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臆说(中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4 16:28:27

点击下载

作者:南怀瑾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列子臆说(中册)

列子臆说(中册)试读:

出版说明

《列子》为道家重要典籍之一,与老庄并列。它高深莫测,易读而难懂,以故事、神话的形态,阐释道家的学术及观念。《列子臆说》是南怀瑾先生关于《列子》的讲记,共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讲述列子,深入浅出、生动自在,以《列子》的内容为研究重点,带领读者进入广阔的视野、深入难测的奇妙境界,并打破了意识的种种局限。列子,这个御风而行的人,要我们从一切自设的框架中突围,成就天地间的自在逍遥。

本书原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兹经版权方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授权,复旦大学出版社将老古公司二〇一一年七月版校订出版,以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六月第二十六讲列子 臆说(三) 力命篇力量与命运《力命》,这个力字很妙,这篇讲人生的境界两件事,一件就是我们普通讲命运,另一件就是力,代表了权力、势力。讲到这里,我们附带讲一个有趣的问题,譬如佛教界都晓得念阿弥陀佛,所谓西方三圣,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两边,一边是观世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继承人,因为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名号阿弥陀佛,继承的也叫阿弥陀佛;另一边叫大势至菩萨,这尊菩萨,解释他名号的经典不多。

可是到了清末,有一部名小说《老残游记》,写得很妙。这部小说就引用了大势至菩萨,不过它不用这个名称,改了一个名称,叫势力尊者。大势代表什么?代表一个世界、国家、民族的趋势,我们过去叫做潮流,时代的潮流,那个力量来的时候,谁也挡不住。这本小说的作者刘鹗,是清末有名的文学家,也是有志之士。那时正是义和团运动爆发之际,八国联军还没有来,南方也在闹革命,所以他说了很多的预言,还有道家的思想,说北拳南革,讲中国的命运。他说上帝最有办法,可是上帝碰到这一位势力尊者,就吃瘪了,也没有办法。这个大势至一到,谁都挽回不了这个命运,这是讲命运的一个道理。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旁边要加一个大势至菩萨,这个大势一到,无常一来,谁都抗拒不了,天王老子也没有办法,上帝也没有办法,谁都没有办法,因为这位菩萨的威权最大。这是代表哲学上一个很好的观念。

关于人是否相信命运,也是个大问题。我们晓得很多人一提到命运,就认为是迷信;可是那些说命运是迷信的人,最为迷信。你告诉他,像你这样头脑那么清楚,那命运对你真没有办法。“嗯!差不多!”他已经中毒了。所以世界上最迷信的人是什么人啊?知识分子。越是讲这样迷信、那样迷信的人,他就是一个非常迷信的人,你们仔细观察那个心理就知道。关于这个命运的问题,究竟有没有命运?这是哲学上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

我们看《列子》中的这一篇《力命》,这两个字用得非常好,尤其这个力字,这就看到中国文化是跟印度佛学文化相吻合的东方文化了。佛学后来翻译命运叫做“业力”,这个业包括善、恶、无记。无记属于非善非恶、在好坏之间的莫名其妙的东西。这三种力量都属于业,佛家讲到业,讲到人为什么有命运,因为人有所谓过去生,认为生命是连续的,这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我们只能够讲述到这里为止。一个人一生的遭遇,命运的安排,究竟有没有?我们先看列子的说法,再做讨论。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不可抗拒,是莫名其妙来的。在中国文化里有一个代表名词叫做“命”,这是一个代号,抽象的,并不是说你生下来的八字,就固定了一生,而是说,命是前生的业力带来的。研究唯识就了解,所谓种子生现行,就是命运的道理。命运可不可以转变呢?可以转变,我们自己可以控制,一切唯心,心的转变就可以转变命运。但是这个转变非常困难,要莫大的善行功德,才能够转变得了。

很多人为了这个命运而低头。我还记得几十年前,有一位前辈的读书人告诉我,唐宋以后读书人必须要通三理。第一医理,因为中国文化以孝道治天下,父母生了病自己要懂得医理。第二命理,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父母年龄知道了,然后算算八字啊,了解一下父母大概还有几年可活,那么这几年就不敢出门了。第三地理,父母死了之后,要懂地理,找一个好地方埋 葬。

这位老前辈还权威性地说,算八字非懂不可。什么理由呢?他说孔子也在《论语》中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他这一句话就解释错了,孔子讲“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并不是要你会算命。但是孔子的思想,以及我们传统的思想,关于命,的确是个大问题。古往今来多少人都向命运投降,不只中国如此,现在在西方,尤其在美国,算命也非常流行,还有一所大学特别开了算命的课,当然不是正式的课,但是已经开了这个风气。西洋算命,印度算命,埃及算命,中国算命,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所用的算命方法都不同。十七八年前,一位外国朋友从欧洲来,送了一套埃及人算命的东西给我。我说你要教我怎么算,你先给我算算看!他一张一张像扑克牌一样,摆了一桌子,搞三四个钟头,算了半天,我只好笑了一下,也不过如此。可是你说不灵嘛,也有一点灵,可以断定这个人容易生哪一种病,这一点特别灵。他说我的牙齿、耳朵、眼睛,这三处容易出毛病,我说一点没有错,这一点我承认。你认不认命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很妙,都有它一套特长,所以我们看世界文化,不要只站在一个立场。站在东方立场看西方文化,好像一毛钱不值;站在西方立场看中国文化,那是野蛮。这都是错误的,各方面接触多了,就会发现各有各的特长。我经常说,我们大学里开哲学系、哲学研究所,只能说是学哲学的,没有出一个哲学家;等于你们都学过科学,并不是科学家,大家只是学一些科学、哲学的常识罢了。真正大哲学家在什么地方?像我们看到乡下的老太太,真像大哲学家。据我所知,有人一个大字不认识,一辈子就守着一间破房子。你们大家心烦了还去看一场电影,到街上喝杯咖啡,她们也不知道咖啡是什么东西啊!她们一辈子就是在夕阳西下时,弄一条破板凳放在门口,看看田地上的草啦,看看下雨啦,看那个乌鸦回窝啦,看那个鸡咕咕叫的样子啦,看夜盲鸡找不到鸡窝啦……那比你们看电影、跳舞快乐得多了。你问这些老太太,为什么能够在这里过一辈子啊?哎呀!我命不好,这都是命啊。她们很安详,人生再痛苦她们也没有什么烦恼,那是自己的命。老太太,你这个孩子不对啦,不好啦!哎呀!命,我的命。她们绝不自杀,你看她们有多好的哲学修养。倒是我们许多学了哲学的人,还有的跳楼自杀,再不然就去跳海的,哲学都没学通,所以还不如乡下人。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在西南边疆一带,那个山里头多穷苦啊!那真是“古道西风瘦马”;至于什么叫做“小桥流水人家”,哪里看到桥,哪里看到水啊!什么都没有,都是荒郊野岭人家,可是那些住在小茅棚的人也过了一辈子。我经常骑马到那个地方,觉得骑在马上那个威风实在没有意思,如果我能够在这个地方,修个茅棚住一生多好!可是我这一生到现在还做不到,这也是命,这就是命的道理。

