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平《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22:22:4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沈亚平《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沈亚平《行政学》(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行政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一、行政与行政学

1.行政的概念(1)从政治的角度来考察行政

政治与行政是密切相联的,不仅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也通过制定重大的政治性决策和参与国家的立法活动积极地表现国家意志。因此,现代行政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意志的执行。(2)从管理的角度来考察行政

行政不仅包括行使国家权力的行政活动,也包括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活动。显然,这两种活动有着不同的主体、对象、方法和手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

因此,可以这样理解:行政是国家的一种职能,是拥有行政权的国家机关依法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

2.行政学的概念及其特点(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

①从行政主体来看,国家政务和公共事务的推行和管理,是由行政组织来实现的。现代行政组织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它专指代表国家执掌行政权力,依法对国家行政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国家机关。

②从行政职能来看,政府组织在整个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基本职能是管理职能。行政管理不是一般的管理,而是以国家的名义对行政事务实行直接的和具体的组织、指挥和管理。

③从行政的对象来看,它不是对社会某一部门、某一方面的管理,而是对包括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其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行政事务的管理。

④从行政的目的来看,它主要是为社会提供有效的服务和管理。行政管理是整个社会管理的核心,行政组织的管理活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管理活动的进行,进而影响社会的总体效率。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行政学是以国家行政组织有效地管理行政事务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理论体系。(2)行政学的内容体系

本书将行政学的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方面:

①行政类型

行政学是以行政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在阐述行政组织及其运行原理之前,有必要对具有代表性的行政类型进行分析比较,勾画出各种行政的大体轮廓,使初学者不仅能够掌握行政理论、原则和方法,也能对各类行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②行政职能

行政职能在行政体系中的地位很重要,它体现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实质与方向,确定政府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作用,它是行政组织设置和改革的依据,也是行政决策和行政执行的基础。

③行政组织

行政学研究行政组织的种类、结构、体制及编制,揭示优化行政组织的指导原则,考察行政组织的变革及其经验,展示行政组织发展的未来。

④行政领导

行政领导在行政组织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整个行政组织的行政活动就是在各级行政领导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的。行政领导能否采用适当的领导方式,运用科学的领导方法,组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对于能否充分发挥领导效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⑤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基础,它决定着行政活动的目标、方向和远景。行政学阐释行政决策的特点、种类,揭示行政决策的内在规律,提出优化决策所应遵循的原则、程序和所依赖的现代行政决策体制。

⑥人事行政

行政组织的工作人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执掌者和具体行政任务的承担者,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工作态度的好坏将极大地影响政府工作的进行。因此,人事行政历来都是行政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⑦财务行政

财务行政为庶政之母,它可以为政府活动提供物质基础,而且,通过预算、会计、决算、审计等管理制度使国家财政资金得到充分地运用,从而既减轻社会和人民的负担,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⑧机关管理

机关管理是各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它对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起着积极的保障、辅助和促进作用。机关管理工作如何,将对整个机关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⑨行政法制

加强行政法制建设,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是行政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的保证。行政学运用法学研究方法探讨行政法在现代行政中的作用,研究行政法制中的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以及行政诉讼等内容。

⑩行政监督

作为行政活动制约机制的行政监督,在行政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行政学将法学和管理学研究方法融会贯通,探讨行政监督的目标、范围、特点和原则,研究不同的监督形式及其作用。

11行政促进

行政活动的顺利进行依赖于一定的促进机制,行政学揭示行政沟通、行政协调和行政授权的作用,探讨影响其发挥作用的障碍,提供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

12行政发展

政府行政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若要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就必须不断地对其加以变革和调整。行政学要为行政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确定行政发展的目标,查明行政发展的障碍,研究行政发展的途径,从而推进行政发展的顺利进行。(3)行政学的特点

①政治性

行政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②综合性

作为反映行政管理规律的行政学吸收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形成了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独立学科。这是行政学的最大学科优势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③应用性

行政学具有更为明显的应用性,主要揭示的是行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技术。这些方法、手段和技术与行政管理实践的联系极为密切,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指南。

④革新性

行政学虽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然而行政学的革新性也十分明显。一方面,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常常给政府行政提出新问题,要求行政学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另一方面,与行政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经常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行政学应当加以借鉴来丰富和发展自己。

3.行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行政学与政治学

政治学主要研究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权力、政治原则等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的基本理论;行政学则侧重于研究政府的行政管理,主要是具体的、技术的和应用的研究。(2)行政学与企业管理学

企业管理学是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产生的关于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的学科,行政学则是关于改进政府行政管理的学科。因此,这两门学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所研究的基本问题和使用的主要概念、方法也有相同之处。(3)行政学与行政法学

从学科性质来看,行政法学是一门法学学科,是行政法的理论表现形式,它以规范国家行政的法律法规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而行政学则以行政活动及其内在规律为研究对象。因此,行政法学与行政学联系密切,互为表里,相辅相成。(4)行政学与社会学

