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01:07:42

点击下载

作者:龚洪翰,徐仁根,沈海林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

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龚洪翰,徐仁根,沈海林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1665-4

Ⅰ.①头… Ⅱ.①龚…②徐…③沈… Ⅲ.①头部-疾病-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诊断②颈-疾病-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诊断③五官科学-疾病-计算机X线扫描体层摄影-诊断④头部-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⑤颈-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⑥五官科学-疾病-磁共振成像-诊断 Ⅳ.①R651.04②R653.04③R760.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259255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 对比临床应用

主  编:龚洪翰 徐仁根 沈海林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7年2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1665-4

策划编辑:姚如林

责任编辑:陈小蕾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丁耀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

王 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王慧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 冬(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 润(西安市中心医院)

刘 衡(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干辉(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

刘海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江 菲(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苏丹柯(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杜红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李 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 丽(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李 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振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况红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沈海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张 勇(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雨涵(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张慧芳(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 荣(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 娟(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陈立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尚海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

金倩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周 莉(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周俊杰(长沙市中心医院)

周福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纪永(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聂 思(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聂 晓(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桂绍高(江西省人民医院)

徐 莹(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仁根(江西省肿瘤医院)

徐珍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黄素华(江西省儿童医院)

龚洪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符丹卉(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彭吉东(赣州市人民医院)

彭德昌(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谢 凯(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蔡凤琴(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 言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种类较多,各种成像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其应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各种成像技术可交叉或联合应用于诸多疾病的诊断,各种成像技术又各有其优势与限度,彼此间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些成像技术,做到既经济又省时、既简便又准确,是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尤其是我们从事影像诊断及技术的工作人员,更应该尽量合理地选择与应用。2009年我们编写了《影像对比临床应用》一书,并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同道的充分肯定,认为这种编写方式及排版方式都有创新,因此,我们决定分部位或分系统来撰写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遂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商定编写《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系列丛书》,共五部,系统全面地介绍CT与MR两种成像技术在临床的对比应用,并已先后出版了《颅脑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腹部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胸部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及《骨骼肌肉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四部。这本《头颈五官病变CT与MR对比临床应用》为本套系列丛书的最后一部。

本书有以下特点或特色:①图像多,文字少:过去国内专著由于印刷成本等原因,往往是文字篇幅大,图像篇幅小。而本书是图像多,共300余幅,单独计算分图数则近万,文字部分力求简明扼要,全书文字仅约15万字,突出可读性。②病例多、病种全:本书收集了同一患者、同一疾病、同一部位、同一时间进行过CT 与MR两种成像技术检查的病例数达280余例,涉及病种近百,突出系统性。③信息量大、读者面广:本书影像对比的病变是头颈五官多系统病变的CT与MR两种技术的对比,在某种程度上讲,这本书是《头颈-耳鼻咽喉、眼、口腔病变CT诊断》与《头颈-耳鼻咽喉、眼、口腔病变MR诊断》的合著本。所以既适合于影像专业人员使用,又适合于头颈-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等专业医师使用,突出实用性。

本书如能对有关读者在临床工作中有所帮助,则甚感欣慰。由于本系列丛书的撰写格式与排版格式都有所不同,是我们的一次尝试与探索,缺乏经验,肯定有不少错误或不足,恳请同道们批评指正。总主编2015年11月第一章 耳部病变第一节 慢性中耳乳突炎【临床与病理】

临床:本病在临床上很常见,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见。本病起病隐匿,病程多较长,可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可以单侧发病,也可以双侧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耳部反复流脓流血,听力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病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为中耳黏膜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多起源于未消散的急性或亚急性的中耳炎,由于持续反复的中耳渗液导致一系列中耳组织学及生物化学的改变所致。慢性中耳乳突炎的慢性炎症始于黏膜,表现为黏膜的破坏以及肉芽组织的增生。同时,由于炎症细胞和脓液中酶的作用,可引起骨质破坏及反应性骨膜增生,且随病情迁延发生骨质硬化。镜下可见纤维肉芽组织增生,其内可见单核巨噬细胞的浸润,此外,可见中耳腔内的柱状上皮化生表现。病程较长的患者鼓室腔内尚可见钙化灶。根据病变的程度和性质,临床上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为单纯型、肉芽型(又称骨疡型)和胆脂瘤型。【CT与MR】

