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03:44:16

点击下载

作者:汪向东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

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试读:

序言

汪向东

在“互联网+”的时代,在幅员辽阔的我国,从作为城乡接合部的县域来研究和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尽管从统计学的角度可以追溯得更早,但县域电商的真正引爆,还是近年的事。电子商务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以来,先是经历了政府主导、自上而下的推广过程;世纪之交,一批民营电商企业问世,尤其第三方电商平台的兴起,继而拉开了市场驱动、自下而上的电商发展的序幕。这两类电商发展浪潮相向而动,近年终于在县域层面汇流。

2015年以来,中国县域电商的发展已开始呈现波澜壮阔之势!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这样评价:“这一年,已走过20年历程的中国农村电商出现新变局,电商扶贫的序幕正式拉开,县域电商进一步引爆并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多主体竞相发力,多平台中原逐鹿,多模式异彩纷呈,注定将在中国电商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的县域电商、农村电商,是前无古人的大事件,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变迁。这里有太多的人和事,需要有更多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将他们记录下来,呈现出来,不仅可以分享给今天,而且值得留传给未来。

2016年新年伊始。王迪找到我,征求对编写出版本书的意见。当时,由淘宝大学和阿里研究院组织几十位作者编写,我本人也参与撰稿,并为之作序的《互联网+县域——一本书读懂县域电商》刚刚杀青。那本书里收集了包括本书中7个县市在内的20个县域电商的案例。既有前书问世,再来组织出版这样一本通过10个县市案例来反映县域电商发展的书,还有没有必要?或者,这本书可以给读者带来的独特价值在哪儿?

一经沟通,很快就有了答案:这本书的编写和出版,有其必要性或独特价值。这集中体现在书名《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上。且不论书中还收入了河南博爱县、辽宁大洼县、内蒙古扎兰屯市3个“新”案例,即便前书已有的7个县域案例,也因本书的独特视角——“第三只眼看”,而具有了新意。

本书10个县市电商案例,全部是由国内顶级媒体的资深记者担纲,通过实地考察采写完成的。苏东坡有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说前书案例的作者,多为当地的党政领导或电商服务商,那么,本书由媒体记者“第三只眼”去看这些县域的电商,会不会因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给读者带来新的启发呢?

回答是肯定的。拿我自己来说,本书中的10个县市,我实地去过的有9个,有的地方甚至近几年中陆续去过10次、20次之多。读到文中的一些人和事,自然会生出一种老友重逢的亲切,但即便如此,记者们也用他们的记述和评论,带着我在这些地方看到了此前自己未曾留意的内容,带给我新的触动和思考。

除了视角的不同,本书的内容和形式也有特点。书中每个案例的篇幅大致在2万字左右,比前书相关的案例,容纳了更为丰富的内容。作者们充分发挥记者的专业特长,对10个县市电商的发展,分别进行了大跨度、多层次、全景式的调研采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10篇既有宏大叙事、理性分析,又有典型形象、生动感人的深度报道。相信这会带给读者不一样的阅读体验与收获。

本书呈现给读者的10个县域电商案例,分布范围较广,从东北三省、陕西、甘肃,到内蒙古草原、中原腹地,再到苏北和江南;这些县市的人口多则130多万,少的只有二三十万;经济实力也是差异明显,既有东部的经济百强县,又有中西部的国家级贫困县;县域电商的产业依托各异,有的以农特产品电商见长,有的则依托加工制造业开展电子商务,并且,他们在电商交易平台、推进机制、发展路径等诸多方面,也有各自的特点。通过这些案例,读者不仅可以从中领略我国县域电商创新发展的不同特色,而且经由作者的生动描述,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县域电商创新者们的奋斗故事、传奇经历、心路历程,乃至窥见一些当事人丰富的情感世界。

当然,记者们用自己的视角观察县域电商,在客观记述报道对象的同时,也会融入自己的分析和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同样的事物得出不一样的观点,不仅实属正常,而且有助于启发读者新的思考和讨论。

县域电商实践的大戏刚刚开场。“第三只眼”看县域电商,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又发现了一些以前不太被人所知的县域电商新案例,而且,我也坚信,随着电商实践的推进,以后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新案例。这些新案例当然值得记者朋友们继续跟踪报道。除了值得“看”的客体不断增多,“看”县域电商的主体也会增多,期待有“第四只眼”“第五只眼”……带我们去看到、让我们可以更好地还原县域电商丰富多彩的现状、复杂多变的演化、攻坚克难的进程和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愿将此书推荐分享给关心县域电商发展的广大读者朋友们。|第1章|博爱电商的跨越之路孙英兰“2015年5月,我们镇留村菜农王帅种的紫甘蓝大获丰收。但由于信息不畅,100多吨的紫甘蓝严重滞销,他跑遍周边10余个蔬菜市场也无济于事。如果短期内不能卖出去,他的损失就太大了。一亩田公司得知情况后,立即上门核实情况,并在一亩田农产品交易平台上发布信息。短短5天时间,紫甘蓝就销售一空。”2015年年底,博爱县孝敬镇镇长李瑛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感叹电商“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帮助农民解决了“丰收的烦恼”。

电子商务给博爱县带来的惊喜远远不止于此,作为河南省一个内陆县,博爱又是如何搭上互联网这列快车、实现县域经济“弯道”跨越的呢?1.1 寻路突破

博爱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的南麓,豫、晋两省交界处,隶属焦作市管辖,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称。

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水平下降,我国经济从高增长转入中高增长,市场需求对供给的要求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进入“新常态”。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却高歌猛进,进入“非常态”。

在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博爱县域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如何解决好城镇化发展问题,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间寻找平衡、实现绿色发展,如何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培育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等,这一系列问题,摆在了县委县政府面前。

想办法、寻突破,成了刚上任不久的“博士县长”张建的头等大事。1.1.1 抢得“先机”“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在沿海及发达地区发展的加速,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互联网‘扑面而来’的气势。但是,我们只是一个人口不足40万人的小县城,发展电子商务没有什么基础,如何迈出这一步,心里都没有底。”博爱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建说。

