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足够强大,你的原则才被人接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4:12:47

点击下载

作者:厉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愿你足够强大,你的原则才被人接纳

愿你足够强大,你的原则才被人接纳试读:

第一章 精于谋略,能谋方能成功

以退为进,欲成功早设“套”

退是为了进,有时候只有退才能更好的进,适当时机的退是智慧男人的一种眼光和魄力,更是一种“心计”的体现。“退避三舍”是出自于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的成语,也是当时一个经典谋略的故事。

晋文公重耳在国外流亡时,辗转来到楚国,楚成王把他当作国君一样的贵宾对待。一天,成王在为重耳举行的宴会上问道:“公子要是回到晋国当国君以后,用什么来报答我呢?”晋文公当时答道:“玉石、美女和绫罗丝绸你们都有,珍奇的鸟羽、名贵的象牙就产在你们国土上,流落到我们晋国去的,不过是你们剩余的物资,我不和道拿什么来报答你们。”楚成王还是抓住这个话题不放,继续说:“即使就像你说的那样,你总得给我们一点报答吧!”重耳考虑了一下说道:“如果托您的福,能够返回晋国,有朝一日不幸两国军队在中原相遇,我将后退三舍回避您,以报答今日的盛情。若这样做还得不到您的谅解,我也就只有驱马搭箭与您周旋一番了。”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纳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国被激怒,楚令尹子玉立即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晋文公见楚军逼近,便下令晋军后撤90里(古时一日行军30里为一舍,90里即为三舍)。晋军后撤引起将士不解,他们认为,晋国之君躲避楚国之臣,这是一种耻辱的举动;何况楚军在外转战多时,攻宋国一直不能克,士气已经衰竭,晋军不应后退。晋臣狐偃向大家解释说,国君这样做,是为了报答当年楚国的恩惠,兑现“两国若交兵,退避三舍相报”的诺言。如果国君以前说的话不算数,我们就理屈了。

其实,晋文公下令退兵90里,一方面是为了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想以此法来激励晋军将士,同时也使晋军避开楚军的锋芒,进一步加剧楚令尹子玉的骄横情绪,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和地势同楚军会战。

果然,晋军撤到城濮后,宋、齐、秦等国也分别派来了军队,支持晋文公的行动。而在楚军中,一些将士见晋军撤退90里,也主张就此撤军返楚。但是,子玉却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晋军的后撤是惧怕楚军的表现,于是率领楚军紧迫不舍,一直到城濮的一个山头下驻扎下来。结果,城濮一战,楚军被晋文公率领的联军大败。“退避三舍”,其中包含着多层谋略,如借守信用,实现诺言,以争取舆论的支持,掌握战争主动权;欲擒故纵,借以纵敌骄傲,避敌之锋芒,疲惫消耗敌兵士气;以退为进,寻找破敌最佳突破口等等。这一谋略是最基本的,应该说是晋文公动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也是晋文公当年早早设下一个巧妙圈套的结果。

做人要假糊涂,做事要真聪明

东汉明帝刘庄的侄刘睦就是故做糊涂的高手。他从小好学上进,读了许多书,喜欢结交有学问、有道德的大儒,与那些只知道吃喝玩乐的公子哥儿志趣不同。有一年年底,他派一名官员去洛阳朝贺,临行前,北海敬王刘睦问前去朝贺的官员说:“皇帝如果问起我的情况,你怎样回答?”这位官员回答说:“你忠孝慈仁,礼贤下士,深得百姓爱戴。臣虽然不才,怎敢不把这些如实禀告。”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说:“你如果这样禀告,就把我给害了!”这位官员不解地问:“您为什么这样说呢?”刘睦说:“你所说的是我以前的情况。我现在的心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你见了皇帝后,就说我自从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天除了在王宫与嫔妃饮酒作乐,就是外出狩猎游玩,对正业毫不在意。”

刘睦为什么要说这一番假装糊涂的话呢?因为在当时,宗室中凡是有些志向,或者广交朋友的,都容易受到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真正聪明的刘睦不得不故做糊涂人,教人说出那番话,实际上是一条假痴不癫,明哲保身之计。

人称七贤之一的刘伶,也是一个善于假装糊涂的人。刘伶之所以要做假糊涂人,是因为他要有所遮饰。自东汉党锢之祸以来,党同伐异,动辄杀人,已是家常便饭,刘伶不傻,当然看得明明白白。正当司马氏倡导儒学时,刘伶却倾慕玄风,大讲无为之化,又同阮藉、嵇康一见如故,“携手入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思想上既不能保持一致组织上又有敌对之嫌,当然就十分可疑,不堪重用了。

刘伶为了避免遭杀身之祸,假做糊涂人大都富于戏剧性:他在家中喝酒,全身脱得精光。有人看到,觉得不成体统。他却说:“我以天地为房舍,以房舍为衣裤,你们干嘛要钻到我裤裆里来呢?”

他驾鹿车出门——那时牛车、羊车、鹿车都有,并非独有马车——带着一壶酒,又叫仆人拿把铲子在后面跟着,并对他说:“我要是醉死了,你就掘个坑把我埋了拉倒。”宋代辛稼轩词“醉后何妨死便埋”便是用的此典。刘伶喝醉了酒,他也会同人争吵。及至那人急了,捋袖揎拳真要揍他,他却和颜悦色,指着胸,脯向人道:“这几根鸡骨头,哪当得起您老的拳头。”逗得那人一笑而罢。刘伶的妻子堪称贤德,可是她也未能真正弄懂刘伶喝酒醉糊涂的本意。刘伶的妻子也像一般人家的妻子一样,把照顾丈夫的身体看得比照顾丈夫的心理重要得多。因此,他也像一般人家的太太一样,把酒都藏了起来,不给刘伶喝。刘伶犯了酒瘾,只好去恳求太太给他喝一点。于是急得刘伶的妻子大大发作了一番,把酒壶酒杯统统往地下一起砸了。十分伤心地哭着道:“按说,你早该把酒戒了!”刘伶和颜悦色的安慰太太道:“你说得对啊,我是早该把酒戒了。不过,你也知道,我缺少自制的能力,只有在鬼神前立下誓言,才能真正戒得。你且去准备酒肉吧。”一席话把刘太太哄得心花怒放,飞也般地办下酒肉,供在神像面前,请刘伶立誓。刘伶支开太太,跪下祷祝,祷辞是:“天生一个刘伶,老酒当作性命。一饮便是一斛,再喝五斗酒醒。妇道人家的话,千万不可去听。”祷祝过后,便喝酒叉肉,吃喝起来。待到刘太太进屋,刘伶早已醉倒在地了。许多人因为刘伶这些轶事,说他忘情遗志,悠悠荡荡,无所用心,好像真是一个对人间万事全不系怀,遗世独立的逸士高人。其实,刘伶完全是为了得个善终,才假做糊涂人而天天喝得酩酊大醉的。

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潭》中说:“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意思是说,大聪明的人,对小事必模糊不清;大糊涂人,对小事必定会仔细观察。对小事观察入微乃是糊涂的根源,而对小事模糊不清则正是产生大聪明的根本所在。因而欲成功者,糊涂之学不可深究一番,得其要义者方为真俊杰。

韬光养晦者易成事

锋芒过于显露,有时天都会妒嫉英才,所以适当的韬光养晦,反而能成就更大的事业,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谋略,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莫不精于此道。

