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15:09:50

点击下载

作者: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

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养生堂养生养命不生病作者: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组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ISBN:9787122305664本书由悦读名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顺时养生春季养生先养肝AR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学科带头人朱跃兰健康长寿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的,按照《黄帝内经》里的观点,人如果注重养生的话,自然寿命应当在百岁以上。而养生最重要的就是要符合天人合一,遵守自然规律。《黄帝内经》指出:“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古老的养生智慧告诉我们养生要顺时而养,顺四季而养。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是一个生发的季节,树木会在春天发芽生长、开花。而肝脏也有类似的功能,肝主生发,尤其到了春天,如果生发得不足的话,就会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进而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肝气郁结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两侧胁肋胀痛。这时可以采用一些疏肝解郁的方剂进行调理,也可以用按揉“快乐穴”的方法来辅助治疗。对话健康春季养肝,谨防气郁刘婧:按照中医的理论,春天容易得肝病,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按照西医的理论,春天也容易得肝病,肝的一系列传染性疾病,都容易找上门来。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肝气郁结会有哪些症状呢?朱跃兰:肝气郁结最主要的表现为两侧胁肋胀痛,这种疼痛有的时候会走窜,是一种气郁的表现。刘婧:走窜是什么概念?朱跃兰:就是胁肋处疼痛的部位走窜不定。另外患者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不好。刘婧:临床上有什么经典的调理方法吗?朱跃兰: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方法,是春季养肝在家中比较简便易行的方法。名医讲堂大怒、郁怒最易致肝气郁结肝在志为怒

中医认为,怒是伤肝的,怒有好几种程度,有小怒、大怒,还有郁怒。其中,小怒,对于我们的肝脏来说,是有好处的。人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这七情对应人体不同的内脏,怒对应的内脏就是肝脏。《内经·素问》中讲道:“肝在志为怒。”这种怒实际上指的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功能,我们平时生了一点气,实际上这就是怒的一种表现,即小怒。与大怒、郁怒不同,小怒在某些情况下,对我们人体的气机是有一个调畅的作用的。

有些时候发发小怒能够帮我们排除体内的一些毒素、情绪。让我们来看一个特别典型的病例。

有一位76岁的女性患者,在就医时医生发现她脸色发青、一脸愁容,经问诊获知,这位患者一年多来非常痛苦,全身肌肉、关节没有一处不疼,且总是郁郁寡欢、少言寡语,失眠、不思饮食。经过检查,发现其关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老年人或多或少有一些骨关节的改变,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当问及是否发生了不开心的事情时,陪同她一道前去的儿子解释道,他父母平日总是吵架,一辈子对身体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妨碍。但自从他父亲患上了肺癌之后,脾气愈发暴躁,更是经常发火,而他的母亲不忍因吵架加重其病情,就事事隐忍,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胁肋胀痛、失眠、心烦等症状。这在中医中称为郁怒或气怒。如果用证型表示,这位患者就是一种肝气不舒、肝气郁结的表现。

在春季,因肝气郁结而致病的患者呈上升趋势。因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肝脏对应的季节是春天;另外从五行的角度来说,肝脏对应的大自然的景色与木有关。肝主生发,尤其到了春天,如果生发得不足,就会出现肝气郁结的情况。肝气郁结的典型症状

肝气郁结最主要的表现为两侧胁肋胀痛,这种疼痛有的时候会走窜不定。另外患者还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睡眠不好。这和西医讲的抑郁症有相似之处。例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表情淡漠、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的症状,甚至有的人会出现一些起急的表现,这是抑郁症合并了焦虑情绪的表现。另外,如果肝气犯胃,患者会出现胃脘疼痛、食欲很差,甚至厌食的症状。对于女性病人,可能会表现为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甚至会患上梅核气,就是自觉咽部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由此可见,梅核气也是由肝气郁结所致。中医调养堂按揉五组快乐穴,疏肝解郁养肝肾

我们人体的气机,主要是靠肝脏来疏通调理,如果肝气郁结不疏,就会出现气滞血瘀。这就像一块石子将一条小河中的河水挡住了一样,瘀血也会造成这种结果。肝气郁结的病人大多表现为心情不好、郁闷。下面我教大家几个“快乐”穴,经常点揉这些穴位,就可以通过疏肝理气、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甚至补益肝肾,达到调节心情的作用。

第一组穴位是外关穴。它位于人体前臂的外侧,取穴方法很简单,将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并拢,无名指对准另一只手的腕背横纹中间,此时食指指腹按压之处便是外关穴。按揉外关穴可以缓解我们的胁肋疼痛,从而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

第二组是内关穴,它在前臂的内侧。该穴位有养肝、柔肝、护肝,以及调畅气血的作用。取穴方法跟外关穴类似,将一只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然并拢,无名指对准另一只手手腕内侧横纹中间,此时食指指腹按压之处即为内关穴。大家可以同时按揉内关穴和外关穴。

按揉外关穴时,首先用拇指指腹尽量大面积地向下按压,然后再进行局部顺、逆时针方向上的按揉,按揉时需要保证一定的力度,要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这样才能刺激到穴位,发挥功效,这在中医经络上叫得气。内关穴的按揉既可以采用以上的办法,也可以用食指和中指一起操作。每只手按揉5~15分钟即可。

第三组穴位是合谷穴。这个穴位的作用很广泛。它对头痛、恶心、胃肠道不适,以及因肝气郁结、肝气不舒造成的头疼、头晕、失眠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取穴时,把一只手拇指横纹处放在另一只手的虎口处,此时拇指点按的部位就是合谷穴。按揉时要掌握好力道,要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

第四组穴位为劳宫穴和涌泉穴。由于这两个穴位具有滋养肝肾的作用,因此对于肝气郁结而造成的双目干涩、耳鸣、头疼、头晕等症状,有很好的缓解作用。劳宫穴取穴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要稍稍屈手握拳,此时中指指尖按压的地方就是劳宫穴。这个穴位比较敏感,因此按揉时不用施加太大的力量就会有酸麻胀痛的感觉。涌泉穴在脚底。它的取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第二、三脚趾中间处与足跟连成一条直线,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二的交点处便是涌泉穴。第二种取穴方法相对简单一些,勾脚时脚心的凹陷处即是。

最后一组是三个头部的穴位,它们分别是风池、风府和翳风。肝气郁结日久,容易引起肝火上炎、头晕头痛、目赤等症状。按摩这三个穴位,可以清肝泻火、柔肝以及行气活血。取穴风池,首先将两手掌心贴住耳朵,手指自然分开,停放在头部发梢两侧,然后在双手拇指向上推的过程中会感觉有两个凹陷处(一般是刚入发际的地方),这里就是风池穴。风池穴也很敏感,稍微按揉,就会有一些发胀的感觉。风府穴也处在一个凹陷处,它是在两个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翳风穴的取穴方法是:在耳垂后方有乳突的区域,也可以看到一个凹陷,这里的凹陷处就是翳风穴。

