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工程项目管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0:28:03

点击下载

作者:张凤春 主编 刘玉梅 副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BIM工程项目管理

BIM工程项目管理试读:

前言

中的二维码下载查看。

本书适合BIM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参考,也适合BIM技术培训学员及建筑类相关院校师生做教材或学习资料使用。版权页书名:BIM工程项目管理作者:张凤春 主编.CIP号:第287277号ISBN:978-7-122-33433-6责任编辑:彭明兰出版发行: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市东城区青年湖南街13号 100011)购书咨询:010-64518888售后服务:010-64518899网址:http://www.cip.com.cn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前言前 言

BIM(建筑信息模型)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指的是在营建设施(包括如建筑物、桥梁、道路、隧道等)的生命周期中,创建与维护营建设施产品数字信息及其工程应用的技术。换一个较容易想象与理解的方式来说,BIM技术就是一个在计算机虚拟空间中的仿真工程行为,以协助营建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营运、维护工作中的各项管理与工程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与新概念(而不是常被误解的新工具)。

BIM强调工程(包括建筑、土木、水利、河海等各类工程)的生命周期信息汇总与持续运用,3D可视化的呈现与跨专业、跨阶段的协同作业,几何与非几何信息的关联,静态与动态过程信息的实时掌握,微观与宏观空间信息的整合等。BIM技术具有对公共工程的质量提升、减少错误变更的成本浪费、有效缩短工期、跨专业整合与沟通界面管理等效果,国内外都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与辉煌成果。而整个BIM技术运用仍在持续地快速发展与进步中。

近几年,以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营造建筑产业已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趋势,甚至在很多欧美发达国家,BIM的相关技术已成为竞争力的基本门槛,也已逐渐纳入政府公共工程的要求中。

目前,BIM技术已不再是行业前沿性的技术,而是政策指导、建筑行业的大趋势,普及和深入应用BIM技术的施工企业将更具竞争力。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基础,建立起三维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

可见,BIM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影响是全过程、全方位的。BIM模型与项目管理所需的模型可能存在差别,但是可以以这些模型为依据,借助项目管理工具,对项目进行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资源管理。另外,还可以在BIM模型的基础上开发适用于项目管理的模型,比如,使用Navisworks建立适用于施工的BIM模型,也可以较好地服务于项目管理。可以这样说,基于BIM技术的建筑信息模型在全过程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将处于核心和支配地位。 比如冲突识别,如识别管线、设备、构件之间的碰撞,是否满足净高要求等;建立可视化的模拟环境,更可靠地判断现场条件,为编制进度计划、施工顺序、场地布置、物流人员安排等提供依据。时下流行的项目管理软件单纯依靠图表和文字对项目进行描述,缺乏一个直观形象的载体。BIM恰恰弥补了这个缺陷,不但为项目管理者提供了一个实体参考,输出的结果也更加直观具体;BIM模型能够自动生成材料和设备明细表,为工程量计算、造价、预算和决算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以往工程量计算都是在图纸上量,或使用鲁班和广联达等软件重新建模计算,与原有的设计模型难免产生偏差,耗时费力,结果也不准确。现在,借助BIM技术,造价人员直接使用原有的设计模型,提高了效率,准确性也大大提高了;最后,BIM提供三维效果图、动画和漫游等功能,使非技术人员看到可视化的最终产品。

本书从项目的整体到分项用BIM平台系统应用处理方式进行讲解,理论融于实践,易于读者朋友理解和掌握,是BIM项目管理者或相关人员实用的参考资料。谨此希望读有收获,不枉本书出版之初衷。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新,依据现行国家行业BIM标准进行编写;

2.针对性强,分门别类详解BIM工程项目管理与操作实务;

3.注重应用,通过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以图表的方式,详细讲解BIM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4.附加内容丰富,给出多个完整BIM工程项目管理实际案例,读者可以自行扩展阅读。

本书由张凤春主编,刘玉梅副主编,参与编写的还有杨晓方、孙兴雷、刘彦林、孙丹、梁大伟、张计锋、徐树峰、赵洁、贺太全、李志刚、刘义、曾彦、邓海、张英、肖玉锋。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引用和参考了众多专家,专业人士的BIM论说、项目经验总结、实践资料,再次一并表示感谢!

