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成功(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6:09:06

点击下载

作者:王极盛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心态决定成功

心态决定成功试读:

前言

我从十几年的高考研究中得出一个结论:实力决定高考成绩,心态决定考生命运。本书是在我十余年来对考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稿的基础上编写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考生阅读本书后即可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一个考生曾经对我说:“我过去学习成绩特别好,在学校里考试成绩也特别好,但就是不能高考。因为到考场发下卷子之后,我手就发抖,写不成字,满卷子上打了密密麻麻的点,老师不给分,我也不满意。”我说:“判卷老师当然不给你分了,因为你打点的密码老师没法理解,不给你分是理所当然的。”就这样,他连续两次高考都以失败告终。他给我讲:“王老师,我早认识你就好了。早认识你,我就可以学会心态调节,我现在可能都拿下博士学位了。”然后,他感叹地说,就因为高考时心态不好,断送了自己的光明前途,后悔晚矣。

一位校长对我讲,他们学校有一位考生,学习实力特别强,只要高考时不发生重大意外的话,不敢确保他成为本省的理科第一名,但是理科前10名绝对没有问题。这个考生8点半进入考场就紧张得心惊肉跳;8点40分已经大汗淋漓;9点钟更觉得两眼冒金花,看不清卷子;等了一会儿,脑子一片空白;再等一会儿,竟晕过去了。两位监考老师把他架到医务室,休息了45分钟,才再回到考场。当然这时侯,即使他这么有实力的考生也发挥不出实际水平来了。这就是高度心理紧张导致考试失败的一个典型例子。因此,我得出一条结论,不良的心理因素是高考失利的深层原因。

良好的心理因素是高考成功的重要保证。例如,2002年高考,北京八十中的学生陆程远在一模考试时的成绩是596分,年级排名第12名;二模考试604分,年级排名第8名;高考时他竟考了704分,成为北京市理科第一名,创造了北京高考有史以来的最高分数。我跟他谈了几次,他高考成功的秘诀就是心态好,他说他没有来自家庭的压力,考试时很放松,越发挥越来劲,最后疯狂发挥得了704分。这是心理素质好保证高考成功的一个典型之一。

2007年高考,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考生林茜本来已经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她为了通过高考前的准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应考准备。她说她不是为了拿第一、拿第二、拿第三的问题,她认为高考是自己的成人礼,通过高考使自己更加成熟,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考试很放松,心态好,考得好,以608分的高考成绩成为2007年全国高考北京市理科第一名,考取了北京大学。

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个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中,考试中的心态占第一位,考前的心态占第二位,考生的学习方法占第三位,考生的学习实力占第四位。经过多年的研究,我总结出“调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这一结论。

那么,怎么调整心态呢?我的调查研究表明,60.7%的考生不会调节心态,因此在高考前,存在大量的心理问题:高考前信心不足者占77.1%;高考前紧张者占79.3%;高考前注意力难集中者占76.8%;高考前烦恼者占75.0%;高考前爱发脾气者占62.1%;高考前心慌意乱者占48.9%。这些心理问题肯定会影响考生的发挥,影响高考的成绩。

考生要学会调节心态,第一,要认识到高三这一年,考生会出现心理问题不足为怪,问题是怎么样学会调整;第二,每个考生都有学会调整心态的任务,无论是成绩好成绩差,都要学会调整心态;第三,只要调整好心态,就能在高考时正常发挥、无怨无悔,力争超常发挥、喜出望外。

其实,要学会具体调节心态的方法,我在该书中全方位、系统地论述了各种心态的调节方法,既有调节心态的“十六字诀”(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又有3~5月份怎样调整心态,考前10天怎样调整心态,6月6号怎样调整心态,6月7号怎样调整心态,6月8号怎样调整心态。还有从高考结束到发榜前的心态调整,榜上无名的心理调整,从录取到入学的心理调整,以及老师怎样帮助调整心态,家长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等具体简便的可操作方法。

这是一本高考心理调节的实用书籍,中央电视台等数百家媒体都报道过我讲座稿中的相关内容。我希望考生第一要重视心态调整;第二掌握心态调整的方法;第三会及时应用。我相信,考生一定会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甚至超常发挥,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王极盛第1章调整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学习实力与心理状态是高考成功的两大基本要素

焦虑、抑郁、强迫等不良心理因素是高考发挥失常的主要因素

良好的心态是高考成功制胜的法宝

很多考生为了能够高考成功挑灯夜战,但结果却往往很不满意,高考的成绩与自己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有的甚至考砸了,名落孙山。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为什么有相当多的考生高考时考不出平常的成绩呢?

每个考生的情况不一样,所以失败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据本人多年的研究,其中一个主要的、共同的因素是考生的心态存在问题。

为了使考生在高考时拥有良好心态,以做到水平的充分发挥,在这里我想谈谈高考成功与心态的关系问题。考生及其家长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的、正确的认识,是高考调整好心态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个环节。

考生为了复习好功课,拼命地学、拼命地干、拼命地做作业,但不少考生却不想想怎么去调整心态,或者怎么去学会调整心态。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考得好,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但很多的家长也没有考虑过心态和孩子高考成绩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调整孩子的心态。1.1 心理问题是影响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深层原因

经常有同学这样问我:“王老师,为什么我们累得要死,学习成绩还是上不去?”每年高考过后也有很多考生和我谈起高考,他们说:“王老师,我们刻苦学习了三年,付出的很多很多,可是高考还是没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这是为什么?”

我曾对200多所中学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用我们编制的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万多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有32%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28%存在轻度的心理问题,3.9%存在中等程度的心理问题,0.1%存在重度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现象、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大、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心理不平衡等十个方面。这些心理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考生高考的成绩。我在这里想说明的是:心理问题人人有,就像头疼感冒一样很平常,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有。关键是有了心理问题要使其得到及时的解决,使其不发展,使其不对学习、健康、生活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现在的情况是,很多学生有了心理问题自己并不知道,而且也没有发觉是这些心理问题影响了自己学习成绩的提高,影响高考成绩。而家长也感到莫名其妙:孩子这么用功,这么刻苦,这么卖力气,怎么就是考不好呢?

