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3)(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4:05:26

点击下载

作者:卢卫东,黎群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3)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3)试读:

前言

当今时代,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以来中央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为提升中央企业的管理水平、实现中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了思想保障。中央企业作为国有经济的排头兵,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整体上已走在国有企业的前列。正如国资委黄丹华副主任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0)》的序言中所指出,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有明确的目标导向、与企业改革发展相适应相促进的整体深化阶段。为及时反映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动态与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以及其他所有制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国资委宣传工作局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所共同组织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2013)》的编撰工作。在编写过程中,我们组建了由国资委宣传工作局、高等院校、部分中央企业等相关机构专家组成的编委会,期望通过企业文化管理理论和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紧密结合,形成较为开阔的研究视野。

本年度《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共分三篇。第一篇简要概述了2012年及近年来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第二篇展示了国资委2013年7月召开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的主要内容,包括黄丹华副主任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7家中央企业的大会交流发言材料以及11家中央企业的大会书面交流材料;第三篇重点进行若干行业典型企业的文化建设总结与分析。本年度我们选取了军工、石油化工、电力、商贸流通4个行业,其中每一个代表行业选择了一家典型企业作为案例展开描述和分析。

由于中央企业涉及行业、企业较多,受资料采集和编撰时间所限,本年度报告实难反映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貌。我们期待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编撰工作今后能得到广大中央企业更多的参与、支持和帮助。

本年度《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报告》撰写组在赴企业调研的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中央企业相关部门同志的大力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章彩云、高婉、甄绍伟等同学参与了调研会议记录和部分资料收集工作,也一并向他们表达诚挚的谢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宣传工作局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文化管理研究所2013年11月第一篇 总论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基本情况

2012年及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紧紧围绕“做强做优、世界一流”的核心目标,深入推进落实“一五三”总体思路,按照“一抓”、“两保”、“三突出”的工作重点,深化改革,加快调整,强化创新,提升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中央企业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融入员工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创新载体,转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广大员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员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力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得到弘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心态逐步形成,做强做优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变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一)高度重视、强力推动,健全了企业文化建设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完善的运行机制和强大的工作合力,才能不断增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性。随着中央企业在实践中对企业文化本质和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央企业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工作机制建设,认真负起领导责任,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谋划推进,从而实现了企业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行政管理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一是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绝大多数中央企业成立了企业主要领导挂帅的企业文化工作领导机构,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变革发展领导权,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总体规划,与企业改革发展一起研究部署、组织实施、督促检查。很多企业设立企业文化工作机构,建立并不断完善主管部门负责、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推进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许多企业从战略高度统筹企业文化建设,制定总体规划或纲要,与企业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形成了战略清晰、目标明确、有序推进的企业文化工作思路。例如,中航工业制定集团文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引导企业推进“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建立与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不少企业制定了企业文化考核评价体系和经费保障体系。例如,航天科工集团、中国海运等企业制定出台了企业文化量化考核办法。华电集团倡导“价值思维”理念,建立“一流企业文化考评体系”。新兴际华集团从集团到三级企业,分级建立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责任体系、跟踪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形成了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考核机制。(二)系统设计、整体推进,完善了企业文化框架体系

企业文化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中央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遵循企业管理和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全面推进企业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建设,通过建立健全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优化企业形象识别体系,努力构建和形成企业文化的有机整体,从而保证企业文化整体功能更好地发挥,实现企业文化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改进管理、树立形象、塑造品牌、增强竞争力等作用。为此,中央企业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完善以价值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企业形象识别体系等内容为构架的企业文化体系。一是扎实推进价值理念体系建设。中央企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企业的优良传统,积极培育核心价值观。例如,中国石油大力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建筑发布以《中建信条》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体系,以文化重塑引领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粮集团以“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员工,实现了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二是推广视觉识别体系和行为规范体系。很多企业以建设规范统一、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为目标,不断统一、规范、优化企业品牌形象。例如,中国五矿、中国铝业、中国普天等企业在全系统导入并推广企业行为识别系统和视觉识别系统,印发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规范手册,引导员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中国北车开展“岗位职责一口清”、“我的行为讲规范”等企业文化创建活动。中国南车、国机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企业制定品牌建设规划,建立集团品牌管理体系,全面推动视觉、行为识别体系和品牌形象的融合。三是大力推进集团文化建设。很多企业根据集团发展战略,在坚持集团文化主导地位、充分整合子企业文化基础上构建统一的文化体系,逐步推进集团文化的融合再造。(三)服务中心、融入管理,提升了企业管理工作水平

实践证明,坚持“有机结合、相融共进”是中央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企业文化作用的一个有效方法。实践中,中央企业坚持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中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了企业文化的驱动作用,促进了文化力向生产力的转变。一是把文化理念融入各项规章制度中,促进了文化理念与制度管理的深度融合。很多企业通过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探索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融合,例如,国投靖远二电挖掘企业文化建设潜力,逐步形成以“日新”文化为统领的“靖远管理模式”,推动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二是积极开展专项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基础管理水平。很多企业把专项文化建设作为文化落地的重要途径和有效形式。例如,航天科技集团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坚持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培育形成了以“国家至上、技术引领、勇于攀登、追求卓越”为指导方针的创新文化。中航工业西航公司大力推进班组文化建设,自下而上开展征集员工岗位格言、人生格言等理念落地实践活动,用心提炼班组理念,以情感的凝聚,形成文化认知认同。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积极推进基层特色团队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了企业与员工的全面发展。三是积极推进文化融合,形成发展合力。很多企业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加强干部交流与员工培训、解决员工实际问题等措施促进文化融合。例如,国家核电从文化层面出发,梳理工作理念的共同点与互信点,寻求良好的沟通方式,并固化为流程与制度,建立起文化沟通机制。(四)丰富载体、创新方法,提高了企业文化传播效果

中央企业积极创新丰富企业文化载体,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企业文化传播网络,使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日常工作中,促进了文化落地。一是加强企业文化宣贯平台建设。很多企业收集整理企业文化案例故事,制作企业文化产品,并充分利用企业报刊、电视、网站、企业文化场馆等平台传播企业文化。大多数企业在企业网站开辟了企业文化专栏,扩大了文化覆盖面。例如,中船集团、中国化工、招商局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博物馆、纪念馆,成为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阵地。二是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文化主题活动。许多企业开展与企业管理结合、员工乐于参与的文化主题活动。例如,中国大唐、中交集团等企业举办企业文化节、企业文化月、企业文化论坛等活动。通用技术集团组建企业文化宣贯讲师团,系统开展全员企业文化培训。中国铁建组织开展“践行企业价值观,提升发展软实力”巡回演讲报告会,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广大员工,弘扬铁道兵精神,传播企业价值理念。三是选树培育典型,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很多企业通过评选先进典型和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充分发挥典型的辐射带动作用。例如,鞍钢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形成典型辈出、群星闪耀的良好氛围和文化环境,特别是郭明义同志先进事迹的大力宣传和推广,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为广大国有企业增了光,为鞍钢集团发展增添了活力,成为全社会学习雷锋的楷模。中航工业大力弘扬“星文化”,坚持开展“每周一星”评选活动,引导大家向吴大观等先进典型学习,使先进典型成为企业价值观的化身。国家电网北京公司建立18支“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中国石油广泛传播石油文化,3年来宣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350多场。中国海油推广“海上铁人”郝振山基层管理经验,促进了企业文化在班组的宣贯落地。中国电科开展向“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学习活动,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忠诚敬业。(五)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促进了员工素质全面提升

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用文化理念教育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将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了员工素质全面提升。一是加强职业操守教育,提高员工思想道德素质。二是倡导培育学习文化,打造学习型企业。不少企业积极创新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三是加强普法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员工的法律素质水平。中央企业紧紧围绕普法教育新三年目标,按照“完善提高”的总体要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企业法制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超过1/3的中央企业已将新三年目标落实情况纳入集团对子企业的考核体系。50家中央企业明确建立了新三年目标内部通报制度,每年对重要子企业完成目标情况在集团内部进行通报。64家中央企业建立了问责制度,认真落实责任追究。例如,中交集团明确提出三年内推动总法律顾问专职率和法律顾问持证上岗率均实现100%。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三峡集团等企业明确要求尚未取得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的法律人员100%参加考试。航天科技、外运长航通过设立岗位津贴、开展等级资格评审、明确持证上岗硬性要求等措施,进一步强化落实新三年目标的激励和约束。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汇聚企业正能量。中央企业坚持用人文关怀传递爱心、凝聚力量,用心理疏导促进和谐、增强员工归属感。例如,中国国电尊重职工主体地位,服务职工全面发展,构建“家园·舞台·梦”的家园文化。(六)牢记使命,履行责任,树立了企业公民良好形象

中央企业在强调企业使命的同时,将“和谐”、“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植入社会责任观,更加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截至2012年底,115家中央企业全部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社会责任理念已经融入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的“DNA”,中央企业努力树立勇担当、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一是强化使命责任理念,在保障国家重大活动、抗击严重自然灾害等大事要事急事难事中发挥关键作用。大部分中央企业都深刻认识到开展社会责任工作的重要意义,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企业探索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社会责任观。例如,南方电网提出的“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中国石化提出的“每一滴油都是承诺”,中国五矿提出的“珍惜有限、创造无限”,这些社会责任理念生动感人,紧密结合企业自身业务特点,反映了企业的高尚追求。面对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等自然灾害和服务奥运会、抵御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中央企业冲锋在前,无私奉献。例如,中航集团、中远集团等企业,出色完成海地救灾、巴基斯坦救援、利比亚和日本撤离等急难险重任务,彰显了央企的顶梁柱作用。二是坚持诚信经营理念,向社会提供优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例如,中粮集团、中国盐业等企业积极开展“制售放心产品、践行道德承诺”活动;中国五矿、中国电建等企业积极贯彻落实《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在海外树立了讲诚信、负责任的中国企业形象。三是树立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构建和谐企业。中央企业坚持完善和落实职代会、厂务公开等职工民主管理制度,60%的企业在集团层面建立了职代会,所属二级及以下单位绝大部分建立了职代会,境内企业普遍实行了厂务公开,董事会试点企业普遍建立了职工董事制度。依法与职工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保证合理的薪酬待遇,基本实现了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类基本保险的全员覆盖。通过建立工资保证金制度、办理农民工工资卡、设立农民工工资发放监督举报电话等措施,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积极为农民工办理工伤、医疗、养老等保险,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例如,中国铁建积极开展以职业技能培训、权益维护、情感关怀、文化服务、素质提升等为重点的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提高了员工归属感,建立了和谐的劳动关系。四是倡导公益慈善理念,积极投身扶贫助教、慈善捐助等社会公益事业。例如,宝钢、中国移动、中远、招商局、华润、南方航空、国家电网、神华等企业建立了企业基金会,探索企业慈善公益事业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东风汽车捐资1000万元设立东风帮扶大学生“村官”专项基金,帮扶大学生“村官”开展建设新农村工作。港中旅集团积极支持香港特区政府开展“薪火相传”国民教育活动,增进香港青少年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和对祖国的归属感。不少企业还成立公益慈善基金,专业化开展慈善捐助活动。例如,中国石化创建“健康快车光明行”志愿服务品牌;神华集团以多种方式反哺社会,持续开展援藏援青、扶贫助困、环境保护等活动,近10年捐赠总额逾32亿元人民币。二、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若干经验

