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7 16:26:19

点击下载

作者:赵凡禹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试读:

前言

在职场上总有这样一类人,他们有令人羡慕的天赋与才华,却总是在碌碌无为的工作中焦灼不安。他们就像千里马,总遇不到真正赏识自己的怕乐,空有满腹经纶,只能无奈于“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很多人会认为:只要有能力就可以在职场中立足;只要勤奋、努力就有机会获得升迁。但实际上情况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光努力和勤奋并不能让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公司里,老板是你的“绝对”上司,如果没有他的支持你就不能得到公司的认可,加薪晋升都会很困难。也许你的老板没有你聪明、没有你能干,你或许对他并不服气。但是你要记住,老板永远是老板,他就像是一个守门人一样,如果你想绕开守门人,那么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失去给你敞开那扇门的机会。也许你的老板能力没有你强,但是既然他做到今天这个位置就说明他必然有可取的长处和优势,比如他比你有领导力或组织管理能力或者比你对公司更忠诚。也就是说,再糟糕的老板也具有他自己的价值。

与领导相处,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获得领导的信任,是下级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保持身心愉快、取得事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现代办公室里,许多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往往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作为下属,不管你能力有多强,领导不信任你也无济于事。换取领导对你的信任,是你获得器重和日后谋求晋升的基础与前提。

人在职场,并不是只要埋头苦干、做出成绩,就能得到领导的重视。苦干是一种值得敬佩的工作态度,却不是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下属要有良好的向上沟通意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往的有效技巧,因此与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和距离感。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从事实上阻碍了我们的职业成长和发展。

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的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在一个团队中,如何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优,是团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需要关注的问题。因此,作为一个下属,最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如果每个员工都能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对员工个人事业的发展大有裨益,对整个团体的健康发展也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要与领导真正有效地合作,让领导放心和信任,就必然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学习沟通和做事的方法与技巧。

本书是一本职场实践指南,它从上下级员工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员工与上级进行沟通的有效方法,包括:如何增强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说服力;如何和领导坦诚相待,从而换得领导的放心;如何设身处地地为领导着想,像领导那样思考;如何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让领导更加器重;如何睿智工作,为公司争取更多的利益,成为领导身边的得力助手……

上篇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现今的职场,“酒香”也怕巷子深。很多员工只知道默默地做事,很多困难都是一个人扛下来,很少与领导沟通,但是这些员工,在关系复杂的职场里,往往是吃力不讨好的角色。因此,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让你的领导知道你都做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就算是向他请教问题,也别忘了将自己的解决方案告诉他;在沟通的时候,你要让领导看出你的自信、你的努力、你的职场魁力,并让他明自你是在用心对待工作。只有这样,寸会让你的“苦劳”蛮成功劳,你的价值寸会得到领导的认可。不管你是职场新人,还是职场老手,只有不断捍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寸能让你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第1章 拥有自信,放心大胆地与领导沟通

自信是怎样炼成的

自信作为一种态度和气质,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沟通中的障碍。要想在职场上出人头地,就要拥有自信,向领导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主张,用自己的言语和行为说服领导。那些缺乏自信不善言谈的人,往往会因为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不堪重负,业绩下降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这种人即使工作有成就,领导也未必了解他的想法,更无法了解他的工作有多出色,结果在升职加薪时,把他的名字忘得一干二净。

美国形象设计大师鲍尔说:“成功男人的风格反映在外表,而优雅来自内在,它是你的自信及对自己的满意,它通过你的外表、举止、微笑来展示。”

现代人有多重的压力来源,不论是小朋友、学生、上班族,还是情人间、朋友间、夫妻间……不同的角色与社会关系会有不同的压力存在。面对压力,有不少人会有不自觉的驼背习惯。驼背给人的外观感觉不仅是没有自信和精神,而且会间接地影响人际关系。

不自信源于对自己不满意,对自己不满意不一定是件坏事,但如果这种不满影响了你的工作和生活,影响了你的形象和精神,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它已成了你不自信的根源。产生不自信的原因很多,但无外乎客观因素和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客观因素主要包括: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学历、身高、容貌、家庭背景、职业环境对你的认同等。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对自我的判断,从而影响你的精神面貌、工作能力,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上司对你的看法、与同事的关系以及你个人的升迁之路。主观感受是指对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的判断和我们对自身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工作能力、公关交往、外形气质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来源于旁人对你的点评(其实这种传到你耳朵里的点评又有几分正确呢),以及你拿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姑且不论这种比较是对的还是错的)。于是,你就不自信了,走路都不抬头挺胸,开会都不敢发言。

有一个人,他把全部财产投资在一种小型制造业上。由于世界大战爆发,他无法取得他的工厂所需要的原料,因此只好宣告破产。金钱的丧失,使他大为沮丧。于是,他离开妻子儿女,成为一名流浪汉。他对于这些损失无法忘怀,而且越来越难过。到最后,甚至想要跳湖自杀。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一本名为《自信心》的小书。这本书给他带来勇气和希望,他决定找到这本书的作者,请作者帮助他再度站起来。

当他找到作者,说完他的故事后,那位作者却对他说:“我已经以极大的兴趣听完了你的故事,我希望我能对你有所帮助,但事实上,我却绝无能力帮助你。”

他的脸立刻变得苍白。他低下头,喃喃地说道:“这下子完蛋了。”

作者停了几秒钟,然后说道:“虽然我没有办法帮助你,但我可以介绍你去见一个人,他可以协助你东山再起。”刚说完这几句话,流浪汉立刻跳了起来,抓住作者的手,说道:“看在老天爷的分儿上,请带我去见这个人。”

于是作者把他带到一面高大的镜子面前,用手指着镜子说:“我介绍的就是这个人。在这世界上,只有这个人能够使你东山再起。除非坐下来,彻底认识这个人,否则,你只能跳到密歇根湖里。因为在你对这个人作充分的认识之前,对于你自己或这个世界来说,你都将是个没有任何价值的废物。”

他朝着镜子向前走几步,用手摸摸他长满胡须的脸孔,看着自己佝偻的身躯,然后退几步,低下头,开始哭泣起来。

几天后,作者在街上碰见了这个人,几乎认不出他来了。他的步伐轻快有力,头抬得高高的。他从头到脚打扮一新,看来是很成功的样子。“那一天我离开你的办公室时,还只是一个流浪汉。我对着镜子找到了我的自信。现在我找到了一份年薪3000美元的工作。我的老板先预支一部分钱给我的家人。我现在又走上成功之路了。”他还风趣地对作者说:“我正要前去告诉你,将来有一天,我还要再去拜访你一次。我将带一张支票,签好字,收款人是你,金额是空白的,由你填上数字。因为你介绍我认识了自己。幸好你要我站在那面大镜子前,把真正的我指给我看。”

没有看过哪个自信的人是驼背的。凡是那些对生活充满希望、做人做事蓬勃有朝气的人,无不挺胸抬头、直面做人。

给自己一个自信的新形象。从形象入手,无论你多大的年纪,都要挺起胸来。穿比实际年龄小五岁的服装,换一个时髦的发型,走路步伐加大15厘米,加快速度,说话声音大20分口,在走廊与旁人热情地打招呼。这是建立自信新形象的开始。

在健身会员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无论他们在健身房里如何努力,也无法摆脱不良体形的阴影。归根结底,是他们无法彻底告别跟随他们多年的不良习惯。

不要以为你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不会影响你的外观。那些小动作正在慢慢吞噬你的魁力!本着对自己负责的原则,从今天起:

第一,抬头挺胸昂首阔步。

抱着胳膊、情懒地散步看似优雅,却暗藏鼓励赘肉生成的危机!抱着胳膊走路,会使你的身体不知不觉向前倾,小腹因受到压迫而隆起,此时腹肌处于不出力的状态,脂肪逐渐囤积,赘肉也就跟着来报到了。

从今天起,摆动手臂、昂首阔步吧!走路时伸展筋骨,不仅血液循环顺畅,还会因此而消耗脂肪。

第二,腰杆打直挺胸而坐。

人体由骨骼与骨骼相连接而成,而骨骼之间由肌肉连结,哪个部位的肌肉没有张力,该部位就会瘫软,形成赘肉。坐在椅子上把腰杆打直,与挺胸打坐相仿,腹肌和背肌都必须用力,这就是一种运动。坐在会议桌、办公桌前时,与其驼背发呆,不如积极改变坐姿,训练腹肌。

第三,永远不要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也许你有做错事的时候,例如说错话,但这并不表示你是笨拙的。也许你长得一般,但也没必要感觉自己丑陋。

第四,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找些小卡片,把它们分成两种颜色:一种代表优点,另一种代表缺点,每张卡片写一个优点或缺点。然后检验一下哪个优点还没发挥,怎么去发挥这个优点;哪个缺点是你可以不在乎且可以忽略的,然后把它划掉。然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点比缺点多。这样做能使你集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克服自己的缺点。

第五,别人跟你讲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害羞的人常常忘了这一点。当然不必盯着对方,但至少要让对方知道你是在倾听。

第六,别人没有应答你的话时,要再重复一遍。不要替自己找理由说是别人对你的话不感兴趣。

第七,别人打断你的话时,要继续把话说完。我们讲话时会被打断,而害羞的人有时还会用动作来造成别人打断他的话,就好像那正是他自己所期望的事。有时对方插话也表示他对你说的话很感兴趣,所以下次不要把中断谈话当做借口而逃出人群。

带着自信亲近老板

在现代办公室里,许多非常优秀的员工并没有得到老板的赏识,其主要原因是与老板过度疏远,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向老板表现和推销自己,没有把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介绍给自己的老板。

有些人到一家公司上班几年了,老板对这个人都没有什么深的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对老板有距离感甚至是有恐惧感导致的。他们见了老板哄若寒蝉,一举一动要么不自然,要么遇上老板就躲开,或者装作没有看到。这样消极地与老板相处,尤其在大公司里,老板又怎么可能留意到你呢?

要想得到老板的赏识,就需要平日多与老板接触和沟通,懂得主动争取每一个机会。事实证明,很多与老板匆匆一遇的场合,可能决定你的未来。

比如,在电梯间、走廊上,或者是吃工作餐时,遇见你的老板,你要主动迎上去并微笑着谈几句,或者说几句工作上的事。千万不要像其他同事那样,极力避免让老板看见,即使与老板擦肩而过也一言不发。

如果你自信地主动与老板打招呼,主动与老板交谈,你大方、自信的形象,会在老板心中留下印象。

有一个员工,工作非常出色,老实正直,只知道埋头苦干,缺乏与老板的沟通,因此他根本不在老板的视线之内。

有一次,公司举行联欢会,老板的兴致很好,很快加入到了他们中间,这位员工见到老板,一举一动就不自然起来,没过多久就逃出老板的视线,独自坐在一个角落里喝饮料。不知为什么,他好像天生就有畏惧老板的毛病。在走廊上、电梯间或在餐厅里,遇到老板,他都不是主动打招呼,而是迅速离去。即使自己的主管不在,老板找到他们的部门来,他也缩在一旁,一概装作不知,由其他同事应对了事。这样一来,他和老板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产生了隔膜,他给老板唯一的印象就是怕事和不主动。老板怎么会把升职的机会给一个不敢和自己说话的人呢?

不主动与老板交往,是一种对自己的前程和发展不负责的态度。一个不在老板视线范围内的员工,根本就没有担当重任的机会,又何谈成功呢?

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一个员工,只有主动与老板面对面地接触,让自己真实地展现在老板面前,才能让老板充分认识到你的才能,你才会有被赏识的机会。

刚毕业的陈娜和另外七八个年轻人一同被一家正向集团化迈进、急需大批新生骨干力量的公司聘用。为了表示对这批“新鲜血液”的厚望和鼓励,老板决定单独宴请他们。

酒店离公司不远,新人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唯独将老板抛在了一边。陈娜看在眼里,不禁替老板尴尬。进入酒店落座之前,陈娜借故先去了趟洗手间。回来一看,果然不出她所料,同事们或正襟危坐、谨口慎言,或低头相互私语窃笑,不仅没人上前跟老板搭话,更将老板左右两边的座位空了出来。看见老板勉强挤出笑容的样子,陈娜赶紧说:“我建议咱们都往一起凑凑吧!”说完,便很自然地坐在了老板左边的座位上,并对老板投来的赞许目光报以会心一笑。

怎么样,陈娜的做法聪明吧!相信就是再尖酸的人也没道理指责她在“拍马屁”了。本来这次老板就是想和新员工亲近一下,说不定还想借此发掘人才呢!可多数腼腆讷钠的年轻人却辜负了老板的美意,把他晾在一边,他能高兴吗?其余的人可能也想在老板面前好好表现,但就是碍于脸面,怕别人说是“马屁精”才退缩的。

一个不能主动为自己争取机会的人,如果被提升,将来管理公司、面对客户或参加为公司争取利益的谈判时怎么能有魄力和手段呢?如果换成你是老板,你会提拔这样的人吗?

那次晚宴,陈娜给老板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毕竞只是一次饭局,何况陈娜初进公司,还只是一只“菜鸟”,她实在没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老板。俗话说:“做事不看东,累死也无功。”

要是没有老板的赞赏和支持,就算拼死拼命地干,要想超越上面层层“屏障”,也实在是太难、太慢了。陈娜是个肯干会干的人,她知道只有自己制造机会才能接近老板。经过努力,陈娜不止一次地在电梯里与老板“不期而遇”。

有备而来的陈娜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硬着头皮和老板没话找话,而是笑吟吟地和老板打着招呼。要是老板问她最近工作如何,她回答得有条不紊。但大多时候老板都会和她聊一些轻松休闲的话题,陈娜总是表现得很健谈,而且还了解了好多老板的个人爱好,更以此加深了老板对她的印象。

聪明的老板是愿意给员工留下一个和蔼可亲的印象的,他也希望员工对他亲近追捧。可因为自卑心和恐惧心在作祟,许多人见到老板都避之唯恐不及,何况是在几尺见方的电梯里呢?殊不知老板面对一个拘谨无措、憋得脸红脖子粗的人,也会觉得尴尬呀!

所以,你根本不用害怕没话说,因为在这种场合下,老板为了打消你的顾虑是会主动和你交谈的,你只要把这当做是一次亲近老板的机会,别战战兢兢的就行了。

也许你会觉得陈娜太有心计了,但她的心计是摆在桌面上的,是充满智慧的,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大有好处。老板也是人,也需要在业余时间轻松一下,那些见到老板就像老鼠见到猫,总想绕道走的人,只会与机遇擦肩而过。

对于陌生的环境,我们常以沉默拘谨应对,远离同事,尤其是远离上司,这种做法是不利于个人才能发挥的。如果换个角度思考,能经常有意无意地亲近老板,让他记住你,让他了解你的意见和想法,你才有可能收获意外的惊喜。

不要对领导有畏惧心理

一个人的自信是社交成功的关键。一个初出茅庐的人在职场中行走,要想令别人不由自主地伸出大拇指,除了本身内在的潜质外,还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信,自信是点燃希望的火种。自信可以给人以希望、给人以勇气、给人以力量,使人在成功的坦途中大步流星地向前迈进!

有不少职场人士说过,自己在面对朋友时可以侃侃而谈,但在领导面前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呼吸急促,声音发颤,思维迟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来说有这样几个:一是个人性格比较内向,不长于社交;二是早期家庭管教比较严格或者老师很严厉,形成对权威人物的一种畏惧心理;三是由于几次不成功的社交经历使他尽量避免同领导接触,而与领导接触少又导致相互之间沟通不足,反而更加加深了面对领导时的紧张感。

领导是人不是神,因此,不要把领导看得过于高大与神秘,从而产生顶礼膜拜,甚至畏惧的心理。其实,领导一般也不希望自己的员工递上公文夹就走。高处不胜寒,一名领导人要承受的压力和孤独是无法言喻的,这背后也许包含着诸多动人的“私人故事”:他被迫不能兼顾家庭和事业;他最终成了每月只有一次机会探望儿女的“成功人士”;他最终为事业而付出了健康的代价。即使身为老板,他也找不到能分担苦恼的人,因为,他已被人们的想象熔铸成精神上的“钢铁战士”。所以,领导也需要关怀。世事就是这么奇妙:很多人是先在私人压力上安抚了处在强者位置上的领导,然后,他们意外地获得了成功的机遇。所以,当员工了解到这些“背后的故事”时,就不会觉得领导有多高大神秘和不可亲近了,在面对领导时的紧张心理也会减轻一些。

但现实中就是有这么一些人,如果不是向领导交报告,他们决不愿意到领导办公室去坐上一坐,谈上五分钟;召开部门会议时他们总是坐在离领导最远的地方,既不提建设性意见,也不提批评意见;即使领导点名令他发言,他也仅是仓促结束与领导的四目交接,讷钠地附和别人;甚至在单位安排年假旅游时,领导一再声明要与大家尽情游乐,彼此放下职位等无形约束,他们仍显得拘谨或者不自在,不想与领导分享同一只讷排或橡皮艇。他们总是与“群众”在一起,言谈之中,他们似乎还非常鄙薄那种亲近领导、亲近权威的行为。然而,很不幸,这些在领导的印象中总是“胰胰陇陇说不出好坏”的基层职员,总是缺少申明自己看法、发挥自己才华的机会,他们总是显得怀才不遇、郁郁寡欢。

曾丽已经工作2年了,业务还算过得去,同事关系也很融洽,可就是怕面对领导。也不知怎么回事,只要有领导在场,她就心跳加快,手足无措。如果有事要找领导,她也总是尽量拖延,到最后实在拖延不下了,才硬着头皮在领导面前结结巴巴地汇报工作。领导若是中间打断,向她询问某些问题,她往往隔好半天才能反应过来。但一离开领导办公室,她马上就头脑清醒了,懊悔自己刚才的回答太没水平,也知道应该怎样回答就好了。

在职场中,有不少像曾丽这样的员工,他们对上司总是怀有畏惧心理,平时还好好的,一见到领导就方寸大乱。这与他们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关,所以,职场人士要想和领导有效沟通,必须先过心理素质这一关。例如,平常领导高高在上,突然某天跟自己同乘一座电梯了,这时员工就会紧张:天哪,找个什么话题?这个领导喜欢什么?他眼睛朝着上面,是不是不认识我?上帝呀,第N层快点儿到吧!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先稳定心神,暗暗地做几下深呼吸,然后面带微笑地对领导说些这样的话:某某领导,您今天气色很好;您这个包配您这件大衣,真是绝了;您看起来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

其实,作为一个下属,首先要给领导一个认识你的机会,然后领导才会找机会合理地派遣你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去。一个总是躲避领导的员工,是永远不会有成功机会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在领导面前自信地沟通可能是一件很为难的事,毕竞他掌握着打开你职业大门的钥匙,得罪了他也许你就翻不了身了。其实,你大可不必像这样因为忧虑而惧怕与领导交往。你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办法消除畏惧心理:

第一,消除紧张情绪。

在见领导时,谁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给对方留下好的印象,而想把自己的缺点隐藏起来,这是很自然的事。然而,这种欲望过强,就会很在意自己的表现是否完美、出色,因而造成紧张情绪。我们过分看重自己在领导面前的表现,极力想给领导留下好印象,极力提醒自己不能紧张,这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的表现上而不是想要谈的事情上,结果越注意越紧张。有过这样的经历,下次面对领导时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从而成为一种不良循环。当我们不苛求自己能让人人满意,能容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失误或失态,不去过分在意自己的表现,而是追求自自然然地与人交往时,紧张情绪自然就不会产生了。

第二,现在就开口。

说话准确、流畅、生动,是衡量职业人士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基本标准,也是考核他是否具备职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从现在开始,就按着这个基本标准开口说话吧。

第三,昂首挺胸走路。

不但你的声音要充满自信,你的形体姿态也要充满自信,一个腰板笔直、衣着得体、生机勃勃的人更受人尊重和欢迎,形体的自信会更加强化自己的语言自信,帮助自己建立良好的自我感觉。

第四,不但要做,而且要说;不但会做,更要会说。

该说出自己想法和意见的时候一定要开口,该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一定要争取,该说“不”的时候一定要说“不”。场合适合时,就不必隐瞒自己的观点,要敢于自我表达,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想说的。如此充满信心的你,很可能经常收获意外惊喜,你的努力也会很快变成事业上的成就。

在领导面前积极展示自我

传统观念的人们总是喜欢把“含而不露”看成一种美德,一个人的优点、成绩和才能,只能由别人来发现。至于自己,尽管你已做出许多成绩,有渊博的知识和惊人的才华,也只能说自己“才疏学浅”。如果有谁锋芒太露,就容易招来非议。人们通常喜欢恭顺谦让者,因此,勇于表现自己才华的人,也总不如“谦谦君子”那样受到欢迎。

社会变革的加快,加速了知识更新的步伐。在现代社会,人们的才能和精力都受时间的制约。错过了时机,知识就会贬值,精力就会衰退。如果一个人不能在自己的黄金时代抓住机会,大胆、主动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总是所谓的谦虚、低调、“藏而不露”,那就会贻误时机。在知识骤增的今天,不管你怎样“学富五车”,也只能在短短时间内保持优势,能不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获得施展的舞台,将成为决定你成败的关键。现代社会是人才济济的社会,可供社会选择的人才很多。你既然扭扭捏捏、羞羞答答,表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么,有谁还愿意放着别的能人不用,而花时间来考察了解你呢?而且,既然存在着竞争,面对机会,别人就不会同你谦让,而会与你竞争。一旦你失去被选择的机会,别人就会捷足先登,而你只好自叹弗如了。

自信是职场成功的第一秘诀。古今中外,凡是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具备这样一个要素:自信。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它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进到最佳状态。员工在面对自己的上级时,同样也要拿出足够的自信来。

小顾在一个事业单位工作两年了,他工作很努力,能力也不错,按理说应该得到奖励和提拔了。但不幸的是,两年多了他的工作职位一直没有丝毫变动。原来问题在于:他的努力一直没有被主任所认可。主任足个很严厉的人,小顾有些怕他,又很少和他打交道,甚至路上看到了也会远远地避开。而主任似乎对他也格外挑剔,每次都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甚至有时是主任自己的错误也要怪在小顾身上,小顾很是不满。另外,小顾做出的很多努力,由于种种原因,主任都不知道。而对于主任来说,小顾也是个不太令他满意的员工。看到小顾故意回避自己,主任觉得很不解也很不舒服。久而久之,主任和小顾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了。

身为下属,常常存在一种对领导的畏惧心理。下属往往因为上下级之间的等级关系而对与领导的交流心存障碍,有的甚至在交流之前就预先假设领导都是不讲情理、严厉可怕的人,因此就尽量回避和领导沟通。在这样的回避之下,领导也就很少有机会了解到下属的工作进展、个性特征,以及下属的需要和所思所想。而领导,由于身份、地位、权力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很难对下属有一些个性和心理方面的关注,有时可能只对下属提出要求,很少给下属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很少和下属沟通。这种情况下,就难免对下属缺乏了解,甚至会有一些误解。尤其是那些不太擅长主动和领导沟通的下属,就更没有机会让领导真正了解自己了。

领导常常抱怨下属中没有一个精兵强将,而下属又常常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只能靠下属毛遂自荐,这样才能让领导刮目相看。只有懂得在领导面前展露才能的员工才是企业最急需的人,也是职场晋升的重点对象!因此,为了自己的前途着想,一定要改进与领导疏远的关系。那么,如何改进呢?首先,下属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对领导的惧怕,通常来自于曾经对严师或者严父的惧怕,很多人下意识地就把领导想象成一个严厉又不能亲近的人。殊不知,领导也和普通人一样,是一个有情感的人,他也希望与下属间能有一种良性的亲近关系,所以下属应该用一种平常心态去对待领导,大胆和他沟通,甚至可以谈一些生活上的事情,这样反而容易与领导建立融洽的关系。其次,领导要关注的面很广,不可能对你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进展事事掌握。因此,及时向领导报告自己的工作进展,反映自己的想法要求,征求领导的意见建议,都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领导,凭什么要在某些方面欣赏你?你有什么“特异功能”来吸引你领导的眼球?职场,是我们展示实力与智慧的舞台。若想在职业发展中打拼出一片天地,能够获得自己所期望的成功,就需要始终把自己的最好状态展示出来。要把正面而肯定的态度、饱满的信心、积极主动的行动、决不抱怨的做法、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等在领导面前展示出来。

如果发现自己具有与领导互补的优势时,也应尽量展示出来。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领导也不例外。因此,下属在发现了领导的某些短处而自己在这方面较为强势后,就可以在跟领导进行深度沟通的同时,充分地予以展示,恰到好处地给予补充。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张扬,要善于做一个“幕后策划人”,否则,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让其感到你有越权或篡权之嫌。

此外,要想让领导欣赏自己、信服自己,还必须提高自己在某方面的专业度,获得领导的信赖。比如,某集团公司一大区经理善于团队管理,经常在一些管理类的期刊上发表文章,在员工中间树立了管理方面的权威形象,因此,凡是有关团队管理方面的决策问题,领导必然要找其进行参谋,结果他成为领导身边比较受器重的红人。

勇于表现,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出风头”。主动进取,充分显示自己的才能,是对自己的尊重以及对公司的负责。有些真知灼见,你不沟通,领导就不知晓。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于行动。用实际行动去树立勇气,直到获得成功。在自我推销的过程中,你要表现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要充满信心。你必须确信自己有权占据一个空间,而且在任何地方都感到很自在。你越是对自己充满信心,就越能表现出自己的特色和才能,领导才会深信你是一个坦荡的、有能力的、靠得住的人。

第2章 先入为主,优雅的风度是与领导沟通的名片

第一印象决定成败

第一印象,一般指人们初次接触时各自对交往对象的直觉观察和归因判断。两个人初次见面时,对方的表情、体态、仪表、服装、谈吐、礼节等形成了我们对对方的第一印象。现实生活中,第一印象常常左右着我们对他人的日后看法。因为第一印象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初次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是取信于人的出发点。

一位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两个学生都做对30道题中的一半,但是让学生A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前15道题中,而让学生B做对的题目尽量出现在后15道题中,然后让一些被试者对两个学生进行评价:两相比较,谁更聪明一些?结果发现,多数被试者认为学生A更聪明。

这个实验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输入大脑时的顺序,在决定认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视的。最先输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后输入的信息也起较大作用。大脑处理信息的这种特点是形成第一印象效应的内在原因。

第一印象效应是指人们根据最初获得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不易改变,甚至会左右对后来获得的新信息的解释。每一个人在初次见到另一个人的时候,都会迅速地打量对方同时在心里作出判断:这个人的身份、教养如何,是敌是友。如果对方在第一眼就对你不满,那么以后你可能就很难有机会再让他改变主意了。而你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心理状态和内心活动。透过你的姿态,别人可以分析出你的内心世界。很多时候,有人之所以遭到别人的厌恶,就是因为举手投足之间缺乏应有的气质或者是失礼,以至于在无意中给对方造成困扰,事后你又不知道弥补,自然造成双方的嫌隙。

因此,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留给他人好的第一印象。我们要充分利用第一印象效应来帮助我们完成漂亮的自我推销:首先是面带微笑,这样可能获得热情、善良、友好、诚挚的印象;其次应使自己显得整洁,整洁容易给人留下严谨、自爱、有修养的第一印象,尽管这种印象并不准确,可对我们的推销总是有益处;再次是使自己显得可爱可敬,这一点必须由我们的言谈、举止、礼仪等来完成;最后尽量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在对方的心中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会左右对方未来很长时间对你的判断。

下面列举一个求职小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印象”相当重要。

一天上午,李海赶到一个公司参加最后一轮应聘,主考官正是该公司的谢老总。临到考试时间快要结束时,李海才满头大汗地赶到了考场。谢老总瞟了一眼坐在自己面前的李海,只见他大滴的汗珠子从额头上冒出来,满脸通红,上身穿一件红格子衬衣,加上满头乱糟糟的头发,给人一种疲疲沓沓的感觉。

谢老总仔细地打量了他一阵,疑惑地问道:“你是研究生毕业?”似乎对他的学历表示怀疑。李海很尴尬地点点头回答:“是的。”接着,心存疑虑的谢老总向他提出了几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李海渐渐静下心来,回答得头头是道。最终,谢老总经过再三考虑,总算决定录用李海。第二天,当李海来上班时,谢老总把李海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本来,在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不打算录用你,你知道为什么吗?”李海摇摇头。谢老总接着说:“当时你的那副形象实在让人不敢恭维,满头冒汗,头发散乱,衣着不整,特别是你那件红格子衬衫,更是显得不伦不类的。你不像个研究生,倒像个自由散漫的社会小青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太坏。要不是你后来在回答问题时很出色,你一定会被淘汰。”

李海听罢,这才红着脸说明原因:“昨天我前来赶考时,在大街上看见有人遇上车祸,我就主动协助司机把伤员抬上救护车,并且和另外一个路人把伤员送去医院。从医院里出来,我发现自己的衣服沾了血迹,于是,我就回家去换衣服。不巧我的衣服还没干,我就把我二弟的一件衬衫穿来了。又因为耽误了时间,我就拼命地赶路,所以,时间虽然赶上了,却是一副狼狈相……”

谢老总这才点点头说:“难得你有助人为乐的好品德。不过,以后与陌生人第一次见面,千万要注意自己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啊!”

