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2:37:37

点击下载

作者:(元)关汉卿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

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试读:

前言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特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取得的又一突出成就。元曲以其作品揭露现实的深刻以及题材的广泛、语言的通俗、形式的活泼、风格的清新、描绘的生动、手法的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夺目的异彩。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起初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它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歌谣俗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歌形式。它成长繁荣的环境是金元时期的城镇,作者大多是中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演唱者大多是勾栏里的歌伎。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包括两类文体:一是小令、带过曲和套数的散曲;二是由套数组成的曲文,间杂以宾白和科范,专为舞台上演出的杂剧。“散曲”是和“剧曲”相对存在的。剧曲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要比词更通俗活泼;格律的要求也更自由。散曲从体式分有“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少数包含二三支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要求始终用一个韵。散曲比词更接近民歌。

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艺术魅力:一方面,元曲在表达上体现出直截明快、意到言随的艺术特色,以满足感官、心理的直接需要为旨归,告别了诗词的苦吟与刻意。另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七娼八医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锋芒直指社会弊端,透出反抗的情绪。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直露、谐谑、尖巧,这些都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元曲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产物,汇聚了汉、蒙古、契丹、女真等多民族及外来文化的精粹,兼容并蓄,包罗万象。它通俗活泼的风格与贴近生活的内容,让人耳目一新。从发展上大致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的作品,比较鲜明地表现出民间文学的通俗性、口语化,以及北方民歌中的直率爽朗的精神与质朴自然的情致;随着南北文学的合流,后期的作品渐渐地脱离民间文学,在修辞和表现方面,注重含蓄洗练的手法,而步入雅正典丽的阶段。元曲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是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旋律,通过当时许多文学家的天才演绎,涌现出大量的杰作,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这本《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能让您花最少的时间读完最具代表性的元曲经典之作,书中收录了四百多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具有较高成就的曲子:有著名曲家的代表作,有各类题材的作品精粹,也有广泛影响社会的名篇佳作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元曲的全貌,能有效地帮助您了解名家名曲的概貌和更深入地领悟元曲的意蕴。

本书以曲家活动时间的先后为顺序,集合了元曲的精华。除了元曲原作之外,还设置了以下几个相关辅助性栏目:“注释”,将难以理解的字句加以解释,扫除阅读障碍,方便阅读;“译文”力求忠于原作,使读者能直接了解原曲的语言风格;“赏析”,在尊重原文的原则上,将曲目的主题思想、神韵予以解析,使人会意怡情;“作者简介”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作品风格,重要的作者则按照今人的推想画出了画像;“曲的格律知识”介绍元曲的字数、句数、对仗、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曲的鉴赏知识”介绍元曲的各类风格、体式及元曲中常用的写作手法等。同时,书中与文字相契合的近五百幅精美插图,还原了元代社会生活风貌,生动贴切地展示了作品的主题和曲中人的思想感情,图文珠联璧合,营造出了一个彩色的、立体的、极具艺术力的阅读空间,能够帮助读者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和阅读体验。科学的体例、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丰富的内容、新颖开放的版式设计有机结合,引领读者跨越时空的距离,进入辉煌的元曲殿堂,领略曲目的艺术魅力,进而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和人生品位。①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一)◎元好问②

重冈已隔红尘断,村落更年丰。③

移居要就,窗中远岫,舍后长松。

十年种木,一年种谷,都付儿童。

老夫惟有,醒来明月,醉后清风。【注释】

①卜居:择定居所。外家:母亲的娘家。②重冈:层层的山冈。③就:靠近。【译文】

重重山冈隔断了俗世红尘,村落又迎来丰年。即将移居新的住处了,窗中可见远山,舍后种有长松。十年种树,一年种谷,关于将来还是都交给年轻人吧。只要醒来时有明月相照,醉酒后有清风相伴,我就知足了。【赏析】

此曲一开篇,作者便用一个“红尘断”交待了移居的原因——远离凡尘喧嚣。紧接着又用一个“村落更年丰”说明自己移居的外家东园宁静丰足,虽地处偏僻,却并不荒凉,让人不由联想起世外桃源。而在新居,作者窗前有远山相望,屋后有长松相依,清静又不失意趣。与山、松为伴,人不止远离了尘世的烦扰,还投入进自然的怀抱。

此曲的上半部分着重描写新居的环境,而到下半部分,则笔锋一转,写起了迁居后的新生活。“十年种树,一年种谷,都付儿童”,何止是懒管喧嚣杂事,连生活琐事也无心过问,全都交付年轻人打理。作者自己则一心去过“醒来明月,醉后清风”的生活,无牵无挂,悠然淡泊。

整首曲子表现了隐者的情怀:不问世事,心向自然。作者元好问曾在金为官,金灭亡后,元好问和大批官员被俘,在山东聊城度过了两年被关押的岁月。虽然元世祖忽必烈爱惜他的才华,想留他在身边,但他早已无心政治。元好问在五十岁那年返回老家,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此曲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因此整首曲子在清静闲淡的隐士情怀之外,还有着深深的无奈之感。对作者来说,前朝种种已是往事,感慨哀叹无济于事,未来种种与己无关,没有必要再思虑过问,只有寄身自然,观明月,醉清风。在隐居之后,元好问专心著书,直到1257年离开人世。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世称遗山先生。金、元之际著名文学家。著有《中州集》《南冠录》《壬辰杂编》,等等。其为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尚书省掾、左司都事员外郎。金亡不仕,以著述为事。

元好问是金元间最有成就的诗人,其文章质朴沉郁。今存小令九首,大都清润疏俊,被奉为楷模。人月圆 卜居外家东园(二)◎元好问①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②③

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④⑤

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

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⑥丘。【注释】

①“玄都”句:唐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玄都观,唐代长安城郊的一所道观。②凭:请。③“清泾”二句:语本杜甫《秋雨叹》:“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清泾浊渭,泾、渭皆水名,在陕西高陵县境汇合,泾流清而渭流浊。④谢公:谢安(320—385),东晋政治家。在桓温谋篡及苻坚南侵的历史关头制乱御侮,成为保全东晋王朝的柱石。孝武帝太元年间,琅琊王司马道子擅政,谢安因抑郁成疾,不久病故。⑤羊昙:谢安之甥,东晋名士。⑥“生存”二句: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言人寿有限,虽富贵者也不免归于死亡。【译文】

玄都观里曾有无数株桃花烂漫盛开,而今早已花谢随流水,不复存在。请您不必去探求明白:奔流着的是清泾还是浊渭,苍茫之中是马去还是牛来。谢安重回故地已经满是病态,羊昙曾为他的去世流泪痛哀。这样的存殁之感,在我酩酊一醉之后便淡然忘怀。要知道古往今来有多少同样的感慨:活着时身居高厦大宅,到头来免不了要在荒凉的山丘中把尸骨掩埋。【赏析】

