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4:22:06

点击下载

作者:曹宇红,张镝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

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升级版)试读:

前言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中,人们不断追求卓越的组织——这样的组织既能不断创新、自我突破,又能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一方面着力培养卓越的领导——他们既高瞻远瞩、以身作则,又勇于自我觉察、不断改善;另一方面,我们精心打造卓越的团队——希望他们有共同的愿景,能够深入沟通、高效协作,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因为我们都明白,“人”乃卓越之本!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种潜能在多大程度上被激发出来,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信、希望、乐观、韧性四方面,是企业除了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人力资本之外的第四大资本,在知识经济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为了便于大家更清晰地探索心理资本、更有效地利用本书,我们先为本书做一个简单的导游,分享3W1H:

首先,Why——为什么从教练式领导者的角度来提升心理资本?

其次,What——本书包括什么内容?

再次,How——本书是如何架构的?

最后,Who——谁适合看这本书?

接下来的总体思路、内容概览、呈现方式和适合人群,将逐一诠释上述四个问题。

总体思路

当今,一些优秀的企业和组织正面临着新的难题和困惑:

我们制定了越来越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比如领导力素质模型、KPI(关键业绩指标)、ERP(企业资源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但是,如何让各级管理者、普通员工更主动、更灵活地运用这些管理工具,而不是被动地应付它们、受制于它们?

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好的管理机制、培训体系和文化氛围,希望员工能够不断自我完善、不断自我超越。但是,我们期盼的这种自主自发式的成长如何实现?

我们一直希望核心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具有创新思维,但是常常遇到这三种心态的阻碍:这不可能、我做不到、我不愿意做。我们可以从哪里突破、从哪里转变,才能让大家具备更加积极正向的心态、更加开放创新的思维?

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越来越依赖优秀的人才。但是,在有限的职位、薪资、工作环境等条件下,面对无限的市场机会的诱惑,我们如何让这些优秀人才留下?

我们越来越多地认可“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在企业内开始尝试人本战略、人文关怀,希望将使命、责任和关怀从核心领导层传递到每位员工,而且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那么,这个美好的愿望从哪里做起呢?

所有这些困惑都源自美好的期望,期望企业更加卓越,能够基业长青。或许,心理资本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这些美好的期望——假如,我们的员工更加自信、乐观、坚韧,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幸福,并对自己和企业的未来充满希望,那么,我们的企业就能够不断超越、实现卓越。“卓越的人创造了卓越的企业”(Great people make great company),这句话来自一位跨国公司的CEO。当时,他站在雄伟的山峰上,面对大家说出了这样的肺腑之言。

那么,卓越的人从何而来?如何发现、培养和激励卓越的人才?这需要你、我、我们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

为什么教练式领导能够有效地培养和激励优秀的人才、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因为教练式领导非常关注人——如何消除人的各种干扰、如何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如何增强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如何培养卓越的个人和团队。简言之,教练式领导是一种更加积极、深入的领导方式,它汲取心理学、管理学和教练技巧的精髓,通过强有力的提问,从外改变人的行为模式,从内发掘人的心理资源——乐观的心态、积极而坚定的信念、务实而开放的思维、源源不绝的生命能量,这些正好和心理资本的内涵相吻合。

如何通过教练式领导来提升心理资本?简要地说,可以从这三个层次来实现:首先,领导者由内而外地提升自己的心理资本;其次,领导者以教练的方式培养团队,提升他们的心理资本;最后,领导者和团队以更高的心理资本去迎接挑战、拥抱变革。

一幅多么激动人心的画卷!它完美地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随后的章节中,这幅意境深远的画卷将缓缓展开。

内容概览

本书共六章,每章既包含一些生动的商业案例,也包括一些关键的教练过程、核心的教练理念和工具。

第1章,首先总括在知识经济中人才管理的新趋势、新困惑,其次介绍心理资本和教练式领导的内涵,随后勾勒心理资本的四个方面——自信、希望、乐观和韧性,并简要地诠释如何通过教练式领导来提升它们。

第2章,沿着自信这一维度展开,以五个商业案例、三个层次来体现,分别是个人成长——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带领团队——不断体验成功时刻,理解、认可和尊重;组织文化——在变革中提升集体效能。

第3章,沿着希望这一维度展开,以五个商业案例、三个层次来体现,分别是个人成长——专注于自己的梦想;带领团队——从事有意义的工作,总有三种以上的选择,创造共同的成长空间;组织文化——激励人心、言行合一。

第4章,沿着乐观这一维度展开,以五个商业案例、三个层次来体现,分别是个人成长——进行视觉化的积极冥想,目标坚定、方式灵活;带领团队——我们因相异而成长;组织文化——在严酷的环境中激发潜能,营造“世界咖啡馆”的轻松氛围。

第5章,沿着韧性这一维度展开,以五个商业案例、三个层次来体现,分别是个人成长——发掘自己的心灵宝藏;带领团队——探寻更多的可能性,激发深层的生命能量,兼顾技术目标与人性目标;组织文化——鼓励参与、激励创新。

