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云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18:48:47

点击下载

作者:《图说天下·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云南)

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游遍云南)试读:

前言

◎丽江的明代建筑——木府

是不是真的像那部古老的经书里所说,我们已经失去了曾经的乐园,就永远不能够再得其门而入?传说中的乐园里面,四季如春,树木上永远是果实和花朵,珍禽异兽与人类和平相处,在这块土地上流淌着四条奶和蜜的大河。这种种的叙述到头来营造了一种似曾相识的熟悉,于是就有人宣布,乐园并没有消失,它还存在,它就是中国的云南。

是的,这里连绵不尽的雪山,身披着太阳的光辉和神灵的尊严;这里激情澎湃的河流,冲刷着坚硬的河堤,流淌在亘古的时间中;这里有碧连天际的草原,这里的红花娇艳得能够荼毒人的眼睛;这里有宁静幽深的湖泊,湖水像天空一样澄澈地倒影着无心的白云和繁炽的星群……以及这里的寂寞,在寂寞的时候,能够一个人面对和阅读自己的生命。

我们此次推出了“中国最美的地方精华特辑”,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想要满足一种用我们自己的方式来描画这些地方的冲动。而对于读者,我们则希望能用这种全新的讲述方式,带给大家一种与以往阅读不同的满足感。这册《游遍云南》特辑为此打破陈规,特别收录了业内人士精心遴选的40处云南最美的风景,介绍了25个原居少数民族的风情以及在云南应当去体验的最浪漫的20件事情,为你勾画出一个多彩并且多情的真实的云南。当然,更美丽的文字存乎于人们走上高原时的心头的感动,更美丽的图片存乎于人们面对着云南时的流泪的眼睛。而本书仅仅是一张车票,从这一刻你将踏上西南疆域的旅程。

印象:彩云之南

从人间到天堂——

俯瞰云南

地图上的云南,就像一片飘落的枫叶,如果仔细端详,就看得见它飘落的悠闲;如果认真聆听,就听得见它飘落的快乐。而这快乐里,分明还带着笑声。那笑声如大理白族回味历史般意味深长的笑,如迪庆藏族奉献哈达般豪爽开怀的笑,如傣族泼水声中热情洋溢的笑,如布依族、拉祜族、傈僳族遥远而质朴的笑,如生活在云南境内二十多个世居民族和谐惬意的笑……身子缩小,穿过层层迷雾,从红色枫叶的一角钻进去,就降落在了这个广阔的红土高原上。从南到北,自东至西,生活着各把种风俗截然不同的民族,云南因而散发出一种扑朔迷离的色彩和美丽,像一个硕大的拼图,每一个民族都是它的一个板块,都那么不可或缺,在自己固定的位置上光芒万丈;每一块也都有自己的故事,诉说着古老,雕刻着沧桑,或浸润着安详,享受着宁静;每一块都充满诱惑,诱惑着懵懂的心绪,诱惑着青涩的爱情,诱惑着不同肤色和种族的客人,到此遗留下一个个绚烂多姿的梦。贵为藏族聚居区八大神山之首的梅里雪山

这个梦,也许因昆明而绚烂,那色彩斑斓的繁花,那终年和煦的光照,那些直插天宇的高楼,那些不落俗套的时尚……就是那个悠然自得的都市;也许因

大理

的故事而绚烂,从南诏到忽必烈,从武侠江湖到现实世界,讲述不完的故事里有描绘不尽的精彩;也许因

丽江

的古老而绚烂,轻轻叩响遥远的古墙,似乎还依稀可辨历史的回声,在神圣的玉龙雪山脚下仰望,心灵便和天空一样清澈;也许因西双版纳的迷乱而绚烂,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雨林,总能搅乱每一个游人的心扉,总让人充满想象,而想象充满未知;也许因

香格里拉

的虚幻而绚烂,那里本来就是一个绮丽的梦,在香格里拉,就是在梦中的梦中,无论怎么逃脱,都逃脱不出来……草原,狼毒花,和一个人的香格里拉

也许因纳西族的东巴文字而绚烂,也许因傣族的孔雀舞而绚烂,也许因苗族的动人歌喉而绚烂,也许因哈尼族的层层梯田而绚烂,也许因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民风而绚烂,也许因某一天在眼前一闪即逝的陌生女子而绚烂……

在云南,没有不绚烂的梦,当然,就更没有不做绚烂的梦的人。

向往云南,就是这个梦的开始。或许是向往金沙江的灵动,澜沧江的博大,也或许是向往洱海的宽广,怒江的雄浑……向往生命如江水般汹涌澎湃,在云南找到生命的宣泄和激情。

或许是一位乐山的仁者,更向往

梅里雪山

的圣洁、哈巴雪山的伟岸,更向往苍山的坚定和哀牢山的和谐……在云南,总能找到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铿锵。

或许是一位女子,像江南水乡的女子一般娇艳怜人,更爱深深的庭院,更爱静谧的闺房。那还是不要太接近云南的好,如果迫不得已来到云南,最好蒙上双眼,躲过金灿灿的一如首饰般耀眼的油菜花海,避开西双版纳炫耀舞姿的七彩孔雀;最好再捂住耳朵,阻挡银装素裹的白水台上清亮的滴滴答答,隔离燕子洞里声声不息的呢呢喃喃……否则,云南会把任何一位芳龄女子留下,留下来,养育成如云南本身一样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云南会把任何一位芳龄女子留下,留下来,养育成如云南本身一样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

或许是一位信徒,看淡了世间流水般的繁华,冷落了熙熙攘攘的名利,更向往一方心灵的净土,没有喧嚣,更没有战乱。大概,云南才是寻寻觅觅的佛堂,才是朝朝暮暮的庙宇。或许可以去松赞林寺朝拜佛祖,或许可以去巍宝山参拜天尊;当然,还可以去山寨,在彝族的火把里顶礼膜拜,在佤族的木鼓里走向神圣,在纳西族的祭天里祈求安康,在独龙族的文面里找到安宁……在云南,无论有什么信仰,都有信仰的回报;即使没有信仰,也会信仰起幸福的人生。

或许是一个孩子,只希望在妈妈的带领下听听阿诗玛的故事,听听三江并流的传说,再听听崇圣寺的钟声和高原上的鸡鸣狗叫;只希望品尝正宗的过桥米线,看看人流如织的风俗表演,选一件五彩缤纷的民族服装,感受一次异国般的风土情调……大概,只能来云南了,也只要来这一个地方就足够了。

…………云南的红土地

如果,终于禁不住诱惑,终于听见了心灵的呼唤,还是背上简单的行囊,冲入这片热情的红土地吧。

不必为衣食住行而担心,云南最富足的就是拥有众多热情好客的民族。去白族品品“三道茶”的芳香,去水族感受“吊脚楼”的舒适,去普米族凑凑新年的热闹,去纳西族聆听一场场原生态的音乐盛会……想吃什么、住什么,想怎么吃、怎么住,似乎都一应俱全,没有人会指指点点。

不必为找不到梦境般的景色而忧虑,睁开眼,总有数不清的惊喜飘忽眼前。石林的奇异还来不及回味,土林的独特就填满了脑海,一转身,沙林又是另一番天造地设。还未脱下攀登

白茫雪山

时加厚的棉衣,腾冲的地热就让汗珠滚落了一地,映着彩虹的色彩,如九龙瀑布群一样光彩熠熠。只有想不到的景色,没有找不到的视觉。属都湖如同仙境

当然,更不必为寻找返程的路径而烦恼,因为踏进红土高原的那一刻,就已经记不清身在何处了,灵魂早已经和云南连在了一起,分,也分不开。

如果真的离开了,离开时带着千言万语的不舍,就索性默默地不留下一句话,更不必吐露分别的伤心,因为还有再见的期盼,还有期盼可以成真。

如果生命中只有这一次与它相逢,也不必相见恨晚,曾经拥有就是幸福的见证。那就离开,带着初来乍到时那个绚丽多姿的梦,至少,这一次的梦里还有真切的高山、峡谷、鲜花、绿叶……

呵护这个梦吧,像呵护爱人一样地呵护那个心灵永远的栖居地——云南。从海拔76.4米的红河河谷,到海拔6740米的梅里雪山,就是从人间到天堂。亘古长存的红土高原——

云南的历史

最早的历史已经湮埋于土地之下,即使考古学家也只能凭借点滴的文物,来展开推测和联想。但是毫无疑问,这里是人类的最早起源之一。难想象,170万年前,就是在元谋那一片荒瘠之上,如同疯神的游戏的土林之中,就活动着人类祖先的身影。但是似乎于此很却可以鉴定,就是人类的起源,和后来的不断进步,并不是沉浸在舒适生活中的颐养,而是对恶劣环境和艰苦条件的不断对抗和克服。在痛苦中,人和人类走向成熟。

人类走下高原,又是风起云涌,红土地依旧沉默。它再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已经到了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后期。楚国的庄约带领着军队闯进来,建立了一个国家。于是,红土地第一次有了它的名字——滇。古滇国在高原上孤独得像一个梦,迅急得也如同一个梦,一百余年之后它消失了,据说沉没在抚仙湖的100米以下的水底。

秦国开凿了到达云南的道路,因为狭窄,所以叫做“五尺道”。汉武帝通过这五尺道,走进缅甸和印度,显示了他那强大的帝国。他在当时的首都长安,挖掘出一个形似洱海的湖泊,就叫做昆明湖,来操练他的水兵。这个典故就是“汉习楼船”。这个武功赫赫的皇帝,征服了这块土地,但是并没有征服这里的民族。400余年后的诸葛亮,来到这号称不毛之地的蛮夷,不仅仅是七擒孟获,他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给了这些民族雨露恩泽。直到今天,还有许多民族把诸葛亮奉为神灵,自称为他的后裔。在这里,仁爱战胜了武力。大理的古城墙

从东晋时期,爨氏入主云南,红土高原屹立在中原的战火之外,保持了长久的安宁。时间流逝,又过了400年,在煌煌大唐帝国的支持下,皮罗阁统一了六诏,建立了以洱海为中心的南诏国。皮罗阁被册封为云南王。南诏却一时之间成为唐帝国和吐蕃的必争之地,双方连续发生大规模的战役,马蹄践踏着白族建立起来的丰富文化,红土地上狼烟四起。直到唐帝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在洱海旁边竖立起标榜战绩的铁柱。这就是“唐标铁柱”。

