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自我调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07:15:00

点击下载

作者:刘永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慢性胃炎自我调养

慢性胃炎自我调养试读:

前言

目前中西医对疾病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进展,其诊断学、治疗学的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疾病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但是在疾病的预防、治疗与调养康复的一系列过程中,尚有很多问题,尤其是需要患者及其家属的共同协助配合治疗,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因此,提高全社会人群的健康防病意识,让更多的人了解、熟悉、掌握疾病的防治知识,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另外,患了疾病并不可怕,除了科学合理地用药外,生活中的自我调养保健也不容忽视。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鉴于此,我们选择了几种常见病、多发病,组织长期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并热心于大众科普宣教活动的医学专家编写《常见病自我调养丛书》,目的就是让患者了解、掌握常见病的基本知识,指导患者怎样通过自我调养和自我保健,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及并发症,如怎样安排饮食、怎样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体育锻炼、怎样掌握和应用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怎样进行心理康复、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疾病、用何种情绪去感染患者以利健康、怎样识别和处理可能发生的症状和急症等,从而使患者认识到自己在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由过去单一地、被动地接受治疗转变为积极主动地预防和治疗,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本套丛书从调养康复的角度出发,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疾病的早期发现、基本知识、疾病的发生发展、疾病的预防和药物治疗、辅助检查报告等几方面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另外,还重点介绍疾病的自我调养方法,向患者介绍怎样制订合理可行的调养康复计划,包括如何观察病情、如何坚持服药、如何饮食调理、如何生活调节、如何调养情绪等。编写要求内容全面,条理清楚,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尽量避免纯学术性文字描述,有较强的实用性、可读性,适宜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对患者及其家属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本套丛书共有12个分册,即《冠心病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培利主编)、《抑郁症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虹婕、崔玲主编)、《病毒性肝炎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赵晓威主编)、《肾炎、肾衰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昱主编)、《前列腺疾病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郭军主编)、《颈椎病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肖京主编)、《肥胖症自我调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张艳玲主编)、《老年期痴呆自我调养》(北京宣武中医院郭燕主编)、《高血压病自我调养》(北京宣武中医院田颖欣主编)、《糖尿病自我调养》(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三院娄锡恩主编)、《中风自我调养》(北京宣武中医院张宇、孟盠生主编)、《慢性胃炎自我调养》(北京宣武中医院刘永主编)。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张昱 娄锡恩第一章 胃炎的基本常识一、概述(一)什么是胃炎

临床上把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急性和慢性炎症,叫做胃炎。胃炎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急性胃炎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炎症,凡致病因子经口进入胃内引起的胃炎,称为外因性急性胃炎;凡有害因子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胃黏膜而引起的胃炎,称为内因性胃炎。急性胃炎病人常有上腹痛、嗳气、恶心、呕吐和食欲减退等。急性胃炎大多起病急骤,临床症状明显,而引起病人注意及时就医。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具有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最常见的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80%~90%,预后良好,一般不会癌变。慢性萎缩性胃炎占慢性胃炎的10%~30%,据有关资料统计,胃癌往往同时伴有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病人中有1%~2%发生胃癌。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在同一胃内可以同时存在,而且还可以转化。(二)胃炎是怎么发生的

胃炎是指各种原因所引起的急性或慢性胃黏膜的炎症改变,按病变部位又可分为胃体胃炎和胃窦胃炎。

1.急性胃炎 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菌属、嗜盐菌感染等。物理性因素,如进食过快或进食过烫、过冷的食物等。化学性因素,如误入强酸、强碱、高浓度的水杨酸盐类、金霉素、氯化铵、大量饮酒等。以上各种因素均可引起急性胃炎。

2.慢性胃炎 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主要是急性胃炎未得到及时治疗而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胃黏膜受到辣椒、烈酒、水杨酸类药物的长期慢性刺激,或缺乏正常营养物质,如蛋白质、B族维生素等,导致胃黏膜变性。还有为本身的功能异常,如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引起胃瘀血,以致胃壁组织缺氧、营养发生障碍,胃酸分泌减少,细菌易在胃内繁殖。二、什么是慢性胃炎(一)慢性胃炎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黏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本病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

慢性胃炎根据病变及病程,又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种。炎症病变比较表浅,局限在胃黏膜表面一层(不超过1/3)者,称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而炎症病变波及胃黏膜的全层,并伴有胃腺体萎缩者,则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是常见病和多发病。胃镜普查证实,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萎缩性胃炎约占其中的20%。

慢性胃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常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和胃黏膜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对胃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大的帮助。(二)慢性胃炎的分类

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其分类经过数十年不断补充修改逐渐合理适用。1947年,Schindlez根据胃镜和胃黏膜活检结果,将其分为浅表性、萎缩性和肥厚性胃炎三类,沿用已久。1973年,Strickland和Mackay又将萎缩性胃炎按部位分为A型和B型,A型病变主要在胃体部,可以发展为恶性贫血;B型病变主要在胃窦部。1980年Cor-tea又将自身免疫性胃炎并入A型。1983年Warren和Marshell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p),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逐渐明确了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癌之间的关系,故有人将慢性胃炎又分为自身免疫型(A型)、细菌型(B型)和化学损伤型(C型)。199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召开的第9届胃肠病学大会上有人提出新的胃炎分类方法:急性胃炎、慢性胃炎、特殊类型胃炎三种。在我国慢性胃炎最常见的是病变在胃窦为主的全胃炎。完整的慢性胃炎的分类包括病因学、慢性胃炎病变、解剖部位和病变形态学改变。病因学方面包括幽门螺杆菌、药物、胆汁反流、自身免疫性等;解剖学指胃窦、胃体,若两者均受累应写为全胃炎;形态学描述包括对炎症、活动度、萎缩、肠化和Hp的叙述、分级。(三)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

1.慢性浅表性胃炎 以胃小凹之间的固有膜内有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炎症细胞主要是浆细胞、淋巴细胞,偶有嗜酸细胞。固有膜常见水肿、充血,甚至灶性出血。胃腺体正常,没有破坏或腺体减少,有时可见糜烂,即固有膜坏死(病变不涉及黏膜肌层)。表层上皮细胞变扁平,其排列常不规则。按炎症程度,浅表性胃炎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炎性细胞浸润仅限于胃黏膜的上1/3者为轻度,炎症细胞浸润超过黏膜的1/3,但不超过全层的2/3者为中度;炎症细胞浸润超过黏膜的2/3至达全层者为重度。

