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9 23:12:42

点击下载

作者:梁挺福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试读:

前言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会有“学得好不如考得好,考得好不如报得好”的感慨?

为什么有的学生只要够高考一批次的分数线(重本线)就能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录取?

自主招生该不该让孩子参加呢?

某某分数该报什么学校?

学什么专业未来发展好?

女孩子该学什么专业呢?

本科就想去港澳台的大学读书该怎么办?

………

以上的这些都是本人从事高考志愿填报以及升学规划研究长达10年来遇到的有共性的代表性疑问。在与一届又一届的考生和家长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怎样选择与成绩相匹配的院校,怎样填报与志趣相投的专业,是最让考生和家长头疼的问题。

高考考什么?一、考分数,拼志愿。正所谓七分成绩定,三分志愿拼,分数和志愿是成功高考的两大要素。二、考学生,考家长。考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心态调整能力,考场应变能力;考家长的参谋指导能力,支持配合能力,经济承受能力。

高考志愿是一项需要紧密合作、有效沟通的系统工程:分数是基础,志愿是关键。高考考学生,志愿靠家长。因此说,家长指导不盲目,孩子发展才对路。

填得准,相当于20~50分的分数提升;报得对,相当于5~10年的职场奋斗。考生和家长不再为该选哪所院校而焦虑、不再为该报哪个专业而纠结、不再为是否上线而提心吊胆、不再为高分落榜而愁眉苦脸,统筹兼顾到分数、志趣和潜力,求得考生一辈子的持续发展。

著名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一书中写道:“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却往往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能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可能影响人生一辈子!在现在这种规范化、程式化的社会,人生紧要的只有几步:高考、婚姻和就业,而高考作为人生紧要步伐中的第一个拐点,尤其重要!

本书主要面向高三学生及高中家长,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升学热点问题——心态调整、自主招生、志愿填报以及港澳台院校申请,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对家长和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深入浅出地梳理、解答,让家长能够从眼花缭乱的信息冲击中做到一目了然、心中有数。

本书是高中家长尤其是高三家长的备考指南,指导家长为考生争取各种升学机会,是“老梁说高考”系列丛书中一本提纲挈领、通俗易懂的图书,是值得家长人手一册的工具书。本书中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院“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指导报考的真实案例,对于考生和家长都具有很好的参考性和实践性价值。

在每年指导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本人发现不少的考生和家长特别钟情于某个行业或某一类专业,他们期待能够就读于自己喜欢的这一类院校和专业,且选择的专业又是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已将考生的兴趣、能力以及院校的综合实力都考虑进来。

然而,不是每个考生和家长都非常了解特定的行业背景、专业内涵以及就业情况,为此本人所在的教育研究机构——“圣达信教育”将陆续出版有关于不同行业的院校和专业解读“老梁说高考”系列丛书。系列图书(暂定)如下:

一、“老梁说高考”之我要上大学;

二、“老梁说高考”之条条大路通罗马——特殊类院校与专业报考攻略;

三、“老梁说高考”之这些年,财经专业有些火!——财经院校和专业报考360°大解析;

四、“老梁说高考”之小语种,大门道,大市场——小语种还能“火”多久;

五、“老梁说高考”之悬壶有义广济世,杏林仁心长留香——国内医药类院校扫描;

六、“老梁说高考”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土建类院校与专业完美解码;

七、“老梁说高考”之信息风暴,叱咤今朝——电气信息类专业颁奖盛典;

八、“老梁说高考”之高考志愿的“新大陆”——港澳台院校申请攻略;九、“老梁说高考”之倍受关注的“10大”行业黄埔院校知多少;

十、“老梁说高考”之英雄不问出处——三本专科报考攻略。

高考志愿填报不仅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而且需要考生和家长尽早规划,设定目标,增加动力,提高成绩。因此,本书以及系列图书除了对高三的考生和家长具有独到的指导意义,对于广大的高一、高二的同学和家长也具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机会,总是垂青于早做准备的人。

高考填志愿:前悔容易后悔难;

高考填志愿:深谋远虑定乾坤;

高考填志愿:审时度势奔前程;

高考填志愿,科学定人生!梁挺福2012年9月于北京

引言

读大学仅是为了好就业、就好业?

最近,微博中流行这么一句话:“选择一份你喜欢的工作,这样工作的8小时你就是快乐的;再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人,这样工作之外的8小时也是快乐的。在醒着的16小时都能快乐,那是多么幸福的事。”喜欢一个人可遇不可求,需要缘分和机缘,而喜欢一份工作自己是能做到有所掌控的,而这样的掌控先得从升学规划开始。

虽然我们的人生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了一步,可能会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能影响一生!在现在这种规范化、程式化的社会,人生紧要的只有几步:高考、就业、婚姻!“高考”作为人生三大拐点基础就尤其重要,而升学规划为高考的成功指明了方向。

随着高校培养模式由“精英式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上大学”只是学生最基本的需求,“上好大学”才是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动力。机会多了,学生自然就要面对选择的诱惑和困惑。近二十年来,大家口头禅从“郁闷”到“纠结”的变化,反映出机会对人生选择的影响。“郁闷”是因为机会的匮乏而郁闷于没得选择,“纠结”是因为机会太多而纠结于如何选择。现在人流行“纠结”说明正是困惑于太多选择机会。

同时,高中生留学也逐步突显对高校招生的影响,“全球化”的生源争夺越来越明显。留学热早已不再新鲜,但与以往本科、研究生为主的留学主体不同,如今高中生开始成为留学大军的主力。教育部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人。2010年这个数字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弃考者数量不少于2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与前些年因成绩不够好担心高考不利而出国读书不同,目前,许多地方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尖子生”放弃高考、准备留学的人数激增,并且已经从过去的个案凸现成一种社会现象。“尖子生”往往有这样的理想出口:“三分天下”——三分之一海外留学,三分之一就读港澳台名校,三分之一就读国内顶尖名校。

在高校扩招、生源递减和升学渠道多元化三大因素下,在一段时期内的确使得一些低分生,甚至超低分生有机会上大学,但不等于这些学生就乐意于读大学,在现代社会,学真本事远远比拿大学文凭来得重要和实在。这就使得部分高校越来越担心生源危机的到来,甚至高校会担心因缺乏生源而倒闭。高校招生已经从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高校练好内功,提高办学质量才是发展的王道。

在众多重点大学频繁表述“与往年持平”、“继续保持稳定”的招生计划时,鲜有其他名校像复旦大学那样明显地实施“瘦身”计划。复旦大学连续3年的表态包括,“继续精英化培养思路”、“确保录取的学生能享受到最多的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科学核定培养规模”,回归往日的“精英式”教育。

虽说“上大学”比起过去越来越容易,但是“上好大学”依然不容易,甚至更难。这个就更需要学生加倍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升学规划。

事实上,有不少学生也认为“上大学”就是为了吃饭,谋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是因为周围的人都上大学,这样理解上大学的真正内涵是不准确的、是片面的。如果是为了前者,恐怕大多数人都会很失望。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才发现面临的选择是进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拿一份微不足道的工资,节衣缩食地还一份几十年的房贷,或者咬着牙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壮士、烈士、圣斗士等等(生生不息,愿“读”服输),又或者干脆不找到工作,只是“被就业”。如果是因为后者,那就无所谓了,没有目标的人自然也没有什么可失望的了。当然,虽然很多人读完大学有上当受骗的感觉,就像那句坊间流传很广的话:我用一麻袋的钱去读书,换来了一麻袋的书,我把一麻袋的书去卖掉,结果卖掉的钱还不能买一个麻袋!

一般来说,上大学有两大目的:一是求知,为未来发展做准备;二是求职,为以后找个好工作,多赚点钱。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好的职业都是建立在知识的底座上的,很显然求知的作用尤其重要。

大学已经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一个学生提升自我,增长智慧的场所。如果一个大学生到毕业的时候都没有领会、做到这一点,那他的大学学费至少有一半是白交了。知识,在哪里都可以学到,上不上大学都可以,甚至无需大学教师这个群体来教,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食堂的师傅都能教会我们很多知识。但是智慧的启迪则要难得多,这需要一个好的场所和条件,通过各种方式,包括教、学,来挖掘,通过各种东西来启迪。大学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一个场所,它至少给了你一个新的视野和空间,让你的人生智慧可以得到提升,当然很多人可能是事后才意识到的。

最近,微博上流传一则笑话,说一位大学生夜间在自动取款机的小房间里熬夜看书,两个警察前来盘问。他说:“我看书看不下去的时候就把银行卡插进去看看余额,就有心思接着看书了。”警察听了这番话后,眼神里都是星星点点的东西,就让学生早点回家休息。如果说年轻人要从银行卡的余额上寻找继续学习的动力,期待“知识改变命运”的实现,那么只能说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上大学,上好大学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知识改变命运是真实的,但是命运的改变不见得都往好的地方走,这还需要看你能不能在知识中领悟智慧,在智慧中找到机会,在机会到来时抓住自己的人生。对于广大青年学子而言,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改变命运”只要不变成“学历改变命运”,就依然具有普遍意义。

家长必修课

初为“高三家长”的必修课程

高三伊始,所有的学生都将迎来自己崭新的、充实而紧张的高三生活。作为2013届高三家长,又该如何科学配合孩子备考,加分增效呢?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首次成为高三家长,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高三家长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知识储备,不少的家长还在边摸索边前行中。更有甚者,迟迟找不到当好一名高三家长的感觉,只是焦急、迷茫、困惑地看着孩子忙碌而紧张地备考,他们在干着急、瞎帮忙、帮倒忙。

其实高三一年中家长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高三备考都是至关重要的,高考不再是孩子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家庭集体合作的综合工程,孩子高考的成功绝对有家长一半的功劳!这一点每年在我们圣达信教育“高考志愿QQ群”家长升学报喜聚餐中都能得到最好的验证。当好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就是为孩子的高考加分增效,有一位了解高考内涵、洞悉孩子心态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备考之路上的重要伙伴。下文是我们对高考多年研究的心得,供大家参考。

这里所说的“必修课程”就是强调高三家长在孩子高三这一年中需要知道的,甚至是要完成的家庭作业,家长不仅仅要做好“后勤部长”,更要成为孩子的“战略参谋”,在升学之路上与孩子共同成长,共同进步。一、调整焦急心态,从容应对挑战

