦无出路的张仪,自己愿意提携他,待张仪兴冲冲的跑来时,故意闭门不见,过了几月,苏秦接见张仪。“我和你师出同门,本应该提携一下你,但一看你这副穷酸样,跟本不可能成什么大器,我实在值不得为你白费心机。”苏秦冷冷的说。

这番话把张仪气得半死,心想你不念旧情,我也不跟你客气了。他决定以合纵之术说服秦王,以破苏秦的连横术。

探子报得张仪往秦国去了,苏秦大喜。但又恐张仪没有名气,秦王不肯见他,苏秦又派人带了大量的黄金到秦国暗中为张仪上下打点,终于使他见到秦王,并以自己的合纵策说动秦王,得到重任。

至此一纵一横,驰骋七国,苏秦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有的时候、挫折、屈辱或挑战对一个有上进心,欲成大器的人,能产生强大的动力,挖掘他们的潜能,但领导对员工运用这种方法时,得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并且还要把握一个度。否则有的人或许因为挫折、挑战太大而丧失了信心,或许因过份的屈辱而被击垮,甚至干出蠢事。

4.老妈子领导不好

如果一个人对你事无巨细,每件都要千叮咛、万嘱咐的,你一定会很反感,做事就根本提起兴趣,心中暗骂:老妈子、吐罗哩吐啰嗦,真烦!

所以,作为一个领导,向员工下达任务时,如果太过详尽,就暗示你对他不放心,不信任他的能力,从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做而适而可止,给员工留充分发挥处自己能力的空间。

一般刚上任的领导,责任心强,期望把工作做得十全十美,在给下属指示时易犯过于详尽的毛病。其实,有的事情,下属已经知道该怎么去做,也许比你了解得都清楚。如果你对他们指示太过详尽,有的会认为你在怀疑他的能力,从而对你不满和反感;也有的人因此会养成依赖心理,他做工作只是按部就班的完成你交给他的那些,其它的即使自己做得到,也不肯越雷池一步。这种做法只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

领导之所以叫领导,就因为主要发挥导向作用,不是叫你事必躬亲,自己累死累活的,却根本没有效果。最有效的做法就是让员工对任务形成一种使命感,给他们自己行事的权力,只要告诉员工做什么该做什么,而不用具体的告诉他们怎么做。员工在明确目标后,就会去思考、去判断用什么最有效的方法完成目标。因为这里他们获得的暗示是你信任我,你相信我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你对他的尊重、信任必须会最大程度地激发他的潜力。但是,要使员工形成使命感,领导必须做到:所要完成的任务必须明确、具体、可行;必须给予完成任务所需的必要条件;给予员工自由支配的权力;明确各人的责任,必须进行必要的监督和评价。

5.不要越殂代庖

有的领导,喜欢跟下属争功,明明是人家狡尽脑汁,废寝忘食才弄出的一个创意、一个项目,却一声不响的攫为己有。然后还大言不惭的对人家说:“我弄了一个项目,你去做一下。”这种行为肯定把下属气得吐血,哪里还谈什么积极性、创造性、潜力的发挥。相反,聪明的领导,不但不会抢下属的饭碗,还会对下属呈上的创意、计划作一番必要的修改,然后说:“小王,你的这个计划不错!你熟悉,还是让你去完成吧。”一般员工执行上级的指示、计划,都是消极的,但如果去做自己一手拟定的,却是积极的,充满兴趣的。

因此,有经验的领导都会尽量不给下直接下达指示,而让充分尊重他们行动的权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自己去拟定行动方案。

某公司的工程师王某花费的大量的时间,精力,终于为公司的一个攻关项目弄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如果这个方案得以执行的话,能够为公司节约一大笔资金。因此,他完全有信心,领导会批准的。

但还在他未把方案提交上去前的一天,主管该项目的领导把他叫了去。“老王,你是这方面的专家,这次请你来看一下我搞的关于公司攻关项目的一个方案。”该领导殷勤的对他说。“行啊!”他爽快的答应了。尽管他对自己的方案非常自信,但看一下对方的也不妨。

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他感觉自己的方案被克隆了。手里拿的所谓领导弄出来的方案竟跟自己的一模一样,连细节都不差分毫。“无耻!”他暗骂,感到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成果被人抢走,心中非常的生气。“哎呀,这个方案虽然可行,但是有许多缺点和危险,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实施。”他口是心非地说。

于是,一个原本可以为公司节约大笔资金的方案就这样流产了。

6.重任之下必有勇夫

前东芝公司总经理士光敏夫说过这样一句话:“对部下的最大尊重,就是发现和发挥他们的才能,然而委以重任,委以重任最能造就人。谁能举100斤,就给他120斤,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创造力。”

委以重任不一定要你给下属多大的官,主要是让下属认识到你对他的重视,你对他存在的价值的认可,从而激发他的积极性。

某公司有一位技师,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看管数十架打字机和一些昼夜不停运转的机器。这种枯燥的活使他觉得很无聊,他跑到经理那抱怨自己干的活太多,一个人忙不过来,公司应加派一个伙计来帮他的忙。

公司经理略加思索,让他先回去,第二天一定满足他的要求。次日当这位技师回到自己办公室时,发现门上多了块牌子,上面大写着他的名字和头衔——“服务部主任×××”。这一下,技师非常满意,经理不费“一兵一卒”便将他“解决”了。

7.压力还是要点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人性中都存在一些惰性,当缺少压力时,这种惰性就很容易释放出来,使自己懒散、放纵。在一般环境中,因受这种惰性的影响,要挖掘人的潜力是非常难的。相反,当把一个人放于恶劣的环境中,或利用某种诱因,就可以让潜力冲破惰性的阻挠,发挥出来。给人以非凡的能力。

台湾台塑集团老板王永庆就深谙这个道理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激发员工潜能。

在招收新的员工时,王永庆不管他的学历、身份如何,都先将他们“下放”到基层现场学习培训6个月。在这期间,对学员进行每周一次的严格考核,并把考核结果记录在案。同时,每个都必须撰写心得报告,在训练结束的典礼上,王永庆会亲自进行抽查,并且当场给予评定。因此,这期间学员共同的感受是:压力非常大。

但是,正是这个充满压力的环境,磨练了新职员的意志和,使他们十分清楚自己的奋斗目标,干起事来马上就能上手。

在实行“压”的同时,王永庆还实行“拉”——给予职工非常慷慨的奖励。这一“拉”一“压”,使员工们有着“苦尽甘来”的期望,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8.不要吝啬滴水之恩

中国人是非常重义的,“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观念被许多人认可。如果你手下的员工得到了你真诚的尊重,关心、帮助和理解,那他成为你的死士的可能性是完全有的。有道是“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掘人力莫过于思”。

春秋时,有一个人叫豫让,是晋国人。侍俸过几个贵人,都不得意。后来,到了智伯处,很受他的信任。

在一次变乱中,赵襄子杀了智伯,豫让侥幸逃脱,发誓要为主人报仇。他隐名埋姓,化作囚犯,到赵襄子的府中修茅侧,伺机刺杀。可惜在行动时被捉住,但又再次逃脱。

然而他心中念念不忘报仇之事,为了让别人无法看出自己,他扮成乞丐,刮掉了眉毛,用漆改变了肤色,让身上长满的脓疮。他问妻子还能认出他不,他妻回答虽然样子看不出来,但声音却没变。于是他又喝药水把声音变得沙哑一些。一切准备停当,他埋伏在赵襄子必须经过的桥下,准备行刺。谁料赵襄子的马在过桥时失惊,卫士围马时又发现了他。

豫让被押到赵襄子车前,赵襄子问他:“你过去侍俸的那几个人也被人给杀了,你不去给他们报仇,为何偏偏千方百计的为智伯报仇?”“先前的那些人只把我当下人看待,我就像下人一样报答他们。智伯不一样,他把我与侠士看待,我就要像侠士一样报答他。”

三、激励的黄金原则

在激励员工时,要讲究许多原则和方法,否则,不使达不到激励的效果,还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1.激励员工十不要

一不要搞错奖励对象。员工做的面包,却给他们上司或同事吃;

二不是要求过份。人无我完人,不要期望员工什么都行;

三不是只强调工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员工的合理要求;

