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理财理论与实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08:28:09

点击下载

作者:陈先森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主动理财理论与实践

主动理财理论与实践试读:

理财思路篇

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主动理财的思考

近年来,安徽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在主动理财的理念形成和工作实践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一、主动理财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一)主动理财的基本内涵

目前,理论界和财政界对主动理财尚无明确定义,结合财政工作实际,我们认为,主动理财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前提,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原则,不做账房先生,不做摇头先生,主动作为,超前谋划,跳出财政看财政,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手段和工具,实现财政职能作用的最大发挥。主动理财作为一种新的理财理念和思路,特点是主动作为,本质是为民理财,基本要求是未雨绸缪、谋划在前,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财政工作而言,科学理财是方法,民主理财是前提,依法理财是保障,主动理财则是基础,是贯穿始终的行为准则。

简单来说,主动理财就是要实现从“被动买单”、“被动理财”向“主动买单”、“主动点菜”的转变。主动理财与被动理财的区别在于,理财理念上,被动理财是被动应付的理财方式,被动执行,事后服务,墨守陈规,形同账房先生;主动理财强调主动性和超前性,主动请战,超前谋划,与时俱进,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财目标上,被动理财基于财政收支的静态平衡,突出财政的保障功能,淹没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主动理财是跳出财政看财政,追求财政职能作用最大发挥,力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理财范围上,被动理财仅仅局限于传统财政资金的收支;主动理财是全方位的、开放式的理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拓展。理财方法上,被动理财方法单一,行政法律手段运用较多;主动理财综合运用多种政策手段,善于发挥“组合拳”效应。由此可以看出,主动理财具有主动性、前瞻性、发展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二)主动理财的初步实践

新世纪以来,财政部党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完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针对财政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提出了“主动买单”的理财新思路。安徽省财政厅积极响应,2007年,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主动理财”理念,并要求做到“四个主动”,即主动协调关系,主动当家理财,主动接受监督,主动提升形象。同年6月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强调:不做账房先生,做一名经济管理者;不做摇头先生,做一名财政明白人,主动理财、主动规范、主动创新、主动实践。9月在全省市县财政局长会议上进一步提出“六个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理念、服务大局的发展财政理念、改革创新的科学财政理念、统筹兼顾的协调财政理念、规范管理的绩效财政理念、强化监督的法治财政理念。2008年,结合财政经济新形势,提出在解放思想中主动理财、在转变观念中促进发展、在践行宗旨中关注民生。同年,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强调要把握“六个注重、六个增强”,提出要以“主动当家理财、服务跨越发展”为先导,坚持依法理财,立足法制化;注重过程管理,追求精细化;强调主动理财,推进规范化;主动民主决策,着力科学化;加强能力建设,营造常态化。2009年4月在全省各市财政局长座谈会上,提出“如何将被动变主动理财,如何将困境变主动发展,如何将能力变主动实践”三个主题。这些都是对主动理财理念的深化和发展,丰富和完善了主动理财理念,在全省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主动理财实践初见成效

主动理财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财理念,在理财实践中也不断发挥着积极和现实的作用。安徽省财政厅运用主动理财新理念指导工作实际,成效显著,对发挥财政职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如面对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省财政厅主动作为,先后派出17个调研小组开展“三深入”工作调研,积极谋求应对之策,调查报告很多建议被省委省政府系列文件所采纳。又如连续3年累计投入近480亿元实施民生工程,安排25亿元支持市县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6亿元支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创新体系建设,及时出台支持县域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这些主动理财的积极实践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许。2007年、2008年,省财政厅在省直机关效能建设考核中连续两年荣膺桂冠,政府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分获一、二名。省委书记王金山多次对财政工作予以肯定,在《关于报送2008年财政工作总结及明年工作的报告》上批示:财政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显著;在《2008年争取中央资金情况的报告》上批示:财政工作显著,辛苦正在其中,全省人民都会感谢的。省长王三运在全省民生工程暨财政工作会议上指出:财政部门着眼大局,主动作为,科学理财,服务发展,在关键的时刻拿出关键的举措,解决关键的问题,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二、主动理财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财政部门必须主动理财

其一,克服市场经济自身缺陷的要求。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并不健全,以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为标志的“市场失灵”频有发生,有必要发挥政府“看得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通过适时而主动的财政手段,主动理财,弥补市场缺陷,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其二,财政职能作用发挥的内在要求。通常,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及经济发展四大职能,时况不同,地域不同,四大职能的主从顺序不同,发挥这些职能作用所采取的手段和工具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审时度势,科学研判经济发展态势,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主动调整财政政策手段和工具,时而顺势而发,时而逆势而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