李海工作得很出色,不出半年,就被升为业务主管,深得谢老总的器重。

可见,有时候“第一印象”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前程甚至命运。当“第一印象”存进了面试者的大脑档案,常常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虽然我们也知道仅凭一次见面就给对方下结论为时过早,“第一印象效应”并不完全可靠,甚至还有可能会出现很大的差错,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会下意识地跟着“第一印象效应”的感觉走。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试验:分别让一位戴金丝眼镜、手持文件夹的青年学者,一位打扮入时的漂亮女郎,一位挎着菜篮子、脸色疲惫的中年妇女,一位留着怪异头发、穿着邋遢的男青年在公路边搭车。结果显示,漂亮女郎、青年学者的搭车成功率很高,中年妇女稍微困难一些,那个男青年就很难搭到车。

这个故事说明:不同的仪表代表了不同的人格特征,随之就会有不同的际遇。这不仅仅是以貌取人的问题。

研究发现,50%以上的第一印象是由你的外表造成的。你的外表是否清爽整齐,是让身边的人决定你是否可信的重要条件,也是别人决定如何对待你的首要条件。

媒体策划专家有一句名言:要给人好印象,你只需要7秒钟。通过大量的分析,研究者们得以成功描绘出影响第一印象形成的因素:第一印象的形成有一半以上内容与外表有关。这里所说的外表不仅是一张漂亮的脸蛋就够了,还包括体态、气质、神情、语言和衣着的细微差异。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长得美若天仙或是英俊非凡,但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干净整洁。油性皮肤者一定要注意脸部和头发的干净清爽;干性皮肤者则要避免脸上出现令人不快的皮屑。

然后就是衣着是否整洁得体。你的衣服往往表明你是哪一类人物,它们代表着你的个性。一个和你会面的人往往不自觉地依据你的衣着来判断你的为人,所以有句话叫“人靠衣装”。

服饰只有与穿戴者的气质、个性、身份、年龄、职业以及穿戴的环境、时间协调一致时,才能真正达到美的境界。得体的穿着讲究和人本身的身材、年龄和性格的和谐,同时也讲究和场合的和谐,此外,讲究的是在不出错的基础上懂得搭配的技巧。平时应该多例览一些时尚杂志或网站,根据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需要,有技巧地打扮自己,让自己赏心悦目。

只重视外在形象还不够,我们还要做一个彬彬有礼的人。在奢华的衣着下,如果没有得体的举止,那么这个人不过是个没有教养的人而已。如果一个人穿着朴素,然而举手投足间绅士、淑女风范尽显,无疑他们会赢得尊重。社交场合,礼仪是一个人身份修养的标志,所以千万不要失礼。

1.说话多用敬语

同样一句话,会因讲法不同,而给人完全不同的感受。请别人替你服务时,要加上“请”字或“你好”。尤其是在交谈中,称呼对方的父母,应该说“怕父、怕母”,直接说“你爸爸、你妈妈”当然也可以,但显得不太礼貌。一个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忽略这些事情。

2.接递名片别轻慢

初次与人见面,打过招呼后互通姓名,然后就是相互递交名片。递交名片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应该引起注意,要运用得体的方法才好:

名片应该放在名片夹内,而不应放在别的票证夹里,更不应该随意夹在小本本里,到时满处乱翻;名片夹应放在西装的内袋里,而不应从裤子口袋里掏出;各片夹由于要长久使用,所以尽可能买个质地好的;如果对方伸出左手递交名片,自己要伸出右手去接,同时左手也应递交名片,这样互相交换;接受名片时,右手去接对方的名片,左手拿自己的名片夹;对方名片上的姓名如有不容易读的字,应客气地问清楚;如果对方有两人以上,应将他们的名片排好,并按照名片的顺序,分别与他们进行交谈;如果坐在椅子上,应把对方的名片认真收起来放好,然后再向对方致意告辞。递交名片的方法也有讲究:拿名片下端,使对方易于接到;位置至对方胸前;只是单方面接对方名片时,要把左手和右手同时伸出。

3.显露自信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自信是人们对自己才干、能力、知识素质、性格修养以及健康状况、相貌等的一种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一个人要是走路时步履坚定,与人交谈时谈吐得体,说话时双目有神,目光正视对方,善于运用眼神交流,就会给人自信、可靠、积极向上的感觉。

4.待人不卑不亢

不亢,就是不骄傲自大。不卑,就是不卑躬屈膝,做出讨好、巴结别人的姿态。前者引起别人反感,后者则有损自己人格。在上司面前,更不宜因为渴望得到他的重用而表现出馅媚、巴结的样子。

5.衣着仪表得体

有些人习惯于不修边幅。这本来属于个人私事,不过在一个新环境里,别人对你还不完全了解,过分随便有可能引起误解,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事实上,美国有学者发现,职业形象较好的人,其工作的起始薪金比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要高出8%~20%。当然,衣着仪表得体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饰包装自己,更不是过分地修饰,因为这样反而给人一种浅薄的印象。

在领导面前做个懂礼的人

人人都喜欢有礼貌有修养的人,见到一个知书达礼的人,别人往往会喜欢和他说话,有结识的愿望。所以说,要沟通,礼仪当先。

礼仪如春风化雨,礼仪会提高你的交际品位,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奥里森·马登说:“如果你的社会关系是一台机器,那么,彬彬有礼的态度就是那部机器中的润滑剂。”

常言道,礼多人不怪。当代社会,社交礼仪不可忽视。如欧美的脱帽、拥抱,中国古代的作揖就是人们最起码的见面礼。在现代社会,人们行握手礼。即见面时,双方往往先打招呼,然后相握致意。关系亲密的朋友,可以伸出双手久握和用力握。关系一般的人,可伸出手一握即止,这就是“礼”。“彬彬有礼”已经成为判断一个人社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的标准,也成为衡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养的客观依据。其实,不知你是否意识到,在大多数情况之下,你的交际成功与否,你的事业发展与否往往取决于你对他人的尊重。

下属和领导沟通,除了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言谈举止的分寸、具备一定的学识之外,个人在礼貌修养方面的表现也是非常重要的。不要让领导觉得你举止马虎随便,应当通过交谈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反映你的才干与素养,从而使领导更加认同你、重视你、任用你。与领导交谈时,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1)用好肢体语言,展现个人修养。周琴是个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孩,在单位当业务员。有次向老总汇报工作,她像往日说话一样,口气随便,时常大笑,并且坐姿不正,跷着二郎腿,鞋子还晃来晃去的,这令老总很不快,觉得她举止轻浮。她的另一个同事祝超,说话也有个坏习惯,喜欢和人靠得很近,唾沫星子乱飞,像说秘密事似的,并且手势夸张,这令对方觉得他不够沉稳。

肢体语言关系到个人风度气质,体现着个人修养。不良的动作习惯容易令对方反感,应当尽力改正。不要以为坐在领导面前时你就能克制自己,最好的办法是时时提醒自己,从日常小节做起,培养良好的肢体语言。

在异性领导面前,更应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女性下属见男性领导时,着装应端庄大方,在举止、笑容、眼神等方面不要给对方造成什么暖昧的暗示,如洒过浓的香水、脉脉含情等,会让对方觉得你不能胜任工作,而只会“媚术”。男性下属见女性领导,则应尊重对方,不能流露轻视的态度,身体语言也不能轻姚放肆。而无论是对男性领导还是对女性领导,应采取的共同的交际应对准则是:尊重但不要献媚。点头哈腰、一个劲忙着奉茶点烟的“拍马”之态是为真正有能力的领导所小看的。(2)注意对领导察言观色。在与领导谈话时,要懂得察言观色,当然这并非是一种“讨好术”,而是作为聪明下属的知趣与明智。不要光顾着自己侃侃而谈,要懂得留时间给对方说。如果领导面色不悦,或沉默不语,那就要想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辞激烈了,能否换种委婉的措辞方式;如果领导抬手看表,那你不妨征询一下是否需要改约时间。

谈话过程中,不要擅自打断领导的话,应耐心听对方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插话也不宜过多,应尽量简明扼要。如果中途领导接听电话,从声调、语气你应及时判断是否要回避,如需要可暂时出去一下。

和领导持不同意见时,别急着争辩,应整理好思路,有条不紊地说。否则,会让领导认为你对他意见很大。在碰到领导情绪激动时,你不必硬顶,免得发生更大的争执,应等到对方情绪稍平和时再表明意见。(3)在上级面前一定要谦虚。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谦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美德。这在上下级关系方面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下属在初次走人职场时,一定要表现出低姿态,强调自己的不足和学习的必要,这种谦虚的态度会给领导留下非常好的“第一印象”。在领导者们看来,谦虚就是对领导的尊重,谦虚才能取得进步,谦虚的年轻人是明智而值得培养的人。

实质上,谦虚只是一个姿态,它并不能使一个人的才能增一分或减一分,它更具有心理上的含义,即你是否同意接受和服从领导的权威。表示谦虚即是同意,这自然会让领导感到心满意足。(4)不要带着负面情绪见领导。朱清分配到新单位两个月了,领导第一次找他谈话,应该说这次谈话关系到领导对他的直接印象,不可忽视。朱清也明白这点,但恰巧头天晚上女友和他大吵了一架,并且坚决说分手。朱清一晚没睡,第二天情绪很低落,他也没调整下情绪,就进了老总办公室。

谈话结束后,老总对朱清的印象是:没有朝气,对工作没有热情,是个缺乏主动性与创造力的人。朱清为什么给老总留下这样的印象呢?

因为谈话过程中,朱清疲惫不堪、眼睛布满血丝,与老总谈话也是强打精神。并且没征得老总同意就点燃了一支烟。对老总的问话,他时常走神,虽没答非所问,但也没展示出他应有的才干。对于没有锐气、意志消沉的年轻人,领导自然不会欣赏。后来朱清又与女友和好了,但给领导留下的不良印象却难以消除。

不少职场中人犯过与朱清类似的错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不顺而影响了情绪,耽误了休息,以致上班时衣冠不整,精神委靡不振,而与领导谈话时又不主动解释,取得领导谅解,自然就会给领导留下不佳印象。因此作为下属,有必要学会安排好工作与生活,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因为领导很可能会在你心情不快时找你谈话。另外,抽烟一定要征得对方的同意,这是交际中应具备的基本礼貌,而且有可能对方反感烟味。(5)说话谨慎,避免直接冲撞。如果你是职场新人,面对全新的职场情境,要学会恰如其分的言谈,并且懂得如何避免经常说错话,从而影响你在他人心中的第一印象。“多看”“多问”,这二多原则能够帮助你避免经常出现不当言论。

多看就是把相关情形看清楚,再去作综合判断。它提醒新人不用凡事一开始都急着表达意见。如在会议中,你明知道资深同事的发言错了,跟老板交代的不一样,不需要马上当众把错误揪出来。

一方面是因为你对公司环境还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资深同事掌握的讯息比你多。因此,当你对事情的掌控还没有十足把握时不要急着表达意见,搞不好会弄巧成拙。

建议新人先退一步去看看公司其他人怎么做,不要一开始就冒失地“一吐为快”。当然,如果其他人都对某人群起攻之,你就可以适时表达意见,但要懂得拿捏分寸,表达意见时要做到对事不对人。

另外,新人可以试着用书面文字表达意见,因为用口语面对面跟资深同事沟通的方式会缺少缓冲,而且你沟通的态度或口吻,或许会影响到你与同事以后的关系。

多问就是要适时、适当虚心请教。如果不问,当你说错话时,被责难的概率会比较大。但当你问了,说错话时,至少还有保障空间!问也要有技巧,有些资深同事比较没有耐心教新人如何应对进退,新人也怕言多必失,所以要先观察资深同事喜欢怎样的问话方式,例如有的人喜欢直接的问话方式,有的人比较能接受迂回的问话方式。

谈吐礼貌有风度

风度是一个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问题。伊莎口拉曾经说过,美丽的相貌和优雅的风度是一封长期有效的推荐信。风度能给自己带来自信和幸运,获得领导的赏识。因此,我们就必须更加讲究自己的风度,树立良好的形象。

风度是人的言谈、举止和态度的综合体现,更进一步说,是人的精神气质的外在扩散所形成的魁力。这种魁力给人一种美的慑服力。这种美的慑服力,能使人产生心理的倾慕和震颤。

可见,一个人具备优雅的风度,对自己与人的交往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打造自己的优雅风度呢?

1.修炼内心

风度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中。理想则是内心丰富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理想是人生的动力和目标,没有理想和追求,内心空虚贫乏,是谈不上有风度的。品德是风度的又一重要方面,为人诚恳、心地善良是不可缺少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生活的气氛和后代的成长。此外还要胸襟广阔。

因此,从完整的意义上说,风度是一个人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结合的产物。“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内在美,外在美就无所依托。一个内在精神世界不美的人,长相可能很美,却无论如何不会长期保持美的风度。

2.完善性格

风度还表现在性格上。这就是要注意自己的涵养,要忌怒、忌狂,能忍让,会体贴人。温柔并非沉默,更不是逆来顺受、毫无主见,相反,开朗的性格往往透露出天真烂漫的气息,更能表现内心情感,而富有感情的人更能引起共鸣。

3.奠重对方,严谨有致

与领导交往沟通,首先要准确把握双方关系,给其以相应位置,充分表现出你对他的尊重。这是对双方关系的确认和定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渴望受尊重愿望的满足,必须严谨有致,不可苟且。

小许很得一教委领导的赏识,这位领导很平易近人。他与小许并未谋面,但他赞赏小许的才华,便约请小许与他聊聊。小许在领导面前并没有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他的言谈举止都严谨得宜,很有分寸。领导虽性情开朗,多次表示要小许随意些,但还是对小许的举动发自内心的高兴,他觉得没有看错人。就这样,小徐获得了那位领导的认可和喜欢。

4.坐立行走要文雅大方

与领导交往时,你应自觉地保持一种良好的坐态,以显示自己应有的文明教养。工作时,要精力充沛,给人一种振奋昂扬的印象;切忌东倒西歪,委靡不振。此外,你还要养成正确的站立姿势。在领导会议上,要大大方方地起立致意,不要弯着腰、扭着身、束手束脚,要做到从头到脚成一线。行走时步伐要从容稳健,不要摇头晃脑、东张西望、勾肩搭背。

5.切忌奉承,不卑不亢

尊重是有原则、见真情的。如果不顾原则,另有目的,人格沦丧,不知廉耻,对领导就会表现出阿谀奉承、虚情假意、夸大其词和别有用心,只能让他们反感、嫌恶甚至是痛恨。

6.态度自然,不必拘谨

领导无论地位还是阅历,都高我们一筹。与他们交往,有时让我们还有一种威压感而哄若寒蝉。我们作为平常人,尤其是未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在这种情势下往往显得手足无措、言语嗫嚅,感觉特别别扭。其实领导也是我们平等的交际对象,也是一种自然的交往关系,我们一方面要尊重他,另一方面也立足于自己,守住方寸,保持本色,自然而正常地与其交往,不必拘谨。这反倒能显示自己的交际魁力,会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尊重,领导会乐意与我们沟通。

与领导沟通,应当时刻注意自己的风度。不管自己长得怎样,也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与波折,都要显得豁达、坚定,显得刚毅果敢、气宇轩昂,这样,就自然会有一股英雄气概,有一种外在魁力。在与领导交往时,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风度的人必然会以其优美的举止言谈、高尚的品德情操赢得领导的喜爱,获得领导初步的认可。如果妄自菲薄、自惭形秽,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打倒自己,即使五官相貌长得再好,又有什么风度可言?试想,一个没有风度的人怎么能够在领导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现自己的特长呢?

第3章 知己知彼,和领导沟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学会摸透领导的性情爱好

与领导沟通,先要摸清领导的性情爱好。对领导的背景、工作习惯、奋斗目标及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了解。这不完全是为了讨好对方,而是要明白你该说、该做什么,不会因不明就里而有所闪失。

某私企,一个能力、业绩都很不错的经理突然被老板辞退了。这个经理很是恼火,跑去找老板理论,结果发现老板其实也是一肚子苦水。原来这个企业是个家族型企业,老板的好几个亲戚在企业里担任了一些重要的或不太重要的职位。这个经理前段时间推行了一套全员绩效考核制度,员工的工作效率确实得到了提高。但此举触犯了这些人的既得利益,特别是一些看似身居闲职却很有背景的人。老板直言,辞退他也是迫于压力,实在是无奈之举。

在抱怨老板没原则、没底线的同时,一个出色的职业经理人,首先会反思自己是否真的摸清了老板的底线。老板也是人,而且往往是压力比你更大的那个人,很多时候身为老板要考虑很多你也许并不考虑的问题,而且作为一个人他也有自己的脾气、喜好,这一切并不见得都是以企业发展进步为核心的。

没有底线的老板是可怕的,但无法识别出老板心理底线的职业经理人是可悲的。所以作为一名成熟的职业经理人,要学会主动积极地去分析、了解和探知老板的行事风格、性情爱好和心理底线,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在作决策的时候更有把握,更重要的一方面则是,能正确判断自己是否真正找到了能与之共同干事业的同“道”中人。这直接决定着在这个企业里,两者的合作道路能走多远。始终要记住老板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如果你动了他灵魂深处那根脆弱、敏感的情感神经,或者让他陷于什么纠缠不清的麻烦,他就保不准只好动你的位子了。尊重老板的情感,获得了老板的认同,事实上也就获得了个人成功的最大推动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每个领导都有各自的领导方式;每一种不同类型的上司,也有自己不同的处事风格。摸透他们的性情爱好、处事风格,你就能在领导面前应对自如。

沉默型上司:你得学会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他的要求,以及他对你的评价。这就要求你在平时的工作中“少说话,多做事”。

挑刺型上司:这样的上司,很难让他说一个“好”字,而且就算你尽力了,并自我感觉良好,但他还是会随时提出一点小缺点来。在他眼中,没有更好,只有最好。和这种上司相处,你得力求完美,完美,更完美。但事实上这是很不现实的,所以你在向他汇报一项工作的时候,尽量让他知道,这项工作是在他的带领之下完成的,有什么指示,一定会按他的意思去办。

固执型上司:在这种类型的上司手下做事,请记住一条,他发脾气的时候千万别吱声。等他说完了,你再说:“我一定照您的要求去办。”

直爽型上司:能同这种上司相处,算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原则上这类上司一般不会给你小鞋穿。如果他认为你做得不对,一般他会随时提出来。所以,你在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时候,一般不需要花时间去猜测上司是怎么样一个人,你该如何去做。

鼓励型上司:这种上司心胸一般很宽阔,就算是你一不小心犯了个小错误,他也会原谅你。而且他还会适时地对你说:“年轻人,慢慢来。”如果哪次你做得还可以,他会说:“不错!”

笑里藏刀型的上司:同这类上司相处,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你除了小心翼翼做好他所交待的事情外,还得留意他微笑背后的另一种含义。如果他说你“不错”,你可要当心。当然,这种上司还是很少的。

爱大声嚷嚷的上司:做这种上司的下属,必须要在他交代什么时候完成、怎么完成、要达到什么效果的时候,努力记好他所说的每一个字。如果你一不留神犯了错,他会让全公司的人都知道你的办事能力如何如何……当然,你工作出色,他也乐于充当“播报员”的角色。因此,对付这种上司,就是让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出色。所以,你一定要努力。

与你称兄道弟的上司:这种上司的口头禅是“兄弟归兄弟,工作是工作”。因此,你可以在工作之外的地方揣摩他的想法。但当你在工作中真正犯了一些错的时候,他还是会帮忙解围的。除非,他那句话是真的界限分明。

吹毛求疵型的上司:这类上司认为下属做得好是天经地义,做得不好是十恶不赦,在他的心中,永没有失败二字。面对这种对下属缺乏体谅的上司,你不可抱太大的希望,因为你只有不出错才能站得住脚。你要成为核心人物,这才会使他注意你。

尊重领导,做受领导欢迎的人

上下级的交往和相处是社交中很重要的部分。作为下级,不仅要服从上司的管理和调遣,还要注意学会与上司融洽相处。

1.精明强干,寸会得到领导的器重

领导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领导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

2.向领导请教,寸意味着“孺子可教”

在与领导的相处中,谦逊还是相当重要的。谦逊意味着你有自知之明,懂得尊重他人,有向领导请教学习的意向。谦逊可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成就事业。

3.关键时刻,要为领导挺身而出

在关键时刻,领导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领导格外器重你。当领导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呆头呆脑、冷漠无能、畏首畏尾或胆怯懦弱。否则,领导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4.在领导面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大多数领导也比较注重考虑下属的利益要求,但是若过于注意金钱物质利益之争,也并非对你有利。如果你蝶蝶不休地向领导提出物质利益要求,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感情上,他会觉得压仰、烦躁。如果“利益”是你“争”来的,领导虽作了付出,但并不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觉得你很愚蠢。

最好的办法是让领导主动地给,而不是你去“争”。使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尽最大能力满足他的要求,并且有些特色,有所创造。聪明的领导自然会用物质利益奖励你的,无需你去“争”。

5.与领导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领导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领导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物,盛气凌人,因而觉得你难以相处。与领导相交,可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会觉得自己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不要用领导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对你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际经验而不信任你。

6.体会领导处境,理解领导难处

角色换位法有助于体会领导的心境。有些人具体工作干得很好,当了领导后却一筹莫展,尤其是苦于处理各种关系。因此你要主动地帮助他分忧解难。在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时,主动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诚恳地作出自己的努力,减轻领导的负担,这会令他极为高兴的。

7.不要当面顶撞领导

批评领导时,必须照顾其面子,不要令他下不了台。当面顶撞是最愚蠢的。进谏方式很多,如动情法、比喻法、寓规劝于褒奖之中等。

8.慎重对待领导的失误

领导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领导喜欢你了。

9.把功劳让给领导

中国人在讲自己的成绩时,往往会先说一段套话:成绩的取得,是领导和同志们帮助的结果。这种套话虽然乏味得很,却有很大的妙用:显得你谦虚谨慎,从而减少他人的忌恨。

好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喜欢;越是好的东西,越是舍不得给别人,这是人之常情。要是你有远大的抱负,就不要斤斤计较成绩的取得究竞你占有多少份,而应大大方方地把功劳让给你的领导。这样,做了一件事,你感到喜悦,领导脸上也光彩,以后,领导少不了再给你更多的建功立业的机会。否则,如果只会打眼前的算盘,急功近利,则会得罪领导,将来一定会吃亏。

10.不可张扬你对领导的善事

对领导让功一事绝不可到处宣传,如果你不能做到这一点,倒不如不让功。对于让功的事,让功者本人是不适合宣传的,自我宣传总有些邀功请赏、不尊重领导的味道,千万使不得。宣传你让功的事,只能由被让者来宣传。虽然这样做有点埋没了你的才华,但你的领导总有一天会设法还给你这笔人情债,给你一份奖励。因此,让功就要做到底,不要让人觉得你让功是虚伪的。

与领导相处,重在认清自己的位置。尊重领导,维护领导的自尊,学会替领导解围,不抢领导的光芒等细节,是下属与领导相处要牢记的职场规则。

读懂领导,让领导喜欢你

1.能看懂领导的眼睛

职场上,领导对其下属的好恶也常常可以透过他的眼神来作出大致的判断。(1)领导说话时不看着你,这是个坏迹象,他想用不重视来惩罚你,说明他不想评价你。(2)领导从上到下看了你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还意味着自负。(3)领导久久不眨眼盯着你看,表明他想知道更多情况。(4)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他想鼓励你,甚至准备请求你原谅他的过错。(5)领导用锐利的眼光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6)领导只偶尔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相遇后即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表明面对你,这位领导缺乏自信心。

2.倾听领导的声音

好的下属应该不仅理解领导所谈的问题,并且能够理解他的话所蕴涵的暗示。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领导的意图,明智地作出反应。

当领导讲话时,你要排除一切使你紧张的意念,专心聆听,眼睛注视着他,必要时作一点记录。他讲完后,你可以思考一下,也可以问一两个问题,一定要真正弄懂领导的意思。然后概括一下领导的谈话内容,表示你已明白他的意见。切记:领导不喜欢思维迟钝、需要反复叮嘱的人。

如果是比较重要或复杂的事,你最好在认真聆听的同时也认真地作好记录,这不仅会使领导觉得被尊崇,而且也会认为把任务交给你很令他放心。当然,如果是一项简单的指令,你就不需要记录了,否则会给领导留下小题大做的印象。即使是一个很小的问题,你也要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去处理。

3.听懂领导的弦外音

领导常会询问你“还好吗”或“工作顺利吗”。绝大多数时候,他们并非想仔细探究你目前的状况,而是表现友善或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其实他们并不想听到你工作中的不顺利、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是你现在的心情是好还是坏。

当然,也许你的领导的确很注意你的工作情况,借着问东问西来了解你的工作状况,又或许他们已经察觉你出了什么问题。那么最安全的方法是,进一步向领导问得更明确些:“您的意思是……”这比起你顺着领导的话发牢骚要好得多,你也可以给出一些不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也不会使领导对你产生误解的答案。

4.怎样与领导共事

如何有效处理你和领导的关系?瑞士IMD工商学院总结出了四条准则:(1)珍惜领导的时间。你可以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处理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要期望你的领导也会这样安排他的时间。问题越简单,就应该越少占用领导的时间,不要混淆最常见的问题和最重要的问题。有事最好事先向领导预约好会谈时间。(2)凡事征求领导的意见。领导在被征求指导或意见时,很少会将问题推回给向他提问的人。他的意见可能并不富有远见,但是意见一旦给出,就可能成为一个限制条件。所以,如果你不希望领导的意见妨碍你的进程,那么就放慢决策的速度,或模糊观点,不要急于征求意见。

选择适当的时间以避免耽搁。不仅要节约领导的时间,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如果在错误的时候提出问题,他可能会拖延。

对于要征求意见的问题你要精心准备,这样能帮你迅速论及中心议题。在讨论中要先谈整体情况,再谈具体细节。从基本问题开始提醒他目标是什么,你目前已经做到哪一步了,以及你希望得到他哪方面的意见。(3)给领导善意的提醒和帮助。领导有很多下属,需要作方方面面的决策。因此,如果你一味地催促领导作决策,他很可能会说“不”。为了避免这样的结果,你应该这样做:

①提醒他上次会谈达成的意向;

②提醒他目标,而不是匆匆具体到内容和方式;

③提醒他以前因为没有及时决策而遇到的问题;

④迅速小结可供考虑的选择及你挑选这种方案的标准;

⑤告诉他你期望他做些什么:是通知大家一下或共同决策、共担风险,还是增加一个标准、重新审查方案;

⑤集中于你需要他帮助的那些事项;

⑦准备好事实和数据以避免可能的分歧,用表和图帮助他迅速了解情况;

⑧会谈后,书面小结他的决策,以确认达成的共识;

⑨决策一旦作出,不要在外评论。(4)提出问题并能给出解决方案。领导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种有了点问题就推到他身上,而且无法给出解决方案或至少拿出几个选择意见的的下属。所以,在你向领导提出问题寻求帮助的时候,千万不要把问题抛给领导就坐等帮助了,否则几次下来,你就得收包袱走人了。

领会领导的意图

领导之所以重用你,是因为你能满足他的一些紧迫的要求,如果没有你也能顺利满足要求,他就不必费这个劲了。你的领导深信需要有一个拥有你那样的技能和经验的人,并且认为你正是帮助他实现目标的最佳人选,于是,给了你这个职位。在你任职期间,你会被要求做许多事情:一般性的职责、特别的任务、团队和个人项目等。你会有很多机会超越他人,显示你的优秀,并向领导证明当初聘用你的决定是多么明智。然而,有些重要的职责,或许你的领导永远都会秘而不宣,但你在任职期间要始终牢牢地记在心里。

汤姆原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心理医生,刚刚进入这一行业的时候,他像其他人一样充满了雄心壮志,但是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两年时间后,他开始变得愤世嫉俗,他甚至比前来咨询的病人更加满怀负面的情绪。他觉得老板给他的薪水过低,觉得老板不重用他,而老板对自己提交的升职报告一次都没有回复过。

其实,老板决定在下半年的集体会议上宣布提升汤姆为主治医生一事。然而汤姆并没有了解老板对他的期望,他不仅不兢兢业业地做事,还总是抱怨说:“再做下去一点儿意思也没有了。从早到晚都是面对病人的抱怨,脑袋都要爆炸了,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患者究竞要治疗到何种地步竞然是一群外行在制定标准,他们对治疗一窍不通,但我们却不得不遵守他们的标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汤姆的这些牢骚很快便传到了老板的耳朵里。

老板对汤姆的表现感到非常的失望,一直以来老板就对汤姆抱有很高的期望——事实上,汤姆的情况老板不是没有看到,但是老板认为,汤姆过于年轻,需要接受基层业务的扎实训练。但是,当老板听到汤姆的抱怨和牢骚之后,打消了尽快晋升汤姆的想法。

当汤姆再次得知没有晋升的消息时,他彻底地变成了一个典型的工作倦怠者,最终他不得不离开这个职位。

了解领导,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我做的事是领导希望我做的吗?

