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原创命题+真题演练+强化特训(2018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11:03:28

点击下载

作者:曾宪一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原创命题+真题演练+强化特训(2018版)

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原创命题+真题演练+强化特训(2018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原创命题+真题演练+强化特训(2018版)作者:曾宪一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11-15ISBN:9787562852223本书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原创命题——提升了学习境界

本书是“语文教师命题能力培养”项目成果。

实现该项目的具体措施包括:讲座+多次研训+示范课+自己原创命题+修改完善命题。讲座有:如何梳理考点精选题目讲座和如何命课外文言文题;研讨包括中考考点QQ群资料建设;示范课有教学生命课外文言文题目研讨课。 课题成果为出版《中考课外文言文满分就这么简单》 一书。

我们想通过“从如何选题到如何讲题再到如何命题”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扎实提高教师的命题能力,让教师成为驾驭题目的主人,进而让学生成为驾驭题目的主人。

教师对待命题有三种境界:

一是选题能力。选的题目准,这是有经验教师和新入职教师之间最大的区别,选题是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大问题,它能保证我们做正确的事情。

二是讲题能力。其实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在讲题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高水平的教师讲题时可以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教给学生解题的智慧;讲题能力不强的教师则废话很多,有时自己也说不明白,甚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劳生伤时。讲题是程序性、操作性很强的大问题,是教给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和正确做事办法的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讲题时必须有正确思路,必须把思路变成操作步骤和表述规范。

三是命题能力。这是关系教师是否具有学术生命力和持续发展潜力的大问题。会命题的教师,可以高屋建瓴地从命题角度来研究答题,可以发现别人命题的错误,讲说答案时才会游刃有余。

其实,好学生可以当“小老师”,也能达到这三种境界。

只是教师原创命题还不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会自学。命题是检测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我们真正追求的是学生都会原创命题,我们在八、九两个年级学生中都尝试了一段时间,提高成绩效果明显,提升钻研能力效果亦很明显。本书提供的有关文言文命题的做法较为实在、具体,中考考生可以借鉴这种原创命题方式,如果真的能坚持原创命题,那么搞定课外文言文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何乐而不 为呢?本书原创命题组2017年8月课外文言文命题指津曾宪一一、解释文言实词

命题范围必须是规定的“150个重点文言实词”。从2009年开始,150个文言实词在课外文段中考查。

这些常用的文言实词都是在现代汉语中仍有生命力的词,以“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为主。如2004年考到的“居”,出自《登泰山记》的“半山居雾若带然”,解释为“停留”;出自《捕蛇者说》的“自吾氏三世居是乡”,解释为“居住”;2010年课外文段的“居家恒服布衣”,也是此意;出自《核舟记》的“佛印居右”,解释为“处于”;2006年课外文段考到的“居一年,取以为子傅”,解释为“过了”。2011年的“云”也是一词多义“说”的意思;2012年的“此言甚善”中的“善”,是基本义“好”的意思;2016年的“鼠何名老虫”中的“名”是“命名”的意思。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词不离句,结合具体语境来释义。

命题和答题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组词法”是基本方法,如2009年第12题的“具”组词为“具有”;2011年“耕者入坏冢而得”中的“得”,可组词为“得到”;2012年的“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中的“行”,可组词为“行动”;2013年的“人初不知其故”中的“故”,可组词为“缘故”。

近六年考查到的文言实词有:善、行、云、得、实、为、具、归、诣、故等。

命题范围内的150个实词(具体见附录一)。命题重点是考生需要系统掌握一般文言文中常见的90个左右实词,如兵、道、顾、好、见、举、具、俱、论、名、去、少、师、食、使、亡、为、行、形、徐、许、易、余、远、止、走、卒、作等,关键是系统掌握所有意义,如“兵”在整个初中阶段有三个义项:一是兵器,二是士兵,三是军队。要牢记相应的例句,在课外延伸运用中再逐一落实。有些不常用的不是命题重点,如鄙、彻、极、竭、遽、决、漫、涉、施、恃、汤、徙、贻、狱、御、周等。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

在文言句子的翻译上最好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方法。但命题时一定要落实两个采分点。近几年的课外文段解释句子是“四选一”的标准化题型,也是围绕两个采分点设计干扰项的,既有利于考生答卷,也有利于电脑阅卷,命题时要注意题干的严谨度和角度的不交叉,答题时要学会使用排除法。

掌握“之、其、以、而、何、于”等6个虚词的常用意义和用法。

说是考的“虚词”,实际上考的还是这几个虚词中倾向有实际意义的意思(解释)。如“之”主要考的还是代词、动词的义项,代词可以代人、事、物,代人可以代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动词解释为“到”,助词只要涉及的是宾语的标志“的”。“其”主要考的是代词和副词义项,代词可以代人、事、物,副词表推测的“大概”、表“反诘”的“难道”。“以”考查的还是“用”“把”“因为”“凭借、根据”等义项。“而”考的主要还是“但”“却”“然而”表转折的义项。“于”考的主要还是“在”“从”“表比较”“表被动”等义项。“何”主要意思是“什么”“怎么”。

2009年以来,虚词是结合课外文言语句翻译来考查,考生要注意题干中“注意加点词的含义”,即答题要具体到位,不能只答“它”,要答出“它”的具体指代。三、篇章内容的理解

一是因果关系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对文中因果关系的理解,答题时一定要到原文中去找答案,注意不要多答,更不能少答。在没有因果关系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命“特征、表现”和“用意”题。

二是人物精神品质或道理、启发的理解:“写作意图”主要指的是“作者通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或者“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命题和答题时要先概括事件,再通过事件提炼人物具有什么精神品质,然后围绕精神品质答“道理”或“启发”。