2.慢性萎缩性胃炎 除见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变外,病损还累及腺体,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肌层常见增厚,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黏膜中,常见有幽门腺组织转化(假幽门腺)和肠腺组织转化。胃体部和胃底部黏膜的腺体含有壁细胞和主细胞。一旦此类细胞消失,腺体成为黏液腺而与幽门腺相似,则称为幽门腺组织转化。在慢性胃炎中,肠腺组织转化也十分常见,慢性浅表性胃炎时,黏膜浅层可出现肠上皮组织转化,而在萎缩时,则可能所有胃黏膜的腺体均为肠腺组织转化所取代。肠上皮组织转化常始自胃小凹颈部,向上发展可延及表层上皮,向下移行可达腺体的深部。起初可为灶性,随着病变进展,肠腺组织转化可联结成片。

在萎缩性病变中,如伴有腺体颈部或肠上皮过度增生,则在胃黏膜表面形成颗粒样病变,称为萎缩-增生性胃炎。(四)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

慢性胃炎的发病诱因有许多,常见的有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饮食无规律、饮食物过热或过冷、过粗糙坚硬,浓茶、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易诱发或加重病情。饮食不卫生所导致的胃黏膜受到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所致的慢性胃炎不易痊愈。急性胃炎治疗不彻底,会转成慢性胃炎,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保泰松、糖皮质激素等可破坏胃黏膜屏障,诱发或加重胃炎。(五)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

1.精神因素 过度的精神刺激、忧郁,以及其他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层导致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引起胃壁血管的痉挛收缩,胃黏膜发生炎症或溃疡。

2.细菌及其毒素的作用 由于鼻、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病灶的细菌或毒素不断地被吞入胃内;或胃内缺乏胃酸,细菌易在胃内繁殖,长期作用而引起慢性胃炎。

3.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的药物、食物,如浓茶、咖啡、辛辣粗糙食物和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吸烟等。这些因素反复作用于胃黏膜,使其充血水肿。

4.胃黏膜长期瘀血缺氧 如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脉高压的病人,胃黏膜长期处于瘀血、缺氧中,引起营养障碍导致胃炎。

5.急性胃炎如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变为慢性胃炎。

6.胃酸缺乏,细菌容易在胃内繁殖,也可造成慢性胃炎。

7.营养缺乏,内分泌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可引起慢性胃炎。

8.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之一。

慢性胃炎的病因学尚未完全阐明,一般主要与周围环境的有害因素及易感体质有关。物理的、化学的、生物性的有害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易感人体即可引起本病。病因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即可形成慢性病变。①物理因素:长期大量饮浓茶、烈酒、咖啡,过热、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②化学因素:长期大量服用消炎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可破坏黏膜屏障;吸烟,烟草中的尼古丁不仅可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还可导致幽门括约肌功能紊乱造成胆汁反流;各种原因的胆汁反流均可破坏黏膜屏障。③生物因素: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通过许多途径破坏胃黏膜。④免疫因素:部分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液、胃液及萎缩黏膜内可检测到壁细胞抗体;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也常伴发慢性胃炎。⑤其他因素:心力衰竭、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营养不良都可引起慢性胃炎。糖尿病、甲状腺病、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病人,同时伴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较多见。胃部其他疾病如胃息肉、胃溃疡等,也可合并慢性萎缩性胃炎。近年研究遗传因素受到重视,对于伴有恶性贫血的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恶性贫血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胃体胃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人群。(六)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

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有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本病进展缓慢,常反复发作,中年以上好发本病,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增加的倾向。部分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多数病人可有不同程度的消化不良症状,体征不明显。各型胃炎其表现不尽相同。

1.慢性浅表性胃炎 轻者可无症状,或有不规则上腹部隐痛,尤以进食油腻食物后较为明显,无饥饿感,而有饭后不适感,常因冷食、硬食、辛辣或刺激性食物引起症状或使症状加重,多数病人有食欲不振,亦可有反酸、嗳气、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2.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同类型、不同部位其症状亦不相同。胃体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状较少,有时可出现明显厌食、体重减轻、舌炎、舌乳头萎缩,可伴有贫血,在我国发生恶性贫血者罕见。萎缩性胃炎影响胃窦时胃肠道症状较明显,特别有胆汁反流时,常表现为持续性上中腹部疼痛,于进食后出现,可伴有含胆汁的呕吐物和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有时可有反复少量上消化道出血,甚至出现呕血,此系胃黏膜屏障遭受破坏而发生急性胃黏膜糜烂所致。

慢性胃炎大多无明显体征,有时可有上腹部轻压痛。三、慢性胃炎的中医分型及治疗(一)中医辨证分型

本病按中医辨证可分为以下八型。

1.食滞胃脘型 胃脘胀满,疼痛剧烈,不思饮食,食则恶心呕吐,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舒畅,大便腐臭,滞而不爽,舌苔厚腻,脉滑实。

2.肝胃不和型 胃脘胀满疼痛,痛及两肋,胸闷嗳气,每于情志不畅时加重,呕吐吞酸,口干口苦,心烦急躁,大便不畅,舌淡红,苔薄,脉弦。

3.脾胃湿热型 胃脘痞满疼痛,食后加重,嗳气不爽,口干口苦或口黏而腻,纳少身困,时有口舌糜烂,大便不爽,小便黄少而赤,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脉弦滑。

4.痰浊中阻型 胃脘痞满隐痛,咳吐痰涎,胸膈痞塞不适,纳少嗳气,头身沉困,眩晕嗜卧,舌质淡红,苔白滑或白腻,脉弦滑或沉细滑。

5.脾胃虚弱型 胃脘隐隐作痛,喜温喜按,胀满不适,食后更甚,纳食减少,饥不欲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缓无力。

6.胃阴亏损型 胃脘烧灼不适,隐隐作痛,多在午后、空腹时为重,口干少津,嗳气干呕,纳少消瘦,兼见手足心热,大便干结,舌瘦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或虚数无力。

7.脾胃虚寒型 胃脘隐痛,痛势缠绵,喜温喜按,纳少脘痞,泛吐清水,手足不温,形寒肢冷,倦怠神疲,心悸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薄,或下利清谷,舌质淡胖而嫩,脉沉细无力,或沉迟。

8.瘀血阻胃型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夜间尤甚,饮下呃逆,饥不欲食,食后痛增,嗳气不爽,心烦少寐,或有积块,或见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脉沉涩。(二)方药论治

1.食滞胃脘【方药】加味保和丸

神曲12克 莱菔子12克 山楂12克 半夏12克 陈皮12克 茯苓10克 连翘15克【功能】消食导滞,和胃降逆。【加减】食积较重、痞满胀痛者,加厚朴、枳壳;食积化热、烦躁、苔黄、脉滑数者,加黄连;食积而脾虚者,加白术;如食积较多、腹满便秘者,可加大黄、槟榔,导滞通腹。【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肝胃不和【方药】柴胡疏肝汤

