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在囧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8:46:09

点击下载

作者:沈逸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程序员在囧途

程序员在囧途试读: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幽默有趣的故事,潜移默化地把技术开发、程序员求职、项目管理、创业思路、软件行业商业运作、职业转型、自我修养等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开心地读故事的同时,还能学习到很多实际的技术知识和职场知识。

本书可供即将踏入IT行业的大学生、身在囧途中的程序员以及IT管理者阅读。

前 言

本书在幽默有趣的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把技术开发、程序员求职、项目管理、创业思路、职业转型、自我修养等各个方面融合在一起,让读者在开心地读故事的同时,还能学习到很多实际技术知识和职场知识,帮助理解Web开发、系统架构、项目管理、软件行业商业运作等知识。(一)作者及团队

问题1:请介绍一下你自己及所从事的工作。

解答:大家好,我叫沈逸,目前已达33岁的程序界“高龄”,是标准的80后早期程序员,江苏常州人。我给自己贴的标签是:“处于创业阶段中失业的程序员”。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喜欢进行程序人生文字创作,被广大粉丝戏称为“程序员的思想叔父”。我希望能通过分享自己创业的经历,帮助大家一起走出囧途,共创美好的程序人生。

下面简要地说一下我的程序人生之旅。

我在2004年初参加工作。2006年底“毕业”于CSDN早期的电商事业部,属于相对较早从事电商平台开发的技术屌丝。

后在北京继续打拼了近一年,事业和家庭在某个角度上发生了冲突。我当然选择了“家庭优先、事业靠边”的人生态度,离开北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苏常州,随后进入了本地最大的软件公司,从技术管理人员逐步过渡到商务管理人员,并走进企业高层管理团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也很刺激,尤其对于从技术转向商务这个过程,可以说,至今仍是我人生中到目前为止最难忘的经历。

由于自己始终有一个执着的创业梦想,并打算为之付出终身的努力,因此2010年左右在成为高龄程序员后,我毅然选择了辞职,下海创业。

创业的开端可以说是“重操旧业”,我重新拾起荒废了多年的技术。根据自己多年的从业经验,把技术架构、核心代码编写、商务谈判、项目运作、团队管理和用户公关等职位融于一身,并领导着若干名核心团队成员。

问题2:在博客中为什么自称为“创业阶段中失业的程序员”?这是对创业目前状态不满意,还是一种自嘲?

解答:其实两者都不完全是。

首先我是一个程序员,而且以后也不打算再次转型,我希望永远把这个称号套在自己头上,并努力套得更好。

目前的创业阶段让我感到最大的压力是“未知数”,因为谁也不能保证今后的道路一定是一帆风顺的,说不定哪天我们又失业了。程序员最需要的是面对现实的心态,而不是沉浸在“万事如意、一帆风顺”这样的理想状态中。

从业务规模来讲,这阶段可能比前两年要好一些,但是我始终保持着失业时的那种心态,就是时刻保持危机感,并且我希望我的团队成员在今后也保持这种状态。浮躁和骄傲会让你在今后事业的一些关键点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伟人说得好:我们要“戒骄戒躁”,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尽管目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软件公司,但说实在话,很累。然而我并没有把这些压力真的当作压力,也没打算要去掉这些压力,反而是把这些压力当作托举我们团队翅膀的动力。(二)关于《程序员在囧途》的一些事

问题1:你是从2005年就开始写博客的,但为什么2012年底就突然用这种幽默诙谐的语言去写“程序员在囧途”系列文章?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促使你这样吗?另外,目前也连载了十几季,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解答:其实我很早就开始写博客了,当时在CSDN综合排名是20多名。回到家乡后,大家也知道转型成商务管理后大部分时间就不在电脑旁了,更多的时候是在谈判桌上、酒桌傍,所以一直没时间写,就停了5年。

自从创业后,我发现,其道路远没有想起来那么顺利,也远没有梦想那么美好。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和挫折后,逐步领悟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并开始把自己的创业之路(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用小说的方式改编并记录下来。目的在于用这种方式帮助更多的想创业的程序员,帮助广大程序员建立起乐观的心态,了解最真实的草根程序员创业之路,了解如何充分整合手上零散的资源,懂得团队其实是技术和商务的比例化结合,懂得创业的最基本要素是“技术+人脉+机遇+运气+团队+头脑”等各项因素的整合,并借此希望大家能够在创业过程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我以前的格言是:“有梦想一定要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现在我给自己写了一条新的格言:“有梦想一定要去做,但是未必一定要实现。”写这个系列使我坚持下来的动力来自于粉丝对我的支持,同时也是写给现在或将来加入我团队的新成员看的,也许将来他们来面试,可以笑着快速了解我们公司的一些近况,吸引更多的人才与我们合作。另外,今年,这个系列让我们也接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项目,所以后面会继续写下去,肯定不会放弃。

问题2:《程序员在囧途》有什么特色?或者说,为什么能够获得这么多读者的好评?

解答:本书其实是通过采访和亲身经历,让各种不同的真实事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展现出来,使“不同品种”的程序员都能针对各自不同的阶段对号入座,并让旁观者了解他们。所以虽然书名为“囧途”,但阅读的人却能心情开朗,可能这就是受欢迎的原因。

首先,原则上,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章节,每一章都反映了不同类型的程序员在大学、职场、创业、生活、项目管理、团队等多个方面的“囧事”。所涉及的故事均由作者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并完善。

其次,每一章虽然独立,但内部隐含了一定的人物关联。如某一章讲述的是一个大学生求职做程序员时遇到的一些囧事,而到后面会有一章讲述裁员的故事,那里面已经成为部门经理的裁员主管原来就是过去那位求职的大学生。从而以不同角度反映了程序员身心的成长历程和前后反差。

为了丰富内容,本书还邀请了博图轩创意团队的成员参与,他们分别来自微软、腾讯、阿里巴巴、EMC、百度等公司。在这里,尤其要感谢来自阿里巴巴的Barret Lee。他们的参与,让本书内容更具看点,也让本书能够赢得更多读者的青睐。

问题3:为什么要以这种方式来帮助程序员们建立乐观的心态并了解真实的草根程序员创业之路?是为分享收获,还是为了通过写故事释放压力和寻找共鸣呢?

