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值金版-道德经大全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3 17:30:31

点击下载

作者:(春秋)老子 著,雅瑟 主编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超值金版-道德经大全集

超值金版-道德经大全集试读:

前言

强为之容

老子之言,博大精深。世人读之,各有所得。哲学家以之洞悉天道,军事家以之参透兵机,政治家以之安邦定国;大志者以之建功垂名,淡泊者以之养生延年……它就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放下汲桶,自然与人生的真意唾手可得。

不过,既然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我们又何必道之?既然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我们又何苦名之呢?只因老子其人实在堪称千古智者,而其所著之《道德经》一书又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旷世圣典!

老子,又名老聃,实名李耳,春秋末期楚国人。他是道家始祖,后被神话为太上老君。相传他生就白眉毛、白胡子,并因此而得名“老子”。

他生活在距今约2500年前,据史书记载他曾任“周守藏室之史”,相当于今日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学界泰斗、精神领袖、元首顾问。其地位不低,在当时就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例如,孔子就曾专门跑去向他问礼。老子对他说:“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存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归后,由衷地赞叹道:“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连号称至圣先师的孔子,都将老子看做龙一般的人物,可见其智慧是何等高深莫测!老子是一位千古奇人,那么其所著的《道德经》又是怎样一本奇书呢?《道德经》,又称《老子》,全书分“道经”和“德经”两篇,共计八十一章,仅仅五千多字,却微言大义,包罗万象。其内容涵盖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处世之学、用兵之道、治国之策……似乎世界上什么事情都说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在书里找到答案,甚至有人认为,读通它即可得道升仙。

更可贵的是,世上之学,大都教人如何做大做强,推崇的是强者、大者的哲学。只有老子毅然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柔弱胜刚强”,建议世人“知强守弱”,建议领袖人物“受国之垢”、“受国不祥”。仅凭此点,《道德经》便可高踞世界哲学之巅峰。

老子传下来的这部奇书,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风采更胜往昔。其光辉熠熠的朴素辩证法,饱含智慧的妙语箴言,深刻玄远的大智慧,今日读来仍能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迪。《道德经》读之不完,因其所含思想玄之又玄,常读常新。今天,我们再次拭去其上的灰尘,以现代人之眼光去审视这部“东方圣经”。我们苦心孤诣,从老子的一言一语中,参悟出“处世空明拳”、“职场易筋经”、“商海逍遥游”、“管理般若功”这几门粗浅功夫,以飨读者。其中既有思想理念之阐发,又辅以诸多具体形象之例证,以方便读者领受。

我们由衷地希望,这本《道德经大全集》可以助您提高处世能力与职场智慧,并能助您改进经营之法与管理之道。按老子的教导去做人做事,相信您一定会觉得内心充实,精神舒畅,心胸坦荡,与自然、天地相和谐。《道德经》一书,历来注本很多,文字、句读和注释各异。本书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本书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藉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上篇道经

道经

道无形无象,空虚幽深,因应无穷,极富创造力。它先生天帝,继生万物,具有伟大而崇高的母性。它赋予我们生命和源源不断的能量,助我们不断成长,有所作为。它养育却不占有,给予却不自恃有功,奉献而不索取。

世人要像“道”那样有能量、有涵养,懂得谦虚,能包容,能取舍。对世事不厌烦,不逃避,掩敛自己的锋锐,排除纷争和烦扰,不自以为是,不怨天尤人,自然平凡地生活。

得道之人,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从不自满高傲,善于去故更新。他们静定持心,静极而动,动极而静。一静一动,皆合于“道”。

道无法用语言表述,只有依靠纯净无染、坦然自得、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正如拈花微笑,心心相印,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第一章 众妙之门原典①②③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⑤⑥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⑦⑧⑨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

①道:名词,宇宙本原。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②道:动词,解说、表述。③名:名词,“道”的形态。④名:动词,说明。⑤母:母体,根源。⑥徼(jiào):边际、边界。引申为事物的表象。⑦谓:称谓。此处为“指称”。⑧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意思。⑨门:门户,此处指产生宇宙间一切奥妙的门户。译文

能够用言语解说的道理,就称不上是恒常的大道。能够用文字表白的概念,就称不上是恒常的概念。不能用言语述说的初始状态,是混沌宇宙的本源。已经用言语表明了的概念,是孕育万事万物的母体。所以,常保持虚无的状态,是意图看清世界的本质;常保持实有的状态,是意图明见事物的表象。虚无和实有,这两种事物来源相同而名称不同。它们都称得上是玄秘的现象。玄秘之中的至高至上者,便是产生宇宙间一切奥妙的门户。名家注解

朱元璋:道可道,指此可道言者,盖谓过人之大道。道既成,名永矣。即非常之名,可行焉,可习焉。

河上公:无名者,谓道。道无形,故不可名也。始者,道本也。吐气布化,出于虚无,为天地本始也。有名,谓天地。天地有形位,阴阳有柔刚,是有其名也。万物母者,天地合气生万物,长大成熟,如母之养子。

王 弼: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经典解读

本章开宗明义,开门见山地提出了“道”的概念。老子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深刻观察与深入领悟,指明“道”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只是为了称呼的方便,才不得不赋予它“道”这样一个称谓。“道”的涵义博大精深,不仅可以从哲学的角度思考,还可以从人生境界的角度解读。

一天,在灵鹫山上,大梵天王将一朵金婆罗花献给了佛祖释迦牟尼,并请他为大家讲说佛法。大家在对他行了大礼之后,便退到一边等着听他说法。哪知释迦牟尼却一言不发,只是安详从容地拈着金婆罗花。

大家都懵懵懂懂,不能领会他的意思,只有摩诃迦叶尊者妙悟其意,微微一笑。于是,释迦牟尼便将花交到迦叶手中并对他说:“我有普照宇宙、包含万有的精深佛法,熄灭生死、超脱轮回的奥妙心法,能够摆脱一切虚假表象修成正果,其中妙处难以言说。我不立文字,以心传心,于教外别传一宗,现在传给你。”于是,迦叶便传得释迦牟尼平时用的金缕袈裟和钵盂,成为中国禅宗眼中的“西天第一代祖师”。