中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取得了明显成效,更为重要的是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些经验来自实践,弥足珍贵。作为理论性、实践性和探索性都很强的一门科学和系统工程,搞好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立足实践、遵循规律、扎实推进,特别是要从中央企业走过的实践中及时总结经验和启示,用以指导工作,并结合各自实践,勇于探索创新,不断加以丰富和发展。(一)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才能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中共十八大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的力量归根到底来自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引领和主导。只有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确保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有效整合和引领社会思潮;才能增强中华文化的内在吸引力和感召力,彰显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历史的经验证明,越是环境复杂、矛盾突出、挑战严峻的时候,越要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越是要鼓舞士气,增强信心。中央企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动力,转化为克服困难的勇气,转化为应对挑战和机遇的智慧。中央企业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到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确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改革发展要求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切实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功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为此,中央企业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凝聚干部职工,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鼓舞干部职工,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塑造良好的道德风尚,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沿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二)必须坚持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作用

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实现良性发展,需要有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核心技术和产品市场,更需要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如果把制度建设比作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赋予企业制度灵魂和活力的软件。建设企业文化,一定要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凝聚企业员工、打造坚强团队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做强做优做久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紧密结合本企业实际,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企业文化只有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与企业管理相融共进,在企业管理中落地生根,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必须把先进的思想观念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要紧密结合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积极开展安全文化、服务文化、质量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把价值理念融入企业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行为规范之中,既可丰富和发展企业文化,又可极大地促进价值理念与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由此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改善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总之,企业文化要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必须融入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生产经营管理的各环节,实现文化理念与管理行为的对接,才能使文化与管理融为一体,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三)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铸魂作为基本任务,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全员参与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铸魂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实现企业文化全员共建共享,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因此,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提高员工文明素质为目的,不断提高员工的觉悟,实现员工的价值。也就是要更为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牢固树立员工主体地位的意识,为了广大员工去发展,依靠广大员工去发展,发展成果由广大员工共享,有效凝聚广大员工的智慧和力量,获得源源不竭的发展动力,努力实现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讲,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几年来,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育人,丰富了员工的精神世界,增强了精神力量,提升了精神境界,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进一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央企业要始终把握员工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通过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等工作,把先进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员工的思想认识和自觉行为,引导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型团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推进职工素质工程,引导员工不断提高学习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四)必须坚持创新发展,不断丰富企业文化载体,才能永葆企业文化的生机和活力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鲜明主题,是事业进步的强大推力。搞好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也重在创新、贵在创新。创新是文化活力和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文化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和感召力的重要途径。随着实践的不断推进,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中央企业要紧扣生产经营的拓展、管理服务的延伸,不断扩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域,丰富充实内容,做到企业工作发展到哪里,企业文化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要善于借助新兴传播手段和新的文化样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丰富渠道,扩大覆盖,不断增强工作实效。要多用耐心疏导、民主讨论、平等交流等方法,多用社会学、文化学、教育学、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知识,多用调查走访、热线电话、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等形式,使中央企业文化建设从说教式、灌输式向引导式、启发式转变,从居高临下的训示模式向平等交流的互动模式转变,从呆板僵硬的单一模式向情理交融的立体模式转变,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信服力。必须针对企业行业特点、企业改革发展不同时期阶段性任务和员工队伍思想状况,继承创新,与时俱进,形成符合企业实际、具有时代特征的企业文化体系。此外,还要保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物质投入,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正常、合理的资金开支渠道,从而有效改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环境和手段。(五)必须培养壮大专职人员队伍,着力提高其能力素质,才能不断开创企业文化建设新局面