张建告诉记者,为了解放思想、开阔视野,2014年9月,他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桐庐、遂昌等电子商务开展比较早的几个地县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学习,并对博爱全县进行了“摸家底式”的细致调研。“在对外对内的考察调研中,我们坚定了要立足博爱实际、走出一条‘引领焦作、示范河南、叫响全国’的博爱电商发展之路,并初步形成了博爱发展电子商务的思路。”

张建认为,新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压力、城镇化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较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等诸多挑战。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则为县域经济转型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新动力,也为政府转变职能提供了新契机。因此,“不能把发展电子商务仅仅看成是一个战术问题,实际上,它更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性问题。”“我们发展电子商务,一是要交易商品,这是它的一个基本的功能;二是要创建生态,就是要创建电子商务发展生态体系,创建互联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生态体系,创建我们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体系、思维体系和新的机制体系。三是要创造博爱发展的新优势。”张建说。

智者谋势,善弈者谋局。

博爱县把电子商务定位成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战略支点、战略支撑,希望未来它能够成为博爱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顶梁柱。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为博爱发展电子商务做了两个层面的布局。

第一个是对博爱县域电商的布局。提出“两个重点、两个适度推进”,即重点发展农村电商,重点发展旅游电商;适度推进跨境电商,适度推进电子商务和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

第二个是对农村电商的布局。提出“以就业创业为核心,以农产品和特色产品上行为主题,以生活消费为基础,以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为支撑”的发展思路。

张建说,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农民生活服务、为就业创业和增收能力提升服务,这既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方向,也可以说是我们县域电商发展的方向。

人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博爱县而言,这句话同样适用。

为引导和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破解发展困境,2014年11月商务部下发了《关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通知》,经过各方评估,博爱县成为河南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的申报县之一。2015年3月,博爱县被评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是张建带领他的团队在焦作市创下的又一个“唯一”。

用县长张建的话说,就是“我们比别人早醒了几分钟”。而正是这“早醒”的几分钟,为博爱的电子商务发展抢得了先机。

示范县的好处,在张建看来,除了中央财政支持的2000万元专项对口扶持资金外,更主要的是,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先行先试、顶层设计、绘制适合本县电子商务发展的蓝图,既可以脚踏实地又可以“仰望星空”,前瞻部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为国家制定电子商务相关法规和政策提供实践依据。1.1.2 定位“双轮”驱动

张建告诉记者,“假如这个国家级的示范县争取不下来,我们自己拿钱也是要干的,因为发展电子商务是一个方向,是一个战略方向。”其实,在张建心中,一个发展壮大博爱县域经济的大棋局正在酝酿形成,只不过,“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成功申请,使得这一棋局“满盘皆活”。

凭借着独特优势和发展基础,博爱县委县政府把全县的发展目标定位为“打造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节点城市,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战略支点。围绕目标定位,提出了博爱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两个重点,两个适度推进”,通过“外引”电商平台、金融平台和物流平台,实现借力发展,做大本土电商企业,走“内生型”的电商发展路径。通过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博爱人的思维更开放、思路更创新,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打造豫西北、晋东南重要的节点城市和旅游目的地提供强力支撑。

常言道,思想有多远目标就有多大,心胸有多宽格局就有多大。张建县长和他的团队,不仅立足博爱县域、焦作地区,更着眼于省域甚至全国,在国家发展的大格局中,也为博爱的明天谋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

张建说,“我们不仅要做好今天的事情,还要去研究明天的趋势和方向;我们在这个地方工作,既要对这个地方的现在负责,实际上更要对这个地方的未来负责。”

在他看来,博爱的农业发展有良好基础,县域内有蔬菜基地、葡萄、鲜桃等鲜果基地和肉牛、生猪、蛋鸡等养殖基地,集约化高效农业发展水平位居河南全省前列;县域内的旅游资源丰富,而且还可以借助交通的便利,主动融入焦作地区的大旅游生态圈内,延长自身的旅游产业链。因此,要把电子商务发展的重心放在农村电商和旅游电商上,以此推动全县电子商务的发展。

今天,经过一年多时间发展起来的博爱电商,已用事实表明,农村电商和旅游电商,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正在共同推动着博爱电子商务走上发展“快车道”。1.2 “春天的故事”

发展电子商务是一盘大棋局,从哪里落子,也要有大智慧。博爱自古商业文化气息浓郁,以勇于创新、诚信经营为主要内容的怀商文化一直滋润着这片土地,也成就了博爱厚重的商业氛围。但对于发展互联网电商而言,则是基础薄弱,问题不少。县长张建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一句话,“互联网知晓率低、渗透率低,电商发展资源分散、规模小,缺少大的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有效整合,综合配套体系严重缺乏”。1.2.1 组建“中枢”

找到问题所在,就须对症下药。但从哪里“落子”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这让博爱电商领导小组组长、县长张建颇费了一番心思。

首先是组建团队,建章立制。作为政府的“一号工程”,博爱县委县政府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张建亲自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县长和主管商务工作的副县长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电商办”,主管商务工作的副县长兼任电商办主任,并整合商务、财政等部门资源组建8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部门一把手担任组长,强化电商领导小组和电商办的领导力、整合力、协调力和执行力。“我们电商办每周都要开一次例会,协调解决当周出现的问题;县电商领导小组每个月都要召开一次不同主题的专题会议,针对具体问题拿出解决的办法。各工作组分工明确,效率高、速度快。张建县长更是带头表示,要像当好县长一样当好组长……”时任博爱县副县长(现任博爱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秦旭晨的话言犹在耳。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一项新任务,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遵循,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复制,需要不断地实践、摸索和调整。为此,博爱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工作台账制度、多部门联合推动机制。

联席会议由县商务、财政等各局主要负责人参加,每月围绕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一两个研究主题,探索制定解决方案,并按照新的政策调整工作思路,力求工作不走或少走弯路。

