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6 17:59:46

点击下载

作者:张卓元 著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试读: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作者:张卓元 著排版:汪淼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0-01ISBN:9787300248929本书由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张卓元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北京·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张卓元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0

ISB N 978-7-300-24892-9

Ⅰ.①经…Ⅱ.①张…Ⅲ.①中国经济研究Ⅳ.①F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13238号

经济转型与改革攻坚

张卓元 著

Jingji Zhuanxing yu Gaige Gongjian

出版发行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  址 北京中关村大街31号       邮政编码 100080

电  话 010-62511242(总编室)010-62511770(质管部)

010-82501766(邮购部)010-62514148(门市部)

010-62515195(发行公司)010-62515275(盗版举报)

网  址 http: //w w w.crup.com.cn

http: //w w w.ttrnet .com(人大教研网)

经  销 新华书店

印  刷 涿州市星河印刷有限公司

规  格 170 m m × 240 m m 16开本   版  次 2017年10月第1版

印  张 17插页1  印  次 2017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数 199 000  定  价 52.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前 言

中国经济从2011年起增速告别两位数开始下滑,当年GDP增速为9.5% ,2012—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7.7% 、7.7% 、7.3% 、6.9%和6.7% ,2017年计划增长6.5%左右。中国经济增速下滑,有其客观必然性。除了外因世界经济危机后复苏乏力导致出口增长受阻外,主要是2003年以来连年经济超高速增长带来严重失衡,亟须做重大调整,重新协调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表明,继续用廉价的要素投入粗放扩张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路子已经走不下去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即从追求速度、扩张规模到追求质量、提高效益的转型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所说的,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进一步指出,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些变化,是中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并不容易,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这些话表明,新阶段就是新常态,新常态下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首先是保证为到2020年顺利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更好地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转型,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提出了经济工作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的方针,还明确了各自的主攻方向。这几年,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同时,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和转换动能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约合11万亿美元,增长6.7% ,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 ;就业增长连年超过1000万人,2016年达1314万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已逐步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16年上升到51.6% ;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 ,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 ;2013—2016年四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近两年,每天新登记企业增长1.5万户;等等。我们对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满怀信心。

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要用30年时间的奋斗,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这中间,我以为,头十年即到2030年要努力使中国稳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按照2014年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人均GNI,大体上相当于人均GDP)低于1035美元属于低收入国家,人均GNI在1035~4086美元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人均GNI在4087~12616美元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而人均GNI高于12616美元属于高收入国家。根据我们的测算,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人均GDP将从2016年的8000美元增长到1万美元左右(2014年美元),2020年以后,只要不出现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不出现工作中的严重失误,我国经济就能保持年均5%左右的中速增长,并能做到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本稳定,这样,我国就能经过六七年努力,达到世界银行2014年规定的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再经过三四年的努力,到2030年,就可以说已稳定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真正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届时,中国产业已达到中高端水平,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已经初步实现现代化,中等收入者占半数多,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降到0.4左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和定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得到更充分的证实并牢牢站在经济理论顶峰。前一两年,一直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到2020年就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跳过“中等收入陷阱”,现在看来,这个预测太过乐观了,也是不现实的。

总之,新常态问题,经济转型问题,五大发展理念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挖掘改革开放红利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中国应如何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参与改善全球治理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问题,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问题等,都是中国经济学家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课题。

收入本论文集的,是作者在中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下发表的有关经济转型和改革及其理论概括的文章,共五部分,分别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深化经济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国企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各部分文章按发表时间顺序排列。除个别文章做了文字修改外,都是按发表时的原貌编入文集。

限于水平,书中定有不少欠缺之处,敬希大家批评指正!张卓元2017年3月于北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前景改革创新是稳增长促转型的不竭动力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记者卢晓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5年1月21日在达沃斯论坛上的演讲备受瞩目。李克强总理重申了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的信心,表示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并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升级的两大引擎———政府和市场。

