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4:51:51

点击下载

作者:哈耶克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哈佛家训VII:人生要耐得住寂寞试读:

序言

《圣经》上说:“人哪!你为什么跃跃欲试?你为什么这样急于求成?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成功的辉煌就隐藏在它的背后。”

其实,人生正是一段耐得住寂寞的旅程。

寂寞是人生中难以推脱的事情,它如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一样,时刻伴随着我们。耐得住寂寞,是一种心境,一种精神内涵,是一个人思想灵魂的修养体现,是难能可贵的一种风范。也许与寂寞为伴是痛苦的,但寂寞不是一首悲歌,而是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在曲折中孕育出真正的快乐,在迂回中蓄积着惊人的力量。

有个叫玛妮雅小女孩,她是家中5个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中学教师,收入十分有限,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好学。

玛妮雅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并且十分刻苦,非常专心,能耐得住其他同伴忍受不了的寂寞。她常常一个人沉迷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即使周围再喧闹,也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家里做功课,她的姐姐和同学就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而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丝毫不受别人玩耍的诱惑,只是在书桌前专心地看书。

她的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看她是否真的能认真读书。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了几把椅子,只要玛妮雅稍微一动,椅子就会倒下来。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整本书,椅子仍然竖在那儿。面对诱惑,许多人半途而废,何况是个小孩子,但是玛妮雅没有。她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

玛妮雅的童年是不幸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去世了。她的生活充满了艰难。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妮雅长大后,与志同道合的丈夫一起投身于科学事业。一次意外,她的丈夫离开了她,玛妮雅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于是,她毅然走上了一条孤独寂寞的人生道路——科研事业,这一走,就是近10年。女人最美好灿烂的10年,玛妮雅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

也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这份耐得住寂寞的恒心,玛妮雅终于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获得了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巨大成功!

今天,玛妮雅有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名字——居里夫人。

多少人的成功是从寂寞中走来?多少次我们因没能耐得住寂寞而将成功抛弃?

寂寞,是成长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它教会我们乐观,教会我们洒脱。歌德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在人生最易寂寞的青年时代,安静的准备和等候是寂寞的,当你从寂寞中走来,道路已在你眼前铺展。

耐得住寂寞,是一种人格的独立与完整,更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耐得住寂寞的洗礼,就可以得到人生意义的升华,掌舵自己的存在价值,完成对人生的诠释,对生命的认知。

耐得住寂寞是一门自修课,更是一种成功的原则。它以踏实、沉思、厚重的姿态为特征,以严肃、严谨、严峻为表现。每个人的人生际遇是那么的截然不同,却又是那么的相似。今天的生活,取决于昨日的抉择;而未来的明天,同样会反映出今天的态度。生活是自己创造的,只有耐得住寂寞的人,才懂得把握今天的际遇。

所以,当你被寂寞包围的时候,请不要悲伤,不要沮丧,勇于接受寂寞的磨砺,细细品味,好好把握吧,也许这正是成功的契机……|第一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美丽的谎言

生活中的谎言并不都是坏的,一些善良而美丽的谎言恰恰可以维系人们的情感。——培根

在一次盛大的舞会上,实话先生见到一位风韵犹存的老女人,他走过去向她行礼,说:“您使我想起您年轻的时候。”

老女人微笑着说:“为什么?”“很漂亮。”“难道我现在不漂亮吗?”老女人带着几分戏谑说。

实话先生非常认真地说:“是的,比起年轻的您,您的皮肤松弛,缺少光泽,还有皱纹。”

老女人的脸一阵白一阵红,尴尬地瞪着那双略微愠怒的眼睛,刚才的自信一下子消失了。

这时,撒谎先生来到老女人面前,彬彬有礼地邀请老女人跳舞,说:“您是舞会上最漂亮的女人,如果您能接受我的邀请,我将是舞会上最幸福的人。”

老女人眼睛顿时闪出迷人的神采,她伸出了应允的手。

撒谎先生和老女人在舞池里跳了一曲又一曲。老女人沉浸在无比的幸福之中。

实话先生坐在一边看着这对年龄不协调的舞伴。撒谎先生微笑着对老女人说了句什么,那老女人突然间像萌发了青春活力,全身洋溢着生命的激情与魅力,舞跳得就像个年轻人,一个出色、漂亮的年轻女郎!

舞会结束了。

实话先生叫住刚送走老女人的撒谎先生,问道:“跳舞的时候你对她说了什么?”

撒谎先生说:“我对她说,‘我爱你,你愿意嫁给我吗?’”

实话先生惊愕地瞪大眼睛,气愤不已地说:“你又在撒谎了!你根本不会娶她。”“没错。可她很高兴,难道你没看见吗?”

俩人争执不下,各走东西。

第二天,他们各自从邮差那里得到一函讣文:“×日于×地参加×××的葬礼。”在墓地他们不期而遇,他们的目光落在了棺木中,那里躺着的正是那位老女人。

葬礼结束后,一位仆人走过来,将两封信分别交给了实话先生和撒谎先生。

实话先生打开信后看到这样一行字:“实话先生,你是对的。衰老、死亡不可避免,但说出来却如雪上加霜,我将把一生的日记赠送给你,那才是我的真实。”

撒谎先生打开了老女人留给他的遗言:“撒谎先生,我非常感谢你的诺言。它让我生命的最后一夜过得如此美妙幸福;它让我生命的枯木重新燃起了青春的活力;它化去了我心中厚厚的霜雪。我将把我的遗产全部赠送给你,请你用它去制造美丽的谎言吧!”