高考是天下第一考,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认为关心孩子高考是天经地义的大事。但是随着高考的临近使得部分家长过分地关心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压力和应试状态不良,以致影响学习效率,影响高考成绩。其实家长过分关心孩子的情况处处可见,并不是个别家长的问题,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产生这样的现象就是家长把高考看成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考试,高考也就成为了家庭生活中最中心、最根本、压倒一切的大事。

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家长心态平和有自信,孩子也表现轻松乐观,家长急躁、不安和紧张,孩子更是焦急和忧虑,因此家长更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哪怕高考对于你们家庭非常非常重要。

家长要把高考看成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是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一个难得的机会,高三一年的应考准备,高考的检验,都是锻炼孩子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如果家长能这样看待和处理,你就站得高,看得远,你就会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高考。

家长能否以良好的心态度过孩子高三这一年,是家长帮助孩子考出好成绩的最关键、最重要、却也是最容易被人忽视的环节。如果家长心态有问题会对自己的工作效率、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而且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孩子的复习质量,影响孩子的高考成绩。

有些家长高度重视自己心态的调整,在孩子高考前和高考中,自己尽管工作上遇到重大挫折和压力,依然保持心情放松,回到家里,言行举止一点没有表现出来,沉得住气,对孩子没有产出任何的负面作用。二、储备必要知识,解读高考政策

对于高考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应届高三家长必须熟悉的必修课程之一,比如高招政策、招生计划、招生章程、考生数量、近年录取率、目标院校情况、专业情况及选择、学校投档线、学校录取线、孩子的大概名次位置、志愿填报、考试时间、录取时间等等。尤其在帮助孩子填报志愿时,家长一定要细细研读高校的《招生章程》,其中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分规定。现在绝大部分高校在提档时,都承认教育部和省(区、市)招办的政策性加分(不叠加,最多不超过20分),但在安排进专业时政策就有所不同。有的进档后一律去掉所有照顾加分,按实考分排队选专业;有的录取进专业时去掉省(区、市)招办的地方性优惠分,只以教育部认可的加分为准;有的直接按投档分数(含政策性加分)选专业。所以,无论孩子是否有加分,都要关注这方面情况,以便扬长避短。

2.专业录取规则。高校提档后专业按什么规则录取,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在报志愿前必须要明白,不同的学校设定的专业录取规则是不同的,常见的有分数优先、志愿优先两种方式,有的院校还有分数级差。弄清楚并利用好学校的这些级差规则,才能为孩子的志愿填报成功增加机会。

3.外语语种有限制。这里所说的限制不是针对母语的语种进行限制,而是对你的外国语进行限制。因为有不少同学在高中时学的是非英语的外国语,如日语、韩语、俄语等。那么这些同学在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就应该多加注意了。特别是一些靠近边境地区的高校,往往会对语种进行一定的限制,考生和家长在报考的时候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4.单科成绩要求。《招生章程》中对相关科目成绩的要求也绝对不能忽视,大部分高校限制的单科科目都放在了英语上,有的高校甚至规定了英语科必须要超过多少分才能够报考。这就要求考生在报考这个高校的时候不仅要落实自己的总分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要求,还要注意自己的单科成绩是否也达到了相关规定。除了英语之外,有的高校还会在数学、语文或者其他科目上进行限制。如想报考计算机专业,那么就要看所报考学校是不是对数学和英语成绩有要求。再如想报考新闻学专业,就要了解是不是对语文成绩有要求。同时,有些学校可能没有给出具体的参照分数,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向学校咨询,进一步了解学校的招生细节,这样在报考的时候才会更加稳妥。

5.外语口试要求。如果心仪的专业是外语类专业或者与外语有很大的关系,那就该注意是不是要参加外语口试了。对英语专业有口试要求的高校有很多,不同的学校对其成绩的要求也大不相同,有的是必须要达到“优”,而有的却仅仅“及格”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就一定要搞清楚学校对口试的要求是怎样的,结合自己的实力,正确评估自己的处境,稳妥地填报志愿。

6.面试环节别错过。要求考生参加面试的情况比较罕见,一般多为提前批录取的院校,如国际关系学院、北京电子科技学院,武警、军队、公安院校,还有国防生等。如果学生真的对某些高校非常感兴趣,那么建议你要对这些学校的招生章程多加留意,看看是否会有面试环节。同时也要对面试的内容认真准备,争取取得一个好成绩。

7.体检要求。多数学校在《招生章程》中仅简单说明一句:“本校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但也有一些学校除此之外还补充了限定要求。这些关键性内容都会写在章程里面,家长们一定要看仔细,千万不要仅依据孩子体检表上的“填报专业建议”就认定高校会完全照此执行。

鉴于各高校对考生的高考加分、专业规则、外语语种、单科成绩、外语口试、面试环节、体检等几大方面都极有可能做出特别的要求,因此需要考生和家长们在报考时对此类信息予以特别关注。在关注这些内容的时候,要以目标高校官方网站或者媒体上发布的该高校本年度招生章程为准,尽力避免听小道消息、受骗上当的现象发生。三、收集报考资讯,了解备考进程

进入高三阶段,学生已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无暇顾及招生考试的相关信息。家长可以提前搜集些高考志愿填报资料、招生资料等,以便提前进入角色,准备报考。高考招生中,像文体特长生、高校自主招生等都有特定的报考要求和时间,考生一旦错过就无法参加。这就要发挥家长阅历多、交际广的优势,帮助孩子搜集有关信息,经过筛选后把有用信息提供给孩子。

高三家长帮孩子定位志愿学校,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手中积累的权威、准确的数据资料。以北京考生为例,由于现行政策为考前填报志愿,因此在进行志愿决策时,需要搜集个人成绩信息及院校录取信息两方面资料来进行比对分析。

1.个人成绩信息方面需要搜集的情报有:(1)孩子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四次大考的成绩以及在全区(县)的排名,看与往年高考相比是在什么层次;(2)现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知识结构掌握情况及心理素质,以判断未来的成绩走势;(3)孩子是否能得到一定的政策性加分,如自主招生加分、省(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干部等荣誉,以确认风险值;(4)本校往年同位次学生的大致高考去向,以便作横向参考。

2.院校录取信息方面需要搜集的情报有:(1)目标学校的概况及历史沿革,这是判断学校是否值得填报的第一步;(2)学校批次的设置情况,是否在本科一、二批次同时招生,如首经贸、北工商、首师大等院校在北京的招生,这一点对于成绩仅达到二类院校的考生比较重要;(3)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看较之往年是否有较大调整,如果变化比较大,那么一定会影响到学校当年的录取分数线;(4)学校最近三年录取方面的一些核心数据,包括提档线、平均分、专业录取线、扩招情况等,通过分析从中找到一定的规律。

毕竟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类媒体上遍布着大量的招生考试信息,家长们很容易就能寻找到一些资料,然而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能够从中筛选出权威、准确、最新的东西来,保证其有效性和可参考性,否则非但无用,还会对填报志愿起到负面作用。因此,家长们替孩子搜集的信息,应尽量取之于权威机构出版的报纸书刊、当地教育管理部门主办的电台电视咨询节目、高校官方网站公布的招生数据等,以此作为孩子填报志愿的参考。

搜集高考资讯的途径一般有以下方式:

1.教育行政机构官方信息。各地教育考试机构网站,如北京教育考试院。官方的资讯最为权威,尤为重要,家长一定要随时关注。北京的家长和考生,可通过北京考试报和《北京考试报·北京招生通讯》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网站了解高招相关政策和信息,也可通过高校网站了解高校的招生信息,还可以通过社会报纸、电视等媒体来了解信息。

2.当地社会报纸的教育栏目。如每年北京市的《京华时报》都会特刊或专刊做高校招生计划内容解读等。

3.各大门户网站。如新浪教育频道,腾讯教育频道,搜狐教育频道,网易教育频道,中国教育在线,搜学网,高考网等,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与教育相关的资讯。

4.人气比较旺的高考博客、博客圈和微博。比较热门的、人气旺的高考博客有“新浪教育十大名博”;博客圈有高三家长博客圈、北京家长圈等;微博有梁挺福微博,求学360微博,老梁说高考微博群等,供家长和考生参考和学习。

5.大型广播电视节目。如每年2月底北京城市管理广播开始的空中直播节目“教育面对面——20××北京高招大型直播咨询”,这个节目已经连续8年播出,在京津冀地区极具影响力;成都广播电台新闻频道推出的“998教育面对面”,是一档专家做客直播间,与听众进行最直接的对话节目,在四川、重庆地区很有影响力;2012年,四川电视台科教频道携手四川省教育考试院、《高校招生》杂志社,重磅推出“高考360”栏目,全新打造面向四川、极具公信力和权威性的高考服务类栏目。

6.参加高招说明会、学校开放日和高招办网上咨询会等活动。每年4月份后这样的活动接踵而至。

7.参加一些专业升学规划机构举办的免费高考讲座。如“圣达信教育”常年在其培训中心开展的一系列有关自主招生、志愿填报和海外留学免费小班讲座,这些讲座对于家长扫盲有很大帮助。

8.中学高三家长会。高三家长会非常重要,班主任会随时把高招资讯、考试内容和考生学习情况等反馈给家长,方便家长更好把握孩子情况,积极配合学校工作。

9.中学发放的官方资料。对于北京家长,这些资料一般包括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编写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京招生录取分数分布统计(2009—2011年)》(俗称“大厚本”)、《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2012年考生必读》、《2006—2012年外语口试题集》等书籍,这些资料可以帮考生、家长理解、熟悉高考招生过程,对考生填报志愿很有帮助。

备考的一年是不平静的一年,每个时间段都有相关事情要做,家长要及时关注做出反应。以北京为例:

①11月开始关注各种测试报名、政策动向;

②12月各类特长生、艺术类考生报名、各高校自主招生开始陆续报名;

③次年1月自主招生材料申报,美术类考生全市统测;

④2月多校联盟自主招生测试;

⑤3~4月艺术类校考陆续开考;

⑥4月高考英语口语测试、一模统练、体育会考、各类高招咨询启动、高校开放日陆续开始、下发大厚本、考试说明、招生章程和招生计划;

⑦5月二模统练、网上填报志愿;

⑧6月7日、8日高考;