如何理解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为此,日前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新常态”的表述比“三期叠加”更准确《上海证券报》:我国领导人在多个场合明确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李克强总理又提出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张卓元: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为此要坚定不移地推动结构性改革。他同时一针见血地提出中国经济未来转型升级的两大引擎———政府和市场。这是非常理性和智慧的见解,定力十足。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特征明晰,要直面经济减速问题。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调是必然的,回调是为了恢复经济的平衡,实现再平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经过新世纪头十年的超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0.48% )后,从2011年起经济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为9.5% ,2012年为7.7% ,2013年为7.7% ,2014年为7.3% 。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力求在7%左右稳定下来。我认为,现阶段(包括“十三五”期间)如果措施得力,改革发力,7%左右、不低于6%的增速是能够稳住的,经济转型是能够逐步推进的。这也是保持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着力点。《上海证券报》:2014年我们使用的还是“三期叠加”一词,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三期叠加”的下行压力。这和现在使用的“新常态”有什么区别吗?

张卓元:中国经济现状,用新常态的表述比前一段时间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的表述更为准确。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所指出的,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的体会是,这三点中第一、二点同“三期叠加”中前两期是基本相同的,而第三点则表明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时期,这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决定新常态能不能真正摆脱旧的已经走到尽头的增长模式的关键所在。中国经济如能坚持这三个特点,就必定具有光明前景。

2014年12月11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从九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新常态,也未提如何消化前期刺激政策问题,只说“全面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明显递减”,还强调了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期叠加”中的第三期即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相比较,层次低很多。特别是还要看到,2013年和2014年,在经济增速放缓时,总是不断有人主张走老路,搞刺激政策,追求短期GDP增速高一点,以至有时不是在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是在加重上述负面效应,使产能过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地方债务风险问题不能很好地顺利减轻或消除。

我以为,我们要直面这几年经济减速问题。这几年经济增速下滑,除了因爆发国际金融危机、出口大幅降速以外,主要是因为新世纪前十年特别是2003年以来经济连续五年GDP增速超过10% ,超高速增长带来经济失衡问题严重,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产能过剩行业很多,居民收入占GDP比重过低和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对GDP的拉动作用下降,不可持续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经济增速回落是必然的,是客观经济规律起作用的结果。回调是为了恢复经济的平衡,实现再平衡,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依靠创新驱动发展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上海证券报》:中国经济发展如何才能实现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

张卓元:简而言之,在发展中要更加注重创新驱动。

在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促转型,关键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按照经济学原理,在投资增速放缓和效率有所下降的情形下,加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必须依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即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使经济增长找到新的源泉,才能稳增长。因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包括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加研发投入(美国已将全部研发投入算进GDP)。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13年首次突破2% ,达到2.09% ,今后要进一步提高。

支持科技进步已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列为国有资本投向的五大重点之一,应认真落实,特别是中央企业,实力雄厚,应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改变过去投入不足状态。要大力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型人才向企业集聚,等等。

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向产业的中高端延伸,向两头延伸。我国有庞大的制造业,但大而不强,要又大又强,就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用现代技术改造制造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我们住在北京的人,对北京经常出现严重雾霾天气意见很大,都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快治理。有人曾提出对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的行政管理设想,而且提出机动车污染是造成北京污染严重的最重要因素(占30%以上)。但是,我们看到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等,机动车不比北京少,美国曼哈顿的机动车比北京还多,但是它们那里的PM 2.5一般都在10以下。原因主要在于它们的汽油品质好,排放的污染物比我国的汽车少很多。

所以,我们应该主要致力于用现代技术改造我们的炼油企业,真正提高汽油的品质,使其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为此应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逐步放开原油进口、炼油厂建设和油品销售等市场准入,开展市场竞争,这样才能够较快提高汽油品质,并达到大幅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的目的。这是一个能够把改革和发展很好结合的举措。

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非常清晰,值得我们学习和深思。他认为,中国经济要顶住下行压力,实现“双中高”,就需要对传统思维“说不”,为创新体制“叫好”,下决心推进结构性改革。要创新宏观调控,增添微观活力,调整城乡、区域和产业结构,促进比较充分的就业特别是年轻人的就业,改善收入分配和民生福祉。这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我们将不畏困难。只有沿着促改革、调结构的路子坚定走下去,才能使中国经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改革进入纵深阶段《上海证券报》:政府和市场是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引擎。显然,改革红利的释放,政府的作为更大。您是一直坚持改革驱动经济发展观点的,对此您如何看?