如果领导最近希望提高利润率,你就不要忙着提升销售额;如果领导关心作好明年的规划,你就别一心忙着作年度绩效考评。

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谁能清楚地回答出:“领导最近最关心的是什么事?他最希望我做什么?”做到这点的经理人,寥寥无几。

对自己不清楚的事情不要从表面现象去判断,也不要凭经验臆测,而是要主动多跟上司沟通。

每一个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聪明能干,更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够担当大任,独当一面——不仅仅是企业的老板如此。实际上你的直接领导也是如此,因为他们也迫切地希望有更优秀的人把事情做得更出色。

如果你还没有得到晋升,那要么就是领导想继续考察你,要么就是你做得还不够。如同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样,你的领导同样希望你做出更大的事业。这绝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事实。因为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大批更加优秀、更加成功的员工,组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因此,你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和期望。

要准确领会领导的意图,注意一定的方法,讲究必要的技巧很重要。这类途径和办法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从主动询问中获得。主动询问是了解领导意图最直接的办法。在季节变换、任务变换、重大政策出台、重大任务来临、重点工作转移等时机,都要主动地请示、询问领导,看一看领导有一些什么考虑和打算,早着手,早介入,早知情。为领会好领导意图赢得主动权。(2)从领导批示中领会。领导阅读文件、报刊和材料后的批注蕴藏着领导许多有感而发的新思想,体现了领导对某一问题、某项工作、某个事物的看法,悉心研究领导批注中的思想观点,就能从中把握领导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有些下属对这一点认识不到,对领导作的一些指示、意见,不细心领会。这正是有的下属整天在领导身边转,却摸不清领导意图的重要原因。所以,下属对领导在文件上签署的意见、在材料上修改的内容,以及对一些具体问题作的指示,都要认真学习反复研究。(3)从平时言谈中捕捉。领导的设想、主张,有的是通过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有的则是通过言谈阐述出来的。作为下属,无论是与领导一起检查工作、参加会议,还是和领导一块儿就餐、散步和闲聊,对领导的言谈都要用心记住,即使是平时的一些零碎的看法、意见,也要善闻其言,注意收集,为准确理解领导意图奠定基础。(4)从讲话材料中把握。领导在一个时期的决心意图,大都体现在一些重要讲话材料中。这也给下属领会领导意图提供了一条重要途经。下属一定要注意学习领导的讲话材料和研究文章,在学习的过程中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思想。(5)从积零为整中综合。领导者定下的任何决心和意图不是一下子定型的,都要经历一个从萌发、完善到成熟的过程。这期间,领导的思想会在多种场合、各种时机通过言行流露出来。部属一定要做有心人、细心人,留心观察领导者的言行,注意收集领导平时一些零碎的思想和随口冒出的火花。长期坚持,积少成多,积零为整,联系起来分析,连贯起来思考,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要准确领会领导意图,除了必须掌握领会领导意图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外,还应当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心领神会,切忌不懂装懂;二是要深刻领会,切忌浅尝辄止;三是要全面把握,切忌断章取义;四是要敢于创造,切忌生搬硬套。

了解领导是每一位下属必修的一门功课,只有精通了这门功课,我们才能在与领导的交往中更为灵活,才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很多身为下属的人不能了解领导的这种心态,将领导与自己看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认为由于两者之间立场不同而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心态实际上既无助于自己的进步,更无法与领导建立和谐的关系——它往往成为阻碍我们学习领导、与领导良好合作的严重问题。由这种心态产生的行为就是抵触、对抗以及抱怨与推倭,对个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每一个领导,由于他处在管理位置上,所以也更容易站在管理者的立场上想问题。每一个领导出外总是代表公司的形象出去的,所以,他们往往能够以公司职员的形象维护公司的利益。想想看,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是因为他们在多方面具备高水平的综合素质——这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而事实是,每个领导者也都希望自己的下属确实做到这些。

正因为每一个领导都对下属有更高的期望,因此,每一个下属都应当了解领导对自己的期望,同时要学会从领导身上学习如何满足这些期望的工作方法。这既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也可以保证我们与团队成员和其他同事良好的关系,特别是与领导的良好沟通关系,从而为我们在职场上的成功奠定基础。

第4章 抑扬顿挫,用美妙声音架起与领导沟通的桥梁

用声音增添魅力

声音的力量,足以改变世界。而且,我们自己说话的声音,总是随我们自身的变化而变化。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如何感知自己以及他人对我们的反应方式。在“魁力调查问卷”的回答者中,有高达90%的人都认为,声音是一个人魁力的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为什么我们容易信任那些优秀的新闻播音员呢?其中主要原因应该归功于他们声调优美、低沉悦耳、张弛有度的嗓音。他们绝妙的声音具有使听众不会轻易转移注意力的特质。仅有一副姣好的面容的播音员是很容易被湮没的。那些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播音员通常都有一副令人愉悦的、第一流的好嗓子。当然,他们也都是好的记者。但是假设这些人的嗓音是嘶哑刺耳的,那他们很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广播业中被淘汰掉。

在与领导交往中,要避免使用指导性语言。“指导性语言”若用得不恰当,或用得太多,就会变成“批评”,甚至是“找茬儿”,因为,指导性语言通常带有“上对下”的教训口吻,领导听起来就会不高兴。

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用声音增添自己的魁力。在与领导交谈时要避免语言交流中的误区,是展示自我形象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从语调、语气等方面入手。

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语气。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大相径庭。抓住时机,恰到好处,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同样,在不同的场合也应该运用不同的语气。

人不但有理智,还有感情。人们常常要流露出真情,而语调就是流露这种真情的一个窗口,愉快、失望、坚定、犹豫、轻松、压抑、狂喜、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都会在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表现出来。它不但展现着一个人的感情世界,也表露了他的社交态度。那种心不在焉、和尚念经的语调绝不会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

当一个人心理恐慌,便会表现出语速的异常加快,往往表现为说了许多话,其实内容大多不着边际,实质上也没有什么内涵,言词之间也会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漏洞。

平时多注意说话的语调、语速,让它们在沟通中为自己增添魁力。

其次,多使用敬语。

敬语主要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蕴涵着的对他人表示敬重、礼让、客气等内容的语言表达方式。

与领导交谈使用敬语是谈吐文雅的重要体现,是展示谈话人风度和魁力的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尊重领导的必要条件。一般而言,对领导敬语的类型可归结为以下几种:

1.问候型敬语

问候型敬语是与领导相见问候时使用的敬语,通常有“您好”“早上好”等。问候型敬语的使用表示尊重,而且也充分体现了说话者有教养、有风度、有礼貌。

2.请求型敬语

请求型敬语就是在请求领导帮忙时所使用的一类敬语,这类敬语通常有“请多关照”“承蒙关照”“拜托”等多种不同表达方式。

3.道谢型敬语

道谢型敬语是指当自己在得到领导帮助、支持、关照、夸奖之后表达谢意时所使用的敬语。这类敬语最简洁而最有效的表达就是由衷地道一声“谢谢”。除此之外,属于这种类型的敬语还有“承蒙夸奖,不胜荣幸”,“承蒙提携”等。

4.致歉型敬语

最平常的致歉型敬语即是:“对不起”“请多包涵”“打扰您了”“给您添麻烦了”“非常抱歉”等。

不管运用何种敬语,在表达上都要注意:首先敬语的使用要本着诚心诚意的原则,不能只是形式上的应付或敷衍塞责。其次要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氛围灵活掌握敬语的使用,既要体现出彬彬有礼,又要不落俗套。再次使用敬语时还应认真、直截了当,不要含糊不清,同时还要注意领导的反应,并辅之以必要的体态语言。

要力求通过敬语的表达使领导在心里产生反响和共鸣,达到感情的进一步交流。

如何让自己的语言动听

平时,我们与领导交谈、交往的时候,大都希望自己能在对方心目中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因此,莫不讲究语言方面的技巧和修辞。语言的技巧,着重在“巧”字上。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技巧,对于日常的交际活动肯定大有助益。

要使领导与你交谈之后心情舒畅愉快,除了注意舌头的说话技巧外,还得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要给领导优雅的视觉形象,第二是要给领导悦耳的听觉形象。若要语言动听,让领导产生愉快的感觉,就要把握抑扬顿挫,注意气氛。适度把领导当成谈话的中心,使对方在心理上获得一种被尊重的感觉。领导明白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当然心花怒放。因此,语言要说得动听,要使领导感动,应该时时把领导放在谈话的主角位置。如此一来,领导会觉得人格受到尊重。

1.正确把握说话的节奏

说话不仅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在形象,更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那些讲话磕磕绊绊没有任何节奏感的人,很少能够打动领导。只有懂得说话的节奏、思路清晰的人,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掌握好节奏的最高境界是说话自然流利。

当然,恰当的停顿不属于不流利,利用停顿展开新的思路,或者从一个要点过渡到另一个要点,或者重复某个词以给领导留下更深的印象。

磕绊的次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也是熬过听那些令人生厌的讲话的有趣方法。在大多无味的讲话中都会磕绊。在你自己的讲话中,请别人统计一下你发生磕绊的次数,具有很大的实际价值。

很少有人能够在即兴讲话中不出现磕绊情况。我们发现平常人最多会达到每分钟30处,有许多的教授也有20处之多。

那么,如何提高与领导说话的流利水平呢?

首先,应熟悉交谈的主题。当我们的思考不发生任何迟疑的情况时,要说的话也自动地到了嘴边。充分的准备可以增加流利程度,因为这能增加自己的自信心,从而更能坚信自己要讲的东西。

其次,发音要准确。发音含糊不清是说话犹豫的一种表现。如果下属连续几个地方都有迟疑不决的现象,就会使领导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而你也会在头脑中力图发现哪儿出了毛病,结果会使说话更加不流利。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流利方面做出一些努力,会收到很好的成效。

再次,要充满热情。我们注意到,人们激动时,声音变高,语速变快,此时,语言似乎更加流利。所以,在与领导交谈时,要用你的热情感染他,要大声讲话。

2.抑扬顿挫地讲话

我们在与领导谈话中,只要重视并运用语调的抑扬顿挫的变化,即使是抽象枯燥的内容也能讲得娓娓动听,牢牢吸引住领导。如果不善于运用语调变化,古板平淡得很,即使是生动有趣的内容,也会讲得单调平淡,使领导反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驾驭语调的技巧,以便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感情,增强说话效果。(1)停顿与连接。说话中的停顿与连接是为表达语句的意义和层次、思想和情感服务的,与书面语不同,口头语的停顿并不完全受标点符号的制约。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需要停顿;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有时则要连接。这一点应该牢记,但也不能生搬硬套。

停顿与连接在说话中起着重要的表情达意的作用,主要意义在于以下六点:

①保证语意清晰明确,不使听者产生误会;

②强调重点,加深印象;

③讲究总说分说、起承转合,使内容有层次感;

④造成转折呼应;

⑤体现思考判断,给听众的领悟提供依据和时间;

⑤造成意境,令人回味想象。(2)重音。重音可分为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语法重音是显示语句语法结构的,位置比较固定,有一定的规律。强调重音可分为逻辑重音和感情重音。感情重音强调某种特殊的感情,如表露喜怒好恶等所使用的重音。逻辑重音是能突出语句目的、体现逻辑关系、点染感情色彩的关键词句,其具体表现较为复杂,应根据内容予以区分并把握。重音需在非重音的环境中存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突出,二者必须有机地衔接和过渡,做到和谐统一。(3)快慢。说话速度的快慢,与交际目的、表达内容、环境气氛、心境情绪有关。一般说来,说明叙述时,语速稍快;抒情议论时,语速稍慢。紧张热烈时,语速稍快;在幽静庄重或沉闷凄凉的气氛中,语速稍慢。心情激动时,语速较快;心情平静或忧伤时,语速较慢。说话速度的快慢还与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有关。一般来说,年轻人说话语速较快,老年人则相对慢些;地位较低或身份一般的人说话要快些,职位较高或身份显赫的人则相对慢些;活泼开朗、机智勇敢或鲁莽急躁、狡猾奸诈的人说话要快些,憨厚老成、沉着镇静或愚钝迟缓的人说话就慢些。

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

拼搏在职场,也许你是那个总能够非常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的员工,你经常觉得自己鹤立鸡群、出类拔革,总是满怀欣喜地盼望着评优、加薪、升职,可是这些好事却总是离你很遥远。每次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受到奖赏和升迁,自己只有辛苦的份儿,最多偶尔被领导夸赞几句……

是不是该回头好好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么和领导说话的?

以下几点是我们说话中常有的缺陷,我们可以对照检查,并加以改正。

1.说话用鼻音

用鼻音说话是一种常见且影响极坏的缺点,当你使用鼻腔说话时,就会发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你所发出的声音就是一种鼻音。

如果你说话时嘴巴张得不够,声音也会从鼻腔而出。在电影里,鼻音是一种表演技巧,如果演员扮演的是一种喜欢抱怨、脾气不好的角色,他们往往爱用鼻音说话。

如果你期望自己在领导面前具有极大的说服力,那么你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应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方法是,平时说话时,上下齿之间最好保持半寸的距离。

2.声音过尖

一个人受到惊吓或大发脾气时,往往会提高嗓门,发出刺耳的尖叫。一般女性犯此错误居多,要多加注意。因为尖锐的声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难听。你可以用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有无这一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绳结一样凸出?下颚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来明显紧张?如果你和领导说话时出现上述情形,你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这时你就要当机立断,尽快让自己松弛下来,同时压低自己的嗓门。

3.说话忽快忽慢

一般来讲,说话的速度很难掌握,即使是一些职业演说家或政治家,有时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说话的速度。和领导说话太快,领导就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说话太慢,领导就会根本不听你说,因为他们缺乏一种耐心。据专家研究,适当的说话速度为每分钟120~160个字之间,而且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绪和说话的内容会影响你表达的快慢。在与领导说话时,应该把握适度的停顿和速度变化,会给你们的谈话增添丰富的效果。

为了测量自己说话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说话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讲词,然后用秒表测出自己朗读的时间。如果你说话的速度每分钟达不到上面那个标准,就可以试着调整说话速度,看是否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4.口头掸过多

日常生活中,人们听到这样的口头禅,如“那个”“你知道不”“是不是”“对不对”“嗯”等。如果一个人在与领导说话中反复不断地使用这些词语,一定会损失自己说话的形象。

下面介绍几种克服口头禅的方法以供参考。(1)默讲。出现口头禅的原因之一,是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讲了上句,忘了下句,此时就要用口头禅来获得一点儿思考的时间,以便想起下句话。事前默讲几遍,对内容、措辞十分熟悉,正式讲话时就能减少或不出现口头禅了。(2)朗读。克服口头禅的朗读法,就是将自己的口语从不清楚变为清楚流利的语言。如果语言流畅贯通,就不会出现口头禅。出声朗读老舍、叶圣陶等语言大师的作品,有助于用规范的语言来改善自己不规范的语言。(3)耳听。播音员、演员的语言,一般都较为规范,没有口头禅。平时听广播、看电影时,可边听边轻声跟着说。久而久之,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口语精练了,口头禅少了,连普通话水平也提高了。(4)练习。听听自己的讲话录音,会对自己讲话中的口头禅大为反感。这样,往往能使自己讲话时十分警惕,口头禅也会随之变少。(5)慢语。在一段时间内,尽量讲慢些,养成从容不迫地思维和说话的习惯,一句句想,一句句说,对克服口头禅有很好的效果。

5.讲粗话

讲粗话是说话的恶习。俗话说“习惯成自然”。随便什么事情,只要成了习惯,就会自然地发生。讲粗话也是如此,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讲粗话的习惯,往往是出口不雅,自己还意识不到。如果和领导说话不自觉地说了粗话,那么就会给领导留下很不好的印象。

比较有效的改变说粗的方法是,找出自己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集中力量首先改掉它。首先是改变讲话频率,每句话末停顿一下;其次讲话前提醒自己,改变原有的条件反射。出现频率最高的粗话改掉了,其他粗话的克服也就不难了。

请别人督促也很重要。当然,这里的“别人”最好是了解自己的人,这样督促起来可以直截了当。由于有时自己讲了粗话还不知道,请别人督促就能起到提醒、检查的作用。督促还有另一层心理意义,那就是造成一种不利于原有条件反射自然发生的外界环境,以促进旧习惯的终止。

6.小动作过多

可以检查一下自己,在与领导交谈时是否在不断出现以下动作:坐立不安、蹙眉、扬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头皮、转动铅笔、拉领带、弄指头、摇腿等。这都是一些影响你和领导说话效果的不良因素。当你说话时,动作过于频繁,领导就会被你的这些动作所扰乱,对你留下极其不好的印象。

第5章 精当措辞,提高说服力增强与领导的沟通力

与领导谈话,礼貌用语要用好

我们生活的国家是著名的礼仪之邦,讲究礼数向来是中国人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语言是人们用来传达信息的工具,也是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方式,更是人际交往的桥梁。语言内容和表达方式能够反映出一个人道德、文化等各方面的修养。在包括工作在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中,礼貌用语是很重要的礼仪形式,也是展示一个人品格的“橱窗”。

在职场中,要学会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首先就要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把礼仪作为你应该做的,形成工作中的一种日常规范,那样就会有利于你不断进取。如果不懂得与领导相处的礼仪,想赢得领导的信任恐怕就不是很容易的事了。

作为下属,当见到领导时,应该主动和领导打招呼。如果距离太远不便呼叫,可用眼睛注视,当领导和你的目光相遇,点头示意一下就可以。近距离相处则可用礼貌用语招呼。另外,在平时和领导打交道的过程中,你更要时刻牢记使用礼貌用语,让领导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相反,若对领导不使用礼貌用语,则会让其觉得你缺乏修养,不懂礼貌。此外,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只有运用恰当才能让人感到舒服,因此要切忌用词不当。

杨威刚踏出校门时曾在一家贸易公司任职。一天,部门领导出去和客户开会开了很久,当时室外风很大,领导回到办公室时,一副灰头土脸的样子。领导嘴里嘀咕着:“连午餐都没顾得上吃,饿得要死,还被客户刁难,真是快被气炸了!”杨威当时虽然也在忙,但是为了安抚领导,就简单地说了一句:“辛苦了!”让杨威没有想到的是,原本像战败犬一样的领导,突然变成了斗鸡,生气地对他说:“什么辛苦了!你干脆来拍拍我的肩膀,对我说‘干得不错’好了!你以为你是谁啊?”杨威听得莫名其妙,心想自己一片好心,怎么会被他曲解成这样?因此,他郁闷了老半天。

后来杨威才明白,“辛苦了”是上司对下属或前辈对晚辈才能用的慰问语,自己明明是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菜鸟,却这样对领导说话,难怪满肚子气的领导听了之后会更生气。

如果部属对领导说“辛苦了”,大多数领导都会不高兴的,即使有些领导不会表现出来,也会在心里想:我辛苦了,那你这个做下属的干吗去了?

那么到底该怎么说才恰当呢?很简单,只要多加一个“您”字,整个句子的语气听起来就完全不同了。虽然“辛苦了”和“您辛苦了”这两个句子意思完全相同,但是传达出来的意义和语气却是截然不同的。“您”就字形的含义来讲是“心上有你”,一开口就显示出了对领导的尊重。

下面是利用礼貌用语帮助你提升在领导心目中地位的几条极为实用的经验:(1)不管在公司内外,只要领导在场,离开时一定要跟领导打一声招呼,说一下类似于这样的话:“对不起,我先走一步了”“再见”。(2)在公众场合遇见领导,别表现出特别的热情,只需礼貌地说一声“您好”就可以了。尤其注意不要嘘寒问暖地跟领导说个没完。(3)如果领导受邀并参加了你的派对或你举办的活动,一定要当面致谢,并送个小纪念品以示谢意,哪怕是一张纪念卡。(4)如果前一天领导请你吃饭了,第二天见到领导时要再次致谢。(5)当领导坐着时,你从领导身前经过,一定要说“不好意思”或者“对不起”来表示一下你的歉意。(6)当领导派发红包时,应及时拆开来看看,无论多少都要立即向他表示感谢。同时记住,不要把所得红包的金额告诉周围的同事,因为领导把红包包起来可能是一种不公开的奖励方式,不要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选择另一个有意义的日子,如节日时向领导送上一张贺卡或者一束鲜花等小礼品作为答谢。(7)在工作中的酒会、宴会上,举杯前要先等着领导,只有等到领导举杯了,你才能举杯,或者你可以举杯敬领导。切记,千万不要拿起杯子一句话也不说就一饮而尽,那样领导会以为你对他、对工作或者对公司有什么不满。

说服领导要遵循的原则

除了下属和客户,领导也应该成为我们说服的对象。例如,领导不了解实际情况,而作出了错误的决定时,作为一个人有责任心的下属,应该提醒、说服领导。这是对工作尽职尽责的表现。

由于地位、职务的差异及隶属关系的制约,下属说服领导必然不像说服客户和下属那样容易。只有善于把握上下级关系的特殊性,采取得体的口气、恰当的方式和高明的技巧,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清朝著名才子纪晓岚很善于驾驭言语。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纪晓岚说:“臣领旨。”乾隆问道:“你打算怎么个死法?”纪晓岚答道:“跳河。”乾隆说:“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此话怎讲?”乾隆疑问道。“我到了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也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为当今的雄辩之才。”

纪晓岚在毫不损害乾隆面子的情况下,点出他的无理之处,一举令他折服。很显然,乾隆是根据纪晓岚提出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之论叫他去死,此令顺理成章。纪晓岚临阵进退皆无道理,只有迂回出击,方能主动创造契机,指出如果皇上承认自己是昏君,他就去死。而乾隆当然不可能承认自己是昏君,故纪晓岚很自然地也就把自己从“死”中解脱出来,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充分的不死理由。

只要下属的意见确实言之有理,而且提出意见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技巧性,领导一般也就不会固执己见了。不过,在说服领导时,要给领导思考的时间。只要耐心等待等待,他们会权衡利弊,得出正确结论的。这时,我们的说服也就见效了。说服领导有以下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动之以情。顺利地接近他,使其产生愿意听从劝说的心理,是成功改变他人态度的基础。领导的态度有时候就像镜子一样,如果下属表现得有弹性富于理智,领导也不会以顽固和强硬的态度回应我们。这就告诉我们,要说服领导就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此外,我们在和领导交谈时,巧妙地运用语言造成某种特定的情感环境,也有助于说服领导。

第二个原则是要顾忌领导的情绪。感觉自己说破了嘴也无法说服领导时,不妨反思一下自己的态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领导也不喜欢强硬和自负的态度,如果下属不顾忌领导的情绪而鲁莽地提建议,必然无法说服领导的心。

第三个原则是要尊重领导。领导受到了尊重,就容易听得进去意见和建议。心理学上有“对抗理论”,人们都喜欢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活动,而不愿意听他人的指挥,让人摆布。强迫某人做某事,就会让对方感到自主权受到了伤害,而唤起对立的情绪。普通人这样,更何况领导呢?所以在说服领导的时候,要尽量用商量的语气,以保护对方的自尊,这样也有利于取得好的说服效果。

第四个原则是消除领导的戒备心理。当领导有顽固的见解时,直来直去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往往会碰壁,遇到这种情况最好采取“迂回战术”。所谓的迂回战术就是把对方的注意力从他敏感的问题上引开,绕个弯子,再回到正题上来。这样可以消除对方的戒心,避免陷入僵局。卡耐基曾经告诫人们:“与人交谈,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不要先讨论双方不一致的问题,而要先强调,并且反复强调你们一致的事情。让对方一开始就说‘是’‘对的’,而不要让对方一开始就说‘不’。”

明白了这个道理,在劝说领导的时候就尽量不要让对方把“不”字说出来,或让他暂时忘记自己的观点。要尽可能地让对方说“是”,这时候他是放松的,比较容易接受他人的意见,至少不会轻易地反对,而会先权衡。而且一旦“是”字说出口,他也不会再轻易地否定了。所以要利用这种心理学效应让对方接受你的意见。

第五个原则是把我们的需求置换成领导的需求。在说服领导的过程中,运用角色置换法进行说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角色置换法就是下属首先要从领导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站在领导的角色来看待沟通中所涉及的问题,然后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说服,成功概率要大很多。下属与领导存在着一定的角色差异,因而不可避免地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差异和分歧。如果下属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那么就比较容易说服领导。

与领导交谈时掌握正确的措辞

懂得在关键时刻说适当的话也是事业能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掌握了说话技巧,学会和领导说话,不仅能让你的工作生涯备感轻松,更能使你获得名与利的双丰收。

赵康在一家图书公司做策划。这天经理突然来到他的办公桌前,将一摞文件交给他,责问道:“你到底都写了些什么啊?”当时赵康正想着下一个方案,被经理这么一问,就愣住了。“怎么了?”赵康问。没有想到这三个字一出口,经理立刻爆发了:“怎么了?你问我还是我问你啊?”赵康一下子被问懵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这时,赵康旁边的一名同事走了过来,冲经理一笑:“经理,我来看看,两点半点之前答复您,好吗?”经理点了点头,又冲赵康瞪了瞪眼,离开了。这时,赵康心里一肚子委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让我再认真地想一想,两点半以前给您答复好吗?”虽然只是一句话,但足以平息领导冒出来的怒火。另外,当领导给你一个方案,或让你马上回答某个问题,你却没有做好思想准备时,类似于这样的回答,也能给你留出足够的思考和应对时间。如果领导向你询问一些不在你工作范畴内或者你并不熟悉的问题,你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时,最好还是不要说不知道。你可以对领导说:“让我再认真想一想,过一会儿给您答复好吗?”这样,巧妙回避了你不了解的情况,之后再询问其他人,或者查找相关的资料。这种回答不仅能暂时为你解危,也能让领导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很用心很认真。不过,事后可不能懈怠,要及时向领导交出自己的答复。

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出来,会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我们也许会感慨,自己努力工作多年,一次职都没有升过,而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却总是不断高升,世界真是太不公平了。而实际上,也许他们在工作技能上确实不如你,但他们一定有自己独特的能力让领导对他刮目相看。比如在和领导沟通时,他们会习惯性地用一些句型。千万不要小看这些句型,这些句型能使领导听起来很受用,领导也会觉得下属有礼貌,处理事情有分寸,有资格、有能力成为自己的最佳搭档。

下面我们归纳了一些职场中和领导说话时可能会用到的很实用的句型:(1)领导传唤时责无旁贷的句型:我马上处理!(2)表现出团队精神的句型:某某的主意真不错!(3)说服同事帮忙的句型:这件事没有你不行!(4)智退骚扰的句型:这种话好像不大适合在办公室讲吧!(5)恰如其分地讨好领导的句型:我很想知道您对某个方案的看法……(6)以最委婉的方式传递坏消息的句型:我们似乎碰到了一些状况……(7)巧妙闪避你不知道的事的句型:让我再认真地想一想,3点以前给您答复好吗?(8)不着痕迹地减轻工作量的句型:我知道这件事很重要,但我能不能先查一查手头上的工作,把最重要的事排出个先后顺序来?(9)面对批评时表现冷静的句型:谢谢您告诉我,我会认真仔细地考虑您的建议的。(10)承认疏忽但又避免引起领导不满的句型:是我一时失察,不过幸好……

和领导说话有理有节

许多在同事、亲友面前滔滔不绝地谈话的人,一到领导面前便结结巴巴的,甚至语不成句,许多想好的话也不知从何说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如上下级地位的差距,客观上造成了感情上的差距,人们担心自己的“命运”“前途”掌握在领导手里,若讲话出了差错,会影响今后的发展。会说话的人,在领导面前泰然自若、有理有节。

有一次,拿破仑得意地对他的秘书说:“布里昂,你也将永垂不朽了。”布里昂听了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意思。拿破仑看着他,进一步解释道:“你不是我的秘书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布里昂可以因沾他的光而显名于世。布里昂是一个非常有自尊心的人,他不愿意接受子虚乌有的恩惠,但又不便直接对拿破仑的话加以反驳或者拒绝。于是他反问道:“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

这句话问得十分“刁”,拿破仑还真的没料到布里昂有这一手,他愣了一会儿。不过,拿破仑毕竞是英雄胸怀,他没有责怪布里昂,而是为他鼓掌喝彩:“好,问得好!”“请问亚历山大的秘书是谁?”在这里,布里昂十分巧妙地暗示了拿破仑,亚历山大名垂史书,风流千古,但他的秘书却鲜为人知,那么,拿破仑的名气再大,也不会让他的秘书布里昂显名于世了。这巧妙的暗示,以及巧妙的拒绝,使拿破仑明白了自己的失言,又维护了双方的尊严。这种机智的部下,自然能赢得领导的信赖和赏识。

伴君如伴虎。领导毕竞不像一般同事。何况一般同事之间也应该注意分寸,不能太无所顾忌。所以与平时领导相处、交谈和汇报情况时,都要多加小心。特别是一些让领导不快的话,就更要注意。例如:

1.不经意地说:“太晚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嫌领导动作太慢,以至于快要误事了。在领导听来,肯定有“干吗不早点儿”的责备意味,你看这话能说吗?