解答:有句话叫作“技术贵在分享”。因为技术不是苹果,不会被人咬一口而少一块。同样,创业经历和人生哲学也是如此,不在封闭自赏,贵在分享和传播。

其实与释放压力关系不大。因为我很喜欢压力,没有压力,如何托举腾飞的翅膀啊。

幽默诙谐的文字风格是为了让大家能建立乐观向上的心态。我以前有一些同事整天眉头紧锁、唉声叹气。其实世间本无难事,笑着换个角度看整个事情,感觉立刻就会很好。我希望更多程序员在遇到烦心或者郁闷的事情时,来看一看这个系列,共同交流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可以笑着、乐观地去解决和处理。现在我的团队成员也有一些被我感染,开始写一些东西。我觉得整个团队的氛围从商业味很浓,逐渐变到更加具有文学气息了。这很好、很强大,也巨给力,我很喜欢。

问题4:听说你在创业的同时,还担任了好几家网站总监和技术顾问等职务,再加上平时还撰写博客,你的时间能安排过来吗?能分享一下典型的一天时间是如何安排的吗?

解答:大部分能安排得过来,但是有时事情实在太多,也会无暇分身(例如要进行一些商务安排时,时间就很难自己把握)。下面是我典型的一天:● 早上7:00起床,跑步一小时。注意,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就不具

备做优秀程序员和做领导的条件。很多单位体检一方面是为了员

工福利,另外一方面也是看你身体行不行,身体不行那肯定不值

得深入培养。● 8:30进入办公状态。其中花半小时快速浏览新闻和时事信息,这

是必要的,不然遇到客户根本不知道如何吹牛。● 9:00~11:30写博客或者处理邮件。● 午饭后,午睡15分钟(这是减少猝死的有效方法☺)。● 下午的大部分时间是与团队成员一起讨论项目解决方案,然后会

参与编写核心代码和修改Bug。● 下午4:00开始,基本上不在电脑前,可能要拜访客户,或者与一

些重要客户打电话聊感情。注意这也是必要的,不是有利益的时

候才想起他们,客户也是人,也是需要感情培养的,同时我很少

用QQ说事情,因为防止产生不必要的文字误会。● 晚饭后,如果是周一,那么要写作新的一章,一般需要耗费我5

个小时或者更久。如果不是,那么就是陪伴家人,其他天大的事

情都不管!晚上10点后手机就关机了,哪怕这时有业务,也不

接。没什么比跟家人在一起更重要了。● 一般每周我会到几家合作单位去一次,大部分时间不需要坐班,

也感谢这些单位对我的信任,我也会提供超值的服务。(三)职场建议

问题1:在程序员的职业生涯中,跳槽似乎非常频繁,但你曾表示很多程序员实际上并不会跳槽。那你觉得程序员应该如何避免盲目跳槽(或者说如何让跳槽更有价值)?

解答:跳槽并不是程序员的专利。大家原来讲的程序员跳槽频繁大都来源于当时的IT泡沫,大部分公司开起来不久就死了,包括现在很多IT公司靠着一个idea生存的,都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消逝,这是导致程序员跳槽频繁的主要原因。当然还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怎么跳槽?首先不要看工资,双倍高薪挖你,不代表你技术能力强,挖人的公司大都看中了某些市场,想不劳而获地把你原公司的资源拉过来,很多类似情况的程序员会发现干了一段时间不是工资被降了,就是干得很不开心。真正爱才的公司也许不会用薪水来吸引你,用倍数级薪水来做筹码的公司本身自己的出发点就不是很正。

其次,跳槽要关注的并不只是公司文化、平台和空间等虚无缥缈的东西。主要是以下两点。(1)公司老板怎么样。公司企业文化都是在企业第一领导人的处事风格和本身性格中建立起来。看事物要看本质,所以看企业文化要看老板的风格和性格。国家文化也是这样,如朝鲜,其国家文化与最高领导人是密切相关的。(2)新公司对你未来的人脉和资源积累是否有帮助。不要只为了学到技术,不管什么公司规模,你该学到的一样能学到,学不到的还是学不到。大公司往往学到的没有小公司的多,并且大小公司都要学会做人和做事,没有分别。小公司做事比较多,那是因为小公司还没走上正轨,饭都吃不饱,老板没空来教我们做人。

而只有在跳槽过程中积累更多的人脉和资源,那才是你真正的财富(除非你今后打算去整容)。技术变革太快,你学到的东西远跟不上其更新换代,何况现在的90后、00后出来后,绝对比我们学得更快。

问题2:很多人认为开发人员上升到开发经理就是一种转型,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如果不是,那技术人员在实际中该怎样实现真正转型?

解答:绝对不是从开发人员上升到开发经理就叫转型。真正的转型是一种技能全方位的升华,从微观到宏观的升华,能脱离代码的局限性,更高、更远地看待自己的程序人生。

技术并不等于代码,商务意识的建立、用户体验的包装也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学不完的学问。例如一个客户要买OA软件,两个程序员每人做一个同样的程序,A程序员就事论事,很可能卖的价格很低而根本无人问津,B程序员做完后能从理念、实用性、工作效率的提升上打动客户,从而卖出更高的价格,那么其实B程序员就实现转型了。

问题3:有的程序员只认技术,而不注重业务和心理建设,对于这种程序员的未来,你是怎么看的?你认为一名合格且上进的程序员(尤其是打算创业的)应该具备哪些综合能力?

解答: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产品都是为最终的消费者(即用户)服务的。这也就说明,技术是为商务服务的。没有独立存在的技术,也没有独立存在的商务。其次,作为职业程序员来说,技术的价值在于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润。对于创业程序员来说,技术是为了养活公司,服务于客户。

而上述两点都需要一个团队来运作,所以没有哪一种技术是能脱离团队、高于团队的。更没有哪一种语言有前途、哪一种语言没前途之分。合格且上进的程序员除了技术追求外,要具备商务意识和创业梦想,虽然最后他不一定会去创业,但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应该学习哪一种技术,明白现在学了这些技术是为了什么。同时,合格且上进的程序员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程序员做技术要面对现实、了解国情、熟悉本地的行业环境和了解自身的能力,这样才会不迷茫、有动力、有信心。

问题4:你目前除了创业所从事的领域,还会关注哪些技术领域?为什么?另外,在技术变革如此快的今天,程序员掌握的语言是越多越好吗?

解答:基于我今后的方向,我现在更关注农业方面的信息、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对于职业程序员来说,掌握的语言要根据所属公司项目的需要。当然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学习1~2门额外的语言,做技术不在于广,而在于精。

对于创业程序员来说,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生活的压力会逼着你快速学会这些语言。举个例子:多年前,我接到了一个不错的PHP项目,金额还不错。当时团队没人会,于是只能我来。由于开发周期紧,我花了一周时间学会了PHP基本语法,为了糊口,我竟然把网上的教程源码都背了下来,并根据自己在C#或Java上的一些经验,自行设计了一个开发框架,虽然简陋,但是后来当我看到一些真正的PHP开发框架后,发现当时我自行设计的思路非常类同于这些成熟的框架!