请注意“启发、启示”和“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有时不是一回事。

中考课外文言文选文体裁主要是寓言和传记,寓言要注意成语出处和寓意,传记也要注意人物性格特征、精神品质。原创中考文言文强化练习(一~一二四)一(1)(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群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亟见之,(2)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诘其故,对曰:“臣以尚急于弹雀。”上愈怒,举柱斧柄撞其口,堕两齿,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上骂曰:(3)“汝怀齿欲讼我耶!”对曰:“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上说,赐金帛慰劳之。——《涑水记闻》【注】(1)亟(jí):急忙。(2)诘:责问。(3)有史官书之:宋代有起居舍人的史官,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编为《起居注》。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故( )(2)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其人徐俯拾齿置怀中。__________

3.“上怒,诘其故”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那位大臣的言行中,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忠心耿直

B.敢于直谏

C.不畏权贵

D.外强中干(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宋太祖曾经有一次在皇宫的后园打鸟玩,有几个臣子称有急事求见,宋太祖就连忙召见了。但是召见之后,他们上奏的都是些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兴,问为什么。一个臣子回答说:“臣认为这些事情比打鸟更紧急。”宋太祖更加生气了,顺手抄起边上摆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个人的嘴,打掉了两颗牙齿。那个人慢慢弯下腰,把牙齿捡起来,放在怀里。太祖骂他说:“把牙齿收藏起来是想告我的状吗?”那个臣子回答说:“臣是不会去状告陛下的,但是负责记载历史的官员,会把这件事情写进史书。”宋太祖转而明白,高兴起来,赐那个大臣一些黄金、丝绸安慰了他。二(1)

真宗尝谕宰臣一外补郎官,称其才行甚美,俟罢郡还朝,与除

(2)监司。及还,帝又语及之。执政拟奏,将以次日上之,晚归里第,其人来谒。明日,只以名荐奏,上默然不许。察所以,乃知已为伺察(3)(4)密报矣。终真宗朝,其人不复进用。真宗恶人奔竞如此。——《渑水燕谈录》【注】(1)真宗:即宋真宗赵恒;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外补郎官:指外放到地方上去补那里缺员的郎官。郎官,帝王侍从官员的统称。(2)监司:监察州县的地方长官。(3)伺察:指皇帝委派监督官员行踪的人。(4)奔竞:为名利而奔走钻营。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还( )(2)许(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终真宗朝,其人不复进用。__________

3.宋真宗让一外补郎官“与除监司”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短文可见宋真宗是个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憎分明

B.识才爱才

C.疾恶如仇

D.疑人不用(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宋真宗曾经把一个外放到地方上去补缺的郎官的名字告诉宰相,称赞那郎官的才干和德行很好,指示宰相等他任满回朝时升任为监司。到那郎官任满回朝,宋真宗又谈起了他。宰相写好了奏章,准备第二天呈给皇上。晚上宰相回到家里,那郎官来拜见他。第二天,宰相就只把那郎官的名字荐奏给了宋真宗,真宗却一声不吭,表示不同意。弄清楚了真宗所以变卦的原因,才知道那郎官去拜见宰相的事,已被密探侦查上报了。宋真宗在位期间,那郎官始终没有再被任用。宋真宗就是这样讨厌臣子为名利而奔走钻营。三(1)

世传陈执中作相,有婿求差遣,执中曰:“官,国也,非卧房(2)(3)笼箧中物,婿安得有之!”竟不与。故仁宗朝,谏官累言执中不学无术,非宰相器,而仁宗注意愈坚。其后,谏官面论其非曰:“陛下所以眷执中不替者,得非以执中尝于先朝,乞立陛下为太子耶?且(4)先帝止二子,而周王已薨,立嗣非陛下而谁?执中何足贵。”仁宗曰:“非为是,但执中不欺朕耳。”然则人臣事主,宜以不欺为先。——《青箱杂记》【注】(1)陈执中:宋洪州(今江西南昌)人,字昭誉,仁宗朝为相八年,政绩无可称。(2)笼箧(qiè):泛指家用物品。(3)仁宗:即宋仁宗赵祯。(4)周王:真宗之子,仁宗兄弟。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止( )(2)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然则人臣事主,宜以不欺为先。__________

3.陈执中“不与”婿“差遣”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作为官员,陈执中身上值得肯定的品质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传言陈执中做宰相的时候,他的一个女婿想向他谋求一官职,陈执中对他说:“官职是国家的,并不是我私有的东西,又怎么能随随便便给你呢?”最终竟没给女婿一官半职。因此仁宗朝时,谏官多次上奏说陈执中不学无术,并不是做宰相的人才,然而仁宗却更加器重他。后来谏官当面对仁宗说陈执中的不是:“皇上之所以器重陈执中而不派人替换他,难道是因为陈执中曾经在先朝提议立您为太子的原因吗?然而当时先皇只有两个儿子并且周王已经死了,要立太子除了皇上您还能有谁呢?陈执中有什么值得看重的?”仁宗回答道:“我重用执中并不是为立太子之事,只是因为陈执中从来不欺骗我罢了。”既然这样,那么作为臣子,侍奉皇上,应当把忠诚放在首位。四(1)(2)

高祖时,严甘罗,武功人。剽劫,为吏所拘。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上曰:“吾为汝君,使汝穷之,吾之罪也。”赦之。——《唐语林》【注】(1)高祖:即唐高祖李渊。(2)严甘罗:人名;武功:地名,今在陕西境内。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 )(2)使(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上谓曰:“汝何为作贼?”__________

3.严甘罗“为盗”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唐高祖对待盗贼的言行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唐高祖时,陕西武功有一个人叫严甘罗。他因为行窃被官府抓住了。高祖就问他:“你为何要做贼呢?”严甘罗说:“因为饥寒交迫,不得已才当了盗贼。”高祖说:“我是你的君主,却使你缺衣少食,是我的罪过。”于是赦免了他。五(1)

