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2:06:47

点击下载

作者:萧枫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

东南欧现代经典作品赏析试读:

前言

马克思曾经说过:“文学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

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文学简史主要指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跟各国历史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历史的发展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时代背景,而文学的发展也形象地记录了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

总之,学习世界文学,就必须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大师、著名文学作品和文学发展历史,才能掌握世界文学概貌。

为此,我们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的世界文学研究成果和文学发展概况,编撰了“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丛书。

本套书系内容全面具体,具有很强的资料性和系统性,是广大读者学习了解世界文学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版本。

本书由萧枫同志主编,参加编撰的还有宋涛、张林、李雪、胡元斌、窦俊平、廖海丽、聂丽、寻美琴、李娟、鹿清斌、王德雪、张立立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壹意大利作品约婚夫妇《约婚夫妇》是曼佐尼的代表作。小说以17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伦巴第时期为背景。

农村纺织工人伦佐和鲁齐娅互相爱慕,准备成婚。恶霸地主堂·罗德里戈意欲霸占鲁齐娅,对他们横加迫害。伦佐被迫逃离农村,流亡到米兰,鲁齐娅躲在修道院避难。当地大寨主被堂·罗德里戈买通,把鲁齐娅劫持到山寨。后来寨主对过去的罪恶生活感到厌倦和悔恨,同时,他也被鲁齐娅的纯洁所感动,在一个红衣主教的启迪下,寨主幡然悔悟,改邪归正。鲁齐娅被护送到米兰。伦佐历经饥民暴动、瘟疫和其他波折以后再次来到米兰,和鲁齐娅相逢,结成美满婚姻。

小说以广阔的画面,生动地反映了17世纪上半叶意大利的社会政治生活。作者把主人公的身世放在当时意大利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予以真实的描写,尖锐地揭露出西班牙侵略者及其卵翼下的贵族阶级的统治所造成的意大利长期封建割据、内讧四起、经济凋敝、灾荒遍地、瘟疫肆虐的局面。一对农村青年的不幸遭遇,象征着意大利人民的悲惨境况。17世纪30年代西班牙统治下的意大利,成为19世纪上半叶奥地利奴役下的意大利的缩影。小说的锋芒明确地指向外来侵略者,触及了争取民族独立和统一这一意大利社会最尖锐的问题,使这部历史小说具有了现实意义。《约婚夫妇》是意大利文学史上第一部以被压迫的劳动人民为主人公的小说。作者展示了农民、车夫、船夫、仆人、小手工业者等普通人的生活,表现出他们热爱劳动、团结友爱、仇恨侵略者和封建势力的品质。伦佐朴实憨直,富于热情,为了争取幸福,不畏艰险;鲁齐娅心地纯洁,为人善良。作者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批判结合在一起。他把被压迫者的高尚品质同封建贵族、恶霸的丑行劣迹互相对照,刻画了后者依仗侵略势力欺压同胞、凶暴贪婪、腐化堕落的丑恶嘴脸,对那些为他们效劳的神甫、律师的趋炎附势、伪善自私进行了无情地申斥。《约婚夫妇》也明显地反映出曼佐尼思想上的局限性。小说宣扬天命观,在铺叙主人公的遭遇的过程中处处让人觉得,由于神明主持正义,赐福弱者,那一对有情人才摆脱了重重困难,获得美满结局。小说谴责教会放弃维护弱者的职责,鼓吹借助基督教来培养高尚的情操,实现人的自我完善,使他们“摆脱迷津或绝境”。书中的两个重要人物鲁齐娅和大寨主就是按照这种思想塑造出来的。鲁齐娅柔顺、忍耐,浸透着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她不怨恨任何人,即使对待堂·罗德里戈这样的大恶霸,她也只是祈求上帝能够“感化”和“宽恕”他,化“横暴”为“温良”。大寨主是和官府、贵族沆瀣一气的“杀人不眨眼的江洋大盗”,但一经红衣主教劝谕,立即“放下屠刀”,痛改前非,致力于“补赎旧日的罪过,救恤贫困”,成为“圣徒”。曼佐尼在这里宣扬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在上帝的感召下,共同接受基督教的仁爱思想,根除社会邪恶,企图以此调和阶级矛盾。这种思想反映了意大利自由资产阶级的弱点:既要求推翻封建压迫,取得民族解放,又害怕高涨的革命运动,因而幻想用道德感化的方法同强大的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实行妥协。《约婚夫妇》为意大利历史小说的发展开拓了道路。19世纪30~70年代,这种体裁风行全国,产生了许多借过去的斗争来表达民族复兴运动思想的历史小说,如古埃拉齐的《佛罗伦萨围困记》、尼埃沃的《一个意大利人的忏悔》等。扫罗《扫罗》是意大利作家阿尔菲埃里发表于1784年的一部悲剧。

小说取材于圣经故事。英勇善战的犹太将领大卫,被以色列国王胡罗追捕,潜逃在外,过着非人的生活。他的妻子米哈尔公主,成天哀求国王还她丈夫,约纳番王子也在一旁帮腔,闹得国王心神不定。在以色列人和非利士人决战的紧要关头,大卫冒着生命危险潜回以色列军营,要求参加对非利士人的战斗。他宁愿战死沙场也不愿再做一个被驱赶的逃犯,他决心与以色列人及其国王扫罗同生死共存亡。

丈夫突然返回,使悲痛欲绝的米哈尔公主喜出望外,也使视大卫如同良师益友的约纳番王子感到勇气倍增。但是他们却担心国王是否会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收回成命,起用大卫。他们认为国王之所以仇恨战功赫赫的大卫,是听信了妄自尊大的阴谋家阿凡尼尔的谗言,他们决心帮助大卫揭穿阿凡尼尔。

扫罗国王年轻时作战亦十分英勇,率领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及闪族人诸部落作战,屡建战功,被长老会议推选为国王。他为了保持王位,反对祭司干预政事,成为宗教攻击的对象,但他又惧怕神灵会进行报复,心情十分矛盾。他渐渐变得性情孤独,急躁易怒,残酷无情,甚至连自己的子女也不放过。忌妒成性的阿凡尼尔利用国王这种心情,散布流言说,大卫在以色列和犹太人中间搬弄是非,勾结非利士人,要谋害国王,等等。因此,扫罗国王下令捉拿大卫,大卫被迫到处逃窜。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来到扫罗国王面前进行申辩。他拿出从国王披风上拉下来的一块衣料,证明自己对国王的忠贞。那是国王在追捕他时,在一个山洞里休息,睡着了,落入他手,但他竟无歹心,只拉下国王一块衣料,却保留了国王的生命。他声明自己此次回来是为了帮助国王战胜敌人,在取得胜利之后准备束手就擒,听从国王发落。大卫一席话解开了国王心中的疑团,博得了国王的信任,扫罗再次委任他统帅三军,指挥战斗。

