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0:39:2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8年北京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事业单位概况与职业道德

1.1 考点精讲

一、事业单位概况

(一)事业单位概述

1.事业单位的内涵(1)定义

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2)事业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①依法设立;

②从事公益服务;

③不以营利为目的;

④社会组织。(3)事业单位存在的社会基础

每一种社会组织的产生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事业单位既不同于政府行政机关和非政府组织,也不同于企业及人民团体,其产生存在有着客观的社会基础。主要有:

①满足公共需要;

②弥补市场缺陷;

③节制政府失灵;

④防止契约失效;

⑤弥补志愿不足。(4)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与行政单位、企业单位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表1-1 事业单位是与行政单位、企业单位的联系与区别

2.事业单位的特征(1)提供公共服务

为公共事业提供产品不仅是事业单位的功能,更是事业单位产生和存在的基本条件。在我国,科、教、文、卫等领域的事业单位是保障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2)非公共权力机构

事业单位所从事的事业多是政府职能所派生出来的具体事务,由于它不属于公共行政权力机关,故其不具有公共行政权力。同类事业单位之间或对同一划分行政区域内的其他部门和个人均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它只能利用其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向社会提供诸如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服务,这是事业单位基本的社会职能。(3)知识密集型组织

以脑力劳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组织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的共同特征,事业单位主要由专业化人员构成,利用科技文化知识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服务是事业单位的主要手段。虽然事业单位主要不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但由于其在科技文化领域的地位,对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4)国家是经费的主要来源

事业单位的各项事业活动经费基本上由国家财政统一拨给,随着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日趋呈现多元化的态势,但在事业单位的经费中,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仍然占主导地位。(5)事业单位范围的广泛性

我国事业单位的范围极具广泛性,其范围涉及文、教、科、卫、体等等诸多行业部门和领域,其主体多元性,其规模宏大性。

3.事业单位的分类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也不同于公务员。一般情况下国家会对这些事业单位予以财政补助,按照对事业单位补助的多少可将我国现有事业单位类型分为:(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也称全供事业单位,即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其所需的事业经费全部由国家预算拨款的一种管理形式。这种管理形式,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即人员费用、公用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

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差额拨款单位的人员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其他费用自筹。(3)自主事业单位

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作为事业单位的一种主要形式,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因而一些地方往往放松对它的管理,造成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有不断膨胀的趋势。(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概述(1)定义

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是指各级各类事业单位的人事部门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措施的总称,它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交流、回避、工资、福利、保险等进行管理的规定。(2)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

①公开平等原则;

②竞争择优原则;

③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

④依法管理和精简原则。(3)人事管理制度的特征

①国家是事业单位真正的用人主体

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统一由国家制定实施,包括事业单位与其工作人员的关系,事业单位编制,事业单位人员工资制度以及国家运用行政与计划手段调配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仅仅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所,事业单位仅仅代表国家管理其工作人员、执行有关的人事制度与政策。故事业单位没有独立的用人权。

②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不独立

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度。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的工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区别。

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的任用关系属于公职关系

从法律观点看,即属于行政法律范畴的行政任用关系,而非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劳动雇佣关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人事制度。(4)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①人事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

a.在事业单位的各项管理职能中,首要职能是人事管理,它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居核心和关键地位。

b.事业单位的一切管理活动都必须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如决策、执行、沟通、协调、监督等工作。

c.事业单位要具备活力和生机,建立新型的事业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必须围绕“因事择人、因人任用、事得其人、人尽其才”这一中心开展。

②人事管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a.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b.人事管理是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

c.人事管理是推动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

2.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内容(1)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含义

事业单位岗位是指事业单位根据其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满足工作需要而设置的工作岗位,应具有明确的岗位名称、职责任务、工作标准和任职条件的特定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从而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

①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②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③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3)岗位类别及等级

①管理岗位

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共为10个等级,事业单位现行的部级正职、部级副职、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一到十级职员岗位。

②专业技术岗位

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共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7个等级、中级岗位3个等级和初级岗位3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结构比例控制,这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③工勤技能岗位

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技术工岗位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分别对应一至五级技术工岗位。(4)岗位设置权限

①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准。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

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本地区人事厅(局)核准。

③地(市)、县(市)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按程序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事业单位的聘用制度(1)聘用制度概述

①定义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是用人单位与职工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政策的要求,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聘用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制度。