所以,技术怎么学?不是越多越好,最关键是要融会贯通。怎样融会贯通呢?项目经验是必需的,没有人能凭空想出一个框架来。当然,上面例子中那时的我,没想到一贯这么差的记忆力在当时能立刻加强了这么多倍。所以,好的程序员都是逼出来的。喝着咖啡、唱着歌、吃着薯片学不好技术。有人说国外有的程序员就是那样的,但我要说那是在国外,我很少去看国外程序员学技术的案例,偶尔看看提高提高肾上腺素可以,要照搬不现实,面对现实了解国情最重要。

问题5:你称没有哪一种语言有前途、哪一种语言没前途,这种观念跟大多数人所认为的很不一样,能不能解读下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解答:是的。这样说本质上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职业程序员来说,学语言是身不由己,因为很可能公司的语言方向决定了你的方向。

对于创业者来说,客户需要什么平台,你就必须学习与之相应的编程语言。换个角度来讲,你是在被动情况下学习了这些语言。

我们也可以把被动转为主动。例如,过去很多人说PHP只能做网站,但我们团队早先用PHP做了一个CRM系统,其实PHP做的软件系统执行效率和可扩展性也很高,而且节约了客户购买相关套件的成本,最后连续签订了两个买家,价格还不错。后来我们大部分产出的软件产品都是基于PHP的,而且发现比原来的Java版本卖得更好!这说明的确是跟语言无关的,关键要看推销的能力。当然,东西好是必需的。* * *

本书由沈逸编著,参与编写工作的还有Barret Lee、刘耀宗、万建邦、邓世健、赵晓芳。本书读者交流QQ群为106121318,欢迎读者朋友加入。

引子:麦穗子的职场经历

麦穗子依托茎株的光合作用,在空气和土壤环境中生长,它汲取周围的养分,在烈日的烘烤下积蓄能量,逐渐成熟了。* * *

走出学校大门的一刹那,麦穗子有些恋恋不舍,但他在心底暗暗铆足了劲。因为从这一刻开始,麦穗子就是大米软件公司的一名新员工了。

4年的大学生活,让麦穗子有很多难以割舍的东西。失败过,成功过;喜悦过,也伤心过;见证了李开复的精彩演说,也参加了雷军的精彩对话。如今,与很多踌躇满志的大学毕业生一样,在经历了实习努力表现、面试层层筛选之后,他终于来到了与自己的兴趣非常接近的大米公司。

我们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开始。(一)第一次选择和第一群伙伴

大米软件公司研发部是一支非常有冲劲的团队,是典型的“以老带新”式结构,在这支将近40人的大团队中,成员来自四面八方,年龄在20多岁到40多岁之间,伙伴们大都在这个领域有较为深厚的积累。与这些伙伴共事,麦穗子觉得很有干劲。

初入职场,麦穗子给自己制订了非常详细的计划。在公司指定导师手把手的帮助下,他很快就开始进入状态了。按照人事部的安排,公司有一个专门帮助新员工入职和进入项目的“流程计划表”。初来乍到,麦穗子严格遵照计划表上的安排行事,虽说也经常显得死板和笨拙,但还是依靠它翻越了一座又一座困难的山头。

在与周围朋友的交流中,麦穗子快速地成长着。善于倾听是“小麦”的一个长处,所以周围的朋友都愿意跟他分享工作、生活中的故事。在这段时间,麦穗子结识了几位初入职场的程序员。或短暂地交流、或深入地详谈,他们都给了麦穗子许多正能量。他们分别是:● 在大学阶段就“未雨绸缪”,通过努力最终成功进入阿里巴巴的

老同学Barret Lee。● 知难而上,像牛一样“在囧途中横冲直撞”的程序员夏力鼎。● 拒绝当“贝多芬的隐性传人”,借助一切资源为当程序员而不断

努力,自称为“转基因码农”的程多芬。● 通过努力奋斗赢得学妹心,最终征服了“教授”级准岳父的程序

员陆小禾。● 带着两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组员,期待创造更美好明天的一线开

发人员黄小豆。●“ 巾帼不让须眉”、勇往直前的女汉子程序员花木兰。● 认为“努力是一种基础,而天赋是一种加速度”的东北汉子、嵌

入式程序员沈渤海。

每个人身上都是带有能量的。健康、积极、乐观的人带有正能量,与这样的人交往,能将正能量传递给你,令你获得那种快乐向上的感觉,让你觉得“活着是一件很值得、很舒服、很有趣的事情”。

在大米公司,项目组对于代码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功能上严格测试,性能上精确控制,麦穗子的每份代码都要经过至少两位同事的评审。大家都认可了,才能提交到配置库。可是慢慢地,熟悉了这些流程之后,麦穗子开始觉得枯燥乏味。随着挑战难度的降低,这种枯燥的感觉愈发突出。有时候,为了修改一个变量,需要修改、评审、提交代码多个环节,并经过反复和严格的测试,可能几秒钟的修改,却需要十几个小时投入的测试来保证正确性。

而且3年之后,麦穗子明显感觉到正能量在减少,他觉得自己不能在这里继续耽搁了。虽然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这种工作已经无法让他充满动力地去迎接新的一天;于是他决定改变,跟主管告辞后,离开了大米公司。(二)第二次选择和新伙伴

麦穗子对待第二份工作的态度十分谨慎。综合比较之后,他来到了搜木公司视频团队。搜木公司的开发团队成员都在30岁左右,是清一色的男程序员。麦穗子在这里面对的是陌生的领域,虽然压力颇大,但他干劲十足。

人的意识就是一种无形的能量,这种能量通过人的意识发散到环境中,形成强度不同的能量波,它可以影响和改变事物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方向。麦穗子把它叫作意念力。带着这种意念力,麦穗子成功地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项目。

随着这种正能量的辐射,公司还让麦穗子独立承担了几个新产品。一年之后,麦穗子成功地成为公司电子商务团队的负责人。为了学到更多的经验,扩大人脉圈,麦穗子开始热衷于行业聚会,奔走于本市的不少沙龙和咖啡吧。在那里,麦穗子又认识了一些与项目管理相关的朋友。他们分别是:● 认为程序员“工作很有节奏感并且生活丰富多彩”,敢于担当而