社会学不以行政权力的行使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但社会学研究的许多社会问题,都需要行政学研究如何经由国家行政加以解决。因此,加强行政学与社会学这两门学科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是十分有益的。

二、行政学的历史演变

1.行政学的兴起

行政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历史原因有:(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对行政管理方法提出新的要求,于是,现代行政学应运而生。(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19世纪末,科学管理运动兴起。之后,美国政府将科学管理运动提供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政府的行政管理,促成了行政学的形成和兴盛。(3)与国家行政有关的理论和政府行政实践为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西方近代史上的政治学,君主制时代德、奥两国的官房学以及资产阶级革命以后形成的行政法学,是现代行政学的理论基础。

2.行政学的发展历程(1)传统理论时期

该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或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从时间上来说,是从l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十年代。这一时期的主要流派有:

①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a.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提高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率。他试图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力求发现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从而确定每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途径。

b.泰勒主张以科学的研究取代旧式的单凭经验的研究方法;科学地选拨、教导和培养职工;使职工按照科学的原则密切合作;在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进行适当的分工。

②以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

a.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建立官僚模型理论是其对行政学的重要贡献。

b.韦伯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应当具备: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分工;明确的层级结构和权力体系;有关任职者职权与职责的规章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人员雇佣和升迁程序以及固定而明确的薪俸制度等。

③以法约尔和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

a.法国学者法约尔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他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个管理环节,并确定了为了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秩序而必须遵循的14点原则。

b.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不仅适用于工商界,也适用于政府行政,在将其应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④以怀特、魏劳毕和费富纳为代表的理论行政学派

a.怀特于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该书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魏劳毕于l927年出版《公共行政原理》,该书重点论述了财务、预算和物资管理等问题;费富纳于l930年出版《行政学》一书,此书与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齐名,被称为三足鼎立的名著。

b.上述著作的特点是采用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行政学,从复杂的行政现象中发现规律,求得普遍的法则和原理,以建立科学的知识系统,指导行政活动。

总体评价:传统时期的行政学理论的贡献在于探讨了行政学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适用各类组织的有价值的原理和原则。

缺陷:只重视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研究,轻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调经济刺激,忽视心理激励;重视严格的监督控制,无视人的尊严;侧重于研究机关组织内部,无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2)行为科学时期

①霍桑试验学派

梅奥通过霍桑试验创立了行政学的人际关系学派。该派强调尊重人格,鼓励参与,重视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通过提高职工心理需要的满足度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②动态平衡学派

此派以美国学者巴纳德为代表,其主要观点有:组织是人群之间互动关系所组成的系统,组织内的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来说具有积极的功能;强调人的贡献要与满足之间保持平衡;权威基本上不在于上级的地位,而在于其命令是否被受令者接受或遵从等。

③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西蒙、马奇等人。西蒙主张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西蒙还将决策过程分为情报、设计、抉择和审查四个阶段,并对决策的准则、程序化和非程序化以及决策和组织机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④需要层次学派

此派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为代表。马斯洛认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自尊和自我实现五种基本需要。这五种需要彼此相关,并按其优先等级排列,即最优先的目标将独占人的意识,激起相应的行为。

⑤人性本善学派

人性本善理论或Y理论是麦格雷戈于1960年提出的。他将传统的管理理论称为X理论,在对X理论批评的基础上,提出了Y理论。主张采取人性激发的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民主领导、人人参与、积极沟通、满足需要、潜能发挥和适当授权等。

⑥激励保健学派

该派以美国学者赫兹伯格为代表。赫兹伯格主张人有两类需求,其一是作为动物的需求,避免身体上的痛苦与清贫生活;其二是作为人的需求,即追求心理方面的成长。前者可以称为保健因素,后者可以称为激励因素。

总体评价:

一方面,行为科学强调人的因素,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管理工作。因此,它弥补了传统理论的缺陷,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另一方面,行为科学的行政理论通过引进实证方法、社会研究方法、心理研究方法、数量统计研究方法等丰富了行政学的研究方法。

局限:侧重事实真相的实证研究,缺乏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强调组织中人的因素,否定组织结构和法令规章的作用;研究范围局限于个人与团体,忽视外界环境对组织的影响。(3)系统理论时期

系统理论认为系统内部要素是相互制约的,系统与环境之间也处于经常的相互作用中,因此,对于组织与管理问题的研究不能孤立地进行,而必须加以综合的考虑。系统理论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首创。

①帕森思的社会系统理论

帕森思认为社会是一个系统,任何组织都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即适应环境、目标达成、完整统一、形态维持。帕森斯进而划分了策略层次、协调层次、技术层次来分别解决上述问题。

②卡斯特的开放系统理论

美国学者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认为组织是个开放系统,它与其环境交换信息、能量和材料。组织环境分为两类:

a.社会(一般)环境,包括文化环境、工艺技术、教育环境、政治环境、法律体制、自然资源、人口特质、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b.工作(具体)环境,包括服务对象、供应者、竞争者、社会政治、技术。