培育一支懂理论、善实践的专职人员队伍是不断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前提。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要求中央企业必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培训,帮助、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和企业经营管理骨干学习掌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实务操作技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力量。为此,要真正树立政工干部是企业不可或缺人才的科学理念,培养他们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要深入实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坚持以专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在稳定党务、工会、共青团等专职政工人员的基础上,培养选拔政治素质好、知识层次高、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岗位上来,充实和壮大企业政工人员力量,同时发挥好企业技术骨干、生产经营标兵,以及老党员、老模范、老专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科技进步的新要求、企业发展的新任务、职工群众思想的新动态,加大对企业政工人员的培训轮训力度,健全学习交流、轮训培训等制度,运用讲座授课、现场观摩、实践体验、网络教学等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推动建立学习型企业、创新型企业,不断提高企业政工人员在市场经济深入推进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企业改制重组矛盾聚合凸显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职工群众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纷繁多样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在新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条件下做好工作的能力。要关心爱护企业政工人员,健全企业政工人员职务晋升、职级评定、收入待遇、评优评先、轮岗交流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要推动政工干部合理流动,在不同岗位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成为复合型人才。广大企业政工人员要立足本职、爱岗敬业、加强学习,干一行、专一行、精一行,通过自己的模范行为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第二篇 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聚焦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国务院国资委于2013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工作分管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企业文化分管领导以及获得首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称号的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大会对首批30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命名并授牌(具体名单参见本年度报告的附录一),黄丹华副主任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9家中央企业的代表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发言,并向大会提交了书面交流材料,另外有11家中央企业以书面材料的形式参与了大会的经验交流。本年度报告参照本次经验交流会,对以上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案例进行介绍。一、黄丹华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在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黄丹华(2013年7月10日)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回顾总结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进展和成效,交流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推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做强做优中央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中央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不断深化认识,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融入员工教育全过程;不断健全机制、完善体系、创新载体,转变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促进了广大员工思想观念、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和素质的全面提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植于企业文化,逐步深入人心。广大员工对改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得到弘扬,自尊自信、积极向上的心态逐步养成,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坚定。正是这些深层次的思想文化变革,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一)统筹制定规划,引领支撑了企业战略的实施企业战略引领企业发展方向,体现了企业使命、愿景,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反映。企业文化影响和引领着企业战略的制定和选择,是驱动理念变革、习惯转变、管理创新等诸多战略支撑要素的根本动力。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依靠优秀的企业文化引领支撑企业战略的实施,这是一流企业通行的做法和经验。中央企业围绕“十二五”时期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改革发展核心目标,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动力之源,通盘考虑、全力推进,有效发挥了企业文化引领支撑战略的作用。在制定“十二五”企业发展规划时,不少企业同步制定“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着力推进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战略的相互契合和协调发展。中航工业不仅制定了集团文化“十二五”规划,而且制定了2020年企业文化中长期规划。不少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转变发展理念,以创新的意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等战略的顺利实施,实现了企业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创新。有些企业还通过推进集团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战略实施。国家电网实施企业文化传播、落地和评价工程,统一价值理念、发展战略、企业标准、行为规范和公司品牌,提高了集团管控力和执行力。(二)促进深度融合,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企业文化具有鲜明的管理属性,需要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工作标准、考评体系之中,才能发挥作用,实现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央企业大力加强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专项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的深度融合。不少企业以企业文化为导向调整组织架构、完善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制定完善竞争择优机制、民主管理和决策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合理的绩效评估与分配机制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企业制度文化。中国华能将“三色文化”理念融入企业管理,推动公司改善治理结构,健全母子公司管理体制,促进了企业管理升级。一些企业通过价值导向影响企业运作方式和团队的行为方式,使企业文化逐步深化、细化,落实到管理中去,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港中旅集团建立以业绩文化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收入分配机制和选人用人机制,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许多企业积极开展创新文化、安全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把专项文化建设作为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航天科技集团、中船重工等企业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激发了员工创新热情和活力,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企业结合窗口行业特点推行服务文化。神华集团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文化活动,使安全理念潜移默化,融入了员工工作和生活。不少企业还针对并购重组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大文化融合的力度。通用技术集团根据企业并购重组、融合发展的新情况,提炼了新的文化理念,进行全员企业文化宣贯培训,凝聚了共识。武钢建立文化融合沟通协调和保障机制,制定了关于推进重组企业文化融合的指导意见、实施细则和工作推进计划。中化集团将管理职能对接、管控模式复制、管理制度嫁接与文化导入同步实施,保证了中化文化在重组企业的落地。中国建材把文化认同写进每一个联合重组协议中,实施文化一体化。(三)弘扬先进精神,增强了企业凝聚力企业精神是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企业使命、宗旨、价值观、经营管理理念的集中概括,反映了企业和员工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弘扬企业的先进精神,是深化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凝聚员工智慧力量的有效举措。中央企业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企业先进精神,培育选树典型,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力量,汇聚促成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在长期改革发展实践中,中央企业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培育和提炼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人民兵工精神、东汽精神等一批反映时代特征、体现央企特色的中央企业先进精神,在新的发展阶段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国资委和中央企业组成中央企业先进精神报告团赴14个省区市,走进机关、企业、高校,宣讲中央企业先进精神。中国石油几年来宣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350多场。不少企业坚持与时俱进,总结提炼符合本企业和行业的先进精神。中国电科提炼弘扬了“预警机精神”,中国北车提炼了“第一代高铁工人精神”等。在推动先进精神人物化、人格化,发挥企业文化激励、辐射作用方面,不少企业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以吴大观、孙家栋、黄纬禄、郭明义、窦铁成、巨晓林、陈超英、罗阳、李新民为代表的一批批时代楷模不断涌现,选树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充分展示了中央企业员工的精神风貌和人格力量,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四)坚持以文育人,促进了员工全面发展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发展之本,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中央企业坚持以人为本,以文育人,用文化理念教育人,用人文关怀凝聚人,把企业文化理念转化为员工的价值认同和行为习惯,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培育了优秀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员工素质的全面提升。许多企业以职业实践为基础,加强作风建设和职业操守教育,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主要内容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企业和员工行为。中航集团、东航集团、南航集团等窗口服务企业,结合行业特点深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提高了员工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水平。不少企业积极创新学习理念,丰富学习内容和形式,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平台,努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中粮集团大力倡导“行动学习”、“团队学习”,使学习成了员工的自觉意识和习惯。一汽集团构建员工素质工程,健全培训体系,营造了知识型员工成长的良好环境。许多企业重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人文关怀传递爱心、凝聚力量,用心理疏导促进和谐、增强员工归属感。南方电网出台《幸福南网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幸福指标体系,增强了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宝钢开展自主型员工建设和最佳实践者活动。中国中铁积极开展以素质提升、权益维护、情感关怀、文化服务等为重点的关爱农民工志愿服务。中国移动等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推广员工关爱工程,提高了员工心理素质。在看到这些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企业文化建设仍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有些企业对企业文化的作用、内涵、规律的认识不到位,认为企业文化是“软任务”,把企业文化仅仅看成一个部门的事,没有纳入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来谋划安排,缺乏统筹和系统设计;有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心还停留在开展文体活动的层次上;有的不重视经验总结和变革创新,企业文化体系建立后缺乏深化的后续措施,滞后于企业发展阶段的变化。二是体制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有些企业资源配置不合理,虽然有领导机构,但工作机制不健全,企业文化主管部门往往“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工作合力;有的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投入不足,保障措施不力,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三是队伍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企业文化工作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专业性,是一门科学。企业文化工作队伍知识结构单一、学习培训不够等所带来的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一些企业还比较突出。对上述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二、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了重大部署,这对加强和改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契机,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央企业也进入了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发展阶段,形势非常紧迫,任务十分艰巨,迫切需要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为中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文化强国重大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将“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进一步强化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这是基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判断和我国基本国情及文化现状的深刻分析所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许多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企业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许多跨国公司不仅通过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还通过企业形象、产品服务和品牌传播企业及国家的文化,实现了价值观的对外传播和渗透。中央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国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经过多年改革发展,中央企业活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壮大。但和世界一流企业相比,不仅在规模、资本、技术等硬实力方面存在差距,在文化、品牌等软实力方面差距更加明显。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把握文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和紧迫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历史责任。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努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知名品牌和较强文化软实力的一流企业,为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二)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做强做优中央企业的迫切需要当前,中央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更为严峻,市场竞争更趋激烈,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实现“做强做优中央企业,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核心目标,实施“转型升级、科技创新、国际化经营、人才强企、和谐发展”五大战略,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另外,随着企业股份制改革和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的深化,员工队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多元多样。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使巩固阵地、引导舆论的难度增加,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教育手段受到很大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凝聚共识、促进和谐。同时,还必须看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央企业走上国际舞台,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一些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在海外投资风险管理、跨文化管理、企业形象和声誉管理等方面也遇到不少问题和挑战,用企业文化练好内功、打造品牌、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只有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企业的文化实力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积极应对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三)加强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是维护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美誉度的现实需要企业形象和美誉度是人们对企业整体印象的评价,体现了公众对企业的接受和认可度。公众对企业满意不满意,并不是看企业外表光不光鲜,而是对企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满不满意,看企业是否真正履行了社会责任。而这又取决于企业基本的价值取向所确立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理念,取决于是否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这些年来,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企业的形象和美誉度与其地位作用贡献不匹配,与中央的要求和广大员工的期待相比,与中央企业改革发展对良好环境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前不久,著名国际智库机构道德村协会评出了2013年度“全球最具商业道德企业100强”,福布斯网站公布了“2013全球企业声誉100强”,中央企业均无一入围。这种评选虽然不一定客观、全面,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央企业在形象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思考。央企形象建设不是个小问题,而是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这个问题已引起了中央领导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关注。2013年初,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国企加强正面宣传和形象公关力度,增信释疑,树立良好形象。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在加强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的同时,将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塑造企业形象的有效途径,通过提高企业的文明程度和员工的道德水平,促进内部和谐;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与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共赢,最终实现企业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和谐统一,不断提升企业的美誉度。三、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不断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推动管理提升,实施人本管理,加强文化传播,为实现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一)深化价值理念体系建设,构筑中央企业之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也是引领企业发展之魂。中央企业要充分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不断深化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努力形成符合时代特征、适应不同发展阶段、体现企业特色的价值理念体系。一要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发挥表率作用。要立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和员工思想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全过程,着力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广大员工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信心和决心,真正做到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要积极培育和提炼中央企业核心价值观,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中央企业的实践基础。二要进一步深化企业价值理念体系建设。要把实现中国梦作为中央企业的崇高使命,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熔铸于企业文化,弘扬中央企业先进精神和优良传统。要根据企业改革发展不同阶段的变化,不断变革创新企业文化,进一步明晰企业使命、企业愿景和经营管理理念,突出个性特色,使企业价值理念体系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发展阶段、具有行业和企业特色,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贴近员工,不断丰富完善价值理念体系的内涵。三要进一步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企业社会责任是当今时代企业发展的潮流,也是企业价值观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理念,以依法诚信经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保障生产安全、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为重点,努力做依法经营、诚实守信的表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表率,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的表率。要进一步增强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主动性,使社会责任理念成为企业文化DNA,树立勇担当、负责任的企业公民形象。(二)推动管理提升,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是中央企业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科学发展、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治本之策。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过程,也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要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努力提升企业文化的驱动力。一要以文化创新推动企业战略转型。要根据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求和企业发展战略、组织架构、管理阶段等变化对企业文化进行变革创新,树立主业意识、市场意识,制定落实好企业文化规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实现发展战略与文化规划的高度契合,推进企业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二要深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要把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企业经营管理,固化到企业的管控模式、组织架构、经营流程、资源配置中,体现在人才招聘、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职责、薪酬管理、奖惩标准和员工行为规范上,转化为员工良好的行为和工作习惯,增强企业文化的约束力和执行力。三要进一步加强专项文化建设。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工作,紧密结合生产经营管理实践,大力加强创新文化、品牌文化、质量文化、服务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生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突出行业特色,实现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对接,促进文化落地,努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三)实施人本管理,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加强文化融合,更好满足员工文化需求,引导员工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凝聚企业发展合力。一要强化人本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归属感和忠诚度。要尊重员工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员工参与决策、参与管理的制度和渠道,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和分配激励机制,关注一线、关注基层,帮助员工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努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给员工创造人生出彩机会。要尊重员工的个性品格与创新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文化氛围。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运用员工帮助计划(EAP)等积极心理学成果,加强沟通交流,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培育形成广大员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二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和跨文化管理工作。从促进企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出发,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文化融合和跨文化管理有效模式。正确处理文化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加强文化培训,提高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知认同。把文化融合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情动人开心锁,用心做事暖人心。要加强跨文化管理,尊重文化差异,从文化差异性中发现文化的相容性,通过充分沟通与交流取得文化共识,建立共同心理契约,实现文化认同。三要维护员工文化权益,满足员工精神文化需求。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员工的基本文化权益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继续推出传承企业历史、体现企业文化、反映员工生活的企业文化产品,广泛开展展览展示、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书画摄影等益于身心、便于参与的文化主题活动,寓教于乐、寓教于文,让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惠及全体员工,丰富活跃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四)加强文化传播,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传播企业文化是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在提高企业文化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为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企业创造良好内外部环境。一要体现企业价值观,提升文化附加值。企业价值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文化传播的最重要内容。要深入挖掘和丰富管理、产品、服务、品牌的文化内涵,准确传递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将企业价值理念融入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文化附加值,培育和引导受众的行为心理,以文化魅力吸引消费者,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二要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塑造良好企业形象。要建立企业文化示范单位,积极培育和选树践行企业文化的先进人物,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要适应信息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的新趋势,在加强企业传统媒体和网站建设基础上,注重运用手机、微博等新兴媒体传播宣贯企业文化,构建多层次、立体化、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传播体系,扩大文化覆盖面。要注重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综合运用公益活动、广告、产品服务等多种形式,突出企业品牌文化内涵,增强文化传播的亲和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三要增强国际传播意识,加强文化海外传播。“十二五”时期,中央企业要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以全球化的战略思维和开放视野,逐步实现全球配置资本、人才、研发等各类资源。2012年,国资委和商务部等部委联合下发了《中国境外企业文化建设若干意见》。要认真落实好《意见》要求,围绕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努力提高企业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加强与海外企业驻地政府、社会团体、专家和公众的联系,主动与境外媒体打交道,精心组织形象公关活动,积极宣传企业的独立市场地位,传播中华文化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树立合作友善、诚信守法、治理结构规范、按商业原则行事的现代企业形象,营造有利于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经营的和谐环境。(五)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建立健全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各级领导要站在关系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将企业文化纳入发展战略加以推进。要率先垂范、带头践行企业文化,出思路、出政策,及时研究解决企业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切实担负起文化建设的领导责任。要把企业文化纳入企业培训计划,提高企业各级领导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二要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要明确企业文化归口管理部门,配备专人专岗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建立企业文化、党群政工、新闻宣传、规划发展、品牌推广、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企业文化专项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管理。三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企业各级党组织要配齐配强企业文化队伍,为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创造必要条件。企业文化工作队伍要加强自身学习,掌握企业文化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努力成为胜任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同志们,企业文化是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大力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智慧,大力推进文化强企,为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做出新的贡献!二、18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案例