②聘用制度的方式

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

③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

a.要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

b.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方针;

c.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d.坚持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

e.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f.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④聘用制度的实施范围

a.事业单位(含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除按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以及转制为企业的以外都要逐步试行人员聘用制度;

b.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中,原固定用人制度职工、合同制职工、新进事业单位的职工,包括工勤人员都要实行聘用制度;

c.事业单位的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或法律规定产生、任用。(2)公开招聘制度

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以及经费来源部分由财政支持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在编制内进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必须在本地区发布招聘公告,采用公开方式对符合报名条件的应聘人员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或考核结果及拟聘人员应进行公示。

①公开招聘的范围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范围包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其中,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

②公开招聘的原则

a.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b.公开招聘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3)规范解聘辞聘制度

①聘用单位、受聘人员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②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a.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或者1年内累计旷工超过20个工作日的;

b.未经聘用单位同意,擅自出国或者出国逾期不归的;

c.违反工作规定或者操作规程,发生责任事故;或者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

d.严重扰乱工作秩序,致使聘用单位、其他单位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

e.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收监执行的,或者被劳动教养的。

③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本岗位要求又不同意单位调整其工作岗位的,聘用单位也可以随时单方面解除聘用合同。

④受聘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聘用单位不得解除聘用合同:

a.受聘人员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b.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的;

c.因工负伤,治疗终结后经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为1至4级丧失劳动能力的;

d.患职业病以及现有医疗条件下难以治愈的严重疾病或者精神病的;

e.受聘人员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f.属于国家规定的不得解除聘用合同的其他情形的。

⑤受聘人员与所在聘用单位的聘用关系解除后,聘用单位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

4.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

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岗位绩效工资由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津贴补贴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1)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原则

①对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事业单位,在国家宏观控制下,在工资分配上,给以更多的自主权,允许将内部分配搞得活一些,促使其向“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企业化方向发展。

②对具有部分自我发展能力的事业单位,采取工资基金由国家部分包干的办法,在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的同时,给单位一定的自主权。

③对社会公益型的事业单位,工资基金完全由国家包起来,实行统一的工资制度,工资增长由国家财政予以保证。(2)事业单位工资的分类管理

①全额拨款单位

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单位可自主安排使用。

②差额拨款单位

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有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③自收自支单位

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3)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①正常增加薪级工资

从2006年7月1日起,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员,每年增加一级薪级工资,并从第二年的1月起执行。

②岗位变动人员工资调整办法

工作人员岗位变动后,从变动的下月起执行新聘岗位的工资标准。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薪级工资按以下办法确定:

a.由较低等级的岗位聘用到较高等级的岗位,原薪级工资低于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执行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第二年不再正常增加薪级工资;原薪级工资达到新聘岗位起点薪级工资的,薪级工资不变。

b.由较高等级的岗位调整到较低等级的岗位,薪级工资不变。

c.由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之间变动的,薪级工资按新聘岗位比照同等条件人员重新确定。

③调整基本工资标准根据国家经济发展、财政状况、企业相关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变动等原因,适时调整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

④调整津贴补贴标准

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财政状况及调控收入分配关系的需要,适时调整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标准。

5.事业单位的培训制度(1)培训的内涵

事业单位的培训,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为目的的培养和训练。(2)培训的特点

①从性质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属于一种继续教育,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拓展。

②从目的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

③从内容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实施的。

④从形式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可以根据单位及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3)培训的原则

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培训应该遵循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和讲求实效的原则。(4)培训的基本内容

①培训的对象

事业单位的培训对象就是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具体包括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②培训的方式

培训的方式按培训与工作的关系、培训的组织形式、培训目的等可以有不同的划分。

a.从培训与工作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在职培训和非在职培训。

b.从培训的组织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正规学校培训、非正规学校培训等形式。

c.从培训的目的来分,有学历培训、文化补课、岗位职务培训等。

③培训的内容

a.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基本素质的培训。

b.新知识、新思想、新技能的培训。

c.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6.事业单位的考核制度

事业单位人员的考核制度,是由政府或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管理权限,对其所属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成绩以及其他素质进行考察了解,并作出客观评价,通过考察工作人员的德才素质和工作实绩,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使用、管理和收入分配提供客观依据的制度。(1)考核原则与范围

①考核原则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

②考核范围

考核范围包括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所属事业单位的各级各类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人。(2)考核的内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①德:主要考核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表现。

②能:主要考核业务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的运用发挥、业务技术提高、知识更新情况。