限于作者己见及时间和水平,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将不胜感谢!编 者2018年10月(扫描此二维码可查看BIM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综合案例)第一章 项目管理概述第一节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简介一、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常见问题

现代的工程项目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质量、投资回报、计划进度要求严格。无论是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还是总承包单位的项目管理,都要围绕着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来开展工作。

先进的项目管理理念,可以帮助项目部门科学、高效地管理项目,对项目各阶段(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各项内容合理计划,严格控制,综合平衡,有效地协调工作安排,进行项目成本、进度、范围、质量的管理,规避项目风险和对项目实现全过程的动态管理,使项目最终取得圆满成功。1.管理脱节

多数企业采用的是对工程项目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按项目的决策、建设、占用和使用单位来划分管理层次,并明确各自的职责。一般在总部设置职能部门,基层各厂所的基础建设由总部投资,各职能部门负责建设,完成后交由基层单位使用。这样的管理形式缺乏纵向信息沟通,基层单位无法参与建设过程,只能接受由总部交予的建设成果,很容易造成建设好的工程项目由于各种原因不适用于生产实际,或不能投产或运营效率低下而被闲置,导致资金严重浪费。

一个工程项目,从投资立项、设计勘察、招投标、施工、采购到竣工验收,涉及科技部、设计部、基建部、物资采购部等各部门的人员。这些职能部门人员一般不从事具体的生产操作,没有生产经验,他们对每一个项目的了解往往仅限于自己所负责的片段,对前因后果不可能作深入的调查研究。每个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往往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角度,有时难免忽略实际操作的需求。当工程建成投入使用时才发现建设过程中甚至规划、设计阶段就已经存在误差,但已经很难有补救措施了,这将降低工程的实际使用效能。2.资产考核体系不完善

对于资产价值的正确考核评价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少有企业拥有比较完善的资产考核体系。工程项目投产运营后生产效益和使用效益如何,能否生存和发展,没有权威部门对这些指标进行审计,即使工程投资失败资金浪费也无人承担经济责任。对长期经济效益的忽视造成企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资产闲置、企业发展后劲不足。3.工程项目数据信息不完备

传统的工程管理方式是静态的,各部门掌握的仅仅是工程项目在某个阶段(譬如设计、建设、运营)的数据信息,没有从全局上把握工程项目的动态过程。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使用管理是由不同部门负责的。负责建设的各部门在工程建设结束后就不再过问该工程投入使用的效果。实际的使用者自竣工后接收工程所进行的改造工作,参与建设的各部门并不介入,无从了解工程改造内容,不能从中吸取经验,很可能导致类似工程连续出现相同的错误。这样的管理方式使得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缺乏连贯性,信息无法共享,经验无法借鉴。

近年来,工程项目管理在技术革新、管理模式创新和项目流程梳理上都有了质的飞跃,行业内的企业已普遍拥有一套适合企业和社会发展的管理体系。尽管如此,理想的项目管理体系执行难度仍非常大。工程项目数据量大、各岗位间数据流通效率低、团队协调能力差等问题成了制约项目管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其原因如下。

在建筑物的造型日益复杂、建筑施工周期逐渐缩短的大趋势下,对建筑施工协调管理和技术交底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由于设计院出具的施工图纸中各专业划分不同,设计人员的素质不同,导致各专业的相互协调难度大,图纸碰撞问题、设计变更问题时有发生。设计图纸的碰撞问题易导致工期延误、成本增加等,给工程负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施工人员在面临反复变化的设计图纸和按图施工的要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不同班组同一部位施工采用不同蓝图的情况,建筑成品与施工蓝图不一致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工程项目的管理决策者获取工程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不够,严重制约了各条线管理者对项目管理的统筹能力。在各工种、各条线、各部门协同作业时往往凭借经验进行布局管理,各方的共享与合作难以实现,工程项目的管理成本骤升、浪费严重。