下面我们就来依次介绍一下这些心理问题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影响。1.强迫现象与考试成绩

强迫现象是影响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据我的调查表明:中学生中,存在强迫现象的占31.2%,其中轻度问题占28.9%,中等程度占2.0%,重度问题占0.3%。

什么是强迫现象呢?简单地说,就是不该想的总想,还控制不住,自己心里也挺难受的。有的考生对我讲:“王老师,都快要到高考了,上课时我总在想‘我要考不好怎么办?考不好今年暑假怎么有脸去见我姥姥’。我明知这种想法会影响上课,但是总摆脱不了,心里挺痛苦的。”

强迫现象往往还表现为不该做的总做,明知没有必要做,但是控制不住,心里挺难受的。有的学生做作业,非常简单的题,得到结果之后总怕不对,反复检查,总不放心,一个劲地重复。这就影响了做作业的速度,影响了做作业的质量,也影响了学习成绩。有的考生在考试中做题反复检查,明知对了还是重复去做;有的考生做选择题,本来选B选对了,翻来覆去想就怕不对,最后改成A,改错了;有的考生在答卷时论述某一个问题,本来已经论述得很充分,但就怕不充分,于是反复去论证。我们知道,高考时时间就是分数,浪费了时间就等于丢掉了分数。所以这种强迫现象是很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2.敌对与考试成绩

敌对也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我到北京的某所中学去调查研究时,校长为了更生动地表述学生们的心态,带我到走廊去参观。校长说:“走廊是最近刚刷的,结果很快就被有的同学用脚印弄脏了。还有些同学的敌对心态表现为和家长顶牛、冲撞家长,造成心情更坏。有的同学做作业时摔书本,还有的女同学做不完作业就用手扯自己的头发。”敌对心态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但都对自己的心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学习质量。

根据我的调查,中学生存在敌对心态的比例也不小,有23.1%的中学生存在敌对心态问题,其中17.1%是轻度的敌对心态问题,4.7%是中等程度的敌对心态问题,而有1.3%的学生有重度的敌对心态问题。3.抑郁与考试成绩

抑郁也是影响中学生学习成绩与高考成绩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什么是抑郁呢?用同学们的话来讲就是“郁闷”。有相当多的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根据我的调查,中学生当中存在抑郁问题的占32.6%,其中存在轻度抑郁问题者占26.6%,存在中等程度抑郁问题者占5.2%,存在重度抑郁问题者占0.8%。有抑郁问题的同学,特别是在考试之后,成绩不好时往往情绪低落,提不起精神来,吃不香、睡不着,个别同学甚至感觉活着真没意思。

我每年都对高考前第一、二次模拟考试(一模、二模)后的考生进行调查研究,也有相当多的考生找我咨询。其中许多考生一模或是二模没考好,因此丧失信心,情绪低沉,认为自己完了,念大学没希望了,或是理想的大学考不上了,有的甚至情绪一落千丈。

2002年5月初,北京市海淀区进行高考前的一模考试,有一个考生,他平时的成绩在630分左右,结果那次只考了580分,于是情绪迅速低落,打来电话哭着对我述说自己的心情。他说,没考好,自己感觉没前途了,哭了两三个小时。2002年5月上旬,一位考生家长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儿子一模没考好,孩子回家也不说话。他过去常常和爸爸、妈妈交流,学校有什么事都回来和妈妈讲,这次一模考完后,几天没有说什么话,不做功课,经常呆着发愣,饭吃得也很少。他妈妈担心他出事就问他,他只说复习不下去,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

有的考生在高考时某一门课没考好,马上情绪低落,甚至不想继续考了,还有直接中途退出考场的。2002年7月7日下午3点半钟,我看到一个考生从考场出来,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他低着头,垂头丧气的样子。我问了他好几遍:“你怎么出来了?”他一声不吭,在我一再追问下,他才说:“完了,没戏了。数学题太难了,不想答了,也不想再考了,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辈子算完了。”我当时只能安慰了他几句,也鼓励了他,但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4.焦虑与考试成绩

对高考影响最大的一种心理问题就是考试焦虑。这里所说的考试焦虑是指考试时高度的焦虑,非常紧张,甚至极度紧张。大家都知道,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有轻度或适度的焦虑,常常对考试是有好处的,可以使考生有警觉性,注意力更集中,使考生想方设法调动自己的内在智力因素,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力求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一般性地去谈论考试焦虑对高考的危害。

但严重的考试焦虑常常是高考失利最主要的心理原因。

一位中学校长曾对我说:“我的学校里的某某如果今年高考不发生意外,虽不敢确保他一定是市里的状元,因为状元是可遇不可求的,但是成为本市高考理科前十名是没有问题的。该生在7月7日早上8点进入考场后就感觉心里发慌,8点45分开始冒汗,9点左右看卷子开始感觉眼睛发花,稍后大脑一片空白,再往后就晕过去了。两位监考老师把他架到医务室里,他在那里休息了四十多分钟才缓过劲来。平时成绩再好的考生,重新回到考场可想而知会考出什么样的水平来了。”

还有一位考生在班里成绩历来都是第一名,他报的是重点大学,压力很大。第一年高考他没考好,没有考入大学,而他们班里中等程度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第二年高考更是紧张,结果也没被大学录取;第三年高考还是考砸了,高考后一个月还精神失常了。

2002年我在某校讲高考经验时,该校校长跟我说,他们学校有位同学文科成绩特别好,高考前他的老师和同学就认定他一定会成为当年高考该省的文科状元,同学们已经不叫他的名字了,而是直接叫他某某状元。结果当年高考这个孩子考砸了,不仅没成为省里的文科状元,连重点大学都没考上,只考上本省的一所普通大学。究其原因,就是该生的心理压力太大了,高考时高度紧张,就怕考不好,结果就真的没考好。