阿凡尼尔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之所以成为扫罗国王士兵的统帅,就靠搞阴谋诡计。国王任命大卫统帅三军,阿凡尼尔表面上装出完全服从的样子,背后却又点燃国王心中忌妒与猜疑的邪火。在公主和王子兴高采烈、全军上下热烈欢迎新统帅、准备迎接新战斗的时刻,扫罗国王对大卫又起了疑心。他看到大卫手中拿的那把剑,那是大卫与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亚决斗时得来的,后来献给了天主,作为圣物供在祭坛上。国王因此怀疑大卫是欺骗他,怕大卫和宗教势力勾结起来夺取他的王位。大卫赞颂扫罗率领以色列人击败了主要敌人,劝说国王不要高枕无忧,要招贤纳士,为彻底打败敌人,消灭一切不信奉天主的种族而奋斗。他认为在这场战斗中,国王和他是以色列人手中的两把宝剑。国王听不进大卫的话,反而觉得大卫抬高自己准备夺取王位。因此他撤销了对大卫的任命,并要立即处死大卫。约纳番王子死死拉住国王,让大卫逃走。

大卫在公主和王子的帮助下逃走了。国王对王子阻拦他杀死大卫十分生气,认为他放走大卫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以色列的王位将不是由他而是由大卫来继承。约纳番王子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大卫战功卓著,但阿凡尼尔陷害他,父亲忌妒他。在他看来大卫智勇过人,是上帝派来的,即使上帝让大卫而不是让他继承王位,他也心甘情愿。他认为大卫对国王一片忠心,国王惧怕大卫,正说明大卫是上帝差遣来的,他劝父亲不要反抗,只能顺从天意。

儿子的话使国王心情十分烦恼,他惧怕神灵但又想为了自己的子孙和家族保住王位。他一闭上眼睛,仿佛就看见已故的祭司长撒姆伊尔要他把王位让给大卫,因此他更加仇视宗教,嫉恨大卫。他杀死了赶来帮助他作战的祭司,命令阿凡尼尔捉拿大卫归案。王子和公主的劝解,更增添了他的恼怒,他撵走了自己的儿女,却把阿凡尼尔视为唯一可信的人。他要亲自带兵出战,企图以战功解除自己的烦恼。

这时非利士人突然发起进攻,约纳番诸王子战死。胆怯的阿凡尼尔借口要保护国王撤走,从战场上逃了下来。当扫罗国王得知他的部队已被击溃,儿子已经牺牲,敌人已经迫近大营时,他明白自己已到了穷途末路,他拒绝逃走,拔出宝剑自刎而死。木偶奇遇记《木偶奇遇记》是意大利作家科洛迪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意大利就有72个出版商出版了至少256种不同版本的《木偶奇遇记》,英语版本更是有111种之多,吸引了全世界的读者。

卡尔洛·科洛迪,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他出生在佛罗伦萨乡下一个厨师家庭,少年时就学于教会学校,毕业后开始给地方报纸写稿,先后创作了《小手杖》、《小木片》、《小手杖游意大利》、《眼睛和鼻子》等。《木偶奇遇记》这篇超人体童话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叫皮诺曹的真实、可爱的低幼儿童的典型形象。主人公小木偶活泼、聪明、正直、会思考、重感情、他十分希望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可是淘气和无知给他带来了麻烦和苦恼,一次又一次惊险的经历增加了他的见识,锻炼了他的性格。他热爱自由、天真纯洁、勇于改正错误,终于成为一个真正的孩子。

作者运用了奇妙的想象、极度的夸张,使故事情节曲折生动;用轻松而又严肃的笔触细致地描画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将道德教育、人生哲理融会在具体、美丽、富于儿童情趣的形象之中。如皮诺曹每说一句谎话,他的鼻子就长长一截,这样,长鼻子就成了谎言的一个外在标志。逃学贪玩就长出驴耳朵,变成了世界上最笨的动物。小木偶被鲨鱼吃掉后,却在鲨鱼肚子里碰到了早些时候被鲨鱼吃掉的爸爸。这些手法所达到的效果,是说教所不能比拟的。斯巴达克思《斯巴达克思》是意大利作家乔万尼奥里的代表作。

小说以公元前1世纪发生在古罗马的一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的真实事件为依据写成。作品通过这支起义队伍由弱到强、由小到大的发展壮大的过程,无情地揭露了奴隶主阶级对罗马奴隶们的残暴统治,表现了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强烈控诉,热情歌颂了以斯巴达克思为代表的奴隶英雄的丰功伟绩,表达了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民主派的社会政治思想。

小说的主人公斯巴达克思是被奴役阶级的领袖,也是千千万万奴隶根本利益和革命愿望的代表。他原是一个角斗士,专为奴隶主开心取乐,受尽百般凌辱。由于在竞技场上表现出超群的勇敢和机智,而被释为自由人。然而,斯巴达克思并不以自己成为自由人而满足,他考虑的是整个被奴役的阶级的自由和解放。自从成为自由人的那一天起,他就积极投身于组织和发动武装起义的工作。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忠心耿耿,顾大局,识大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而深得奴隶们的拥戴和尊敬,被推为起义军的首领。他英勇善战、身先士卒。

在他的率领下,起义军南征北战,发展很快。敌人的高官厚禄不能使他放下武器,艰难险阻动摇不了他的决心。他曾义正词严地表示:对待压迫阶级只能“以凌辱对付凌辱,以残杀对付残杀,以屠戮对付屠戮。”因此,他在起义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斯巴达克思作为起义军的统帅,他具有高超的组织才能和军事指挥才能。他所领导的起义军并非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而是有着严明的军纪、严格的军事训练、顽强的战斗力的队伍。斯巴达克思在同敌人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一套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他所领导的起义军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能抵御、攻打几倍、十几倍于起义军的奴隶主军队,就是因为靠了严明的军纪、英勇作战和多变的战术。在同敌人的战斗中,起义军陷入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斯巴达克思本人也受了重伤,但他仍似闪电般地挥舞起短剑,继续顽强地同敌人搏斗,直到流完最后一滴血。

马克思称他是“全部古代史中最辉煌的人物。一位伟大的将军,具有高贵的品质,是古代无产阶级的真正代表”。列宁也称他为“大约两千年前最大一次奴隶起义中一位最杰出的英雄”,斯巴达克思是当之无愧的。

小说描写奴隶革命战争的场面宏伟壮观,气势磅礴;主要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多采用夸张、想象、衬托等手法,或描摹人物心理,或刻画人物性格,或直抒胸臆,或抒写大自然的瑰丽恬静,使整部作品豪放与柔美兼备,情景交融。马拉沃利亚一家《马拉沃利亚一家》是G·维尔加在1881年发表的长篇小说。

故事发生在西西里岛东岸临近卡塔尼亚的一个渔村里。在这里住着安东尼·马拉沃利亚一家。他们世代以捕鱼为生,全家的财产只有一艘“上帝保佑”号渔船和一所门前有棵枇杷树的房子。

1863年9月,安东尼的20岁的长孙小安东尼应征入伍。这年的渔业很不景气,为了谋生,安东尼向本村的高利贷者、外号“木钟”的克罗切菲索赊购了500里拉的羽扇豆。他打算把羽扇豆用船运到的里雅斯特倒卖。当“上帝保佑”号载着安东尼的儿子巴斯蒂亚纳佐和羽扇豆出海后,老头扳着手指盘算着:每周贩运一次,一冬的面包不用发愁了,17岁的孙女梅娜的耳环也有了。可是,船开出不久,便遇到风暴,巴斯蒂亚纳佐不幸丧生。浪潮把撞得支离破碎的渔船抛到岸边。

