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4:07:14

点击下载

作者:那彦群、叶章群、孙颖浩等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那彦群等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ISBN 978-7-117-18020-7

Ⅰ. ①中… Ⅱ. ①那… Ⅲ. ①泌尿系统疾病-诊疗-指南 Ⅳ. ①R69-6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16403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14版

主  编:那彦群 叶章群 孙颖浩 孙 光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020-7策划编辑:肖军责任编辑:杨帆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

主任委员

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孙 光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拼音顺序)

黄 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孙则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建业 卫生部北京医院

委 员(按姓氏拼音顺序)

陈 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丁 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贺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黄 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汉忠 北京协和医院

李 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马潞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潘铁军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宋 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孙 光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孙则禹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东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王建业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晓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夏术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谢立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张 炜 江苏省人民医院

秘 书

宋 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胡 平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参编人员名单

肿瘤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分篇副主编

潘铁军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编 委

孔祥波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汪 朔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齐 琳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万 奔 卫生部北京医院

王志平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李长岭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宁忱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郑军华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陈凌武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章小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编委兼秘书

都书琪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黄 健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分篇副主编

梁朝朝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 委

周利群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薛 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魏 东 卫生部北京医院

周芳坚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杨 波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陈志文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吴长利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李 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沈周俊 上海瑞金医院

编委兼秘书

林天歆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那彦群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分篇副主编

孙颖浩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编 委

曹登峰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

高献书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放疗科

胡志全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

牛晓辉 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

谢立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徐 勇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朱 刚 卫生部北京医院

朱清毅 江苏省中医院

周爱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秘 书

张 争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任善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丁 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分篇副主编

叶定伟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编 委

魏 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殷长军 江苏省人民医院

何志嵩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徐丹枫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严维刚 北京协和医院

杨家荣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马建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编委兼秘书

姜昊文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阴茎癌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孙 光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分篇副主编

马洪顺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编 委

欧阳俊 苏州大学第一医院

齐 隽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燕 翔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王林辉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李 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张爱莉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

姚 欣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李文平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编委兼秘书

牛远杰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结石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叶章群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分篇副主编

李炯明 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编 委

孙西钊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李 逊 广州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

张选志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王树声 广东省中医院

李为兵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倪少斌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 佳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王 刚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杨锦建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委兼秘书

陈志强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鹿角形肾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李 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分篇副主编

程 跃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宁波第一医院

编 委

郭小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刘贤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米其武 东莞市人民医院

杨江根 深州市人民医院

张永海 汕头市中心医院

吴 忠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李建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陈合群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编委兼秘书

曾国华 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邓耀良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分篇副主编

邢金春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编 委

高小峰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唐正严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陈兴发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钟红兴 澳门科技大学附属医院

刘国庆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佛山妇幼保健院

安瑞华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 春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旭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编委兼秘书

张晓春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体外冲击波碎石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王共先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分篇副主编

史启铎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编 委

高文喜 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贾建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刘同族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卢德祥 黑龙江省人民医院

鲁 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沈柏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于德新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 弋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编委兼秘书

顾晓箭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前列腺增生及排尿功能障碍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王建业 卫生部北京医院

分篇副主编

宋希双 大连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编 委

杜传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关志忱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陈福宝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史本康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孙兆林 贵州省人民医院

侯建全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春雨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方祖军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编委兼秘书

刘 明 卫生部北京医院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廖利民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分篇副主编

杜广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编 委

卫中庆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文建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邱建宏 河北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李龙坤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双卫兵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任来成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杨金瑞 中南大学湘雅第二医院

陈 敏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编委兼秘书

陈国庆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王东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分篇副主编

许克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 委

李振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健 青海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赵耀瑞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冷 静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田晓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谢克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肖云翔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张晓鹏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编委兼秘书

茹 峰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宋 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分篇副主编

杨 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编委兼秘书

张耀光 卫生部北京医院

编 委

沈 宏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许传亮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陈 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郑少斌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吴士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黎 玮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任力娟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果宏峰 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

其他泌尿男性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夏术阶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分篇副主编

陈 方 上海市儿童医院

编 委

郭剑明 上海中山医院

岑 松 海南省人民医院

徐祗顺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丁克家 山东省立医院

孙立江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毕建斌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夏国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许可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李明磊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编委兼秘书

傅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陈 山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分篇副主编

魏金星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 委

陈 斌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 明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唐 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王 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 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郑 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

钟 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曾晓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编委兼秘书

乔庐东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王晓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分篇副主编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分篇副主编兼秘书

张 凯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编 委

陈 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郝宗耀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 雨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毛向明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孙祥宙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叶海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郑祥毅 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周 铁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张 旭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分篇副主编