高度的考试焦虑有时还能使考生产生书写痉挛,即所谓手发抖,写不出字来。有一个考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也非常刻苦,一心就希望能上重点大学。但由于他考试时高度紧张,造成考试时手发抖,写不了字,只能在纸上点点。打点是不能成为成绩的,因为老师不能从点上来辨认你的水平。结果他连考两年都由于书写痉挛而落榜。

有一位考生平时考试没有手部痉挛的现象,只要是重要考试就一定会出现书写痉挛。他在4月份小考的时候考得挺好;到了5月初的一模考试,他深知一模考试的重要性,结果手部痉挛很厉害,但等一模考试之后班里平时小考时他又恢复了正常,考得又是不错;到二模考试时又开始书写痉挛,结果考得一塌糊涂,之后的小考他还是考得不错;等到高考时他又犯病了,书写痉挛又来了,成绩自然很不理想。5.躯体化与考试成绩

高度的考试紧张与心理压力也会给考生考前和考中带来所谓躯体化现象,即高度紧张、高度心理压力表现在身体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是心理问题在身体上的反应。有些考生临考前腰酸背疼;有些考生临考前还因为心理紧张造成腹泻和腹疼;有些考生高考前食欲减低,睡不好觉;还有一些女孩在高考前月经紊乱等。这些都属于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给考生身体上带来的不适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生备考,影响考试成绩。

在高考中,躯体化现象有时还有一些较特殊的表现。2002年高考后,一位省级高考状元告诉我,考试时他旁边坐在门口的一位考生在开始答卷不久就对监考老师说:“太冷了,太冷了,老师你把门关上吧。”其实那个教室里既没有空调也没有电扇,其他同学都热得够戗,他却一个劲说冷,老师自然没有理他。过了不久,这位考生又报告监考老师,他发抖,要上厕所,结果监考老师只得陪同上厕所去。其实,那位考生就是由于高度的紧张造成了躯体化现象。

影响高考成绩的不良心理因素还有其他一些,我们就不在这里一一讨论了。我想说的是我们的同学、我们的考生、我们的家长多么希望高考能考好。为此,无论是考生还是家长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为什么呢?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考生的心态存在问题。可以这样讲,考生的心态问题往往与高考失利成正比:考生的心理问题越多、越严重,高考的丢分就越多。

我在这里诚恳地希望考生与家长在抓紧复习功课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一定要学会用简便易行的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绝不是要求考生和家长用复习功课那么多的时间去考虑、学习心态的调整,其实考生只要用一点点时间去认识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然后学习、运用调整心态的方法,就一定会结出与辛勤努力成正比的高考硕果来。1.2 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学习成绩与高考成功的重要原因

我曾经对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两个班进行了对比的研究,在1996年秋季开学时对A班和B班同学进行了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表明A班同学的心理健康的总体水平及十个指标都明显高于B班。过了两个月,期中考试时A班语文的平均成绩比B班高出3.23分,数学平均成绩比B班高出24.1分,英语平均成绩比B班高出12.57分,物理平均成绩比B班高出23.81分。

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心理健康水平高,往往考试成绩就好。到1999年全国高考时,A班参加高考的考生45人,其中31人考上北大、清华,占该班总人数的67%。

我在1998年10月曾对北京汇文中学全校学生,即初一到高三的全体同学进行了心理素质的测试,结果发现高三某班有两位同学,一个叫杨颂,一个叫杨竞,二人的心理素质水平测试分数很高,几乎相等。杨颂和杨竞虽然都姓杨,但没有血缘关系,他们从初一就是同班同学。在1999年全国高考中,杨颂以684分成为北京市理科第一名,考取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杨竞以683分仅一分之差成为北京市理科第二名,考取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当年,《北京青年报》记者鲍云帆还采访报道了我的这次测试结果及杨颂、杨竞成功的事情,这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杨颂、杨竞非常成功地考上了清华、北大,这是他们拥有很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与心理素质的产物。他们的成功意味着高考不仅是打知识仗,同时也是打心理仗,是二者的结合,是学生素质的综合体现。

2002年全国高考,北京市八十中学考生陆程远以704分的总成绩成为北京市2002年高考理科状元,并且创历年来高考成绩总分新高。经我多方面研究,陆程远高考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心态好,发挥好。陆程远在高考前的一模考试中在学校的年级排位第十二名,总分是590多分;二模考试时总成绩604分,排第十几名;高考时却以高出二模100分的成绩,不仅在八十中排名第一,而且也是北京市理科考生的第一名。

北京市的一模、二模考试是各个区自己出题的,各区出题的难度不尽相同,因此也很难进行精确的比较,但据我掌握的材料来看,仅海淀区二模成绩高于604分的就有400人之多。2002年北京市海淀区二模考试600分以上的有584人,610分以上的有475人。所以我的推测,北京市的考生一模、二模考试成绩高于陆程远的不少于2000人,而陆程远却在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北京市理科第一名,这是为什么?

究其原因,其秘诀就在于陆程远同学高考时心态平和,自由自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没有苦恼、没有负担,尽情地发挥,越发挥越好,越考越好。我与路程远同学多次进行交流,他既没有来自学校方面的压力,也没有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他是想报清华大学数学系的,而他的家长甚至说,我们报北京师范大学都可以。于是越没有压力就越能自由自在地发挥。如果一个考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要争北京市第一名,他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我多年的高考研究中也曾遇到这样的实例:学校老师“内定”了某某考生将成为该省的状元,于是千方百计给他帮助,但考生的压力很大,结果高考成绩并不理想,不但没成为状元,就连平时的水平也没达到。这样的事例很多,这往往就是为什么有的考生高考前班里多次重要考试都名列第一,但是高考时却成不了第一,往往退到第七、第八、第十的原因。虽然原因可能多种多样,但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他有压力了,心里有包袱,受到了干扰,于是不能自由自在地正常发挥,所以他考不出平时水平。1.3 考生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排位第一

影响高考成绩的因素很多,既有考生本身的因素,也有家长的因素、学校的因素、环境的因素等。为此,我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设计了关于20个在高考中作用的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考场心态在对高考成绩的作用中排第一位;考前心态排第二位;学习方法则排名第三位;学习基础排第四位。