四不要高高在上,指手划脚;

五不要当老妈子领导,事事亲躬,累死的是自己;

六不要自作聪明,当工作进展顺利时,多出点子;

七不要处处揽权,不放手,忽视了员工的行动自主权;

八不要心胸狭窄,听不得异议;

九不要自高自大,忽视了群众智慧;

十不要好大喜功,多雇员工,认为组织庞大就是好。

2.激励员工六做到

一要做到让员工明了你对他们的期望,避免误会;

二要做到让员工对自己心中有数,不管他们做得好与坏,都要告诉他们好在哪里,坏在哪里;

三要做到有功不夺,把工作完成的功劳归功于大家;

四要做到平易近人,信任员工,帮助员工;

五要做到实情相告,将公司现状告诉员工,使他们把自己变为公司的主人;

六要做到注意细节,充分尊重员工的自尊自由、成就感和自信心。

3.松下公司激励员工的21点技巧

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总结自己一生的经营实践,提出了激励员工的21点技巧,其分别是:(1)让每个员工都了解自己在公司中所处的地位,并且要定期和员工讨论他们的工作表现。(2)一定要给予奖励,但须与成就相当。(3)如果公司中有某种改变,应事先通知。而且员工如能先接到通知,工作效率一定比较高。(4)让员工参与同其切身利益有关的计划和决策的研究。(5)信任员工,赢得他们的忠诚和信赖。(6)告诉员工他所担任职务在整个公司中的重要性,让他们有责任感。(7)以身作则,任何事先要求自己做好,为员工树立榜样。(8)聆听属下的各种建议,切勿粗暴打断或对其忽视。(9)实地接触员工,了解他们的兴趣、习惯和敏感事物,对他们的认识就是对你资本的认识。(10)言行一致,不要让员工看轻你的威信,同时不要让员工弄不清到底该干什么。(11)如果有人举止怪异,应该追查。(12)万一你犯错误,立刻承认,并且认真地表示歉意。如果你推卸责任或是责任旁人,别人一定会瞧不起你。(13)在责备某人之前,先指出他的优点,表示你只是希望能够帮助他,这样才能使其心服口服。(14)维护员工应有的权利,并让员工履行其应及的义务。(15)尽一切可能去安抚不满情绪,否则所有员工都会受到波及。(16)把握住每一个机会,表明你以自己的员工为骄傲,这样能够使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力。(17)尽可能委婉地让大家知道你的想法,没有人喜欢被蒙在鼓里。(18)制订长、短期目标,以使员工可以用以衡量自己的进步。(19)提出建议性的批评,批评应有理由,并帮助被批评者找出改进或者改正的方法。(20)假如有人发牢骚,应赶紧找出其不满的原因,及时加以改进或弥补。(21)解释要做某事的目的,员工会把事情按照你的目的做得更好。

第二章 忠言逆耳利于行

一、忠言逆耳利于行

人常说批评是“忠言逆耳”,却是“利于行”的。其实批评自己的人,一般都是真心对待自己,希望自己能改正缺点,朝着的方面发展的,对被批评者可谓是一片坦诚。

可以说,人的一生是在批评中长大,成熟起来的。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家人通过批评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回想一下我们的童年,谁不曾常听到这样的批评:“不要把手放在嘴里,脏得很。”“吃饭前怎么不洗手?”“你太调皮了,真不听话。”而长大一些又会听到诸如“不要只关心自己,要关心一下别人”“别老迟到”等等来自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从不批评别人,也几乎没有人会从不受到别人的批评。

批评是能使人更加成熟和完的良方,是使人成功的阶梯。从批评中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错误,从而修正自己的言行、思想,慢慢形成自己正确的处世方法和对待生活的态度,而若视批评为别人对自己的讽刺、打击,一听就如坐针毡、暴跳如雷,则无论如何也是无法进步的了。

从前,郭国的国君出逃在外,他对为他驾车的人说:“我渴了,想喝水。”车夫把清酒献上。又说:“我饿了,想吃东西。”车夫又送上干肉和干粮。

郭君问:“你怎么准备的?”

车夫回答:“我储存的。”

又问:“你为什么要存这些东西?”

车夫又回答:“为您出逃路上充饥解渴呀!”

又问:“你知道我将要出逃吗?”

车夫说:“是的。”“那你为什么不事先提醒我呢?”

车夫回答说:“因为您喜欢虽人说奉承话,却讨厌人家说真话。我想过规劝您,又怕自己比郭国灭亡得更早,所以我没有劝您。”

郭君一听变了脸色,生气地问:“我所以落到出逃的地步,到底是为什么呢?”

车夫见状,连忙转变了话题,说:“您流落在外,是因为您太有德了。”

郭君听后又问:“有德之人却不被国人收留而流落在外,这是为什么呢?”

车夫回答说:“天下没有有德之人,只有您一个人有德,所以才出逃在外啊!”

郭君听后喜不自禁,趴在车前横木上笑起来,说:“哎呀,有德之人怎么受这等苦哇?”他觉得周身劳累,就枕着车夫的腿睡着了。

车夫用干粮垫在郭君头下,自己悄悄地走了。后来,郭君死在田野里,被虎狼吃掉了。

郭君在穷途末路之时,仍不能体会对自己忠心耿耿的车夫的一片赤诚之心,仍改不掉喜欢听奉承话的毛病,由此可知,他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了。

不过有良苦的用心还需有良苦用心的表现,让对方知道批评者实际是打心眼里欣赏自己,喜欢自己,支持自己或是为了自己着想的等等,才能让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所以批评者首先就要考虑,该批评是否是于对方有益的,能否让被批评者相信按照批评语的要求改进之后,于自身有益。不能诱之以“利益”的批评,会使被批评的人觉得自己改正行为是为了批评者的利益。于是对批评会有更多的抵触情绪,使原本的一片好心也因方法不当而遭人误会。

就心理学而言,一个批评与被批评的过程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在思想、感情上的相互交流与认同的过程。人在批评过程中越是尊重、理解对方的处境,就越能够获得对方对自己批评意见的重视与接受。在发表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懂得爱护虽人的自尊心,维护其面子,不出语伤人,不逞口舌之快;理解使人学会设身处地地去替别人思考问题,讲话不自以为是,不强加于人。在接受批评意见中,尊重使人竭力认同别人批评意见中的有益部分,并予以积极的肯定。人们越是能够尊重理解人,就能越能够冷静,客观地面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从此意义上讲,尊重、理解是使忠言不逆耳,闻过不动怒的转化条件。

师经是魏国宫廷里的一位琴师,经常给魏文侯弹琴。

一天,师经弹琴,魏文侯随着乐曲跳起了舞,并且高声说道:“我的话别人不能违背。”

师经拿起琴去打魏文侯,没有打中,却把帽子上的穗子撞断了。文侯问手下人说:“身为人臣却去打他的国君,应该处以什么样的刑罚?”

文侯手下的人说:“应该烧死他。”于是把师经带到堂下的台阶上等候。

师经说:“我想在死之前说一句话,可以吗?”

文侯说:“可以。”

师经说:“以前尧舜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没有人反对;桀纣作国君时,只怕他讲的话遭到别人的反对。我打的是桀纣,不是我的国君。”

文侯听后,说:“放了他吧!这是我的过错。把琴挂在城门上,用它作我的符信;不要修补帽子上的穗子,用它来时常告诫我自己。”

正是师经从文侯的长久统治来考虑,批评文侯不该学桀纣独断专行;而文侯也从批评中听出这是文师对自己的忠心与关怀,所以才能最终将逆耳忠言接纳下来,并免了师经的死罪。

二、点到为止,死海复生

晏子是齐国一位善谏的大臣。晏子死了17年后,齐景公有一次请大夫们喝酒。景公射箭射到了靶子外面,满屋子的人却众口一词地称赞他。景公听后变了脸色,并叹了口气,把弓丢在一旁。

这时,弦章进来了。景公说:“弦章,自从我央去晏子到现在已经有17年了,从来没有听到别人对我过失的批评。今天我射箭到了靶子外,他们却众口一词赞美我。”

弦章说:“这是那些大臣的不好。他们本身素质不高,所以看不到国君哪些地方不好;他们勇气不够,所以不敢冒犯国君的尊严。但是,您应该注意一点,我听说:国君喜欢的衣服,那么大臣就会拿来替他穿上;国君喜欢的食物,大臣就会送给他吃。像尺蠖这种虫子,吃了黄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黄,吃了绿颜色的东西,它的身体就要变绿,作为国君大概总会有人说奉承话吧!”