⑨其他地区会略有不同,但大体相近,特殊途径招生不在其列。四、改善营养饮食,调整起居作息

做好孩子的后勤是高三生家长们的必修家庭作业。高三学生持续用脑,大脑容易疲劳,因此在饮食起居上要注重营养饮食,做到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提高脑神经的灵活敏锐程度;维生素A能够提高智力;维生素E可以减轻脑疲劳。少喝饮料多喝开水,充足的水分可确保血液循环顺畅,这样大脑工作所需的氧才能得到及时供应。同时,需要提醒孩子不要因为学习任务重而放弃身体锻炼,而是要注意锻炼计划、方式、节奏和安全。此外,保持充足睡眠,调节好自己的“生物钟”,切莫牺牲睡眠时间去学习。打疲劳战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不明智的。

在高考2~3天,饮食上要特别注意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磷脂的摄入。因为高考期间大脑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脑细胞代谢更新加速,故应多补充瘦肉、鸡蛋、牛奶,适当吃一些核桃等富含脂类的坚果,有助于脑细胞结构和功能蛋白的合成。另外,大家在平时备考期间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其中的维生素、微量元素也对大脑有益。

总的来说,有益大脑的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蔬菜类应该吃菠菜、胡萝卜、金针菇;水果类应吃橙子和香蕉(考试当天早上可以吃一个香蕉,香蕉有助于提高人的兴奋度,使人变得心情愉快);果仁如核桃、芝麻、杏仁、榛子、松子、葵花籽等;海产品如鱼、虾等;牛奶和豆制品等。

高考马上进入冲刺阶段,在剩下的几个月时间里家长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情绪:迷茫、困惑、焦虑、纠结、忐忑、期待、快乐,当然这样变化多端的情绪反应完全是正常现象,是可以理解的,几乎人人都是如此,临近高考要做“心静如水”是十分困难的,但是通过上述四大方面的自我调整、他人帮助、积极应对,家长们依然能够做到从容自如面对孩子高三这一年所带来的痛与快乐!

高三家长,从“心”开始

经常会有家长向我们咨询:“今年孩子高考,现在我比他还紧张,怎么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还有差不多一年时间,孩子成绩还能提高多少?”、“孩子成绩老上不去,我要不要给她请家教?”、“都高三了孩子一点都没紧张起来,我可真替他担心呀!”、“孩子自从上高三以后就经常闷闷不乐,我该怎么让他开心起来?”、“我跟孩子交流越来越困难,她非常不乐意跟我谈论学习,我一说她就跟我较劲。”……

从这些代表性问题中不难看出,自从孩子上了高三后,家长们有不同程度的重视和焦虑,因此“学会”做一名合格的高三家长,其实也能给孩子的高考“加分”。了解高考内涵、熟悉孩子心态的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是备考之路的重要伙伴,成功高考的“教练”。家长在高三这一年中,务必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通过暗示、模仿、感染来积极影响孩子心态。那么家长需要通过哪些方面调整自己的心态呢?一、家长应以平常心看待高考

很多家长把高考看成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考试,高考也就成了家庭生活中最中心、最根本、压倒一切的大事。

随着高考的临近,促使部分家长过分地关心孩子,造成孩子心理压力过大、应试状态不良,以致影响学习效率,影响高考成绩。

高三一年,家长的心态往往影响着孩子的心态,家长心态平和自信,孩子也表现轻松乐观;家长急躁不安紧张,孩子更是焦急和忧虑,因此家长更需要以平常心看待高考,哪怕高考对于家庭非常非常重要。

家长要把高考看成是孩子成长必经之路,是孩子心理素质提升、科学文化素质提升的一个难得的机会。高三一年的应考准备,高考的检验,都是锻炼孩子应对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机会。如果家长能这样看待和处理,你就站得高,看得远,也就能心平气和地看待孩子的高考。二、改变期待孩子每次都要考好的想法

高三这一年孩子要参加N多次的考试,有月考、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模考试和二模考试等,没有一个孩子能确保每一次考试都比上一次考得好,因此考试成绩有波动也是很正常的。

但经常有不少家长跟我诉说:“梁老师,我孩子上次考试成绩很好,名次比较靠前,这次考试却掉了不少分,名次也靠后了。”有的家长说:“孩子拿手的数学这次考砸了,弱科英文却考得出奇的好,这样忽好忽坏的真让我担心。”

其实,出现的问题不简单是孩子的问题,更是家长理解的误区。高考前的一些重要考试目的在于:一方面是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方面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学生只有把“漏”、“缺”的问题解决掉了,弄明白了,才能离高考成功越来越近。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平时考得不好是件好事,能够暴露学生还未充分掌握的知识,只要把问题解决了,高考自然就考得好;如果平时没有暴露问题,到了高考时恰好碰到这些难题才傻了眼,那才是真正的考砸。因此家长一定要走出这样的误区,不要有期待孩子每次都要考好的想法。高三这一年,孩子考试成绩波动是正常现象,是孩子不断暴露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取得高考成功的过程。三、克服盲目攀比心理

有些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讨论别人的孩子,像“人家某某的妈妈说某某通过自主招生院校的考试拿到加分,看来你是没法跟人家比了”或是“某某同学上高三以后成绩一直上扬,你跟人家学着点”,他们无视孩子之间的客观差异,对孩子提出力所不及的要求,将自己的孩子跟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时常为孩子的前途担忧。有此类心态的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排名十分敏感,这些往往是他们情绪波动的焦点。孩子已经付出很大的努力,却仍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不能使家长满意,就很容易感觉到自己是失败者,久而久之导致自信心下降。很多考生产生考试焦虑情绪,就是因为不自信。因此,家长应该树立科学的理念,只要孩子考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就是成功,如果这次考试比上一次有提高那就是在进步。四、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影响孩子

家长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彼此心态、情绪相互影响,所以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孩子。比如:当孩子自卑、愁苦的时候,家长要用真诚积极的语言鼓励安慰孩子:“虽然你以前的基础不太好,但是妈妈已经看到你这阶段很努力地学习,确实掌握了很多以前遗留下来的知识点,不要急,我们相信你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能赶上来的”,“你在爸爸心目中一直都是最棒的,爸爸一直很欣赏你解决困难的勇气,相信这次学习上的困难你一定会解决的,爸爸愿意帮助和支持你。”家长始终能给孩子鼓励和信任,这是给孩子的巨大精神支持,孩子能真心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产生强大的克服困难的心理动力和勇气,在父母的理解和强大精神鼓舞下,能更快、更勇敢地克服困难,找回学习上的信心。五、学会控制自己的言行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尤其要注意以下言行:

1.唠叨。高三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唠叨的现象,母亲更为常见。有的家长整日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嘴边,提醒孩子要抓紧时间学习,时间长了,孩子心里就烦躁了。孩子本来心理压力就很大,家长再这样天天提醒,孩子回到家也得不到心理的放松,很容易厌烦和躲避家长,家长的话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了任何的教育效力。所以家长切忌唠叨,能少说的,少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

2.过分关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对孩子的高考看的过重而对孩子表现出过分的关注。比如,每天家里的饭菜全部以孩子爱吃为标准来准备;孩子学习的时候,家里其他人都不能看电视、不能打电话,说话轻声轻语,行动小心翼翼,生怕影响了孩子的学习;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家长这样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过分的安静,只能学习,不敢谈论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只能感受到沉闷和压抑。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应保持正常的家庭生活,不必刻意制造一个特殊的备考环境,温馨和谐、正常化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积极认真地复习。

3.过分干涉。还有一部分家长从孩子一上了高三,生怕自己的孩子不抓紧时间学习,被其他事情干扰,精力分散,所以对孩子进行全面干涉。比如,规定孩子几点之前必须到家,不能和谁在一起玩,不能接电话、发短信,不能上网聊天等,对孩子的行为进行严格限制。这样孩子没有一点自由,只能听从家长的安排,容易引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和反抗,导致亲子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行为不应过分干涉,不要侵犯孩子的隐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这样家长和孩子才能和睦相处,才能增进亲子关系。六、切记过早给孩子留后路

很多家长把高考看成孩子的唯一出路,一旦看到孩子的成绩上不去,本科都达不到,只能上专科,就提前为孩子安排好后路,准备复读或出国。还有一些高分考生的家长事先就和孩子达成共识,如果考不上理想大学如清华、北大、复旦等,就再复读一年或者直接出国。这些提前给孩子留了后路的家长,从眼前看是在帮助孩子,其实是在高考紧张复习时给孩子“撤火”、“泄气”。孩子本来有十分的劲可使,有了后路,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孩子,就会没有前进的动力,能够拿到的成绩也不去努力拿。因此家长过早的给孩子留后路是不可取的。

在高三备考的关键时期,孩子更需要得到来自家长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家长要在充分了解这个阶段孩子心理特点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创造性地采取对策,帮助孩子调整好考前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家有考生,家长存在紧张焦虑或郁闷的情绪是非常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家长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科学合理的心理调整方法,接下来的备考岁月里依然做到心平气和,就一定能为孩子的高考成功助力!

“十大名博”给力高三备考

这已经是我们第四次向家长们鼎力推荐“十大名博”了,从2010年1月起每年我们都会如约向大家推荐一版适合于当时学习的“十大名博”,到现在已经有3个年头了。如果您当初无意中看到2010版时孩子才高一,那么孩子今年就是高三毕业生了,时间真是飞快流逝。三年了,家长您是否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高中家长?