此曲第一句得自唐代诗人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中的“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载”。刘禹锡对故地重游、今昔巨变的唏嘘显然引起了元好问的共鸣。此曲为元好问1239年所作。当时元好问历尽坎坷,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秀容(今山西沂县),眼前的景象已与记忆中的大不相同。一句“花落水空流”便说明了作者怅惘的心境。“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化自杜甫的《秋雨叹三首》,原是形容雨大到让人看不清景物,此曲中则被拿来形容世事易变。时间奔流不息,马走牛来,朝代更替,故乡大变。面对此景,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内心的惆怅,而是借用“谢公扶病”和“羊昙挥涕”的典故诉说伤感心绪。用典的一大好处就是用寥寥数语承载复杂的信息,通过唤起读者对某件事的记忆,促使读者体会、理解作者的感情。

曲末的“生存华屋,零落山丘”出自三国时曹植的《箜篌引》,同时也是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慨叹。据说,羊昙在哭谢安时所诵诗句即为此句。而作者将羊昙所诵之句放置曲子的末尾,而非“羊昙挥涕”之后,旨在用死人所居的山丘和自己所卜的新居构成死、生对比,进一步强调曲子的主旨,增强曲子结尾处的力度。喜春来 春宴◎元好问①②

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注释】

①“春盘”句:立春那天,人们常用生菜、春饼等装盘,邀集亲友春游,庆贺春的到来。②七宝钗: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妇女用的首饰。【译文】

立春到来,应该采摘生菜和各种果蔬装满春盘;佩戴的春燕上斜斜地装饰着七宝钗。春风吹送着酒酿的香气透人心脾。排好春宴,大家一齐歌唱着《喜春来》。【赏析】

元好问一共写了四首《喜春来·春宴》,此曲为第一首,其他三首为:

梅残玉靥香犹在,柳破金梢眼未开,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折,宜唱喜春来。

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四首散曲,第一首写人们欢庆春天的到来,为之相邀相聚喜排春宴。第二首着重于刻画人们赏花折枝庆春来的雅兴。第三首主要写人们在春宴上的歌舞欢庆。第三首突出描写人们宴会之余寻访、赏玩春花的逸兴。

四首散曲中,以第一首的体式最为特别,散曲采用了巧体中的嵌字体形式。嵌字体可每句都嵌同一个字;或分嵌限定的某些字,如贯云石《清江引·立春》每句之首分别冠以“金、木、水、火、土”五字,每句又都用一个“春”字;又有的则是嵌数目。嵌字体以构思奇特取胜,其中也能表达一些特别的思想感情,在加强语气、增加形式美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此曲描写了民间的立春习俗和迎春的欢悦。短短29个字中有6个都是春字。这么多的春字放在一起,没有一点累赘之感,足见作者功力之深。其中,春盘、春酝、春宴、喜春来,皆为人为事物、活动,春风、春燕则是自然景物。春盘为静,春燕为动;春风裹春酝为动,春宴为静,喜春来则又为动。人文与自然交融,动与静交替,意趣盎然。运用嵌字体连连咏叹春之到来,表现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曲的格律知识曲牌

曲牌俗称“曲子”,是对各种曲调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山坡羊》等。曲牌总数很多,元代北曲共335个,每一个曲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同时也规定了该曲的字数、句法、平仄等。据此可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大都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而来,故曲牌名也有和词牌名相同的,但是内容并不完全一致。此外,还有专供演奏的曲牌,只有曲调而无曲词。①骤雨打新荷◎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②凉多。海榴初绽,朵朵簇红罗。③④乳燕雏莺弄语,有高柳鸣蝉相和。⑤骤雨过,珍珠乱糁,打遍新荷。人生有几?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⑥⑦。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⑧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且酩酊,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注释】

①骤雨打新荷:《太平乐府》认此作曲牌,而元陶宗仪所著《南村辍耕录》卷九云:“小圣乐乃小石调曲,元遗山先生好问所制,而名姬多歌之,俗以为骤雨打新荷者是也。”《蟥(yǐn)庐曲谈》载:元遗山“所作曲虽不多,而甚超妙。其《骤雨打新荷》小令即是”。足见此曲在元初就颇负盛名。②海榴初绽(zhàn):海榴,即石榴,因其自海外引入,故称。绽,开放,裂开。句言当时石榴花刚刚绽蕾开放。③乳燕携雏弄语:雏(chú),幼小的(多指鸟类),此指幼燕。老燕子携带着小燕子呢喃学语。④高柳鸣蝉相和:和(hè),和谐地随着叫。此句讲高柳上的蝉儿,互相鸣叫唱和。⑤珍珠乱糁:糁(sǎn),米粒儿(方言),此作“撒”讲。这里形容雨点打在新荷之上,恰如撒乱的晶莹珍珠一般。⑥“人生”三句:意谓人生短暂,而那良辰美景,同梦幻一般,俯仰即逝,无法挽留。⑦穷通前定:穷,阑厄,不如意。通,通达顺利,得志如意。这句话是说人的命运如何,都是注定了的,不会因个人的作为而变化。⑧对芳樽浅酌低歌:芳樽,芳,芳香;樽,酒杯,古代盛酒的器具,此讲盛着美酒的酒杯。酌(zhuó),斟酒,饮酒。全句是说,面对着美酒,浅饮低唱。【译文】

绿叶茂密相遮形成一片浓郁的凉阴,池塘边所有的亭台楼阁,恰成了最凉快之处。石榴花刚刚绽蕾开放形成花海,团花锦簇仿佛红色的罗裙。老燕子携带着小燕子呢喃学语。高柳上的蝉儿,互相鸣叫唱和。雨点打在新荷之上,恰如撒乱的晶莹珍珠一般。人生能有几个百年?想眼前这般良辰美景,不能让它白白地在眼前消逝。人的富贵贫穷,都是前生注定了的,何苦到处奔波忙碌。不如呼朋唤友,对芳樽浅酌低唱。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他日月轮转,时光来往如梭。【赏析】

作者以“池亭水阁”为观察点,选取了若干反映夏季特点的景物细细描绘,譬如树木“绿叶荫浓”,初初绽放的石榴花“朵朵簇红罗”。和春天的生机勃发不同,夏天万物鼎盛。同是绿树红花,在春天,如少年男女,清新娇艳;到了夏天,便如盛年之人,尽情展现生命的力量。“浓”写出了树的繁茂。“簇红罗”又写出了鲜花竞相盛放的美艳。接着,作者又用乳燕和蝉的叫声来渲染夏天的喧闹。景与声相结合,勾勒出一幅明艳热烈的盛夏图。