工程项目开始后会产生海量的工程数据,这些数据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各单位、各班组的协调水平和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然而,现实中工程管理人员对于工程基础数据的获取能力较差,使得采购计划不准确,限额领料难执行,短周期的多算对比无法实现,过程数据难以管控。

当前工程项目的大部分资料保存在纸质媒介上,由于工程项目的资料种类繁多、体量和保存难度过大、应用周期过长等,使得工程项目从开始到竣工后大量的施工依据不易追溯。特别是变更单、签证单、技术核定单、工程联系单等重要资料的遗失,将对工程建设各方责权利的确定与合同的履行造成重要影响。二、全过程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和专门的领域,是一种程序和艺术,在限定的时间内,对资源作全方面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一次性项目的既定目标。资源包括材料、设备、资金和专业人才等。

确保成功地建成一项工程项目,是工程项目管理的终极目的。因此,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是在拟定资源内,在项目性能、工期和造价三项指标方面取得优化和平衡。这三项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指标,其中一项发生变化时,都会引起其他两项发生相应的变化。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为全过程、全方位和系统化安全风险管理。

项目的发展,从规划立项开始,进入工程设计、施工,再到运营维护,是一个系统,其内在过程密切联系。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而言,由于政策管理等因素影响,其发展阶段通常是人为分割的。传统的工程顾问项目团队是响应业主要求,割裂性地参与部分阶段的技术咨询工作,这种模式对把握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优化和价值,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性。而突破传统模式的有效方法,就是采用业主+顾问公司的一体化项目管理和咨询团队,并且实施项目全过程咨询的模式。

一体化项目团队工作模式,能有效地应用价值工程方法,通过全寿命周期理念对工程方案进行深入和全局性的优化。价值工程方法通过资料汇集、分析、创新、评估和发展等阶段,全面评估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和运营维护等的性能和成本,激发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通过价值工程工作营等方式,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既综合考虑多个方案,又降低成本、节省时间、加快决策过程、预测和管理风险等目的。

从工程发展的全过程看,工程的风险存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而各阶段的风险都不应被忽视,否则极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或者传递到下一阶段成为极高的残余风险或者又衍生出新的风险。各阶段的风险、残留风险和衍生风险,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必须从工程系统的视角,全过程、全方位有效地管理工程风险。

工程项目建设一般都是企业的重大投资,一方面它占用企业很多的资源,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工程项目投资成功与否将对企业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与企业生死攸关。如何有效管理工程项目,确保其设计合理、运行安全有效,同时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课题。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具体表达及各管理方的工作范围如图1-1所示。图1-1 工程项目全过程的管理DM—Development Management,开发管理;PM—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FM—Facility Management,设施管理

对工程项目实施有效的管理,可以避免规划、设计失误或设备选型错误造成影响工程使用效果、资金浪费的现象,帮助企业提高资产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节约资源。三、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企业需要改变目前的管理方式,用生命周期管理的观念对工程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1.转变管理观念

对工程项目采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观念,对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个阶段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管理活动,并在信息集中的基础上,向管理人员提供强大的智能决策支持,从而为组织内决策层、职能层、执行层等提供集决策、管理、维护手段为一体的工程管理全面解决方案。2.改变管理形式

改变以往分级分阶段的管理形式。在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各阶段都要有相关人员参与,特别是基层资产使用者要介入前期管理,充分运用自己的现场经验,帮助避免工程建设不符合现场条件和实际需要的情况。项目投产后应有专门人员负责收集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整改内容和效果,将其反馈给参与建设的各部门,作为其他类似工程的经验借鉴。3.完善资产考核体系

