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05:29:0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9年黑龙江公务员录用考试专用教材:申论【备考指南+考点精讲+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申论备考指南

一、申论概述

(一)申论的基本涵义

申论是指针对给定资料或者特定话题而引申开来、展开议论的一种文体,是随着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而出现、推行的一种新兴文体。作为一种应试文体,申论于2000年开始应用于公务员录用考试中。(二)申论的考查目的

申论考查的目的是选拔公务员,是对在公务员日常工作中处理实际问题潜能的测试,也是在考查应试者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是否具有关心大事的大局意识。(三)申论的试卷形式

申论考试有比较固定的试卷形式,结构比较规范。其一般形式是给出一段60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资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或对策,就某些问题或对策进行论证。

大体说来,申论考试在形式上主要包括“注意事项”“资料/材料”和“作答要求”三个部分。

1.注意事项“注意事项”,说明答卷的要求、时间,提出指导性建议。

2.资料/材料“资料”或“材料”,是提供给应试者的背景分析材料,这些材料通常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而是出题人从许多材料中剪裁过来组拼在一起的,缺乏条理,所反映的问题也不够一目了然。给定资料部分需要应试者仔细阅读、理解,透过纷乱的现象抓住材料所反映的问题的实质。

3.作答要求

作答要求是对应试者如何运用给定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给出明确和直接的要求,是申论考试的核心部分。(四)申论的考试特点

1.给定资料的广泛性

给定资料的广泛性表现在材料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现实问题。申论中的热点问题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大都是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具体地说,都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2)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是负面的,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社会影响大,存在一定(或)严重的危害性。(3)与政府工作直接相关,政府是解决问题的责任人;问题已经引起国家重视,或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进行解决,但还没有得到有效地解决。

2.内容的普遍性与非专业性

申论考试让应试者解决的问题,都具有普遍性和非专业性,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并不是运用专业的知识就能解决的。它要求应试者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知识。

3.方案对策具有较强针对性

申论考试所给定的资料内容丰富,它所反映的问题解决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但是,它所反映的问题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问题的解决一定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考试分析

(一)申论题型介绍

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对策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以及写作论证能力。按申论考试测查的能力种类来分,目前申论科目考查的题型可分为以下几种: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提出对策题、贯彻执行题、写作论证题。

1.归纳概括题

归纳概括题多以概括、归纳特定资料内容的形式出现,字数、分值和难度都较低,多为试卷的第一题,是最基础的题型。它主要是考查应试者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和语言归纳能力。【例1】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部级)第一题:

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例2】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地市级)第二题:

阅读“给定资料2”,在横线处填入这则资料的标题和三个部分的小标题。

要求:(1)准确、精炼;(2)标题和三个小标题须分条写,小标题要标注序号;(3)每条不超过20字。【例3】2016年多省、市、区公务员录用联考《申论》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1、2,概括当代社会中“90后”群体开展创业的优势。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语言简洁。不超过200字。【例4】2015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联考《申论》第一题:

阅读给定资料,概括当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1)概括准确全面;(2)语言简练;(3)字数不超过300字。

2综合分析题

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中深层的、隐含的意义作出理解,多角度地思考,并作出自己的推理和评价。它包括启示型分析题、观点型分析题、判断性分析题等多种细分类型,答题时要能够清楚地对题目定性,作答时需要有严密的思维逻辑,论述透彻。【例1】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部级)第二题:“给定资料6”中说“中国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根据“给定资料6”,指出这句话的含义。

要求:全面、准确。不超过150字。【例2】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地市级)第一题:

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

要求:(1)准确、全面;(2)不超过150字。【例3】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题:

结合“给定资料”,分析深圳市场监管模式的主要特点。

要求:观点明确,语言精练,条理清楚,字数不超过300字。【例4】2015年多省、市、区公务员录用联考《申论》第二题:

请指出“给定资料2~3”中所反映的一些单位或个人对于改变过去工作生活中某些错误而采取的习惯性做法,分别有哪些不同的态度或表现。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3提出对策题

主要测查考生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给定资料内容的基础上,发现资料中的问题,然后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对策,所提对策必须切实可行,不能喊“假、大、空”的口号。【例1】2016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卷)第二题:

题干:根据“材料11”,梳理外籍人员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要求:(1)梳理全面,对策可行,条例清晰;(2)总字数不超过500字。【例2】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卷)第三题:“给定资料4”中S村暴露的违法问题,引起了所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决定开展一次专项整治行动。如果你是该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就如何开展这项行动,提出你的工作思路。

要求: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条理清楚。篇幅250字左右。

4贯彻执行题

主要测查考生的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及贯彻执行能力。这类题型通常要求准确理解上级的工作目标或组织意图,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具体形式包括发言稿、公开信、宣传提纲和调研报告等。【例1】2016年多省、市、区公务员录用联考第三题:

假如你是某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人员,受邀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做一次关于“创业”的专题报告,请你结合给定资料6,为其草拟一份讲话稿。

要求: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不超过350字。【例2】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部级)第三题:

某美术馆正在策划艺术家黎明的作品展,请根据“给定资料4”,为这一作品展撰写一则导言。

要求:(1)围绕黎明的创作宗旨、作品材质及其艺术追求等方面作答;(2)内容具体、层次分明、语言流畅;(3)不超过400字。【例3】2016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第三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份L社区智慧社区O2O项目建设的调研报告。