又略显无奈的技术骨干刘柏杨。● 首次进行招聘即有精彩表现,并期待成为“神一般的面试官”的

项目经理高晓粱。● 独闯内蒙古,“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奶牛项目经理”章赵生。● 在事业单位从事信息化工作,从用户角度来描述程序员的“技术

型用户”刘新志。● 被抽调参与“邀请型谈判”,认为做技术比较轻松和幸福的马小

竹。● 善于总结年终奖发放模式,并试图为部门小伙伴争取利益的新一

代项目经理孔融。● 自学成才,认为“很多自主创业成功者都是从做私活开始的”屌

丝程序员洪欣。● 夹在鱼和熊掌中间、坚信“中药越熬越苦,而程序员越熬越甜”

的管理者谢小木。● 面对团队困局,勇于挑战自我的UI设计师吕小蒙。● 连续接手并攻克了4个烂尾项目,逐步成长为开发组组长、项目

经理的朱亮。

经过3年的成长,让麦穗子积累了人脉和资源,但他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平台。这年冬天,麦穗子决定去广州发展。(三)第三次选择和囧途故事

这一次,他加入了规模更大的企鹅软件公司。

从进入公司的那一刻起,麦穗子觉得自己的热情一下子被点燃了。周围都是态度乐观、积极向上的人,麦穗子充满了热心、希望和信念。与这些人在一起,就像处于一个正能量场或一种气流中,可以补充或改造四周较弱的负能量场。好长时间了,麦穗子终于有了可以大干一场的感觉。

到了这个时候,麦穗子开始意识到:专业是利刃,人脉则是秘密武器。他开始思考如何以自然、有创意、互利的方式去经营人脉。职业的磨练,工作经历的磨砺,使麦穗子想到了创业。在这个“创业改变命运”理念盛行的时代,由不得他不去思考。尽管现在还在企鹅软件公司打工,但麦穗子已经意识到应该去结交更多的朋友。

于是,又有了下面这些朋友的故事:● 认为“遇到一个好老板,让你受益终身”,并通过项目华丽转型

的程序员刘小贝。● 经历火葬场惊魂14天,感叹“干这个职业光不怕苦不怕累还不

够,最关键的是要不怕鬼”的钟小葵。● 感叹“金子和垃圾往往只有一步之遥”的技术副总监周大渝。● 感叹“不要让下属成为你头疼的三宫六院,而是让他们真正成为

与你并肩作战的士兵”的部门经理司马仲达。● 善于洞悉领导意图,从“心腹”成长为项目总监的程序员刘法

正。● 洞悉家族企业内幕,为家族企业成长把脉的孙小权。● 当公司面临倒闭时依然打算站好最后一班岗,并通过自己的努力

帮助公司走出困境的“异类”编辑崔东亮。● 与风投老板交锋,认识到“创业者的信心有时候需要自己给自

己,不能指望别人”的创业者曹小草。* * *

人说事业坎坷,“囧途”多难,但努力终会有收获。每个人的奋斗经历都能给人们带来某种感悟。麦穗子想把朋友们的这些经历整理一下,为更多人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参考。

他的想法获得了朋友们一致的鼓励和支持,“囧途”故事就这样诞生了。沿途的风景很迷人,就让我们细细品读麦穗子讲述的这些“囧途”故事吧!人物表:(麦穗子) Barret Lee 夏力鼎 程多芬 陆小禾 黄小豆花木兰 沈渤海 刘柏杨 高晓粱 章赵生 刘新志马小竹 孔融 洪欣 谢小木 吕小蒙 朱亮刘小贝 钟小葵 周大渝 司马仲达 刘法正 孙小权崔东亮 曹小草

上篇 实习与面试

第1章我的大学,我的人生路Barret Lee

感悟:

★提高自己固然很重要;但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人生才是最容易成功的。(一)迷惘的大一

我想,每个人都处在一种迷惘的状态,即便你已经有了短期的想法,这也只能让你在短期内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未来依然是未知的。我们经常会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没有选择,一种是面临多种选择。

大一的时候,我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刚来到校园,对很多东西都是一无所知的。我们很希望一些事情别人做过,而且当我们做同样事情的时候,这些人能够带着我们一起去做。但事实常常不是这样,迷惘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做出抉择。

曾经迷惘的时候,我会停住脚步,思考我刚才做了什么,我正在做什么,稍后我能做什么。

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大一的时候还算学习态度十分端正,不翘课,按时完成预习、复习等任务。随着时间慢慢往后推移,我发现这样的生活方式比较乏味,也是十分平淡的。那个时候,身边的人也是这么活着的,稍微有些不同的是宿舍的一位室友,他有了女朋友,出门走动得颇为频繁,但回到宿舍之后,依然是惯性地轮回。

其实,当自己意识到生活在循环的怪圈中的时候,我们会从一种茫然转换到另一种茫然。为了突破生活的那个怪圈,我们会寻求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未来。在我们改变的过程中,很多选择会不经意地跑到我们面前,面对着无数的选择,我们又开始变得手足无措,这是另一种迷茫。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我学会了面对多种选择。我一直默默地对自己说:“既然选择太多,那我就不选择。提高自己,总有一天,选择会过来找我。”

所以,每当迷惘的时候,我开始学会撇开缤纷杂乱的选择,而去提高自己。当然,“提高自己”也是一种选择。

在大学的第一年里,我没有加入任何学生组织,也没有跟太多的人打交道。可能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我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呆着。领到图书证之后,就经常隐匿于图书馆的各个楼层之间。那个时候,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看得比较多,也比较喜欢去钻研数理统计学。所以一年下来,我的认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思想上也渐渐地成熟起来。那段时间,我多次感到自己在成长。

大一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又开始陷入了迷惘。我们学院学习的课程貌似跟不上这个时代;我也不知道学到的这些东西以后在社会上有什么用途。我是这样,身边的同学也是一样,不清楚、不明白。我去请教了一些老师,也去询问了学长、学姐,貌似他们都不能给我满意的答案。那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的,因为我想早点让这个社会接受我。(二)疯狂的大二

到了大学二年级,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每天都保持亢奋。

很少去回忆,所以很多记忆都是模糊的。进入大二之后,我开始走出生活的怪圈,去结交很多的朋友。一次饭后闲走,看到学校韵苑路口在搞“百团招新”,各种协会、各种社团……然后就不知不觉地加入了英语协会和市场营销协会。一些辗转之后,我进入了英语协会的管理层,与一些同学去管理拥有几百会员的英协,这里的成长就不多说了。