一个人拥有高智商、强能力,固然是件好事,可以说,这是上天赐予的良好天赋。有了它,便可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然而,由于事物的复杂多样,环境的不断变异,在某些时候,利与弊会不知不觉地转换。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随时以清醒的头脑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对方和周围环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经验办事。

汉高祖时,吕后采用萧何之计,谋杀了韩信。高祖正带兵征剿叛军,闻讯后派使者还朝,封萧何为相国,加赐五千户,再令五百士卒、一名都卫做相国的护卫。

百官都向萧何祝贺,只有陈平表示担心,暗地里对萧何说:“大祸由现在开始了。皇上在外作战,您掌管朝政。您没有冒着箭雨滚石的危险,皇上却增加您的俸禄和护卫,这并非表示宠信。如今淮阴侯(韩信)谋反被诛,皇上心有余悸,他也有怀疑您的心理。我劝您辞掉封赏,拿出所有家产去辅助作战,这才能打消皇上的疑虑。”

一语惊醒梦中人。萧何依计而行,变卖家产犒军,高祖果然高兴,疑虑顿减。

这年秋天,黥布谋反,高祖御驾亲征,此间派遣使者数次打听萧何的情况。回报说:“正如上次那样,相国正鼓励百姓拿出家产辅助军队征战呢。”

这时有个门客对萧何说:“您不久就会被灭族了!您身居高位,功劳第一,便不可再得到皇上的恩宠。可是自您进入关中,一直得到百姓拥护,如今已有十多年了,皇上数次派人问及您的原因,是害怕您受到关中百姓的拥戴。现在您何不多买田地,少抚恤百姓,来自损名声呢?皇上必定会因此而心安的。”

萧何认为有理,又依此计行事。

高祖得胜回朝,有百姓拦路控诉相国。高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高兴异常,也没对萧何进行任何处分。这就是韬光养晦的作用,萧何因此而保全了自己。

战国末期,秦国老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讨伐楚国,秦始皇亲自到灞上为王翦大军送行,王翦向秦始皇提出了一个要求,请求秦始皇赏赐给他大量土地宅院和园林。

秦始皇很不明白王翦的意思,不以为然地说:“老将军只管领兵打仗吧,哪里用得着为贫穷担忧呢?”

王翦回答说:“当国王的大将,往往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得不到封侯。因此,趁着大王还宠信我的时候,请示大王赏给我良田美宅,好作为我的子孙的家产。”

秦始皇听后觉得这点要求微不足道,便一笑了之。

王翦带领军队先进函谷关,心里还惦记着地产的事,接连几次派人向秦始皇提出赏赐地产的要求。

王翦手下的将领们见他率兵打仗还恋恋不忘田宅,觉得不可思议,便问他说:“将军如此三番五次地恳请田宅,不是做得太过分了吗?”

王翦答道:“不过分,秦王这个人生性好猜疑,不信任人,现在他把秦国的军队全部让我统领,我不借此机会多要求些田宅,为子孙们今后自立做些打算,难道还要眼看他身居朝廷而怀疑我有二心吗?”

第二年,王翦率领的军队攻下了楚国,俘获楚王负刍。秦始皇十分高兴,满足了王翦的请求,赏给他不少良田美宅、园林湖池,将他封为武成侯。

善于韬光养晦之人,是真正的智者,那种锋芒毕露,恃才傲物的男人,很难成就长久的事业,三国时杨修之死便是一个最好的例子。因而欲成一番事业,隐忍方为上策。

巧唱“空城计”,能退百万兵

西蜀的街亭被司马懿夺走之后,司马懿又率大军50万去夺取诸葛亮驻守的西城。当时城中只有2500名老弱残兵,这是一座空城。面对强大的敌人,战也不能战,守也守不住,又不能逃跑。在这千钧一发的困境中,诸葛亮毫不犹豫地隐匿兵马,城门大开,令少数几个老兵装作平民百姓打扫街道。他自己登上城楼,面对城外而坐,弹琴,饮酒,怡然自得,好一派永庆升平的景象。正是这场“空城计”,使司马懿仓惶逃走,诸葛亮扭转了战局,由败转胜。

诸葛亮是中国民间最高智慧的代表,也是战争年代军事谋略的最高境界,深究诸葛亮的才华,我们能从这位“神人”身上找出某些非同一般的品质。

第一,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谋略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只有知识面广才能足智多谋,孤陋寡闻的人,只能导致智力枯竭。诸葛亮在未出茅庐之时,就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就已经制定了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对抗战略。可见他能果断地制定“空城计”的谋略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充分估计客观情况,认真研究和掌握交往对象的各种情况而产生的谋略。曹操率领百万大军进犯江东孙权疆界,东吴朝野上下,主战主降者各执一词,孙权也犹豫不决。出使东吴的诸葛亮,详细分析了曹操的各种情况。诸葛亮认为,曹操号称百万之师,其实不过四五十万,而且降兵将多,军心不稳,没有战斗力,曹兵皆北方人,不服南方的气候、水土,不习水战,难以致胜。这样的分析,使孙权点头折服,接受了诸葛亮的东吴与西蜀联手抗曹的谋略。这从降到战的转变,正是由于分析和掌握作战对象的情况而制定的。

诸葛亮设计“空城计”,也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对司马懿心理状态的正确判断。正如诸葛亮后来所说:“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非吾行险,概因不得以而用之。”

第三,要把握时机,适时地做决定。俗语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谋略要适合一定的机会,一定的谋略总是在特定时间和地点,在特定条件下才能成功,谋略也是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纵观诸葛亮精彩的谋略艺术,普通人无不拍案叫绝,自叹弗如。巧于心计,精于谋略,是成功男人必备的“武器”。

“瞒天过海”巧创业

克罗克原先是美国的一个穷光蛋,没读完中学就出来做工,以养家糊口,维持生存。后来,他在一家工厂当上了推销员,一方面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另一方面,也是更主要的,他在推销产品过程中走南闯北,结识了不少人,交了许多朋友,增长了见识,积累了大量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一段时间后,他开始越来越不满足于给别人当雇员了,一心想创办自己的公司。

可选择哪一行呢?“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他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当时美国的餐饮业已远远不能满足已变化了的时代的要求,亟需改革,以适应亿万美国人的快餐需求。

想归想,要将其变成现实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必须为之付出一定的代价。克罗克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资金问题,要实现鸿鹄之志没有启动资本就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望而不可及。对于一贫如洗的克罗克来说,自己开办餐馆又谈何容易呢?