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简明具体,不超过500字。

5写作论证题

主要考查考生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表达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的能力。具有分值最高、字数最多、难度最大的特点。【例1】2016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B卷)第四题:

材料8中乔治·马洛里的名句“因为山在那里”,影响了无数敢于探索、勇于攀登的人。请你结合这句话的含义,联系实际,以“创业者心中的山”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章。

要求: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认识深刻、立意明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卷面整洁;1000~1200字。【例2】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四题:

背景材料4中提到,“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请你从背景材料出发,联系实际,以“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角度新颖,主题正确、集中;(2)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流畅;(3)字数在1000字左右。【例3】2015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四题:“给定资料7”中“归零”说法,耐人寻味。请你依据自己的心得,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二)申论命题趋势分析

申论试题在适应招录形式变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稳中求变,循序渐进”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材料内容(1)主题由“显”变“隐”,材料由“短”变“长”

申论材料由原来的材料短小、要点相对明确,到现在以“长材料”为主。材料的则数减少、内容扩充,使一则材料涵盖更多的方面。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也开始减少,大部分材料独立存在,阐述一个完整的问题。(2)国内材料和国外材料相衔接

申论考试涉及的主要是国内问题。有关国外内容的材料一般是为起到提供经验或教训的作用而出现的。就所占比重来说,国内材料占主要地位,但是国外材料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题型题量(1)申论试题的数量一直稳定在4~6道大题。题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题型及排列顺序随实际情况而微调。(2)不单纯从一个领域出题考查,而是多个领域相结合,加大难度,考查考生对于一个问题的全面把握的能力。(3)试题与试题之间没有太多的联系,更多的是一道题目对应几则材料。(三)申论作答要求

1.关于整体的要求

只要有字即不给0分;每偏离规定字数5%扣1分,累计扣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每题累计扣错别字分最多3分。

2.关于问题卷的要求

若申论答卷具有以下三点之一,则视为问题卷,一律提交阅卷大组处理:(1)内容上有严重的政治性错误;(2)前后笔迹不一致;(3)在文中有特殊标记。

3.关于概括的要求

标准答案给出若干规定的概括条目,每缺一条则扣除相应的分数;有条目但未能紧扣资料,或者概括欠准确,或者条理不清的酌情扣分。

4.关于对策的要求

标准答案给出若干对策条目,但评分时,所给对策只作参考,不是唯一的标准,只要考生提出的相应对策言之有理,就要酌情给分。

5.关于论证的要求

评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从总体上给文章综合打分,看它是属于哪一档的。一般从立论、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方面来评判,其中最优者需具备以下特点:(1)立论鲜明,中心明确;(2)内容具体,论证充分;(3)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4)语言简明,连贯得体,表达恰当,无病句;(5)书写规范,格式正确,无错别字,标点正确,卷面整洁、美观。

三、备考指导

(一)申论备考策略

1.熟悉理论政策,关注社会热点,认真储备资料

申论是针对特定事实或现象,概括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文体,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应试者在平常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准确领会各种理论政策,密切关注最新社会动态;培养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应对措施保持足够的敏感。

对理论政策和社会热点的追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了解政府工作报告和报考所在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知。(2)《半月谈》《理论热点面对面》等时政、理论杂志对申论考试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他紧贴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报刊也尽可能广泛涉猎。(3)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权威新闻栏目,关注其对热点问题的定位和定性,这对写作的立意非常有帮助。(4)中国政府信息网、人民网、新华网、公务员录用考试网等都是很重要的网络资源。

2.制订周密、科学的复习计划(1)练习修改文章,积极培养语感

通过熟读、背诵申论写作范文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背诵文章、培养语感应该从修改文章做起。在阅读过程中,收集各种各样的文章,先按照申论的规范的把它修改成范文,然后背诵。而修改文章的过程,也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2)反复研究真题,努力形成“题感”

在备考中要注重练习,反复研究历年真题,不论姓“国”还是姓“地”。真题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命题专家反复讨论和推敲出来的,一般很严谨,答案和材料有极强的对应性,基本上不会有歧义,而且在解题上往往有技巧可循,当应试者接触的真题多了,就会发生由“见多”到“识广”的质变,并形成良性思维和敏锐感觉,终身受益;另外,各级、各地真题考查的内容有可能重复,即地方考过的不代表国考不考,国考考过的不代表地考不考。(二)申论应试技巧

1.仔细阅读“注意事项”与“作答要求”部分的内容

拿到试卷后,首先快速地阅读“注意事项”部分的指导性建议,按其要求依次作答。另外,考生在下笔作答前,还应仔细阅读“作答要求”部分的内容,对其中每一个提法都必须认真审视,决不可马虎。

2.深入细致地阅读给定资料/材料

审读给定资料/材料是申论应试的基础环节。一般来说,考生用于审读的时间应不少于考试总用时的1/3;给定资料/材料字数越多,篇幅越长,内容越复杂,理解难度越大的,考生也要相应地在审读材料环节花费越多的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应试者应舍得花时间去阅读材料,为快速准确地答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切忌草草地阅读一遍材料,便仓促地下笔作答,这样往往无法抓住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从而导致分析问题、提出对策、申发论证都失去针对性。