张卓元:李克强总理的一句话很重要,即“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形成‘双引擎’。一方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可以说,新常态下稳增长促转型,关键要深化改革。要靠改革为稳增长促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用改革红利来填补这两年逐渐消失的人口红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的部署,并在此后的实践中取得成效,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此外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项改革举措,这些都非常有利于稳增长促转型。比如,由于实行简政放权,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削减资质认定项目,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逐步改为认缴登记制,2014年前三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上年增长60%以上。

又如,由于实行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人民收入持续增加,2014年,中国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超过计划指标,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6.8%和9.2% ,这就使中国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的贡献率;服务业增加值占比48.2% ,继续超过第二产业。此外,由于减少审批,特别是中央政府继2013年减少审批项目400多项后,2014年又减少了300多项,继续放开市场准入和价格,以及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使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今后,如果我们能够继续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各项举措,必将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为稳增长促转型提供强大的不竭的动力。

同时,推进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把国有资本的实力和民营资本的活力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特别是自然垄断行业放开竞争性业务,开展混合所有制经营,或者引进新的厂商,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率,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让人民受益。

深化财税改革,可以为不同市场主体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开展公平竞争。比如营改增的税收改革,能有力地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能促进大众创业。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能使房地产市场走上健康运行轨道。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很重要。前几天看到一个报道,有人在深圳炒股三天,大赚两亿元,第四天就带上赚到的两亿元乘飞机回安徽老家,说从此以后不再炒股而要过陶渊明式的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了。这无可厚非。但是这件事如果发生在美国,那么年底必须对他的巨额收入征收近一半的所得税,以调节收入。看来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制需加快改革。

推进价格改革,除了着重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外,还要推进收费制度改革。这里只说医疗收费制度改革。中国公立医院由于挂号费太低,对医生的劳动付出报酬太低,医院普遍靠卖药赚钱,药品价格虚高,医生吃药品回扣。这是很不正常的。应当逐步提高公立医院挂号费,特别是专家门诊的挂号费,同时降低药品价格,尤其是进口药品的价格。对低收入群体看病,应当增加政府补助。这对医疗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当然,如何推进金融改革,真正使资金流向效益高的部门和区域,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也是一篇大文章。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应有弹性《上海证券报》:此前有专家估算,新世纪头十年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达到10% 。如果这样算下来,新常态下对经济下行压力是否过于担忧了?

张卓元:我对此表示怀疑。如果我国那时的潜在增长率达到10% ,为何会带来我上面列举的重大结构失衡,或者说造成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呢? 2004年10月,我在一次有关领导听取经济学家意见的会上说,凭我的研究和感觉,中国经济的增速看来以不超过9%比较适合,长期超过9%甚至连年两位数以上增长(如我们后来所看到的从2003年到2007年的情况),会带来重大比例关系失调,即经济失衡,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看来,如果新世纪头十年经济增速稍微放慢一点,多注重一些改革,腾出一部分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转变经济增长和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的质量高一些,我们今天碰到的产能过剩的压力、资源环境的压力、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应该是会轻一些的。我们当前碰到的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和现实,是为了对冲前几年增速过快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现在看来,我们如果能够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三个特点的要求办事,就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稳增长促转型,经济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7%左右的稳定增长,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建议,以后在制定年度或五年的经济发展目标时应当有点弹性,比如定在7%左右,不必定一个很明确的具体增速。因为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订出一个有一定弹性的指标,可以避免像2013年下半年那样,为了争取提高0.1或0.2个百分点的速度,投放了大量的货币,这不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中国正处于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阶段,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比较大,只要宏观调控政策对头,措施有效,7%左右的增速应当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