南诏湮灭,变成了大理,大理国的皇帝就是著名的“大理段氏”。据说宋太祖赵匡胤考虑到大理国远在岭南,难以驾驭,就手持着玉斧在地图上指点“此外非吾所有也”,后来也只勉强承认大理对宋朝的臣属关系。这叫做“宋挥玉斧”,接下来就是“元跨革囊”。忽必烈的大军浩浩荡荡到达丽江,乘坐皮袋渡过了天险金沙江,一举摧毁大理国,反戈殄灭南宋朝廷。云南从此进入到中央政府的直属统治。丽江的明代建筑——木府

明朝分封云南的沐王,清朝流放到云南的文武官员,给红土地带来了更加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内地和高原的交流。但是此时的云南,所目睹的却是中国的封建帝国的最后的余晖。清帝国面临世界列强的欺凌,内忧外患,风雨飘摇。云南地处中国和东南亚、南亚的交通要冲,列强们从来就不曾放弃对它的觊觎之心。但当他们手持长枪短炮进入到红土高原,却受到土著民族的大刀长矛的英勇抵抗,接受了不可相信的失败。

云南在这一刻摆脱了自古以来的落后和狭隘,站在了抵抗列强入侵的前线;并且把这样的光火发扬,打响反对袁世凯帝制复辟的第一枪;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中,担任了中国的大后方基地。在崭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云南继往开来,接受着新的使命。

红土高原亘古长存,在红土高原上为民族进步、国家独立开创的、战斗的、牺牲的人们也将永垂不朽。聆听时间的声音——

云南的生活

云南也有现代化的都市,这座都市就叫做昆明。在昆明市里,也有高楼大厦,也是车水马龙,也有无数的现代人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即使这些工薪阶层的人们,和在其他的城市人比较也有太多的不同。落日的余晖洒在这座古城上,金马碧鸡坊投射下来长长的影子,似乎要演绎一个关于光阴的故事和日月交辉的传说。即使当一个匆忙的昆明人路过于此,目睹这时间的痕迹,也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舒缓下自己的心情,或者不由自主地就走到翠湖。如果是冬季,那么湖面上纷飞着无数可爱的红嘴鸥们,拿着一块面包,就可以喂它们一个傍晚。如果恰恰红嘴鸥已经飞走,翠湖的旁边却还有难以数清的茶馆。在茶馆里,叫一壶热茶,慢慢地品味,或者是孤身一人,观赏着红日

西山

;或者是三五朋友,互诉心曲——但是绝对不会涉及贸易。在昆明,工作和生活无关。昆明是一座为数不多的悠闲的都市。

如果是大理,比较操劳的也许是洱海旁边的渔民。在碧波浩荡的洱海上,看不见一艘机动的渔船,而满眼都是竖起如同芦蒿的桅樯。渔民们有节奏地伸欠身体划动双桨,于是渔船就在“滰滰”的水声中前行。和这古老的木船相般配的居然是站在船舷上的鸬鹚。鸬鹚掠过水面,潜进水里,衔出巴掌大的小鱼。渔民一天的收获也许看起来少得可怜,但是他们自己的内心却有着超越欣喜的平淡。鸬鹚被小心地安置着,头朝里,尾巴向着水面,这样就使得船里总是干净的。红土地上,色彩和层次一样地分明。

如果是丽江,这是一座号称可以让人发呆的城镇。每一个在丽江居住的人,都会格外精心地收拾自己的院子。院子里不可以无水,那种弥漫在耳畔、清洗灵魂的流动声;不可以无花,那沁入心脾的芬芳;不可以无树,但树木又不能过于茂盛,以至于遮挡了阳光;不可以不开阔,至少在院子中间有一把躺椅,慢慢地摇动。于是,整个白天,丽江人就在这个院子里,在这把躺椅上,静静地发呆,什么都不想。

如果是香格里拉,远方的放射璀璨光芒的雪山,就居住着崇高的神灵,存在着真挚的信仰。到雪山脚下朝拜,围绕雪山进行祈福,是每一个藏族群众的心愿。到达雪山也许有迢迢的路程,而庞大的雪山,又不知道周围是几十、几百千米的方圆。藏族群众却不借助于任何的交通工具——无论是车辆还是马匹,仅仅相信并且依靠自己的双脚,更有虔诚者,选择等身叩拜,每行走一个身体的距离,就会匍匐在地,用心脏贴近大地的脉搏,用身体丈量这段遥远的路程。仅仅因为一棵树木,就使土地接近了天空。

在更多的乡村,人们几乎还固执地遵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习惯。土地是永远的赐予者,侍奉土地需要的是虔诚和耐心。在土地里耕种,躬着身体如同在进行无声的祈祷。偶尔抬起眼睛,还是那片澄清的天空。太阳每天从东到西,作物每天生长。在春天播种,在秋天收获。或许,这就叫做自然。

在云南,或者会觉得平淡。但是就在这平淡中,生活似乎变得悠闲,而时间也似乎变得漫长,一日如同百年。在云南,有些时候,假如闭上眼睛,似乎就可以感觉出来,时间如同一条浸润着每一个人的河流,可以听见时间流动的声音。其实有些时候,看得见时间,听得到时间,或许就是理解了生命的真谛。昆明夜景

感触:云南最美的40个地方

01 尘世里获得幸福

昆明

假如什么都不想做,甚至思想都一片空白,就躺在心中最惬意的土地上,然后抓一把红土,念出一个名字——昆明。“明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不知多少年前,这首打油诗就流传开来。至今,昆昆明仍旧一如诗歌所言。你甚至可以说它的气候过于单调,没有四季的变化,一年只有一个季节,但是,它的这个季节,却叫做——春天!昆明市区

和煦的阳光流淌着千秋万代的轨迹,缓缓地泻到脸颊上,像一个个轻轻的亲吻。这亲吻中,分明还糅合着扑鼻的芳香。睁开眼,就发现那铺天盖地的鲜花了。“四季鲜花开不败”,这是《云南十八怪》的歌谣里面的一句。在昆明,便首先验证了此言非虚。

无论滇池旁边五彩缤纷的杜鹃,还是西山公园古朴自然的山茶,甚至世博园里琳琅满目的各种名贵鲜花,只要身在昆明,无论向什么方向放眼望去,满眼都会是争奇斗艳的奇葩,都会使人陶醉于浓郁的花香之中。几乎再没有一个城市的鲜花如昆明一样种类繁多且花期漫长了,昆明简直就是一个花的世界、花的集合。

这些绚烂多姿的鲜花年复一年地装点着这座城市,整个城市也在繁花锦簇的拥抱中散发出青春的活力和气息,在灿烂的阳光下镀上一层迷人的彩衣。昆明的阳光总是给人一种神秘,一种亮丽之感,仿佛昆明永远都是白天,永远都温暖。尽管昆明地处云贵高原,更加贴近太阳,更像太阳之子,但是这里的阳光却并不十分毒辣,而是温和地、柔顺地普照万物,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似乎没有什么人去关照这些花木,但是得到了阳光的垂爱,自然绿树长青,鲜花常盛。大概就是因为如此,这样的阳光才养育了昆明这个看似慵懒的城市。翠湖公园,一向是昆明人休闲怡情的最佳去处。

也许,这并不能称做慵懒,更是一种悠闲。尽管昆明是云南省的省会,尽管这里高楼参天,拔地而起,钢筋和水泥充斥着大街小巷,石板路也渐渐退避到有限的历史的角落。可是,与现代的国际化的商业氛围相比,它似乎更加怀旧,更加古朴,于现代中透露出一股不凡之气。

当旭日弹出地面的时候,似乎有些不羁的昆明人就在错落有致的街道上开始了一天的徜徉。潺潺的水流声和着遥远的古乐曲,从古城的巷子里传来,婉转得一如幽深曲折的街道。一些白须老者坐在幽静的茶社,伴着一天的阳光品茶,从早到晚,似乎有消遣不完的消遣,悠闲不尽的悠闲;那些崇尚美丽的各族少女们,似乎更迫切地要享受阳光带来的笑容,三五成群地从衣装店走进走出,欢笑声就久久地漂浮在空气之中;即使那些终日奔波的工薪一族,也总可以找到很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哼着春天的歌谣,看溪中游鱼,赏名胜古迹。昆明慵懒得似一个贪睡的孩子,若不是身边有人一遍一遍地催着起床,大概就会一直睡到昏天黑地。所以这里尽管也有奔波的脚步,却并不如其他地方那般匆匆;尽管有生活的压力,却并不如其他地方那般艰辛。总有一些什么是缓慢的,是懒洋洋的,像城中的流水,丝丝缓缓,轻飘飘地绕过小桥人家、亭台楼阁;像缓慢的火车,“没有汽车快”;似乎也像一个哲思,一种心境,像老子的“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像那句经典的广告语:“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昆明的花店

庆幸的是,在昆明,无论前往哪一处地点,沿途的风景都那么迷人,心情当然也一定会和风景一样轻松直至放飞。那些茂盛的花朵都在无私地熏染着如花一般迷人的故事和爱情。

比较久远的典故大概是关于金殿和吴三桂的了,因为昆明建城的时间相对而言并不漫长,也就没有如大理一般多的历史。平西王吴三桂的故事流传甚广,一方面因为那段动荡的历史,另一方面,也要感谢《鹿鼎记》和陈圆圆。至于金殿,它是吴三桂富甲一方的标志,也是让昆明稍显厚重的筹码。金殿是用黄铜建造的,而铜是当时那个年代做钱的材料,换句话说,金殿是用钱做出来的,里面还有吴三桂当年用过的大刀。当年“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时不晓得用的是否就是它。这句诗虽说是诗人吴伟业为了讽刺吴三桂而写,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吴三桂对陈圆圆的爱也可谓深刻至极。后来吴三桂举兵叛变,兵败后死于异乡;而陈圆圆最终削发为尼,以青灯黄卷了却残生。多少年以后,这段情节有些模糊和离奇的故事依然是昆明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伴着陈年老酒,各有各的嘲讽和叹息。红嘴鸥和人的亲密接触

在云南,仅昆明地区,就生活着20多个少数民族,且历史悠久,各种文化和信仰也不尽相同。在昆明的各个角落,都看得见身着不同民族服饰的昆明人,在大街小巷穿梭往来,俨然一派异国般的情调。而且,这里还有各式各样的节日,有的或许早有耳闻,有的则让人大吃一惊,拨动着每一个外来者的好奇的心弦。苗族的花山节,纳西族的米拉会、棒棒会,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彝族的火把节等等,五花八门,风情各异,会让任何一个人流连忘返。

昆明因而成了一个快乐的城市,甚至连那一群群红嘴鸥都会不远万里地从西伯利亚飞来,栖息在翠湖、滇池等地享受快乐和温暖。它们高声地鸣叫着,如感慨旅行的快乐和理想成真一般,如感谢昆明温暖而慵懒的阳光一般。这些万里倦飞的旅客,它们也执著地追求着昆明的四季如春、美如画卷,那么,又何况聪敏的人们呢?