我们在很多场合中多次强调过,光光当好一名“高三家长”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努力当好一名“高中家长”。“高中家长”和“高三家长”只有一字之差,其背后的含义极其深刻,无不体现出高中家长的远见和智慧,更无不包含着高中家长三年的辛苦付出和用心思考。

很多家长自认为只要在孩子高三这一年当好合格家长就足够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当孩子要参加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报名时,您就会发现孩子能拿出手的东西太少了,寥寥无几,没有奖项,没有社会活动经历,连个学科代表都不是。这时,您发现您已经错过在孩子高一、高二时所应该担当好一名“战略参谋”的角色的机会了。如果您扮演好了这个角色,或许孩子能多一些机会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或其他学科竞赛,以及其他课外活动,如模拟联合国等等。这些活动经历不光对孩子高考升学,如自主招生有很多帮助,而且能为他未来快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还有,个别家长和孩子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才特别后悔当初文理分科选择错了,本应该选择文科的选择了理科,本应该选择理科的选择了文科,这个重要的选择往往在孩子高一学年结束时即做出,它需要家长帮助孩子全方位了解孩子个性、兴趣、专长、职业倾向等内容后再做出科学判断。据统计,北京2011年文史类实际录取10453名,文史类报名考生数为25418,实际录取率为41.12%;理工类实际录取29137名,理工类报名考生数为45439,实际录取率为64.12%。因此,对于文理科比较均衡的学生来说,选择理科上本科院校会更加容易些,建议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合理选择就读文科还是理科。

虽说现在上大学容易多了,但是对于高考生源大省的考生,如河南、山东、河北、广东等依然不容易,尤其是想上名校。于是,我们每年在天津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时就会发现不少籍贯是河南、河北、山东的学生以天津“蓝印户口”的身份在天津参加高考,享受天津本地学生的同等高考福利,使得他们很容易也很幸运地实现了在老家极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这里,我们不得不敬佩他们有这么有远见、有睿智、善于把握机会的家长!

很多宝贵的经验不可能都得由自己实践后才总结出来,自己做不到,也不能这样做。家长应该积极借鉴别人的经验,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提高。

我们的经验就是:

一、早做准备,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家长“山里人”在孩子上中学时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吃饭和聊天空隙间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真正做到身教大于言传。从他女儿高考的成功多少也能证明他的教育方式是成功的,经验是可行的。

二、借鉴别人的宝贵经验。学习的方式有很多,阅读知名家长的博客,参加高三家长交流QQ群讨论(不少的家长能在QQ群中学习知识,分享经验,调整心态,QQ群是非常不错的即时交流平台)都是不错的选择,这已经是我们第4次鼎力向大家推荐最值得家长阅读的“十大名博”。有理由相信这“十大名博”会经得起考验的,会给家长朋友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三、转变思想观念。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改变未来。从我们“圣达信教育”众多中学专场讲座来看,只有少数家长重视志愿填报和心态调整,而更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成绩提高。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实际上,成绩提高只是成功高考三要素之一,成绩提高、心态调整和志愿填报三大要素缺一不可。希望家长能够尽早树立起这样的观念,每年实在有太多家长在这方面吃大亏了。

下面隆重向大家推荐最值得家长珍藏的“十大名博”:一、博客名:晨雾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henwu

博主介绍:2007届北京高三家长,高三家长博客圈明星博主,资深教育观察家

月发帖量:6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晨雾是2008年新浪十大教育博客里的草根代表,荣获教育观察家称号。晨雾是2007届北京高三家长,如今依然无私地为一届又一届的高三家长提供及时有效的义务指导,赢得了家长的广泛推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博主!

晨雾撰写的大量高考类文章在家长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目前博客访问量已突破1400万。访问量大和转载文章、精彩点评是晨雾博客的最突出特点。二、博客名:梁挺福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17gaokao

博主介绍:升学规划专家、高考志愿专家、圣达信教育首席升学专家

月发帖量:1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博主热衷于引导、倡导家长要加大关注孩子的升学规划和志愿填报,是中国升学规划教育理念的先行者、探索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其博文多以“成功升学三要素”(成绩提高、心态调整和志愿填报)专业性文章为主,努力为家长们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观点。

其博文因及时的资讯、新颖的选题、独到的见解、深度的剖析、贴心的分享而深受家长和考生的欢迎。其代表博文有《北京家长眼中的大学方队(理科版)》,《女生升学和就业优势领域知多少》,《决战2011:完美解码在京院校自主招生》,《从院校招生批次设置看院校和专业实力》等。三、博客名:晓风残月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wangzhiying

博主介绍:2009届北京考生家长,家长博客圈中重量级博主、北京家长圈圈主

月发帖量:1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家长,她多年以前就开博积累高考教育方面的知识,随后担任起多个圈子的管理员,包括“北京家长圈”创建人,热心地为家长和学生答疑解惑,是一位经验非常丰富的家长。

虽然已成功指导自己孩子考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班牙语(经贸)专业,但是她为家长朋友服务的工作并未就此停歇,而依然继续关注高校招生信息、高考教育动态,并深入关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发展。博主的博文流畅而优美,通俗而精彩。强烈推荐文科家长多花一些时间阅读她的博客!四、博客名:荻花涟漪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floratao

博主介绍:2008届辽宁声乐艺考家长,高三家长博客圈中重量级博主

月发帖量:15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1)点点滴滴地记录着艺术生整个备考过程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走艺术生之路是一条没有太多经验可借鉴,风险极大,需要走另辟蹊径的山路。没有远见卓识家长的支持,孩子很难取得成功。(2)除北京和天津家长外(遗憾的是杰出的天津家长代表——蓝水怡在她孩子顺利考上大学后,博文就不再更新了),是一名非常非常优秀的高中家长代表(不仅仅是优秀高三家长代表),对于高考备考和教育方法探讨有独到的见解,并灵活有效运用于孩子高考准备中。(3)善于及时发现孩子的特长和兴趣,高一时就对孩子进行循序渐进的科学引导,最终心想事成、如愿以偿。五、博客名:壮壮妈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jennychenjun

博主介绍:2012届北京美术艺考家长,2010—2012年高三家长博客圈圈主、管理员

月发帖量:2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她是一位非常用心、有睿智、有意识、有观点的家长。她在儿子刚上高一之初(2009年)已经以一名准高三家长、高三家长博客圈管理员的身份和心态体验高三、学习高三,这样超前的学习意识太值得众多高中家长学习。

博主多以一种开放的、平等的、开明的、善于学习的心态跟孩子交流,激励孩子。作为艺考的家长,这样宽松的心态会为孩子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博主文风朴实而流畅,内容简单而富有哲理。

在博主的悉心指导下,孩子顺利考进中央民族大学美术专业。六、博客名:琢玉匠人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vipzsb

博主介绍:资深高考及高招专业人士

月发帖量:1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多年高考招生录取实战经验,熟悉全国各省市生源情况,深刻了解高考录取规则进程,把握考生心理变化趋势,熟练掌握填报志愿技巧。“玉不琢,不成器”,学生是未经雕琢的璞玉,老师是打磨那些璞玉的“琢玉匠人”。

精彩博文推荐:《举例分析专业级差与是否服从调剂对录取结果的影响》、《解读高校招生预留计划和机动指标》、《高校录取批次是如何划分的及实战应对策略》等。七、博客名:山里人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hanlirenfjx

博主介绍:2011届北京家长,北京家长圈管理员

月发帖量:5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博主是一位考爸,一位非常用心而睿智的家长。教育女儿时,在“放养”和“圈养”的培养模式中充分彰显出他平衡的智慧,孩子一直在其科学规划指导中顺利成长,是一个活生生的升学规划成功案例,孩子最后被南开大学保险学专业录取。

其博文文风轻松诙谐而富有内涵,简约而不简单,代表博文有“考爸进行时系列”和“后高考生活散记系列”,建议家长们好好阅读并消化。八、博客名:山地丘陵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hyyt

博主介绍:2011届山东家长

月发帖量:1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博主的文章朴素明了而饱含真情,讨论的话题以孩子成长过程为主线,详细记录了孩子中考和高中三年的备考心得,内容朴实而实用。其代表博文有“儿在高三系列”等。其儿子以678高分(含加分)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专业录取。九、博客名:高校招生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ccua

博主介绍:《高校招生》期刊官博

月发帖量:20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学生家长、想攻读港澳大学的学生

推荐理由:《高校招生》是一本“专注高考、服务考生”的高考杂志,其博文内容紧扣着高三考生及家长的相关资讯展开:怎样搜集准备志愿、怎样走出志愿误区、怎样正确认识专业和大学等,给考生和家长在掌握招生政策、获取报考信息、指导选校选专业等方面提供了大量的依据。

不仅如此,由《高校招生》杂志社主办的全国创新英语作文大赛,也为取得优胜者的学生通过自主招生享受高考加分优惠条件进入理想大学。

博文内容深度权威、语言生动风趣、案例丰富,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长一看!十、博客名:高考金刊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kjk

博主介绍:课堂内外杂志社《高考金刊》期刊官博

月发帖量:15篇左右

适宜人群: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作为课堂内外传媒集团旗下唯一一本专门针对高三师生家长量身打造的刊物,《高考金刊》因其信息的权威性和指导的专业性深受好评,因多处切中全国各省市高考命题而备受社会关注。其博文内容精彩,从志愿导航到学科辅导,从大学风云到专业揭秘,从心灵氧吧到海外视野……以专业和独到的视角,为高三学子的高考之路保驾护航。

与此同时,由课堂内外传媒集团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文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为广大高三学子提供了全国各高校自主招生考试资格,也备受师生家长关注。《高考金刊》博客将为家长和考生带来最新的赛会动态、高校录取情况,以及佳作欣赏。

以上推荐的“十大名博”多以团队、专家或家长身份创建,各有侧重点,各有风格。因此,在每一个博客中依然难以找到大而全的内容,很多家长不得不往返于不同的博客中寻找各种有用的资讯而费时费力。而“高三家长博客圈”就能轻而易举帮助你解决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再次向大家隆重推荐“高三家长博客圈”。

特别荣誉博客圈

博客圈:高三家长博客圈

博客圈地址:http://q.blog.sina.com.cn/gsjiazhang

适宜人群: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家长及学生

推荐理由:博客圈是博客的聚合体,由家长们自发组建管理团队负责博客圈的日常管理。高三家长博客圈是教育类中最受家长欢迎的博客圈,成员众多,内容丰富,更新迅速,精品频出,是高三家长每日必读的内容,“高三家长博客圈”曾被评为2009年金牌博客圈,为此隆重向大家推荐!“十大名博”的精彩内容都来自于上述提及的诸位博主,由于你们无私的分享会让更多的家长和考生受益终生,或许你们博文中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极有可能是一场及时雨、一副良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大家进步之时、成功之日,他们都会在心中默默感激你们!

