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19:45:51

点击下载

作者:李仪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试读:

内容提要

很多人觉得心理学是一块神秘的学术地带,虽然大多数人都希望对其有所了解,但却觉得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心理学并没有那么复杂,也并非那么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心理学实验的效应,而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本书选取了当今公证的多个著名实验,其令人惊讶的结果和过程,往往会引发人生顿悟和遐想。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往往和人生的规律惊人的相似。人生的真谛不在于悟了多久,而在于有没有悟到点子上。人的一生不停地在街头上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并随时检验着实验的效果,有时还要反复实验。如果将人生比作以一生的时间跨度为实验周期,以人生布景为实场景的大实验也不为过。这是人一生下来就开始进行的、富有哲理与人文内涵的实验。

本书精心寻觅了许多实验,让读者在自然和社会两个层面,通过各种有趣的实验,实现对自我认识的感悟与提升。序

很多人觉得心理学是一块神秘的学术地带,虽然大多数人都希望对其有所了解,但却觉得不知从何入手。其实,心理学并没有那么复杂,而且它也并非那么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心理学实验的效应,而我们每个人也可以把它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

例如自我暗示的效应,能够帮助人提升自信;马斯洛需求理论,能够帮助人了解人类获得满足的层次;篡改记忆的实验,让我们了解了记忆的能力;以及情绪如何会突然爆发,又如何去控制它……可以说,心理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它不仅仅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生活习惯,更是能通过了解心理学,改变我们自身的一些负能量,从而让我们更加自信、更加阳光。

本书通过世界上著名心理学理论和实验,详细分析和解剖了这些心理学实验在生活中如何产生影响,通过这些理论和实验能够得到让人得到非常讶异的结果,且会让人瞬间领悟人生哲理。你是否曾想过,自然界的规律、社会的规律以及人生的规律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而当你能有所了解并且顿悟,那将会进入到另一个领域。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可见,要看懂人心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通过长时间地接触和了解,我们也未必能够看懂一个人的心,甚至我们都无法真正了解自己的内心,故而古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镌刻着这样一个神谕——认识你自己。因此,心理学才如此重要,它能够让人们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一个人的内心思想、可以了解心理对一个人思想所产生的变化、可以了解心理产生的变化是如何改变着生活和整个人生。一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会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我们又如何能了解那变化着的内心呢?例如在看《堂·吉诃德》这本书时,少年时读它,你会觉得这本书非常好笑、有意思;中年时读它,你会深思其中所反映的哲理;老年时读它,你会潸然泪下。

而本书选取的各种心理实验,希望对于少年、中年、老年人都能有所帮助,引发大家的一些想法。这样作为编写本书的作者,也会感到欣慰。李仪2017年10月第一章你的心理,是否被人暗示了经典实验:谁是“杀人”凶手

某电线维护员的周围全是高压电器设备,他就是常年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虽然所有的防护措施他都做到了,但他心里还是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所笼罩,他担心自己会命丧电压之下。某天他无意中碰到了一根电线,当即倒地身亡,身体所有特征都表现出“触电身亡”的事实:皱缩的皮肤呈紫蓝色。但在尸检的时候却发现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当时那个工人确实碰到了电线,但是电线没有电——杀死他的真凶是惧怕触电的心理暗示。

类似这样的现象在苏联也出现过:某人无意中被关进了冷藏车。次日清晨,人们发现他已经丧命于冷藏车中,所有身体特征都表明他是被冻死的,但有一点让人对他的死因产生了怀疑,那辆冷藏车的冷冻机并没有打开,冷柜中的温度和外边的温度是一样的,而这样的温度是不足以置人于死地的。也许是这位不幸被关在冷藏车里的倒霉蛋儿产生了被冻死的心理,体征也因这种心理产生了变化,最后他真的被冻死了。

极度愤怒和极度恐惧都会让生理特征产生极端的变化,肾上腺素会因这两者而增加,并减少血液对身体一些部位的供应。充分的血液可以确保肌肉获得能量,肌肉也因此发挥出更大的效能,这往往能助人在生死关头起到逃生的作用。但应激反应也有不好的一面,在血液减少供应时,氧气也因红细胞的减少而递减,毛细血管中的含氧量降低,血浆就会渗入血管周围的组织,如果愤怒和恐惧不断延长,最后就会导致人体因血液不畅而亡。

血压降低是因血液流通量减少,继而导致恶性循环,那些负责维持血流循环的器官的功能因血压降低产生功能障碍,长此以往,直至最后殒命。至于上述两个案例中的死者并没有接触到让他们致死的东西,但出现了相关的死亡体征,现在尚无科学能对其做出解释。相关实验A.关于墨菲效应

实验原理:当我们心存侥幸时,灾难往往就降临了。

实验主持人:墨菲。

实验对象:面包。

实验过程及结果:

墨菲是一位美国空军上尉工程师,他觉得他的一位同事就是个十足的倒霉蛋儿,他曾这样评价他的同事:“如果你想搞砸一件事情,那就让他去做吧。”不经意的一句玩笑话在全美迅速流行开来,甚至传到了世界每一个角落,最后产生了墨菲效应:假如你把一片面包不小心弄到了地上,这片面包的任意一面都有可能着地。但如果你把一片一面涂有果酱的面包弄到了地上,常常是有果酱的一面着地。换而言之就是:如果某件事有变坏的可能,那么真的就可能将“坏”变为现实。墨菲效应对很多事情都产生了影响,它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及自然现象。

实验联想:

管理哲学的一个论点和墨菲效应是一致的,这是一种悲观主义观点,我们应该学会“得不喜,失不忧”,在生活中随时接受失败和成功的挑战,有人认为万事皆可行,只要勇往直前,终有成功一日,可他们却忽略了一点,世间不存在百战不败的事例,人生中难免遭遇挫折。反之我们乐观一些:“若要成功,总会成功”,墨菲理论并没有说明事情一定会到必败或是必成的结果,它只是告诫人们,可能会发生的事,总会发生。B.谁烧伤了我的手

实验原理:伤害我们的,常常是我们自己那颗脆弱的心。

实验主持人:美国心理协会。

实验对象:志愿者。

实验过程及结果:

受试者的皮肤上贴着像邮票大小的湿纸片,主试告诉受试者,皮肤会因为贴上这些湿纸片后发烧。过了一会儿,揭去纸片的皮肤果然变红了。紧接着,主试又将一块金属硬币放到受试者的手臂上,并告诉受试者这是一块用火烤过的硬币,皮肤会被这枚硬币烫伤。过了一会儿,主试拿下这枚硬币,受试者的手臂上果然呈现出二级烧伤状的水泡。