田 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编 委

吴小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龚 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欧彤文 北京宣武医院

华立新 江苏省人民医院

叶烈夫 福建省人民医院

薛学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荣福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明星 四川省人民医院

编委兼秘书

靳风烁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泌尿系损伤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李汉忠 北京协和医院

分篇副主编

李黎明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编 委

夏海波 内蒙古赤峰医学院附属医院

范志璐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 忠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徐月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杨为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曾甫清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王 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高江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编委兼秘书

王春喜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中国活体供肾肾脏移植指南

分篇主编

马潞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分篇副主编

张 炜 江苏省人民医院

编 委

董 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王长希 中山大学第一医院

林 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门同义 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

谢 森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田普训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武小桐 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

张志宏 北京首钢医院

编委兼秘书

赵 磊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分篇副主编

高 新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编 委

黄 翔 四川省人民医院

胡卫列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林 毅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刘春晓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丘少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学斌 北京协和医院

赵晓昆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第二医院

周占松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编委兼秘书

刘修恒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系统其他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分篇主编

贺大林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分篇副主编

王玉杰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 委

王子明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宋 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丁国富 新疆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保庭毅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

王养民 兰州军区总医院

岳中瑾 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冯宁翰 江苏省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史保光 甘肃省人民医院

编委兼秘书

袁建林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留置导尿管护理指南

分篇主编

何 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分篇副主编

谢双怡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副主编兼秘书

王 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编 委

钱卫红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万 蓬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

刘 玲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程 茹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曾子健 香港泌尿外科护理学会

陈 锦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郑 瑾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刘会范 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阶平院士为2009版《中国泌尿

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序《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即将出版发行了,我高兴地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第7届委员会2004年成立后,在那彦群主任委员的领导下,积极推行规范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诊断和治疗工作,并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编写出版了包括4种疾病和8种疾病的《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应用,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师的欢迎和重视。2007年10月以来,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第8届委员会的组织下,继续编写了泌尿男生殖系统感染、肾上腺疾病、泌尿男生殖系统结核、泌尿男生殖系统外伤、尿道狭窄、睾丸肿瘤、鹿角状结石、活体肾移植等八个新指南。这些指南的出版发行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泌尿外科临床诊疗工作的规范化。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程,学会的工作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无论是学术交流,还是继续教育,以及办杂志、写指南,都离不开推动中国泌尿外科学发展的大目标。我欣喜地看到,这些年来,以那彦群教授为主任委员的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学会的工作既轰轰烈烈又踏踏实实,受到泌尿外科学界和中华医学会的好评,我衷心地祝愿他们。

发展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不是一两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两个医院的事,也不是一两个地区的事,需要全国同道们的共同努力,希望大家团结在学会的旗帜下把中国的泌尿外科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再一次祝贺《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09版)出版发行。2009年8月8日前 言 一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经验不断得到推广,疾病的诊断治疗指南成为推广循证医学最好途径和方法。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自2006年以来,先后组织数百名专家分别编写出版了2006年、2007年、2009年、2011年四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对推动中国泌尿外科临床工作的规范化取得重大作用,受到广大泌尿外科医生的欢迎和好评。

两年来泌尿外科领域又有了重大进步,新理论、新药物、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国外一些学会指南的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以期指导日新月异的临床工作,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广泛征求大家意见基础上,学会调整了各疾病指南编写组组长及专家,编写了2014年版《指南》,希望对全国泌尿外科同道在开展临床工作中有所帮助。

感谢参与2006~2011年版《指南》编写的专家,你们的付出为《指南》编写积累了宝贵经验,是中国泌尿外科事业的珍贵财富,希望你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指导《指南》编写工作,谢谢你们!

感谢人民卫生出版社对这项工作的鼎力支持!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总编辑前 言 二《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自2006年出版以来,历经七个春秋,三次改版,已经成为泌尿外科学界最具权威的参考书之一,也为全国泌尿外科医师的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治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为此,在指南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力求在指南中尽量增加一些新的概念和新技术与诊疗方法,同时也强调数据及文献引用应准确无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行(CUA)第九届委员会先后组织并开展了多项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因此,《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在搜集国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资料的基础上,也结合我们国内的文献资料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对某些章节做了相应的补充和更新,希望能反映出中国泌尿外科指南的特色。《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基本涵盖了泌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和方法,二十二个专题独立成篇,均由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执笔,并广泛征求临床一线泌尿外科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最后提交CUA全体委员及学组部分委员多次商讨并审议定稿完成。《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编写委员会尊重各分指南主编和编委的意见,对各疾病的分指南只是在篇幅上做了一些删减,有关诊疗原则、专家观点、循证医学级别的界定都未加改动。