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让曲中景一下子由“明艳热烈”变成了“清淡疏冷”,也让作者产生了人生短暂,世事多变,不如及时行乐的感慨。他甘愿抛下对未来的筹谋打算,一心沉醉在美景之中。“命友邀宾玩赏,对芳樽浅酌低歌”,对自然的热爱终究战胜了对功名的向往。而曲末的“任他两轮日月,来往如梭”则可视作“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的升华,告诉读者,作者不是一时兴起暂时将穷通放下,而是打定主意真的去过无牵无挂、顺任自然的生活。喜春来◎商衟①

清香引客眠花市,艳色迷人酒卮。东风舞困瘦腰肢。犹未止,零落暮春时。【注释】

①殢(tì):迷溺,此指病困于酒。酒卮(zhī):有足的酒杯。【译文】

在这美好的春天,鲜花散发的清香惹得人留宿在花市,鲜花那艳丽的丰姿使人迷醉于酒钟。花枝迎风招展起舞,仿佛累瘦了腰肢的美人。然而却依然不知疲倦,直到春色已尽,这时才散落飘零。【赏析】

人们为了方便欣赏,会从套曲中摘一二精粹,独立成曲,吟咏歌唱,被摘出的部分就叫作“摘调”,又称摘调小令。此曲即为《月照庭·问花》[套数]七首曲中的摘调。

在这首曲子中,作者赋予花以人的情态,将人与花的关系由单纯的“人赏花”变成“花引人,人迷花”的双向互动关系,为曲子增添了灵动之美。人赏花,不负春色;花竭力绽放,不负春光,花与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春的喜爱。而清香引客、艳色迷人、东风舞困,既是人赏花的过程,也是花由盛至衰的过程。花还在迎风起舞,春天却已不知不觉地溜走,“东风”一句中的“困”“瘦”二字,隐约流露出对春天易逝的惆怅,不着痕迹地引出末句“零落暮春时”。洋溢着伤感情绪的末句和欢悦的前两句则形成鲜明对比,读者的情绪也被作者牵引着,由欢乐转至忧伤。

曲中的“春”可以被看作一切美好时光的象征,作者借它来慨叹良辰短暂。作者寓情于景,但他的情又并非凝滞在景中,而是在景里自然流淌、变化,这既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也是曲子的魅力所在。

⊙作者简介⊙

商衟,生卒年不详,字正叔,一作政叔,曹州济阴(今山东曹县)人。生于官宦世家,好词曲,善绘画,和元好问交情甚笃。后者曾作《陇山行役图》纪念彼此友谊,其中有“陇坂经行十遇春”之句,说明商衟曾在陇地居住过很长时间。而从元好问的《曹南商氏千秋录》中,人们又可了解商衟的性格,“滑稽豪侠,有古人风”。《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朝霞散彩”。小桃红 采莲女(一)◎杨果①②

满城烟水月微茫,人倚兰舟唱。常记相逢若耶上。隔三湘,碧云望断空惆怅。美人笑道:莲花相似,情短藕丝长。【注释】

①若耶:溪名,位于浙江绍兴南。②三湘:指湖南的漓湘、蒸湘、潇湘。【译文】

月亮在遥远的星空照耀着整座城市,全城仿佛笼罩在这一片烟水间,美人倚兰舟吟唱。曾记得我们在若耶溪相遇,水隔三湘,只能望穿碧云蓝空,空自惆怅。美人笑着吟唱道,思慕之心依然未减,相处的日子不多而相思却也是像藕丝那样长。【赏析】

此曲是元代早期诗人杨果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曲子一开始,就用一句极富画面感的“满城烟水月微茫”将读者的思绪拉入江南水乡的夜晚。而这个夜晚除了有朦胧月色,还有悠扬的歌声。将声注入景中,景便愈发鲜活。“相逢”一句是写记忆中的场景。传说,若耶为西施浣纱的地方,作者提到此处,一是为了表现与情人相识时的美好,二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情人美貌的想象。但紧接着,作者又用一个“隔”字将回忆和想象打断,让人重新回到有情人天各一方的现实。“碧云”句中的“空”与“隔”字呼应,说明有情人不止两相分离,还相见无期。

真正相爱的人不会因为相隔两地而淡漠了感情。句的末尾,作者借美人之口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藕断则丝连,“丝”与“思”谐音,虽说古人常用藕丝形容相思,但作者并非简单地援引常法。此曲以江南水乡为背景,藕又是水中常见之物,不仅可传达相思之意,还可与前面的兰舟、水月等意象相映成景。

曲的格律知识散曲

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单独咏唱的诗歌,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大类。散曲不同于剧本,没有科白。一般散曲的篇幅都不会太长。当散曲配乐演唱时,是一支歌曲或组歌;离开了音乐,就可以成为吟咏朗诵的诗歌。散曲既有大量的小令,也有不少套数,散曲套数又称为“散套”。

⊙作者简介⊙

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金正大元年(1224)进士,历官偃师、陕县县令,入元官至参知政事、怀孟路总管。其人英俊聪敏,幽默诙谐,与元好问交好,著有《西庵集》。散曲多以歌咏自然为题材,语言华美,今存小令十一首,套曲五首。《太和正音谱》称其曲“如花柳芳妍”。小桃红 采莲女(二)◎杨果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①②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注释】

①南朝旧曲:指南朝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曲。②司马泪痕多:唐诗人白居易作《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此用其意。【译文】

采莲人唱和着采莲歌,划着一叶小兰舟从杨柳岸边驶过,欢声笑语响彻两岸,全然不顾忌把浓睡中的人从鸳鸯梦中惊醒,这是怎样的一个良宵?原来还有人独自睡卧在江楼上,请别吟唱那些令人伤心的南朝旧曲,失意之人本来就伤心落泪难以自禁。【赏析】

此曲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写采莲人欢乐地乘舟经过,但接下来的“鸳鸯梦惊破”则让全曲的基调突然转向忧郁。中间插入的“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更是分割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一边是欢悦的采莲之景,另一边是“我”闻歌垂泪的伤心之景,用前一空间的明快,凸显后一空间的阴郁。

美妙的歌声加重了作者的羁旅之愁,曲的末尾,作者以白居易自比,惆怅之情溢于言表。小桃红采莲女(三)◎杨果①②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君归,③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注释】

①棹:桨,作动词用,犹“划”。②约:束,裹。湘裙翠:用湘地丝织品制成的翠绿色的裙子。③芙蓉:荷花的别名。谐“夫容”,一语双关。【译文】

采莲后拨转船头从湖上返回,风儿吹裹着身体翻动着翠绿的湘裙。忽然听人弹奏一曲琵琶,听了竟然泪水涟涟,盼望远方的人归来,可芙蓉花都凋谢了,还是没有一点儿消息。夜晚天气转凉,有多少鸳鸯、白鹭不是处处双飞?【赏析】