弦章的话在景公听来颇有道理,明白了奉承者不过是投自己所好,如果自己对奉承话深恶痛绝的话,就很少会有人来自讨苦吃了。弦章虽未直接进一步批评景公喜欢听奉承话才造成如此局面,但景公已深刻领悟到了这一点,事实上,若弦章再画蛇添足地批评景公一番,效果反而不会有仅点到为止好。

当人们发表批评意见时,还要注意不要滔滔不绝讲个不停,使当事人没有时间与机会来思考你所提出的意见。这种言语吐啰嗦的行为,不仅冲淡了主题,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在心里咨询当中,咨询者常常在讲话中有意地停顿几秒钟,以观察对方是否有话要说。同时,他还会不断地运用沉默来暗示对方思考自己讲过的话,并提出问题。这种手段不单给来咨询者以充分说话和思考的机会,还可促进咨询者与来询者之间的相互共鸣和理解。

卡耐在把说话吐啰嗦当作影响人们接受批评意见的因素之一。他指出:“我们每说一句话,都应显示出其说话的价值与力量。没有力量的话就是没有价值的话,等于没说一样。不能达到说话目的,那就是废话,废话就意味着吐啰嗦。所以,批评的艺术还在于言语简明扼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反之,话讲得多了,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对方会对你产生反感,反倒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发表批评意见,还应忌扩大事端,那将一些不相关的事情也扯进来,使得当事人越听越不耐烦,增加其对批评的抵触情绪,特别是对于要面子的人,在发表批评意见时不断扩大批评范围,无疑是逼他不认同批评意见。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常见的问题就是唠叨。本来是出于对彼此的爱与关心,但因其不是就事论事,而是一件事做错了,将其以前做错的也牵扯进来,进行一番批评,使得对方不但不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当前的批评,反而还不得不为自己以前的行为进行辩护。

就心理学而言,在批评当中扩大事端,等于改变两个人原有的认知对象及其认同条件。这正如前面举例中说明的那样:当丈夫因一天不做家务事而受到妻子指责他从来不干家务事时,他会本能加以反驳,因为其批评话题已产生了本质性变化,即双方认同的基础已不是谈论今天这一具体事件,而是把以前所有错或不错的事合在一起,难怪丈夫会感到委屈不服了。

另外,一个过错进行一次批评。要想对一个已知过错引起注意,一次提醒就足够了。批评两次完全没有必要,面一次就成了唠叨了。如果总把过去的错误翻出来并唠唠叨叨地没个完,对于批评者来说完全是愚蠢和无效的。“妙语精言,不以多为贵”。批评人,话不在多,而在精妙,所谓“言贵精当”。言语精炼,往往能一语中的,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一语道破,使对方为之振动,幡然醒悟。如果拖泥带水,东扯西扯,反而使人不得要领,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产生急躁情绪,也就达不到批评的目的了。

三、恰到好处,妙处生花

战国时候,秦国攻赵,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要赵国送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方肯发兵。但赵太后执意不肯,虽然满朝文武都极力劝谏,仍无济于事。最后赵太后干脆宣布:“谁要是再来劝我,我就吐他的脸。”

后来左师触龙言求见,太后知道他也是来规劝的,于是满脸怒气地等他来。触龙言慢慢地走到太后面前,请罪说:“我的脚有点毛病不能走快,因而好久没有来看太后,却心下惦念,故今特来拜望。”太后见此便说自己现在也得靠车行车。触龙言又问了太后饭量等其他一些情况,这段家常话使太后的怒容全消。

之后,触龙言又求太后允许他的小儿子在王宫卫队里当一名卫士。太后满口答应,并问触龙言儿子多大岁数了。触龙言答曰:15岁,并说要在死之前为儿子安排好立身之处。太后见此便问男人是否也疼爱孩子。触龙言曰:比起女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此时,触龙言顺便问太后疼爱燕后(赵太后之女)是否甚于长安君。太后答曰:比不上长安君。由此,触龙言强调说父母疼爱孩子应为他们的前程着想,并举例说赵太后自己当年与燕后分别,难舍难分,依依惜别,但每次祭祖的时候,却祷告让燕后留在燕国,不要回来,以使其子女世世代代为燕王。讲究这番话,触龙言反问太后:您这样做,不正是为燕后的长远着想吗?太后点头称是。

此时,触龙言话锋一转,向太后道:自此三世之前,自赵国内大夫升诸侯以来,每一代国王的子孙凡是封侯的,其后期还有吗?太后摇摇头,触龙言又问:不光是赵国如此,其他子孙受封的后代还存在吗?太后又搔搔头,由此触龙言评论道:这是因为他们的地位显贵却没有功勋,待遇优厚却没有功绩所致。如今您给长安君以显贵地位,膏腴之土,却没有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这样一旦太后不讳,长安君又何以使赵国自立呢?因此老臣认为你爱长安君却没有替他的长远考虑,爱长安君不及爱燕后深。

至此,太后完全接受了触龙言的批评与劝说,便回答道:“好吧,就按你的意思。”之后为长安君准备了100辆车子使齐,齐国随即发兵救赵,从而退了秦国之军。

在这一事例中,触龙言之所以能够使赵太后改变初衷,同意将长安君送往齐国做人质,就在于他巧妙地运用了父母疼爱儿女的人之常情为契机,批评赵太后不为长安君的长远着想,会因疼爱一时误了一世。由于触龙言深刻地体会到赵太后爱子心切,于是从聊家常开始,请示太后将自己的小儿子安排在宫中当卫士,到评论太后爱燕后与长安君的差别,到最后建议爱长安君应使春为为国立功的机会,始终未探讨送长安君质齐与退秦军的利害关系,恰到好处地既顺了太后的心意,又使太后接受了批评意见,不愧为忠言不逆耳的典范。

秦汉之际,刘邦率兵攻破函谷关,入咸阳,灭了秦朝。他进入秦朝皇宫,见宫室帷富丽堂皇,美女珍宝不计其数,于是流连忘返,想留在宫中,享受一下做皇帝的快乐。跟随刘邦出身草莽的樊哙,知此,气冲冲地责问:“沛公,你是想得天下,还是想当富家翁?此室中所有,皆秦所以亡天下也,沛公赶快回霸上,千万别留在宫中。”刘邦听了,大为反感,脸上露出不悦之色,不予理睬。不一会儿,张良也来对刘邦说:“只因秦王贪暴,不得人心,你才取得了今天的胜利,我们既然为天下除去暴君,理应以俭朴为本,现在刚进咸阳,若又像秦王一样享乐,岂不等于助纣为虚?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您能听从樊哙的劝说。”他们终于说服刘邦还军霸上,揭开了楚汉战争的序幕。

张良与樊哙同为批评刘邦,但因两人说话的方式不同,而效果也大相径庭。刘邦率先破秦入关,正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时,逆耳忠言是很难听进去的。而出身草莽的樊哙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些,一阵反诘中含讥讽,令刘邦反感,故而对他的意见置之不理。而张良的批评则从分析秦为何灭亡和刘邦为何得胜入手,然后总结说明贪图享乐的后果,最后再肯定了樊哙意见的合理性。张良的分析恰到好处地扣住了刘邦的心理状况,强调刘邦所关心的成败问题,再加上语气委婉动听,虽是批评意见,刘邦也欣然接受。《说苑·正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吴准备攻打楚国,他知道这个计划会遭到很多大臣们的反对,于是对左右的人说:“谁要是对我攻打楚国发表反对意见,我就让他去死。”因此很多大臣都不敢来指出这个计划的错误:攻打楚国会给吴国带来很大危害。吴王的宫廷近侍少孺子为了劝谏吴王,想了一个办法。