根据情况,每个因素在高考中的作用都分为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它们的排位主要是根据每种因素在高考中作用的分数来确定的。

这个调查研究表明,影响高考成功的因素很多,各种因素在高考中都会起一定的作用,高考能够成功应该说是各种作用的综合结果。但是从作用大小来比较,最重要的还是心理因素,即考试中的心态和考试前的心态。

考生在高考前,很多影响他高考成绩的因素都是固定的,如他的学习基础就基本上已经定了,很难想象考生在高考前三五天学习基础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很大的提高。因此考前的心态和考生考试中的心态变化的作用就显得特别突出。

这个结果提示我们,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重视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特别要注意考前既要加强对功课的复习,打好坚实的学习基础,又要很好地学会调整心态。1.4 考生考前普遍存在不良心态

考生考前的心态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我曾设计了考前心态调查问卷,然后在2002年6月20日前后对考生进行了抽样调查。2002年6月底到7月初,《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北京晚报》等媒体都刊登了我对考生考前心态的调查结果,在这里我再详细地介绍一下。

调查结果表明:

我对高考信心不足——无者占22.9%,有者占77.1%。其中轻度者占44.3%,中度者占24.3%,偏重者占6.4%,严重者占2.1%。

我怕考不好使父母失望——无者占9.6%,有者占90.4%。其中轻度者占31.1%,中度者占30.7%,偏重者占21.1%,严重者占7.5%。

高考是终身大事,我紧张——无者占20.7%,有者占79.3%。其中轻度者占38.9%,中度者占27.5%,偏重者占9.6%,严重者占3.3%。

高考是命运的决战,我紧张——无者占32.9%,有者占67.1%。其中轻度者占37.9%,中度者占20.7%,偏重者占5.6%,严重者占2.9%。

我怕考不出平时水平来——无者占23.6%,有者占76.4%。其中轻度者占37.1%,中度者占23.9%,偏重者占10.8%,严重者占4.6%。

考不上理想大学会影响自己理想的实现——无者占23.9%,有者占76.1%。其中轻度者占31.8%,中度者占28.9%,偏重者占8.6%,严重者占6.8%。

过重的心理压力往往会使考生的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失调。

心理状态失调表现如下:

我心慌意乱——无者占51.1%,有者占48.9%。其中轻度者占30.0%,中度者占11.8%,偏重者占5.4%,严重者占1.7%。

我注意力难以集中——无者占23.2%,有者占76.8%。其中轻度者占41.4%,中度者占20.7%,偏重者占9.6%,严重者占5.1%。

我烦恼——无者占25.0%,有者占75.0%。其中轻度者占42.1%,中度者占20.7%,偏重者占5.7%,严重者占6.5%。

我爱发脾气——无者占37.9%,有者占62.1%。其中轻度者占39.3%,中度者占14.6%,偏重者占5.7%,严重者占2.5%。

考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和心态的失衡也造成了考生生理状态的不适与失衡。

我食欲不振——无者占50%,有者占50%。其中轻度者占27.5%,中度者占12.9%,偏重者占6.4%,严重者占3.2%。

我睡眠不好——无者占44.3%,有者占55.7%。其中轻度者占25.7%,中度者占15.0%,偏重者占9.6%,严重者占5.4%。

我唇焦口燥——无者占55.4%,有者占44.6%。其中轻度者占31.4%,中度者占5.4%,偏重者占6.4%,严重者占1.4%。

我心跳加快——无者占53.2%,有者占46.8%。其中轻度者占28.9%,中度者占12.6%,偏重者占3.9%,严重者占1.4%。

由于考生考前心态紧张造成一模、二模失误的调查结果如下:

一模和二模时平时熟悉的知识回忆不起来——无者占27.1%,有者占72.9%。其中轻度者占37.1%,中度者占25.7%,偏重者占7.5%,严重者占2.6%。

一模和二模考试时思维不流畅——无者占21.4%,有者占78.6%。其中轻度者占43.9%,中度者占23.6%,偏重者占8.2%,严重者占2.9%。

一模和二模考试时手发僵,写字不流畅——无者占65.7%,有者占34.3%。其中轻度者占22.5%,中度者占7.8%,偏重者占3%,严重者占0.4%。

从上面列举的考生考前心态的调查可以看出,信心不足、心理压力较大和心态不良占的比重较大,而这些心理因素正是影响考生正常发挥的关键因素。为什么很多考生发愤图强、挑灯夜战,考试成绩却不满意呢?为什么相当多的考生高考时发挥不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呢?可以说,考前考生存在不良的心理因素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

所以,我再次呼吁考生和家长要像重视学习一样重视对心态的调整,否则的话,可能辛辛苦苦几年却结不出应有的高考硕果。不是考生没有实力,也不是考生不努力,努力了又有实力但没考出水平,这多么遗憾。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在高考时把自己平时的水平发挥出来,让自己做到无怨无悔呢?家长对孩子的付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是很多的,代价也是很大的。但我们只有愿望是不够的,要把愿望与效果统一起来。怎么统一呢?就是要重视心理因素,帮助孩子学会调整心态。1.5 学会调整心态

调整好心态就是高考成功的一半。我们前面说过,考生考前的心态与考生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分别是排第一位与第二位的,即考生在学习实力已经基本上定型的情况下,高考能否正常发挥的关键在于心态的调整状况如何。大量的高考实例说明,谁能正确认识心态的作用,谁学会调整心态,谁就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谁就能高考成功;谁不重视心态调整,或者重视心态调整,但是不会具体调整,谁就可能会在高考中发挥不出自己正常的水平。

既然调整心态在高考成功中极其重要,而且相当多的考生考前心态都有很大的问题,那么是不是大多数考生都会正确地调整心态了呢?是不是都学会了适应自己又简便易行、行之有效地调整心态的方法了?为此,我曾经进行过调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39.3%的考生会调整心态,60.7%的考生不会调整心态。其中轻度不会调整心态者占37.5%,中等程度不会调整心态者占15.0%,较重程度不会调整心态者占4.3%,严重不会调整心态者占3.9%。