诚实固然很重要,但一定要注意场合。谎言虽然十分可恶,但在某些场合它也是受欢迎的,如果谎言是善意的,并局限于一定范围的话,大家通常可以理解。一堵空白的墙

人生的悲哀,不在于没有拥有财富,而在于没有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财富。——罗伯逊

从前有两个患重病的人,住在同一家大医院的小病房里。房间很小,只有通过一扇窗子去看外面的世界。其中一个人,在治疗中,被允许下午坐在床上一个小时(有仪器从他的肺中抽取液体),他的床靠着窗,但另外一个人终日都得平躺在床上。

每当下午睡在窗旁的那个人在那仅有的一个小时内坐起的时候,他都会描绘窗外景致给另一个人听:从窗口向外看可以看到公园里的湖。湖内有鸭子和天鹅,孩子们在那儿撒面包片,放模型船,年轻的恋人在树下携手散步,在鲜花盛开、绿草如茵的地方,人们玩耍嬉戏,后头一排树顶上则是美丽的天空。

另一个人倾听着,享受着每一分钟。他听见一个孩子差点跌到湖里,一个美丽的女孩穿着漂亮的裙子……朋友的述说几乎使他感觉自己已经亲眼目睹外面发生的一切。

然而,在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他心里想:为什么睡在窗边的人可以独享看外面的权利呢?为什么我没有这样的机会?他觉得不是滋味,他越这么想,就越想换床位。他一定得换才行!有一天夜里他盯着天花板瞧,另一个人忽然惊醒了,拼命地咳嗽,一直想用手按铃叫护士来。但这个人只是旁观而没有帮忙——尽管他感觉同伴的呼吸已经停止了。

第二天早上,护士来的时候那人已经死了,只能静静地抬走他的尸体。

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人开口问,他是否能换到靠窗户的那张床上。他们搬动了他,帮他换了位置,使他觉得很舒服。他们走了以后,他用手肘撑起自己,看向窗外……

窗外只有一堵空白的墙。

病人的贪婪让他连往日的欢乐源泉也一并失去了,自私与冷漠,是人类的心灵癌变,心灵美丽,无论它是一堵白墙还是铁丝网,都会看到窗外的美景。牧师的忠告

从伟大的认知能力和无私的心情结合之中最易于产生出思想智慧来。——罗素

伍德养了100只鹅。有一天,死了20只。于是,他跑到犹太牧师那里,请教怎样养鹅。

那位犹太牧师专注地听完伍德的叙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放牧的?”“上午。”“哎呀!纯粹是个不吉利的时辰!要下午放牧!”

伍德感谢牧师的劝告,高兴地回到了家。三天后,他又跑到犹太牧师那里。“牧师,我又死了20只鹅。”“你是在哪里放牧的?”“小河的右岸。”“哎呀,错了!要在左岸放牧。”“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帮助,牧师,上帝祝福您。”

过了三天,伍德再次来到犹太牧师那里。“牧师,昨天又死了20只鹅。”“不会吧,我的孩子,你给它们吃了什么?”“喂了包谷,包谷粒。”

犹太牧师深思良久,开始发表见解:“你做错了,应该把包谷磨碎喂给鹅吃。”“万分感谢您——牧师。由于您的劝告,上帝会酬谢您。”

第三天,伍德有点不快但又充满希望地敲着犹太牧师的房门。“哦,又碰到什么新问题啦?我的孩子。”犹太牧师得意地问道。“昨晚又死了20只鹅。”“没关系,只要充满信心,常到我这儿来。告诉我,你的鹅在哪里饮水?”“当然是在那条小河里。”“真是大错特错,错上加错!不能让它们饮河水,要给它们喝井水,这样才有效。”“谢谢,牧师。您的智慧总是拯救您的信徒。”

几天后,伍德通过开着的门进来时,犹太牧师正埋头读着一部厚厚的、古旧的书。“向您问好,牧师。”伍德带着极大的尊敬说道。“上帝把你召到我这儿。看,甚至现在我都在替你的鹅操心。”“又死了20只鹅,牧师,现在我已经没有鹅了。”

犹太牧师长时间地沉默不语。深思许久后,他叹息道:“我还有几句忠告没对你说呢,多可惜啊!”

生活中,我们常常得不到预想的结果 ,那不是因为我们一意孤行,而是因为我们言听计从。如果过分依赖别人的脑袋,你还有必要拥有一颗自己的脑袋吗?从清扫工开始

我可以拿走人的任何东西,但有一样东西不行,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的自由。——弗兰克

维斯卡亚公司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最牛的机械制造公司。公司的丰厚待遇对众多的人才产生着诱感。但由于竞争的残酷,以及公司的对外保守,使得几乎所有的应聘者都扫兴而归。但史蒂芬是个例外。

史蒂芬是哈佛大学机械制造业的高才生。与许多人的命运一样,在该公司每年一次的用人测试会上被拒之门外。史蒂芬并没有死心,他发誓一定要进入维斯卡亚重型机械制造公司。于是他采取了一个“瞒天过海”的策略——假装清扫工。

他先找到公司人事部,提出为该公司无偿提供劳动力,无论公司分派给他任何工作,他都不计任何报酬来完成。公司起初觉得这简直不可思议,但考虑到不用任何花费,也用不着操心,于是分派他到列车间清扫废铁屑。