所以这个力跟命是两种东西。力是个现实力量。譬如有名的《唐诗三百首》总念过吧!里面有李商隐写诸葛亮的两句诗:

管乐有才原不忝 关张无命欲何如“管乐有才原不忝”,赞叹诸葛亮同管仲乐毅一样。诸葛亮平生自比历史上的名人管仲、乐毅;诗人说这个不是假的。但是诸葛亮也没有大成功啊!帮了那个刘老板,占了四川一角,过了一二十年就完了。“关张无命欲何如”,关公、张飞没有封王之命,不过如此,这就是命。

中路因循我所长 由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 一盏醇醪不得尝

这首诗是杜牧讲自己,“中路因循我所长”,这是他的长处,事情做一半就算了,看看觉得后面没有什么结果,算了,中间夭折了——我的个性有点像他,所以经常引用他的话。“由来才命两相妨”,有学问,有本事,有才能,但是没有这个命有什么办法呢!有人又没有学问,又没有本事,又没有能力,但是他有这个命。这两句是唐诗里的名言,是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所以我经常告诉青年同学,研究中国哲学的不通诗词,很多哲学的宝贝东西都错失了。“劝君莫强安蛇足”,他说人生有时只要把握一点现实,得过且过,今天好就是今天,明天就不需要考虑了。已经画好一条蛇,你再添个脚就不是蛇了。如果你自作聪明,在那个现实世界里添一点,“一盏醇醪不得尝”,分明一杯很美的酒,已经吃到嘴边,你想给它加一点点东西,完了!这一杯酒也喝不成了。这就是道家的思想,也是诗人的境界,也是中国的一种人生哲学思 想。

关于这个力命的资料很多,上次讲《庄子》也说过,“有圣人之道,无圣人之才”,也没有用;“有圣人之才,无圣人之道”,也没有用;要有圣人之道,也要有圣人之才,才能成为一个圣人。所以我们学佛也一样,你说有道,有了般若智慧,如果没有福报、福德,也修不成;有福德、福报,智慧不够也修不成。所以学佛讲福智二严,就是智慧与福德的两种庄严成就。换句话说,也就是才与命的问题,因为道与命也是要并重的,缺一而不可。好人苦命 坏人得意

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

而寿四八;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而困于陈蔡;殷纣之行不出三仁之上,而居君位。季札无爵于吴,田恒专有齐国,夷齐饿于首阳,季氏富于展禽。若是汝力之所能,奈何寿彼而夭此,穷圣而达逆,贱贤而贵愚,贫善而富恶邪?”

现在我们看《列子》本文。“力谓命曰:‘若之功奚若我哉?’”这个势力尊者,对命运之神说,你的功劳哪里比得上我呢!“命曰:‘汝奚功于物而欲比朕?’”这个命运之神就回答说,你对人类万物有什么功劳……他们就吵起来了。“力曰:‘寿夭穷达,贵贱贫富,我力之所能也。’”这个势力尊者讲,我要一个人长寿,要他短命,要他穷,要他通达得意,要他贵或贱、贫或富,我的力量都做得到。

这个命运之神怎么讲呢?“命曰:‘彭祖之智不出尧舜之上,而寿八百’”,听了权力之神吹牛,这个命运之神就讲了,并且提出证据。彭祖是我们中国上古一个长寿的人,大家都晓得彭祖年高八百岁。命运之神说,彭祖的智慧并不比尧舜高,可是寿命八百岁。

这个命运之神又讲,“颜渊之才不出众人之下”,颜渊是孔子的学生,学问道德第一,“而寿四八”,而颜渊只活到四十岁左右就死了,据说是营养不良,又近视,看书太多了。“仲尼之德不出诸侯之下”,仲尼就是孔子,孔子的德行并不比一般诸侯差,而一辈子倒霉,“困于陈蔡”,受困于陈国蔡国之间,饭都吃不上。“殷纣之行”,殷商的纣王是历史上暴虐的皇帝,“不出三仁之上”,殷商有三个圣人称为三仁,就是微子、箕子、比干,是纣王的亲属。微子的后代到了周朝受封于宋;箕子呢?我们现在讲的韩国及朝鲜,朝鲜民族的五分之三四,有可能都是箕子的后代;比干则是纣王的叔叔,被纣王杀掉了。以后你们青年同学们如果读古书,看到一句话“殷有三仁”,就知道是讲这三个圣人,是历史上的忠臣。“而居君位”,不管纣王怎么坏,他总是当了皇帝。“季札无爵于吴”,季札就是吴国的祖先,但他没有官位。“田恒专有齐国”,田恒是战国时候齐国的诸侯而篡了位。“夷齐饿于首阳”,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季氏富于展禽”,季氏是鲁国的奸臣、权臣,孔子就是被他赶出来的,但是季家有权也有钱。季家三兄弟,我们读《论语·八佾》那一篇,孔子就是讲季家的事情。展禽是什么人呢?就是柳下惠的名字,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柳下惠坐怀不乱,一生很清高。季家是权臣,展禽人格清高,权臣反而比清高的人有 钱。

这个命运之神,说那么多相对的道理,孔子道德虽好却穷,颜渊虽好却短命。坏人都活得很好,又长寿。当然也有好人活得长寿啊,彭祖活了八百岁等等。“若是汝力之所能”,如果这些都是你这个势力尊者力量做得到的,“奈何寿彼而夭此”,为什么你使好人不长命,祸害的人反而活千年?那你怎么不改变过来呢?现在有人如果问上帝、问菩萨,世界那么乱,你上帝怎么不叫他们不要打仗?上帝能把桌子一拍,你们英国跟阿根廷滚回去,两边不要打了,两边的飞机都掉下来了,行吗?又说你这个势力尊者,既然有那么大的势力,为什么“穷圣而达逆”,让好人可怜,坏人得意!“贱贤而贵愚”,贤人遭遇痛苦,笨蛋却很得意?!“贫善而富恶邪”,善人贫穷,坏人反而富有。这是命运之神跟势力之神提出问题辩论。穷通贵贱皆自造

力曰:“若如若言,我固无功于物,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朕直而推之,曲而任之。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朕岂能识之哉?朕岂能识之哉?”