③生态理论

a.最早运用生态学来研究行政理论的是美国学者高斯,他认为政府组织与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生态环境的因素;

b.另一位学者里格斯是运用生态学观点研究行政学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为《农业型与工业型:走向比较行政的模式学》和《行政生态学》。

里格斯的重要贡献还在于运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物理学光谱分析上的概念将行政模式划分为融合型、棱柱型和绕射型三种形态,试图确立一套能解释各种类型社会的行政模型。

④权变理论

主要代表人物卡斯特、罗森茨韦克、卢桑斯等人。权变观是从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发展而来,它在承认组织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各分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探求最适宜于具体情况的组织设计和管理行动。

行政学研究的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为:

a.研究领域日趋扩大

现代行政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行政学的狭隘视野,开始重视对行政过程中的政治因素的探讨;社会环境对行政管理影响的研究;注重地方行政、部门行政的探讨;重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探究等。

b.研究重心发生了转移

开始注重具体客观事实和具体案例的实证研究;注重组织内部人与人之间和组织与环境之间交互作用的动态研究;注重满足行政主体精神需要的心理研究;注重社会效能观的研究;重视行政决策理论的研究。

c.新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引进

作为具有边缘或交叉性质的行政学,广泛吸收了现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例如系统论、信息论、运筹学、统计学、行为科学和决策学等,进而促成现代行政学的繁荣与兴盛。

3.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概况(1)新中国成立后,开始了行政管理的新时期

党和政府为了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需要,开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行政管理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重要的保证。(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行政学的恢复和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政治条件。(3)在今后行政学的发展中,应当坚持:

①体现中国的特色,突破传统行政学的界限,实现中国行政学实质性的发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解决当今中国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③进一步加强行政学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研究;

④继续加强行政学的分支学科和部门行政的研究,促进中国行政学体系的整体性繁荣;

⑤加强比较行政研究的力度。(4)在新的世纪,根据对中国行政学发展现状分析以及考虑到上述原则,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行政学研究的发展:

①基础行政学研究

中国行政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还较为薄弱,理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为中国其他行政学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②应用行政学研究

中国的行政学必须紧跟社会、时代进步的步伐,加强应用行政学的研究,以期发挥行政学自身的社会价值;

③发展行政学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学界对于行政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结合中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研究了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调整、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机构精简、简化办事环节和办事程序等问题,试图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重要意义

深入学习和研究行政学,推进中国行政学的普及和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1)有利于掌握行政管理规律。(2)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3)有利于迎接当前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4)有助于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

2.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素养和方法(1)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素养

①运用多学科进行研究的能力

行政学是一门边缘性学科,特别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性研究。

②主动探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善于发现社会公共生活和行政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并从理性思维出发,从多种角度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影响行政管理实际进程的能力。

③提炼和表达新范畴的能力,即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概括出内涵丰富的新范畴,以为行政学的发展提供新的思维视角和可借鉴的分析框架。

④具有良好的比较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掌握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数学分析手段以及计算机技术等。

⑤具有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遵循科学研究规律,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以行政学的知识传承和学术创新作为永恒使命。

⑥以准确、简洁、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行政思想的能力。(2)学习和研究行政学的方法

①历史研究方法

②比较研究方法

③法学研究方法

④案例研究方法

⑤理论研究方法

⑥行为科学研究方法

⑦系统研究方法

1.2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行政与行政学的概念?

答:(1)行政的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行政,是指国家和其他履行行政职能的公共部门依法行使公共权力,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活动。这一定义具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点:

①行政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共组织;

②行政的对象是社会公共事务;

③行政应当依法进行;

④行政的实质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其他公共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2)行政学的概念:

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组织的行政活动的一门学问。具体来说,行政学是研究公共行政组织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规律和特点的理论体系。行政学研究的目的是为政府正确地确定和发挥行政职能提供理论基础,为政府的行政改革及发展设计方案和制定计划;提供科学的管理理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和管理水平;探讨先进的行政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增强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效率。

2.行政与行政学具有哪些特点?

答:(1)行政与其他组织的管理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①公共性。公共性是行政的首要特点。

②权威性。行政组织依法产生,其行为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并有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机器为后盾。因此,行政与企事业单位的管理相比,具有明显的权威性。

③规范性。行政的规范性是指行政行为必须摆脱行政主体主观随意性的影响,按照法律规范所确定的实体性规定和程序性要求来作为或者不作为。

④民主性。公共组织履行着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制定公共政策、法规、规章的时候,要体现广大公众的意愿和要求。同时有必要建立公民参与机制,以便使公民获得民主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⑤效率性。(2)行政学的特点:

①政治性。行政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因此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②应用性。行政学实质上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应用性是指该学科与社会现实联系密切,对行政实践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③综合性。行政学的综合性是指它的交叉性、边缘性。行政学与其他许多学科,例如政治学、企业管理学、法学尤其是行政法学、社会学等学科联系密切。

④变革性。行政学具有明显的变革性。行政学只有随着公共行政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才能使其永葆生机和活力。

3.如何理解行政学的综合性特征?[南开大学2008年研]