我们不会忘记上几届编委为前几版《指南》付出的艰辛劳动,同时也衷心地感谢本届编委为按时完成《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编写与修订工作付出的辛勤劳动。相信《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将成为广大泌尿外科同仁们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参考书籍,也相信《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将成为规范我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治的指导性书籍。由于自新一届指南编委会成立至指南要求付梓的时间十分紧迫,因此各分指南的编写程式难于取得一致,也可能有些错误和疏漏之处,殷切期望各位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予以修正。

热烈祝贺《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出版发行!叶章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2013. 秋于江城武汉Table of Contents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二、病  理三、临 床 表 现四、诊  断五、治  疗六、手术并发症七、预后影响因素八、其他类型肾癌九、随  诊十、肾癌诊治流程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前  言一、膀胱癌的流行病学二、膀胱癌的诊断三、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四、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及随访五、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及随访六、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七、膀胱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 一、前列腺癌流行病学二、前列腺癌的诊断三、前列腺癌的治疗四、前列腺癌的随访五、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治六、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治疗七、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南 一、流行病学与病因学二、睾丸肿瘤的分类三、睾丸肿瘤的分期四、诊  断五、Ⅰ期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六、转移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的治疗七、睾丸生殖细胞肿瘤随访八、睾丸非生殖细胞肿瘤九、其 他 问 题阴茎癌诊断治疗指南 一、阴茎癌的病理二、阴茎癌的分期三、阴茎癌的诊断四、阴茎癌治疗五、阴茎癌的随访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一、背  景二、泌尿系结石分类三、结石形成的危险因素四、诊  断五、治  疗六、尿路结石的预防和随访七、诊断和治疗流程鹿角形肾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一、鹿角形肾结石临床治疗策略二、鹿角形肾结石的治疗方法三、鹿角形肾结石外科干预后的辅助治疗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指南 一、输尿管结石的分类二、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三、输尿管结石的治疗四、特殊类型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五、输尿管镜取石手术并发症的防治六、输尿管结石治疗后的随访体外冲击波碎石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  述二、SWL原理简介及常见碎石机类型三、SWL适应证、禁忌证及影响疗效的因素四、SWL术前准备及注意要点五、SWL的实施技术及基本原则六、不同部位结石的SWL实施方法七、特殊类型的结石SWL的治疗八、SWL的术后处理九、SWL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十、SWL后随访及健康教育指导附图 尿路结石行SWL治疗的随访路线图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概  述第二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临床进展性第三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诊断第四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第五节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随访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  述二、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三、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四、神经源性膀胱常见泌尿系并发症的处理五、小儿神经源性膀胱六、神经源性膀胱相关的性功能和生育问题七、神经源性膀胱合并排便功能障碍八、生 活 质 量九、神经源膀胱患者的随访十、结  论附图1 神经源性膀胱处理流程图附图2 储尿期功能障碍处理流程图附图3 排尿期功能障碍处理流程图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指南 一、定  义二、诊  断三、OAB诊治原则四、其他疾病中有关OAB症状的诊治原则附录 OAB诊疗流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  述二、诊  断三、非手术治疗四、手 术 治 疗五、常见合并疾病诊断与治疗六、随  访七、预  防八、附录:压力性尿失禁诊治策略图泌尿男性生殖系先天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肾脏囊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第二节 融合肾诊断治疗指南第三节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与治疗指南第四节 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诊疗指南第五节 输尿管口囊肿诊疗指南第六节 腔静脉后输尿管诊疗指南第七节 脐尿管囊肿诊治指南第八节 膀胱外翻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第九节 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治指南第十节 先天性尿道上裂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第十一节 尿道下裂诊断治疗指南第十二节 后尿道瓣膜诊断治疗指南第十三节 包茎与嵌顿包茎诊断治疗指南第十四节 隐匿性阴茎诊治指南第十五节 隐睾诊断治疗指南第十六节 两性畸形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总  论第二节 各  论第三节 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  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诊  断四、治  疗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诊断治疗指南 一、概  述二、发 病 机 制三、诊  断四、治  疗五、随  访泌尿系损伤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肾 损 伤第二节 输尿管损伤第三节 膀 胱 损 伤第四节 尿 道 损 伤中国活体供肾肾脏移植指南 一、活体供肾肾脏移植简介及制订活体供肾肾脏移植指南的目的二、活体供肾肾脏移植的法律原则三、活体供肾肾脏移植的伦理学原则四、肾移植的发展现状、活体肾移植的优越性五、活体供肾肾脏移植知情同意六、活体供肾肾脏移植供者的医疗评估七、活体供肾肾脏移植肾脏捐赠的禁忌证八、活体供肾肾脏移植供肾选择的原则、供肾摘取的方式和围手术期的处理九、活体供肾肾脏移植供者的随访肾上腺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第二节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第三节 皮质醇增多症第四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第五节 肾上腺皮质癌第六节 肾上腺偶发瘤第七节 肾上腺性征异常症附件 肾上腺相关内分泌检查泌尿系统其他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一节 肾血管性高血压第二节 精索静脉曲张第三节 急性尿潴留留置导尿护理指南 概  述引  言第一部分:导尿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及护理第二部分: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预防和管理结  语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南表1-1 循证医学推荐分级及证据分级水平续表