宣宗强记默识,宫中厕役之贱及备洒扫者数十百辈,一见辄记(2)其姓字。或将有所指念,必曰:“召某人令措某事。”无一差误者,宦官宫婢以为神。簿书刑狱卒吏姓名,纷杂交至,经览多所记忆。——《唐语林》【注】(1)宣宗:即唐宣宗李忱。(2)措:施行、置办。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及( )(2)见(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无一差误者,宦官宫婢以为神。__________

3.唐宣宗“强记默识”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心做事才能出成效

B.多读书多用心能博闻强记

C.记住人名利于让人做事

D.关心下属是领导的职责(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唐宣宗记忆力很强,宫廷中那些职位很低、地位卑下的仆役一类,几十上百人,他一见就能记住他们的姓名。有时要支使人,他必定说“召某某让他去办某件事”。他叫人的名字从来没有出过差错。宦官宫婢都觉得很神奇。公文簿册上刑狱卒吏这些小人物的姓名,又多又杂,只要是宣宗皇帝看过的,大多也能记住。六(1)(2)

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及为相,甚允时望。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上常临镜,默默不乐。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涉史随笔》【注】(1)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2)同平章事: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之意。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 )(2)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为社稷耳,非为身也。__________

3.韩休“甚允时望”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唐玄宗的言行可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系天下

B.知人善任

C.拒绝纳谏

D.开明圣听(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唐玄宗任用韩休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韩休为人严峻刚直,不追求名誉权势。等到担任宰相后,所作所为很得当时民心。唐玄宗有时在宫中宴饮欢乐或在苑中打猎游玩,稍有差错,就会对身边的大臣说:“韩休知道不知道?”话刚说完,韩休劝谏的文书就递上来了。唐玄宗时常对着镜子默不作声,闷闷不乐。身边的大臣说:“韩休做宰相以后,陛下变得清瘦多了,为什么不罢免他呢?”唐玄宗叹息说:“我的容貌虽然瘦了,但天下必定富足了许多。我用韩休是为了国家,不是为我自己啊。”七(1)

吴越钱俶初来朝,将归,朝臣上疏请留勿遣者数十人。太祖皆(2)不纳,曰:“无虑。放去适可结其心。”及俶辞,力陈愿奉藩之意。太祖出御封一匣付之,曰:“到国开视,道中勿发也。”既至钱塘,发视,乃群臣请留章疏。俶览之泣下曰:“官家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及太宗即位,遂谋纳土。——《石林燕语》【注】(1)钱俶:字文德,五代时为吴越国王;宋太祖时入朝;太宗太平兴国中以所管十三州来献阙下;思礼甚至,累封邓王。(2)藩:封建时代称属国属地或分封的土地。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虑( )(2)道(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官家独许我归,我何可负恩?__________

3.宋太祖“皆不纳”的用意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看,吴越王钱俶具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吴越王钱俶首次来朝拜宋太祖,准备回去时,北宋朝臣好几十人都上疏,请求把钱俶留下,不要放他回去。太祖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说:“不用担心。来了再放他们回去,正好可以笼住他们的心。”等到钱俶辞行时,他极力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藩国送给宋廷。太祖把自己亲自封好的一个小匣子交给钱俶,并说:“等回到你的藩国以后再打开看,路上不要拆启。”已经到了钱塘,钱俶打开匣子看,原来里面装的是宋朝的群臣上奏请求扣留钱俶的文书。钱俶看后流着眼泪说:“人家赵匡胤独独同意放我回来,我又怎能辜负他的恩德呢?”等到太祖的弟弟太宗即位,钱俶便考虑把自己管辖的地盘献给赵宋王朝。八(1)

金华戴元礼,国初名医。尝被召至南京。见一医家,迎求溢户,酬应不闲。元礼意必深于术者,注目焉,按方发剂,皆无他异。退而怪之,日往视焉。偶一人求药者,既去,追而告之曰:“临煎时下锡(2)(3)一块。”麾之去。戴始大异之,念无以锡入煎剂法,特叩之,答(4)曰:“是古方。”戴求得其书,乃“饧”字耳。戴急为正之。呜呼,不辨“饧”“锡”而医者,世胡可以弗谨哉!——《金台纪闻》【注】(1)金华:地名,今浙江金华。戴元礼:即戴原礼,原名戴思恭,明初名医,曾任御医,著有《证治要诀》等医书。(2)麾:通“挥”。(3)叩:询问,请教。(4)饧:古“糖”字,一般指软糖。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异( )(2)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退而怪之,日往视焉。__________

3.戴元礼“大异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医家不辨“饧”“锡”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金华的戴元礼,是明朝初年的名医。他曾经被皇上召到南京。在南京,一次见到一户医生家被前来求医的人挤得满满的,主人应接不暇。戴元礼猜测那医生肯定是个精通医术的人,便仔细观察:只见他按方子发药,都没什么奇特的地方。回去后他感觉很奇怪,就每天都前去观看。偶然见到有个买药的人已经离开了,那医生追上去告诉他说:“煎药时,在里面加一块锡。”然后挥挥手便让他走了。戴元礼这才觉得奇怪了,心想:没有把锡放在药里煎的方子啊,于是特地去向那医生请教。医生回答说:“这是古方。”戴元礼请求看看那本医书,一看,那医生说的“锡”原来是“饧”字。戴元礼急忙为他纠正。唉,不分清“饧”“锡”而给人治病,世人怎么能够如此不谨慎呢!九(1)