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在做推销员工作时,曾认识了开餐馆的麦克唐纳兄弟,自己倒不如凭双方交情先打入其内部学习,以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抱负。

主意已定,他找到麦氏兄弟,对其进行了一番赞美后,话锋一转,开始讲述自己目前的窘境,待博得对方的同情后,便不失时机地恳请麦氏兄弟无论如何要帮他这个忙,答应他留在餐馆做工,哪怕是做一名跑堂的小伙计也行,否则,他的日常生活将面临危机。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接触中,克罗克深知这两位老板的心理特点。为尽早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他又主动提出在当店员期间兼做原来的推销工作,并把推销收入的5%让利给老板,麦氏兄弟见有利可图且又考虑到眼下店里确实人手不足,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克罗克进入快餐店后,很快就掌握了其实力与条件。为取得老板的信任,他工作异常勤奋,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他曾多次建议麦克兄弟改善营业环境,以吸引更多的顾客;他提出配制份饭、轻便包装、送饭上门等一系列经营方法,以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服务种类,获取更多的营业收入;还建议在店堂里安装音响设备,使顾客更加舒适地用餐;他还大力改善食品卫生,狠抓饮食质量,以维护服务信誉;认真挑选店堂服务员,尽量雇佣动作敏捷、服务周到的年轻姑娘当前台招待;而那些牙齿不整洁、相貌平常的人则安排到后方工作,做到人尽其才,确保服务质量,更好地招徕顾客。当然,他的每一项改革都使老板感到满意,因为他的言谈举止总是表现得那么坦诚,那么可信赖,给人留下谦虚谨慎的极好印象。由于他经营有道,为店里招来了不少顾客,生意越做越好,老板对他更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了。餐馆名义上仍是麦氏兄弟的,但实际上餐馆的经营管理、决策权完全掌握在克罗克的手中。这一切正是通向其最终目的的铺路石,可怜的两位老板一直蒙在鼓里,对此并无丝毫戒心,甚至还在暗自庆幸当时留下克罗克的决定是对的,多亏他的有效管理和辛勤治店,餐馆的生意才这么兴隆,财源滚滚而来,大有“伯乐相识千里马”之自豪与快慰。

不知不觉,克罗克已在店里干了6个年头。他的羽毛渐渐丰满,翅膀越来越硬,展翅腾飞的时机日趋成熟,便暗暗加快了行动步伐,他通过各种途径筹集到了一大笔贷款。

该与麦氏兄弟摊牌了,他想,事到临头,不容再难为情、继续拖延下去了,他熟悉两位老板素来喜欢贪图眼前利益,为一时的需要常常会忘记原来最基本的要求。为此,克罗克充分做好了谈判前的思想准备。

1961年的一个晚上,克罗克与麦氏兄弟进行了一次很艰难的谈判。起初,克罗克先提出较为苛刻的条件,对方坚决不答应,克罗克稍作让步后,双方又经过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克罗克以270万美元的现金,买下麦氏餐馆,由他独自经营。麦氏兄弟尽管有种种忧虑与不安,但面对如此诱人的价格,他们终于动心了。“270万美元,整整270万美元呀!这么优惠的价格,傻瓜才会不接受呢!”双方就此达成协议,并很快进行了产权交割,办理了有关移交手续。第二天,该餐馆里发生了引人注目的主仆易位事件,店员居然炒了老板的鱿鱼,这在当时可以说是当地一特大爆炸新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而快餐馆也借众人之口,深入人心,大大提高了其在美国的知名度。到此为止,克罗克的“瞒天过海”之计也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

克罗克入主快餐馆后,经营、管理更加出色,很快就以崭新的面貌享誉全美,在不长的时间内,270万美元就全部捞了回来。又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总资产已达42亿美元,成为国际十大知名餐馆之一。

如今克罗克的麦当劳早已名满天下,他造就的麦当劳已成为餐饮业的一大巨头,而且还在不但扩大之中,克罗克的“瞒天过海”之计成就了他的麦当劳帝国。

虚实之间,计要千变万化

《三国演义》第100回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诸葛亮率军在祁山与司马懿作战。在三国中,能够与诸葛亮称得上对手的可以说只有司马懿,在长期交战中二人彼此非常了解,诸葛亮对司马懿的评价是:“仲达知我。”司马懿对诸葛亮的评价是:“我不如孔明。”后人概括为:“事前诸葛,事后司马。”交战正酣之际,由于司马懿使苟安做反间之计,让他在臣僚中散布诸葛亮欲有“怨上”的谣言。后主刘禅轻信佞臣之言,深怕诸葛亮自倚大功“篡国”称帝,于是下诏命诸葛亮班师回朝。

尽管诸葛亮深知一定是奸臣小人在搬弄是非,在后主面前挑拨离间,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班师回朝。

这时大将姜维满怀疑虑地问诸葛亮“假如正在我军后退之时,司马懿乘势来攻,将如何是好?”诸葛亮略一沉思,认为姜维的顾虑极为重要,就说:“你的担忧是正确的,司马懿一定会在我军退撤之时,向我军展开攻势,这种攻势将对我军十分不利。我的战略是必须想出好的办法,司马懿不敢强攻我们。”诸葛亮之所以为诸葛亮,就是他确能想到对手的前面。

姜维疑惑不解:“那将如何谋划?”

诸葛亮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告诉姜维:“我们撤退,要兵分五路,今天先退此营,假如营内一千兵,却要掘二千灶,明天掘三千灶,后天掘四千灶……每日退军,添灶而行。”将军杨仪不解地问道:“从前孙膑擒庞涓,是靠减灶之法取胜,今丞相退兵,为什么偏要增灶?”这时诸葛亮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司马懿也算是一个善于用兵的人,今天他若知道我军撤退方向,必然前来追赶;同时他为人又多疑,肯定会怀疑我们在撤退的路上设置伏兵,所以不敢轻举妄动。追我之前,他一定会到旧营里去数灶见每日增灶,他就不知我们是退还是没退,于是他就不敢纵军猛追。这样我们边增灶边退军,就能不损一兵一卒达到撤退的目的。”

实践证明,诸葛亮的分析千真万确,司马懿在苟安行计之后,便开始准备趁诸葛亮撤退之时,杀他个措手不及。这天,司马懿正在营中筹谋战计,忽报蜀军已人去营空。诸葛亮“走”得如此神速,让司马懿顿生疑窦。他深知诸葛亮多谋善算,所以不敢轻意追击。就亲自带领一百余骑前来蜀营内观察。他把营中的情况看了一遍之后,就命部下把锅灶数个清楚,第二天,他又命令部下去那营中数锅灶。部下数完,回报司马懿:“这营中之灶,比昨日又增了一分。”司马懿自鸣得意地对诸将说:“果真不出我所料。孔明多谋多计,如今果然是在添锅增灶,我们若轻意追他,必中其计不如且退,再作良图”。于是回军不追。诸葛亮则没损一兵一卒,回兵成都了……

诸葛亮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深谙“虚虚实实”的用兵之计,在此基础上,他才敢作出“退兵增灶”的决策。是因为他对司马懿的“为人”了如指掌,真正做到了知彼知己。因此在用兵时,他的思路才会更开阔。想在对手的前面,让对手无法摸清他的真实意图。

在这个故事中,司马懿的所思所行,完全没有背离诸葛亮的“思路”。应该说,司马懿决不是等闲之辈,他对诸葛亮的用计也是心中有数。但诸葛亮的高明就高明在他非常清楚司马懿的这一切,所以他能比司马懿想得更远一步,在智慧的较量中,实现了对对手的超越,所谓明争暗斗,大智者胜。

诸葛亮待全军撤出后,当地人向司马懿报道:孔明退兵之时。只见添灶,末见添兵。司马懿捶胸顿足:“孔明效虞羽之法,又将我欺瞒一次。在我眼皮底下将兵撤走,其谋略确实高我一筹!”在事实面前,司马懿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兵不厌诈,计谋贵在“欺骗”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发动了第三次中东战争。为了实现突然袭击的目的,以色列欲盖弥彰采取了一系列迷惑阿拉伯世界的措施。