本次大会依序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北车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共计9家中央企业进行了大会交流发言。另外有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德州电厂、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信深圳分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靖远第二发电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和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共计11家企业进行了书面交流。下面依序对18家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进行介绍。其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情况请见本年度报告的典型案例分析。(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强大力量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在我国石油工业长期实践中培育形成的先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精神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展示了石油人的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中国石油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安排部署,始终高擎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旗帜,积极传承、创新、丰富精神内涵,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落实,不断巩固百万石油员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筑独具特色的石油文化优势,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为推动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建设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提供了强大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以持续教育铸魂育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核心是“爱国”,本质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精髓是艰苦奋斗,基本要求是“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从根本上回答了石油职工为谁工作、为谁产油以及怎样工作、怎样产油的重大问题。集团公司党组始终不渝地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员工思想教育的主旋律,坚持传统教育不放松,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举办高层论坛,编发学习培训教材和简明读本,先后在大庆、延安等地召开专题领导干部会议,评选“新中国成立60年最具影响力的60句石油名言”,持续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再深入活动。坚持主题教育不断线,深入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个主题,11年持续推进,以先进文化鼓舞士气、凝聚力量。坚持巡回宣讲全覆盖,从2010年起组织“石油魂——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巡回宣讲350多场,进基层、进机关、进课堂,覆盖所属企事业单位,成为近年来公司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宣传最深入、时间最集中的一次再学习再教育活动,被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评为全国“企业文化30年实践十大典范案例”,宣讲总队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广大员工中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中国石油的企业之魂和石油人的显著标签。以制度机制规范文化。集团公司党组确立“系统思考、立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用严密的制度机制保障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坚持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文化核心地位,制定《中国石油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将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企业思想政治保障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颁布《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将大庆精神明确为中国石油企业精神;颁发《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条例》,确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构建由理念识别、行为识别和视觉识别组成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加强理念层、制度层、物质层三个层面建设,纵向上确定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基层单位三个层次实施,横向上抓好安全、环保、质量、廉洁、和谐等专项文化建设,形成了集中统一、上下联动、纵横创建、全员参与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在制定实施《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条例》的同时,编制《企业文化手册》《企业文化辞典》,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规范。在集团公司《基层建设纲要》《基层党支部工作条例》《海外单位党建工作条例》等综合性文件中,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出具体明确规定。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推进会议,总结企业文化建设十大成果,强化十个方面认识,明确“六统一”要求,实现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经营管理理念、企业标识、司旗司徽司歌的规范一致。以先进典型领跑队伍。典型是旗帜,是时代精神的标志。中国石油历来重视选树先进典型,使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具体化、时代化、人格化。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和要求,制定加强选树先进典型意见,建立定期表彰、即时表彰和专项表彰相结合的制度,形成以铁人称号命名典型机制,不断推出践行大庆精神、彰显时代特征的一批又一批石油英模,在社会上产生了引人瞩目的“石油英模现象”,鼓舞引领广大石油员工创造一个又一个良好业绩。在20世纪60年代国家石油紧缺的困难时期那场大庆石油会战中,选树了一批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艰苦创业英模群体,命名了“铁人”王进喜,树立了“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引领数万石油人一举拿下大油田,甩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开采程度不断加深、老油田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科技创新迫在眉睫,选树了一批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第二代铁人英模群体。命名“新时期铁人”王启民,培养宣传“当代青年的榜样”秦文贵、“中国科技界榜样”侯祥麟等,引领广大员工科技创新、献身石油,铸就了油气平稳保供的巨大成就。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原油需求越来越大,1993年以来,中国石油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进军海外二次创业,选树了一批以“大庆新铁人”李新民为代表的第三代铁人英模群体。宣传推出“中国石油管道人”张立福、“时代先锋”苏永地、海外女铁人王莎莉等,激励广大员工跨出国门找油产气。2013年初,中组部、中宣部联合开展向中国石油海外事业开拓者、“石油报国英模”孙波学习的活动,中央主流媒体集中宣传其先进事迹,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党组授予李新民“大庆新铁人”荣誉称号。中宣部、国资委将其作为全国重大典型集中宣传。这些英模群体,成为中国石油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见证,成为石油人担当使命、履行责任的时代缩影,成为广大员工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光辉榜样。以特色载体传播精神。载体是传承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渠道。中国石油注重创建特色文化阵地和载体,大力展示、传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一是命名了一批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先后建成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长庆油田“好汉坡”等153个教育基地,使重大历史事件的发源地、具有重要文化价值的标志性场所,成为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光荣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二是打造了一批品牌活动。大力实施创建金字品牌、树立典型人物、提炼理念格言、建设教育基地、创作精神产品的企业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以“五个一”工程建设的丰硕成果推进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弘扬和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千万图书送基层、百万员工品书香”工程,开展“学习在石油·每日悦读十分钟”活动,累计为4.25万个基层站队(车间)送书880多万册,为每名员工配发《中国石油员工基本知识读本》十册丛书,帮助员工建立人生基本知识体系和职业生涯基本知识体系,成为一次系统而浩大的知识武装和知识更新工程、一次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再学习再教育工程。三是丰富了一批群众性文化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唱红歌比赛、搞广场文化、上“理念早课”、建文化长廊等形式,让员工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熏陶。四是创作了一批石油文艺精品。多年来,组织创作了电视剧《奠基者》、电影《铁人》、文学作品《中国动脉》等一大批以石油为题材的文艺作品。电视剧《奠基者》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铁人王进喜》和歌曲《再唱我为祖国献石油》荣获中央企业“五个一工程”奖。这些精品力作真实记录了我国石油工业辉煌历史,艺术再现了石油生产生活的火热实践,生动展示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丰富内涵。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正是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引领下,百万石油员工筑牢了共同的价值观,凝聚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了中国石油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目前,稳产大庆、西部大庆、海外大庆、新疆大庆“四个大庆”建设全面推进,2011年如期建成权益产量5000万吨的“海外大庆”,大庆油田在创造了连续27年高产稳产5000万吨以上的世界油田开发奇迹后又连续10年稳产4000万吨以上,“西部大庆”油气当量2013年将达到5000万吨,“新疆大庆”油气当量将在2015年达到5000万吨;在国内,5个规模油气生产区巩固发展,建成6个千万吨级油气田、8个千万吨级炼油基地和五大乙烯基地;在海外,初步建成了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国际油气战略通道、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国内外共建设和运营管理油气管道总长度达7万多公里,构建了遍布全国、连通海外、资源多元、运行高效的油气供应体系,企业综合实力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2年末,中国石油在全球500强排名从2001年的第83位跃升到第6位,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综合排名从1999年的第11位上升到第4位。习近平同志在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庆祝大会上要求要一如既往、与时俱进地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公司将认真贯彻习总书记要求和中共十八大精神,把传承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作为神圣使命和无限责任,大力推进世界水平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创新建设载体 推进文化落地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是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组建于2002年底,截至2012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4亿千瓦,是组建时的4.77倍,逐步形成以电源布局为核心、煤炭基地为保障、煤化工为产业延伸,以金融、科技环保、商贸物流、国际业务等发展平台为重要支撑的七大板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自2010年开始,公司连续三年入选“世界500强”。集团公司组建以来,公司党组高度重视企业文化,2003年推出大唐标识和视觉识别系统;2005年制定《企业文化战略》;2006年确立大唐文化的主题为“同心文化”,其涵义是:集团公司与国家同心,集团公司系统上下同心。此后七年,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没有止步于推出战略和文化手册,没有满足于开展广泛的媒体宣传和丰富的文体活动,而是在文化落地方面深耕细作:坚持连续7年举办企业文化论坛、6次组织企业开放日、4次评选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每年发掘与推广企业文化管理创新成果,持续推动安全文化、人才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等专项文化建设,指导基层企业在同心文化的框架下,建设符合本企业发展要求和管理特点的子文化。七年里,为了使同心文化成为接地气、具活力、有支撑的强大的正能量,大唐文化建设以紧扣企业发展要求、关注员工心理需求、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为三大重点,守正出奇,主动创新,有效应用并不断拓展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力求做到“以生动传播引发员工心灵共鸣、促进企业价值提升、追求企业永续经营”。

一、理念传播:故事蕴含同心之道讲故事是企业文化实战中强而有力的工具,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于集团公司来说,故事来源于员工的工作和生活,辅之以有意识的刻画和引导,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渗透力,再借助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渠道传播,影响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编印管理漫画故事书:2006年,集团公司提出了“成为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的愿景,“提供清洁电力、点亮美好生活”的企业使命,“人为本、和为贵、效为先”的核心价值观,“大唐大舞台,尽责尽人才”的人才理念等重要文化理念,要求系统各企业负责人带头讲好企业文化课,并培训了100多名宣讲员分赴各企业进行宣讲。与此同时,集团公司编辑印发《我们的同心故事》管理故事漫画书,辑录的106篇文化故事中,有大唐员工敬业精业、屡创佳绩的动人风采,有勇闯市场、搏击风浪的亮丽篇章,有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真诚奉献,有人本思维、和谐管理的哲学思考。每篇故事都采用故事配管理感悟及漫画插图方式,由员工自行创作。该书经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后,成为传播同心文化的重要文本,让大唐员工对于文化理念、文化要求有了更为生动、直观的理解。在编印此书的基础上,集团公司还相继推出了一套文化理念宣传画、一套文化理念电视系列短片,开展了同心故事讲述大赛等多项活动,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化的理念传播格局。创作有故事的“文化海报”: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集团公司的持续发展,同心文化理念在不断注入新的内涵,需要通过活动创新进一步引发员工的“思想风暴”。自2012年以来,集团公司全面推行“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核心理念。当年12月29日,中国大唐成立十周年纪念日到来之时,秉承俭朴节约的原则,公司只举办了一个劳模座谈会,并开展了大唐文化海报创作大赛。大唐文化海报是“有故事的海报”,是以海报的形式生动展示集团公司十年发展历程和广大员工努力拼搏、顽强进取的创业精神。海报制作集主题策划、题材精选、文字撰写、图片选择、图文合成等多项工作于一体,大多需要员工组建一个小团队来完成。研究海报主题的过程,就是一次回顾集团公司和各企业十年发展历史、企业贡献、员工风采、文化理念的过程;海报的创作和展示,成为表达情感、生动传播的有效载体。整个活动征集到海报797幅,全部为职工原创,很多普通员工的形象和事迹登上了海报,成为“主角”。通过集团公司内部媒体的广泛展示,文化理念、典型案例再次进行了集中传播,对“价值思维、效益导向”的内涵解读和行动落实也有了多角度、具体化的诠释,在系统内引发了热烈关注与广泛共鸣。

二、融入管理:突出重点共促落地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经营发展逐步形成和固化下来的,文化思维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明确企业经营的方式,促使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产生相应的经营效果。只有紧扣企业发展要求,明确建设重点,持续推进文化与管理的相互融合,才能体现文化的最大效益,实现文化的真正落地。专项文化重点突破:在同心文化理论体系中,集团公司确立了“权责对等、高效协同”的管理理念,“资源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和“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等,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结合实际工作大力开展安全文化、人才文化、和谐文化、廉洁文化等六项专项文化的建设,融文化建设于日常管理,形成并推广了“人才森林计划”、“首席工程师制度”、“三讲一落实”(即班组在组织生产工作过程中,要先讲清楚工作任务、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做好安全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等多种管理模式、管理经验,有效带动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提升。以安全文化建设为例,十年前,发电机组要实现“零非停”(即非计划停运次数为零)被普遍视作“不可能的任务”,集团公司2002年非停次数为平均2.29次/台,2012年,集团公司发电机组容量是组建时的4.77倍,但非停次数降至0.45次/台,一大批机组实现了“零非停”,公司设备的可靠性居于行业领先水平。子企业推评示范基地:集团公司明确提出了全系统“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大唐标识”三统一的原则,赋予了基层企业建设子文化的宽广空间,系统内许多单位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和管理模式。如吉林发电公司发布了《企业文化蓝皮书》,提出了“资源融合,开拓蓝海,砍掉成本,盈利争先”的经营理念,“尽心、尽职、尽责,责任到人”的管理理念;甘肃发电公司提出了“用心做事,惠人达己,守正出奇,擦亮窗口,高扬旗帜”20字精神;江苏发电公司提炼的“自家事精神”生动地阐述了文化内涵:“搞发展,要像找对象一样费尽心机;搞经营,要像炒股票一样绞尽脑汁;搞生产,要像管孩子一样呕心沥血;搞基建,要像家装修一样精益求精;搞党建,就要像发烧友一样如醉如痴。”亚洲最大火电基地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公司在打造“人才托电”的过程中,建立了企业大学——托电技术管理学院;吉林珲春发电厂充分利用好班前会、班后会的半个小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半小时见真功”活动,要求员工干工作要想清楚、看清楚、讲清楚,对任何小问题都不放过,深入分析。自2007年开始,集团公司四次评选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对19家基层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措施与成效给予肯定,评选为示范基地,发挥好这些企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做到了评价有办法、管理有章法,全系统文化建设呈现出“内部百花齐放,对外旗帜一面”的整体局面。2013年初,集团公司和谐文化示范基地——大唐鸡西热电公司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称号。另有三门峡、张家口、陡河、七台河、托克托五家电厂被国家安监总局授予“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