升学规划,精挑目标大学和专业

国内某所著名高校曾在大一新生中抽出了1400人作为调查样本,数据显示,考生对所报学校和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容乐观:仅2.1%表示“非常了解”,“不太了解”的占35.5%,甚至有10%左右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48.6%的学生表示,如有机会会考虑换专业;此外66.1%的学生将“学校的知名度”作为填报志愿时的第一考虑因素。同时,某调查机构披露的一项针对大学在校生的调查显示,仅有29.5%的人表示满意自己当年的高考专业志愿,41.0%的人表示一般,还有29.5%的人表示不满意。如果不满意自己的专业怎么办?在调查中,73.2%的人选择接受现实,9.9%的人选择跨专业考研,另有8.4%的人则试图转换专业。尽管,目前很多大学对转系转专业采取了越来越宽松的政策,然而对于挑大学选专业这个可能决定一生的重大问题,如果总靠转来转去这种低效率的办法,也许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为何会出现这么多考生对所选专业不满意呢?归根结底是因为考生在挑大学选专业时,不清楚自己究竟将来想做啥,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如果在挑大学选专业时,能适当为自己做一下未来的升学规划,相信上述的调查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果。一、何为升学规划

升学规划是指求学者为了提高自己人生职业生涯发展效率,而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规划和开发。在其完成文化启蒙阶段的学习以后,通过对自身特点以及未来社会需要的深入分析、科学规划,确定其人生阶段性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而确定升学设计路线,然后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升学发展计划,以确保用最小的升学成本获得阶段性职业生涯目标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的过程。

谈起升学规划教育,很多家长表示“计划赶不上变化”或者“应该让孩子做主”,甚至个别家长认为孩子缺乏社会经验就越俎代庖。其实家长们的所作所为都是误解了升学规划教育的本意。让孩子自己做主的想法非常正确,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家长在这方面就无事可做,家长有责任去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而不是让孩子随波逐流地去发展。高中生升学规划教育并不是要孩子做好一个固定的职业发展报告书,而是要孩子形成职业发展的意识,并具备去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动力和能力,其目标是分阶段的,且可以在现实中合理调整的。

为了让孩子们更早更好树立升学规划或职业规划的观念,现在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在学生中推行“职业体验”活动,该活动已逐渐成为指导学生们做职业规划的导航仪。

引导学生职业体验的好处至少有三点:其一,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直接经验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影响深远;其二,职业体验特别是带孩子上班的做法,是促进代际沟通与理解的有效途径,远远胜过父母的唠叨,甚至有可能成为两代人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良好契机;其三,职业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意识和职场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认清自己的潜能特点和未来的发展道路,从而激发他们的人生理想和职业选择,改变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学习追求。

那么,对于高三毕业生来说,人生面临的最大选择就是高考志愿填报,这一步迈得如何,关系到自己的未来。而选择什么专业,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将来你会进入哪个行业,从事什么职业。二、升学规划:与志愿有关

在设计未来人生时,如果高三考生能根据自身长处,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并“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你就会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果选择了与自身爱好、兴趣、特长“背道而驰”的专业或职业,那么,即使后天再勤奋弥补,即使你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是事倍功半,难以补拙。

前Google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认为,要客观地评估和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不要把社会、家人或朋友认可和看重的事当作自己的选择标准;不要以为有趣的事就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而是要亲身体验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要以为有兴趣的事情就可以成为自己的职业,例如,喜欢玩网络游戏并不代表你会喜欢或有能力开发网络游戏;不要以为有兴趣就意味着自己有这方面的天赋,不过,你可以尽量寻找天赋和兴趣的最佳结合点,例如,如果你对数学有天赋又喜欢计算机专业,那么你完全可以做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

无独有偶,新东方创始人之一的俞敏洪也说过,一个人上大学有三种境界:第一是为了找工作,什么专业工作好找学什么;第二是因为兴趣,自己喜欢学但不知道学习的目的;第三是因为使命感,觉得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工作也有三种境界:工作为了薪水,工作为了喜欢的职业,工作因为内心使命的召唤。第三种人往往能够成为大学问家或大事业家。

高考志愿填报,是考生第一次对自己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的选择。这次选择如同未来人生的奠基石,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未来蓝图。因而,如果考生能在自己高考之际,第一次为自己未来选择发展方向,结合升学规划来自己圈定一个适合的发展方向,岂不是两全其美。三、从规划中找准专业

如何根据自己的个性与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专业呢?选报专业的依据无外乎外在和内在的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中,起到主导作用的内因就是考生本人对于专业的兴趣,因为兴趣才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最适合自己的志愿才是最好的志愿。其次,就业率、工资水平、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等外在的因素又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方面,今天的现状四年之后还会是这样吗?由于这些因素还是在不断变化的,那我们怎么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呢?

方法一:兴趣特长是未来发展的最好导师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职业倾向理论,同一类型的人与同一类型的职业互相结合,才会达到适应状态。因此,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从兴趣和特长出发找到自己的方向是十分必要的。正所谓“没有最好的志愿,只有最适合自己的志愿”,这是考生选择志愿最基本的原则。那么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呢?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较多,而大学的专业要求及将来的职业发展则对个性要求相对较多。比如文学类的专业,学习内容难度不算太高,但是个人的素质就是整个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中理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等等将成为专业与职业的必备素质。又如航空航天类专业,对物理、数学能力要求高,对人的个性品质要求更高。这类专业要求极高的聚焦能力及零差错能力。那些具有认真负责、解决极限难题能力的同学,都有可能成为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宝贵人才。

因此,对自己的正确分析和定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专业选择。一般来说,喜欢与“人”共事并且在该方面颇具技巧,能从与他人的交往中获得乐趣,喜欢在人际交往中扮演领导、劝说、教导或咨询等角色的这类人比较合适做销售、公关等工作;对数字特别敏感,喜欢通过词语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这类人做财务、统计、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更容易取得成功;喜欢使用机器、工具、器械,善于在实际的物理环境中解决问题的这类人比较适合做技术方面工作。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醒大家一点,一定不要只看自己兴趣的表面,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方法二:把职业发展作为选专业的导航仪

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考生还应该结合自己的中长期职业规划,根据职业的内容来确定适合自己的专业。职业工作内容可能往往与专业学习内容差别很大。有的同学喜欢学习专业内容,但不意味着将来会喜欢从事相关职业。比如说:土木工程专业,它主要学习力学知识、数学知识,对几何绘图能力有一定要求。如果说有一个同学,他主要擅长的就是这几门学科的话,那么他选择土木工程专业应该是很不错的。但是,如果进一步考虑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的话,这个问题可能就会复杂一些。假如这位同学不喜欢经常到房屋建筑工地、道桥施工现场、甚至是钻井平台跑现场的话,木工工程师这个职业将会让他很不开心。这个例子也告诉我们,在选择专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想得长远一些,不能光看表面。

除了职业的内容是我们务必要注意的,还有一些和职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因素也是必须考虑进去的。一方面,考生可以通过各地人才目录看专业的就业前景。近年来,各地人事部门都会公布当地紧缺的人才目录,通过对这些目录的了解,可以掌握各地对人才需求的大致走势,同时也可以在选择专业时起到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考生可以从高校的新增专业看当前的紧缺人才。每年,教育部都会公布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专业。这里的新增专业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针对全国而言新开设的专业,也就是首创;一个是针对某所高校而言新开设的专业。这些新增设的专业大部分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新兴产业密切相关,大都属于目前或将来人才市场上的热销人才、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而新增专业透露出的紧缺人才趋势图可作为选择专业的参考依据。

考生在了解了自己的兴趣并通过升学规划了解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后,就要去了解哪些院校开设了这些专业,哪些院校开设的这些专业是其特色专业或者优势专业。例如某考生有兴趣且适合成为机械领域的专家,那么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可以按照如下条件来选:

1.首选在一本招生开办机械类专业较好的院校,如果分数不够,那么可以降低学校档次,再选择机械类专业,或者考虑机械类实力较强的普通院校。

2.如果选择的机械类专业某个方向很热门,自己的分数达不到,可以考虑与该专业方向相关的方向。机械类的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制造自动化与测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等多个专业。入校之后再寻求转专业的机会,或者在考研究生的时候换至喜欢的专业。

3.如果以上各种情况都无法满足,可以考虑报考与机械类相关的专业类别,例如仪器仪表类、物理类、材料类等专业。

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在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时候针对性会非常强,在节约大量的时间的同时还减少你填报志愿时的困惑。否则,面对上千所高校,几百个专业,怎么选择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当然有不少学生和家长在报考的时候还有一些限定条件和个人偏好,例如学校所在的城市、学校的层次、南北差异、行业当前发展状况及未来前景、家庭影响等等。加上这些条件之后,目标学校和专业的数量将会进一步减少,更加利于选择。

一个普通高三毕业生,要成长为优秀专业人才、职业人士,一定要经过漫长的有职业目标的努力,必须经历长年累月的磨练。这个过程和磨练,就是一个必要的、很长的升学规划期或职业预备期,所以,升学规划,越早开始,越好。

用理性投资的心态填报高考志愿

当年易中天老师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易中天给了女儿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这四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长们慢慢体会和好好借鉴。

无独有偶,有“股神”美誉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分享投资成功经验时,总结出四条“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资——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地理性投资。市场上充斥着众多不理性的投资者,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2)精心选择——坚持将精力应用于寻找并精选长期稳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精心分析这些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3)控制风险——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风险;其次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才能保证投资盈利。(4)拒绝盲从——投资人财富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目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资过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坚持独立思考。

填报志愿是一次事关人生投资的重大决策,如果说衡量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标准是赢取多少资金,那么衡量人生投资成功的标准则是赢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用理性投资的心态,审慎对待高考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可以为这笔投资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预见性,赋予志愿填报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多的智慧投入,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持久的良性发展,获取更好的长期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菲特的投资“金科玉律”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启示。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上大学目前已经变成了一项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在这项投资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学期间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毕业后的就业收益。能否取得这笔收益,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单位按照人才选聘的要求录用他。如果进一步细分,填报志愿的投资与回报可以分为多级:第一级的投资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二级的投资包括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一级的回报包括能否被高校录取,并获得相应的文凭、知识和技能;第二级的回报包括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和职务晋升的机会;终极回报包括整个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物质回报能否满足考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填报志愿的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地以能否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来衡量,应更多考虑第二级回报,尤其是终极回报能否实现来衡量。我们将以下面的一个实例向大家作进一步分析。