一年来,史蒂芬勤勤恳恳地重复着这种简单而劳累的工作,下班后他还要去酒吧打工。这样,虽然得到老板及工人们的好感,但仍然没有一个人提到录用他的问题。

20世纪末90年代初,公司的许多订单纷纷被退回来,理由均是产品质量问题,为此公司将蒙受巨大的损失。公司董事会为了挽救颓势,紧急开会商议对策,会议进行一大半却未见眉目时,史蒂芬闯入会议室,提出要直接见总经理。

在会上,史蒂芬把对这一事情出现的原因作了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就技术上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拿出了自己对产品的改造设计图,这个设计非常先进,恰到好处地保留了原来机械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已出现的弊病。

总经理及董事会的董事见到这个编外清扫工如此精明在行,便询问他的背景以及现状,史蒂芬当即被聘为公司负责生产技术问题的副总经理。

原来,史蒂芬在做清扫工时,利用清扫工到处走动的特点,细心察看了整个公司各部门的生产情况,并一一作了详细记录,发现了所存在的技术性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为此他用了近一年的时间搞设计,获得了大量的统计数据,为最后一展雄姿奠定了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万事万物,往往是既要从大处着眼,又要从小处着手,所以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做起,才可能获得最终的成功。承受一切

越是忧愁则越忧愁,越是烦恼则越烦恼。——德雷顿

那一天,伊丽莎白·康妮接到国防部的电报,说她的侄儿——她最爱的一个人——在战场上失踪了。

康妮一下子心跳不止,寝食难安。过了不久,她又接到了阵亡通知书。此时,她的心情无比悲伤。

在那件事发生以前,康妮一直觉得命运对自己很好。她说:“伟大的上帝赐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又让我顺利地抚养大了相依为命的侄儿。在我看来,我侄儿代表着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应该有很好的收获……”

然而,现在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她的整个世界都被粉碎了,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她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借口。她开始忽视她的工作,忽视她的朋友,她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好的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死在了战场上!”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

她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她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她已经忘了的信——一封她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会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承受发生的一切事情。”

康妮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侄儿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在和自己说话。他好像在对自己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康妮以莫大的鼓舞,她觉得人生又充满了希望,她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对人冷淡无礼。她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

康妮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她写信给前方的士兵——给别人的儿子们;晚上,她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她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变化。她说:“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生活中的打击往往是沉重的、无情的,甚至可以将我们完全摧毁。但是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不允许我们轻易倒下。我们只能发挥更大的力量,以顽强的信念将自己从打击中解脱出来,以更饱满的热情面对生活。冬天的枯树

忍耐之草是苦的,但最终会结出甘甜而柔软的果实。——辛姆洛克

一个孩子与父亲一起来到一个小农场。孩子在玩耍时发现几棵无花果树中有一棵已经死了。它的树皮早已剥落,枝干也不再呈暗青色,完全枯黄了。孩子伸手碰了一下,只听“吧嗒”一声,枝干折断了。

孩子对爸爸说:“爸爸,那棵树早就死了,把它砍了吧!我们再种一棵。”可是爸爸阻止了他。他说:“孩子,也许它的确是不行了。但是,冬天过去之后它可能还会萌芽抽枝的——它正在养精蓄锐呢!记住,孩子,冬天不要砍树。”

果然不出父亲所料;第二年春天,那棵好像已经死去的无花果树居然真的重新萌生新芽,和其他树一样在春天里展露出生机。其实这棵树真正死去的只是几根枝杈,到了春天,整棵树枝繁叶茂,绿荫宜人,和其他的伙伴并没什么差别。

那个孩子后来成了一名小学教师。在他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止一次地遇到类似的情形:小时候背起字母来都结结巴巴的皮埃尔,现在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律师;而当年那位最淘气、成绩差得一塌糊涂的巴斯克,后来是大学的优等生,毕业时自己创办了一家红火的公司。

最不可思议的是自己的儿子布朗。他幼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几乎成了废人。可是这位小学教师记住了爸爸的话,不放弃对儿子的希望,一直鼓励他不要灰心丧气。现在,布朗顺利地完成了大学课程,担任了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员。要知道,布朗只有左手的三个手指能动弹,就是扶一扶鼻梁上的眼镜也十分困难!“冬天不要砍树”这句话一直鼓舞着当年的那个小男孩,每每遇到让他沮丧伤怀的事,他都靠着这句话顺利地渡过了一个又一个家庭和事业上的危机。

只要不轻易放弃,凡事都有转机。

在遇到困境的时候,把自己当做冬天的枯树养精蓄锐,积蓄力量。要明白困难和挫折只是一时的寒冬,只要坚持就能等到转机。起死回生之术

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和别人,就能具备最伟大才华的最高贵品质。——歌德

一天,两个外地人乘车来到一个小城市,在一家旅馆投宿。店主像通常所做的那样,问他们姓名、职业、要在此处住多久。这两个外地人说:“我们是格劳克城的著名医生,大约要在这儿住四个星期。但您不要将这告诉任何人,因为我们要在这里做一个试验,我们需要安静。”

好奇的店主问:“究竟做什么试验?”“在格劳克城我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将死人重新搞活过来。这种试验,我们在那里用了三个星期时间。现在我们要在这里,在另一种条件下重做。”

不久,店主立即将这奇怪的故事传开了。开始人们对此只是一笑了之,但这两个外地人的行动却渐渐地引人注意了。他俩经常到公墓去,久久地停留在一些坟墓前,其中包括一个富商的年轻妻子的墓。他们同人们交谈,询问有关这个年轻太太和其他葬于此公墓的死人的情况。