③勤:主要考核工作态度、勤奋敬业精神和遵守劳动纪律情况。

④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考核的等次及标准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4)考核的方法

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考核要注重实效,简便易行,宜于操作。

考核由事业单位负责人负责。必要时,事业单位负责人可以授权同级副职或有关机构负责人负责考核。(5)事业单位考核制度的特点

①体现了分类管理的思想

分类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按照干部分类管理的要求,把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从以往的国家干部管理模式中分离出来,结合事业单位的特点,进行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

②考核结果使用与事业单位用人和分配制度紧密结合

事业单位考核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把年度考核的结果使用与事业单位内部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挂钩,关系到每个工作人员切身利益。(三)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与改革

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1)人事管理制度的弊端

从总体上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发展还不适应。

表1-2 人事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弊端(2)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①全面推行制度改革,明确事业单位人事关系的性质,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新型的任用关系与用人机制。

②继续实行分类指导。

③加快制定配套政策。

④优化事业单位人才结构。

2.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思路(1)指导思想

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2)目标

按照中央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形成全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位特点和人才成长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到2015年,全面建立聘用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制度,普遍推行公开招聘制度和竞聘上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到2020年,形成健全的管理体制、完善的用人机制和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3)基本思路

按照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相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完善政策、分类推进、分步实施、确保稳定,通过制度创新,配套改革,加强法制建设,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增强事业单位的生机和活力。

3.建立新型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1)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

①全面推行聘用制度

a.破除干部身份终身制

b.建立解聘、辞聘制度

c.加强聘后管理

②改革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单一的委任制,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

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性质和工作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

a.事业单位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不同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任职条件,实行岗位管理。

b.通过深化职称改革,强化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建立政府宏观指导下的个人申请、社会化评价的机制,把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权交给用人单位。

c.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等级序列,推行职员制度。

④建立选人用人实行公开招聘和考试的制度

⑤逐步建立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用人制度(2)建立形式多样、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

①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逐步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②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自主权。

③积极探索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改革。

④发挥工资政策的导向作用。(3)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员安置制度

①坚持以内部消化为主的原则,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未聘人员安置制度。

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引导鼓励未聘人员面向基层、农村和企业,使他们在新的领域发挥作用。

③要为妥善安置未聘人员创造条件。(4)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人事监督制度

①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监督。

②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制度。

③做好事业单位人事争议的处理工作

④健全和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政策法规体系。(5)加强领导。

①加强领导,统筹规划

②突出重点,分类推进

③积极稳妥,稳步实施

二、职业道德

(一)职业与职业道德

1.职业(1)定义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2)职业的三要素

职业集中地体现着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

2.道德(1)道德的含义与本质

①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②道德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不是人的自然本质固有的“善良意志”,而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

a.它作为思想关系,就其一般本质而言,是对社会物质关系的反映,是由社会物质条件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社会意识形式;

b.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又具有区别于其它意识形式的特殊本质和规定性,从而使道德成为凭借善与恶、下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来把握现实世界的“实践精神”。(3)道德的特征及功能

①道德的特征

a.共同性

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或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b.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c.阶级性

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

d.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他关联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e.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②道德的社会功能

a.道德的认识功能;

b.道德的沟通和调节功能;

c.道德的教育感化功能;

d.道德的评价功能;

e.道德的平衡功能。

3.职业道德(1)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2)职业道德的特点

职业道德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规范,具有体现其自身性质的鲜明特征:

①适用范围的有限性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一种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

②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由于职业具有不断发展和时代延续的特征,不仅其技术世代延续,其管理员工的方法、与服务对象打交道的方法,也有一定历史继承性。

③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职业道德的要求都较为具体、细致,因此其表达形式多种多样。

④兼有强烈的纪律性

纪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但它是介于法律和道德之间的一种特殊的规范。它既要求人们能自觉遵守,又带有一定的强制性。(3)职业道德的体现方面

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义务、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和职业技能等方面。(4)职业道德的作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①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②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③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④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二)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社会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它是判断人们职业行为优劣的具体标准,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反映。(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与过去一切社会中的职业道德相比较,具有如下特征:

①继承性和创造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新型、最先进的制度:一方面,它在继承传统优秀道德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对传统职业道德进行调整,赋予它新的内涵;另一方面,根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要求提出了新的职业道德要求,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