2014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增长放在下一年五大任务之首,并提出要切实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我的体会就是要努力把没有水分的、质量效益较好的7%左右的经济增速,作为2015年的首要任务,把经济增速下行的趋势控制住。最好2015年就能探底,最迟在2016年,使经济更好地进入新常态。原载《上海证券报》,2015-01-27新常态不仅是换挡更是转型《上海证券报》两会报道组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换挡为中高速。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住,处于换挡过程中。为此,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上证演播室邀请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探询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垄断行业改革潜力很大

记者:今年经济增速下行压力不小,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在哪?

张卓元: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高速换挡为中高速过程中,下行趋势还没有完全遏制住。所以,今年的首要任务是稳增长。

受到资源、环境、国际市场等因素制约,过去粗放式的增长难以为继。十八大以后,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重点强调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改革的确能释放生产潜力,因为改革本身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有利于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垄断行业发展潜力很大,改革能释放较大改革红利。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很多垄断行业都逐渐成为竞争性行业,是可以放开的。没有放开就没有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很好的动力,效率就很难提高。现在中石化把销售板块放开,搞混合所有制改革,吸收了一部分社会资本,开了一个好头。当然,改革还不够完善,还没有摆脱一股独大的境地。

自然垄断环节国有资本要控股,也可以引入一些非国有资本。在这方面,比较规范的做法是上市,上市公司的运作会更加公开规范。现在有些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占比太大,在不改变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可以减持一部分充实社保基金,这对于改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很有帮助。

除了国企改革,还可以通过财税政策让利小微企业,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等,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因此,我们要实现的是“双中高”,实现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必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这就得打破垄断,让更多的人共享利益,这方面可能有一点困难,但是在改革的大趋势下我认为应该能够克服。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3月4日参加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会以及2013年3月5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要加大创新驱动发展力度。这是否也可以为发展带来新动力?

张卓元:中国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要转型,关键是要靠创新驱动。随着我国人口等红利逐步消失,更需要我们注重依靠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包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加快推动质量高、效益好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总书记对创新驱动发展十分重视。2014年3月5日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坚持制度创新为核心;同年3月6日,他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新常态下实现稳增长促转型,关键要深化改革,要依靠改革为稳增长促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用改革红利来填补这两年逐渐消失的人口等红利。要实现稳增长促转型,还必须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发展。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包括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加研发投入。

创新驱动和深化改革是相互联系、互为关联的。如要让垄断行业重视技术进步,重视创新驱动,就得打破垄断,将竞争性业务逐步放开。因此,创新驱动要做好,在某种程度上也要靠深化改革。

创新驱动,说得容易,做起来难。例如,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涉及很多传统企业,可以考虑对这些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而不是一味地关停,光靠关停也会带来一些别的问题。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本身也属于创新驱动的一个内容。现在国家很重视,也给出很多财税优惠政策,今后在这方面应更加着力。新常态不止是换挡

记者: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从两位数的高速度换挡为个位数的中高速。新常态是否只是速度换挡?

张卓元:新常态不完全是速度换挡,更主要的是经济要转型。经济转型主要是发展方式的转变及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居民收入水平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得到同步提升。

因此,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述都是新常态的内容,但后面的两点我们做得还不够好,尤其是人民的生活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当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实现的,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经济转型是一个过程,需要时间。但转型之路不可逆转。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保持怎样的增长速度适宜?

张卓元:中国经济经过新世纪头十年的超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0.48% )后,从2011年起经济增速一路下滑,2011年为9.5% ,2012年为7.7% ,2013年为7.7% ,2014年为7.3% 。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力求在7%左右稳定下来。

我认为,现阶段(包括“十三五”期间)如果措施得力,改革发力,7%左右、不低于6%的增速是能够稳住的,经济转型是能够逐步推进的。这也是保持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着力点。

记者:全国两会召开在即,2013年两会火了“中国梦”,2014年两会“全面深化改革”让人记忆犹新。“四个全面”能否成为2015年最火的关键词?