整个小城渐渐地处于一种奇异的不安之中。首先是那位商人,他真的相信这种神奇的试验会成功。他同城里的医生交谈,现在连医生的脸也严肃起来了。三个星期的时间快要过去了,肯定要发生什么事了。

第三星期的周末,这两个外地人收到了商人的一封信。“我曾有过一个像天使一般的妻子,”他写道,“但她重病缠身。我很爱她,也正因为如此,我不希望她重返病体。你们别扰乱她的安宁了!”信封里放了一大笔标明是作为谢礼的钱。在第一封信之后,其他的信接踵而来。

一个侄子继承了他叔叔的遗产,很为他死去了的叔叔再复活而担忧;一个在其丈夫死后又重新改嫁了的女人写道:“我的丈夫很老了,他不想再活了。他已得到了他的安宁。”……这些信的信封里也都放着一笔款。

两个外地人对此一言不发,夜里继续着他们的公墓之行。这时,小城的市长进行干预了。他当市长才不久,而且很想长期当下去,不愿再跟死去的前任市长会面。他向这两个大学生提供了一大笔款。“我们的条件是,”他写道,“你们不要再继续试验下去了。我们相信你们能将死人搞活,还可以给你们一份证明。我们这里不想要奇迹,你们立刻离开这个城市吧!”

这两个外地人拿了钱和证明,收拾起他们的行装,离开了这座城市。“试验”成功了。

是人们的顾虑促成了“试验”的成功!试想,假若大家都活得坦坦荡荡,还有谁能威胁到自己的生活呢?外地人很聪明,因为他们抓住人们的“小辫子”,所以对于我们而言活得光明磊落是最重要的。被老天算计了

以挣钱为最高目标的人,正不知不觉地把他们的生命和灵魂出卖给富人或者代表金钱的组合体。——泰戈尔

安妮是一位中年妇女,正在纽约一所大学攻读文学。她被介绍给一位职业作家,说她可以帮助这位作家编辑他已经撰写的一系列小故事。

在美国的15年里,安妮遇到了不少坎坷,日子过得很清苦。为了谋生,她常常被迫干一些令人厌烦、工资最少的苦力活儿。她恨透了这个世界,对金钱和人们的态度十分消极。

这次见面,虽然安妮没有显示自己在文学上的天赋,但是作家感觉到她具有编辑的直觉。所以,他决定让她试一试,同意三篇短小说付给安妮3000美元。

跟作家在一块儿工作,编辑完一篇小说之后,安妮内心开始琢磨:也许她付出的劳动太便宜了。她想为了多挣钱,她可以改变自己的工作安排,将按件算钱改成按时算钱。她向作家提出此事,大声争辩道,他如何利用她的廉价劳动力。

作家说,假如安妮能够精确地记录自己的工作时间,他就答应这样做,并且每小时付给她25美元。安妮很高兴,因为她每小时的工作从未得到过这么多的钱。

安妮开始伏案编辑另一篇小说。不久,她便意识到扣除自己的用膳时间、每个小时15分钟的抽烟休息时间以及在工作时间里上厕所的时间,她真正的工作时间很少。她花在另一篇小说上的时间只有10个小时。这样算来,每篇小说大约为250美元。

她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她又想与作家重新谈判。她冲着作家嚷道,由于按时间计算,他们的工作场所已经失去了爱,她想重新得到那种爱。她想恢复原来的安排。

作家回答道:“我没有失去那种爱,我一直将它埋在心中。要是你失掉了爱的话,那么该由你把它找回来。更确切地讲,整个这件事对你来说从来谈不上爱的问题,仅仅是为了钱。这里发生的一切是因为你想从中得到更多的钱。”

当你为了一分一毫的钱精于算计时,你发现你被老天算计了。你把钱抓得越紧,它越容易从你的手指缝里滑掉。很多事情,常常由于你的急于求成而事与愿违。要命的珠宝

即使是一个智慧的地狱,也比一个愚昧的天堂好些。——雨果

从前,有位叫狄利斯的商人和他长大成人的儿子一起出海。他们随身带上了满满一箱子珠宝,准备在旅途中卖掉,但是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过这一秘密。

一天,狄利斯偶然听到了水手们在交头接耳。原来,他们已经发现了他的珠宝,并且正在策划谋害他们父子俩,掠走这些珠宝。

狄利斯听了之后吓得要命,他在自己的小屋内踱来踱去,试图想出个摆脱困境的办法。儿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狄利斯于是把刚才听到的话告诉了他。

儿子劝父亲不要慌张,会想出好办法的。突然,狄利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着儿子的耳朵悄悄说了几句,儿子心领神会。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怒气冲冲地冲上了甲板。“你这个笨蛋儿子!”他叫喊道,“你从来不听我的忠告!”

当父子俩开始互相谩骂的时候,水手们好奇地聚集到周围。然后,狄利斯冲向他的小屋,拖出了他的珠宝箱。“忘恩负义的儿子!”狄利斯尖叫道,“我宁肯死于贫困也不会让你继承我的财富!”