这个势力之神听了以后就提出个问题,“若如若言”,假如照你这样讲的话,“我固无功于物”,我这个势力尊者难道对万物一点功劳都没有,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而物若此邪,此则若之所制邪?”难道万物跟我无关,都是你这个命运之神做主的吗?“命曰:‘既谓之命,奈何有制之者邪?’”这个哲学道理来了,列子所谓命运之神所代表的,同佛教的哲学观念完全一样。相信命运的人注意,这个是真正的生命哲学了。命运之神讲,你的观念错了,既然叫做命,谁能制止它?谁能够做它的主宰啊?“朕直而推之”,我作为命运之神,只是顺势而导之,命是他本身的业力,他自己所造的业,因果已经定了,我是顺势帮忙推他走上直路;“曲而任之”,该转弯的,踢一腿他就转弯了。这也不是靠我腿的力量,也不是靠我手的力量。总而言之,人活得长,活得短,或发财,或困难,“自寿自夭,自穷自达,自贵自贱,自富自贫”,都是自己所造,没有哪个神可以主宰。同佛家“无主宰,非自然”的道理一样,一切皆是因缘所生,都是因果的道 理。

所以下面是命运之神感叹的话。上古“朕”就是“我”,春秋战国以后,国君专用这个“朕”字,我们老百姓不能用。“朕岂能识之哉”,这个要注意了,读到“识”这个字,要读志。譬如我们写一篇序文,后面写:某年某月某日,某某识于台北,是写这个“识”。识、志、记,三个字通的。他说既然是命定了,我也做不了主,我也没有办法做他的主宰。第二句再重复“朕岂能识之哉”,意思是老实说我也真的没有办法帮忙啊!古文重点在这里,有时候两句相同的下一句,是表达声调语气,加重那个语气味道。我们当年读古书,摇头摆尾,念后面这句“朕岂能识之哉”,声音就很低沉了。

本篇的题目用“力命”,全书从这里开始,这就是人生的一个大问题。我们先休息一 下。第二十七讲列子 臆说

刚才说《力命》这一段的点题,在古代作文的方法,点出来这个题目的作用。现在接着几个故事来了。条件相同 际遇不同

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而人子达;并族也,而人子敬;并貌也,而人子爱;并言也,而人子庸;并行也,而人子诚;并仕也,而人子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并商也,而人子利。朕衣者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居则连,出则结驷。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子自以德过朕邪。”

上面这一段有很多同样的文句,我们提要点,不需要一句一句讲。北宫子与西门子,是两个人的代号,在古代都是姓氏。我们晓得中国的姓,不只百家,有万家之多,有姓西门、东门、南门、北门的,有很多怪姓。我们现在所晓得的,在台湾统计下来,从大陆来的同台湾原有的,已经有几千个不同的姓氏,有些姓我们根本没有看过。有些姓氏,宗族比较衰一点,不过都还存 在。

北宫子有一天对西门子讲,我同你“并世也,而人子达”,我跟你同一个时代的,而人以为你显达;“并族也,而人子敬”,而我的家庭同你的家庭都是世家,都是大家族,而别人当你是世家公子,态度恭敬;“并貌也,而人子爱”,我们两个相貌也差不多,而一般人却敬爱你;“并言也,而人子庸”,我们两个人同样说话,而人以为你有信用;“并行也,而人子诚”,你我的德行都差不多,你也没有比我高到哪里去,而人以为你诚实;“并仕也,而人子贵”,至于阶级地位嘛,我们也差不多,而人以为你高贵;“并农也,而人子富”,别人晓得我们家里都有田产,古代是以农业立国,耕地多,而人以为你很富有;“并商也,而人子利”,我们家里都做生意,钱财又多,而人以为你得利多。“朕衣则裋褐,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出则徒行”,因为我喜欢保守一点,穿粗布的衣服,吃嘛,也是粗饮食。拿北方来讲,吃点窝窝头啊,锅盔啊。我的家庭节省,住的房子也不太好,出门公共汽车都舍不得坐,走路。你嘛!“衣则文锦”,穿的衣服都是最讲究的;“食则粱肉”,吃白米饭、鸡鸭鱼肉;“居则连”,住的房子几十层,几十栋;“出则结驷”,出门有几部车子,前呼后拥。“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你平常的时候,有看不起我的意思。“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一起在政府里开会的时候,你看到我好像理都不理,很傲慢。“请谒不相及”,请客啊,你从来没有发过帖子请过我,有什么会议你也不通知我。“遨游不同行”,到世界上环游,你也没有约过我,“固有年矣”,我们俩这种情形很多年了。“子自以为德过朕矣”,你认为你的一切都超过我吗?有什么了不起啊!北宫子就这样质问西门子。他们两个本是好朋友。作风不同的结果

西门子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

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中途遇东郭先生,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偊而步,有深愧之色邪?”北宫子言其状,东郭先生曰:“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曰:“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固且言之。”

西门子曰:“北宫子言世族、年貌、言行与予并,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予语之曰:‘予无以知其实。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此将厚薄之验欤?而皆谓与予并,汝之颜厚矣。’”“西门子曰”,西门子答话很简单,他说你讲了半天,“予无以知其实”,你问我什么理由,他说我也讲不出一个理由,实在很难说。但是有一点——这两句青年同学统统要注意了,“汝造事而穷,予造事而达”,这是一个要点。他说你做事啊不对,给自己画了一个范围,自我约束得很厉害,又节省又内向。而我呢?我对人对事很达观,就这一点差别。这就是处世最重要的人生哲学,所以做事谨慎,处处小心,并没有错。不过,处处小心,在太平盛世,社会安定,要想保持祖宗留下来的财产,这样做是对的。创业不行,创业是“造事而达”,非常通达。他说就凭这一点,“厚薄之验欤”,我跟你两个的差别、好坏就在这里。“而皆谓与予并”,他说你样样跟我一样,家世一样,财产什么都一样,但是做人绝对的南北极两样。结果你认为跟我还是一样,“汝之颜厚矣”,你这个脸皮好厚啊!西门子就骂北宫子,你大概是厚黑学李宗吾的徒弟,脸皮太厚了。“北宫子无以应,自失而归。”北宫子听了这个话,答不出来了,实在如此嘛!这两人个性不同,造成各自的命运不同、遭遇不同。所以人生一切的遭遇,究竟有命运没有命运,一切是自己造的。所以北宫子听了以后,自己觉得真的完蛋了,低着头回来了。“中途遇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家常常提到的。“先生曰:汝奚往而反,偊偊而步,有深愧之色邪?”他说你啊,到哪里去了?偊偊是形容词,两条腿拖不动了,好像风湿病一样,一步一步拖着走。他说看你走路低着头,好像受了什么委屈,很惭愧的那个样子,为什么?“北宫子言其状”,北宫子告诉他,刚才在西门子那里碰了钉 子。“东郭先生曰”,这位老前辈东郭先生年纪比较大一点,他说“吾将舍汝之愧,与汝更之西门氏而问之”,他说你受了气,一脸难过的样子,我为你打抱不平,你不要难过,我陪你去,我们再到西门子家里去,我要给他讲。他见到西门氏说,“汝奚辱北宫子之深乎?”他说你为什么侮辱北宫子啊?侮辱得那么尖刻,“固且言之”,你把道理再讲一遍给我听听。