2.对领导说:“这事不好办。”

领导分配工作任务下来,而下级却说“不好办”,这样会让领导下不了台,也说明你在推卸责任。

3.对领导说:“您真让我感动!”“感动”一词是领导对下级的用法,例如说:“你们工作认真负责不怕吃苦,我很感动。”而晚辈对长辈或下级对上级用“感动”一词,就不太恰当了。尊重领导,应该说“佩服”。例如:“经理,我们都很佩服您的果断”这样才算比较恰当。

4.对领导说:“不行是吗?没关系!”

这话是对领导的不尊重,缺少敬意。退一步来讲,也是说话不讲方式方法,说了不该说的话。

5.对上级的问题回答:“无所谓,都行!”

过度客气反而会招致误解。和领导说话应该小心谨慎,顾全大局。但顾虑过多则适得其反,容易遭受误解。

善于察言观色,以平常心去应付,对这类情况就可以应付自如了。如果想克服胆小怕事的心态,有时越是谨慎小心,反而更容易出错,会被领导误认为没有魄力,不值得重用。

在职场中,没有几招保命的本事是不行的,否则,一旦碰上风浪,你会成为首先被牺牲的那一个。因此,多练几个绝招,你才能在职场中游刃有余。

第6章 坦诚相待,以心换心换得领导的永远放心

与领导说话的“黄金法则”

据说在西方商人中,几千年来流传着一条“黄金法则”。这条法则威力无比,遵循它就可以登上成功的顶峰,违背它却会陷入失败的低谷,因此被称为“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法则的内容就是孔老夫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位美国学者还为之加了注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个“人类行为的伟大法则”,其实就是人际交往的“黄金法则”。此外,我们在与领导交往沟通中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奠重领导

尊重别人也等于尊重自己,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2.言而有信

内心真诚,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从“信”这个汉字的造法来看,也就是用的“人言可信”。与人交往,守时也是守信的一种表现。《庄子·盗跖》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尾生与女五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尾生虽然有点迂,但他坚守信用的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后来,李白在《长干行》中也用了“尾生抱柱”这个典故:“长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同气相求

与领导相处,要努力寻找双方的共同点、相似点,找到能沟通话语的桥梁。有格言认为:“爱读同样书籍的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巩固。”结交最快、友谊也最巩固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有较多的相似点。

4.坦诚相待

心理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人们更喜欢表现自己思想性格的人;而对那种老讲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的人、躲躲闪闪伪装自己的人、过于内向且性格太封闭的人,则不太喜欢。在与领导交往中,个人应当有自己的隐私权,但另一方面又需要恰当的自我袒露。这是人际沟通的需要,也是对他人表示信任的一种信号。

5.相互宽容

宽容,是个人或某个群体对自己力量充满自信心的一种体现,是人与人交往中能化解矛盾、隔膜、怨恨,甚至仇视的溶解剂。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松下电器企业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过:“在社会上,沟通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无疑是一颗体谅的心。即使是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彼此有一颗相互体谅的心,就是荒漠里的甘泉。”

与领导沟通,态度主动最重要

与领导沟通,主动的态度十分重要。工作不久、阅历较浅的下属,工作热情高,富有开创性,对工作任务能够提出一些设想和建议。但下属往往慑于周围人际环境的压力,主观上不能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自己的设想和建议得不到领导的了解和采纳,就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到发挥。有时因为缺乏沟通,甚至会使上下级之间产生很大的隔阂,令领导无法轻易地对下属产生信任,这对下属与领导开展工作有非常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不与领导主动沟通,会使你丧失展示才华、取得成功的机会。

作为下属,可以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渐渐地消除彼此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使上级下级关系相处得正常融洽。当然,这与“巴结”领导不能相提并沦,因为工作上的讨论及打招呼是不可能缺少的,这不但能祛除对领导的恐惧感,而且也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圆满,工作顺利。

在现代职场上,能否与领导及时沟通,往往关系到一个人的荣辱升降,甚至关系到你的饭碗能不能保得住。

小琴在一家外企就职,最近公司正准备在她和另外一名职员之间作出选择,提升一名经理助理,而另外一名资历更高的员工被提升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一天下班的时候小琴由于手上的事情没有忙完就又忙了一会儿,直到事情做完了。她见经理正好也从里面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她和经理打了招呼,便一起来到电梯。小琴看到经理在非常仔细地整理自己的领带,便笑着对经理说:“你的领带真漂亮,和你的这套西装真配!”

见到有人赞美自己,经理当然也非常开心,对小琴自然也产生了好感。接着在等电梯的时候他们还谈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谈得非常投机。经理通过谈话发现小琴的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工作能力也非常强,并且最为重要的是她还是一个非常热情充满活力的女孩,于是又直接问她:“假如公司这次把晋升的机会给了你,你会怎么做?”小琴则信心十足地说:“我一定会尽我的努力去完成工作,而且我觉得这份工作对于我来说难度也并不大,我相信我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事情的结局可想而知,小琴不但晋升到了经理助理的职位,而且她的薪水也升高了一大截。

当然,肯定会有人质疑上面故事中那位经理选择小琴的标准:难道就因为无意中的一次谈话让他感受到了小琴对他的尊重,所以他就选择了小琴吗?那位经理的选人标准是不是过于感情用事,不够客观呢?

事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这个样子。要知道,经理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喜欢和厌恶的人和物。因此,如果说他首先从感情上接受了活泼热情的小琴,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小琴虽然资历短,但基本的工作能力显然已经具备了,何况她待人的热情和沟通技巧也能帮助她更好地做好经理助理这份工作。因此,经理最后选择了小琴,无论从感情上考虑还是从理性上分析,这都是更优的选择。

美国金融家阿尔波特在进入金融界之初,他的一些同学都已经在金融界打拼出了自己的一份天地,他们基本都担任高职,都是老板的心腹、得力助手,他们传授给阿尔波特一个最重要的秘诀——一定要找到机会跟你的老板讲话。这个“秘诀”对阿尔波特后来的职场成长帮助非常大。而上面故事中的小琴也正是由于有了同经理的这次有益的交流和沟通,才使经理对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才能够放心地将工作的重任交给她去做。

然而,在日常工作当中,太多的员工对老板有莫名的生疏感或恐惧感,他们在老板面前的行动举止都和平常不一样,表现得非常不自然,甚至于连正常的工作交流也不愿意和老板见面交谈。

其实,不可否认,一个领导者会喜欢员工对他的尊重。员工在沟通时若尽量迁就领导,本无可厚非,但过分地迁就或吹棒,就会适得其反,让领导心里产生反感,反而妨碍了员工与领导的沟通意义。若在言谈举止之间,表现出不卑不亢的样子,从容对答,领导就会认为你有大将风度,是个可用之材。

实际上,“只有不说的事,没有说不清的事”。主动与领导沟通,不仅可以消除员工与领导者之间的障碍,而且还能够更深切地理解领导者的意图和观念。有句广告语说得好:“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旨在传达一种信息,沟通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员工能主动与领导沟通同样也是必要的。一名员工只有主动跟领导做面对面的交流,让领导真正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让领导认识到你工作上的才能,你才能赢得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反,在工作中保持沉默,只知道勤奋工作,胆小怕事,从不想主动与你的领导沟通,那么最终的工作结果很可能与你的领导要求相去甚远,从而导致自己的薪水越来越低,甚至面临被公司淘汰的厄运。

我们常说: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带来合作。如果不能进行很好的沟通,就无法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理解对方的意图,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合作。员工缺乏与领导的沟通,他们以为这没什么,他们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足够了。然而,无数事实证明,这种观念是极其错误的。新一代的成功法则是:要会干,要能干,还要学会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好感是通过实际接触和语言沟通才能建立起来的。员工只有主动跟领导切实有效的接触,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才能让领导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能力,才能有更多被赏识的机会。

如果与领导之间没有交流沟通,就不可能达成共识;没有共识,就不可能协调一致,就不可能有默契;没有默契,就不能发挥团队绩效,也就失去了建立团队的基础。

主动与领导沟通看起来非常容易,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许多员工因为与领导地位的差异,对领导心存介蒂,或有生疏感,甚至恐惧感。他们即使在会议上发言,也是能免则免,甚至不提出一些胸有成竹的建议,怕这怕那,长此以往,他们与领导的隔阂越来越深,领导在想什么,下一步的目标或发展方向是什么,他们一无所知。试想一下,这样的沟通现状,又怎么能让领导了解你?领导不了解你,你又怎么能够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

当然,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一方说,另一方听。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就非常的难了,因为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忘记了以下原则:

为沟通做充足的准备。每一次主动沟通时,都应有个明确的计划。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从而让沟通更加有效。我们还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补充自己存在的不足,以应对领导的问答,并能更准确地支持自己的表达。

不要以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在主动与领导沟通时,千万不要刻意表现自己而贬低别人甚至领导。这种褒己贬人的做法,最为领导所不屑。当你表达不满时,要记着一条原则,那就是所说的话对事不对人。这样沟通过后,领导才会对你投以赏识的目光。

在与领导谈话前,你不妨先发封邮件预约时间,其中可以明确地写上:“希望能有时间与您单独交流。”说起来,边吃边谈是个很好的方式。这既不会受到其他同事的干扰,又能和领导作最直接、最轻松的沟通。

此外,如果你的领导是较内向的人,他可能更喜欢通过邮件的方式与员工沟通。那么,你可以变面谈为邮件谈。当然,就算是发送邮件,也要多花些心思。比如,如果你想给看惯了普通黑白邮件的领导来点惊喜,那就制作一些颇有创意的彩色动画邮件。不过,切忌在上班时间作这种私人联络,以免招致领导的误会。而且当你要与领导谈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时,还是应该面谈。

坦诚沟通,缩短和领导的心理距离

要想工作有所成就,就要多与你的领导主动沟通,缩短你和领导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自己更懂领导,也让领导更懂你。在工作中,下属要赢得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工作中的事情不要对领导保密或隐瞒,要以开放而坦率的态度与领导交往,这样领导才觉得你可以信赖,他才能以一种真心交流的态度与你相处。

人人都有自己的领导。对你的领导,你可能把他看做自己的朋友,也可能把他看做自己的“敌人”。但是无论如何,在工作关系上,你的领导毕竞是你的领导。即使私下交情再好,你也要明白工作就是工作。而且,对待工作上面的事情,你也要明白该沟通的要沟通,该坚持自己意见的要坚持,该遵守纪律的也要遵守。

以理服人不是说服领导的最高原则,如果没有让领导感受到你的坦诚,即使你把一项事情的道理讲得非常明白,实际上却一点儿用也没有,因为人是有强烈感情的动物,生活中情大于理的情况比比皆是,在感情与道理之间,人往往侧重于感情,领导者当然也不例外。来到一个单位后,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与人坦诚相待,给人留下坦诚的印象。

任何人都难免会犯错误,但有的下属一旦在工作中出现纵漏或错误,就会感到内疚、自卑,甚至后悔不已。这种人犯错误后,往往不去主动与领导沟通、交流,而是唯恐领导责备自己,害怕见到领导。事实上,犯错误本身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你要尽早与领导沟通,以期得到领导的批评、指正和帮助,同时取得领导的谅解。消极回避,不但不能取得领导的谅解,反而有可能让领导产生误解。作为下属,可以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渐渐地消除彼此间可能存在的隔阂,使上级下级关系相处得正常融洽。当然,这与“巴结”领导不能相提并沦,因为工作上的讨论及打招呼是不可能缺少的,这不但能消除对领导的恐惧感,而且也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圆满,工作顺利。

某校一位年轻教师,因为生领导的气,一脚将办公室的门给踢破了。更惊险的一幕是,该教师在一次教师例会中,冲到主席台上要和领导理论,最后被强行拉走。后来他说他出现这些反常的举动是因为当天喝多了酒。但是,如果没有矛盾,怎会演化成如此激烈的冲突!有些领导可能一年都难得跟某些教师交流,却偏听偏信其他人的反馈信息。“没有素质低的学生,只有素质低的教师”成了一些教师内心深处的伤痕。因为伤得太深,有的教师就会出现与领导抵触、和周围同事格格不入的情况。

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领导的责任之外,某些教师也有问题。有的教师对领导也缺乏应有的坦诚,他们见到领导就躲闪,领导偶尔主动询问一些事情,他们也是不愿透露实情,最后彼此变得非常陌生。教师与领导之间缺少交流,就会出现隔阂和误解。而有的教师则时不时地找领导沟通,抓住一切机会让领导知道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彼此感觉非常亲切,像朋友一样无拘无束。因而这样的教师遇到困难,出现师生矛盾等情况时,领导都会欣然地提供建议、帮助解决。

虽然领导少一些挑剔多一些信任,少一些偏见多一些关心,就会激发下属的工作热情;但是下属也不能被动地等待领导对你的理解、关心,而应主动与领导进行沟通。只要彼此坦诚相待,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就能获得更大的动力和能量,工作将会更加顺利和愉快。

互助互利,达成默契

所谓互动,就是同上司间的沟通、交流,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互助、互补、互利;所谓默契,就是在脾气个性、处理方式等方面,达成某种共识,以体谅与合作甚至心照不宣的方式共同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起到上联高层、下达员工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达成这种互动性的默契关系呢?

1.要善于领会上司的意图

有些上司的工作风格比较含蓄,说话时往往不将自己的意图说得那么明显,不把话说满、点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多一点心思,仔细去领会其话语中的潜台词,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同上司达到某种默契。

2.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当上司主动征询自己的意见时,或者自己有了某种看法时,不妨说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这样,不仅容易在上下级之间产生交流与共鸣,形成互动互补的默契,而且还能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体现,从而争得脱颖而出的机会。

某公司准备招聘一批新员工,任务下达到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的主管王小姐是一位十分精明的女性。为了使招聘活动更加圆满,在向老板提交了工作计划后,她对老板说:“陈总,写这个工作计划时,我时常想起自己当年来公司时的情景,那可是什么都不怕啊!特别渴望有一种成就感。所以,我希望能消除应聘者的那种给人打工的感觉,公开提出‘同企业一同成长’的目标,让来应聘的每一个人都感到有奔头。”老板一听,十分赞同,同时对王小姐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3.要乐于捍供有用的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司是靠“下情”来把握大局、统率一班人的。所以,作为下属的中层领导要能敏感地注意到工作中和同事中的种种情形,主动地向上司提供信息,就容易使双方形成互动互助的关系,而自己在工作中也就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或提拔机会。

一位车间主任在厂长前来检查时,一个劲地抱怨“地方太窄,连转身都困难”。遗憾的是,他只是抱怨,却没说出自己的意见,这反而令厂长不悦。而车间副主任则不同,他说:“依我看,这是工具的放置问题——应当找个专门的地方来放工具才好。我注意到那边的原料库,是否能隔出一个十几平米的单间来放置工具?我算了一下,只需一千元钱就成。”副主任的话一出口,立即得到了厂长的重视。因为他不光是诉苦抱怨,而是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不久,他就被顺利地提拔为车间主任。

第7章 委婉交谈,你给领导面子领导自然给你面子

关键时刻帮领导找台阶

人都爱面子,尤其是在众人面前的时候,而当领导的更是如此。因为领导往往要在下属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维护自己的权威,从而更好地驾驭下属,所以领导比一般人更在意自己的面子。当领导犯了错后,作为下属,我们去帮助领导纠正过来是必需的,但在建议其纠正的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谦恭温和,注意给领导一个台阶下。只有这样,领导才会欣然地接受我们的意见。

某公司开年终总结大会,领导讲话时出了一个错,他说:“今年本公司的合作单位进一步扩充,到现在已发展到了46个。”话音末落,一个下属便站了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领导高声纠正道:“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已达到了63个。”结果全场哗然,领导羞得面红耳赤,尴尬不已。领导的面子被这一句突如其来的话丢得干干净净,这个下属的职场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我们每个人都难免会遇到尴尬或下不来台的时候,这时我们多么渴望有人能帮忙解一下围啊。如果有人能帮我们设一个下台的台阶,我们将对其多么的心存感激!同样地,如果当领导处于下不来台的情形时,你能够帮助其搭一个下台的台阶,就必定能得到领导的赏识。

晚清年间,大太监李莲英为人机灵乖巧,很善于取悦慈禧,常常为慈禧和下属解脱困境,从而使自己在宫中稳坐太监总管的位子。

慈禧爱看京戏,常小恩小惠地赏赐艺人一点儿东西。一次,她看完著名演员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到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但他不想要糕点,便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所以请……另外恩赐点……”“要什么?”这时慈禧心情不错。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福’字给奴才。”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了一个“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后,悄悄地对慈禧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杨小楼一看,发现这个字真的写错了,心想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这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之下没准儿会要了自己的命。这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气氛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她既不想让杨小楼拿走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回来。

这时,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愁,听他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李莲英的机灵和善于察言观色,使慈禧找到了台阶下,让慈禧对他喜爱有加。领导不是神,总会有做错事的时候。如何让犯错却不自知的领导明白自己的错误,这可是门大学问。聪明的下属往往懂得如何找一个梯子,让领导顺利下台,既让领导知道了错误,又不伤领导的面子。要给领导找梯子,搭台阶,我们不妨再学学下面这几条经验:(1)要注意不露声色。既能使当事者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出来,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善于交际的人往往都会在这样的不动声色中,助对方摆脱窘境。(2)要注意用幽默的语言搭“台阶”。幽默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一两句幽默使能使双方在笑声中相互谅解。作家冯骥才在美国访问时,一位美国朋友带着儿子到他下榻的公寓去看他。谈话间,那位壮得像牛犊似的孩子爬上了冯骥才的床,站在上面拼命蹦跳。如果直截了当地请他下来,势必会使其父产生歉意,也显得自己不够热情。于是,冯骥才便说了一句幽默的话:“请你的儿子回到地球上来吧!”那位朋友说:“好,我和他商量商量。”于是,幽默的结果是既达到了目的,又显得风趣,避免尴尬,不伤和气。(3)要注意尽可能地为对方挽回面子。当领导陷入到尴尬境地时,你在给他提供“台阶”的同时,如能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为其面子再增添一些光彩,那就最好不过了,这会使领导在感激你的同时,对你的能力也将有进一步的认识。

指出领导的错误有技巧

中国人都爱讲面子,这或许是源于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吧。也许,“面子”哲学并不足取,但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我们都难以免俗。

在领导眼里,如果自己的下属在公开场合使自己下不了台,丢了面子,那么这个下属很可能是对自己抱有敌意或成见,甚至有可能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公开发难。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的那样:“人们都喜欢喜欢他的人,人们都不喜欢不喜欢他的人。”这样,在公开场合不给领导留面子的结果便是,领导要么给予以牙还牙的还击,通过行使权威来找回面子:要么便怀恨在心,以秋后算账的方式慢慢报复。

雯雯进入公司不过两年,便已经被领导列为他亲自培养的嫡系部门的一员,参与老总亲自认定的一项新产品的开发和上市。

可是雯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公司最新研发的产品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弊端,当她把这些汇报给领导的时候,领导却不紧不慢地以领导者的姿态让她不用着急,新生事物都是这样需要探索的。他的大将风度让雯雯佩服得无话可说。

经过半年辛苦的工作,新产品上市了。没想到居然被雯雯之前所言说中,该产品的定位、性价比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弄得公司的市场部、销售部焦头烂额。

但市场部、销售部的人见了领导还都赞美他有魄力,在现阶段推出这样的产品,弥补了公司研发的空白和市场的空白,产品的前景很被看好,等等。只是在私下里,所有的苦都只能自己来背了。年中开公司产品发展研讨会的时候,公司主要部门的负责人都列席参加。像过去任何一次会议一样,大家都知道该产品是领导的“孩子”,所以每个人都只是隔靴搔痒地说说而已。

轮到雯雯发言了,她想:商业社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废话没人爱听,所有的加班、出差等辛苦就不提了。于是,她开始分析产品的弊端和改善方案,一时忘情,话说得十分尖锐:“我觉得产品在市场上出了问题,肯定是我们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应该从上到下地进行调查……”说罢便发现自己的“逆耳忠言”让领导的脸黑了一下,这使雯雯心里“咯噔”了一下。

过了几天,领导亲自找来雯雯谈话:“雯雯啊雯雯,我怎么说你呢?那天开会,那么多其他部门的人都在,你怎么可以把我们的产品批评得那么一无是处呢?这个产品投入初期,你自己的辛苦都忘了?为什么不说说?你也是研发这项产品的元老了,你自己都对自己的产品没有信心,你还让别的部门怎么配合你呢?”

看着领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雯雯一时不知所措。自尊受到伤害,是最伤人感情的,因为它触动了人们最为敏感的神经。在公开场合丢面子,这说明领导正在失去对下级的有效控制。人们会对该领导的个人能力乃至人格都产生怀疑。因此,被质疑的领导首先的反应肯定是怒火中烧,而不是理智地对意见内容进行合理分析。于是,领导在此后的一系列言行中也难免有些情绪化。即使他表面上将这件事掩饰过去,但情感上的愤怒依然是存在的,这个阴影将会把你在他心目中的美好印象覆盖,给你在今后的工作中增添麻烦。所以,下级在公共场合给领导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有面子。

当然,公开场合给领导提意见要注意让领导保住面子,并不是鼓励下属“见风使舵”,做“老好人”。我们需要对领导多提具有建设性的宝贵意见。只是提意见时要注意场合,把握分寸,讲究方式方法。作为下属,不顾领导的面子而去挑战他的权威,对你的发展是比较险的,尤其是在公众场合,让领导难堪是最忌讳的。

对领导布置的工作,如果预计自己完成得了,就要先行答应下来。如果发现了其中有什么纵漏,就要找一个合适的机会单独和领导沟通交流,说明你自己的想法,建议领导考虑考虑,让领导感觉到你是在为他着想,是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一般来说,领导都会考虑你的想法,因为你这样做就是给了他面子。

曲径通幽:巧妙婉转把话说

委婉是用迂回曲折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者故意说一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

委婉是交谈的“缓冲”,它会让原本可能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氛围中领悟到本意。

古人对于君父尊长的所作所为不敢直说,而要采取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有一次,秦王和中期发生了争论,结果中期赢了,而秦王却输了。中期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皇宫。秦王大怒,暴跳如雷,决心要把中期杀掉,以解心头大恨。这时,在秦王身边有个和中期要好的人对秦王说:“中期这个人实在是个暴徒,一点儿也不懂规矩。他幸好遇到大王这样贤明的君主才能活命。如果遇到染纣那样的暴君,早就没命了!”秦王一听,也就不好再加罪于中期了。

在秦王盛怒的情况下,要为中期辩护,如果直言劝说秦王不要杀中期,这样只能是火上浇油,适得其反。这时,中期的朋友采用了委婉的方式,简单的几句话却有着丰富的含义。既有对中期的指责,又有对“若杀中期则是暴君”的暗示,还有“不杀中期则是贤君”的称赞,秦王的火气一下子就平息了下来,也就不好再对中期下手了。

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环境,有时说话需要直来直去,有时则需要拐弯抹角。所谓拐弯抹角,就是通过转换角度,或者借助其他中介来说服对方的方法。先秦时代,辩士们进谏国君往往用拐弯抹角的方法,这是因为封建君王喜怒无常,好恶不分,直言进谏反而得不偿失。

拐弯抹角能激起人思想上的波澜,让人在思索中明白事理,因此,它的说服力更强。

运用拐弯抹角的方法时有几个特点:

①需要借助中介,如一个故事、一则寓言等,就事论理;

②巧妙利用时机,不以专门劝谏者的身份出现,以免造成对立局势;

③换角度提出劝谏,在另外的事情上作文章,其中的隐义由对方自己悟出,使其在自我启发中认识错误。这样既免除了对方心理和面子上的顾虑,又便于其改正错误和接受意见。《战国策》里有这样一则“南辕北辙”的故事。说的是,魏王欲攻打赵都邯郸,谋臣季梁知道此事,忙从旅途返回,求见魏王。他对魏王说:“我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一个男子,正赶着车向北走,却告诉我他要去楚国。我提醒他,‘若要去楚国往南走才对’,可那男子说:‘我的马是日行千里的好马。’我说:‘马是好马,可是你却弄错了方向。’那男子又说:‘我带够了旅费。’我说:‘你的旅费够了,但你的方向走反了。’可那男子又说:‘我的御夫技术高超!’诚然他具备了所有条件,可他却犯了方向性的错误。楚国在南,他却向北走,因此,他的条件越好,离楚国的距离就越远。大王,您身为霸者之一,刚刚获得天下的钦佩,却想仗着国富兵强而攻打赵国,您的目的是扩大领土,远播威名。但赵国并非弱国,若进攻不利,反而削弱魏国,可能从此离霸业成功之日远矣。这不就和那个欲去楚国,却偏偏向北走的男子一样吗?”魏王听过故事后,若有所悟,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这里,季梁借用一个故事劝谏魏王不要进攻楚国,并指出进攻的结果有害无利,魏王接受了他的劝谏。

委婉劝谏可以避免因直接叙述给对方造成伤害而形成对抗,能让对方在细细品味我们的语言之中接受我们的观点,取得共同的认识。

向上司提建议时,尽量暗示

帕特丽夏·科克女士是马萨诸塞州智囊团的成员,她工作精干而颇有建树,但始终没有获得提升。终于在某一天,她为这事与上司争吵了起来。“在争论中,我们互不相让,气氛十分紧张,”这位女士后来回忆说,“然而这场唇枪舌剑之后,我就不得不离开这家公司。”

非常遗憾,科克没有遵守同上司打交道的基本规则:没有把握取胜,别轻易向他开战。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应当尽量避免与上司冲突。