工程项目投资占用了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它应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果一个工程项目投产运营后亏损严重,或者甚至不能投产,造成严重的投资损失浪费,那就应该落实经济责任制,由相关人员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需要对工程项目进行投资效益审计,将投资产出与可行性研究水平或行业基准水平相比,检查是否达到最低要求,通过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支柱,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这就需要从管理理念和方法上进行创新,重新建立管理体系,引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手段。对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周期管理,实现了对工程的动态跟踪,从而避免了资产闲置、资金浪费的现象。同时能够落实经济责任,避免投资的随意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它能够对工程项目信息进行有效的集中、整理、分析,从而产生新的信息,为各管理层提供宝贵的决策依据,使得企业的工程投资管理形成闭环,最大化实现工程投资对于企业的经济效益。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项目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DM+PM+FM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核心任务:为工程建设增值,为工程使用增值。(1)决策阶段的项目论证 政府项目的审批,核准及备案制度;决策阶段的技术、经济和管理论证。(2)项目设计阶段论证 设计准备阶段管理;项目设计招标;项目设计的阶段管理和过程管理。(3)工程发包与物资采购(4)施工阶段管理 建设单位施工管理;施工监理;施工项目管理;动用准备阶段管理。(5)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及工作机制;工程项目管理系统应用;基于互联网系统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生命周期。四、工程项目全过程阶段划分

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指项目从可行性研究、设计、设备选型、采购、安装、运营、维护到最后报废的全过程。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1)可行性研究阶段 以自然资源和市场预测为基础,选择建设项目,寻找有利的投资机会,判断工程项目的生命力,进行市场调查、工厂试验等专题研究,对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建设地点、主要技术工艺、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研究和初步评价和可行性论证,深入研究市场、生产纲领、工艺、设备、建设周期、总投资额等问题,如图1-2所示。图1-2 可行性研究阶段运作流程(2)设计、选型阶段 编制设计方案及工程项目总概算书,考虑项目实施的成本、费用支出以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进行设备选型。(3)建设实施阶段 包括施工准备、组织施工和竣工前的生产准备,对设备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安装与调试,如图1-3所示。图1-3 项目实施阶段运作流程(4)运营、维护阶段 对工程从安装调试合格进入正常使用起,直至该工程退出生产的全过程,通过组织、管理、监督等一系列措施,使工程项目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需要对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对设备进行维护。根据工程使用情况及时作出报废、整改、替换的决定,如图1-4所示。图1-4 项目运维阶段运作流程(5)跟踪、评估期 合理选取指标,科学建立模型,选择不同的评估时点进行动态评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跟踪管理。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指导日后的建设管理,形成闭环管理体系。第二节 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一、BlM技术工程应用简介1.基于BIM的工程设计

作为一名建筑师,首先要真实地再现他们脑海中或精致、或宏伟、或灵动、或庄重的建筑造型,在使用BIM之前,建筑师们很多时候是通过泡沫、纸盒做的手工模型展示头脑中的创意,相应调整方案的工作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由创意到手工模型的工作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设计师还会反复多次在创意和手工模型之间进行工作。

对双重特性项目,只有采用三维建模方式进行设计,才能避免许多二维设计后期才会发现的问题。采用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作支撑,以预先导入的三维外观造型做定位参考,在软件中建立体育场内部建筑功能模型、结构网架模型、机电设备管线模型,实现了不同专业设计之间的信息共享,各专业设计可从信息模型中获取所需的设计参数和相关信息,不需要重复录入数据,避免数据冗余、歧义和错误。

由于BIM模型其真实的三维特性,它的可视化纠错能力直观、实际,对设计师很有帮助,这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到设计阶段来处理,减少了施工阶段的反复,不仅节约了成本,更节省了建设周期。BIM模型的建立有助于设计对防火、疏散、声音、温度等相关的分析研究。

BIM模型便于设计人员跟业主进行沟通。二维和一些效果图软件只能制作效果夸张的表面模型,缺乏直观逼真的效果;而三维模型可以提供一个内部可视化的虚拟建筑物,并且是实际尺寸比例,业主可以通过电脑里的虚拟建筑物,查看任意一个房间、走廊、门厅,了解其高度构造、梁柱布局,通过直观视觉的感受,确定建筑业态高度是否满意,窗户是否合理,在前期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沟通提前解决很多现实当中的问题。2.基于BIM的施工管理