卓茂尝出门,有人认其马。茂问之曰:“子亡马几何时矣?”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非是,解以与之,而自挽车去。将去,顾而谓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马,乃诣丞相府归马。——《昨非庵日纂》【注】(1)卓茂:人名,字子康,宛(今河南南阳)人,西汉元帝时,以博学为通儒,曾任丞相府史事、侍郎、给事黄门等职。东汉光武帝时,为太傅,封褒德侯。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顾( )(2)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子亡马几何时矣?__________

3.卓茂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马主“归马”的行为,可看出他具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曾经有一次卓茂坐着马车出门,有一个人说那马是他的。卓茂询问他说:“你的马丢了多长时间了?”那人说:“有一个多月了。”卓茂这匹马已经买了好几年了,心里明白不是这人丢的那匹马,但还是把马解下来给了那个人,自己却拉着车离开。将要离开时,回头对那人说:“如果不是您的那匹马,希望您能到丞相府来还给我。”之后有一天,马的主人在别的地方找到了自己丢的马。于是到丞相府去把马匹归还给了卓茂。一〇(1)(2)

隋李士谦有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士谦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焚券,曰:“债了矣。”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拒之,一无所受。或曰:“子多阴德矣。”士谦曰:“人所不知,谓之阴德。今吾所为,皆子所知,何为阴德?”——《昨非庵日纂》【注】(1)李士谦:人名,字子约,北魏时曾为广平王参军,入北齐、隋,不再做官。(2)贷:借出,借入。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知( )(2)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__________

3.李士谦认为“何为阴德”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看出李士谦是个怎样的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良仁慈

B.热情大方

C.善积阴德

D.诚实守信(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隋朝李士谦把几千石粮食借给了同乡人。正赶上这年粮食没有丰收,借粮的人家无法偿还。士谦把所有的借粮人都请来,摆下酒食招待他们,并当着他们的面把债券都烧了,说:“债了结了。”第二年粮食大丰收,借粮的人家争着来偿还,士谦一概拒绝不受。有人对李士谦说:“您积了很多阴德。”士谦说:“做了人们都不知道的好事才叫阴德。现在我所做的行为,您都知道了,哪里算什么阴德?”一一(1)

张齐贤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事于怀,齐贤自帘下熟视不问。后(2)齐贤为相,门下皆得班行,而此奴竟不沾禄。因乘间泣曰:“某事相公最久,乃独相遗何也?”齐贤悯然曰:“尔忆盗我银器时乎?我(3)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吾为相宜激浊扬清,敢以盗荐?念事吾日久,与钱三百千,汝去别择所安。盖既发汝平日,汝宜自愧而不可留也。”奴震骇,泣拜而去。——《昨非庵日纂》【注】(1)张齐贤:人名,字师亮,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宋太宗时,以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宋真宗时,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职。(2)班行:按位次封官。(3)激浊扬清:斥恶扬善。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得( )(2)遗(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我怀之三十年不以告人,虽尔亦不知也。__________

3.“奴震骇,泣拜而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看出,张齐贤是一个_____的人。(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一次,张齐贤举行家宴,一个仆人偷了几件银器藏在怀里,齐贤在门帘后看得清清楚楚却没有过问。后来,齐贤做了宰相,门下的人很多按不同地位封了官,而那位仆人竟没有官职俸禄。这个奴仆乘空闲时间流着泪向齐贤请求说:“我侍候您时间最长,但您封官独独遗忘了我,为什么呢?”齐贤同情地说:“你还记得偷我银器的事吗?我将这件事藏在心中三十年了没有告诉过别人,即使你自己也不知道。我现在位居宰相,应该斥恶扬善,怎能推荐一个小偷做官呢?看在你侍候了我很长时间,现在给你三十万钱,你另外选择一个地方安家吧。再说,我已经揭发这件过去的事,你也应该自己感到羞愧,无法再留下了。”仆人震惊又害怕,哭泣着拜别而去。一二(1)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请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2)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便饭能对食乎?”直指不敢辞。自朝过午,直指饥甚。比食至,唯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3)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酝,罗列盈前。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食原无精粗,时使然耳。”直指然其训。后不敢以盘餐责人。——《昨非庵日纂》【注】(1)直指使:官员,也称“直指”,朝廷直接派往地方处理问题的官员。(2)开谕:开导。(3)美酝:美酒。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居( )(2)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俟其来,款之。__________

3.“训”在文中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刘南垣开导直指使的方法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刘南垣公是国朝尚书,告老还乡。当地有一个直指使,在饮食方面特别讲究,常常苛求下属官吏,郡县的长官(每逢接待他)都感到害怕。公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我应当开导他。”等到这个直指使前来拜访,刘南垣款待他,说:“我很想为你摆席接风,但是我的妻子去了别的地方,没有人烧菜,家常便饭能够吃吗?”直指使不敢推辞。从早上等到中午,直指使感到很饥饿。等到饭上来后,只有米饭、豆腐一碗而已。直指使一连吃了三碗饭、三碗豆腐,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儿,佳肴美酒,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刘南垣强求他吃,他说:“我已经饱了,不能吃了。”刘南垣笑着说:“可见饮食本来是没有精细和粗劣的区别,是时势所导致成这样罢了。”直指使认为老师的教训很对,以后不敢因为饮食责难别人了。一三(1)

魏子都暮行,逢一书生,心痛踣道左。子都下马抚摩,俄顷卒。囊有一卷素书,十饼黄金。子都卖其二,办葬事,余枕其脑下,素书置其傍。后数年,有从子都问者。子都引至墓下,发棺,金书具在焉。——《昨非庵日纂》【注】(1)踣:跌倒。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卒( )(2)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枕其脑下,素书置其傍。__________

3.书生“俄顷卒”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魏子都具有的品质,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于助人