那么,释迦牟尼在众目睽睽之下,一句话也不说,而仅凭从容不迫、宁静安详地拈花就能传法布道,这里面到底有何奥妙?佛祖传法

其实,在这里,释迦牟尼只是在以一种无言的至为安详、静谧、调和、美好的心态传布宇宙大道,而这种大道是用任何语言都不能表述的,只有依靠纯净无染、无欲无贪、坦然自得、无拘无束、不着形迹的“真如妙心”去领悟。迦叶与佛祖在灵山会上心心相印,仅只拈花微笑而已,没有任何其他的表示,但一切尽在不言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另外,一个人如果把对概念的表述看得过重,把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东西看做事物本身,那他就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难免在认识上流于表面。

其实,无论是概念还是名称,都只是事物的代称。虽然用名称来指代事物有助于交流沟通和文化传承,但名称决非事物本身,所以老子才说“名可名,非常名”。打个比方来说,一个人名叫李四,但实际上他也可以叫王五,即便他自认为非叫李四不行,但李四也未必就是他,因为全天下叫李四的人不一定只有他一个。

本章老子还就应该如何看待“名”“实”关系给我们上了一课。在他看来,“名”与“实”决不能划等号。事实也是如此,现实中不仅名实不副的事时常发生,更有甚者还会有名无实。很多人只因看不通透,才往往死死抓住某种“虚名”(如地位、名声、荣誉、头衔等)不放。处世空明拳

卸下肩头的虚名重担

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刀可斫金,砍水无痕”。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一个人对名声不可看得太重,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大原则的前提下,很需要掌握一点“自污”之法。

西汉初创,汉高祖刘邦一方面仍马不停蹄地带兵东征西讨,另一面他又十分担心后院起火。后来,萧何出谋划策帮助吕后除掉了韩信,解除了刘邦一个很大的心腹之患。刘邦大喜,便封萧何为相国,加赐食邑五千户。

萧何很高兴,文武百官也纷纷向他祝贺,陈平却暗地里对萧何说:“您快要大祸临头了。圣上在外征战,您掌管国家政事。圣上提高您的薪俸,增加您的食邑,这并不是对您的宠信。之前淮阴侯韩信谋反,让圣上现在还惊魂未定,他对您也不放心。您最好能推掉封赏,再变卖家产去资助圣上扫灭叛军、平定天下,这才能使圣上消除对您的猜忌。”

萧何认为陈平的话很有见地,就按照他所说的变买家产以充军资。刘邦果然欣喜异常,对萧何的猜忌之心大减。

有一年的秋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亲自率军征讨。期间,刘邦曾数次派人刺探萧何的活动。派去的人回报说:“萧相国正鼓励百姓出钱出物支持军队作战。”

在这个当口上,萧何的一个门客对他说:“用不了多久您就有被灭族的危险,您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能再向上升了。可自从进入关中以来,您一直深得百姓爱戴;皇上数次派人来刺探,显然是害怕您得到关中百姓的拥护而生异心。您现在为什么不多买田地,对百姓不再体恤,以自损名声呢?这样圣上一定会消除疑心的。”

萧何从来就没有想到这一层,不由得吓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按这个建议去做。

刘邦平定叛乱,班师回朝,一些百姓便拦路哭诉,说相国萧何如何不体恤百姓。谁知刘邦不但没有生气发火,反而特别高兴,当然更没有责罚萧何。

难道萧何视自己的名誉无足轻重吗?显然不是!只因为名誉与生存相比,实在算不了什么。其实,在隐伏的巨大危机面前,萧何变卖家产以充军资,以及刻意行恶来自毁名誉,都是非常高妙的明哲保身之法。

萧何自损形象,为除刘邦疑心,作为一方官员,是为一方百姓全力服务。萧何杀韩信

东汉后期,关西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有位知名大儒,名为法真,字高卿。他勤奋刻苦,知识渊博,通晓各家之学。

法真生于官宦之家,其父曾任南郡太守,但法真却淡泊名利,对政治毫无兴趣。扶风郡太守听说法真有大才,就趁着请他到家里做客的机会劝他说:“鲁哀公虽称不上明君,但孔子却乐意辅佐他。我虽没什么才德,但想请你来做功曹,你意下如何?”法真却说:“我应邀来做客是因为您彬彬有礼,如果您非让我做官,那我只好躲进深山隐居了。”

法真还曾被举为贤良,但他也没有出仕。还有一次,汉顺帝西巡,法真的同乡田弱趁机向顺帝举荐他。顺帝前后四次征召他,但他都没去,反而“躲进小楼成一统”,过起了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

法真这位高洁的名士,一直活到89岁高龄才驾鹤西游。

他的好友郭正赞誉他说:“法真这个人真不简单,他不想出名,但名声却始终不离他左右,他想避开功名,但功名却又老是紧随着他。”

东汉后期,朝廷内宦官、外戚争权夺利,正直之士屡遭迫害,类似罢官、囚禁、被杀这类人间悲剧经常上演。可能今日还位高权重,明天便入狱为囚。而看透了社会人生的法真却视功名如草芥,因此能与那纷繁复杂的政治争斗保持距离,并得以保全性命和操守,终成一代名士。

其实,出名不易。流芳百世固属难能,遗臭万年也非易事。厚黑学创始人李宗吾就曾说:“为好人固难,为坏人也不易,猛虎方能噬人,小犬一张牙,已被人踢出数步之外,虽欲害人,其何可得?你我莫说万年,要想在全国中,遗臭三日,也不可得。”

事实上,按照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名”的最高境界自当是不求名而得名。所以,何不卸下压在自己肩头的“名”之重担,让身体得以放松,让心灵得以解放呢?职场易筋经

职场之上务实不务虚《红楼梦》开头的《好了歌》中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是啊,为了虚名而奔波劳碌,到头来还不是一场过眼烟云?