对一位不甘寂寞的下属来说,至关重要的恰恰不是唯唯诺诺,而是把自己的不同见解恰到好处地向上司表明。

当你想要向上司提建议时,尽量用暗示的方式去说,而不要当面与上司交涉,要给上司留下足够的余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在军事上最倚重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军事天才朱可夫,另一个则是苏军大本营的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

斯大林在晚年逐渐变得独裁,“唯我独尊”的个性使他不能允许世界上有人比他更高明,因此他更难以接受下属的不同意见。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斯大林的这种过分的“自我尊严”感曾使红军大吃苦头,遭到不可避免的巨大损失和重创。而一度提出正确建议的朱可夫曾被斯大林一怒之下赶出了大本营,但有一人例外,他就是华西列夫斯基。他能使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他的正确的作战计划,从而发挥着杰出的作用。

华西列夫斯基的进言妙招之一便是潜移默化地在休息中施加影响。在斯大林的办公室里,华西列夫斯基喜欢同斯大林谈天说地地“闲聊”,并且往往还会“不经意”地“顺便”说说军事问题,既非郑重其事地大谈特谈,讲的内容也不是头头是道。

但奇妙的是,等华西列夫斯基走后,斯大林往往会想到一个好计划。过不了多久,斯大林就会在军事会议上宣布这一计划。

于是大家都纷纷称赞斯大林的深谋远虑,但只有斯大林和华西列夫斯基心里最清楚,谁是真正的发起者。

正是在这些闲聊中,华西列夫斯基用自己的思想启发了斯大林的思想,以致斯大林本人也认为这些好主意正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但不管怎样,从效果上看,华西列夫斯基达到了他的目的,使他的建议能够被斯大林所采纳,并成为斯大林最为倚重的人之一。

有些问题是应该由上级来处理的。事实上,如果这些问题不让他来处理的话,他会很恼火。因为,这些涉及权力或会产生纠葛的事情是与你不相干的。

也有些问题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而你又非常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当你真的要向上级提出这种问题时,最好向他征求建议,而不要恳求解决方法。

与其说“某某公司不愿付最后一笔货款”,然后等他说应该怎么办,你还不如说:“我没有办法让某某公司支付最后一笔货款。如果您有什么建议的话,我将十分感谢。”

这种方法能诱使上级作出积极的反应,因为你不是要他承担责任,只是想获得他的知识和专长罢了。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其局限性。如果你连续不断地要上级提出建议,他很快会感到厌倦,而且,很可能他对你也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如果问题确实是你自己的,最好的办法是将它留给自己,并且自己去解决它。

具体说来,以下几种不同的情况要区别对待,并且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达到你的目的。

当上司的决策出现明显的错误时,可采用以下方法使之改正:(1)让上司自己动摇信心。例如可以说:“您真敢冒险!”或者说:“哇!您真是勇敢。”语气里带上点怀疑,比直说“你的计划太冒险”要好得多。(2)不要怪上司而要怪客观原因。例如:“要不是形势变化太快,您的计划一定会大获成功。”(3)表面恭维,暗中出招。跟上司说:“换成我还真想不出您的办法来,我原来想……”表面上说上司比你聪明,经验丰富,实际上达到说出你自己想法的目的,上司听了也许会动心。(4)询问上司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或许上司会反问你有什么想法,也可能上司会产生一些新的构想,而看起来,这一切也是他想出来的。(5)请上司把他的想法解释一下。在解释的过程中,他可能不必等你提出来,自己就察觉有漏洞。(6)采用假设性暗示。例如“如果这种产品销路不好怎么办?”你也说得不过火,又能使上司重新考虑。

当上司对你心怀疑虑时,你不妨也用暗示的方式去试探一下:(1)把握好提出问题的时机。别在他忙得焦头烂额、心情懊丧的时候接近他,最好是在有你参与的某项工作接近成功,大家都心情轻松,在一起聊天的时候提出来。(2)要讲究提问的技巧。例如问他“还需要我做什么事”或者“还有什么要我补充”。从上司的回答可以看出他对你的评价。(3)不要专门和上司谈这个问题,这样会让上司觉得不自在。很多上司很讨厌受批评。(4)学会察言观色。如果上司总是对你冷淡、不耐烦,而对别人却不是这样,显然他是对你不满意。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你立下大功,否则不要问上司对你如何评价。

当你对上司的工作有所思考并形成建议时,可以这样对他善意提醒:(1)要先试风向,如果发现上司表现出防卫姿态,最好赶快改变话题。(2)要逐级反映你的意见,越级抱怨会减少你说话的分量,减低别人对你的信任。(3)提出批评的每句话都要有根据,否则上司会认为你无中生有。(4)指责上司的错误,同时要给他提供如何处理才更好的建议。(5)提出困难向上司求助,好让他自己察觉哪里出了问题,或许你不指出来,他就已经体察到了你的难处了。(6)批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工作,因此问题解决了,功劳归于上司,你才能永处顺境。

偶尔对老板交心是必要的,但要有的放矢。促膝长谈是种手段,而不是真的让你什么都说。偶尔的交心,说些无关紧要的梯己话,能让老板觉着你贴心。事实上,从没一个上司会对你真的交心。切忌一热泪盈眶,就把心窝子都交出去。被出卖的,永远是交心的那个。

尊重权威,委婉与领导交谈

在西方某些国家,无论你跟什么人交谈,你随时可以打断对方,阐述自己的观点,如果你试图等别人停下来再讲,可能永远没有讲话的机会,因为对方以为你没有话要讲;而在我们中国,随便打断别人讲话是不礼貌的,尤其是打断长辈和领导讲话,更被视为大逆不道。也就是说,西方人彼此交谈时是非常直率的,我们彼此交谈时则有很多禁忌,有时委婉的措辞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们的职场,如果你跟领导交谈时也率性而为,只顾着阐述自己的观点,而不管领导的感受,很容易就把领导得罪了。城府深的上司当时并不表现出来,过后找个借口,就会让你“后悔莫及”。

程诚如履薄冰地通过了一轮又一轮的考试,终于如愿进了一家著名的IT公司。按照公司规定,新员工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是了解公司文化、熟悉公司规章制度等。第一天,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亲自来授课,点名时一疏忽,将一个人的姓名念错了。这个人是程诚的同学,姓名比较生僻,经常被读错,也习以为常了,所以程诚的同学只是含糊地应了一声。总监正想继续往下点名,程诚却笑着说:“错了,错了!”总监愣住了。程诚纠正完毕,在座的员工都忍不住笑了,而总监却是一副冷冷的表情。

总监从此记住了程诚,当然是出于记恨。分配时,别人都分到了比较重要的岗位,程诚却被总监“美言”了几句,被分配去做公司的网络维护。这样无足轻重的岗位,干一辈子也不会干出什么成绩。程诚的专业跟软件开发相吻合,他也是奔着这样的岗位来的,就去找老板,声明自己应聘的是软件开发岗位,要求调换岗位。

老板的答复是:对公司来讲,公司的每个岗位都是重要的。程诚明白这是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这时他才隐隐感到自己无意中把人力资源部总监得罪了,这是人力资源部总监在背后搞的鬼。

所以,与上级谈话时,要采取委婉的语气,切不可意气用事,更不能放任自己的情绪。有一次,香港中文台名嘴窦文涛来到重庆,在一次演讲中发生了口误,错把“重庆人”说成“四川人”,惹得重庆人不高兴。他的秘书用委婉的语气给他纠正,并拿“北京人”与“河北人”的关系打比方,窦先生不但不生气,反而豁然开朗,对秘书非常感激,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默契了。

作为下属,你应该承认,领导一般都有强过你的地方,他或者才干超群,或是经验丰富,所以,对领导要做到有礼貌,谦逊。但是,绝不要采取“低三下四”的态度。只知对领导阿谀奉承,谈话就没必要进行下去了。绝大多数有见识的领导,对那种一味奉承,随声附和的人,是不会予以重视的。

在保持独立人格的前提下,你应采取不卑不亢的态度。在必要的场合,你也不必害怕表示自己的不同观点,只要你是从工作出发,摆事实,讲道理,一些个人看法,不论成熟与否,都可以提出来,但要注意,你是提出疑问让领导解答,而非和领导争论。因为领导的权威是不容挑战的。有些领导的能力虽然平平,但不要因此认为这样的领导就是不中用的,他一定是有某种优点,所以他的领导才会提拔他。不论领导是否值得你敬佩,下属都必须尊重他。如果你对外宣传领导的优点,而你的话正好传到了他的耳朵里,他就会更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关心你。在成功策划某项工作时,即使是你的功劳,也要把选择权留给自己,而把决定权给领导。

和领导谈话,当然应尽量获得更多信息,但要注意分寸,不该问的事情不要问。公司公开宣布的事可以问,道听途说的事不能问。有关公司的事,领导没有主动提起,也不能问。和领导谈话是让领导对自己加深印象的大好时机,所以要多谈自己的特长、对工作和公司的看法、对前途的打算、努力的方向等。如果能结合整个行业形势,对公司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肯定会令领导刮目相看。

给足上司面子最重要

中国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是最讲究“面子”的。领导的面子受损,会使他感到你对他怀有敌意,会使他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和损害。所以,下级在提意见时一定要注意给领导留面子。

中国人讲究面子,这种偏好源自中国人特有的文化传统,又扎根于伦理型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网络之中,根深蒂固,几乎无人能够免俗。

因此,就中国的传统而言,在公共场合,都是比较注意面子的,不但给别人面子,自己也要争面子。

这种“面子”哲学的另一面便是,除非迫不得已,绝不首先撕破面子。而一旦有人敢于直言不讳,不给别人面子,这在中国人眼里已是具有相当的敌意了,甚至是发出挑战的信号。因为在逻辑上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作出推论,即首先撕破了面子,那就肯定是出于迫不得已,或者是受人胁迫,或者便是心有怨气而不得不发。

领导也是人,他们也有相同或类似的感受,即使这种“面子”哲学是错的,但在中国这种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下,我们都会不可避免地套用中国人独特的思维习惯和模式,得出相似的结论。

领导者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特别是在其他领导或者众多下属在场的时候的权威,这绝不仅仅是因为有个文化的潜意识在作祟,更是在于领导从行使权力的角度出发,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

即使下级是出于善意的愿望,即使的确是“对事不对人”,但其结果也往往会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自尊受到伤害。威信受到损害,便会使权力的行使效力受到损失。它影响到领导在今后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因为人们不禁要问,他说的是否都对呢?是否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这样,下级在执行中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因为服从者越多,执行的效果就会越好。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

留面子,就是为了给领导树立权威形象,表明你对领导是善意的,是出于对领导的关心和爱戴,是为了帮助领导做好工作。这样,他才愿意理智地分析你的看法。留面子,还表明你是尊重领导的,你依旧服从他的权威,你的意见并不代表你在指责他,相反,你是为他的工作着想。

留面子,其实就等于给自己留下充分的余地,下属可利用这个余地同领导在私下里进行更为深入地交流和探讨。同时这个余地还表明,下属只是行使了一定的建议权,而领导仍保有最终决断的权威。留有余地,还会使下属能够做到进退自如,一旦提出的意见并不确切或恰当,还有替自己找回面子的余地。

李世民继位后,佛道之争非常激烈。唐太宗本十分推崇道教。当时有个名叫法琳的僧人写了本《辨正论》,宣扬佛教,结果引起唐太宗的不满。唐太宗一怒之下,把法琳打入大牢,并对他说:“朕听说念观音者,刀枪不入。现在让你念七天,然后试试我的宝刀。”法琳顿时吓得魂不附体。七天后,法琳面见太宗,说:“七天以来,未念观音,唯念陛下。”

李世民听后,不仅免其死罪,而且还转变了自己的观念,大兴佛教。法琳的高明之处在于,他用“未念观音,唯念陛下”这八个字,把李世民比作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既让太宗杀人没了借口,又巧妙地赞扬了太宗,使他感到佛教于他的统治无害,反而有益,为大兴佛教埋下了种子。

历史的经验证明,如果只注重提意见的初衷和意见的合理性,而不去考虑它的实际效果,这样的劝谏只能给下属带来灾祸。我们衷心地劝诫每一位下属,一定要在公开场合给领导留面子。

第8章 上下有别,当下属就应该说下属该说的话

当下属就应该说下属该说的话

在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精神”的今天,“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已成为许多企业在招聘、考核员工时十分看重的条件。在公司这个纵向结构的小社会里,选择恰当的沟通表达方式,学习如何与不同身份的同事相处,将使你赢得尊重和信任,在职场中从容行走。

身为下属,切勿以为自己的领导很随和,更不要以为你的领导几乎和你的年龄相当,就可以在和他说话时无所顾忌,不分职位高低。其实,即使性格再随和、年龄再小的领导,都会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我是领导。所以你要在言语中表达出这种职位的高低之分。在和领导说话的时候,认清双方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让领导产生你像是领导或领导不如你的感觉,你的日子可能就不好过了。

乔郁新记得自己刚做记者时,非常喜欢看一些小资的文章和书,也因此特别向往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上班的第一个月,他感觉过得还不错,基本上不用加班,觉得很快乐。

但到了第二个月,报社来了很多新闻素材,领导经常叫乔郁新去现场采访。一开始乔郁新还觉得很新鲜,后来就感到疲惫了。在连加了三天班后的一天,他正准备下班回家,领导进来了:“小乔,你先别走,公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客户来了,你帮忙招待一下。”当时乔郁新还很年轻,根本没想到公司的重要客户由他接待其实是器重他的举动。当时,他感到疲惫和委屈,所以就没好气地说:“凭什么叫我接待呀?我已经下班了,当时招聘我来的时候,你们也没有说过要干这么多事啊!”

这时,旁边的一位同事赶紧对领导说:“我去接待吧,小乔可能有事。”那天走在回家的路上,乔郁新的心里一点儿都不好受,隐约感觉自己说错话了,但他还在为自己解释:我已经加了三天班,很疲惫了,领导应该知道呀。

两个月后,那位替乔郁新招待客人的同事升为主管,这时,他才醒悟:原来机会被自己错过了!

有时候,领导多给你安排一些工作任务,也许真实的意图是要考验你,或是从心底里希望与你走得更近些,也可能是领导觉得你更好说话一些,但无论如何,这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何去把握就要看你的智慧了。

孙文艳是一名文秘。有一天她正在写一个报表,领导叫她:“小孙,昨天下午说过的那个报表今天一定要交给我。”正在写着报表的孙文艳被领导这么一叫,工作节奏和思路一下子被打乱了,于是她没好气地说:“知道了,你没看见我正在写吗?”

领导没有说话,但出去时把门摔得很重。后来,同事问孙文艳这是怎么回事,她委屈地说:“我正在写报表呢,他叫我把报表给他,又不是看不见,这不是故意刁难我吗?”同事提醒她说:“毕竞他是你的领导,你这样说话也太让领导下不来台了啊!”孙文艳哑口无言。

对于领导的问话,一定要有问必答,最好是问一句多答几句,这样能让领导清楚你在做什么、你手头上事情的进展程度,从而使领导感觉到你是一个靠谱的人。

和领导说话时需要记住,有些话千万不要对领导说,它们是:(1)“这个我干不了。”在接到领导安排的一项你认为自己无法胜任的工作时,不要急于回答“这个我干不了”,而要先解释你为什么不能做这件事,是时间问题还是能力问题。你可以这样说:“我担心没有足够的时间,因为手头还有其他工作,但这件事我非常想完成,您能告诉我哪个更着急吗?”(2)“今天我没有状态。”假如由于生理或心理的原因导致你的状态真的不好,就缩在角落里,不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领导问起来,也不要闪烁其词,要坦诚地告诉他:“很抱歉,今天有些累,但我一定不会耽误工作。”(3)“跟我没关系。因为我的那一部分工作已经完成了。”如果你只强调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会让领导感觉你是在推卸责任。你还不如换成这样的说法:“我那部分已经做完了,我可以帮助别的同事完成他们的部分。”(4)“我的搭档休年假了,现在我该如何是好?”强调同事的休假和强调搭档那部分工作现在无人可做会给领导两种全然不同的感受。对于前者,领导会认为你是在暗示:“怎么活儿都让我一个人干了?”对于后者,领导会体量到你的困难,重新安排。(5)“我以前的领导和我关系不好。”当你的领导听到这句话后,定会边听边想:你现在对我恭恭敬敬,可一旦离开以后,也会说我的坏话。

尽量不要和现在的领导谈及自己以前的领导,即使以前的领导真的很糟糕。因为这样的沟通既没有用处,也没什么好处。

说话不要撞在枪口上

在工作中,与上司的交往不可避免,上司作为一个特定的群体,有些说话的忌讳也是规律性的,我们把它总结出来,给大家作一些参考。平常大家与上司打交道时要多留心,以尽量把话说圆,而不要硬往枪口上撞弄得不欢而散。

1.不要说看不起上司的话

一个人能够成为管理阶层,自然有他过人之处。因此作为下属,应该学习欣赏你的上司,而并非看不起上司。

在背后常常说上司不是的人,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偶然为之,别人只当是诉苦;如常常这样,别人便会觉得你只会看不起别人而自己又不努力,因为你让一个样样不如你的人做了你的上司,你的能力也好不到哪里去。

撇开人格不谈,单就公事而论,上司之所以能够成为你的上司,必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在上司身上找寻一些能令你欣赏的地方并在他面前恰当地表达出来,不单可让上司欣赏你,而且可以消除你对上司的怨气,使你容易容忍和接纳他。更重要的是你可以从中学到自己没有的长处。

如你能欣赏你的上司,他自会在日常的交往中察觉得到,就正如他能在言谈中知道你对他不敬一样。没有上司会拒绝别人的尊敬,有人欣赏绝对是件快乐的事。

2.别直言是非

任何人都不想被当众指出自己的错误,更何况是你的上司?开会时众目腰腰,你竞然把他的错误抖出来,让他如何自处?况且你是他的下属,你这样做岂不是说他不如你?

即使只有你与上司两人,你也不宜直接指出他的错误,因为上司也有自尊心。如果你一定要指出上司的错误,须懂得挑选时机,要婉转但能清楚地传达意思。

其实,只要下属能时常记住自己的身份,便不难避免直说其非的错误。

3.说你应该说的话

与上司打交道,必须时刻小心才是。当上司问你任何一个问题时,在你的脑海都要很快闪过这个念头:他提问的真正“目的”何在?然后针对他的“目的”,作出回答;而并非问什么就答什么。

在上司面前不要直言不讳,而是说你应该说的话。或许有人会认为,这样做不会人品有问题吧?为什么不能说真话?我们不是从小说被这样教导的,人不能说假话吗?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所谓的不要直言不讳,也并不是让你说假话或满口胡说。说你应该说的话,是指你应预测到你说这些话所引起的后果,不要让双方都下不了台,又不能违背你做人的原则。

4.不可贸然向上司进言

法家代表人物韩非认为,下属不能随便向上司进言。他的论断虽有些偏激,但反映了进言宜慎这个道理。以下列举了进言者的十种危险,不妨参考一下:(1)上司秘密策划的事,不知情者贸然进言就会有危险。(2)上司表里不一的事,谁把这个情况说破,谁就会有危险。(3)在进言被采纳的情况下,如果进言的内容被他人得到了,进言的人就要受到泄密的怀疑。(4)参加工作的经历还不深,还没得到上司信任时,如果把自己的才能全显露出来,那么,即使谋划成功,也不会受赏;如果谋划失败,反而受怀疑。(5)揭露上司的过失,用道德理论加以指责,那是危险的。(6)上司用他人的意见获得成功,并把这个成功归于自己,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会有危险。(7)强制上司从事超越他的能力的事,这样的事会让上司难堪,这个进言者会有危险。(8)如果上司谈论人的品格,又别有所指,接着再谈论平庸的人,并有煽动之意,下属们就要有所警惕。(9)赞扬上司宠爱的人,如果你想接近他,就会受到怀疑;指责上司厌恶的人,如果是试探,你也会受到怀疑。(10)在向上司进言时,只说大话,毫无针对性,当仔细讨论时,就会让人反感;如果发言过于小心,就会被认为是愚笨;如果高谈阔论自己的计划,就会被认为信口开河。

5.不要和上司称兄道弟

我们不一定要把组织弄得像军队一样严谨,但对于上司和下属的关系也应划分清楚;不可有搪塞、马虎和得过且过的想法。以轻率随便的态度处事,往往给人留下无法信赖的感觉。

上司与下属的主从关系必须严格划分,不可乱了分寸,权责不明、未经授权而强出头,对上司所指派的任务也任意曲解、自作主张,将使整个组织失控。

在企业组织中,上司与下属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混淆,下属对上司常有冲犯而不自知。年轻气盛的员工只为突显、膨胀自己的角色,往往不顾礼节,动辄直呼上司名字,或者干脆称兄道弟,这些没大没小的幼稚行径,都是职场的忌讳。

上下有别,保持距离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对于某种上司而言,有一件事你永远不能做,那就是过于靠近宝座。你必须同老总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作为下级领导者,一定要摆正与上级领导者的关系,要尊重上级。一般上级领导在下级面前都有保持一定尊严和权威的心理。如果下级无视上级,说话时目空一切,就会引起上级的反感。当然这里所说的尊重并不是说对上级领导唯唯诺诺、低三下四,而是报着一种请教或者共同探讨的心态去与领导谈话,以诚恳的态度、有力的证据和充分的事实去说服上级。

如果作为下级领导的你有一个新的构想,并且认为这个构想对公司十分有利。同时你也许会因为这个好的想法被提升,那么你要如何提出你的想法呢?你可以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态度谦虚地向领导讨教,请他指正你的见解。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第一,你要知道你的上司在这方面也许会比你有经验,只要稍微不慎就会给上级留下班门弄斧的印象。第二,如果你很不谦虚地提出你的意见,表现得目中无人,那么你的上司会认为你想显示你比他知道得多,使他下不来台!因此,你应该礼貌地提出这样的问题:

①您认为我们这样做会不会更好,更合适呢?

②如果我们这样做,您看会不会更节省成本呢?

③您觉得这个方案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呢?

④如果我们这样做,您看顾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上述这些提建议的方法可以供参考。它们的优点在于不会伤害上级的自尊心,不会使他认为你冒昧无礼,反而会觉得你的态度谦虚谨慎。如果你的想法确实可行,自然就会被上级接受,而且还会更加重视你。

假如你的建议不被采纳,你也应该说:“这就是我之所以向您请教的原因,到底还是您经验丰富啊!”这样的话可以使自己下台,上级也非常受用。

因此,对于上司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并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与上司达成某种利益上的互动互助关系,才可能真正适应上司的要求,从而做到上下级间心知肚明和人际默契。这个距离的确定,主要是依据上司的品性和对利益认同的程度来判断,但无论如何,也是容不得掺杂更多的个人情感因素的。

跟领导开玩笑把握好分才

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讨厌幽默,幽默的人也往往更容易让别人喜欢和亲近。可以说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一个人智慧、心态、风格、语言能力的集中体现。

虽然幽默是一个好东西,但用在和领导说话时还是有一定学问的。其中的关键是与领导开玩笑要符合双方的身份,开玩笑的目的是赞美他、抬高他、尊重他,玩笑的内容是善意的、阳光的、积极的,要让领导觉得,普通的语言到了你的嘴里说出来就是不一样,就是中听。如果开玩笑不懂得把握分寸,就很容易招致领导的反感,甚至冒犯领导的尊严,后果便不堪设想。

因此在和领导开玩笑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领导永远是领导,不要期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和领导成为多么好的朋友。即便自己以前和他是同学或是好朋友,也不要自恃过去的交情和领导乱开玩笑,特别是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

石倩是某机关单位后勤部的行政人员,她开朗乐观,工作积极,就是开玩笑不注意把握分寸,总是得罪人。上班不久,她发现后勤部的张主任斯斯文文,对下属也总是笑眯眯的,很和蔼可亲的样子,就开起了张主任的玩笑。这天,张主任穿着一身新衣服来上班了,灰西装、灰衬衫、灰裤子、灰领带,正好在走廊上被石倩碰上。石倩夸张地大声说道:“张主任,您今天穿新衣服了!”张主任听了咧嘴一笑,还没来得及品味喜悦的感觉呢,石倩又加了一句:“整个人活像一只灰老鼠!”张主任听后哭笑不得。由于接连开过火的玩笑,张主任根本不愿意多接触石倩,以至于石倩无法与他经常沟通交流,工作开展得也很不顺利。

在这个案例中,石倩的玩笑开得有些过火了:看到主任穿新衣进行一下评价倒也无可厚非,但把穿一身灰色衣服的主任说成是形象狠琐的灰老鼠就显得太过分,太不礼貌了。要知道,作为领导,肯定渴望得到应有的尊重,而石倩的玩笑却带有贬损之意,张主任听了怎么会高兴呢?如果石倩不及时反省并改正跟领导开过火玩笑的毛病,她的职场之路肯定会越走越窄。如果石倩见了张主任后这样说:“呀,张主任,您今天穿新衣服啦!真精神!”张主任听后肯定会面上乐呵呵心里美滋滋的,又怎么会对石倩印象不好呢?

在工作过程中与领导开玩笑,的确可以拉近和领导之间的距离,融洽和领导以及同事们的关系,但一定要把握好分寸,不能太过分,否则玩笑不当,就会使自己在不知不觉中陷入被动,以至影响前程。

一天,程大清所在的公司来了个客户,要找他的领导签字。领导签完字以后,对方连连称赞领导的字写得好,说:“您的签名可真气派!”程大清正好走进办公室,听到称赞声后,一阵坏笑:“能不气派吗?我们领导暗地里练了3个月呢!”此话一出,领导和客户的表情立马都变得很尴尬。后来,领导就开始找他的茬。有时候,由于加班造成浑身疲惫而出点小差错,领导就会指责程大清对工作不负责任,任凭程大清怎么解释都不行。程大清觉得很委屈,以前自己或同事也会出现点小漏洞什么的,领导也没说过这样的狠话啊。他后来明白了,现在领导对自己这样,很可能是那次的玩笑让领导感到尊严遭到了侵犯。

由此可见,玩笑万一开得不好,对方听了心里就会不舒服,在领导面前尤其如此。事实上,在不是关系很密切的人面前开黑色玩笑是很不受欢迎的,尤其是自己的领导就更得当心,因为过火的玩笑里包含了太多的领导认为是不尊敬和戏弄的成分。也许同样的一个问题,你觉得没有什么,然而领导听起来却会觉得问题很严重。

职场处处皆学问,如何说话更是重中之重,玩笑开过了头,就容易遭到领导的反感。所以,和领导开玩笑,把握分寸至关重要。

那么,该如何把握分寸呢?这里有两个小忠告:(1)懂得挖掘别人的优点。只有你的眼睛里所看到的都是对方的优点时,你的玩笑开起来才会更动听一些。(2)在开玩笑时一定要注意场合,要清楚自己到底该不该说,该怎么说,如果拿不准,最好还是别说。

第9章 设身处地,像老板一样思考,像老板一样沟通

常怀为领导之心

作为一名下属,不仅要做到时刻听从领导的安排,圆满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一切任务,还要在其他各方面都能够让领导无后顾之忧。只有这样的下属,才是领导真正需要的。

一名下属,要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是要让领导无后顾之忧,做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需要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下属最重要的就是要能站在领导的角度,替领导想问题,也就是说要常怀领导之心。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思考问题的角度通常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假如我们经常能够站在他人的立场或者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会发现一些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深层背景和原因,并寻求到最佳的解决策略。

一个牲畜圈里关着三个动物:一只绵羊、一头猪和一只乳牛。这三个动物平常的时候相处和睦,彼此之间相安无事,甚至没有红过脸。但有一次,它们却争吵了起来。起因是这样的,牧人找来了几个人,来到牲畜圈,他们几个人合力用绳子捆住那头猪,在此期间,猪大声嚎叫,奋力且猛烈地抗拒主人。

绵羊和乳牛看到猪这般拼命地嚎叫,很是讨厌,它们就对还在挣扎嚎叫的猪说:“别再这样大呼小叫了,都快被你吵死了!我们又不是没有被主人捉过,甚至次数比你还多,但你看我们,像你这样鬼哭狼嚎过吗?”