3.注意试题中设定的“虚拟身份”问题

申论试题大多为考生设定了一定的虚拟身份,考生在作答时对此务必要特别留意,一旦忽略了,就会所答非所问。如果申论试题对考生的角色没有作出具体限定,考生需站在政府的立场和角度上分析问题。

4.紧扣给定资料,用语朴实简明

申论写作是以实用为目的的,文章的表达方式应以说明、陈述、议论等为主体,以充分表达自己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时不能脱离“给定资料/材料”和题目要求。

写作的语言尽量做到朴实简明,遣词造句应当准确、规范,符合身份,语出有据,做到庄重得体;戒除一切套话、空话。文章应当条理清晰,段落和篇章结构都要体现合理的逻辑关系。

5.注意字数的限定

字数规定其实是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的要求。一般情况下,申论题目要求中规定:概括问题不超过150字;解决方案不超过350字;写作论证1200字左右。前两部分字数以不少于规定字数的10%为宜。字数再减少则不容易讲清问题。议论部分的字数应在规定字数的上下10%之间。字数少于10%要扣分,超过10%,增加写作量,必然占用有限的时间,肯定也会影响写作的质量。

6.卷面书写工整,无错别字

书写质量直接影响到考生思想意图的表达,即使在答卷中有精练的概括、中肯的对策、精彩的论述,潦草的字迹也无法让人了解文中的内容,造成阅卷人视觉和心理上的疲劳,从而产生“质量较差”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而错别字更容易使考生思想表达变异,甚至与原意相反。因此字迹工整、规范用字是申论写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第2章 归纳概括能力

一、考点精讲

(一)归纳概括能力概述

1归纳概括的概念(1)广义的“归纳概括”

归纳概括是一种思维方法。归纳是指从一系列具体的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指运用一定的方法,抽取事物方方面面的本质属性,形成一定的条理的思维过程。综合来讲,归纳概括就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把事物方方面面的本质属性进行归入、收拢,使之形成一定的条理。它是精粹的综合,是去粗取精、提纲挈领的综合。(2)申论考试中的“归纳概括”

在阅读过程中,归纳概括包括对一段信息的搜寻、筛选、转换、组合等环节。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就是对给定资料的要点与关键的把握,也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材料所透露的主要信息和其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2.归纳概括的基本要求

归纳概括是一种从芜杂的个别事物中概括出一般性概念、原则或结论的思维方法,要求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扼要地叙述。概括过程中借助归纳法,这样才能从个别事物的认识扩展到一般性认识,从而得出带有一定性或普遍性的结论。这种思维特征要求应试者在解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要求:(1)客观准确

概括材料时必须忠于原文,紧扣原文的主旨,不偏离主题,不凭个人主观臆断归纳原文没有的信息。但必须指出的是,概括又必须高于原文,对材料内容进一步深化,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或照搬。同时,角色定位要准确,即要按照题目给定的角色来概括材料。(2)全面深刻

全面不是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不能放过每一个要点,这就要求应试者平时要刻意锻炼自己全面看问题的眼光,不能“盲人摸象”、以点代面、以偏概全;深刻要求调动创造性思维,在尊重原材料的基础上,避免就事论事,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要揭示事物本质或挖掘问题根源。(3)简明扼要

应试者在以语言表达文意时,要在力求全面的基础上做到突出重点、切中要害,删繁就简却又能一针见血;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明确。概括要点一般有字数上的限定,因而,简明扼要是概括要点的语言要求。要有的放矢、提纲挈领,避免说空话、大话、模棱两可的话,尽量少使用长句,这些都是概括要点时一些基本要求。

3.归纳概括的常用方法

归纳概括题型包括:归纳概括主要内容、主要问题、主要观点、主要情况。对于不同的题型,解题方法有所不同。(1)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删繁就简法

一般来说,在给定的一组材料中,往往会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原因、结果等各种要素,对该组材料来说,人物和事件是核心,它们表达了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而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常为辅助性要素,它们对材料的主题常常起补充说明作用。因此,在概括材料内容时,考生应用精简的话语将主要内容抽象概括出来,去掉材料中的细枝末节,概括内容中的精髓。即在概括材料时要将人物和事件从材料中提取出来,而对时间、地点、原因、结果等要素,可根据需要保留或删减,剔除其中具体的事例、数据、分析、描述等非主干成分,只留主干成分,随后整合主干,形成文笔流畅的缩写体。删繁就简法的关键是要把握给定资料的主干和脉络,分清主次。

②段落分层法

申论考试的材料部分往往是几则材料讲述同一主题,对于这样的几则材料往往要将其归入同一层次,然后分别分析各层次的内容,进而归纳出整个材料的主要内容。(2)概括主要问题的方法

①升华法

升华法指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全文材料所反映的事实,然后通过事实,由表及里,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深层含义,即材料的主题。

申论考试所给定的材料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有一根或几根主线,这些主线往往就是材料的中心思想,抓住了主线就基本上掌握了材料的中心思想。

②联想法

联想法主要用于阅读某些以小见大、以少见多的材料。通常给定资料提供的都是些带有典型性或启示意义的小事,目的在于让我们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少到多地联想和推理,让我们由部分推出整体,由局部推出全局,由小道理联想到大道理,而我们最终所推出的全局性大道理往往就是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③寻根究底法