王先生是一个特别在意自己头衔的年轻白领。最初,他在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员,由于是科班出身,业务做得比较出色。老板对他青眼有加,给他单独批了间办公室,还给他加了工资,并经常请他一起吃饭、娱乐。虽然老板待他不错,但他始终为自己的头衔仍是普通业务员深感遗憾。他觉得,公司的业务经理一天不离职,他就难有出头之日。

于是,他决定跳槽。在一个招聘会上,一家公关公司的老总对他很欣赏,双方聊得很投机。几天之后,王先生便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虽然老板一再挽留,并承诺给他加薪,但他还是去那家公关公司当了主管业务的“副总”。就这样,王先生不仅得到了梦寐以求的领导头衔,还得到了一间十分气派的办公室,以及一位漂亮的女秘书。红楼梦中人

对新老板的知遇之恩,王先生十分感念,因此工作分外卖力,四处奔波着跑业务、拉合同。可是几个月下来,他不但没有领到老板承诺的工资,手里还多了一大把差旅报销凭证。他每次去找老板报销,老板都说公司目前现金流不足,只能维持日常办公开支,让他多等几天,客户回款到位后马上给他解决。几个月后,他再也呆不下去了,只好再次加入求职大军!

他辞职的时候,老板还承诺说,等资金到位后,一定把欠他的工资、奖金和差旅费打到他的工资卡上,可最终还是不了了之。想起自己工作过的第一家公司,他心中满是悔意:都是头衔带来的烦恼,太重虚名吃亏的终究是自己。

其实,如果一个人真的聪明睿智,那他就不会总想着务于虚名。他唯一应该做的,就是认准目标,脚踏实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顺其自然地享受人生、发展事业。虚名于我如浮云

老子对“名”“实”关系的论述,也提示职场人士要踏实做事,少搞虚套。一般说来,领导最欣赏的、最乐意提拔的员工,就是踏实肯干的员工。下面这个故事或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小林与小美从同一所大学毕业后,进入了同一家公司上班。工作中,小林做事认真负责、勤奋务实,隔三差五主动留在公司加班。而小美呢?她对工作得过且过,把很多精力放在和领导搞关系上,几乎每天都去找主管聊天,表面上跟主管关系很不错。

一年后,小林因为工作努力、成绩出众而被主管破格提拔,小美则只是象征性地加了点薪水。这让小美心里特别郁闷,她想,小林的工作能力也就跟自己半斤八两,凭什么升职的就是她?另外,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与主管搞好关系,反而落得一场空,于是便申请辞职。

就在小美离职的前一天,主管吩咐她说:“中秋节马上就到了,公司正在考虑送些什么礼物给客户。小美,你到巿场上看看有没有大闸蟹。”小美心里很不乐意,这类事情根本不归她管。但她想到马上就要离职了,何必节外生枝,就按照主管的吩咐赶到了水产巿场。

半小时后,小美赶回办公室,向主管报告说:“巿场上有卖大闸蟹的。”主管于是问她:“大闸蟹怎么卖的?按斤算还是按只算?”小美根本没有问,自然回答不出。于是,她又花了半个小时才带回了信息:“大闸蟹是按只卖的,70元一只。”

主管听后,当着小美的面把小林叫进来,同样是让她到水产巿场去看看有没有卖大闸蟹的。小林马上问主管:“您买大闸蟹做什么用?”主管说:“中秋节眼看就到了,打算送给客户作为礼品。”

小林火速出门。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兴致盎然地拎着两只大闸蟹回来了。她对主管说:“水产巿场上有两家的大闸蟹不错。第一家的每只约重4两,70元一只。第二家的每只约重6两,肚白、背绿、金毛,很新鲜,90元一只。我觉得,4两重的可以发给内部员工作为中秋礼物;6两重的比较有分量,适合送给客户。两种大闸蟹我各买了一只让您参考。”

等小林说完,主管转头问小美:“你觉得小林这事办得怎么样啊?”小美脸上显出一副羞愧的神情。主管接着说:“小美,你脑子很灵活,也很会搞人际关系,这是你的优点。但是你要知道,只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做到位,才能不断进步啊!”

小美越听越惭愧,她很感激主管给她上了这宝贵的一课,为她的职业生涯指了一条明路。

埋头苦干落伍了吗?当然没有。因为只有埋头苦干的人,才能准时完工、不出错,才懂得以领导为师学习工作技能,努力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能力、更有机会得到提拔。

所以,在职场上,人脉、职业规划及职场敏感度等固然重要,务实肯干却无疑是做好任何工作的最基础的一环。从这个意义上说,务实而不务虚的员工是最出类拔萃的,也是领导爱用、乐意提拔的好下属。商海逍遥游

有生于无,因应自然

老子讲“无名,万物之始”,王弼对这句话的注解是:“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这里“无名”代表万物的始源,是思想无法企及的阶段。通俗地说,在名称未定之前,万物已经开始萌发,只是我们意识不到罢了。

在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被评为世界最佳设计。其设计思路就与上述老子的思想暗合。

迪斯尼乐园经过了三年的建设,马上就要对外开放了。然而其设计者——世界著名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对如何设计连接各景点的道路仍没有好方案。施工部再次发电报催促正在法国参加庆典的格罗培斯尽快定稿,以保证及时竣工和对外开放。

从业40多年来,格罗培斯攻克过无数建筑设计方面的难关,先后在全世界设计建成精美建筑70余处,哪知这一次却被路径设计这点建筑设计中的小项目难住了。对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道路如何安排,着实让他大伤脑筋,设计方案已50多次易稿,却无一次合他心意。

现在,工程竣工在即,他心中自是焦躁万分。这不,庆典一结束,他便坐上车直奔地中海海滨而去。他想放松一下神经,争取在回国前敲定方案。汽车在公路上疾驰,很快就驶入了法国南部著名的葡萄产区,葡萄园一个挨着一个,真是漫山遍野。从车窗望去,路边不时闪过兜售刚摘下来的新鲜葡萄的农民,然而过往的行人却很少驻足购买。

车子不断前行,在驶进一个小山谷时,他发现前方停着许多汽车,于是便示意司机停车。原来,旁边是一个无人看管的葡萄园,只要行人在路边的箱子里投5法郎,就可以自己摘一篮子葡萄。这个办法是该葡萄园的主人——一位因年迈而无力在路边兜售葡萄的老太太想出来的。开始她还担心用这种办法不可行,哪知实行之后,她便成了方圆百里卖葡萄最多最快的人。她这种让人自由选择的做法让格罗培斯脑中灵光一闪,他马上让司机调转车头,驶回了巴黎。