CT:不同类型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CT表现不同。单纯型可见鼓室黏膜增厚,乳突窦或较大的气房黏膜也可见增厚表现。气房间隔及周围骨质增生,表现为气房间隔增粗,密度增高,但无骨质破坏征象。鼓膜常见穿孔,残留的鼓膜多见增厚征象。肉芽肿型可见听小骨破坏,且以砧骨长突破坏最常见,锤骨柄其次,严重者可致听骨链中断、破碎。锤骨柄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也可见骨壁破坏、模糊,密度增高改变。CT增强扫描尚可见肉芽组织轻或中度强化表现。

MR:MR对听小骨的显示及骨质改变等不如CT那样直观和明确,但对肉芽组织改变的显示较敏感。炎性肉芽组织在TWI上多呈1等或稍低信号影,在TWI上则多呈高信号影。TWI增强扫描可见炎21性肉芽组织强化表现,有助于与脓液及胆脂瘤相鉴别。此外,MR有助于显示中耳炎所引发的早期迷路炎症等改变。

病例1 慢性中耳乳突炎 女性,26岁,反复耳道流脓2个月余(图1-1-1-1)图1-1-1-1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8. TWI横断位;9~12. TWI平扫横断21位、矢状位第二节 耳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一、胆脂瘤【临床与病理】

临床:本病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临床上表现为长期持续性或间歇性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但有特殊恶臭。患侧听力不同程度下降,多数为混合型耳聋。如病情进展,病变侵及颞骨,从而导致局部骨质破坏,引发颅内、外并发症,可有头痛、发热等症状。

病理:胆脂瘤为中耳乳突腔内的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所形成的团块,并非真性的肿瘤病变。中耳乳突胆脂瘤的组织学特征性改变是中耳乳突内存在高度增殖的角化鳞状上皮和邻近骨质的吸收、破坏。中耳胆脂瘤肉眼观为灰白色或黄色包膜的病灶,如胆脂瘤伴有周围炎性肉芽组织,则随着炎症变化,可见蜡白色组织。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胆脂瘤由三层结构所组成,即角化层、基质层和上皮下层,在上皮下层中可见炎症细胞,病灶周围多可见碎骨片。【CT与MR】

CT:胆脂瘤的直接征象为上鼓室、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伴骨质破坏,乳突窦入口扩大,肿块边缘光滑并可见骨质增生硬化表现。CT增强扫描胆脂瘤本身无强化,其周围的炎性肉芽组织可见环状强化。听小骨三维立体重建可显示听骨链的破坏及鼓室盾板破坏征象。病变严重者尚可见乙状窦壁、鼓室乳突窦盖、半规管及面神经管等结构的破坏征象。

MR:典型的胆脂瘤在TWI上瘤灶信号高于脑脊液而低于脑实质1信号,信号较均匀。在TWI上瘤灶信号多与脑脊液信号类似。少数2非典型的胆脂瘤则在TWI呈高或混杂信号影。MR增强扫描胆脂瘤瘤1灶不强化,周围的肉芽组织可见强化表现。

病例1 胆脂瘤 男性,27岁,反复右耳道流脓、听力下降3个月余(图1-2-1-1)图1-2-1-1 1~3.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4~12. TWI增强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1

病例2 胆脂瘤 男性,20岁,听力下降1个月余(图1-2-1-2)图1-2-1-2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9. TWI压水横断位;10~12. TWI增强横21断位图1-2-1-2 13~15. DWI横断位;16~21. TWI平扫冠状位、矢状位1

病例3 胆脂瘤 女性,51岁,左耳反复流脓5年余(图1-2-1-3)图1-2-1-3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8. TWI平扫横断位;9、10. TWI横断12位;11、12. TWI平扫矢状位1