说完这些话,他打开了珠宝箱,水手们看到这么多的珠宝时都倒吸了口凉气。狄利斯又冲向了栏杆,在别人阻拦他之前将他的宝物全部投入了大海。

过了一会儿,狄利斯父子俩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只空箱子,然后两人躺倒在一起,为他们所干的事而哭泣不止。后来,当他们单独一起待在小屋时,狄利斯说:“我们只能这样做,孩子,再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以救我们的命!”“是的,”儿子答道,“您这个法子是最棒的了。”

轮船驶进码头后,狄利斯同他的儿子匆匆忙忙地赶到了城市的地方法官那里。他们指控了水手们的海盗行为和犯了企图谋杀罪,法官逮捕了那些水手。

水手们大声辩解,法官问水手们是否看到狄利斯把他的珠宝投入了大海,水手们都一致说看到过。法官于是判决他们都有罪。法官问道:“什么人会弃掉他一生的积蓄而不顾呢,只有当他面临生命的危险时才会这样去做吧?”水手们哑口无言,只得赔偿了狄利斯的珠宝。法官因此饶了他们的性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得不佩服商人的奸诈和狡猾。毫发未损的同时让他人为自己付出代价。前行的途中勇于斩断过多的羁绊,这是自我松绑,为的是轻装上阵。谁是盲人

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上帝笔下的神话故事。——安徒生

由于天生双目失明,哈罗德·克伦茨看不到自己的样子,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来塑造自己的形象。遗憾的是,在别人眼里,他的形象似乎更残缺。

有些人认为既然他看不见,当然也就听不见。于是经常有人扯着嗓门儿和他讲话,并且把每个字都咬得十分清楚;还有人当着他的面儿窃窃私语,认为他听不到。例如每当哈罗德去机场,请机票代理帮他登机时,他们总会拿起电话叫服务员,并低声说:“喂,这儿有位老人需要帮助。”他们不使用“盲人”这个词,似乎是不想让他知道这个他以前也许没有意识到的可怕事实。

还有的人认为,盲人当然能听到别人讲话,只不过自己不会说话。例如当他和妻子出去吃饭时,侍者经常会问她:“他想来一杯吗?”这时哈罗德就会抢着回答:“他确实想来一杯。”

但最夸张的例子还要属他在英国的一次经历,当时他正在牛津大学进修法律。一天哈罗德生了病,被送到医院里。他坐在轮椅上,被护理员推向X光室。一位上了年纪的女士——他凭声音判断的——问护理员:“他叫什么名字?”“你叫什么?”护理员问哈罗德。“哈罗德·克伦茨。”他回答。“哈罗德·克伦茨。”她重复道,“他何时出生?”“1944年11月5日。”哈罗德回答。“1944年11月5日。”护理员重复道。

这个过程大约持续了5分钟,直到他那圣人般的耐心终于用尽了。“嘿,”哈罗德脱口说道,“这简直太荒唐了。的确,我看不见东西,但你们没发现我根本用不着一位翻译吗?”“他说他不需要一位翻译。”护理员向那位女士报告说。

但最令他痛苦的偏见莫过于由于自己的失明,人们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先后有四十多家律师事务所拒绝了他的求职申请,尽管他的履历中包括一份哈佛大学的优等成绩通知单。不停地有人告诉他盲人不能当律师。根本不考虑他的能力,仅仅因为他失明就把他拒之门外,这是他遇到的最残酷的现实。

幸运的是,1976年4月16日美国劳工部颁布法令,规定残疾人享有与健康人同等的就业权利,残疾人的就业前景才变得乐观起来。

哈罗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雇主们会用当年一个小男孩那样的眼光来看待身有残疾的雇员。当时他们一家住在斯卡斯戴尔,他和父亲经常在后院打篮球。由于他看不到篮板,他俩就制定了游戏规则:父亲站在篮筐下面,他一喊,哈罗德就向那个方向投篮。

有一天,隔壁一个5岁的男孩带着他的伙伴来到哈罗德家后院。“他是个盲人。”男孩轻声对朋友说,但哈罗德和父亲都听到了。这时父亲投篮不中,哈罗德也没有投中。父亲再投,他投了个“三不沾”——篮球哪儿也没碰到。哈罗德再投,球碰到了篮圈。“哪一个是盲人?”男孩的朋友问男孩。

哈罗德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位工厂经理巡视生产线,领班向他介绍工人中有位残疾人时,经理在观察一会儿后能够发问:“哪一位是残疾人?”

别人看着自然,自己却活得别扭,这是一种生活;别人看着难受,自己却活得自然,这也是一种生活。它的好与坏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从最佳角度看问题

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威尔科克斯

麦克斯韦尔曾经说:“所有的事情都只是表面上看似很难;每件事情也都比你预期的收获更多;任何事情只要做对了,就会在最佳的时刻产生可能的最佳效果。”当我们用这条定律去看待人生时,我们总能看到事物最好的一面。在生活中,大多数成功人士总是从最佳的角度去看待人生的。

一天,罗伯特·斯契勒来到芝加哥,向一群中西部农民发表演说。

其中有位农民告诉他说:“我们正过着艰苦的日子,我们需要帮助。我们最需要的是希望,给我们希望吧!”

听了这位农民的话后,罗伯特临时决定修改演讲主题,他放下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向听众讲起了自己的故事:

罗伯特的童年是在中西部的一个小农场里度过的。他的父亲本来是一个雇农,后来攒够了钱才买了一个65公顷的农场。

有一年春天,遇到严重春旱。罗伯特的父亲准备把辛辛苦苦留起来的几斗宝贵玉米用作种子。“种了可能枯死,何必还要冒险去种呢?”小罗伯特问。

父亲却说:“不冒险的人永无前途。”

于是,他父亲把留起来的最后一些玉米粒和燕麦,全都拿出来种了。可是,四个星期过去了,还不见雨水来临,父亲的脸绷得紧紧的。他和其他农民聚在一起祈祷,请求上帝拯救他们的田地和作物。后来,雷声终于响起,天下起了大雨!