B.善良仁爱

C.不贪钱财

D.廉洁奉公(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魏子都傍晚行走,遇到一个书生因患心痛跌倒在路旁。子都下马安顿抚慰他,过了一会儿,那个书生死了。他背的袋子里有一卷用白绢写成的书,十枚黄金。子都卖了两枚黄金,为那书生办了丧事,把其余的黄金枕在他的脑袋下,把那卷白绢书放在他旁边。几年后,有人找到魏子都询问这件事,子都把他引到那书生的墓下,打开棺材,黄金和绢书都在。一四

金陵张允怀以画梅游苏、杭间,其为人好修饰,虽行装,必器物(1)皆具。一夕,泛江而下,月明风静,舣舟金山之足,出酒器独酌。将醉,吹洞箫自娱,为盗者所窥。夜深,盗杀允怀于江,尽取其酒器以去,视之,则皆铜而涂金者也,此亦可为虚夸者之戒。——《寓圃杂记》【注】(1)舣(yǐ):使船靠岸。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具( )(2)足(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视之,则皆铜而涂金者也。__________

3.“盗杀允怀于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张允怀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金陵的张允怀以画梅为业,游历于苏州、杭州一带。他为人喜欢装扮以显气派,即使外出,一定是日用器物齐备。一天傍晚,他泛江而下,天空皓月高悬,江面风平浪静,他把船停在金山脚下,拿出酒器独自饮酒。喝得略有醉意时,又吹起洞箫来自娱自乐,被强盗看见。夜深时,强盗在江上杀了张允怀,取走了他的全部酒器才离开,后来仔细观看这些酒器,都只是镀了金的铜器而已。这件事可以作为对虚夸者的警诫。一五(1)

杨先生翥为修撰,居京师。邻家有失鸡者,指其姓而骂,家人以告。先生曰:“坊市中不独我一家姓杨。”又一邻,居其隘,雨至必从先生家出水,甚受其污湿之患。家人复告,先生解之曰:“晴干日多,雨落日少。”其德量类此。——《寓圃杂记》【注】(1)杨先生翥:杨翥,字钟举,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明宣宗、英宗、代宗时,曾任检讨、左右长史、礼部尚书等职。修撰:官名,掌修国史。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 )(2)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其德量类此。

3.杨翥家“甚受其污湿之患”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看,杨翥具有的品质是__________。(命题人:曹美芳)【参考译文】

杨翥担任修撰的时候,住在京城。他的邻居丢了一只鸡,便骂是姓杨的偷去了,家人把这事告诉杨翥,他说:“城里又不是我一家姓杨。”他的另一个邻居,住房很狭窄,每逢雨天,便将自家院子里的积水排放到杨翥院中,杨家大受水污潮湿之害。家人又告诉杨翥,他却劝解家人说:“总是晴天的日子多,落雨的日子少。”他的德行度量都类似于此。一六(1)

金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2)公荐用之。或曰:“彼不于公有感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玉堂丛书》【注】(1)金忠: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博学、慷慨,曾任燕王府纪善、兵部尚书等职。(2)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善( )(2)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__________

3.里人“惧不为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金忠__________的品质。(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金忠对人的一点德行都必定称赞,即使是一贯和他意见不同的人,只要那人有好的地方,他也没有不褒奖的。他有个同乡曾经多次为难、侮辱他,他任尚书时,那同乡也到京城来做官,害怕不被他接纳,没想到金忠推荐、任用了他。有人对金忠说:“那人不是对你有怨恨吗?”金忠说:“我看他的才能可用,怎能因为私怨的缘故而掩盖他的长处呢?”一七(1)

吕文穆公蒙正,不记人过。初参政事,入朝堂,有朝士于帘内(2)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文穆公佯为不闻而过。同列令诘其官位姓名,文穆公遽止之。朝罢,同列犹不能平,悔不穷问。文穆公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复能忘,固不如弗知也。”时人服其量。——《宋稗类钞》【注】(1)吕文穆公蒙正:吕蒙正,宋太宗时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谥号。(2)同列:同僚。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入( )(2)穷(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文穆公遽止之。__________

3.“时人服其量”的原因是吕蒙正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下列对本文中吕蒙正人物形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蒙正大公无私

B.吕蒙正为官清明

C.吕蒙正不计个人得失

D.吕蒙正为人宽宏大量(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吕蒙正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能参政么?”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他的同僚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了他。下朝以后,那位同僚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追问下去。吕蒙正就说:“如果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还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一八(1)(2)

安晚郑清之居青田,府鹿食民稻,犬噬杀之。府嘱守黥犬主,幕官拟曰:“鹿虽带牌,犬不识字。杀某氏之犬,偿郑府之鹿足矣。”守从之。——《宋稗类钞》【注】(1)安晚郑清之:郑清之,宋人,官至右丞相,别号安晚。(2)黥(qíng):在脸上刺成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古代用作刑罚。此处意为处罚。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食( )(2)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杀某氏之犬,偿郑府之鹿足矣。__________

3.“府嘱守黥犬主”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文中“幕官”的话语中,可以看出幕官是个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郑清之居住在青田的时候,郑府的一只鹿因为吃老百姓的稻子,被一只狗咬死了。郑府要求太守处罚那只狗的主人。太守手下的一个幕官草拟了一份公文,上面写道:“郑府的鹿虽然带了牌子,但狗不认识字,就咬杀了鹿。现在把某人的那只狗杀了,偿还郑府的鹿也就足够了。”太守听从了幕官的意见。一九(1)(2)

宋子京留守西都,同年为河南令,好述利便。以农家艺麦费耕耨,改用长锥刺地下种(以一亩试之),自旦至暮,不能遍苗。又(3)值蝗灾,科民畜鸡,云:“不惟去蝗之害,兼得畜鸡之利。”刻期令民悉呈所畜,群鸡既集,纷然格斗,势不得止;逐之飞走,尘埃障天,(4)百姓喧阗不止,相传为笑。——《古今谭概》【注】(1)宋子京:即宋祁(998—1066),北宋安陆(今湖北钟祥)人,曾任翰林学士、史官修撰等职。西都:西京,这里指河南洛阳。(2)同年:同科中的进士。(3)科:责成。(4)喧阗(tián):喧哗拥挤。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好( )(2)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不惟去蝗之害,兼得畜鸡之利。__________