6月3日夜晚,适逢周末。刚上任不久的以色列国防部长公开发表讲话,表示没有必要采取军事行动,他说:“政府在我上任之前,就采取了外交手段。我们一定要在外交上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为了使人们相信他讲话的真实性,在第二天,他就让数千名以色列官兵休假,故意到热闹繁华的场所游玩。同时,星期六的晨报上,都以照片的形式大肆报道这些官兵在海滩和酒吧间游乐的情景。这一切不仅使普通百姓,就连埃及高级将领们都放松了警惕。尽管传言形势已剑拔弩张,但从这一切迹象看来,近期内似乎没有战争的可能。

与此同时,以色列军队也采取一些明修栈道的措施。为了把埃及海军的注意力从地中海吸引到红海方面来,在开战前几天,以色列海军装着准备在红海亚喀巴湾为中心的地区实施登陆的样子,并在白天大摇大摆地从陆路将4艘鱼雷快艇运往埃拉特。到了晚上,再偷偷地运回原地。第二天,又这样来回运送。让埃及人感到以色列要在红海设置重兵。以色列海军的这一欺骗行动,迫使埃及的两艘驱逐舰从地中海调出,而这两艘驱逐舰在埃及海军兵力中占有相当的重量。

开战前,为了使埃及误以为以色列要在西奈南部首先发起进攻,还制作了许多假坦克,装出一副要从两个地方展开作战的样子。并且利用这种假象,成功地使埃及人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误的印象,即以色列主力部队在战争爆发之后,便会通过孔蒂拉向亚喀巴进攻。与此同时,以色列空军也用同样的计谋麻痹埃及军队。他们增加了对亚喀巴湾和红海地区的空中巡逻。埃及方面信以为真,把第一线的苏制先进战斗机从北部基地转移到了南部基地。

以色列明修栈道的计策收到了明显成效,让埃及人深信他们的所作所为。6月5日7时45分,以色列以封锁亚喀巴湾为借口突然向埃及、约旦、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发动袭击,他们乘埃军开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大批飞机空袭埃及空军基地,将埃及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作战飞机。接着,出动22个旅的兵力,实施多方面快速突击,仅4天时间就攻占了埃及的西奈半岛、约旦河西岸及耶鲁撒冷的约旦管辖区、加沙地带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阿拉伯国家在以军的突然袭击面前显得措手不及,因此损失惨重。这场战争一共打了6天,约、叙、埃被迫同意停火,以色列以伤亡几百人的轻微代价,夺战了阿拉伯国家大片土地,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撇开以色列发动的中东战争的正义与否,仅从战争的战术上去分析,我们不能不承认以色列军队指挥者的高明。他们深谙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谋,知道兵不厌诈的真正含义,巧于应用,天衣无缝,因而,在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釜底抽薪困“狂魔”

1944年,“二战”近于尾声,这时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开始向日本发动了锐不可挡的反攻。为了加快战争进程,减少伤亡代价,美国采取了两项战略措施。一方面,通过外交渠道施加压力,敦促苏联红军出兵参加对日作战。另一方面,以对日本紧缩包围圈的同时,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破坏、瓦解日本赖以维持战争的经济基础,削弱其战争潜力,使其欲战不能,不得不承认失败。

从地理条件上看,日本是个岛国,物产资源较为贫乏,原材料与燃料严重不足,粮食也不能自给。其国民经济和战争消耗所需的大量石油、铁矿石、煤炭以及许多稀有金属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进口物资又必须通过海上交通运输才能送往日本。因此,海上交通运输是供养日本经济活力和战争潜力的大动脉。对企图顽抗到底的日本军国主义实行釜底抽薪的策略,就应该从日本的海上交通运输线人手。

海上封锁日本的战役被美军称为“饥饿战役”。这个战役名称可谓生动形象。从1945年3月27日起,直到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的那一天,一批又一批B一29重型轰炸机飞往日本沿海上空投放水雷,以密集的水雷阵阻碍日本海上交通。在历时四个牛月的“饥饿战役”中,美军的B一29重型轰炸机共出动1548架次,这使日本彻底失去了维护经济运转、补充战争耗费所必需的大量进口物资,国内造成了物力、人力、军力资源濒临枯竭的恐荒局面。

与此同时,为配合“饥饿战役”,美军又组织了在封锁日本海上军用武装力量的“骗子战役”。从5月27日到6月24日,美军先后派遣了9艘潜艇经朝鲜海峡突入日本海。袭击日本海上交通运输舰船。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共击沉各型日本舰船近40艘。这一行动有力地配合了“饥饿战役”,对于已经处于瘫痪状态的日本海上交通运输线无疑是雪上加霜。

美军一面对海运进行全面封锁,又一面对日本本土展开战略轰炸,其目标是工业设施和城市,破坏军工生产和平民生活。

水雷和潜舰的封锁,飞机和大炮的轰击,使日本物资短缺,经济崩溃,社会混乱,饥荒蔓延,士气瓦解,再加上在政治上、外交上所遭受的其他各种打击,这个疯狂好战,不可一世的“东方狂人”终于放弃了称霸世界的企图,在疲惫衰弱、奄奄一息中宣布了无条件投降。美军因此而实现了釜底抽薪的预期目的。

巧用“反间计”,伤敌于无形

楚汉相争之时,有一天,刘邦面对项羽锐不可挡的威势,不知如何更快地削弱项羽的力量,就独自在宫中走来走去。正在这时,陈平进来。陈平见刘邦这种焦躁不安的样子,就说:“大王所虑,无非是为着项王吧!其实项王麾下,不过只是范增、钟离昧等人愿意为他忠心效力。大王如不惜重金,可用反间计让他们君臣之间相互猜疑。然后再乘隙进攻,便不难破楚了。刘邦说:“金钱何足惜!只要能挫败楚军就成。”说罢令左右取出四万两黄金交与陈平处置。

陈平领到这笔黄金后,从中提出数成交给自己的心腹小校,要他们装扮成楚军的士卒,混进楚营,买通项王左右的人去四处散布谣言:“钟离昧跟随项王多年,屡建奇功,却始终不能割地称王。不久就要投汉反楚,共灭项王,分地称王。”项羽生性好疑,听到这些传言,果然起了疑心,便把钟离昧视为异己,不再信任。看来,“反间”是一种双方“互动”的结果;反间者的“间”,必须得到被间者的“响应”。项羽的悲哀就在于他不能冷静地对待每一种现实和过程。此时,他对亚父范增的态度还可以。所以刘邦又用陈平之计,在范增身上做文章。

刘邦见荥阳难以守住,便派使者向项羽请和,愿意以荥阳为界,东面为楚,西面属汉。项羽也派一名使者去汉营回话,借机探听汉军虚实,再作决策。

楚国的使者进入汉营后,先向刘邦陈述项羽的旨意。此时,刘邦便按陈平之计,假装酒醉,迷迷糊糊地回答了楚使几句话,就打起鼾来了。楚使见汉王醉酒,不便多言,便由陈平陪着回到驿馆。