以上五组“快乐”穴的作用各有偏重。头上的穴位,主要是针对因肝气郁结引起的头晕眼花、耳鸣、眼睛疼痛、眼干眼涩等症状,如果是以这些症状为主,就只需进行头部穴位的按摩。如果症状以胁肋疼痛为主,就重点按外关穴。如果近期感觉劳累、不愿意睁眼,同时伴随腰酸腿软的症状,有肝郁,就可以按揉劳宫穴和涌泉穴。养生千金方一茶一汤一方剂,治疗调理两不误经典方药治肝郁

临床上治疗肝郁气结有一些经典的方剂,可在其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其中,一个经典的方剂是丹栀逍遥散。

大家都知道,逍遥散是疏肝解郁的经典方剂。丹栀逍遥散就是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丹皮和栀子两味药,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为疏肝解郁、行气、养心安神。在此基础方之上,也可因人而异地加入川芎、陈皮、佛手、刺五加、鸡血藤以及五味子等。

除了服用方剂之外,我们也可以在日常饮食上进行辅助治疗。玫瑰花佛手代茶饮

春天容易肝气郁结,如果总觉得心绪不宁、睡眠欠佳、没有精神,就可以用此代茶饮调理一下。玫瑰花是一味非常好的疏肝解郁的药材。佛手又叫佛手柑,是一味温性的药材。肝脏是一个体阴而用阳的器官,体阴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的功能,用阳是指它容易出现肝阳上亢以及肝火上炎的情况。疏肝的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等往往不能长时间服用,因为其疏肝的作用特别强,可能会造成肝脏的损伤。而佛手恰恰是一味疏肝又不伤阴的药,用它跟玫瑰花配合做代茶饮,不仅有非常好的疏肝解郁的作用,而且还很平和安全。饮用的前提是觉得最近心情不是特别舒畅、高兴不起来,又没达到疾病的状态,不需要看医生,此时我们就可以沏上一点玫瑰花佛手代茶饮,喝上3~7 天。如果状态好转就不要再喝了,此代茶饮不适合天天喝。荠菜猪肝汤

生活中还可以用荠菜猪肝汤这道药膳来调理肝气郁结。荠菜不仅是营养丰富的美味蔬菜,还能治疗多种疾病,荠菜的别名叫护生草,顾名思义,它对我们的生命有呵护的作用。荠菜还叫净肠草,可谓是我们人体的清道夫。民间有“阳春三月三,荠菜赛灵丹”的谚语。它不仅是一个很好的食材,也是一个很好的药材,有疏肝、养肝、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而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有补肝、明目、养血、解毒的功效。由两者搭配而做成的荠菜猪肝汤,对养肝、柔肝有很好的效果。

受环境的影响,采摘荠菜最好到郊区,且食用之前一定要清洗干净,并用水焯数分钟,这样吃起来才相对安全。

荠菜猪肝汤的做法如下:先将荠菜择洗干净、焯水;猪肝改刀切片,撒上盐后裹上淀粉。然后用高汤将荠菜煮上15 分钟,再放入猪肝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猪肝经过长时间煮制,口感会变硬,因此猪肝下锅汆烫一下即可。我们可以依照个人口味,加入适量胡椒粉、盐和鸡精。老年人不宜吃得过咸,因此汤中要少放盐。此外,由于动物肝脏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因此患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的人群不宜多吃。赶走湿气过夏天AR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王凤岐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学术传承人陈新中医六淫中的湿邪是夏季最常见的致病因素之一。因此,祛湿便成为夏季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是进入长夏之后要防止湿邪侵体。根据湿的不同来源,中医把湿分成了内湿和外湿。怎样预防并祛除湿邪呢?除了服用一些祛湿的中成药外,我们在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注意调理,方能健康度夏,赶走体内湿邪,远离外湿。对话健康不要忽视夏季的湿气悦悦:到了夏天之后,人一热就容易心烦气躁,容易生病。王凤岐:是的,夏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热,另外,夏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湿气比较重,夏天的湿邪也会极大地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悦悦:夏季空气当中湿度确实相对大些,我们也会觉得身上湿乎乎的,那么湿到底是什么呢?王凤歧:严格来说,湿应该分为两种,一种叫作内湿,另一种叫作外湿。外湿的原因内湿的原因陈新:我们中医讲,脾虚易生湿,脾气受损的时候,自然内湿就重了。所以到了夏天,特别是到了长夏以后,要以养脾气为主。外湿的原因很容易理解:到了夏天,雨水较重,比如说梅雨季节,这就是外湿。因为人体永远离不开天地自然的变化,所以我们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难以避免六淫之邪。而湿邪,则是六淫之中比较重的。悦悦:中医养生过夏天,有哪些方法可以祛除湿邪呢?陈新:一方面,需要用一些除湿的中药;另一方面,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名医讲堂祛除内外湿邪,平安度过夏天

除了暑热之外,夏季还有一种常见的致病邪气—湿,因此祛湿是夏季养生的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湿的不同来源,中医把湿分成了内湿和外湿。祛内湿,重在健脾阳

古人以五行配四季,缺一,所以想出长夏来弥补,于是春夏秋冬加上长夏就合乎五数。长夏是指春夏秋冬换季的最后18 天,这是中医学的范畴。《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云:“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藏,各十八日寄治。”就是说脾主长夏,即每季的最后18 天。“长夏应脾而变化”,湿为长夏主气,人体的脾脏与之相应。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阳气,尤其是脾阳。由于脾脏喜燥而恶湿,一旦受损,则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气机不畅。

脾胃虚弱与湿留体内往往互为因果,这里的湿属于内湿。内湿原因有很多:过食辛辣,过食生冷等都可以造成湿留体内。因为生冷的东西跟自然界的气候温差太大,但是人体在这种高温情况下又需要凉,往往掌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引起很多的疾病,而这些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湿气太大。同时,现代人少动、多吃、熬夜、压力大,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水分代谢失调等很多问题。所以说当脾气受损的时候,自然内湿就重了。体内湿气过重,体内湿热反过来最伤的就是消化系统,造成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胸闷恶心、胃痛,甚至水肿,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的症状。因此,只要是寒凉的食物,在饮食上都要掌握度。五行与季节的对应关系

体内湿热有很多表现症状。首先,脾虚者容易胖,因此内湿的人一般会比较胖一点,容易犯困,舌苔比较厚,舌体胖大,面色白,人比较懒惰不精神,性格也比较蔫,不活跃。痰湿重的人易累,不想活动。越不想活动,体重越重。此外,头发爱出油、有脚气、睡觉流口水、小肚子大、耳内湿等也都是体内湿热的特征。祛外湿,慎用空调和凉席