柴胡12克 枳壳10克 白芍10克 陈皮12克 香附10克 甘草6克 川芎10克【功能】疏肝理气,和胃止痛。【加减】痛甚者加元胡、川楝子、佛手;嗳气者加白蔻、沉香、旋复花;若肝气郁结、日久化火、肝胃郁热、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加左金丸、栀子、丹皮;若肝火伤阴,加生地、丹皮,或用一贯煎。【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脾胃湿热【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黄柏10克 苍术10克 黄连10克 萆癥10克 薏苡仁10克 佩兰10克【功能】清热化湿,和胃健脾。【加减】湿偏胜者,胸脘痞闷、肢重且肿、舌苔白腻,可酌加厚朴、茯苓、泽泻,理气化湿。【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痰浊中阻【方药】二陈汤加味

茯苓12克 陈皮12克 半夏12克 甘草6克 枳实12克 薏米30克 厚朴10克【功能】温中化痰,健脾和胃。【加减】呕吐甚者,加旋复花、苏梗、竹茹、代赭石,以降逆止呕;眩晕者,加钩藤、天麻、泽泻、白术,平肝熄风,化湿健脾;纳呆不欲食则加麦芽、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等消导之品。【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脾胃虚弱【方药】异功散

人参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0克 甘草10克 陈皮10克 大枣5枚 生姜3片【功能】健脾益气,和胃温中。【加减】纳呆食少者加砂仁、神曲;气滞者加木香;食欲减退、食后胀甚者,酌加鸡内金、麦芽、谷芽、草豆蔻,以消食和胃;面色不华、面白唇淡、舌质淡者,酌加当归、阿胶、白芍、川芎,以养血。【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6.胃阴亏损【方药】沙参麦冬汤

沙参15克 麦冬10克 玉竹10克 甘草6克 桑叶10克 天花粉10克 生扁豆10克【功能】滋养肺胃,生津润燥。【加减】干呕重者,加橘皮、竹茹、半夏,以和胃降逆;纳呆、食后饱胀者,加焦三仙;口渴甚者,加石斛、玄参,养阴生津,或加白芍、乌梅、甘草,以酸甘化阴生液;心烦者,加栀子、莲子心,以清虚热;大便干燥者,加生地、火麻仁,以润肠燥。【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7.脾胃虚寒【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黄芪15克 饴糖10克 桂枝10克 芍药10克 甘草10克 生姜3片 大枣3枚【功能】温中健脾,和胃止痛。【加减】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陈皮、半夏、茯苓,以降逆和胃;若吐酸水者,可去饴糖加左金丸;若胃寒痛者,加良附丸,以增强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之效;便黑者加干姜炭、伏龙肝、白及、地榆炭。【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8.瘀血阻胃【方药】膈下逐瘀汤

五灵脂10克 当归10克 川芎10克 桃仁10克 丹皮10克 赤芍10克 乌药10克 醋元胡12克 甘草6克 香附10克 红花10克 枳壳10克【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加减】胃脘刺痛兼腹胀胁痛者,加炙香附、青皮;若吐血黑便不止者,加炒白芍、白及、三七等,以止血化瘀;兼腹满便秘者加桃仁、大黄、枳实,以化瘀通下;若失血日久兼气虚者,加党参、白术、黄芪、黄精,以益气;若瘀重痛甚如刀割者,加失笑散,以增化瘀止痛之力。【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三)中成药

1.三九胃泰冲剂【功能主治】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主治各类型慢性胃炎。【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袋,早晚各服1次,温开水调服。【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

2.气滞胃痛冲剂【功能主治】舒肝行气,和胃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等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克,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孕妇忌服。

3.老叩丸【功能主治】散寒止痛,疏肝和胃。主治慢性胃炎,胃脘疼痛,早饱嘈杂,泛恶欲吐,呕吐酸水。【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丸,温开水送下。【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4.良附丸【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证属寒凝气滞致胃脘疼痛、喜温喜按、脘腹胀满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5.香砂六君子丸【功能主治】理气健脾,消肿和胃。主治慢性胃炎证属脾虚气滞,消化不良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6~9克,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感冒时忌服。

6.快胃舒肝丸【功能主治】理气化滞。主治慢性胃炎属肝气不舒所致两胁膨胀,胃脘刺痛,消化不良等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0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

7.摩罗丹【功能主治】和胃降逆,健脾消胀,通络定痈。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痛、胀满、纳呆、嗳气、烧心等症。【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2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忌食刺激性食品及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孕妇慎用。

8.补中益气丸【功能主治】益气升阳。主治慢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9.人参健脾丸【功能主治】益气健脾,消食和胃。主治慢性胃炎证属脾胃虚弱者。【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注意事项】忌食生冷油腻。孕妇慎服。

10.保和丸【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11.越鞠丸【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12.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13.舒肝丸【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14.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

15.养胃舒冲剂【主要成分】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16.胃康灵胶囊【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17.猴菇菌片【主要成分】猴头菌。【功能】消炎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管癌。

18.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19.养胃冲剂【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怀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2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的调治。

21.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

22.阴虚胃痛冲剂【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以上这些中成药用于慢性胃炎的治疗时,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四)针灸论治

1.针刺疗法(1)脾胃虚寒【治则】健脾温中。【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操作】中脘直刺1~1.5寸,内关、公孙直刺l寸,足三里直刺2~3寸,均施捻转补法或加灸,留针20分钟。(2)肝气犯胃【治则】疏肝理气和胃。【处方】内关、天枢、足三里、内庭【操作】内关、足三里刺法同上;天枢直刺1.5~2寸,内庭刺向足心方向1寸,均施捻转泻法。

2.电针疗法【治则】和胃止痛。【处方】期门、内关、足三里【操作】针快速刺入,捻转提插,使针感均向胃脘方向传导,刺激量逐渐加大,通电时间1分钟,稍停后,继续通电10分钟,可重复2~3次,使病人产生酸胀、麻木等感觉。

3.耳针疗法【治则】通经和络止痛。【处方】胃、脾、肝、神门、交感、皮质下【操作】每次选用2~3穴,局部消毒,用毫针刺之,疼痛剧烈时用强刺激,疼痛缓解时用轻刺激。

4.穴位埋线疗法【治则】疏通经络,和胃止痛。【处方】足三里、胃俞、中脘、肝俞、脾俞【操作】在局麻下,切开皮及皮下组织1厘米,分离肌层,在深部寻找敏感点。出现感传现象时,施用特定的诱导手法,扩大基底面,视病情及体质埋入适量的羊肠线(羊肠线置75%酒精中浸泡1小时,并与切口成一定角度,冲洗消毒,缝合1针,盖无菌纱布,7天拆线)。(五)其他疗法