随即,陈平吩咐馆舍人员准备午宴,款待使者。安排完毕,便走开了。楚使独自坐在那里,只见一班仆役,里外忙碌,抬进猪鸡牛羊、美酒佳酿向厨房走去,心想这一定是为招待他而准备的。这时,陈平进来与楚使攀谈起来。谈话间,陈平就问:“亚父范增近来身体怎样?这次他带信没有?”楚使回答说:“我是奉项王之命而来,并非受亚父范增的派遣。他有何信要带?”陈平听了,装作十分吃惊地说“原来先生是项王的使者啊!我以为你是受亚父范增所托而来。我还要等候贵宾,失陪!失陪!”说完,用失望的眼光扫了来使一眼,转身告辞了。陈平把“戏”演得十分逼真。

不一会儿,使者从窗口见到一仆匆匆跑进厨房,指使仆役把原来准备做“太牢”之宴所用的酒肴一一撤去。使者忍不住转过窗外细听,只见那人吩咐厨房的人说“这位使者不是来给我们递信的,不配享受‘太牢’之宴!顺便送点吃的给他罢了。”楚使听了,又气又惊!等到晚饭的时候,招待他的果真都是“粗茶淡饭、薄酒素菜”。他深感无聊,便跑回楚营。

使者回来后把这一切如实禀报。项羽一听,非常愤怒,骂道:“大胆老贼!我一直以为他为人忠厚,老成可靠,便对他实心实意,倍加信任。没料到,人心隔肚皮,他竟有通敌之事!快传这老匹夫,我要当面问罪!”左右再三劝阻,项羽这才忍住。

且说范增对项羽生疑动怒之事全然不知,一心只想敦促项王尽快灭汉。他见项王派使议和,又把攻城之事放松,心中暗暗着急。便劝项羽速速向刘邦开战。

项羽看了看范增,忽然想起楚使之言,不由怒上心头,愤愤地说:“亚父让我攻荥阳,我并非不想,只怕是荥阳未攻下,我的性命就要被别人送掉了。”范增听出话中有话,不觉大吃一惊。他呆呆地望着项王,忽然想起近日传闻,不禁阵阵心寒,心想“项羽连我这样忠心的人都心存疑虑,实在难以共事呀!”他站了起来,对项羽说:“如今天下大势已定,愿大王好自为之,不要中了敌人的诡计。臣已年老,请允许我引退吧!”说罢,头也不回地走出帐中,随即让家人把所授侯印奉还项羽。在还乡途中,范增悲忧交加,不久,毒疮复发,怆然离开人世。

陈平的反间之计,让项羽丧失了钟离昧的英勇,失去了谋士范增的辅佐,其霸业开始滑坡。没过几年,他就被刘邦打败,彻底丧失了霸主的机会和地位,无奈自刎于乌江。

这里陈平抓住项羽气量狭小、生性多疑的短处,先是用金钱收买间谍,离间项羽与钟离昧关系;后乘楚使来汉刺探之机,巧施反间计谋,利用项羽之手除去范增,使项羽成为孤家寡人,为刘邦统一天下立下不朽之功。

“骗人”要有高招,撒谎要有“心计”

已故的哈伯博士原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也就是他那一时代最好的一位大学校长,他喜爱筹募数额庞大的基金。

一次,哈伯先生需要额外的一百万美元来兴建一座新的建筑。他拿了一份芝加哥富翁的名单,研究他可以向什么人筹募这笔捐款。结果他选了其中两个人,每一个都是千万富翁,而且彼此都是仇恨很深的敌人。

其中一位当时是担任芝加哥市区电车公司的总裁。哈伯博士选了一天的中午时分——因为,在这时候,办公室的人员,尤其是这位总裁的秘书,可能都已外出用餐了——悠闲地走入他的办公室。对方对于他的突然出现,大吃一惊。

哈伯博士自我介绍说道:“我叫哈伯,是芝加哥大学的校长。请原谅我自己闯了进来,但我发现外面办公室并没有人,于是我只好自己决定,走了进来。“我曾多次想到你,以及你们的市区电车公司。你已经建立了一套很好的电车系统,而且我知道你从这方面赚了很多钱。但是,每一想到你,我总是要想到,总有一天你就要进入那个不可知的世界。在你走后,你并未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任何纪念物,因为其他人将接管你的金钱,而金钱一旦易手,很快就会被人忘记它原来的主人是谁。

我常想到提供你一个让你的姓名永垂不朽的机会。我可以允许你在芝加哥大学兴建一所新的大楼,以你的姓名命名。我本来早就想给你这个机会,但是,学校董事会的一名董事先生却希望把这份荣誉留给某先生(这位正是电车公司老板的敌人)。不过,我个人在私底下一向欣赏你,而且我现在还是支持你,如果你能允许我这样做,我将去说服校董事会的反对人士,让他们也来支持你。

今天我并不是来要求你作成任何的决定,只不过是我刚好经过这儿,想顺便进来坐一下,和你见见面,谈一谈。你可以把这件事考虑一下,如果你希望和我再谈谈这件事,麻烦你有空时拨个电话给我。再见,先生!我很高兴能有这个机会和你聊一聊。”

说完这些,他低头致意,然后退了出去,不给这位电车公司的老板表示意见的机会。事实上,这位电车公司老板根本没有任何机会说话,都是哈伯先生在说话,这也是他事先如此计划的。他进入对方的办公室只是为了埋下种子,他相信,只要时间来到,这个种子就会发芽,成长壮大。

果然,正如他所预想的那样,他刚回到大学的办公室,电话铃就响了,是电车公司老板打来的电话。他要求和哈伯博士订个约会,他获得准许。第二天早上,两人在哈伯博士的办公室见了面,一个小时后,一张一百万美元的支票已经交到哈伯博士的手上了。

为了清楚地层示哈伯先生的说服别人的高明之处。我们不妨再来做这样的假设,他在和那家电车公司老板见面后,开头就这样说:“芝加哥大学急需基金来建造大楼,我特地前来请求你协助。你已经赚了不少钱,你应该对这个使你赚大钱的社会尽一份力量才对(也许,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如果你愿意捐一百万美元给我们,我们将把你的姓名刻在我们所要兴建的新大楼上。真是这样,结果会如何呢?

显然,没有充分的动机足以吸引这位电车公司老板的兴趣。这句话也许说得很对,但他可能不愿承认这一事实。

哈伯博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特殊的方式提出说词,而制造出机会。他使这位电车公司老板处于防守的地位(似乎是哈伯在给他帮忙,而不是有求于他)。他告诉这位老板说,他(哈伯博士)不敢肯定一定能说服董事会接受这位老板想使他的姓名出现在新大楼的欲望,因为,他在那位老板脑中灌输了这个念头:如果他不予捐款的话,他的对手及竞争者可能就要获得这项荣誉了。

哈伯的谎言加口才成就了一段精典的“骗局”,但这善意的谎言并没有阻碍人们对于哈伯校长的热爱和崇敬,谎言能让一个男人成就一番事业,这不愧为男人成功的终极“捷径”。

第二章 珍视女人,巾帼并不让须眉

男人成功需要实力,需要运气,需要心机,更需要“另一半”的支持。常言道:“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一定站着一个伟大的女人”,这一句话从古到今都不无道理。

时代在发展,女人在事业上越来越独自撑起了一片天空,她们的成功有时比男人来得更为艰难,因而越发让男人们敬佩和钦慕。很多时候男人能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经验,成为男人成功路上可以借鉴的一大法宝。

巾帼并不让须眉

在多年以前,吴士宏还是一个护士。1985年,她决定要到IBM去应聘。当时,IBM的招聘地点在长城饭店,这是一个五星级的饭店——那个时候的五星级饭店可不像今天这样没有“地位”,因为现在的五星级饭店多了。试想,当年的吴士宏,一个连温饱都还没有完全解决的护士,来到长城这样的五星级饭店门口,心情怎么样?