这些万里倦飞的旅客,它们也执著地追求着昆明的四季如春、美如画卷,那么,又何况聪敏的人们呢?大理一个人,默默地行走在,幽深的小巷和远古的庭院,宛如行走在色彩斑斓的画卷中。那些消逝的刀光剑影,却映射出无与伦比的安宁。“美的女子养在深闺,最美的风景藏在边陲。”曾经有人用这样一句话把大理的秀美涵盖其中,也把大理的风花雪月刻在了人最们的心上。“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

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自古以来,大理因风花雪月而闻名于世,风花雪月因大理而婀娜多姿。古城暮色

所以,大理几乎是天下每一个旅人梦想开始的地方。行走于大理的每一条高山小路,或荡舟于每一片清澈的湖面,都仿佛走在斑斓的梦中。叶榆城是大理的古城,又名紫禁城、中和镇,背靠苍山,面临洱海。

下关的风并不会吹痛肌肤,似乎更像情人体贴的爱抚,轻柔地在面颊、在手臂、在耳旁掠过,似吹开了遥远的记忆一样,荡开层层美丽的涟漪。可还来不及回味,就会眩晕在如海的花丛中,鹅黄的、鲜红的、大紫的,还有那许多根本无法形容的色彩,都扑面而来,似带着剧毒无比的清香,让人软绵绵地昏倒在苍山脚下。还来不及感受苍山的巍峨,来不及伸开手臂摘一朵洁白的雪花,就在洱海里的倒影中迷失了。天空如此湛蓝,青山如此苍翠,就连水波都如此可人。荡漾开的湖水像一只只飘飞的蝴蝶,思绪又飞到古老的蝴蝶泉边寻找曾经的痴情。那棵合欢树依然如此挺拔,娇嫩欲滴,滴出来一段又一段缠绵的故事和醉人的爱情……

有时候,大理就是这样的虚幻,让人深深陶醉在每一个自己编织的梦中。似乎,这些也是大理古老的歌谣,一遍一遍传唱,从遥远的历史中传来,翻山涉水地飘进每一个人的耳朵,让人来不及保持清醒,就醉倒在大理古城的怀抱中了。

大理古城似乎因为段氏的“一阳指”和“六脉神剑”而人尽皆知。在众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可以追踪的侠义世界,所以,太多的人不远千里万里,非要一睹这个南疆部落的风采,感受武林侠客的高深和度量。大理的段王爷、段誉虽说早已跟着那个奇幻的世界作古,可却无法掩盖古城昔日的风姿。事实上,大理的确是一座千年古城,并不是金庸老先生的杜撰。汉武帝时期,曾开辟了南方丝绸之路,大理就是这条商道上的重要通商口岸。唐代时期的皮罗阁统一六诏后建立的南诏国、宋代的大理国都曾将大理作为都城。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给大理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大理因此历来就有“文献名邦”的美称。古城里那些青瓦屋檐的民宅,斑驳的鹅卵石墙壁,都在诉说着大理的古朴和沧桑。可能因为段氏王朝的子孙都酷爱养花,所以时至今日,走在古城的街道上,随处可见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素馨兰从鹅卵石的墙壁上偷偷地溜出来,与苍山洱海争奇斗艳,或许,也是为了感受苍山洱海的风情,为刀光剑影的江湖增添一处世外桃源的风流。

所以,这里不再有唐朝时“天宝之战”的血雨腥风,而多是南诏风情岛般的幽远和安宁。南来北往的行人在踏上古城的石板路后,似乎也平静得异常。那些平日里的喧嚣和浮躁都在厚厚的历史云层中分解了,那些城市里的匆忙和焦虑都在流淌的苍山雪水中融化了。古老的城墙犹在,朱颜未改,似在享受着绵延古今的安逸。抬头远望,碧天白云,繁花流水,各有各的悠闲,各有各的慵懒。听着自己的脚步在安静的街道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似乎就听见了历史轻轻的回声,就听见了心里面最原始的呼唤。仿佛一切都回到了最初的模样,似乎耳边只飘过崇圣寺的钟声,荡漾着久远的宁静;似乎眼前只飘过鸡足山的缭绕的佛香,弥漫着久远的祥和……

即使只是大理的一个行色匆匆的过客,在风花雪月的现实和梦幻中,也会诗意地栖居片刻,而这片刻中,却寻找得到脑海中永恒的安宁。南诏王避暑行宫是南诏风情岛上的主体建筑。“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窗、大理民居建筑的基础和外形色彩”,十分独特和罕见。丽江一走进它,梦就开始了,绚烂得不可想象。睁开眼,梦依然没有结束,反而更悠远,甚至,比回忆还要芬芳。定有些人因为丽江动听的名字而走进了丽江,走进了梦幻一般的水的世界,当离开的时候,就带走了湿漉漉的记忆。一

水是丽江的灵魂,丽江就是因为一条美丽的江水而得名。从那一刻之前很久远的时间开始,丽江就用美丽的水装扮着美丽的容貌,一直到现在,而且还会延续这之后很久远的时间,直到无限。夜色下的丽江,是最美丽的油画。

丽江的水是博大的,是清洁的,是可以洗涤污垢的。玉泉在丽江的东北,每一天这里的水自黑龙潭涌出,这常年的清流,滋养着丽江的土地,无私地打造了丽江“户户朝阳,家家流水”的高原水城风貌。到了明代,土司开挖西河,由于丽江的地势西高于东,人们定时把西面的河水引入到中间来,这样便可以轻松地冲洗五花石铺成的街面,保持城市的清洁。

慢慢地流淌在丽江古城里每一条街道的水,几乎都足以让无数人为之痴迷,为之倾倒,也让丽江因此被称为“高原姑苏”、“中国威尼斯”。这些水是慵懒的,很像丽江人的生活那样随意、自然。这些水更是纯洁的,很像山涧的清泉那样看上一眼都会让人神清气爽。每一天清晨,水从高山或深潭流出,带着红土高原特有的深邃和宁静,漫过山坡,掠过街面,开始分散,又汇集在每家每户门前的小桥之下,从一家到另一家,仿佛传递金榜题名或者喜结连理的讯息一般从城西流到城东,从城北流向城南。丽江古城里的人们就在这欢快而细微的汩汩水声中开始新一天的耕耘和收获。丽江的水太过顽皮,会跳跃着前进,跳到街面上,街道就变得酥软了,每一块古老的石砖仿佛都沐浴在早春的细雨中,像孩子一样天真地眨眨眼,发出一阵清脆的欢笑声,在笑声里感恩着上天的恩泽;偶尔,它们还会钻过丽江人家的高墙,流进庭院,滋润着每户人家里散发着各种芳香的花草,所以自古就有“丽郡从来喜植树,古城无户不养花”的赞语。若不是因为丽江的水,想必“喜植被”也只能是一厢情愿的了。

或许先有丽江水的清澈才有丽江人的珍惜,或许先有丽江人的觉悟才有丽江水的纯洁。无论怎样,当一个外地人看到如此的丽江水后,都无法用任何一个理由说服自己离开丽江,因为对任何一个人来说,这都是极其残忍的。流水、小桥、人家,宛若秀丽的江南。

总想不出是丽江清甜的水酿造了甘冽的酒,还是丽江的悠闲打造出了丽江的酒吧文化,或者兼而有之。走在丽江古城的洋人街上,四处林立着风情各异的酒吧,如鲜花绽放一般。累了,就随意择一家,点一杯有着神秘而美丽的东巴文字名字的酒,慢慢地品味,慢慢地陶醉,任由时光把心事也酝酿成一杯醇厚的酒。丽江酒吧最大的与众不同在于白天的时候,顾客可以随意地坐在艳阳高照的街头,漫无目的地看着人来人往,随心所欲地听着淙淙水声,而远处,仿佛古城的《白沙细乐》或《丽江古乐》附着空气悠悠传来,让人独自享受那份自在和悠然,醉生梦死般甘愿沉沦下去。有时,还会结交很多如自己一般由外地而来的朋友,风俗民情的讲述,历史现实的品评,名山大川的赞叹,丽江古城的怡情……煮酒论英雄,千杯也不醉。也许明天就要各奔前程,再没有相逢的机会,即使相逢似乎也未必辨认得出,可是至少在丽江酒吧的今天,彼此是快乐和幸福的。所以这样的惬意和惬意的邂逅想必一定可以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一抹金灿灿的印记。也许,人生的价值和意义,甚至命运也都会因此而改变,让自己都会有一些猝不及防的惊喜。丽江黑龙潭

当夜色悄无声息地弥漫开来,酒吧里更温情脉脉了。不知疲倦的丽江的水依然映着满天清朗的星斗,满河都是大红灯笼的倒影,为酒吧街镶嵌上流光溢彩的流苏。酒吧里,那些本地的、外地的人们仿佛都要一醉方休的样子,慵懒而又放肆地摇摆着,舞蹈着,酣畅淋漓地享受着。

丽江的酒吧,如丽江的水一般流淌着快乐。但是丽江的快乐,却远不止丽江的酒吧这么多。在丽江,无论怎么走,都走不出丽江水的萦绕;无论多少年以后,当记忆泛滥,每一次脑海中的丽江,都是洁净的水一般的记忆。香格里拉那份曾经海誓山盟的爱情,那个依然魂牵梦萦的身影,只让涩涩的痛苦透过温馨的记忆,撒下淡雅的哀伤,在呼吸中静悄悄地漂浮。概,香格里拉是因梦而生的。所以与其说香格里拉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如说香格里拉是一个瑰丽的梦,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大瑰丽的梦。而在梦里,每个人都足够欣喜,足够陶醉,甚至足够疯癫。“香格里拉”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心中的日月”。