病例4 胆脂瘤 男性,35岁,右耳外耳道疼痛1个月余(图1-2-1-4)图1-2-1-4 1~4.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5、6. TWI平扫横断位;7、8. TWI增强横断11位图1-2-1-4 9、10. TWI横断位;11、12. TWI增强冠状位;13、14. TWI平扫矢状位211

病例5 胆脂瘤 女性,22岁,右外耳道疼痛2个月余,右耳道反复流脓3个月余(图1-2-1-5)图1-2-1-5 1~4.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5、6. TWI平扫横断位1图1-2-1-5 7、8. TWI横断位;9~12. TWI抑脂横断位、冠状位;13、14. TWI平扫221矢状位

病例6 胆脂瘤 男性,10岁,右耳流异味分泌物2个月余(图1-2-1-6)图1-2-1-6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8. TWI横断位;9、10. TWI横断位;1211、12. TWI抑脂横断位2

病例7 77胆脂瘤 女性,41岁,左耳听力降低4个月余,左耳外耳道流脓3个月余(图1-2-1-7)图1-2-1-7 1.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2~4. TWI横断位;5~7. TWI增强横断位;8~2110. TWI压水冠状位;11~16. TWI增强冠状位、矢状位21二、听神经瘤【临床与病理】

临床:本病好发于中年人,青少年很少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桥小脑角综合征,即病侧听神经、面神经和三叉神经受损以及小脑的症状。首发或最常见的症状是患侧听力不同程度地下降。如肿瘤较大压迫第四脑室,从而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梗阻性脑积水,形成颅内压增高者有头晕、头痛等症状。

病理:听神经瘤在脑神经肿瘤中最为常见,也是成人中常见的颅后窝肿瘤。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少数起源于耳蜗神经,绝大多数为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为良性的脑外肿瘤,肿瘤呈圆形或椭圆形,早期常位于内耳道内,以后长入桥小脑角池内,瘤灶具有完整的包膜。肿瘤的血供可以不同,有的较丰富有的则不太丰富,瘤灶长大后可退行性变或脂肪性变,甚或形成囊变,偶可发生肿瘤内出血。内耳道多有扩大改变。病变多为单侧性,偶可累及两侧,有的尚可与神经纤维瘤病或脑膜瘤并发。【CT与MR】

CT:肿瘤位于以内耳道为中心的脑桥小脑角区,岩骨的后缘。肿瘤多为类圆形,少数为半月形。瘤灶的密度多与脑实质密度相近,也可呈低密度、高密度或混杂密度影。CT增强扫描瘤灶多数强化明显,强化均匀或不均匀。多数瘤体与岩骨相交呈锐角,少数为钝角,桥小脑角池闭塞,而相邻脑池扩大,瘤灶周围水肿较轻,瘤体大时可压迫脑干及小脑,使其变形移位,可引起脑脊液循环障碍,两侧脑室可见不同程度的扩大表现。多数病例可见内耳道呈喇叭状扩大,部分病例可见邻近岩骨骨质压迫吸收或破坏征象。

MR:MR显示内听道扩大或岩骨骨质的吸收或破坏不如CT敏感和明确。但在显示局限于内听道内小的瘤灶及发现等密度的病灶优于CT。瘤灶在TWI上多呈低信号,在TWI上多高信号影,瘤灶内囊变12区在TWI上为明显低信号;在TWI则为高信号。瘤灶内如伴有出血,12瘤灶信号混杂。增强扫描瘤灶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分无强化。

病例1 听神经瘤 女性,42岁,右耳耳鸣逐渐加重1个月余,听力下降3个月(图1-2-2-1)图1-2-2-1 1、2.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3、4. CT增强软组织窗横断位;5、6. TWI1横断位;7~10. TWI横断位、冠状位2

病例2 听神经瘤 男性,39岁,左耳听力下降4个月(图1-2-2-2)图1-2-2-2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9. TWI横断位;10~12. TWI压水横断12位;13~15. TWI横断位;16~18. TWI矢状位21三、中耳鳞状细胞癌【临床与病理】