一天,吴王早朝时发现少孺子浑身湿漉漉的,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少孺子说:“我带了弹弓,在后花园闲逛,想打点飞鸟。突然我发现了一件让我不能忘怀的事情:一只蝉在树上凄厉地鸣叫,喝着露水。蝉不知道有一只螳螂正在它的下方悄悄地向上爬,正想把它作为自己的早餐呢!那螳螂伏屈着身子,张着足爪,沿着浓密的枝条,一步一步地接近了蝉。可螳螂哪里知道,这时有一只黄雀正藏在不远的一根树枝上,正要展翅飞来啄那只螳螂!黄雀伸着脖子以为很快就可以将螳螂吃到嘴里,哪里会想到这时我正用弹弓瞄准它,它也完蛋了!这三个小东西,都是只顾前,不顾后,它们的处境真是太危险了……而我呢,则因为看到这么精彩的场面,时间久了,让露水把衣服都沾湿了!”吴王听了少孺子的话,心中猛然警醒,同时也明白了少孺子的一番良苦用心,于是决定放弃攻楚的计划。

少孺子本来就是要批评吴王错误的计划,但鉴于吴王的威严和其下的命令,不能直接进行批评,于是连用三种动物,比喻其做事只图眼前利益,不知祸害就在后面,从而使吴王醒悟,接受了他的批评。正是因为少孺子懂批评的艺术,将批评意见寓于故事中,才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进了忠言,可见恰到好处地运用批评之言,是能否达到批评效果的决定要素之。

四、刺话难听,人言可畏

批评他人,应讲究技巧和语言,不能讥讽,挖苦他人,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和面子,否则批评只能产生更多的负面效应,而无法起到催人奋进,劝人改过的作用。

有这样一件事。在一次会议上,张教授遇见了一位文艺评论家。互通姓名后,张教授对这位文艺评论家说:“久仰久仰,早知道您对天上的星宿很有研究,是位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评论家没有反应过来,以为是张教授搞错了,忙说:“张教授,您可真会开玩笑,我是搞文艺评论的,不研究什么天文现象。你弄错了。”张教授正言答:“我怎么是跟您开玩笑。在您发表的文章里,我时常看到您不断发现了什么著名歌星、舞台新星、歌坛巨星、文坛明星等众多的星宿,想来您一定是个非凡的天文学家。”

本来张教授是试图用幽默的语言,批评这个胡吹乱捧,不负责任的“评论家”。但张教授的幽默饱含了讥讽,过于尖锐,看似幽默,实则尖刻。他的奚落与嘲笑大大伤害了这位文艺评论家,表现出一种对对方人格的蔑视,这已大大超出了积极批评的范畴。试想,这位文艺评论家尽管在文章中不负责任地乱捧“明星”,可是这样的批评他能接受吗?非但不会接受,恐怕还会奋起批击与张教授反目成仇,想必张教授的目的并非如此。因此出于善意的批评是不能讲刺话的。

战国时期,魏国吞并了中山,魏文侯把这块新占土地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事过不久,他问群臣:“我是一位怎样的君主?”群臣齐声答道:“仁君。”然而大臣任座却大声说:“您得了中山,不封给自己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怎么能说是仁君呢?”因为按当时的礼仪,这样的地方都应封赏给君主的兄弟,魏文侯这样做显然是不合礼仪制度的。文侯听了大怒,任座也叫得急忙逃离。

此时文侯又问翟璜,翟璜说:“您是仁君。”文侯又问:“你为什么这样认为?”翟璜说:“我听说,君主宽厚,大臣耿直。刚才任座说话那么坦率,这是以说明您是一位仁君。”文侯听后又喜又羞,赶紧叫翟璜把任座请了回来,并亲自下堂迎接,待为上宾。事后把中山改封了他人。

大臣任座在批评文侯时,不注意方法,快人快语,讲了很刺激文侯的话,于是文侯大怒,任臣自己也被吓跑了:而翟璜却很懂得批评的艺术,寓贬于褒,表面上听来是称赞文侯,实际上隐含着对他的批评,既间接地批评了文侯的不妥行为,又没伤到文侯的尊严,还使文侯猛然醒悟。

对方有了缺点或犯了错误,如果只是一味地横加批评、讲刺话,“你怎么这么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这样的太不应该了”等等,这种方式是不太妥当的。当某人做错事时,在他内心里有时会有反省,觉得抱歉、恐慌、不知所措,此时如果你再批评指责他,那么他会因为你的谴责而羞愧难过,有的甚至从此一蹶不振,无法再树立自信。如果换种语气,换个句子,比如:“从今以后,你自己要多加注意。”或者说:“我想,下次你一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对方不仅感激你对他的信任,同时会感受到你的真诚,更重要的是有了改正错误的信心。对方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必定小心谨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且时常提醒自己注意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缺点、毛病,适时修正自己。

勉勃·胡佛是一位著名的试飞习行员,经常参加飞行表演。有一次,他在圣地亚哥举行室中表演返回洛杉矶驻地,途中飞机的两个发动机在300米高度时突然熄火,他凭着熟练的技巧使飞机降落。虽然人无伤亡,但是飞机遭到严重损坏,着陆后,胡佛立刻检查飞机燃料,发现果然是燃料加错了。

回到机场后,他要见见为他座机服务的机械师,当时这个年轻人已经为自己的过失而非常苦恼,当胡佛走近他时,他流泪了。由于他的过失,一架非常昂贵的飞机被毁了,而且差点使三人送了命。胡佛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怒气冲冲地批评,指责这位机械师的失误,而是上前搂着他的肩膀说:“为了向你表明我坚信你不会再这样做,我希望你明天为我的F-15(战斗机)提供服务。”

结果可想而知。这位机械师在今后的日子里不但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而且会因为这样的增大而干得更加出色。如果胡佛劈头盖脸就给这位机械师一顿讽刺打击或是严厉的批评,不仅可能会大大地伤害机械师的自尊心,而且会使他变得沮丧、自卑、畏首畏尾,甚至放弃他本来可以做得很好的机械师的工作。

另外,要做到不讲刺话,还要注意自己的态度。假如心中不高兴,切不可在言语态度上流露出来,特别注意言语间不可含有讥讽或敌意。避免在批评他人时做出握拳、瞪眼、皱眉、把脸沉下来等发怒的表示。使原来不带“刺”的话,也让被批评者听来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或怀疑你是对其心怀不满,这样也就不会继续听你所说的内容了。应尽量用平和或温和的态度去面对你的批评对象,尽量剔除感情成分,学会借表情、态度、声调增加批评语的积极效果。

五、用事实来说话,蛮汉也得三低头

有时候批评他人,无需迂回曲折,绕山绕水地暗示一番,只需要用事实轻轻一点,就能够达到效果,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一个病人在和医生约定的时间准时到达,可等了15分钟后医生才到。他非常气恼,觉得医生这种不守信用的行为实在是无礼,他必须提出批评,否则心里感到不平衡:自己受到了轻视,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于是他通过以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批评意见。

他进入医生办公室后,先用手指了指手表,然后冷笑了一声说:“现在是2点15分。”医生似乎没明白他的意图,敷衍说:“是吗?”医生的回答更激怒了这位病人,可他仍是说:“现在是两点过一刻。”尽管他内心是非常愤怒,可脸上仍保持平静。他在克制自己,试图用暗示让医生明白自己的意思。可医生仍装糊涂:“两点过一刻又怎么样?”这下病人忍无可忍了,终于指出了医生的错误:不该迟到,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不守信用。医生这才向他道歉。

这位病人开始想用迂回的暗示法将自己的批评信息传递给医生,让医生接受批评,并为自己的错误道歉,可医生并不愿意坦然接受。这位病人因此更加恼火,最后直接了当地将医生迟到,耽误了病人时间的事实说出来,医生才接受了批评。

现实生活中确实会常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需要直截了当地提出批评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令对方醒悟,否则你采用委婉的或迂因的办法,对方并不能领会你的批评意见,或者是故意回避、装糊涂,有时还会引起对方的误解,双方产生新的矛盾。

德皇威廉二世设计了一艘军舰,自以为得意,便请国际上著名的造船家来进行鉴定,一位造船家对皇帝的设计提出下述意见:“陛下,你设计的这艘军舰将是一艘威力无比、坚固异常、速度超群、装备上乘、十分美丽的军舰。但看来它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只要它一下水,就会立即沉入海底,如同一只铅铸的鸭子一样。”这位造船家的批评站在事实的基础上,即船虽然设计得很坚固,装备又精良,但却缺乏作为船最重要的特点——能够航行。这样的批评,一语中的,一下子就使德皇幡然醒悟,取消了实施造船的计划,避免了损失。