夏季雨水多、湿气大,是造成外湿的一个重要原因。比如久处湿地、涉水淋雨均容易引发外湿。但现在临床上最多的,还是空调病。

夏季人体的阳气向外宣发,盛于外而虚于内,应该保护机体的阳气。夏季本来空气就潮湿,室外炎热的环境会导致人的腠理开泄,毛孔打开。当突然进入空调房,风寒湿就会趁机侵入人体。其中,寒邪会通过人体开放的腠理侵入人体的阳卫之气,人体宣而不得宣,发而不得发,就会出现畏寒、发热、头疼、头晕等外感寒邪的症状。所以,长期待在空调房非常不利于夏季养生。

此外,夏季引起外湿侵体的凉席也往往被人们忽视。以前的凉席通常用蒲草做成,不仅软和,而且关键在于其吸水性很好;然而现在的一些凉席,虽然躺在上面感觉冰凉,但是吸水性却越来越差,人体排出的汗液又让身体的体温吸回到了体内。再加上空调的潮湿夹击,非常容易引起疾病。中医调养堂全面调理祛湿邪

通过用药,以及衣食住行的调理,可以把湿的环境从里到外祛除,病症自然得以解除。因此,想要预防湿邪,需要全面调理。内停水湿可以采用通阳健脾的治疗方法

由于过食寒凉造成内停水湿,导致脾胃无法正常运化,进而引起的腹泻、手脚冰凉、恶心、发热等症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和附子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可以通阳气,而且止泻的效果特别好。藿香正气胶囊(丸、水)也可调治脾胃。治疗暑湿感冒往往要使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另外,五苓散也是治疗内湿的常用药。皮肤外感湿邪的外用疗法

夏季空气中的湿气重,人们患湿疹的概率往往更大一些,治疗暑天湿疹,可以用松花粉和六一散各30 克,混合后均匀涂抹在患处。症状严重还可加入青黛面10克。湿重体质人群祛湿、健脾胃的方法

湿重体质的人往往由于脾胃运化功能较弱,即使吃得不多,也容易长肉。所以这类人群不适合用单纯节食的办法控制体重,而是应该采取运动和药物相结合的方法,也可以通过拍打经络,达到养心祛湿又减肥的目的。用两只手的手心和手背分别拍打肚脐和腰部,即神阙穴和肾腧穴,可以起到保健肠胃的作用。

神阙穴是阴经任脉上一个比较重要的穴位,主管女性气血通调,肚脐两侧也是减肥的穴位。肾腧穴是阳脉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一般来讲,饭后就要做拍打这两个穴位的动作。也可以拍打小臂上部内侧,或者拍打膝后区的委中穴。此外,也可以经常捏一捏上手臂外侧或做甩手的动作。这些动作都可以帮助去心火。夏季远离湿邪侵袭,衣食住行均需注意

在穿衣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夏不可薄衣。露脐装使得掌管阴阳两脉的神阙穴和肾腧穴都裸露出来,这很容易使得督脉、任脉受损。所以夏天应尽量避免穿露脐装、低腰裤。其次,要勤换湿衣。孙思邈在《孙真人卫生歌》中说:“夏热汗多宜换着。”夏季千万不要用身体将汗水浸湿的衣服烘干,否则不仅阳气容易受损,还会使湿气入里化热,形成湿热证,导致疮疡等皮肤病或风湿痹症。第三,要注意双脚的保暖和干燥。人体的阴脉都汇聚在足心,如果不注意保护,受凉受湿,会影响三阴经脉内的气血乃至全身气血的运行。尤其是老年人,体质相对虚弱,在夏天也要注意双脚的透气、干燥和保暖。常年痛经、患有附件炎的女性,也要注意脚底涌泉穴的保暖。

在饮食方面,长夏应避免吃大寒之物。《本草》记载:“勿食蟹,霜降后方可食,蟹盖中膏内有脑骨,当去勿食,有毒。”夏季对应的脏腑是心、脾。螃蟹虽然是寒性的,但是螃蟹入肝、胃经,吃螃蟹不能去心火,只能造成胃寒,所以说夏季吃螃蟹等海鲜,是没有消暑祛湿作用的,过食还有可能引起胃寒、腹痛腹泻。因此,霜降之前,蟹一定要少吃,千万不要过量。

在居住方面,夏季需健康使用空调和凉席,才能使湿邪不侵。一般来讲,26℃左右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室内外温差一定要小于7℃,尤其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来说,特别要注意室内外的温差。因为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会使脑血管反复收缩舒张,以致造成脑部血液循环障碍,严重时导致脑栓塞。室内的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是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湿度,湿度过大,霉菌等各种微生物和细菌容易侵扰我们的机体,因此应善用空调的除湿功能。而且夏季应尽量避免频繁出入空调房。夏天可以在凉席上加铺一层棉质的床单或毛巾被,既吸汗、透气,又凉爽。

在出行方面,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有香味的药物,再加上防暑祛湿的中药,自制成中药香包戴在身上。夏季阴天闷热时闻一下,可以神清气爽、开窍。防暑祛湿香囊的效果很好,它主要由艾绒、桂花和黄柏组成。其中艾绒质软,适宜作为基质,根据香囊大小,占到一半的比例。一般情况,取艾绒30 克,桂花和黄柏各15 克放入香囊中系好即可。名医巧方脚气也是体内湿热的一种表现。用黄柏泡脚,可以有效去除脚气。秋季调补三部曲AR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师承中医大家关幼波陈勇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我们都说养生要顺应四时,其实只顺应时节是不够的,以秋天为例,秋天还要顺应早、中、晚三个不同的阶段。和别的季节不同,秋天分为早秋、中秋和晚秋。早秋的时候湿气未散、暑气还有余热,中秋前后阴阳调和达到平衡状态,晚秋天气比较凉。虽然都算作秋天,但气候特点很不一样。在这个过程当中,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随着不同阶段来调养我们的身体,因时而养,这也是中医养生治未病的重要原则。对话健康秋三月,分阶段而养刘婧:我们都说养生要顺应四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陈勇:其实只顺应时节还是不够的,尤其是秋天,秋天还要顺应早、中、晚三个不同的阶段。刘婧:也就是说秋天要分阶段而养。秋季养生还有什么特点呢?陈勇:“秋三月,此谓容平”,容就是收容、丰收,平就是平静,这是秋天的特点。容,就是我们要补充我们的营养,以便准备冬天的藏,秋天如果不收,冬天便无物可藏。刘婧:所以秋天的收就是为了冬天的藏做准备。陈勇:对。秋季分为早秋、中秋、晚秋三个不同阶段,每一阶段的气候特点也截然不同。因此,这个过程当中,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随着不同阶段来调养我们的身体,尤其是身体不好的人,更应该注意一些。名医讲堂金秋因时进补为冬藏秋季的季节特点