本指南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资料为依据(表1-1),参考《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的肾细胞癌诊治指南制订。

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又称肾腺癌,简称为肾癌,占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包括起源于泌尿小管不同部位的各种肾细胞癌亚型,但不包括来源于肾间质以及肾盂上皮系统的各种肿瘤。一、流行病学及病因学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各地区肾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差异也较大,根据全国肿瘤登记年报,统计2005年至2009年全国34~72个登记点,约5490万~8547万人口,占总人口的4.2%~6.4%,肾癌的发病率分别为3.96/10万、4.44/10万、4.64/10万、5.08/10万、4.5/10万,死亡率分别为1.38/10万、1.4/10万、1.47/10万、1.52/10万、1.46/10万。男女患者发病率比例约为1.83∶1;城市地区是农村地区发病率的4.31倍。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

肾癌的病因未明。其发病与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证据水平Ⅱa),遗传性肾癌或家族性肾癌占肾癌总数的2%~4%。不吸烟以及避免肥胖是预防发生肾癌的重要方法(推荐分级B)。非遗传因素引起的肾癌称为散发性肾癌。二、病  理(一) 大体

绝大多数肾癌发生于一侧肾脏,常为单个肿瘤,10%~20%为多发病灶,多发病灶病例常见于遗传性肾癌以及肾乳头状腺癌的患者。肿瘤多位于肾脏上、下两极,瘤体大小差异较大,直径平均7cm,常有假包膜与周围肾组织相隔。双侧发病者(先后或同时)仅占散发性肾癌的2%~4%。国内统计1975例肾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初诊肾癌患者肿瘤最大径0.5~30cm,平均值为5.4cm。(二) 分类

过去的20多年中,WHO共推出3版肾脏肿瘤分类标准,以往应用最广泛的是1981年WHO分类标准(第1版),此分类标准中将肾细胞癌分为透明细胞癌、颗粒细胞癌、乳头状腺癌、肉瘤样癌、未分化癌5种病理类型。1997年WHO根据肿瘤细胞起源以及基因改变等特点制定了肾实质上皮性肿瘤分类标准 (第2版),此分类将肾癌分为透明细胞癌(60%~85%)、肾乳头状腺癌或称为嗜色细胞癌(7%~14%)、嫌色细胞癌(4%~10%)、集合管癌(1%~2%)和未分类肾细胞癌(证据水平Ⅱa)。取消了传统分类中颗粒细胞癌和肉瘤样癌2种分型。根据形态学的改变肾乳头状腺癌分为Ⅰ型和Ⅱ型。国内统计1699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透明细胞癌占89.6%、乳头状肾细胞癌占5.8%、嫌色细胞癌占3.4%、集合管癌占0.2%、未分类肾细胞癌占1%。

2004年WHO对1997年的肾细胞癌病理组织学分类进行了修改(第3版),保留了原有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Ⅰ型和Ⅱ型)、肾嫌色细胞癌及未分类肾细胞癌4个分型,将集合管癌进一步分为Bellini集合管癌和髓样癌,此外增加了多房囊性肾细胞癌、Xp11易位性肾癌、神经母细胞瘤伴发的癌、黏液性管状及梭形细胞癌分型。并将传统分类中的颗粒细胞癌归为低分化(高分级)的透明细胞癌,对各亚型中的肉瘤样癌成分在肿瘤组织中所占比例进行描述。推荐采用2004 年WHO肾细胞癌病理分类标准(推荐分级B)。(三) 组织学分级

以往最常用的是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1997年WHO推荐将Fuhrman分级中的Ⅰ、Ⅱ级合并成高分化、FuhrmanⅢ级为中分化、FuhrmanⅣ级为低分化或未分化。推荐采用将肾癌分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未分化)的分级标准(推荐分级B)。(四) 分期