采莲女触景生情,琵琶、芙蓉、红鹭白鹭都成为她思君的引子。作者将人物微妙的内心悸动把握得恰到好处。大凡人心中有所牵挂,随便什么事物便都会让人联想到自己所记挂的人、事上。此曲语言清丽婉约。作者杨果生活在金朝末年,在他生活的时代,散曲颇为流行,但当时的散曲尚沾染着宋词和民歌的色彩,所以和后来的散曲相比,其用词较为典雅。小桃红 采莲女(四)◎杨果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对花饮。到如今,西风①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注释】

①西风吹断回文锦:以回文锦被西风吹断,暗喻夫妇的离散。回文诗是我国古代杂体诗名,回环往复读之,都有意义。相传始于晋代的傅咸和温峤,但他们所作的诗皆不传。今所见以苏蕙的《璇玑图诗》最有名。苏蕙是东晋前秦的女诗人。据《晋书·列女传》说:“窦滔妻苏氏,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吏,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译文】

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阴,人影在澄清的水波中浸晃,经常回想从前双双花前对饮的美好时光。到如今,人各一方,回文锦也无从投寄。只羡慕那成对的鸳鸯比翼双飞,消逝在蓼花深处,徒给人留下零乱不全的春梦。【赏析】

这是一首写思念之情的曲子。作者在曲子开始通过描绘碧湖、柳阴、澄波等景物,营造了明艳的气象。正是这景致引起了曲中人对美好往昔的怀恋。曲子从景到情,转接得十分自然。其中,“人影澄波浸”一句,既是景语,突出了水之清,又是情语——曲中人正顾影自怜。

古人写文,常用“西风”表现凄凉之情。曲中人并未在回忆中沉浸太久,便回到了无情的现实。回文锦已断,说明曲中人不仅和情人两相分离,还断绝了音信。“西风”一句在意象上和“碧湖湖上柳阴阴”形成鲜明对比。“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本可以写作“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作者故意将“一对”和“鸳鸯”断开,一是为了突出“一对”,表达对情人的怀念,二则为了制造一句三叹的效果。

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以湖上美景引出回忆与现况的今昔对比,使得曲情愈发凄婉悲怆。正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

曲的格律知识小令

小令相当于一首“单调”的词,单独填写一只曲子的歌词叫作小令(元人又将小令称为“叶儿”)。小令体制很小,运用自由。

只有一个段落,为民间小调整理而成,一如《曲律》所载“渠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根据《中原音韵》中的统计,元人所用的曲牌有三百三十五调之多,不过常用的小令曲牌只有一百多调。

曲的小令和词的不同之处,是每一首曲都是“单调”,即只有一个段落,不像词那样有双调、三叠、四叠。如果作者对某一主题写完一首曲而意犹未尽,可以用原谱另填一首或数首。这样的作品叫“重头”。作者也可以用“带过曲”进行创作。“带过曲”是就同一主题同时填写两三首曲(最多用三支曲调)。这几支曲必须在同一宫调之内而且音律正好衔接。作曲时还要押同一韵部。这样的曲组,像是有上下两阕或三叠的词。这种创作方式大约是受套数里边曲调衔接规则的启示而形成的。

元人常用的带过曲约有三十多种,如正宫的《脱布衫》带《小梁州》,双调的《水仙子》带《折桂令》,南吕的《骂玉郎》带《感皇恩》、《采茶歌》,双调的《雁儿落》带《得胜令》,中吕的《十二月》带《尧民歌》等。在标题上,两个曲牌中间的“带”字也作“过”。干荷叶(一)◎刘秉忠①

干荷叶,色苍苍,老柄风摇荡。减了清香,越添黄。都因昨夜一场霜,寂寞在秋江上。【注释】

①干荷叶:原是以“干荷叶”起兴的民间小曲,而“干荷叶”在当时又被作为女子色衰失偶的隐语。【译文】

干枯的荷叶,颜色变得苍黄难看,老茎被风吹得不住摇荡。清香减退了,越发显得枯黄。都是因为昨夜下了一场霜,给这秋天江面上的荷叶更添寂寞、凄凉。【赏析】

此曲以荷叶喻人。干枯的荷叶在风中摇荡,一如孤苦无依、容颜不再的女子。“减了清香,越添黄”则暗示女子每况愈下,让人不禁记挂起她的命运。而最末的“都因昨夜一场霜”则婉转地告诉人们女子遭遇变故才身陷此境。该曲用比兴的手法,将女子与荷叶融为一体,同时散发着浓郁的民间气息,被认为是散曲和民歌两相结合的佳作。干荷叶(二)◎刘秉忠①②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③④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注释】

①南高峰,北高峰:杭州西湖旁的两座山峰。②烟霞洞:南高峰下烟霞岭的石洞。③吴山:在杭州西湖东南,杭州名胜之一。④两度:两次。指五代时吴越和南宋先后在临安建都之事。【译文】

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的烟霞洞。宋高宗在此落得一场空。吴山的酒旗依旧在风中飘动,而吴越同南宋在江南留下的只是两次兴亡梦。【赏析】

此曲语言通俗直白,由写景入手,借景抒发对历史的慨叹。对“宋高宗,一场空”,人们一直都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作者是在为大宋的灭亡伤感,也有人认为作者只是借宋高宗的故事叹息人生如梦、世事无常。

⊙作者简介⊙

刘秉忠(1216—1274),元代政治家、作家。原名侃,字仲晦,号藏春散人,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人。著有《藏春集》等,其曲以苍劲疏秀著称。蒙古灭金后,刘秉忠出任邢台节度府令史,不久归隐武安山,从浮屠禅师云海游,更名子聪。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前,与云海禅师一起入见,被忽必烈留任身边。忽必烈即位后,拜光禄大夫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改名秉忠。①耍孩儿 庄家不识勾阑[套数]◎杜仁杰

风调雨顺民安乐,都不似俺庄家快活。桑蚕五谷十分收,官司无②③甚差科。当村许下还心愿,来到城中买些纸火。正打街头过,见④⑤吊个花碌碌纸榜,不似那答儿闹穰穰人多。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的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说道“前截⑥⑦⑧儿院本调风月,背后么末敷演刘耍和”。高声叫:“赶散易得,⑨⑩难得的妆哈!”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11][12]叠团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窝。见几个妇[13]女向台儿上坐。又不是迎神赛社,不住的擂鼓筛锣。一个女孩儿[14]转了几遭,不多时引出一伙。中间里一个央人货。裹着枚皂头巾[15]顶门上插一管笔,满脸石灰更着些黑道儿抹。[16]