第6章,觉察我心,引领人心,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教练式领导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具备的重要的教练特质、核心的教练之道,以及实践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解答。

呈现方式

为了便于读者清晰、有效,而且更轻松地阅读本书,本书的第2~5章首先分享几则商业案例,然后呈现出教练晤谈(教练式领导与下属或团队的对话)的一部分内容,最后归纳出实践中的教练之道——教练式领导呈现出了什么样的状态、实现了什么教练目标、采用了哪些教练技术。我们希望从点滴的教练实践来诠释如何提升心理资本。

考虑到教练的方式既有一对一的教练晤谈,也有一对多的团队辅导,所以,在案例中涉及了个人教练和团队教练,案例背景既有国有企业、上市公司、跨国公司,也有一些创业型企业。在心理资本四个方面的提升之道中,我们是沿着个人发展、团队发展、组织文化发展的顺序来呈现的,希望这样能够易于读者选择自己需要的部分。

适合人群

这本书适合谁看呢?企业和组织的领导者、管理者。

读者可以从一些领导者的成长历程中获得感悟,并从教练晤谈的片段中有所启迪,自我教练是一种很不错的成长方式。逐渐地,读者就能实现内心的宁静与充实,体验幸福而有意义的人生。

读者可以从一些商业案例中有新的觉察,原来可以这样深入地了解团队——他们期待什么、渴望什么、担心什么。当读者成为教练式领导时,就能够更好地洞察和激励团队,带领他们去面对各种压力和不确定因素。

读者还可以从一些教练场景中获得启迪,并从教练之道中学习一些教练技巧,领悟重要的教练状态。在健全管理体制、提升管理技能的同时,再添加一些心理资本提升之道,或许能让组织变得更加和谐而高效。(注:为了保护相关企业和个人隐私,本书涉及的所有案例中的公司名称、主人公姓名皆为虚拟。)第1章知识经济中浮现两个新事物

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1 心理资本离我们有多近

*拥有一颗奔腾的心*

为什么一个不懂IT的人,能够在互联网行业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商业神话?

为什么他在创业早期屡战屡败,但核心团队一直忠诚地追随着他南征北战?

为什么员工会把他当作偶像,一批百万富翁级的员工依然被他点燃激情?

马云——这位草根企业家既有魅力又有影响力,而且具有中国企业家少有的国际影响力。他能在世界论坛上用英语侃侃而谈、指点江山,他屡次登上哈佛、宾夕法尼亚大学等世界名校,讲述中国的商业发展之道。

2005年,我[1]在“亚布力企业论坛”上第一次见到马云,这位精灵古怪而富于激情的企业家笑言,男人的形象与智商成反比。

2006年,我又一次在企业论坛上邂逅马云,当时他讲到创业中的团队凝聚力,提了一个自家的笑话:每到周末,他家门口的拖鞋就会从二楼一直散到一楼。在干什么呢?一起创业的哥们儿来打牌。

马云很有使命感,他希望在人生中能够影响别人、帮助别人。

他很有自信,直白地说“每个人要做你自己,不管别人喜欢不喜欢”。

他很有勇气,在大学里当了六年半老师之后,毅然闯入陌生的商界。

他目标很清晰,阿里巴巴从第一天起就锁定在“为中小企业服务”。

他很有灵活度,自己总结“领导的艺术就是放弃和不放弃的艺术”。

他坚持创新,在阿里巴巴集团中一直倡导创造变化、拥抱变化。

他异常坚韧,高考考了三次,才被杭州师范大学录取。在五年多的教书经历中,他一直梦想着到公司工作,应聘了许多工作,始终没有人要。1995年,他离开大学,做网站“中国黄页”;1997年,他奔赴北京,为外经贸部开发交易网站;1999年,他返回杭州,借了2 000美元,第三次创业。

他特别强调讲价值观,“我们在公司里讲价值观考核,因此,阿里巴巴的空气比绝大多数公司的空气纯净多了”。

拥有一颗奔腾的心,马云经常冒出一些精彩的话,“在太阳升起时买雨伞”、“线路错了就光身出来”、“碰上优秀的对手你很幸运”、“真正的成长是员工的成长”、“使命感可以走一百零二年”、“互联网是一种理念,绝不是一种技术”……

从“大淘宝”到“大阿里”,马云缔造了一个庞大的电子商务世界,驱动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的,是他丰富的心理资本——梦想、勇气、坚韧、自信、乐观、幽默,以及无穷的创造力。

积极心态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在一些伟人和能人志士的传记中,总生动鲜活地体现着“态度决定命运,信念创造奇迹”的信条。

心理资本虽然与心态、信念相关,却是个地地道道、新出现的“舶来品”。它起源于何时?2004年,一位资深的管理学家——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弗莱德·路桑斯提出了心理资本的概念。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是信心(自我效能),即个人在面对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觉得自己能有效地调动资源、采取行动,从而完成这一特定工作;