安东尼刚办完儿子的丧事,“木钟”就叫嚷:“如果不还我钱,那就等于欺骗了上帝!”安东尼让人传话给“木钟”:“我们人穷志不穷,我们不是那种不守信用的人。”

一天,安东尼告诉儿媳玛鲁扎,他决定把梅娜嫁给本村奇波拉的儿子布拉西。尽管梅娜已暗中同邻居车夫莫斯卡情投意合,但在祖父面前,她不敢有丝毫违抗,就像纺织仙女一般,日夜不声不响地坐在纺车旁。

为了奔父丧,小安东尼提前复员回家。一回到村里,他就神气活现地走东串西,以博得姑娘们的青睐。他听到自己先前的女友萨拉已经嫁给一个有6个孩子的阔佬后,私下诅咒了几句,又向别的姑娘献殷勤去了。

为了还债,安东尼一家拼死拼活地工作。他同大孙子替人帮工出海打鱼;二孙子卢卡到修桥工地做临时工;小孙子阿莱西到海边拾小虾;玛鲁扎和梅娜则替人织布洗衣。但是,全家辛辛苦苦挣来的一点钱仅够修船,实在无力还债,安东尼只好将媳妇75里拉的私房托人送给“木钟”,恳求他把债期放宽到圣诞节。

圣诞节很快就到了,但安东尼仍旧无力还债。“木钟”告到了法院,同时还威胁说要他们拿房子做抵押。安东尼抱着两只老母鸡,领着全家老小向村公所的秘书求救。秘书替他请了一位律师。由于律师的雄辩,风波总算暂时平息下来了。因为房子是玛鲁扎的陪嫁,同“木钟”订合同的不是玛鲁扎而是安东尼,所以房子不能做抵押。

不久,轮到卢卡服兵役了。出发的那天下着大雨,全家人在村口同卢卡告别。谁知这竟是卢卡同家人的最后一面,后来他在一次海战中阵亡了。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上帝保佑”号又下水了。安东尼领着孙子们下海捕鱼。他们把鱼晒成鱼干,和鸡蛋鸭蛋一起拿到市场上出售,可总也还不清那利滚利的债。最后,“木钟”还是强占了他的房子。马拉沃利亚一家被赶到村角的一间破屋里。在一个阴沉沉的夜晚,他们被迫离开这亲切而熟悉的家。梅娜的女友努齐娅塔和邻居们都流着泪前来送行,一步一回头,安东尼心如刀割,他用颤抖的双手抚摸那墙上的钉子和门口那棵枇杷树,依依不舍。

墙倒众人推。马拉沃利亚家的破产使得梅娜的婚事也产生变卦。虽然布拉西仍留恋梅娜的美丽,但他的父母却坚决反对这门亲事。梅娜本无心于布拉西,心里反觉愉快,一心挂念着出门在外为人憨厚的莫斯卡。

小安东尼难以忍受这穷愁潦倒的日子,由于贫穷,女朋友也一一远离他,于是他整天唉声叹气。他恨不得每天都是星期天,那样就可以在村里闲逛,而不用经历那种在海上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险。

不久,玛鲁扎染上霍乱病死去。小安东尼眼看家破人亡,决心外出寻找幸福。几年后的一个夜晚,小安东尼一事无成,耷拉着脑袋,光着脚回来了,全家人仍像欢迎凯旋而归的英雄一样一起朝他扑去。可他还是害怕艰辛的劳动和贫困的生活。他说他不愿意像莫斯卡的驴子一样活活地累死。于是,他同村里的罗果等人常去小酒店里借酒浇愁。每当他喝得醉醺醺地回到家里时,祖父痛心地摇着头说:“你真不像马拉沃利亚家的人呀!”一次,小安东尼喝醉后与村警米凯尔打起来,并声称下次再碰上,他手中的刀“决不留情”。一天夜里,当小安东尼与罗果等人搞走私活动时,被警察钉上了。在逃避追捕时,他用刀子刺伤了米凯尔而被捕入狱。安东尼伤心至极,一病不起,最后死在老人收养所里。

阿莱西和梅娜辛勤地劳动,攒下了一些钱把房子赎回。阿莱西同努齐娅塔结了婚。莫斯卡回到了村里并向梅娜求婚,但梅娜感到自己是一个26岁的老姑娘了,不适合结婚而拒绝了他。

小安东尼刑满释放后,一天晚上回到家里同亲人告别,因为他没有面目在本村生活下去,决心到外乡去谋生。于是,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在天明之前踏上了征途。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意大利小说家亚米契斯的短篇小说和特写集,写于1886年。全书共10卷,每卷10个故事。通过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用日记形式叙述小学生们在一年中学习和生活的情况,并在每卷结尾,附加一篇每月例话,其中有爱国胜于爱钱的少年、有助人为乐的卡隆班长、有舍己救人的洛佩梯、有坚强勇敢的小鼓手、有刻苦学习的小石匠、有舍生探敌的小英雄、有尊师如父的小学生、有爱生如子的老校长,生动地反映了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同时提倡谅解、博爱的精神,以实现各阶级感情的融合和地位的平等。

其中《少年爱国者》、《少年笔耕》、《少年鼓手》等篇,尤为动人。《少年爱国者》描写了一个年仅11岁的意大利少年在流浪到国外又返回祖国途中,尽管两年来从未吃过饱饭,但他拒绝了几个轮船乘客的施舍,因为他听到了这几个乘客说了他的祖国的坏话。堂·杰苏阿多师傅《堂·杰苏阿多师傅》是意大利作家G·维尔加发表于1889年的长篇小说,作品描写了意大利下层奋斗者的艰难生活。

杰苏阿多出身微贱,他的父亲以烧石炭为生,但时常连买煤的钱都掏不出来。杰苏阿多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当苦力,挑石头,累得半死不活,常常悄悄地放声痛哭,哀求上帝来拯救他。母亲整年发寒热病,挨父亲打的次数比吃饭的次数还多。

后来,杰苏阿多离开父亲,跟随叔叔去当工人。经过整整7个年头的煎熬,终于混出了点名堂,成为一个营造商,签订了第一个承包建造磨坊的合同。不久,他又在地产上冒险投资,获得成功,逐渐积攒了钱财。从此,他的胃口越来越大,做谷物买卖,搞地皮投机生意,经营面粉厂、榨油厂,承包公路建筑……总之,教区里的每一件事他都要插一手。整整20年,杰苏阿多没有过节的日子,没有星期天,总是顶着烈日,冒着风雨,到处奔波。他从来不曾安稳地睡过一夜觉,痛快地吃过一顿饭;常常在篱笆后边,在马厩里,抓到机会就睡上两个钟头;在马鞍上,在橄榄树下,偷个空儿吃它一块黑面包。他精于算计,对雇用的工人极为严厉,从不管他们的死活。这样天长日久,杰苏阿多渐渐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巨富,“地上的上帝”。

母亲没有看到杰苏阿多的发迹就死了,他承担起赡养全家的重担,要养活好吃懒做、整天在酒店里厮混的弟弟桑多和每年必定生一个孩子的妹妹斯佩兰莎。最使他担忧的是他要时时提防那些见他发了财而眼红的绅士,他清楚地意识到,他要站稳脚跟,发展事业,必须挤进上流社会里去,获得那些大家族的撑腰,没有他们是办不了事的。他经人撮合,跟一个破落贵族家庭出身的小姐白安卡结了婚。