她回忆说,在长城饭店门口,自己足足徘徊了五分钟,呆呆地看着那些各种肤色的人如何从容地迈上台阶,如何一点也不生疏地走进门去,就这样简简单单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她之所以徘徊了五分钟不敢进去,就是因为她的内心深处无法丈量自己与这道门之间距离。

经过一番思考,她最后当然进去了,否则就没有今天的吴士宏了。她是怎样突破这个障碍的呢?她就凭自己用一台收音机,花一年半时间学完了许国璋英语三年的课程。就凭这样的经历她也应该进去,当时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这一天吗?她鼓足了勇气,迈着稳健的步伐,穿过威严的旋转门和内心的召唤,走进了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IBM公司的北京办事处。她的确是个人才,顺利地通过了两轮笔试和一轮口试,最后到了主考官面前,眼看就要大功告成了。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现在已经见到了阎王,她好像什么也不怕了。主考官没有提什么难的问题,只是随口问:“你会不会打字?”

她本来不会打字但是本能告诉她,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不会呢?

她点点头,只说了一个字:“会!”“一分钟可以打多少个字?”“您的要求是多少?”“每分钟120字。”

她不经意地环视了一下四周,考场里没有发现一台打字机,马上就回答:“没问题!”主考官说:“好,下次录取时再加试打字!”她就这样过五关斩六将,顺利地通过了主考官的眼睛。

实际上,吴士宏从来没有摸过打字机。面试结束,她就飞快地跑去找一个朋友借170元钱买了一台打字机,就这样没日没夜地练习一个星期,居然达到专业打字员的水平。

她被录取了,但IBM公司却“忘记”考她的打字水平了,可是这170元钱,她好几个月才还清。她成了这家世界著名企业的一名普通员工,可是她扮演的不是白领,而是一位卑微的角色,主要工作是泡茶倒水,打扫卫生,用她自己的话说,“完全是脑袋以下的肢体劳动”。她为此感到很自卑,她把可以触摸传真机作为一种奢望,她所感到的安慰就是自己能够在一个可以解决温饱问题而又安全的地方做事。可是作为一位服务人员,这种心理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一天,吴士宏推着平板车买办公用品回来,门卫把她拦在大门口,故意要检查外企工作证。她没有外企工作证,于是在大门口僵持了起来,进进出出的人就像看大街上耍猴的那样,个个都投来一种异样的目光:作为一位女性,她的内心充满了屈辱,充满了无奈,可是她知道这份工作得到不容易,没有发泄出来,可是她内心咬着牙齿在说:“我不能这样下去!”这是第一件事情,还有一件事情在她的内心深处留下很深的印象:

有个女职员,香港的,资格很老,动不动就喜欢指使人给她办事,吴士宏就是她的主要指使对象。一天,这位女士叫着吴士宏的英语名字说:“Juliet,如果你想喝咖啡就请告诉我!”

吴士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不知这位自以为是的女士说什么。

这位女人说:“如果你喝我的咖啡,每次都请你把杯子的盖子盖好!”吴士宏本来是一个很会忍气吞声的人,这次女性的温柔全都不见了,因为她认为那女人把自己当成偷喝咖啡的小毛贼了,是一种人格上的侮辱。她顿时浑身颤栗,就像一头愤怒的狮子,把埋在内心的满腔怒火全部发泄了出来……

吴士宏想:有朝一日,我要去管公司里的任何一个人,不管他是外国人还是香港人!

勤奋加天资终于使吴士宏脱颖而出。最终,与她一起进IBM的,她第一个做了业务代表;她第一批成为本土的经理;她成为第一批赴美国本部进行战略研究的人;她第一个成为IBM华南地区总经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南天王”……

大概这些都没有多大意思,吴士宏还登上了IBM(中国)公司总经理的宝座。

吴士宠成功了,她的奋斗经历能让许多懒惰的男人为之汗颜。男人若想事业有所成就,吴士宏便是绝佳的榜样。

别忘了贤内助——她是男人成功路上的贵人

每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贤惠的女人。这句话具有很深刻的道理。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事业的影响,不可忽视“小女子”对你一生的支持与扶助。有一位合作的妻子帮助你,会使你觉得家的温馨,使你工作愉快,甚至会在大问题上能用女人独特的心细帮助你更快的走上成功。一个“讨人喜欢”的妻子,可能是你的事业之旅的有力后援者。而一位不合作的妻子,可能是你的生意场上的一个破坏者,她甚至有可能使你成为一个庸碌无能的失败者。

如果你没有那么幸运,她不是一个后援支持者,甚至是一个阻碍破坏者,你也不必恼火,学会让你的妻子变成一个你职业生涯的支持者。

别小看人的学习能力。一个本不具备某项技能的人,经过认真的学习,也是可以具备这项技能的。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会很注意培养自己的经营感觉。他会不断寻找新的工作技巧增进自己的商业才干。他不是仅仅在一天8小时的工作中注意学习,而是把经营感觉的培养变成了一个24小时的工作。他注意选择自己接触的人,保证自己在工作之中和工作之外接触到的人都有利于自己培养领导素质和经营感觉。自然他的妻子也不会例外。

一个妻子如果是你的职业生涯后援者,她会扮演迷人女主人的角色,会为你牺牲、付出,但毫无怨言。喜欢接触人又天生爱社交的妻子将无可估量地增加她丈夫的冲劲。

一个妻子如果是生涯后援者,就会让主事者主其事。经理人员不只是管理他自己的工作和他的员工,他还要管理自己的生涯,肯奉献的妻子常对丈夫能力表示出让他得意的看法。在她看来,他任何事都能做得比别人好。

香港超人李嘉诚曾对媒体评价其妻子庄月明说:“月明受过良好的教育,婚后在事业上为我出谋划策,给予我很大的帮助。不仅如此,她把家里的事情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使我完全不用为家里的事情操心,能够集中全部精力应付事业上的各种问题。这是我最要感谢她的地方,她是我一生的贵人。”

引导妻子做你事业的后盾,聪明的男人能将爱情和家庭当作事业的推进剂,在迈向成功的道路上,将会无往而不胜。

爱人是你得力的助手

提起越王勾践,人们就会想起“卧薪尝胆”这个故事。尽管历史已走过了两千四百多个寒暑,但越王勾践发愤图强的精神,至今为世人所称道。但是,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忍辱负重,得以东山再起?这其中,与他共历风雨的妻子给他无尽的勇气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公元前495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击败,只好派文种选美女八人,携白璧十二双,黄金一千两,贿赂买通了贪财好色的伯嚭,向吴国求和。夫差同意越为吴国的属国,但提出要把越王夫妇押往吴国作为条件。