改变我大学生活的是不久后加入的一个技术团队,在那里开始了我的技术生涯。

我想说说我在这个团队是如何去学习的。首先要说明的是,那时我对电脑的开机和关机已经是相当熟练了,而且大二之后,学校也允许学生带电脑,所以我也有了自己的电脑。那个时候团队是这样安排的:先学习前端的内容,制作网页,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是否转为后台。我花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甚至逃课,去完成第一次的新人任务,结果十分令人满意,完成得相当好,所以选择继续了解前端。刚开始我没听说过JavaScript,觉得会JavaScript的同学肯定十分牛,内心也跟着有这样的冲动,想把自己的前端水平提高个档次。

那段时间,我每天都“宅”在团队里搞学习,晚上一般不回宿舍。团队也有几个拼命的学长,经常通宵写代码,我被他们影响了,生活习惯很快被打乱,几乎每天都是白天睡大觉、晚上搞技术,陷入了一种生活的循环。不过那个时候,我喜欢这种循环,而且这种循环的日子貌似过得很快。

后来跟着学长们一起折腾Linux,学习Java,了解后台PHP+MySQL的基础知识,学得还挺开心。刚开始,每每遇到问题就会询问学长,有时候能给我比较满意的解答,但有的时候,似乎也到了他们知识的尽头。后来,我更多地是去网络上寻找答案,渐渐地养成了独立学习的习惯。

一个人是很难“疯狂”起来的。有段时间,我从团队搬回了宿舍,自己琢磨着学点东西,但才学了两天,感觉动力就不足了。主要是缺乏交流,缺乏思想的碰撞,疯狂的状态很难维持下来。(三)交流

交流是学习中比较关键的一环。在我们身边,可以交流的人其实是相当少的。团队人员的更新是十分频繁的,几乎是一年1~2次招新,虽说学校搞IT的团队比较多,但几乎都是新人,技术有深度的人并不多。作为一个初学者,你可以找到很多可以交流的前辈,但技术学习就像一个金字塔一样,越到上层,人就越少,所以身边能跟你一起去探究的人就少了很多。

没有一个人一直是默默地学习的,交流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与网络打交道的同时,其实也是在间接地同其他人交流,只是交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已。

在我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是与身边的人交流。这些人主要是团队的成员,还有学校里我认识的一些学长、学姐。他们带着我入门,教会我自主学习。

第二个阶段是与电脑打交道,经常去看一些技术牛人的博客,海量地去涉猎新的知识,也看过不少视频教程,这个过程十分漫长。期间,也经常在论坛和“百度知道”闲逛,回答一些适合自己的问题,所以那段时间自己描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特别是学会了归纳关键词,并能够比较精准地去搜索答案。

第三个阶段继续回归跟人的交流。这次的交流对象是陌生网友,我从各个网站上看了很多QQ交流群,记得当时加了有十几个QQ群,整天坐在电脑前给别人解决问题。自己懂的东西就十分详细地总结答案,给人解释,直到提问者可以明白我的意思。遇到不懂的东西,就立即去查找答案,搞明白之后就去回答。很多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搞明白的,我也经常给出错误的解答,不过这个真的没有关系,群里总会有一些技术强过你的人,他们会给出更加合理的解释,跟他们交流经常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第四个阶段就是沉淀了,开始去写博客,主动吸引人过来跟你一起交流。经过上一阶段的学习,整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后面群里总是问一些自己感觉比较“弱智”的问题,所以慢慢地开始退出那些群,去寻找技术相当的人交流。我换了三四个博客。

目前还在第四个阶段。上面划分的阶段也没有什么明确的分界,但是总体围绕着一个中心点——交流。(四)方向与特长

我的专业是电子与信息工程,所学课程与Web前端几乎没有交集,所以大三的我面临一个学习方向选择的问题,不同的选择将会是不同的前景。

高考之后选大学和专业时,很多人都是比较盲目的,直到来到学校才发现,可能自己并不喜欢当初的选择。我还谈不上不喜欢,只是在大学找到了自己更喜欢的东西,所以对本专业就不是那么钟爱了。

大三之后,我基本放开了课内的学习,把时间都匀到Web前端,也就是自己感兴趣的技术上。如果想保持专业学习和兴趣学习齐头并进,这样的代价太大了,到最后就是两个都不能有比较好的成绩。

大学倡导的是自主学习,如果你想成为研究型的学生,除了把课内的学科学习好之外,还需要把每门课延伸的知识学透,融会贯通,才能深入理解一门学科的内容。除了对课程的学习之外,发展一些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我相信每个人都有很多兴趣,例如运动类、游戏类、阅读类,等等,我是对程序设计比较感兴趣的。

刚开始是觉得程序设计很神奇,几句代码就可以与机器对话了,但是时间久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直停留在兴趣的表面,这种肤浅的喜欢很难维持下去。因为我对程序设计的历史、发展以及未来没有任何了解,它到底能做多少事情我也不知道。

将兴趣发展成特长是有必要的,对一个事物的喜爱会让自己更加多地学习和钻研那一块,而钻研得越多,越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未知和趣味性。就像很多人喜欢下象棋一样,刚开始是找人挑战,当时间长了,才会发现象棋中也有很多多变的元素,从而延伸出一些棋理,经验更多之后,会发现自己也能下出一些残局,甚至总结出一些处理某些残局的公式。

所以如果喜欢某个东西,就不要一直停留在表面,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它,然后深入了解它。

我花了很多很多时间去发展这个兴趣,大三的时候我面临了一个选择。对一个打算找工作的人来说,大三也必须做出选择了,只有做好了选择,才能够踏踏实实地进行下一步学习,否则到时候捉襟见肘,顾及的几块都没学好。

我当时所面临的这个选择是:继续花时间学习Web相关知识,还是放弃学习回到本专业?