其三,促进财政经济良性互动的要求。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经济,财政在支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培植了“财源”、壮大了“财力”,为更好发挥其职能创造了条件。现阶段,我国刚由“吃饭财政”向“建设财政”转变,财力大而不强,财政部门必须主动理财,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其四,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要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是一个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关键阶段,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收入差距、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跨越“刘易斯拐点”,需要财政主动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趋利避害,引导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实现跨越发展。(二)财政宏观调控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为财政部门主动理财提供了保障

其一,前人对政府理财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探索,为主动理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就在其著作中指出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和普遍性,同时说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特点及优越性。20世纪30年代空前经济危机大爆发后,凯恩斯提出运用财政收支调控经济,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帮助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大危机后长达30年的繁荣。我国自古以来就把理财作为治理国家的大事,认为理财对于政权的稳固、国家的兴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宋代的苏辙、南宋的叶适对此都有表述。建国以后,许多学者先后提出了“保障性财政”、“经营性财政”等概念,都不同程度地涉及了主动理财的思想内涵。所有这些有关政府理财思想和行为的积极探索,为主动理财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

其二,我国财政部门历次宏观调控的成功事实,为主动理财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作用。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多次受到国际经济周期的冲击,但始终避免了大起大落,这其中,政府适时而主动的宏观调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1993年为防止投资过热而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1998年为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出台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2004年针对经济局部过热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以及2008年11月起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宏观决策和经济运行状况适时出击、逆势而为,进而做到主动理财,有助于熨平经济发展中的周期性波动,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三,我国经济总量的提升、政府财力的壮大,为主动理财奠定了一定的财力基础。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突破30万亿元人民币,上升为全球第四,全年财政收入达6.13万亿元,财政实力不断壮大,总体上摆脱了过去“吃饭财政”状况。现在一周财政收入比改革开放初的一年还要多,一日财政收入相当于过去的近两个月的收入。政府财力的壮大,为财政部门主动理财提供了必要条件。

其四,财政调控手段的丰富、调控水平的提高,为主动理财提供了必要的能力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财政部门针对经济发展不同状况实施了多次宏观调控,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调控手段由原来以直接的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发展成为以经济、法律等间接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政府投资等直接手段。调控工具由单纯的税收、政府支出发展到综合运用国债、预算、补贴、担保、投融资、政府采购等等,并注重与货币工具的搭配使用。调控水平日益提高,调控技术日臻成熟,驾驭能力日趋增强,为实现主动理财提供了能力支撑。三、主动理财的目标(一)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做有为财政

财政是政府重要职能部门,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综合管理部门,是在党委、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财政工作要想做好,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战略部署,当好参谋、做好助手。要主动理财,必须结合重大发展战略,纵览经济发展全局,主动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必须围绕决策部署,积极做好配合和实施工作,即以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目标,做有为财政。(二)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做发展财政

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出路,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而社会发展是财政经济可持续的保障。因此,要主动理财,必须以发展经济、服务社会为导向,不断做大经济“蛋糕”,保持社会稳定和谐,实现财政经济良性互动、循环互推,即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做发展财政。(三)以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为目标,做民生财政

社会主义财政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向和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做服务财政、民生财政。财政所理之财,既不是私人财产,也不是股东财务,而是全体纳税人的钱,其理财行为,必须代表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财政部门理财的最终目标是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意愿,服务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要主动理财,必须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即以健全公共服务财政体制为目标,做民生财政。(四)以营造高效和谐理财环境为目标,做和谐财政

财政工作是综合性工作,涉及各个方面,财政职能的发挥需要以部门的配合协调为依托。因此,主动理财不是盲动蛮干,而是巧干实干共同干。财政工作干的如何,除练好内功外,上下左右内外的环境即理财生态十分重要,这既是主动理财的环境条件,也是主动理财的目标。要主动理财,必须努力营造改革创新的思想环境、提能增效的主题环境、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蓬勃向上的人文环境、奋发有为的舆论环境,即以营造高效和谐理财环境为目标,做和谐财政。四、主动理财的措施

财政部门推进主动理财,最能发挥财政作为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最能提高财政围绕大局、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最能体现财政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改革创新精神,最能有效促进财政经济良性循环互动机制的形成。财政部门应深刻理解、全面把握主动理财的现实意义和精神实质,积极创新主动理财方法,着力提高主动理财能力,大力开展主动理财实践,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一)牢固树立主动理财理念