白安卡家的血统可以上溯到放荡的君主,后来入侵的西班牙人侵占了他们的土地,才使这个家庭的境况一落千丈,以致现在家里穷得像狗窝一样。白安卡的兄长很瞧不起杰苏阿多这样的暴发户,只是因为白安卡跟她的表兄尼尼之间不清不白的关系闹得满城风雨,只好把白安卡嫁给他们鄙夷的杰苏阿多。

然而,杰苏阿多和白安卡的婚姻并没有给他打开进入上层社会的大门,他非但得不到贵族们的支持,反而遭到各方面的攻击。白安卡患痨病,整天躺在床上,除去给他生了个女儿伊莎贝拉之外,对他毫无帮助。伊莎贝拉五岁的时候,杰苏阿多就把她送到贵族小学去念书,让她享受一切他未曾享有的东西,希望她将来在名义上和实际上都成为一个贵妇人。

伊莎贝拉长大了,出落得容貌姣好,但性格脆弱。她在西西里首府巴勒莫念中学,就像个真正的男爵小姐,她对家庭的回忆充满虚构的迷梦。1837年,巴勒莫流行霍乱病。杰苏阿多把她接回家乡,和全家到山区避霍乱。她在农村和山区第一次看到了穷困、饥饿和萧条。一切都顿时显得渺小、阴暗了。

霍乱停止了,杰苏阿多回到村里。不料他的妹妹斯佩兰莎起诉,控告他把父亲的遗产据为己有,因此要求分享杰苏阿多财产的一部分。妹妹让捕役来侮辱他,称他是“强盗”,扬言要查封他的一切东西。村子里的人都站在他妹妹一边反对他,只是因为他有钱。杰苏阿多不得不花费了许多钱财和时间,才了结了这件纠纷。

伊莎贝拉私下跟姑妈的儿子科拉丁诺相好,以此来充实空虚的心灵,杰苏阿多又把她送进马利娅宗教学校。不久,又硬是把伊莎贝拉许配给一个名叫莱拉的那不勒斯的公爵。但婚姻并没有给伊莎贝拉带来幸福。她威胁要自杀,因为外表清秀文雅的莱拉公爵经常在外浪游,以放荡的行为糟蹋了自己的家财,现在又糟蹋杰苏阿多作为陪嫁送给伊莎贝拉的财产。新婚夫妇感情淡漠,杰苏阿多心乱如麻,女儿出嫁的时候,他把好几片土地作为嫁妆给了她,而当初为了置这些地,他不知熬过了多少白天黑夜,不知招了多少人的怨恨。想到这一切,他的心都要碎了。

巴勒莫又闹起了革命,村子里也起了骚动。那些在街上游行、口号叫喊得最响的债务人,每天向他要东西,索取钱财,摊派款子。白安卡痨病发作而死,女儿竟然没有从那不勒斯回来奔丧。

杰苏阿多在烦恼中病倒了。他患了幽门癌,肚子胀肿得老高。他的亲戚、朋友乘机找上门来,侄子、妹妹、妹夫俨然以主人自居,在房间里、花园里到处乱窜,他在病床上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把东西一件件拿走。酒、油、干酪,一一失踪。田地、果园到了妹夫手里。用高价请来给他治病的医生开了一帖又一帖药,但他的病却不见好转。

女婿莱拉公爵把杰苏阿多从西西里接到那不勒斯。他仿佛进了另一个世界。女婿的宅邸是一个巨大的宫殿,大理石的楼梯,豪华的家具,穿燕尾服的男爵,使他眼花缭乱。他跟女婿呆在一起很不自在。伊莎贝拉和莱拉公爵虽然在他面前显得亲切、温和,但他看得出,女儿有一种说不出的、埋藏在心灵深处的怨艾和痛苦。

一天,莱拉公爵的总管来慰问杰苏阿多,满脸和气,做出一副友善的样子,对他说:他这么多财产,现在陷于混乱,损失很大,莱拉公爵愿意为了他的事业,主动替他背起所有的包袱,直到他恢复健康,只是希望杰苏阿多给一张签字的授权书。杰苏阿多眼睁睁地看着一张白纸搜刮去了他的全部财产。

杰苏阿多明白,他再也没有希望了,就像烂苹果被虫蛀了,一定要从树枝上掉下来似的。他思念故乡西西里,他想死在家乡。但是,一天夜里,孤独的杰苏阿多静静地合上了双眼,离开了人世。玫瑰小说《玫瑰小说》是意大利作家邓南遮发表于1889~1894年的长篇小说。《玫瑰小说》三部曲包括《欢乐》、《无辜者》和《死的胜利》,它们在情节上并不相互连贯,只是具有共同的主题。《欢乐》

安德雷亚·斯佩雷里伯爵是一位颇有艺术才华的诗人、雕塑家。他身材颀长,容貌俊美,风流倜傥,在上流社会里颇惹人注目,博得女人的青睐。

安德雷亚爱上了一个名叫埃琳娜·莫蒂的漂亮女人。起先,他觉得埃琳娜对于自己,就像诗歌、雕塑一样,意味着美感、欢乐和生命。他终日像醉汉一样沉浸在爱的生活中,忘记了一切,也忘记了艺术。随着时间的消逝,他逐渐意识到,他对埃琳娜的疯狂的爱,丝毫没有丰富他的生活内容,而只是暴露了他的精神生活的极端空虚。他为了摆脱空虚,于是愈发沉溺于情欲,而不能自拔。正当他对埃琳娜的热恋达到高峰的时候,埃琳娜突然抛弃了他。

为了遗忘埃琳娜,安德雷亚索性在情场放荡起来,在轻佻的性爱中寻找刺激。不久,他成为一个名叫玛丽娅的女子的情人。玛丽娅外貌酷似埃琳娜,安德雷亚愈是跟玛丽娅交往,愈是强烈地在自己的心中燃起思念埃琳娜的情焰。玛丽娅实际上成为他表达对埃琳娜欲念的替身。就在他跟玛丽娅打得火热的时候,玛丽娅觉察了安德雷亚的秘密,愤然离开了他。

安德雷亚在失意中觉悟到,他竭力追逐的性爱和欢乐,全不过是虚无。《无辜者》

图里·赫尔米勒早已成婚,但另有所欢,不喜欢妻子裘丽安娜,虽然她很美貌。他跟许多女人厮混,拼命追求别的什么。

图里明白自己的自私,曾不止一次地请求裘丽安娜原谅他的不忠实的行为,裘丽安娜都宽恕了他。有时,图里又为裘丽安娜的美貌所动心,渴求恢复对妻子的爱。他内心时常觉得很矛盾、痛苦。他坦率地对妻子说:我们都过着两重生活,一重是平和的,由纯真的爱情和仁慈的行动造成;另一重是动荡的,由骚扰不安和绝望的欲念组成。他就是在这种虚伪的两重生活中挣扎。