2010年AJCC对肾癌TNM分期进行了修订,与2002年版肾癌TNM分期相比有4点变化:①T2期进一步分为 T2a (7cm<肿瘤最大径<10cm)与 T2b (肿瘤最大径≥10cm);②肾上腺受侵由T3a修改为T4(肾上腺受侵)与M1(肾上腺转移);③肾静脉瘤栓由T3b期降为T3a期;④淋巴结转移由N0~2简化为N0(无淋巴结转移)与N1(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取消MX(远处转移无法评估)。2010年AJCC定义肾脏的区域淋巴结包括:肾门淋巴结、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推荐采用2010年AJCC的TNM分期和AJCC分期组合(表1-2、表1-3)(推荐分级B)。表1-2 2010年AJCC肾癌的TNM分期续表表1-3 2010年AJCC肾癌分期组合三、临 床 表 现

目前,临床出现血尿、腰痛、腹部肿块“肾癌三联症”的已经不到6%~10%,这些患者诊断时往往为晚期,组织学上为进展性病变。有些患者表现转移灶症状,如骨痛和持续性咳嗽。国外报道无症状肾癌的发现率逐年升高(约占50%)。有症状肾癌患者中约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30%为转移性肾癌,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国内23家医疗中心统计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975例初诊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男∶女为2.1∶1。患病年龄2~93岁,平均年龄为54.54岁,高发年龄41~70岁。无症状肾癌占62.7%。临床表现发生率依次为腰痛(60.5%)、血尿(45.6%)、高血压(12.7%)、贫血(12.8%)、消瘦(11.8%)、肾功能异常(9.1%)、肝功能异常(7.5%)、肿物(7.0%)、发热(5.5%)、血小板计数不正常(5.1%)、其他(21.7%)。术后病理评价结果显示:pT1(63.8%)、pT2(23.0%)、pT3(10.2%)、pT4(2.9%)、pN0(85.6%)、pN1(6.3%)、Nx(8.1%)、M1(8.9%)。在转移性肾癌患者中转移的脏器发生率依次为肺脏转移48.4%、骨转移23.2%、肝脏转移12.9%、肾上腺转移5.2%、皮肤转移1.9%、脑转移1.3%、其他部位7.10%。其中11.9%的患者为多脏器转移。四、诊  断

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作为对患者术前一般状况、肝肾功能以及预后判定的评价指标,确诊则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1. 推荐必须包括的实验室检查项目

尿素氮、肌酐、肝功能、全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钙、血糖、血沉、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推荐分级C)。

2. 推荐必须包括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腹部B超或彩色多普勒超声,胸部CT平扫、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阴性、无相关禁忌证者)。腹部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及胸部CT是术前临床分期的主要依据(推荐分级A)。

3. 推荐参考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在以下情况下推荐选择的检查项目。核素肾图或IVU检查指征:未行CT增强扫描,无法评价对侧肾功能者;核素骨显像检查指征:①有相应骨症状;②碱性磷酸酶高;③临床分期≥Ⅲ期的患者(证据水平Ⅰb);头部MRI、CT扫描检查指征:有头痛或相应神经系统症状患者(证据水平Ⅰb);腹部MRI扫描检查指征:肾功能不全、超声波检查或CT检查提示下腔静脉瘤栓患者(证据水平Ⅰb)。

4. 有条件地区及患者选择的影像学检查项目

具备以下检查设备的医院以及具有良好经济条件的患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肾超声造影、螺旋CT及MRI扫描主要用于肾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或PET-CT检查费用昂贵,主要用于发现远处转移病灶以及对化疗、细胞因子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或放疗的疗效进行评定。

5. 肾肿瘤穿刺活检

对于准备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无须行肾肿瘤穿刺活检。肾肿瘤穿刺活检主要应用于以下情况:①对于小的肾脏占位希望进行积极监测的患者;②在进行消融治疗前明确病理诊断;③在进行靶向治疗或放化疗前明确病理诊断。穿刺可以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对于较大的肿物穿刺应选择其边缘,以免穿出的组织为坏死组织,建议使用18G的穿刺针,最少穿2针。肾肿瘤穿刺活检具有极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无法准确判断其组织学分级。肾肿瘤穿刺活检发生种植转移的几率极低。常见并发症包括肾包膜下血肿或肾周血肿,无须特殊处理。

6. 肾血管造影检查

肾血管造影对肾癌的诊断价值有限(证据水平Ⅲ)。五、治  疗

综合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价临床分期(clinical stage grouping,cTNM分期),根据cTNM分期初步制定治疗方案。依据术后组织学确定的侵袭范围进行病理分期(pathological stage grouping,pTNM)评价,如pTNM与cTNM分期有偏差,按pTNM分期结果修订术后治疗方案。(一) 局限性肾癌的治疗