实验联想:

心理学提出,人们的心理都会产生一种倾向性,就是下意识地维护“自主的”地位,不愿意别人干涉或是控制自己。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直接劝说、指示或命令并没有暗示的作用大。例如,对孩子说:“赶紧睡觉!”“闭上眼睛!”常常得不到收效,孩子有时还会因此变得更加兴奋。这时,你不如给孩子讲个故事:“某天,小狗想出去和小伙伴们玩耍。狗妈妈对小狗说其他小伙伴们都已经休息了。小狗不相信,坚持要出去看看,路过河边它看到小鱼儿都睡觉了。路过树林它看到小熊也休息了。它们都闭上了眼睛,它们都休息了。小狗想,我也要休息,因为妈妈说的是正确的。于是,它……”故事讲到这个时候,注意要使用那种疲倦的语调对孩子说,还要不断将“睡觉了”“闭眼了”等话语重复,声音渐渐变弱,直到最后不发声。讲故事的时候你还要配上不断打哈欠的动作,孩子会因此受到影响,直至入睡。试试吧,很有效果!

有一座工厂在美国田纳西州,这家工厂从附近的农村招募了很多工人。从附近农村招募的这些工人,因为总觉得车间里空气稀薄,开始变得不习惯在车间里工作,顾虑重重,最后导致工作效率降低。后来,这家工厂的管理者想了一个办法:他将一条条轻薄的绸巾系在窗户上,不断飘动着的绸巾,说明空气从窗外源源不断地涌进。工人们的这种不适应车间工作的“心态”也得以消除,随之也将工作效率提高。

不仅是人们的心理因暗示受到影响,人们的生理也因暗示产生了变化。专家反复给受试者喝大量的糖水,通过体检发现,受试者不仅出现了血糖升高的现象,而且产生了糖尿并且尿量增多等生理现象。后来,主试不给受试者糖水,只对其进行语言暗示,上述发生的生理变化还是会产生。这一实验揭示了,实物可以通过语言暗示来代替,对人脑产生兴奋刺激,虽然主试并没有给受试者喝糖水,但体内糖的代谢活动依然在身体中形成了。测测你自己:暗示——巴布尔效应

以下有8项暗示,总分8分,每暗示成功一次获得1分,“成功催眠”最低成绩必须为4分。

手臂下落:平伸打开右手,暗示其越来越沉,沉得下坠。在经过30秒这样的状态后,下沉超过10厘米包括10厘米,就获得1分。

手臂上飘:平伸打开左手,暗示左手越来越轻,轻得飘飘向上。在经过30秒这样的状态后,上飘超过10厘米包括10厘米,就获得1分。

两手分不开:先撒开两手,然后两手交叉,紧握置于下腹部,暗示其两手被粘住了,不能分开,反复暗示45秒,5秒后分不开手给0.5分,15秒后分不开手给1分。

口渴幻觉:暗示“自己十分口渴”,暗示过后,受试者出现了明显的吞咽、嘴动、舔嘴唇等动作,获得0.5分,测试结束后还是觉得口渴,再加0.5分。

失语:暗示“你不能说话了”,持续45秒这样的心理暗示,5秒后你真的不能说话了,获得0.5分,15秒后仍说不出话,给1分。

身体不能动:暗示“你身体僵硬且不能站立”。持续45秒这样的心理暗示,5秒后不能站立,获得0.5分,15秒后仍不能站立,得1分。“催眠后”反应:受试者被暗示“测试结束后当响起咔哒声,你会不由自主地咳嗽”,测试结束后,发出咔哒声,测试者咳嗽或喉部运动,给1分。

选择性遗忘:受试者被暗示“测试结束后你想不起第二项的测试内容,只有说你想起来了,你才能想起来该项测试的内容”,受试者呈现出想不起来的状况,给1分。小贴士:与快乐相关的心理暗示

我们的心理总是不断受到外界暗示的影响,你的信心和喜悦之情有可能是受这些影响而产生,你的烦躁不安也是受这些影响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快乐,使自己用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1.对自己经常使用肯定句

你去买衣服,售货员一定会对看着镜子的你说:“这是新款,穿您身上太合适了,显大气。”你因此感到心里很舒服,对自己的信心也大大增强,看着镜子中穿着新衣服的自己,真是越看越顺眼。如果有人对你说:“还可以吧”这类的话,你就会举棋不定,买还是不买这件衣服。很显然,两种说法会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所以常常对自己肯定,会提升你的信心,减少自卑感。

2.用语言表达出你的感受“内省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观点,对自己的内心冷静观察,最后说出结果就是“内省法”的表现过程。当你十分紧张时,就和自己说:“我现在紧张得都出汗了。”这样做不仅释放了紧张心情,还让自己觉得轻松一些。既然你的拘谨已经被别人察觉,故作沉着的你还不如这样:“和你们谈话前我坐卧不安,但和你们交谈后,我发现你们的友好让我变轻松了许多。”自己的情绪会因为这种方法得到改善。

3.不要用强调负面结果的方法来提醒自己,可以将事情轻描淡写甚至是忽略

我们总是下意识给自己这样一种警示,比如:“我昨天就是在这儿跌倒了。”“这段路经常发生事故。”越是这样,我们越容易紧张得手足无措,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所以,不必总是用失败提醒自己,转而可以用些鼓励性的话语,例如“保持稳定就不会跌倒”,“到这儿得慢点开”等,让这些积极的话语来引导自己。

4.把每次失败看作最后一次

人生在世难免遭遇挫折,在遭遇挫折时不妨对自己说:“这已经坏到了极点,不会再出现比这更坏的事情了。”既然“最坏的事”都已经发生了,已经到谷底了,就该向上、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了,进而就会有种安全感在你心中产生。

5.让随身物品给你带来安慰和温暖

如果你要去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人,可以带一些自己喜欢的小物件,比如一个护身符、一个首饰,这会让你觉得周围依然有熟悉的东西,可以帮助你放松下来。

6.用汽车“预热法”来调整心情和外部环境

汽车发动前要进行发动机预热,在进入行驶阶段后才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生活也是这样的道理,当你在周一清晨还未从“周末综合征”中走出时,不妨先看看和工作相关的书籍,再和你的同事就工作展开一些交流,给你的心情“预热”后再将你的状态代入工作中,这样才能提升你的工作效率。