虽然罗伯特雀跃万分,但他的父母知道雨下得不够。阳光不久就再次出现,天气又热起来了,他父亲抓了一把泥土,只有上面1/4是湿的。下面全是粉状的干泥。

那年夏天,罗伯特看见弗洛德河逐渐变成干涸的河床。小水坑变成泥坑,里边的鱼儿都死了。他父亲的收成只有半车玉米,这个收成和他所播的种子刚好差不多。

父亲在晚餐祈祷时说:“慈爱的主,谢谢你,我今年没有损失,你把我的种子都还给我了。”当时并不是所有的农民都像他父亲那么有信心。一家又一家的农场挂起了“出售”的牌子。他父亲当时请求银行给予帮助,银行信任他,而且帮助了他。

罗伯特还记得童年时穿着打补丁的大衣跟父亲去爱阿华银行,他记得银行的日历上有这样一句格言:‘“伟人就是具有无比决心的普通人。”他觉得父亲就是这种积极态度的榜样。

几年之后,在一个夏天的寂静下午,罗伯特家受到龙卷风的侵袭。

父亲带着全家人慌慌张张地开车上路。南行3公里之后,他们把车子停好,观看那凶暴的旋风在他们后面肆虐……

到他们返回家后,发现一切都没有了,半小时前那里还有9幢刚刚粉刷过的房屋,现在一幢也不存在,只留下一片空地。父亲坐在那里惊愕得双手紧握方向盘。这时,罗伯特注意到父亲满头白发,身体由于艰辛劳作而显得瘦弱不堪。

突然间,父亲的双手猛拍在驾驶盘上,他哭了:“一切都完了!26年的心血在几分钟内全完了!”

但是,他父亲不肯服输。两星期后,他们在附近小镇上找到一幢正在拆卸的房子,他们花了50美元买下其中一部分,然后,一块块地把它拆下来。就是用这些零碎东西,他们在原先的地基上建了一幢很小的新房子。以后几年,又建筑了一幢幢房屋。结果,他父亲在有生之年,看到了他的农场经营得非常成功。

讲完了自己的故事,罗伯特告诉听众:“苦难不会持久,强者却可长存!”听众们深受鼓舞,他们热烈地鼓起掌来。那些已经失去希望以及曾与沮丧情绪搏斗的人,重新获得了希望。他们有了新的憧憬,再度开始梦想未来。

假如在生活中,你也遇到艰难困苦的日子时,千万不要悲观失望,因为每件事情的结果都要比你预期的好。当你尝试从最佳角度去看待和解决问题时,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被揭穿的谎言

连上帝也会去帮助诚实而勇敢的人。——米南德

左琴科上学读书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教师把每次提问所得的成绩写在记分册上,他们打上分数,从5分到1分。

左琴科进学校的时候,年龄还很小,上的是预备班。当时他才7岁。

对于学校的情况,左琴科一无所知,因此,最初3个月里他简直是懵懵懂懂。有一次,老师布置他们背诗。可是,左琴科没背会那首诗,他压根儿没听见老师的讲话。因为坐在他后边的几个同学不是用书包拍他的后脑勺,就是用墨水涂他的耳朵,再不就揪他的头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左琴科坐在教室里总是提心吊胆,时时刻刻提防着,生怕坐在后面的同学再想出什么招儿来捉弄自己。

第二天,仿佛与左琴科作对似的,老师偏偏叫他起来背那首诗。

左琴科不仅背不出来,而且都没想到过世界上会有这么一首诗。

教师说:“好吧,把你的记分册拿来!我给你记个1分。”

左琴科哭了,他还是第一次得1分。不过他并不清楚,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课后,他的姐姐廖利亚来找他一起回家,看了他的记分册。她说:“左琴科,这下可糟了!老师给你的语文打了1分,这事儿真糟!再过两个星期就是你的生日,我想,爸爸不会送照相机给你了。”

左琴科说:“那可怎么办呢?”

廖利亚说:“我们有个同学干脆把记分册上有1分的那一页和另一页粘在一起,她的爸爸用手指舔上唾沫也没能揭开,这样也就没有看到那个分数。”

左琴科说:“廖利亚,这不好吧!”

廖利亚笑着回家了。而左琴科呢?忧心忡忡地来到市立公园,坐在那儿的长凳上,翻开记分册,怀着恐惧的心情盯着上面的1分。

左琴科在公园里坐了很久,然后才回家。已经快到家了,他才突然想起,自己把记分册丢在公园里的长登上了。他又跑回公园,可是记分册已经不见了。起先他很害怕,继而又高兴起来,因为这下他可没有记着1分的记分册了。

回到家里,左琴科告诉父亲,记分册被他搞丢了。廖利亚听了他的话笑了起来,并对他眨眨眼睛。

第二天,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记分册丢了,又给他发了一本新的。

左琴科翻开这本新的记分册,指望上面没有一个坏分数,但在语文栏内还是有个1分,而且笔道更粗。

左琴科顿时十分懊丧,简直气极了,就把新的记分册往教室里的书柜后面一扔。

两天以后,老师知道左琴科的这本记分册也丢了,又给他填了一份新的,除了语文有个1分外,老师还在上面给左琴科的品行打了个2分,并且说,一定要把记分册交给他的父亲看。

课后,左琴科见到廖利亚,她说:“如果我们暂时把记分册上的那一页粘起来,这不算撒谎。一个星期以后,等你生日那天拿到了照相机,我们再把它分开,让爸爸看上面的分数。”

左琴科很想得到照相机,于是就和廖利亚一起把记分册上那倒霉的一页的四角都粘了起来。

晚上,爸爸说:“喂,把记分册拿来!我想看看,你不至于会有1分吧?”