勾践虽然得知了吴王夫差可以纳降他,但是要他去吴国给夫差为臣,自己的妻子也要同去为奴三年,这种屈辱真是难于忍受;他宁愿战死或者失掉越国的王位,也不愿意这样耻辱地活下去。范蠡和文种以及别的臣子们虽然给他引古比今讲了许多道理,举了许多人做例子:什么少康曾以十里之邑、五百之师中兴夏国;什么商汤曾经被夏桀王囚夏台;周文王曾被商纣王拘于羡里;晋国的重耳曾流亡了十八年,后来终于追杀了屈辱自己的人而“王有国家,霸领诸侯”等等。可是,越王一句也听不进去,竟掩起了脸走回宫去,一连三天也不肯到殿上来议事。

这使所有的人为了难,连范蠡和文种也没有了办法。越国有一个名叫计倪的大夫,在所有臣子中年岁最轻,但是却很聪明而且有谋略,他说:“如今我们的道理全没有用了!如果再勉强下去,大王不但不会听从,也许会造成恶果,不如去找我们的王后。我们的王后是很明智通理的,也很坚强果断!我们大王平时是很敬爱她,也肯于听她的话的。如果我们把得失利害,和越国眼前生死存亡的危机向她说明白了,并托之以重任,我想她一定有办法使大王去纳降吴国的……”

因为计倪和王后有亲属关系,平常只有他可以随时到宫中去拜见王后。大家就公推了计倪,计倪也就毫不推辞地承担了这项任务。

计倪到了宫里,秘密地见了王后,把一切情况说明了,王后说:“你去和各位大夫说吧,我必能使大王去吴国,我也必定陪他去吴国……”

计倪走了以后,越后就来探望越王。

已经三天了,勾践竟什么饮食也没用,也不睡觉,穿了一件白色的袍子,赤着两只脚,满头短发飞蓬着,双眼赤红,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像一个狂人似的,时时在自言自语着。那些侍候他的宫女们只有远远的怯怯地站在那里,担心着不知会发生什么事!

越后走进来,她挥了一下手,所有的宫女们就如遇了赦免似的赶紧逃了出去。

勾践望着他的王后什么也不说,王后也不说什么,却忽然从袖里取出一柄柄鞘雕镂得很精美的短剑来,放在了自己面前的几案上说:“我要走了!”“唯。”勾践淡淡地哼了一声。“我已经没有脸面做你的王后;也没有脸面在越国臣民的面前活下去了!”她说着竟流下了眼泪……“唯!”越王勾践哼了第二声,这次比第一次声音要大些,眼睛眨动了一下,他开始注意起自己妻子的话来。“若不然,你就亲手杀死我吧,连我这肚子里就要生产的孩子!”越后凄然地说。“唯!”勾践目光灼灼地看着越后。“我已经不配再做你的王后,也不配再做越国的臣民之母!你也不配再做这越国的君主了!”越后擦去了眼泪,陡然从那镂金的剑鞘里拔出那短剑来,送到勾践面前的几案上,而后就跪坐在几案前面,挺起了胸膛,眼睛望着勾践的眼睛,勾践的眼睛垂了下去,他开始说话了:“唯!——这为什么?”“你不肯到吴国去纳降,所有的臣民全说是我不让你去,说我不爱越国!我不愿承担这耻辱!”两个人全沉默了。整个屋子里的空气静得似乎全都凝结了。勾践陡然直了直脖子,摇了摇头,双眼直直地望向前方,颊骨咬动了两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一把抓过那把短剑——这使越后的全身神经都紧缩了,但她还是镇定地跪在那里。勾践突然把那柄短剑“嘭”的一声插在几案上说:“唯!你起来,传那范蠡、文种、计倪进宫来见我吧!我决定要去吴国!”

他说完,竟伏在了几案上,身体抽动着——他哭了!

连日的奔波劳累,使越后早产了。但由于吴国的使臣紧迫催促,在越后产后的第三天,越王勾践夫妇就上了船,开向了吴国。

船行到江中,越后看到天空中盘旋着忽上忽下自由飞翔的水鸟,流下了眼泪,轻声唱道:“仰飞鸟兮鸟鸢,凌玄虚兮翩翩!集洲渚兮优恣;啄虾矫翮兮去间!任厥上下兮往还。妾无罪兮负地;有何辜兮遣天?帆帆独兮西往,心慑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

越王勾践听着王后这哀歌和痛哭,虽然也在流泪和悲恸,但他却安慰着她说:“我们总要回到越国的!我们总要像那水鸟们似的飞翔在我们越国的土地上的!”

吴王夫差听信伯嚭的谗言,未杀勾践夫妇,而将他们和随同的大臣范蠡安排在阉闾墓旁的一间石屋里,让他们为自己看养马匹。

越王穿着草鞋,戴着樵夫才戴的帽子,斩草喂马。越后穿着都没了边的破衣裳,打水,扫地,清洗马厩。夫差常派人观察越王夫妇的动静,见他们只是埋头干活,而无一点怨恨之色,终夜亦无急叹之声,因此,夫差以为他们已无思乡之心,渐渐放松了警惕。

望着日渐憔悴、苍老的妻子,勾践心如刀绞,但越后却总能笑着安慰越王:“忍一时之苦,图万代霸业!”

公元前491年,勾践结束了在吴国的囚禁屈辱生活,回到了自己的祖国。他立志发愤图强,报仇雪耻。越后也十分关注越国的兴亡。每当她想起以前在吴国所受的屈辱,就坚定意志要和越王以及群臣们把越国治理好,强大起来,以雪那三年之耻。因此,她完全抛弃了一般王后那种安逸的生活,她亲自领导着宫女们到山上去采芋,在宫里养蚕,织帛……每天总是早早起来,很晚睡下;越王吃什么食物,她也吃什么食物;越王每次下朝或者是到民间巡视回来,她必定要仔仔细细询问每一个朝臣的新计划、新的策谋、新的建议,以及民间的情况;有的时候她也参与商量某一件事情应该执行,某一件事情不应该执行,某一朝臣的计谋好,某个朝臣的意见应该多加尊重等等。而越王也确实把她作为一个很好的内助,凡事总要向她说,和她商量,他们讨论国事,评议大臣,共商富国强兵之策。

为了帮助勾践治国兴邦,越后积极地为越王出谋划策。一次,越后握着越王那已变得粗糙的大手说:“我听说那夫差是很喜欢穿华丽衣服的!”

勾践默默地点了点头。“我想率领一批宫女,用我们越国最好的葛麻,织成最美丽的布进贡给他……”“我们送给他们的东西已经太多了!”勾践摇了摇头。“不忍失其小者,必失其大!只要无失于国,这些东西又算得了什么呢?”