知他待是如何过?浑身上下,则穿领花布直裰。念了会诗共词,说了会赋与歌,无差错。唇天口地无高下,巧语花言记许多。临

[17][18]绝末,道了低头撮脚,爨罢将么拨。一个妆做张太公,他改做[19][20]小二哥。行行行说向城中过。见个年少的妇女向帘儿下立,那老子用意铺谋待取做老婆。教小二哥相说合,但要的豆谷米麦,问甚[21]布绢纱罗。教太公往前那不敢往后那,抬左脚不敢抬右脚。翻来覆去由他一个。太公心下实焦燥,把一个皮棒槌则一下打做两半个[22][23][24]。我则道脑袋天灵破,则道兴词告状,刬地大笑呵呵。则被[25]一胞尿爆的我没奈何。刚挨刚忍更待看些儿个,枉被这驴颓笑杀[26]我。

⊙作者简介⊙

杜仁杰(约1201—1282),原名之元,又名征,字仲梁,号善夫(“夫”也作“甫”),又号止轩。济南长清(今属山东济南市)人。元代散曲家。他由金入元,金哀宗正大年间,与麻革、张澄一起隐居于内乡山中。元初,屡被征召拒不出仕。他性格诙谐,学识渊博,善以俚语入曲。其与元好问交好,互赠诗文。杜仁杰之子杜元素,曾任福建闽海道廉访使,因子贵的缘故,杜仁杰去世后被赠封翰林承旨、资善大夫,追赠谥号文穆。【注释】

①庄家:农户。勾阑:宋元时演出戏剧杂耍的场所。②官司:官府。差科:差役。③纸火:还愿用的香烛纸钱。④花碌碌:花花绿绿。纸榜:指演出海报。⑤那答儿:那边。闹穰穰(rǎng):人声嘈杂,乱哄哄的样子。⑥院本:金元时流行的一种戏剧演出形式,以调笑、歌舞为主。⑦么末:即杂剧。刘耍和:金时著名艺人,其故事后被编为杂剧上演。⑧赶散:指没有固定演出场所的民间戏班子。⑨妆哈:正规的全场演出。⑩木坡:观众坐的梯形看台。[11]团(luán):环绕。[12]觑(qū):把眼睛眯成一条缝看。钟楼模样:指戏台。[13]迎神赛社:古时逢神诞或社日,按习俗要鼓乐迎神,祭祀祷告。[14]央人货:即殃人货,指害人精。[15]满脸句:形容黑白相间的脸谱。[16]直裰(duō):长袍。[17]临绝末:临结束的时候。[18]爨(cuàn):为宋杂剧、金院本的开场戏。拨:开始表演。[19]小二哥:指张太公的仆人。此角色应是前面所说的“央人货”改扮的。[20]行行行说:边走边说。[21]那:通“挪”。[22]皮棒槌:演出时所用的道具,又叫“磕瓜”,用以增加声音效果。[23]则道:只道。此人不知那皮棒槌打作两半是演出需要,只道是演员用力过猛所致。[24]刬(chǎn)地:平白无故地。[25]爆:胀。[26]驴颓:骂人话。指张太公。【译文】

风调雨顺,百业安泰,都比不上咱农夫欢快。粮食、蚕桑收成都好,衙门里也没什么税差摊派。在村里向神前许下还愿,所以来到城里将祭物购买。正从街头走过,见垂挂着一张花里胡哨的告示,那里特别热闹,人群挤挤挨挨。门扇由木条钉就,一个人手撑着把守,“请!”“请!”一声声喊不绝口。“来迟的话,客满了,可就坐不进喽!”又说:“一场两段杂剧,《调风月》先演,《刘耍和》排后。”高声叫:“野鸡班子哪里不见?包场子的正班可是绝无仅有!”收了我二百钱放进了门,入门就见木制的看台,成个坡形,环状的座位一层又一层。抬头望戏台像个钟楼模样,朝下看只见黑鸦鸦的人群。戏台上坐着几位娘们,又不是求雨或社日要迎神娱神,为何她们敲锣打鼓忙个不停?一个女孩儿转了几圈,不多久引出一伙演员。中间那副净真是丢人现眼:扎巾,顶头上插枝笔管;满脸涂着白粉,更抹上几道黑炭。不知他怎么混过一天?浑身上下,只穿件花布的直统袍衫。他念了些诗词,说了些韵语,口齿伶俐没错句。耍嘴皮有天没日,说不完的插科打趣。临末时低住了头,双脚并立,念了下场语。小品结束,开始了正剧。一个演员扮演张财主,他改扮小伙计。两人边走边谈行向城里。见一个小妇人帘儿下站立,老财主百计千方想娶她为妻。请伙计去把亲提,豆谷米麦,布绢纱罗,索要了一批批。他让财主往前挪就不敢往后挪,叫抬左脚便不敢右脚跨,翻来覆去花样大。张财主着恼将副净打,打折了手中的皮磕瓜。我只以为他脑袋开了花,只以为要打官司告到县衙,禁不住放声笑哈哈。只被一泡尿涨的没办法,原想再看下去却憋得忍不下。这老王八差点儿把我笑死。【赏析】

元曲的写作强调“本色”和“当行”。本色是指浑然天成,率真自然。当行则指娴熟自如地表现散曲的特点。此曲绝好地体现了二者。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视角,运用大量民间俗语,让一个憨厚粗朴的庄稼汉跃然纸上。同时,又结合庄稼汉的身份和其第一次进城看戏的特点,紧紧围绕题目中的“不识”,设置冲突、误会,制造笑料。

整首曲子妙趣横生,极富生活气息。不仅如此,作者还借庄稼汉之口,细致地描绘了当时的勾栏之景,从招呼客人的伙计到演员的化妆,从看台的布置到角色的活动,都表现得活灵活现,为后人研究中国戏曲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一半儿 题情◎王和卿①②

鸦翎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待不梳妆怕娘左③猜。不免插金钗,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注释】

①鸦翎:乌鸦尾上的羽毛。水鬓:油亮的鬓发。②花额儿:美丽如花的额头。③待:打算。左猜:猜疑。【译文】

一头秀发乌黑亮丽,鬓角处像刀裁一般整齐,缀饰着小颗芙蓉的头饰下,额头留得窄窄的。真不想在妆台前打扮自己,可就怕我娘生疑。不得已把金钗插起,结果不仅蓬乱了头发,连钗儿也向一边歪欹了。【赏析】

通常写少女情思,人们都会将大量笔墨放在少女的心理活动上。但此曲却不然,它颇为新颖地从少女的动作入手,以动作表现情思。“鸦翎般水鬓似刀裁,小颗颗芙蓉花额儿窄”,少女的妆容十分精致,一下子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作者虽未明言少女容貌美丽,读者的眼中就已经出现一位俏丽可爱的女子。然而,接下来的“待不梳妆怕娘左猜”却告诉读者少女无心打扮,这着实令人意外。少女对镜自窥,心思却全然不在容貌上。俗话说,“女为悦己者容”,人们马上便猜到,少女多半为不能和心上人相见而烦恼。花容月貌为谁妍,若不能和心上人相见,悉心打扮又有何意义?尽管因为“怕娘左猜”,少女不得不打起精神梳妆,但心有所挂,免不了破绽百出。“不免插金钗,一半儿蓬松一半儿歪”,这一细节描写将少女心神不定、如痴似病的情貌刻画得惟妙惟肖。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少女的家人尚不知少女情窦已开心有所属,少女是一直隐瞒下去呢,还是向家人坦白?她的这份感情又能否得偿所愿?