寻根究底法是把握事物本质的最有效办法,本质上属于因果分析法。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意思就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原因,找到了产生问题的原因,也就找到了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寻根究底法,就是在分析材料时,根据结果去探查原因,从原因入手,分析问题的本质。(3)概括主要观点的方法

主要是罗列法,即对给定资料中有关方面或人物的基本立场、倾向、观点进行分条综述并罗列。罗列法的关键在于牢记每一个不同的观点,避免同一个观点多次出现,同时也应避免混淆材料中某些近似的观点。(4)概括主要情况的方法

主要是要素法,即按照陈述或叙述的方式,根据事件发生的各个要素,譬如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在给定资料中找出对应的内容,并将其表述出来。要素法的关键在于要反应事物的原貌,在此基础上加以简练语言。

(二)归纳概括的思维方法

归纳概括是一种思维能力的体现,就申论的归纳概括题而言,需要在“精读”“深思”“细索”“简答”四个环节上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从而提升归纳概括能力。

1.精读(1)概念

精读是与泛读相对的一个概念,指深入细致地研读。精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阅读理解能力,它是提升归纳概括能力的基础。因为只有对材料进行有效的阅读和正确的理解,才能从中归纳概括出试题所要求的关键信息,这些信息对答题至关重要。(2)方法

①保持全局眼光

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善于综合分析,始终保持一种全局性眼光,不要被某些局部的次要信息所误导,深知统筹全局是精读材料的重要原则。

②抓住中心思想

一篇申论试卷中,往往有多则材料,每则材料的侧重点可能各不相同,但必然有一个中心思想,这是所有材料的纲要所在。考生在阅读时候,只有抓住这个纲要,才不至于迷失在材料所提供的芜杂的信息陷阱中,才能始终高屋建瓴地把握材料的主要脉络走向以及其所反映的内在的主旨。这个主旨,往往就是出题人的命题意图,其价值取向就隐含其中。

2.深思(1)概念

深思就是指在精读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信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达到揭示事物本质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目的。(2)方法

①透过现象看本质

材料提供的是林林总总的现象,反映的是形形色色的问题,有些只是浅层的,有些则是深层的,这就要求考生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不要被表面的问题所困扰,必须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遇到复杂情形,多问“为什么”,力争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

②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辩证地看问题,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的观念来分析问题,还要一分为二地看待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a.找出材料与材料之间内在的联系性,有些联系是直接的,有些则是间接的;有些是表面的,有些则是内在的。有时还要结合实际来把握材料,也就是找出材料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b.有些问题在同一则或几则材料中呈现出其发展态势,要理清这种发展的程度,以及背后影响这种程度的因素。

c.根据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的观点,对某些问题要一分为二地来看待,抓住主流与总体趋势。

3.细索(1)概念

细索是指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注意搜索一些关键词句,以期把握重要信息,并适当做一些总结。(2)方法

①标记要点,分清层次

一边阅读材料,一边标注要点,以各种符号对材料进行归类,这样做能大大提高阅读的效率,在组织答案时,也更容易查找有用的语言词汇。

②带着问题去阅读

考生在阅读材料之前,最好是先把问题浏览一遍,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目的性更强,问题意识更突出,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思考如何组织答案,这样做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答题的准确性。

4.简答(1)概念

简答是在上述三个步骤的基础上按照试题字数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高效的写作训练,确保自己的写作内容凝练、全面、准确。(2)方法

①全面、准确并有针对性

严格模拟考试的环境、标准与方式,使自己充分置身于真实的考试情境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按照自己的逻辑理解与安排,尽可能的摆脱原文词句的影响,独立地组织措辞表述,从而完成自己的行文概括。这要求考生用精炼的言辞、看似简单的结构,将复杂的内容表述成文,使其变成一种实质是内容提要和问题靶子的书面概括。

②清晰、客观并有分寸感

将“细索”出来的重要内容、关键信息在思维层面进行深入加工,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形成条理清晰的内容提要或问题推理图;确保所做的归纳概括只有纯粹的客观信息点,不含任何自己的主要臆断、杂论。要紧接着思维层面的材料概括,及时进行表述训练,也就是在思维进行内容信息加工时,让思维能以简要的句式和辞藻、恰当的立场与分寸,考虑如何动笔将精粹的思维结果用文字表述出来,从而提高客观内容和主观思想的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平常要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阅读能力,而且,不仅仅是单项训练,更要重视串通式、一体化的综合练习,其实质就是要在阅读训练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信息的归纳与概括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以及搜寻并提取关键信息的敏锐感觉。应将上述思维技巧、语言技巧在熟练的基础上稳定下来,转变为自己的思维习惯与答题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高超的归纳概括能力,才能在申论考试中信心十足,游刃有余。

(三)归纳概括题的常见题型

随着申论考试的不断完善,其经历了由易到难的发展过程。归纳概括题的题型也日益丰富,种类日趋多样化,下面介绍历年真题中出现的几种较为常见的考试题型:

1概括内容、问题类

此类试题一般要求考生归纳概括几段材料或全部材料的主要内容或材料所反映的某些问题。如:【例1】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部级)第一题:

阅读“给定资料2”,概括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所关注的若干问题,及其所给出的具体建议。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例2】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类)第一题:

请概括“给定资料1~5”的主要内容。

要求: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200字。【例3】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概括原因类

通常概括原因类题型要求考生概括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例1】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地市级)第三题第2小题:

对于T县政府出台的规定,网友们有的赞成,有的反对。请你对网友们的意见进行梳理,概括他们赞成和反对的主要理由。

要求:紧扣材料,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例2】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A类)第二题:

请根据“给定资料6”,分析归纳职业技术教育在德国取得成功的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250字左右。【例3】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总结出现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字。

3概括意义、作用类

一般而言,概括意义类试题会要求考生对实施某一计划、制定某一法律法规、采取某种措施等的作用或意义进行概括。如:【例1】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一题第1小题:

概括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积极意义。【例2】2009年辽宁、重庆、福建、海南公务员录用联考《申论》第一题:

根据给定资料,概述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方式及其作用。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不超过300字。

4概括经验、措施类

概括经验、措施类题是针对某一问题设问的,要求考生从其他地区或国家的经验、做法中概括出针对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或是总结出值得学习的成功做法或经验。如:【例1】2013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C类)第一题第2小题:

总结孝义、攀枝花、舒兰三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成功经验。

要求:总结全面,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例2】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

青县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宝贵的经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其在“激发群众的道德建设热情,形成浓厚的道德感召氛围”方面的成功经验。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200字。

5概括词语含义类

通常,概括词语含义的试题的出题方式是从材料中摘取一个或几个词语,要求考生根据给定资料对词语含义进行解释。考生需要从材料反映的具体事件中将词语的含义抽象概括出来,这同样是一个归纳概括的过程。如:【例1】2013年4月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给定资料4”中陈博士表示了对我国陷入“人口诅咒”陷阱的担忧。请结合“给定资料4~5”,试对这里的“人口诅咒”做一全面解释。

要求:全面、准确、逻辑性强,不超过200字。【例2】2007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大题第2小题:

根据“给定资料6”,试分别解释“存量土地”和“地荒”的含义。

6拟设标题类

这类题主要形式是要求应试者为给定资料中的某一则或某几则短文拟设标题,有时候还分大标题和小标题。一般会有字数限制,主要对考生的概括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考验语言的精炼与准确程度。【例】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三题:

阅读“给定资料”,在空格处填入这则资料的题目和三个部分的及标题。

要求: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20字。

7填充语句类

和拟设标题类题型一样,填充语句类是近年来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要求考生对给定资料横线处的语义空缺进行完善。连接横线的词语通常为一组关联词,如“不仅……同时……因而……”“虽然……但是……由此可见……”等。这本质上还是在考查应试者的归纳概括能力。解题时结合上下文,根据资料本身的行文逻辑,就不难得出空缺处的语义,当然,将头脑中模糊的语义表述成意思贴切且符合字数要求的文字,还需要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例】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省部级)第一题:

请在“给定资料1”的三处横线上各填一句话,使该则资料的结论语义连贯完整。

要求:(1)准确、全面、精炼;(2)在答题卡上按“可见,技术创新不仅……同时……因而……”的句式作答;(3)总字数不超过100字。

8其他概括类题型

除了上述七种常见的题型外,还有一些令考生意想不到的的新题型,此类题型主要考查考生对比较抽象或比较具体的问题的分析概括能力。比如,概括争议、观点、中心思想、表现形态、现状、特点、优势,甚至概括品质特征。不管考生之前有没有想到或涉猎过,都有可能考到。

此类试题在近年的考试中出现频率呈增加趋势,且形式越来越新颖、多样。常规固定的归纳概括题型比较容易作答,类似抽象概括内容的题型,由于与材料联系不够紧密,则显得比较难以下手,很多考生阅读题目要求后甚至不知道命题者要求自己作答的内容是什么,无法答题。如:【例1】2014上海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B卷)第二题:

简要概括“城市病”和“乡村病”的主要特征。

要求:表述准确到位,语言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300字。【例2】2013年广东省县级以上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

请根据材料5和材料6,分析提炼出“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

要求:准确恰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篇幅不超过300字。【例3】2012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第二题:

根据“给定资料1”,“活熊取胆”事件中存在着一些具体争议,请归纳争议的焦点问题并作简要说明。

要求:准确、全面、简明。不超过400字。【例4】2010年9月多地公务员联考《申论》第一题: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过程中出现的几种主要争议。

要求:简洁,准确,200字以内。

(四)归纳概括题的解题思路

1理解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1)吃透给定资料

写“概述”时,应根据给定资料进行浓缩和挖掘,切忌脱离材料,完全靠主观经验行事。材料是应试者答题时的基本依据,至于合乎逻辑的推理和合乎事理的联想,甚至结合社会实际以助力解题思路的形成,这些都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但万不可凭空设想,主观臆断。概括也不是进行简单的复述。由于归纳概括题篇幅空间的限制(一般要求在150~200字之间),在归纳概括写作中无需过渡句,尽量不用或少用虚词,避免进行啰嗦又无关紧要的阐述,只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用简单的句子概括全文主旨即可。(2)审清作答要求

应试者要善于仔细揣摩并准确领会出题人的实际意图以及如此考查的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答题思路。分析历年真题,我们发现归纳概括题型的作答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主要内容;

②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主要问题;

③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主要观点;