临床:本病在临床上少见,多见于中年人,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症状取决于病程的阶段及病变累及的范围。最常见、最早期的症状是患侧耳出血或流出带血、脓性分泌物。其他的症状有耳鸣、耳痛、听力下降甚或消失。少数可出现眩晕、面瘫等。大部分患者多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由于鳞癌生长较快且具有侵袭性,预后多欠佳,病死率高。但由于CT和MR的广泛临床应用,本病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大为改善。

病理:中耳癌为发生于中耳的少见恶性癌肿,多为原发,以鳞状上皮细胞癌最常见,基底细胞癌和腺癌很少见。中耳鳞状上皮细胞癌是由复层鳞状上皮所构成的恶性肿瘤,其起源于中耳立方上皮和(或)假复层上皮。由于中耳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多有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史,因此,普遍认为长期中耳慢性炎症可能为中耳鳞状上皮细胞癌的病因。肿瘤为角化性鳞状上皮细胞癌,伴有不同程度的分化。邻近肿瘤的部分中耳上皮可见不典型改变甚至原位癌。【CT与MR】

CT:CT表现取决于病程的早晚及病变侵及的范围。主要表现为局部结构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破坏征象。病变早期于中耳鼓室内可见软组织肿块,但随着病变的进展,病变侵及鼓窦、外耳道深部。软组织肿块形态不规则,密度不甚均匀。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听小骨不规则破坏,鼓室壁吸收破坏。肿瘤增大则表现为以鼓室为中心的弥漫性软组织肿块并骨质广泛虫蚀样不规则破坏,尚可见向外耳道、咽鼓管、内耳等结构的侵犯征象。HRCT可显示颞骨的细微解剖结构,因此,对于了解肿瘤组织对周围骨质结构的破坏或侵袭很有帮助。

MR:MR显示骨质破坏不如CT敏感和直观,但对显示肿瘤对颅内外侵犯比CT有优势,多作为CT检查后的补充或辅助检查。在MR上,中耳病灶呈等T等T软组织肿块影,但TWI上信号不均匀,中央液122化坏死灶信号更高。MR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

病例1 中耳鳞状细胞癌 女性,30岁,左耳流脓伴听力下降半年(图1-2-3-1)图1-2-3-1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9. TWI横断位;10~12. TWI增强横断11位图1-2-3-1 13~15. TWI横断位;16~18. TWI增强冠状位;19~21. TWI抑脂冠状212位;22~24. TWI增强矢状位1四、中耳腺样囊性癌【临床与病理】

临床:临床上中耳腺样囊性癌非常少见,绝大多数为单侧发病。临床上表现为起病隐匿,病程长。主要表现为患侧耳痛,伴或不伴有同侧听力下降。虽然有的患者可长期带瘤生存,但其远期预后不佳。不少患者术后易局部复发或发生转移。

病理:腺样囊性癌多见于大涎腺、小涎腺及泪腺,发生在内外耳道者甚为少见。腺样囊性癌可能来源于中耳黏膜上皮或异位的涎腺组织。肿瘤生长缓慢但其浸润性很强,肿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特点。根据1991年WHO组织学分型,其病理类型分为筛状型、管状型、实质型三型。筛状型最常见,肿瘤细胞呈筛状或带状的腺体结构或类似基底细胞,为中等分化,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且易包绕神经、侵入脂肪和血管周围间隙,无包膜,但很少发生骨质破坏。管状型由中心透明样物质,外被一层均质细胞组成,无间变细胞,肿瘤边缘不具有树枝样向周围浸润生长的特点。实质型则为实质样的基底样细胞或间变细胞构成,出血坏死灶常见。【CT与MR】

CT:CT平扫主要表现为病变区可见形态不规则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尚均匀,其内未见明显钙化灶。由于瘤灶可直接侵蚀骨质或具有沿组织间隙、神经扩散和侵犯的特点,瘤灶可向颅内侵犯。骨窗可显示病变周围骨壁虫蚀样侵蚀破坏征象。CT增强扫描可显示瘤灶的形态、大小及强化的程度,尤其对了解瘤灶是否侵及颅内很有帮助。如扫描范围包括颈部,CT增强扫描尚可明确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