一回到酒店,他就给施工部发了一封电报:撒上草种开放。施工部按照他的建议和设计在乐园的空地上撒了草种,没过多长时间,整个乐园便都绿草如茵了。在迪斯尼试营业的半年中,草地上被踩出了一条条宽窄有别而又自然优雅的小道。后来,格罗培斯就让施工人员在这些游客踩出来的小道上铺设了人行道。

从上述格罗培斯设计迪斯尼乐园道路的故事中,我们大可领悟到“有生于无”的道家真意,由“未形”“无名”至“有形”“有名”,一任自然而已。墨葡萄第二章 功成弗居原典①②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③④⑤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⑥⑦⑧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注释

①斯:则、就的意思。②恶:丑,与美相对。③相:互相。④相形:在相互比较中显现出来。⑤音声:古人将合奏出的乐音称为“音”,单一发出的音响称为“声”。⑥圣人:道家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其人格形态与儒家不同。儒家的圣人讲人伦,道家的圣人则任自然,主张“居静”、“不争”,张扬人的内在生命。⑦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管束,一任人们凭自己的想法去做事。⑧作:创造,兴起。⑨弗居:不自我夸耀有功。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美,这样就有了丑;天下人都知道怎么样算是善,这样就有了不善。所以,实有与虚无相互滋生,难与易相辅相成,长与短相互比较而显现,高与下相互依靠而存在,单音与回声相互应和而成曲调,前与后相互接随而成顺序。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以干涉。生养万物但不据为己有,养育万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正由于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离开他。名家注解

朱元璋:有能行道者,笃能行斯大道,勿于道上加道焉,善上更加善焉。凡以巧上此二事者,美则美矣,不过一时而已,又非常道也。故美尽而恶来,善穷而不善至矣。

王 弼:美者,人心之所乐进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河上公:夫唯功成不居其位,福德常在,不去其身也。此言不行不可随,不言不可知疾。上六句有高下、长短,君开一源,下生百端;百端之变,无不动乱。经典解读

通过对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观察与研究,老子得出一个普遍真理——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他由此提出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即对立统一这个永恒的、根本性的哲学法则。

为了进一步形象地说明这一理论,老子举出了一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如善恶、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这些相互对立的概念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试想,如果人们对美好事物无从判断和追求,还会有对丑恶现象的厌弃吗?如果人们只顾享受现在的欢乐或成就,在不幸或祸患悄悄临近时能够轻松应对吗?

其实,人算得上是天地间最不可捉摸的生物了。人长于创造概念,又常常执著于概念。而有了概念,也就产生了分别心。比如说,人创造了美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与它对立的丑;创造了善的概念,自然就产生了与它对立的恶。以此类推,有无、高下、长短、前后等判断事物的标准便滚滚而出。这无不是人们的分别心在起作用,是太过执著于所谓的美丑、难易、善恶等所致。

在老子看来,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无不是由对立统一的矛盾催生出来的。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对立面转化。老子将这种变化看做是自然的本质。

老子认为,宇宙万事万物从产生至消亡,无不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可以说,除了“道”之外,宇宙间再无永恒不变之物。关于事物的运动变化,老子提出“相反相成”的道理。他认为,事物都有自己的对立面,其对立面是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没有“有”,“无”也就无从说起;没有“难”,“易”也就没有着落,反之亦然。这是老子哲学中的精华部分。

面对这个矛盾对立的世界,人们该怎样去做事呢?对此,老子给出了一个建议——无为。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要以辩证法的思想指导人们的活动,使人们的活动能够顺天应人。老子所提倡的是: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生长而不加以干涉;养育万物但不仗恃己力,成就万物而不自居有功。

所谓不言之教,也正如隋末唐初的医家和哲人杨上善在其著作《黄帝内经·太素》中所说:“古圣人使人行者,身先行之,为不言之教。不言之教,胜有言之教,故下百姓仿行者众,故曰下皆为之。”的确如此,口若悬河的人固然令人欣赏,身体力行者却更加值得效仿。请记住,使人行者,身先行之。处世空明拳

以无分别心看待美与丑

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美和丑都只是一种感觉,亦实亦虚。事实上,它们“同出而异名”,可以相互转化,本就是同一种事物。如果美一旦有了世俗的标准,就难免失之偏颇,难免使某些定力差的人沉迷其中,难以自拔,以致蒙蔽本心。

春秋时越国的西施,是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她常衣着朴素,略施脂粉,她的美貌倾国倾城,她的一举手、一投足,她的音容笑貌,无不惹人喜爱,无论她走到哪里,人们都对她的美貌赞赏有加。

西施住在若耶溪西岸,所以被称为西施;在对岸也住着一位女子,名叫东施。西施美艳异常,东施却长相不佳。于是,东施便开始模仿西施的着装和发式。但无论她多么努力去做,仍然没有一个人夸她长得好看。这让她备感沮丧。

一次,东施到集市上去,看见很多人正聚在一处指点议论着什么。她快步上前,就听见人们纷纷带着惊叹的口气说:“真是太美了!”原来西施正从对面走过来。

西施见到有这么多的乡亲聚在一起,就主动向大家问好。有人便问她道:“西施,你这是去干什么啊?”“我的心口病又发作了,去抓些药来。”西施话未说完就又痛得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东施对她的每一个动作都看得很仔细,她发现西施手捂胸口、双眉皱起的姿势带有一种娇柔之美,不禁心驰神往。

回到家里,东施心想,西施生病的时候捂住心口、皱着眉头的样子的确很美,如果我也学着去做,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赞美。于是,第二天,东施在家里仔细地梳洗打扮后,就来到熙熙攘攘的集市上。她故意走到拥挤的人群中,学着西施生病时的样子,皱着眉头、捂住心口走来走去,希望人们能赞美她。

可实际上,东施的矫揉造作使她原本就很丑陋的样子更难看了。村子里的人一看见她,就拉着孩子远远地避开,并把门紧紧地关上。

美一旦有了公认的标准,其他不符合这一标准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向这个标准靠拢,以至于矫揉造作、弄虚作假,哪里还有美可言?于是便闹出了上面“东施效颦”的笑话。历史上还有一则类似的故事,那就是“楚王好细腰”。

楚灵王喜欢看到臣子们有个纤细的腰身,他认为只有这样才叫赏心悦目,能使满堂生辉。有些腰生得细的臣子还因此受到了楚灵王的夸赞和宠爱。

这样一来,楚国文臣武将为了得到楚灵王的宠信,便想尽各种办法来减肥瘦腰。他们特别注意节食,硬挺着每天只吃一顿饭,甚至饿得眼冒金星也丝毫不在乎;有的人甚至还研究出一些快速瘦腰的妙招,例如,每天早晨起床穿衣时,先做几次深呼吸,挺胸收腹,然后将气憋住,再用宽带将腰束紧。经过这样一番折腾之后,大臣们的身体素质急速下滑,有的人甚至要扶住墙壁才能勉强站立。

就这样过了一年之后,大臣们全都骨瘦如柴、面带菜色、虚弱不堪。试问,如此病态,又怎称得上“美”呢?