战国时期的“农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许行主张人人自食其力,一切东西都自己做,万不得已才进行交易,根本否定了社会分工。因此他和他的弟子数十人,都穿着粗布衣,靠打草鞋、织席子来维持生活。有一个叫陈相的人本来信奉儒家思想,但一见到许行,便改换门庭,信奉“农家”学派了。有一次,陈相遇到孟子便竭力宣扬农家思想,他说:“我计为许行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凡是贤明的君主都应该与百姓同耕作,自己亲自做饭吃,同时兼理朝政;如果不能自给自足,怎么能称得上是贤君呢?”孟子于是问道:“那么许先生是否必定自己种粮食然后自己做饭吃呢?”陈相回答说是的。孟子又问:“那么许先生一定是自己织布做衣服了?”陈相说:“不是,许先生穿的粗布衣服里用麻做的粗布衣服。”孟子又问:“许先生戴的帽子是他们织布做的吗?”陈相回答:“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又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布做帽子呢?”陈相说:“怕对耕种有妨碍。”孟子又问:“许子用锅做饭,用铁具耕地,这些都是他亲自做的吗?”陈相说:“不是的,也是用粮食换来的。”孟子因此说:“如果许先生用粮食去换锅、农具,这不能说对陶工和铁匠有所妨碍,那么陶工和铁匠用器具去换粮食,又怎么能说他们对农夫有所妨碍呢?况且许先生主张自给自足,那他又何不自己亲自做陶器和铁具,一切东西只是自己家里拿来用?又为何忙忙碌碌地拿粮食与别人交换呢?”

孟子用设问诱导的方法,一步步地摆事实讲道理,将许行的观点驳得体无完肤,却又合情合理,让陈相在不知不觉中就接受了孟子的批评意见,毫无孟子故意打击自己信奉的学派的感觉。

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如此,捷径总是最短的路,最有效办法常常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其实有时候直接将对方的缺点、错误指出来,反而是避免伤人自尊心、避免双方误会、避免便人产生逆反心理等的最好方法,往往能达到批评者预期的效果。

批评也是一种赞美,有人批评自己,表明对方在某些方面很欣赏自己或对方很喜爱、关心自己,否则,谁也犯不着冒着得罪人的危险去批评别人;批评也是种赞美,它从侧面反映出你在许多方面是做得不错的,缺点错误仅存于某些小的方面,否则就用不着批评,而应该惩罚,兴师问罪了。

所以,当一个人受到他人批评时,应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心平气和地听取对方的批评意见,看到批评对自己进步、成熟的重要性,勇敢面对别人的批评,对于合乎情理的地方进行积极肯定并确实改正,对于不合情理的意见,须保持冷静头脑,使之对自己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第三章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赞美别人要达到预期效果,首先要了解所赞之人需要什么赞美,做到所谓“知彼”,例如一个相貌出众的女孩,因为常常受到“美丽”、“漂亮”等称赞,如果你再夸她模样可人,或许连个微笑都无法博得,而若你另辟蹊径赞其心灵心巧、善解人意,却能达到与她缩短距离或是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因此,我们赞美他人之前,首先心里应先有个“谱”,做到知彼,知道应该赞美什么。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研究发现,眼睛是透露人的内心世界的最有效途径。人的一切情绪、态度和感情的变化,都可以从眼睛里显示出来。而且,人对自己的语言可以做到随意控制,可以完全为了暂时适应某种特定情境的要求而口是心非,但人们对于自己的目光却难以随意控制。观察力敏锐的人,可以很好地从一个人的目光中看到一个人内心的真实状态;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睛看出究竟是真的镇定自若,还是强装镇定其内心却很慌乱。

我们常常说有些女孩子的眼睛水汪汪的像会说话似的,这就是因为她们的眼睛富于表情、有神、善于传递内心丰富的感情。实际上,人内心的情感波动都会反映到眼睛中去,心理学家的研究证实,人的情绪变化首先会反映在不自觉的瞳孔改变上。当人的情绪从中性变得兴奋、愉快时,瞳孔会不自觉地放大。一个男子看到迷人的女郎,或一个女性看到潇洒的男子都会有瞳孔放大的反应。此外,人的惊喜,情绪愉快程度因某种刺激突然增加,也同样会产生瞳孔放大反应。有人研究过人们打扑克时的瞳孔反应,发现如果抓到了自己期望的好牌,情绪兴奋性会徒然上升,并出现瞳孔放大。

更进一步的科学研究还揭示,对于令人厌恶的刺激物,人们的瞳孔反应不是扩大,而是明显缩小。当人们的瞳孔反应不是扩大,而是明显缩小。当人们的情绪从愉快转向不愉快而突然出现令人不快的人或事情时,瞳孔会不自觉地缩小,并伴随程度不同的眯眼和皱眉。可见,人的眼睛是其内心情感状态的良好指示器。

眼睛不仅是心灵的窗户,更重要的是:“眼睛会说话。”心理学家发现,目光接触是最为重要的身体语言沟通方式。如果一个人斜靠在墙上,在没有目光接触时,这个姿势可能意味着休息。而如果与某一个特定的人保持某种目光接触,这个姿势的意义则可能变成了轻视对方。因此,在要赞美他人之前,首先要从眼睛的表情中抓住对方感兴趣的所在以及对自己的态度如何等各方面的信息。

首先,要与对方保持目光接触,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他的注意,也可以观察出他对你是否注意,只有在他注意你的情况下才能展开你对他内心的洞察。语言沟通是具有明确的信息发送和信息接受、分化的过程。当你与你的赞美对象交谈时,如果对方在整个过程中都与你保持一定的目光接触,就说明他在倾听你的谈话或是专注于与你谈话。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展开下一步骤:“察言观色”。在与对方的交谈中,通过观察对方眼神中的愉快、高兴、激动、幸福或是厌恶、挫折、悲伤、敌对等情绪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关于对方的一些重要信息,如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同时还可以从其眼神中看出对你的态度热情、欢迎、抑或冷漠、排斥,从而决定是否要赞美以及赞美的时机等。

另外一方面,如果你在赞美他人之前,没有与其进行交谈,目光接触同样很重要。与人见面,一双真诚而热情的眼睛会立刻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眼睛会说人们内心深处的话,它可以表明你对他人的好感。同时,从目光接触中你可以大概观察出对方的人品、性格等重要特征。孟子曾说过,看人胸中正与不正,看他的“眸子”即可,正直的人眼光光明坦荡,不正之人则眼光怯懦灰暗。如果你看一个人第一眼时,就已发现其眼邪心不正,相信如果不是带着特殊目的,是不会有兴趣去赞美这种人的。

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情况是熟人之间的赞美,这同样需要多从其“心灵的窗”中洞察其内心。因为熟,大家都互相了解,若平时多观察,更能从对方的眼睛中获取较多信息,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了解其为人,这样赞美起他来,一定是“一赞穿心”收效很好了。

二、学会看相,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的微妙心理经常会从人的表情上展现出来,因为面部肌肉比身体其他部位更富于敏感和弹性,更能反映感情的变化,因而人们常说,“出色的演员会用表情说话”。但表里不一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所谓“外表好看,心隔肚皮”,所以有必要仔细观察面部表情的细微动作,学会识破伪装和掩饰。“看相”对于洞悉人心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巧用赞美须先学会当个“相面先生”。

1.人的表情有时是一种伪装

大家都有经验,内心有什么高兴的事,脸上的肌肉就会放松驰;相反,发生了哀伤的事情,会不自觉地紧皱眉头甚至不自觉地掉下眼泪。人类微妙的心理动态,的确会经常出现在表情上,表情有时比语言更能传达心声。从表情看透人心似乎是简单易行的事,但问题在于人的表情与内心的情感往往并不一致。原因在于人们常常为了掩饰自己的心理活动而从表面上刻意做出不同的表情,有时甚至是表情与心内正好相反,即出现人们常说的“表里不一”现象,有些人的表情只是出于一种虚伪的应付与真正的感情可能相差十万八千里。以生意上的谈判为例,看到对方充满兴趣的表情,笑眯眯地听着自己谈话,真以为这次谈判一定成功,不料结果却遭到对方的婉言拒绝:“你所说的我都了解,你的意见也很高明,但这一次真对不起,我们已将机会让给了另一家公司。”而我们自己在购物时也常常会“口是心非”,明明觉得某物不错,价格也还算公道,但为了让老板再降价,我们往往会对其大加贬低,摇着头,皱着眉,“从鸡蛋里挑骨头”。