重点工作台账制度,主要是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结合博爱实际进行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间进度要求,确保任务落实。

多部门联合推动机制,旨在整合政府的政策资源、招商资源和部门资源,多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推动农村电商工作的顺利开展。

强有力的指挥系统和注重实效的工作机制,为博爱电商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1.2.2 “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的磁吸效应

2015年2月22日,农历大年初四,博爱县政府与新浪河南联合启动了“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系列活动,为博爱人的年味儿增添了别样滋味,也让很多博爱人至今难忘。据主办方介绍,活动当天,大学生、务工返乡人员、农村创业青年、涉农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等1100多人报名参加,主会场、分会场人头攒动,线上线下反响热烈。作为全县的“一号工程”,博爱县全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幕也由此拉开。“大楼都盖好了,只差你回归故乡;公司都安置好了,只差你拎包入驻;资金都准备好了,只差你的好项目;路都铺好了,只差你开启梦想……”在县政府制作的“博爱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微视频里,家乡深情的呼唤,让在外打拼的游子心潮难平。“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的使命感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使很多远走他乡的博爱人义无反顾地登上了返乡的列车。吴守河就是被县长“喊”回来创业的电商代表。

20世纪90年代,为创业放弃公职的吴守河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电子商务公司,后来又转战广东,闯荡多年后,在广州有了一片自己的天地。他的箱包生意也从南做到了北,不仅线下实体生产销售形势看涨,网上销售更是红火。淘宝专门为他的公司开通了“白沟箱包频道”,生意做得顺风顺水。2015年春节回家探亲时,正赶上“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活动,他被深深地打动了。“在外打拼多年,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无时无处不在。听着那熟悉的乡音,心里的那份亲切感、那份踏实,是在北京和广州多年从来没有过的。”吴守河告诉记者。

为家乡浓郁的电商创业氛围所吸引,也想为家乡的发展出份力,吴守河决定回乡再创业,2015年7月他注册成立了博爱大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大迈电商”),并带来了他的电商团队,深度融入家乡电子商务发展之中。“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活动,不仅“喊”回来了吴守河这样商场上的成功人士,也吸引了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在外谋职、务工的博爱人。“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的磁吸效应正在显现。截至2015年年底,“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超万人,“喊”回了1800多名博爱籍人员返乡创业。1.2.3 强“基”搭台“士者,国之重器。”

从国家层面上讲,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堪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从博爱县域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人才也是博爱发展电子商务的关键。而电商人才短缺正是博爱要面对的首个难题。

如何破题?博爱有自己的“套路”。

博爱县财政拿出真金白银并整合各类项目资金3800多万元,用于建设人才培训平台、企业孵化平台和乡站村点平台,支持电商发展的软硬件环境建设。

随着发展电子商务的氛围日渐浓厚,博爱县政府顺势利导,先后组织了“县长电商沙龙‘青天河杯’青年电商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20余次,开展了河南杰夫“电商入门篇”、阿里“村淘篇”、一亩田“农产品网络销售篇”、云农场“农资农技服务篇”、义乌工商学院“电商创业篇”、刘杰克“电商营销篇”等活动,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努力把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意识、互联网认知传播到千家万户。与此同时,制定并实施了电商人才培训计划,为全面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厚植“土壤”,储备“能量”。

记者了解到,博爱全县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到农村两委成员,从农村35岁以下青年创业人群到县里的下岗职工,一年时间,已实现了培训的全覆盖。

同时,县政府还采取了县乡、政企、内外“多点联动”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即在县里组织培训的同时,各乡镇、村结合实际组织培训,鼓励和引导农民创业当电商;有关电商企业组织专项培训;还组织外出考察、参加“定制”化培训等,力求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增强培训的实践性,提高培训的转化率。

目前博爱正在全力打造两个培训平台,一个是与义乌工商学院合作共建的博爱创业基地,电商实验室、定制化培训等合作也正在次第展开。另一个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打造的实训平台,注重提升农民学习和应用电商的能力。据统计,2015年,全县已累计培训10791人。其中,有16.77%的培训对象实现了电商创业,有65.3%的培训对象学会了电商应用。

位于博爱县城北部的“e起点”创业营是由博爱县月山镇政府筹建、委托电子商务公司运营的就业创业服务机构。

在刚刚结束一期培训的“e起点”创业营,记者看到,3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统一设置有电商培训室、电商创业办公区、摄影棚、会议室及相关配套设施;在二楼的实操室,一排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姜茶、姜糖膏等博爱地方特产。

创业营负责人指着企业产品展示架上的“姜糖膏”向记者介绍说,怀姜是博爱的地方名品,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博爱姜茶和姜糖膏都是以怀姜为主的区域名品,可是线下只卖十几元一盒(瓶)。“我们学员自己开网店,从工厂进货,线上销售,一瓶姜糖膏卖60多元,销量非常好,2015年上半年就挣了50多万元。”

据创业营负责人介绍,“e起点”实行“零准入、零租金、零收费和给场地、给资源、给政策”的运营模式,为有意创业者提供形式多样的电商一条龙服务。自2015年7月中旬开营以来,报名人数达800余人,已开展4期自主培训,1期县级培训,培训学员400多人,学员成功开店200多家,并与20余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5年11月6日,记者参加了在博爱电商大厦举办的第二期“县长电商沙龙”。电商创业青年和张建县长面对面交流,并得到吴守河等“电商导师”的现场指导。在热烈的讨论交流中,几次做电商失败的博爱小伙子王巍的一席话,让记者记忆犹新。

王巍说:“一开始,听说‘县长喊你回来做电商’,心里直打鼓:县长管的都是全县的大事,会操心咱这小小的店面?后来参加了县里的免费电商培训,一培训才知道,县长安排得细着呢!今天,俺和县长面对面聊了电商的事,对发展更有信心了。”如今,再次鼓起勇气做电商的王巍,已经找到做生意的窍门,网店也开始赚钱了。“电子商务发展是一个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张建坦诚地说,“我们今天做的所有的工作,恐怕会在3~5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它的效果来,那时,我们可能已经离开了博爱。但是,如果你现在不抓不做,当地就失去了这个发展机会。我们不能错过博爱发展的机遇。”