7.让快乐的因素影响你

我们很容易被演唱会上激动的氛围所感染,伴随着激动人心的音乐,你早将老板的谩骂抛诸脑后,让快乐感染着你的生活,比如在工作疲惫时听听放松的音乐,和能给大家欢乐的“开心果”同事吃饭,给自己融入快乐的环境中,这些都能让愉快完全释放。

8.在自己状态最好时迎接挑战

谁都有“情绪周期”,大家也都会遭遇情绪低谷。这个时候就做些简单的事情,不要将过重的负担添加给自己,那样的话只能让你久久沉浸在悲伤的情绪中。尽量在情绪高涨的时候处理那些复杂的工作,饱满的工作状态会让你将困难抛诸脑后,甚至会产生一种兴奋的挑战欲望。

9.找到别人和你的共同处

人们常常在发现别人和自己的相似处后,容易对对方产生认同、亲切的感觉。我的竞争对手十分聪明,我因此对她产生了戒备心理,总是担心她会给自己难堪,所以对她避而远之。在一次游戏中,我无意中发现了她和我的类似之处,因此对她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当她被别人否定时,我就主动帮她争取别人的认可,让她对我的看法也发生改变。而当我和她的意见不同时,我坚持自己的观点,她因此放弃了自己的意见。这个小发现,让我信心倍增,也大大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

10.别给自己贴“标签”

也许你常常对自己说“我真的不行”,“我的交际能力太差了”,“大家讨厌我”……要知道,打败你的人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请你变得耐心些,给自己一些信心,你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鼓励自己总比自我贬低要强。小结

各种暗示总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心理学家发现,如果环境很肮脏,提示人们注意保持环境卫生并不见效;相反,生活在整洁、严肃环境中的人们却能遵守规则,保持环境卫生。这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谁好意思将痰吐在红地毯上呢?在办公室里摆过多的沙发,会让人们产生疲倦的感觉,因为我们受到这些摆设的暗示:是时候该休息休息了,那么,桌子的主人就会因暗示而倒头便睡……可以说,“暗示”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发出的信息就是心理暗示,这些信息被人们下意识地接收,从而产生一些相应的心理反应。巴甫洛夫认为:暗示就是人类最典型的条件反射。

暗示分自暗示与他暗示两种。自暗示表示自己接收某种信息,自己心理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进而让情绪和状态发生变化。例如,大多数人喜欢在出门前照照镜子、整理衣服和头发。有的人从镜子中观察到自己眼睑水肿,这时马上会有种不开心的感觉涌上心头,怀疑自己是否生病了。这就是消极自我暗示对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当在镜子里看到与上述相同症状时,马上用理智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并且暗示自己:可能是缺乏锻炼了,出去锻炼一下,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就好了,于是重新振作起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这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心理暗示。

人际交往中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称之为他暗示,这是在交往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受到了别人影响而产生的暗示。如三国时期的曹操在南下征讨张绣的路上,因天气炎热,周围又没有什么水源,士兵口渴,曹操心生一计,对士兵大声说道:“将士们再坚持一会儿,前面有片梅林,到了我们就可以食梅解渴了。”军心顿时得到了振奋,将士们都主动加快了行军的步伐。“望梅止渴”的暗示就由此而来。

人有时候也因暗示表现出积极的一面。例如,记忆潜力就是靠暗示来挖掘的。某些实验证明,暗示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力的。分别让两组学生朗读同一首诗。主试在第一组受试学生们朗读前,告诉他们这首诗出自名人之手,这就是一种暗示。对于第二组受试学生,主试没有告诉他们这首诗是出自谁的手笔。朗读后立即让学生默写。结果显示第一组的学生记忆率为56.6%;第二组的学生记忆率为30.1%。这说明学生的记忆力提高得益于权威暗示的影响。

从医学范畴来说,也可以通过暗示来治疗疾病。如一位妇女的丈夫因车祸丧生,悲痛欲绝的她双目失明。但医生对她的眼睛进行检查后发现,那位妇女的眼睛结构并没有发生病变,诊断结果为心理性失明。医生尝试了很多方法都没有治好该妇女的眼睛,后来医生对这位妇女进行了催眠治疗法,这位妇女受到催眠师积极的心理暗示,催眠师对她说:“现在我数5个数,数到5时,你睁开眼睛就能重见光明了。”催眠师很慢地数1、2、3、4、5,果真数到5的时候,病人睁开双眼,发现自己真的又看见了。

人因积极的心理暗示得以稳定自己的情绪,消除挫折对自己的消极影响。因此,我们应该有意识地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多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避免消极心理暗示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

在暗示中,暗示者的威信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被暗示者的暗示结果。这就要求暗示者应具有较高的威望,拥有别人的信赖。

越含蓄的暗示,就越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结果。因此在教学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应尽量少用命令的口吻。若运用含蓄的暗示法来引导,获得好效果自然不在话下。

你学会健康的心理暗示了吗?第二章探秘潜能经典实验:挑战高难度的乐谱

某音乐系学生走进琴房时,看到钢琴上摆放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他翻着乐谱,喃喃自语道:“这乐谱的难度太高了……”似乎对弹琴的信心已经跌落到谷底。自从跟这位新导师以来,新导师总是用这种超高难度的钢琴乐谱折磨自己。他勉强打起精神奋战,导师向琴房走来的脚步声也被琴声掩盖住了。

他的新导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大师。新导师给他授课的第一天,就给了他一份新的乐谱。“试试看!”导师说道。因为乐谱的高难度,学生在弹奏期间错误百出。“还要加强练习!”导师如此叮嘱学生。

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就在导师要验收的时候,学生没想到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在等着他,“来试试这份新的乐谱!”上星期练习的新乐章导师也没验收。学生再次投身于高难度的练习挑战中。

第三周,导师给了他一份难上加难的乐谱。这样的情况周而复始,学生也因此感到寝食难安,仿佛空气中也弥漫着焦躁。当导师走进琴房时,学生的情绪到达峰值了,他爆发了,他认为导师是故意刁难自己。

导师什么也没说,他把第一次教学的那份乐章拿出来交给学生。“可以开始了,孩子。”

在弹奏这份让他当时认为如此之难的乐谱时,他表现出的是技艺精湛!这样的表现也让他颇感意外。导师接着又让学生弹奏第二堂课的乐谱,他的表现依然十分抢眼,此时此刻学生似乎明白了导师的用意,他无言以对。“如果我让你去弹奏你擅长的那些乐谱,那么你的进步就会像蜗牛一样迟缓……”导师娓娓道来。