事实上,万事万物本无所谓美,也无所谓丑,只是由于人们强执于美、丑的概念,分别心太重,以至于不肯在生活中公平地对待“丑”,才导致了很多生活的不快。放下这种执著心、分别心,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楚王好细腰职场易筋经

与领导抢功是不妥当的

在职场中,要想成为领导的心腹,赢得领导的信赖,千万不可在领导面前居功。工作中有了成绩,最好主动淡化自己的功劳,把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同事的支持,尤其是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帮助。如果能够这样做,就不但不会被领导猜忌,还会让领导感觉下属很谦逊,因此增加几分好感和器重。否则,十有八九没有好下场。

下面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相信每一个身处职场的人读过之后,都能有所领悟。

古时候,有一位国王性喜奢华,挥霍无度。有一天,他的财政大臣为了讨他欢心,决定为他举办一场空前的、极为壮观的宴会。

在这位财政大臣的主持下,全国最显赫的贵族和最伟大的学者,都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宴会。一些戏剧家甚至还专门为这次盛会创作了剧本,并在晚宴时盛装登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

国王还在这位财政大臣的陪同下,兴致高昂地参观了新建的别墅、庭园和喷泉,观看了烟火表演。到场的人都说,这是他们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宏大的盛宴,并纷纷夸赞财政大臣才干非凡、魄力十足,是全国能力最强的人。面对众人的赞誉,这位财政大臣飘飘然起来,竟不经意间和国王并肩而行。他心里想:我策划并组织了如此成功的盛会,国王定会重重赏赐我的。

然而,事情却出人意料。第二天一早,他便被国王下令逮捕了。仅仅过了三个月,他就被冠以侵占国家财产的罪名杀了头。春夜宴桃园

国王为何会突然杀掉这位财政大臣呢?原来,国王的虚荣心极强,希望自己永远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决不容许任何人抢他的风头。别人对财政大臣的关注和称赞,让他十分不快。而财政大臣又被成功冲昏了头,没在众人的面前把功劳和荣耀归于国王,抢了国王的风头,所以被杀。

因此,做下属的断不可自伐其功、自矜其能。要想获得领导的赏识和信任,当然需要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但不可过度。因为,每当下属取得突出成就时,领导的心情往往既为自己领导有方、慧眼识英而喜,又为下属可能对自己形成威胁而忧。此时,下属千万不能忘乎所以,抢领导的风头,而是要想方设法把功劳让出,把领导推向前台,让其成为众人的焦点。

身在职场,取得成绩时,要想不遭到领导猜忌,一如既往地得到领导的信任,就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首先,取得了成绩,千万别自居其功,而要尽快感谢领导的提拔与授权。即使对方一点也不值得恭维,也要想办法突出他的正确领导,这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程序。

其次,取得了成绩,获得了奖励,应尽快将这份快乐与喜悦分一半给领导。可以找个专门的时间请领导吃饭、喝茶、谈心,对领导说一些恭维话,让其从你的成功中感受快乐。

再次,在领导面前表现得谦逊一些。取得了成绩,千万别自我膨胀,也不要在领导面前提自己的荣耀,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给自己惹来是非。

总之,荣耀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助人成功,也可以致人失败。身在职场,当你取得荣耀时,千万不要忘记了你的上司,你应在第一时间把这些荣耀归于他的正确领导。随后你不妨淡忘这份荣耀,继续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向上司学习,向同事学习。做到了这些,你就不用愁你在职场上不能有所作为,而且更多的作为正在等着你。

其实,将功劳归于领导并不一定是溜须拍马,也有其合理的一面。因为领导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人,是团队共进共退的灵魂角色,没有领导的指导与支持,团队和个人都很难把工作做好。所以,有了功劳千万不要一个人独享其成,要懂得与人分享,尤其是与领导分享。商海逍遥游

看曾宪梓怎样变难为易

老子认为,“难”与“易”是相反相成的,但现实中由“难”变“易”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需要一些特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韧不拔的意志。那种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的人,终究难成大事。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成功者典范,他就认为,能够承受压力、承受打击,是成就大事、雄霸天下的第一要义。的确如此,坚忍的品格和超人的意志,能以倔强的品性摆脱人生的逆境,是一个人摆脱逆境、变困难为容易、成就一番大事的基石。

金利来领带现在已是世界名牌。金利来的创始人曾宪梓的创业之路却一度荆棘满布。他曾推着小车在商场门口和大街小巷叫卖他的领带,何其艰难!但正是经过不懈努力,他将一个又一个“难”变成了“易”,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终于驶抵成功的彼岸。

可以说,金利来的发展史,融入了曾宪梓百折不挠的精神;金利来的发展史,就是曾宪梓的艰辛史和光辉史。

1963年,曾宪梓从广东到香港谋生,后去泰国跟着叔叔和哥哥做起小本生意。曾宪梓的哥哥开了一个家庭领带店,他就是从那里接触到领带生产和销售工作的。但哥哥的领带店规模太小,发展前景有限,对于胸怀创业大志的曾宪梓来说,很难有用武之地。

20世纪60年代,世界服装潮流影响到香港服装业,西装甚为流行。而穿西服一定要打领带,一时间领带特别抢手,而当时的香港领带业还远未饱和。1968年,曾宪梓与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来到香港,手握6000港元走上创业之路。“一人工厂”诞生了,困难的挑战也摆在了他面前。他不得不为自己定下每天生产、销售5打(每打12条)领带的任务,唯有如此,他获取的利润才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曾宪梓没有在困难面前低头,他日夜操劳,自己选材、设计、剪裁、缝制、熨烫和包装。他的启动资金全都赌在了里面,第一批自制领带终于问世,却无人问津。