三、沟通心灵:主动倾听展现人本企业文化作用于人,企业的活力来源于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知识经济时代,员工的自主精神、创造潜质和责任意识等主观能动作用越来越重要。集团公司把员工视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主动与员工进行对话与沟通,帮助员工舒缓压力,解决困难。“员工诉求中心”全面开花:2011年,集团公司通过召开企业文化论坛暨现场会的方式,在全系统大力推行“员工诉求中心”制。该模式由长春第二热电公司于2010年创新推出,员工有困难或诉求,可以采用面对面谈话、电话诉求、转达诉求三种方式向企业反映,企业对于一般诉求事项自受理之日起两周内办结,单一诉求事项办结原则上不超过30天,重大及特殊诉求事项办结时间为自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从2010年5月成立诉求中心,到2013年5月,长春二热累计受理、办结员工诉求76件,办结率达到100%。诉求中心倾听员工心声、释放员工压力,让员工更多地得到“受尊重感、安全感、幸福感”。这一模式不仅在集团公司系统内得到推广,而且受到吉林省总工会、吉林省国资委等多家单位的肯定,联合发文推广经验,全国总工会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到2012年年底,吉林省各企业建立的员工诉求中心已经超过1000家。自媒体平台发刃前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论坛、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不断推出,体现出观点自由、平等对话、信息共享的交流趋势。与时俱进,创新企业传播方式,稳步构建企业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与员工沟通的重要形式。近年来,集团公司及系统各企业在自媒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一是加强内刊文化式宣导,同步发行《中国大唐》报、《大唐杂志》电子版和纸质版,加大平面纸媒体与自媒体的相互推荐和关联度。二是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将中国大唐网站建成一个自媒体平台的入口,例如2013年开展的“安全E家”主题文化活动,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展示职工原创的安全漫画和企业优秀安全文化微博,企业官网的易用性与先进性,再加上清新简洁的风格、友好用户界面的强化,使单向传播变为了双向互动。三是鼓励系统内企业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进行文化传播,2012年河北马头发电公司制作的《发电style》微电影在百度、优酷、酷6等网站成为热门点播;2013年新疆发电公司用微博现场直播风场送电、开通《新汤圆》微信等,不仅吸引了众多大唐员工的“眼球”,而且获得了外部听众与观众的好评。目前,集团公司正在继续深入探索,逐步积累企业新型自媒体平台组合协同的优势,增进企业内外部更加良性、高效的互动与沟通。

四、品牌塑造:阳光开放展示形象集团公司以生产电力、热力、煤炭等能源产品为主,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却少有直接接触。为此,集团公司大力发挥企业文化的辐射功能,用文化传递央企声音,努力塑造“负责任、有实力、可信赖”的阳光形象。企业开放日连办六届:从2007年起,集团公司每年举办一届企业开放日活动,邀请企业周边的居民、部队官兵、大中专学生、企事业单位人员、媒体记者等走进大唐企业,了解能源企业生产流程、环保措施、节能知识、员工风貌等,搭建普通民众走进中央企业的桥梁和通道。截至2012年,大唐开放日已成功举办六届,系统内97家单位面向社会开放,各行各业参观者超过4万人,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经济日报、人民网等100多家国家级及省、市级媒体进行了报道。集团公司还不定期举办“媒体在线”活动,邀请社会媒体、行业媒体记者走进基层企业,参加员工班会,与员工座谈,“零距离”感受生产过程,深度采访安全管理模式,增加媒体对集团公司的了解与监督。每一次开放活动,集团公司都收获了来自社会和公众的祝福和关注,提升了公司持续发展、同心跨越的外驱动力,也进一步鼓舞了员工士气,激发了员工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评选保护“文化景观”:2012年,集团公司首次启动了“大唐文化景观”评选活动,深入发掘和保护基层企业在发展进程中保留下来的工业遗产、特定区域、标志建筑。62家企业申报了97个文化景观项目,经过评审,16个项目获得“大唐文化景观”称号。这些景观中,有历经87年风雨沧桑、仍然保存完好的原南京下关电厂老办公楼;有全国唯一一台单缸试验机组——现已退役的大唐国际下花园发电厂1号10万千瓦机组;有同心文化重要体现、“吃风沙精神”的发源地——世界最大风电场大唐(赤峰)新能源有限公司基建指挥部旧址;有集团公司首个获得鲁班奖的机组工程——信阳发电公司二期工程工艺样板区等。它们是中国电力工业发展史的光辉印迹,是几代电力人艰苦奋斗和大唐员工同心跨越的文化标志。这些景观给予大唐员工巨大的激励和教育,也给外界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2012年5月,两千多名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这16家单位参观,感叹着工业景观的历史纵深感,称赞“这是一种想不到的美”。集团公司尊重、珍惜历史的积淀,以自己的方式管理好、保护好、传承好这些工业景观和电力人文标志,是企业对社会、对后代履行的一份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

五、创新基石:体制机制强力保障文化建设载体的创新,既需要思想的解放、精心的谋划,也需要体制机制的有力保障。在集团公司文化建设载体创新实践中,四个要素缺一不可:战略引领:集团公司于2005年确立《企业文化战略》,2009年推出《企业品牌战略》,对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的长期目标、年度任务、重点措施、方式载体等都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划,体现出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促进了有序推进。机制管控:自2005年开始,集团公司建立了文明单位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系统数百家企业的文明单位建设进行实时排序、打分考核,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既有“规定动作”的指标考核,又有“创新动作”的额外加分,有力地提升了全系统企业文化建设者的创新激情与创造能力。成果推广:自2006年开始,集团公司每年举办一届企业文化论坛,集团领导和国内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与系统内企业文化工作者共同研究文化管理课题。每年的论坛也是一次现场交流会,推广当年企业文化管理的创新成果,每次遴选的论坛承办企业是文化管理创新成效显著的企业。坚持七年的现场观摩与经验交流,带动了系统各企业文化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团队学习:为了将全系统的企业文化工作者打造成高效团队,集团公司专门设立了“大唐文化QQ群”,在群共享里每天推出一个同心故事案例,每周推出一期《同心悦读》电子刊物,让全系统数百名专职或兼职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同志能够携手共进、相互响应、学习提高。创新是一种视野,是一种能力,是对于未来的想象与创造,是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而不断进行的自我突破。“做强做优,世界一流”是大唐梦,也是中央企业共同的理想与追求。十年来,集团公司朝着“成为国际一流综合能源企业”的方向不懈努力,通过坚持创新和丰富企业文化建设载体,努力提升企业与员工的沟通力,提升“中国大唐”品牌的辐射力、影响力,以文化落地促进企业的价值倍增和员工的个人成长。潜移默化十年间,同心文化正在成为十万大唐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系统各企业和广大员工作为大唐一员的身份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普遍增强,集团公司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持续提高。文化落地工程永无止境,载体创新之路道远且长。在未来的日子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将继续创新发展同心文化,坚持推进文化落地,务实和谐,艰苦奋斗,汇集众力,同心跨越,竭力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奉献更加充沛的清洁能源,为小康社会的早日建成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澎湃能量,帮助十万大唐员工过上更加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三)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使命引领新战略 文化铸魂产业链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集团)成立于1949年,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和食品生产企业,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食品安全、稳定国内粮油市场供应和价格、服务“三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中粮集团顺应国内食品消费新趋势,加快从粮油食品的初级加工向生产和提供安全、营养的食品消费品转型,确定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新商业模式。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为研发创新、品质控制、渠道掌控以及品牌运营等“全产业链”所必须的核心能力营造有利的文化氛围?面对越来越多的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新生代”加入中粮,35岁以下员工比例占到68%的新格局,如何重塑新的价值体系,加强对“新生代”员工的思想引领,使他们投入“全产业链”建设?特别是近几年,中粮集团陆续实施了对中国土畜、中谷集团、华粮3家央企的并入式重组,对“深宝恒”、新疆屯河、“丰原生化”、“五谷道场”、“万威客”、“蒙牛乳业”等30多家企业进行市场化并购。重组并购给被重组并购企业的管理层和员工带来了很大的思想震荡。如何做好文化融合工作,稳定被重组并购企业的队伍和人心,为打通产业链、实现业务有机整合创造有利条件?面对这一系列新问题、新课题,中粮集团党组从“全产业链”发展的战略需要着眼,转变观念,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抓好“三个转化”,用文化凝聚人心、转变思维、提升团队、驱动战略,有力地提振了企业的精气神,为“产业链”建设注入了强大而持久的“正能量”。

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转化成企业的文化理念,用文化引领战略方向中粮集团党组经过团队研讨,从中粮集团的实际出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央企业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转化成中粮集团的文化理念,转化成通俗易懂的企业语言,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一队伍的价值观。为全面履行中央赋予的“发挥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维护粮油市场稳定的支撑作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示范作用和农业‘走出去’的领军作用”的政治责任,中粮集团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央企崇高的使命感重新思考企业的使命所在,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中更好地定位中粮集团的发展坐标,鲜明地提出了“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精神和“奉献营养健康的食品和高品质的生活服务,建立行业领导地位,使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的企业使命。在新的价值观和企业使命引领下,中粮集团从行业实际出发,经过反复研讨,确立了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的新的发展战略。“全产业链”涵盖从田间到餐桌,即从农产品原料到终端消费品,包括种植、收储物流、贸易、加工、养殖屠宰、食品制造与营销等主要环节。中粮集团借助“全产业链”,通过对全产业链的系统管理和关键环节的有效掌控,在上游原料环节直接服务“三农”,在千家万户的“小农户”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做好“桥梁”、“纽带”;在中间生产加工环节,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加工技术和研发能力,建立可追溯的食品安全体系,带动国内食品加工升级换代;在下游销售环节,以强大的渠道掌控能力和品牌建设能力,在为消费者奉献更多安全、营养、健康的好产品,保障国内粮油市场价格和供应的稳定。因此,“全产业链”既是一种新型商业模式,又是中粮集团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企业价值观的一种必然体现,将“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精神转化成“为国尽责、为民造福、为农谋利”的实际行动。为推动“全产业链”战略落地,中粮集团对六十多年发展历程进行总结提炼,把“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作为“忠良文化”的核心内容:一方面,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注重导入市场化理念和职业经理人精神,注重经理人和员工的专业能力和价值创造,强化业绩导向,强调战略的起点是客户、投资的起点是股东、管理的起点是员工,以过硬的专业能力来创造优异的市场业绩;另一方面,强调做事先做人,注重如何做一个“高境界”的人。“高境界”既强调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强调公司整体利益至上、重协同,强调要有原则、有担当,又倡导公开公正、简单透明、坦率真诚的阳光文化,学会尊重与信任,懂得感恩与欣赏等,不断淡化“官本位”和层级意识,改变传统国有企业相对严肃、沉闷的内部氛围,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年轻开放、有活力、有朝气的工作方式,让经理人和员工能够努力而开心地工作,用思想的年轻带动队伍的年轻,再用队伍的年轻带动企业的年轻。