3.“同年”想出“刺地下种”和“畜鸡去蝗”方法是为了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宋子京留守洛阳的时候,他的一位同科进士担任河南令,好讲究便利。此人见农民种麦子耕地锄草太费劲,就用一亩地做实验,改用长锥子刺地下种,结果从清晨到傍晚,连一亩地都没种完。又遇上蝗虫灾害,他责令百姓养鸡,并说:“这不仅可以消除蝗虫灾害,同时可以得到养鸡的好处。”于是,限期要百姓把喂养的鸡全部交出。群鸡集中在一起后,纷纷你叼我啄,格斗之势无法控制;驱赶它们则又飞又跑,扬起的尘埃遮天蔽日,百姓则不停地喧哗拥挤,这件事被传为笑谈。二〇(1)(2)

原石曼卿隐于酒,谪仙之流也,善戏谑。尝出报慈寺,驭者失控,马惊,曼卿堕地。从者惊遽,扶掖据鞍,市人聚观,意其必大诟怒。曼卿徐着一鞭,谓驭者曰:“赖我石学士也,若瓦学士,顾不破碎乎?”——《冷斋夜话》【注】(1)石曼卿:即石延年,字曼卿,北宋宋城人,官至太子中允。(2)谪仙:谪居世间的仙人,古人往往称才行高迈的人为谪仙,言非人间所有。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善( )(2)徐(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若瓦学士,顾不破碎乎?__________

3.市人“意其必大诟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上文这件小事中可以看出石曼卿是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石曼卿是一个喜欢喝酒的人,才行高迈,悠然自处,并且很会开玩笑。曾经有一次,他从报慈寺出来,刚骑上马,由于伺马者失去控制,致使马受了惊,石曼卿从马上摔了下来。随从非常惊恐,赶忙扶他,重新上马,街上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人们都认为石曼卿一定会大发脾气。谁知,他缓缓打了马一鞭以后,对伺马者说:“幸亏我是石学士,如果我是瓦学士,岂不要摔成碎瓦片了吗?”二一(1)

大令一日坐堂,有互扭而来控者,则米店人控面店人吞没其笆(2)斗也。大令命覆斗阶下,呼役扑之,躬自离座监视。扑至数百,忽升座叱面店人曰:“是米店物,若何得吞没之?”面店人呼冤,则指(3)覆斗处,令自视,曰:“初扑之,所出者面麸;扑至再三,则糠粃(4)见矣。是非初为米店物,而为汝借用者乎?”两造皆拜服,遵断去。——《我佛山人笔记》【注】(1)大令:县令。(2)笆斗:柳条等编成的一种容器,底为半球形,形状像斗。(3)面麸:小麦磨成面筛过后剩下的麦皮和碎屑。(4)糠粃:稻谷的籽实所脱落的壳或皮。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命( )(2)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非初为米店物,而为汝借用者乎?__________

3.县令判断笆斗“为米店物”的依据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文中的县令是个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一天,县令坐堂,有两个人互相扭打着来告状,原来是米店的人控告面店的人吞没了他的笆斗。县令命令把笆斗倒放在台阶上,喊衙役来扑打它,亲自离开座位去监视。打了几百下,他忽然坐上座位呵斥面店的人说:“这是米店的东西,你为什么侵占笆斗呢?”面店的人喊冤枉,县令则指着放笆斗的地方叫他自己看,说道:“刚打时,掉下来的是麦皮和碎屑;打了好多下以后,就可以看见稻谷的壳和皮了。这不表明最初是米店的东西,然后被你借用的吗?”两边的人都叩拜,服气,遵从判决离开了。二二(1)(2)

唐时中表间有一妇人,从夫南中效官,曾误食一虫,常疑之,(3)由是成疾,频疗不愈。京城医者知其所患,乃请主人姨奶中谨密者一人,预戒之曰:“今以药吐泻,但以盘盂盛之。当吐之时,但言有一小虾蟆走去。然切勿令娘子知之是诳语也。”其奶仆遵之,此疾永除。——《北梦琐言》【注】(1)中表间:古代称父亲血统的亲戚为“内”,称父亲血统之外的亲戚为“外”;外为表,内为中,合称“中表”。(2)南中:泛指南方。效官:为官。效:致力。(3)姨奶:指老仆妇。谨密者:言语谨慎的人。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从( )(2)走(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曾误食一虫,常疑之。__________

3.妇人“误食一虫,常疑之”的后果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这个故事与“杯弓蛇影”的故事相类似,它告诉我们__________的道理。(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唐代时中表间有一个妇女,跟随着自己做官的丈夫来到南方,她曾经误吃了一条虫子,便常常怀疑那虫子还在自己体内,因此忧郁成病,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京城的一位医生知道这妇女得病的症结,就请来这家的一个言语谨慎的老仆妇,预先告诫她说:“今天让夫人吃药后吐泻,你只用盘盂把秽物接住。当她呕吐的时候,就说看见有一只小虾蟆逃掉了。但千万不能让夫人知道这是哄骗她。”老仆妇照着医生的吩咐做了,那妇女的病从此也彻底根除了。二三(1)

柴虎臣家居,夜有偷儿入其室,觉其为邻人也,默不言。捃摭及衣被,公曰:“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偷儿惊而止,遂劝其改(2)行,检枕畔百钱及案上铜器一二具予之。其人呜咽去。——《新世说》【注】(1)捃摭:摘取,收集。(2)检:同“捡”。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居( )(2)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独不能留此为吾御寒耶?__________