第二是希望,即个人对于目标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而且会在必要时灵活地调整策略和途径,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

第三是乐观,即个人对过去与现在的成功有着积极的归因,即便面对失败,也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在特定事件上的,或者这些失败与自己的价值无关;

第四是韧性,即个人能够从逆境、冲突和失败中迅速地恢复过来,并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应对之策。

此外,弗莱德·路桑斯还认为,从更广的角度来说,心理资本还应该包括创造力、智慧这两项认知能力,以及幸福感、沉浸体验和幽默这三项情感能力。

从这位管理大师的著作中接触到这些熟悉的词汇,我感觉既亲切又温暖,仿佛身边许多人身上都闪烁着其中的某些因子。

探索了125位全球顶尖领袖从领导到领袖的心路历程的管理畅销书《真北》中提及,“领导者是由个人危机及其他生活经历共同塑造而成的”,“真北源于那些对你最重要的东西——你的价值观、你的热情和动力”。书中的真诚领导力体现了韧性——领导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个终点;体现了希望——倾听自己的心声、忠于自身的信念;也体现了乐观——当人们面临未知的机遇时,应当变得更加灵活,勇于尝试,敢于冒险。

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中,心理资本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价值。如果一个人、一个团队能够呈现出自信、乐观、韧性,充满希望、幽默、创造力,并且拥有高度的幸福感和巅峰体验,那么,他们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企业中,都会成为一个快乐而成功的人,继而形成一个快乐而高效的团队,创造一个和谐而高效的组织。

心理资本既然如此重要,它到底从何而来?是从人的天生禀赋中传承而来,是从长期的家庭熏陶中积累而来,是从学校的素质教育中培养而来,是从坎坷的人生经历中一点一滴地汲取而来,还是需要在后天的成长历程中有针对性地予以培养?

以上各个角度似乎都与心理资本有一定的关系,但似乎又没有那么清晰可循的方法。直到有一天,人们发现了另一个新事物——企业教练。最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领导者不断探讨和实践着如何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2 教练式领导能带来什么

*杰克·韦尔奇的顿悟*

有一段经典的对话,发生在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和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之间。

韦尔奇:我现在有157个业务领域,我该怎么办?

德鲁克:如果你不在这些领域中,你打算如何做?

韦尔奇:成为每个领域的老大或老二。

德鲁克:那你现在该怎样做呢?

韦尔奇:Fix it,hold it,and sell it.(改进它,维持它,卖掉它。)

*乔布斯神奇的感染力*

还有一段简短而有力的对话,发生在苹果CEO乔布斯和康宁CEO魏文德之间。当时,乔布斯在设计iPhone时,决定用坚硬的防划玻璃,而不是塑料做屏幕。于是,他找到康宁CEO魏文德,提出在六个月内需要一大批金刚玻璃。

魏文德:这不可能,我们现在已经不生产这种玻璃了。

乔布斯:不用担心。

魏文德:这不是盲目自信能办到的。

乔布斯:没问题,你能做到。好好想一想吧,怎样能做到!

六个月后,每台iPhone和iPad都装上了康宁公司的金刚玻璃。

如果说彼得·德鲁克是一位教练式领导的话,他用最简短的两个问题影响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让通用电气的领导者明确未来的发展战略。

如果说乔布斯体现了教练式领导的某个瞬间,那么,他通过一个问题坚定地激发了对方的潜能,这些潜能足以越过各种障碍,实现各种可能性。

企业教练有如此神奇的魅力,难怪杰克·韦尔奇在谈及退休后的打算时说:“我只想静静地做一名企业教练。”

为什么在近些年,人们对教练式领导的需求如此迫切?看看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吧,变化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

于是,领导者希望更深入地觉察自我、提升自我——

· 我有哪些盲点(或者说干扰)?

· 我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 我有哪些潜能还未发挥出来?

· 我真正渴望、追求的是什么?

其次,领导者希望更好地洞察他人、激励团队——

· 他们担心、害怕的是什么?

·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 如何更有效地与他们沟通?

· 如何激发他们的责任心?

再次,领导者面临变幻莫测的政治、经济和商业环境,需要更多地思考——

· 如何让团队真心地认同发展愿景?

· 如何激发团队的正向能量?

· 如何开拓团队的创新思维?

· 如何带领团队更好地实现变革?