灿烂的阳光推动着岁月的年轮,皎洁的月色律动着生命的茂盛。香格里拉的一天天、一年年,都书写着神奇,变换着颜色,孕育着新生。

清晨的朝阳漫过高大洁白的梅里雪山,洒一片金碧辉煌在幽深的松赞林寺。寺院中千年不绝的钟声就穿过斑驳的佛墙,在浑厚的韵律中荡满了山间。伸伸懒腰,让诵经声洗涤耳目,感受遥远的历史的礼遇。推开窗,远山犹在,却雾蒙蒙的一片,白的雪,白的烟云,还有纯洁的气息和思想。穿上长袖宽腰的藏服,戴上羊皮的糌粑口袋,把所有的期望都拴在沉重的牧鞭之上。推开门,属都湖的晨雾在身后弥漫,又渐渐淡去,像曾经刻骨铭心的回忆一般,轻飘飘地滑走。纳帕海的草香吸引过每一匹野马,纵身而上,如骑士般威武飒爽。当悠扬的鞭声和粗犷的歌谣开始填充草甸,新一天的香格里拉就来到了眼前。

纵马驰骋在雪山脚下,或是碧塔海边,感受高山的纯净和湖水的清凉。偌大的山谷,偌大的草原,只是一个人的天下,或许,只属于自己和那些珍奇的鸟兽。自由来得过于突然,脑子中瞬间迷失了方向,不知该怎么放纵自己,身往何处。或者,像藏族群众一样地行走吧,把自己放进阳春的画框之中,红花绿草,碧水青山,处处是异样的民风民俗,有牦牛悠闲地漫步,有杜鹃花高挑的身姿,有简陋却温馨的民房,民房中传出声声的“扎西得勒”,酱红色的僧袍斜过肩膀,露出健硕的右臂,像阳光涂抹后的深红,念着经文,盘旋在洁白的雪山山腰,不时地叩首膜拜,安宁而又安静的虔诚升腾在每一寸大地上……或者,像少女一样地行走吧,花丛中,也看得见她的妩媚;树林里,也听得见她婉转的歌声;小溪旁,仍有她飘浮的香气;草地上,还有她幸福的相思……或者,像杜鹃花一样地生长吧,享受大自然的雨露滋润,绽放成最亮丽的风景中的一抹……或者,像藏羚羊一样地生活吧,在香格里拉寻找最可口的食物,吮吸天地之精华的琼浆玉液……或者,像别人一样地感悟,感受四季在一天之内的变迁,感受三江并流带给心灵的震撼……最好,像自己向往的那样,或疾速奔跑,呼喊着熟悉的名字,呼喊着凯旋的口号,任风划过耳边,任雨打在脸上,任阳光不住地赞叹,任小草羡慕地眨眼。这里只有自己,只是自己的天地。或安静地仰卧,看浮云聚到一起又悄悄地散开,像偷偷地接了个吻,怕别人看见一样;看远山起伏连绵,白雪之上总有缥缈的影子,荡过来荡过去;看小草迎风曼舞,摇摇头,晃晃脚,好像要跳出地面,尽情地疯狂一番;听汩汩的流水,流动着自然的神奇,悦耳的旋律,一切似乎曾在遥远的记忆之中;听鸟雀啼鸣,叽叽喳喳的似在互相召唤,又像催人入眠的歌谣;看一切看得见的,也看得见别人看不见的;听一切听得见的,也听得见别人听不见的……然后,悄悄入睡,心醉在自己瑰丽的梦中。

那些来过香格里拉的人,大概都不曾离开;即使离开了这片土地,也依然活在它的梦里。梅里雪山脚下,随风飘荡的经幡。

这个瑰丽的梦是奇怪的,是虚幻的,是足以令人感到幸福的;但有时,这个梦也足以让人幸福地哀伤、脆弱和哭泣。

当美丽来到眼前,芸芸众生都带着极度的欢喜雀跃去迎接。可是那天,所有的美丽转瞬即逝——好像身旁,依然有一个那么熟悉的身影,说着那么熟悉的话,明亮的眸子里闪烁着不尽的缠绵悱恻。当轻轻地去拉起她的手,想过去拥抱一下的时候,梦就破碎了。看着自己的指尖仍在微微颤动,就告诉自己这些都只是久远的过往了,唤,也唤不回来了。或许,还有那些远去了的亲人和朋友,一如当年的音容笑貌,体贴着自己,关爱着自己;有一声声的豪爽大笑,一起玩耍过的游戏重又回来,刚想声嘶力竭地呼喊,梦就破碎了。摸摸脸颊上两道浅浅的溪流,就告诉自己有些人只会出现在记忆中了。或许,还有曾经的辉煌的过去,辉煌的成功,还有如今失意的样子,失魂的落寞……当夜色渐渐降临,梦就破碎了。揉揉惺忪的睡眼,欣慰着有这样的美好擦身而过,也忘记了抱怨所有的美好都不肯永久,只轻轻告诉自己:一切都已经过去。辛勤的人们世代生活在这里,这里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雪域草原的女儿们辽阔的草原,火红的花朵和幽静的村庄。

这就是香格里拉,一个完全自由的家园,自由得让人不知所措;一个充满梦幻的地方,每一株草、一朵花、一粒土都在自己的梦中生长。

很想离开,因为担心这样的美丽不能永久,担心生命的短暂来不及在这里终日享受,担心这么美丽的梦有一天会突然破碎……

更不想离开,因为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地奔赴才能见上一面;因为可以不再理会世俗的纷繁复杂和人心不古;因为可以活得更真实、活得更像自己……

想想那些来过香格里拉的人,大概都不曾想离开;即使离开了这片土地,也依然活在它的梦里;而那些在它的梦里遨游的人,一定也选择了在这里重生!

剑川寺登街

空旷的街道上,时常响起热闹的喧嚣;冷清的街道上,曾经走过繁华的脚印。映入眼帘的是清朝的民居和铺子,古树掩映下有瓦舍人家的古朴清幽,街面上数棵古槐树参天傲立,三重檐楼阁建筑的古戏当台旧貌犹存;听着踩在明朝的石板上的脚步的声音……恍惚间又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若不是街道上不见了当年的繁华,简直让人怀疑时间是否倒流了。四方街上展现出曾经的辉煌和岁月的沧桑

这就是剑川寺登街——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集市。曾几何时,成千上万的马帮从这里穿梭而过,人声鼎沸,为这里的区域经济和文化带来空前的繁荣。虽然这些都已随风远去,可总会有一些不灭的印记流传至今。

因为剑川寺登街的古朴犹存,那些民间的节日也流传了下来。最盛大的要属太子会了。轿子上的“太子”,俨然就是几千年前的释迦牟尼,虽然年幼但已经透露出无比的光辉和庄严,闭目养心中参透着世界和生死的哲理,给于众人那恩赐无边的神恩和福祉。

寺登街的人们应该祈求到了那份幸福,至少从寺登街千百年来都不曾被浓厚的商业和现代气息所毁坏就可见一斑。那沧桑的石板还在回响着马蹄声声,那空旷的古戏台似乎还演绎着的古老的脸谱……

巍山

总是岁月流去匆匆,冲刷不掉的——是它遥远的盛名和,古典的气质。云南巍山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山是唐代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南诏国的发祥地,也是南诏国初期的都城所在地。就是在这里,南诏王皮罗阁历经百战,完成巍了他一统六诏的霸业。修建于明代洪武年间的拱辰楼的南、北两面上檐,至今还悬挂着“魁雄六诏”和“万里瞻天”的大匾。

这也是一座马帮的城市,作为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重镇之一,它见证了千年历史上的如烟繁华。一声震天锣响,千百匹骡马杂沓而来,普洱的茶叶、藏地的皮毛和汉地的陶瓷纺织,都在这里停泊和交流。马帮已经在历史上消退,但是在城市沉睡之后,那连绵不绝的马蹄声依旧会在空旷的大街上响起。而巍山城北的雄关鸟道,青石板上的马蹄印痕依旧醒目,却再也看不见逶迤而来的队伍。

02 像激情一样恣肆

三江并流

无限地接近像无限地猜测,要相聚,还是分离?该怎样才能聆听,它们内心深处的声音。20世纪80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面对着一张卫星遥感地图,瞪大眼睛,不敢置信。在图上,赫然有3条永不在干涸的大江并行着奔腾,坐标是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这一地区就是中国云南省,这3条大江就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

20年后,三江并流入选了《世界遗产名录》。宝山石头城附近的金沙江峡谷,站在谷底抬头仰望,可以说是万丈悬崖,一线蓝天。

三江同发源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一路南下,豪迈狂放,各领风骚,进入云南境内。在横断山区纵谷的险要峻迫地势下,三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约束,开始并行奔流,从北向南的170多千米,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在这期间,澜沧江距离金沙江最近的时候只有66千米,而澜沧江与怒江的最短直线距离则只有不足19千米。

似乎千里的奔流只是为了一次团聚,似乎千年的等待只是为了最后的交融。在这一刻,它们变得如此的接近,而梦想又是如此的和现实相濒临。如果哪一条河流摒住自己的气息,就能够听见另外两条的咆哮。但是虽然近在咫尺,每一次的上前企图拥抱,却都有高山的阻隔。永远是可望不可及,永远是不能排解的遗憾,而江水永远是流不尽的寂寞。云南怒江丙中洛乡所在地怒江第一湾,和澜沧江、金沙江直线距离仅66.3千米,有专家建议,在此把三江打通,将水引入黄河。

或者正因为三江各有自己的使命,每条江水都要哺育属于自己的文明。在使命的面前,只有放弃自己的姐妹亲情;在文明的面前,只有把亲情和故土一同割舍。确乎如此,3条举世闻名的大江中的无论哪一条,都足以让人久久振奋。因为每一条都充满了诱人的色彩和传说,每一条所孕育的文明也足以和它自身一样源远流长。但是,当它们并列着流过170千米的时候,该是怎样的一种惊心动魄。

有人说它神奇,有人说它壮观,有人说它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有人说它不属于地球……说它什么的都有,但说得最多的,是震撼。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和魔法让它们呈现出如此这般的雄奇,站在临近的山峰俯瞰它们,几乎满眼望过去,都是新奇的想象。