主动理财,主动是行为,思想是先导,理财是目的,有什么样的思想,才会有什么样的行动和实践。要准确把握主动理财的丰富内涵,牢固树立主动理财的先进理念,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四破四立”。

一是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财政部门不能等同于财务部门,绝非只是负责简单收支的“账房先生”。财政部门要主动当家理财,主动当好参谋,参与经济管理,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确保当前中谋划长远。二是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虽然财政资金短缺在一定阶段长期存在,但财政部门完全不必事事“摇头”。在盘活现有资金、整合存量资源的基础上,财政部门必须识大体、顾大局,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纲举目张,服务大局,主动买单,积极为部门、基层、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服务发展理念。要看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互动机制,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方针,围绕中心,主动入局,自觉谋局,千方百计做大经济“蛋糕”。四是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财政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做到“主动”而不“主观”,同时,对“越位”的领域及时“挪位”,对“缺位”的地方尽快“补位”,对“错位”的范围迅速“调位”,不断提高科学理财水平。(二)着力提高主动理财能力

思想是先导,能力则是基础,理财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实现主动理财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主动理财能力涉及面很广,非一朝一夕可得,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实际,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

一是提高勤于学习能力。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加强政策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对政策措施的分析判断和决策能力,提升主动理财的业务素质;广泛学习其他专业知识,提高建言献策能力。二是提高开拓创新能力。积极开展主动理财的创新实践活动,激发主动理财的干劲和闯劲,激扬主动理财的勇气和锐气,不断提出主动理财的新思路、推出主动理财的新举措、开创主动理财的新局面。三是提高统筹谋划能力。着眼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统筹平衡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既要增强抓大事、谋大事的能力,也要注重潜在性、经常性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四是提高有效执行能力。坚持“快细实严”的工作要求,将工作目标细化量化,明确职责,限时完成,提高效率,建立起主体明确、层次清晰、权责统一的高效工作执行机制。五是提高防腐自律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党性修养和法制意识,严格遵守财经法规和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规规矩矩做事、干干净净理财、清清白白做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三)紧紧抓住主动理财重点

财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但更多的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牵动性的重点、难点工作,要紧紧抓住这些重点、难点工作来主动理财,有的放矢,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一是拓展收入来源,在“开源”中主动理财。稳定的财源是实现国家职能和提高国民福利的保障,“开源”可以通过增加新税种或提高税率,还可以挖掘政府非税收入,但都不能“杀鸡取卵”,这个“源”必须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符合税制改革的方向,符合国家总体战略部署,要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收入增长,真正做到民不增负而财力充足。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研究开征资源税、环境保护税、物业税,加强土地、矿产等国有资源收益管理。要利用多种渠道,注重政策的长远效应,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增加财政收入,以土地合理增值生财,以招商引资创利生财,以资本市场融资生财,以国有股份减持生财。同时,要加强税源调查,建立重点税源信息库,定期分析掌握经济形势和税源结构的变化趋势,创新税收征管方式,挖掘收入征管潜力。二是优化支出结构,在“节流”中主动理财。“开源”与“节流”本是硬币的两面,相对于“开源”而言,“节流”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更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同时支出刚性大,节支阻力大。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有保有压。具体要做到“三保三控”,“三保”即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三控”即适当控制支出规模增长、控制行政经费增长、控制一般性项目支出增长。要围绕建设节约型政府的目标,启动公务卡改革,推行公务消费货币化改革,实现公务购用车、会议、公务接待、党政机关出国(境)四项经费预算“零增长”。同时,要全面实施部门预算、绩效评价、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增强财政资金运行的透明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在“规范”中主动理财。监督管理既是实现主动理财目标的保障,又是评价主动理财实际效果的有效手段。财政监督应覆盖预算编制、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等各个环节,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收入、支出、绩效的全方位监督管理。推进实施财政投资评审论证、预算听证、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等工作,对财政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提高预算安排的科学性、准确性、绩效性。同时建立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使用导向机制,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预算安排和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四)积极创新主动理财方法

方法是实现主动理财的基本途径和方式,要在科学发展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的指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主动理财方法。