张建感慨地说,“我们就是想通过‘县长喊你回家做电商’‘县长电商沙龙’这些活动,传达一种信息,传递一个强烈的信号,让大家感觉到,创业、做电商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的事情,是一件很光荣、很体面的事情。”

如今在博爱,大批农民由一开始的不懂网、惧怕网络到现在主动触网,农村青年由在外务工到回家创业,企业从传统的销售模式开始努力寻求网络销售。微商、网店、合伙人、网购、物流、订单等这些“热词”,已成为时下博爱农村村民们讨论的时髦词语,成为城乡群众口中的“熟语”。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概念深入人心,电商发展已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分层分类的“保姆式”培训和政策扶持,使一批农村青年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实现了低成本就业创业。统计显示,2015年年底,博爱县新增电商人数占全县新增就业人数的36%。

在博爱县,要说最有气势的地方就属博爱的电商大厦。大厦主楼14层,两边的副楼各8层,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大厦位于县城的发展大道,与博爱公园广场遥遥相对,视野开阔,环境优美。

与传统意义的园区不同,为创优电商发展环境,博爱县政府把电商大厦作为全县电子商务发展的硬件支撑,对入驻电商企业实行三年内“七免”政策,即免缴物业费、水费、电费、房租费、宽带费、空调费、办公桌椅租用费,实现企业拎包入驻,意在吸引电商企业入驻,集聚发展。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电商大厦。“我们希望通过几年的努力,把电商大厦建设成电子商务企业创业基地、总部基地、全产业链服务基地及电商企业发展的智能空间。”张建充满自信地说。1.2.4 “内生型”发展的深意

2015年11月5日晚上6点左右,天逐渐黑了下来,但在磨头镇大屯村“博爱人家”服务点,不时有村民来购物。服务点的陈老板夫妇一边忙一边与记者交谈。

陈老板告诉记者,这个服务点最早就是村里的供销社,平日里也就是卖些日常生活用品。在大屯村,类似的便利店有两三家,所以“人气不旺,也有竞争,生意不好做。”自从挂上了“博爱人家服务站”的牌子,“现在人气也上来了,收入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记者看到,在这个大约40平方米的长方形房间的一头墙上,挂着“博爱人家”的标志,两三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着电脑桌椅,桌上的电脑还处在开机状态。陈老板笑着说,现在村民们买东西,总会先来这里上网看一看,对比一下商店百货的售价,然后再买。有的人买了觉得好,还会带着别人来买。“像小孩的摇摇车,实体店要卖八九十元,网上只卖50元,所以,大家更愿意在网上买,而且博爱人家还送货上门。”“我不太会上网,孩子中学毕业,经过博爱人家的培训,她会做。”今年53岁的陈老板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在村里,挂上电商的招牌,除了聚集人气,还会给便利店带来什么好处?记者问。陈老板笑而不答。

倒是同行的“博爱人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窦备道出了实情:“我们和村里的便利店是联营,在村服务站点签的线上订单,我们都会给便利店一定的返点。这样大家都有积极性。”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在挂有“博爱人家”标识的墙上,还挂有“京东”的标识。“你在我们这里很可能看到你在别的地方看不见的现象,比如一个村服务点,在别的地方都是挂着一个牌子,在我们这里可能就挂着两三个、三四个牌子,又是‘博爱人家’的牌子,又是‘云书网’的,又是‘京东服务点’。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县长张建笑着说,上次商务部领导来调研,看到后也是连连称奇。“我说你得结合实际是吧?你管它哪个平台,关键是这个东西好才是真正好,农民说它好才是真正好,农民不用,你再大的牌子有啥用呢?”

张建一直在向记者强调他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发展“互联网+”不仅仅是平台建设,其核心是建立机制,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机制。“希望在我们县域平台上各方主体、各种资源能够得以整合,并在这里共融发展。在互相包容的情况下,互相融入发展。”他说。“实际上,今天的社会谁也离不开谁,我们给大家搭建的就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平台,谁来都可以。谁为我们的经济发展做贡献,我们就支持谁。谁在老百姓当中的认可度高我们就支持谁。”张建说道。

基于这种共享包容的理念,在大力营造电商发展氛围、打牢电商人才基础、搭建电商发展大舞台的同时,博爱也不忘向县域外“借力”“借智”,推动自身电商发展提速、提质。

2015年1月24日,博爱与网络平台“一亩田”运营商易村通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一亩田”在博爱县设立了辐射豫西北、晋东南的区域性分公司,2015年3月1日已正式启动。

与阿里巴巴和杭州甲骨文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并在2015年7月16日率先在河南省正式启动“点亮满天星”农产品溯源计划,致力于建设县域农产品质量追溯互联网保障模式标杆县,倡导和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腾讯、京东、阿里、苏宁、云农场、嘉言民生、云书网、新壹购等多家网店,截至2015年年底,已有30余家知名电商平台入驻博爱县。

腾讯河南分公司负责人曹帆告诉记者,博爱县是全国首个与腾讯深度合作的县。博爱县“共同成长”的理念和接地气的实践,让腾讯对双方正在纵深合作的“智慧城市”充满信心。

张建更进一步用“大树”和“小草”来比喻引进的电商企业和本土电商企业的关系。“我们选择外来电商平台企业的前提,是要求对方必须融入博爱的县域经济发展当中共同成长和发展,就是为了避免因为引进一两家大的电商平台,让大树遮住了本地电商企业生长所需的阳光和各种养分这种情况发生。当本地的‘小草’成长起来,就会成为博爱电商发展的支柱。这是一支跑不了、也赶不走、能扎根这片土壤发展的本土电商队伍,是博爱电商市场主体和农民创业的主流。这也是我们提出的博爱电商‘外引做大、自建深化’、内生型发展路径的核心所在。”张建说道。1.2.5 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新世纪”在博爱县几乎家喻户晓。它是一家集购物、娱乐、休闲、餐饮、文化和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民营商业集团公司,是本地最大的一家商贸企业,已在博爱经营了21年,有自己的品牌和营销、物流网络以及综合服务网络,有广泛的商业基础和信任度,是博爱“土生土长”的企业。2014年公司实现总体销售额4.63亿元。