好不容易有一家商店的经理同意看一看他的领带,可是其出价过低,让曾宪梓无利可图了,买卖自然没做成。不过,那位经理便把曾宪梓带到自己的商店参观,曾宪梓终于明白,自己所制的领带用料低劣、款式单一、色泽灰暗,难登大雅之堂。这种产品不仅不会带来利润,而且只会招来别人的歧视与羞辱。于是,他忍痛“斩仓”,将自己的产品出让给了街头地摊。

但曾宪梓没有泄气,他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得出结论:只有高档名牌产品,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后来,他买了几条国外知名品牌的高级领带,悉心研究,认真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选料、认真加工,一批精致高档的领带问世了。

曾宪梓带着自己的成果,穿梭奔走于各大商店。终于,地处旺角的瑞兴百货公司经理对他的领带赞不绝口。经过市场检验,他的领带逐渐打开销路。瑞兴百货公司与他私下结盟,形成产销一条龙,销量直线上升。

曾宪梓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后来,他又注册成立了“金利来(远东)有限公司”。随着“金利来,男人的世界”这一广告语的广泛传播,金利来领带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名牌。

正如荀子在《为学》中所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困难和不易操作的事情变得简单而容易操作。第三章 不见可欲原典①②③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④⑤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⑥⑦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注释

①尚贤:尚,崇尚、推崇。贤,品德高尚、才智非凡的杰出人物。②贵:稀有、珍贵,这里指重视。③见:通“现”,出现、显露。这里指展示、炫耀的意思。④虚其心:虚,空虚。心:古人以为心主思维,这里指思想、精神、头脑。虚其心,使他们心里空虚,无巧诈之思,无非分之欲。⑤弱:削弱。⑥敢:进取。⑦治:治理,含有将天下治理太平之意。译文

不推崇杰出的人才,以使人民不争夺名利;不重视稀有的珍宝,以使人民不沦为盗贼;不展示能够诱发贪欲的东西,以使人民的心思不被扰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原则是,简化人民的思想,充实他们的肚腹,弱化他们的精神,强健他们的筋骨。总是要让人民处于没有知识和欲望的状态,并且使那些有才智的人也不敢妄为制造事端。只要遵循无为的原则,就没有治理不好的地方。名家注解

河上公:贤,谓世俗之贤,辩口明文,离道行权,去质为文也。不尚者,不贵之以禄,不贵之以官。不争功名,返自然也。

王 弼: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之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

朱元璋:圣人常自清薄,不丰其身,使民富乃实腹也,民富则国之大本固矣。然更不恃民富而国壮,他生事焉。是为实腹弱志强骨也。经典解读

老子认为,体现“道”的“圣人”,要治理百姓,就应当不尊尚贤才异能,以使人民不要争夺权位功名利禄。要注意,在老子的观点中,不包含贬低人才,否定人才的意思。而是说,执政者不要给贤才过分优越的地位、权势和功名,以免使“贤才”成为一种诱惑,引起人们纷纷争权夺利。

按照老子的人生哲学,人性本来是纯洁素朴的,犹如一张白纸。如果社会出现尚贤的风气,人们对此当然不会视而不见,那么人们就可以保持“无知无欲”的纯洁本性;如果社会出现贪欲的风气,肯定会挑起人们的占有欲、追逐欲,从而导致天下大乱。

许多人认为,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的主张是愚民思想,其实不然,事实上老子并不主张去除人的正常欲望,他实际是主张“少私欲,视素保朴”,他的目的是使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他的这一主张对我们的立身处世也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使人们无欲,当然不是要剥夺人们的生存权利,而是要尽可能地“实其腹”、“强其骨”。使老百姓的生活得到温饱,身体健壮可以自保自养;此外要“虚其心”、“弱其志”,使百姓们没有盗取利禄之心,没有争强好胜之志。这样做,就顺应了自然规律,使人人都回归纯洁的、无知无欲的自然本性。这样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可以得到治理了。

老子理想社会中的人民,四肢强健,思想质朴,没有奢侈的物质享受欲望,也没有被各种令人头晕目眩的文化或知识困扰的烦恼。在老子的眼里,让人们在一种自由宽松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人类纯朴天真的精神生活,与自然之道相契合的社会制度,比物质文明虽然发达但充满着危机、争斗、谋杀和阴谋的社会制度更契合人类的本性。

老子所说的无为,并非不为,而是不妄为、不非为。也就是说,最好的政策当是“清静无为”的政策,不要左一个运动、右一个政策,搞得民众无所适从。在老子看来,历史的发展有其一定的自然规律。这规律不由上帝安排、操纵,也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支配,而是客观的、自然的。处世空明拳

破除贪婪的枷锁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但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了累赘,贪婪之心要不得。相信下面这个故事能够在这方面给你深刻的启示。

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往下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奇异的是,山泉不知从哪儿冲来黄澄澄的金砂,填满了小坑,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山泉水,偶然发现了清澈泉水中闪闪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不再爬山越岭砍柴。过个十天半月的,他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人们都感到蹊跷,不知老汉交上了啥财运。老汉对这天大的秘密守口如瓶,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小。

老汉的儿子跟踪窥视,终于发现了爹的秘密。他在认真看了窄窄的石缝、细细的山泉,还有浅浅的小坑后,埋怨爹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于是,儿子向爹建议,拓宽石缝,扩大山泉,不是能冲来更多的金砂吗?爹想了想,自己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说干就干,父子俩叮当叮当,很快就把窄窄的石缝凿宽了,山泉比原来大了好几倍,又凿大凿深了坑。父子两个累得大汗淋漓,想到今后可以获得很多很多的金砂,高兴得一口气喝光了一瓶老白干,醉成了一滩泥……

父子俩天天跑来看,却天天失望。金砂不仅没增多,反而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父子俩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里去了呢?