基于BIM进行虚拟施工可以实现动态、集成和可视化的4D施工管理。将建筑物及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相连接,并与施工资源和场地布置信息集成一体,建立4D施工信息模型。实现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工程进度、人力、材料、设备、成本和场地布置的动态集成管理及施工过程的可视化模拟,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在计算机上执行建造过程,虚拟模型可在实际建造之前对工程项目的功能及可建造性等潜在问题进行预测,包括施工方法实验、施工过程模拟及施工方案优化等。3.基于BIM的建筑运营维护管理

综合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技术,将BIM与维护管理计划相连接,实现建筑物业管理与楼宇设备的实时监控相集成的智能化和可视化管理,及时定位问题来源。结合运营阶段的环境影响和灾害破坏,针对结构损伤、材料劣化及灾害破坏,进行建筑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分析与预测。4.基于BIM的全过程管理

BIM的意义在于完善了整个建筑行业从上游到下游的各个管理系统和工作流程间的纵、横向沟通和多维性交流,实现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BIM核心是一个由计算机三维模型所形成的数据库,包含了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各种信息始终是建立在一个三维模型数据库中。BIM能够使建筑师、工程师、施工人员以及业主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建筑设计专业可以直接生成三维实体模型;结构专业则可取其中墙材料强度及墙上孔洞大小进行计算;设备专业可以据此进行建筑能量分析、声学分析、光学分析等;施工单位则可根据混凝土类型、配筋等信息进行水泥等材料的备料及下料;开发商则可取其中的造价、门窗类型、工程量等信息进行工程造价总预算、产品订货等。

BIM在促进建筑专业人员整合、改善设计成效方面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它将人员、系统和实践全部集成到一个流程中,使所有参与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可在设计、制造和施工等所有阶段优化项目成效,为业主增加价值,减少浪费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基于BIM的工程全过程管理如图1-5所示。图1-5 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

以按照工作阶段划分为例,对BIM在项目管理各工作阶段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BIM模型在各阶段中的应用过程如图1-6所示,其具体应用内容见表1-1。图1-6 BIM模型在各阶段中的应用过程表1-1 BIM在各阶段中的应用内容

基于BIM的管理模式是创建信息、管理信息、共享信息的数字化方式,其具有很多优势,具体如下。

①通过建立BIM模型,能够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满足业主对设计成果的细节要求。业主可在线以任何一个角度观看设计产品的的构造,甚至是小到一个插座的位置、规格、颜色,业主也可以在设计过程中在线提出修改意见,从而使精细化设计成为可能。

②能够对投标书、进度审核预算书、结算书进行统一管理,并形成数据对比。

③能够对施工合同、支付凭证、施工变更等工程附件进行统一管理,并对成本测算、招投标、签证管理、支付等全过程造价进行管理。

④基于BIM的4D虚拟建造技术能够提前发现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逐一修改,提前制订应对措施。

⑤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对资产、空间管理,建筑系统分析等技术内容,从而便于运营维护阶段的管理应用。

⑥能够对突发事件进行快速应变和处理,快速准确掌握建筑物的运营情况,如对火灾等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⑦BIM数据模型能够保证各项目的数据动态调整,方便追溯各个项目的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⑧根据各项目的形象进度进行筛选汇总,能够为领导层更充分地调配资源、进行决策提供有利条件。

⑨能够在短时间内优化进度计划和施工方案,并说明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方案用于指导实际项目施工。

⑩能够使标准操作流程可视化,随时查询物料及产品质量等信息。工程基础数据如量、价等数据可以实现准确、透明及共享,能完全实现短周期、全过程对资金风险以及盈利目标的控制。

采用BIM可使整个工程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等阶段都能有效地实现制订资源计划、控制资金风险、节省能源、节约成本、降低污染及提高效率。应用BIM技术,能改变传统的项目管理理念,引领建筑信息技术走向更高层次,从而提高建筑管理的集成化程度。二、BIM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BIM技术自出现以来就迅速覆盖建筑的各个领域。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支持建筑业软件产业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全面提高行业信息化水平,重点推进建筑企业管理与核心业务信息化建设和专项信息技术的应用”。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不足,需要信息化技术弥补,而BIM技术可以轻松地实现集成化管理,如图1-7所示。可见BIM技术与项目管理的结合不仅符合政策导向,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图1-7 基于BIM的集成化管理