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是第一位的,可是又有60%的考生不会调整心态。因此,考生如何学会调整心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调整心态是贯彻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的。但调整心态特别要贯彻在考前与考试之中,因为考前和考试中的心态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考生是否正常发挥,也直接影响着考生高考成绩。

一所学校里一个年级的两个同学,学习实力相差无几,两人在高考前一模都没考好。甲生没为一模没考好而急躁,而是善于总结经验教训,采取适当措施,心态平和地继续复习功课,准备高考,结果甲生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北京大学;而乙生经历了一模的打击,乱了阵脚,情绪很不稳定,信心受到很大的打击,于是一蹶不振,高考时与甲生的成绩相差50分。

某校的两位考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和考前模拟考的成绩都差不多。甲生心理素质较好,无论平时考得好还是差,都能以平常心对待,并且几次考差的时候,也不灰心丧气,能很快地调整好心态。乙生则心理素质较差,情绪波动很大,考好了欢天喜地,考差了愁眉苦脸。甲生高考进入考场时大声向老师问候,找到自己座位后又闭上眼睛默念三遍:“我一定能考好,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结果他考出了自己平时的水平。

乙生进入考场时感觉环境很陌生,既不认识老师又没有班里的同学,感觉心慌,找到座位后感到更加心慌,心里想,这可完了。于是他越想心越慌,满头大汗,感觉腿发抖,看卷子时感觉眼花,心想,非考砸了不可,结果发挥失常,与甲生的成绩相差几十分。

如果该生学会调整心态,进入教室后能像甲生那样主动调整,就不至于心慌意乱而影响了发挥。

不会在考前和考试中调整心态的例子比比皆是,我们也就不一一列举了,重要的是如何学会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第2章怎样才能充满信心

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

考生大悲,莫过于心死。增强信心的秘方,每个考生都可学可用2.1 信心的来源

大家都说,信心在高考中作用很大,只要充满信心,高考就会考得好。这些话无疑是正确的,也确实是千百万考生从高考中的正、反面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那么什么是信心呢?信心就是考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在考试中能考出自己的水平,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与自己能力、水平相对应的高考成绩。这就是说,信心是建立在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之上的。离开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考生的信心便无从说起了。

信心对每个考生来讲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是实实在在的。

考生的信心一方面是建立在考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基础上的,另一方面也是建立在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这二者的结合就是考生实实在在的信心。

有人认为,只要说有信心,只要说能行,只要说什么都不怕就是有信心。其实这是对信心的一种误解,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能力和实力,那样的信心也不过是建立在沙漠上的建筑物,很容易就会被摧毁。考生的信心,是建立在考生努力学习、方法得当,获得相应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一定的心理素质的基础之上的,这不是“炒”出来的“信心”,不是狂妄的心态,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谈。

而与毫无根基的信心相反的,就是自卑的心理、无所作为的心理。

有些考生本来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但就是由于缺乏信心,存在这样那样的自卑感和恐惧心理,导致高考时不能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结果高考的分数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相去甚远。

对于有自卑倾向、抑郁倾向、焦虑倾向的考生,唤起他们真正的信心,使他们正视自己,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水平是极为重要的。2.2 信心的作用

根据我对高考多年的研究,我认为,考生的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考生充满信心,就能在高考中正常发挥自己的能力与水平,就能考出与自己实力、水平相适应的高考成绩。如果考生失去信心,就会在考试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失误,考不出自己平时的成绩。

2001年7月7日凌晨3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惊醒,我拿起话筒,听到一位母亲的声音。她非常抱歉地跟我讲:“王教授,深更半夜我给你打电话是经过多次痛苦的思想斗争的。拿起电话刚想拨号就觉得这样会打搅你休息,心里不安,可是再一想,这可是儿子一生的大事,可耽误不起呀,痛苦地选择之后,决定还是要给你来个电话。”

我听到这位考生母亲的话之后,非常同情地跟她说:“不要着急,慢慢说,我一定会帮你解决的。”于是她对我讲述了她儿子的学习情况。她儿子平时学习还不错,但是到高考前却感觉自己复习得很不够,有好多试卷还没有做,越想心里越惶恐。昨天夜里一直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还不断地说:“不考了,不考了,考也白考。考也不行,自己不行,没准备好,干脆今年不考了,明年再说吧,复习一年再看吧。”这位母亲说:“你看这孩子辛苦多少年了,就要参加考试了,他不想去,那可怎么办呢!王教授,请你无论如何帮帮我的孩子,让他明天能上考场。”

一个本来学习成绩不错的考生,由于缺乏信心而动摇起来,甚至不想参加高考。这就是说,这个孩子信心动摇了,已经没有力量去参加高考了。这难道还不能说,信心是高考成功的灵魂,是高考成功的精神支柱吗?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信心在高考中的作用。1.信心能调动智力因素

如果考生能将高考试卷上的问题回答出来,这就是成功。考生又该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这其中需要依靠哪些心理因素呢?

考生完成答卷所需的心理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起作用的是考生的智力因素,即考生通过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与动手能力,把试卷上的问题正确地回答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说,智力因素是完成试卷最直接的心理因素。智力因素高,完成答卷的速度就快,完成的水平就高;智力因素低,完成答卷的速度就慢,答卷的正确率就低。

所谓高考考核的能力,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考核学生的智力水平,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

考生对考试充满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能依靠掌握的知识通过智力因素正确、有效地完成答卷。考生对考试充满信心就能正常地调动智力因素,即调动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动手能力来迅速、正确地完成答卷。

如果考生对考试失去信心,就会影响对智力因素的调动、答卷的速度和正确率。

有一位考生在考试中遇到了一道题,觉得自己似乎曾经做过类似的题,但是回忆一下又回忆不出与该题相关的知识来,马上心里发慌,认为自己似乎没做过这类题,缺乏做这类题的能力,于是就对完成这道题的信心有所动摇。之后,越回忆能想起来的东西越少,同时觉得自己的思维也不够流畅,后来,甚至出现了一种思维停止状态。这就是考生的信心受到挫折,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而使自己的记忆力、思维力的效应大大降低。因此,本来可以完成的题目,却由于信心的问题而导致无法完成。2.调动情绪