④根据给定资料概括主要情况。

另外,试题可能会从思维逻辑、语言文笔、写作文体、字数限制等方面提出一些技术性的要求。

2.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反复思考

结合给定资料的特点和题目要求,由问题到形式逐一进行推敲琢磨,确保真正把握材料的主旨文意。要做到这点,关键在于在审读给定资料和题目要求之后,能够全面理解其要求,能够准确无误地读懂材料的内容和题目的实质,未理解材料主旨和题意前切忌盲目动笔答题。反复思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运用“头脑风暴法”来获取给定资料的具体内容。

①抓住给定资料,运用发散思维,不受约束地开阔思路,从多个角度迅速提取不同层面、不同性质和不同重要性的信息。

②分清主线、逻辑严密地将思维迅速聚焦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具体的问题上,它们通常也是关键性问题。接着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由此涌现出很多“想法”,从而获得大量答题所需的思想材料。(2)把握所提问题及试题要求,在头脑中形成作答要点,把这些要点迅速形成文字,并由此对解答问题的信息展开搜索和汇集。抓住考试要求、题材特点和相应的公务员角色,用严谨的态度审读和回应材料概括中揭示的主要内涵或解决材料概括中提出的主要问题,深入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提出建议,初步形成自己关于已发现问题的认识和见解,确保答案能够切题,并且在形式上符合规范。(3)以材料概括为基础,以所提问题为对象,用发散式的思维联系全部相关知识、经验,不断展开和迅速推进自己对于解决问题的深入思考,尽量在短时间内找到大量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形成问题对策及行文构思。(4)在分析问题和组织答案时,要运用平时所学所知、所闻所见、特别是所接触到的有关我国的政治经济常识,乃至中央的有关文件精神。考试不仅是检测应考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检测应考者的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5)在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要始终目的明确,方向稳定,路径清晰。具体而言,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根据材料概括和确切的角色立场来敲定解决问题的基本角度和切入点,并迅速确定建议的基本倾向和主要打算,由此形成对策的主题。

②要在主题明确的基础上具体确定选材思考的具体角度、取向、重点和分寸。

③要依据角色要点来严谨地进行思维活动,同时以目标明确、切实可行作为标准,由此对来自“头脑风暴”的各种想法、思路、点子进行系统的筛选和审度,消除所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泛议、高调大话,挑选出更切实际、管用有效、操作性强的对策要点。

④对初步筛选出来的这些内容要点进行提炼优化、逻辑加工和表述安排,规整出一条条更有效、更精粹、更独特、彼此可以互补而不可替代的具体对策。

⑤形成一套具体的应对措施或下一步行动计划的腹稿,对“头脑风暴法”中产生的大量内容进行精挑细选,去粗取精,突出重点,构成饱满完整的对策内容。

3.突出主题,合理表述

理清给定资料所表述的内容之后,就要开始突出主题,组织文字表述了。此处关键是要根据所给定资料反映的内容性质,抓住事实的脉络,设计表述层次,行文顺序,可以按时间顺序归纳,可以按重要程度归纳,也可以按逻辑上不同的方面和层次归纳,还可以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性综述。无论用哪一种形式概述,都要阐明给定资料反映的主题或者主要观点、主要内容等。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让自己的文字表述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必须掌握以下几个要点:(1)充分理解题意

①字数限定:弹性限度只能在所规定字数的上下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②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啰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③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资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而随意发挥。

④轻重权衡:反映主要问题,即表述主要事实或观点。答题时不要拘泥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2)了解答题步骤

①在阅读的过程中勾画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具体内容。

②将勾画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部分。

③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3)掌握答题方法

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括句+分述句+道理或问题句。

①总括句:总括句一般只有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的主要问题。其中,主语是给定资料涉及的主要人物的信息。

②分述句:就是要把总括句中涉及的内容,分条列项地表达出来。

③道理句:就是针对前述的总括句及分述句中所引发的主要哲理,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五)归纳概括题的答题步骤

解答归纳概括题一般可以按照如下步骤:

1.确定概括要素

拿到试卷,首先是仔细审题,通过题目的要求确定其概括要素都包括哪些,如提问的对象、范围、目的及语言要求和文字限制等,常见的概括要素主要有主题、问题、危害、原因、对策、意义等,把握这些这有助于下一步去寻找并锁定有关材料。若遇到概括要素不明确的,可先阅读材料,再进行处理。

2.定位作答材料

归纳概括题要严格忠于材料、依托材料,此步骤主要是确定答题的材料范围。应试者要带着问题去阅读,运用标志词进行准确定位,标志词是什么?就是材料中对内容起到提示作用的字、词、句,如关联词“而且”“甚至”“但是”“不过”“因此”“所以”等,习惯语“总之”“换句话说”“毫无疑问”“不可否认”“诚然”等,以及某某专家、学者、领导的看法、建议,这些标志词均需要特别重视,其内容很可能就蕴含着答案要点。有效信息的准确定位、提取是做好答案的重中之重。那些和题目有直接、明确联系且信息量很集中的材料是首选对象;在这些材料提供的信息量不够的情况下再去找那些和问题联系较小、相关性较隐晦的材料。

3.筛选关键信息

关键信息主要存在于被锁定的作答材料中,一般情况抓住关键性的字、词、短语或句子即可,这些信息是采分的关键,选择关键词有几个常用技巧:第一是出现频率高的;第二是语义较形象、概念较抽象的;第三是语言表达比较规范的;第四是词句带有议论性和价值评判色彩的。应试者有必要在相关材料中勾画批注,方便其后对信息的提取。勾画批注也是有技巧的,相同或相近的要点,可以用同一种符号表示,以便归类;在厘清某些层次的时候还可以标上序号,这样避免遗漏。