但这些并非是有意否定自古传下来的一种说法,“表情是照见人心的镜子”,而是想说明:如果你无法从表情去理解对方真实的感情,是由于对方表面的伪装和掩饰,使你看不透对方的真心,但从本质上说,这是因为你尚未熟练掌握深层心理分析术,应该从现在起开始学习、训练,最终定能正确地洞察人心。

2.照见人心的面部表情

脸上肌肉的变化可以作为探索深层心理的明显线索,因为这里的肌肉分布较其他身体部位更高度发达。这一点在心理学上是已经肯定过的,此外也有人对大脑皮层的运动领域做过调查,同样发现脸和手的运动领域比身体的其他部分多。其中眼睛嘴巴的四周又是脸部最为活跃的部分。因此我们只要观察随着某种感情出现的表情变化,即很容易发现感情的变化与脸上的肌肉动态是相互对应的,例如的愉快的表情是脸颊提高,嘴角向后扯,不愉快的表情是脸颊下沉,嘴角下垂。所以,相应的感情变化,脸上的肌肉即呈现相反方向的运动。根据这种肌肉变化的基本特征,便形成了相应不同感情的表情。

3.越想压越压不住的感情

被压抑的感情如球中之气,在表情的内侧逐渐高昂。当气球被吹起来时,球面逐渐增加张力,图案会因此而越来越清晰,面部表情也终将显示出被压抑的神情。

在感情压抑的情况下,面部肌肉的变化与直接表现感情时不一致,有时还会在身体的其他部位以动作反映出来,因为压抑毕竟是相当痛苦的行为,所以表情和动作即会呈现异常状态,而以不平衡的形态展现出来。据某个百科辞典推销员说,把样本交给认为有购买希望的顾客后,顾客开始默不作声地看辞典的内容,这那里决定要不要买的关键时刻,这时有经验的推销员必须抓住这个瞬间,直视顾客面部,以便看脸色行事。他还说,坐在顾客对面观察还不行,应该坐在顾客的斜侧面去,以便看清顾客侧面肌肉的变化,有趣的是,那张从正面看去似无表情的脸上,侧面的波动却显示了他内心感情变化。这就是说,顾客虽不愿立即正面表现出他要与不要,但侧面的表情却显示出他内心判断的过程。

还有另外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小丑学院训练课程之一,是要做出与内心感情不一致的表情,比如心里非常气愤,脸上却相反地露出笑容,其训练目的是要学生能不受感支配而自由操作表情。据说,由于这是一种扭曲感情的训练,该校每年都有两、三名学生在训练中途患精神官能症。由此可见,要作出感情与表情不一致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并非人人都能驾轻就熟。

由此可见,要想透视表里不一,并非困难多多,只要多留心细节,多观察,就会很容易“拔云见月”看清其内心所想了。

4.外表冷漠,内心狂热

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人,即不论听到别人说什么或自己看见了什么,都似无动于衷不露声色。很多人遇到这种人的表情时都会手足无措,其实大可不必自乱方寸,而应尽量避免直接指出他内心的纠葛,因为其实际上是正拼命压抑自己的感情,如果此时问他为何作出如此表情,更会刺激他呼之欲出的感情,不利于坦诚沟通。

不过,同样是无表情,有时则是极端不关心或藐视的表现。比如,你在说话,他却在看着别的什么,或者呆呆地望着你,做出一副莫衷一是的表情。其实这种无视于你或不感兴趣的表情,有时却是一种好意和爱情的一种反面表现。特别是女性,由于不敢大露骨地表现自己的爱心,但又担心对方不明白自己的感情,压抑与挣扎相斗争,就装出一副相反的表情。所以如果你看到女方对你做出漠不关心你的样子,千万不要当真去记她的账,相反,你应该认识到她对你的感情与关心。

人的表情与人的内心活动息息相关,如何观察外表,从中获得对方内心活动的真实信息是需要动一些脑筋和积累一些经验的,但因为要与人相处,要达到让自己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或是让他人帮助自己等等目的,就必须学会如何“看相”,而这些又都是有助于成功赞美的辅助条件。

三、语言是心灵的外表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媒介,而同时人的各种心里变化也能从语言中透露出来。虽说许多人为了掩饰内心情感,常会心口不一,说一套,做一套,但从对方的音色、语调、音量、用词等等方面,仍然可以洞悉说话者的内心。

1.从音色了解对方的心理与性格

高昂的声音中如果尖锐响亮,通常是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而愤怒的时候,同时也是感到紧张的时候。对方发出这种声音时要特别留意。相反,情绪平和安详,觉得对方的分份化自己低时,音频会放低而带有沉重感。当对方充分理解自己所说的话时,语调也会渐渐变沉变低。换言之,声音语调的高低是判断对方紧张感的关键。而若要赞美他人,则切莫选择其感情激动时,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所想要的效果。

声音大小和个人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喜欢大声怒吼的人通常支配欲强,喜欢单方面贯彻自己的意志,从自我为本位。声音小者,多半性格内向或习惯压抑自己的感情。

另外,声音显得单调而没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时,通常是对对方抱有冷淡的感情,或不想与之打成一片。精神上处于不安的时候声音也会变得单调。觉得无聊或懒得回答时,声音也会渐渐失去韵律感。而且有韵律感,显得生气勃勃的声音,是与朋友交谈或对对方有亲近感时所发出的。在购买想要的东西时,声音自然会流露邮韵律感。

2.从遣词造句上判断性格、特点

卡耐基哲学认为:经常爱把“我”或“俺”挂在口上的人,多骄傲自负,自我表现欲强,容易走向专横霸道;喜欢借用名言的人则多是权威主义者。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李彼得和怀特的研究,霸道型的老板——即领导人为专制型的团体成员,都很容易说“我”,而领导人为平均主义者的团体成员,则比较喜欢说“我们”。经常用单数第一人称的人,独立心及主体意识都比较强,而一向使用复数人称者,则比较没有个性,其中以团体埋没或附庸型的人居多。

生活中还有很多人喜欢借用别人所说的话来表示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自我扩大欲在起作用,表示还有更多的人和自己意见一致。特别表现在借用名人的名言、格言方面,就更提高了自己说话的权威性。而另外一些人借助父母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某女性说:“家母说你是个很好的人。”这就是借母亲的话在表达对对方的爱情,并提高了对方的信心。

3.听语气,识性格

一般而言,会随所处环境及面对的人而改变语气的人,自卑感和攻击性都很强,尤其是喜欢在众人面前颐指气使的人,更可能是处于劣势的人,他们平常被抑制的情绪,会选择适当的时间、场所、人物发泄出来,借着骄傲的语调来解除平日的积郁。

这种人选择改变语气的时间,以离开工作单位或工作任务时为多,女性通常会选择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等,而男性则以酒吧、餐厅、同学会等为主。至于所选择的人物,都是些与自己工作无关的人。

而若你正需要赞美这种人,无疑是非常受其欢迎的,他们心里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满足感,由此也会对你产生许多正面感情。

4.听弦外之音

人的声音在语言中的确是表达心理的一个重要工具,但每句话的含意对于识破人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使用语言时,常常会为了巧妙地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会让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思,而会以修饰过的语言来传达。比方说,当我们偶然遇到一位不太熟的朋友时,一定会客套地说“啊!好久不见,下次有空请到我们家来玩。”这种说话方式当然是种外交口气,意思并非是真正的邀请。了解这一点后,我们都能认清此乃客套话,所以不真的前往拜访,但如果有人误以为是真邀请而真登门拜访时,一定会惹来或大或小的麻烦。不懂他人说话真意的人,便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人。

5.做到“善解人意”

要做一个会“听”话的人,最主要的还是让对方多说话,凡是善解人意的能手,都是借着相互的交谈来透视对方。韩非子认为:如果要听取对方的意见,应该以轻松的态度来交谈,你可以从旁引导,让对方有多开口的说话机会,对方肯说出他的意见,我们就能根据他的意见去分析透视他的心意。