西门子听了,就把北宫子与他自己的对话,向东郭先生重复说一遍。注意“世族、年貌、言行”,一个人在社会上要站起来,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古今中外一样,尤其在美国更是如此。你看出来竞选总统的人,像肯尼迪的家族,一二百年来形成的;汽车大王福特、洛克菲勒这些人,他们都是形成一个世族。古今中外家世问题影响很大。一个人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他成功的几率就差了,所以世族、年龄、相貌、人品、言行——说话同他的行为,都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特殊的人不靠这些条件可以闯出来,那是天下的英雄了,普通人差不多都脱离不了这个范围。西门子对东郭先生说,北宫子认为样样跟我一样,“而贱贵贫富与予异”,但是他所遭遇的现实环境,却比较低了,而且只是保有祖宗留下来的财产,现在财富也没有增加,同我两样。所以我告诉他,你要了解这个,就是前面说的这几句话,所以我骂他脸皮厚。非作风也 是命运也

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汝厚于命,薄于德。汝之达,非智得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皆天也,非人也。而汝以命厚自矜,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皆不识夫固然之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

北宫子既归,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怛也哉。”“东郭先生曰:‘汝之言厚薄,不过言才德之差,吾之言厚薄,异于是矣。’”这也同佛家唯识的道理完全一样,妙不可言,又如同陆象山说的,所谓“东方有圣人,西方有圣人,此心同,此理同”。东郭先生怎么讲呢?他说好,根据你刚才的说法,你所讲的厚与薄是两个东西,本事、学问、知识等一切是才能;德是他的品性,个人的人品。他说照你所讲,才德形成了厚薄,你跟北宫子两个比较起来,依你看来现象有厚薄,你认为是才德的原故,所以有厚薄。我现在要告诉你啊,这与现象的好坏没有关系。“夫北宫子厚于德,薄于命”,他说北宫子人品好,好人一个,规规矩矩的人只是八字不好,运气不对。“汝厚于命,薄于德”,你呢?命好,但做人很差,你的品德很不对。“汝之达,非智得也”,你今天的得意,并不是你智慧的成功。“北宫子之穷,非愚失也”,北宫子一辈子好像没有什么出息,但并不是因为愚笨,“皆天也,非人也”,是命运的原因——这里承认有个命,命运和遭遇不同。他说结果啊,“而汝以命厚自矜”,因为命好,自己认为了不起,骄傲;结果他被你骂得低着头走路,他笨得要死。其实你是命好而已,而他的道德比你高,各有长处,但“北宫子以德厚自愧”,结果他自己还惭愧得很。你们两个都不对,“皆不识夫固然之理矣”,他说你们都不懂天地间有个真理,真理是什么?不可知,佛学叫做不可思 议。

所以常常有人问,什么是命?我经常讲两个笑话。古代的笑话理矣。”

很多,《笑林广记》啊,各方面记载的都有。以前有一个地方官,坐在大办公室里要批公文,这个官位是钱买来的,他不会写“七”字,向另一边弯;旁边站的那个勤务兵,比他认字还多一些,就说大老爷啊,你这个七字写错了。他就把笔一丢说,格老子,我七字不好,八字好啊!你七字会写又怎么样?还不是给我当差。所以“七字不好,八字好”就是命,一点办法都没有,命也。

第二个道理,问这个命是什么?只能说四个人上牌桌,每人都有输钱的可能,个个没有赢钱的把握,关键就是那一张不可知的牌,不晓得哪个时候到了谁的手里,那个就是命。到了他手里,他成功了,你本事再大,学问再好,也没有用。这一张牌上帝也做不了主,对于命谁都没有办法,所谓“固然之理矣”,就是这个道理,佛家称之为定业。“西门子曰:‘先生止矣!予不敢复言。’”西门子被东郭先生骂到这里,他就说,先生啊,好了,好了,你不要说下去了,我再也不敢骂他,不敢乱说话了。“北宫子既归”,东郭先生这一段话救了北宫子,所以他一回来啊,非常高兴——“衣其裋褐,有狐貉之温”,虽然穿在身上的是破衣服,觉得比穿皮袄都暖和;“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吃那个粗饮食,觉得比什么营养都好;“庇其蓬室,若广厦之荫”,住那个矮房子啊,他觉得比高楼大厦都舒服;“乘其荜辂,若文轩之饰”,弄一部破的脚踏车,他觉得比福特的汽车还神气。所以一辈子不管什么光荣,也不管别人怎么想,人生过得很痛快,一句话,“终身逌然,不知荣辱之在彼也,在我也”,这就是人生哲学。人生在世,为什么要外面人讲你好,你才觉得自己好呢?外面跟我毫不相干,在我自己,我认为好就好,爱笑就笑,爱哭就哭,跟别人毫不相干,所以一切在于自我,因此他建立了自我的信心。

由于这件事情,他回家态度改变了。“东郭先生闻之曰:‘北宫子之寐久矣’”,他说这个家伙睡觉睡了很多年,“一言而能寤”,听了我这一句话就醒了,“易怛也哉”,好啊,这个人,现在变得那么坦然。这个就是人生境界,不是禅宗的开悟,不过也差不多;禅宗的开悟,许多都是言下顿悟,就是这个味道。真正的朋友

下面一段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故事。我先说一说,中国历史上讲朋友之间的交情,都以管鲍之交做标榜,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写过,可是《史记》在《列子》之后啊,所以《史记》也可能是用《列子》这些材料做参考的。

第二点我们讲中国的伦理学。伦理就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秩序、一个规范。我们中国讲伦理有五伦,就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换句话说,就是人类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分类。君臣是古代的说法,就是长辈与后辈的关系。古代这个“君”字不一定指皇帝哦,所以君字照篆字的写法是个拐棍,下面一个口,代表一个人年纪大了,拿个拐棍,年高德劭,有资格,可以为君,可以做领导人,后来专门用于做皇帝了。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大家都了解。曾经有一个哈佛大学的教授跟我谈过这个事,他说你们这个《大学》《中庸》,我非常佩服,可是缺乏一个社会问题。后来我告诉他,所谓齐家就是社会,不是现在两夫妻的小家。中国讲家庭,是几代同堂、几百人在一起的大家族,所谓齐家是齐那个家,那就是社会,朋友也就是社会。