图里有时又产生自杀的强烈欲望。他觉得自己仿佛在渐渐地死去,在这无益的世界中除了自己的孤独的幻影以外,他似乎什么都不能意识到。

最后,他终于决心回到裘丽安娜身边,像当初那样热爱她。就在这时,他突然发现,裘丽安娜在情感的一时冲动下,也已经犯下了对他不忠实的过失。裘丽安娜极为悲伤,她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爱图里,但她的不贞已带来了不可消除的后果——她怀孕了。

图里打算原谅裘丽安娜的过失,正像她无数次宽恕了自己的放荡行为一样,然而,他无法忍受即将问世的婴儿。裘丽安娜分娩了,图里被不可抑制的憎恨所驱使,扼杀了初生的婴儿,虽然他知道,孩子是无辜的。《死的胜利》

乔琪·阿乌利斯帕是一个富家子弟。他跟一个有夫之妇玉坡梨特相好,在一起尽情纵欲。他们都很年轻、漂亮,一般人对于他们之间的爱情都十分艳羡。可是,乔琪却总感到有什么东西不能使他满足。他情欲横流,但骨子里非常冷酷、自私、怠惰,对一切都感觉怀疑、厌倦。纵然他和玉坡梨特如胶似漆,但不能说他们彼此是知心人,他们内心里仍然是很孤独的。

乔琪以为,变换环境会驱除苦闷,于是,他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然而,他走进家门,见到自己的母亲,却好像来到陌生人的家里做客,产生一种罕有的孤寂的感觉。他陶醉于音乐,但音乐没有充实他的空虚的心灵,而是给予他以死亡的神秘启示。他觉着,他无论把脚放在什么地方,都无法得到平衡,他被无穷的痛苦包围,但又无法认识这些痛苦。

他是叔父的继承人,家乡的一切使他回忆起叔父。他叔父不信上帝,是一个玄学家、隐士,全副身心贯注于反省内心生活,但最终因陷于捉摸不到生活的意义而苦闷,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性命。乔琪时时感到,在他的眼前浮现着叔父的阴影,他无法节制肉欲,但更无法抗拒神秘、恐怖的死亡的召唤。他经常梦见死的场面,他的脑子里充斥着关于死的想象,想象玉坡梨特死后的美态,诗人雪莱那奥秘、庄严、富于诗意的死亡。

乔琪又回到了玉坡梨特的身边,爱情的空虚和人生的无意义,使他苦闷到了极点。他仇恨生存的本性的苏醒,向往从爱到死的飞跃,毁灭一切狂念,进入永恒的、宁静的沉醉。于是,他和玉坡梨特手牵着手,双双跳崖自杀,在死亡中找到了归宿。琪娥康陶《琪娥康陶》是意大利作家邓南遮的著名剧作,该剧以雕塑家吕西荷同模特琪娥康陶的微妙关系展开情节。

琪娥康陶是雕塑家吕西荷的模特儿。她真可说是千姿百态,妩媚动人。“她的身体的每一种运动都是打破一种和谐,而又创造一种更加美丽的和谐。”这对于一个雕塑家来说是极其难能可贵的,所以,琪娥康陶成了吕西荷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美丽的斯芬克斯雕像就是以她为模型塑造成功的。

艺术,对吕西荷来说意味着生命,而琪娥康陶则是他的“生命的生命”。但是,同妻子西尔薇的关系,却像一把道德的枷锁,紧紧地束缚着他,使他既不能和琪娥康陶在一起,又不能和她分离,感到无比的痛苦。在艺术同道德的矛盾中,吕西荷踟蹰、徘徊,无所适从。他热爱艺术,但又苦于不能为此而“践踏违背人性的道德”,他决计离开这个世界。于是,一天晚上,吕西荷在雕塑室开枪自杀。然而,自杀没有成功,被房子管理人发觉了。

医生的及时抢救和西尔薇几个星期的通宵看守,阻止了死神的降临,吕西荷由此对妻子产生了一种无限的感激和崇拜之情。其实,吕西荷崇拜的仅仅是妻子的灵魂,他并不爱她,虽然她拯救了他的生命。吕西荷需要的并不是生命,“把压着这样重量的生命还给我,我是不情愿的。”他需要的是艺术,是雕塑,是琪娥康陶,而不是灵魂。所以,他依然觉得,他同西尔薇的关系,不过“是幻想的游戏把我配给了一个和我没有什么关系的女子”。

然而,在琪娥康陶面前,他却觉得她常常是强者,完全被她所征服,艺术的锁链把他俩连在了一起,使他不能离开她、缺少她。在完成了斯芬克斯雕像后,他又开始雕塑另一座像,并已打好了泥土的轮廓,可是打自杀后,他就再也没有走进过雕塑室。倘若泥土一干,那座雕像也就完了。不过吕西荷确信泥土不会干,因为琪娥康陶在那里,她懂得艺术的方法,知道怎样把泥土保持柔软。这在吕西荷看来,同样是反抗死的一种行为,甚至远比保存他的生命更有价值。当他收到琪娥康陶的信,知道她每天在等着他时,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只觉得有一股无形的力把他吸往雕塑室。

西尔薇已经觉察到丈夫不安的神情,猜测到琪娥康陶会写信给吕西荷。她预感到危险就在眼前,她不能眼睁睁让别人夺走她的幸福、她的丈夫。她决定立即去见这个极端傲慢、鲜廉寡耻、给她带来灾难的女人,把她从雕塑室逐走。

一场激烈的交锋在雕塑室里展开了。西尔薇面对着情敌,指责琪娥康陶侵夺了她的权利,破坏了她美满的家庭,是杀害吕西荷的凶手。琪娥康陶据理力争,毫不退缩,她认为雕塑室是她的领地,“家庭的感情在这里是没有地位的,家庭的道德在这里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是一块超越法律与普通权利的地方”。所以,她并没有侵夺别人的权利,而西尔薇倒是一个入侵者。同时,她无比自豪地告诉西尔薇,她是被吕西荷热烈地爱着的,吕西荷之所以要去死,完全是为了抛弃一个枷锁,那就是西尔薇的道德的枷锁。真正的刽子手正是西尔薇。她自己则是吕西荷光明的象征,是她点燃了吕西荷血液里不断燃烧的狂热的火,正是这狂热的火,使他创作了不朽的雕像。琪娥康陶还对西尔薇说,前一天,她写了一封信告诉吕西荷,她等待着他,并且“我断定他将要到这里来”。

欺骗与撒谎的恶念侵袭了西尔薇纯洁的心灵,她声称吕西荷已经失去了他从前所做的事的记忆,只求在和平中过日子,而且,他已经把信给她看了,并差她到这里来对棋娥康陶说:“希望你的自傲能够阻止你变成强求的人。”

琪娥康陶信以为真,一种被逐出去的羞耻激怒了她,复仇与毁灭的欲念在她心中升起。她直奔斯芬克斯雕像,准备推倒它。西尔薇见此情景,惊慌失措,急忙上前阻止。“不,那是我说了谎。”但是,被推倒的雕像发出的巨响,淹没了她的失望的声音,接着,西尔薇发出了撕裂人心的痛苦的喊声……西尔薇的双手被压断在那雕像下。

在可怕的悲剧发生后,西尔薇恍然悟到,她太猛烈地把她的手伸向了一件命运不许她拥有的好东西。于是,她带着女儿毕太到海滨居住,让那海水来冲刷她无限的悲哀和痛苦。风中芦苇《风中芦苇》是意大利作家黛莱达发表于1913年的长篇小说。