有一个家庭,两个女儿,姐姐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薪1万多。该到妹妹考大学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样报考计算机专业。妹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迫于父母的威严和“好心”,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但是妹妹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成绩不好,也越来越学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说话。父母带着内疚的心情找我们圣达信教育咨询。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妹妹的文笔非常好,而且艺术创造力也很强,作文在高中时经常在班里被老师当范文读。而父母却坚持说搞文学没出路,应当学工科,这样就可以像姐姐一样学有大好就业前景的计算机专业。结果在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繁重深奥,她勉强维持及格,感到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文学的爱好也逐渐消磨殆尽。

其实,为了高薪而不考虑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资该有的行为,上文父母为妹妹志愿选择运用的策略仅仅考虑第一级升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第二级就业目标和终极需求目标的实现,在就读和就业时必将为这份人为的不理性埋单,实在是遗憾。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一下理性投资的重要性。在经济学上,同一种资源在多种活动之间选择使用时,一旦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中,便将同时丧失掉将其用于其他活动的机会,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都将有收益,机会成本指的就是那项被放弃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收益。例如一家企业拥有10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A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100万元,但现在用于B项投资,只获利80万元,B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A项投资的最高收益——100万元,两项投资相比较,净损失20万元。可见,机会成本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因为选择失当实际没有得到的收益。计算时有一个公式:经济利润(或亏损)=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如果上述计算的结果是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如果是负数,说明实际上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

我们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该女生的考分作为投资的资源可以投向她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投向她喜欢并擅长的与文学相关的学校与专业。假设家长充分考虑该生热爱文学,具有利用文笔好、有想象力完成相应新闻媒体创新的潜质,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备被相应大学和专业录取的条件等因素,合理指导该女生利用考分所对应的排名选准志愿,她的大学生活将会积极、主动、充实,日后她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都将更多。但是事实上的填报让该女生痛恨这个既不喜欢又不擅长且日后就业趋势不如新闻传媒类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指为亮“红牌”的专业。“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该女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将耗费的学习时间、资金与新闻传媒类专业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必将导致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来就业时两个专业在物质收益(可以用人民币等物质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满意度、社会地位等衡量)和职业发展(可以用就业机会、职业成长路线等衡量)等方面必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填报时的挫败感、就读时对学业的厌恶感以及就业时因工作不力产生的失落感,都将极大地增加两项投资比较时的亏损,填报志愿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给该女生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理性的人生投资强调关注人生进阶的平台,填报志愿时的“夺宝大战”争夺的就是最利于个人发展的平台。人可以通过登上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实人生,服务社会。一般的人随波逐流,社会把他放到什么样的平台上,他就在这个平台上生存;聪明的人会去发现立足的平台与更高一级平台的关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宽发展的空间;高明的人会在出发之前设计好平台间的最佳路径,他们注重整体效应,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借用每一个平台中的资源,稳步登高。高明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也更多。所以说,科学填报志愿,合理规划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值得我们家长和考生们高度重视!

自主招生

又到高校“自主招生”报考时

自2010年起,自主招生越来越受到社会与家庭、高校与中学、老师与学生、家长与考生的关注和重视。近3年来,北京大学每年都会率先在其招生网站上发布当年的自主招生特殊形式——“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实施方案。据了解,与2010年仅在全国13个省份39所中学试点不同,2011年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在全国范围内161所中学推广,共210名学生参加,2012年达到211所中学共260名学生参加。

而清华大学在2011年推出专招特优生的“A计划”和专招寒门子弟的“B计划”后,2012年该校又推出招全才的“领军计划”,招专才的“拔尖计划”以及面向国家级贫困县生源的“自强计划”。随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院校也在2012年分别推出校长直通车计划、圆梦计划、攀登计划、星光计划、师表计划、望道计划等。越来越多的高校在逐步完善自主招生联考方案的基础上,也推出了自己的个性化招生计划,在方便自己更有针对性地选拔不同特点考生的同时,也方便自己提前锁定特色生源。

此外,从2009年起一直争取自主招生资格的北京工业大学终于在2012年取得自主招生资格且2013年起在北京试点招生。我们判断北工大的自主招生模式极有可能借鉴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两所大学具有高度的自主招生权做法——在自主招生过程中直接签订预录取通知书,学生仍然需要参加高考,但高考成绩仅为参考。这样的自主招生深度探索,仅对北京市部分重点中学实施。由此可见,2013年的自主招生选拔会引起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的关注。一、为什么要参加自主招生

参加合适的自主招生好处多多。从高校来讲,一方面可以招揽适合于本校教育培养模式的生源;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因素,就是提前招揽优秀的生源。清华等校先是“五校联考”模式,联合了除北大外中国最顶尖的理工科院校来抢夺优秀生源,而北大却来一个“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予以反击,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圈定优秀生源。从2010年7月份北大、清华两校状元录取数据“打架”的最终结果来看还是北大略胜一筹,原因是北大“掐尖”的手段更加高明、更加提前了。

自主招生的成功不仅为考生赢得降分提档的资格,也赢得了心态上的优势。从考生来讲,一方面能拿到5分到40分不等的加分。因为自主招生多为名校,比如北大、清华、人大、复旦大学等等。5分到40分绝对能决定高考的成败,可以给高考加一个双保险。有些学生平时成绩很好,可能高考的时候有些小失误,那么这些加分就是最好的保险。能考上名校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差不了多少,可能最后决定“生死”的就是5分到40分的加分。另一方面就是自主招生加分对考生心理产生积极的正能量。对于一名已经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考生来说,自主招生考试的成功对高考将起到了一个“保驾护航”的作用。考生的紧张备考情绪或多或少会得到些放松,思想负担较少,对考试水平的发挥特别有利,比较容易考出好成绩来。所以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已经有加分的考生绝大多数高考临场发挥特别好。自主招生考试一般在1月中旬某两天内完成,2月上旬知道加分结果,对学生学习没有太多的影响。而5分到40分的加分却是沉甸甸的、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建议由家长帮忙收集自主招生的一些资料,完成自主招生前期工作,以节约孩子的时间,而孩子只要参加笔试和面试就可以了。

高考录取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分数(含加分)和高考志愿,而高考分数包含高考实考分和各类加分,各类加分又包含政策性加分和一般自主招生加分。政策性加分又有少数民族加分、省市级三好生、优秀学生干部、见义勇为荣誉称号人员、奥赛获奖者等加分;一般自主招生加分又分为艺术特长生加分、体育特长生加分和自主招生加分等。在各类加分中,高三现阶段内相对容易实现的也只有自主招生加分了,因为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把汉族更改为少数民族吧;我们总不能为了加分,匆匆忙忙学习美声、乐器、舞蹈或赛跑吧,已经来不及了。

有一个数据想跟大家分享下,在北大、清华每年的高考录取中大约有75%的学生有各类的加分,其中有自主招生加分的就占50%以上的比例。而这些各类加分在北大、清华提档录取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的比例仅占25%左右,绝大多数的加分只是在安排专业录取时给予一定的优惠。

家长,如果您的孩子具有冲击北大、清华的实力,但没有任何的政策性加分,即属于25%比例的光凭裸分实力去冲击北大、清华的考生,您就会觉得这样报考北大、清华的风险太大、压力太大了,本来在报考北大、清华的考生中就没有几个能确保自己一定能考上。即使考生裸分已经够到北大、清华的录取线,但在专业安排上依然不占优势。因此,针对这一类的考生,尤其是在考前填报志愿和考后估分填报志愿地区的考生,我们的建议是他们非常有必要参加自主招生。

马上就有家长要问了,“我的孩子成绩一般,没有冲击北大、清华的实力,但上一般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且没有什么奖项,还能参加自主招生吗?”在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76所高校中,既有顶尖的名校,如北大、清华,也有只超出一本线20~30分的重点院校,家长和考生依然可以根据自己需要选择合适的院校,只要考生不抵触参加自主招生的考试。至于有无奖项也不是必须的,跟自己同一层次的考生有奖项的也是寥寥无几,考生依然有很大机会通过目标院校的层层关卡而拿到加分资格,这样成功的案例在圣达信教育每年都有很多。二、以什么方式申请自主招生

绝大多数的院校同时接受“校荐”和“自荐”申报方式,但也有少数院校只接受校荐方式申请,以2012年的招生章程为准,就有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等。中国人民大学更为特殊,有“校荐”资格的考生可以任意选择学校提供的专业,但是“自荐”的考生只能在物理学、化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中国革命史与中国共产党党史、美术学专业等5个专业中选择。

同时,以“校荐资格”申请自主招生获得通过海选的比例远大于“自荐”的方式,以校荐方式申请的95%以上能通过院校的海选,而以“自荐”方式通过海选的比例不超过20%,因此有实力拿到校荐资格的考生应尽量争取拿心仪院校的校荐。注意,这里说的校荐并不是学校在申请表或推荐信上加盖公章就算是学校的推荐,因为考生的申请材料几乎都要求有中学盖章。只有拿到高校推荐名额的推荐才算是中学的校荐。

每年11月中旬开始,不少重点中学会陆续得到一些高校推荐表,也就是所谓“校荐资格”。一般来说,各高校给中学的校荐名额是根据往年考入该高校的人数来决定的,而各中学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分配名额。至于排名依据,有的学校按高三期中考试成绩一锤定胜负,如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等;有的根据高二下学期期末成绩、高三摸底考试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计算综合排名,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北京市八一中学等;有的则参考高一以来的所有大考成绩来排名,如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等。对于考生来说,如能拿到校荐资格就会大大增加参加自主招生的胜算,而且选择院校和专业的余地也很大。因此,在当前状态和有限条件下,考生想增加拿到校荐的概率就要好好把10月底11月初的期中考试考好,争取拿到一个不错的名次。

如能拿到校荐资格当然好了,拿不到呢,以自荐方式申请是不是就没有希望了?非也。据了解,自荐通过海选的比例确实比较小,尤其是北大、清华两校,但如果准备了资料,不妨大胆试一试。其实,除了少数非常优秀的孩子之外,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招生海选或多或少也存在运气的成分。2010年我们就认识一位来自北京市铁路第二中学的家长,她的孩子通过自荐方式过关斩将拿到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科学实验班(国学)专业的30分加分,且高考时非常幸运考进中国人民大学。她孩子是文科生,高考实分569分,有10分少数民族加分,30分自主招生加分,总分609分,而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分数线是607分。应该说她的孩子是一个非常非常幸运的学生,政策性加分和自主招生加分都充分利用上,且没有一点浪费。当然了幸运的背后是以勇气和智慧为支撑点的,从这点上讲,这位家长起到的作用实在太重要了,院校定位太准确了,不只是勇气可嘉,更是运筹帷幄。因此说,参加自主招生要有勇有谋:有勇,不致错失良机;有谋,方可一击中的。三、如何选择合适目标院校

如何选择合适的自主招生院校?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应当选择与考生的实力相当的自主招生院校。那么,什么样的院校与考生的实力相当?下面我们以买房的例子跟大家阐述。

选院校跟买房子很像一回事儿?!摸家底(估算考生高考能考多少分,高考成绩在全省或全市能排多少名),看楼盘选户型(选院校、定专业),做决策(定目标)。假如我们打算买房子,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我想应该是估算自己有多少钱吧。然后呢,就是看楼盘,看看哪些楼盘的价格在我们资金范围之内。假设我们有100万元,我们会看80万元,100万元,还会看120万元,甚至160万元的房子。事实上,我们很多时候看中的房子多半是自己买不起的,那么最后我们如何决定买哪个房子呢?