二、把文化理念转化成经理人和员工的行为与习惯,用文化塑造“忠良”队伍近几年,中粮集团对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和载体进行大胆创新,坚持变“灌输”为“渗透”、变“宣传教育”为“体验营销”,尽可能地把原本抽象的文化理念变成大家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润物细无声地影响和改变经理人和员工的行为与习惯,塑造一支在产业链上能各尽其才、各显所能的“忠良”队伍。(一)更新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把文化理念直观化2006年,中粮集团更新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中粮新司徽的主要设计元素是丰收的田野上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和蓝天上灿烂的“阳光”,传达的是“企业的‘企’字‘人在上’”的人本管理哲学和简单透明的阳光文化。司徽的形状采用的是自然界里最均衡、最有效率的正六边形,将“使客户、股东、员工价值最大化”的集团使命直接予以外化。中粮的企业标准色则打破单一标准色的惯例,罕见地确定了四种企业标准色,并由员工将之分别命名为“梦想蓝”、“青春绿”、“喜悦橙”和“承诺棕”,通过四种色彩的巧妙组合把中粮新的文化理念和文化风格直观化,让中粮的办公环境变得简洁清爽、充满活力。以“阳光”为名的“中粮司歌”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品牌理念和风雨来时肩并肩的团队信念,采用“校园歌曲”风格,旋律抒情、清新,贴近当代青年,洋溢着老国企所焕发的青春气息。去过“忠良书院”的人,一定会对里面的书卷气和员工的书画作品、墙上陈列的各种内部活动的照片留下深刻印象,不需要作更多的说明,就能从“忠良书院”的环境中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中粮员工队伍的精气神。(二)改进先进典型的评选表彰,把文化理念人格化为了选树身边榜样和“公司英雄”,传递公司的价值导向和价值追求,中粮改变过去党工团表彰数量多、事先按比例给各单位分配名额的传统做法,将评选标准提高,更注重表彰的权威性。一是要求在德才兼备的前提下,突出业绩。以“百战归来再读书”为寓意的年度杰出团队“百战奖”和优秀经理人“再读奖”,每项表彰的名额都严格控制在五六个左右,并举办隆重的表彰仪式,把每个获奖团队或个人因为什么获奖、哪些方面值得学习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表彰对象尽量向基层和一线倾斜,突出基层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中粮集团党组强调“全产业链”战略的完美执行靠班组,将基层班组长和一线员工定义为“全产业链”的第一把关人,注重评选表彰在安全生产、质量控制、成本控制方面做得好的基层“阳光班组”和一线“忠良员工”。三是注重先进的典型性和导向性。例如,集团表彰了“80后大学生猪倌”储德胜,引导“新生代”员工扎根基层和一线,在艰苦的环境中历练和成长,养成踏实、沉稳的品格;表彰了“金牌工人”电焊工吴东波,引导青年人争做岗位能手,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表彰了“五星义工”熊永兰,引导更多的员工加入志愿者行列,从身边小事做起,热心服务群众、服务社区;在全集团推广鸡翅生产一线青年女工杨秀云创造的“秀云分切法”,让一线员工看到自己工作的价值,让平凡的工作岗位有不平凡的荣光,引导基层员工从命令和任务的执行者,尽快提升为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驱动的价值创造者。(三)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大课堂”,把文化理念形象化中粮对传统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进行大胆改造和创新,将新的文化理念巧妙地融入文化活动,把这些活动变成“大课堂”,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传播新的文化理念。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会”被改造为“中粮新春峰会”。每年的“新春峰会”都有鲜明的主题。2013年的主题是“中粮风来满眼春”,寓意乘着党的十八大的春风,迎接中粮科学发展的新春天。“新春峰会”由基层员工自编自演,演身边的人、讲自己的事、说心底的话,分享一年下来的工作感悟和丰收的喜悦,展示基层员工的风采。两年一次的集团“职工运动会”被改造为“中粮嘉年华”,设计了很多普通员工和经理人容易参与的趣味项目。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都上场和一线员工同台竞技,共同演绎“大中粮、无边界”的团队文化,促进相互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传统的“职工书画摄影比赛”被改造为“中粮妙烩”,不再局限于书画摄影等传统形式,从离退休老干部绣的鞋垫、十字绣,粮库员工用大豆、小麦创作的粘贴画,到中粮员工子女画的动漫人物,各种奇思妙艺的背后,表达的是广大员工对中粮大家庭和美好生活的满腔热爱。“忠良书院”里的“忠良博物馆”,从一楼到三楼依次参观,分别是“红色典藏”早期革命文物展、中粮司史陈列和中粮产品体验中心。这三种参观内容的组合,一方面将中粮的精神脉络追溯到光荣的革命传统,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另一方面又将“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的企业精神最终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安全、营养的好产品,展示了忠良人优良的情操和品格。(四)发挥管理层的示范带头作用,把文化理念行为化中粮集团在全产业链建设过程中,非常注重引导和发挥好中高层经理人的表率带动作用。中高层经理人不仅仅是企业文化热情的传播者和所在单位企业文化工作踏实的推动者,更应该是企业文化模范的践行者。新的文化理念必须逐步改变经理人和员工原有的“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在此过程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是中高层经理人。“忠良文化”强调尊重和信任,员工尊重和信任自己的领导通常不难,但经理人如何尊重和信任自己的员工显然就更有挑战。中粮强调团队文化、倡导“团队工作法”,很多经理人就必须对自己习惯了的决策方式、领导方式做出大的改变。可喜的是,中粮集团绝大多数经理人都能在文化重塑中,放下身段,超越自我,带头接受新文化的洗礼,带头响应和实践新的文化。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更是以普通一员的身份,亲身参与重要的文化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行新文化。中粮集团还针对经理人在企业发展中所担负的重要角色,把“高境界做人、专业化做事”的内涵具体化,构建了以“高境界”、“强合力”、“重市场”为维度,包括9大要素在内的“中粮经理人领导力模型”,充分发挥经理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把经理人和员工行为转化成企业的竞争力和产品力,用文化提升品牌形象一个企业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队伍;有什么样的队伍,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中粮集团将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战略驱动与文化引领并驾齐驱,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辅相成,把“诚信、团队、专业、创新”的文化理念贯穿企业管理行为过程,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力,为全产业链建设注入正能量,不断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一)强化“专业”理念,用“行动学习”提升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中粮集团处于充分竞争、快速变化的行业,对团队专业化的要求高。近年来,中粮集团重视团队建设,大力倡导和推广“行动学习法”及相关的团队研讨、团队学习工具,提高团队应对市场竞争和环境变化的能力,让学习赋予企业更高尚的生命力。中粮集团主要从三个方面对传统的“学习”进行了拓展:一是强调问题是最好的“教材”,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带着战略和管理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难题去学、去思考,把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当做宝贵的学习机会,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进步和提高。中粮集团以“忠良书院”为平台,针对“全产业链”迫切需要的关键能力和目前的薄弱环节,对经理人和基层优秀员工开展多层次的系统培训。二是强调岗位是最好的“课堂”,鼓励经理人和员工从实践中学习,把本职岗位作为自主学习、永不关门的最好课堂,使学习成为中粮人的生活方式。集团在基层班组中大力推广“一点课,一点改善”岗位学习模式,倡导全员改善、持续改善,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学习成长。三是强调团队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专家和答案就在团队里,以身边人为师,向身边人学习,注重“内部最佳实践”的总结和推广。集团在培养集团后备干部的“晨光班”里建立“导师制”,由集团优秀经理人担任学员“导师”。在基层班组普遍推行“师带徒”。(二)强化“团队”理念,用“团队工作法”和群策群力激发团队智慧、凝聚团队力量“团队”是中粮集团的核心理念之一。中粮集团强调群策群力,把“团队工作法”贯穿集团所有决策过程和战略反思。集团把传统会议改造为包括“导入—研讨—呈现—关闭”四个环节的团队研讨模式,制定了“人人平等、积极参与、开放心态、质疑反思、明确目标、解决问题”的“学习契约”,使会议成为团队决策、团队培训和团队学习的新平台。会议不设主席台,设发言席。站立的发言人不念稿、不作报告,和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发言限时,铃声一响,发言即止。小组讨论设催化师、计时员、纠偏员、记录员等不同角色,用统一的工具更有效率地开展研讨。小组讨论成果的呈现人或由小组成员民主推选,或由会议主持人随机指定,人人都有发言权,人人都必须集中精力参加研讨。集团领导班子成员随自己所分管的团队,散坐在会场各处,而不一定是领导都坐第一排,等等。会议从结构到形式的这些变化,让与会者不再是被动的“听众”,每个人都是会议的“主角”,充分地参与和相互碰撞,群策群力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让每个人从团队工作中得到成长。中粮集团还统一制定了“解决问题六步法”的研讨工具,从如何准确界定问题、深入查找问题根源、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到制订周密行动计划、系统实施计划以及客观评估行动成果,对每个步骤都作出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并普及了“团队列名法”、“六顶思考帽”、“结构树”等专业研讨方法,为全产业链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三)强化“创新”理念,用岗位创新激发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的创造热情创新能力对中粮集团这样的快速消费品企业至关重要。中粮集团一方面成立中粮营养研究院,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引入高端研发人才,建立和完善集团研发体系;另一方面,依托班组建设,在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中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全员改善、持续改善、岗位创新创效活动,鼓励一线员工把好的点子和经验固化下来,变成可以快速复制、推广的最佳实践。这些活动不仅从另一个角度强化了基层员工在产业链建设和企业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基层班组和一线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管理基础,而且有效地传播了处处可创新、人人能创新的“创新”理念,在全集团营造了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文化氛围。此外,中粮集团还把基层班组作为“忠良文化”能否落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来抓,把班组文化建设作为基层班组6大工作模块之一予以明确和规范,为实现企业文化真正落地打通“主动脉”和“神经末梢”。(四)强化“诚信”理念,用道德良心打造“产业链、好产品”作为国内粮食与食品行业的领军企业,中粮集团对“粮”、“食”两个汉字从结构上进行解读,两个字里都有一个“良心”的“良”字,以此突出粮食、食品行业的特殊属性,强调“全产业链”的核心和前提是质量安全,强调质量安全是中粮集团的生命线工程、核心竞争力工程和社会责任工程。而要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在建立全过程、可追溯的食品质量控制体系的同时,必须牢固树立全员参与的质量安全文化。质量安全文化最重要的内涵是对生命的尊崇和道德诚信。中粮集团一再强调,作为食品行业的从业者,内心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准则和诚信准则,要有母亲给自己的孩子做饭一样的虔诚和用心。中粮集团重要会议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都是由主要领导带领所有与会者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并在所有生产企业开展诚信文化教育和道德承诺活动,用行业里所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来加强警示教育。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宁高宁一再强调,每一个中粮人都必须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用所有的力量来保护质量安全,打造道德良心产业,回报广大消费者对中粮集团的信任。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忠良文化”建设让中粮人凝心聚力投入到“全产业链”建设中,集团经营业绩稳步提升,连续5年在国务院国资委业绩考核中被评为A级。中粮旗下的“长城”葡萄酒、“福临门”食用油、“金帝”巧克力、“蒙牛”牛奶、“五谷道场”方便面、“中茶”茶叶、“悦活”果汁等众多产品和“我买网”食品购物网站赢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中粮集团”的品牌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忠良文化”自身也被外界口碑相传,成为中粮集团的一个特殊“品牌”。在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推进过程中,“忠良文化”将继续内强队伍、外塑形象,为进一步提升中粮集团企业品牌形象、推动中粮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四)国家电网公司加强卓越文化建设为创建“两个一流”提供文化支撑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公司经营区域覆盖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覆盖国土面积的88%,供电人口超过11亿,公司用工总量超过186万人。公司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国资委决策部署,把做强做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作为公司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实施集团化运作,推进卓越文化建设,为创建“两个一流”(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积极培育和完善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卓越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就必须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央企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支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重要基础。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特大型国有企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精神财富,争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排头兵”,用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公司成立以来,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刘振亚同志为党组书记、总经理的公司领导班子,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提出了“三抓一创”(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的工作思路和“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方针。明确指出,公司要实现健康发展,必须实现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简称“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公司。要想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统一思想和行动,勇于超越过去、超越自我、超越他人,使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过程,成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过程。为了保证战略实施,公司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电力行业光荣传统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建设国际一流企业”的公司愿景,“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企业宗旨,“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等价值理念,形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国家电网特色的卓越文化体系。公司成立了以刘振亚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并颁布《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办法》,在中央企业率先把卓越文化纳入战略体系,纳入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连续8年印发党组1号文件,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实施,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传播工程、落地工程和评价工程,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近年来,公司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部署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要求,以统一为基础,以卓越为目标,在全公司开展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统一价值理念、统一发展战略、统一制度标准、统一行为规范、统一公司品牌的企业文化建设“五统一”要求,系统阐述了公司推进卓越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明确了公司实现“卓越”的价值导向、战略方向、管理指向和行为取向,科学地回答了公司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坚持什么样的企业理念,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电网公司和怎样建设国家电网公司等重大问题,形成了推进卓越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一是统一价值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理念,全面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将公司使命、宗旨、愿景、企业精神和核心价值观、贯穿到公司各层级、各单位,形成全公司的共同思想认识和一致价值取向,提升领导力和执行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建“两个一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二是统一发展战略。在全公司推行统一的战略目标、战略途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针,自上而下保持战略的高度一致性和协同性,保证战略的有效落实。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统筹加快特高压骨干网、现代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化升级,着力解决“两头薄弱”问题,全面提高国家电网的安全性、经济性和适应性,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加快转变公司发展方式转变,深入推进“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实现公司国际化。推进公司人力、财力、物力所有资源的全面集约、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实现对公司核心业务管理体制、运转机制、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和系统整合,建立科学规范的新体制、新机制,提高全公司的效率和效益。实现发展战略、业务布局、管理标准、资源配置、人才队伍、企业文化、品牌形象的全方位国际化,创建国际一流企业。三是统一制度标准。在公司各层级、各业务领域实行统一的制度标准,做到凡事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按照“一体化、科学化、简约化、实效化”的要求,建设适应“三集五大”需求的制度标准职责体系,减少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的交叉重复,做到制度标准与流程职责全面融通、全面结合,全面达到实用管用好用,确保公司制度标准上下统一、一贯到底,管理左右协调,高效运转。四是统一行为规范。引导员工全面落实公司员工守则、奖惩规定、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员工服务“十个不准”,调度交易“十项措施”)等规章制度,落实公司对客户做出的庄严承诺,划出员工服务行为底线、不能逾越的“红线”,明确正确处理与合作伙伴关系的基本准则,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做到遵纪守法、言行一致,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五是统一公司品牌。加强公司品牌建设,统一品牌内涵、统一品牌核心要素,完善品牌整体框架,统一实施品牌发展规划。加强公司品牌传播的整体组织和实施,实现公司总部对品牌策划、传播、维护、运营等全过程监控和管理,塑造统一的“国家电网”品牌,构建公司内外基于价值认同的信任关系,将优秀的企业品质转化为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大力实施企业文化“三大工程”,建设卓越的企业文化几年来,公司坚持集团化运作,注重顶层设计,统一组织实施,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围绕“两个转变”,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和“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首先,大力实施传播工程,增强卓越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震撼力。通过抓好“五个开展”,不断细化卓越文化的广泛传播。一是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加强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系统内外报刊、网站、电视等宣传媒介,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宣传。大力培树“助学老人”解黎明、“电力雄鹰”吕清森、“不倒铁塔”江小金、“爱心大使”韩克勤等弘扬企业精神、践行公司价值观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楷模,激励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二是开展企业文化培训。把企业文化培训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和员工培训体系,作为领导干部和员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进员工的必修课。三是开展企业文化活动。围绕中心工作,突出工作重点,坚持每年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企业文化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开展评选“感动国家电网十大人物”、青藏联网工程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我身边的共产党员”演讲征文等活动。开展道德讲堂、“善小”等群众性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文明单位创建、建设和谐企业、道德讲堂、创新工作室、青春光明行等一批效果好、影响大的常态化活动载体。四是开展企业文化环境建设。在办公、营业、生产施工等场所,推进企业文化环境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开展品牌传播年、品牌深化年活动,借助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合作伙伴,通过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爱心助老助学助残行动等,塑造“国家电网”品牌。五是开展传播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组织编印体现公司全面价值观管理经验的企业文化建设丛书,指导公司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组织拍摄影视剧,展示公司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实践创新的重大成果,宣传公司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展现“国家电网人”风采,反映公司抗灾救灾、履行社会责任的央企形象。公司员工创作的歌曲《家的牵挂》2012年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报告文学《国家负荷》、歌曲《爱如电》和《我的名字叫中国》荣获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其次,大力实施落地工程,推进卓越文化与公司管理提升工作相融共进。紧紧围绕管理的重点和工作中的难点,抓好“五个推进”,深化卓越文化的落地实践。一是推进执行能力建设。公司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学习、宣传、践行公司“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在工作中,正确处理责任与权力、奉献与索取、事业与名利的关系,积极践行“干事、干净”理念,发扬“四坚”(坚持、坚强、坚韧、坚守)、“三吃一担”(吃苦、吃亏、吃气,勇于担责)作风,求“三实”(实干、实用、实效)、戒“三表”(表面、表层、表演),争做践行卓越文化的表率。把卓越文化的根本要求融入“三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四好班子建设、党员“三亮三比三评”等创先争优活动,提升了干部的领导力和员工的执行力。落实“人员、时间、精力三个百分之百”、“全员、全面、全方位、全过程”等理念,把内质外形建设落实到电网建设、安全生产、优质服务、经营管理、产业发展、金融支撑、国际业务、反腐倡廉、社会责任、队伍建设等公司各项工作中,不断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保持电网安全“可控、能控、在控”。成立了4300多支、6.9万人参加的国家电网共产党员服务队,在急难险重等各项工作中冲锋在前。2011年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了国家电网四川成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对他们十年如一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立足岗位、奉献社会,搭好党和群众的连心桥给予高度评价。二是推进激励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与公司价值观要求相一致的绩效评价和绩效奖励机制,把企业价值观要求贯穿于人力资源和干部人事管理的全过程,作为干部培养选拔使用、人才选聘和评选各类先进典型的标准之一,形成了“好不好不用找,行不行看水平,亲不亲工作分”的良好氛围,激发了广大员工干事创业热情,激励干部员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开展命名、授旗、授号等激励形式,满足员工对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的精神需求,增强广大干部员工的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三是推进制度标准建设。开展标准化建设,推进标准化管理,在“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中形成覆盖公司各项工作的标准体系。向更高标准看齐,开展同业对标,“一把尺子”量到底。及时清理和修订不符合企业文化要求的企业标准和规章制度。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人监督、有人负责。四是推进行为规范建设。通过职代会推进公司员工守则的贯彻落实。采取多种形式宣贯基本礼仪规范和“三个十条”。出版《企业文化手册》,编辑口袋书,制作即时贴、提示板,开展知识竞赛等,增强员工自觉贯彻落实行为规范意识,通过职代会制定颁布《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奖惩规定》,推动行为规范落实。开展向道德模范学习活动,宣传身边的感动人物,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优质服务提升工程,95598光明服务工程等,切实履行“四个服务”企业宗旨,真诚服务,共谋发展。加强企业伦理道德建设,贯彻“发展公司,服务社会,以人为本,共同成长”的社会责任准则,推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提高员工文明素质,共建和谐企业、和谐社会。五是推进落地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把卓越文化的根本要求落实到电网建设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工作中,深入开展企业文化落地实践探索。公司采取项目化管理,围绕深化“两个转变”,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对项目进行跟踪指导和深入推进,保证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把企业精神融入“晋东南—南阳—荆门交流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青藏联网工程、“新甘石”(新都桥—甘孜—石渠)联网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以企业精神激励参建干部员工,积极践行国网公司核心价值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统一管理标准和品牌形象,营造了工程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与建区群众友好的浓厚氛围。制定实施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方案,细化分解落实企业文化管理责任,把“五统一”要求落实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过程,保障建成高效管理体系,实现管理更扁平、更专业、更集约。最后,大力实施评价工程,推动卓越文化建设工作持续改进。公司通过“三个加强”,量化卓越文化建设的评价管理,提升和改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负责人年度综合业绩考核,把企业文化建设变成“硬任务”、“硬指标”,统一组织、分层开展、动态实施,调动了各级负责人推进卓越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动态评估。公司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动态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网络巡检、问卷调查、座谈访谈、明察暗访等多种手段和途径,加强监督检查,形成了监督落实卓越文化建设要求的常态机制。三是加强企业文化先进典型选树。公司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先进激励机制,评选表彰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企业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案例、论文,形成了促进卓越文化建设良性循环的良好机制。