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发生巨大变化,消费渠道发生转移,实体店经营受到网购、电子商务的严重冲击,博爱县这家商贸零售业的“龙头老大”,整体销售也出现大幅度下滑。传统零售业向电子商务转型已经迫在眉睫。“但是怎么转、向哪方面转,我们还在思考、推敲。”窦备——新世纪公司的接班人,这位毕业于天津商学院并子承父业的年轻人,很想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但苦于还在摸索,找寻方向。“正当我们徘徊不定的时候,县电商办为我们支了招。”窦备回忆说,县电商办希望利用新世纪公司在当地的良好声誉和影响,抓住博爱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国家供销总社示范县的契机,搭建一个电商综合服务平台,一个可以解决“商务、服务、政务”的“三务一体”功能的平台,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网络村村全覆盖、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全覆盖和便民服务点新型社区全覆盖的“三个全覆盖”,带动博爱当地的就业和创业。“这与我们公司的考虑很一致,所以一拍即合。”窦备说。

在博爱县政府的支持下,河南省博爱人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简称“博爱人家”)成立了,窦备自任总经理,走马上任。目前,以打造老百姓的“生活管家”为目标的博爱人家综合服务平台已在2015年12月中旬正式上线运营。

这个平台以传统零售业、日常快消品为基础,推出了针对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亲情服务”(承接起身在他乡的儿女和父母孩子的桥梁)、针对婚庆祝寿市场的“家有喜事”(连接家装、摄影、婚庆、酒席、厨师等各个环节,为老百姓提供喜事一站式服务)和针对年轻群体的“吃喝玩乐”(整合餐饮、酒店、KTV等线下资源,实现O2O消费)三大特色服务项目,力争成为局域范围内老百姓的生活专家,为博爱人提供“私人定制”等个性化服务。

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电商发展的“短板”。“博爱人家”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补齐这块短板。

窦备告诉记者,“博爱人家”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建立乡镇和村级服务点,利用母公司“新世纪”的行业优势,以现有的传统零售业物流资源和配送渠道为基础,以“超市商品乡村配”“落地平台乡村配”“自建平台乡村配”“农副产品城市配”4大业务作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的支撑工作。通俗地讲,就是收集乡村便利店的缺货,通过物流体系配送至乡村便利店;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落地到博爱后,也不用自建物流体系,“博爱人家”可以提供送货到村到家服务;同时,博爱人家自建平台交易商品全部乡村配送,农村有优势的农副产品可以通过博爱人家这个平台销售配送出去,这样可以使农产品上行、工业品下行更方便、更快捷。“目前我们已完成5家乡镇服务站和43家村级服务点建设,2015年年底前村级服务点人口在1800人以上的行政村的覆盖率已达80%。而且,新建物流园项目已完成图纸方案设计,正在报请相关部门审批,物流园围墙和地基建设已基本完成,12月已开工建设。”窦备兴奋地说。“培育本土电商,是我们‘自建深化’的一个有力抓手。‘博爱人家’就是我们依托本地龙头企业培育起来的一个地地道道的本土电商平台。”张建说,当时选择“新世纪”来做综合性电商平台,也是基于“内生型”发展的考虑:一来“新世纪”是博爱土生土长20多年的商贸品牌,有较高的信誉度;二是“新世纪”在全县已经初步构建了自己的营销网络、物流网络和综合服务网络,用既有平台来做电商深化,可谓事半功倍。

在本土龙头电商的示范效应下,博爱本土的电商企业发展迅速。在清化镇街道办的网络创业基地,记者见到了今年26岁的靳艳华,他是这家2015年3月刚刚注册的“博爱爱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经理,别看这位帅小伙儿年龄不大,经历可不简单。

高中时因为迷上了电脑、接触过“黑客”,一心钻研电脑技术,无心读书备考;名落孙山后,父母掏钱让他上了一所自费大学,但不过半年他便自作主张,辍学北上。2008年10月,只身来到北京的靳艳华穿梭往来于各种招聘现场,想找一份和电脑有关的工作,但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四处碰壁。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奇虎360在招人,便去应聘。在他的一再坚持和努力下,360公司给了靳艳华一次试用的机会,而他真的带给360公司一份惊喜——在开发“奇虎卫士”过程中,靳艳华展现出了他在电脑方面的才能。经过6年的努力,他从一个实习员,成为一个管理20多人的业务主管。2014年在家人的劝说下他辞了北京的工作留在博爱,受聘于焦作一家网络公司。但没多久他便再次辞去工作,在自己的婚房里开起了网店。“街道办到我家里看过,也给我讲过县里在推动电子商务的事,讲了网创基地的情况,我就被吸引过来了。现在,我们利用网络平台,专营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教程,比如自行车、电动车的维修、窗帘的制作等。我想在解决自己创业的同时,也能帮助别人创业。”靳艳华说,目前公司已有12名员工,公司业务正在走上正轨……1.2.6 跨境电商“适度推进”

在博爱,电子商务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在带给人们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规划。记者在短时间的调研中,已明显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在博爱电商产业园——电商大厦的产品展示大厅里,全球知名品牌“花王”纸尿裤、惠氏原装奶粉等婴幼儿产品摆满了一个展柜。秦旭晨告诉记者,这些都是跨境产品,目前的线上销量都很好。

相比较农村电商和旅游电商的发展,在博爱电商发展布局中,跨境电商属于“适度推进”的层面。“我觉得跨境电商的本质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既然这样,那县城群众同样也有享受利用这种生活方式的权利。所以,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提出‘适度推进’的原则。”县长张建说。他认为,今天的优势一定会为明天的趋势所取代,所以要找准方向,超前布局。