我也是纠结了很多的,毕竟我们所学的课程和Web尤其是前端几乎没有交集,而如果选择Web前端,大学学了这么几年的专业知识,以后就没机会用上了,心里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我好好地思考了一下,也跟一些学长进行了交流,后来让我继续选择Web方向的决心是因为它是我的兴趣,我喜欢做!* * *(五)深入学习

这次的学习就更加有针对性了。我看了下几家公司的招聘要求。做了一些规划:罗列这些公司的招聘要求,选出自己以后学习的几个大方向;摸清每个方向涉及的知识要点,列出清单;对清单内容逐一学习。

基本技能包括,HTML+CSS+JavaScript。(六)第一次面试

第一次参加面试的单位是搜狐。我还挺紧张的。那天上午是搜狐面试,下午就是网易了。但是没想着要去搜狐,所以权当去那儿面试是攒经验吧。

因为通知中面试的时间比较早,是上午八九点,而程序员起床都比较晚,这个大家都懂的。所以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叫了辆的士,并急匆匆地跑着去了一家快捷酒店。进去坐了一小会儿,一个胡子很长、约摸30岁左右的青年男子过来跟我交流。刚开始说话还是挺紧张的,不过我一向认为人和人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渐渐地,紧张气氛有些缓解,开始进入比较正常的交流。他问了我的个人情况,以及一些简单的面试问题,当时感觉答得还不错。不过现在回忆起来,那时的我还太年轻了。

我没有拿到搜狐的Offer,但绝不是因为技术能力的问题。面试中涉及到了一些个人发展规划和一些性格测试的问题,当时我的表现显得太年少气盛,口气中凸显你们公司怎么不如其他公司,你们公司的产品做得怎么的不好,我以后要怎么怎么成为一个很牛的人等。这些话闷在心里就行,说出来味道就会变的。

回来吃个午饭之后,接着就是下午的网易面试。因为上午的面试自我感觉良好,所以自己也有了一些底气。网易的面试有三轮,第一轮是一个前端工程师,从他提问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想了解我对前端的理解,以及前端知识的覆盖面。第一轮面试完之后,他让我在外头等等,一般让等的都有戏,不然就直接让走人了。我等了一会儿,他让我进去接受第二轮面试。我觉得挺赶巧的,面试官在看我简历的时候,我觉得太沉默,于是主动跟面试官说要不要自我介绍下,他刚一说话,突然觉得听到了乡音,问他是不是家乡人,呵呵,还真是的!他跟我说不要紧张,这一轮会问我一些比较细点的技术问题。面试时间比较长,大概有一个小时吧,后面说着说着感觉自己都有点蒙了。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是相当消耗体力的,所以,后面几个问题的回答都比较敷衍。不知道是出于家乡人的关照还是我确实回答得不错,我通过了第二轮面试。第三轮面试是跟HR会面,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是不是HR,也有可能是技术经理什么的吧,他问的问题中不包含技术内容。我还保持着上午的那种神气的姿态,不过在午饭时间也做过一点自我反省,所以这次的回答稍微收敛了一些。

公司是否要你,一个方面取决于你这个人的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会考察你的合作能力。一个嚣张跋扈的人很难跟人一起处事,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也不是公司喜欢的对象。在面试短短的几个小时里,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且要注意自己说话的尺度。你想表达一个最全面的你,但是当人家知道一个全面的你是那样的时候,他们会考虑是否要录用你。而且人也是会变的,尤其是出社会前两年,性格和处事方式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以你所表述的“全面”其实是不全面的,可能会在面试的某一刻就发生了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不被认可,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性格得不到认可。而性格的改变是一件漫长的事情。“思考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想大家都听过了这句话。经历了一些失败之后,我也开始反思。首先意识到的就是自己做事不太经过脑子,也就是没有思考。思考和命运是相关联的,面试过程中说过的很多话都是没经过思考过滤脱口而出的,我开始慢慢理解自己失败的原因了。

此外,不仅仅要认识说话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做一个公司真正需要的人。● 我并不是一个完美而且成功的人,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等着我。● 加强团队意识,要思考我的提高可以给团队带来什么。● 规划一个稳健合理的进步区间,脚踏实地地做事,少叫嚣。● 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多关注如何跟人交流,学会换位思考。

上面说到的基本不包含技术,如果你有勇气并且有能力站在面试官面前,说明你不是一个没技术的人。你所缺乏的是思想上的提高,应该成为公司更加青睐的一个人。(七)内推

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让自己跻身大公司的机会。除了网上投递简历,采取的更多的方式是内推。很多IT公司都会跟学校相关领导有接触,像我们的辅导员,手里就握着一大把公司的内推指标,她也会经常群邮给我们,介绍公司的情况以及公司的一些招聘岗位。这些招聘信息满足了学院大多数找工作同学的需求,而且他们的内推为我们省了不少的事情,至少笔试这一关就免了。

技术氛围比较浓的学校总会有一大波成功的IT校友,多关注下社交网站上信息的共享,多结识些已经出道的学长、学姐,这会给我们找工作带来很多的方便。我就是通过在百度工作的学长的内推获得百度面试资格的。那是一个熄灯后的夜晚,我躺在床上翻看了一下手机,逛人人网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一条好友转发的消息——学长可以内推进百度。当即我就通过手机发了一封邮件给那位学长,因为我的邮箱里有简历的备份,所以发邮件就比较方便啦。第二天学长就给我回复了,说简历不错,等面试的通知。

不知道是那个team急招人还是怎么的,第三天上午就安排了一轮面试,接着下午很紧凑地又面试了两轮,都是电话面试。晚饭前就告知我已经被录用了,效率相当给力。因为当时手里还握着其他公司的实习Offer,思考了几天之后,才答应去北京实习。

除了这些内推方式,我也在一些关注的人的博客里头发现了他们也可以内推。内推是公司吸纳优秀人才的一种比较快捷的方式,所以在各个公司内部都是大力倡导每个员工去“发展”新员工的,而且对于内推成功的员工还会有一些丰厚的奖励。只要你确实货真价实,被内推入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八)实习与面试

六月底,我拎着包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这是我第一次与这个“真实”的社会零距离接触,既欣喜,也很紧张。

第一天是办理入职手续,发工作电脑,签协议,就是一些程序上的事情,搞完之后就是去见Boss。见面之后,发现Boss是一个很和蔼的人,他把我们这群实习生带到了会议室,开始讲述部门所涉及到的业务和相关的技术架构。当时他说的时候,我听得还是迷迷糊糊的,坐在我身边的都是研究生,在里边应该就数我年龄最小了。

在那次交流的过程中,他时不时地问我们有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们都保持了程序员特有的缄默,并赋以呵呵回应。然后Boss告诉我,这里的前端分两个方向,Webapp和PC端,问我想做哪一块,从他的语气中我听出来他心里想着是让我做Webapp,不过因为自己这方面做得比较少,自信心不是很足,所以还是选择了PC。

没过多久,他给我安排了一个支持我学习的前辈,我们一般把这号人称为导师。导师有过四五年的开发经验,所以在很多问题上都表现得游刃有余。

过去后的前几天,一直在看公司的相关规定和一些文档。Boss没给我安排任务,我也没有主动要求他给我任务,毕竟对他们所用的技术都不是特别了解,即便是给我任务了,我还是得先花时间去研究。秉着新人好学的良好心态,我开始了比较勇敢的摸索。