小说主要写堂·扎姆是撒丁岛一个偏僻地区拥有许多土地的庄园主。他一生苦心经营地产,思想保守,恪守撒丁岛的旧传统、旧习俗。妻子亡故以后,他更加严格管教他的4个女儿:露丝、哀思苔尔、丽娅、诺爱米,不准她们步出闺房一步,一心要维护家庭的地位和声誉。

不料,一潭死水似的生活掀起了波澜。一个晚上,三女儿丽妞突然失踪了。一位素有教养、出身高贵的闺秀竟然弃家私奔,自然成为轰动当地的新闻。老庄园主气得暴跳如雷,恨得咬牙切齿,发誓一定要捉住败坏家庭名声的丽娅,予以严惩。

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天清晨,在镇口的一座木桥旁边,村民们突然发现了一具尸体——堂·扎姆。

接踵而来的打击使庄园主的家庭笼罩着孤寂、阴森的气氛。只有丽娅从意大利半岛契维塔维基亚市的来信带来一丝外界的生气。丽娅告诉姐妹们,她出走以后,遇上了一个经营牲口的商人,跟他结了婚。不久,丽娅又来信报喜,说她生了一个儿子,取名贾钦托。但姐妹们信守父亲的遗训,始终不予置理,表示划清界限。

时光荏苒,丽娅和她的丈夫不幸相继去世,贾钦托渐渐长大成人。他给姨母们写信说,他想回到妈妈的故乡——撒丁岛落户,并寻找工作。对于贾钦托的请求,大姨露丝疑虑重重,犹豫不决,二姨哀思苔尔表示不反对,四姨诺爱米冷淡。只有老长工埃菲克斯是最热情的支持者。

埃菲克斯在堂·扎姆家干了一辈子长工。他对贾钦托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当年他曾热烈地爱过丽娅,丽娅正是依靠他的帮助,逃离了这个家庭。在堂·扎姆把私奔的丽娅捉住,往镇上押送的时候,又是他担着莫大的风险,杀死了堂·扎姆,让丽娅逃生。堂·扎姆死后,这个家庭经济日益拮据,地产一点点拍卖出去,势利的亲戚、邻居断绝了往来,全靠埃菲克斯里里外外操劳,耕种着最后一块庄园地,全力支撑这个衰落中的家庭。

贾钦托回到了母亲的家乡,他开朗、洒脱,自由不拘,爱上了一位家境贫寒的姑娘格莉赛达。他热衷于交际,很快把手头的钱花光了。他借高利贷,又到赌场去碰运气,结果债台高筑。家庭的生活愈发艰难。大姨露丝忧郁成疾,离开了人世。

镇上的人渐渐注意到,镇长堂·普列社成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家庭的座上客。堂·普列杜是老庄园主的亲戚,出身贵族,当意大利北方资产阶级革命节节胜利,南方和撒丁岛旧的社会关系土崩瓦解的时候,他看准社会的潮流,经营工商业,很快发迹,成为镇上第一巨富,又当上了镇长。他觊觎堂·扎姆的地产,也早已对诺爱米的美貌垂涎三尺。他表示愿意买下堂·扎姆的最后一块庄园地,并在经济上周济这个家庭,条件是娶诺爱米为妻。孤傲的诺爱米拒绝他的求婚,她已经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贾钦托,爱情的烈火在她冰冷了数十年的心里燃烧着。

贾钦托实在混不下去,不得不去异乡谋生,一去杳无音讯。哀思苔尔、诺爱米终日闭门不出,在愁风凄雨中勉强度日。她们派埃菲克斯去寻找贾钦托,埃菲克斯在路上遇到一群瞎子、乞丐,结伴而行。他把这群苦命的流浪人引为知己,仿佛觉得这种托钵僧似的生活或许能帮助他超脱世间的烦恼、罪孽。但他逐渐发现,这群瞎子、乞丐为了几个铜板,竟然也互相欺骗,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拼个你死我活。他失望、悲伤,不得不狼狈返回家乡。

诺爱米厌恶堂·普列杜,但她心里明白,她已越来越难于抵抗他的诱逼。现在她只有一个选择:永远埋藏爱情和幸福,为破落的家庭换取名誉和生机。

贾钦托回到家乡,跟格莉赛达结婚,依旧过着穷日子。埃菲克斯即将成为堂·普列杜的长工,但就在诺爱米跟堂·普列杜举行婚礼的那一天,凄然死去。临死前,他对哀思苔尔说:“我们都是风中芦苇,我的女主人!我们是芦苇,命运是风!”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是意大利戏剧家,小说家皮兰德娄的代表剧作,完成于1921年。

该剧的故事梗概如下:

作品是一部“戏中套戏”式的剧作,作为框架的“戏”是某剧团的导演与演员们在剧场排演,6个自称为被剧作者废弃的某剧本中的人物闯进来,请求导演排他们的戏,于是原来的排演中断,导演和演员们看着这些“剧中人”诉说自己的身世,“戏中戏”由此展开。

他们的故事引起导演的兴趣,决定就地排演这个新戏,在排新戏的过程中导演和演员们对“剧中人”的戏进行评论,演员们学习表演“戏中戏”时与“剧中人”发生争执。“戏”继续发展,最后,“戏中戏”变成真戏演起来,与“框架戏”融为一体。虚构的剧中人的遭遇变成了在舞台上表现的真实事件,借以揭示出现实生活和人的自我的变幻莫测;剧中人格变化不定,人与人之间关系不确实,也就是造成人们互相折磨,永远忍受痛苦的原因。

这出戏结构巧妙精致,两个“戏”交织穿插在一起,把两个主题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生动的形象说明了两种颇为艰深的理论。皮兰德娄不直接从正面描写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而是从资产阶级的平庸生活中选取琐碎细小的题材,用以表现危机意识和异化观念这些抽象的主题。另一方面,他善于采用怪诞的手法处理普通的题材,产生出变化突兀,曲折离奇的情节,描绘出夸张变形的人物,在细节的描写上又力求逼真,将最大胆的虚构与自然主义的写实结合在一起,此外,他注重剧作的结构,使之突破舞台的时空限制,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皮兰德娄开创了戏剧艺术的现代风格,扩大了戏剧的表现领域。他对戏剧艺术的试验为后来的荒诞派戏剧开辟了道路。亨利第四《亨利第四》是意大利剧作家L·皮蓝德娄于1922年发表的剧作。

一位现代意大利的青年绅士,狂热地爱着一位名叫玛蒂尔达·斯皮娜的美丽姑娘,另外一名青年梯托·贝克莱迪,也在追求玛蒂尔达。一天,城里举行盛大的化装游行,青年绅士扮作11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亨利第四,玛蒂尔达化装成托斯堪纳的伯爵夫人,一起参加游行。

青年绅士为了接近玛蒂尔达,在游行队伍中和她并骑缓缓而行,贝克莱迪骑马尾随在后。行了一程,贝克莱迪悄悄地拔出利剑,猛刺了一下青年绅士骑的那匹骏马的屁股,骏马疼痛难忍,长啸一声,昂立起来,绅士顿时从马背上摔下来,头部受伤,又被马蹄践踏,昏迷了过去。