3.柴虎臣“默不言”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柴虎臣“劝其改行”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柴虎臣住在家里,一天晚上,有个小偷进了他的房间,他发现那小偷是邻居,就沉默而不说话。当小偷盗取他的衣服、被子时,柴虎臣突然说:“难道你不能把这些留下来给我抵御寒冷吗?”小偷大吃一惊停止了偷盗行为。柴虎臣劝他改变操行,并从枕边拿了一百钱、从桌上拿了一两件铜器给他。那人抽泣着离开了。二四

袁简斋有友富而不仁,尝作书规之。其言曰:“善用财者,财虽寡,除自身享用外,仁粟义浆,皆财为之。不善用财者,除妻子奴仆有怨言外,招尤致祸,亦皆财为之。”——《新世说》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善( )(2)致(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尝作书规之。

3.文中指出“不善用财”的后果除了妻子奴仆有怨言外,还可能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袁简斋劝友的目的是希望他成为一个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袁简斋有一位朋友很有钱但不仁义,他曾经写信规劝这位朋友。信中说:“善于运用钱财的人,钱财虽然很少,但除了自己享用外,还要乐善好施,帮助他人,这都是靠钱财来发挥作用。不善于运用钱财的人,除了妻子奴仆有怨言外,还会招致祸患,这也都是钱财造成的。”二五(1)

郑仁凯为密州刺史,有小奴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2)鞋。”有顷,门夫着新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遣门夫上树取其(3)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凯有德色(4)。——《朝野佥载》【注】(1)密州刺史:密州,在今山东省诸城市;刺史,州的长官。(2)(liè):啄木鸟。(3)跣(xiǎn):赤脚。(4)德色:自以为有恩于人而形于颜色。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 )(2)去(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遣门夫上树取其子。

3.“门夫竟至徒跣”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文中的郑仁凯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郑仁凯做密州刺史的时候,有一个小奴仆禀告他自己的鞋磨穿了,郑仁凯说:“我老爷子给你搞一双鞋来。”一会儿,有个看门人穿着一双新鞋来了。郑仁凯厅前的树上有啄木鸟的巢,他就派看门人上树捉它的幼鸟。看门人脱下鞋爬了上去。郑仁凯就叫小奴仆穿上那双鞋离开,看门人结果竟只能光着脚。郑仁凯脸上露出了对小奴仆有恩德的神色。二六(1)(2)

原创中有御史台令史将入台,值里行数人聚立门内,令史下驴,驱入其间。里行大怒,将加杖罚。令史曰:“今日过实在驴,乞数之,然后受罚。”里行许之。乃数驴曰:“汝技艺可知,精神极(3)钝,何物驴畜,敢于御史里行!”诸里行羞赧而止。——《大唐新语》【注】(1)御史台:御史大夫之官署称御史台。御史,官名。(2)令史:官名,掌管文书等事的小官。(3)羞赧(xiūnǎn):因害羞而脸红的样子。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许( )(2)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今日过实在驴,乞数之。__________

3.“里行大怒”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上文通过令史的言行,刻画了他的__________人物形象。(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有一位御史台令史准备进入台内,正赶上多位里行站在门内聚在一块儿,令史从驴上下来,赶着驴进到里行中间,里行们非常愤怒,准备对其施以杖刑。令史说:“今天的过错确实在驴身上,请让我数落它,然后再接受你们的处罚。”里行们答应了他。于是令史数落着驴说:“你的那点本事我知道,精神愚钝之极,什么蠢畜生,竟敢往御史里行中走!”各位里行听后羞赧不已,就没再施以杖刑了。二七(1)

陈述古密直知建州浦城县日,有人失物,捕得莫知的为盗者。(2)(3)述古乃绐之曰:“某庙有一钟,能辨盗至灵。”使人迎置后阁祠之。引群囚立钟前,自陈不为盗者摸之则无声,为盗者摸之则有声。述古自率同职祷钟甚肃,祭讫以帷围之。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讯之,遂承为盗,盖恐钟有声不敢摸也。——《梦溪笔谈》【注】(1)陈述古密直:即陈襄,北宋官员,字述古。密直是枢密直学士的简称,陈襄曾任此职。(2)绐(dài):欺骗。(3)祠:祭祀。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为( )(2)引(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__________

3.“一囚独无墨”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陈述古采用摸钟的方法巧妙地辨出偷盗者,表现了他__________的形象。(命题人:叶志林)【参考译文】

北宋官员陈襄曾掌管建州浦城县。有户人家丢失了一些财物,告到官府,捉住了几个人,但不知道谁是真正的小偷。陈襄就欺骗他们说:“某寺庙里有一口钟,它能把真正的盗贼辨认出来,极其灵验。”陈襄就派人把这口钟运来放到县府衙门后阁,然后祭祀。他把嫌疑犯们领到钟前站着,让他们自己表明心迹:说没有做小偷的,摸这钟就不会发出声音,做了小偷的,一摸就会发出声音。陈襄亲自率领同僚属下很严肃、虔诚地向钟祷告,祭祀完毕后,用幕布把钟围起来。陈襄暗地里派人把墨汁涂在钟上。很长时间之后,带着那些嫌疑犯一个个地把手伸进那布幕里去摸钟。嫌疑犯们把手从布里伸出时,陈襄就一一检验他们的手,只见他们的手上都有墨迹,唯独一个人的手上没有墨,审问他,他只得承认了自己是盗贼。原来他是害怕钟发出声音而没敢去摸。二八(1)(2)