②阶级性和人民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其根本目的和任务在于反映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地位。同时,社会主义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此,它反映和体现的是全体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故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是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③先进性和广泛性相统一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反映了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因而具有先进性。但是社会主义社会中还存在着非社会主义性质的职业道德现象。因此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先进性的评价应该有一个可以衡量的客观标准。这个客观标准就是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进步,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弘扬正气、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公民自觉履行权利和义务,以开拓创新、锐意改革的精神和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的品德创造美好生活。只有符合这些基本要求,才能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先进性。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与基本原则(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

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

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为谁服务的问题。不同类型的道德,其核心也就不同。一切剥削阶级的道德都是为维护剥削制度、维护少数博学者的根本利益服务的,因此,其道德建设的核心就只能是为个人谋私利;而社会主义道德是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道德,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服务的伦理体系,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

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富裕为根本目的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人们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都是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因此,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客观要求。

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在我国,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都能够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融会贯通在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中。要引导人民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为人民服务,做好事,反对白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④为人民服务既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一致,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精神;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人类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为人民服务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更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在新时期的一个新发展。(2)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①集体主义是人类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

确立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这是社会本质的必然要求。以社会为本位的集体主义,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确立的价值目标。

②集体主义是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的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础是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反映的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是劳动人民的共同利益。而反映这个基础的道德观念,必然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

③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和社会利益的基本原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明确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集体主义,便能正确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同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1)爱岗敬业;(2)诚实守信;(3)办事公道;(4)服务群众;(5)奉献社会。

1.2 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题意)

1.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的要素,“三要素”是指(  )。[2015年真题]

A.职业职责、职业操守、职业权力

B.职业职责、职业权力、职业利益

C.职业职责、职业技能、职业行为

D.职业职责、职业技能、职业权力【答案】B【解析】职业在社会生活中,主要体现出三方面的要素:①职业职责,即每一种职业都包含着一定的社会责任,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任务,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②职业权力,即每一种职业人员都有一定的职业业务权力,就是说,只有从事这种职业的人才有这种权力,而在此职业之外的人不具有这种权力;③职业利益,即每种职业人员都能从职业工作中取得工资、奖金、荣誉等利益。因此B项正确。

2.强化职业责任是(  )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2014年真题]

A.团结合作

B.诚实守信

C.勤劳节约

D.爱岗敬业【答案】D【解析】D项正确,爱岗敬业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工作态度的一种普遍要求。

3.职业活动中,符合“仪表端庄”具体要求的是(  )。[2013年真题]

A.着装华贵

B.鞋袜搭配合理

C.饰品俏丽

D.发型突出个性【答案】B【解析】B项正确,仪表端庄是指人的外表(包括人的姿态、仪容、举止和风度)端正庄重,是一个人外在美的因素。在修饰自己仪表时要考虑其职业的特点,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ACD三项错误,突出的都是个性特点,不符合职业穿戴的要求。

4.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

A.职业道德与人格高低有关

B.职业道德的养成只能靠社会强制规定

C.职业道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道德素质

D.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与从业人员的个人利益无关【答案】C【解析】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人的道德素质。因此C项正确。

5.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的结果分为(  )四个等次。

A.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

B.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C.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

D.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答案】B【解析】B项正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6.(  )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A.道德修养

B.职业道德

C.道德素质

D.职业要求【答案】B【解析】B项正确,职业道德,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

7.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答案】A【解析】A项正确,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善恶评价,道德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矛盾。

8.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是(  )。

A.服务性

B.收费制

C.营利性

D.提供精神产品  【答案】A【解析】事业单位主要分布在教、科、文、卫等领域,是保障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正常进行的社会服务支持系统。服务性是事业单位最基本、最鲜明的特征。因此A项正确。

9.道德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实质是调整(  )。

A.政治关系

B.利益关系

C.社会关系

D.经济的关系【答案】B【解析】B项正确,道德是人类生活所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宣传教育、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在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

10.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现已正式启动,强化事业单位(  )属性是此次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

A.管理

B.公益

C.经营

D.行政【答案】B【解析】B项正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是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

11.“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所体现的道德修养方法是(  )。

A.实践躬行,积善成德

B.见贤思齐,修心养性

C.省察克治,防微杜渐

D.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答案】A【解析】“从我做起”强调了道德修养要付诸实践,“从小处着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体现了在修养过程中实现积善成德。因此A项正确。

12.单位对新录用人员进行的培训称为(  )。

A.初任培训

B.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在职培训【答案】A【解析】初任培训的对象是机关新录用人员,即经考试录用进入机关,担任主任科员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任职培训,是指机关对准备晋升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按照晋升职位的要求所实施的相应的培训;在职培训也称职工教育,是对企业内部具有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所进行的提高教育;专门业务培训,是指机关为公务员从事专项工作而提供所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训的目的是保证公务员能够胜任专项工作的需要。因此A项正确。