我们往往习惯于自己擅长的领域。但如果我们仔细回首过往:看似高难度的全新挑战,会在不经意间将我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我们也因此表现出井喷式的爆发。因为,我们有无限潜能!相关实验A.爱,有着不可思议的潜能

实验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

实验主持人:日本和美国两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

实验过程及结果:

一名日本妇女趁着小孩儿睡熟的时候外出购物,返途中偶遇朋友在巷口闲聊,这时小孩儿已经睡醒看不到母亲,就爬上阳台呼喊,一个不留神,小孩儿从阳台摔了下来,说时迟那时快,那位母亲居然奇迹般飞奔至楼下接住了孩子。按常理来说三岁左右的小孩儿有十五公斤左右重,从五楼坠下加上重力作用,人们绝对无法承受这样的重量,况且这还是年近三十的妇女所为。这一事件在日本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后来新闻界还专门找来短跑运动员和举重运动员做了一个相关实验,结果二人都无法成功,不是没能及时出现在落点下,就是因无法承受下坠的重量而接不住下坠物体。

美国也曾经出现过类似事件。一位以轮椅代步的残障母亲,在她小孩失足落水之际,她连人带轮椅冲进泳池,奇迹般地救起了孩子,事后连她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当警方询问这位母亲事件的整个经过时,她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

实验联想:

人因爱而存在这个世间。生命中很多奇迹都是因爱而缔造的。生命因爱而美丽,你如何对待生命,生命就会给予你同样的回报。你想要得到朋友,首先得先成为别人的朋友。将心比心,博取感情需要同样的付出,爱也是一样。人类身体的力量和心理的力量有时候是因为爱而爆发,当两个人彼此相爱时,一旦其中一方受到伤害,这时,我们往往因爱而激发出惊人潜能,有着惊人的表现。潜能为爱而发,让我们用爱来武装自己吧!B.逼迫,也许真能让人飞翔

实验原理:如果自己把自己当鸡,永远也飞不到天际。

实验主持人:猎人。

实验对象:鹰。

实验过程及结果:

猎人在山顶中的鹰巢里抓获了一只幼鹰,随后他将幼鹰带回家中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此后的行为习惯就像一只普通的鸡一样,它真把自己当成一只鸡了。过了一段时间,这只鹰渐渐变得羽翼丰满,猎人想把它训练成一只猎鹰,可是因为它终日混迹于鸡群,已经失去了翱翔于天空的本能。猎人用尽了各种方法,但是都毫无效果。最后猎人被逼急了,他把“伪鸡”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下了悬崖。就在猎人以为这只“伪鸡”将要摔得粉身碎骨的时候,它在情急之下终于扑腾开翅膀,飞了起来!

实验联想:

想要战胜自己,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未来,就要逼自己一把;逼自己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竞争,逼自己有更新的思想,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勿以不想而不为,勿以不敢而不为。潜能的力量是惊人的,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逼自己,不仅仅是敢于挑战,将自己投入到全新的环境和问题中,将自己逼到无路可走,才会想方设法置之死地而后生。除此之外,还要用“自律”来逼,用时间和目标逼,用结果逼。只有不断开发和使用你的潜能,你才会变得越来越强。当你感到灰心沮丧的时候,不妨大喊一声:潜能无限!测测你自己:探索你的未知潜能

1.你有梦想成真(梦中的事情变成现实)的经历吗?

A.有(转到3)

B.没有(转到2)

2.你喜欢算卦吗?

A.喜欢(转到4)

B.讨厌(转到8)

3.你非常喜欢一项娱乐活动,但因场地限制需要等一个多小时,你会?

A.就算要排队也要玩(转到5)

B.这次先放弃(转到4)

4.你会在测试之前做些什么呢?

A.集中复习擅长的科目(转到7)

B.集中复习不擅长的科目(转到5)

C.大包围式的复习(转到6)

5.朋友对你的评价是?

A.值得信赖(转到D)

B.不照顾你不行(转到7)

6.当你看到半杯果汁时你会想?

A.还有半杯(转到A)

B.只剩半杯了(转到B)

7.你洗澡的时间平均为?

A.30分钟以上(转到D)

B.30分钟以内(转到C)

8.有人说你“你真是有点怪”你会觉得?

A.会高兴(转到C)

B.不喜欢别人这么说(转到6)

测试结果:

A:0。沉睡在你体内的能力是个未知数。不过很可惜的是它睡得很沉……总之,尝试一下让自己更乐观一点吧。

B:30%。非常满足于现状,所以如果不是遇到真正的危机,你隐藏的力量也许不会发挥出来。

C:50%。你的交友运很强,但缺乏一点毅力,要发挥你的能力,这一点是关键,你首先要确立一个目标才行。

D:90%。你是个乐天派,为人努力认真。你绝对有发挥潜能的可能性。小贴士:九大潜能必为你所用

托尼·巴赞是一名英国智力研究人员,《大脑第一》是他出版的一本读物,其在该书中给出这样的结论:很多达·芬奇式的人物隐藏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训练达到达·芬奇那样的聪明才智。

托尼·巴赞的方法使得查尔斯王子提高了自己的记忆力。IBM也曾向巴赞求教。巴赞认为人类可以通过9个方面的训练,将自己的潜能开发出来,这些潜能是:

●创造潜能:创造性不单单只是绘画或是掌握一门技巧那么简单。有时候创造力也表现在其他方面。比如像园艺也是一种创造,想想怎样将皮球送进对手的大门更具有创造性。

●个人潜能:如果能常常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的状态,那么你的潜能就会被充分发挥出来。只有真正了解自己且内在充实的人,才能将个人的潜能充分激发出来。

经常审视自我是一种好的习惯,最起码你会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每天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安静下来,对自己进行评价,为的是让自己对生活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知道什么是消极的,什么是积极的。

●身体潜能:无论是演员、舞蹈演员,还是运动员,凡是靠体力工作的人都知道身体有着无限的潜能。

用什么方法可以激发身体的潜能?经常锻炼身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经常练习舞蹈、瑜伽等运动可以使身体保持灵活状态。21天的时间就会让你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届时你的身体就会自发地产生锻炼需求,你就会下意识地遵从自己的身体需求。

●感觉潜能:我们的鼻子有500万个嗅觉感受器,我们的眼睛可以辨别800万种色彩。尽可能充分地把人体内潜在的5种感觉能力发挥出来吧。

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锻炼增强感觉的能力,比如经常练习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试穿各种让自己身体更加舒服的衣服。