据记者了解,目前博爱县的跨境电商企业还在摸索发展中,英利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信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是两家发展比较好的跨境电商企业。

英利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华告诉记者,他经营的母婴产品淘宝店年销售额在300万元左右。在2015年“双十一”“双十二”网络购物狂欢节期间,他公司母婴产品的总销售额达到80万元。

2015年8月才注册成立的信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洋妈妈跨境购”网上销售平台,发展跨境电子商务零售业务。主要销售产品涵盖婴幼儿辅食类、餐具类、益智类、服饰类以及妈妈的洗护类等6大类400多个品种,经营形势也不错。但公司总经理琚向巍并不仅仅满足于将国外物美价廉的产品带到国内,他更倾向于销售中国制造的产品,“我希望将更多中国本土健康优质的产品推向世界。”琚向巍说。

跨境电商被视为电商市场的新“蓝海”,同时也被视为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预计到2016年,该数字将达6.5万亿元。据统计,201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2万亿元,同比增长42.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17.3%。无疑,未来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跨境电商行列,中国跨境电商从规模到质量都会有大幅提高。

随着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博爱地处河南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毗邻的省会郑州已成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在这些“利好”的背后,未来跨境电商必将进入一个快速成长发展阶段。

毫无疑问,当电子商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博爱今天对跨境电商的布局,必将成为不远的将来搅动博爱电商棋局的一枚“活子”,为博爱电子商务的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

2014年的“0”基础起步,发展到现在已有七八百家的网店,还有1万多经过培训的电商人才。这些,就是县长张建说的“内生型”的,不想走、也赶不走的博爱电商发展的主体。“博爱电商的发展是从零开始起步,从2014年年底开始谋划,2015年春节正式启动,就像我们春天进行了孕育播种,现在小苗长出来了,有的开始开花了,这是一个春天故事的版本,通过这一年来的发展,这个故事已经有点春意盎然的感觉了。”张建县长充满诗意的描述,仿佛将听者带入了微风和煦、生机盎然的春天……1.3 农村电商“化蛹成蝶”

随着国家扶持农村电子商务政策的密集出台,农村电商、互联网+农业等热词高频出现。但农村电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这一系列问题触发了张建的深深思考。“发展农村电商,它不是一个政绩工程,不是增加几个网店、增加几个市场主体的问题。而是要通过政策环境等,营造一个由内而外生长出来的市场主体,这样才能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张建强调说。

如何让农村老百姓愿意“触网”?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让他们见到实效,让他们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让他们感受到“方便、实惠”。在这方面,博爱重点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方便“买”。为农民提供一个在家门口、看得见摸得着的“电商超市”,降低农民触网恐惧,丰富他们的消费选择。就是说,一个村服务网点既可以挂“京东服务站”牌子,也可以挂“博爱人家”“云书网服务站”等平台的牌子,农民可以自由选择电商平台消费。按照张建县长的想法,以后政府还可能对挂几个电商平台牌子的村点给予一定的奖励支持。

在金城乡“新壹购”体验店,25岁的“店主”任重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他这家实体店是2015年8月5日开始营业的。开业当天就创下了82单、10万元的销售额,截至2015年11月5日记者到访当天,3个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任重说,现在农村里老人妇幼人口居多,不会上网,但新壹购在每个村都有一个销售员,老百姓在家中就可以通过销售员手中的iPad挑选商品,也可以到实体店挑选,享受线上价格。销售人员也从过去挑担子进村的“小货郎”变成现代用“iPad”挑选商品的“新货郎”。

二是方便“卖”。组织“一亩田”“云农场”等农业电商平台和产批市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进行直接对接,填平信息鸿沟,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

位于博爱县西南部的孝敬镇,是一个蔬菜、食用菌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农技水平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强镇。全镇共种植蔬菜3.5万亩,年产各类蔬菜6.5亿千克。早在10年前,“孝敬牌”蔬菜就是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品牌,孝敬镇蒋村的蔬菜批发市场,更是豫北地区规模最大的蔬菜批发中心。

2015年11月6日的早晨,初冬的寒意阵阵袭来。但在市场里,记者看到,多辆挂着“豫”字头的大卡车已装满了冬储的大白菜,“整装待发”;一辆挂着“晋”字头牌照的卡车正在装车。工作人员说,市场正在扩建,还要在市场周边竖上12块大屏幕,便于菜农们了解全国的蔬菜行情。

记者了解到,蒋村蔬菜批发市场2015年的蔬菜交易量能达到6.5亿千克,即使是在蔬菜销售的淡季,每天的交易量也能达到2万千克。由于与最大的农业电商平台“一亩田”合作,采用O2O模式销售蔬菜,蒋村蔬菜批发市场的销售量更大、覆盖面更广。2015年1~10月,在一亩田平台上,博爱蔬菜的交易额就达2亿元,位居全国第3位。

镇长李瑛告诉记者,孝敬镇2015年7月与“一亩田”公司签订了进一步合作的战略协议,升级改扩建蒋村市场。目前投资200万元的市场交易中心、LED电子大屏幕、硬件改造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完工。改建后的市场,买卖双方不仅可以实时了解全国蔬菜销售行情,方便刷卡交易,还能积累有效数据,便于科学分析市场需求,指导菜农们“精准种植”。“以后,孝敬镇的菜农们,就没有了‘丰收的烦恼’,不用担心‘卖菜难’了。”李瑛说。