三江并流地区内高山和雪峰横亘绵延,海拔变化呈垂直分布,从海拔760米的怒江干热河谷到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共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且造型迥异的雪山。身在山下,仰望四方,目之所及的雄伟会让人有井底之蛙的感觉,高山上的人、树、雪及种种似乎都是遥不可及。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千米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峡谷内沟壑纵横,幽深却不荒芜,热闹而非浮躁。这时,就会感觉身在天空,俯瞰世界的角度和高度让人觉得高大,似乎可以随时改变下面的世界,按照自己的设想重建起来。金沙江是一条狂放不羁的江,却也是一条传奇优美的江。

每年春暖花开,这里绿毯般的草甸上、幽静的林中、湛蓝的湖边,到处是花的海洋,可以观赏到200多种杜鹃、近100种龙胆、报春及百合等野生花卉。因此,这里被植物学界称为“天然高山花园”。几乎很难想象在如此雄浑,雄浑得近似悲壮的地方会有这许多草木的精灵,可它们确确实实用自己多彩的外衣装饰着这片纯洁的净土,没有几个人能把所有的花都认遍。即便素未谋面,它们也热情地欢迎着每一位到来的人。

三江并流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不到0.4%,却拥有全国25%的动物种数。目前,这一区域内栖息着珍稀濒危动物,如滇金丝猴、羚羊、雪豹、孟加拉虎、黑颈鹤等77种国家级保护动物。天空不时撒下一阵鹤鸣,抬起头,却发现它们也在含情脉脉地对望;草地上不时蹦出几只羚羊,一转身,又消失在苍茫中……或许,它们都像童话里的一般,会说人类的语言,会像人类一样思考。

这里还是藏、怒、傈僳等16个兄弟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不同的穿戴和不同的生活习惯都融合在3条大江里,团结和谐,源远流长。

险要的峡谷沙滩,幽静的草原牧场,秀丽的高山花甸,丰富的珍稀生物,独特的民族风情……都是三江地区震撼人心的筹码。同样还有一个不能令人忘怀的,那就应该是香格里拉了。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充满和平、安宁和幸福,是公认的世外桃源。所有的一切,让三江并流地区成了云南省乃至整个中国大地上最令人神往但仍然笼罩着最神秘的色彩的一个区域、一个天堂,也足以让每一位向往的人魂牵梦绕,让每一位到来的人流连忘返。

而3条江水,并流170千米之后,在无限接近之后,在留下了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一方水土之后,由于不同的使命,终于要义无反顾地各赴前程。澜沧江向南缓缓而下,穿越国界成为了东南亚湄公河的上游;怒江还是暴跳如雷,一怒千里,向南闯进缅甸,得到了另外一个名字“萨尔温江”;而金沙江,中国的金沙江,始终是那样的眷恋它的祖国,对它始终有着那样深深的感情,在石鼓镇,金沙江是那样的不可思议地以一种奇迹的方式,蓦然掉头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前进。它汇集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有容乃大,于是中国便有了一条最大的河流——长江。

河流永远不会回头,三江终是越行越远。但是,它们还会有再次相聚的地方,那就是海了。三江地区峻迫和舒缓相间,高山与河谷比邻,给人柳暗花明之感。

长江第一湾

在你毅然转弯的地方,划下了一道优雅且深邃的弧线。你弯出来的,不仅是突兀如山般的性格,还有浓墨重彩的历史,诉说着岁月的安详和沧桑。久以前,金沙江本来要向南流出国界,可是江流有情,它为了要到太阳升起的东方寻找光明和爱情,毅然掉头而东,汹涌澎很湃地穿山绕林,从此之后一路汇纳百川,成为中国最大河流——长江,于是孕育了南中国的千古文明。那个转身的地方,就成了天下奇观——长江第一湾。

美丽的传说故事也许只是茶余饭后的消遣而已,可是长江第一湾的优雅和性格却远不是简单的消遣中即可说明的。难怪前人有诗云:“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石鼓镇红军渡江雕塑,军民鱼水情深。

且不论这“大观”如何之“大”,也不管转弯处的江水前也汹涌,后也滔滔,单单在这一转之间,就显露出了无尽的温柔。这一带,江水清幽,水势静谧,岸边垂柳依依,丝丝缕缕随风轻展,舒适又懒散地摇摆着腰肢。尤其在春天,岸边、山间、谷旁,金黄的油菜花开出偌大一片,满满地映入人的眼中,连江水都映得耀眼夺目,不仅博得每个人啧啧的赞叹声,更成了让人无法抗拒的诱惑;再配备上温婉的花香,让人仿佛置身于流光溢彩的宫殿,随意地倚在金色的床榻上,或阖目静思,或聆听歌伎动人的歌喉,悠哉乐哉。到了秋天,掬一捧清澈的江水,仔细感受江水浸润肌肤的清凉,沉浸于秋风亲吻面颊的清爽,又是别有情调的乐趣。这时的油菜花虽已落尽,花香却铺满岸边的林间草丛,伴着缠绵醉人的秋色,袭上多愁善感的心头:真愿此生如此过,不羡红尘世俗人。传说中,这是能够淘洗金子的江水,淘金的工人如今早已不在,金子想必也沉淀于泥水之下,却留下了一个美丽的名字——金沙江。

可有谁能想到,这其中,曾经掺杂过兵戈和战争的印记?在“转身”的沙松碧对岸,有一座历史名城——石鼓镇,镇上因有一个用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而得名。石碑是明代嘉靖二十七年至四十年(1548~1561)间,丽江知府木高向北进军凯旋后的记功碑,石碑两面都刻有铭文。

这神奇的小镇,有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木天王曾在这一带藏有宝物,并留下一首诗,诗云:“石人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能猜得破,买下丽江府。”又相传三国时期,诸葛亮平定南中,在此“五月渡泸”(金沙江古称泸水),立下石碑为证。还相传,碑的一侧有裂缝,世事动乱,碑就会自动裂开;太平安定的年月,碑上的裂缝又会自动闭合。这都是些看不见也无从考证的传说,为石鼓镇蒙上了一层蝉翼般神秘的面纱。

由于小镇背靠巍峨的青山,面向舒缓的江水,退可以守,进可以攻,所以成了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长江第一湾因此见证了宋元明清各个历史时期的朝代变迁和民族融合。据考证,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军南征攻打云南,这里是元军乘牛皮袋渡江的地方,也就是历史上“元跨革囊”的发生地。这里还是红军第二、六军团北上抗日过滇西、渡金沙江的渡口。在渡江中,红军和各族人结下了难舍难分的鱼水之情。解放后,在石鼓碑背后高兀的山坡上,建起了“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它俯瞰长江第一湾,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和第一湾相得益彰,也尽展红军的精神风貌和英勇风采。红军长征渡江纪念馆也坐落在石鼓镇的金沙江畔,这里陈列着红军将士曾经使用过的马灯、手电筒、水壶、公文包、医疗器具等,每件东西都能向世人诉说出一个动人的故事。长江第一湾在纳西语中称为“剌巴”,意为虎啸处或虎族之花。

长江第一湾也因此变得更加美丽而深刻。

走进如诗如画的石鼓风光,仿佛走进了一条历史文化的长廊,一种岁月堆积起来的厚重和沧桑会带人进入一个更为古老的纳西传说。而今,那形态各异的青石板上纷至沓来的,是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游人。长江第一湾的神秘正在不断地向世界敞开怀抱,把自身的美丽和美丽的云南展现在世界面前。

无疑,纳西族人是幸运的。他们在这么美丽而又神奇的地方生活着,那么安逸,那么宁静,那么祥和;他们见证了历史,诉说着岁月的变迁,享受着和平世界里纯粹的和平。纳西族人又是幸福的,他们像长江第一湾那样,坚定果敢地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而幸福像东方升起的太阳一样,每天都如约而至。

怒江大峡谷

是什么让你一怒千里,荡气回肠的爱情,还是红尘俗世的牵绊,还是崇尚自由的狂放不羁?“崖倚天立,万仞从地劈。云飞不到顶,鸟去难过壁。”情不自禁地吟着边塞诗人岑参的这些诗句时,就已经走进了世界上最双神秘、最美丽、最古朴的怒江大峡谷。

怒江,顾名思义,水盛流急,涛激浪怒,大概也正因此而得名。从唐古拉山发源后,就保持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狂吼着,咆哮着,恢宏悠远,一怒千里,奔涌向前,狂放不羁。即便两岸有十分迷人的景色,即便身后有巨大的声音召唤它回头,它也依然自顾自地向前冲,像一名百米运动员冲刺的脚步般迅捷,更像一名杀入敌营的勇士,早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了。它只有一个信念:向前,再向前!只留下宣泄的声音,愤怒的形象,没留下一丝一毫要如此的理由。怒江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的南麓,流经西藏、云南,出国境穿过缅甸,最后注入印度洋。怒江大峡谷河谷与山颠高差达3000至4000米,号称堪比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东方大峡谷”。

怒江大峡谷里的水随着季节的变换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峡谷两侧的山上枝繁叶茂的时候,江水就倒映着山间的树木及原始森林,绿油油的一片,绿得好像油画一般,不那么现实了。有时又是那么蓝,似乎天神将世界所有的蓝色颜料全部倾倒于怒江之上,怒江就变成了一匹随风涌动的蓝绸缎,缠绕在高黎贡山与碧罗雪山这两位可心美人的脚下,仪态万千,风情万种。在树叶凋敝、白雪皑皑的季节,怒江水就是银白的颜色,像泛起的片片碎银,发出耀眼的光芒。一年四季里,怒江总是流露出和着时令节拍的协调,即使本身奔流的样子那么我行我素。

怒江大峡谷由于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垂直气候。这里经常是,河谷里面还是翠绿如碧、鸟鸣谷幽、花香四溢的春天,而山巅之上却是冰雪层叠、严寒逼人、阴郁冷森的冬季。奇花、异草、怪树在这里生长茂盛,野兽珍禽在这里栖息生存。这里的景物总给人一种季节的错觉,又仿佛人间仙境般令人意乱情迷。

峡谷的两岸尽是高山夹峙、壁立千仞、危岩嶙峋,很多江岸都是垂直上下的石壁,仿佛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哪怕只有一小块岩石不慎脱落,也能够在降落数千尺后激起轩然大波。船行于此,连向上仰望的勇气都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想借助怒江滚滚的江水快速通行,逃离这令人毛骨悚然的险境。因此有“水无不怒石,山有飞来峰”之说。傈僳族妇女通过溜索在怒江上凌空飞翔。