两个钟点以后,青年绅士苏醒过来,又回到别墅的客厅里。起初,人们以为他的伤势不很严重,没有去注意他,都兴高采烈地观看各人表演的角色。青年绅士也和大家一样开玩笑,扮演着亨利第四。突然,他抽出宝剑,发出恐怖的、愤怒的呼喊,恫吓在场的人们。在这可怕的一刹那,人们发现,他已经精神错乱,成了疯人,并以皇帝亨利第四自居。亲友们无可奈何,为了让他镇静下来,只好顺水推舟,把他家里的陈设和周围的环境布置成皇宫的样子,还雇来4名青年仆人,装扮成军机大臣侍候他。这种失去理智的生活持续了整整12年。

一天,亨利第四忽然清醒过来,恢复了理智。然而,他痛苦地发现,他热爱的玛蒂尔达已经被贝克莱迪夺去,而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认定他是真正的疯子,他已经无法恢复以前的生活了。他在梦一般的幻境中虚度了自己的青春,如今,他的头发已经灰白,心也已冰冷,“一切都破碎了,一切都完了”,他“好像一头饿狼赴了已散的宴席”。皇宫的辉煌和华丽装饰着周围的孤寂,而这孤寂既污秽,又空虚。因此,他不能不对这给他铸就“疯人”面具的现实感到憎恨和厌恶,他宁愿继续地疯下去。因为,他感觉到,在疯狂中他可以随意调遣他周围的一切,来应付虚幻的现实。于是,他决定以假乱真,仍然装疯扮作亨利第四,“用最清醒的自觉,过着最疯狂的生活”。

又过了8年。玛蒂尔达和她的年轻、美丽的女儿弗莉达以及贝克莱迪,来到皇宫看望亨利第四。他们身穿古代的服装,还随身带了一位著名的神经科医生,化装成11世纪修道院院长,打算为他治病。医生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治疗方案,让玛蒂尔达和弗莉达都扮作当年化装游行中玛蒂尔达扮演的伯爵夫人,以使亨利第四重新进入当年精神错乱时所处的特定环境,精神上再受一次突然的、强烈的震动,从而清醒过来。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他们逐渐明白,亨利第四并没有失去理智,识破了他装疯的秘密;亨利第四也知道了贝克莱迪当初暗算他的阴谋。于是,他撕掉古代皇帝的假面,当众揭发了贝克莱迪的诡计。亨利第四在绝望中大声疾呼:“一切都永远固定了”,“一切都成了不能改变的历史”。

20世纪的人都在探索未来的命运,而他却被迫戴上死人的假面,生活在古老的历史里,生活在“永无尽头的化装舞会”里,充当“不自愿的傀儡”。他紧紧地抱住弗莉达,说这就是真正的伯爵夫人,是他钟爱的人。贝克莱迪向他扑来,亨利第四立即从侍从的剑鞘里拔出了宝剑,刺死了他的宿敌。

垂危的贝克莱迪被抬下去的时候,连声喊道:“他不是疯子!他不是疯子!”亨利第四悲痛地意识到,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唯一出路,是永远戴着现实给他铸就的假面,装着疯人活下去。他招呼扮演军机大臣的仆人们围在他的四周,仿佛要他们保护他,然后凄然地说道:“现在……不可避免地……我们要永远……永远在一块儿了。”面包和酒《面包和酒》是意大利作家西龙尼发表于1936年的长篇小说。

小说首先以英译本在伦敦出版,翌年,意文本和德文本问世。1955年,小说改名《酒和面包》重版。《酒和面包》的故事梗概如下:

波特罗·斯皮那是意大利南部山区某个神学院的高才生。他聪明,富于理想,打算毕业后当一名神甫。他在日记里写道:“我不屑于为环境、物质所左右,随波逐流”,“为了我认定的正义与真理而生活、斗争,这是我的志愿。”

20年代初,斯皮那从神学院毕业,思想和信仰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突然抛弃教会,信仰起社会主义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宗教教义及其价值发生了怀疑,而是感觉到,教会已经同卑鄙、残忍、堕落的社会融为一体,而这社会正是要打倒的。他成了一名无神论者,离开家乡,投身社会主义运动,去寻求跟家乡的面包和酒不同的东西。

1927年,斯皮那被法西斯当局逮捕,流放利伯里岛。一年后潜逃到法国,不久遭驱逐,被迫亡命瑞士、卢森堡、比利时。1935年4月,他从比利时重返白色恐怖笼罩下的意大利,回到家乡。

长期的流亡生活,摧残了斯皮那的健康,他患了严重的肺病。为了躲避法西斯的耳目和治疗疾病,他不得不过着隐居的生活。最后,他又在医生的建议下,化装成神甫,改名堂·保罗,到偏僻的山区彼得拉塞卡休养。

彼得拉塞卡是个荒凉的小山村,两次洪水泛滥,一次大地震,迫使幸免于难的村民们陷于贫困的生活,挣扎度日。起先,斯皮那百无聊赖,情绪阴暗,觉得无法跟这样的环境合拍。但他逐渐赢得了当地农民的尊敬,开始跟他们一起讨论信仰、正义、革新等政治、道德问题。

村子里有一个破落地主的女儿,名叫克丽斯蒂娜,娴静高雅,颇爱读书。斯皮那时常上她家里闲坐,聊天。克丽斯蒂娜敬重斯皮那,但对事物又有自己的见解。在她看来,社会确实存在不平等,但这是上帝的意旨,人们只能听天由命。斯皮那喜欢这样自由不拘地探讨问题,不久,自由探讨中产生的思想火花,触发了他们心中的爱情。

斯皮那在彼得拉塞卡结识了一位律师的儿子蓬佩奥。蓬佩奥是“二次革命”的信徒。斯皮那从他那里得到了鼓舞,认为他代表当地革命的希望,是最有希望的革命接班人。斯皮那又物色了几个志同道合者,一心想在彼得拉塞卡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他动身到罗马,请求党组织立即派一批工人和他一起到彼得拉塞卡开展工作。党的地区书记巴蒂帕斯奥却命令他立即出国,并替他准备了护照,斯皮那拒绝执行。党的领导机构又要他对党组织通过的关于布哈林问题的决议表态,他发表了一通为布哈林辩护的言论。党组织十分恼火,扬言要把他清理出党。

斯皮那返回彼得拉塞卡,但蓬佩奥这时已堕落为军国主义的狂热信徒,自愿到非洲参加法西斯侵略战争。他认为,任何战争都有助于消灭私有制,导致国家社会主义,侵略战争能使失业者获得土地,成为所有者。

斯皮那的同窗好友乌利瓦,早年参加共产主义团体,被法西斯当局逮捕,出狱后成为极端的厌世者。乌利瓦觉得,苟延残喘地活着的人,比死于饥饿或牢狱的人更糟糕,而任何革命,都不外乎以极权主义告终。最后,乌利瓦用炸弹炸死了自己和妻子。