我在内网中找到了我们团队前端资料的聚集地,当时十分兴奋,很多都是第一次看到的,而且总结得十分好。问了下导师业务中需要用到的技术,然后开始了三四天的自我学习。几天之后,觉得自己对这些知识已经有不错的了解了,就主动找Boss,说自己可以做事了。

Boss给我安排的第一次任务,是公司内部的一个数据统计分析页面。我问过比我早来三个月的同学,她刚来的时候是不是也做这个,用了多长时间,她答曰:是的,两周吧。当时我笑了,于是很勇敢地提出只要三天的排期,Boss说,年轻人就是干劲足,不过后台数据跟不上啊~··~

当时Boss没有给我安排UI,他说这东西是公司内部用,不需要那么漂亮,但是给我的要求是,要有点质量,有点创意。写代码对我来说没很大的压力,可是要自己设计页面,哎……只有硬着头皮动手了。为了不让Boss对我的能力产生怀疑,我努力地去完成,结果两天时间就已经把页面和数据接口处理做好了。提交的时候,后台的“童鞋”很惊讶,可能他很少见到如此效率的青年吧!给Boss看了之后,Boss也比较满意,说设计还行,效率不错。

当时做完之后,导师找我谈了下,问我对这次实习有什么期望,希望他给我提供什么样的帮助云云。后来也跟我说了,做事情要循序渐进,注意进度,更要注意质量。

我的初衷是这样的,我知道我表现得越能干,Boss给我的事情也就会越多,但这是我所期望的,我希望在这短短的几个月里,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必须经过更多的磨砺才会有效果。当然,这样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是希望在留下的时候可以跟Boss谈一谈待遇的问题。但是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把展现自己的能力表现成炫耀,否则在一些不如你的人眼里,会觉着你自满,而在比你能力强的人眼里,你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嫩小子。

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Boss对我比较满意,所以也允许我去做线上的任务。记得就是次日吧,在群邮里看到了用户反馈的Bug,于是Boss安排我去跟进。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开心,毕竟才刚来几天,Boss就放心让我搞线上的东西了。

首先是要申请代码读写权限,权限申请好了之后,把一堆代码down下来,看了之后傻眼了,完全没有头绪。几十个文件夹,几百个文件,要在这几百个文件里头找到一个小Bug,这谈何容易啊,就连这个网页的生成我都不知道。当时真是相当紧张,因为只是个小Bug,如果连一个小Bug我都处理不好,怎么让Boss放心呢?

于是就硬着头皮,把这几百个文件都扫了一眼,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扫完之后,对代码整体的结构有了把握,但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定位。只好去请教导师了。导师很迅速,首先是因为他之前弄过这段代码,然后是因为也是一个老手了,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大概的位置,然后让我自己慢慢排查。在第二天我处理好了这个Bug,然后就上线了。导师告诉我需要写上线通报,呵了个呵,上线通报是个啥子?又请导师帮我处理了。

第一次搞这样庞大的东西,没什么经验,不过后面多次接触了线上Bug之后,对整个流程有了比较好的把握,也与导师之间建立了很好的关系。说是导师,还不如说是兄弟。他教了很多在公司做人的道理,当然,更多的是让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大概一个月之后,Boss说代码需要迁移到新框架上去,将前端所有人员进行分组,处理各个模块,我和导师负责其中的一个模块。导师知道我的想法,把大部分的任务都交给我,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提升自己,也让更多的人看到我做的事情。这次代码的迁移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导师给我预估排期,给我的时间是两周半,但是我在第一周就基本上完成了任务。Boss知道之后,又给了我一个其他团队托付给他的任务,相当于把我给外派了吧,不过依然在自己的工位上做事。

就这样,我几乎是一直有两个任务在身,一个是即将完成的,一个是新安排的。那段时间身体很累,但是心里经常暗喜,我又学了不少!

有人觉得,实习就是打杂。我可不这么认为,那段时间我做的事情比一个普通员工做得要多,我觉得Boss已经把我当成他的正式员工了。只要你在实习的时候,主动学习,争取机会,你就一定能够有机会收获很多!

实习闲暇的时候,我就经常站在一个后端大神的工位后边,看着他敲代码,每每看到他敲出我看不懂的东西,我就会让他教我为什么,是什么。他人也很好,好像也很乐于跟我交流。跟他一起学习,让我对Linux平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学会了很多先前没见过的处理问题的方式。

因为经常找一些问题去问不同的同事,所以几个月下来,跟每位同事都相处得比较好,也知道了他们擅长哪些方面,可以帮助我处理哪些问题,所以后面问问题时就更有针对性了,因此我的很多问题都能够比较快地找到答案。

在我实习的时候,我也想过到底要不要留在北京,其实后来一直没有决定好。于是在实习过程中,又去其他几家公司参加了面试,很幸运地拿到了Offer。第2章我是一头牛夏力鼎

感悟:

★程序员是一个把客户的快乐建立在自己痛苦之上的工作,踏入程序员囧途的第一步,就意味着你很难轻易回头,如果你中途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了,那你以往所承受的痛苦将会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一)大四了

好不容易熬到了大四下半学期。

说实在的,我真不想用这个“熬”字来形容我的大学四年。大学生活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美好的,甚至是梦幻般丰富多彩的,而农村出身的我却自始至终不敢梦幻、不敢丰富。“学习,再学习”是我大学做的唯一而单调的事情,理由只有一个:早点赚钱养家。

高考临近时,我们全家召开了关于我大学志愿选定讨论的第十次扩大会议,当时我爷爷和二叔一致认为发家致富只能靠养猪;但我伟大的父亲通过看报这么简单的途径,力排众议,给我定了最终的方向:那就是学电脑(当时说“计算机”对他们来讲太专业了,因为大部分长辈会认为计算机是10块钱就能搞定的计算器)。我感觉很欣赏我父亲的眼光,没有我父亲的坚持,我根本就没有机会日后成为一个程序员。

我叫夏力鼎,小名牛牛,标准的80后中的85前,北京一所普普通通的高校的计算机系本科生,成绩属于中等。无法达到优秀可能与我的天资也有一定关系。我的名字是我的父亲送了一只猪前腿给村里当时公认最有文化的小学语文老师后他给起的,我再次表示很欣赏我父亲的眼光,因为我爷爷当时已经用毛笔给我定了名字叫“夏富贵”,父亲那时就力排众议了。