一是超前谋划求主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财政工作同样如此。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调研力度,提高形势研判能力,从全局、大局的高度系统研究影响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主动谋划应对之策,注重调研成果向财政政策、党委政府决策的转化,更好地指导财政工作。二是集中财力办大事。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过程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解决任何问题都要善于抓住事物的重点和主流。财政资金的供求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只有集中有限财力重点解决影响发展全局的主要矛盾以及矛盾主要方面,坚持量入为出、力所能及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不“撒胡椒面”,选准“大事”,做好“少米之炊”,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结合实践和当前,重点支持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牵动性的项目建设,确保法定增长支出需要,保障民生工程资金落实。三是统筹兼顾促和谐。唯物辩证法同时指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财政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与初次分配相比,更应注重公平,更应统筹考虑国民经济各个层面,特别是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此外,财政工作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这更要求工作中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牢固树立“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不能只顾一头、不顾其他,搞“单打一”,更不能搞本位主义。四是创新方式重实效。财政资金是稀缺资源,财政职能的作用大小不仅取决于资金量的大小,还取决于资金使用的方式方法。应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导向性、牵动性的特点,发挥乘数作用,实现倍增效应,巧用四两拨千斤以吸纳社会资金参与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要积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探索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综合运用债券、股票、担保、贴息、融资券、票据等工具,促进多元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五是雪中送炭惠民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具体到财政就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责无旁贷的重要任务,把更多的财力向基层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多做雪中送炭之举,少做锦上添花之事,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五)努力激活主动理财环境

环境不仅是主动理财能否实现的保障,也是主动理财能否发挥应有效应的关键。要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营造和谐主动理财环境。

一是营造改革创新的理财思想环境。创新理财理念,根据新时代、新形势的要求,围绕发展、围绕民生、围绕和谐,不断调整完善理财思路。二是营造提能增效的理财主题环境。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是主动理财的最终归宿,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效率、效益和成本意识,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优化支出结构,营造提能增效的主题环境。三是营造文明高效的理财服务环境。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能力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率,积极落实结构性减税(费)政策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四是营造蓬勃向上的理财人文环境。要不断加强理财文化建设,深度挖掘理财文化内涵,开展丰富多彩的理财文化活动,激发人们的理财热情,形成处处关注理财、事事体现理财、人人支持理财的人文环境。五是营造奋发有为的理财舆论环境。大力宣传财政围绕大局、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改革创新、开拓奋进的进取精神,服务民生、促进和谐的职能作用,努力使社会各界更多地关心财政、理解财政、支持财政,营造和谐顺畅的理财舆论环境。(六)健全主动理财体制机制

要实现主动理财长效化、常态化,必须探索财政经济发展规律,掌握主动理财之道,规划主动理财之策,为推动财政部门主动理财提供制度和机制保障。按照管理学上的要求,科学决策程序应是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评价系统—监督系统。基于此,主动理财的体制机制应包括:

一是情况调研机制。主动理财政策的提出,措施的实施,必须经过广泛深入的调研,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因此,要切实加强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计于基层。二是沟通会商机制。一方面及时主动向党委、政府、人大等部门报告财政工作和财政改革的主要做法,加强与兄弟部门的工作联系,争取工作的主动权;另一方面加强与税务、海关、银行等征管部门的工作联系,全面建立财税库银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发挥各部门优势,实现信息共享。三是民主决策机制。财政是政府的财政、人民的财政,只有建立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民主理财,才能保证纳税人的钱用在当处、花出效益。要综合运用公示、听证、论证等方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坚持阳光透明操作,维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四是评价反馈机制。财政政策要及时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减少“政府失灵”的几率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即要根据政策施行过程中的评价意见,适时加以调整,建立政策的相机决策机制。同时,还必须建立财政应急快速反应机制,加快应急财政资金拨付进度。五是监督考评体制。充分发挥财政专业监督、审计监督、人大监督等监督合力作用,确保财政资金合理安全运行;建立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做好五篇“文章”实现跨越式发展

安徽既是一个经济社会刚刚走上平稳发展的省份,也是一个已进入发展速度较快、经济增长质量较好的省份。安徽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要在中部六省争先实现崛起。在这样的背景下,财政该怎么办?如何在支持和调控全省经济发展,做大经济、财政“蛋糕”中发挥更大作用?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益?是摆在全省财政部门的现实课题,必须调整理财观,确立突出五个“围绕”,做好五篇“文章”的工作思路。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

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改革、发展、稳定都离不开强大的财力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财政收支管理上,要把视野扩大到支持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方针,主动入局,自觉谋局,千方百计地做大经济“蛋糕”。当前最重要一点,就是要围绕安徽崛起,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利用财税政策,大力支持“861”行动计划,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东向发展、中心城市发展、皖北地区发展等战略,支持和调控全省经济发展,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把财政“蛋糕”做好、做大。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