考生对考试充满信心就能调动考生积极的情绪,使考生对考试充满乐观的心态;考生对考试丧失信心则将导致消极情绪,甚至是悲观失望的情绪。

积极情绪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成绩,消极情绪则会降低考试的成绩。在高考中,情绪和信心是互动的,积极的情绪能唤起和强化考生的信心,使信心和情绪构成良性的互动效应,这对高考成功极其有利。考生对考试失去信心则会导致消极情绪,消极情绪的出现又进一步地使考生丧失信心,进而导致消极情绪的加强,从而造成不良情绪与失去信心的互动效应,对考试成绩是极其有害的。3.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

考生在考试前和考试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可以说,考生的成功就是克服考试前和考试中困难的过程。因此,信心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与考生克服困难紧密地连在一起的。信心就是考生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力量。

一个考生,相信自己的水平,相信自己的能力,他就有力量去克服考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2002年高考,理科综合最后一道题是物理题。有一位考生是在最后还剩15分钟的时候才开始做这道题的,由于时间紧,开始对题的理解不够,心里对是否能解开这道题也有所怀疑。但他一想,平时物理是我的强项,一般较难的物理题都难不倒我,按我的实力和水平应该能解决这道题。这样一想,他就有了解决这道题的信心,感觉自己的精神为此一振,后来用了13分钟就把这道题解出来了。4.增强自我暗示

信心和暗示是连在一起的。一个考生对考试充满信心,他就会唤发起很多积极的自我暗示;而一个考生对考试丧失信心,就会引发消极的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不仅有助于增强考生的智力效应,而且能增强考生的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则不仅能削弱考生的智力效应,而且也会降低考生的信心。信心和自我暗示也具有互动的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对考试充满信心的考生往好的方面想得比较多,而失去信心的考生往坏的地方想得比较多。

信心对智力效应,对情绪调整,对克服困难与自我暗示的作用不是孤立、机械地进行的,而是作为一个心理整体起作用的。2.3 增强信心的十种方法

人的信心是在生活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信心是后天产生的东西,是对自己能力、水平的评价而产生的心理期待的动力与达到目标所具有的心理力量。

考生的信心是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当然信心也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过一般说来,在一定的时期内,考生的信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而当考试的情景、条件与考试的结果发生很大的变化时,信心往往也会随之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

一般说来,心理素质好的考生,当考试条件、模拟的成绩发生负相变化时,考生的信心虽然也会有所动摇,但是由于考生自控能力和自我意识较好,考试信心会很快得到调整。而心理素质差的考生,当考试条件和模拟成绩发生较大变化时,往往信心也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动。

考生信心的变化主要是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本身心理素质的状况来决定的。考生的心理素质是信心的基础,是考生信心的内在条件。外在变化是考生信心变化的外部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依据,外因是条件。因此,信心的培养主要是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考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了,考生的信心就会增强,考生对事物的变化就会有一个科学的分析。

考生信心的培养是贯彻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之中的,特别是高三这一年,更是考生强化信心的关键阶段。在高考前的一两个月,就是自一模、二模考试到6月7、8日考试之间这段时间的信心对考生能否进入状态、能否充分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考生不断地强化信心,我在这里提出十种可以增强考生信心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简便易行的,每个考生都能做到,只要去做就会对增强信心产生一定的帮助,关键在于要经常做、坚持做。1.学会微笑

笑是人心理健康的外部体现,也是人充满信心的外在表现。当一个人经常发出微笑时,表示他心态平和,对生活、事业充满信心,心态自如。而当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时,表示这个人心态不稳定,情绪低沉,对生活、对事业缺乏信心。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一个人的微笑反映了一个人内心自信的情况。笑是人充满信心的表现,也是内心快乐的外部表现。笑和人的内心体验是一致的,笑和人的信心是相互促进的。一个人充满了信心,他就会充满微笑,微笑使人对事物更加充满信心,信心又促使人微笑,微笑和信心相互作用,形成良好的循环。

我建议考生经常微笑,把微笑视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微笑可以给自己增添一份自信,增添一份从容,增添一份乐观,增添一份力量。

考生要学会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勉强的苦笑、冷笑。苦笑、冷笑和发自内心的微笑背后的心态背景是完全不同的。

我建议考生,每天起床后微笑三次,每天睡觉前微笑三次,做作业之前微笑三次,这样逐渐地使微笑成为自己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微笑陪伴自己度过高考的日子,陪伴自己度过美好的青春时光。2.挺胸抬头走路

人的外部姿势与步伐和人的内心体验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在充满信心的时候,走起路来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也稍快;而在丧失信心时,往往走起路来无精打采、低头弯腰,步伐软弱,速度缓慢。这就是人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走路姿势与步伐和内心的信心体验所形成的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人的外部姿势和步伐同信心的密切关系来强化自己的信心。因此,我建议考生在临考期间,特别是在考试前和考试中,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这样有助于考生强化信心。

一旦考生形成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的行走习惯,信心将伴随你走过人生的道路,克服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险境,战胜一切困难。

每年高考前我都会和一些考生交流如何增强信心,也常常把走路挺胸抬头的方法介绍给他们,高考后也得到一些反馈信息。有些考生在考试期间走路挺胸抬头,步伐坚强有力,速度稍快,使他们感受到信心就在自己的这种走路的姿势中逐渐增强。

我经常观察有些考生在高考前一模、二模和高考时的走路姿势,一些考生一模、二模、高考考得好时往往走起路来挺胸抬头、眼睛发光、面带微笑地与人打招呼。

2002年全国高考,7月7日下午5点多钟时,我在北京市某个考点观察从考场中走出的学生的走路姿势。很多考生面无表情,低着头,晃晃悠悠地走,从他们走路的姿势与表情,可以推测出他们的考试遇到了困难,信心受挫。当他们走出高考考点的场外大门时,我就问几个考生:“数学考得怎么样?”这几个考生分别跟我讲:“不知什么人出的题,太难了。有的题都没法下手,在考场愣了半天,心灰意懒。这回可考砸了,栽在数学那里了。”