引入BIM技术后,将从建设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和手段等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变革,实现理想的建设工程信息积累,从根本上消除信息的流失和信息交流的障碍。

BIM中含有大量的工程相关的信息,可为工程提供数据后台的巨大支撑,可以使业主、设计院、顾问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材料供应商等众多单位在同一个平台上实现数据共享,使沟通更为便捷、协作更为紧密、管理更为有效,从而弥补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的不足。BIM引入后的工作模式转变如图1-8所示。图1-8 BIM引入后的工作模式转变第二章 基于BIM的项目管理体系第一节 BIM项目管理体系组建及要求一、基于BIM的管理总目标

BIM技术在项目中的应用点众多,只有结合实际建立有切实意义的管理目标,才能有效提升技术实力,使BIM技术发挥其效能。

为完成BIM应用目标,各企业应紧随建筑行业技术发展步伐,结合自身在建筑领域全产业链的资源优势,确立BIM技术应用的战略思想。如某施工企业根据其“提升建筑整体建造水平、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动态管理、实现建筑生命周期各阶段参与方效益最大化”的BIM应用目标,确立了“以BIM技术解决技术问题为先导,通过BIM技术实现流程再造为核心,全面提升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发展”的BIM技术应用战略思想。BIM管理总目标如图2-1所示。图2-1 BIM管理总目标二、BIM管理系统结构组成1. BIM管理系统结构

BIM团队中应包含各专业BIM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管理咨询师、培训讲师等。项目级BIM团队的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团队中包含进度管理组管理人员若干名,要求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②团队中包含建筑、结构、机电各专业管理人员若干名,要求具备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具有类似工程设计或施工经验。

③团队中除配备建筑、结构、机电系统专业人员外,还需配备相关协调人员、系统维护管理员。

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情况,考虑增加团队角色,如增设项目副总监、BIM技术负责人等。2. BIM人员培训

在组建企业BIM团队前,建议企业挑选合适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进行BIM技术培训,了解BIM概念和相关技术,以及BIM实施带来的资源管理、业务组织、流程变化等,从而使培训成员深入学习BIM在施工行业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路线,提高建模成员的BIM软件操作能力,加深管理人员BIM施工管理理念,加快推动施工人员由单一型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进而将BIM技术与方法应用到企业所有业务活动中,构建企业的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平台,实现企业的知识管理和系统优化,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IM人员培训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应采取脱产集中学习方式,授课地点应安排在多媒体计算机房,为学员配备计算机,在集中授课时,配有助教随时辅导学员上机操作。技术部负责制订培训计划、组织培训实施、跟踪检查并定期汇报培训情况,培训最后要进行考核,以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②应普及BIM的基础概念,从项目实例中剖析BIM的重要性,深度分析BIM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多方位展示BIM在实际项目操作中与各个方面的联系;围绕市场主要BIM应用软件进行培训,同时要对学员进行测试,将理论学习与项目实践相结合,并要对学员的培训状况及时反馈。

BIM在项目中的工作模式有多种,总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期可以选择在项目部组建自己的BIM团队,完成项目中一切BIM技术应用(建模、施工模拟、工程量统计等);也可以选择将BIM技术应用委托给第三方单位,由第三方单位BIM团队负责BIM模型建立及应用,并与总承包单位各相关专业技术部门进行工作对接。总包单位可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BIM工作模式,并成立相应的项目级BIM团队。3. BIM团队建设的应用实例

某项目部整体组织机构如图2-2所示,其中,BIM实施团队具体人员、职责及BIM能力要求见表2-1。表2-1 实施团队一览表三、基于BIM管理实施流程

为了能有效地利用BIM技术,企业有必要在项目开始阶段建立针对性强、目标明确的企业级乃至于项目级的BIM实施办法与标准,全面指导项目BIM工作的开展。总承包单位可依据已发行的BIM标准,设计院提供的蓝图、版本号、模型参数等内容,制订企业级、项目级BIM实施标准。