每一个人都喜欢叙述有关于自己的事,都想美化自己,也都想让对方相信自己的叙述,但这种一吐为快的心理,有时会受到某种因此的限制,不敢大胆地说,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想办法解除限制,这样,对方就会自动地说出心意了。这样,你就可以顺着对方的心意来进行赞美,从而达到让对方心情舒畅,认为你善解人意等等效果。但这种赞美的行动,不宜太快或太慢,因为过与不及都会便对方认为你是虚伪的,反而将事情搞糟。真正巧妙地进行赞美的方法,就是要了解对方说话的内容和趋向,然后从多方面协助他(就像向导一般地为他开路)使他的谈话能够流畅,最好在他做结论时,你就可以赞美他了。“你说得真有道理”、“你想得真周到”、“你真是为人做了件大好事”……等等简单的一两句话,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了。

6.话题透视

不论是初次见面或是相识已久的人,见面时交谈的话题,往往是其关心或嗜好的直接表现。一个人心中有热衷的事,会自然出现在话题上。比如,非常专注地投入工作的人,他的话题自然会集中在工作上,面对这种人,无需运用深层心理术去分析。然而,并非所有的人都如此单纯、明快,有些人的关心,爱好往往没有直接出现在话题上,特别是怀有很深的自卑感或有某种欲求不满的人,由于压抑的心理作用,往往以不同的话题曲折地反映出来。

因此,透过话题看深层心理,应大致从两方面去观察,其一是从话题内容去了解对方的内心;其二是从话题展开的方式探索其直接所在。但此二途径并非绝对独立,而是相辅相承方能达到目的。

总之,语言是将自己的意思传达给对方的工具,因此通过语言,我们可以了解对方的所想,所以我们要想深入洞察人心,用心,用眼去聆听,听出话中之话,弦外之音是非常必要的。

四、身体语言是心灵的信号弹

在与人交往时,除了语言能够表情达意,与对方进行沟通以外,身体语言也能起到反映内想的作用。

1.头的动作

当一个人具有高扬的头颅、僵直的脖子,再加上还有一个冷漠的表情的话,那么他一定是个只有在极端的孤独、好奇、挑战、危险或同情时才会想要和旁人有所接触的人。稍稍倾斜的头可能在对你表示好奇,如果再配上一双含情脉脉的眼睛,那一定表示此人在引诱你,这种姿态出现在女性身上意味尤为强烈。如果对方倾斜着头,并且眯眼、抬眉,则表示其不信任某事或某人。皱眉时猛将头往后移,那表示他很惊讶;如果头向后缓缓移动,是他在告诉你:“我同意你说的。”另外,如果缓缓地将头往后移并且皱起眉,那意味着他对你产生兴趣,受你吸引,甚至被你震撼了。

2.鼻子的动作

鼻子也是脸部的一个重要沟通工具,但它有一个副作用——幽默。把鼻子皱起来,持续这个姿势几秒钟,那表示不喜欢某人或某物,或者是身旁有恶臭;但若是对异性做这个姿势就表示:“你很可爱!”或是打个热情的招呼,要是把鼻子抬高,用鼻孔出气,就是傲慢的表现。在诸多脸部、头部的肢体语言中,例如注视、摇头、皱眉、撇嘴、眨眼等,都是彼此影响被此同化的,形成一种相同的表达方式,这也正是它们能表情达意的原因。

3.嘴的动作

除眼睛以外,嘴是身体各部分中最能表现非对白语言的器官了。紧闭的嘴,带有决心或愤怒的意味;略微露齿表示赞成或对某事某人产生了好印象;开嘴大笑则是欢乐与幸福的注册商标;下垂的唇型在任何国度都被看作是不悦或反对的象征。

4.手的动作

手和手臂可以表示出接受或内在的紧张或抗拒,当一个人双手紧抱住胸部时,表示他封闭了感情,对你传达冷漠信息;相反,如果他的手臂是轻松的,手腕和手掌间显示出力气的话,暗示他的个性开放而自信,这个身体语言传达出他欢迎你,在你们短暂接触后,他会拥抱你。手、手臂过度剧烈的动作,如微微颤抖、攥紧拳头,使劲且快速地搓手等,表示紧张、不安或没有安全感,如果他是成人的话,则表示在某个范围内,他还不成熟。张开的手掌和紧握的手掌代表不同意义,当紧握手掌时,表示拒绝接受别人的感情,同时也传达出力量、坚定或自觉。

5.腿和脚的动作

对某些人而言,交叠大腿而坐,或交叉脚踝而坐,是紧张的表现,但是对另一些人而言,却表示轻松;女性坐着的时候,会紧并膝部和脚板,要不然就是交叉脚踝,这种姿势在穿迷你裙时,尤其显示出优雅气质。当男人张开腿而坐时,表示他处于一种轻松或无意识状态;相反的,紧紧交叠大腿而坐,很可能表示他正处于紧张状态,正在等待适当时机来松懈精神。

脚也会说身体语言,当某人左右脚不断交叉换位置时,它在告诉别人此人正处于不耐烦、紧张或厌倦的状况中。

身体语言是内心的表象,通过动作可以看出人的性格、心态、心情等等本质的东西,所谓“富于内心必形之于外”。韩晃在吴地做这民,在他身边的下属和宾客,都能根据不同的能力和水平而被安排到一个适合的位置。有一位老朋友的儿子来投奔他,可一无所长。在一次宴会上,韩晃发现了这人的一大行为特点:整个宴会期间,他一直直着两腿,双手放于腿侧,端端正正地坐着,没有一丝其他表情也未同邻近的人说一句话。他因此断定,这人肯定性格内向,心里沉稳冷静,不易受外界影响。为此,他就安排此人跟随自己,专门看管仓库。后来,这个人每天都早早地就进入库房,老老实实地坐到晚上,那些军卒没有敢随意进进出出的。

还有一个典型的从身体语言洞察人心的例子。宋朝人陈权在一次朝会上,偶然发现了蔡京。只见蔡京眼睛盯着太阳,很久很久,眼睛都不眨一下。为此,他总是对人说:“从蔡京这种精神状态,以后肯定能够升为显贵;但他目空一切,居然敢于和太阳为敌,恐怕得志之后,要独断专行,肆意妄为,心中没有君主。”后来,他做了谏官,就不断地攻击蔡京。可因蔡京的面目还没有暴露,人们反而说陈权有些过分。而后来事实证明,蔡京真的像陈权说的那样。这时,大家才想起陈权的话。

由此不难看出,身体语言对洞察人心所起的作用不可不重视,要赞美他人,就需做好各方面的观察,言行举止都应仔细端详,注意各种细节,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而达到“百赞不殆”的良好的效果。

五、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倒吊起来

亚伯拉罕·林肯说过:“人人都需要赞美,你我都不例外。”而马克·吐温则说:“一句赞美的话能当我十天的口粮。”可见赞美的作用之巨,是其他任何表达方式所无法匹敌的。但要真正达到赞美他人赞美到其心坎上,最重要的在于你能否洞察其心所想,看到其优点所在,并且能胸怀坦荡地去赞美他人,而要做到这一点,换个立场,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是很必要的。

卡耐基曾有这样一段经历:摘自《老狐狸做人术》亦君主编

我曾为《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作过一次广播报道。当然,我知道她曾在马萨诸塞的康科德生活,并在那里写了不朽的著作。但是,没有察觉到自己在说些什么,我说我访问了她在新罕布什尔州科德的旧成。如果我只说了一遍新罕布什尔,也许还会被原谅。但是我说了两遍。结果,信件、电报、讽刺的话雪片似地纷至沓来,就像一群大黄蜂绕着我毫无防备的脑袋转。大部分表示愤慨,有一些是辱骂。一位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长大、后来居住在费城的妇人向我猛烈地发泄了她那刺人的愤慨。即使我把奥尔科特小姐说成是来自新几内亚的食人者,她也不至于如此恶毒。当我读信时,我对自己说:“感谢上帝,我没娶这个女人!”我真想写一封信告诉她,尽管我犯了一个地理错误,但她却在普通礼节上犯了个大得多的错误,这只是开头语,然后,我就动真格的,着实想教训她一顿。但是,我并没有这样做,我控制住了自己,认识到这样干是愚蠢的,因此决定把她的敌意转化为友谊。于是,我给她打电话,我们进行了这样的交谈:

我:某某夫人,几星期前,您给我写一封信,我想为此向你表示感谢。

她:(听来是简洁的、有教养的、客气的声调)您是哪一位?