溜索被称为“怒江天桥”。相传很久以前,一对分居于怒江两岸的傈僳族男女相爱了。两人对岸相望,被奔腾于峡谷中的滔滔江水阻隔,无法自由地相会。若要相会,必须带上好几天的干粮在路上食用,且要日夜攀岩附壁,披荆斩棘,更难的是还要横渡怒江,才有可能执手相望泪眼。在饱受相思之苦以后,两人受到彩虹的启发,在怒江两岸拉起了两条倾斜的粗篾绳。绳下挂一只大竹篮,人坐在竹篮里,顺势飞渡,很快就到达彼岸了。溜索由此而来,至今也仍带着那股炽热的相思之情为当地的青年男女演绎久违的童话。更多的时候,溜索是一种工具,由两条亮晶晶的钢质溜索组成。那闪闪的银光似乎来自奔流的江水,也似乎来自爱情的结晶。怒江之上的溜索有两种,平溜和陡溜。平溜的溜索两头一样高,平行于江面,来往都可过,但溜到江心后必须像猿人一样攀到对岸,比较费力但可以锻炼身体。陡溜的倾斜度较大,一头高,另一头低,可以借助惯性自动滑向对岸,身体可以尽情地摆出各种得意的造型,宛如“水上漂”轻功一般的令人羡慕,而且比较节省力气。傈僳族人的智慧由此可见一斑。随着工具的进步,男女老少都能够在江面上自如地溜来飞去了,甚至带着家禽、牲畜都可以溜索过江,令人叹为观止。

过溜索是很需要勇气的。可想而知,那对傈僳情侣把生命系在一根并不太粗的绳索之上,飞越那万丈峡谷该是怎样的胆战心惊。要知道,溜索下那震耳欲聋咆哮的江水是因为发怒才被流传开的,它会允许有人冒犯自己,在太岁头上动土吗?可是,当一方看到恋人突然间“从天而降”时,感到的惊喜似乎远比冒一次险更加值得;当崇尚自由的爱情的信念超越生命的重量时,他们就已经无所畏惧了……如今在怒江上,横架两岸的桥梁越来越多,但溜索仍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远征军第五军九十六师从缅北战场撤退,在翻过高黎贡山后,不巧被汹涌澎湃的怒江阻拦。当地的傈僳族和怒族人迅速组织起来,连夜赶编篾溜,成功地在怒江上架设了十余根溜索,让6000多名官兵顺利地跨过了怒江天险,也创造了“一根篾溜渡过千军万马”的历史奇迹。

似乎,对岸永远都有一位落寞的女子,长久地等待着与情郎下一次团聚。

无论怒江多么愤怒,无论它的涛声让人多么畏惧,在这里,你永远找得到生命的美丽。似乎,对岸永远都有一位落寞的女子,长久地等待着与情郎下一次团聚。怒江露出了它温柔的一面

虎跳峡

如果江水冲刷的不是石头,也不是天上的浮云,那么是什么突破我的胸膛,而在耳畔轰鸣的这一时刻,我发现了自己残缺的灵魂。沙江像一个温文尔雅、羞涩内敛的姑娘,日夜唱着动人的山歌缓慢地向前流淌,然而到了丽江与香格里拉交界处——玉龙金雪山和哈巴雪山之间的大峡谷时形势发生了巨变。地势陡然下降,本来百余米的江面突然变窄为20米左右宽的壶口,水流骤然汹涌澎湃、不可遏抑。然而其江心一块青黑色的巨石,横卧中流,如一柄利刃,又似凶神恶煞的守卫将军。当水流冲撞到巨石时便被其一分为二,雷鸣裂岸、白浪滔天,似万箭齐发,横冲直撞、前仆后继。此后,金沙江凌空飞下,更是以雷霆万钧之势冲向崖底,又弹跳而上,形成万朵雪白晶莹的浪花,沸沸扬扬,回旋翻滚,如千条蛟龙搅湖闹海,似万匹银马奔腾驰骋……那块巨石就是传说中的虎跳石,这山摇地动的故事就发生在目之所及的虎跳峡的“上虎跳”。虎跳峡东面为玉龙雪山,西面为哈巴雪山,峡谷垂直高差379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

虎跳石的来历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和玉龙山、哈巴山原是五兄妹。三姐妹长大了,相约外出择婿。父母又急又气,要玉龙、哈巴去追赶。玉龙和哈巴抄捷径来到丽江,轮流守候,并约定谁放过三姐妹,就要被砍头。轮到哈巴看守时,玉龙刚睡着,聪明的金沙姑娘边走边唱,婉转动人的歌声使哈巴听得入迷,渐渐也睡着了。金沙姑娘瞅准机会,从两个哥哥的脚边猛冲过去,大声笑着飞奔而去。玉龙无法违反约定,抽出长剑砍下了哈巴的头,哈巴的头落在江中就变成了虎跳石。在虎跳峡徒步的勇敢者,睡眠中灵魂和江水一起漂远。虎跳中峡

至今,虎跳石依然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可是,整个虎跳峡却无法用静态的画面来表现。它是一种流动的壮美,需要用耳朵倾听,用眼睛记录,用心灵感受。

虎跳峡不仅深,而且窄。在“中虎跳”的许多地方,身入谷中,看天一条缝,看地一条沟,看江一条龙;头顶绝壁,脚临激流,令人心惊胆战,手上也会渍满汗水。“下虎跳”是地势较为宽阔的一段。这里可见两岸峭壁接天,宛若天然石门,江水夺路奔腾,卷起千层浪。在这里,依稀感受得到金沙江姑娘欢笑而去的快感。

虎跳峡以险闻名天下,但其身边,仍不乏安居乐业的人民。无论阳光普照还是夜深人静,无论烈日当头还是在熊熊燃烧的火塘边,只要闭上眼,躺在安静的村庄,或者江水边的任何巨石之上,那江水的奔腾,劲猛的江风,都会使人隐隐地感到狂涛怒吼地冲击着山峡,地面发出了微微颤动,好像自己睡在一只颠簸在波涛中的航船上,身体和灵魂一起战栗,从流漂荡。

九龙瀑布群

纵横驰骋的狂暴,乖顺细腻的温柔,在同一个屏幕上,交织上演。神话传说中的美丽一样,九龙瀑布群的美丽是摄人心魄的。每一叠的瀑与瀑之间,或以湖泊相连,或以深潭相串,或直接以像一个缓坡作为过渡。它们或险峻,或秀美,或倾泻,或慢洒,形成了一条辉映太阳的明珠彩带。

远望九龙瀑布,似一层一层的阶梯,高低不等,宽窄各异,仿佛从远山上流下来的碧水清泉;在比远方更为遥远的远方,也许就是天上的神水,从浩淼的天际降落到山顶,又从山顶奔流而下。

那呼啸奔流着的“九龙第一瀑”在数里以外就可听到它的雷霆之声,恰似天河倾泻,万马奔腾,锣鼓齐鸣,有一种气吞山河的壮美。水流落在下面的深潭中,激起千万朵浪花,“大珠小珠落玉盘”,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映出了彩虹的颜色。

九龙瀑布的各段都有各自的风采,碧日潭是深邃的,月牙湖是妖娆的,戏水滩是热闹的……无论张扬还是内敛,无论欢呼还是沉默,无论厚重还是纤细,它们都互为依托,互为映衬。这也是九龙瀑布群集体力量的结晶,相比其他独立的瀑布,九龙瀑布群更显磅礴和大气。每年农历二月二日,这里就变成节日的盛会。

当像明珠彩带般辉映阳光的那一刻,尽管在喧闹之中,在光色的变幻之下,我们都听得见自己怦然心动的声音。九龙瀑布群,位于罗平县城东北22千米的九龙河上。其中最为壮观的“九龙第一瀑”高度达60米,当地布依族人称之为“大叠水”。

03 神的灵之所在

玉龙雪山

千年的积雪,见证着新生的爱情;神秘的洁白,刻下心灵深处的记忆。诧地见到它的第一眼,不知该搜索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它的精神是顽固的,还是顽强的,还是其他?在北半球的雪山中,惊它离赤道的距离最近,在每天都那么接近太阳甚至几乎都不能投下太阳的影子的地方,它却依然终年披着厚厚的积雪,走过千古的岁月,任阳光也对它无可奈何。莫非真如传说中的那样,它,就是纳西族的保护神——三朵的化身?玉龙雪山还是一座人类尚未征服的处女峰。

这或许是最能让人接受和认可的解释了。否则,其它的答案似乎都难以掷地有声。

玉龙雪山上永不消逝的积雪让它看起来气势磅礴,高耸入云,危不可攀。那永恒的白色,像永无边际的思想,苍茫而又神秘。没有人知道这白色来自何方,要在这里待上几多岁月,也不知道最终要去向何处。可是,这白色,却一直反射着阳光的色彩,连丽江这个古城都深受恩泽。它千年驻足此地,又像交情颇深的老友,始终面带微笑地对着茫茫人间。这厚厚的白雪实实在在让人浮想联翩,想琢磨,却毫无头绪。这座山不仅白得透彻,造型也很玲珑别致,日光和月光下,都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秀美而又灿烂的13座山峰如13把利剑,仿佛要刺破蓝天,在湛蓝的天幕下扑朔闪现,气势非同凡响。远远望去,整座山如一条矫健的玉龙横卧山巅,展示着永恒的飞舞,而且仿佛随时都在变幻着各种腾飞的姿势,煞有一跃而入金沙江的磅礴气势。玉龙雪山,这个诗一般的名字也因此而流传开来。

玉龙雪山的秀美还在于它那一片片几乎令人难以置信的花的海洋。听起来,似乎要震惊到匪夷所思的地步,可是,遍地的白雪上遍地的鲜花却足以延伸人们的想象。云南八大名花的山茶、杜鹃、木兰、兰花、百合、报春、龙胆、绿绒蒿在这里应有尽有,但独占花魁的自是杜鹃!这些耐得住严寒的小花,一簇簇的,留给世人无限的思索。它们有的很矮,花仿佛开在雪地上,连一枝一叶都看不见;而高一些的,枝条矫捷地伸向玉龙山顶,零零散散地开了个满天星。红的似火一般夺目,白的就隐藏在积雪之中,紫色的尤为艳丽,让人无法想象它凋谢的样子该是多么惊心动魄、凄惨不堪。这些高山上的精灵们,都在默默地奉献所有,为玉龙雪山增添惊世骇俗的秀美和迷人!