●社会潜能:社会潜能和个人潜能的作用恰恰相反,你也可以将社会潜能定义为组织能力,有时候情况需要的话,你也可以将它理解为调动别人积极性的能力。

人际交往是一种奇迹。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大家每天都在这样有意识地去做。当你进入剧场、剧院,这些就是你建立社会关系的场地。假设两个人在谈话,一个是聪明人,一个人是笨蛋,那么谁学的东西更多?你应该经常去思考这样的问题。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社会潜能。

●精神潜能:真正聪明的人,他注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利益。他的聪明体现在个人价值会给他带来前进的动力。

你会对自然产生一种特殊的亲切感。你沐浴在阳光下聆听着鸟儿的歌声。你会发现儿童的本真并感受到健康的意义。如果你有明确的价值观,那么你就是一个聪明人。

●计算潜能:很多人觉得计算能力强就是天才,其实计算能力是潜在的,需要被激发出来。

减少使用计算机的概率,最好使用自己的大脑去计算。但凡是那些有所成就的数学家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大脑的。你不妨试着去做一下这样的计算,工作占用了自己多少时间、用了多少时间去陪家人、花费了多少时间在学习和睡觉上。你可以经常通过类似这样的方法练习大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对数字的敏感度,例如在购物时算算在你前面有多少人排队,你购买的物品有多少件。

●空间潜能:空间才能就是看地图、组合各种形式以及使自己的身体正确地通过空间的能力。

车王舒马赫称霸F1赛道十余载。调查表明,随着开车时间的增加,司机的大脑会越来越好使,因为他们把整个路况都储存在大脑里面了。想要将一个人的空间潜能充分发挥出来,那就要多多参加社会活动。

●文字表达潜能:普通人用1000个单词来写作,用1100个单词说话,理解5000个单词的意思。而莎士比亚这样的表达天才,在他的154部作品中就使用了超过2.5万个不同的词汇。

怎样开发你的文字表达潜能?当你积累了1000个单词的时候,每天再多学会一个单词,那么一年后你在该方面的能力就会有40%的提升。除此之外看书、写作也是开发你文字潜能的好方法。小结

从前有一位富翁视自己的独生女为掌上明珠。某日,富翁发布公告说要招一个上门女婿,如有符合条件者,他就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人,并由此人继承自己的全部财富。

到了招亲的那一天,应征者齐齐聚集在富翁家的游泳池旁。

这时,富翁大声宣布:“谁第一个从这边游到对岸,就是我的女婿。”但这些人没有一个敢往游泳池里跳的,原来有好多条鳄鱼在游泳池里面。

突然,只听到扑通一声,一个年轻人跳下泳池,并且飞快地向对岸游去,就在大家都以为他要葬身鳄鱼之口的时候,这个小伙子已经游到了对岸。

大伙纷纷向那个年轻人表示祝贺,年轻人愤怒地问道:“谁这么缺德把我推下去的?”

这个故事有点冷幽默的意思,但从中可以看出一点:那就是藏在我们身体内的潜能是巨大的,只有受形势所逼,才能将这些潜能激发出来。

我们原本具备却遗忘的能力就是潜能,每一个人的身体里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只要我们想要,它就会呈井喷状爆发!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挖掘身体内的无限潜能吧!无论你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能阻碍你开发自己的潜能。让我们大声地告诉自己: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够!第三章自信,让人更加高贵经典实验:自信能够提高成绩

苏州市敬文实验小学于2004年对当时的六(1)班、六(2)班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跨越式跳高比赛的实验。

在跳高比赛进行前,老师对六(1)班的学生灌注了成功体育的教学理念,并将这一理念与跨越式跳高教学相结合,成功使六(1)班的学生克服跳跃心理障碍:用成功的话语鼓励每一位同学,让他们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再通过逐渐调整高度的方法来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到六(2)班时,老师运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不对学生施加任何影响。

比赛结果表明,在这次比赛之前,两班学生跨越式跳高的成绩旗鼓相当。而经过这次实验后,六(1)班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上涨34个百分点,六(2)班没有显著提高,仅仅提高了10个百分点。此刻大家清楚地发现,不同的教学理念对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

事后,老师告诉了同学们这其中的“奥秘”,六(1)班获得如此成绩,首先得益于大家掌握了正确的技术动作,其次,在消除了心理恐惧后也增强了自信,自然希望冲击更好的成绩,从而带着愉悦的心情向胜利发起冲击。

班图拉说:“人总是按照自己对自己的估计、他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主体丧失了自信心,也就丧失了前进的力量。”老师们让学生明白,通过努力才有可能完成梦想,才能得到社会和自己的认可,才能从成功的情绪中获取积极的状态。而成功经验是学生进取的最大驱动力,人的自信也源于此。自信与成功经验会出现良性循环的效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相关实验A.小狗因何而死

实验原理:当我们放弃自信的时候,也就放弃了生存的权利。

实验主持人:美国心理学家塞里格曼。

实验对象:普通小狗。

实验过程及结果:

塞里格曼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在1975年的时候做了一个以狗为实验对象的研究。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将小狗分为两组,一组做实验之用,一组做参照之用。塞里格曼先把小狗们放进了实验组的一个笼子里,这是一个很牢固的笼子,因此小狗们无计可施,只能老老实实地待在笼子里,但要命的是笼子中装了个电击装置。一旦发电,小狗们会因此感到微微的疼痛,但是这个强度的电流不足以伤害到它们的身体。塞里格曼发现,这组的小狗们从受到电击开始,就会拼命想办法挣脱这个牢笼,但经过一系列的失败后,它们想逃出牢笼的想法渐渐消失了。紧接着,塞里格曼在第二个笼子里只放了一只小狗进去,这是一个中间用隔板隔开、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笼子。但隔板的一边有电击装置,另一边没有。当把之前经过电击的小狗放进第二个笼子后,塞里格曼发现它在恐惧了30秒之后,就直接卧倒“迎接”电击的到来,其实这么容易逃脱的牢笼,但它们却连试一试的勇气都没有了。而放进一条没有经历过电击的小狗在第二个笼子里,却发现小狗会轻而易举地逃脱电击之苦,只一跳就逃到了安全地带。

实验联想:

你有过丧失信心直到绝望的经历吗?那种感觉极度空虚无助,是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的感觉。绝望者不想再去做任何尝试,等待他的只有命运无情的审判。如果我们长期观察生活中的那些失败者,一定会发现他们身上都具有这种特征。缺乏信心的表现为因无助感滋生了绝望、消沉等负面情绪,这也是许多不良行为和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B.美丽的秘诀