安徽是一个经济社会刚刚走上平稳发展的省份,就像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一样“穷家难当”。如何把有限的资金花到该花的地方,花出去的钱是否掷地有声,就要靠完备的财政法规制度和监督惩戒机制、规范的理财程序和理财行为、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提供支撑。规范理财,依法行政,就是要把一切财政收支活动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在分配资金时,不能靠拍脑袋,凭空想象;在资金使用时,不能想干啥就干啥,随意支出。多年来,财政通过自身改革,越来越规范,但是,资金的安排、使用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有的时间很紧、要求很急,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做到规范,特别是重要的环节能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这对财政规范管理提出了考验。我们要在建立监督惩戒机制和完善理财程序的同时,着重抓好两方面工作,一是提高财政干部的政策水平、理财能力,二是提升财政干部的思想境界和节俭意识。前者通过已开展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来改善和提高,后者通过作风建设年活动来实现。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使大家明白,规范理财不能只规范别人、规范基层,更重要的是规范自己,提高能力,约束自身的权力。这样才能掌好权、管好钱,才能把规范理财的文章做好。围绕民生做惠民惠农文章

2007年,党和政府对改善民生作出了一系列承诺,开出了巨大的“民生红包”。特别是在省委、政府决定实施12项“民生工程”后,人大代表反响强烈,人民群众广泛拥护,普遍认为这是2007年政府工作的最大亮点。现在看,各项政策的含金量都很高,且有具体的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保障,尤其是围绕老百姓“生活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各地能使的招,能拿的钱几乎都拿出来了,这充分反映了各级党和政府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诚意和决心,也充分反映了以人为本的基本施政理念,也是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最好诠释。然而,随着省政府文件的下发和责任状的签订,我们不得不思索,已定的政策能否做到了很好的衔接,力度和密度能否拿捏得很准,政策到了基层能否得到贯彻落实,几十亿元资金,能否保证落实到老百姓身上而不被挪用、截留、挤占。当前,担心执行力不够、政策打折扣或落实不到位,已成为政府之虑和普通百姓之惑。财政作为执行部门如何解政府之虑百姓之惑,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为此,必须提高执行力,严格按政策办事;必须在落实上下真工夫,拿出实招、真招切实将资金发放到老百姓手里,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惠民、惠农。民生工程是一项德政工程,都是解决弱势群体急办的事情,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把好事做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更好更快地传递给老百姓。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

构建和谐社会应从创建和谐机关抓起,而要创建和谐机关必须从理顺关系、协调矛盾、提高服务质量破题,要围绕群众和部门所想、所愿、所难展开工作,力争做到政府满意、部门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和社会满意。财政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矛盾多,关注度高,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沟通协调至关重要。我们要把握层次,分类对待。对上级要多请示多汇报,争取领导的支持。除了采取经常性的汇报沟通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把工作做好,要通过开创性的、富有成效的工作业绩赢得上级的支持。对部门要多沟通多交流,主动服务,获取谅解。各部门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都是财政部门的服务对象,要在坚持法规政策的前提下,平等地商量事项、解决问题,每出台一项政策或安排一笔资金,都要说清楚背景或分配原则及依据,做到公正、透明,这样才能获取部门的谅解和支持。对市县要多调查多了解,主动解困,赢得理解。要“沉下去”深入细致地了解市县实情,把困难找出来、把问题找出来、把好经验总结出来,对能够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需要研究的问题要拿出方案,不能解决的问题要说清理由,要在帮助、指导中赢得理解。对群众来访要多倾听多解释,主动介绍政策,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好形象。群众来访大都反映的是政策落实问题,作为财政干部要把他们反映的问题了解透,要把政策讲解透,把应该解决的问题解决好,这样群众才能满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好的形象、好的反响,都是经过多方反映才形成的。应从身边事做起,从点滴事情做起,把各方关系处理好、协调好。围绕效能做作风建设文章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是财政发展的需要,是提高理财水平和能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做好新形势下财政工作的重要举措。提高效率、提升能力首先要抓好作风建设,使优良的作风变成自觉的行动,这样才能持久地保持高效能。当前,要改进五种作风,在五个方面狠下工夫。一是改进思想作风,在求实创新上下工夫。进一步转变理财观念,理清新时期财政工作思路。二是改进学风,在知行合一上下工夫。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四学习、四提高”的要求,提升岗位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工夫。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强化责任意识,以推进财政发展为己任,高效率、快节奏地抓好每项工作,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四是改进领导作风,在优化服务上下工夫。进一步强化宗旨意识、公仆意识,善于倾听民意,体察民情,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于为人民服务中去。五是改进生活作风,在艰苦奋斗上下工夫。牢记“两个务必”,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节俭高效地花好每一分钱,切实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