讲朋友这个朋字,就是两串钱,或者宝贝,挂在这里,“有酒有肉皆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所以朋友这一伦非常重要。一个人啊,有时上不可以对父母、下不可以对妻子讲的话,只有对朋友可谈,兄弟姊姊都没有办法讲,痛苦烦恼的心事只有向朋友诉说。但是这种朋友哪里找啊?我说朋友很多,将朋友分类,有经济上的朋友,可以借钱的;有些人你跟他好得要死,但是不要问他借钱,你只要跟他借一毛钱,交情就完了;有些是政治上的朋友;有些是点头之交的朋友,街上看见点个头,也是朋友,多得很。

真正的朋友啊,只有两人,一个死掉了,一个没有生,所以古人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一个人得到一个知己啊,死了都可以,可见知己难得。是好兄弟的,不一定是知己的朋友,没有办法谈心,两夫妻也没有办法谈心。人家说夫妻意见不同是“同床异梦”,我说胡扯,世界上哪有同床做一样的梦!同床一定是异梦的嘛!这也说明人与人之间心性很难沟通;真正沟通了,够得上是朋友,也很难。所以历史上只有管鲍二人是知己的朋友,朋友一伦是十分贵重的。很多青年同学有笔友,通信也是朋友,我说三年五年最长了。通信时的好朋友,一见了面啊,不到三个月,完蛋了,因为理想中的都是好的,现实中的都是坏的。所以我们就了解,管仲跟鲍叔牙何以是千古朋友的榜样!这一段也代表了力与命的问题。相知 相友 相合作

管夷吾、鲍叔牙二人相友甚戚,同处于齐。管夷吾事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齐公族多宠,嫡庶并行,国人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二公子争入。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射中小白带钩。小白既立,胁鲁杀子纠,召忽死之,管夷吾被囚。

鲍叔牙谓桓公曰:“管夷吾能,可以治国。”桓公曰:“我雠也,愿杀之。”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君必舍之。”遂召管仲。鲁归之齐,鲍叔牙郊迎,释其囚。桓公礼之,而位于高国之上,鲍叔牙以身下之,任以国政,号曰仲父。桓公遂霸。

这一段故事翻译成白话就很精彩了,如果穿插起来拍成电视剧,可以演两个月了。“管夷吾”,管仲单名仲,夷吾是他的字,“鲍叔牙”,鲍叔的字叫叔牙。“二人相友”,这一段说管仲跟鲍叔牙两人朋友“甚戚”,重点在这里,感情好得很,“同处于齐”,两人都在齐国。齐王的儿子,都有接王位的希望,“管夷吾事公子纠”,管仲支持齐国公子纠,“鲍叔牙事公子小白”,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这两个人虽然是好朋友,一个帮老大,一个帮老二。“齐公族多宠”,就是齐桓公的父亲,有很多妻妾,儿子也很多。“嫡庶并行,国人惧乱”,领导政治的这个君主,妻妾不分大小,这样一个混乱的家庭,所以全国的老百姓已经判断齐国会有大乱。“管仲与召忽奉公子纠奔鲁”,管仲帮公子纠逃到鲁国去,“鲍叔奉公子小白奔莒”,莒是山东现在一个小县。我们现在常说“毋忘在莒”,就是这个“莒”。果然这个老王一死,政变起来 了。“既而公孙无知作乱,齐无君”,过不了多久,一位大臣公孙无知,看齐王家庭没有人接位,自己想来当国君。公子纠和小白,都得到消息了,哪个先回来就接王位了。所以“二公子争入”,二人都抢着回来,在路上碰到了,两兄弟就打起来。管仲帮这个公子纠,“管夷吾与小白战于莒道”,在莒县路上,管仲拿起弓来,一箭想把公子小白射死。问题在这里,现在讲到命,“射中小白带钩”,刚好射在皮带的铜环上,打不进去了,这不是命吗?结果小白先进齐国,自己当国君了,就是齐桓公。“小白既立,胁鲁杀公子纠”,小白威胁鲁国,把他的哥哥公子纠杀掉。帮助公子纠的是召忽、管仲两人,召忽当忠臣就拔剑自刎死了;管仲不肯死,被鲁国抓去关起来。齐桓公已经当了国君,写公文要引渡管仲到齐国来,非杀掉他不可。

你看这两个朋友,“鲍叔牙谓桓公曰”,管仲做了囚犯,戴上了手铐,从鲁国一回来,马上就要杀头了。鲍叔牙告诉齐桓公说,“管夷吾能”,他说管夷吾的才能很大,“可以治国”,可以帮助你,做宰相治国家。这个齐桓公一听,他说你老兄怎么搞的,“我雠也”,他是我的仇人呀,一箭几乎送了我的命,“愿杀之”,我就想把他要回来杀掉的。

注意啊!你们天天讲什么企业管理啊,想当工商领袖、政治领袖的要注意,“鲍叔牙曰:‘吾闻贤君无私怨’”,他说一个好领袖不计私仇,没有私怨,但问是不是人才,看能不能替国家做事。私怨算什么?你又没有死,你已经当了国君,还记这个小事吗?你要找一个人才多难啊!这是历史上的名言,“贤君无私怨”,做人也是一样。我经常骂你们同学,尤其女同学们,一点小事都啰里啰嗦,还能做大事吗?做大事也是无私怨,你们年轻人要想成大功、立大业,这个度量养不成功,什么都不要谈了,所以,多大的度量,就成功多大的事业。你看鲍叔牙这个时候多得意啊!齐桓公靠他保进来,当了国君,当然对鲍叔牙言听计从。第一句话就是“贤君无私怨”,你不能杀他,你要想治国平天下,非找他不可,他能帮你。

第二,注意哦!“且人能为其主,亦必能为人君。”他说你要知道,他当时保你哥哥的时候,当然为你哥哥尽忠,看你是敌人;等于我帮你一样,我当时也想把你哥哥杀掉啊!人各为其主嘛,他既然能够忠心帮助他老板,如果你把他收服了,他也能帮助你,这个道理你不懂吗?“如欲霸王,非夷吾其弗可。”鲍叔牙说,除了管仲以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帮助你成霸主。“君必舍之”,你必须要放掉他,不能杀他。