爸爸打开了记分册,但上面一个坏分数也没有,因为那一页被粘起来了。

爸爸正翻阅着左琴科的记分册,楼梯上突然传来了门铃声。

一位妇女走进来说:“前几天我在市立公园散步,就在那里的长凳上看到一本记分册,根据姓氏我打听到地址,就把它给您送来了,让您看看,是不是您的儿子把它搞丢了。”

爸爸看了看记分册,当他看到上面有个1分,就一切都明白了。

他没有骂左琴科,只是轻轻地说:“那些讲假话、搞欺骗的人是十分滑稽可笑的,因为谎言迟早是要被揭穿的,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左琴科站在爸爸面前,满脸通红。他沉默了好久说:“还有一件事:我把另外一本打了1分的记分册扔到学校里的书柜后面了。”

爸爸听了没有生气,他的脸上反而露出了笑容,显得很高兴。他抓住左琴科的双手,吻了吻。“你能把这件事老老实实说出来,这使我非常非常高兴。这件事可能长时间内没人知道,但你承认了,这就使我相信,你再也不会撒谎。就为这一点,我送给你一架照相机。”

诚实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美德与修养的表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财富。我们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身处在何处,只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兴许你的命运就会出现转机。苦难是一笔财富

为了生活中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热爱人生吧。——罗丹

4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使他几乎夭折。

7岁时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服用大量抗生素。

46岁时牙床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疾刚愈又染上可怕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手中的拐杖。

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结核等多种疾病吞噬着他的肌体。

后来声带也坏了,靠儿子按口型翻译他的思想。他仅活到57岁,就口吐鲜血而亡。死后尸体也备受磨难,先后搬迁8次。

虽然他从4岁开始便与苦难为伍,直到死依然没有摆脱苦难的纠缠,可他在苦难中没有失去人生的信仰,最终使自己在苦难中脱颖而出。请接着读他的故事。

他长期把自己关禁起来,疯狂地练琴,每天练琴十几个小时,忘记饥饿与死亡。

13岁时,他开始周游各地,过着流浪的生活。除了儿子和小提琴,他一无所有。

他还在指挥艺术上苦下工夫,并创作出《随想曲》、《无穷动》、《女妖舞》和6部小提琴协奏曲及许多吉他演奏曲。

15岁时,他举办了首次音乐会,一举成功,轰动了整个舆论界。他的声名传遍法、奥、德、英、捷等很多国家。

帕尔马首席提琴家罗拉听到他的演奏惊异得从病床上跳下来,木然而立。

维也纳一位盲人听到他的琴声,以为是乐队在演奏,当得知台上只有一个人时,大叫“他是个魔鬼”,匆匆逃走。

卢卡共和国宣布他为首席小提琴家。

他就是世界著名超级小提琴家帕尔尼尼。由于他的信仰不灭,苦难没有打倒他,相反,他在苦难中成长为音乐界巨擘。

即将化蛹为蝶的蝉还在苦难中挣扎,但它没有诋毁苦难,在奋力挣脱的同时它在感激,用心去感激自己的苦难,因为苦难会给它高尚的自由与美丽。当生活抛弃了你

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马修是个忙碌的妇产科医师,他的事业如日中天,虽然这不是一个抛头露面的职业,但是他还是成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人物,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但是上帝有时也会开一些恶意的玩笑。在一场滑雪中,灾难发生了,他失去了右手,这就是说,他不能再从事现在的职业了。“未来和右手,一起在滑雪坡上摔得粉碎。”马修悲伤地说,“没有了右手,我失去了人生目标。我的父母都是医师,我继承了他们的遗志,我热爱我的职业,我不想改做其他的工作,也没有从事其他职业的能力和兴致。但我现在已经完了,我不再有前途,不再有快乐,不再有梦想。”

上帝的恶作剧仍在继续,马修的太太又被诊断出子宫癌,必须马上手术。马修说:“我想逃离现实,我想放弃一切,但为了三个还在求学的孩子,还有我亲爱的太太,我无法逃避。”他不得不把眼光瞄准医学以外的行业,试图寻找一个值得一干的工作,但是他很失望。他已经是个老大不小的人了,没有把握去掌握一门新技术。“法医这个职业我略有兴趣,但要进入这个领域,我也不得不花上好几年去学习。”马修说,“但我太太需要我的照顾,我的孩子需要我抚养,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潜心学习。我知道一个癌症患者的痛苦,我宁愿这种痛苦由我来承担。”

朋友们给他介绍了许多工作,他自己也在书上、杂志上、网络上寻找,但是他无法找到让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他的太太健康逐渐好转,马修带她到巴哈马度了几天假。他们在海滩上深情地交谈,像初恋时一样沉浸在美景中。奇迹发生了,上帝在给了他足够的考验后,终于给了他重新崛起的机会。马修只觉心血来潮,进行了长久的思考,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实在离不开医学,唯一能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教书。