张卓元: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将“全面从严治党”与此前的三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提, “四个全面”亮相。

可以说,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比较全面的总结归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一届政府的任务,也是对于过去的承接。“全面深化改革”也是改革到现在,很自然的逻辑发展结果,也是顺势而为。“全面依法治国”更是政治体制改革、法治的社会和法治的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全面从严治党”是保证,没有这一条,其他都不可能做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到2020年的战略目标,改革既是驱动力,也是凝聚力;法治则是框架和轨道,而从严治党是“四个全面”之根本。

这四个方面应该说是很有高度的,也是比较全面的,是这一届领导集体在这个时期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当然,随着发展,还会有新的内容加入进来。但到现在为止,应该说“四个全面”是现有认识上的最高水平的概括。原载《上海证券报》,2015-03-05寻找新动力,稳步进入新常态张卓元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认识新常态,以便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各方正在热烈讨论。本文拟主要从寻找新动力角度,论述中国经济怎样稳步进入新常态。一、新常态的表述比“三期叠加”更准确更本质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的状况和走势,用新常态的表述比前一段时间所谓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即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阶段的表述更准确更本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所说的,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认为,这三点中第一、二点同“三期叠加”中前两期是基本相同的,而第三点则表明中国进入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时期,这是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决定新常态能不能真正摆脱旧的已经走到尽头的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坚持这三个特点走下去,中国经济必定具有光明的前景。“三期叠加”中第三期即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同经济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相比较,层次低得多。特别是,还要看到,2013年和2014年,在经济增速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时,也推出过一些刺激经济的政策,不过不是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的刺激政策。短期刺激政策对稳增长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有负面效应,使产能过剩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地方债务风险问题等,不能很好地得到减轻和消除。二、中国经济正在稳步进入新常态

中国经济正在稳步进入新常态,但还没有完全进入新常态。首先,经济已从新世纪头十年的超高速增长(年均增速达10.48% )后一路下滑,2011年增速为9.5% ,2012年和2013年皆为7.7% ,2014年为7.3% ,仍保持中高速增长,但是现在仍然面临增速继续下行的压力,还在探底,一般认为7%左右能大体稳定下来,这也是我们工作争取的目标。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潜在增长率下滑。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运行实验室的预测,在2011—2015年、2016—2020年、2021—2030年三个时段内,中国潜在增长率区间分别为7.8%~8.7% 、5.7%~6.6% 、5.4%~6.3% 。其次,经济结构正在不断优化,自2013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投资4个百分点,但离第三产业、消费需求成为主体还有一定距离。再次,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则还要艰苦努力,没有五年以上的努力很难有实质性进展。因此,新常态不是指短期的状态,但也不是管几十年的长期阶段,而是指大致十年或者再多一点时间的中长期状态。

现在看来,我们如果能够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常态三个特点的要求办事,就能比较顺利地实现稳增长促转型,经济会在转型升级中实现7%左右的稳定增长,并做到增长的质量较高效益较好,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逐步迈向现代化。三、寻找新的动力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指出,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市场大幅度收缩,我国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前若干年,由于各级政府都在致力于经济的超高速增长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大规模刺激经济政策,无力顾及推进深水区改革,改革相对于发展滞后了。多年来依靠地方政府全力追求短期GDP增速最大化推高经济增速的发展方式,由于带来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市场无序竞争、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已难以为继。因此,从2011年起,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直到现在还存在继续放缓压力。