另一名被斯皮那视为“二次革命”的主要依靠对象莫里卡,是出身贫苦的大学生,因参加社会主义运动被捕,在敌人的刑讯下成了叛徒、内奸。他定期向法西斯警察局报告地下组织的情况,从而保证“每天中午喝上一碗热汤,星期六晚上看一场电影。”后来他良心发现,决意洗手不干。一次,莫里卡跟女友在一起,警察追踪而至,女友为了掩护他,被迫出卖肉体。莫里卡愤而离开罗马,返回彼得拉塞卡,埋头田园劳动。他终日生活于恐怖中,一听到警察、监狱的字眼便脸色苍白,浑身颤抖。他认为,只有强者才能反抗社会,打倒法西斯,而他已被社会打倒,无能为力,只能在内心否定这个制度,有如人在梦幻中只能用梦幻的方式来反对国家。最后,莫里卡被警察再次抓去,拷打至死。

斯皮那又陷入深深的悲哀。他的肺病复发了,常常吐血。现在,他唯一的慰藉和希望,是他对克丽斯蒂娜的爱。

严寒的冬天到了,警察局已掌握了斯皮那的活动情况,即将前来逮捕他。斯皮那冒着鹅毛大雪,仓皇出逃,企图越过高山,逃出国境。

茫茫高山,漫漫大雪。克丽斯蒂娜一边奔跑,一边高声呼喊斯皮那的名字,但没有发现他的踪影,而他是不可能走远的,附近也没有其他道路可通往国境。黑夜来临了,她绝望地呼唤斯皮那,山谷除了发出空洞的回声,只有死一般的寂静。一群恶狼应声向她扑来,克丽斯蒂那惊惧万分,跪倒在雪地上,合上双眼,在胸前划着十字……菲鲁密娜·玛尔图拉诺《菲鲁密娜·玛尔图拉诺》是意大利作家菲力波发表于1946年的作品。

作品描写了意大利一个平民妇女的故事。

菲鲁密娜已经48岁,她与多明尼各最早是在妓院里认识的,已同居了25年。

这一天,菲鲁密娜穿着睡衣,披头散发,脸色苍白。她假装自己快要死了,引诱多明尼各与她结婚。一旦婚礼完毕,菲鲁密娜就说自己没有病。这可气坏了多明尼各,他恶狠狠地骂她耍弄欺骗手段,骂她过去当过妓女,并宣称要尽一切可能废除这用诈骗手段而促成的婚事。

菲鲁密娜毫不示弱。她诉说自己25年来如何一直为他当奴仆。这些年来她始终干着活儿,而他却终日寻欢作乐,如今还像年轻小伙子一样,追逐着比他年轻得多的姑娘们。

就在他们俩争吵的房间里,桌上摆着供两个人吃的饭菜,中间还有一束红玫瑰。因为多明尼各原以为菲鲁密娜在几小时之内就要死去,所以事先已准备好要与一个22岁的情妇一起吃饭。

他们相互责骂了很久,争吵越来越激烈。菲鲁密娜说她并不爱多明尼各,而是鄙视他;她之所以要同他结婚,不是因为贪婪钱财,而是她有3个儿子,这3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了。现在她想给孩子们取名字,并使他们有个家,尽管他们3个谁也不是多明尼各生的。3个儿子都不知道菲鲁密娜是他们的母亲,虽然他们认识她,而且常见到她。

听了这一切,多明尼各十分惆怅。他不想与这3个孩子发生任何联系,宣称马上要去找他的律师。

次日,在多明尼各家里。菲鲁密娜肯定多明尼各没办法废除婚约,就把3个儿子叫来,准备告诉他们全部秘密。同时,律师与多明尼各也来了。菲鲁密娜正要对儿子们吐露真相,多明尼各打断了她,把她带去见律师。

律师显得很为难,他说按照法律,以诈骗手段促成的婚事理应无效。菲鲁密娜出于无奈,向律师大声叫喊,说是尽管照章程办事,把婚约解除好了。然后,她就叫来了孩子们,告诉他们,她就是他们的母亲。接着她又讲述了自己的生活,讲她怎样为穷困所迫而沦为娼妓。儿子们听了都十分感动,其中已结婚的那个儿子还准备接她去住在自己家里。

菲鲁密娜在离开多明尼各之前,要求与他个别谈一次话。她最后想告诉多明尼各的是:3个儿子中有一个是他的,但多明尼各不相信。于是菲鲁密娜就让他回忆起他们在一起相互爱慕、情投意合时,她受了孕的一系列细节。另外,她还责备多明尼各如何毁了他们之间的爱情,因为那一次多明尼各在床头小桌上留给她一张100里拉的钞票。多明尼各迫切想知道谁是他的儿子,但菲鲁密娜不告诉他,因为她认为3个儿子都应该一视同仁。临走之前,菲鲁密娜从脖子上取下一件圆形首饰,从里面取出一张100里拉的钞票,撕去一角,把剩下部分,交给了多明尼各,对他说:儿子不是用钱买来的。

事隔10个月以后,还是在多明尼各家。这一回房间里摆设了许多鲜花。菲鲁密娜与多明尼各准备重新结婚。多明尼各和3个儿子都来了。他明显地变得苍老了,并显得焦虑不安。他开始询问儿子们的兴趣与爱好,想从3个儿子中发现哪个是属于他的,但他没有成功。菲鲁密娜穿着十分华丽的结婚礼服进来了,她变得又年轻又快乐,他俩单独在一起时,多明尼各对菲鲁密娜显得亲昵与关切多了,因为他懂得了要对菲鲁密娜好,懂得了若没有她,自己会茫然失措。但是,多明尼各总还是有点惶惑不安,因为他无论如何想知道哪个是他的儿子。但菲鲁密娜毫不动摇:要是她告诉了谁是他的儿子,他一定会对他自己的孩子另眼相待,那样,儿子们之间就不能和睦相处了。

只是当3个儿子第一次叫多明尼各“爸爸”时,他的心才平静下来。

婚礼之后,全家简单庆祝了一番。等到他俩又单独在一起时,菲鲁密娜发现自己在哭泣,她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多明尼各温柔地拥抱她,菲鲁密娜的确是累了,太累了,一生中她不停地奔波、劳累、干活,但现在算是可以歇一歇,喘口气了。

最后,多明尼备感叹地说:“菲鲁赛娜是有道理的,她做得对。儿子就是儿子,大家都应一视同仁。”苦难情侣《苦难情侣》是意大利作家普拉托里尼发表于1947年的长篇小说。《苦难情侣》的故事梗概如下:

在佛罗伦萨有一条狭窄的街道——科尔诺街,这里的居民大都是些穷苦的百姓:铁匠科拉多,鞋匠斯塔德里尼,清道夫切基,农业工人安东尼奥,厨师克雷西,印刷工人马里奥,铁路工人布鲁诺等。这里也住着富人:煤店老板内西,阔太太西尼奥拉,还有两个法西斯分子卡尔利诺和奥斯瓦尔多。法西斯分子在当局的默许和内西、阔太太这样的富人支持下,残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要挟正直的人们,实行白色恐怖。法西斯的暴行引起了科尔诺街普通居民的反感。1926年,墨索里尼建立独裁统治后,法西斯分子更加猖獗。共产党员、铁匠科拉多机智地和他们进行斗争,一次,他为了挽救同志们而光荣牺牲了。

科尔诺街有4位年纪不相上下的姑娘,被称为“庇佑天使”。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