MR:瘤灶在MR上表现缺乏特征性,瘤灶的信号多不甚均匀,也可较为均匀。在TWI上其信号多与肌肉信号相似,呈等信号影,瘤1灶内偶可见高信号影,且应用抑脂序列后仍呈高信号,提示瘤灶内可能有出血等改变。在TWI上多呈稍高信号影,分隔较常见。增强后2肿瘤实质部分强化明显,而坏死灶则不强化。

病例1 中耳腺样囊性癌 男性,66岁,右耳流脓伴听力下降、耳鸣4个月余(图1-2-4-1)图1-2-4-1 1~6. CT骨窗横断位、冠状位;7~9. TWI横断位;10~12. TWI横断位21第二章 鼻与鼻窦病变第一节 炎症性病变一、化脓性鼻窦炎【临床与病理】

临床:本病临床上较常见,主要见于青少年。临床症状取决于病变的阶段,急性期一般症状较为典型,但易与感冒症状混淆。临床上多表现为慢性过程,主要表现为持续性的鼻塞、流脓涕或多痰。也可有局部疼痛甚或头部胀痛等,一般而言,不同部位的鼻窦炎引起头痛的感觉不同,前组鼻窦炎多致头部表面胀痛,而后组鼻窦炎胀痛多位于头颅深部。长期慢性鼻窦炎症尚可引起嗅神经感受器发生变性,从而导致嗅觉减退甚或消失。

病理:化脓性鼻窦炎主要由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及部分厌氧菌类感染所致,多为混合性细菌感染,可分为急性化脓性鼻窦炎和慢性化脓性鼻窦炎两大类。前者多继发于急性鼻炎,后者多由急性化脓性鼻窦炎迁延所致。病变可累及一个窦腔,也可累及多个窦腔。急性期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黏膜水肿、血管扩张、炎症细胞浸润,随着病变进展而出现纤毛上皮坏死、脱落且与白细胞和细菌混杂在一起,分泌物呈黏液性或脓性。慢性期则黏膜内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上皮纤毛脱落,柱状上皮化生为鳞状上皮等病理改变。由于血管增生,黏膜水肿、增厚等改变,病程长则可发生息肉样变,病变邻近的骨壁也可出现骨髓炎、骨膜增厚或骨质吸收表现。【CT与MR】

CT:因病程不同和所累及的鼻窦不同,其CT表现不同。急性期鼻窦腔内可见气液平面,如合并眼眶蜂窝织炎则可见眼眶结构模糊,密度增高。慢性期由于病变所累及的鼻窦窦腔被软组织密度影所充填,鼻窦内的含气腔不同程度的变小甚或闭塞,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多较均匀。病变邻近的窦壁可见增生、肥厚征象,也可表现为骨质吸收改变,但骨性窦腔无明显形态改变。慢性化脓性鼻窦炎可引起颅内并发症,则颅内可见相应的征象。

MR:MR检查一般不用于鼻窦炎的诊断,多用于鼻窦炎病变的鉴别诊断或并发症范围的显示。鼻窦腔内正常的TWI与TWI上均呈极12低信号的窦腔为长T长T的软组织信号所填充,有的病例可见鼻窦息12肉样征象。

病例1 化脓性鼻窦炎 女性,69岁,鼻塞半月余(图2-1-1-1)图2-1-1-1 1~3.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4~6. CT平扫软组织窗冠状位;7~9. CT平扫软组织窗矢状位图2-1-1-1 10~12. TWI平扫横断位;13~15. TWI平扫冠状位;16~18. TWI抑脂冠112状位;19~21. TWI平扫矢状位1