齐桓公后来能够称霸,就是因为用了管仲。齐桓公在历史上是窝囊国君,什么都不能,又好吃好玩,是一个花花公子,就是用了管仲、鲍叔牙,他就成功了。实际上只用了一个管仲,像他那么一个花花公子,能当领袖就是因为懂话、听话;只要是对的,他就听了。“遂召管仲”,马上把管仲从鲁国引渡过来,“鲍叔牙郊迎,释其囚”,鲍叔牙很了不起,一听到管仲回来,虽然已做到了部长以上,还是跑到飞机场老远在等了,等到管仲来到,马上把手铐打开。齐桓公在门口欢迎他,“桓公礼之”,给他行个礼,马上封官位,“而位于高国之上”,高国是齐国权威最高的,也就是当宰相 了。“鲍叔牙以身下之”,你看看鲍叔牙这个朋友,管仲这一条命都是他救的,管仲穷的时候,吃饭都是靠他。这个时候,管仲在他的推荐之下,当了宰相,鲍叔牙则是“以身下之”。看到他就行礼看到管仲坐在上位,他绝不敢坐在旁边。这个你们做朋友的注意,要是你们一定在旁边推他一把,喂,老兄!再不然就是老管!鲍叔牙不是这样,这个地方就是值得你们学习了。像我有两位朋友,当年一起都是少将,一位升了中将,两个人本来是好朋友,出去的时候,该在一起嘛!却一个走在前面,一个就站在旁边。我说这就是他的成功,你们懂吧?朋友是朋友嘛,阶级不同,代表国家的职位,公事上他要这样。如果到私人家里,骂架都可以,但不能给人家看见的啊!在公事上,鲍叔牙处处以属下自居。“任以国政”,因此这位花花公子的国君,什么都不管,一切交给管仲,而且还不称他宰相,也不叫先生,“号曰仲父”,这个名位大了,这个名不是官位,仲是管仲的号,父是代表男性,大丈夫,是对他的尊敬。像刘备对诸葛亮,是朋友相处;齐桓公对管仲,不是朋友相处,是以老师对待,自己是学生的姿态。

中国历史上的名言“用师则王,用友则霸,用徒则亡”,这三句名言什么人说的?孔子的学生曾子说的。“用师则王”,能够谦下于人,把人才当老师看待,则可以称王。“用友则霸”,像刘备用诸葛亮以朋友相处,所以只能守一个小小的局面称霸。“用徒则亡”,用学生,不讲了,下面文章有。这三句历史上的名言,古今中外历史,都没有违反这个原则。因此说“桓公遂霸”,齐桓公遂在当时国际上称霸,领导一个时代。前无古人的管鲍之交

管仲尝叹曰:“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

这一段是有名的历史上的文章,也是名言,但是你们仔细研究研究看。“管仲尝叹曰”,这个尝就是平常自己感叹,跟朋友们讲,“吾少穷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多自与”,他说我们合伙做生意,赚了一点钱,我就多拿,给他的少,“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鲍叔并没有怪我贪心,他晓得我很穷。这一点我们就很难办到了,你们做得到做不到?你们大概一毛钱都要争得脸红了,两毛钱就流鼻血了。“吾尝为鲍叔谋事,而大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鲍叔托我干的事,我没有一样给他做好,鲍叔没有怪我笨,他只说我运气不好。“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他说我三次当公务员,三次都被赶掉,鲍叔不觉得我不对,晓得我运气没有来,时间没有到。当我做军人,去服兵役作战时,“三战三北,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每次都打败仗逃回来,鲍叔没有认为我窝囊,他晓得我还有一个老母在,我不敢在前方战死,我死了,我妈妈怎么办?所以,打不过只好开溜逃回来。只有鲍叔可以原谅我,别人都笑死我了,那么没有勇气。这一次政变当中,公子纠失败,跟我一齐共事的召忽也自杀,但我没有自杀,为什么?我认为自杀对国家天下没有贡献,做个小忠小孝而已;我要大忠于天下,不愿意死,只有鲍叔懂得我,所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这就叫管鲍之交还没有完,这还不算数哦,精彩的还在下一次,且听下文分解 吧。第二十八讲列子 臆说

在《力命》这一篇,提到历史上有名的、真正朋友交情的一个榜样,就是管鲍之交。本篇的宗旨,是讲一个问题、一个趋势,也就是大势所趋的这个势。以佛家来讲就是业力,是现实的一个力量,属于人生禀受的命运的作用,因此提到管鲍之交。重点不是专讲历史上的管鲍之交,不过管鲍之交这一件事实,在《列子》这里说得最清楚。善用善交的问题

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然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也。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善用能也。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鲍叔非能举贤,不得不举;小白非能用雠,不得不用。

上次讲到管子后来做了齐国的宰相之后,说了两句名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我们从小读书,这些名言都记得很牢的,后人则会运用到各方面去。下面是对历史哲学的评论,“此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这个世就代表历史上每一世、每一代,我们文化里所讲的管鲍之交,和齐桓公善于用能的事实。小白是齐桓公的小名,列子说齐桓公看起来是我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霸主,“善用能者”,当领袖的,只要这个人真能干,能够治天下国家,有帮助于他,他就会用。因为管仲本是他的仇人,最后因鲍叔牙的一番话,要治国家、治天下,要想当一个一世的霸主,万代留名,你非用管仲不可。他就把过去情结抛弃了,所以是“善用能者”。

其次说到“善于交者”的问题。善交很难,所以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另外一个齐国名宰相晏子。晏子名叫晏婴,是有名的矮子,高不满三尺。所以出使楚国时,楚国故意侮辱他,开了一个狗门,要他进来。他就站在外面不进来。他说“使狗国者,从狗门入”,如果我要到狗国去做大使,我当然走狗门啊,不晓得你这个国家是狗国还是人国。楚国人没有办法,只好打开大门。

晏婴跟孔子交情很好,管仲年代比孔子早,所以《论语》中有一句话,“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我们普通读《四书》,读到“善与人交”,就是说交朋友要像晏平仲一样,很难得,够朋友。下面四个字最难,“久而敬之”,跟他做朋友越长久,越发现他的长处,对他越起恭敬心。恭敬心很难,朋友交久了以后,等于男女两个人恋爱时,彼此客气得要命,彼此能够原谅,明明知道他是错误的,也觉得很可爱。结了婚以后,明明是长处、很可爱的地方,反而非常讨厌。这个就不是“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了。时间越长久,越能够起恭敬,这个“敬”字还不止指恭敬,而是关系越来越好,这个太难了。所以以孔子的经验,只有晏子能够做到这样,这是讲善交的问题。

另外,历史上记载,本来齐景公准备请孔子到齐国去,把政权交给他,但是晏子反对,给齐景公讲了一句话,齐景公就不请孔子来了。看起来,好像晏子对孔子很不好,仔细研究啊,这就是孔子佩服他的地方;因为当时齐国已经很乱,孔子如果到了齐国,后果不堪设想,恐怕自己和学生弟子们的命都会送在齐国。所以晏子为了爱护他的领袖,也爱护孔子这个朋友,他宁可让邀请孔子这件事情办不成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就发现晏子的了不起,这就是所谓的善交。管仲也是一样,这是谈到善交的问 题。