什么是教练式领导?就是这样一种新的领导方式:领导者通过强有力的问题,改变伙伴的心智模式,一方面觉察其盲点——行为、情绪和观点上的,另一方面激发其潜能——乐观的心态、积极而坚定的信念、务实而开放的思维、深藏于内心的渴望,甚至包括强健的体魄。

畅销十几年、迄今为止再版11次的《组织行为学》中曾提及“第五级领导”,他们除了拥有四种基本的领导素质——个人能力、团队技能、管理胜任力和激励他人高绩效的能力,还具备第五个维度,即个人谦逊和职业意志的结合。他们不那么关注自我需求,而着重于成就他人、成就团队,从而建立一个伟大的公司。这是一种典型的教练式领导风格。

在彼得·德鲁克的著作《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中,我最挚爱的是“怀恩师”一章,那里面闪现着众多教练式导师,他们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而且凭借着一种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他们认为“给学生的主要奖励就是满足感和成就感”。其中有一位玛莎老师,她会花几天或几星期去观察学生的表现,思考每个学生的能力,然后为每个学生设计出一套课程,让学生各自发展。她只在一旁观看,并督促学生在原来做得不错的地方力求突破。还有一位研究但丁的名家弗格森,学生们走出他的课堂时,眼中无不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不是为弗格森说的或做的,而是为他引导他们说出来或者做出来的。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在课堂上,老师教的不是学科,而是学习方法。教练式领导的精髓在于,他们不是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而是通过提问,让对方有所觉察,从而改变自己的心智模式。教练式领导的魅力在于让对方感受到主动成长的快乐。3 当心理资本遇到教练式领导

当心理资本遇到教练式领导时,希望、乐观、自信、韧性、创造力、智慧……这些美好的内容不仅有了落地的根基,还有了一些实际的提升之道。两者都致力于发掘人的内在资源——情感、认知和潜能(生命能量),从而更有效地改变人的行为,不断实现改善和突破。

首先,教练式领导关注的核心是人的心态、信念、价值观、深层渴望等内在要素,这与心理资本的内涵非常吻合。在实践中,一方面,教练式领导帮助个人和组织洞察到阻碍因素——行为、情绪或观点方面的;另一方面,教练式领导更加注重激发内在的正向资源,整合外部的相关资源,从而帮助个人和组织由内而外,成就卓越。

其次,教练式领导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用的工具。教练式领导可以借鉴的理论基础非常宽广,既包括心理学中的一些精华内容,如人本主义流派、积极心理学、催眠、潜意识等,也包括组织行为学中的核心理念,如人格、动机、情绪、沟通、组织文化等。此外,教练式领导还可以融入项目管理、团队辅导等新的实践工具。

再次,教练式领导提升心理资本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入手。可以是外在的行为,也可以是内在的情绪、认知、潜意识等层面;可以从个人觉察和个人改善开始,也可以从人际互动、组织文化中引发新的改变。

考虑到心理资本的四个核心内容虽然通俗,但仍需要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在随后的四章中,我们将用具体的商业案例来逐一展示,希望读者通过一段段生动的教练晤谈,来感受心灵成长,领悟教练之道。最终,让读者用自信奠定腾飞的基石,用希望点亮价值和目标,用乐观有效地激发潜能,用韧性面对挫折和迷茫。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旁观者:管理大师德鲁克回忆录[M].廖月娟,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阿里巴巴集团.马云内部讲话[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1.

[3]沃尔特·艾萨克森.乔布斯的领导真经[J].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2(5).

[4]斯蒂芬· P ·罗宾斯,蒂莫西· A ·贾奇.组织行为学(第12版)[M].李原,孙健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比尔·乔治,彼得·西蒙斯.真北:125位全球顶尖领袖的领导力告白[M].刘祥亚,译.广州:广东省出版集团,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

[1]“我”指作者曹宇红。下文中如无特别说明,“我”均指曹宇红。第2章自信:你的基石牢靠吗

成为教练式的领导者:激发心理资本

看到“自信”这个熟悉的词,我们先不去探究它的内涵,而是花一些时间探寻自己的自信程度目前停留在哪个阶段(见表2-1)。表2-1 测试你的自信程度

一位软件开发工程师朋友,为客户设计了一个CRM软件。客户在测试时发现了两百多个故障,把他批得一塌糊涂,他为此郁闷了好久。他的自信程度大约是在一阶。

一位管理培训师朋友,刚工作时是一位内向、腼腆的软件工程师,见到生人一说话就脸红,还说得磕磕绊绊的。后来,他在培训行业工作了七年,累计培训超过一千天。你猜现在的他是什么样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他都显得淡定、自信,侃侃而谈。看起来,他的自信程度很稳定地攀升到了二阶,没准儿还能跃升至四阶呢。

一位管理咨询顾问朋友,在跨国咨询公司担任高级经理时非常能干,每年都能漂亮地完成十几个大客户的咨询项目。去年秋天,她跳到一家上市股份公司担任运营总监,半年多来,她受到管理层的质疑、其他部门的掣肘,业绩平平。现在,我每次见到她,她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面对工作中的混乱一筹莫展,往日的自信全然不见了。她一定是卡在自信的第三阶段了。

一位电信企业的技术总监朋友,去年年底被提升为东北亚地区的学习与发展总监,是一个很大的职业转型。我今年年初见到她时,发现她尽管面临着重重压力和一些困惑,但依然自信满满,告诉我她正在进行的一些改革,她的艰难时刻,她还需要什么支持。Resourceful and confident(有资源的、自信的),是我对她最直接的反馈。相信,她在未来的事业上无论经历怎样的风雨,自信程度都会在四至五阶。