一年四季中,除了秋季,没有任何一个季节有早、中、晚三个阶段,而秋季却可以细分为早秋、中秋和晚秋,而且每个阶段有其各自不同的气候特点。

八月是早秋,或者叫初秋,这时湿气未散,暑气还有余热,所以才有秋老虎一说。立秋以后,虽然中午气温很高,但早晚温差更大了,人们马上就觉得凉快一些,不用开空调了。之后是中秋,9 月22 日是秋分,秋分时昼夜等长,阴阳的调和也正是平分的时候,这时正是九月份的时候,也是中秋节那段时间。进入十月的晚秋以后,天气就慢慢凉了起来,人们也慢慢添加衣物,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天气越来越凉。可见,这三个阶段有着截然不同的气候特点。秋季饮食需因时而养

顺应四时,因时而养,是中医养生治未病的重要原则。秋季如何顺时而养呢?下面我们将按照八月早秋、九月中秋、十月晚秋的顺序,分别介绍秋季因时而养的注意事项及养生智慧。

八月早秋的饮食需以清热利湿为主。八月份正好是长夏似过没过的时候,暑气尚未散尽,还有阴雨天,因此还有一些暑湿,人们容易得一些夏末秋初的肠道疾病,比如说痢疾、肠炎。因此早秋时饮食要注意清洁卫生,多吃新鲜蔬菜。

九月中秋饮食需平补。九月秋分时昼夜等长。这时候,自然界中的阴阳也是基本平衡的,不凉不热,气候宜人,那么饮食方面也是要以平补为主。平补一方面指的是温度,要不温不凉;另一方面指的是食物的质量,不要油腻肥厚,大鱼大肉暂且不吃。

十月晚秋饮食需温补。进入晚秋,饮食上要补得比较平和,不能大补,也不能吃太寒凉的东西。因此普通人到了晚秋的时候,需要温补脾胃,这时可以多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例如牛肉,它是偏平性的,不温不燥,不凉不热,可以为进入冬天打下很好的基础。中医调养堂秋季进补食材有讲究早秋多食赤小豆,可清热利水排毒

赤小豆性味干、酸、平,归心和小肠经,具有清利湿热、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的功效,非常适合初秋的时候食用。尽管在利水的功效方面,赤小豆不能跟车前子比;在清热的功效方面,不能跟黄芩、黄连比;在解毒的功效方面,也不能跟银花、连翘相比。但是以上三种功效红小豆均具备,因此它是预防疾病的很好的食疗食材。八月份预防腹泻,赤小豆是很好的选择。赤小豆有排脓的作用,痢疾患者若便脓血,借助赤小豆排脓的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豆渣适宜中秋食用,平补脾胃好处多

民间有一句话,叫作“立秋吃渣,不呕不拉”,这句话中的渣指的就是豆腐渣,呕涉及胃,拉涉及肠。豆腐渣是一种很好的清洁肠胃的食品。豆腐渣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丰富的食物纤维,能够助消化、健脾胃,还能够降糖降脂。对于脾胃不好、经常腹泻、经常闹胃病的人,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来说,吃豆腐渣非常有好处。

豆腐渣可以降低胆固醇,清洁肠胃,减少对胰岛素的消耗进而达到降糖的效果,还可以减肥。豆腐渣的原材料是黄豆。黄豆是豆中之王,其他任何豆子的营养价值都比不过黄豆,所以有人提出“宁可一日无肉,也不能无豆”,黄豆的价值可见一斑。中医认为黄豆可以益气养血、健脾宽中,最适宜中秋的时候平补脾胃。黄豆本身含有粗纤维,对肠胃功能特别好,除了益气健脾以外,其含有的油脂可以滑利大肠,此外,它还能消水胀肿毒。但需要注意,豆子本身是行气的,吃多了容易造成胀气。

如果买不到豆腐渣,可以用打豆浆后剩余的豆浆渣来替代。豆浆渣的吃法多样,可以加上面粉、鸡蛋等烙成饼;也可以与蔬菜一同炒食,预防便秘。晚秋时吃牛肉,温补后天气血之本

从中医角度来看,牛肉不仅仅是餐桌上的美味,它还可以补脾胃、化生气血,是一种很好的补虚之品。牛肉虽然没有黄芪那么好的补气功效,但是它能够起到补益人体的作用。牛肉味甘,甘的食物都能够补脾。并且牛肉性平,最适宜体质虚弱的人群食用。普通人到了晚秋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吃些牛肉,温补脾胃,为进入冬天打下好的基础。之所以选择用牛肉温补,而非鸡肉、羊肉、猪肉、鸭肉和鱼肉,这是因为和羊肉相比,牛肉的性质比较平和,不是大热之物,食用后既不易上火,也不会太过阴寒;另外,它的营养成分比较高,补性比较强。相比之下,羊肉、鸡肉、鱼肉比较温,容易上火;猪肉和鸭肉相对偏凉性。因此天气渐冷的晚秋时节,适当吃些牛肉更有助于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

牛肉适合的人群比较广泛。尤其是老人,小孩,大病初愈、手术之后、久病体虚之人,出现心慌气短、疲乏无力而且容易感冒等气血亏虚的症状时,牛肉是非常适宜的食补之物。此外,牛肉还可以补血,因此贫血之人若要养血,可多吃一些牛肉,提升血色素。朱丹溪的著作《丹溪心法》中曾谈到霞天膏的做法,我们也可以学着做一些霞天膏调补身体:将牛肉切碎,加入黄酒和适量冰糖煮烂熬炼成膏即可。不过,牛肉虽好,炎症患者如出现红肿热痛的症状或长疮,就不能再进补了,而是要通过食用一些凉性的、泻火的食物进行清解;高脂血症患者及处于感冒期间的人也要慎用。另外,牛肉不容易消化,尤其老人和小孩,吃牛肉一定要适可而止。牛肉的功效养生千金方秋季养生食疗方早秋——赤小豆百合粥

八月早秋的时候,夏季尚未远离,人们体内有很多的暑热和暑湿,所以适宜喝赤小豆百合粥,既清利湿热,还能养阴润肺,有助于我们安稳入秋。赤小豆有清利湿热、利水消肿以及解毒排脓的作用。茯苓可以健脾渗湿,但不像车前子渗湿利尿效果那么明显。利水多了容易造成阴亏,阴亏则不能生津液,会影响人体健康。茯苓的渗湿作用是缓慢的,所以对人体不会造成伤害。百合色白入肺,有很好的保肺的作用。本粥做法也比较简单:按照10︰1︰1︰1的比例,将大米、赤小豆、百合、茯苓加水熬成粥即可。需要注意的是,熬粥的时候最好搭配白米而不是小米,因为小米性温一些,更适合冬天食用。用这四种食材熬成的赤小豆百合粥有很好的健脾利湿的功效。中秋——豆渣山药馍