水流大了,金砂还会沉淀下来吗?贪婪的父子俩连原来的金砂也失去了。人不能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但人却不能有贪欲,因为,贪欲是无底洞,你永远也填不满它,贪欲只会给你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麻烦。

据说上帝在创造蜈蚣时,并没有为它造脚,但是它仍可以爬得像蛇一样快。有一天,它看到羚羊、梅花鹿和其他有脚的动物都跑得比自己还快,心里很不高兴,便嫉妒地说:“哼!脚愈多,当然跑得愈快。”于是,它向上帝祷告说:“上帝啊,我希望拥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脚。”

上帝答应了蜈蚣的请求,他把好多好多的脚放在蜈蚣面前,任凭它自由取用。蜈蚣迫不及待地拿起这些脚,一只一只地往身体上粘去,从头一直粘到尾,直到再也没有地方可粘了,它才依依不舍地停止。清心寡欲

它心满意足地看着满身是脚的躯体,心中暗暗窃喜:“现在我可以像箭一样地飞出去了!”

但是,等它一开始要跑时,才发觉自己完全无法控制这些脚。这些脚噼里啪啦地各走各的,它非得全神贯注,才能使一大堆脚不致互相绊跌而顺利地往前走。这样一来,它反而比以前走得更慢了。

贪婪是一切祸乱的根源,不论做人处事,都必须控制贪欲。

一间蜂蜜工厂的仓库里洒了很多蜂蜜,吸引了许多苍蝇,因为蜂蜜太香了,它们都舍不得离开。不久,这些贪吃的苍蝇都因脚被蜂蜜粘住而飞不走了。当它们快溺死时,很难过地说:“我们真是太贪心了,为了短暂的快乐却赔上了宝贵的生命。”

人都有欲望,贫穷的人想变得富有,低贱的人想变得富贵,默默无闻的人想变得举世闻名,没有受过赞誉的人想得到荣誉,这是无可非议的,但问题在于对欲望的追求必须有一个限度。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欲望的无度的追求与满足,最终会害了自己。

对付贪欲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会放下,懂得抑制欲望的膨胀,寻求欲望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和谐。这样,我们才能从欲念的无底深渊中得到释放与自由,这正是快乐的始发站。职场易筋经

控制你的职场欲望

人总是有欲望的,月入三千的人梦想赚五千,月入五千的就想着一万。赚到一万的,又盘算着怎么才能少担点风险和压力,多享受点自我时间和空间……学会控制自己的职场欲望,这似乎不比女生在哈根达斯冰淇淋面前控制食欲简单。

这不,有一位朋友正因为低估了自己的身价而苦恼。在做了几年英文杂志采编后,他被一家公关公司的老板相中,以一万出头的月薪挖过去做媒介经理。这个价格是他自己开的,漫天要价不是他的作风。没想到,成为公关男没多久,他就开始感到痛苦了——他觉得自己当初开价太低了。“没有加班费也就忍了,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就算了,最可气的居然没有年底双薪,当时我都没问清楚,以为年终奖是想当然的事!”他开始愤愤不平:“税前一万一,税后只有八九千,其实一点都不多!如果有更好的机会,我一定会跳槽!”

不用问就知道,他的下一个目标铁定是一万五以上。什么是欲望?这就是欲望!人最可怕的一点就是意识到自己的潜能。如果一个人缺乏挑战自己的欲望,浑浑噩噩过一生,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可对于滋生旺盛的职场欲望,是听之任之还是稍加约束?

你可能听说过“一美元的故事”。五年前,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放弃了一千多万美元的年薪,以一美元的象征性年薪跑去清华大学讲授“全球领导力课程”。慕名前来求学者众多,但他挑选学员的核心标准只有一条——是否有强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否拥有“为人民服务”和“积极影响世界”的强烈愿望。

在已经不需要金钱来证明自己的桑顿看来,衡量成功的标准不是金钱,而是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首先搞清楚你是谁,你想要做什么,你希望以怎样的方式来改变这个世界,然后采取行动。”他这样建议他的学生。

这个目标听起来似乎很遥远,但事实恰恰相反。我们在职场上踩下的每一个脚印,同样也是我们在地球上留下的足迹。金钱是让人快乐的,事业是让人付出的,成功是让人喜悦的,努力是让人尊敬的。但是,这一切有一个前提,你做的这件事本身有存在的价值。

我们为什么可怜乞丐,即使很多乞丐月薪过万,是丐帮头目?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其实很简单——乞丐不创造GDP,他在街头风吹日晒的劳动没有社会价值,所以才可怜。

人在职场飘,哪能没目标。实现目标的过程也许很幸福,也许很痛苦。欲望越多,痛苦就越多。很多痛苦的根源在于,我们忘了生活的意义。当你扔掉家里的奶粉时,你会觉得一个没有社会责任感,一心只想赚钱的企业不是好企业。当你有一天辞掉手头的工作而再找工作时,原因也不应该仅仅是因为了钱。

职场欲望是个可怕的东西,一个人如果被欲望所蒙蔽,创造价值的快乐,以及工作的快乐很快就会丧失。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找了一份导游的工作,他十分热爱这份工作,并从中获得了生活的乐趣。起先,他根本不知“小费”为何物,直到有一天,一位出手阔绰的游客给了他200元“小费”,他心想:这样挣钱多舒服。从此,他把更多的心思放在每次接待游客能拿多少小费上,至于工作,他已经看得不那么重要了。别人接了豪华的旅游团,他会妒忌;游客给他的小费少了,他会抱怨……就这样,这份他曾经无比热爱的工作,干起来再也没有感觉了。

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人们就不会胡思乱想。人们没有了欲望,心静如水,还怎么乱得起来呢?心不乱,行为就不会乱。知足常乐

车夫之所以不放开缰绳,是因为要想让马停下来,只拉一下绳是不行的,要持续地拉紧下缰,马才会渐渐停住。人对待欲望也是如此,只节制一次是不行的,要持续不断地斗争,那么最终胜利的就是你,而不是欲望。管理般若功

无为而治乃大治

老子所强调的“无为”,即是顺应自然,其治理社会的效力,显然要比用法令、规章、制度、道德、知识来约束人的社会行为要合理得多,有力得多。

所谓无为而治,并不是无所为,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行为要顺应自然。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把这种行为方式解释为“抑制违反自然的行动。”

无为而治不是虚渺幻想中架设起来的空中楼阁,它具有现实中施行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最著名就是汉初的“黄老无为之治”。由于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和楚汉之争,西汉初期,社会生产遭受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人口大量减少。据《史记》记载,当时“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这种残破的社会经济状况下,自高祖刘邦开始,实行了黄老的无为之治,采取“与民休养生息”政策。至文帝时,进一步推行“轻徭薄赋”、“约法省禁”政策,使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

将无为而治应用到现代企业管理活动中,就是要求管理者给员工宽松的工作环境,不强作干预,以顺应自然。员工在这种怡然自得的工作环境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最高明的管理者,不会让部下感觉到他的存在,无论他是在企业还是不在企业,员工都能积极、主动、自发地工作,这就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管理一家企业,如果能达到“太上,不知有之”的境界,不仅是企业领导者孜孜以求的,更是企业员工所渴望的!