杜班拉说:“自信,就是人们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一特定任务的可能性的估计。”

从前面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自信的关键不在于某一特定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对自己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的估计。自信度低的人,即使面对一件不那么难的任务,也会想当然地估计挺难实现,继而会心中发虚、畏手畏脚;而自信度高的人,即使面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也会乐观地估计自己有一定的把握。记得《碟中谍》中那句著名的台词吗——We can do it!(我们能行!)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当人们对成功的估计值比较高时,他们平静而坚定,负责情绪的边缘叶就会安静下来,而负责语言和抽象思维的大脑皮层则开始高速运转,从而产生更丰富的创造力,激发出更大的身体能量。

那么,这种对于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的估计——自信度,到底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专家们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首先,这种自信度与具体领域有关;其次,自信总有提升的空间,而且可以自己控制;再次,自信对于组织绩效的影响非常大。根据弗莱德·路桑斯的调查,组织仅仅关注员工的自我效能(自信)一方面,就至少可以将绩效提升10%。

在日常的管理实践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个人和团队的自信呢?我们发现,可以从个人成长、团队带领和组织文化三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其一,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尤其专注于某一领域内;

其二,自我认可、自我接纳,将内在价值和外在成就区分开来;

其三,带领团队成员不断体验成功时刻;

其四,对团队成员体现出理解、认可和尊重;

其五,建立组织文化,在变革中提升集体效能(集体自信)。

当从这三个方面都做一些努力时,自信——心理资本中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就会越来越稳固。在下面展开的五个企业案例中,我们将随着几位领导者的经历,来体验一下教练式领导是如何提升自信的。1 个人成长——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后来居上的CFO*

韩松是一家股份公司董事会的投资管理委员会主任。他在34岁的时候,遇到一个绝好的机会:一家大型国企A集团急需一位国际化的CFO(首席财务官),为这家国企服务的猎头公司找到了韩松。在最初的欣喜之后,韩松马上陷入了沮丧,因为他分析完自己的情形后,觉得胜算的机会不大。首先,在几位候选人中,自己最年轻,工作经验最少;其次,自己没有独立运作过一个大型的集团,而且对国内外的战略投资者接触得比较少;再次,自己管理团队的经验很有限,手下才四五个兵。

只是,这个机会太诱人了,怎样才能让自己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呢?韩松想到了自己的导师,在另一家上市公司做独立董事的刘总。当初,就是刘总引荐韩松到现在这家企业的。

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韩松约刘总到茶馆喝茶,与导师分享了自己的近况。刘总是眼看着韩松发展起来的,他很了解这位爱徒目前的心境:既兴奋又不自信,既渴望又焦虑。是的,韩松太渴望得到这个腾飞的机会了。

刘总缓缓地问道:“韩松,先不着急谈这个机会。我想问问你,去年你计划写的一本书怎么样了?有什么进展吗?”“啊,这本书我已经开始写了,叫《中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创新之路》。”一说到这个话题,韩松紧皱的眉头松开了,语调也欢快了许多,“我已经写完了四分之一,出版商也已经谈好了。如果顺利的话,明年春天就可以出版了。”“嗬,恭喜哟!我真没想到你的动作这么快。”“老师,写东西这事儿是我最擅长的,所以很有把握,一切都在按照我的思路顺利进行。”韩松腼腆地笑了笑,“但是竞争CFO这事儿,我心里真没底,特别没自信,您可得好好帮帮我呀。”

刘总笑了,他眼前浮现出韩松五年前的模样:那时,韩松刚获得一家著名大学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从外地来到北京,腼腆不安地来到刘总面前,很诚恳地说,“我希望从最基层的财务工作做起”。如今,韩松已经成为一个儒雅而干练的管理者——他不仅在学术领域硕果累累,近几年写了不少专业论文,而且在集团董事会担任两个重要的职责,并兼任四家公司的监事。现在,他正在追寻更宏大的梦想……“那好,韩松,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相对竞争优势吧,针对CFO这个机会。”刘总打开笔记本,用钢笔画了三个环(见图2-1)——分别代表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心态。“韩松,在专业技能上你有什么优势呢?”“这方面我还有些底气。”韩松笑笑说。图2-1 竞争优势三环图

随着韩松的描述,刘总在专业技能那个环里添加了不少内容:出色的教育背景——会计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扎实的专业认证——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一定的财务管理经验——在公司董事会有四年的财务管理经验,还在几家公司担任监事之职。“那么,对照这个CFO的职位要求,你在专业技能上还缺什么呢?”刘总指了指三环图中的一环。“我觉得自己最缺乏的有两点,一是扎实的财务管理经验,我以前的经验都是比较宏观、战略性的,像一个军师,从没有独立地带兵打过仗;二是缺乏资本运作经验,尤其是对于国际资本市场。”韩松很冷静地分析着自己的不足。

刘总赞赏地点了点头,接着又指向第二个环——职业素质,问道:“要胜任这个CFO的职位,你在职业素质方面有什么优势呢?”