中秋时节,饮食要不温不凉,以平补为主。豆渣山药馍,就是一种很好的平补之品,既能宽中下气,还能降糖、降脂、健脾养胃,很适宜这个时节食用。做法上,只需要取一根鲜山药,将其去皮切成小块,将山药块和豆腐渣放入搅拌机中打碎成泥。在使用搅拌机前,可适当少放一些水,粉碎过程中就不会有外溅的现象。最后,加入适量面粉揉成面团,发酵后上屉蒸熟即可。其实,莲子、薏米、茯苓都可以健脾胃,但是制作时不容易打成面糊,而山药更容易做成糊状;并且最好选择铁棍山药。想要让面发得更快,可以放适量的速发粉。和面时也可适当加入玉米面、豆面。晚秋——美味牛肉酱

老年人牙齿的咀嚼功能自然没法和年轻人相比,为了补充营养,我们推荐一款自制肉酱,尤其适宜牙齿不好的老年人食用。这款肉酱的原材料选用的是酱牛肉、山楂和陈皮。

山楂可以消肉食,陈皮具有健脾开胃、行气化痰的作用。将酱牛肉、山楂和陈皮按10︰1︰1的比例混合搅拌打软即可食用,制作非常简单方便。冬季养生先驱寒AR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院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系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王成祥寒冷天气,为什么有的人容易感冒,有的人耐寒能力就比较强?中医认为邪气有内外之分:外邪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来致病因素,又称外感六淫;而体内由于脏腑、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类似外邪的风、寒、湿、燥、火五种邪气,称之为内生五邪。发生于人体之外的寒为外寒,如天之寒气发生于人体之外,所以是外寒。身体内部自己产生的寒为内寒。身体有内寒,人的抵抗力就会变弱,容易生病。中医认为内寒产生的根源是阳虚。肾阳虚是导致阳虚最根本的原因。因此有内寒的人应“温肾散寒”,但不能单纯地补肾阳,而是在补肾阴的基础上达到阴阳的平衡。对话健康旺阳气,抵外寒悦悦:为什么冬季有的人怕冷,出门的时候秋衣秋裤、毛衣毛裤、羽绒服、帽子、围巾、手套全副武装的,而有的人就不怕冷,还游冬泳呢?王成祥:这可能跟不同的生活环境、种族、地域以及是否受过耐寒训练和人的意志有关,但耐寒是有限度的,大家都知道温度降低的情况下,感冒风寒或者中寒腹痛的人特别多。悦悦:我觉得感冒、肚子疼都是小事,很多心脏病都跟突然冻到有关系,对吗?王成祥:是这样的,心脏病患者在极寒的天气中可能还没感冒,就已经冻僵了。大家都知道,风、寒、暑、湿、燥、火是外界存在的六种邪气,寒是之一,是外寒,而人体阳气虚弱就会导致内寒。悦悦:那内寒跟哪个脏腑的阳虚紧密相关呢?王成祥:跟阳虚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脏。悦悦:这么说的话,冬季不怕冷的肯定是肾阳特别足的人。王成祥:没错。人体阳气的作用就是抵御外邪,使身体屏障牢固。阳气比较旺盛的人的肌肉、汗孔比一般人要坚实,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比较厉害的寒邪,他的身体也会做一些预防,不至于生成大害。悦悦:我以前听专家说,打我们从娘胎里出来,肾阳就开始一点点消耗了,有人快些,有人慢些,是这样的吗?王成祥:对。人的阳气跟先天的禀赋、后天的调养有关。悦悦:那么我们要如何驱除体内的寒气,补充肾阳呢?王成祥:内寒是因为阳虚,尤其是肾阳虚,所以驱除内寒应该想方设法使阳气旺起来,最主要是通过药物,比如金匮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夏汤等。名医讲堂冬季养生重在温肾散寒阳虚生内寒

人体内由于脏腑、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失常而产生的类似外邪的风、寒、湿、燥、火五种邪气,称之为内生五邪。这里的“寒”就是内寒。

为什么身体里会出现寒呢?内寒因虚而生,在人体脏腑功能衰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黄帝内经》说,“阴平阳秘,精神乃至”,意思是阴阳要平衡,寒热也要动态平衡。人的阳气虚,阴气相对就高,会出现类似外寒引起的阴寒症状,这就叫“阳虚生内寒”。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病人以前是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年以后他整个人全变样了:面色特别苍白,特别怕冷,经常蜷缩着;原来尿量多,现在尿量少了,出现尿毒症的症状;他的寒跟外界的寒邪没有关系,平常即使在夏天稍微有点风就感觉到冷,这就是产生了内寒。受了外寒并非一定会导致内寒。只要尊重科学,不逞能挑战“耐寒”极限,就不会因为受到严重外寒导致阳虚,进而产生内寒;如果不尊重科学,无休止地挑战寒冷极限,就可能导致内寒。专家提示受了外寒并非一定会导致内寒。只要尊重科学,不逞能挑战“耐寒”极限,就不会因为受到严重外寒导致阳虚,进而产生内寒;如果不尊重科学,无休止地挑战寒冷极限,就可能导致内寒。阳虚的表现有哪些

阳虚生内寒,如果我们本身阳气少,阳虚而寒盛,就会出现内寒。那阳虚有哪些症状呢?

阳虚的症状总结起来有五个字:冷、白、稀、润、静。

所有阳虚的症状用这高度提炼出来的五个字就可以讲明白,但每个脏器阳虚的情况不一样,还会有不同的症状,比如说胃阳虚时人容易感冒,心阳虚的情况也有相应的症状,脾阳虚的情况有跟脾相关的症状,肾阳虚的情况有跟肾相关的一些症状。阳气之根—肾

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每个脏器阳虚的情况不一样,那阳虚生内寒,这个寒到底是跟哪个脏腑的阳虚特别相关呢?