由瑞典、挪威、丹麦三国合资的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其总经理简·卡尔岑的任期中,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在航班准点方面要成为欧洲第一的航空公司。

目标确定了,但从何入手?当时,公司毫无头绪。经了解,公司里有一个小组,对这项工作了解、领会最深。于是,卡尔岑总经理就找到这个小组的领导,对他说:“如果我们想在正点飞行方面成为全欧第一,需要做哪些工作?要多长时间?你考虑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回答这个问题。过一两个星期你来见我,告诉我,我们能否做到这一点。”无为高卧

一两周后,这个小组领导人来找卡尔岑先生。卡尔岑问他:“我们能做到正点飞行全欧第一吗?”对方回答:“可以,我们能做到。这大约需要用6个月时间,要花150万美元。”卡尔岑一听,只花150万美元就能实现这一目标,应该说代价是很小的。于是,立即就对他说:“那你们就开始干吧!”那位小组领导人大吃一惊,他说:“等等,我已经带来了我的人,我们想向你当面汇报一下,让你知道我们打算怎样开始干。”总经理回答道:“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接着又说:“你们就去干起来吧。”

4个半月后,这个小组的负责人给卡尔岑先生打来电话,向他汇报上个月航班在正点飞行方面的新进展:斯堪的那维亚航空公司在正点飞行上赢得了欧洲第一;而时间只用了4个半月,比预料的时间缩短1/4;经费只开支了100万美元,比设想的少花了1/3。在这个案例中,这位总经理先生只管了三件事:一是制定目标;二是物色能实现目标的合适人选;三是确定完成目标的大体时间和费用。除此之外,他一概不管,甚至连送上门的关于实现目标的具体计划都懒得去听,一切授权给目标执行者:“你们怎么干都行,我不在乎。”这是在管理的某一特定领域,充分授权、放权,让下属自主管理的典型。

这个案例似乎也告诉我们,在自主管理时,上司重点要抓的是目标、执行者,而实现目标的手段则不必插手过问,将他留给下属自主安排,这个典型,又从实践中回答了一个真理:自主管理的效果出人意料地好——目标不仅实现了,且时间大大缩短、经费大大减少了。

在老子看来,高明的管理者应懂得自然之道、顺应人的天性,让下属各尽其能,各守其职,各得其所,相安无事,而切忌用过多的条规制度来进行强制性约束,否则会适得其反。“无为而治乃大治”,这是老子“无为”论给管理者的有益启示。第四章 和光同尘原典①②③④⑤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⑥⑦⑧⑨⑩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注释

①冲:通盅,空虚之意。②盈:满,引申为尽、极限。③渊:渊深,深远。④挫:消磨。⑤解:消解。⑥和:调和,隐蔽。⑦同其尘:将自己与尘俗混同在一起。⑧湛:深沉、沉静,此处用来形容“道”隐于幽暗,不见形迹,但又确实存在的状态。⑨似或存:似乎存在。⑩象:似。译文

大道空虚,但它的作用又似乎没有极限,渊深得像是万物的本源。它收敛了锐气,解开了纷杂,调和了光芒,混同于尘垢。它深湛难知,像是时刻若有若无地存在于万物的左右。我们不知道它是由谁生发而出的,好像在天帝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名家注解

朱元璋:道之理幽微而深长,用之而无尽,息之则无形。若或骤尽用之,尤为不当,是谓道冲而用之或不盈。且渊兮万物之宗,言君子若履,则当徐之。

王 弼: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

河上公:老子言我不知道所从生。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至今在者,以能安静,湛然不劳烦,欲使人修身法道。经典解读

老子认为,“道”是虚体的,无形无象,人们视而不见,触而不着,只能依赖于意识去感知它。虽然“道”是虚体的,但它并非一无所有,而是蕴含着物质世界的创造性因素。这种因素极为丰富,极其久远,存在于天帝产生之先。因而,创造宇宙天地万物自然界的是“道”,而不是天帝。这样,老子从物质方面再次解释了“道”的属性。

老子称颂“道”虽然虚不见形,但不是空无所有。从“横”的角度谈,“道”无限博大,用之不尽;再从“纵”的角度谈,“道”又无限深远,无以追溯其来历,它好像是自然万物的祖宗,又好像是天帝的祖先。从此说来,不是天帝造物,而是“道”先生天帝,继生万物。“道”是宇宙至高无上的主宰。

在本章里,老子通过形容和比喻,对“道”作了具体描述。老子认为“道”是不可以名状的,实际上“道可道,非常道”就是“道”的一种写状,这里又进一步描写“道”的形象。

他把“道”喻为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是对其神秘性、不可触摸性和无限作用的最直观与最形象的比喻。哲理的揭示,只有扎根于形象,才会使蕴含的丰富性、概括性、抽象性和外延性得到能动并富于想象力的发挥。

老子说,道是空虚无形的,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却是无法限量的,是无穷无尽而且永远不会枯竭的。它是万事万物的宗主,支配着一切事物,是宇宙天地存在和发展变化必须依赖的力量。在这里,老子自问:“道”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他没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说它存在于天帝现相之前。既然在天帝产生以前,那么天帝也就无疑是由“道”产生出来的。由此,研究者们得出结论,认为老子确实提出了无神论的思想。

也有的学者把老子的“道”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相提并论,认为这两个范畴的内涵非常接近。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是永恒的存在,万事万物皆依“逻各斯”而产生。但它不是任何神或者任何人所创造的,而是创造世界的种子,是一种“以太”的物体。“逻各斯”无时无处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但人们却不能感觉到它的存在,然而它的存在是确实的。老子的“道”同样具有“逻各斯”的这些属性和职能,二者的形象十分近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