韩松想了想,说道:“我的发展道路不同于一般的财务管理人员,我的管理思路建立在较为宏观的背景下,结合了西方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和中国传统企业的特点,所以,我的管理风格比较战略性和国际化。另外,我为人正直、好学,做事公正、诚信,这些算是职业素质吗?”

刘总欣喜地回应道:“你具有战略眼光、国际化视野、快速学习的能力,还有正直、诚信、公正的品质,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职业素质,对于一位优秀的CFO来说尤其重要。我相信,你已经具备了一位CFO的核心潜质。”

听到导师如此真诚的赞许,韩松的眼睛熠熠生辉,心中涌起了阵阵暖流。还没等刘总继续问,他主动总结了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老师,谢谢您的鼓励!但我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那好,这些不足正是你未来要提升的方向。”刘总轻轻地打断了韩松,“这样吧,我们以这些不足为线索,拟定一些正面、积极的提升目标,好不好?”“我以前总是反省自己不足的地方,您今天给了我一个新思路。”“关注过去的不足、缺憾,与放眼未来积极的目标,你能体会到这两种能量的不同吗?”刘总让韩松停下来感受一下。

韩松想了几分钟,答道:“似乎前者比较沉重,后者比较有激情。”

刘总由衷地赞赏道:“小韩,我原来只看到你思维敏锐,没想到你的感受还这么细腻。是啊,当我们设定正向目标的时候,内心是向着阳光、向着希望的,自然能够激发出更多的心理能量。那好,你想一想,要成为一位优秀的CFO,你还需要提升哪些素质?”

韩松的思路清晰、简洁:“第一,战略决策能力,为集团发展提供更多的决策意见。第二,较强的领导才能,不仅能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实际指导,而且要善于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中寻求共识和双赢。因为我知道,这家集团最近几年兼并、收购了不少企业,在财务体系的整合过程中,需要很强的领导才干。第三,更灵活的沟通协调能力,不仅是对集团内部的管理层,还要面对外部的战略投资者和各类金融机构。”“非常好!清楚了需要提升的方向,你感觉怎么样?”“嗯,很有信心,也很有动力。”韩松舒了一口气,“老师,您说怪不怪,现在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焦虑、紧张了,好像有一条很清晰的道路展现在我的眼前,那个CFO的职位只是其中的一个加油站,能不能进去都OK,我会继续坚定地向前走。”“呵呵,很好哟。看来你已经自动进入了第三个环——心态,而且体现出了良好的心态——积极、正向、开放、平和,再加上你原来就具备的谦逊、勤奋和真诚,我相信你很快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个月后,刘总又接到了韩松的电话。“老师……”韩松欲言又止。沉默了一会儿,他说,“对不起,我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还是紧张,结果不那么理想。”“具体说一说?”“我当时太紧张了,跟董事长谈的时候不够自信,我自己都能感觉到声音发紧、脸色发红,思路根本不流畅,还在一两个地方卡了壳。”“那位董事长对你有什么评价?”“他认为我的专业技能很扎实,就是还需要多些历练。他说我的领导才干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尤其在面对比较资深、强硬的人士时,还需要更自信一些。这位董事长看得真准。”韩松由衷地承认,“我现在还是嫩了点儿。”“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刘总饶有兴趣地问。“他们基本上会选另一位四十多岁的财务副总,我这次应该是没戏了。不过,那位董事长很客气,告诉我今后保持联系,有机会再交流。”“嗯,不错的结果。”刘总听起来挺满意,“至少你借这个面试机会明确了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提升的方向。继续努力吧,小伙子!我相信,CFO的机会还会再来的。当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越来越棒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自信——成为一名优秀的CFO。”

听完导师的一席话,韩松的眼前再次浮现出未来的风景,仿佛看到了正在跋涉的自己,还有一条条清晰可见的小径……

在随后的两年中,韩松快乐而有目标地忙碌着:他用坏了三个小录音机,练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他参加了北京大学国际EMBA项目,并担任班长之职;他参加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每月都为协会成员讲两次课;他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和欧洲之间,参与并完成了两个海外的收购项目;他在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期间,更主动地与证监会、交易所、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两年之内,韩松太忙了,几乎都忘了自己的CFO之梦。但机会总是突然而至,尤其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两年之后,A集团下属的一家上市公司又需要一位CFO,其主要职责包括参与公司的战略决策,制定并领导公司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方面的各项中、长期战略规划和年度计划,参与公司投资项目的决策,负责公司的资金运作,等等。

这一次,韩松再度亮相,他的专业度和职业风范令大家耳目一新:他对国内外的资本运作和投资形势如数家珍;他流利地用英文做了半小时的主题演讲——关于全球性的行业发展趋势;他对于领导不同的利益体、培养分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有了清晰的思路;他面对集团和股份公司的几位高管,谈笑风生地解答着他们的一个个问题……