阳虚与肾脏关系最密切。肾藏一身之元阳,即一身的阳气根于肾。《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写道,“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说阳气有抵御外界邪气,使身体屏障牢固的作用。阳气足的人防御能力强一些,阳气弱的人抵抗力差点。养生小语明代医学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凡阳气不充,则生意不广。”就是说天上的大宝,就像一轮红太阳,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真阳就藏在肾里边。《黄帝内经》说:“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就是说阳气比较旺盛的人,他的肌肉、汗孔比一般人要坚实。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遇到比较厉害的寒邪,他的身体也会体现出一定程度的抵抗力,不至于生成大害。人的阳气首先来自先天的禀赋,就是来源于父母。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个孩子的母亲体弱多病,生他的时候是早产,生下来才三斤,不久母亲就去世了,他没有接受过母乳的喂养。这个孩子快到三岁的时候还不会走,而且他的囟门迟迟不能闭合。后来再去探访他时,发现这个十来岁的孩子看起来像四五岁,身体长不高、智力发育也不好,这就是先天禀赋不足导致的肾阳虚。阳气除了与先天有关,还要依靠后天的调养,调养又包括饮食和劳倦。饮食方面,脾胃为后天之本,所有脏器的功能,包括气血津液,都需要脾胃来运化水谷精微,如果水谷精微供应不上,后天阳气就会不足。这种后天阳气不足的情况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不吃饭,比如有些女孩子减肥造成了厌食症;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饥饿。电影《一九四二》演的是当年黄河决口之后引起的大灾荒,好多人浑身浮肿,这种浮肿就是因为没有吃东西,后天的脾胃运化跟不上,慢慢地引起阳虚不能化水,从而出现水肿。而劳倦,即过度劳累、疲劳,高负荷的劳动会影响到脾,然后影响到肾,最后引起肾阳的不足。肾阳虚的表现

◆ 腰膝酸冷:腰部刚好是肾脏所在的位置,《黄帝内经》记载:“腰为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除了阳虚的普遍特征以外,肾阳虚还会表现为腰疼,肾经的循行部位即从足部到下肢再到腹部都会出现酸冷,也就是腰膝酸冷的情况。古人把外寒侵袭腰部导致的病叫肾着。胸、腰、腹是最怕寒的位置,所以胸、腰、腹这三个部位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因为人体六条阴经在这里汇合,很多中老年人戴围巾,穿小背心的做法特别好。

◆ 骨质疏松:肾主骨,肾阳虚的病人会出现骨头酸痛,甚至骨质疏松。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与肾阳虚也有关系。

◆ 其他:肾之华在发,肾阳虚会出现头发枯燥、无光;肾主生殖,开窍于二阴,因此肾阳虚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生殖功能降低的情况。中医调养堂内服外用调肾阳,驱内寒内服药物补肾阳

由于内寒是由阳虚而引起,因此驱除内寒的方法应该是使阳气旺起来,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药物。有这样一个病例:有位患者十多年来一咳嗽就会小便失禁,这给她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尴尬。她以前身体特别好,但由于年轻时条件不好,住在工棚里边,容易受凉受寒,十几年以后她发觉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变弱了,经常感觉腰疼,就像折了一样,膝盖以下特别冷,夜尿频多,且小便清长。而且最尴尬的是进入冬天以后咳嗽长时间不好,一咳嗽就尿失禁。她这种情况就是感受外寒以后,慢慢地阳虚生了内寒。《伤寒论》里边的苓甘五味姜辛夏汤,有干姜、甘草两味药,甘草味甘,干姜味辛,辛甘化阳,这位患者吃了五副药,她的咳嗽就明显减轻了,而且小便情况好转。

随后她还服用了金匮肾气丸,该方剂的组成为:地黄、山萸肉、山药、附子、桂枝、泽泻、茯苓、丹皮。

这是东汉名医张仲景的方子,比著名的六味地黄丸还要早。方中地黄、山药、山萸肉三味药以补阴为主,地黄8 两,山茱萸、山药均为4 两,加起来16 两;附子、桂枝各1 两,由此可见,补阴药跟补阳药的比例是8︰1。这个方子补阴药多,补阳药少,正合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就是说,治疗肾阳虚的时候,不能光补阳,要阴阳双补,尤其要考虑到阴,方能达到很好的补阳效果。因为补阳的时候,一过量就上火了。外用药物固肾阳

有这样一个病例。一位女孩子本来身体不错,在冬季的一次爬山之后觉得很累就在石头上坐下了,当时她便感觉到石头上的冷气一下就进到下腹里,腹部特别凉。结果当月月经延迟了,一直腹痛,疼得冷汗都出来了,手脚发凉。这就是中寒的症状,寒邪直中小腹,给她用了一些温经散寒的药就好了,但后来她一到月经期就小腹冷痛。这种情况就是阳虚生内寒,除了吃药之外,还给她用药做了个肚兜。外用药主要是用一些辛温刺激、温经散寒的药物,进而产生一种类似针灸、艾灸的外在刺激。这位患者每天都把肚兜围在腹部,用了一段时间之后,痛经的症状极大地得到了缓解。养生千金方一药一兜,温肾散寒不再愁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最著名的方子,出自宋代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它的组成有: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先天禀赋不足的儿童,表现为肾阴和肾阳双方面的不足,六味地黄丸主治儿童先天的肾精不足。专家提示补肾应该分清楚是阴虚还是阳虚,肾阳虚者服用金匮肾气丸,肾阴虚则服用六味地黄丸。有人认为金匮肾气丸是男人壮阳的药,其实不然。这个方子是阴阳双补的方子,不论男士女士,只要出现肾阳虚的症状都可以用。温肾散寒肚兜方

取温经散寒、辛香走窜、刺激性较大的药物,组成肚兜方。碾成末,装入无纺布包中,每天佩戴在肚脐处或肚脐下方3 寸的关元穴。10 天左右替换新肚兜,1个半月为1疗程。顺时养生的智慧

AR国家级名老中医管遵惠顺应四时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结合阴阳寒热的偏盛、偏衰,来调整养生保健的侧重,最后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十二时辰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重要方法,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十二经脉的活动时间与十二时辰是对应的,这和现代西医的“生物钟”理论暗合。它告诉我们:要在相应经脉当令的时辰,顺势而为,顺时而养。如我们常说的“睡子午觉”就是时辰养生的方法之一。对话健康睡好“子午觉”,阴阳协调心肾交悦悦:很多人都说“子午觉”应该是生活当中的一件小事,他们觉得睡不好觉,老是晚睡,或者中午没有办法睡午觉,也没对健康造成多大的损害。管遵惠:我认识一位董事长,他中风后被送到了医院,夫人、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去照顾他,一周之后,由于都睡不好,结果一家五口人就有四人住院。所以说,保持平静的心态和正常的睡眠,才能保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保持身体的健康。悦悦:其实一个人的生活是否规律,或者说有没有他特有的规律,跟能否健康长寿非常有关系。管遵惠:很多老年人之所以能健康长寿,是因为他有自己的生活规律。悦悦:比如,南怀瑾老先生的养生秘籍里有一项跟他的一个日常生活习惯很有关系,就是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的“子午觉”。那么为什么子时、午时的睡眠这么重要呢?管遵惠:子时代表晚上23点到次日凌晨1点,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下一刻阳气开始生发;午时是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是阳气最盛的时候,接下来阴气就开始升了,因此睡子午觉就可以使心肾相交、阴阳相和,有利于人体内环境的调整和阴阳的协调。悦悦:所以大家要明白,在子时我们需要入睡,午时需要小憩,这样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名医讲堂顺势而为,顺时而养子午流注图和顺时养生