经济增速持续放缓,要求我们努力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实现稳增长。首先,要更加重视创新驱动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按照经济学原理,在投资增速放缓和效率有所下降,加上人口红利逐步消失的情况下,必须靠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即主要靠技术进步和创新,才能使经济增长找到新的源泉,才能稳增长。创新能力的大小,决定产品、企业、地方和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因此,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增加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2013年首次突破2% ,达到2.09% ,2014年也是2.09% ,今后要进一步提高。支持科技进步已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列为国有资本投向的五个重点领域之一,应认真落实,特别是中央企业实力雄厚,应在这方面起带头作用,改变过去投入不足状态。要大力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包括高新技术产业。要加快完善创新机制,鼓励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等。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加快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制造业向产业的中高端延伸,向两头延伸,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使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我国经济要很好地进入新常态,稳定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关键是深化改革,为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不竭的动力。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很大,完全可以通过改革释放出来。比如,我们如果能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政府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落实工商注册登记制度便利化、建立政府“权力清单” “责任清单” “负面清单”和做好公共服务等,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就能做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大提高我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效益。又如,我们如果能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放开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业务,就能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更好地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优势,共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再如,深化财税改革,可以为不同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开展公平竞争。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正在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正在促进大众创业。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所得税制,对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很重要。此外,推进金融改革,能够使资源真正流向效益好的部门和区域,使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如此等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后,在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改革呈现明显加快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其中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就有近50个)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项改革举措等,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我们相信,今后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强有力的领导和推动下,经济改革和其他改革将加速推进,从而不断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使我国经济在新常态下持续健康运行。原载《光明日报》,2015-03-29以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张卓元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认识新常态,如何使中国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各方正在热烈讨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进入新常态。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但尚未很好地进入新常态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指出,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按照上述三个主要特点,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但还没有很好地进入新常态。

第一,中国经济已从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但经济至今仍在探底过程中,经济增速下行的压力还不小,尚未在7%左右的年均增速中稳定下来。有一些学者认为今后5~10年可能要降到5%左右的中速增长。我认为,如果改革发力,政策得当,7%左右或者6.5%左右的增速应能维持到2020年甚至到2025年。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要延续更长的时间则有很大难度。

第二,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讲新常态下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但目前离这个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认为,成为主体一般应占60%以上。而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 ,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 。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8.8% ,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6.9% ,因此,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资本形成总额1.9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达60% ,比2014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但离消费需求的主体地位还有距离。

第三,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则更需长期不懈的努力,没有五年十年的持续奋斗难以有实质性进展,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谈不上实现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因此,新常态不是指经济在两三年的短期状态,也不是几十年的长期阶段,而是指大致十年的中长期状态,是涵盖从2013年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及为实现现代化打牢坚实物质基础的时期,即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实现城市化时期,也就是大致到2025年的时期。为什么大致只能维持十年的时间?我认为主要是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的时间不可能太久,能够维持十年左右就很理想了。而且7%左右的增速还必须是质量效益型的,因为延续过去粗放扩张的路径已经走不下去。一般估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速将再下一个台阶,并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正像一些经济学家所说的向“均值”靠拢。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改革加速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中国改革包括经济改革进程加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推动下,改革呈现明显加快势头。在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其中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就有近50个)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370项改革举措等,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主要的几项改革有:

中央政府带头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2013年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2014年又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2015年还要砍掉200多项。而且正在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

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制逐步改为认缴制,大大改善了创业环境,调动了大家创业的积极性。自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万多户。其中2015年前5个月,新登记注册企业达161.9万户。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

财税改革总体方案已经由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正在继续推进营改增改革,逐步扩展至第三产业主要行业,促进服务业发展。自2012年试点至2014年年底,营改增3年累计减税3746亿元,为超过95%的试点纳税人减轻了税负。同时,扩大小微企业税收减免优惠,进一步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继续控制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财政支出继续向民生倾斜。

金融领域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实现,银行存款利率浮动幅度扩大到基准利率的50% ,推出大额存单,实行存款保险制度,5家民营中小银行也已陆续开业。资本市场改革也在推进,公司上市将逐渐从审批制改为备案制等。