第一轮面试从最初计划的一个半小时延续到了整个下午。当天晚上,五位董事会成员一致同意邀请韩松加盟公司,并与他共进晚餐。席间,大家继续畅谈公司的发展,对年轻的CFO表达了真诚的欣赏和期待。

教练之道

提升自信的第一个法宝——提升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尤其专注于自己擅长的某一领域内,人们的自信就会大幅度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当人们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时,不仅对于本专业的工作驾轻就熟,还会得到众多的认可和赞赏,其自信度自然会显著提升。这是一种典型的皮革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即当有人相信你时,你就会变得更加相信自己。

刘总作为一位教练式的领导者,在几次沟通中有效地提升了韩松的自信,为他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刘总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

首先,提升生命能量。在一开始面对韩松的焦虑和不自信时,刘总没有正面回应,而是转向韩松非常擅长的方面,询问他写书的进展。这下,韩松的状态马上变了,变得侃侃而谈、充满自信,其生命能量处于非常旺盛的状态。随后,刘总才进一步深入探讨职业发展的话题:如何看清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如何看待CFO的机会、如何提升自己的不足之处。

如果沿用心理学的概念,教练式领导一方面要让管理情绪的边缘叶安静下来,让人们离开惶恐无助的生存状态;另一方面,让负责逻辑思维的大脑皮层运转起来,让人们进入无限美好的生命状态。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人们才会打开大脑皮层,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产生绵延不断的联想和创意。

其次,理清具体的优势和劣势。刘总通过三环图,一方面帮助韩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使其自信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让韩松意识到自己与CFO的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提升自我觉察、理清思路之后,韩松的焦虑就大大降低了,因为他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教练式领导要善于理清目标,既包括对方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也包括进程中一个个具体的阶段目标。教练式领导还要精于洞察现状,明晰哪些是对方已经具备的资源,包括内在和外在资源,继而就能发现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少,并制定下一步具体的提升计划和行动方案。

最后,设定积极正向的目标。无须扬鞭自奋蹄——这是许多领导者的优秀品质。然而,过于苛责自己,总是关注自己不好的地方,这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内在能量。如果能够转化一种思路,将需要提升之处变成更积极、正向的目标,就能大大激发自己的内在能量。刘总恰恰注意到了这一点。在刘总的提醒下,韩松设定了具体的正向目标,而且在随后的两年中不断实践,最终实现了自己的CFO梦想。

教练式领导要善于转化对方的目标。人们说“我不想这样”、“我希望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或者“我希望别再失败”,这种负向的目标只会进一步消耗自己的能量。尝试转换一下角度,帮助对方设立积极、正向的目标,如“你想在哪些方面变得有所不同”、“你希望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觉得可以从哪些方面做些努力,你的成功概率会更大”……正向目标更能有助于人们理清思路、激发潜能。2 个人成长——自我认可、自我接纳

*雪峰的愤怒*

雪峰是一家金融投资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最近的一个大型投资项目中,他与主管该项目的运营总监刘佳发生了激烈冲突。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雪峰与刘佳的想法总有分歧,他熬了几个通宵写的投资建议书,修改了几次都没通过;另一方面,可以说是更重要的原因,他觉得刘佳不认可、不尊重自己,总是在工作中找碴儿。坚持了三个月后,雪峰向自己的直接上级——项目总监田雨申请,立即调离这个投资项目,否则就辞职。

田雨很清楚雪峰的性格——勤奋、聪慧、直率,还有一些傲气。三年前,雪峰曾经自己创业,组建了一家五六个人的PE(私募)公司,在投资行业积累了不少人脉和经验。之所以加入现在的企业,他看重的是能够参与更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做一些有分量的项目,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在日常工作中,田雨发现,雪峰经常会为了一些技术细节而与人争执不休,甚至大发雷霆,特别在意别人怎么看他,是不是认可和尊重他。

一个周五的下午,田雨约雪峰到楼下的咖啡厅去谈心。“雪峰,你最近加了不少班吧?”田雨凝视着雪峰的眼睛,缓缓地说,“我知道,你对这个项目的期望很高,在投资建议书上花了很多心血。”

雪峰长叹一口气,略略合上了疲倦的眼睛。半晌,他才说:“还是你理解我呀。我连命都快拼上了,可人家还是不领情。”“我能感觉到,你挺委屈的,也很愤怒。是吗?”“可不是嘛!”雪峰马上像斗士一样激动起来,“我熬夜做了好几个方案,都是最优选的组合,可刘佳却说不够贴近客户的需求,还要改,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她以为我还是刚入行的小毛头呀,对我指手画脚的,没有一点尊重。”“是吗?你怎么看刘佳?”“我觉得她一点都不认可、不尊重我。她在这行才几年呀!”

田雨接上一句:“你认为刘佳怎么看你呢?”