13.从社会礼仪的角度考察,下列不属于发言者仪表规范内容的是(  )。

A.分清对象

B.仪表整洁

C.表述谦虚

D.自我推销【答案】D【解析】D项,发言者仪表规范的内容有:①分清对象,②仪表整洁,③表述谦虚。

14.仪容美是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它包括:仪容自然美、仪容修饰美和(  )。

A.仪容内在美

B.仪容协调美

C.仪容健康美

D.仪容外表美【答案】A【解析】A项正确,社交礼仪对个人仪容的首要要求就是仪容美,它的含义分三层:①仪容自然美;②仪容修饰美;③仪容内在美。

15.道德评价是职业道德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下列属于道德评价原则的是(  )。

A.防微杜渐

B.客观公正

C.积善成德

D.君子慎独【答案】B【解析】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善恶、荣辱、正当或不正当等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通过赞扬、褒奖或批评、谴责,激励人们扬善弃恶。客观公正是道德评价的原则。因此B项正确。

1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任务是在全社会形成(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B.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同理想

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精神支柱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因此D项正确。

17.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是(  )。

A.集体主义

B.诚实守信

C.爱国守法

D.为人民服务【答案】B【解析】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以爱国守法为基本道德规范。因此B项正确。

18.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  )。

A.为人民服务

B.艰苦奋斗

C.和谐社会

D.“八荣八耻”【答案】D【解析】2006年3月4日,胡锦涛主席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届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D项正确。

19.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  )个等级。

A.7

B.13

C.10

D.9【答案】B【解析】事业单位岗位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专业技术岗位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相应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十三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七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三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至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因此B项正确。

20.2006年2月9日,人事部发布实施了(  )。这是我国首次就事业单位进人问题作出的专门规定。

A.《事业单位聘用条例》

B.《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

C.《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D.《人事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答案】C【解析】为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2006年2月9日,人事部发布实施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这是我国首次就事业单位进人问题作出的专门规定。因此C项正确。

2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中,青年人员应占(  )。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四分之三

D.三分之二【答案】B【解析】《人事部<关于重新组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评委会委员应由具有较高学术技术水平、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专家组成。其中,中青年专家一般应占1/3。高级评委会一般由25人以上组成,委员应具有本专业的高级职务。中级评委会一般由20人以上组成,委员应具有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具有本专业高级职务的委员不少于1/2。初级评委会应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务者组成。因此B项正确。

22.以下不属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是(  )。

A.解放思想

B.办事公道

C.诚实守信

D.奉献社会【答案】A【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问题的决议》规定,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五项基本规范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因此A项正确。

23.社会场合,对待众多的合作伙伴,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要使人感觉有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暗明之分,这属于社交礼仪惯例中的(  )。

A.尊重他人原则

B.等距离原则

C.宽宏大度原则

D.适度原则【答案】B【解析】所谓等距离原则,是指在社交场合,特别是在一些应酬中,对待众多的朋友或合作伙伴,应努力做到一视同仁,不要使人感觉到明显的亲疏远近、冷暖暗明之分。因此B项正确。

24.人们在交往中遵守礼仪规范,有助于加强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这属于社交礼仪的(  )。

A.沟通功能

B.协调功能

C.维护功能

D.教育功能【答案】A【解析】在人际交往中,自觉地执行礼仪规范,可以使交往双方的感情得到沟通,在向对方表示尊重、敬意的过程中,获得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因此A项正确。

25.孔子说:“见人不可不饰。”可见着装在社交中具有重要的礼仪职能。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着装礼仪原则的是(  )。

A.个性原则

B.合礼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奢华原则【答案】D【解析】着装的原则:①个性原则;②合礼原则;③TPO原则;④整体性原则;⑤整洁性原则。因此D项正确。

26.在社会活动中,选择正确适当的称呼,反映着自身的教养和对对方尊敬的程度。下列选项中,不符合交往礼仪的是(  )。

A.称呼人的顺序一般为先上后下、先长后幼、先疏后亲、先女后男

B.在正式场合中,称呼前来参加活动的自己儿时伙伴为“拐子”