实验原理:青春美貌终将流逝,永恒的,是我们那颗勇敢自信的心。

实验主持人:美国某心理学家。

实验对象:某女孩。

实验过程及结果:

某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选了一个最不受人欢迎、最愚笨的女大学生,要求这名女大学生的同学对她改变看法。于是同学们把她想象成一个外表靓丽、自信优雅的女孩,争着邀请她吃饭、看电影。过了一年,这位姑娘发生了质的改变,她不仅容光焕发,而且谈吐也变得不俗。其实她还是她,现在的她是因为隐藏已久的自信而改变,蜕变成了现在这个真正的人见人爱的自己。

实验联想:

完美的人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可是自信能让人接近完美。人自身的价值因自信而得到体现,是自信让人看到了自身的魅力,发掘出生活中美好的一面。自信的人明白什么是生活,知道将自己的价值表现出来。坦然面对一切的人往往是那些自信的人,不管是喜是悲,他们都有勇气面对现实,即使遭遇再大的挫折,也能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绝不会一蹶不振。

随着岁月的流逝,青春会被无情地吞噬,而能久久伴人左右,并为之骄傲的就只能是自信了。做人要优雅,优雅得相信生活中赋予一切的美好。内心是优雅的发源地,内心世界充实了、心灵质朴了,你也就变得优雅了,随之而来的是自然而然的自信。而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你接受的教育、对自己的约束、对自己天赋的开发。若你真想成为一个自信的人,请遵循以下意见:命运往往垂青那些自信的人;坦然面对现实,勇敢面对恐惧;多往积极的方向去想;穿一些容易让你充满自信的服装;相信自己的优势;不要自大,但也不要过分谦卑;对于别人的赞扬可以坦然接受;可以面对面接受别人的注视。测测你自己:信心小测试

你对自己真的了解吗?你是一个有信心的人吗?你的自信心达到了什么程度?下面的小测验,请根据实际快速做出真实的选择。(“是”得1分,“否”得0分)

1.一旦下定决心,即便是没人赞同你,你也会坚持到底吗?

2.会议中出现内急的状况,你会等到散会再去卫生间吗?

3.如果服务人员的态度恶劣,你会向他的老板投诉他吗?

4.对于自己的照片,你是否常常欣赏?

5.上级批评你的工作失误时,你会因此而难过吗?

6.你很少对人倾诉自己的想法和心事吗?

7.别人赞美你,你是否会怀疑对方不怀好意?

8.你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吗?

9.你满意自己的相貌和穿着上的搭配吗?

10.你是否认为别人的工作能力比你差?

11.在高级会所时,只有你没穿正装,你会因此感觉别扭吗?

12.你是个很受人欢迎的人吗?

13.是否觉得自己有过人的魅力?

14.你是个带着幽默感交谈的人吗?

15.你的专长是否让你获得了现在这份工作?

16.你知道色彩的搭配吗?

17.你能在遇到危险情况时保持冷静吗?

18.你喜欢和别人合作吗?

19.你觉得自己是个超凡的人吗?

20.你一直希望自己的风格像某位明星吗?

21.别人的事业成就是否让你经常羡慕呢?

22.为了不让别人难过,你会放弃自己喜欢的事情吗?

23.为了讨别人的欣赏,你会对自己打扮一番吗?

24.你会勉强自己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吗?

25.你的生活会任由他人支配吗?

26.你认为自己的缺点少于优点吗?

27.你是否经常把抱歉挂在嘴边?即使你没有错,你也会这样。

28.如果不是故意伤害到别人内心,你难过吗?

29.你希望自己具备更多的竞争优势吗?

30.当你在工作中遭遇小麻烦时,你会常常寻求同事帮忙吗?

31.在高级会所时,你是否经常先等别人和你开口说话呢?

32.你是否每天照镜子超过三次?

33.你是个事业心强的人吗?

34.你是个优秀的销售员和管理者吗?

35.你是个容易健忘的人吗?

36.你对异性有吸引力吗?

37.你是个懂得节约生活开支的人吗?

38.你在做出决定和选择时,通常先听取他人的意见吗?

测试结果:

A.如果你的分数是24~38分,说明你是个超级自信的人,你清楚自己的优势所在,也明白自己的“软肋”在哪里。不过,建议你:如果你的成绩接近38分的话,在别人眼里你可能就是个自大狂。不妨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你谦虚的一面,以此让你的人际关系得到调节。

B.如果你的分数是12~23分,说明你是个很自信的人,但你还是缺乏一些安全感,常常怀疑自己。建议你,常常提醒自己并不弱于别人,尤其是自己的才能和成就方面。

C.如果你的分数在11分以下,说明你是个自卑的人,过分谦卑和自我压抑,让你的生活常常受到别人的支配。那么从现在开始,尽量不去想自己的缺点和弱项,正视自己的优点,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看重你。小贴士:增强信心有秘诀

人生难免遭遇失意的状况。当你在工作、学习中遭遇挫折的时候,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自信心得以恢复呢?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提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1.每天照三遍镜子。早晨出门前,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仪容仪表,让自己的仪容仪表处于最佳状态。午饭后,再照一遍镜子,让自己最佳的仪容保持住。晚上睡觉前再照一遍镜子。消除自己对仪容仪表不必要的担心,这样更有利于你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去。

2.不要总想着自己的缺点。完美的人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点,不要常常想起自己的缺点,其实,人们并没有盯着你身上的每一处缺点不放。只要少想,自信心就会慢慢被激发出来。

3.你敏感,不见得别人也敏感。当你在大家面前发言感觉害羞时,大家可能会觉得你只是面色红润,令人愉快而已,事实上大家并没有发现你的窘态。

4.缺乏自信也表现在常常指责别人上。常常在自己心里指责别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坏习惯,要试着慢慢将它克服,减少对别人的责备。

5.多数人喜欢的是听众。因此,当别人讲话时,你不要急于插话以此来表现你的博学多才。你只要做一个认真的倾听者,别人就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

6.为人坦诚,不要不懂装懂。对懂的东西就展示出来,这不会表现出你不谦虚的一面,反而会让大家觉得你诚实可信;别人有所成就时,你也要敢于称赞和钦佩,这也是你自信的一种体现。