局限性肾癌(localized renal cell carcinoma):2010年版AJCC的TNM分期中的T-TNM期肾癌,临床分期为Ⅰ、Ⅱ期。1200

外科手术是局限性肾癌首选治疗方法。

1. 根治性肾切除手术

是得到公认可能治愈肾癌的方法。对于临床分期Ⅰ(T1N0M0)期不适于行肾部分切除的肾癌患者、临床分期Ⅱ(T2N0M0)期的肾癌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推荐分级C)。经典的根治性肾切除范围包括:肾周筋膜、肾周脂肪、患肾、同侧肾上腺、从膈肌脚至腹主动脉分叉处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旁淋巴结以及髂血管分叉以上输尿管。40多年来,对采用经典根治性肾切术治疗肾癌的观念已经发生了部分变化,特别是对手术切除范围的变化(如选择适当病例实施保留同侧肾上腺根治性肾切除术、保留肾单位手术)已经达成共识,治疗方式也不再是单一的开放性手术,还包括如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腹腔镜手术、单孔腹腔镜手术及小切口腹腔镜辅助手术等(推荐分级C)。开放性及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区别。两种手术方式均可选择经腹或经腰部入路,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哪种手术入路更具优势。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死亡率约为2%,局部复发率1%~2%。不推荐根治性肾切除术前常规行肾动脉栓塞(推荐分级B)。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不常规行同侧肾上腺切除术,但在以下情况下推荐同时行同侧肾上腺切除术:术前CT检查发现肾上腺异常或术中发现同侧肾上腺异常考虑肾上腺转移或直接受侵证据水平Ⅲ,推荐分级C)。

2009年Blom等报道了欧洲癌症治疗研究泌尿男生殖系协作组进行的一项前瞻性Ⅲ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是评价区域淋巴结清扫在局限性肾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共入组772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组(389例)与根治性肾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组(383例)。中位随访12.6年,结果显示:二组患者中位生存期均为15年,二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总生存期、疾病进展时间、无疾病进展生存期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因为没有明确证据显示肾癌患者行区域或广泛性淋巴结切除术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因此,不推荐对局限性肾癌患者行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证据水平Ⅰb,推荐分级A)。但是,若术中可触及到明显增大的淋巴结或CT扫描发现增大淋巴结时,为了明确病理分期可行肿大淋巴结切除术。

2. 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

根据肿瘤大小、位置、患者情况、医生经验决定是否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疗效同根治性肾切除术(证据水平Ⅲ)。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时,只要能完整切除肿瘤,边缘的厚度不影响肿瘤复发率(证据水平Ⅲ)。不推荐选择肿瘤剜除术治疗散发性肾癌。对肉眼观察切缘有完整正常肾组织包绕的病例,术中不必常规进行切缘组织冷冻病理检查(推荐分级B)。NSS可经开放性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目前仍是肾部分切除术的标准治疗技术,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之外可选择的治疗手段之一(推荐分级C)。对于低分期(T1N0M0期)特别是T1aN0M0期肾癌患者,若适合进行保留肾单位手术,建议首先选择保留肾单位手术(肾部分切除术),对于不适用肾部分切除术的T1aN0M0期肾癌患者也可选择行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T1bN0M0期肾癌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都是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此期肾癌患者采用肾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别(证据水平Ⅲ,推荐分级C)。推荐按各种适应证选择实施NSS。

NSS适应证:肾癌发生于解剖性或功能性的孤立肾,根治性肾切除术将会导致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如先天性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或无功能者、遗传性肾癌患者以及双侧肾癌等(证据水平Ⅲ,推荐分级B)。

NSS相对适应证:肾癌对侧肾存在某些良性疾病,如肾结石、慢性肾盂肾炎或其他可能导致肾功能恶化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肾动脉狭窄等)患者。

NSS可选择适应证:对侧肾功能正常,临床分期T期(肿瘤≤1a[56]4cm),肿瘤位于肾脏周边,单发的无症状肾癌患者(证据水平Ⅱb,推荐分级B)。临床分期T1b期(肿瘤最大径4~7cm)也可选择实施NSS。

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10%,而肿瘤≤4cm手术后局部复发率0~3%,NSS的死亡率为1%~2%。

3. 其他治疗

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冷冻消融(cryoablation)、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可以用于不适合手术的小肾癌患者的治疗,但应按适应证慎重选择:不适于开放性外科手术者、需尽可能保留肾单位者、有全身麻醉禁忌者、有严重合并症、肾功能不全者、遗传性肾癌、双肾肾癌、肿瘤最大径<4cm(特别适合≤3cm)且位于肾周边的肾癌患者(证据水平Ⅲ,推荐分级C)。在治疗前应常规行肿瘤穿刺活检以明确病理(推荐分级C)。