于是上帝又给他安排了一场巧遇,马修遇到了以前教他的教授,教授对这个杰出的学生记忆犹新,也很同情他现在的遭遇。两周后,这位教授打电话给马修,告诉他在妇产科正好有个副教授的空缺,问他是否有兴趣。马修整个人愣住了,他没想到他的祈祷这么快就应验了,于是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这个工作。

马修是一个尽职尽责的教师,而且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很快喜欢上自己的新职业,并从教导学生中得到了成就感,这种感觉丝毫不比当初他做医生时的感觉逊色。“当我看到我的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时,就好像过去看到新生儿诞生那么高兴,从事热爱的工作,真让人非常心满意足。”噩梦不会长久地存在,雨过之后必然又是一个大好晴天。

上帝的考验并非是要让人得到无谓的痛苦,而是要让人们在痛苦中更加感觉生活的幸福。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时,有的人只会哭泣,或者放弃长期以来的理想和事业,而一旦噩梦醒来,那就后悔莫及了。甩掉怯懦的法官

逆境来时勇敢地尝试改变它,你可能创造历史;不敢改变,你就可能成为历史。——斯迪恩

伊尔文·本·库柏是美国最受尊敬的法官之一,但这个形象与库柏年轻时怯懦的形象大相径庭。

库柏在密苏里州圣约瑟夫城一个准贫民窟里长大。他的父亲是一个移民,以裁缝为生,收入微薄。为了家里取暖,库柏常常拿着一个煤桶,到附近的铁路去拾煤块。库柏为必须这样做而感到困窘。他常常从后街溜出溜进,以免被放学的孩子们看见。

但是,那些孩子时常看见他。特别是有一伙孩子常埋伏在库柏从铁路回家的路上,袭击他,以此取乐。他们常把他的煤渣撒遍街上,使他回家时一直流着眼泪。这样,库柏总是生活在或多或少的恐惧和自卑的状态中。

有一件事发生了,这种事在我们打破失败的生活方式时总是会发生的。库柏因为读了一本书,内心受到了鼓舞,从而在生活中采取了积极的行动。这本书是荷拉修·阿尔杰著的《罗伯特的奋斗》。

在这本书里,库柏读到了一个像他那样的少年奋斗的故事。那个少年遭遇了巨大的不幸,但他以勇气和道德的力量战胜了这些不幸,库柏也希望具有这种勇气和力量。

库柏读了他所能借到的每一本荷拉修的书。当他读书的时候,他就进入了主人公的角色。整个冬天他都坐在寒冷的厨房

在库柏读了第一本荷拉修的书之后几个月,他又到铁路去捡煤块。隔开一段距离,他看见三个人影在一个房子的后面飞奔。他最初的想法是转身就跑,但很快他记起了他所钦佩的书中主人公的勇敢精神,于是他把煤桶握得更紧,一直向前大步走去,犹如他是荷拉修书中的一个英雄。

这是一场恶战。三个男孩一起冲向库柏。库柏丢开铁桶,坚强地挥动双臂,进行抵抗,使得这三个恃强凌弱的孩子大吃一惊。库柏的右手猛击到一个孩子的鼻子上,左手猛击到这个孩子的胃部。这个孩子便停止打架,转身溜走了,这也使库柏大吃一惊。同时,另外两个孩子正在对他进行拳打脚踢。库柏设法推开了一个孩子,把另一个打倒,用膝部猛击他的肚子,而且使劲儿连击他的胃部和下颚,这个孩子也溜走了。现在只剩下一个孩子了,他是领袖。他突然袭击库柏的头部。库柏设法站稳脚跟,把他拖到一边。这两个孩子站着,相互凝视了一会儿。

然后,这个领袖一点一点地向后退,也溜走了。库柏拾起一块煤,投向那个退却者,这是在表示他正义的愤慨。

直到那时库柏才知道他的鼻子在流血,他的周身由于受到拳打脚踢,已变得青一块紫一块了。这是值得的啊!在库柏的一生中,这一天是一个重大的日子。那时他克服了恐惧。

库柏并不比一年前强壮,攻击他的人也并不是不如以前那样强壮。前后不同的地方在于库柏自身的心态。他已经不顾恐俱,面对危险。他决定不再听凭那些恃强凌弱者的摆布。他要改变他的世界,他后来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库柏给自己定下了一种身份。当他在街上痛打那三个恃强凌弱者的时候,他并不是作为受惊吓的、营养不良的库柏在战斗,而是作为荷拉修书中的人物罗伯特·卡佛代尔那样的大胆而勇敢的英雄在战斗。

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正面自己处于逆境的事实。打起勇气,勇敢面对,只有面对才有可能走出逆境。里阅读勇敢和成功的故事,不知不觉地汲取了勇气的力量。你是哪一个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

一个女儿对父亲抱怨她的生活,抱怨事事都那么艰难。她不知该如何应付生活,想要自暴自弃了。她已厌倦抗争和奋斗,在她的生活中仿佛总是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

她的父亲是位厨师,他把她带进厨房。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只是往三只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把它们放在旺火上烧。不久锅里的水烧开了。他往第一只锅里放些胡萝卜,第二只锅里放只鸡蛋,最后一只锅里放人碾成粉末状的咖啡豆。他将它们浸入开水中煮,期间一句话也没有说。

女儿咂咂嘴,不耐烦地等待着,纳闷儿父亲在做什么。大约20分钟后,他把火闭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