以财政理念创新促进安徽跨越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方向和目标。财政部门有必要认真学习十七大报告精神,不断创新财政理念,促进安徽省的跨越式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理念

公共财政的特征是公共性,应该满足为政府生产及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需要,满足调节居民之间收入分配的需要,满足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持续、均衡发展的需要,同时,应该运用好监督检查手段,保证各项职能得到发挥,保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最终保证人的全面发展。为此,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树立人本理财观,始终关注民生。首先,必须在公共财政的用财理念上实现新突破。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理念,牢固树立为民理财的意识,注重通过支出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合理,保障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其次,必须在公共财政的覆盖领域上实现新突破。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既注重城市,又注重农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大力调整支出结构,保障灾后重建和受灾群众基本生产和生活需要;坚决落实“十二项民生工程”资金;落实好推进城乡统筹、节能减排、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增加投入支持农村卫生建设、“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统筹安排资金解决好因物价上涨而受影响的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问题。树立服务大局的发展财政理念

为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和经济稳定职能以促进发展,要树立发展理财观,把财政支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为公共财政支出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撑。首先要解决“生财”问题。坚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大力发展经济、培植财源,壮大财力,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稳固、平衡、强大的财政。其次,增强全局意识。财政作为各种矛盾和利益的交汇点,要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握财政规律,拓宽理财思路。一方面,要以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为己任,充分运用国债、税收经济手段,促进安徽省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原材料、农业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持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支持企业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另一方面,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科学执行国家财税政策,为企业平等竞争、自我发展创造公平、开放、宽松的财税环境;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公共工程建设,搭建有利于创业和发展的投资环境;通过财政投融资的杠杆作用,凝聚、引导社会资金的流向和流量,调控经济结构和布局,为创业和发展提供融资环境。树立改革创新的科学财政理念

理财观决定着财政发展战略、模式和政策取向,会对整个财政实践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揽财政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并把它切实贯彻落实到财政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要通过财政改革和观念、制度、技术、工作和文化创新,保持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理顺各种分配关系,确保各项政策、资金落实到位。按照这一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全局、大局观,树立协调、和谐的发展观,树立为民、惠民的服务观和依法、遵规的管理观;围绕崛起、围绕管理、围绕民生、围绕和谐、围绕效能,创新制度;同时,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骤,用现代化手段为加强支出管理服务。树立统筹兼顾的协调财政理念

近几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树立协调理财观,以公共性为取向,以均等化为主线,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职能,支持和服务于“五个统筹”。一是要鼎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整合支农资金,真正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三农”。二是要支持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实施财税优惠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手段,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东向发展、中心城市发展和崛起,扶持困难地区加快赶超。三是要推动社会事业发展。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促进社会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制度建设和体制创新,重点支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四是要大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合理运用财税调控手段,加大投入,完善措施,支持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树立规范管理的绩效财政理念

要把纳税人的钱花得明白、规范、出效益很不容易,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财政的钱花在何处,效益如何,财政部门没有一个交代不行。各级财政部门都应树立财政绩效观,要看政策指向对象有多少人受益、解决了什么问题、多少问题。为此必须树立规范理财观,逐步建立财政预算支出绩效以成果为导向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财政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应逐步建立以追求最大绩效作为预算管理根本目标、将实现既定目标作为财政管理根本要求、将财政资源配置的最终成果作为衡量管理水平根本标准的管理机制,并将此贯穿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如何利用好考评结果,在向社会各界公布绩效的同时,真正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到下一年度预算安排上,运用到调整支出结构上,建立支出绩效对预算编制的正向激励机制。树立强化监督的法治财政理念

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这一提法已有十几年,但真正使其得到全面推开并取得明显成效也只有几年时间。近期财政部提出要加强对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尽快建立“法治”财政。从安徽省省级财政讲,资金安排、分配、使用与监督检查脱节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较好解决,行政审批方式创新还不够,财政管理和资金使用中仍存在违法违纪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树立依法理财观,以法制的思想和精神为指导,通过建立和遵守财政法规和制度,规范理财程序,约束理财行为。要围绕依法理财的难点和重点加大推进力度。一是加快完善财政监督机制,强化监督与管理的进一步融合,特别要强化事前、事中监督,促进建立健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财政资金运行体系。二是进一步深化财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实行政许可法,实行责任追究。三是加强内部监督、规范财政信息披露,做到财政运行对监督机关透明、对预算单位透明、对社会透明,自觉接受人大、审计及社会监督。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理财的根本指针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第一要义,用科学理财的办法更好地服务跨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统筹兼顾,提升财政工作的效能;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全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一、联系实际,是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更大成效的根本保证