答:国家行政内容丰富、范围广泛、职能复杂,需要综合多学科知识加以研究。作为反映行政管理规律的行政学吸收了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形成了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独立学科。这是行政学的最大学科优势和最突出的特点之一。随着政府职能和管理范围的扩大,它将进一步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理论体系更加丰富和完备。行政学的综合性特征主要表现在:(1)行政学具有广泛的知识框架

行政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思想古而有之,但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现代西方社会。它历经近百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生态学、统计学、运筹学等多种学科互相交叉、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

公共管理学具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框架,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公共管理学突破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界限,把当代经济学、政策科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融合到公共管理之中。(2)行政学运用方法具有综合性

20世纪60年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以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尤其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应用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管理的现代化,也为行政科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行政学摆脱了对政治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成为一门融多学科的理论方法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学科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这一时期,行政学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不仅表现在以帮助政府解决如何改进政策制定质量和怎样提高政策执行效果等实际政策问题为宗旨的政策分析这一应用学科的兴起,而且还体现在比较行政学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行政生态学的快速发展。(3)行政学理论的思想来源具有综合性

①“公共管理学说”更多地强调经济学的思想,其以“经济人”假设作为出发点,试图说明每个人都是趋利避害时,怎样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管理理论强调按市场的方法来改革政府,按成本-收益理论来决定政府的行为,试图使得政府的任何行为都是有效率的。

②行政学发展中,从传统的注重效率到行为科学时期,更加体现心理学的特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以及各种激励理论,都促使行政学向前发展。通过激励理论,更加突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起传统思想将人比喻为“螺丝钉”更加符合现实需要。

③行政学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不能把二者简单分离。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与其说是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倒不如说是适应了政治发展的需要。公共服务理论的提出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公民对公共行政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承认。

④行政学同时也是一门管理学,将管理学的知识运用到行政学中,有利于行政目标的实现。同时,行政学也离不开社会,从某一方面说,政策的制定前提是某一社会问题的存在,离开了社会学,行政学也将失去其存在基础。

综上,行政学和很多学科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脱离别的学科单纯研究行政,是没有意义的。只有了解行政学的综合性的特点,才能认识到行政学的复杂性,才能在遇到行政问题时用综合的眼光看问题,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案。

4.传统时期行政学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南开大学2012年研]

答:该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或古典管理理论时期,从时间上来说,是从l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贡献如下:(1)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

泰勒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研究的着眼点在于提高企业组织的生产效率。他试图通过对时间和动作的研究力求发现完成工作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从而确定每一个生产过程的最佳途径。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勒主张以科学的研究取代旧式的单凭经验的研究方法;科学地选拔、教导和培养职工;使职工按照科学的原则密切合作;在管理者和职工之间进行适当的分工。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以生产组织为对象,但它对政府行政的改革,也提供了线索和方法。(2)以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

韦伯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建立官僚模型理论是其对行政学的重要贡献。韦伯认为,他的理论提供的是理想的官僚组织,是对工业社会中大型而复杂的组织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他指出,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应当具备: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分工;明确的层级结构和权力体系;有关任职者职权与职责的规章制度;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以技术能力为基础的人员雇佣和升迁程序以及固定而明确的薪俸制度等。学者们认为,这样的机关组织精确,指挥统一,行动迅速;事权集中,责任确定;重服从,尚纪律,可以获得高度的效能。(3)以法约尔和古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

法国学者法约尔被称为管理理论之父。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个管理环节,并确定了为了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秩序而必须遵循的14项原则。法约尔提出的管理原则,不仅适用于工商界,也适用于政府行政,在将其应用于行政管理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4)以怀特、魏劳毕和费富纳为代表的理论行政学派

怀特于1926年出版《行政学导论》,该书为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魏劳毕于l927年出版《公共行政原理》,该书重点论述了财务、预算和物资管理等问题。费富纳于l930年出版《行政学》一书,此书与怀特的《行政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齐名,被称为三足鼎立的名著。上述著作的特点是采用理论研究方法来研究行政学,从复杂的行政现象中发现规律,求得普遍的法则和原理,以建立科学的知识系统,指导行政活动。

总结:传统时期的行政学理论的贡献在于探讨了行政学的理论框架,并提出了适用各类组织的有价值的原理和原则。其缺陷是只重视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研究,轻视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强调经济刺激,忽视心理激励;重视严格的监督控制,无视人的尊严;侧重于研究机关组织内部,无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传统时期行政理论的主要缺陷在行为主义行政理论那里得到了克服。