依照BIM标准应用BIM进行工作对接、碰撞检查、施工进度检查流程分别如图2-3~图2-5所示。图2-3 BIM工作对接流程图图2-4 碰撞检查流程图图2-5 施工进度检查流程图四、 BIM建模要求

BIM模型的建立一般是分层、分区、分专业。为了保证各专业建模人员以及相关分包在模型建立过程中,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协同,确保大家的工作能够有效对接,同时保证模型的及时更新,BIM团队在建立模型时应遵从一定的建模规则,以保证每一部分的模型在合并之后的融合度,避免出现模型质量、深度等参差不齐的现象。对BIM模型建立的要求见表2-2。表2-2 BIM模型建立要求五、工作集拆分

为保证建模工作的有效协同和后期的数据分析,需对各专业的工作集划分、系统命名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将不同的系统、工作集分别赋予不同颜色加以区分,方便后期模型的深化调整。

由于每个项目需求不同,在一个项目中的有效工作集划分标准未必适用于另一个项目,故应尽量避免把工作集想象成传统的图层或者图层标准,划分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建议综合考虑项目的具体状况和人员状况,按照工作集拆分标准进行工作集拆分。

为了确保硬件运行性能,工作集拆分的基本原则是:对于大于50MB的文件都应进行检查,考虑是否能进行进一步拆分。理论上,文件的大小不应超过200MB。六、建模范围

在每次建模任务执行前,制订模型交底单和模型建立范围清单,明确建模依据的图纸版本、系统划分、构件要求、添加参数范围、明细表要求等,对模型的建立指令要求进行有效传达。

BIM模型建立范围、模型数据明细及模型交底内容见表2-3~表2-5。表2-3 BIM模型建立范围清单①模型中需要表示出的单个构件,如门、窗、梁、板、柱、风管、弯头等。②模型信息指每个构件所带有的参数,如材质、标高、规格、专业、系统等参数。表2-4 模型数据明细表①明细表包含材质、标高、楼层、工程量(要求写明工程量单位)、系统名称、规格尺寸等内容。表2-5 BlM模型交底单七、BIM模型审查及优化标准

各专业BIM模型审查及优化标准见表2-6。表2-6 各专业BIM模型审查及优化标准

设备专业BIM审图内容和具体要求见表2-7。表2-7 设备专业BIM审图内容和具体要求八、模型调整

基础模型建立完成后,针对建模过程中发现的图纸问题,包括各种碰撞问题,应如实反馈给设计方,然后根据设计方提供的修改意见进行模型调整。同时,对于图纸更新、设计变更等,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模型的调整工作。而对于需要进行深化的管综、钢结构等节点,将由建设方、设计方、总包方、分包方等共同制订出合理的调整原则,再据此进行模型的深化和出图工作,保证调整后模型能够有效指导现场施工。BIM模型调整原则及CAD出图调整原则见表2-8和表2-9。表2-8 BIM模型调整原则注:调整前模型:“要”打“√”,“不要”打“×”。调整后模型。“要”打“√”,“不要”打“×”。表2-9  CAD出图调整原则第二节 项目BlM技术资源配置一、软件配置

BIM工作覆盖面大、应用点多,因此任何单一的软件工具都无法全面支持,需要根据工程实施经验,拟定采用合适的软件作为项目的主要模型工具,并自主开发或购买成熟的BIM协同平台作为管理依托。软件系统构成如图2-6所示。图2-6 软件系统构成示意图

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项目中所使用的BIM软件应确保正常工作,且甲方在工程结束后可继续使用,以保证BIM数据的统一、安全和可延续性。同时根据公司实力可自主研发用于指导施工的实用性软件。如三维钢筋节点布置软件,其具有自动生成三维形体、自动避让钢骨柱翼缘、自动干涉检查、自动生成碰撞报告等多项功能;BIM技术支吊架软件,其具有完善的产品族库、专业化的管道受力计算、便捷的预留孔洞等多项功能模块。在工作协同、综合管理方面,通过自主研发的施工总包BIM协同平台,来满足工程建设各阶段需求。根据工程特点,制订的BIM软件应用计划见表2-10。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