那头猪听绵羊和乳牛这样说,很是生气,它愤然辩驳道:“你们这两个愚蠢的东西,知道不知道主人捉你们和捉我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主人虽然多次捉住你们,但他所要的只是绵羊你的毛,乳牛你的奶,这对你们来说,生命没有受到任何威胁,但今天来捉我,却是为了要我的小命啊!”

确实,如果当时绵羊和乳牛能够站在猪的立场去考虑的话,不仅不会埋怨猪的吼叫,可能还会予以同情。

由此可见,立场的不同就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和看法。只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去看待问题,去考虑问题,才能够了解别人的处境和内心感受。也只有这样做,彼此之间才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即使是普通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我们能够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这样才会相处得更融洽,更何况是下属对领导呢?

在职场中,某些员工因为经常与领导产生意见分歧,而与领导产生隔阂,甚至导致彼此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样的员工,最后不是自己负气走人,就是被领导解雇。当我们与领导的观点不一致或者与领导发生不愉快时,往往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想问题,结果越想越觉得困惑或者委屈。同一件事情,因为考虑的出发点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公司里,上司与员工是两个站在不同位置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们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意见不同是很正常的。

因此,当你与领导发生意见分歧时,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变换思考角度,学着像领导一样思考。这样,你才会正确理解领导的意图,毫无怨言地执行领导安排的任务。并且,你还可以逐步培养出宏观决策、统筹安排的能力。这对你来讲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往往正是具备了这些能力,你才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晋升的机会。

下属要经常做到站在领导的立场上去考虑各种问题,只有这样去做,才能够切身体会到领导的决策和意图的正确性,才能心系着领导遇到的各方面难处,并且去为领导分忧。

王林毕业下海经商后,因为有着精明的头脑和独到的商业眼光,很快就赚了一笔大钱。有了资金和王林就自己开办了一个公司,并聘请了一个漂亮的大学生当助手,给予其丰厚的待遇,吃饭公关都要把助手带在身边,很是惬意。

公司一直发展都很顺利,但最近,却因为王林一次决策的失误,造成了一笔生意血本无归。眼看着公司就要倒闭,王林也感觉实在支撑不住,想辞退员工关门了事。

一天,王林准备找助手商量一下,是不是应该把员工解散,宣布公司倒闭的事情。但令王林没有想到的意外发生了,任他怎么打那个漂亮助手的电话,总是无法接通。这让本来已经很懊丧的王林更加恼火,他没有想到平时与自己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的助手,现在看见公司有了问题竞然溜之大吉。

王林更加没有了撑下去的勇气,他决定去公司辞退所有的员工,宣布公司倒闭。王林来到公司,他看见公司里除了自己的助手外,其他的员工都像平时上班一样来到了公司,其中最突出的是会计李徽,她正在计算公司各方面投入的具体资金,以及生意赔了多少,员工的月工资是多少等具体事宜。

这些事情王林都没有交代她去做。李徽看见王林来到这里,把算出来的结果交给了王林。王林虽然没有细算,但公司里的大概情况他还是知道的,于是他对李徽说:“你把员工这个月的工资照常发下去吧。处理完后你把清单交给我,你们从明天起都不需要到这里上班了,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工作。”

说完,王林就离开了公司。他找到了一个酒店,没有点菜,要了几瓶酒,自己就那样喝着,他没有想到自己败得如此惨,辛辛苦苦办起来的公司从今天开始就不存在了,而最信任的助手却在这个时候离自己而去。他想一醉不醒,这样就不会再想那些令自己烦心的事了。

会计李徽给员工发完了工资,并没有打算离开公司,同时她还劝说其他员工说:“这一次由于我们公司的失误,使公司血本无归,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老板依然还是把工资发给了我们,这样的老板,我们不能就这样看着他因这一次失误而一蹶不振,我们应该帮助他站起来,公司还应该照常开下去。大家看怎么样?”所有的员工们都点头应承,其实他们在这个公司本来待遇就不错,并且工作的氛围也很好,王林也是个不错的年轻有为的老板,如果能继续在这个公司做下去的话,是最好的选择。但他们心里都想着,老板已经说了要关闭公司的事情,他能改变主意,有继续做下去的资金吗?

李徽看到大家先是点头同意,后又面露迟疑之色,便猜到了大家内心所想的问题,于是她又说:“我去把情况跟老板说明。我想他不是那种遭受打击就再也站不起来的人。现在,我们该做什么工作就去做,还像正常上班一样。好不好?”所有的人都答应了,并且开始忙碌了起来。

李徽打电话找到了王林,她到了酒店,看见还在喝酒的王林,就到了桌前坐下。然后抓住王林手中的酒瓶子,望着老板的眼睛,认真且斩钉截铁地说:“王总,您不能再喝下去了,员工们都没有放弃呢,您怎么自己就支撑不住了呢?现在您可以到公司里去看一下,看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在做什么?失误谁都会有,但关键是能在失败中站起来,走向前面的胜利。”

王林虽然喝得有些醉了,但听李徽说完这些话,还是打了一个激灵,他只是一门心思想着自己下达了命令后,员工们都应该散伙走人了,不会再在自己这个有名无实的公司待下去了,他同时也没有想到会计李徽会对公司这么认真负责。他一下子冷静了许多,向李徽点点头,与李徽一起回到了公司。

王林找朋友借了一些钱,李徽也积极地为王林出主意、想办法,她查到公司里有几家比较可靠的客户,于是同王林商量能不能先让这几家客户把资金打入,这样有了资金投入,公司就能够继续生产,很快就能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王林认为此法可行,他们就开始着手联系,打电话把自己的实情告知,没有想到,其中有几个客户竞然同意了。

公司有了资金,度过了危难期,又开始正常运转了起来,在起死回生的期间,李徽什么事情都为公司考虑、着想,终于在努力之下使公司起死回生,完全做到了助手应该承担起来的责任。

公司正常运营后,王林立即把李徽调到自己的身边,成为了自己的得力助手。在以后公司的运作中,李徽像以前一样,让自己时刻站在公司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经常想办法解决老板遇到的难题,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高绩效助手,这让王林工作起来感觉轻松顺利多了。他这时候才知道,原来助手还能做到如此水平,李徽才是自己不能缺失的得力助手。

王林又想到了以前的那个漂亮的助手,现在他想起那时的自己是那么的可笑,那个助手根本不能称之为助手,充其量只是一个花瓶而已。王林认为自己因面临困境而得到一个像李徽这样的得力助手很值得,他自己非常满意并且暗自庆幸。

其实,每一个员工都应该站在老板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以老板的心态去对待工作,这样才能为公司创下更多的利润,才能够得到老板更多的信任。只有像经营自己的事业那样为公司工作,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因为常怀领导之心,你就会更加努力、勤奋,积极主动,并且把公司的利益时刻放在心上,一切有利于公司的行为,你都会积极努力,并且创造性地去做。这样的结果,公司与自己将会同时受益。

将心比心,为领导着想

与领导相处,我们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而应当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多点真诚,那么我们便会从他那里获得更多的认可,从而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设身处地为人,等于设身处地为己。当我们向领导提建议或提反对意见时,设身处地为领导着想,也有助于我们达到预期的目的。设身处地为领导着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考虑领导性格脾气上的特点

有的领导性格较急,喜欢快人快语;有的领导性子较慢,讲究深思熟虑,喜欢“娓娓道来”;有的领导脾气较好,一般不发火训人;有的领导脾气躁些,几句话不对就可能张口训人。这些都是正常的。作为下属,不能以自己的性格脾气去要求领导。在提意见时,要考虑到领导的性格脾气特点,不要撞到“枪口”上,话还没讲,就说不下去了。

2.考虑领导生活习惯上的一些特点

领导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需要吃饭、睡觉、休息。领导的心情和身体也可能会时好时坏。作为下属,在向领导进言时,应注意:当领导情绪不佳时,不要去“火上浇油”;当领导身体不适时,不要去“雪上加霜”;当领导正与他人商讨工作时,不要去“横插一杠”;当领导正在就餐或午休时,不要做“不速之客”;当领导正与亲朋好友欢聚时,不要去“大煞风景”;当领导正要外出之时,不要去做“拦门杠”。总之,要学会将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听别人唠叨的情况也适用于别人对自己,当然也适用于领导。

3.体谅领导工作上的难处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在其位,不知其苦。领导不仅要管事,还要管人、管物,不仅要作决定,还要抓执行、抓反馈,处理上下左右各种关系,工作压力大,责任重。领导的精力毕竞有限,不能要求领导对任何事情都处理得十分恰当,什么问题都判断得准确无误。上级领导确实有很大的权力和自主的余地,但是,应该了解,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比如领导也有领导的领导,处于中间位置的领导,难免会有不如意不顺心的时候:工作出现失误、下级消极怠工、内耗丛生等。作为下级就应理解其难处,做到心中有数体谅领导,不能一味抱怨或不满。角色换位,理解上司的难处,有助于得到上司的信任。

当领导为难时,主动表示理解,并诚恳地做出自己的努力,减轻领导的负担。同时,要慎重对待领导的失误,对他的失误要多加理解。人人都有难唱的曲。不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每个人都可能有难办事、烦心事、头痛事。比如,工作上的责任和压力,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个人不能与外人道的难言之隐,等等。只有体谅他人的难处,才能增进理解,相互凉解。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领导的位置上,面对重大责任和压力会怎么办?某个棘手问题放在自己头上该如何处理,效果会不会比别人好?别人工作生活的难题如果自己遇上该怎么对待,姿态、风格会不会比别人高?这样一想,原本复杂的事情就会变得简单,正常的事情就不会走向反常。

4.考虑领导心理上的承受力

任何人接受批评性意见,都有个承受力问题,领导也一样。有的领导愿意和部下“侃大山”,喜欢听到不同的意见;有的领导则不苟言笑,不喜欢部下唠唠叨叨。不管何种情况,作为下属,要想到:一般领导不喜欢对什么都不满意的部下。因此,有意见要采取适当方式及时提,就一件事谈一件事,一事一议。不要积了一大堆意见,“秋后算账”,不仅影响工作,也会使领导感到部下已经对本单位不满意了,从而产生积怨,影响关系。

遇事商量,不自作主张

“糟了!糟了!”赵经理放下电话,就叫了起来,“那家便宜的东西,根本不合规格,还是原来张总的好。可是,我怎么那么糊涂,写信把他臭骂了一顿,还骂他是骗子,这下麻烦了!”“是啊!”秘书小王转身站起来,“我那时候不是说吗,要您先冷静冷静,再写信,您不听啊!”“都怪我在气头上,想这小子过去一定骗了我,要不然别人怎么那样便宜。”赵经理来回踱着步子,指了指电话,“把电话告诉我,我亲自打过去道歉!”

秘书一笑,走到赵经理桌前:“不用了!告诉您,那封信我根本没寄。”“没寄?”“对!”小王笑吟吟地说,“嗯……”赵经理坐了下来,如释重负,停了半晌,又突然抬头:“可是我当时不是叫你立刻发出吗?”“是啊!但我猜到您会后悔,所以压下了。”小王转过身,歪着头笑笑。“压了三个星期?”“对!您没想到吧?”“我是没想到。”赵经理低下头,翻记事本,“可是,我叫你发,你怎么能压?那么最近发南非的那几封信,你也压了?”“我没压。”小王脸上更靓丽了,“我知道什么该发,什么不该发……”“你做主,还是我做主?”没想到赵经理居然霍地站起来,沉声问。

小王呆住了,眼眶一下湿了,两行泪水滚落,颤抖着、哭着说:“我,我做错了吗?”“你做错了!”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看到小王的遭遇,你会想:明明秘书小王救了公司,上司非但不感谢,还恩将仇报,对不对?如果说“不对”,你就错了!

正如赵经理说的——“你做主,还是我做主?”

假使一个秘书,可以不听命令,自作主张地把领导要她立刻发的信,压了三个星期不发,那她岂不成了领导的领导?如果有这样的“暗箱作业”,以后交代她做事,谁能放心?所以小王有错,错在不懂工作原则。上司毕竞是上司,事情还是得他做主。

仅就工作而言,下属自作主张带来的后果,都不会十分严重,也并非全都是消极的方面。可以想象,哪有那么多员工笨到不知轻重的地步,敢于擅自替上司做出关乎单位整体利益的主张?除非他是个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然而,这种自作主张所带来的对职场上的等级关系及人际关系常态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

上司反感下属的自作主张,其实不在于他的擅自决定给工作带来的损失——通常来说,这种损失是微小的。

上司真正在意的是下属越权行事的行为,以及这种做事风格所反映的下属心中对上司的重视程度。尽管这种行为不一定说明下属不注意上司的存在,不把上司放在眼里,但在上司的理解上,会把这种行为与下属对自己的个人态度联系起来,最后认定这种做法不仅是对自己的无视,也是下属工作经验与能力欠缺、办事不稳重的表现。

这样一来,你无意中的一次私自定夺行为,带来的可能就是上司以后的冷遇与不信任。这种误会与不信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对你的前途的损害,也是难以弥补的。

不自作主张,是你在处理公司事务时起码要做到的,而要想在这方面更进一步,你还需要做到遇事多和上司商量,多让上司给你做主。

你有没有常常向上司询问有关工作上的事?或者是自己有什么问题,有没有跟他一起商量?

如果没有,从今天起,你就应该改变方针,尽量地发问。部下向上司请教,并不可耻,而且是理所当然的。

有心的上司,都希望他的部下来询问。部下来询问,表示部下眼里有上司,相信上司的决定。另一方面也表示他在工作上有不明了之处,而上司能够回答,才能减少错误,上司也能够放心。

如果员工假装什么都懂,一切事都不想问,上司会觉得“这个人恐怕不会是真懂”而感到担心,也会对你是否会在重大的问题上自作主张而产生担忧。

在工作上,重大问题的决策时,你不妨问问上司,“关于某件事,某个地方我不能擅自下结论,请您定夺一下”,或者“这件事依我看不这样做比较好,不知您认为应该如何”,等等。

在办公室里,你需时刻牢记一条:上司永远是决策者和命令的下达者,无论我们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断力,无论你代替上司决定的事情有多细微,都不能忽略上司是否同意这一关键步骤。

否则,当上司意识到本应由自己拍板的事情被属下越粗代庙,他所产生的心理上的排斥感和厌恶感,以及对于下属不懂规矩的气恼,足以毁掉你平时凭借积极努力所换来的上司对你的认同。

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莫过于此。

上司说他对你很放心,事实可能正好相反。真正的信任,是通过行动表现出来的。说得绝对些,当上司愿意把害人的事情,把办公室里斗争的事情和你一起做,那才是信任的表现。上司口头说对你放心,你反而要当心,很可能你做了什么,让上司产生你不忠的怀疑。

像老板一样思考

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工作的人,必定是一个企业视为己有并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像这样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

绝大多数人都必须在一个社会机构中奠定自己的事业生涯。只要你还是某一机构中的一员,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事,同时也要将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全部投入进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你能够将身心彻底地融入公司,积极主动地去为公司着想,对投资人承担风险的勇气报以钦佩,理解管理者的压力,那么任何一个老板都会视你为公司的支柱。

如果你是老板,一定会希望员工能和自己一样,将公司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更加努力,更加勤奋,更加积极主动。因此,当你的老板向你提出这样的要求时,请不要拒绝他。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你就很有可能会成为一个值得老板信赖的人,一个老板乐于雇用的人,一个被老板视为得力助手的人。更重要的是,你能因此心安理得地沉稳入眠,因为你清楚自己已全力以赴,已完成了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一个将企业视为己有并积极主动去工作的人,终将会拥有自己的事业。许多管理制度健全的公司,也正在创造机会使这样的员工成为公司的股东。因为人们发现,当员工成为企业所有者时,他们会表现得更加主动,更具创造力,自然也会更加努力地工作。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公司,为公司节省花费,公司也会按比例给你报酬。奖励可能不是今天、下星期甚至明年兑现,但它一定会来,只不过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当你养成习惯,将公司的资产视为自己的资产一样爱护时,你的老板和同事也都会看在眼里。

而“像老板一样为公司思考”,不仅是一种工作态度,还是一种提高能力的方法。优秀员工应该关注于可能性而不是局限性,即在工作中把目光盯住可能发生的机会,做好准备,努力让自己抓住机会。“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久而久之,你的能力就得到了提升,自然离你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如果每一个员工都以自己是老板的眼光及角度为出发点考虑问题,那么公司稳健成长及个人提升也就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当你以老板的角度思考问题时,应该对你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以及你的工作成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标准。只要你深入思考,积极行动,那么你所获得的评价一定也会提高,你很快就会脱颖而出的,老板也不会亏待你。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都只会保留那些最佳的职员——那些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工作的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努力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敬业的习惯。因此,当你能够自觉主动地去像老板一样思考的时候,那么,你也就离成功不再遥远了。

只有在工作中能够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的人,才是公司最需要的人。他们会在竞争激烈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并用自己的知识、热情和勤奋为公司创造更多的财富。无论公司出于什么状态,他们都不会产生消极倦怠的工作态度,也不会抱怨不止,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工作。这种人才是公司的中流砥柱,一个公司的成败与否,与这部分员工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

在IBM公司,每一个员工都有一种态度——我就是公司的主人。员工主动接触高级管理人员,与指挥人员都保持有效的沟通,对所从事的工作更是积极主动去完成,并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

如果你将自己比作老板,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是超前的,如果所有的员工都能够这样想,整个团队的生产力也会很快地得到提升。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并不是要你成为老板的奴隶,因为最终受益者还是你自己。通过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可以充分发掘自己的潜力,创造出更高的价值。与此同时,你也获得了一种成就感。

像老板一样为公司着想,积极主动的人始终是处在一种动态位置的人,他们是真正的具有责任感的人,他们在每一时刻都能将自己的责任与使命牢记在心中。这样的人自然也是最优秀、最卓越的。然而可惜的是,在如今的职场中,这样的人却越来越少,很多人在面对工作的时候,不是拖延就是寻找各种借口,以至于极大地销蚀了他们对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在公司里是不会有较好的发展的,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也无法实现自我的价值,迟早会被企业淘汰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丢弃那些不良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种工作,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与老板一起同舟共济

老板和员工是共生的关系。没有老板,员工就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就业环境;没有了员工,老板想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很多人认为,员工和老板天生是对头。常常有人抱怨:“我假装为老板工作,老板假装为我的工作支付薪水。”人们最常听到的是员工和老板之间相互抱怨,即使偶尔彼此关心一下,也让人觉得有点假惺惺的。

究其实质,老板和员工只不过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角色,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已,而且这种角色和分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注定会当老板的,看看那些富豪们的履历就知道。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从员工一路走过来的。当不当老板,能不能当老板,是性格、志向、理想、兴趣、勇气、机会等很多因素决定的。

在这不尽完美的世界上,老板与下属间的关系好的时候,像桩美满的婚姻;关系破裂之后,如同一场大灾难。因此,理顺二者的关系无论对员工还是对老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自然界中有许多共生现象。比如说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它本身具有固氮的功能,为豆科植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它又可以借助豆科植物获得生存的空间;再比如非洲热带雨林中的大象、犀牛等,它们的身体表面往往会有一些寄生虫,一些鸟类等小动物也栖息在它们身体表面,以这些小寄生虫为食,同时,大象、犀牛也因此避免了寄生虫对它们的侵害,可谓是互惠互利。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不胜枚举,在生物学中统称为共生现象。

在一个有着卓越企业文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的企业中,员工在享受着老板提供的优厚待遇的同时,也会为老板着想,积极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出谋划策,积极工作。即使企业一时遇到困难,也会与老板一起同舟共济,渡过难关。每个人都知道,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老板赚取利润的同时,员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持久的保障。

历史上人们对师徒共生关系认识得很透彻,新艺人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卓有成就的艺术家相处;弟子长时间跟随着师父;学徒耐心地向工匠学手艺;学生借着协助教授作研究而学习——都是借着协助与模仿,观察成功者的做事方式。

在古代山西的票号制度中,就有着这方面的规定。学徒期间,必须无条件听从师傅的命令,并严格按照店规工作做事;学徒满三年,可以申请转为正式伙计,遇事可以和师傅磋商解决。

其实这就是一个共生关系的例证。老板把员工带人行,承担培养员工的精力和费用,员工为老板做事。当员工学好了本事之后,老板就要为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员工也需要在此期间尽心尽力、兢兢业业。

但是,在现代的企业当中,法律的健全和人性的自由改变了这种纯粹自然的共生关系,员工和老板成了相对自由、自主的个体。老板没有权利像要求学徒一样要求员工,员工也没有必要完全听从老板的吩咐。

于是,一些人就完全“自由”了起来,他们将老板当做摇钱树,忘记了自己应该尽到的义务与责任。争取少干活多拿钱,就是这其中典型的表现之一。在这样的心态下,共生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被破坏,一部分员工把老板当做了敌人,只要不在老板的火力控制范围内,就万事大吉,工作离开了老板的监视,就可以不了了之。

现在的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雇员和老板之间彼此针锋相对,互不谅解,自然无暇抗拒来自外部的竞争。

只有愚蠢的员工才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去和老板争斗,聪明优秀的员工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思路,与老板保持一致。

在一个各种制度完善的公司里,每一个员工的升迁都来自个人的努力,老板所能做的只是考察哪些人有资格获得奖励和晋升,有实力的员工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可以看到,员工和老板是否对立,既取决于员工的心态,也取决于老板的做法。聪明的老板会给员工公平的待遇,而员工也会以自己的忠诚予以回报。

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员工与老板的关系,绝不是天生的一对冤家,而应是互惠互利、创造双赢的合作者。其实,大多数的雇主都要比雇员更追求完美,原因很简单,只有更追求完美的人才能从雇员成长为雇主。

年轻人以玩世不恭的姿态对待工作,他们频繁跳槽,觉得自己工作是在出卖劳动力;他们蔑视敬业精神,嘲讽忠诚,将其视之为老板盘剥、愚弄员工的手段。在他们看来,老板是靠不住的。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职员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表面上看起来,彼此之间存在着对立性,但是,在更高的层面,二者又是和谐统一的,公司需要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工作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即使你的老板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并不能理解你的真诚,珍惜你的忠心,你也不能因此产生抵触情绪,将自己与公司和老板对立起来,千万不要有老板是靠不住的想法,也不要太在意老板对你的不公的评价。毕竞老板也是有缺欠的普通人,也可能无法对你作出客观的评价,这个时候你应该学会自我肯定。只要你竭尽所能,做到问心无愧,你的能力一定会提高,你的经验会丰富起来,你的心胸就会变得更加开阔。

第10章 进庙拜佛,不同的领导要有不同的沟通之道

不同上司,不同战略

职场中,你会遇到许多不同类型的上司:有的性格温和,为人谨慎;有的脾气暴躁,做事草率;而且,每个人还都有与众不同的习惯。对待不同的上司有不同的相处之道,既然你在他手下做事,当然就要掌握“应对战术大全”。

1.对“工作狂”上司——甘拜下风

这类上司往往认为自己是天下最能干的人,加上精力过剩,热衷于工作,而且希望下属也都和他一样,变成“工作狂”。面对这样的上司,最佳对策就是甘拜下风,不断向他请教,令他永远感觉到你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努力工作,并取得成就的,这样反而还可以得到他的赏识。

2.面对霸道的上司——要有勇气

这类上司通常认为要不断威胁下属,才能让他们服服贴贴地干好活。

对这样的上司,你必须常常让他感觉到你的存在价值。尤其当你预见到他将会对你恶语相向时,你必须事先就想好回敬措辞。当然,更重要的是不要被吓倒。

3.面对疑神疑鬼的上司——每天给他一份工作报告

这类上司整天怀疑自己的下属偷懒不干活,所以在办公室经常导演“警察抓小偷”的游戏。遇到这样的上司,最好的办法则是每天给他一份报告,明白告诉他你今天都做了哪些工作,以打消他的疑心,从此他放心你也安心。

4.面对优柔寡断的上司——帮他痛下决心

这类上司大都多谋少断,往往是已经定好的决策,只要别人提出一点修改意见,就能让他一次次改变初衷,底下人就要不断地重新来过。其实,你只要在让他不感到有失身份的前提下,大胆和他商讨一些决策,帮他痛下决心,再设法让他坚持下去就轻松多了。

5.面对健忘型上司——你只能像“老妈子”

有的上司很健忘,常常颠三倒四,也常常丢三落四,有时明明在前一天讲过的事,可两三天后,他却说根本没讲过。最好的办法是,当他在讲述某个事件或表明某种观点时,你多问他几遍,也可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以故意引起讨论来加深上司的印象。最后,还可以对上司的陈述进行概括,用简短的语言重复给他听,让他牢牢记住。

6.面对模糊型上司——“打破砂锅问到底”

有的上司布置工作时含糊笼统,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既可理解成这样,又可理解成那样;有的前后互相抵触,下属根本无法操作和实施,一旦你去做了,他就会责怪说他的要求不是这样,你弄错了。对这样的上司,在接受任务时,一定要详细询问其具体要求,特别在完成时间、人员落实、质量标准和资金数量等方面尽可能明确些,并一一记录在案,让上司核准后再去动手。

有的上司在你请示的某项工作需要得到具体指标或明确答复时,他却“哼哼哈哈”,没有明朗的态度,或只说“知道了”“你看着办”等。那么,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做下属的你可反复说明旨意,并想方设法诱导其有一个明确的答复,必要时,可采用提供前提的方法,如“您的意思是,如果……”,然后让上司续接;或者用猜测性的判断让上司回答,如“您的意思是不是……”,当上司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答复之后,立即重复几遍加以强化,也可进一步延伸,“假如是这样,那就会……”

7.面对无知型上司——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些上司明明自己对业务不懂、外行、不擅长,但却装懂、装内行,处处想显示自己,不是横插一手,就是瞎指挥。面对这样的上司,可区别对待。如是重要的、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下属可直接阐明观点,或据理力争,或坚决反对,不能迁就,即使正面建议无效,也要想方设法迂回前进,否则就等于是拿老板和自己的身家性命开玩笑;倘是无关大局的一般性问题,下属则可灵活对付,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和矛盾的激化。

8.面对内向型上司——“隐窖型”沟通

曾有心理学家分析指出,内向型的人比外向型的人更经常使用电子邮件。所以,如果你的上司是较为内向的人,相对于面谈或听电话来说,他可能更喜欢读e-mail,并以此方法与属下沟通。因此与内向型上司沟通时,你不妨多用e-mail与他交流。

9.面对挑拨是非、向老板打小报告的上司——以恶制恶

有一类上司,专爱在下属之间挑拨是非,制造矛盾,还爱在老板面前打下属的小报告,搞得员工之间关系紧张,还动不动就挨老板骂。像这样的情况,就要在员工之间先把话说开,确定是上司在搞鬼,再想办法对付他。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对这种差劲的“小人型”上司,决不能碍于情面而一味忍耐,一定要找准时机,当面揭穿,然后主动找老板说明情况,让老板了解事情的真相。要相信,当老板的都是会为自己企业负责的,当他得知自己手下的主管是如此之人,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出发,一般是会考虑采取相应措施的。

10.面对平庸无能却喜揽功推过的上司——刚柔并济,偶露峰蟒

如果你的上司平庸、没点子,你大可不必在意,完全可以以一颗宽容之心相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一有为难的工作,就交给下属去干,只能表明上司的无能,但对下属来讲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多了磨炼的机会,多了显露才华的契机。“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基本的一条是要学会与其相处,如果你不想和自己过不去,最好就不要和这种上司过不去。

如果上司喜欢把别人烹制的“佳肴”全部装进自己的碗里,不肯分出“一杯羹”,错了却要下属承担,这说明他自私自利、人格卑鄙。与这种上司相处,就须刚柔相济,既不可逆来顺受,也不可一味顶撞。在老板面前适当地维护一下自己的利益也是无可非议的,要让上司知道你做人是有原则的,忍让也是有限度的。

和不同的上司一起工作的方法

上司有很多种,他们既有特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又有特定的权力和义务。你如果想在公司谋求发展,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做法。

上司也是人,这是没有任何可以值得怀疑的。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人,只是他们比一般的人多了一些物质财富罢了。上司是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的人。他与一般雇员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这些距离主要表现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做事的方法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因为上司在公司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处理着各方面的问题等,这一点我们应该认识到。