5.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坚持中国特色,突破传统行政学的局限,实现中国行政学实质性的发展。现代行政学无论是从产生还是发展来看,都是为了研究和解决西方社会发展中的行政管理问题。尽管行政学具有社会性,其阐述的理论对于不同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践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不同的国家毕竟具有不同的国情,任何国家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他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而是应当将行政管理的一般理论与本国的国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行政理论,并指导本国的行政管理实践。(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重点解决当今中国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马克思曾经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深入研究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做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这将是我们思想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行政学能否取得其应有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关键因素之一就是它在多大程度上研究了行政管理自身以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且为政府提供了多少富有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对策。(3)进一步加强行政学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研究。行政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交叉性、综合性或者边缘性,这是行政学最大的学科优势。它可以不断地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4)继续加强行政学的分支学科和部门行政的研究,促进我国行政学体系的整体性繁荣。行政学既有其基础性理论,又有其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分支理论。行政学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概论式的研究上,而应当在行政学原理体系基础上衍生出分支行政学和部门行政学。就分支行政学而言,应当加强组织理论、领导科学、决策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预算理论与方法、行政心理学、行政评估学等分支学科的研究,使行政学理论体系中所阐述的内容得以深化和具体化;就部门行政学而言,要加强工商行政管理、司法行政管理、教育行政管理、军事行政管理等部门行政学的研究,从而使行政学的一般理论向实际行政管理领域渗透,加强行政学理论对现实行政管理的指导。总之,通过分支行政学和部门行政学的研究,使行政学拓展自己的研究空间,争取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5)加强比较行政研究的力度。比较研究有利于我国行政管理实践和行政学借彼之长,补己之短,尽快拉近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行政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距离。在进行比较研究中,首先,既应进行共同时态的比较研究,也应进行历史时态的比较研究,一方面积极引进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技术,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中外历史上对现今社会的行政管理仍有价值的管理方法;其次,既要开展中外行政管理实践的研究,也要进行中外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促使我国在行政实践和行政研究两方面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最后,既进行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又进行发展中国家行政管理及其理论的比较研究,在大范围、多国别的比较研究中,寻求更适应我国行政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6.怎样理解中国行政学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根据对我国行政学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考虑到相关原则,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推进我国行政学研究的发展。(1)基础行政学研究

基础行政学重点研究行政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它是整个行政学体系的核心部分,是这一学科大厦的根基。在任何学科中,如果基础学科不扎实,与之相关的应用学科就难以得到充分发展和繁荣。鉴于我国行政学的基础理论还较为薄弱,理应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出版一定数量的基础行政学名著,为我国其他行政学的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2)应用行政学研究

我国行政学研究的薄弱环节之一,就是行政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行政管理实践和社会的发展,不能为行政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充分的理论支持。因此,我国的行政学必须紧跟时代、社会进步的步伐,在加强理论行政学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行政学探讨,以期发挥行政学自身的社会价值。加强应用行政学的研究,应当紧紧围绕目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争取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①知识经济时代与行政管理。当前世界各国正在脱离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出现,必将对政府的行政管理带来极大的影响。

②信息技术社会与行政管理。如今,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行政管理越来越多地采用信息技术。国外发达国家都在进行国家信息技术建设,建立“电子政府”,形成信息高速公路。

③社会转型与行政管理。目前,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经济转型所推动的社会转型。社会转型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变化,其实质和特征就是从领域合一到领域分离。这种发展趋势表现为,从原有的计划经济基础上的以政治为中心的各领域合一,转变为市场经济基础上的各领域的逐渐分离。

④经济全球化与行政管理。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业已入世的新形势下,对我国改革开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行政学界应给予充分研究论证,并提出对策性意见。(3)发展行政学研究

对于发展行政学,美国学者里格斯为其确定了两个中心:一个是行政的发展,另一个是发展的行政。行政的发展即加强行政能力;而发展的行政即发展计划的行政,指大规模的尤其是政府所使用的方法,具体是指为达到它们的发展目标而设计的政策和计划。近些年来,我国行政学界对于行政发展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结合我国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重点研究了政府职能转变、行政体制调整、人事制度改革以及机构精简、简化办事环节和办事程序等问题,试图从根本上提高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7.行政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答:行政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1)历史研究方法

该方法从历史分析入手,考察行政管理的起源、类型及其历史演变,探索行政管理规律,寻求对现今行政管理具有指导意义的原则和原理。(2)比较研究方法

通过各国行政的横向比较,能够区别各国行政的类型和特征,扩大视野,鉴别优劣,取长补短,为我所用。(3)法学研究方法

从法的角度研究行政至今仍有其价值,它对于克服行政管理中的人治,实行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案例研究方法

通过集中研究一个已发生过的典型行政事件,在尽可能详尽地收集各种相关事实材料的基础上,用公开、客观的态度予以描述,将有关的人、事、情景以及当事人的观点交给读者评判,以此来验证某一个或某些理论命题,加深对原理的理解,把握理论的普遍适用性。(5)理论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对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行政现象进行分析,从行政实践的个性中发现共性,从偶然中发现必然,从现象中发现本质,概括出一般性的原理和定律,以此作为行政活动的准则。(6)行为科学研究方法

该方法以组织中的人和群体的行为为基点,重视人的作用,强调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角度研究人的问题,注重社会环境、人的相互关系和个人利益对提高工作效率的影响。(7)系统研究方法

把研究对象置于系统的形式中,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从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对象,从而确立优化目标及达成目标的方法。