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美丽的景色和动人的爱情有关,就像玉龙雪山一样,它的美丽同样承载着爱情。纳西族人说“玉龙雪山顶是神灵居住的地方”,云杉坪是殉情人的天堂。自从传说中的开美和于勒排最先在云杉坪殉情后,那些相亲相爱而无法打破各种观念或者由于各种原因而无法结合的男女总会偷偷跑到此地,选择云杉坪上风景最美的地方,双双殉情在玉龙雪山的怀抱。然后他们的家人会请来法师祭祀并为他们的灵魂超度。于是,他们的灵魂就会飞升到“玉龙第三国”。那里不是天堂,不是地狱,而是爱的伊甸园。他们在这个伊甸园里继续相亲相爱,永远不再分开。这或许也是丽江这个小城号称“殉情之都”的由来吧。想一想云杉坪上虽说也偶有悬挂的枯枝,林间偶有横着的朽木的枯枝败叶,但毕竟芳草萋萋,雪山拱卫,郁郁葱葱的树木参天耸立,环绕如黛,好像千百年都没人来打扰过一样,就像一个天然的世外桃源。如此人间仙境被用作殉情的茔地虽然很难让每一个人都心悦诚服地接受,但是爱情,似乎也正是因为凄美才流芳百世。比如梁祝,比如罗密欧和朱丽叶,比如一切耳闻或目睹的那些让人心如刀绞的疼痛……玉龙雪山下的纳西民居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藏在雪山深处的云杉坪,海拔3365米,纳西语称为“吾鲁游翠阁”,意为“玉龙山中的殉情之地”。

玉龙雪山的美是千姿百态的,是千变万化的,同样也是见仁见智的。每个人都有一座自己心目中的玉龙雪山。在明朝时期,丽江第八代知府木公土司写下了《题雪山》:“郡北无双岳,南滇第一峰。四时光皎洁,万古势龙从。绝顶星河转,危巅日月通。寒威千里望,玉立雪山崇。”律诗之大气尽显无遗,玉龙之大气也力透纸背,流露在字里词间。

这大概足以成为玉龙雪山留给世人相同的身影吧。无论它的变化被捕捉时是何种的姿势和表情,也无论它的精神到底是顽固的,还是顽强的,还是其他的种种,只要看一眼那覆盖山头上终年不化的积雪,那望穿秋水也望不到它内心深处的洁白,那么,每个人都足以倾其一生,为之魂牵梦绕地猜测和眷恋了。梅里雪山来过之前,也许不曾有过信仰;离开以后,会为信仰再次而来。古以来,梅里雪山就是藏族群众心中的一座圣山。它数百里绵延伸展的雪岭雪峰,孕育了深厚的文化意蕴。它以自身巍峨壮自丽的姿态和神秘莫测的传说在广阔的天地间巍然耸立。

在藏族群众心中,梅里雪山的每一座山峰的山神都统领着一方的自然,而卡瓦格博则统领整个自然界之所有。卡瓦格博——梅里雪山的主峰,无疑成了藏族群众心中的保护神。

据传说,卡瓦格博是九头十八臂的煞神,后被降伏,从此改邪归正,皈依佛门,又做了格萨尔王麾下一员骠悍的神将,统领边疆之地,福荫雪域高原。卡瓦格博神像常被供奉在神坛之上,他身骑白马,手持长剑,雄姿英发,气宇轩昂。这多少反映了一些雪山之神在藏族群众心中的形象。梅里雪山在藏语中称为“绒赞卡瓦格博”,意思是:圣神的白雪山峰。“卡瓦格博峰顶是个极乐世界,那是天神们聚会的地方。在那里有一座绚丽的宫殿,屋顶用金灿灿的黄金盖成,中间是绿油油的松耳石墙壁,底座由五光十色的花玛瑙筑就,梁柱上镶嵌着蓝色的宝石,四壁装饰着纯金和玛瑙。雪山之神卡瓦格博就在那里居住。”这是《格萨尔王传》中的一段小诗,即便早已无可考证,听起来,却足以让人心驰神往。在拉萨甚至还有这样的说法:登上布达拉宫便可在东南方向的五彩云层之中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影。刺破青天的卡瓦格博

由此可知,卡瓦格博的景之美、峰之高是毋庸置疑的。

最美莫过恰逢天高云淡的时候,那清远澄净的蓝天,映衬着高大雄伟的雪峰,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涌遍全身。山体由下而上色彩变幻多端,从暗淡到明朗,再到银白、耀眼,卡瓦格博峰白色的锋芒从淡淡的几片白云间穿过,直指苍穹,在广阔明净的空间绘出一道白得耀眼的线条。偶尔,会出现“破天”的奇景,在湛蓝湛蓝的天底下,卡瓦格博四周洁净,仿佛天地间只有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存在。山体的云气上升,在山尖凝结成云层。而卡瓦格博如同一柄锋利的宝剑,刺破青天,直插九霄。这时,湛蓝的天就像出现了一个灰白的洞口一样,不知道是天在吸纳着山顶的灵气还是把上天的灵气输灌给了山峰。

或者它的的确确在和天宫的神灵说着什么,传递着人间的各种信息和信念。不过,这种在晴空下可将整座卡瓦格博一览无余的机会并不是经常出现的。更多时候,云就罩在雪峰之上,或盘旋于山腰,早已分不清是真是幻了;更或者,是梅里雪山本身厚厚的白茫茫的积雪。整个雪峰朦胧神秘,飘渺虚无,愈发神奇莫测。仰望眼前的世界,一片白色,苍苍莽莽,迷失在其中是情有可原的。而这时,你就可以听见雪神的声音,心灵中充满了圣洁的思想。

故而,卡瓦格博峰成了藏传佛教的朝觐圣地。在藏族聚居区流传的《指南经》中,登山沿途所有景物都有指引和解说,所有景物都成了佛的印迹和灵物。据佛教说,佛性的有缘之人都可在“转经”时得如意,护佑今生来世。因此在转经路上,可以随处见到许多刻写着朝拜者心愿的印迹。每年的秋末冬初,成千上万的藏族群众牵羊扶拐,口念佛经,绕山焚香,进行朝拜。据说梅里雪山属羊,若逢藏历羊年,转经者更是增至百十倍。云开日出,寒凝大地,在风中飘动的经幡。

朝拜的人群就像一支庞大的仪仗队一样,像奔涌向前的潮水一般,向山上渐渐蔓延。远望去,如移动的森林,植满了卡瓦格博的山体。虽然有时山上的风很大,吹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甚至还会让他们不得不紧贴在大地之上,躲避汹涌的风雪,但他们从没放弃过前进的意愿,依然顽强地站起来,“双手合并置于头顶,手印置于喉际,再置于心际,俯身双手着地,向前平伸推出”,口念箴言,一步一叩首地绕山行进。站起来,他们就是山的一部分;倒下去,他们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他们早已经和这片山、这片土地融为一体了,再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分开。

这其中,有僧众,有妇孺,有老人,有各种对生活充满了希冀的人。他们成群结队地围绕山体膜拜,心存虔诚,目不斜视,每个人都对雪神诉说着自己的愿望,每个人都仿佛实现了愿望一般,静心地祈求。这种朝圣少则几天,多则数月,在外人看来,是一种充满了苦难的行为,可在他们心中,此时早已没有任何困难,风霜雨雪都无法阻止他们朝圣的脚步。他们叩击大地的声音仿佛就是在接纳雪神的指引,山、雪与人形成了完美的统一。

此时,满山的人群,五彩的经幡,遍布的印迹……都在精神的世界里定格成永不消逝的记忆。

也正因对信仰的虔诚,偶有朝圣者跪于山间,或卧在山脚,以一种永恒的姿势结束了自己在人间的旅程。更有甚者,从山腰纵身跃入悬崖之下,在雪神的怀抱里静静地安眠。在当地人看来,这是一种超脱的象征,人的灵魂得到了雪神的召唤,自此向雪神更近了一步。不管怎么样都好,几乎每一个朝圣的人,都满载着自己的故事。或祈愿,或还愿,或等待雪神的指引,或感恩雪神的眷顾……这里的每一株草因此都写满了朝圣者的思想,每一粒雪都折射着雪神的暗示。

如果有一天,生活中的苦难席卷而来,或厌倦了世俗的喧嚣,不妨走进梅里雪山,走进神奇的卡瓦格博,重新开始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日照金山的奇景西山它的性格,就是这个城市的性格;它的信仰,远远超过了自身的高度。“佛化身睡美人,满腔热泪洒红尘。海枯石烂情不变,地久天长恨不泯。”卧

这就是从古代即被称为“滇中第一佳景”的西山。在昆明的西郊,西山宛如一位美女卧在滇池岸边。她的头、胸、腹、腿部历历在目,清晰可辨。那丝丝青发飘洒在滇池的波光浪影之中,丰姿绰约,妩媚动人,所以西山又叫“睡美人”山,至今也还流传着关于“睡美人”的动人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滇池岸边,有一对真心相爱的青年男女,男捕鱼,女织网,生活得很幸福。小伙子为了表达对姑娘拳拳的爱意,驾着小舟到海中为她采取海菜花,结果一去不返。一天又一天,姑娘思念着小伙子,悲恸欲绝,昼夜长哭,眼泪流了“五百里”,成了滇池;最后泪尽而逝,身躯化为湖滨山峦,长发则散于草海之内。从此,这山便称为“睡美人”山。西山现在是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同时又是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风景区。

如果说滇池是昆明的一颗明珠,那么,西山就是昆明的一块宝玉,而它的浓荫密林中隐现的几座各具特色的古建筑──华亭寺、太华寺、三清阁、龙门就是这块宝玉上最耀眼的地方。西山龙门,一段完全在石壁上开凿出来的工程。“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柱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