每个人面对的上司,是各式各样的。

有的上司最喜欢别人给他戴高帽子,喜欢别人阿谀奉承,听了赞美之词就会眉开眼笑。如果有人精于此道,就会青云直上。只要你是善意地,不是虚伪地或违心地赞美,在说话时不矫揉造作,一切都非常自然,上司就会很高兴与你相处。

有些上司生性脾气不好,易发火。有的上司经常在别人不明原因的情况下,就大发雷霆,弄得下属不知如何应付。

当他对你大发脾气的时候,你最好克制自己,先不要着急,更不要试图解释,要经过冷静的思考后告诉他会注意的,会按他的要求去做。当你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上司可能已经息怒了。

有些上司以家长自居,把部下看成是自己的家人,有时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发火、生气,你可以像对待家长的态度那样,小事不与其计较;大到原则性的大事,不可脾气暴躁,更不能耍小孩子脾气,一定要态度诚恳地与他协商。

人们一天的的时间有三分之一是在工作中度过的,在这工作时间里,能够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对你八小时以外的私人生活是有益处的。如果你与上司关系恶劣,憎恶和怨恨的心情会常常折磨你,这样一定会影响你的整个的生活,这也是个高手不应有的行为。

因此,要求你对上司要多一分理解,多一点尊重,逐渐消除他对你的戒备,进而让他信任你、提拔你。

要想得到上司的赏识,成为上司的知心人,就需要平时多与上司交往。接触上司需要足够的勇气,需要举止自然。接触上司的机会、渠道有许多,需要积极去创造。要达到与上司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境界,作为下属就必须经常出现在上司的周围,加强与上司的沟通,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有些人心理素质较差,在上司面前胆怯畏惧,缩手缩脚,言谈举止极不自然,经常是由于过分紧张而弄巧成拙,这样会给上司留下不好的印象。在与上司接触或沟通时,要有足够的勇气,抱着上司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没什么可怕的轻松自然的心理,使自己敢于与上司平等相处、平等交流工作意见。

与上司接触多了,上司对你的能力和作为有所了解,经常会交办一些事情,面对这难得的机会,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圆满地完成,为自己的发展前程铺好每一块砖。

在与上司共事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有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正视它,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来化解,就能够消除上下级之间的误解和隔阂。如果掉以轻心处理不当,误解便会加深转化为成见,隔阂演变成鸿沟,这对你是十分不利的。

由于上司与下属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不十分了解彼此之间的情况,因而在判断一些事情时加入了太多的主观色彩和个人的心理因素,导致双方相互的不客观认识的推测,诱发误解或形成隔阂。由于上司的事务繁忙,责任重大,处于中枢性的岗位,他不会主动找下属去沟通,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来对下属进行了解。这样就容易出现缺乏对下属的全面、直接和感性的认识。容易受他人意见的影响,凭个人直觉和主观判断,对下属的言行产生误解。

这时的你就要及时主动地消除它,不让它在上司的脑海中形成定势,消极回避和等待都将对自己不利。只会让矛盾越积越深,要采取主动沟通,积极接触的措施,找准机会,走上前去,向上司表明你的真实意图,使上司对你重新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必要的时候,下属可以针对上司对自己的误解开诚布公地坦白来谈,这样可以直截了当地把问题敞开,容易解开误解的结。这时,作为下属的你一定要态度真诚,对自己存在的缺点特别是对上司已经指出或有所察觉的缺点要勇敢地承认,并要表示改正的决心。

永远不要忘记你上司的时间比你的更宝贵。当他交给你一项特殊任务时,请记住不管你正在忙什么,上司交待的工作都是更重要的。如果上司出现在你的面前,你正在打电话,要及时挂掉。让上司等候是一种缺乏尊重的表现。如果你正在与客户谈一笔重要的生意,用目光交流、用嘴形告诉他你正与客户谈生意或快速写张纸条说明一下,要对上司的出现作出反应。

凡事都向上司请示,不负责任或害怕负责任的人,通常都缺乏创造性,所以他们对于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好处,更不可能为上司分担工作,甚至去做一些富有建设性或创造性的事情。

当上司要你接手一份额外的工作时,请把它视作一种赞赏。这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考验。看看你是否能承担更多的责任。

千万不要对你的上司说“不”或“我没时间”。那听起来就像你不愿服从他,你应该使用“请您放心,我会想办法完成这项工作的”语言来回答。

从一般情况看,爱跳槽的人,对企业自身的相对稳定和管理工作,总是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麻烦,自然不受上司们的欢迎。

没有人喜欢满腹牢骚的人,人们更愿意同乐观开朗、生活态度积极的人交往。在你最沮丧的日子里,也要尽力向上司和同事显示出你最快乐的一面。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从容冷静的人,往往会赢得荣誉。上司和客户都非常欣赏那些在困难或紧急情况下能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如果你始终保持从容冷静,那么一旦发生问题,你也能很快地找到解决办法,而且能在上司和同事面前显示出精力旺盛,工作起来有条不紊,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职业能手。

一旦你成为决策者,作决定时要快速而坚决,不要优柔寡断或过于依赖他人意见,小心谨慎地权衡。及时迅速地作出决定是成功决策者的必要条件。

一旦工作出现失误,要快速对情况作出评估,制定出控制损失的可行性计划,然后直接找上司告知问题所在以及你准备采取的解决办法。决不要没有设计好自己的建议,就带着“我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去找上司。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还是要有实力。如果自己什么都干不了或是干不好,其他做得再好,上司也不会把重要工作交给你。努力充实自己吧!

不同的新上司,不同的应对战术

当原本雇用你,甚至提携你的上司忽然离职,有个陌生的脸孔走进你的办公室,说明他是你的新上司,以后有事你要直接向他汇报。这时候,你要怎么办?你是否觉得只有你的前上司才最器重你,你是否还想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不是表示,你的工作生涯开始出现了某种危机?

根据《华尔街日报》的报道,尽管处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只要以正确的态度应对,让自己成为新上司不可或缺的帮手,即使更换上司,也不一定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负面的影响。这里有一个例子,希望我们从中能学会怎样应对这种情况。

乔丹曾经是英罕美公司的总经理。一天,一位她素未谋面的董事突然走进她的办公室,对她说:“你好,我叫基尼斯,我是你的新总裁。”原来,乔丹以前的上司已经被公司革职了。

自从基尼斯接任英罕美公司的总裁以后,他一直鼓励乔丹继续留任,并且决定对公司大力改革,而他很需要乔丹的协助。于是,乔丹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每天花14小时,帮助新总裁详细检查公司,并且迅速作出改变,甚至重新安置公司的总部。

重整的结果是,英罕美公司被拆成两家公司。面对这样的结果,乔丹认为她的阶段性任务已经完成,因而提出辞呈。结果被上司大力挽留。显然这位新总裁已经将她当成不可或缺的左右手。

另外一个例子发生在《读者文摘》的盖威身上。盖威担任行销主管时,遇到了总裁更换的情形。新上任的总裁迅速撤换了三个主管,换上自己的人马。而盖威正是前总裁最后引进的高级主管。

盖威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他主动向新总裁简明扼要地提出建议,表示他同意新领导人的意见,认为《读者文摘》应该更注重传统的力量。另一方面,他也表示反对前总裁的某些政策,例如在深夜的电视上做广告。他告诉新总裁,他并不觉得这样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报酬。新总裁马上决定要盖威与他一同整顿公司。

这种做法是不是对以往的总裁不忠诚?其实,盖威以前就常常和他的总裁有激烈的讨论,他的态度前后并没有差异,不过是新总裁更认同他的意见罢了。盖威不断地贡献出自己的经验,帮助新总裁管理公司,也获得了提升,从行销主管升为规划及新事业发展部门的资深副总裁。

以上两个例子中的主人公盖威和英罕美的乔丹,最后都离开了公司。虽然如此,但他们在面对新总裁时的态度,都让他们在新上司心中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更使他们成为新总裁重用的对象。

当上司离职时,并不是你职业生涯的终点,只要掌握自己的经验与实力,持续对公司有贡献,不管在哪位上司的带领下,你都会是他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面对不同上司的不同态度,你该如何处理?以下几个案例,或许对你能有所启迪和帮助。

1.严谨型上司——大会、小会总是批评人

审计局的晓和办一个案件,少了一道程序,差点被人家投诉。幸亏局长发现得及时,才没有造成重大失误。其实晓和心里很感激局长,但不明白局长怎么总是抓住自己的小辫子不放?动不动就提到这件事,有时候开大会也丝毫不给他留面子。晓和心里有点委屈:我不就是犯了一个小错误吗?

制胜绝招:洗耳恭听。

要诀一:听得进——失误总是难免的,身为普通职员,最忌讳的就是听不进上司的批评。在人才济济的大单位,能被上司留意不容易,如果你不能用出众的成绩吸引上司的青睐,那就应尽量减少失误。

要诀二:忍得住——上司总是批评你,提醒你的过失,其实也是对你的留意和关心。要保护自己的自尊,先要培养自己的耐心。面对上司的批评,你应该有心理上的厚度和韧性。

要诀三:改得快——防止伤害的最好办法是积极地去解决问题,争取好印象。你要学会保护自己。比如晓和再见到局长时,可以主动对局长说:“我现在做事已经用心多了,不信您看我现在做的几件事。”

2.倩境型上司——新官上任老要她泡茶

在报社工作的文丽近来一直很烦。她的前任主编于上个月退休,现在由一位30岁的年轻主编全权接管。文丽的工作本来是版面设计,但新主编却一天要与她会面五六次,有时候竞会对她说:“泡两杯茶,我们谈谈。”文丽觉得这样的事情令人尴尬,可又不想撕破脸拒绝,所以很烦恼。

制胜绝招:洒脱不羁。

要诀一:谨慎点——年轻貌美的女职员,难免会被同事和上司喜欢,但并不是每一位上司都是这样,有时候他们也许只是因为感觉孤独,想找人聊聊,如果你一味用有色眼镜看人,说不定你的小肚鸡肠会令他也很尴尬。新主编刚刚上任,对报社现状不太了解,自然渴望找一位熟悉这里的员工谈谈。

要诀二:洒脱点——虽然你是女孩子,但也要像男子汉那样洒脱一点,用平常心对待上司的亲近,即使是一位花心的上司,在一位大大方方只谈公事的女职员面前,也会敬畏三分。

要诀三:正派点——对异性上司的亲近,千万别往邪处想!你要除去心里的疑虑,借喝茶的机会,与新主编谈谈报社的从前和你对报社的期待,甚至可以谈谈报纸版面的更新或者工薪制度的改革。

3.稳重型上司——大功告成竟然冷处理

杨娟终于将公司一笔30万元的应收款收回了,这足以使她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沾沾自喜。杨娟想,经理肯定会表扬我,甚至给我升职、加薪。可是,真奇怪,这个星期,经理非但没有夸奖杨娟,甚至连例行的办公室谈话也没叫她去。杨娟终于忍不住了,借着送文件的机会,想打探一下虚实。可是经理只是低头写文件,淡淡说了一声:“下去吧。”杨娟知趣地出门了,可心里那个火呀直往上冒。

制胜绝招:沉着冷静。

要诀一:别急躁——换你做经理,面对工作出色的下属,你会喜形于色吗?一个人的升迁就意味着另外的人失去机会,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让你升职。经理需要时间仔细考虑这件事情。再说,你的出色表现已经够让同事们注意了,如果他也明显地表现出对你的偏爱,那岂不是帮你招惹嫉妒?从这个角度看,经理的冷遇也是在保护你。

要诀二:要冷静——就算不能冷静,现在你也必须保持沉默。你应该与经理隔开一点儿距离。这距离可以展示你成熟的心理素质。

要诀三:多努力——如果逾期两个月仍未见提升,或是经理把职位给了别人,那只能说明你还不够资格得到那个位置。你还得继续奋斗!

4.权威型上司——出国商谈突然器重人

彼辰做梦也没想到,她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会得到董事长的看重,竞点名要她陪同前往日本进行商务谈判。虽然那是人人都垂涎的机会,既可以展示才能,又可以接近老总,还可以顺便旅游看风景,但彼辰还是觉得不大可能。她心里有不少疑虑:董事长是不是开玩笑?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轮到我?会不会临走又换别人?

制胜绝招:缤密仔细。

要诀一:别自卑——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你的某方面潜质吸引了他,比如有无懈可击的口才和一口流利的外语。不论董事长出于什么原因对你委以重任,都说明这是一件好事,你得给予相应的重视。相信经验和智慧都比你强得多的老总,不会心血来潮地决定某个人的工作,他一定有他的道理。

要诀二:要认真——在这个时候,你要拿出最慎重和一丝不苟的态度,在短时间内精心做好准备。如果出错,丢丑的是你;如果成功,则人人有份。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你要展示你的才华和智慧,使出浑身解数,为老总赢得主动、赢得利益、赢得所有人的称赞。

要诀三:会暗示——工作结束后,如果老总问你:“你在工作上还有什么理想?”你千万别直接说:“我想升职。”但可以不失时机地给老总一个暗示:“如果有更多的挑战,我会有更多的创造。”等待你的肯定是另有重用。

第11章 揣摩意图,读懂领导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读懂领导,才能与领导融洽相处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性格,有些人性格比较类似,有些人性格则大相径庭。有些人毫无干系,有些人又互相关联。互相关联的人际关系体现在工作关系中,除了同事之间的关系外,就是作为下属的你和你的领导这一对主体。因为每天同你相处八小时的领导,他的性格如何跟你的职场生活是密切相关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你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与领导融洽相处。

工作中,为了保证你和领导之间的工作富有成效,并使你们双方都获益多多,你首先需要做的事就是了解你的领导。比如,他是个注重制度的人,还是个注重人情的人?他是个愿意只是把握大局的人,还是个事必躬亲的人?他是个只看重结果的人,还是更关注过程的人?他是个严肃的人,还是个活泼的人?他是个把工作当全部生活的人,还是个兴趣广泛的人?他是个有着良好记忆力的人,还是个容易健忘的人?他喜欢上午办公,还是喜欢下午办公?他喜欢绿色还是其他什么颜色?他喜欢喝茶,还是喝咖啡?喜欢喝茶的话,是喜欢红茶还是绿茶?喜欢喝咖啡的话,是喜欢加奶还是不加奶,加糖还是不加糖?这些问题搞得越清楚越细致,对你越有好处。为了全方位了解领导的个性,可以先从侧面人手,向就职时间长的同事打听,要知道这并不是为了拍马溜须,而是保证你能够和领导合作愉快,这对你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将大有裨益。

刘敏从一所旅游学院毕业后,进了一家星级宾馆,担任总经理助理。在工作的第一天,她就听见老板在嘀咕另外一个秘书又给他的咖啡把糖加多了。老板声音很轻,没有责备的口吻,也没有让秘书重新去换一杯,而是将就着喝了。

接下来的这周,轮到刘敏值日。她于是先用几个小纸杯分别调制了几种不同口味、不同纯度的咖啡,让总经理去挑选。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居然令总经理大为感动——连他太太都没有细心到如此地步。总经理喜欢在午餐后小患一会儿,于是她就坚守在门外替总经理挡驾,不让没有急事的下属或者拜访者打扰;老板喜欢足球,喜欢大罗——罗纳尔多,对油头粉面的口克汉姆却没有好感,于是她就在办公桌上放了大罗的招贴画,电脑显示器的一角贴上了大罗在绿茵场上的贴纸……一年后,刘敏升任到了主管的职位。

如果你能多了解上司一些,知道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然后做出默契的应对,那么你往往能在职场关系中稳占先机,创造有利于自己的良好气氛和升职机会。刘敏正是运用自己的细致人微,赢得了领导的好感,为自己创造了升职的机会。

其实下属和自己的直接领导都是为老板、为公司服务的,因此,要想成功就得同舟共济。那么,怎样才能“搞定”你的领导呢?下面是几条价值含量极高的经验:(1)洞察上司的情绪反应。仔细观察什么事会让领导高兴?什么事会惹他生气?什么事会让他焦虑?什么事又会对他产生压力?而当出现这些异常的情绪反应时,他通常又会有什么样的处理模式?

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情绪处理模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每次发作时的过程也都差不多,所以一旦掌握了领导的情绪反应,下一次你就能知道该如何避开“余震”,并能采取更好的沟通方式,以免不慎给领导火上浇油。(2)读懂领导的体态语言。体态语言指的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眼神动作、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等发出的信息,是一种意在不言中的交际手段。体态语言,也被称为人类的副语言。

领导说话时,眼睛游离或看着别处,这是个不好的迹象,这表明领导不重视你,并且想用他的不重视来惩罚你;当领导把你从上到下大致瞄了一眼,则表明其优势和支配的特质,还意味着此类领导比较自负;如果领导一直不眨眼地盯着你看,说明他想了解更多,也说明对你表示出了一定的兴趣;如果领导友好地、坦率地看着你,甚至偶尔眨一眨眼睛,则表明他同情你,对你评价比较高或想鼓励你:如果领导用锐利的眼神目不转睛地盯着你,则表明他在显示自己的权力和优势,如果领导只是偶尔看一下你,并且当他的目光与你的目光相遇后马上躲避,这种情形连续发生几次,则表明在你面前,这位领导缺乏足够的自信。和眼睛一样,嘴的闭合也会泄露真情。嘴“哈哈”大笑,意味着放松和大胆,嘴“嘻嘻”嗤笑,是幸灾乐祸的表现;嘴“嘿嘿”笑时,意味着讥讽、阴险或者蔑视,这样笑的人多数为狂妄自大、自恃甚高的人。

另外,手势、表情丰富的领导,是容易冲动、特重感情的人:但如果某人手势做得太夸张,那么他就是个敏于对外界作出反应、容易受别人影响的人,是个软弱的领导。

心理学家认为,下属可以通过很多的体态语言知晓领导的内心世界,了解领导所说的是否就是他的真实想法。比如,双手合拢,从上往下压,表明领导想使内心平静下来;双手叉腰,双肘向外,这是古典体态语,象征着命令,同时也意味着在与人接触中,他是支配者:当领导舒适地向椅子背靠去,双手交叉在脑后,两肘向外,则说明该领导很自负:当领导伸出食指,则表明他是支配者,有进攻性;当领导的双手平静地放在其背后时,则表明他具有优越感;当领导拍拍你的肩后部时,表明他是在真诚地赞许你:如果领导拍拍你的肩前部时,或从上往下拍,则表明领导倔傲而又略显宽容;如果领导将两个食指并在一起,放在嘴边,其余手指交叉在一起,与两个食指形成了一个锥体,这表明在你开始讲话前,领导就已做好了拒绝你的准备。(3)对上司寄予自己的期望了然于胸。虽然被领导寄予期望几乎是每个下属梦寐以求的事,但实际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幸运者会被领导寄予期望,并为他们勾画目标。想要实现这一“愿望”,不妨尝试一下如下做法:如果你的领导是个注重细节的人,你就该把你认为的领导对你的期望简要地写下来,然后以电子邮件或纸质书信的形式送给他,以征求意见。如果你的上司是个喜欢面对面沟通的人,你最好找合适的机会跟他聊几次。当然,事后要把你们聊的内容整理并记录下来,以便经常查阅,确保你帮助上司完成其目标。

善于揣摩领导的真正意图

作为领导,为了考察一个人,或者为了尊重下属,有时候,往往不将自己的意图说得那么明显,不把话说满、点透,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多一点心思,仔细去领会其中的潜台词,从而作出自己的判断,才有可能同领导达成某种默契。

小米在北京某合资企业供职。有一次老板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先是夸赞了她的业绩不错,认为她可以担当更重要的职责;然而又说最近行业不景气,利润比去年下滑得厉害;最后问小米如果她做部门主管的话会不会考虑裁员。当时小米愣了一下,凭着第一感觉说“不会”,因为很多同事都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当时老板的脸色有点变化,后来,她的同事升为了部门主管。事后她才想清楚,老板的意思就是想裁员,如果小米不是凭个人感情用事,而是站在企业发展的角度去考虑,那么升职的就会是她。

有了这个教训之后,小米遇事多了一些思量,在不违背自己做人原则的基础上,也开始学着听老板的话中话。有一次老板要去欧洲出差,在此之前问她:你的英文和老外交流没问题吧?虽然她对英语不那么自信,但小米听懂老板的潜台词就是:如果可以的话就和他一起去欧洲。小米当然就说“没问题”,果然她获得了一次出国学习的机会。而事实证明,小米的英文没她想象中那样差。

和老板一起在意大利的时候,他们拜访一些老客户,老板对其中一位客户的产品明显很感兴趣,但价格有一点高。他用咨询的口气问小米:是否值得购买?小米给他的回答是:很不错,值得购买。其实她知道老板已经作好了买的决定,他来问只是确定一下,小米明白这时可千万不能扫了他的兴。果然,老板兴高采烈地和这家公司签约了。这次小米又尝到了会听话的甜头——回国之后升上了主管的位置。

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真正意图,分析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心理,这样你才能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想法,才不会背离上级的真正意图,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级的前头,争取更多的时间。

在滑铁卢战役中,英国名将威尔顿有一次在视察前方情况后,顺手把他的手套丢在一个视察时经过的小山丘上,然后一言不发地回到了营地。他的部将中,许多人并未将这件小事记在心里。但是有一个人却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他把威尔顿的手套捡了回来。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威尔顿对他的这位部将下命令说:“我要你在我那天视察时丢手套的地方设火炮,随时待命攻击。”这位部将立即回答道:“报告主帅,我已经架设好了。”威尔顿听后满意地一笑。

这位部将为什么能够准确地判断出主帅丢手套的真实意图呢?那是因为他用心分析了主帅当时在视察时丢手套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主帅,在视察前沿阵地时,将自己的手套丢在视察过的一个小山丘上,这本身就是很值得部将注意的举动。想必这位部将当时也有着类似的心理活动,至少他注意到了主帅的“异常”举动,然后对这一举动进行了心理分析,再加上结合当时前沿阵地的情况,那么他很快就可以得出主帅那样做的真实意图。作为上级,是很乐意拥有这样的一个下级的,也乐于对其委以重任。

我们常说:“我又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我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其实,不是你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只是你没有用心观察他的举动,没有用心揣摩他举动背后的心理活动。谁也不是别人肚子里的蛔虫,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必然会在他的行为举止上体现出来,关键是看你有没有用心去揣摩它。同理,你必须也拥有这样的心理,才能观察到上级的举动,否则,即使你注意到上级的举动,你也一样揣摩不出上级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梁乐是一家广告公司的文案。有一天,她正为新品牌的牙膏该如何表现出独一无二的清新感,而在电脑桌前伤透脑筋时,唐上司迎面而来,问她:“还好吗?工作进展得怎么样?”梁乐带着无力的眼神说:“我正在苦思当中,但我很难想象出新的创意。”接着她又略带抱怨地诉苦道:“这家广告客户真是够蠢的,艺术指导能力不足,业务经理又混……也许事情总是物极必反,愈大的公司愈容易走下坡路。”就在她说了这最后一句话之后,只听唐上司丢下一句:“我朋友大概快来了,偏偏眼睛有点不舒服。”眨一眨眼睛后,慢慢走向她的办公室。

在这次简短谈话后的几个月内,曾是公司内最炙手可热的广告新星梁乐发现自己不再获选为重要广告案的一员。受挫的她想请唐上司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唐上司一改温和的态度说:“我如何相信你能处理大案子?你根本无法专注于工作,还带着叛逆的态度对待客户,我能放心吗?”

梁乐就是不善于解读上司的“弦外音”的典型例子。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上级赖以产生“意图”的各方面的信息,并积极主动地去揣摩、领会这些信息,才能准确预知上级的意图。上级刚去想的,他已经在想了;上级还没想成熟的,他早就胸有成竹了;上级要吩咐执行的任务,他已经超前完成了。

很多的时候,上级可能是拿着促销方案、拿着管理制度、拿着他的上级交给他的各种各样的任务,让你去揣摩。他会干,或者是不干?他会这样干,还是会那样干?他会叫这个人干,还是叫那个人干?他的要求是这样,还是那样?你就感到很难预测。为什么?因为这里面影响因素太多。可是这其中是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呢?不是。规律是存在的,只不过在我们用心去研究、揣摩它之前,它不会自己跑到我们身边。我们要善于揣摩领导的意图,才能在做事的时候游刃有余。

领会领导的期望,与领导达成共鸣

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的职业成长环境,你必须加深与领导的合作——这可能不是领导的要求,但确实是领导所希望的。职业生涯中,你也可以通过领导在工作上的做事方式,了解到他为什么做某些事情会富有成效,为什么有些事情在他处理起来更容易,他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这些问题都需要你耐心、细心地去体会。体会透了、学习到了的时候,也就是你进步的时候了。

如同老师希望自己的学生成绩优异,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茁壮成长一样,你的领导同样希望你做出更大的事业。这绝不是一句冠冕堂皇的话,而是事实。每一个管理者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大批更加优秀、更加成功的员工,组成一个更有效的团队,为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很多身为下属的人不能了解领导的这种心态,将领导与自己看成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甚至认为由于两者之间立场不同,存在着根本的冲突。这种心态实际上既无助于自己的进步,更无法与领导建立和谐的关系——它往往成为阻碍我们与领导良好合作的严重问题。由这种心态产生的行为就是抵触、对抗、抱怨及推倭,对个人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总结一下,一般的上司对自己的下属都有哪些期望,认识到这个问题对自己有相当大的帮助。我们可以列举出来:(1)期望你能够更快、更有成效地做好本职工作。(2)期望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本职工作之外尽可能地为公司创造价值。(3)期望你谦虚谨慎,注重与企业各阶层、各群体之间的良好协作。(4)期望你能够站在领导的立场上想问题,理解领导的各种想法。(5)期望你在外能够维护公司的利益,站在公司的立场上想问题。

这些期望于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领导都是存在的。很多人抱怨自己在组织中没有得到重用,或者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实际上,你只要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一下就会发现,你个人存在的诸多不足才是事情的原因。要改善这些不足,你需要做的就是表现出你的谦虚,并领会领导的意图,然后再创造环境,寻求领导的指导和帮助。

对于自己的领导,很多人会产生难以接近的感受。所以,他们总是想着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和认可,却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领导也存在着需要得到他人赏识的心理,尤其是需要来自他下级的赏识。对领导的赏识不是阿谀奉承,而是真心的赏识和赞赏,是对领导才能的一种肯定。这种赏识,总是会让你与领导之间形成良好的心理共鸣。

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在领导也犯下某些错误的时候。对这种问题的处理,避而不见并不是最佳的方案,而且也不是负责任的做法。更加有效的做法是既要实现帮助领导纠正错误的目的,同时也要确保领导对你的这种行为是肯定的和感激的。

人都会存在一种偏执的心理,就如同心理学家所言:“人有时会很自然地改变自己的看法,但是如果有人当众说他错了,他会恼火,更加固执己见,甚至会全心全意地去维护自己的看法。不是那种看法本身多么珍贵,而是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威胁。”当我们处理某一问题时,如果与领导的交流与沟通形成这样一种对立,那么任何问题都会复杂化。

因而,必须找到策略性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看看下面这个案例。“小陈,你怎么搞的,发给客户的这个文件为什么不早点给我?”小陈心里连连叫苦,明明上个星期就拿给领导的文件,他自己拖着没有批示,等到火烧眉毛,反倒埋怨起自己来了。小陈心中非常窝火,就跟领导争论起来。可是,小陈发现,她话还没说完,领导的脸早已黑了。事后,小陈仔细想了想,觉得领导也不容易,事非常多,压力很大,忘记一些事情也是可以原谅的,领导责问自己也是他分散压力的一种方式,作为他的下级是可以接受的。于是,小陈调整了自己的工作方式。

事情不是特别急的时候,她总是趁领导不忙或气氛比较轻松之时提醒一下:“王总,业务总结下周二就要交了,您批了吗?”“对了,北方大客户的营销方案您看了吗?”一来二去,小陈成了领导信任的助手。

如果不是某些核心的问题,那么就没必要斤斤计较。小陈的做法非常聪明,她没有对领导反唇相讥,直指其非,而是变换方式,委婉提醒。

在你的真实和诚恳面前,没有人会自大到接受不了批评,鉴于领导承担着更多更大的责任,所以如果他确实在某些问题上存在失误,那他也应该比别人更容易接受正确的提醒。

当一个人真诚的时候,即使是批评,也总会让人愉快地接受。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人的心理规律便可寻到一些线索。心理学研究认为,真诚会让对方在交往中感觉到安全,并且对将要进行的事情有明确的预见性,这种安全感会让人们在舒服之余对你产生信任。如果对方感觉不到你的真诚,他们则会下意识地觉得被欺骗,同时产生一种不确定性,本能地认为你会对他造成伤害。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时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心理特征猜测对方,认为别人也与自己具有相同的特征。例如,自己喜欢什么,就认为别人也一定喜欢;自我感觉良好,以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这种行为往往会对他人的感情、意向作出错误的评价。心理学家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向参加试验的80名大学生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有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而且他们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试验表明,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学生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投射效应”。

这种妄自揣度、强加感情给对方的情况,在我们的职业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领导对某个问题的过细指导会被我们理解成不信任、对某个问题发表看法会被我们认为是对自己的批评……这些错误的理解,总是在阻碍着我们与领导的进一步交流,从而破坏了我们深入有效地开展业务的行动。

你必须在领导尚在就事论事而没有变得情绪化之前,洞察领导的感受,并恰当地给予回应。这样才能与领导进行有效沟通,从而达到共鸣。

第12章 审时度势,勇子进谏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

用迂回战术向上司表达见解

直接表达反对性意见会激起领导的不良情绪的反应,挫伤领导的自尊和脸面,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和摩擦。而间接性的手段则会为领导接受你的意见提供一个平和的环境。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私人顾问亚历山大·萨克斯,在1939年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委托,企图说服罗斯福重视原子弹研究,以便抢在纳粹德国前制造原子弹。

尽管有科学家们的信件和备忘录,但罗斯福的反应冷淡,他说:“这些都很有趣,不过政府若在现阶段干预此事,看来为时过早。”罗斯福为了表示歉意,决定邀请萨克斯于第二天共进早餐。早餐开始前,罗斯福提出,今天不许再谈爱因斯坦的信。

萨克斯含笑望着总统说:“我想谈一点历史。英法战争期间,在欧洲大陆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海上却屡战屡败。这时一位年轻的美国发明家富尔顿来到了这位法国皇帝面前,建议把法国战舰上的桅杆砍掉,撤去风帆,装上蒸汽机,把讷板换成钢板。但是,拿破仑却想,船若没有帆就不能航行,讷板换成钢板,船就会沉没。他嘲笑富尔顿简直是想入非非,不可思议!结果富尔顿被轰了出去。历史学家们在评论这段历史时认为,如果当初拿破仑采纳富尔顿的建议,19世纪的历史就会重写。”萨克斯说完后,目光深沉地注视着总统。

罗斯福沉思了几分钟,然后斟满酒,递给萨克斯,说道:“你胜利了!”