C.对有生理缺陷的人,应绝对避免使用带有刺激的字眼

D.在工作中,以交往对象的职务相称,以示身份有别、敬意有加【答案】B【解析】B项,称呼前来参加活动的自己儿时伙伴为“拐子”不符合正式场合的礼仪规范。

27.当前我国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  )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

A.复杂、多元、稳定

B.正常、稳定、发展

C.多层、正常、变化

D.积极、健康、向上【答案】D【解析】当前我国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党中央大力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是十分显著的。对社会整体道德质量的更高标准,对国民道德素质的更高要求,对社会向善价值追求的更紧迫期待,对社会各种各样的败德行为的更严厉谴责,都深刻揭示了全社会道德状况向善前进的大趋势。对人的正确利益的肯定、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对人的个性的肯定、对人权的肯定;改革开放意识、进取竞争意识、自由民主意识、公平公正意识、和谐包容意识、生态环保意识等的增长,无不是社会主流道德舆论和主流道德观念积极、健康、向上的表现。因此D项正确。

28.知荣明耻,人之根本。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  )。

A.自我剖析

B.自我感受

C.自我认同

D.自我批评【答案】B【解析】荣誉和耻辱,是荣辱观中的一对基本范畴,是指社会对人们行为褒贬评价以及人们对这种评价的自我感受。知荣辱,是人性的标志,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提炼和升华,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只有知荣辱,才能明是非、辨美丑。一旦荣辱不分,势必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仅道德伦理大厦根基动摇,就连整个社会风气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B项正确。

29.团结友善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  ),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

A.向心力

B.感染力

C.吸引力

D.亲和力【答案】D【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二十字的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它不仅体现了道德的先进性与道德的广泛性的统一,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新道德的统一。其中,“团结”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公民之间的道德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亲和力,“友善”更加注重公民个人之间的亲善关系。因此D项正确。

30.要做到遵纪守法,对每个干部职工来说,必须做到(  )。

A.有法可依

B.反对“管”、“卡”、“压”

C.反对自由主义

D.努力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答案】D【解析】要做到遵纪守法,对每个干部职工来说,必须做到努力学法,执法、守法、用法。因此D项正确。

31.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仍能坚持道德观念去做事的行为被称之为(  )。

A.勤奋

B.审慎

C.自立

D.慎独【答案】D【解析】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这是进行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因此D项正确。

32.新华社2012年4月16日受权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和(  )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A.聘用制

B.岗位管理制度

C.公平招聘制度

D.竞聘上岗制度【答案】B【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以转换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核心,以健全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加快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分类人事管理,依据编制管理办法分类设岗,实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因此B项正确。

3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  )体系。

A.科技服务

B.公益服务

C.文化服务

D.社会服务【答案】B【解析】《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建立起功能明确、治理完善、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基本服务优先、供给水平适度、布局结构合理、服务公平公正的中国特色公益服务体系。因此B项正确。

34.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一般实行(  )。

A.考核制

B.委任制

C.合同制

D.聘任制【答案】D【解析】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称一般实行聘任制。聘期一般为1年至3年,也可以一个重大项目为周期。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向被聘任的专业技术人员颁发聘书,双方签订聘约。因此D项正确。

35.(  )是个人敬业、勤业,履行职责,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

A.服务群众

B.事业心和责任感

C.勤劳节俭

D.诚实守信【答案】B【解析】B项,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个人敬业、勤业,履行职责,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内在动力。它鞭策人发奋上进,催人勤于思考、勇于探索。

36.(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

A.集体主义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服务群众【答案】A【解析】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主义是调节这些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A项正确。

37.职业良心是指从业者在(  )中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主观意识和评价能力。

A.履行职业义务

B.遵守道德要求

C.所持劳动态度

D.树立职业理想【答案】A【解析】职业良心是指从业者在履行职业义务中形成的对职业责任的主观意识和评价能力,是从业者依据自己必须履行的道德要求,对自身的行为动机进行自我检验、对行为活动进行自我鉴定、对活动结果信息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A项正确。

38.中国文联2012年3月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其内容是(  )。

A.爱国、为民、崇德、尚艺

B.爱国、创新、包容、厚德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D.坚持爱国为民、弘扬先进文化、追求德艺双馨、倡导宽容和谐、模范遵纪守法【答案】A【解析】中国文联九届二次全委会正式审议通过了“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文艺界核心价值观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价值追求,内容是“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爱国,是文艺工作者的精神气节;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崇德,是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尚艺,是文艺工作者的职业追求。因此A项正确。

39.每个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应该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

A.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B.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