吏部尚书唐俭与太宗棋,争道。上大怒,出为潭州。蓄怒未泄,谓曰:“唐俭轻我,我欲杀之,卿为我证验有怨言指斥。”敬德唯唯。明日对仗云,敬德顿首曰:“臣实不闻。”频问,确定不移。(3)上怒,碎玉珽 于地,奋衣入。良久索食,引三品以上皆入宴,赏(4)敬德一千段,群臣皆称万岁。——《朝野佥载》【注】(1)唐俭:唐朝晋阳人,官至吏部尚书;太宗:指唐太宗李世民。(2)争道:指下围棋时抢先占据有利位置。(3)玉珽(tǐng):玉笏,玉制手板。(4)段:通“缎”。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实( )(2)引(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上怒,碎玉珽于地,奋衣入。__________

3.“唐俭轻我,我欲杀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从尉迟敬德的行为来看,他具有的品质是( )。

A.勇敢无畏,敢作敢为

B.正直,诚实,实事求是

C.机智,善于劝谏

D.有节有理,聪明(命题人:高月明)【参考译文】

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因抢先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争执。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到潭州去当官。但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怨言或者是指责作为借口。”敬德答应了。第二天对话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再三问他,仍旧不改口。唐太宗生气了,把上朝用的玉板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过了许久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赏赐敬德一千匹缎,群臣都称赞唐太宗。二九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1)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2)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3)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隋唐嘉话》【注】(1)佞:行为不好的小人。(2)面折廷争:在朝廷中当面使皇帝改变意见。(3)不得举手:指不得任意行动。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止( )(2)明(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__________

3.“帝正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从本文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宇文士及是一个( )的人。

A.善解人意,会说话

B.有错就改,有勇气

C.能言善辩,工于心计

D.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命题人:高月明)【参考译文】

唐太宗曾经在一棵树下休息,称赞这棵树:“好啊!”随行的大臣宇文士及也跟着赞美,几乎不容别人插嘴。太宗听了很不高兴:“魏征常常劝我远离那些巧言献媚的人,我想不通这些小人是谁,心里一直怀疑你而无法证明,如今果然如此。”宇文士及一下子跪了下来,连连叩头说:“京城众官,在朝廷上当面劝谏,让陛下您更改意见。陛下常常连举手投足随心任意都不允。如今臣侥幸跟随左右,如果再不稍微有些顺从,那陛下虽然贵为天子,又有什么乐趣呢?”太宗听了这话,才逐渐高兴起来。三〇(1)(2)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3)(4)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微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严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隋唐嘉话》【注】(1)鹞:一种鸟的名称。(2)郑公:即魏征,封郑国公。(3)白事:禀告事情。(4)逸豫:安逸享乐。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异( )(2)素(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久,帝惜鹞且死。__________

3.“鹞死怀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魏征作为官员的优点的一项是( )。

A.废话多,说话啰唆

B.能够就事论事

C.机智,善于劝谏

D.为人正派,正直(命题人:高月明)【参考译文】

唐太宗得到一只鹞,非常俊异,他把它架在自己臂上玩赏。远远看见魏征,急忙把鹞藏在怀里。魏征知道了,就走过来向唐太宗禀告事情。他趁机向唐太宗讲述古代帝王由于贪图安逸享乐的事,委婉地加以劝谏。魏征讲了好长时间,唐太宗疼惜鹞鸟快要捂死了,但是他一向敬重魏征,想让魏征把话说完。魏征说话没完没了,那鹞最后死在了唐太宗怀里。三一(1)(2)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3)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4)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隋唐嘉话》【注】(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2)梁公:唐朝宰相,房玄龄,封梁国公。(3)宝:珍爱。(4)殂逝:死亡。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明( )(2)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__________

3.“遂亡一镜矣”的具体原因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唐太宗是一个( )的君主。

A.聪明,比较喜欢照镜子

B.聪明,对于历史非常熟悉

C.明智,贤明,善于笼络大臣

D.明智,贤明,善于反思纳谏(命题人:高月明)【参考译文】

唐太宗对房玄龄说:“以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衰的规律;以他人为镜子,可以明了自己的得失是非。我曾经珍爱这三面镜子,用来防备自己的过失。现在魏征死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三二(1)(2)(3)

贞观中,太宗谓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记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4)记善恶,以为检戒,庶乎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当裁笔,君举必记。”——《大唐新语》【注】(1)太宗:唐太宗,李世民。(2)褚遂良:唐太宗时任记录起居的官员。(3)起居注:记载皇帝的起居言行录。(4)庶乎:几乎。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当( )(2)举(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太宗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__________

3.“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的目的是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4.本文表现了褚遂良的品质是( )。

A.做事负责,敢于奉献

B.认真负责,坚守公正

C.有不服输的精神

D.胆子大,敢作敢为(命题人:高月明)【参考译文】

贞观年间,唐太宗对褚遂良说:“你记录我的起居事务,记录什么事情?一般来说,我可以观看么?”褚遂良回答说:“现在的起居注,和古时候左右史一样,只写君王的言行,并记录他的善行恶行,留给后人借鉴,所以君王不会胡妄非为,未曾听说有帝王会亲自看这些记录的。”唐太宗问:“我有不良的作为,你也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答:“遵守道义不如遵守官规,我的职责理当用笔记录,所以皇上你的行为我一定会记录的。”三三(1)(2)《南史》:刘凝之为人认所着履,即与之。此人后得所失履,送还,不肯复取。又沈麟士亦为邻人认所着履,士笑曰:“是卿履耶?”即与之。邻人得所失履,送还,沈麟士曰:“非卿履耶?”笑而受之。此虽小事,然处世当如沈麟士,不当如凝之也。——《志林》【注】(1)《南史》:唐朝李延寿撰。(2)刘凝之、沈麟士:都是南北朝时期的人。

1.解释上文中加点的词语。(1)得( )(2)还( )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