回过来再看本文,“然实无善交”,这一句话是说,其实不是真正的善交,鲍叔牙跟管仲也不能说善交;“实无用能也”,齐桓公也不能说真能够用能者。为什么?这个话很刻薄了,像管仲、鲍叔牙他们两个人的交情还不算善交,像齐桓公这样的度量,还不算是真正的用能者,这是什么理由啊?这种说法太苛刻了。

下面是列子的哲学,“实无善交,实无用能者,非更有善交,更有用能也”,这个话很难懂了,他说一个真正善于交朋友的人,他并没有一个目的要善交,要做到对每一个朋友好,或者对某个朋友好,有这个观念已经做不好了,所以说“实无善交”。“实无用能”,一个领袖或老板,想把每个人用得很好,对每一个人都很优待,那也用不好的,“非更有善交,更有用能也”。为什么?因为人的个性各自不同。譬如历史上讲汉高祖,豁达大度,一边在骂人一边喝酒,一边还在洗脚,一边还召见这些大将军、大臣。有人说你这样没有礼貌,好,好,不要洗脚了,听你的。这是他的天性他的态度非常天然诚恳,没有故意的善于用能,或者交朋友。如果故意要善交,有此存心,一定做不好。这是本篇的宗旨,就是力与命。天然有这个领袖的气度与才能的人,自然做得很合适。所以像鲍叔牙对管仲,也是天然的天性,这个天性在中国文化中,就叫做友爱。我们读古书,“兄友弟恭”,兄弟、朋友之间,要友爱,真正的好,真正的爱;如果为了学佛学道,或者讲道德,才对兄弟朋友特别好,已经不对了,是假的了,做不好的,要是自然天性才行。不得已的局面

下面对这一段历史再做评论,这是道家的看法,很深刻了。跟管仲同时的召忽,因为帮助公子纠失败而自杀,所谓对老板报知遇之恩。管仲没有死,看起来管仲很差劲,这里的评论有一点道理,“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列子说并不是召忽必须要为公子纠尽忠,非死不可,事实逼到那里,不得不死,也非死不可。所以中国人讲到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我们经常讲到历史上的忠臣,非死不可,古人有一句名诗,“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湖北长江边上有个息夫人的庙,纪念一个春秋时的息国夫人,息夫人很漂亮、很有名。息国是个小国,当时楚国是大国,楚王好色,听到息夫人很漂亮,要息国把太太送上来。这个息国不肯,结果就被消灭,息夫人还是被楚王抢去了。历史上对息夫人有所微辞,就是有所评论,说她当时为什么不死。有人对历史的评论不同意,才说“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中华民族要求尽忠,结果变成要求去死,但是,死这件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这一个历史的故事,以召忽跟管仲两个来讲,管仲当然不会死,为什么?因为管仲与鲍叔牙,两个人商量好的,一个人帮忙小白,一个人帮公子纠,也就是说他们故意安排的。而且管仲当时之所以失败而不去死,是因为他晓得成功的那一方有好朋友鲍叔牙在,到时候一定会帮忙保全他。这是后人有这样很尖刻的看法。老实讲是不应该的,如果这样评断,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好人。换句话说,人用这种眼光来看历史、看古人,这是很有问题的。所以列子论这一件历史事实的时候,他的看法就不一样,他只讲“召忽非能死,不得不死”,等于文天祥、岳飞一样,不得不死,这就是“死有重于泰山”,这一死的价值,在历史上的分量很重。

下面讲“鲍叔牙非能举贤,不得不举”,他说鲍叔牙为什么推荐管仲,他不得不举啊,齐桓公当时要在诸侯世界称霸,统一天下,需要人帮助;鲍叔牙知道自己不是这个材料,帮助齐桓公的几个高级干部也做不到,观察天下人才下来,只有管仲能做得到,因此推荐管仲,所以说到举贤,是不得不推荐管仲。

说到齐桓公用管仲,“小白非能用雠”,明明是仇人,恨死了,结果用了之后自己成为一代的名王。他说并不是齐桓公的度量真正大,而是“不得不用”,这就是“力”的问题。这一篇讲力与命,力就是那个趋势,当你肚子饿极了,看到这一碗饭,实在不应该吃,不属于你的,可是已经饿了四五天了,那个形势下就不得不吃。所以人到了某个时候,看到是毒药都要吃下去,就是不能不如此,所以说“不得不用”。

但是我们要知道,历史上的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人生经验,我们在做人用人时,有时候是不得不用;有时候是不得去用,不应该用;有时宁可死,以换取这个生命的价值。这一句话,文字上是那么讲,但是我们也要了解,所谓的鲍叔牙不得不举,小白不得不用,那是利害关系;但是鲍叔牙举荐管仲,齐桓公能用管仲,其中仍有了解、友情、欣赏等等的感情因素,绝非只有利害的想法。所以我们的思维观念,对别人的作为,不可轻易认定为利害关 系。管仲临终之言

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疾矣,可不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夷吾曰:“公谁欲欤?”小白曰:“鲍叔牙可。”曰:“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使之理国,上且钩乎君,下且逆乎民。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小白曰:“然则孰可?”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其为人也,上忘而下不叛。愧其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以德分人,谓之圣人;以财分人,谓之贤人。以贤临人,未有得人者也;以贤下人者,未有不得人者也。其于国有不闻也,其于家有不见也。勿已,则隰朋可。”

现在接着讲下半截的历史,“及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管仲年纪大了,快要死的时候,齐桓公来到病床边看他,“仲父之病疾矣”,他很恭敬地说,“仲父”,一个国君对自己的部下客气到这个程度,显示他多么重视他,多么需要他。他说你的病啊疾矣,病就是疾,疾就是病,疾又代表快。小白说你的病严重了,“可不讳云”,你不忌讳我讲一句话吧!生病的人最忌讳一个死字嘛,所以先问一下,这是一个礼貌。他说你的病看起来很严重,我有一句很要紧的话,你不忌讳我问吧?大概管仲点个头表示可以,他就问了。“至于大病”,大病是什么?死亡,他不好意思把死字讲出来;“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我找谁接你这个位子呢?“夷吾曰:‘公谁欲欤?’”管仲一听,他说你心里想交给哪一个啊?因为小白下面有两派,一派就是三个好人,管仲、鲍叔牙、隰朋,这三个大臣;另一派是马屁派,有竖刁、公子开方、易牙三个最坏的,因为管仲等人在位置上,所以他们三人不敢动。易牙是名厨师,齐桓公有一次讲,天下的美味我都吃过了,只有人肉没有吃过。第二天易牙给他做了一碗肉,特别好吃,他就问这是什么肉啊?易牙说你没有吃过人肉,我把我的儿子杀了给你吃。易牙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如果要修个马屁庙,里头的祖师爷就应该是他了。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像周宣王、汉宣帝、唐太宗这些人物,这一套就吃不开了,这种人立刻疏远,不要了,不把他杀掉已经很客气了,因为这个行为违反人性。齐桓公就属于历史上不同的一个人,觉得易牙杀儿子给我吃,对我感情太好,所以才有这样三个小人在旁边。