1.热熨法【治则】温经通络止痛。【处方】连须葱头30克 生姜15克。【操作】将上两味药共捣烂炒烫,装入布袋,热熨胃脘部,药袋冷即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或以疼痛缓解为度。

2.敷脐法【治则】温经散寒,理气止痛。【处方】麝香暖脐膏(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木香、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麝香)【操作】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止。

3.耳穴压豆法【治则】通经和络止痛。【处方】王不留行籽。【操作】取耳穴胃、脾、皮质下、交感穴为主穴。配穴:情志不畅配肝;伴呕恶嗳气配任脉;痛剧配神门。每次用主穴2~3个,配穴1~2个。治疗时先用探针在所选穴区探寻压痛敏感点,找到后画点为号,然后把粘有王不留行籽的0.5厘米见方的胶布,把籽对准穴位,准确地贴在每个敏感点上。嘱患者每天每穴按压5次,每次4分钟,隔天粘贴1次,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1~3个疗程。

4.淋浴法【治则】通经止痛。【处方】温泉水、食盐泉水、重碳酸钠泉水、硫磺温泉水、氡泉水。【方法】每次泉水浴半小时至1小时,每日1次,10日为一疗程。一般需经1~3个疗程。(六)慢性胃炎的西医西药治疗

主要包括去除病因、合理饮食、保护胃黏膜、清除Hp,促进胃排空。

1.一般治疗 慢性胃炎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和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弱酸治疗 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每天3次;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毫升,每天3次;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3.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酸降低或缺乏,胃内细菌滋生,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检出阳性率很高。应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促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疗效。常用于清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法是:三钾二橼络合铋(TDB, De NOL),在酸性环境中形成铋盐和黏液组成凝结物,形成保护膜,并直接杀灭Hp。每次120毫克,每天4次,服用4~6周;羟氨苄青霉素胶囊,每次0.5克,每天4次;呋喃唑酮(痢特灵)100毫克,每天3~4次。这些药物不仅能清除幽门螺杆菌,而且对减轻和消除伴随的活动性胃炎也有帮助。

对幽门螺杆菌有治疗作用的抗生素,还有羟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阿奇霉素、黄连素、甲硝咪唑、四环素、氟哌酸等。

4.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酸破坏胃黏膜屏障,方法为每次3~4克,每天3~4次。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方法为0.5~1克,每天3次。亦可给予熊去氧胆酸(UDCA),每次100毫克,每日3次。Stefaniwsky认为胆汁中对胃黏膜最有毒害作用的是去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胆汁反流患者胃液中胆汁酸以胆酸和去氧胆酸为主,UDCA仅占1%。服用UDCA,胃液内胆汁酸以UDCA为主(可占43%±15%),而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浓度明显下降,从而减轻后两者对胃黏膜的损害作用。胃复安、吗丁啉、莫沙比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反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具体应用方法:胃复安5~10毫克,每日3次;吗丁啉10毫克,每天3次;莫沙比利5毫克,每日3次。

5.增加黏膜营养 合欢香叶酯能增加胃黏膜更新,提高细胞再生能力,增强胃黏膜对胃酸的抵抗能力,达到保护胃黏膜作用,剂量为50~60毫克,每天分3次服用。也可选用活血素,剂量为每天80~90毫克;或选用硫糖铝、尿囊素、生胃酮、前列腺素E等。

6.五肽胃泌素和激素 五肽胃泌素除促进壁细胞分泌盐酸,增加胃蛋白酶原分泌外,还对胃黏膜以及其他上消化道黏膜有明显的增殖作用,可用于治疗低酸无酸或有胃体萎缩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剂量为50微克,早餐前半小时肌注,每天1次,第3周改为隔日1次,第4周改为每周2次,以后每周1次,3个月为一疗程。

慢性胃炎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故可以试用短程强的松等作免疫抑制治疗。本法应尤适用于PCA阳性并有恶性贫血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但临床效果亦不太确切。

7.其他对症治疗 包括解痉止痛、止吐、助消化、抗焦虑、改善贫血等。对于贫血,若为缺铁,应补充铁剂。大细胞贫血者根据维生素B或叶酸缺乏分别给予补充。方法是维生素B50~100μg/d,连1212用20~30天;叶酸5~10毫克,每日3次,直至症状和贫血完全消失。

8.手术治疗 中年以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如在治疗或随访过程中出现溃疡、息肉、出血,或即使未见明显病灶,但胃镜活检病理中出现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可以考虑作部分胃切除,从这类病人的胃切除标本中可能检出早期胃癌。(七)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 其主要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但有长期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特点,压痛较明显,常有消化道出血、溃疡穿孔、幽门梗阻等并发症。胃酸分泌多增高,X线表现龛影,胃镜检查是鉴别诊断最准确的方法。

2.慢性胆囊炎 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上腹部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少数可见于胸骨后或左上腹部,并向右侧肩胛下区放射。腹痛常发生于晚上和饱餐后,常呈持续性疼痛,亦可伴恶心呕吐,发作间歇期可有右上腹不适或胃灼热、嗳气、反酸等胃肠道症状。上述症状虽不严重,却顽固不愈,并由于进食油腻多脂食物后加重。常伴有发热,查体有右上腹压痛,莫非征阳性。此外,B超、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胃肠神经官能症 多见于青壮年,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可见咽部不适感,即中医称之“梅核气”,多见于女性患者;或见咽下困难和胸骨后疼痛;或神经性呕吐,或神经性厌食等,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4.胃癌 早期胃癌的症状与慢性胃炎相似,但呈进行性恶化,在短期内可出现消瘦贫血等;胃酸缺乏,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空腹时可触及胃肿物,胃液及活体组织检查可发现癌细胞,必要时可做X线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以利鉴别。

5.其他 如肝炎、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因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而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体格检查及有关检查可防止误诊。(八)慢性胃炎的预后

预后一般良好。慢性浅表性胃炎可逆转至正常,少数亦可演变为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伴有重度肠腺组织转化或(和)不典型增生者有癌变可能,少数萎缩性胃炎可能演变为胃癌。据报道,我国萎缩性胃炎的癌变率为1%~2%。