自由贸易区建设向前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于2013 年9月29日正式挂牌。当天,由190条管理措施构成的2013年版负面清单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实行的首个负面清单。2014年版负面清单大幅度减少到139条,减少了26.8% 。2015年,广东、福建、天津被批准建设自由贸易区。

国有企业改革逐步推进。2014年7月15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四项改革试点,分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2014年,央企中石化把油品等销售板块拿出29.9%的股权,作价1 071亿元出售,搞混合所有制,成为国有垄断企业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案例。同时,国企负责人和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正在推进,行政任命负责人和高管薪酬大幅度下降,与一般员工的收入差距缩小。

上述这些改革都有利于稳增长,有利于为经济进入新常态提供新的动力源泉,弱化了原来主要由政府为追求短期GDP增速最大化形成的恶性竞争。三、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重要改革困难重重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缓慢。前一段时间,由于地方政府公司化严重,地方政府为追逐GDP短期增速最快,搞粗放扩张,结构趋同,造成不少产业产能过剩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地方债务负担沉重。现在要转方式、调结构,压产能,修复生态环境,减轻债务,就要首先转变地方政府职能,不再充当资源配置主角,转为主要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着力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越来越好的日子,但至今还看不出这方面有太大的实质性进展。看来,政府改革仍然是今后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原载《经济纵横》,2015(10)科学理念引领经济布局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霍文琦“十三五”规划建议绘就了未来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被视作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战略部署。其中提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引发了外界对中国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的猜测。就与此相关的未来经济增速、潜力及具体发展理念等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曾参与过“十五”计划、“十一五”规划建议起草的著名经济学家张卓元。《中国社会科学报》:一段时间以来,对于中国经济“十三五”时期的增速,各方有不同的看法。乐观者认为可以达到8% ,悲观者预测中国经济可能“硬着陆”。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说明,提出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底线是6.5%以上。您怎么看?

张卓元:首先我要谈一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增长方面的要求。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十七大提出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而十八大的要求更高,要实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可以看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连跳两级,由原来的GDP总量到人均GDP,由20年比较到10年比较,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0—2014年,我国GDP总量已经增长2.5倍,人均GDP也增长两倍多,如果按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今后几年我国经济增长保持较低的4%~5%的增长率就可以。而十八大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必须保持必要的增长速度,2010—2020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需要在7.2%左右。目前“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率已达到7.8% ,那么“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在6.5%多一点就可达到目标。《中国社会科学报》:一些机构下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测增速,例如IM F预估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将降至6.3% ,瑞士联合银行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下调至6.2% ,有的更悲观,您怎么看?

张卓元:我认为,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阶段,在着力追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要求下,想保持增长率在8%以上,过于乐观,并且没有必要追求那么高的速度。如果按照“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个发展理念来落实,6.5%多一点的增速是可以达到的,除非出现全球性大危机、外部环境极为恶化的情况,才会受到影响。目前,我国经济还有下行的压力,但在6.6%至6.9%这一区间,能够大体稳定下来。《中国社会科学报》: 《人民日报》曾发布“十三五”规划十大目标,根据十大目标, “十三五”时期五条投资主线将成为确定性主题,具体包括4个“中国梦”和1个“现代化”:美丽中国、健康中国、智造中国、幸福中国、农业现代化。由此看来,您认为未来经济增长点是否也主要集中在这些方面?

张卓元:我认为从“十三五”规划可以看出,先进制造、服务业、环保产业、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等,都是未来主要经济增长点。“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欧盟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不少问题,但德国较平稳,关键是因为制造业领先。大国需要重视制造业的发展。对我国而言,第三产业的比重要逐渐提高,但是第二产业也要发展先进制造业,在前沿技术上要有所突破。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产业发展壮大。

在服务业领域,随着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及中等收入群体的增加,为满足消费升级需要,健康、体育、养老、旅游、医疗、教育、文化等产业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在环保产业方面,随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加强,重化工、高污染企业需要治理,对原有高能耗的工厂设备需要进行改造,发展潜力很大;在基础设施、农业现代化、棚户区改造等领域还有很多可投资的地方。