我们年轻人注意,作为干部,你看管仲的大臣风度,齐桓公问他你死了我把位子交给谁啊?像我们年轻同学没有经验,就会说交给老王啊、老李啊。管仲不是,“公谁欲欤”,他先把小白的心理抓住,也防止他后面乱,他说你心里想交给谁啊?这一句把小白问住了,小白这个家伙不敢对管仲讲的,他到这个时候有点怕管仲,不是权威的怕,是道德上尊敬。所以管仲就是叫他自己讲出来。一个领袖不能随便讲话,他只好提正派的人物,“小白曰:‘鲍叔牙可。’”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可以接你的位子吧。

他们两个是最好的朋友,但是管仲“曰:‘不可’”,不行。这是管鲍之交,这个难吧?前面你看,“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他一生的事业,在历史上留名,国际上第一位名相,权位之大,是鲍叔牙培养出来的。我们历史记载管仲,“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匡就是正,使天下走上正路,走上和平的大道。后来的历史,没有一个皇帝、一个宰相做得到的。他一手把这个天下国家安定下来,多次联合国的会议,他都是最权威的秘书长,齐桓公被他捧起来,是会议唯一的主席,成为联合国的皇帝。所以这个人前半生那么倒霉,晚年有如此的威风,齐桓公对他是真正不得了的好。鲍叔牙从他年轻时一直帮忙的,最后我们想,那个宰相位置你不干,总该我干了吧?你看管仲,国君已经提出来“鲍叔牙可”,但是管仲却说“不可”。这个才是真朋友,当然只有管仲能够做这样的朋友,也只有鲍叔牙有这样的朋友。如果是别人的话,不恨死才怪,我帮了你一辈子,你要断气以前还不推荐我!结果鲍叔牙听了,不晓得多么感激管仲!什么理由?这是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作风,年轻人要注意了。

为什么说不可?“其为人,洁廉善士也”,管仲把鲍叔牙看得透透的,他说鲍叔牙人格太好,人太好了不能干大政治,“水太清则无鱼,人太清则无福”,你们注意哦!头脑太清醒的,太爱干净的,这些人没有福气;反而脏兮兮的啊,邋里邋遢的,福气好得很。所以中国人讲话,选媳妇要选一个丑一点的,“福在丑人边”,太漂亮就红颜多薄命,这是同样的道理。他说鲍叔牙这个人太好了,既规矩,又清廉,人格高尚,要求自己太干净了,不能玩政治的。难道政治是坏人玩吗?不是的,而是大政治家能够包容好人,也能够兼容那些坏人,黑的白的,五颜六色他都能够包容。譬如我们这一堂人坐在这里,如果叫电视公司来拍,放出来一定很好看,因为我们各种颜色都有,不像他们出家同学清一色,头上都光光的。这个社会就是形形色色,要能够包容了形形色色才行。所以他首先提出来鲍叔牙不行,因为鲍叔牙是廉洁之士,善士,意思是包容不了其他的人。“其于不己若者不比之人”,他说鲍叔牙对于不如他的人,比他穷的人,学问不如他、人格不如他、一切不如他的人,他宽大得很,他能够包容。可是有个毛病,“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你如果做错一点事,讲错了话,人格有一点毛病,他会牢记,认为这个人不行。鲍叔牙的个性就是这样,因为他是个好人。这一种好人我们社会上很多哦,对印象不好的人,即使你说得再好,他仍然认为不好。很多人有这样的个性,就是说主观成见特别强。他这样子怎么可以做领导人啊!“使之理国”,你如果把国家、全国的政治大权交到他手上,“上且钩乎君”,上面妨碍到你,因为他做错了,老百姓不会骂他,而会怪你这个领导人。“下且逆乎民”,下面对老百姓也不好。“其得罪于君也,将弗久矣”。他说我死了以后,你把政权交给他啊,搞不好对不起国家,对不起老百姓,也对不起你,而且充其量干一年两年就出大毛病,所以你不能交给鲍叔牙。

你们注意,这就是管鲍之交,管仲敢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换过来鲍叔牙也可以这样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管仲也”。所以这叫知己,人生得一知己之难,你看历史的经验就会明白。领袖人才的心胸气度“小白曰:‘然则孰可?’”他说鲍叔牙不行,那谁行呢?“对曰:‘勿已,则隰朋可。’”“勿已”两个字注意,他说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的话,可以把政权交给隰朋。接着管仲对隰朋做了评论,就是现在讲的人事考核,这一种考核是大考核了。

古人的考核,我们历史上,曾国藩考取了进士,他的老师穆彰阿大学士,就培养曾国藩,向皇帝保荐说,这个人“胆大心细,才可大用”,八个字,向皇帝保上来,这是人事考核,密件,只有皇帝一个人看见,推荐这个人不错,值得培养。曾国藩自己也不知道穆彰阿培养他。皇帝看到这个奏本,当然太监都看不到,过几天忽然召见曾国藩,哪里见?小殿,不是正式的皇帝办公室。穆彰阿就告诉曾国藩,你小心啊,没有说是自己保荐的。

曾国藩到了一个偏殿里,什么都没有,就是皇帝一个座位摆在那里,后面挂一幅字,曾国藩进来看到皇帝没有来,就对着这个座位三跪九叩,三呼万岁,然后就规规矩矩坐在位子上。等了两三个钟头,皇帝还没有来,他也不敢动,也不能乱看。等一下太监来了,皇上有旨,曾国藩退回,改日再行召见。回来后穆彰阿就问,怎么样?见到什么东西啊?曾国藩说座位后面有一幅字,字小看不清。清朝这些老做官的,那个头脑真精灵!穆彰阿就叫家里的人带着红包,马上进宫找值日的太监打听,上面挂的是什么?原来是《太祖圣训》,回来就告诉曾国藩。过几天皇帝又召见曾国藩,问了一大堆,又问上次在偏殿召见,我没有到,你说说看我位子后面有什么?他就一路背下来。皇帝告诉穆彰阿,你讲得不错,这个人的确心细。曾国藩后来前途就那么上去了,不过他真正是一个胆大心细的人。

这些历史故事你们年轻人要注意啊,尤其当人事主任的,不要随便给人家签两句评语,这两句影响人一辈子的命运,因为这个资料满天飞。所以我常常感觉,有人知识不够,看人又看不准,然后给人家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