如果有一个房子是80万元,你多半不会买(位置、配套设施和户型不是很满意),100万元的也可能不想买(觉得还不够很满意),你多半会买120万元左右的。为什么,你会想等到交钱的时候,我又能挣到(或者借到)20万元了(假设你买的是期房)。

有没有人买80万元的房子?有,比较少,那属于比较保守的,不想有压力的人,他们会考虑自己别的地方可能还需要到钱,要留有余地。

有没有人买100万元的房子?有,人数还不少呢。他们心态很好,不想借钱,心理踏实没有压力。如果后期有不错的收入可以用在精装修上(如加分安排进专业)。

不少的人会选择买一个更贵的,如120万元的,想通过时间差(比如期房,只需要先交定金),贷款来完成购房,这样可以有一个更加满意的房子(进入更好的名牌院校)。不足的地方就是背贷款有压力,容不得工作有闪失。

因此,我们在综合考虑家长意愿、学生实力和承受压力能力等条件下,都会为考生量身推荐两所目标院校,一所是跟考生平时实力相当的院校;另一所会是略高于考生平时实力的,通过努力能够得着的院校。

当然了,如果考生的成绩超好,北大、清华差不多就任你挑了!正如当前流行的一个小笑话说的那样:在北京买房,如果您年薪400万元到500万元,二环三环您爱买哪儿买哪儿;如果您年薪200万元到300万元,三环四环您爱买哪儿买哪儿;如果您年薪100万元到200万元,四环五环您爱买哪儿买哪儿;年薪100万元,五环外爱买哪儿买哪儿;年薪3万元到10万元,您爱埋哪儿埋哪儿。四、如何准备申请材料

申请材料一般包括申请表(报名表)、个人陈述、推荐资料及附属材料。申请材料所覆盖的内容一般有:(1)成绩。有的高校需要很详细的从高一至高三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以及年级排名。(2)竞赛奖项。只要在高中阶段获奖的都可以为自主招生初审通过增加筹码。(3)作品。如果有什么好的作品也是申请材料的亮点;如果没有什么作品的话,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独特见解,如自己对环保低碳、教育公平等的一些看法等。(4)特长。如果自己有什么特长一定要写上,如竹笛9级,钢琴9级等。清华大学就非常看重有桥牌、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特长的学生。(5)志向或大学四年规划。比如北京大学要求学生阐述为什么要报考北大;清华大学要求写学生自己的求学之路等等。

组织申请材料时还需注意以下事项:(1)重点填写高中阶段的表现。对于初中、小学阶段的内容,一般不必填写。(2)加盖学校公章,不能仅盖学校教务处等部门公章。(3)个人自述及推荐意见的篇幅均以1页为宜,一般不超过2页。(4)附属材料只要把高中阶段能够反映自己成绩的材料附上即可。(5)本着节约原则,建议印制黑白申请材料。

在大家组织材料时,成绩、竞赛奖项、作品、特长等内容差不多已经是定数,能发挥、完善的余地不大。能让高校老师从别的视角看到考生闪光点的也就是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了,因此大家应该重视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的撰写。

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在整个自主招生过程中非常重要,对于考生能否顺利通过海选,甚至通过面试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希望大家予以重视并好好准备。不同的院校对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要求个人陈述内容中应包括自我介绍;为什么要参加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通过或未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都有何心理准备等内容。北京邮电大学的要求是说明申请理由、爱好特长、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方面情况,必须由考生本人手写,字数1000字以内。北京交通大学的要求是要挖掘考生个人潜力且有说服力等等。关于个人陈述材料(自荐信),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1)个人陈述一定要务实,这也是写个人陈述最重要的一点。有的同学个人陈述一上来就谈自己的为人准则和道德追求,或者是引用一段古文作为自己座右铭,抑或是抒发自己的理想。如果是作为一篇普通的随笔或者散文,也许这样写很好,很自然地引入到你们想表达的内容,而且很有内涵。但是你们要清楚,这是给招生老师看的个人陈述,是决定是否给予你们自主招生笔试资格的材料,招生老师要看的到底是什么?难道是类似于“我是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是个乐于助人的人”、“我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样的话吗?这样的话很空、很虚,人人都可以说,所以你说了一点用都没有。(2)个人陈述要分清主次,有所强调。每个申请自主招生考试的学生应该都是很优秀的,你们都会有很丰富、很骄人的经历,但是这些经历不可能都写进去,因此就要有所强调,去突出你觉得自己身上最重要同时也是招生老师最欣赏的能力,去强调那些能够体现这些能力的经历。你要想一想,如果你是招生老师,你在看完(甚至只看了一个开头)这份个人陈述,能不能对这份材料留下什么印象,能不能记住这个学生的一些特点。(3)突出自己的个性。现在的高中毕业生都是90后的学生,他们有活力、有梦想,视野开阔,性格张扬。在申请材料中老师同样希望看到时代赋予他们这些青春活力的内涵。(4)了解申请院校的文化内涵和性格特点。越好的高校越注重考生的秉性与学校文化氛围的匹配。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更有权利、更愿意选择这样的学生,而且这样的方式更适合于高校未来发展趋势。下面我们一同看2010年美国部分名校雷人招生语录

哈佛大学:“来吧,宝贝。到这之后你的年薪不会低于20万美元的!我们不是最喜欢拒人的学校!最没人情味的是麻省理工!别去申请麻省理工!申请我们这儿吧!相信我!即使两万多名申请者中我们只录取9%,还是申请吧!顶多邮箱里多出薄薄一纸拒录信。来吧!让更多的申请者来吧!这样我们的录取率就可以跌破1%了!”(笔者注解:彰显学校幽默和自信)

普林斯顿大学:“请确保至少有一篇申请论文展现出高大傲慢,那样你就稳进了!要知道,我们学校比美利坚合众国还年迈,还是排名第一的老大啊!”(笔者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豪。)

麻省理工学院:“我们是一群怪人,我们的校园建筑和宿舍可以为证。你应该试着申请我们这儿,因为你肯定很想知道我们是用什么理由拒绝你的。”(注解:彰显学校独特和自信。)

耶鲁大学:“来到这里,你就能追寻威廉·塔夫脱(美国第27任总统)、老布什(美国第41任总统)、克林顿(美国第42任总统)、小布什(美国第43任总统)的步伐,我们会告诉你怎么去治理或者毁灭一个国家。”(笔者注解:彰显学校名牌效应和个性。)斯坦福大学:“哈佛算哪根葱?加州是我们的地盘。你对我们来说可有可无,但不管怎么样你还是申请吧,万一中大奖也说不定。”(笔者注解:彰显学校霸气和自信。)

从上面的例子中,想必家长会能理解到不同的院校会有其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内涵。这几年很多院校面试时就越来越多涉及学校校训、代表性人物等考查内容,从某个程度上看也是在考查学生跟学校文化个性的匹配程度。五、如何处理自主招生与高考备考关系

自主招生所带来的好处,大家都非常清楚,然而是不是参加自主招生就能有百利无一害了呢?其实不然,只要参加自主招生就会牵涉考生的时间和精力,至于要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因人而异。因此,如何合理兼顾自主招生和正常备考就显得至关重要。

自主招生考试是在高考前进行的,如何平衡好自主招生考试及高考的复习,是极为重要的。考生去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会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准备自主招生考试,往往与老师安排的复习计划有一些冲突。有些考生的策略是暂时打乱学校的计划,毕竟自主招生这个机会错过了就没有了。还有些同学并没有刻意准备,因为考的内容都是源于课本的,跟着老师学好了知识,到哪里都会受益,这些同学最后也顺利通过了自主招生考试。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抓哪头还是请各位考生和家长自己好好斟酌,万万不可因为自主招生大乱方寸,没有计划,最后不但没通过自主招生考试,高考也没考好。其实,自主招生应该是锦上添花的事,在不影响备考的基础上争取拿到心仪院校的加分。

任何重要的考试失利,多少都会影响考生的情绪,不过对每个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有些考生在报名参加自主招生时,已经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成功和失利在自己的接受范围内,甚至把参加自主招生过程当成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次磨练机会。

但是,也存在一部分的家长和考生把自主招生看得过重,甚至为了一定要拿下多少分的加分,报班参加自主招生的笔试和面试培训班。在高考繁重的任务压力下,患得患失,结果当然是不佳的,甚至严重影响高考发挥。更有甚者,个别考生因为同班同学跟他报考同一院校的自招招生,最后同学拿到加分,而自己并没有。更让他不服气的是他的同学平时成绩比自己差。这样的结果往往给考生心理上造成极大的打击,他会误认为高校不公平、有猫腻,从而严重影响了该学生整个备考心态。因此说,以这样的心态参加自主招生真是得不偿失。

自主招生是前奏,高考才是核心。作为家长和考生应该正确处理自主招生和高考备考关系,努力做到拿得起放得下,以一颗平常心参加自主招生。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报考“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拿到自主招生录取指标的学生在当年高考时可以享受到20分以上不等的降分优惠(个别院校可以优惠到一本线以上)。这种方式由高校主导,目前以公平、公正、公开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位家长与考生的关注,每年全国约有3万多考生享受到了这种优惠,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

虽然说自主招生考试对学生的报名资格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选择自主招生的。因此,学生就需要好好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及招考院校的基本要求,寻找双方最佳的匹配点。

那么什么样的学生比较适合参加“自主招生”呢?