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每日的12 个时辰对应人体12 条经脉,这和现代西医的“生物钟”理论吻合。它告诉我们:人体的气血有一个循环的次序,每个时辰都有一条经络值班,在值班的时间里,相应经络脏腑的气血就比较旺盛。子时胆经当令,人在子时前入眠,胆才能完成代谢。“胆有多清,脑有多清”,子时入眠,晨醒后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反之,则气色青白。如果胆汁新陈代谢长期紊乱,则易形成“结石症”。午时心经当令,“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而流注的意思,《针灸大全》上说,“流者行也,注者住也”。这个“注”指的是水流行后注入大海的意思。子午流注决定了人一天十二时辰的养生之道,我们应根据不同时辰的气血运行特点,在相应经脉当令的时辰,顺势而为,制定相应的起居作息安排,有助于更好地达到养生保健之目的。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气候时间变化防寒避暑,顺从四季、时辰、气候等特点调养身体,这就是“顺时养生”。子时养生的重要性

子时就是晚上的23 点到次日凌晨1 点,子时是胆经值班,这时胆经的气血比较旺盛。胆经讲究升发,这个时候人应该处于入睡状态,因为只有入睡了以后胆经才能升发。从子午流注图可以看出,胆经值班的下一个时辰就是肝经值班,中医认为肝胆相表里,说得通俗一点,表里关系一定是一条阳经配一条阴经,有点像一对夫妻,所以说肝和胆非常密切。只有胆气得到正常的升发,肝脏才能得到血的濡养,肝主疏泄,那么肝气就调顺了,接下来的肺、大肠等脏腑的功能也能正常发挥。反过来说,如果人在子时没有入睡,影响了胆经的生发,就会直接影响到肝的功能,而且子时是一天阴气最盛的时候,下一刻阳气就要开始生发,只有阳气升发了,其他的脏腑才能够动起来。

此外,胆主决断。决就是决定、判断,如果胆的功能正常,你就可以对事情有正确的决断;如果胆的功能失常,那么外来的刺激就可能引起脏腑之间气血的紊乱,产生疾病。所以我们用“胆战心惊”来形容人害怕的心情;用“胆小如鼠”形容一个人胆小。所以说子时睡觉十分重要,且胆经起到很关键的作用。《黄帝内经》上说,“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意思是说体内十一个脏腑都和胆的升发有关。如果肝气不能得到胆气的升发,肝血得不到濡养,则会肝气郁结,表现为脾气暴躁,两胁胸疼,甚至导致肚子里长包块,且包块有恶变的可能,所以人不能太忧郁;肝气不舒,肝气就会犯胃,出现胃疼、嗳气、打嗝的症状;肝气克脾,人就会消化不好,拉肚子;肝气犯肺,就会胸疼、咳嗽。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胆不能够升发,不仅会影响肝,还可以影响到很多的脏器。养生小语“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就是说体内阳气太盛不能够入阴,该入阴的时候不入,阴阳不能很好协调,人就睡不着。阴气偏多,不能入阳,人就会瞑目,瞑目就是闭眼的意思。这句话说明一个道理:只有人体内达到阴平阳秘的境界,精神方能调和。睡眠好了,精神好了,身体才会好。午时养生的重要性

根据子午流注图,子觉是一定要睡的,午觉也是必不可少的。午时是指上午11点到下午1点。午时心经当令,“心主神明,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心气推动血液运行,人在午时能睡片刻,对于养心大有好处。很多人说,我吃完午饭以后,就会犯困。实际上,午后休息一下,还能够保持小肠内分泌的一个平衡,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说,午睡是很有必要的。至于午睡的时间,并不需要多长,一般半个多小时就可以了,这样会使我们有一个精力储备,下午就能够精力充沛了。子午流注和防病保健

子午流注学说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帮助大家预防疾病的发生,比如五更泻和心脏病。

五更泻中的“五更”,就是卯时(早上5 点至7 点)。根据子午流注,卯时是大肠经值班,这个时候大肠气血比较旺盛,正常人这时应该去解大便。因为五更是天亮的时候,叫“天门开”,天门开了自然地门也要开,地门就是肛门,中医称之为“魄门”。而五更泻作为一种病态表现,一般是由于肾阳不足导致的,因故又叫“肾虚泻”,所以治疗五更泻要从补肾气做起。肾主纳气,肾阳气不足,到了大肠经开始运作的时候就提不住,于是出现肚子疼,一痛就要上厕所。上完厕所又不痛了,每逢五更就腹泻,所以又叫作五更泻。

关于心脏病的发作,大概的规律是,心梗大部分发生在早上,特别是心阳虚的病人在子时发病更多;属于气滞血瘀的病人,心梗发生在午时居多;气虚的病人,发病或者死亡的时间晚上居多。所以子午流注学说提醒我们:在子时和午时,阴阳互相交接的时候,人的气血容易发生病变,需要格外注意。四季养生的学问

一年四季节气的变换,气候寒暑温凉的次第流转,都与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息息相关。所谓的四季养生,就是根据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特点,结合阴阳寒热的偏盛、偏衰,来调整养生保健的侧重,最后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关于四季如何养生,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答案,下面让我们跟着四季轮回的脚步,领悟前人的养生智慧。《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春主生发,阳始升,阴始消,人们应该顺应自然的升发之势,向上、向外舒展阳气。这个季节养生有三大要点:一是先调神志,时时保持开朗愉悦的心情,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如此则精气不易耗散;二是多做有助于升发阳气的户外运动,如打球、散步、跑步、做操、打拳等,使气血流通;三是饮食应低脂摄入,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当季菜蔬最佳,如荠菜、油菜、芹菜、菠菜、马兰头、枸杞头、香椿头、蒲公英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季养生切记保持情绪稳定,不要激动或大怒,户外运动应该在清晨或傍晚等温度适宜的时候进行,否则有耗气伤津的风险,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放松身心的活动。饮食要清淡,佐以开胃爽口的菜肴,不能吃太凉的东西,否则易伤阳气,一般人可以喝乌梅汤、绿豆汤来止渴、祛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主收敛,这时阳气始退,阴气始长,天气干燥凉爽,这时要收敛潜藏自己的阳气、精神和津液,以荣养脏腑。饮食上要多吃滋阴润燥、滋阴润肺的食物,如芝麻、蜂蜜、枇杷、银耳、秋梨等柔润之品。生活起居方面要注意早睡早起,收敛阳气,以使意志安宁清净。可以做一些比较平和的户外运动,如打太极拳、做保健操等。《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主收藏,此时世间一片阴盛阳衰之象,养生的重中之重便是保护阳气。饮食方面,多吃温养阳气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女子可结合其“以阴血为本”的生理特点,适当吃一些补肾养血的食材如阿胶、当归、枸杞子、核桃仁等;男性可选择鹿茸、核桃仁、龟板等。平时可在阳光充足和避风的地方做户外运动,但不宜过量,更不要大汗淋漓,要及时擦汗,防止感冒。生活起居方面应该早睡晚起,保持充足的休息时间,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

中国古人自古崇尚“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夫四时阴阳者, 万物之根本也”,因此日常养生一定要结合四时阴阳的盛衰,有目的、有侧重地进行,如此方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调养堂养护心脏,抵挡外邪

心脏不好,特别是心阳虚的人,容易在子时发病,因此在子时要多加注意。根据子午流注图,如何养护心经呢?