雪峰愣住了,嘟囔着:“她怎么看我?没想过。”

田雨笑了,站起身拍了拍雪峰的肩:“老兄,我还真的问了问刘佳呢。你要不要听?”“谁知道她说的是真的假的?”雪峰还是挺有情绪的。“姑且听听吧,是刘佳主动来跟我说的。她说你是一个非常负责任的人,有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她很钦佩也很尊重你。只是,现在的项目建议书要求简洁、实用,这是客户特别提出来的。刘佳不是要否定你的思路,而是希望你的方案能够更贴近客户的需求,她还是很希望与你继续合作的。”“哦,是吗?”雪峰半信半疑。“老兄,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发现,当我们有不同意见或做法的时候,你很容易生气上火,好像总觉得别人不尊重你。是吗?”“是呀,我很好面子的。被别人认可和尊重,对我来说特别重要。”“这是一种很深的渴望,许多人都需要的。”田雨点点头,缓缓地说,“不过,为什么对你而言特别重要呢?”

雪峰喝了一口咖啡,陷入了沉思。许久,他才开口:“你知道,我是从农村来的,是家里唯一的儿子。我爸妈望子成龙,从小对我特别严格,我爸对我更是没什么笑脸。我考试少了几分,他会狠狠地揍我一顿;我在学校参加篮球队,他冲到操场,当着所有老师和同学的面,扯下我的球衣扔在地上,训斥我说,别整这些没用的,把书读好才是正道;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名牌大学,同学们又因为我的穿着、口音而笑话、排斥我;我领取特困助学金的时候,还要写一篇感谢信,对赞助企业点头哈腰的……”人生过往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雪峰的声音变得沉重起来。“但是,你毕竟走过来了,而且走得比许多人都出色。”“是呀,我就是要做有价值的事让他们看,让他们看看我有多棒!”“所以,你特别渴望别人认可你、尊重你。”“那当然喽!这难道不应该吗?”雪峰的声音又激动了起来。

田雨放低声调,凝视着雪峰说道:“雪峰,你真的非常需要别人的尊重和认可。小时候,伸手向父母、向同学、向周围的人要尊重和认可,他们没满足你,你伤心、郁闷、愤怒;现在,你在工作中向同事、向老板要,他们没有充分满足你,你就大发雷霆、拂袖而去。看起来事情是不同的,但行为模式是一样的,对吗?”

雪峰一下愣住了,许久没说话。空气似乎都凝固了,时间一分一秒地滑过去……

田雨再一次打破了沉寂,问雪峰:“在你的内心深处,你觉得雪峰到底值不值得尊重和认可?”

雪峰还是沉默着。

又过了一会儿,田雨缓缓地问道:“雪峰,你自己尊重和认可自己吗?假如你在这个项目上失败了,假如你没达到别人的期望,假如你又遭别人嘲笑了……你内心认可和接纳的是雪峰这个人,还是这个人做的事情、实现的成就?”

沉默是无声的成长。经历了十几分钟的沉默,雪峰终于开口了,他那艰涩的声音仿佛暗示着“一次痛苦的蜕变”。“你说得对。其实,在我内心深处,总是没有认可和尊重自己,总是要不断地做事、有成就,才会觉得自己足够好。平时,别人只要一说我哪里没做好,或者哪里还需要提升,我马上就会跳起来,觉得他在贬低我、否定我。”“其实,你需要的认可和尊重就像一杯水,以前太渴了,总是四处找水喝。那么,这杯水到底从哪里来呢?”“你是说——”雪峰迟疑地问,“我可以自己拥有?”“现在,你能不能让自己成为一眼泉水,不断地滋润自己,同时造福他人?”田雨凝视着雪峰,眼中闪烁着暖暖的笑意。“呵呵,你说得太对了!”雪峰的脸上云开雾散,爽朗的声音中带着笑意,“为有源头活水来嘛。以后,我没必要总是向别人要认可、要尊重,可以自给自足的,有富余了,再分一点给别人。”“太好了,那我们重新调整状态,一起投入那个大项目里吧。我相信你会给团队带来更大的能量。”田雨和雪峰相视而笑,用力地握了握手。

第二天一早,雪峰的信箱里收到一封邮件,标题是“认可和尊重”。他默默地念了一遍,心里暖融融的——“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我的存在就是独特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成就是不同的。无论我的观点是否被赞同,无论我的做法是否被认可,无论我是有成就还是默默无名,我都是一个值得认可和尊重的人。“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和做法,但我依然尊重你,也尊重你的选择。因为我知道,无论我们有多么大的差异,但在人性的层面上,我们都是共通的,都渴望被尊重、被接纳,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雪峰把这封邮件打印出来,贴在家里的镜子上、工作间的墙上,还把它设成电脑屏保,时时刻刻来提醒自己。

但是,要完全做到真不容易。有时候,雪峰在工作中听到不同的意见、遇到别人的质疑,或者自己的想法被客户否定时,心中的怒火腾地一下就蹿了起来,真想大声指责或者愤然而去……这时,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悄悄地提醒他:“嘿,慢点儿、慢点儿。记着哟,别人只是争论具体的事儿,不是否定我这个人。无论我的想法是否被采纳,我的行为是否被理解,我始终都是一个有价值、值得尊重的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