大四下半学期最核心的事情就是找工作,因为很多人认为这将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我全家已经背着我在家里开了好几次扩大讨论会议。我其实心里也很着急。一直听说大学毕业就等于失业,而家里为了供我上大学已经“超度”了好几十头猪,所以心里更是着急。更重要的是一旦毕业,住宿是随之而来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我必须在毕业之前找到能供我栖身还能寄钱回家的工作。

为了节约一切开支,为了省点钱多买几本计算机书,我已经10多天不吃晚饭了。每天早上起来,我一共要吃5个包子,总费用结算下来绝对比吃一顿晚饭要节省好多。

一天晚上,父亲带着全家扩大会议的讨论结果给我打电话,第一句话就是问我生活怎样,钱够用吗,吃得饱吗。急中生智的我拉了一个刚酒足饭饱回宿舍的油光满面的舍友,逼着他硬打了一个嗝为我配了音。父亲很满意。“牛,工作难找吗?”父亲的询问声夹杂着无限的期盼。“没问题,我们学校电脑专业的学生包分配,而且现在学电脑的很紧俏,很多公司都来抢的。爸,你就放心吧。”我父亲始终认为我是电脑专业的,我也只能这么解释。善意的欺骗也是为了告诉我父亲他当初为我填报的专业是无比正确的。“那就好,你一定要好好努力工作,缺钱了跟家里讲。家里不用你寄钱回来,要是实在……”电话那头断了,我习惯了,父亲的硬币又不够了。

挂上电话,我心里一阵空虚。我知道“包分配”这三个字是我临时编出来的,我信你们也不会信,可我的父亲还就是信了。一切还得靠自己,我打算明天弄个简历投投看,碰碰运气也好。“油头满面”在我旁边又打了一个嗝,我决定明天早上至少吃6个包子。(二)面试

人的运气往往就在那一瞬间。连续三周我投了N多简历,结果都石沉大海了,我一直在怀疑我的邮箱是否出了问题,怀疑我的简历在制作上是否太失水准。其实我现在想说,普普通通的大学生真的挺难找工作,成绩排在“头”和“尾”的反而会顺利很多。

我有点灰心了,晚上睡觉时已经梦到我回到老家成了养猪专业户,几百头猪排成一排,我挥手对牠们说:“你们辛苦了。”正当猪们要回复“一切为了你”的时候,我的山寨二手手机响了,我醒了。接电话,是我导师的来电。“夏力鼎,明天上午带上你的简历到第三教室,我帮你推荐了一个做程序员的工作,明天他们公司要派人来面试。”导师这句话犹如晴天霹雳(原谅我用了贬义词,不过当时我的感觉就只有它能形容了)。

我的导师姓冯,在业界是有点知名度的,不过从我的直觉上可以感觉到他不是特别重视和喜欢我。很难得,他还能记得我叫夏力鼎,我记得以前上他的课时,他每次喊我回答问题时都是叫我“夏什么鼎”,而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均是如此。作为一个未来的程序员是有骨气的,所以这次找工作很多同学都找自己的导师帮忙推荐,而我硬挺着身板打算亲手搞定自己的工作。没想到冯导对我竟然还能有这份关怀,我顿时觉得“老师犹如父母”这句话是正确的,我决定明年教师节一定会带上礼物看望冯导。

第二天,我特意向“油头满面”借了发型定型液,又强借了另外一个舍友的劣质西装,拿出我考上大学后二叔给我买的总共穿了4次的新皮鞋,带上简历,一切准备就绪后,自信满满地往第三教室踏步而去。到了第三教室,我发现已经至少有10个同学在那了,都是我的同班同学,也都是一些无关系、无户口、无优秀成绩单、无好爸爸、无经济后盾、无女友却有成为优秀程序员理想的“困难户”。

冯导看见我进来,立马向坐在旁边那位经理模样的人介绍我(这个经理也就是我们后来的头,姓郑)。“这也是我手下的一个非常优秀的得意门生啊,成绩非常优秀,动手能力强,绝对是可塑之才啊,我带过他们做过好几个项目了。他叫夏什么……鼎。”

冯导的话立马让我庆幸明年可以省下一笔礼物开销了。

冯导用“也”这个字,说明他在我之前已经把这10个难兄难弟都给介绍过了,并都肯定冠以“得意”、“优秀”之类的关键词,至于说我们被带过做项目,那是根本没有的事。事实上到后来我们才知道,该公司是一家专做OA的小软件公司,不知道是他们老板太威武还是何故,该公司在一次OA群建设项目招标中一下子同时承接到了5个企事业单位的OA定制项目,在当时的年代,产品化的OA还集中在少数大公司手中,小公司的OA免不了要进行规模性的修改,有的甚至是颠覆性的,而这个我马上就要上岗的公司就是要进行源程序“很全面”改造的,以便能适应不同的单位业务。

由于公司一下子“规模扩张”了,急需数十个救急的辅助人手,而这些人手又不需要太高的技能要求,最重要的是“便宜”。当公司来到我们学校招应届毕业生时,立马被我们的冯导承接了下来。也就是这样,我和我的10个难兄难弟被我们导师(也就是冯导)“兜售”给了这个公司。说老实话,我们这几个都不是冯导的得意门生,据我所知,冯导为最得意的几个门生亲自跑了一趟某知名网络公司,保送了该知名公司的程序开发岗位。我们这些难友后来因为冯导的“偏心”,一直也是对他不满的。(三)第一份工作

不过不论如何,终于有了工作,我们这些人的兴奋程度只能用“想撞墙”来形容,当晚我们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大排档把酒言欢,并完成了该大排档库存清仓的工作,我们表示将风雨同舟、荣辱与共、齐头并进。

当晚我主动用手机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老父亲从家一路狂奔至村里的小卖部,握着收费电话的话筒,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我第一次告诉我的父亲我是一个“程序员”了,父亲说他理解了。我知道“程序员”这个新名词在父亲眼里和科学家是同一个档次的。他让我好好做“程序员”,全家都为我高兴。“要是实在……”电话那头又断了。我的爸爸呀,这次是我打过来的啊!

一个星期后,我在我的第一个东家正式上岗,实习期三个月,实习期工资五百大洋。现在看来纯属扯淡的工资,不过在那个时候对于我来说抵得上我两个月的生活费。那可是巨款。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而我就是这样一头标准的牛。

进入工作岗位后,我发现我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几乎完全发挥不上用场。公司用的是.NET(当时还是1.0的Framework)开发所谓的B/S版本的OA,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在纸上谈C、C++甚至还有FoxPro的伪程序员们来说,简直就是天文代码。不知道哪位大牛说过“学好C++,走遍天下都不怕”。我很想求个解释,如何才能在一开始的时候就不怕。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