紧密联系思想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以解放思想大讨论为载体,在“为什么科学理财、能不能科学理财、怎么样科学理财”上统一认识。在思想和行动上,从传统理财观念的束缚中突破出来;从经验模式、教条主义的习惯中突破出来;从照本宣科、本本主义的条条框框中突破出来;从不温不火、不紧不慢的惰性心态中突破出来。激发科学理财的干劲和闯劲,激扬改革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要求,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符合公共财政运行规律。

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着力解决财政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规范理财为主旨,提高学习、创新、谋划、执行和自律五种能力,围绕财政收入、支出、行政、监督、队伍建设等环节的问题,突破“瓶颈”,做到“五化”:即坚持依法理财,立足法制化;注重过程管理,追求精细化;强调主动理财,推进规范化;主动民主决策,着力科学化;加强能力建设,营造常态化。

紧密联系群众实际,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广泛发动建言献策为载体,通过发放问卷、现场座谈等多种方式,面向社会,开门迎谏,把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找准找实。对照问题、深刻剖析,真敲实凿、认真解决,真正做到请群众参与、让群众知情,请群众监督、让群众检验,请群众评价、让群众满意。

紧密联系财政实际,着力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以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契机,健全“五大体系”,即自主稳定增长的财政收入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公共财政支出体系,公共化取向的现代预算管理体系,适应均等化要求的省以下财政分配体系,促进科学发展的公共财政调控体系。

紧密联系安徽实际,着力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水平。以“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安徽崛起”为主题,增强学习实践、破解难题、创新机制、干事创业、能力建设、服务大局六个意识。坚定不移支持发展,坚持不懈服务“三农”,不遗余力改善民生,矢志不渝推动自主创新,齐心协力,危中抓机,共克时艰,力促发展。二、彰显特色,是学习实践活动展现强大动力的有效途径

突出科学性,丰富科学理财的思路和办法。转变理财观念,确立服务跨越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和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破除账房先生意识,树立主动理财理念;破除摇头先生意识,树立服务大局理念;破除财力困难意识,树立支持发展理念;破除主观臆断意识,树立科学理财理念。创新理财思路,着力构建权责明晰、定位准确、规范透明的政府分配新机制,构建体系完整、制度健全、运行高效的支出管理新机制,构建制度完善、考评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绩效考评新机制,构建经济与财政同步增长、相互协调、正向促进的收入增长新机制,构建制度健全、执行严格、监督有力的财政监督新机制,为财政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革新理财方法,全力围绕崛起做支持发展文章,围绕管理做规范理财文章,围绕民生做强农惠农文章,围绕和谐做工作协调文章,围绕效能做能力建设文章。

突出实践性,提高学习实践活动的执行力。坚持制定措施以实践为依据、解决问题用实践来推动、检验成效以实践作标准。坚持学习和实践相统一、相促进,学以致用,以学促干,当前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形势和财政货币政策走势,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努力当好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助手。

突出针对性,增强了财政调控经济运行的能力。当前,我们正面对罕见的金融危机,要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把支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在应对挑战中抢抓机遇,在确保当前中谋划长远。按照“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要求,立足自身,练好内功,出台针对性强、含金量高、密集度大的应对措施,发挥财政熨平经济波动的调控作用。

突出创新性,完善了科学理财的体制机制。当前财政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深层次原因仍然是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要对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提高机关效能的制度进行全面梳理、修订、完善;坚持边整改、边建制,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财政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财政运行绩效综合评价机制,努力形成推动科学理财、服务跨越发展的体制机制优势。

突出实效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真正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效,就要脱下皮鞋上田埂,深入群众摸实情,保持财政系统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把群众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一切财政工作绩效的分水岭和试金石。要开门纳谏、闻过即改,建立有利于群众及时地表达意见、诉求利益的沟通机制;倾听基层干部、城乡居民及社会各方面的呼声,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建立有利于及时掌握民意、了解民情的工作机制;解决一般问题要快,解决突出问题要准,建立解决突出问题的财政应对机制,快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社会上最关注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三、深刻感悟,让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永恒活力

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放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回答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建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广泛认同。我们必须自觉地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精神、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立足国情、省情,根据发展阶段的特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取得实效。在改革创新中,要把握好阶段特征和形势发展,提前考量、超前谋划,科学运筹,牢牢把握财政改革发展的主动权。