二、论述题

1.西方行政学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答:西方行政学经历的发展历程表现为:(1)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时期

①行政学发展初期,可以将其称为政治与行政两分法时期。在这一阶段,为行政学的形成做出贡献的是美国学者威尔逊和古德诺。他们强调行政内容相对独立性的思想的影响,明确地将政治和行政区分开来,从而为行政学从政治学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创造了条件。

②以美国学者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无疑有着重大影响。泰勒在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阐述了一整套科学管理理论,包括管理研究方法的改进,职工的选拔、教育和培养,职工相互间的分工与合作,职工劳动操作程序的规范等。科学管理运动实现了管理从经验到科学的巨大飞跃,也为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③以德国学者韦伯为代表的官僚模型学派,致力于研究在工业社会大型而复杂的组织中进行行政管理的最有效手段。韦伯理想的官僚组织是从权力观念出发并引申出来的。

④与重视基层职工工作方法改进的泰勒不同,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法国的法约尔重视的是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改进。法约尔总结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特点,提出了行政管理的5项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⑤古立克和英国学者厄威克在1937年出版了《行政科学论文集》。该书的出版被视为美国行政学发展到一个高水平的标志。古立克在《组织理论简论》中,以“POSDCORB”这一缩合词形式概括出行政管理人员的7项职责,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

⑥1926年,美国行政学家怀特出版了《行政学导论》一书,这是全美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这一著作使行政管理最终成为一个单独的研究领域,并标志着行政科学的最终形成。(2)对政治与行政两分法的超越

20世纪30年代以来,行政学在经历了奠基和初步发展阶段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①效率作为一个可能具有超历史意义的行政价值,对于行政学研究和行政改革来说的确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各国行政实践的发展和变化,效率就不应是作为中心的唯一价值了,同时提高行政效率也不应是行政学研究的唯一目的和行政改革所要实现的唯一目标了。

②1938年,美国学者巴纳德在《主管的职能》一书中运用行为科学的观点,率先论述了组织决策过程,并提出决策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的观点,从而较早地使行政管理研究触及政治领域。

③1947年,罗伯特·A·达尔在《公共行政科学:三个问题》一文中,批评了以往的使用形式上和技术性的词语对待行政组织的倾向,认为公共行政作为一种学科和一门潜在的科学,它的基本问题比单纯的行政管理问题广泛得多。公共行政科学必须对人的行为的某些方面进行研究。

④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著名论断,增加了行政学研究的政治性因素的比重和含量。在西蒙以后,将行政决策的制定看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活动,把政治程序视为深植于行政管理中的事情,已经被学术界所普遍接受。

⑤这一时期还将心理学运用于行政管理研究领域,实现管理研究和心理研究的结合。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人主持的霍桑试验,揭示了从心理及社会因素方面研究管理理论的重要性。l933年,在几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创建了人际关系学派。

⑥霍桑试验之后,对正式的组织结构和过程之外的管理因素进行心理的和社会的研究逐渐流行起来。比较著名的有以巴纳德为代表的动态平衡学派、以马斯洛为代表的需要层次学派、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人性本善学派和以赫兹伯格为代表的激励保健学派。这些学派的共同特征是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主张以人为中心来设计管理工作,同时通过引进实证方法、社会与心理研究方法、数量统计方法等丰富了行政学的研究手段。(3)多元化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系统理论的兴起,拓宽了行政学的视野,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①系统理论与行政学相结合,形成了系统行政理论。

②二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行政学的研究领域开始涉及政策分析、财政预算、目标管理、公共行政的权力结构、比较行政、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等方面。

第二章 行政类型

2.1 复习笔记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

1.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管理体系(1)上古三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大约从公元前21世纪起,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夏、商、周三代迭相兴起,君主专制国家体制规模初具,这一时期的行政管理以王权为核心,有一个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

①夏朝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是国家权力的执掌者,总领国家军政事务的最高统治权。由于夏朝处于国家形成的初级阶段,因此设官分职比较简单,权责区分也不严格,总体上尚未形成完备的行政管理体系。

②商朝的国家权力机关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系统。殷商的行政有着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政府的行政事务与祭祀、占卜往往混而不分,表明了商代行政管理中的落后成分。

③周朝统治者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础上,建立了较完备的行政管理体系,对后世行政管理影响深远。(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①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在皇帝制度的基础上,自秦起始,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日渐完善;在行政体制方面,中央政府行政体制确立的标志是秦、汉的三公九卿制。

②西汉中期武帝当政,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采用了重用贴身侍从,使其与闻国政,以及提高少府属官尚书地位的办法,令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形成了“内朝”官制。

③曹魏时期,尚书台从少府属下独立出来,成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了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取代了三公九卿制,成为中央行政体制的主体组成,集体宰相制代替了秦汉的丞相制。(3)隋、唐、宋、元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①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行政体制来看,汉末以来的三省六部制逐渐形成,到了唐代中期定型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③宋代承袭三省六部制,但三省长官并无实权,这些部门彼此间并无统属,完全听命于皇帝。