⊙作者简介⊙

王和卿,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生卒年、字号不详。与关汉卿同时代,比关汉卿早卒。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曾记他与关汉卿互相讥谑,说他“滑稽佻达,传播四方”。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现存小令二十一首,套曲一首,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醉中天 咏大蝴蝶◎王和卿①

挣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②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

③④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⑤动,把卖花人过桥东。【注释】

①“挣破”句:意为蝴蝶大得竟然把庄周的蝶梦给挣破了。庄周梦:庄周,战国时宋国人,曾为漆园吏,有《庄子》一书。据说他曾梦见自己化为大蝴蝶,醒来后仍是庄周,弄不清到底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还是庄周变成了蝴蝶。②一采一个空:一作“一采个空”。③谁道:一作“难道”。风流种:一作“风流孽种”。风流才子,名士。④唬杀:犹言“吓死”。唬,一作“諕(huò)”。諕:吓唬;杀:用在动词后,表程度深。⑤轻轻飞动:一作“轻轻搧动”。一本“轻轻”后还有“的”字。【译文】

从庄周的梦境挣破而出,双翅乘驾着东风。三百座名园的花蜜都被它一采一个空,谁说它是风流种?连闻香而至的蜜蜂也被它吓得惊惶失措。蝴蝶轻轻一展翅飞动,就把卖花的人都搧过桥东去了。【赏析】

据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三载:“中统初,燕市有一蝴蝶,其大异常。王赋《醉中天》小令云云,由是其名益著。”由此可见,此曲并非凭空而作。而为了突出蝴蝶“大”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令人耳目一新。

首先他将这蝴蝶和庄周梦蝶的典故联系在一起,说这蝴蝶是从庄子梦中跑出来的那只,赋予了蝴蝶绮丽奇诡的色彩。“挣破”让蝴蝶拥有了狂放不羁的性格,它不愿意被拘束在谁人的梦中,便挣脱出来,“两翅架东风”,直冲云霄。明代曲论家王骥德曾如此评价此曲:“只起一句,便知是大蝴蝶,下文势如破竹,却无一句不是俊语。”

作者没有直接说明蝴蝶的大小,而是用蝴蝶的力量之大表现它的体积之大,并借此颠覆了人们对蝴蝶的一般印象——美丽娇弱。其笔下的蝴蝶大气潇洒,任达不拘,“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它是如此迅猛霸道,完全没有将园中的蜜蜂放在眼里。蜜蜂们也都被它“唬杀”,任它随心所欲采撷花蜜。只是,在作者看来这还远远不够。因此,作者又把“人”引入曲中,让人也成为大蝴蝶持强行事的受害者——蝴蝶只轻轻地搧了搧翅膀,就将人搧过了桥东。曲末一句充分体现了元曲活泼诙谐的特点。

全曲子构思巧妙,想象大胆,每个句子都新鲜不俗,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作者也因此名声大振。

曲的格律知识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观

这是中国最古典的传统观念。自老子《道德经》开始就提出“道法自然”之说,因此中国向来以融入自然为人生最高境界,由此而有天人合一之说。庄子曾经有“庄生梦蝶”的故事,表达的就是这一主题。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将道家思想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种思想认为,有天之道,有地之道,有人之道,而这三者是有联系的。其实这是主张人要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后来中国古典诗词中不断出现呤咏“庄生梦蝶”主题的作品。比如李商隐《锦瑟》一诗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元代散曲家王和卿以庄生梦蝶的故事作恢谐的调侃之语,而由其曲可自然品味出天人合一思想的深邃底蕴。拨不断 大鱼◎王和卿①②

胜神鳌,夯风涛,脊梁上轻③④负着蓬莱岛。万里夕阳锦背高,⑤翻身犹恨东洋小。太公怎钓?【注释】

①神鳌:传说中一种有神力的大海龟。②夯(hāng):用力撞。③蓬莱岛: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④锦背:色彩斑斓的鱼背。⑤太公:即姜太公。【译文】

胜过了那神奇的大鳌,力气可以对抗海上的大风浪,脊梁上轻松地背负着蓬莱岛。游过了千万里,夕阳下只看到它的锦鳞高高地耸立,就是翻个身还嫌东洋太小。这样的大鱼,太公怎么钓?【赏析】“胜神鳌,夯风涛”写出了大鱼的磅礴气势,“脊梁上轻负着蓬莱岛”则说明这鱼不仅身形庞大,还神猛无比。结合作者的经历——声望甚高,入元不仕——可知作者有借鱼自比、借鱼托志之意。这鱼是如此不同寻常,万里夕阳都照不全它的脊背;又是如此心高气傲,偌大的东洋都嫌小。区区姜太公岂有能力将它钓走?这里的“太公”既可以理解为朝廷,也可以理解成世人孜孜以求的官位名禄。

王和卿的曲子以想象丰富、语言新奇见长,此曲就极好地体现了这点。一半儿 题情◎王和卿

将来书信手指拈着,灯下姿姿观觑了。两三行字真带草。提起来越心焦,一半儿丝捋一半儿烧。【译文】

拿过书信在手里拈着,在灯下仔仔细细观瞧。两三行字儿有的端正有的潦草。提起来就越觉得心焦。一边儿撕扯,一边和把它烧掉。【赏析】

这首小令描述的是女主人公接到情书后的情景和诗信时复杂微妙的心情。女主人公对这封信已经期待很久了。她接过信来,急于急于知道内容。赶忙坐到灯下拆开信,仔仔细细地读起来。信上的话不多,但大概由于对方写信时急于倾诉情愫,历笔疾书,写到后边字迹竟潦草得难以辩认了。她细细地琢磨着,终于认清了信上的字句,滚烫的话语真挚热烈,她不由得脸上发烧,害羞起来。爱情是文学创作的一大主题,描写离别相思的题材在诗、词中更是屡见不鲜。而这首小令能写得别开生面、不落窠臼。蓦山溪◎王和卿

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萧萧宝①马,何处狂游?②

[幺]人已静,夜将阑,不信今宵又。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③④春年幼。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⑤