可见,考试的内心体验与他们的走路姿势和表情是一致的。

这里又想起2000年全国高考,7月7日下午,我在某高考考场看考生走出考场大门的表现。他们绝大部分人走起路来很快,挺胸抬头,面带笑容,迈出考场的大门就高声向自己的父母说:“今年化学题太容易了,答起来太顺利了。”他们喜笑颜开,反映了他们对化学考试会取得好成绩的信心。3.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自我暗示能增强人的信心,消极的自我暗示则会降低人的信心。

在备考的时期,考生受的暗示大多是消极暗示,会给学生信心以削弱的作用。因此,在考生备考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积极自我暗示,这对提高考生的信心是很重要的。

考生在备考期间要主动积极地避免一些消极的自我暗示,而要主动积极地充分利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考生可根据自己备考当中的情况与心态的变化,灵活运用积极暗示,从而强化自己的信心。例如,当自己感到复习不充分、还有很多题没做时,可能感觉心虚,缺乏考试信心,这时不妨自我暗示:“我没做的题,很多考生也没做。我没复习过的东西,很多考生也这样,我没必要自己吓唬自己。”

考生在考试当中遇到难题时常常会紧张,缺乏信心。有人甚至认为,这次考砸了,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忧。其实,这大可不必,这个时候也可以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考不好,这题难,对我难,对别人也难,对大家都难。水涨船高,分高大家都高,分低大家都低,这并不影响我高考,我做出多少是多少,得几分是几分,我照样会成功。”4.不打疲劳战

不少考生在一模、二模期间,甚至在高考前一段时间打疲劳战术,挑灯夜战,晚上12点、凌晨1点,甚至2点才睡觉。由于缺乏睡眠,心情会烦躁,第二天上课状态很不好,提不起精神,无精打采。我常常观察考前一两个月考生在教室的情况。一般说来,上午10点以前考生的精神状态尚可,过了10点,相当多的考生眼皮发紧,打盹、犯困的很多,甚至有的学生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疲劳战术只会使学生筋疲力尽,心情烦躁,缺乏信心。

我建议,从一模开始到高考期间,学生一定要停止疲劳战术,停止题海战术,每天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要有良好的生活节奏,这样有助于生物节律化、心理节律化。考生在精力比较充沛的时间进行功课的复习,复习效率较高,还会增强考生的信心。

在一模到高考期间,考生要侧重打效率战,力争在每一分钟、每一小时内都有较高效率,有了效率就有了信心,有了力量。没有效率的时间战不仅使学生筋疲力尽,而且使学生的心态发生不良的变化,导致信心降低。5.不要迷信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精华是主要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糟粕的地方,糟粕的成分之一就是迷信,即相信有超自然的力量主宰我们的命运。这是迷信的一个非常核心的东西,它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们的心态,挫伤人的信心。我们的考生是生长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也或多或少地也会影响考生的心态。

有的家长不是从提高孩子的学习实力、提高孩子心态的角度去评价孩子的实力和高考的希望程度,而企图通过超自然的力量来评价孩子高考的前途。有的家长带着孩子去找算命先生算命,算算自己的孩子高考怎么样,能考上什么大学。其实,这只是一种迷信,算命先生绝对算不出你孩子的前途,孩子的前途是由他自己的学习实力与心态而决定的,而且还和父母的心理和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父母相信高考是由学习实力和心态所决定的,就会鼓励孩子掌握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父母如果相信孩子高考成功与否是由超自然的力量来主宰,就会通过非科学的方法,甚至迷信的方法去乞求外界超自然力量的赏赐,只会降低孩子的高考信心。

我时常接到一些考生的电话:“王教授,我的右眼跳了,这是不是对我高考不吉利的象征呢?”其实,人的生理状态的变化是由一定的具体原因和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它本身和高考的成功与否没有任何直接联系。而我们有些考生竟把身体的某些变化和高考前途连在一起,而且绝大部分是往坏的方面联系,如高考失败等,这样只会自己挫伤自己的信心。

2002年7月3日早晨,我接到一个考生的电话,他说:“王老师,不好了,今年高考我肯定考不好。”我问他:“几号高考哇?”他说:“7月7号高考。”我说:“今天才7月3号,7月7号还没到,你还没考怎么就知道考不好?”这个考生对我讲:“王老师,实话实说吧,今天早晨我听见乌鸦叫了。”我说:“乌鸦叫和你高考有什么关系呢?”他说:“那可有关系,乌鸦叫是我高考失败的象征,是我高考的不祥之兆。”

其实,乌鸦叫与不叫和考生考试成绩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有这种迷信思想的同学硬把乌鸦叫和自己未来的考试、自己高考的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自己给自己泼冷水,给自己增加心理压力,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实际上就等于自己给自己高考减分。因为你对高考丧失了信心,认为乌鸦叫就是预知你的高考将要失败,这些都是消极的暗示,它会给你的情绪和信心带来很大的不利,造成智力效应下降,心态不稳定,这样无疑会影响你积极迎战高考的准备工作,而且对你高考的发挥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

还有的家长在高考前带着孩子到庙里去烧香磕头,乞求神灵保佑他高考能考得好。这在我们看起来都是无稽之谈的事情,但也确实是在生活中还时有发生。

考生树立科学的高考成功观,消除一些不正确的,甚至迷信的思想,对考生强化信心是很重要的。

每个考生都要坚信自己高考的成功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自己的命运由自己来决定。高考能否成功,自己的命运怎样,是由自己的学习实力、自己的考试心态来决定的。

世界上没有救世主,只有自己能掌握自己的命运。6.高考期待的目标要适当

每个考生在高考前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每门课大约能考多少分,自己的总分大约能考多少分。

考生对自己的高考目标有所期待是可以理解的,关键是高考目标的期待值要适当,要符合自己的学习实力与自己的心态,这种期待就是合理的,而且会激发考生的内在积极性,动员考生的内在因素,强化考生的信心。