④元代蒙古统治者承袭“汉法”,在中央实行省制,即以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总揽全国政务。又设枢密院掌军政,主管官员—枢密使由皇太子兼任。(4)明、清时期的行政管理体系

①明、清时代,中国古代君主政治开始走向衰微,但君主专制的程度较之前代则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君主专制的加强导致了君权与相权的冲突日趋激化。

②在地方行政方面,明、清时期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这些机构的设置充分表明了中央集权在上,地方分权在下的行政特点。

纵览中国古代政府管理体制,可以发现以下三个基本特点:

第一,君主政治体制自上古三代以来长期延续下来,皇帝是全国的最高权力中心,君主的行政权力呈一种不断强化的发展趋势;

第二,中央和地方行政体制总是伴随着君主专制的程度和时代特点而不断地调整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统治阶级具有较高的自我政治调节能力;

第三,从总体来看,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制度建制和操作机制相对完备,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2.中国古代社会的行政监察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严密的行政监察系统是我国古代行政管理的一大特点。这一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行政监督,便加强对御史台的控制和提高其权限,使之能对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进行有效的监察。

3.中国古代社会的人事制度(1)在奴隶社会时期,由于受宗法制度的影响,在用人方面的血缘宗亲关系异常强韧,形成了以宗法血统关系为特征的世卿世禄制,即贵族的爵位世代相袭。(2)中国第一个选拔任官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实行的军功爵制,即按军功的大小,赐与官吏以田宅、食邑的爵禄制。(3)魏晋南北朝时期,“察举征辟”制逐渐废弃,取而代之的是“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4)隋唐时期在官吏选用方面以科举制取代了魏晋时期的“九品官人法”。(5)宋代科举制沿袭唐代,设进士、诸科和武举三种,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6)明清时代均以科举制作为选任官员的主要途径。

中国古代形成完整、周密的人事管理体系,为封建统治者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文化知识水平高,具有管理国家能力的有才之士。一方面对于维持封建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西方国家的行政

1.西方国家的政府体制(1)总统制

总统制是以总统为政府首脑的西方共和制国家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其决定政策并独揽行政大权,政府重要成员由总统任免,对其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①总统有一定的任期和任届,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而不是对国会负责。

②总统也不得直接向国会提出法案。总统虽然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案行使否决权,但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以对总统依法行使弹劾权。

③在总统制政府中,由总统组织和领导内阁,各部部长组成内阁会议。内阁会议不定期,其成员也不固定。(2)内阁制

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内阁制政府中,内阁总揽一切行政权力,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和整个国家行政机关的枢纽与决策中心。 

①国家元首一般不负实际政治责任,均由内阁负责;

②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政党联盟组成。议会中的多数党即执政党,执政党的领袖经国家元首任命为内阁首脑,一般称为内阁总理或首相;

③内阁代表国家元首行使行政职权,通常只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受议会监督;

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实行相容原则,即内阁成员通常必须同时是议会议员,一方面担任行政工作,一方面参与议会立法,议会的重要法案均来自内阁。(3)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亦称合议制,是以委员会为政权组织形式的一种政府体制。其特征是:

①政府的行政权力不是集中于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人手中,而是由7人组成的联邦委员会集体行使;

②联邦委员会由联邦两院联席会议按多数比例制产生,委员不得兼任议员,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

③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各委员权力和地位完全平等,重大问题共同讨论,多数决定并由全体负责;

④联邦委员会是联邦议会的执行机关,它必须服从及执行联邦议会的法律和政策,而无权否决或退还复决,也无权解散议会。

2.西方国家的政府组成(1)西方各国政府一般由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组成。(2)西方国家政府的产生程序,一般是经法定程序产生政府首脑,再由政府首脑提名组阁。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由普选或由选举团产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政府其他成员均由总统任命。(3)在政府机构设置方面,西方各国不尽相同,并且根据政府职能、国内外形势和实际需要以及政府的管理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其基本趋势是,随着政府职能和权力的扩大,政府机构数目不断增多,机构规模日益庞大。

3.西方国家的政府职权(1)执行法律,为实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制定政令、条例或发布命令;(2)制定和执行政策;(3)处理外交关系,政府行政首脑代表国家,任命驻外使节,接受外国来使,对外宣战、媾和与缔结条约等;(4)掌管军队、警察和监狱,主管司法行政事务;(5)掌管行政机构,任免官吏和主管官吏事务;(6)参与立法,主要的形式是向议会提出法案;(7)编造并向国会提出预算,调节和干预经济事务;(8)主管文化、科教、卫生、社会福利及宣传方面的工作;(9)决定大赦、特赦、减刑、刑罚执行的免除以及恢复权利;(10)颁赐荣典,授予荣誉职务和称号;(11)根据选举法规组织选举工作。

4.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关于各级各类常任文官的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升降、培训、调动、待遇、解职、退休、保障等管理制度的总称。其目的在于选拔、培养和使用优秀人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保证国家机器有效和正常地运转。