月山镇“云书网”服务点设在一个超市里,超市的店主人正在帮着村民在网上挑选商品。“云书网博爱县运营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云书网”主要是以农村超市为切入点,以加盟“合伙人”的方式建立乡村服务站点。2015年全县建成乡村服务站点370个。“超市的店主人就是我们的合伙人。”这位负责人说,“我们的目标,一个是把博爱的产品卖出去,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一个是要引导当地百姓通过“云书网”购物,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通俗地讲,就是通过“云书网”解决农民买和卖的难题。帮着老百姓买进喜欢的生产生活用品,帮助他们卖出手中的农、特产品。”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农村许多农产品、手工作品的制作者自己不会拍照、上传,“云书网”服务站就提供免费的拍照、美工、上线服务。“云书网‘博爱馆’在2015年10月近1个月的时间里,上线产品的数量就从206种增加至1500种以上,预计2015年年底达到3000种。”这位负责人说。

通过电商平台解决了农民买和卖的问题,真正让他们体验到了网络的便利、实惠,农民的“触网”热情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

被称为“垆土山药哥”的刘虎杰今年24岁,是土生土长的博爱人。大学期间,学习计算机专业的他一直对网络销售感兴趣,2012年大学毕业那年,他背起行囊,南下浙江,潜心学习电商知识。“当时在网上负责销售真皮护膝、手套,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很多运营技巧,比如产品推广、网络售后、图片设计等。”刘虎杰说。

浙江做电商的氛围特别浓厚,甚至还有专门培养电商人才的淘宝大学,这让他学到了不少网络销售知识。一次偶然的机会,刘虎杰看到家乡土特产铁棍山药在网络上卖得特别好,便萌生了回家乡创业的想法。

2013年回到博爱的刘虎杰,不仅帮助周围的村民在网络上销售垆土铁棍山药,他自己种植的绿色无公害垆土铁棍山药在网络上的销售业绩更是节节攀升,2015年“双十一”这一天,他就销售了1500千克的垆土铁棍山药,全年网上销售额已突破80万元。一时间,刘虎杰成了村里懂技术、懂销售的“名人”,周边村里的一批农民开始跟着他一起创业致富。

如今,孝敬镇东界沟村的申鹏已经成为全镇乃至博爱县的知名电商。他的“博艺苑剪纸坊”年“生产”的风格多样的剪纸艺术品750余件,线上销售火爆,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赵郭的“万家红”灯笼厂年制作3500余件,销售额达30余万元;双庙村的铣锭手工品葫芦挂件、擀面杖等产品为纯手工制作,与机械成形的产品相比更有圆滑细腻之处,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正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1.3.1 “一乡一业”的品牌效应

通过线上产品推广带动线下产业的发展。博爱农村电商以“一乡一业”为抓手,用它特有的方式驶入电商带产业的快速发展轨道。

记者在博爱采访期间,几次听到周围的人提到“初恋樱桃”,仔细一了解才知道,原来这是博爱县寨豁乡策划的一起在网上营销的活动。

2015年3月,博爱县成功申请成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试点示范县后,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因地制宜实施“一乡一业”工程,全力推进农村电商的发展,希望通过线上产品的推广销售,带动线下产业发展。各乡镇街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强力推进“一乡一业”工程引导农民增收致富。

距离博爱县城15000米的寨豁乡小底村,与国家5A级旅游区青天河毗邻。该村樱桃种植历史悠久,其樱桃岭生态园地处550米海拔的太行山,饮青天河之甘泉,纳太行山之灵气,使得这里的樱桃虽成熟略晚,但味道却更加清甜。加之村民们坚持不含任何化学添加的有机种植方式,使这里的樱桃品质稳定,绿色有机无公害,有“太行樱桃第一岭”的美称。早在2008年11月,博爱县樱桃就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园区也被省农业厅认定为“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近些年,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青天河樱桃岭生态园在传统樱桃种植的基础上,以现代农业科技为支撑,从河南省果树研究所引进了大红灯、先锋、拉宾斯、雷尼尔、美早等十余个优质樱桃品种,晶莹剔透、汁多味甜的大樱桃使群众收益稳步增长,全乡樱桃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但随之而来的销售问题让种植户们很伤脑筋,尤其是采摘期集中的时间段,如果不能尽快销售出去,就会影响樱桃的品质、口感,进而影响樱桃售价。“丰产不增收”成为果农们的“噩梦”。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5月,寨豁乡借小底樱桃园紧邻青天河风景区的优势,成功举办了博爱县第一届樱桃节。樱桃节期间,前来小底樱桃岭旅游购物的人群络绎不绝,共销售樱桃20万千克,销售额高达250万元,有效解决了全村50余户樱桃种植户销售问题,并且每亩较往年多收入1500多元。通过举办樱桃节不但解决了樱桃销售问题,提高了小底樱桃品牌,而且还带动了其他村农副特产的销售。

2015年5月下旬,已种植了1000多亩樱桃的寨豁乡小底村又热闹起来,博爱县第八届樱桃节的开启,为小底村攒足了人气。

但与往年不同,为了继续扩大樱桃的知名度、打造博爱樱桃的品牌,深入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县政府决定尝试利用互联网模式推广和销售樱桃。从2015年4月开始与新浪河南合作,策划实施了博爱“初恋樱桃”营销推广,得到河南省内媒体的关注和支持,也得到了“云超市”“果真了得”等几家龙头电商企业的大力支持。

通过宣传,河南省内自驾游采摘明显增加,直接拉升了樱桃采摘期的价格;24小时送达全国各地的“给力”物流使网上销售供不应求;顺丰速递还将冷链车开到了生态园门口,第一次在河南开启原产地冷链直供的模式。

甜如初恋的博爱樱桃,第一年实现网上销售就达4000余斤,樱桃价格也较往年上涨30%,为村民增收约500万元,让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也产生了良好的“酵母效应”,村民种植意愿强烈。据悉,今年寨豁乡将新增樱桃种植面积400亩以上。

小小红樱桃,成就了林果大产业。特色产业带动了全村全乡的发展。如今,小底樱桃已成了寨豁乡的一张名片,与玄坛庙冬桃、寨豁晚秋黄梨、汉高城薄皮核桃、东仲水苹果一起,成为小底村林果产业“大家庭”的重要成员,成为村民致富的钱袋子。