[女冠子]过一宵,胜九秋。且将针线,把一扇鞋儿绣。蓦听得⑥⑦马嘶人语,甫能来到,却又早十分酒。⑧

[好观音]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不成器乔公事⑨做的泄漏,衣纽不曾扣。待伊酒醒明白究。⑩

[雁过南楼煞]问着时只办着摆手,骂着时悄不开口。放伊不过耳朵儿扭。你道不曾共外人欢偶,把你爱惜前程遥指定梅梢月儿咒[11]。【注释】

①萧萧:马嘶鸣声。②阑:深。③恁(nèn)的:这样的。厮:相。禁持:约束,拘束。④兀(wù)的不:怎么不。⑤九秋:九年。⑥甫能:方才。⑦殢酒:病酒。⑧奄然:安然。⑨乔公事:混账事。乔,假。⑩只办着:一味地。[11]前程:将来。【译文】

冬日里的白天很短暂,早又是暮色昏黄。竹丛边的栏杆啊,我独自倚着它一回回候望,衣袖早已冰凉了。他骑着骏马,究竟在何地轻狂地游荡呢?

人已静下来,夜色渐渐深了,不想今晚又与往常一样。为人一世究竟求些什么呢?不就是为了彼此不辜负青春年少的好时光嘛!像这般受约束,无法欢娱,怎不叫人白了少年头啊!

好容易才挨了一个晚上,却比九年还长,姑且拿出针线,来绣那一扇鞋儿。猛然听到马儿的嘶鸣和郎君的话语声。方才盼到他归来了,却是一副烂醉如泥的模样。

白白让我在闺房里等候了一晚,郎君那疏狂放荡的情性却一点也不改。这不成器的在外头厮混还漏了马脚,内衣的纽扣不曾纽上。唉,等他酒醒了定要细细地问个究竟。(待他醒了)盘问的时候他只是一味地摇手不认账,骂着的时候他就是一声不吭。饶不了他,我扭住他的耳朵不松手:你说你不曾与外人勾搭,那你就对着这梅树梢间的月儿发下毒誓,把你爱惜将来的盟誓再对我说一遍吧。

曲的格律知识套曲

套曲又称套数、散套或大令,是由同一主题下的若干曲子填写出的首尾连贯的一组歌词。相比小令,套曲的结构较为复杂,组成套曲的曲子必须在同一宫调下,且按照一定次序进行联缀。套曲一般为十曲左右,最长的套曲是刘时中的《上高监司》第二套,足有三十四曲之多。戏曲中最长的套曲是孟汉卿的《魔合罗》第四折,有二十六曲。【赏析】“冬天易晚,又早黄昏后”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让人格外怜惜曲中的女子。“修竹小阑干,空倚遍寒生翠袖”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暗示了女子的美貌,也凸显了她的楚楚可怜。接下来的“萧萧宝马,何处狂游?”则告诉人们女子幽怨的原因——她有一个放荡不羁,夜不归宿的夫君。“不信今宵又”与“又早黄昏后”照应,意味深长,两个“又”字说明她已不是第一次等夫君至深夜。但她仍不肯放弃守候,“不信”的背后是对感情的执着,她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打动夫君,与夫君长相厮守。“大抵为人图甚么,彼此青春年幼”是她希望永保青春的最深切的愿望,这句也体现了古人对少年夫妻及时行乐的祝福和理解,唐玄宗李隆基在《好时光》中就用“莫倚倾国貌,嫁取个有情郎。彼此当年少,莫负好时光”的诗句来表达希望永远拥有青春美好时光的愿望。此句也是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然而从“似恁的厮禁持,兀的不白了人头”可以看出,她的夫君并不理解她的心意。

果然,她好容易等到夫君回来,对方却烂醉如泥。她的不满、怨恨陡然爆发,“枉了教人深闺里候,疏狂性奄然依旧”,气愤中夹杂着失望,也只有爱人至深才会如此。作者十分了解闺阁怨妇的心理特点。

值得一提的是,每每提到被情郎辜负的女子,诗与词总是极尽凄婉之能事。而曲则不然,它可以凄婉,也可以辛辣。能够充分地将写景、叙事和抒情融于一体。譬如此曲,前半段曲中人还是一副淑女的模样,温婉多愁,到了后半段却泼辣起来,先是迫不急待地追“问”,然后是忍不住嗔“骂”,最后还上手去扭对方的耳朵,死活要让对方对着月亮赌咒,将痴女对丈夫的爱与恨描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也使此曲颇具戏剧性、观赏性和可读性。相较于诗词,曲的表现领域更为宽广,更适合用来描绘世俗生活,是其他韵体所无法相提并论的。小桃红 江岸水灯◎盍西村①②③

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④⑤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注释】

①闹:使热闹、欢乐。②舞凤翔鸾:指凤形和鸾形的花灯在飞舞盘旋。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③可怜:可爱。④香烟:指灯火的光辉及焰火。⑤玉楼:华丽的高楼。【译文】

万家灯火照耀着闹灯春桥,一派热闹景象,沿江十里灯火辉煌,互相映照。凤灯飞舞,鸾灯腾翔,气势恢宏绝妙。多么可爱的夜晚,波涛奔涌现出蓬莱仙岛。浓香的烟火纷散着乱飘,笙歌声声喧响欢闹,一起飘飞,直飞上华丽的高楼,冲到半腰间。【赏析】

本曲为《临川八景》之一,描绘了正月十五上元灯节的热闹景象。

元宵佳景向来是文人骚客钟爱的咏唱对象,和元宵节有关的佳作名篇不胜枚举,此曲就是其中之一。曲子一开始就用“万家灯火”传递出人们对元宵佳节的喜爱之情。“万”是虚数,旨在表现灯火之多,后面的“十里”也是虚指,意在强调街道上流光溢彩。作者除了着力表现目之所见,还用一个“闹”字写出了节日的喧嚣,从视觉和听觉这两个角度描绘元宵佳节的欢乐场面。第三句的“舞凤翔鸾势绝妙”,一方面突出了元宵节的节日特色,一方面又为这欢乐场面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凤与鸾都是祥兽。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将视线转向江中,重点刻画江上的灯船。“波间涌”写出了灯船于水中若隐若现的样子,远远看去,如梦似幻,所以作者才将其比喻成传说中仙人所居的蓬莱岛。而这灯船不止远观如仙境,身处其中也仿佛置身美好梦境。船上灯火闪烁,焰火纷飞,作者想象着它们会一直飞到九霄之外天帝所居的玉楼。曲子在这里戛然而止,给人留下了偌大的想象空间。玉楼上的天帝是否会被这人间佳节感染?