因此,一般来说慢性浅表性胃炎和单纯轻度慢性萎缩性胃炎预后是良好的。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确有一定关系,其根据是:①研究证明,对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活检,伴有“结肠型肠上皮组织转化”和“不典型增生”这两种胃黏膜病变者,有可能发展成胃癌,这已是公认的事实。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③病理检查发现,胃癌周围的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中、重度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病理检查上的结肠型上皮组织转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属于癌前病变,如不积极治疗、合理调养,比较容易变为胃癌。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需要定期做胃镜复查:一般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年复查1次,伴有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组织转化或轻度不典型增生者1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个月1次,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10%以上)应视为癌变,可予手术切除治疗。只有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才能使病变好转或静止而不发展,从而防止胃癌的发生。即便是病情发展,若能坚持定期复查胃镜,也能及时发现,采取胃病变处的预防性切除或早期胃癌的切除,仍是彻底的根治方法,效果还是很好的。因此,只要做到积极治疗、生活调养、定期复查,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这样看来,慢性萎缩性胃炎还有什么可怕的呢?四、幽门螺杆菌概述(一)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及以前的一段时间里,民间流传着用呋喃唑酮(痢特灵)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偏方”。该方确实有效,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为何有效。

1983年,澳大利亚的两位科学家,从慢性胃炎的胃黏膜中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此菌被公认为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此后的研究表明,呋喃唑酮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至此,它们治疗“顽固性、难治性”胃痛的神秘面纱才被揭开。虽然呋喃唑酮和土霉素均有抗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但由于其不良反应和幽门螺杆菌的抗药性,不提倡使用。(二)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及传播途径

1.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人有的发病,有的不发病,发病也各不同;有的人发生慢性胃炎,而有的人发生消化性溃疡。有关研究还在进行之中。

2.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仅寄居于人类,人是惟一的传染源。幽门螺杆菌多系口-口传染,因为在牙菌斑中可以培养出幽门螺杆菌。而粪-口传染途径尚未得到证实。

知道了幽门螺杆菌是怎样相互传染的,大家就应该预防为主,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勤刷牙,勿食被污染的食品,实行分餐制等。

最近,意大利学者通过对白领、蓝领、农民等不同人群的调查,认为该菌是经口-口、粪-口传播的,具有显著的家庭群集性。一般的饮食卫生如熟食、分餐、餐具消毒等很难切断传染途径。家庭成员中的感染者一经确诊,就必须主动接受正规的抗菌治疗,彻底清除传染源,以达到防治目的。(三)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胃病

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最为密切的几种疾病:

1.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发病率很高。有上腹不适患者的检出率可达80%以上,但过去对其病因却一直不清楚。自从澳大利亚两位科学家发现幽门螺杆菌以后,对幽门螺杆菌的研究成为全世界医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我国也于1985年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慢性活动性胃炎病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95%,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炎多为活动性胃炎,杀灭幽门螺杆菌后则变为非活动性胃炎。慢性活动性浅表性胃炎逐渐发展可以转变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继而萎缩性胃炎加重并发生肠上皮组织转化及异型增生,成为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被认为是胃的癌前疾病,因此萎缩性胃炎患者每1~2年需胃镜复查一次,以便及时发现早期癌变。

2.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比较常见,其胃镜检出率为16.5%~28.9%。过去认为“无酸(pH)则无溃疡”,抑酸可愈合溃疡。通过取样,在微需氧的条件下,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并指出这种菌与慢性胃炎的直接关系以来,引起了全世界医学界的广泛研究和证实,并在活动性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病灶中,查出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98%和100%。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与胃癌的发病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该菌列为Ⅰ类致癌因子。其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和病人就诊时的低依从性,给治疗和预防带来一定的难度。(四)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与意义

目前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可归纳为两大类:

1.非侵入性的方法(1)以免疫学测血清中的幽门螺杆菌抗体:已有多种方法检测,但公认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为优。优点是特异性高,可接近100%,而且能进行定量分析;缺点是不能鉴别既往感染与现症感染病人,主要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2)尿素呼气试验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在体内产生尿素酶,它可以分解尿素为二氧化碳和氧,根据这一特点,制成含有放射性核素13141314“C”或“C”的尿素。口服含有“C”或“C”的尿素饮料13后,胃内若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它的尿素酶就可以把带有“C”或14“C”标记的尿素分解成“CO”和氨,“CO”在肠道被吸收入血,2213经静脉回流,最后经肺换气后由气道呼出,收集呼气标本,“C”或14“C”在一种特殊仪器(液体闪烁计数器或用气体核素质谱仪)中可1314以被测出,如果呼出气中存在“C”或“C”,则说明胃内有幽门螺杆菌存在。该试验灵敏度极高,可定量,患者无痛苦,方法简单快速,对检测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根治十分可靠。

2.侵入性的方法 即需通过内镜采取胃黏膜组织来检测幽门螺杆菌。快速尿素酶法原理是幽门螺杆菌具有丰富的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呈碱性反应,由pH值指示剂显色,该法简便、快速、灵敏,但有些细菌亦会有尿素酶,因此有假阳性可能。细菌培养法是取胃黏膜活组织作幽门螺杆菌培养,该法准确可靠,但培养费时。病理学检测法是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检查,以银染色法最佳,检测率高,结果可靠。

一般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须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检测结果均为阳性。治疗后长期随访,连续两次尿素呼气试验阴性,加上血清内抗幽门螺杆菌抗体滴度进行性下降持续1年以上,是幽门螺杆菌治愈的“金标准”。(五)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健康教育 应大力开展健康教育,注意口腔卫生和饮食卫生,饮食提倡分餐制,避免口-口喂养婴幼儿的不良习惯。

2.加强管理 应加强对医源性感染的控制,特别是做好对胃镜、活检钳等器械的消毒,避免内诊镜检时发生交叉感染。

3.免疫接种 加大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制力度,争取尽快采用有效疫苗进行对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六)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选择以下方案,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严格掌握Hp根除治疗的适应证,合理选用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疗程规范化,恰当的二线疗法和补救疗法。

幽门螺杆菌根除一线方案:

PPI bid;

克拉霉素 0.5g bid

阿莫西林 1.0g bid 或甲硝唑 0.4g bid 疗程7~14天。

含铋剂四联方案 10~14天。

根除Hp治疗的疗程问题:疗程14天较7天更为有效。

PPI-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或甲硝唑组合,仍是基本的一线疗法。

延长疗程可提高根除率,一般采用10~14天为好。

复治病例—加用铋剂或序贯治疗。

补救治疗—选用敏感抗生素,合理组合,调整用量及疗程。

我国根除Hp方案的选择建议:

1.常规方案(1)PACorPAM 10~14天;PLC(青霉素过敏或M耐药者)(10~14天)。(2)PBACorPBMC 10~14天。(3)序贯治疗(PA×5天+PCT×5天)(P:PPI A:阿莫西林 M:甲硝唑 C:克拉霉素 T:四环素 B:铋剂)

2.补救治疗—个体化方案(1)按药敏选择抗生素。(2)疗程:10~14天。五、胃炎的检查(一)实验室检查

1.胃液分析 测定基础胃液分泌量及增大组胺或五肽胃泌素后测定最大泌酸量和高峰泌酸量,以判断胃泌酸功能,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浅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广泛而严重的萎缩性胃炎胃酸降低,尤以胃体胃炎更为明显,胃窦炎一般正常或有轻度障碍。浅表性如疣状胃炎也可有胃酸增高。

2.胃蛋白酶原测定 胃蛋白酶原由主细胞分泌,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血及尿中的胃蛋白酶原含量减少。

3.血清胃泌素测定 胃窦部黏膜的G细胞分泌胃泌素。A型CAG患者,血清胃泌素常明显增高;B型CAG患者胃窦黏膜萎缩,直接影响G细胞分泌胃泌素功能,血清胃泌素低于正常。

4.免疫学检查 壁细胞抗体(PCA)、内因子抗体(IFA)、胃泌素分泌细胞抗体(GCA)测定,可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分型的辅助诊断。

5.X线检查 X线胃钡餐检查大多数萎缩性胃炎患者无异常发现。气钡双重造影可显示胃体黏膜皱襞平坦、变细,胃体大弯的锯齿状黏膜皱襞变细或消失,胃底部光滑,部分胃窦炎胃黏膜可呈锯齿状或黏膜粗乱等表现。气钡双重造影显示胃黏膜细微结构时,萎缩性胃炎可出现胃黏膜皱襞相对平坦、减少。胃窦胃炎X线征表现为胃窦黏膜呈钝锯齿状及胃窦部痉挛,或幽门前段持续性向心性狭窄,黏膜粗乱等。疣状胃炎X线餐特征改变为胃窦部有结节状粗大皱襞,某些皱襞结节的中央有钡斑。

6.胃镜及活组织检查 胃镜检查及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胃镜诊断应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浅表性胃炎常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黏膜表面黏液增多,有灰白色或黄白色渗出物,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改变,有时有糜烂。肉眼直视观察萎缩性胃炎的黏膜多呈苍白或灰白,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可表现红白相间,严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块。黏膜下血管显露为萎缩性胃炎的特征,可见到红色网状小动脉或毛细血管,严重的萎缩性胃炎,可见有上皮细胞增生形成细小颗粒或较大结节。亦有黏膜糜烂,出血现象。胃黏膜活检病理主要为腺体不同程度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

7.幽门螺杆菌检查 常规胃镜检查中,取胃黏膜,经细菌培养,直接涂片或尿素酶试验。

8.病理检查 萎缩性胃炎可见腺体不同程度的萎缩、消失,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细胞浸润显著。(二)关于胃镜检查的几个问题

1.胃镜是胃病检查的最佳选择 目前我国大多数市级以上医院都采用了电子胃镜及纤维胃镜,通过胃镜能全面地、清晰地观察食管、十二指肠球部直至降部的黏膜状态,且目前胃镜有镜身柔软、便于操作、患者痛苦少、比较安全、适应证广、没有死角和盲区等特点,并且其分辨率极高,再经过一定程度的放大可使微小的病变非常清晰地反映到显示器上,使疾病的任何蛛丝马迹均可展现在医生的面前。对于仅凭肉眼仍无法确认的病变,医生还可以通过胃镜上的小管道插入活检钳,夹出芝麻粒大小的一小块胃黏膜进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这样一方面可以明确胃部有无病变,另一方面也可以搞清楚胃病的性质。尤其在胃部出现肿物时更是如此。钡剂造影虽无多大痛苦,但此检查对发现的病变只能做定位检查,不能做定性诊断,且细微的病变(如浅表性胃炎和癌的早期病变)不易被发现;胃电图检查对胃病的诊断价值尚有争议,它还不能用来诊断和鉴别各种胃病。因此,胃镜检查是检查胃病的最佳选择。

2.胃镜检查的适应证 慢性胃、十二指肠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健康,故早期确诊、早期治疗很重要。如医生认为病情需要做胃镜,身体情况又符合做内镜检查的条件,患者千万不要因可能有些痛苦而拒绝检查,以免造成漏诊而酿成不良后果(因拒绝内镜检查而漏诊早期胃癌,临床上时有发生)。只要精神放松,坦然地和操作医生配合,年逾八旬的老人和1岁以上的小儿,都能接受内镜检查。胃镜检查的适应证如下:(1)上腹不适,怀疑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的。(2)失血原因不明,特别是上消化道出血者,可行急诊胃镜检查。(3)对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或疑有病变者。(4)需要随诊的病变如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或观察疗效。(5)需要内镜进行治疗者,如内镜下钳取异物、电凝切息肉,以及其他内镜下治疗。

3.胃镜检查的禁忌证 尽管胃镜检查胃病有其绝对优势,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做胃镜检查,许多人因精神或生理上的疾病或缺陷不适宜进行胃镜检查。这些人当中有些人为相对不适宜做胃镜检查,另外一些人为绝对不宜做胃镜检查,部分绝对不适宜做胃镜检查的患者,经过适当治疗也可以耐受检查。

4.相对适应证(1)对精神过于紧张、有恐惧心理不能自控者,在术前如充分解释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让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可顺利配合完成检查。(2)对于精神病患者或智力低下者,检查时患者不合作可能导致咽喉部损伤、消化道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可在专科医生或麻醉科医生的配合下完成检查。(3)心、脑、肺重要脏器疾患者,如确需胃镜检查,在患者及家属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些防范措施,如术前应用适当的药物,术中进行心电、血压监护等。

5.绝对禁忌证(1)严重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瘤、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急性期及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的肺部疾患如哮喘发作期、呼吸衰竭不能平卧者,脑卒中患者。(2)口腔、咽部、食管和胃有急性炎症,尤其是化脓性炎症,上消化道穿孔急性期,腐蚀性食管炎,腐蚀性胃炎等,因可致病情加重、感染扩散、穿孔等并发症,而绝对不适宜检查。(3)烈性传染病以及口腔、咽部、食管存在影响胃镜进入的因素如梗阻、狭窄,脊柱完全畸形者。(4)处于休克等急危重症者也不适宜胃镜检查。但是如果考虑休克是由上消化道大出血引起,经过积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如输血、补液使休克得到适当纠正后完全可以进行检查,这样不但可以明确病因,而且可以通过胃镜对其进行治疗。