三、卓越文化引领和保障公司科学发展通过上下的共同努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努力超越、追求卓越”成为公司广大员工的价值追求,公司卓越文化成为打造“百年老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和提升企业软实力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强大内生动力。公司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执行力、创造力和战斗力显著增强,推动“两个转变”取得巨大成就,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优质服务和社会责任工作赢得广泛赞誉,“国家电网”品牌价值持续提升,电网和公司实现创新发展。2012年底,公司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比2003年分别增长1.2倍、2.9倍、10倍,净资产收益率从0.57%上升到4.66%,利税总额从361亿元增长到1735亿元,实现了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公司连续8年被国资委评为业绩考核A级企业,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从2004年的第46位跃升为2012年的第7位。2013年上半年,公司27家省公司全部建成“三集五大”体系,初步建立了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从分散到集约、从传统到现代的战略转型。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取得突出成就,“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特高压输电技术标准被国际电工委员会确立为该领域的国际标准。公司先后荣获了中国十大文化推动力企业、全国企业文化优秀成果奖等诸多荣誉。“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被评为新中国60年最具影响力十大企业精神,“国家电网”品牌入选共和国60年最具影响力品牌60强,跻身世界百强品牌。实践证明,“卓越”是公司企业文化的灵魂。抓好卓越文化建设,领导重视是关键,科学发展是方法,文化管理是本质,全员参与是基础。中共十八大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公司将继续实施文化强企战略,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用统一的价值理念凝心聚力,用统一的发展战略把关定向,用统一的制度标准提升管理,用统一的行为规范约束行为,用统一的公司品牌塑造国家电网的良好形象,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为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创建“两个一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五)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文化引领 内外兼修持续增强企业品牌发展源动力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可口可乐总裁说:“即使把可口可乐在全球的工厂全部毁掉,它仍可在一夜之间东山再起。”原因就在于,品牌作为巨大的无形资产,其重要性已超过土地、货币、技术和人力资本等构成企业的诸多要素,品牌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中国建筑始终把塑造品牌作为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坚持以品质彰显品牌,以文化提升品牌,以传播推广品牌,不断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和客户对品牌的忠诚度,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2005年度世界著名品牌500强排名中,中国建筑榜上有名,成为入选的国内27家企业之一;2010年中国建筑入选“全球最有价值500品牌”,是国内建筑地产行业唯一入选品牌。企业品牌的良好发展推动了中国建筑国际竞争力的提升,2012年中国建筑列世界500强第100位,全球建筑地产综合企业第1位。