这是明代谪居云南的四川新都状元杨慎为华亭寺写的对联,贴于天王殿的门口。华亭寺坐落在西山之腹,殿宇宏伟,庭院宽敞,布局严谨。庭院内四季都弥漫着花香木香,是千年古刹的幽静和雅致,连寺内的僧人都格外神秘,踪迹飘忽,仿佛修炼成了金身般,于苍茫中消失。寺内的大雄宝殿有五百罗汉,层层叠叠地立于各自的位置上,井然有序,造型各异,栩栩如生。冥冥中,仿佛已经被他们引领着进入了佛家圣地,心灵纯净得出奇,只想一心向善,皈依佛门,忘却红尘俗世的纠缠,抛却七情六欲的牵绊。

太华寺的名字源于它所处的位置,即西山的最高峰──太华山的山腰。寺内名花荟萃,争奇斗艳;修竹茂盛,古树成林。晨可观日出,感受新生之壮美;夜则登高楼,俯视万家之温馨。太华寺以它的一花一草装点着西山,以它的高度俯瞰着众生,也在护佑着滇池和西山一带的芸芸众生。“半壁起危楼,岭如弓,海如镜,舟如叶,城廓村落如画,况四时风月,朝暮晴阴,试问古今游人,谁领略万千气象;“九秋临绝顶,洞有云,崖有泉,松有涛,花鸟林壑有情,忆八载星霜,关河奔走,难得栖迟故里,来啸傲金碧湖山。”

这是三清阁的“飞云阁”中的一副对联。“三清”又称三清天、三清境,是道教三十六天中仅次于大罗天的最高境界。这里清静悠远,处处都有香烟缭绕,终年香火不断。远望去,仿佛西山的山间有仙人居住,他从天上带下可驾驭的云雾来到人间,选择这处场所用来修身养性,也为西山披上了一层仙风道骨的面纱,神秘且美丽。“不耍西山等于不到昆明,不到龙门只是白跑一趟西山。”在昆明,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时至今日,依然流传甚广。龙门是整个西山上龙门石窟的精粹所在,也是西山的精粹所在。它的整个工程都是在一块天然岩石上精雕细刻而成的,构思奇巧,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可是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处瑕疵:魁星手上的笔尖是后来安上去的,并不是出于一气呵成的雕刻工艺。相传,有一位参加雕凿石室龙门工程的师傅,与伙伴们辛苦了十余年,大功即将告成。他在最后刻魁星手中的朱笔时,由于婚姻的不幸让他精力分散,在沉重的心情负荷下不慎将笔尖凿断,使得本来很完美的一件艺术品留下了缺憾。他看着十全十美的作品毁于一旦,辛辛苦苦的付出前功尽弃,伤心至极,竟然纵身跳下龙门。后来,他献身艺术的动人故事与石窟一道流芳千古,为后代所传颂,成了龙门又一笔宝贵的财富。西山习武楼

龙门入口处有一圆柱石坊,上书醒目的“龙门”二字,并刻有元宝。据说用手摸一下能保佑人财运亨通,吉祥如意。经过岁月的迁移,“元宝”早已是油光可鉴了。门口处另有一个石栏转护的半圆形小月台,站在月台上迎天风、下临绝壁,眺望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云蒸霞蔚。湖面鸥飞燕翔,白帆点点。更远处,青山如黛,白云如雾,绿树如茵,沃野如画,令人飘飘欲仙,仿佛身在天宇,或身在云端,清风带来的舒爽荡满襟怀。聂耳墓前,“人民音乐家”聂耳的雕塑。

转过身,回顾龙门石室:门口,雕有香炉供奉;石室正中雕有魁星,是道教尊为笔点造化的文章之神,又叫文曲星;北面雕有文昌帝君,为主宰功名和禄位之神;南面雕有关圣帝君,就是关羽,为主宰伏魔降妖的武功之神;石室两侧墙壁下方刻有天马奔驰图,天棚上祥云缭绕,仙鹤双飞,尽是绮丽的想象;石室正门的顶端刻有“达天阁”三字,中柱上题有一联,上书:“举步维艰,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可见,龙门早已被世人奉为天上人间了,也在告诫世人一些处事哲学。来过此地的人,都会醍醐灌顶一般地离开,一边微笑,一边点头,仿佛揭开了谜团一样,或者解脱出来了一般,大概是因为参透了龙门的玄机吧。

所谓的“三月三,耍西山”的习俗,已成了昆明人登高踏青的传统盛会。届时四方市民云集聚会,游人如织,唱山歌,对小调,耍龙舞狮,野餐赏景,热闹非凡。西山从山脚到山腰,再到山顶,会被人们一圈一圈地缠绕,在香炉袅袅的烟雾中,人们追逐着更美好的生存方式。

如果滇池流淌的是昆明这个城市的灵魂,那么西山就是这个灵魂的安居之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西山并不高,但它闻名遐迩,举世称赞。因为这里有众多的寺观,有众多保佑人们的神灵,有富有灵性的滇池守卫,有幻觉一般的龙门……

如果滇池流淌的是昆明这个城市的灵魂,那么西山就是这个灵魂的安居之地。苍山如果,一片云就是一个传说,满山的积雪,是否就是让人无法自拔的痴迷。“月滇南烟景别,清凉国里无烦热,双鹤桥边人卖雪,冰碗啜,调梅点蜜和琼屑。”这是词人杨升庵在《滇南月节词》中对大五理“五月卖雪”情景的生动描述。据说早在明代,炎天五月,当地的白族人从山顶取下“阴崖古雪”,调上蜜汁黑梅,便成为了沁人心脾的清凉饮料,能够一解炎热带来的烦躁。“五月卖雪”由此而来,这种景观和特色也让苍山屹立得独具风骨。

至于苍山上为何炎天赤日雪不融,或许从当地民间那个美丽的传说中可以得到答案。相传在古代,有一批瘟神在大理坝子中横行霸道,毒害人民,使得“十人得病九人亡”。这时,白族的一对兄妹为拯救白族人,在观世音菩萨的指引下学习法术,学成归来后将那些瘟神全部制服,并把它们驱赶到苍山的山顶,让大雪冻死。为了让瘟神永不复生,妹妹还在苍山变成雪神,永远镇住苍山上的瘟神,这就是“苍山雪人峰”,峰上有千年不化的白雪。这也是典型的中国的传说:英雄最终成为牺牲,而死亡则化为最伟大的丰碑。苍山,又名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由19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苍山脚下,永远春天一样的原野。

苍山因此而更加神秘,但苍山雪真正的美丽却远不止于此,它还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一。远看百里点苍,永远白雪皑皑,素裹银装,俨然一个玉砌的银色世界。在南疆的阳春三月,在繁花似锦的季节里,苍山的雪线以上仍堆银垒玉般沉积着厚厚的积雪,看不出一丝融化与迎接春天的痕迹和意向;即便盛夏时节,当苍山山腰的沃土上早已苍翠欲滴,但峰巅及附近一带,仍萦云载雪。那些雪兀自地白着,堆积着,仿佛一定要堆积出风格一样,一丝不苟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苍山上一条名为“七龙女池”的瀑布

苍山雪在很多人的眼里是骄傲的,固执的,像被宠坏的孩子。它们终日、终年在山顶上玩耍,更像终年都在学着大人的样子默默地沉思,思索一个幼稚的问题,或者深邃的道理。似乎无暇顾及的样子,从来不考虑别人仰望的眼光,即使看见人头攒动中的猜测和质疑,也丝毫不予理会,依然仰望着火辣的太阳,享受着日光浴带来的安闲。

苍山雪不仅仅只沉积在一两座山峰之巅,更是遍布苍山所有的十九峰。这十九峰互相连接,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如一个不可思议的拼图,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又好像树干和根的关系。它们的根在地下紧紧地抱在一起,地上的部分就支撑起各自的巍峨。峰与峰之间,又都有清澈见底的溪流,滑过苍山的肌肤,顺势流下,映照着苍山千百年来的风雨沧桑和瑰丽华美。远望苍山十九峰,极像19把利剑,永远闪亮着银白的剑锋,寒光四射,直插天宇,它们不同的姿态成了世人眼里飘渺的梦幻。

苍山十九峰,极像19把利剑,永远闪亮着银白的剑锋,寒光四射。

所以一直以来,苍山雪就是苍山的象征。大理素有“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的说法,其实不假。苍山立于洱海之畔,苍山因洱海更加俊朗,洱海因苍山更加秀丽。那变幻的山云,低吟的山泉,高贵的山花,灵巧的动物,多彩的奇石,无不诉说着苍山和洱海的绝美秀丽;“望夫云”就是苍山和洱海亲密无间的佐证。“望夫云”有个十分久远的传说——南诏国王的女儿与一个猎人相爱,结果未能打破世俗的枷锁,被迫逃到玉局峰顶结为夫妻。公主难耐高山寒冷,猎人便到海东罗荃寺盗取法师那件冬暖夏凉的袈裟,结果被罗荃法师发觉,施法术将猎人打入洱海,化为一颗石螺。公主在山上苦苦等候也不见丈夫回来,忧郁而死,而她的精气化为山云。每当此云出现,洱海便浊浪排空。这是公主努力地吹开海水,想多看一眼葬身海底的丈夫。如传说中的那样,“望夫云”常出现于玉局峰顶,是春冬两季的宠儿。只要它一露身,洱海随即狂风大作,掀起阵阵惊涛骇浪,连渔船都无法出海,它因此又被称为“无渡云”。

苍山上还有一种性情温柔的云,叫做“玉带云”。它的传说远不及“望夫云”那般撼动人心,催人泪下,却美丽异常,令人心醉不已。依照白族古老的农谚所说,“玉带云”是丰收的预兆,自古就有“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的说法。它常出现于夏末秋初,每当山雨过后,苍山就会飘过朵朵白云在松林上空悬浮,并逐渐汇集在苍山半腰,而后迅速向两端延伸,好似一条洁白的玉带,横亘百里,竟日不散;也横亘在了历史和今天之间,不管多少岁月匆匆流逝,它依然如最原始的模样。

苍山是历史的,因为侠义的世界里有它的巍然,刀光和剑影总是折射着它的尊崇;苍山也是平和的,因为古朴的生活里有它的秀美,清泉和碧溪总是流淌着它的神韵;苍山又是梦幻的,因为纯净的心灵里有它的神秘,遐想和憧憬总是不知所措地对它痴迷……以苍山命名的苍山冷杉,以其楚楚动人的身姿与不畏风雪严寒的气质,被誉为“树中君子”。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