据寨豁乡党委书记张剑介绍,在打造博爱樱桃品牌的同时,寨豁乡还依托山区资源优势,发展山柿子深加工产业,包装打造柿子醋、柿子茶、柿子酒等产品,实现线下生产线上销售新模式,拉长林果产业链。“我们已经和‘博爱人家’签订了合作协议,打造实体店和微店特色农产品经营销售平台。预计平台建成后,山区传统的林果业、养殖业、特色花椒、野生枸杞、皂刺、野菊花、小杂粮以及藏香猪、波尔山羊等特产将实现网上销售,村民收入将有更大提高。”

作为博爱县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有力抓手,“一乡一业”工程,不仅拓宽了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也加速了农村电商的成长。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生产规模的扩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也越发凸显,在一些乡村,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以前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现在竟然干成了……”陈康说。2014年被评为焦作市第六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之星”的陈康,2007年从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选择了自主创业。但创业艰难,第一次“试水”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陈康回到老家博爱县鸿昌街道马营村的家中,总结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和教训。他决心从头再来,成立了“素洁电子商务公司”,选择从做洗澡用的澡巾布开始创业。经过五六年的风风雨雨,陈康不仅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浴美净”,产品也从几个单一品种扩展到现在的50多个单品,线上销售红火甚至超过了线下。为此,陈康开设了4家淘宝专营店和阿里巴巴工厂店在线批发业务,他的工厂也由当初几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现在有70多人的加工企业。

在陈康的带动下,鸿昌街道新增了3家经营澡巾的电商公司,公司的产品也开始向家居清洁用品领域扩展,澡巾布产业正在走向多元化。如今,马营村生产的澡巾布已占全国市场的50%,“有了电商平台,马营村的澡巾布也走向了全国。”鸿昌街道办事处主任王刚兴奋地说。

手工制作皮鞋是磨头镇闪拐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全村192户人家,皮鞋生产加工户就有15家,日产皮鞋可达3000双,是名副其实的手工皮鞋制作专业村。但由于主要生产各种型号的男女单棉皮鞋,品种单一,效益并不高。

磨头镇政府将闪拐村皮鞋生产加工的资源产业优势作为镇里的特色产业加以扶持。选择了有代表性的3家皮鞋制作专业户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在鼓励他们网络创业的同时,镇政府积极与福建莆田市知名的鞋类电商企业沟通,搭建平台使之与闪拐村的皮鞋生产加工户深度对接合作。“莆田电商的引进,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电商销售理念,还带来了新的产品样式和工艺,使该村的手工皮鞋制作得到质的提升。”磨头镇党委书记宋飞鸿兴奋地说,“原来一双皮鞋也就卖几十块钱,现在网上一双要卖一二百元。不仅收益翻番,产量也翻番了。”他介绍说,“目前我们已与莆田古奇天伦、龙腾等电商企业开展订单合作,由他们提供样品、负责技术、订单和销售。这不仅促进了我们镇皮鞋制作的产业升级、规模扩大和效益的大幅提升,而且通过示范引领,短短3个月,皮鞋种类就由原来的七八种增加到30多种。”

农民最注重实效,示范引领最明显的效果,就是3个月里闪拐村新开家庭网店11家。闪拐村村民在淘宝注册的“丑脸猫”网店、“真皮系列”已小有名气。刚刚过去的2015年“双十一”也让这些农民电商尝到了甜头。“电商进农村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开端。”镇长张涛说。

如今,小底村的樱桃、孝敬镇的蔬菜、闪拐村的皮鞋、马营村的澡巾布、清化镇的怀山药、怀姜等,“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布局,不仅培育发展成规模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也开辟了农特产品销售的新天地,叫响了博爱新品牌。据了解,2015年博爱县每个月电商市场主体的环比增长率达到40%以上;博爱农民在网上销售的农特产品多达46种,2015年已累计增收近2000万元。1.4 旅游电商发展“提速”

发展旅游电商,是博爱县电商发展布局的重要内容。正如县长张建所言:“农村电商和旅游电商作为我们电商发展的重中之重这个地位不会变,这是博爱县域的特色。”

为了实现“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中心目标,博爱县以青天河景区为龙头,把旅游电商和“全域旅游”作为抓手和突破口,借着焦作市建设“中国养生地”的机遇,顺势而为,拉长博爱旅游产业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并以此推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1.4.1 天“赐”良“源”

博爱县地处太行山余脉,四季分明,自然资源丰富,境内水系发达,林木茂盛,森林覆盖率达22.4%,境内1.8万亩竹林,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

在博爱境内,有国家5A级旅游景点青天河风景名胜区;有史称“太行八径之一”的豫晋要塞天井关,这是通往山西的关隘,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著名的古战场;有建于宋代的三教圣殿,殿内供奉有佛、道、儒三教祖师的塑像(像这样把三个教派的祖师同时请到一起供奉的殿宇,在全国也是罕见);还有“一线连豫晋、瞬间行两省”的高空滑索;有建于1959年的、时为“亚洲第一独拱铁路桥”的丹河铁路独拱桥“丹河长虹”,还有全国罕见的高山峡谷湿地、北魏摩崖石刻、188米高的青天河天然大佛……

始建于金代的月山寺与嵩山隔河相望,与少林寺、白马寺、相国寺并称为中州古刹的四大名寺,也是博爱县境内的一处伽蓝胜迹……青山绿水、奇峰异景,大自然的“恩赐”和历史的沉淀,为博爱县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凭借着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博爱县把打造“全国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作为全县工作的“两个核心目标”之一倾力而为,并围绕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布局,确立了“景城一体,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以打造青天河景区的“智慧旅游”,推动旅游电商发展驶入“快车道”。1.4.2 青天河景区的“智慧旅游2.0”“青天河水水清清,水碧山青画里行。”位于博爱县城西北37千米处的国家5A级旅游区青天河景区被誉为“太行灵秀之地”,素有“北方小三峡”之称。

青天河,即取意于峡谷平湖一线青天,是集雄、奇、险、秀、幽于一体的典型山水风景名胜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