必须始终坚持坚定信念,支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科学发展是一江春水,盲目发展是一潭死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安徽省经济运行出现困难的形势下,要以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行动指南,准确把握时机、力度、重点和节奏,高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特别是要把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坚定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进一步解放思想,破旧制,立新规,闯新路,增强自信心,提高战斗力。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财,全力服务大局不懈怠。科学理财是动力源,主动理财是加速器。在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安徽省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各项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收支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前所未有的重重压力,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理财,集中财力办大事和“雪中送炭”原则,主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研究,积极寻求对策,主动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抓好民生工程这个“牛鼻子”,组织实施好各项惠民工程。积极主动发挥好财政职能作用,科学理性地统筹运用财税手段,配合货币政策,发挥组合效应,千方百计地“保增长、调结构、抓改革、重民生、促和谐”。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实践,共克时艰不畏难。学习贵在实践,措施贵在落实。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经济形势的巨大挑战,我们必须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跳出套路练应变,危中抓机促发展。坚持查摆问题,真敲实凿,不遮不掩;解决问题,注重实效,求准求快;整改提高,真抓实干,求全求好,以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来检验我们应对时艰的能力和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精打细算,用好财力,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向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细管理要效益,大胆探索科学理财、服务发展的新路子。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我们要树立长期学习实践的观念,坚持不懈,与时俱进,更加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一是牢固树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远观念。进一步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利益观,以坚定的信念、坚强的党性、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二是建立健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从制度和机制入手,探索财政经济发展规律,研究财政经济波动特征,掌握应对危机之道,规划财政科学发展路径。健全和完善有利于财政科学发展的考评机制和奖惩机制,确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绩效导向。三是始终不渝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长期实践。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财政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财政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财政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财政工作的实际行动。四是持续保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久效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自觉地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密切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走向,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着力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扎实推进全省经济工作的战略导向,是全面做好财政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科学谋划“十二五”规划的改革主线。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坚持主动理财、主动作为,积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做文章、下工夫、做贡献。一、推进科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最重要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做好经济工作,遵循经济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特别是要用力学的原理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握好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讲话中明确提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当前、对长远都非常重要,对经济发展走势起到重要引导作用。我们落实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社会形势的发展、各阶层需求的发展,“怎么样发展?”确实有一个方式转变的问题、有一个科学推进的问题、有一个合理布局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首先要树牢科学理念,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适应财政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以科学理念指引发展方向,探索新思路、完善新举措、实现新突破。二、拓宽发展空间

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最主要的是不能以传统的理念或者固定的模式来固化我们的发展思想,必须拓宽发展视野,扩大发展空间。要紧紧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得机遇,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攻方向。一是在自主创新上下工夫。安徽省工业比较落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合资、合作,引进了一些设备和技术,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经济快速发展。这几年,各省市对自主创新都高度重视,特别是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都采取一系列措施,突出强调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安徽省最近正在发展的新型显示、文化创意等领域,这些都为下一步发展留下很大空间。二是在结构调整上下工夫。我们通常说的结构调整,就是要在城乡统筹、收入分配、就业保障这三个方面用力。归根结底就是加快经济发展,这本身也有结构问题,那就是改造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培养新兴产业。通过产业发展、以城哺乡、以工哺农,着力解决城乡、收入分配、就业三大结构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安徽是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省份,也是原材料加工份额比较大的省份,新兴产业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步较晚,需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更有必要在存量上调整、增量上下工夫。三是在统筹城乡上下工夫。第一,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目前安徽省三次产业比重不协调,主要是安徽省农业比重所占份额较大,达14.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产、三产比重则相对较低。必须把工业强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第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李克强副总理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2008年安徽省城镇化率首次突破40%,但在全国排第24位,潜力和空间都很大。如果按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6个百分点测算,安徽省每年将直接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和住房新增投资需求超过3000亿元。我们要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镇化进程,为新农村建设拓展新空间。第三,协调区域经济发展。安徽省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版图虽然不大,但淮北、江淮和江南区域之间的差距很明显,区域的特色也很明显。齐头并进,协调发展就是一个重大课题。当前,尤其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加快皖北振兴步伐,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第四,密切关注收入分配。一次分配比较简单,二次分配的差距比较大,城乡之间,城市居民之间,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很不均衡。财政是分配的重要部门,有履行分配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调整和优化国民收入分配,积极研究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的相关政策措施。三、讲究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针对“发展方式”而言,也有个深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借助平台载体。比如安徽的经济发展以“861”行动为抓手,社会建设以民生工程为抓手,这些都是载体。当前,我们拿到了几个国家级待遇: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六部委包括财政部批准的安徽和浙江、江苏并列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