4.要点分类处理

定位关键词之后可以用关键词作为中心来收集信息点,将信息进行分类,关键词中最重要的一些词可以作为每条信息的主旨词,其它的信息都可以围绕这些主旨词句展开。那些不太好分类的信息,可将其列在最后,这样就使答案排列呈现出一定规律。信息分类的角度非常多,这还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特定的材料理性客观地处理。

5.形成文字表达

把提取出来的关键信息转变为有效答案还需要一个过程,那就是形成文字。很多考生可以把有效信息从材料中勾画出来,却很难转变为标准答案般的规范表述,表述要么过于啰嗦,超过字数限制;要么语焉不详,遗漏答案要点,要么条理不清,关键点不突出,要么过于口语化、或病句连篇。如此一来,就很难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只有通过长期刻苦地训练才能达到一定的火候。在整理答案时候,要重点注意:(1)合并同义表达,力求简洁明了;(2)作答分层分条,给人逻辑清晰、一目了然之感;(3)关键词尽量前置,突出采分点;(4)规范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

(六)归纳概括题的作答原则

在归纳概括的实践中,考生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下是专家阅卷过程发现的几类主要问题:(1)轻视材料:材料体系把握不够完整,特别是没有把握住材料中的内部联系;(2)以偏概全:对要点认识不够,在没有对给定资料形成正确认识的情况下便动笔;(3)本末倒置:偏重于给定资料中的细枝末节而忽视关键信息,因而在答题时往往偏重于对事实细节的描述而缺乏概括的意义;(4)语言拖沓:用迂回的方式来陈述事实,使概括变得拖沓冗长,缺乏质感;(5)主观臆断:容易受个人观念、情感和主观联想的干扰,习惯用形象的词语、描述性的语言表达个人情感、观点,答题不够客观和真实,丧失了大量有效信息,甚至歪曲了概括对象的原貌。

……

针对这些问题,应试者应把握以下原则:

1.紧扣材料

归纳概括是从总体上总结给定资料内容的方法。只有透彻地理解资料,认清给定资料说明了什么,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表达了什么观点,才能真正做好归纳概括题。给定资料是归纳概括作答的最主要参照来源,作答时的内容都要从材料里找依据,不能脱离材料进行概括。

2.角度准确

叙述的角度,有时间、空间、身份等,对于一则资料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概括,不过必须要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角度,这样才不至于偏题。公务员录用考试是为了选拔机关行政人员,所以叙述角度有其固定的特点。(1)从时间角度,概括题模拟的情况是在公务员对已发生事情调査之后,一般是工作汇报,有着一定的字数限制。(2)从地点角度,概括题是模拟机关工作场景,因此要恪守机关行文的风格,包括客观、真实、简洁、明确等特点。(3)从身份角度,概括题是模拟上下级关系,整理资料或是通报情况、汇报问题,因此行文要有礼节,有缘由,有事项。(4)从事件角度,申论第一题是模拟汇报工作的具体事件,应试者需要把自己放入当时的场景,模拟具体要求进行分析。

其中,身份、角度很重要,也即作者以何种叙述的口吻、身份在文章中出现。只有按照题目给定的身份和角色,才能准确概括主要问题,恰当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试者必须髙度重视,因为申论考查的问题大多属于行政公务方面的问题,角度的选取尤为重要。

3.要点清晰(1)不管概括主要问题还是概括主要内容,都要涉及叙述的要素,只有把握好各个要素才能清楚地概括要点。(2)叙述要素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及结果等,及“5W+1H”原则:5W:why(为什么)、What(是什么)、Where(在哪儿)、Who(谁)、When(什么时候);1H:How(如何)。

①人物和事件是叙述的核心,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有中心、有实体。在叙述中,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不可以忽略的。

②时间和地点是人物活动和事件发生、发展的环境和舞台,对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在通常的叙述中要将时间、地点交代清楚,但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巧妙地省略。

③原因和结果是事件的起点,有了这两个要素,叙述才完整、交代才清晰。在这些要素中,交代时要简略,要突出其与人物、事件、中心联系的一面,而对于人物和事件,则要进行细致地叙述,因为这二者是叙述的核心、重点。

4.主旨突出

在概括时,要处处从表现中心主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选材、如何组材、如何叙述、如何确定繁简重点等,能真正把握住这个大前提,就成功了一半。在具体概括某一段材料时,应学会如何运用线索来选择、组织、加工材料,怎样通过线索的穿插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纲举目张,更好地表达中心。

5.表述全面

作答概括题时,要尽量多找要点,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如果所找的要点过多,但是作答字数有限不允许全部罗列,就要按照重要程度和与题目的相近程度来挑选要点;每条、每项的归纳概括要全面,归纳概括不同于一般的删删减减,材料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不能有所遗漏,重点要素一个也不能少。此外,申论考试的材料部分往往是几则材料反映共同的内容,或者是围绕同一话题全方位、多角度地展开,对于这样的材料要善于合并要点,做到归纳概括时不重复、不啰嗦。