如果考生的高考目标脱离自己的学习实力与心态的实际情况,一味追求高分,设置一个自己努力却无法达到的目标,这样不仅不会激发考生的积极性,而且会给考生带来信心受挫,认为自己经过努力也无法达到,就会降低自己的信心,甚至不相信自己能考出应有的水平,这对自己的信心的挫伤是很大的。

当然,考生也不要把自己高考的期待值放得过低,这同样不利于考生调动自己潜在的心理能量,不利于考生信心的强化。

考生能否把自己目标的期待值定得合理、符合自己的学习实力,关键在于考生是否会正确评价自己。考生是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客观地评价自己,是考生能否把高考的目标定得适当的关键所在。

一个考生能正确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实力、学习成绩,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上的长处和短处,以及自己的心态状况,就能正确地估计自己高考的情况,就会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学习实力,相信自己能考出应有的水平,考生就会有信心。

考生中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实力的人中多数是低估了自己的实力,夸大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因此造成信心不足。

有些考生一模没考好,情绪马上急转直下,信心丧失,认为自己不行了,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类题不会做,那类题也不会做。实际上,仔细分析一下,你不会做的只是一模题里面的一部分,甚至是很少一部分。一个考生不可能把一模考试中的题一点不差地做出来,得满分那是不可能的。如果大家每门课都得满分,那不就达到了高考总成绩的满分750分了吗!中国历来的高考从没有人高考总成绩是750分。

考生只要客观地评价自己丢分的原因,找出它是因为自己的疏忽造成的还是自己的能力不行造成的,是自己解题熟练程度不够造成的还是自己的备考存在漏洞造成的。考生经过仔细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信心就会增强。7.不要攀比

高考攀比的事情每年都发生,特别是在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班里,大家互相攀比高考目标的情况很普遍。

要解决高考攀比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什么是高考成功的问题。我认为,高考成功就是考生考出了自己的实际水平。

例如,甲考生平常的成绩是500分左右,如果高考考出500分左右,就可以认为甲考生在这次高考中是成功的,因为他考出了自己的实际水平。但如果甲考生在高考中只考出450分左右,那么可以认为他在这次高考中没有发挥出自己平常的水平,即不成功或不够成功。如果甲考生在高考得到550分左右,那我认为甲考生在高考中是很成功的,或者是超常发挥的。

我们不能以高考的总分一把尺子来衡量每个考生是否成功,而应该用考生的平时实际水平与高考的成绩来衡量他考得怎么样。

每个考生学习实力不一样,每个考生的心态状况不一样,所以不能盲目地攀比。

若乙考生平时成绩560分左右,甲考生平时成绩500分左右,甲考生要和乙考生攀比,想考出和乙考生一样的高考成绩,往往就会对甲考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压力过强不仅不易发挥自己的水平,而且也会使自己的信心受挫。因为他在正常的情况下高考成绩很难追上乙考生。

一次,我在某学校进行高考演讲。结束后,一位女考生到后台去找我,她跟我说:“王老师,我这个人自信心很强,这次一模考试我们班里有五六个女生成绩都超过了600分,而我只考了480分,我心里很不平衡。我要超过她们,至少和她们拉平。她们怎么考得那么好,我怎么只考出那种水平来?我这几天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不能落后于她们。”于是我就问她:“她们平时成绩和你平时成绩相比怎么样?”她说:“她们平时成绩就比我高得多,我这次能考480分是我最近一段时间加强复习的结果,否则的话我还达不到480分,原来都是450分左右。”我又问:“她们的成绩历来都是多少?”她说,她们的成绩历来都是非常好的。于是我对她说:“你与那几位女同学平时的差距就很大。这次模拟考试她们考出600分,对她们来讲是成功的;你考出480分也是成功的,而且是很成功的。因为你平时的成绩是450分左右,你不能和她们比。人比人气死人,大家的起点不一样,基础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要让大家都考成一个分数,是不现实的。如果你设立了一个力所不能及的目标,将只会使你很苦恼,而且即使你努力奋斗也达不到,那样就会挫伤你的信心。你不用管人家考多少分,你只要考出自己的水平,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2002年全国高考,北京大学数学系拟在北京投放18个指标。据我了解,仅某校高三某班拟报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人就有十八九个。

为什么一个班里就有十八九个人报北大数学系呢?大家都认为,数学好是自己学习能力强的集中表现,有能力的人都想报北大数学系。结果,大家互相攀比,形成了一种通过模仿和感染的心理机制,造成不报北大数学系的人感觉似乎低人一等,就是自己没能力,数学没水平。

这就是互相攀比造成的一种报志愿过于集中的现象,甚至造成一些同学不报数学系似乎就是自己没能力,从而挫伤考生的信心。

考生在高考中只要考出自己的实际水平就是成功。考生在高考前或是高考后报志愿,只要自己所报的专业与自己的学习实力相符合,就是选择比较正确,而不要和其他同学攀比,那样只能挫伤自己的信心。当然,我们要主动地学习其他同学的长处,学习其他同学成功的经验,那是另外一回事,和攀比不是一回事情。8.多做容易题

高考前,特别是临考前十天到半个月,有些考生还在拼命地做题,特别是拼命地做没做过的试卷和难题,由于难题做不出来,往往信心备受挫折,试卷做很多,难题也很多,越做越不顺利,越做越感觉自己的能力不行,越感觉自己高考考不好,因此丧失信心。

我建议考生在高考前半个月期间不要再做难题,也不要再过多做新卷子,而要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巩固基础知识上,回归基础知识上,把基础知识再强化一步,学会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而不在于过多地做难题,或是做新卷子,那样只会挫伤自己的信心,影响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高考试卷的难度一般都是容易题占30%,中等难度题占50%,难题占20%。绝大部分考生应该都能做好容易题,大多数考生应该都会做出中等题。如果一个考生能确保把试卷30%的容易题的分拿到手,把试卷50%的中等难度题的分拿到手,那他就做出了80%的题目,如果按150分计算的话,他就拿到了120分。理综或文综他如果同样把30%的容易题分和50%中等难度题的分拿到手,那他就拿到了240分。这样的话,他的高考总分就会达到600分。这个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