7.找一个可以患难与共的朋友。不论遇到什么困难,你都不会感到孤独。

8.切忌借酒壮胆、提神。如果你是个害羞的人,不要以为喝瓶酒就能解决问题。只要你学着洒脱些,不喝酒的你也会受到大家的喜欢。

9.拘谨可能使某些人对你产生敌意。如果你总是得不到某人的喜欢,不要认为错在你这里。对自己怀有敌意的人,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和对方讲话。

10.不要让自己久久陷于逆境之中。否则,当你再次遭遇不顺,别人虽会对你表示同情,但他们也会因你的脆弱而轻视你。小结

宁芙是希腊神话中的森林女神,16岁的美少年那西瑟斯是她的心上人。只因宁芙多嘴,受到了天后赫拉的惩罚,变成了一个“哑巴”,但她还有复述别人最后一句话的能力。

那西瑟斯在山谷里待的时间长了就感觉寂寞了,他自言自语:“还有谁在这儿啊?”宁芙就说:“在这儿。”那西瑟斯问:“那咱们一起玩吧。”宁芙复述道:“一起玩吧。”她一边嚷嚷着一边从树林里窜出来,迫不及待地和那西瑟斯拥抱。那西瑟斯惊慌地道:“你是谁啊,不行,这不行。”她也只能说:“这不行,这不行……”

被拒绝了的宁芙就这样枯萎下去,伴随在那西瑟斯身边的只有她的灵魂,如果谁在山谷里说话,就会出现回声。后来,经过湖边的那西瑟斯在湖水里看到一个美丽的面容,他还不知道那就是自己,后来他就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每天都跟自己的影子说笑着,可是影子却不会说话,那西瑟斯憔悴欲死,对着影子说:“再见。”宁芙以为这是那西瑟斯对她说的,随即复述了一句:“再见。”那西瑟斯听到这个声音就笑了,以为“影子”在和自己的告别,他想对“影子”点头致意,但这一低头便再也没有起来。

湖边没有那西瑟斯的尸体,人们只发现了一朵小白花,他们命名那朵花为那西瑟斯——水仙花……自卑的宁芙和自负的那西瑟斯,最后双双因自己的性格缺点而死去。

虽然“自信、自卑、自负”这三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其意义完全不同,最后的结果当然也不同。朋友们,让我们将自卑和自负甩开,大胆地去追求自信吧!我们会因自信而更有魅力!第四章“心理黑子”经典实验:“心理衍射论”

诺德斯克是挪威心理学家,他曾有过在军队服役经历。某次,他在军事演习中负伤,导致右腿永远高出左腿2.70厘米。从深夜开始紧急集合的那次军事演习让21岁的诺德斯克手忙脚乱,最后甚至忘记自己左脚的鞋带有没有系好。就当他重新整理自己的装备时,军演开始了。在负伤前的一个多小时里,诺德斯克常常想着自己那根没系好的鞋带,想那鞋带会不会绊倒自己,导致自己的注意力无法集中,继而中弹。实际上,他左脚上的鞋带是系好的。

对此,他提出了“心理衍射论”这一心理学上颇负盛名的理论。这是古典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之简称为“衍射心理”或者“延伸心理”。

通常的“衍射心理”是由琐细的事情引发而起,此心理常见于心理健康程度中等人群的身上,最初容易被人忽略的事情导致“衍射心理”的发生。由于波及了心理和情绪(如焦虑、猜疑等心理性情绪),或者在一定时间段内连续出现这样的事情(一般在3次或3次以上),抑或是引起“衍射心理”的事情重复发生,最终导致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从而引起心理断层。“衍射心理”经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例如,因为还没接到某人电话,所以和朋友出去玩时频频翻看手机,无法专心投入到和朋友们的玩耍中;场下女粉丝对你抛来的一个媚眼,你一分神把球传给了对方的球员。我们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行为,全是“衍射心理”导致的。“衍射心理”之所以著名,主要是因为它是强迫症的过渡和前兆阶段。此理论一经问世,让以往的“强迫症不是渐进产生”的说法得以改变。对于“衍射心理”现在还没有绝对行之有效的疗法,更多地需要及时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

现在就为大家介绍两种减小“衍射心理”影响的方法。

1.“深呼吸法”。一旦脑中对某件事情产生反复思考的状况时,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呼吸,做深呼吸,然后观察周围的事物,越细致越好,最好能观察到一个事物的某个细节。如此持续1分钟左右的时间,最后就会平衡自己的心理状态。

2.“习惯覆盖法”。我们要用习惯来暂时性地覆盖“衍射心理”的引导。例如,你喜欢吃西瓜,吃西瓜会让你产生愉悦感,那么在你发生“衍射”状况时,不妨吃你最喜欢的西瓜,及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并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相关实验A.蜜蜂与苍蝇

实验原理:偏执,往往让我们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实验主持人:美国某心理学家。

实验对象:5只苍蝇和5只蜜蜂。

实验过程及结果:

在一个瓶子里放进5只苍蝇,在另一个瓶子里放5只蜜蜂。然后将瓶底对着光亮的方向,而将瓶口对着暗处。心理学家在过了几个小时后发现,5只苍蝇全都飞了出来,而那5只蜜蜂全部被闷死在瓶子里了。

实验联想:

为什么蜜蜂找不到出口?通过实验发现,蜜蜂具有经验认定的特性:它们觉得有光源的地方才是出口,于是它们用全部的力量冲向了瓶底……长此以往结果还是不会改变,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一只蜜蜂的牺牲并没有引起其他蜜蜂的注意,它们也没有在找出口的时候采取互相帮助的方式。那么我们就可以称蜜蜂为理论型,把苍蝇称之为探索型。苍蝇从来不会认为出口就是那些有光的地方;它们每一次的试探也不是倾尽全力,而是有所保留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们不会在同一个地方跌倒,知道另觅他法;它们也知道互相合作。所以,苍蝇成了这个游戏的最终胜利者。

有人对这个实验的“主角”持有不同的看法,蜜蜂被人们称为“烈士”,而苍蝇被人们称为“劣士”。也有人说苍蝇头脑聪明,而蜜蜂“四肢发达”;有人干脆把两者比喻成社会的两类人群,即“苍蝇型”和“蜜蜂型”。如果先摒弃对这两种昆虫的喜恶感,你觉得到底自己是“蜜蜂”还是“苍蝇”?你想做“蜜蜂”,还是“苍蝇”?B.一张“偏方”

实验原理:孤僻的人,很可能会因为一个导火索,而滑向深渊。

实验主持人:某医院精神心理治疗中心。

实验对象:小周。

实验过程及结果:

2005年3月,大一学生小周被某医院精神心理治疗中心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根据小周父母的介绍,正念大一的小周生性胆小,不太合群。一个月前,在寝室睡觉的小周受到室友的捉弄:室友在他的床边放鞭炮,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小周从睡梦中惊醒。此后,小周认为自己的心脏出了问题,并拒绝和别人交谈。后来,他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偏方”,疯狂地吃鸡肉,因为他听说吃鸡肉可以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所以他觉得坚持下去就能治好自己的“心脏病”。结果小周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吃掉了40只鸡。

实验联想:

有时候往往是心灵上的一个小黑点,最后锈蚀了整个心灵。测测你自己:偏执小测验

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固执的人,但千万不要把固执和偏执混为一谈,因为两者的性质是不同的。适当的固执,人们会认为是一种“原则美”,而偏执往往容易让人造成思维长期“短路”,害人又害己。下面是一个检测自己是否偏执的测试:

1.你对别人是否求全责备?

2.你老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吗?

3.你是否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4.你是否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你认为自己不能控制发脾气吗?

6.你是否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你是否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

8.你是否老是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

评分方法: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

测试结果:

总分在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的人。

15~24分:你是一般偏执的人,总对身边的环境不太满意,需要反省一下,原因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25分以上:你有偏执的症状,要学会控制情绪,不要“走火”。另外,建议你遇到很大障碍时向心理医生求助。小贴士:心理“黑子”

疑心病:每一个有疑心病的人,总是虚构一些因果关系去解释别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止言谈。例如,教师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睡觉,居然给出这样的言论:“看来,我的课的确不受大家欢迎啊。”其实这个学生很可能只是学习劳累过度,在课堂上打个“小小的瞌睡”而已。

争“公平”:具有此心理的人,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应该保持公平,每个人的待遇也要一样。其实,世界上哪里会有绝对公平的事情呢,弱肉强食,人吃动物,动物吃草,这还称得上公平吗?企求绝对公平,抱怨不公平,结果只能适得其反。“应该”论:“应该论”操纵了很多人的情绪。例如,如果我对谁好,他就得对我做出相应的回报;不管我做什么事,就应该获得成功。这种人获得成功就是认为自己有这种资格。否则一旦失败就哭天抹泪,郁郁寡欢。这种人总是认为自己想得到一切,自己有那个资格。其实,这只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罢了。

贴标签:人处在愤怒的状态下时,经常会无意识地对别人“贴标签”。例如:“品质恶劣”“落井下石”“无可救药”等。这样一来,对方优点无从发掘,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来定义一个人,从而造成互相“不爽”的态势。

依赖癖:一旦离开他人,便无法撑起自己生活的一片天地。这种负面情感,注定会使人终日与孤独为伴。想要摆脱这种症状的纠缠,最好的办法就是拥有独立的情感。

寻赞许:许多人把获得他人的赞许作为自己价值的体现。一旦得不到别人的赞许,就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一个一文不值、一无所有的穷光蛋了。这类人常常把别人对自己的赞许当作衡量真理的唯一标准,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不相信自己”。

至善迷:这类人对自己或是别人的要求一定是力争完美的,这么做到头来只能让别人不敢亲近自己,这个世界上根本找不到完美无缺的事物。陷入这种境地的人,往往不敢正视现实,就会泛起一种幻灭感。

放大化: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一对情人约会,小伙子迟到了,姑娘愤怒地说道:“你根本就不在乎我!”这是典型的将小事放大化的案例。只能说,他迟到了肯定是有错的,但他也不是故意的,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为什么不向前看,还要大动肝火呢?其实,如果不是赴约会,而是已经开始了和男友的交谈,即使是一个小时,她也会嫌时间短。

自懈性:这种人是难以改变现状的人,总是以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这样的人难有什么发展和作为。例如,“我爱冲动这个缺点是改不了了。”仔细一想,他把“缺点”这顶帽子给自己扣上,然后,再找个改不了的理由,其实还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

内疚狂:该类人总是承担着不是自己造成损失的不必要责任。例如,某位妈妈认为:“女儿的离婚我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为什么没给我的女婿和女儿好好做做工作呢?”这种负罪感,让这位母亲心神不安,似乎是自己一手造成了女儿婚姻的失败。这种心情自然是对身体极为有害的。小结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这就像是太阳上的黑子、白玉上的瑕疵,一般不会成为你前进道路上的羁绊,不会干扰你的思维和判断,更不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

其实一个人存在某方面的心理障碍或缺陷,只要本人和社会能接受,就没有去“克服”的必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秀和缺陷并存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心理障碍或缺陷使本人感到痛苦并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则应当努力克服。但在如何克服心理缺陷的方法上,一些人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比如,在陌生的社交场合与人交谈时,许多人都会体验到不同程度的畏惧和回避心理,性格内向者的体验更明显一些,但多数人都能克服这种心理障碍而融入到环境中去。但如果害怕与人交往的心理十分严重,同时伴有心慌、气短、出虚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手足无措等表现,并且经常如此,始终不能克服,其结果就会是长期回避社交,这也叫社交恐惧症。这样的人体验到的痛苦越深,克服自身缺陷的愿望和努力就越大。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越想与缺陷作斗争,缺陷就越来越顽固。这是因为有这种缺陷的人采取了直接针对缺陷的方法,总是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克服,并力图很快克服。

实际上,克服心理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扬长避短”。“扬长避短”是自然法则,是顺应自然。生物仅依靠某一种“长处”就能在亿万年的自然残酷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就在于不断进化和完善了自己的“长处”。比如蚯蚓割断身体、海参抛弃内脏都能够再生,这就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长处”。如果它们在进化中不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自然的力量早就将它们淘汰了。人类的“长处”是大脑和思维,我们靠发达的大脑成为万物之王。如果我们的祖先为了克服打不过狮子、跑不过猎豹、游不过鱼类等“缺陷”,天天去和这些“缺陷”做斗争,现在还有我们人类吗?

老话说得好:心宽体胖。心胸开阔了,光明了,心理“黑子”自然就变小甚至消失了。第五章认识自己,照顾自身的灵魂经典实验:巴纳姆规律

无论是谁都不能时时刻刻反省自己,也很难总是站在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所以,我们认识自己的方式大多都是通过外界信息的传达。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用一段差不多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话让大学生判断是否适合自己,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这段话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和缩影。“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可以克服它们。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你认为在别人面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