西方各国文官制度的共同特征:(1)考试录用,论功行赏

①考试录用即通过公开竞争考试的方法,根据考试成绩择优录用政府工作人员。

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是西方文官制度的核心和首要原则,也是近代文官制度确立的根本标志之一;

b.它有利于克服个人瞻徇或政党分肥制下根据君主、首脑或政党领袖个人的好恶任用官员的弊病,有助于政府选贤任能、广招人才,提高文官队伍素质,提高政府工作质量和效率。

②论功行赏是对文官的工作实绩和贡献进行严格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奖功罚过,这也是西方文官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调动文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尽职尽责,优质高效地完成任务。因此,严格考核、论功行赏是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中心环节。(2)职务常任,政治中立

西方国家一般把政治活动与行政管理作为区别政务官员和事务官员的基础。

①政务官由选举产生或由代议机关选任,有一定的任期,并随选举而变化;事务官则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实行无任期的常任制,一经录用即终身任职,前途等不受党派纷争的影响;

②职务常任制的确立,有利于在两党轮流执政的条件下保持政府行政的连续性和政局的稳定性,有利于常任文官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行政效率,并使文官免除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但是,也易于造成自成一体、固步自封和独立王国等弊病。(3)尊崇知识,待遇优厚

①西方文官制度用人注重知识和专业,西方各国均规定了文官任职的学历条件或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

②西方文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较高,政府通过采用定期提薪、生活补贴和退休金制度等稳定文官队伍,激发其工作热情,也便于从社会上广泛搜罗人才。(4)讲究道德,立法完备

①鉴于文官承担公务的特殊性,即对外以官方的身份出现,因此,西方政府要求文官不仅要遵守有关官员纪律的法规,还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

②其内容一般包括,文官必须忠于国家,忠于职守,严守国家机密,仪表端庄,态度庄重,廉洁奉公,不得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不得经商或从事与本部门业务有关的任何营利事业,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的政策任意批评等;

③文官职业道德规范是文官制度的组成部分,它对于维系文官高标准的行为准则,巩固和完善文官制度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④西方国家为了对文官队伍实施有效的管理,还制定了完备的文官法规,对文官的身份、地位、权利、义务、选拔、使用、待遇等事项明确加以规定,使文官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证了文官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行政

1.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体制(1)前苏联体制

①前苏联的政府体制为部长会议制,从权限的范围和性质来看,苏联部长会议是全国性的管理机关,它有权决定属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管辖范围内的一切国家行政问题。

②苏联部长会议从属于苏联最高苏维埃,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产生,对其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③苏联从l990年开始到解体这一时期,其政府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动。

a.实行总统制,苏联总统在国内和国际关系中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是其首脑和苏联武装力量的最高统帅,它具有领导国家管理机关系统和组成内阁等职权;

b.部长会议改为内阁,苏联内阁是苏联的执行和发布命令的机关,隶属于总统,对总统和最高苏维埃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2)中国体制

国务院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向其报告工作,并接受其监督。

①国务院总理由国家主席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决定;

②国务院其他组成人员由总理提名,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决定,国家主席任命;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国务院的组成人员,国务院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必须经过国务院常务会议或全体会议讨论决定。(3)朝鲜体制

朝鲜为内阁体制。内阁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行政执行机关,是总括性的国家管理机关。

①内阁总理代表朝鲜政府,内阁召开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

②内阁全体会议由内阁全体成员组成,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和总理任命的内阁成员组成,内阁全体会议讨论和决定行政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事宜;常务会议讨论和决定内阁全体会议委托的事宜;

③内阁发布决议和指示,可以设立协助其工作的非常设专门委员会,内阁对最高人民会议负责,最高人民会议闭会期间对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负责。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组成

在机构设置方面,以往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分工很细,机构规模庞大。

下面仅介绍前苏联和中国政府的机构设置情况。(1)前苏联的机构设置

①前苏联部长会议各部即政府各部,分为联盟部和联盟共和国部。前者在苏联全境直接地或通过其设立的机关管理所属部;后者则通过加盟共和国同名称的部实行管理,并且直接领导属于它管理的企业和公司;

②苏联的国家委员会是全苏中央职能管理机关,分为全联盟国家委员会和联盟共和国国家委员会。(2)中国政府的机构设置

中国国务院的机构由三部分组成:

①部委机构,它们是国务院负责某一项国家事务或某一方面国家事务管理的职能部门。部和委的区别在于,部的管理对象具有单一性,一般只涉及某一部门或领域;委的工作具有综合性,其管理对象涉及到多种业务部门。

②直属机构,主管各项专门业务。对于某些不宜划归部管理,而且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工作需设立独立的机构管理。

③办事机构,这是国务院的办公机构,在秘书长领导下工作,协助总理办理专门事项,负责各部门联系,处理国务院的日常事务等。

3.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职权

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职权不尽相同:(1)前苏联部长会议的职权主要有:

①发布决议和命令,领导国民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

②编制苏联国家预算和制定苏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③保障国家和公民利益与安全;

④对苏联武装力量的建设实行总的领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