作者由陆地写到江上,又由江上写到天庭,其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大胆的想象,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作者简介⊙

盍西村,生平不详。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人。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未见其姓名,但有盍志学,有人以为二者系一人。其文风格清丽,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价他“如清风爽籁”。今存其小令十七首,套数一首。小桃红 杂咏(一)◎盍西村①

绿杨堤畔蓼花洲,可爱溪山秀。烟水茫茫晚凉后。捕鱼舟,冲②③开万顷玻璃皱。乱云不收,残霞妆就,一片洞庭秋。【注释】

①蓼花洲:指水中的绿洲。蓼,又称水蓼,花或为淡红,或为白。②玻璃皱:比喻水浪。③秋:指秋天的景色。【译文】

碧绿的杨树满堤畔,小洲蓼花纷飞,最可爱的是这一派山溪秀色。夜晚来临,凉意渐起,在烟水茫茫的江上荡起鱼舟,让它冲开万顷水面,涌起层层波纹。天上云彩散乱,停驻不收,霞光渐残,妆点着这一片洞庭秋色。【赏析】

盍西村的《杂咏》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六首。全曲以“可爱溪山秀”总领景物描写,最后以一句“一片洞庭秋”进行总括。全曲结构严谨,而在描写手法上以动静结合为主。其中“绿杨堤”“蓼花洲”皆是静景,以静景起头可以迅速将读者拉入曲中世界,但若一直描绘静景,又不免单调。因此,接下来的“溪山”和“烟水”静中含动,为曲子增添了灵动的气息。然而作者打算描绘的并非是清灵的小山小水,便又用一句“捕鱼舟,冲开万顷玻璃皱”领起全曲气势,让读者的心情霎那开阔。而作者特意将“乱云”和“残霞”这两个飘渺之物放在曲子的末尾,让它们载着读者的思绪飘向远方。小桃红 杂咏(二)◎盍西村①

淡黄杨柳月中疏,今古横塘路。为问萧郎在何处?近来书,一帆又下潇湘去。试问别后,软绡红泪,多似露荷珠。【注释】

①萧郎:指女子爱恋的男子。一说出自汉代刘向《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白孔雀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一说原指梁武帝萧衍。【译文】

淡黄的杨柳树在月光下显得稀稀疏疏,站立在古今闻名的横塘路上。想问问情郎身处何地,近日来信说他挂上帆一下子又到潇湘之地去了。有谁能知,泪水沾在软软的红绢上,就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多。【赏析】

首句“淡黄杨柳月中疏”为全曲奠定了凄清寂寥的基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曲中人忧郁的心情。“为问萧郎在何处”,作者用一个设问巧妙地向读者传递出曲中人的茫然无措。好容易等到心上人的书信,却被告知那人越行越远,曲中人的失落可想而知。曲末三句,又生一问,自怜之中亦有几分埋怨,怜的是自己如此伤心难过,留下许多泪水;怨的是情人不归,这份伤心无处诉说,无人宽慰。小桃红 客船晚烟◎盍西村①②③

绿云冉冉锁清湾,香彻东西岸。官课今年九分办。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忘了大家难。【注释】

①绿云:此指烟霭汇聚成的如云烟团。冉冉:上升的样子。②官课:指上缴官家的租税。九分办:免去一分赋税,按九成办理征收。③厮追攀:相互追赶、招呼。【译文】

如绿云一般的繁枝纷披环锁了清清的江湾,花香四溢弥漫了东西两岸。官家的租税今年只按九成征收。前后呼叫相告,聚集在渡头,买了新捕获的鱼虾野味。在杯子里斟满酒,盘子里盛满食品,感到无比欢欣,暂且把各自的艰难事抛在脑后了。【赏析】

此曲为《临川八景》组曲中的一篇,极富生活气息。

曲首的“绿云”有多种理解。有人认为“绿云”实指葱郁的树冠,小湾被绿树环绕,景色怡人,为全曲奠定了欢乐的基调。也有人认为“绿云”指江边烟霭,有祥瑞之意。官府减少了税收,百姓大喜,作者仿佛看到一团祥瑞之气笼罩在清湾上。虽然在今人看来,税收免去一成并不算多,但在当时人眼中,这可是值得庆祝的大好消息。“厮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与前面的“香彻东西岸”相互照应,对平民百姓而言,最好的庆祝方式便是美美的吃上一顿。“杯盘不干,欢欣无限”,就连读者也不免为曲中人的欢乐所感染。

但这欢乐并没有贯穿全曲,“忘了大家难”,看着欣喜若狂的百姓,作者感慨万分。百姓身上的重担并不会因为税收减了一成而消失,欢喜过后,还有千难万难要面对。作者不由为他们的未来担忧起来。这位船客能够从渔民的一日之欢想见其百日之苦,能够理解渔民以一日之醉忘百日之忧,真是十分难得了。

此曲构思奇特,全篇以白描手法铺叙渔家之乐,只是在篇末轻轻一点,揭示了渔家忧难的丰富内涵,其对人的触动更加强烈,发人深思。这正是“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语)。

曲的鉴赏知识元曲胜在自然而然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论元人曲子道:“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盖元曲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

元曲所以成为特立的一种文学,正因为它的通俗自然,俗谚土语皆在其中,正因为它是大众的文艺。潘妃曲(一)◎商挺

戴月披星耽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①②只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架。【注释】

①冤家:对亲爱者的昵称。②荼:木本植物,春末开白、红色繁花。【译文】

身披星星,头顶月亮耽惊受怕地在纱窗下久久地站立着,等候着他,忽然听到门外有踏地响动的声音。只以为是情郎来了,原来不过是风吹动了荼花架。【赏析】

此曲生动地刻画了女子等候情郎时焦急的样子。曲子一开始便用“戴月披星”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又用“惊怕”二字点明了女子既想早点见到情人,又担心被人发现的复杂心情。而接下来的“久立纱窗下”表面上是写女子的动作,实际依然是写女子的心理。她在纱窗下待了许久,仍不肯离去,这一方面表现了她对情人的一往情深,一方面也为下文她误将风动荼架的声音当作情人的脚步声做了铺垫。她见情人的心情随着等候时间的延长,愈发迫切。任何一点轻微的声响都会引起她的注意,她多么希望在听到声响后,能立即看到情人的身影。“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是全曲的高潮,读者的心和女子的一起被揪了起来。一句“只道是冤家”写尽了小儿女态,既有欣喜,又有嗔意。然而,事不遂人愿,“原来风动荼架”,曲的末尾真相大白,她苦苦守候的情人仍未出现。在这里,作者虽只字未提女子的心情,读者仍可对女子的失望感同身受。整首曲子一波三折,将热恋中的女子微妙的内心变化勾画得淋漓尽致。而女子最终等到了情人吗?作者故意留下空间让人想象,把曲的意蕴延伸至曲外,耐人寻味。

小曲只用寥寥数语,便展示了一幕波澜起伏的短剧。结尾陡然煞住,余味无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