萨克斯终于说服了总统。迂回地表达反对性意见,可避免直接的冲撞,减少摩擦,使领导更愿意考虑你的观点,而不被情绪所左右……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它支撑着我们的自信,是我们思考的结果。无论是谁,遭到别人直言不讳的反对,特别是当受到激烈言辞的迎头痛击时,都会产生敌意,导致不快、反感、厌恶乃至愤怒和仇恨。这时,我们会感到,气窜两肋,肝火上升,血管贯张,心跳加快,全身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状态,时刻准备作出反击。其实,这种生理反应正是心理反应的外化,是人类最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的反应。

自然,对于许多领导来说,由于历事颇多,久经世故,是能够临危而不乱,沉得住气的,不会立即作出过激的反应。

而且,许多领导还是有一定心胸的,不会偏狭地受情绪左右,意气用事。但是,其心中的不快却是不能自控的,而且由于处于指挥全局的岗位上,又加上了权力的因素,领导是很难避免出现愤怒情绪的。下属的直言不讳,往往会使领导觉得脸上无光,威名扫地,而领导的身份又决定了他非常需要这些东西。

给领导提建议,有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就是一定要注意时机和场合,以便使领导能用心领会你的意见,并不会导致对你的反感。在娱乐活动中,一般领导的心情比较好,这时候提出建议会使领导更容易接受。特别是如果你能把所提的建议同当时的情景联系起来,通过暗示、类比等一系列活动的作用,则会对领导有更大的启发。还有些比较成功的下属善于接住领导的话茬儿,上承下转,借题发挥,巧妙地加以应用,从而很好地触动了领导,使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许多年前,某地方,一个单位刚购置了一批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并准备修建一个机房。但在机房安置空调机一事上,领导却不肯批准,认为单位的同志们都在没有空调的情况下办公,不宜单独对机房破例。虽然有关同志据理力争,说明安装空调是出于机器保养而非个人享受的需要,但仍不能打破领导的老脑筋,说服领导。

有一次,单位的领导与同志们一起出去旅游、参观。在一个文物展览会上,领导发现一些文物有了毁坏和破损,就询问解说员。解说员解释说,这是由于文物保护部门缺乏足够的经费,不能够使文物保存在一种恒温状况下所致。如果有一定的制冷设备,如空调,这些文物可能会保存得更加完善。

领导听后,不禁有些感慨。此时,站在一旁的机房负责人老王乘机对领导低语:“刘局长,机房里装空调也是这个道理呀!”刘局长看了他一眼,沉思片刻,然后说:“回去再打个报告上来。”后来,这位领导果真批准了机房的要求,为机房装上了空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老王能够不失时机地将眼前的情景同自己所要提出的建议联系起来,使领导产生由此及彼的类比和联想,从而很好地启发了领导,使他能够接受老王的意见,使问题得以解决。在平常生活中的寥寥数语竞胜过郑重其事的据理力争,这是不能不引起下属深思的,更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谦虚地给上司提供有价值的意见

面对来自上司的压力,总有一些话如鲤在喉,不吐不快。此时此刻,你将怎么做?

1.兼并上司的立场

李先生是一家比较知名网企的总经理助理。他的顶头上司王总是搞学术、技术出身,由于工作重点长期落在研究开发领域,因此对企业管理一知半解,出于对技术的钟情与依恋,王总直接插手技术部门的事,把管理的层级体系搞得乱七八糟,其他部门虽然表面上敢怒不敢言,但私下里无不怨声载道,让李先生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时感到十分吃力。

经过思考,李先生决定采用兼并策略,再次向王总建言。

他对王总说,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权威包含着技术权威和管理权威两个层面,王总的技术权威牢固树立,而管理权威则有些薄弱,亟待加强。王总听后,若有所思。

李先生巧妙地兼并了王总的立场,结果获得了成功。后来,王总果然越来越多地把时间用在人事、营销和财务的管理上,企业的不稳定因素得到控制,公司运营进入了高速发展状态,李先生的各项工作也顺风顺水,渐入佳境。

从李先生的经历,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启发:兼并上司的立场,的确不失为向上司提意见的上等策略。首先,它没有排斥上司的观点,而是站在上司的立场上,最终是为了维护上司的权威,出发点是善意的;其次,这种策略是一种温和的方式,能够充分照顾上司的自尊,易于被上司接受,效率较高;另外,它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需要很高的修养,并非轻而易举地就能够针对不同情况,不断提出有效率的兼并上司立场的意见。久而久之,自己个人的领导能力亦会顺势而长,甚至来一个飞速提升。

2.将“意见”转化为“建议”

在适当的时候向你的上司提几点“建议”,它不仅包括了你所要提出的意见,而且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它们直接影响建议的效果:(1)选择适当的时机。这里主要照顾到你的上司的心情。请记住他也是个普通人,当公务缠身、诸事繁杂时,他未必有很好的耐心随时倾听你的建议——尽管它们极具建设性。(2)关注对方,恰当举例。谈话时应密切注意对方的反应,通过他的表情及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迅速判断他是否接受了你的观点,并视需要而适当地举例说明,以增强说服力。(3)态度诚恳,言语适度。注意说话的态度和敬语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你的意思,由于你的坦率和诚意,即使对方不完全赞同你的观点,也不会影响到他对你个人的看法。

3.限用一分钟发表

如果你向上司提意见的话,你认为多长时间比较合适?

上司一般来说都对长的意见感到不耐烦。如果能在1分钟内说完你的意见,他就会觉得很愉快,而且如果觉得“有理”,也比较容易接受。反之,倘若他不赞同你的意见,你也不会浪费他太多的时间,他会为此感谢你。

如果想再具体界定一下的话,那么最好将你的语速保持在每分钟300个字的标准,比这个标准慢就显得过于缓慢。

4.否定也是意见的附属品

向上司提意见,如果马上获得认可,事情就很简单。不过,一般而言,不认可的情况比较多。毕竞提意见的对象是你的上司,是否接受你的意见他当然需要慎重考虑。

当意见被“我不赞成”或“这不合适”等驳回时,有些人往往心灰意冷。其实,因为一两次的意见被否决就责难上司,而放弃自己的努力与心力是一种非常愚蠢的做法。向上司提意见应该抱着“否定也是意见的附属品”的合理想法,要勇于碰壁。当然仅仅做到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在你的意见的内容上、方式方法上下工夫。

首先在内容上,既然是提意见,就必须言之有据。不仅要把自己的意见表达出来,还要以大量的数据材料为依据,使意见站得住脚,否则一旦让上司问倒了,就容易造成信口开河的负面影响。

其次,意见的内容没问题了,还要注意提意见的方式方法。向上司提意见本非坏事,但如果过于“热心”,会使自己“冲”过头,上司必定会认准你是个麻烦制造者,不会接受你的意见。此时,你切记不要过于自作主张而忽视了上司周遭的人际环境以及时间安排。“企望往高处爬的人,应该踩着谦虚的梯子。”这是莎士比亚的名言。想使自己提出的意见得到上司的尊重和认可,最好把这句话牢记心头。

维护上级,大局为重

要想指出上司的过错,最好单独和领导一个人面对面地谈,而且交谈的地点也不宜选在公开场合。因为,在没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双方往往能够心平气和,有条有理地交换看法。领导接受了你的意见,而又不失面子,他在心理上是比较平衡的。最后要注意的一点是,一旦领导接受了你的见解,改进了工作,除非他当众宣布,否则最好不要对任何人提起这是由于你的建议或指正的结果。

迟积是一家报纸的编辑,在报社辛苦工作了四年之后竞然被免职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不久前,一位领导说:“你们报纸可以在头版登故宫的照片,宣传中国文化。”迟积不假思索地说:“登故宫的照片是知识,不是新闻。如果故宫游客突破多少人数或正在修缮,这是新闻,可以刊登。如果只是把一张故宫的照片登在报纸上,不符合新闻的规律。”这位领导一听就急了,当时还有许多其他编辑在场。可想而知,迟积的结果将是什么。后来,领导找了个借口将迟积给免职了。

迟积被免职就是因为说话太直率得罪了领导。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职场上,由于说话过于直率,容易得罪领导、同事,这无意中是为自己的晋升设置障碍。有时即使自己吃了亏,也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过于直接的批评方式,会使领导自尊心受损,大跌脸面。因为这种方式使得问题与问题、人与人面对面地站到一起,除了正视彼此以外,已没有任何的回旋余地,而且,这种方式最容易形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对立情绪。你的反对性意见犹如兵临城下,直指上级的观点或方案,怎会不使领导感到难堪呢?特别是在众人面前,领导面对这种已形成挑战之势的意见,已是别无选择,他只有痛击你,把你打败,才能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威,而问题的合理性与否,早就被抛至九霄云外了,谁还有暇去追究、探索其中的道理呢?

事实上,通过间接的途径表达自己的意见反而更容易被人接受,这大概就是古人以迂为直的奥妙之所在吧!间接的方法很容易使你摆脱其中的各种利害关系,淡化矛盾并转移争论焦点,从而减少领导对你的敌意。在心绪正常的情况下,理智占了上风,他自然会认真考虑你的意见,不至于先入为主地将你的意见一棒子打死。

提建议时,多注意从正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见解。有民主要求,还要有民主素质,要懂得尊重他人意见,尊重领导意见。这样,他才会承认你的才干。

对领导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领导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大大咧咧的领导可用玩笑建议法,严肃的领导可用书面建议法,自尊心强的领导可用个别建议法,喜欢赞扬的领导可用寓建议于褒奖之中法,等等。

此外,为了维护领导,在提意见时,还要注意把握时机,选择恰当的场合。如果在不恰当的时间、不适当的场合贸然给人提意见,即使不会遭到闭门羹,也会令别人感到不快。的确,沟通的时机不对,再加上没有选择好的沟通方式,就是一种不礼貌的表现,也是不会为人处世的反映。把握沟通时机和选择好的沟通方式,是十分重要的。交际高手、职场上的成功人士,都会把时机和方式看作沟通中最重要的部分。

向领导提意见要给领导台阶下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君主。魏微是唐太宗的心腹之臣,一向为唐太宗所重用,而且备受信任。但是即使是这样,唐太宗也曾因为面子受损的事差点儿杀掉魏微。

一次上朝,因为一件小事,魏微当着满朝文武犯颜直谏,说得唐太宗面红耳赤,大丢脸面。但唐太宗毕竞还是一个清明有为的皇帝,所以当堂不好发作。但退朝之后,他却怒气冲冲地嚷道:“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他要杀谁。太宗说:“魏微常常在朝廷羞辱我。”长孙皇后闻言心中大惊,而且她知道太宗的脾气,于是急中生智,换上了隆重的礼服,恭贺太宗得到了一位忠臣。唐太宗突然醒悟,免了魏微死罪。

不过在魏微死后,大概是因为心中的怒火长期郁结不得消散吧,唐太宗还是派人去推倒了魏微的墓碑。但是,如果唐太宗并没有这么英明,并没有这么大的胸怀和气量,恐怕魏微的脑袋早就搬家了。这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不能不为做下属的人三思,深以为戒。

但凡领导都十分注意自己在公开场合的形象。这主要是出于维护自己权威的需要。这种需要因受到公开的检验而变得更加强烈甚至是不可或缺。如果下级的意见使领导感到难堪,即使他是出于善意的愿望,也会使领导的威信受到损害,并将影响到领导在决策、执行、监督等各个方面的决定权和影响力。领导的威信一旦受到损害,下级在对待领导命令时便多了几分疑虑。这必然会降低领导权力的有效性。行使权力必须要以有效的服从为前提,没有服从,权力就会空有其名。所以私下指出领导的错误是比较好的方法。

本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人们互相指出对方的过错,应如同互相称赞成绩一样,令人感到欣慰才是。因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被人指出过错,会使人更加清醒,更为冷静,有利于反思教训、改正过错,即使说错了,也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以作好预防。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赞扬一个人的成绩,即便是赞扬得有些过头,也决不会招致报复。而指出一个人的过错,不要说指责得过分,只要稍有暗示或刚刚触及这过错,就有可能招致不满,甚至遭到报复,更不要说是指出上司的过错了。

在现代企业里,作为一名与企业同舟共济的员工和对领导忠心耿耿、高度负责的下属,一旦发现领导在工作中出现过错,不应该总是视而不见,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任由领导继续错下去,而必须拿出勇气,适时给予指出。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在众人面前伤了领导的面子。

爱面子是人们的一大共性。中国人爱面子,可以说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特性。你说它是劣根性也罢,你说它是民族特性也罢,反正它是不可忽视的客观存在。因此,身在职场的人,在工作中一定要明白的一个道理就是,与上司和同事交往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会破坏相互间的关系,甚至会树敌,给自己带来损害。

工作过程中,如果你口不遮拦,很可能在不经意间说出令上司尴尬的话,表面上他也许只是脸面上有些过意不去,但其心里可能已受到严重的挫伤,这对你日后的工作和前途势必会产生负面影响。

小杨为人直率,工作努力,也很乐于助人,但是领导对他却有点爱答不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是因为小杨有个毛病,就是个性过分耿直,啥事都爱发表个人见解,而且不分场合,爱钻“牛角尖”,动不动就和领导据理力争,非要争个水落石出不可。而且他得理不饶人,常常让领导很下不来台。这样令领导不太喜欢他。

实际上他首先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若不想别人让你难堪,你首先不应该让别人难堪。他的问题在于总是站在自己的位置和立场上考虑问题,只是想让别人接受他的意见,却不考虑别人的情绪。

可喜的是,随着交际经验的增长,他逐渐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悟出了:要与人愉快共处,首先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人相处要给别人留足面子,伤了别人的面子就是伤了别人的自尊心,这比让他损失什么利益都更难受,因此伤人自尊是很难得到别人的谅解的。从此他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即使确信领导的指示有问题,必须指出来时,他也注意场合和时间,而且表达时尽量委婉,给领导留足面子,使领导乐于接受他的意见。

工作中,难免要与客户联系,尤其是做推销工作的人。跟客户打交道与跟老板相处是一样的道理,也要学会给对方留面子,给对方台阶下。

有一位推销员向一家金属器具厂推销一笔大业务,但该业务几乎没有利润。这家器具厂经营十分不景气,当时有一半工人不能上班,每个月只领500元的生活费。

这位推销员谈到此业务后,厂长说:“你的想法很好,但没有什么利润。而我们有很多业务,要做这笔业务就得加班,还得付给加班工费,这样我们不仅不赢利,可能还会亏损。”

显然,这个厂长在说谎。面对撒谎的厂长,推销员转移了话题,开始谈论目前国内企业的经营状况。待时机成熟时,推销员说道:“接受这笔业务你们的确暂时没有赢利,不过正如刚才所言,咱们这种行业的企业哪有一下子就能赢利的呢,资金能正常滚动就很不错了,至少因为接受这笔业务。你们厂上不了班的那些员工就可以上班了,可以有工资了,您看呢?如无异议是否可以定下来了?”

厂长一听,发现推销员了解底细,他为自己刚撒的谎很是不自然,也来不及争辩就把手拍在额头上,说:“好,我们就认了,为了这个朋友,亏就亏吧!”

如果推销员当时一语戳穿厂长的谎言,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厂长一定会很尴尬,并因此而恼羞成怒,从而拒绝这笔业务。可这样的业务在那个城市中只有这一个厂能完成,况且还无利可图。推销员没有直接指责对方说谎,而是很有涵养地间接地暗示对方,保全了对方的面子,使对方心存感激,这种感激就成了推销的突破口,而从使推销成功。

给别人留面子,其实也就是给自己挣面子。同样,在工作中,给领导台阶下也是给自己台阶下。真正有远见的人在工作中会给对方留有相当大的回旋余地,为自己积累最大限度的“人缘儿”。

实际上,给领导台阶下说白了就是要尊重领导。在向领导提意见时,首先要将尊重二字注入心中。相互尊重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真正的生活交际之道,任何人都不能置之度外。工作中与领导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要给领导足够的面子,这样也就是给自己留余地。而伤领导的面子,受害的最终是自己。对于明智的人来说,即使自己再有理,也绝不逞一时之强,做些伤领导面子的事情。

所以,提意见要顾及领导的面子,还要给领导台阶下。这就是说,向领导提意见需要智慧,要懂得把握时机。

向上司提建议的技巧

在职场中,经常需要把自己的建议传达给上司,这时,也要注意一定的技巧。给上司提建议的时候一般需要掌握以下技巧:(1)让上司在多项建议中作出选择。与重要人物打交道,最重要的问题上,努力向他们提供许多可能性以便他们选择,而不是提出一个特定的政策或是特定的行动方针。精心地列举各种可能性,列出每个可行的方案并且认真地写下它们所有的优点和缺点,但绝对禁止自己只推荐其中的任何一个。(2)把自己的建议变成对方的建议。这是劝说别人的最高技巧。以一种请教的口吻提出建议:例如“赵总,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您不觉得这样做还有什么不妥吗……我们是不是这样……”就这样,把自己的思想不露痕迹地传入赵总的大脑,使他从自己的角度考虑这些计划,加以完善并付诸实施。(3)注意提建议的各种忌讳。为了使自己的建议得到上司的采纳。不可抱着改变对方主意的心情和他争论,也不要试图去“赢”这场争吵,只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但也不应该让人感到你在说教。(4)强调共同之处。差不多任何争执,都有某些双方同意的见解,应该强调这些共同之处;如果过分强调分歧的意见,必然使对方不服。在你不同意对方的意见之前,必须要先了解对方的立场,以求没有误解对方的意思。不过,在未澄清之前,切忌假定意见已有分歧。在表达间意见的时候,要具有选择性,如果在一切事情上都挑剔,对方很快就不愿听你的了。(5)对改进工作的建议,如果只凭嘴讲,是没有太大说服力的。但如果事先收集整理好有关数据和资料,做成书面材料,借助视觉力量,就会加强说服力。上司对于你的方案提出疑问,如果你事先毫无准备,吞吞吐吐,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当然不能说服上司。因此,还应事先设想上司会提什么问题,自己该如何回答。(6)在与上司交谈时,一定要简单明了。对于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要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如对于设立新厂的方案,上司最关心的还是投资的回收问题。他希望了解投资的数额,投资回收期,项目的盈利点,盈利的持续性等问题。因此你在说服上司时,就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地回答上司最关心的问题,而不要东拉西扯,分散上司的注意力。(7)带着自信去见领导。我们已经知道,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个人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各占50%。一个人若是对自己的计划和建议充满信心,那么他无论面对的是谁,都会表情自然;反之,如果他对自己的提议缺乏必要的信心,也会在言谈举止上有所流露。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下属表情紧张、局促不安地对你说:“经理,我们对这个项目有信心。”你会不会相信他?你肯定会说,我从他的肢体语言上读到了“不自信”这三个字,我不太敢相信他的建议是可信任的。同样道理,在你面对自己的上司时,要学会用你的自信去感染上司,征服上司。(8)把握提建议的时机。刚上班时,上司会因事情多而繁忙,到快下班时,上司又会疲倦心烦,显然,这都不是提建议的好时机。总之,记住一点,当上司心情不太好时,无论多么好的建议,都难以细心静听。那么,什么时候会比较好呢?我们通常推荐在上午10点左右,此时上司可能刚刚处理完上班后的业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同时正在进行本日的工作安排,你适时地以委婉方式提出你的意见,会比较容易引起上司的思考和重视。还有一个较好的时间段是在午休结束后的半个小时里,此时上司经过短暂的休息,可能会有更好的体力和精力,比较容易听取别人的建议。总之,要选择上司时间充分、心情舒畅的时候提出改进方案。

最后要注意一点,上司毕竞是上司,因此,无论你的可行性分析和项目计划有多么完美无缺,你也不能强迫上司接受它们。毕竞,上司统管全局,他需要考虑和协调的事情你并不完全明白,你应该在阐述完自己的建议之后礼貌地告辞,给上司一段思考和决策的时间。即使上司不愿采纳你的建议,你也应该感谢上司倾听你的建议,同时让上司感觉到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好的职员是一个语言方面的多面手。即使你喜欢用文本的格式来递交你的建议书,在习惯阅读工作表和幻灯片的上司面前也要学会迎合其口味。这并不等于讨好上司、阿谀奉承,只是让你明智地施展你的技巧、更好地与人交流沟通。如果你每次在与你的上司见面以前都能找到与其最好的交流方式的话,那么你的机会就会接踵而来了。

第13章 适时赞扬,说漂亮话说得领导“心花怒放”

掌握时机给领导脸上贴彩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1000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1000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有个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拈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这只是一则笑话,但它却有深刻的寓意。其中除了那位说客的机智外,更包含了人们无法拒绝赞美之辞的道理。

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恰当地赞美别人是必不可少的。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受到别人的赞美,而实际上,我们花了很大的精力,希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赏识,但是,周围充分理解自己言行的人并不多,而我们自己也很少评论那些发生在周围的、我们所喜欢的言行。这一点着实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表示赞赏是非常容易的,不需要任何代价,而在赞美别人后自己得到的回报却是多方面的。

人人都喜欢被赞美。美国某著名社会活动家曾推出一条原则:“给人一个好名声。”如果你能以诚挚的敬意和真心实意的赞扬满足他人的自我,那么他人可能会变得更令人愉快、更通情达理、更乐于协力合作。

一位催款小姐到某公司催款已有数次,都没得到分文。一次,她在总经理办公室等候,观察到进进出出的人夸他点子好,主意对头,搞成大事情,总经理本来板着的脸孔总会露出得意的微笑,乐颠颠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要是有事找他办他都一一批准,顺顺当当的。

催款小姐发现了这位总经理好大喜功、经不起吹捧和爱面子的弱点,于是对“症”下起药来。在以后与总经理的交谈中,催款小姐对欠款公司的发展、规模、能量、信誉等展开了评论,讲得有根有据,头头是道,不时透露出敬佩之意。总经理越听越高兴,索性自己滔滔不绝地讲起“治厂经”,这位小姐马上变成了一个耐心的“听众”,偶尔说几句助兴的话,总经理觉得两人谈得很投机。催款小姐见时机成熟,便恭维说:“赵总,像您这么稳重成熟,思考周密,一般人很难做到啊!”一句话又引起对方把自己的经历和盘托出。最后转入正题,催款小姐叹道:“难啊,就像我催款一样,总也不见效,对上面不好交款。你这么洒脱的人,给我办了,有为难之处吗?”这位总经理先是重复了领导班子有统一意见,不能随便支付欠款的话,但他沉思了一会,爽快地拍板说:“你也跑了好几趟了,很不易。下个周一,你找王副总经理拿款吧!我给他打个招呼就行了!”终于,催款问题迎刃而解。

领导也是人,也需要从别人的评价中,了解自己的成就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当受到称赞时,他的自尊心会得到满足,并对称赞者产生好感。如果得知下属在背后称赞自己,领导往往会认为下属真的喜欢自己的某个优点,而不是出于奉承。下属喜欢领导,领导也自然喜欢下属,这是人际吸引中相悦作用的结果。

为了让领导脸上有光彩,有时,可以让他代你接受因你的设想或发明而得到的荣誉。罗怕特·加里就非常善于运用这个策略不断地向领导提供有用信息,为领导脸上贴彩。加里认为如何使领导显得明智是值得研究的。他还就此提出了一些方法:“千万不要在小组会或讨论会上提供新的信息,最好的办法是用书面形式写下来,让领导在会上宣读。”这样一来,大家会对领导的能力表示钦佩和赞美。

在很多情况下,你将发现这样做不会使你太过于为难。虽然许多下属一般不愿意这样做,但是,那些有能力的下属却往往赞同这种做法,而且有时候会鼓励他人也这样做。如果你与你的领导关系十分牢固,你会发现这种做法将会有利于你实现长远的利益和奋斗目标。正如一个精明的英国人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在世界上可以有许多事业,只要他愿意让别人替他受赏。”

让领导脸上光彩,你从中可以得到的好处,不只是看到你的想法得到实施时的快乐,也不只是从领导那里得到他对你的感激,有时,还会有一些实在的好处。

这些实在的好处会从某些具体的事件中体现出来,如给你加薪,或者派你去做一件“肥差”,或者当他提升时,也带你一起提升,等等。你让领导脸上光彩,领导就会找机会适时地给你回报。总之,尽力使领导脸上光彩以赢得领导的青睐是一个公认的有效策略。

让上司有一个良好的感觉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果受到别人称赞,他会感到愉快和喜悦。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夸张地承认,一句美好的赞扬,能使他不吃不喝活上两个月。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就是在最好的、最友善的、最单纯的人际关系中,称颂和赞扬也是必要的,正如润滑对轮子是必要的,可以使轮子转得快。”人们内心中最基本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换句话说,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这些长处正是个人价值的生动体现。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看到和肯定自己这些长处,从而肯定自己的价值。因此,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美之词,也会使人感到信任、友好、欢欣、温馨。

欧洲中世纪的黎塞留是这方面的高手。例如,他自己能解释国王常有的烦躁情绪,还能因势利导,以使烦躁的君主控制住自己,进而感觉良好。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人就曾说过,黎塞留每天要非常仔细地审视国王路易的面容,即使有一道皱纹异样,他也不会休息,直到使之恢复正常。

在此方面,你也许不会做得如此之细,但你将会发现使上司保持良好感觉非常有助于你与上级的交往。即使是最坏的上级,当他不仅对你感到满意而且对自己也感到满意时,他将会变好,而且也会变得更加容易接近。

充分肯定并赞美别人的优点和成就,肯定会让对方感觉非常良好。可以说,讨厌别人对自己赞美的人是少之又少。即使有,其内心的本意亦必不尽然。譬如曾经叱咤风云一时的拿破仑,就有过这么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