6.胃镜检查的并发症 一提到做胃镜检查,许多人就想到一根黑黑的粗管,从口腔插到胃内,从而产生一种本能的担心甚至恐惧感。其实这种担心完全没有必要。随着纤维内镜以及电子内镜在我国的广泛应用,胃镜技术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并且随着胃镜医师的水平不断提高,该项检查的并发症明显减少。胃镜受检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3%,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12%。严重并发症是指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紊乱、心跳骤停、严重出血穿孔及低氧血症等。具体如下:(1)麻药过敏:如果患者为严重过敏体质,对检查时应用的局麻药产生过敏反应,而出现喉头痉挛、窒息、抽风甚至昏迷。(2)心脑血管意外:如患者在检查中过于紧张,而又有心脑血管病基础可能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等意外。(3)进镜时因咽-心反射或食管-心脏反射导致迷走神经兴奋性升高,致心律失常或心跳停止。(4)医生的操作技术不熟练造成咽部损伤:盲目进镜导致某些病变部位发生穿孔;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操作时向胃肠内过多注气,而在抽出胃镜前又未做适当抽吸以排出胃内气体,而引起腹胀;因患者凝血机制异常或操作中擦伤、黏膜活检损伤血管等导致出血。总之,相信随着胃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查设备的性能会进一步加强,检查医师的水平也会不断提高,操作时间将随之缩短,胃镜检查定会更加舒适、更加安全可靠。现在就已有无痛胃镜和胶囊胃镜在临床应用。

7.胃镜检查术前准备(1)在检查前应向医生或胃镜室检查人员详细了解关于胃镜检查的有关知识或阅读相关书籍,充分了解胃镜检查的必要性、安全性,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紧张或恐惧感,配合医生顺利地完成检查。(2)在检查前有可能应用阿托品以减少胃的蠕动,故有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疾病的患者应提前告诉医生,以免用阿托品后加重这些疾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在局部麻醉前要向医生讲明过去对什么药物过敏。(3)在检查的前一日晚应进食一些较易消化的食物,夜间不要加餐,尤其在夜间12时以后。在检查当日早晨应禁食、禁水,吸烟者应禁烟12小时。因为胃镜检查是在直视下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病变情况,如有食物残渣必将影响观察。如有幽门梗阻,应禁食2~3天,必要时应先洗胃。在洗胃后胃管抽出以前,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仰卧姿势,以使胃内残留液完全排出。(4)在钡餐检查3天后再做胃镜检查。因为如果已做钡餐检查,钡剂可能附着于胃肠黏膜上,特别是有消化性溃疡的部位,使胃镜诊断发生困难。

8.胃镜术中患者如何与医生配合 患者与医生的配合是胃镜检查成功、快速的重要一环。检查前患者先去小便排空膀胱,进入检查室后,松开领口及裤带,取下假牙及眼镜,取左侧卧位,或根据需要采用其他体位。在胃镜插入时配合医生做吞咽动作以利镜身顺利进入。胃镜插入后,要平静呼吸,若有闷胀等不舒服感,尽量不要频繁打嗝,或动头蹬脚手抓。不能用牙齿咬镜,以防咬破镜身的塑管。身体及头部不能转动,以防损坏胃镜并伤害内脏。在检查时如有不适可用手向医生示意,如呕吐或有唾液应自然流出口外,不应咽下,以免影响观察和吸入肺内。如恶心、呕吐较严重可缓慢做深长呼吸。如有不适情况,患者忍耐一段时间,实在不能忍受后,可用手势向施术者(医生或护士)示意,以便采取必要措施。如果需要医生会钳取一点胃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因所取胃组织很小,不会有疼痛感,故无需恐惧。

9.胃镜检查后的注意事项 胃镜检查前患者已禁食达到12小时,所以检查后迫不及待地想吃些东西,请注意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检查时注入了一些空气,虽然在退镜时已吸出,但有的人仍有腹胀感,频繁嗳气。此时麻醉剂的作用可能也未完全消失,咽部一些肌肉的运动欠协调,容易使食、水误入气管内引起呛咳。应待麻醉剂的作用消失后再进食。在1~4天内,患者可能会感到咽部不适或疼痛,但无碍于饮食,大多数人可照常工作。症状较多者可休息,驾驶员当日不能单独驾驶。行胃黏膜活检后,更应过一段时间进食,一般4小时后可进食,且应进易消化食物,以免食物损伤或刺激活检部位致局部出血。做胃镜检查最好有家属陪同,检查结束后护送患者回家。若检查后大便发黑呈柏油样,则提示有上消化道出血。若突然出现严重的腹痛且有腹肌紧张甚至压痛部有较明显疼痛,压一会儿再突然放松亦有较明显的疼痛时,警惕消化道穿孔的可能,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三)诊断胃炎B超、CT和MRI价值不大

B超检查简便准确,费用低廉,无创伤无痛苦,并且免受放射线照射之虞,受到广大患者的好评。许多患者在出现了消化道的症状到医院就诊时,希望能通过该项检查弄清楚是否有慢性胃病,但得到的答案却是否定的。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B超是根据超声波在人体内引起反射、折射、吸收和衰减来检测人体脏器的;在人体内,声束在肝、胆、胰、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内传导良好,遇到病变组织,因组织特性不同而产生特定回声,因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对胃肠道等空腔脏器,因其内有气体,当声波遇到这些气体时全部被反射,故无法穿透进入组织深部,也就难以显示胃肠道的病变。慢性胃炎为胃黏膜表层改变,而无密度及形态方面改变,正常胃黏膜仅厚3~5毫米,黏膜表面加上黏液的厚度尚不足10毫米,B超诊断胃炎也就变得十分困难。有人用嘱患者喝造影剂的方法,在B超下观察胃壁的病变,因目前经验不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CT的中文意思是X线电子计算机横断体层扫描,CT与B超一样无任何痛苦,因而受到广大患者及医生的青睐。它是根据人体脏器的密度不同,X线的透过率不同来检测脏器。CT与B超类似,对肝、脾、胰、肾等实质性器官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对于胃而言,由于其形态不固定,蠕动变化大和气体的干扰,使它在CT图像上仅显示很细微的影像,除对良性、恶性肿块有一定诊断意义外,很难直接观察到反映胃黏膜形态变化所需的清晰图像,更谈不上直接观察胃黏膜的色泽等情况,因此也就无法明确诊断有无胃炎。