4. 积极监测

是指通过连续的影像学检查(超声、CT或MRI),密切监测肾肿瘤大小变化,暂时不处理肾肿瘤,若肿瘤发生变化时再及时处理的方法。

适应证:部分有严重合并症或预期寿命比较短的高龄小肾癌患者可采用积极监测手段。

5. 肾动脉栓塞

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但是伴有严重血尿、腰痛的患者,肾动脉栓塞术可作为缓解症状的一种姑息性治疗方法(推荐分级C)。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术前肾动脉栓塞对延长患者生存期、减少术中出血及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益处。

6. 术后辅助治疗

pT~pT期肾癌手术后1~2年内约有20%~30%的患者发生转1b2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辅助的细胞因子治疗(IFN-α、IL-2)、放疗、化疗不能降低复发率和转移率,局限性肾癌手术后尚无标准的可推荐的辅助治疗方案。高危患者有可能在临床试验中获益。(二) 局部进展性肾癌的治疗

局部进展性肾癌(locally advanced renal cell carcinoma):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和)肾静脉瘤栓或(和)下腔静脉瘤栓或(和)肿瘤侵及肾周脂肪组织或(和)肾窦脂肪组织(但未超过肾周筋膜),无远处转移的肾癌,2010年版AJCC临床分期为Ⅲ期,既往称为“局部晚期肾癌”。

局部进展期肾癌(T1N1M0、T2N1M0、T3N0M0 及T3N1M0期)首选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肾切除术,而对转移的淋巴结或血管瘤栓需根据病变程度、患者的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是否切除。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

1. 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

早期的研究主张做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对术后淋巴结阴性患者只对判定肿瘤分期有实际意义(证据水平Ⅰb);由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多伴有远处转移,手术后需综合治疗,区域或扩大淋巴结清扫术只对少部分患者有益。

2. 肾静脉和(或)腔静脉瘤栓的外科治疗

多数学者认为TNM分期、瘤栓长度、瘤栓是否浸润腔静脉壁与预后有直接关系。建议对临床分期为T3bN0M0的患者行肾和(或)腔静脉瘤栓取出术。术中可能出现静脉瘤栓脱落,引起肺动脉栓塞致死。静脉瘤栓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推荐采用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五级分类法:0级:瘤栓局限在肾静脉内;Ⅰ级:瘤栓侵入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Ⅱ级:瘤栓侵入肝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瘤栓顶端距肾静脉开口处>2cm;Ⅲ级:瘤栓生长达肝内下腔静脉水平,膈肌以下;Ⅳ级:瘤栓侵入膈肌以上下腔静脉内。目前CT或MRI是确定肾静脉或腔静脉瘤栓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3. 术后辅助治疗

局部进展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尚无标准辅助治疗方案。肾癌属于对放射线不敏感的肿瘤,单纯放疗不能取得较好效果。术前放疗一般较少采用,不推荐术后对瘤床区进行常规放疗,但对未能彻底切除干净的Ⅲ期肾癌可选择放疗或参照转移性肾癌的治疗。多种靶向治疗药物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及免疫治疗尚在进一步研究中。(三) 转移性肾癌(临床分期Ⅳ期)的治疗

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mRCC)应采用综合治疗。mRCC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方案。外科手术主要为转移性肾癌辅助性治疗手段,极少数患者可通过外科手术而获得较长期生存。[70-72]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

1. 手术治疗(1) 肾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

减瘤手术(cytoreductivenephrectomy,CRN):对体能状态良好、低危险因素(表2-4)的患者应首选外科手术。由美国SWOG(Southwest Oncology Group)和欧洲EORTC(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开展的两项随机对照研究中,减瘤性肾切除术联合IFN-α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3.6个月,而单独IFN-α治疗组为7.8个月,联合治疗使患者生存期平均延长了5.8个月,死亡危险性降低31%(P=0.002)(证据水平Ⅰb)。对肾肿瘤引起严重血尿、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可选择姑息性肾切除术、肾动脉栓塞以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转移性肾癌手术死亡率为2%~11%。(2) 转移灶的手术治疗:

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后出现的孤立性转移瘤以及肾癌伴发孤立性转移、体能状态良好的患者可选择外科手术治疗。对伴发转移的患者,可视患者的身体状况,转移灶切除手术与肾脏手术同时进行或分期进行。一项回顾性研究表明转移灶完全切除后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44%,而不完全切除其5年生存率仅为14%。目前转移灶的手术治疗尚缺乏大宗研究证据,适应证也很难界定和选择。目前转移灶的切除主要推荐用于免疫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

肾癌的转移多发生在肺,肺转移瘤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21%~60%。

肾癌骨转移的治疗原则: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由RCC引起的转移部位中,骨转移占20%~25%。而尸检发现在死于RCC的患者,骨转移率为40%。肾癌骨转移患者的治疗应采用综合治疗,骨转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应用手术方法切除转移灶。对可切除的原发病灶或已被切除原发病灶伴单一骨转移病变(不合并其他转移病灶)的患者,应进行积极的外科治疗。承重骨骨转移伴有骨折风险的患者推荐首选手术治疗,可采用预防性内固定术等方法以避免骨事件的发生。已出现病理性骨折或脊髓的压迫症状符合下列3个条件者也推荐首选手术治疗:①预计患者存活期>3个月;②体能状态良好;③术后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接受放、化疗和护理。