病例2 化脓性鼻窦炎 男性,35岁,头晕1个月(图2-1-1-2)图2-1-1-2 1~3.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4~6. CT骨窗横断位;7~9. CT平扫软组织窗冠状位;10~12. CT平扫软组织窗矢状位图2-1-1-2 13~15. TWI平扫横断位;16~21. TWI抑脂横断位、冠状位;22~24. 12TWI平扫矢状位1

病例3 化脓性鼻窦炎 女性,43岁,头痛3个月,流脓涕3周(图2-1-1-3)图2-1-1-3 1~3.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4~6. CT骨窗横断位;7~9. CT平扫软组织窗冠状位;10~12. CT平扫软组织窗矢状位;13~15. TWI平扫横断位1图2-1-1-3 16~18. TWI抑脂横断位;19~21. TWI增强横断位;22~24. TWI抑脂冠212状位;25~30. TWI增强冠状位、矢状位1二、鼻腔鼻窦息肉【临床与病理】

临床:鼻腔鼻窦息肉依其种类不同及发生部位不同,临床上发病年龄、性别及其症状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壮年,男女无明显性别差异。可单侧或双侧发病,以后者多见。临床表现主要有鼻塞、流涕、闭塞性鼻音,嗅觉不同程度减退,部分患者可有耳鸣甚或听力下降等。

病理:鼻腔鼻窦息肉是指发生于鼻腔及鼻窦黏膜的结节状或肿块病变,多见于鼻腔外侧壁及鼻顶部,也可发生于筛窦及上颌窦。根据其病因及发病部位可分为炎症性息肉、过敏性息肉及后鼻孔息肉三大类。炎症性息肉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多为单侧,切除后不易复发。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息肉,以出血坏死为特征,好发于上颌窦,少数原发于鼻腔。过敏性息肉多为双侧多发,如若不去除过敏原因,切除后多易复发。后鼻孔息肉是由于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鼻孔伸入鼻咽部而得名。大体观察息肉为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的肿物。镜下多可见变态反应及鼻黏膜的慢性炎症改变,疏松结缔组织高度水肿,组织间隙明显扩大,腺体扩张,血管壁的通透性增高。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则可见不规则的暗红色、黄褐色组织,中心可见凝血块样组织。【CT与MR】

CT:在CT平扫上病变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鼻腔或鼻窦内密度较均匀的软组织结节或肿块状肿物影,多呈膨胀性改变,病变边界清晰,边缘光整,邻近局部骨质结构可见不连续,或可见邻近鼻甲、鼻窦骨壁吸收变薄等征象,其中上颌窦内壁较薄最易受累。部分患者病灶中可见点状高密度影,可能是其内部出血钙化或静脉石。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较明显持续性强化。

MR:MR检查一般不作为鼻腔鼻窦息肉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但由于MR的软组织分辨率高,显示鼻息肉内部的信号改变比CT有优势,主要用于病变的鉴别诊断,而显示病变邻近骨质结构的受压变薄改变不如CT敏感和直观。病灶多为长T长T信号,增强扫描多为不均匀12强化,但由于病灶可能存在出血坏死或纤维化等改变,鼻息肉病变平扫信号及增强扫描表现会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信号不均匀。

病例1 鼻腔鼻窦息肉 男性,24岁,鼻塞1个月余(图2-1-2-1)图2-1-2-1 1~3. CT平扫软组织窗横断位;4~6. CT骨窗横断位;7~9. CT平扫软组织窗冠状位;10~12. CT平扫软组织窗矢状位图2-1-2-1 13~15. TWI平扫横断位;16~21. TWI抑脂横断位、冠状位;22~24. 12TWI平扫矢状位1

病例2 鼻腔鼻窦息肉 男性,54岁,头痛2个月,耳鸣半月(图2-1-2-2)图2-1-2-2 1~6. CT三期增强横断位;7~10. CT增强冠状位、矢状位;11~13. TWI平1扫横断位图2-1-2-2 14~19. TWI抑脂横断位、冠状位;20~25. TWI增强冠状位、矢状位21

病例3 鼻腔鼻窦息肉 男性,14岁,鼻塞半月(图2-1-2-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