我们认为有两类学生:

第一类学生自身的素质好,能力强,品学兼优。

第二类学生是有专长或特长,能满足院校选拔的特殊要求,比如北京师范大学会有这样的规定:语文、数学、外语中任一单科高考成绩达到145分(150分制)或文科、理科综合高考成绩达到290分(300分制),且高考投档成绩不低于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当年同科类本科第一批控制线,并服从专业调剂者,即予录取。

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名校对报考学生的要求以及其个性化招生安排:

1.清华大学

2012年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新百年计划”分为“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1)“领军计划”:面向志向远大、追求卓越、品学兼优、素质全面的应届高中毕业生。(2)“拔尖计划”:面向具有学术理想和创新潜质,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才华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3)“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该计划入选学生高考可加30至60分。同时,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三所名校也加入清华大学发起的自主招生“自强计划”。

2.北京大学

在2012年北京大学自主选拔中,“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已扩至211所中学,新增中学中包括县级和农村中学以及少数民族地区中学。同时,还面向全国招收家境贫困的优秀学生。

3.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公布两项计划——“校长直通车计划”和“圆梦计划”。“校长直通车计划”主要在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招收各地区拔尖中学中综合素质高或具有某方面特长且具有人民大学相关学科培养潜质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圆梦计划”是指在2012年自主选拔录取过程中,招收在县及县以下地区学校就读、学习成绩优秀或具有某方面培养潜能的应届农村生源高中毕业生。进入“圆梦计划”推荐序列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4.北京师范大学

继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推出“招生计划”后,北京师范大学在自主招生中推出“攀登计划”、“星光计划”和“师表计划”。其中,“攀登计划”是专门选拔学科兴趣生,特别是有意在哲学和天文学学科领域不断攀登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星光计划”是为该校基础理科、人文学科两个拔尖学生培养实验班选拔学科特长生;“师表计划”则是选拔热爱且适合从事教育工作的优秀学生,并在本科期间享受免费师范教育。

5.浙江大学

浙大的“攀登计划”招生要求是,具备远大理想、强烈进取心和求知欲,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得“攀登计划”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高考时享受降4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特别突出者可降至一本线录取。录取学生进入求是科学班、竺可桢学院人文社科实验班或混合班学习。“创意设计人才计划”招生要求具备创意设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的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获得“创意设计人才计划”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高考时享受降4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特别突出者可降至一本线录取。录取学生进入科技与创意设计试验班学习,实行双学位培养。

以上这些独具特色的“招生计划”可以说是名校生源竞争的一种新方式。它在方便高校更有针对性地选拔不同特点考生的同时,也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和专长提前锁定特色高校。

除了上述列举的几个顶级的院校自主招生特殊要求外,其他的接近70所自主招生院校的招生章程要求归纳起来也不外有以下18项内容,这些内容其实主要包含两大含义——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学校的需求:

1.品学兼优,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

2.曾公开发表过法学、经济学或管理学等相关领域的论文(限第一作者);

3.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并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4.高中阶段参加全国性英语竞赛获得决赛三等奖(含)以上;

5.参加“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获一等奖和特等奖;

6.高中阶段参加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及国际重大比赛获奖;

7.全国创新英语大赛(《高校招生》杂志社主办)中获“优胜者”奖项;

8.全国性英语竞赛决赛三等奖(含)以上获得者;

9.省级英语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获得二等奖(含)以上;

10.有航空模型(制作和飞行操控方面)的特长,在高中阶段获得过全国比赛和世界级比赛名次;

11.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或物理省赛区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

12.高中阶段同时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数学、化学、生物、信息学省赛区二等奖以上;

13.高中阶段在科技创新、发明方面有突出表现并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或拥有专利者;

14.获得“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以上;

15.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校长可推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绩优异或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16.高中阶段获得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且成绩优秀者;

17.在民乐、舞蹈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其中民乐单项须获得七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舞蹈须获得五级以上合格证书或者在省级以上比赛中获得三等奖及以上的奖励)者;

18.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高中阶段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综合素质优秀,有特殊才能或超常培养潜能,有相关材料可以证明的学生。

只要学生能满足以上招生章程要求中一条或一条以上条件,且报考的目标院校定位合理,通过高校自主招生的海选初审还是比较容易的。尤其是,思维敏捷,知识面广,心理素质好的学生更容易在笔试和面试中胜出。自主招生考试中常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平时学习很不错的学生却没通过高校的笔试或面试。这是因为自主招生的试题与高考题的出题思路不一样,自主招生考试更看重学生知识面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关注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程度。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往往能够在自主招生面试中脱颖而出,平时无法在笔试中展现的能力这时可以在面试中大展身手了。

可能会有学生或家长产生疑惑,“是不是没有任何奖项的,没有特别突出特长的学生就不能参加自主招生报考了?”

其实不是这样。每年我们就知道很多“三无学生”都能通过海选,且最终拿到加分。“三无学生”只是一种戏谑的说法,是指一些没有高校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奖项,没有特别突出的特长,没有突出的学习成绩的学生。在参加自主招生考试中,有许多这类学生都拿到了加分。所以说“三无”在自主招生中并不是贬义,是特指缺乏优势的自主招生考生。从考生定位的角度来说,“三无”的定位往往更加准确,因为这类学生由于没有奖项和特长,成绩不够突出,择校优势不够多,一般主要依据考生的几次大考成绩的排名做定位,最终选择报名的学校相对有奖项和特长的学生比较合理,相比有奖项或者有特长的学生不那么冒进。因而选择的大学往往都是比较合适的大学,不“虚高”。反而更有可能会拿到笔试和面试资格,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拿到了自主招生加分。

从我们圣达信升学规划研究院多年的自主招生报考指导经验看来,过硬的奖项和突出的特长并不是决定考生能获得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资格的唯一因素。其实,“三无”只是家长和考生自己认为的“三无”,任何一个学生都有闪光之处。绝大多数高三考生,正处于心理趋向成熟的年龄,都是朝气蓬勃,胸怀大志的理想主义者,都有通过大学的进一步深造,进入社会创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结合专业的心理测评技术,发掘自身的潜质和平时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长优势,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请材料、科学的目标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学规划。

例如: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刘同学,男生,理科。通过深入沟通,我认为该生最大的特点是虽然没有任何学习奖项,但学习后劲足,提分空间大,期中和期末的成绩一直上升。同时,数学和英语一直都是该生的优势学科。最值得一提是该生美国电视连续剧《辛普森一家》的网络字幕翻译员,且是翻译组中年龄最小、翻译质量和效率最高的成员。该生申请自主招生的难点在于:选择合适的院校和申请材料的要点。我认为学生应紧扣自己担任《辛普森一家》字幕翻译员的案例,以点带面并挖掘自己发展潜力大的特点、想留京的意愿,锁定申请院校为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后经海选、笔试、面试,学生顺利拿到中国人民大学的30分加分和北京师范大学的20分加分。该生最终642分+30分被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工程专业录取。

以上例子是一个“三无学生”成功取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例子,没有特别的亮点,可是该生却找到自己和院校的“契合点”以及合理的院校定位,这就是该生成功的法宝。

每年都有不少的家长和考生惋惜错过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好机会,或许是由于他们对自主招生的不了解、不重视或觉得要求过高配不上。但是这样的惋惜于事无补,机会错过了就是错过了。绝大多数家长都将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家长,孩子也是这样,有且只有一次机会成为高三学生。因此,家长和考生的确需要用心规划和处理好高三备考过程中每次机会。而不是等高考结果已经成为定局的时候,家长们在心中留下的只是憾惜。

完美解码19所在京院校“自主招生”政策

目前为止,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多达76所,因版面所限,我们无法做到向家长和考生们一一详细解析,下面仅就具有“自主招生”资格的19所在京院校进行详解。

19所在京院校名单如下:

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2005年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2006年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年北京理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2008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09年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备注:年份是指高校什么时间取得“自主招生”资格。

每个院校我都努力从学校简介、报名资格、申请方式、优惠政策、笔试内容、面试形式、面试题目、经验分享等方面一一向大家展示,以便于大家更加详细掌握每个院校实施操作细节。一、北京大学

1.学校简介: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为中国近代正式设大学之始,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由此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学制。北京大学所拥有的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力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药学等一大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及大量的国家二级重点学科,更是足以证明其在学科建设上的非凡实力。时至今日,北大依然是全国实力最强的综合性大学,并朝着世界一流大学前进。

2.报名资格: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

3.申请方式:校荐为主,自荐为辅。

4.优惠政策:对于获取自主招生加分资格的考生,北京大学将在高考录取中给予北京大学当地录取线下降30分以内录取的优惠政策;对于高考投档成绩达到北京大学当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可在专业录取时享受降10分的优惠政策。

5.笔试内容:理科: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科100分共500分);文科: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科100分共500分)。

6.面试形式:①5名考生一组面对3名评委。每组面试持续50分钟,先抽题,如果觉得题目太难可换题,但只有一次换题机会。每名考生有1分钟的自我介绍和5分钟的答题时间,考生答完题后,其余4名考生可就此话题进行补充。

②面试总成绩100分,选拔标准是笔试加面试的总成绩。面试将实行“双95分”和“双不及格”的办法,即三个评委中如果两个给出95分,这名考生笔试成绩再差,也将直接获加分资格;三个评委中如果有两个给出不及格的分数,即便考生笔试成绩排在第一,也将被直接淘汰。北大将根据考生笔试和面试的综合表现排序,确定自主招生候选人人选。

7.面试题目:①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你怎么看?②农村的孩子会种地,城里的孩子会画画,前者是否也是一种素质?

8.经验分享:2011年,1万多人报名,其中约1/3通过海选获得笔试资格,约1800人获取面试资格,最终大约有1700人获得自主招生加分资格,其中北京生源有281人取得加分资格。

9.备注: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北京大学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单独代码招生,单独设定提档分数线,单独录取。且仅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5个省区范围内开展自主选拔录取工作。想报考北大医学部的家长和考生,请查看该校的自主招生章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