按照中医的理论,心为君主之官,君主是不受邪的,受邪的是心包经。心包就是心脏的外围,像宫墙一样,保护心脏。所以我们在养护心脏的时候,一般先从心包经开始养护。晚上19 点到21 点是心包经值班时间,如果晚饭后经常敲打心包经,可以帮助心脏抵挡外邪的入侵,提高心脏功能,让呼吸和血流更有力,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1)弹拨穴位。找到手少阴心经上的极泉穴,和手厥阴心包经上的天池穴,用右手按住身体左侧乳头旁开两寸的地方,从内向外拨,这样天池和极泉两个穴位在拨拉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按摩。(2)弹拨经络。如果记不住穴位的位置,可以从腋窝开始,顺着手少阴心经的循行部位进行弹拨、轻叩,一直弹拨到指尖。(3)运八卦。我们的手掌相当于一个八卦,在相应的位置进行按摩叫作运八卦,它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果是睡眠不好,就从食指到小指方向按摩,女性以九为基数进行按摩,最多九九八十一下,叫作老阳数。男性就以六为基数,最多做到六六三十六下,叫作老阴数。如果有点拉肚子,可以按照八卦上的坎卦位置,按摩到巽卦位置,次数同前。第二章体质养生读懂身体,保持平和体质不偏颇AR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全国500 名老中医之一王琦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体质类型,就像血型、星座、属相一样。不同的体质带给我们不同的身体状况,你是爱生气,还是爱烦躁?喜欢夏天,还是冬天?这些都与神奇的体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亿万人群,九种体质,你属于哪种体质呢?先天不足,后天如何改进?《中医体质九分法》为我们揭开了体质的玄机,让我们了解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平和体质是最健康的体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平和体质,我们可以通过调养来保持我们的平和体质,健康、快乐、舒适地生活。对话健康亿万人群,九种体质王琦:大家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王宁:对。王琦:所以我们在座的听众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王宁:大家都长得不一样,穿得也都不一样,这是我们通过外表能看到的王琦:每个人的个性,对于季节的敏感程度,对事物的选择以及反应状态,跟他人也是不一样的。王宁:所以《首都市民中医健康指南》中有这样两行字,叫“亿万人群,九种体质”。王琦:对,体质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深奥,实际上很简单,体质的问题就是个体特殊性。我们了解了自己的体质,就会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怎么解读自己的生命。名医讲堂揭开人体的体质之谜

当晚上和朋友一块儿去吃火锅的时候,大家都吃了火锅,却只有你一个人身上长了包。夏天,大多数人都会开空调,一般人是希望空调温度能够再低一点,却只有你一个人需要空调温度再高一些。这些现象可能都是由我们体质的不同决定的,那么你属于哪种体质呢?什么是体质

质,形声字,上面念zhi,下面是个贝,表示与财富有关系。体质包括了人体的健康状态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了解我们自己的体质就是了解我们身体的本质,保护好质,就是积累身体的财富,让我们的身体拥有旺盛的精力。

人与人之间体质的不同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原因是先天性的遗传;另外一个原因是后天的生活,不同的生活习惯、生活行为、文化程度、职业、生活地域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个体的不同。体质的差异不仅表现为性格的不同,还与身体健康程度、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等息息相关。例如,对于季节的耐受程度不同,有些人喜欢过夏天,有些人则喜欢过冬天;在性格方面,有些人的性格特别急躁,有些人则慢吞吞的。这些都跟体质有关。古代:《黄帝内经》中的五型人

我们的祖先在《黄帝内经》里就把人划分成了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火是燃烧的,是有热量的,并且是快速的,因此火型人具有性子急、敏锐的特点;火是红色的,所以火型人的皮肤也多是红色的。一般像性子急的人就容易上火,脸色发红。众所周知,木头是苍色的、发青的,所以木型人一般脸色发青,个子是修长的;而且,木型人喜欢春季、夏季,不喜欢秋季和冬季。因为秋冬季树叶会枯萎飘零。再比如说土型人,大家知道土是敦厚的,因此土型人给人的感觉是其肩膀和胸臂长得很厚实、虎背熊腰的,走路很沉稳,说话很平和。当代:《中医体质九分法》中的九种体质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繁衍,其人群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在划分人群的时候要有所继承,与此同时,还要适合现代人群的一些实际情况。古代的五型人过于笼统,不完全适合对现代人进行体质的划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五种分型之外,人们又另提出来了很多新的元素,同时考虑到现代人各自不同的体质状态,总结并划分出了当今人体的九种不同体质:平和体质、特禀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阴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平和体质的典型特征

平和体质是最健康的一种体质,生活中也有很多平和体质的人。首先,平和质的人给人的感觉是,肢体和身体看上去很匀称,体型良好,不会特别瘦,也不会特别胖。第二点,平和体质的人面色比较红润,眼神是目光炯炯的。这一点与眼睛大小无关,而是跟眼神有关系。我们经常说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一个人的眼神都黯淡无光,精神面貌不好,这个人就不是平和体质。第三点,平和体质的人头发是乌黑亮泽的,但是头发不是出油的状态。

以上三点是平和体质人群在形体、外观上的表现,除此之外,平和体质的人对季节的适应能力也很强。比如说春暖花开,炎炎夏日,以及寒冷的冬天,平和体质的人都能适应,自身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调节能力很好。所以如果一个人感觉冬季或夏季比较难挨,那就不是健康的状态。你是平和体质吗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是否属于平和体质呢?通过分辨测试,对自己的体质有所了解之后,才能通过后天改进先天的不足,才能知道如何保养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体质需要进行综合判断,不能仅凭一个条件来判断。以下为分辨平和体质的一些测试题,大家不妨做个测试,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平和体质。要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考虑自己在一年之内的情况,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来进行综合判断。问题答案的选项有根本没有、有一点、有一些、相当、非常五个级别。如果有三个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