6.语言精简

归纳概括和其他题型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作答时不要添加个人的主观评论,必须做得客观如实地反映材料中隐藏的事实。归纳概括题作答时,语言要尽量客观冷静,价值中立。归纳概括题一般是有字数限制的,在作答时要严格按照题目要求的字数作答,语言力求精确、简洁、明了,直奔主题。近几年申论归纳概括题要求的字数越来越少,表明了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要求的提高,考生要引起重视。

7.条理分明

概括答题要注意条理性,要求考生答题的逻辑要清晰、严密,层次要分明。无论概括要求的答题字数是多少,考生都要将概括的内容有条理、有次序地表述出来,这样一目了然,阅卷老师比较容易寻找得分点,也增加印象分。条理分明就是所描述的内容要有步骤、有条理、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这就要求在作答归纳概括类题时要有计划、分条项地写出答案。

8.详略得当(1)无论写哪种体裁的文章,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就会失去吸引力。详略处理的标准:不同的题材、文体虽有所不同,但概而言之,都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主题的需要来叙述。(2)概括答题用词要规范,一般提倡多用陈述性语言,慎用描述性语言,少用祈使句,不用评论句。用词规范还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尽量减少口语化语言,尽量使用规范、平实的用词。(3)概括答题的用词要简洁,要高度概括,答题时反映材料的文字要既全面到位又高度浓缩,不能出现表述不清或者啰嗦重复的问题。

9.卷面整洁

这也是作答其他题目应注意的事项,评分标准中得分较高者,卷面要求也较高:卷面整洁,无明显涂改,布局明快,边距清楚,优秀者加1~2分。相反,字迹潦草,涂改卷面则会扣分。整洁的卷面、工整的字迹会让人赏心悦目,对作答有百利而无一害。

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一)【给定资料】[深圳2018年真题]

国家1988年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2017年2月,中央督查组就此问题开展专项督查。督查中发现,保护区设置的144宗探矿权、采矿权中,有14宗是在2014年国务院明确保护区划界后违法违规审批延续的。当地在祁连山区域河流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存在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某铁合金公司毗邻保护区,大气污染物排放长期无法稳定达标,当地环保部门多次对其执法,但均未得到执行。某水电站将废机油、污泥等污染物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环境污染。在2015年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对省直有关单位和保护区所在市进行公开约谈后,仍有31个生态破坏项目瞒报漏报,没有纳入排查整治范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将国家规定的“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10类活动,缩减为3类活动。2017年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通报,对甘肃省包括三名副省级领导在内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了严肃问责。【作答要求】

请就材料归纳祁连山生态保护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求:(1)概括全面,文字精炼,条理清晰;(2)总字数不超过250字。【参考答案】(1)违法违规审批延续探矿权、采矿权;(2)当地高强度开发水电项目,存在违规审批、未批先建、手续不全等问题;(3)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长期无法稳定达标,环保部门多次执法不畅;(4)水电站将污染物倾倒河道,造成河道水环境污染;(5)多个生态破坏项目瞒报漏报,没有纳入排查整治范围;(6)不遵守国家规定,擅自缩减在自然保护区的违禁活动种类。(二)【给定资料】[北京2016年真题]

资料1

2015年8月3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要切实开设劳动与技术教育课,高中阶段要开好通用技术课。地方和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劳动,普及校园种植或养殖,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实践活动。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家务劳动,力争用3~5年时间,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

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世界,创造了文明。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与促进自我发展的唯一手段。按照传统的劳动分类理论,劳动可分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大类。上述《意见》所言“劳动教育”中的“劳动”,特指需要一定体力和技能的体力劳动,主要通过家务劳动、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等方面来实施。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旨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端正良好的劳动态度,尊重和热爱劳动及劳动人民,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珍惜劳动成果,努力把广大少年儿童培养成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其实,劳动教育曾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20世纪我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小学校都开设了劳动课,之后劳动课在边缘化的过程中纷纷被取消。而今随着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劳动教育又将回归校园。

有专家指出,当前一些学校缺乏设备、场地和师资,有的学校将劳动教育只看作春游、秋游和参观,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劳动多教育少,忽视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如果指望这样的劳动技能课来拯救“劳动教育”,恐怕“路阻且长”。

资料2

刚刚调任某中学的章校长,一来就发现校园的卫生状况不好,地上总有塑料袋和纸屑,学生宿舍卫生就更不如人意了。经了解,原来学生宿舍的卫生是“外包”的——向学生收取一定的费用,由学校聘请保洁员打扫。于是他提出:学校各区域的卫生打扫最好少用甚至不用保洁员,应最大限度地由学校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些教师提出异议:“学生学习任务那么紧张,哪有时间来做卫生?”“学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搞上去才是首要任务。”“学校曾实行学生负责划片区域的卫生工作,但有家长反对,还自己请假到学校来代替孩子做卫生。”……不过,经过多次沟通和解释,章校长的主张还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把这些劳动任务交还给学生。这样的举措到底有没有促进学习,的确难以评估,但另一个结果却呈现在大家面前——学校的卫生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老郑是一名基层公务员,在某局办公室干了二十多年。他常常引经据典论证自己的教子思想:“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所以要让孩子成为‘治人者’,必须让孩子好好读书”。他强调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他一直教育孩子要努力学好文化课。他不让孩子做家务活,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考个好大学,将来找个赚钱多的轻松工作。“现在看来,希望落空了,成了泡影。”他有些沮丧地抱怨正上高一的儿子“不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