其他,肝、胰转移者切除转移灶可延长总生存期,且完整切除肝转移灶比部分切除肝转移灶有更好的生存优势。一项研究比较分析了转移灶切除结合放疗和单纯放疗处理脑转移灶,结果显示脑转移灶切除虽然对局部肿瘤控制有帮助,但肿瘤特异生存率无提高。

2. 药物治疗

20世纪90年代起,中、高剂量IFN-α或(和) IL-2一直作为转移性肾癌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是,细胞因子治疗的客观反应率仅为5%~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3~5个月,使大多数mRCC患者不能获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较传统的细胞因子治疗,分子靶向药物更能显著提高mRCC患者的客观反应率,延长PFS和总生存期(OS)。2006年起NCCN、EAU将分子靶向治疗药物(索拉菲尼、舒尼替尼、替西罗莫斯、贝伐珠单抗联合干扰素-α、帕唑帕尼、依维莫斯、阿昔替尼)作为转移性肾癌的一、二线治疗用药(证据水平Ⅰb)。(1) 细胞因子治疗

1) IL-2:高剂量IL-2适用于预后较好的复发/转移性、或无法切除的Ⅳ期透明细胞癌患者。主要副作用有疲乏感、发热、注射部位皮下硬结、皮疹/脱屑、腹泻、呕吐、转氨酶升高、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贫血、呼吸困难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可逆性。

中国患者IL-2推荐剂量:18MIU/d IH.5d/W × 1周,9MIU Q12h d1-2,9MIU Qd d3-5×3周,休一周后重复(推荐分级B)。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推荐的IL-2方案:大剂量IL-2方案:IL-2、56.0~7.2×10IU/[kg(体重)·8h],15分钟内静脉注射,第1~5天,第15~19天,间隔9天后重复1次。大剂量应用IL-2有4%的死亡率。小5剂量IL-2方案Ⅰ:IL-2、2.5×10IU/kg、IH 5d/ W×1,IL-2、1.25×510IU/kg,IH 5d/W ×6 每8周为一周期。小剂量方案Ⅱ:18 MIU/d IH 5d/W×5~8周。

2) IFN-α:有较多临床研究证实,中、高剂量IFN-α(900万单位以上)治疗转移性肾癌患者可较安慰剂延长PFS一倍以上(证据水平Ⅰb),特别对那些低中危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临床效果更好。国外研究发现贝伐珠单抗联合IFN-α较单用IFN-α有更好的有效率和PFS。

IFN-α推荐治疗剂量(推荐分级A):IFN-α每次9MIU,im或IH,3次/周,共12周。可从每次3MIU开始逐渐增加,第1周每次3MIU,第2周每次6MIU,第3周以后每次9MIU。治疗期间每周检查血常规1次,9每月查肝功能1次,白细胞计数<3×10/L或肝功能异常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时应停药,待恢复后再继续进行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每次9MIU剂量,则应减量至每次6MIU甚至每次3MIU。

虽然IFN-α联合IL-2可提高mRCC治疗的有效率,但IFN-α联合IL-2治疗组与单独应用IFN-α组之间的PFS比较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别。(2) 靶向药物治疗

1) 索拉非尼:索拉非尼是一种多效激酶抑制剂,具有拮抗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的作用,如Raf,VEGFR-2、3,PDGFR,FLT-3、c-KIT和RET的活性。2006年4月至2007年8月间,进行了索拉非尼治疗中国晚期肾细胞癌患者安全性及疗效分析的研究,该研究为开放、多中心、非对照临床研究,共入组62例晚期肾癌患者(既往接受过至少一个全身治疗方案),5例因副反应退组,57例患者可评价。全组中位年龄53岁,男性43例,接受索拉非尼400mg bid至少2月。结果完全缓解(CR)1例(1.75%),部分缓解(PR)11例(19.3%),疾病稳定(SD)36例(63.16%),疾病控制率(CR+PR+SD)达84.21%,中位PFS时间9.6个月。3~4级毒副反应包括手足皮肤反应(16.1%)、高血压(12.9%)、腹泻(6.45%)、白细胞减少(3.2%)、高尿酸血症(9.7%)。其疾病控制率与国外的索拉非尼Ⅲ期随机双盲对照研究(TARGET试验)的报道一致。

推荐索拉非尼用量400mg bid(推荐分级B)。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