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还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发展的潜力和需求很大,关键是找准增长点,把资源更多配置到有市场前景和老百姓需要的、符合现阶段消费升级需要的领域去。《中国社会科学报》: “十三五”规划建议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张卓元:我本人参与过“十五”计划、 “十一五”规划建议的起草,“十三五”规划建议与以往的很大区别是,用新的、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经济布局和发展,是重大的创新。中国经济进入转型期,发展要跳出“中等收入陷阱”,需要更新发展理念、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理念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五大发展理念中,要特别强调创新的重要性。以往经济发展比较粗放,主要是靠物质资源的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压力。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必须转向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创新发展是全面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其中科技创新具有引领作用。通过全面创新实现从依赖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驱动的传统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创新引领下,发展也要协调。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处理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保证经济绿色增长;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要进一步开放,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着眼于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共享发展,社会主义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密切的有机整体。创新驱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肯定要发展绿色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协调发展是前提,如果不协调,发展就难以持续,共享也很难做到。要绿色发展,就需要创新。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进全国人民的福祉。可见这五个方面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原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11-20深化改革,推动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张卓元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如何认识新常态,如何使中国经济稳步进入新常态,各方面正在热烈讨论。本文主要就如何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主要是经济改革,推动中国经济顺利进入新常态,发表个人看法。一、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但是尚未很好进入新常态

经济新常态的含义是什么?新常态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演讲时对此有很好的概括。他说,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从上述三个主要特点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出,中国经济正在进入新常态,但是还没有很好地进入新常态。

首先,中国经济已从过去两位数高速增长转为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但是经济至今仍在探底过程中,经济增速下行的圧力还不小,尚未在7%左右的年均增速中稳定下来。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今后5~10年可能要降到5%左右的中速增长。我认为,如果改革发力,政策得当,7%左右或者6.5%左右的增速应当能维持到2020年甚至到2025年。但是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要延续更长的时间则有很大难度。多家单位预测表明,2020年或2025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1]长率还会下一个台阶。

其次,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讲新常态下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但是目前离这个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认为,成为主体一般应占60%以上。而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8.2% ,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 。2014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8.8% ,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6.9% ,因此,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资本形成总额1.9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达60% ,比2014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见《经济日报》,2015-07-16)。但离消费需求的主体地位还有距离。

再次,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则更需长期不懈的努力,没有五年十年的持续奋斗难以有实质性进展,而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谈不上实现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因此,新常态不是指经济的两三年短期的状态,也不是管几十年的长期阶段,而是指大致十年的中长期状态,是涵盖从2013年起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以及为实现现代化打牢坚实物质基础的时期,即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实现城市化时期,也就是大致到2025年的时期。为什么大致只能维持十年的时间?我认为主要是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的时间不可能太久,能够维持十年左右就很理想了。而且7%左右的增速还必须是质量效益型的,因为延续过去粗放扩张的路径已经走不下去了。一般估计,到2025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速将再下一个台阶,并逐步向世界平均水平靠拢,正[2]像一些外国经济学家所说的向“均值”靠拢。二、十八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改革进程加速

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后,中国改革包括经济改革进程加速。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推动下,改革呈现明显加快势头。在被称为“全面深化改革元年”的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其中经济和生态文明领域就有近50个)基本完成,中央有关部门还完成了108个改革任务,共出台了370项改革举措等,数量之多,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有:

中央政府带头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在2013年取消和下放416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2014年又分三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247项。2015年还要砍掉200多项。而且正在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

近年来由于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由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把注册资本实缴制逐步改为认缴制,大大改善了创业环境,调动了大家创业的积极性。商事制度改革以来,从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平均每天新登记注册企业1万多户。其中2015年头5个月,新登记注册企业达161.9万户。这就有力地推动了就业岗位的增加(见《人民日报》,2015-06-1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