越王想了想,同意了王后的意见。

于是,越后亲自带领一批宫女到越国都城东边十里附近的山中去采葛,又领着宫女们日夜不停地织布。

不久,葛袍织成了,它的上面用各色彩线绣着越国的山川、林木、奇花、珍禽、异兽……不但颜色鲜明,而且是生动如活,被一片连绵不断的蓝色和红色的彩霞衬托着,这就更显得艳丽夺目……勾践将葛袍连同其他许多奇珍异宝,一起进献给了吴王。

夫差见到越后亲自织的葛袍,非常高兴,愈加相信越国对吴国的臣服不贰。同时,将原来占领的二百里越国的领土,归还给了越国。越王勾践和他的王后经过二十余年的艰苦努力,休养生息,发展生产;同时注重训练和武装人民,使越国一改过去的贫弱,逐渐变得兵精粮足,国富民强,最终打败吴国,然后,勾践又派大军北渡淮河,约齐、晋、宋、鲁等国会盟于徐地(今山东滕县南),确立了他在诸侯中的领袖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

勾践最终能够成就伟大的功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越后的支持和帮助,他的爱人是他精神的支柱,也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妻子是男人永远的恩师

寇准是宋朝著名的宰相,他忠于职宁,智慧过人,学识渊博,能言善辩。一部《杨家将》将他描写得神乎其神,有关于他的事迹,无论是载人史册的,还是民间口头传颂的都不少,关于他的奇功伟业,也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是,寇准拜妻为师的传说却是多数人所不曾知晓的。

寇准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他和母亲过着贫苦的日子。他母亲为了把他抚养成人,起早贪黑,辛勤劳作,省吃俭用。即使如此,娘儿俩也仅能凑凑合合地填饱肚子,相依为命。因此,小寇准根本没有钱去念书。十多岁了,还一个字也不认识。

当时正值五代十国的后期,兵连祸接,烽烟四起,战争连年不断,百姓们流离失所,四处逃命。寇准的家乡也聚积了不少难民。一天,一个女子逃到寇准家里,她大约十五六岁的样子,长得眉清目秀、唇红齿白,亭亭玉立。寇准母亲觉得这个女子怎么看怎么俊,越看越喜欢,越看越惹人爱,于是就想把人家留到家里。寇母一问这女子,这女子满口答应,因为她的爹妈都在战乱中丧生了,家里再没有第二个人照顾她了。不久,寇准就和这个俏丽的姑娘结婚了。此姑娘姓李,所以,当地人称之为“李氏”。

天下越来越乱,老百姓苦不堪言。寇母一直想给寇准请个先生,让寇准学点知识,以便将来能成点大事,治理国家,报效民族。但毕竟家境太贫寒了,除了勉强吃饱,半文不存,哪里请得起?所以寇母心中很着急,整天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媳妇李氏看出了婆婆的心思,她对寇母说:“母亲不用担心,我小时候父亲曾教我(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如若您信得过我,儿媳愿意为师,教好丈夫是我的心愿,教不好,拿我问罪!不过有一点,若让我教得寇准,他须先行拜师之礼!”

李氏又向寇母解释了行拜师之礼的意义,她说,严师才能出高徒,行拜师之礼,为的是对寇准严格要求。

寇母一听,真是大白天里拣了一块金子!常言说:有福之人不用忙,没福之人忙断肠。想不到半路上拣来的媳妇,还有这么多学问!寇母十分高兴,立刻眉开眼笑地对媳妇说:“只要能教寇准上进,怎么办都行。”于是,寇母急忙唤过寇准,让他给坐着的媳妇行三拜九叩之礼。寇准感觉不好意思,又不服气。他一边看着母亲,一边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寇母很生气,把眼一瞪说:“大胆寇准,还不快给我行拜师之礼!”寇准无奈,只好朝妻子行三拜九叩的拜师之礼!李氏坐在那里,故装正经,看着寇准那勉强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李氏毕竟是官宦之家的后代,只是由于父母死于战乱,才流落他乡。她从小聪明,读了许多书籍,《四书》、《五经》、天文地理,只几天的功夫,李氏的才识就使寇准由衷地佩服。寇准对李氏言听计从,真以师相待。于是李氏勉励寇准要效法苏秦,立志发愤,规定早起晚睡,不得偷懒,安排的“作业”他须如数完成。这寇准天生聪明,过目不忘,用心攻读,长进很快。把寇母高兴得眉开眼笑,嘴都合不上了。

转眼半年过去了。寇准觉得肚子里的墨水不少了,慢慢地懒了起来,甚至连“作业”都不想做了。李氏批评他的不对,他竟然和李氏吹胡子瞪眼。李氏一看,勃然大怒,杏眼一瞪,指着寇准说道:“自古师道尊严,长者为师。你既拜我为师,就得听我指使,不得有半点胡来!我今天谅你初犯,再给你一个时辰,做好作业,不然,戒尺伺侯!”说完,李氏拂袖而去。

寇准听妻子这么一说,不觉气上心来。心里话:“自古以来,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咱们情况特殊,夫妻恩爱,你又是我的教师,我让着你,没想到你当了几天就拿起架子来了!在我面前想抖威风,没门儿!今儿个,作业我是坚决不做,看你怎么办!”想罢,把书哗地一掀,躺在炕上睡起觉来。

一个时辰过后,李氏又来检查作业,一看寇准那个架式,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直埋怨:“寇准啊寇准,你怎么不理解我的苦心,还做出个不屑一顾的样子给我看,我今天让你尝尝我的厉害。”于是,她拿出戒尺,大声说道:“没出息的东西,你竟敢违师命,偷懒睡觉,拿出手来!”说完抓起寇准的手,“啪啪”就是两拍子!

寇准做梦也没想到妻子居然会打自己,而且板子是那样的厉害,打得手心火辣辣的痛。所以,当时就火了,对着李氏就是一拳,将李氏打了个跟头。恰在这时,寇母来了。一看寇准打了媳妇,气得脸色铁青,扭着寇准的耳朵骂道:“畜生,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老身因为没有钱给你请老师,把眼都快哭瞎了。今天好不容易娶了个好媳妇,教你念书,指望你能长大成人,报效国家,不想你倒撒起野来!我不打死你这个没良心的畜生才怪!”说罢,寇母顺手拿起一把笤帚,对准寇准劈头盖脑地打了下来。

李氏一看婆婆大动肝火,往死里打寇准,心里可急坏了,她生怕母亲把寇准打坏,于是赶忙上前抱住婆婆,给寇准说情,请求寇母饶了这一回。寇母这才气喘嘘嘘地住了手。寇母从屋里搬出一条板凳,让媳妇坐在上面,自己也坐在一头,然后让寇准跪在媳妇面前赔情。李氏一想,这样也好,杀杀“冤家”的威风,以后对学业更有好处。

当时正是炎热的六月。俗语说,六月的天,晒死獾。此时又正是炎热的中午。寇准跪在日头下面,足足有一个时辰,脸上的汗水像水泼似的,直往下流,脊梁上的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了。李氏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常言说得好:一日夫妻百日恩。她惩罚寇准也是由于恨铁不成钢,她也只是希望自己的丈夫早日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想到他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招致这样的结果。她实在不忍心自己的丈夫受苦了。李氏偷眼看了看寇母,寇母闭着两眼,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李氏没法,只好“扑通”一声也跪在寇母面前。寇母一看李氏讲情,这才愤愤地说道:“寇准!我告诉你说,你既然行了拜师之礼,媳妇就是你的教师,对于教师,不得无礼!寇准满脸汗水,连连点头。

从此以后,寇准再不敢偷懒了。虽然比不上苏秦头悬梁、锥刺股,但也天天早起晚睡,刻苦攻读,孜孜不倦。几年过去后,寇准已是经纶满腹、才华横溢了,书法也写得出类拔萃,无可挑剔,无论是秦篆、汉隶还是魏碑、唐草,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以后寇准作了宰相,屡建奇功,不能不说与其妻子当初的教导没有关系。

妻子是男人的恩师,遇到这样的妻子便是男人一生的福气,也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