我:我和您还不相识。我的名字叫戴尔·卡耐基。几个星期前,我作了一次关于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广播报道。我说她曾生活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康科德。这是一个不可原谅的大错,是愚蠢的错误。我想为此表示歉意。您花费时间给我写信,我非常感谢。

她:对不起,卡耐基先生,我写信时正发着火。我才应该向您道歉。

我:不!不!不应当是您道歉,应当是我。任何一个小学生也不会象我这样搞错,在广播后的第二个星期天,我已经通过广播表示廉意。现在我想亲自向您道歉。

她:我出生在马萨诸塞州的康科德。两百年来,我们家族在马萨诸塞州的生活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我对家乡感到非常骄傲。当我听说奥尔科特小姐曾生活在新罕布什尔时,我确实十分生气。但是,我写了那样的信,真让人不好意思。

我:我肯定,你的恼火不及我的十分之一。我的错误不仅伤害了马萨诸塞人,也伤害了我自己。像您这样有地位、有教养的人很少肯花费时间给广播员写信。如果您再发现我讲话中有错误,我非常希望您还能给我写信。

她:您知道,您这样接受我的批评,我真的很欣赏。您一定是个非常好的人,我希望能更好地了解您。

卡耐基不愧为交际大师,其能够控制情绪并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考虑事情,结果不仅能巧妙赞美他人,化敌为友,同时也展示出自己良好的教养和虚心的可贵品质。

美国《读者文摘》上曾发表过一个《第六枚戒指》的故事。

那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位17岁的姑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份在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在圣诞节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个30岁左右的贫民顾客,他衣着破旧,满脸哀愁,用一种不可企及的目光,盯着那些高级首饰。

姑娘要接电话,一不小心把一个碟子碰翻,六枚精美绝伦的钻石戒指落在地上。她慌忙拎起其中的五枚,但第六枚怎么也打不着。这时她看到那个30岁左右的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意识到戒指被他拿去了。当男子将要触及门柄时,她柔声叫道:“对不起,先生!”

那男子转过身来,两人相视无言,足有几十秒。“什么事?”男人问,脸上的肌肉在抽搐。“什么事?”他再次问。“先生,这是我头一回工作,现在找个工作很难,想必您也极体会,是不是?”姑娘神色黯然地说。

男子久久地审视着她,终于一丝微笑浮现在脸上。他说:“是的,确实如此。但是我能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不错。我可以为您祝福吗?”他向前一步,把手伸给姑娘。“谢谢您的祝福。”姑娘立刻也伸出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姑娘用十分柔和的声音说,“我也祝您好运!”

男人转过身,走向门口。姑娘目送他的身影消失在门外,转身走到柜台,把手中握着的第六枚戒指放回原处。

姑娘正是看到这位顾客是贫民,从他的角度考虑到他同样饱受失业和贫困的痛苦,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情,于是运用自己的智慧取回了钻戒,获得了那位先生的赞赏和祝福。她用一种宽容和仁爱的心去真诚对待他的错误行为,而那位先生,同样因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看到姑娘为难的处境和着急的心情,于是才勇敢面对了自己的错误,并向姑娘投予真诚的赞美,使一个错误及时得到纠正,而且还给人以美好的回忆。

多为他人考虑,多设身处地想他人之难,他人之喜,他人之忧,他人之苦,就一定能体会出对方的心情,从而因势利导,在此基础上去赞美他人。

下篇如何获得他人的赞美

第四章 获取他人赞美的条件

面对亲朋好友“众星捧月”般的地位,而自己却无人问津,你心里是不是酸溜溜的?听到对同事的赞美之词此起彼伏,而对自己却置若罔闻,你是不是嫉妒之心大起……没关系,这时你不妨相信这样一句话“上苍每一天都在创造奇迹”,别人得到的荣誉和赞美,你同样也能得到。但是,任何收获都是有付出的,首先,你得有一个乐观的态度。我们从经验得知,人在对未来存着希望时,他就会快乐一点,表现得好一点。当你选择乐观的时候,你也选择了走在成功的路上,离别人的赞美也就不远了。其次,送这样一句话给你“独立宣言的要旨就在于人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是你必须自己去赶上它。”因此,要想获得别人的赞美,就必须从自己做起,让自己有值得别人赞美的资本。

一、心理整合,有效控制情绪

所谓“心理整合”,简单地说就是人在交往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心理达到一种和谐一致的状态的过程。而这种心理整合,主要表现在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一个人获得别人赞美的一个前提条件。

任何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都难免会产生自卑或自满的心理,这并不可怕,也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正确认识和把握这种心理,是你获得别人赞美的关键所在。

首先说说自卑。每个人在其生命伊始都有自卑感,因为我们每个人都需依赖他人才能生存。但是,不要让自卑成为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拌脚石,不要掉进自卑的陷阱,一蹶不振,你连最起码的自信都没有,又怎么能搏得别人的赞扬呢?没有一个人喜欢被自卑压垮的人。相反,大家都喜欢那些能够战胜困境,逆流而上的人。因此,要想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爱戴的人,就要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这种自卑、低下、无助的体验成为一种动力,激励自己去奋斗,去战胜这种自卑。

这使我们想起了海湾战争,想起了名震海湾的四星上将鲍威尔。当人们称他为艾森豪威尔第二,希望他参加总统竞选时,他的反应常常是淡淡一笑:“我从不为自己是一名黑人而感到自卑。”鲍威尔出自于一个黑人家庭,家境并不富裕。面对这个光怪陆离的社会,鲍威尔意识到自己的肤色,备遭种族歧视的折磨,但他不懈努力,连续奋斗,每次成功都向他证明,胜利之门是向所有人敞开的。他继承了父亲的坚强和母亲的忍耐,在拼搏和战胜对手的过程中滋生自信,用成功的喜悦扫去那些幼稚的嘲弄和歧视。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每一步都充满艰辛,每一程都在克服自卑。入伍之后,军旅生涯和战地经验,进一步锻炼了他的自信,使之逐渐养成职业军人的果断和坚韧,周旋于政界的敏锐与灵活,这为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参谋联席会议主席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社会生活中,有千千万万个鲍威尔,在各自的生活领域,战胜自卑,积累成功。同样有自卑感的你,是不是也来尝试一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我相信,你一定会得到同事或上司的赞美的。

与自卑相对的是自满,这也是人们获得别人赞美的天敌。适当的自满是可以存在的,但万事都要讲求个度,自满过度,就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一个人自高自大,目中无人,颐指气使,又怎么能得到别人的赞美呢?

在日常工作中,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往往都是思路敏捷,口若悬河。但一说话就令人感到狂妄。因此别人很难接受他的任何观点和建议,这种人多数太爱表现自己,总想让虽人知道自己很有能力,处处想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从而能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失掉了在同事中的威信。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说:“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因此,让我们对自己的优势、特长、成就表现得轻描淡写。从彻头彻尾的本质上讲,谁都不比谁优越,百年之后,今天的一切也许就被忘得一干二净了。生命如白驹过隙,不要在别人面前大谈我们的成就和不凡。对此戴尔·卡耐基曾有过一番相当精彩的论述:“你有什么可以炫耀的呢?你知道什么东西使你没有变成白痴吗?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只不过是你甲状腺中的碘罢了,价值才五分钱。如果医生割开你颈部的甲状腺,取出一点的磺,你就变成一个白痴了。五分钱就可以在街角药房中买到的一点点的磺,是使你不住在疯人院的东西,价值五分钱的东西,有什么好谈的?”所以说,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瞧别人的人总会引得别人的反感,最终在交往上使自己走到孤立无援的地步,别人都敬而远之,甚至避之不及,又哪来的赞美可言呢?

当然啦,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仅仅会遇到自卑和自满的情况,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复杂的心理情绪,我们是社会中的人,总要和形形色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