一、坚持与生产经营相结合,推广视觉规范,提升品牌形象要让一个品牌真正活起来,就要赋予品牌一定的个性和形象,使品牌具有内在的灵魂,让人们能够深度认识品牌的真实象征,从而使品牌文化个性最终在大众的心智中明晰起来,丰满起来。早在1996年,中国建筑在国内建筑行业率先导入CI战略,打造了中国建筑统一的市场形象,让“CSCEC”的品牌伴随着“花园式”工地的形象深入人心。中国建筑将CI战略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丰富了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内涵。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全方位、多角度的CI覆盖,既展示了建筑企业的新形象,又找到了一种通过视觉形象设计进行品牌建设与传播和文化融合与提升的新载体平台。以CI战略实施为载体,中国建筑品牌影响力日益拓展,首创出“过程精品、标价分离、CI形象”三位一体的项目管理新模式,《施工企业CI战略策划与实施》曾荣获全国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一等奖。“中国建筑,服务跨越五洲;过程精品,质量重于泰山”。中国建筑在世界各地每年承建的近万个项目上,以高美誉度、高强度、高冲击力的信息展示品牌形象,引导着人们将注意力集中到企业品牌上。2005年,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北京后,对胡锦涛主席感慨地说,“在许多地方看到一些牌子,上面写的是‘品质重于泰山,服务跨越五洲’,这是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豪迈的雄心!”随着中国建筑“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战略的深入实施,CI手册也经过了数次调整,如今已形成了九个方面的企业形象视觉识别规范手册。中国建筑品牌形象已是家喻户晓、名扬海外。

二、与时俱进推动文化变革,深入挖掘精神价值,提升品牌内涵“品牌之魂,文以化之;品牌之神,文以铸之”,品牌无文化,无异于躯壳无灵魂。缺乏文化底蕴的品牌建设是苍白无力的,没有企业文化建设去“造”品牌,就好比搭建空中楼阁。中国建筑在企业品牌文化建设中,坚持内外兼修,赋予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品牌升华为员工和广大客户的一种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让中国建筑外部的品牌形象与内在的核心价值和谐一致。为了改变企业文化的分散性和多元性,中国建筑坚持形象文化、行为文化、价值文化“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打造统一、融合的品牌文化和统一企业品牌,实现与历史对接、与市场对接、与管理对接,以核心理念统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并结合不同的发展阶段,丰富和提升品牌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2004年,通过系统内的理念征集、研讨活动等,总结提炼出七条基本理念,丰富品牌的内涵,以品牌文化助力品牌建设。让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区别其他企业的标志性符号,还为其注入了反映企业经营之道的精神底蕴和价值追求。2012年,面对企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建筑大力推行文化变革和文化融合,经过调研、诊断、提炼、升华,重新调整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文化核心理念,发布了企业文化手册——《中建信条》,旨在核心价值观指引下,以产品和服务为载体,通过理念、行为、视觉、听觉等识别系统,把企业价值观物化形成识别系统,增强社会对品牌价值的认同感,打造口口相传、影响深远的卓越企业品牌。“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人类拓展幸福空间”,中国建筑推进文化变革,以品牌的核心价值为主线,贯穿与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背景元素,进行合理的整合、演绎,把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凝结到品牌之中,并通过品牌文化表现出来。同时,把责任根植于品牌文化,凸显中国建筑品牌文化的个性特点和品牌文化经营的新境界,用战略的眼光,思考品牌定位,力争在谋求广泛的市场空间上取得明显效果,提升品牌的责任竞争力。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已经成为中国建筑品牌文化的内核,社会责任工作已经成为做强中国建筑品牌的重要支撑,也极大提升了中国建筑品牌的美誉度。

三、拓展媒体宣传渠道,实现文化理念的物化与人格化,提升品牌传播品牌对外传播和表达的内容,既要和企业品牌文化理念一致,也要与企业的产品、先进事迹等能够表现企业品牌文化的元素紧密联系起来,让其成为品牌文化的象征,实现与公众有效心理沟通,提升品牌传播效果。中国建筑已建立起品牌传播长效机制,充分利用企业内部报刊、年报、社会责任报告、宣传片、企业文化丛书、企业歌曲等书面图文材料作为品牌文化的传播工具,高效展示品牌文化,还参加各种文化论坛、交流会等活动,宣传企业品牌和文化。此外,中国建筑积极拓展媒体宣传渠道,注重品牌宣传策划,整合内外宣传资源,加强品牌传播,强化品牌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一是利用重点工程传播品牌诚信形象。遍布于国内国外的优秀建筑作品是中国建筑品牌传播的最佳载体,中国建筑充分联络主流媒体,在重点工程关键节点上,抓住亮点,集中资源,大力开展宣传报道,扩大企业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这些高大精尖工程项目为中国建筑塑造出“强大的实力、高超的技术、规范的管理、精良的品质和真诚的服务”的品牌形象。二是依托“走出去”战略提高品牌国际影响力。经济全球化必然伴随品牌国际化。以“工程创精品、精品树名牌、名牌托品牌”为海外品牌战略,创新宣传模式,开展具有海外特色的品牌宣传活动。邀请我国驻外新闻机构参观公司项目,利用新闻发往其他国家或在当地使用的机会,扩大品牌影响。同时在阿尔及利亚、美国、泰国、俄罗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刚果(布)、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媒体上做正面积极的宣传报道。比如在横跨东西580公里的刚果(布)国家1号公路项目一期施工中,中国建筑打通了半个世纪无人涉足的马永贝原始森林,被当地民众誉为“劈山的人”。三是应用事件营销树立良好社会形象。通过策划和组织,利用具有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的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提高中国建筑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中国建筑注重宣传各类典型的先进事迹,通过员工的品质和精神,彰显企业的境界和追求,在公众认识中塑造企业品牌。2011年,中国建筑成功开展了中建五局土木公司“大姐书记”陈超英典型事迹的宣传,“大姐书记”成为全党全国的一个标志性符号,中国建筑品牌随着先进典型人物走向全国。中国建筑的品牌形象还体现在一些特殊事件的宣传中,比如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大地震,中国建筑承建的所有工程都经受住了地震考验,一座房子都没有倒塌,被当地媒体誉为“震不垮的丰碑”。四是以文化战略为引领,完善品牌建设体系,提升品牌战略。品牌战略必须要有它的精神源泉和支柱——品牌文化。作为建筑和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中国建筑注重品牌建设的体系化,以母子品牌文化的对接融合为基础,在统一的中国建筑品牌文化核心价值的统领下,形成了多层次的品牌结构,并通过标准化、体系化推进,大幅提高中国建筑母子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各子企业利用子品牌的特色文化优势,将无形的文化价值转化为有形的品牌价值,使品牌的文化内涵带给品牌更高的附加值和市场价值。如“中海地产”确立了“以卓越表现引领行业标准”的品牌愿景和“诚信、务实、创新、求精”的子品牌核心价值,并将品牌定位于“精品·生活·创造”,这与中国建筑的品牌使命“拓展幸福空间”一脉相承。既保证了“中海地产”品牌宣传素材的标准统一,又确保了各子品牌、业务品牌传播的个性鲜明。但是,我们也充分意识到,中国建筑虽然成为全球建筑地产综合企业第一名,但企业品牌在社会认知上,还缺乏高水平的品质认知、高端的市场认知、高价值的客户认知,与中国建筑的发展实际和综合实力极不相符。重新梳理品牌战略,提升品牌战略的国际化水平,成为中国建筑未来品牌建设与管理的核心任务:一是要进一步清晰品牌定位和文化内涵,统一全系统对新的品牌战略的理解与执行;二是打造良好的子品牌,实现母子品牌相济互补、良性互促、相得益彰;三是统筹全系统资源,系统策划品牌宣传;四是改进视觉规范和行为规范,把优秀文化转化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品牌是企业的生命,品牌已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象征。从企业文化的高端层面理解品牌,从企业文化的宏观视角塑造品牌,这应该是有志于成就卓越品牌的企业视野。中国建筑将在国资委“做强做优,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引领下,不断注入品牌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提升品牌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中国建筑基业常青。(六)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文化进班组 开拓五彩路近年来,中航工业西航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开展“文化耕心,忠诚铸魂”系列文化创新实践,开拓企业文化进班组的五彩路径,强化价值引领,促进了企业快速发展。公司收入三年翻番,科研型号屡立战功,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

一、旗帜引路,明确企业文化进班组的路标中航工业西航始终把企业文化建设进班组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创新实践中丰富完善文化理念。优秀的企业文化理念根植于班组,是班组文化建设的方向,是班组成员的人生坐标。一是明确方向。在企业文化理念酝酿确立过程中,公司高举中航工业集团文化旗帜,以“六统一”为核心,确立了“使命、愿景、精神、价值观”四位一体的西航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了“文化要落地,必须进班组”的原则。二是全员参与。在推进班组文化的进程中,公司注重集思广益,共出良策。在全力完善班组宗旨、理念和制度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开展征集员工岗位格言、人生格言等理念落地实践活动,班组成员围绕企业文化理念,结合具体岗位实际,用心提炼班组理念,以情感的凝聚,形成文化认知认同。三是融入中心。在班组文化建设中,公司注重将文化建设潜移默化融入生产经营等中心工作的方方面面,使班组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例如,针对安全生产问题背后“小富即安、盲目乐观、骄傲自大”的思想观念问题,以“爱自己、爱集体、爱产品”的道德规范,树立公司的“大安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