MRI的中文意思是核磁共振成像,对腹腔的实质性脏器如肝、脾、肾等有比较高的诊断价值,但是胃、十二指肠属于空腔脏器。且胃壁收缩变化大,外形不固定,难以获得需要的图像,故MRI对胃炎也没有什么诊断价值。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B超、CT和MRI虽好,但对胃病的诊断多半无能为力。(四)呼吸试验不可替代胃镜检查

呼吸试验是为了检测胃内有无幽门螺杆菌存在。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可能与很多胃、十二指肠的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都有一定关系,即可能是这些疾病的病因之一,但是幽门螺杆菌的存在并不一定有消化性溃疡的发生,而有的人虽然有消化性溃疡,也不一定就有幽门螺杆菌存在,用吹口气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还是阴性,对疾病诊断有一定意义,但是有其不足。胃镜检查可观查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变化,可以明确或排除上消化道器质性疾病,同时结合活检病理或其他检查,可以对一些疾病作出明确诊断。因此吹口气是代替不了胃镜检查的。第二章 慢性胃炎的饮食治疗一、保养胃的饮食原则

1.慢性胃炎是以胃黏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病程迁延缓慢,常可反复发作。门诊资料显示,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极高,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民间俗语“十人九胃”,即是对其发病多的形容。

2.慢性胃炎发生的病因有多种,包括急性胃炎后胃黏膜病变迁延不愈,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食物、药物等。另外,自身免疫力的下降、胆汁反流,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躁、紧张的情绪等,都可成为其诱发因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夜生活的丰富,饮食因素如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大量酗酒、吸烟等已成为慢性胃炎的头号杀手。

3.慢性胃炎按其临床分型常分为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三种。

4.慢性胃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或持续性上腹胀闷疼痛,胃部不适、上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嗳气、反酸、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间歇期可无症状。其发生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

5.胃肠道是人们摄取营养物质,以维持生存的最主要的场所,而胃首当其冲。它的好坏,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进食的质量、营养物质摄入的多少。可见胃炎存在,胃的生理功能遭到破坏,机体的整体功能就要受到影响,轻者消瘦乏力、精神萎靡,重者导致慢性营养不良症的发生。更甚者胃黏膜炎症的蔓延扩散,浅表性可向糜烂性、萎缩性发展,向胃溃疡发展,甚至可能向胃癌发展,而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慢性胃炎要积极治疗,但不能光靠药物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与饮食相配合,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由此,对慢性胃炎有合理的膳食制度、合理的烹调方法和合理的膳食安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6.胃为一中空肌性器官,其胃壁具有相当大的伸缩能力,虽然如此,但长时间的饱餐,使胃经常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势必增加胃的负担;相反,进食量过少,胃内缺少食糜,加重胃黏膜本身的机械性摩擦。这两种情况均可对胃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故应给胃提供一个温和、轻松的工作环境,避免过饥过饱引起其超负荷或无负荷运动,以保护胃黏膜,保证胃壁细胞正常分泌胃液,有利于食物的正常消化。

7.饮食治疗的目的是限制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食物,利用饮食来减少或增加胃酸的分泌,调整胃的各项功能,有利于慢性胃炎的逐渐康复和痊愈。

8.食疗原则和要求 慢性胃炎患者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定时进食,少食多餐,平素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食辛辣、肥甘厚味、生冷瓜果及坚硬难以消化之食物。细说如下:(1)少食多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胃的负担。病情一般者,可采用少渣半流,与急性胃炎少渣半流饮食一样,一日五餐。进入恢复期时,可食用少渣软饭,饮食内容与进餐次数都与急性胃炎少渣软饭相同,以一日四餐为宜。如热量摄入不足,可用干稀搭配的加餐方法补充,如牛奶1杯、饼干2片,麦乳精1杯,煮鸡蛋等。(2)食用温和饮食:何谓温和饮食?温和饮食是一种无刺激性,含低纤维质,易于消化且具有足够营养的饮食。无刺激性:不会促使胃液分泌或是使胃黏膜组织受到损伤的食物。低纤维质:纤维质大都来自植物性食物,在人体中不易被消化吸收,如麸皮、水果的皮及种子、豆类的外皮、蔬菜中的粗纤维等,这些比较粗糙的物质,容易使胃肠受损,应该避免摄食。但若口腔、牙齿健全的人,能够充分咀嚼食物,并与唾液完全混合,则并不需要完全限制。避免吃坚硬、生冷、粗糙、含纤维过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黄豆芽、老菜帮等。选用肉纤维短、柔软的鱼、禽、肉类,如鱼、虾、鸡肉、嫩牛肉、瘦猪肉等。胃酸分泌过少或缺乏的患者,如萎缩性胃炎,应给予上述富含氮浸出物的鱼汤、鸡汤、肉汤及蘑菇汤等原汁浓汤,米粥,带酸味的食品,带香味的调味品及适量的糖醋食物,以增强胃液分泌,提高胃酸浓度和食欲。伴有高酸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则与之相反,应避免食用富含氮浸出物的原汁浓汤,而用煮过的鱼、虾、鸡肉、瘦肉类等来烹调菜肴;如蒸鱼块、烩鱼片、溜鸡脯丸子、肉末羹等,以减少对胃刺激,刺激胃酸分泌。多食用牛奶、豆浆、烤面包或含碱的馒头,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中和胃酸。(3)饮食中所供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充足、均衡,能维持或促进机体健康,防止贫血或营养不良,并且更有利于胃黏膜的恢复。胃酸很低或无酸分泌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常伴有缺铁性贫血。对出现贫血或营养不良者,在饮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质和血红素铁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肝、肾等内脏及豆制品、红枣,并注意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补充,包括维生素B和叶酸。应适量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12西红柿、茄子、红枣、绿叶菜的摄入,以提供维生素C,帮助铁的吸收。(4)饮食内容以清淡、少油腻、少刺激性、易消化为主。油腻食物如肥肉、奶油、油煎食物能延缓胃的排空,更易增加饱腹感。刺激性食物如烈酒、辣椒、洋葱、咖喱、胡椒粉、芥末粉、浓咖啡等不利于胃黏膜。同时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咸、过冷、过热及过分粗糙的食物,如凉拌荤素菜、酸辣白菜等,并应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5)食物选择:①应多用新鲜的,不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嫩黄瓜、西红柿(去皮籽)、去皮嫩茄子、冬瓜、嫩白菜、菠菜叶、土豆、胡萝卜等,烹制时应切细丝、小丁、薄片煮熟,有的制成泥,如土豆泥等,以易于消化。水果要成熟的,如香蕉、苹果、梨等,食时要去皮籽,要嚼碎与唾液充分混合以助消化。②主食可采用细面条、面片、馒头、花卷、发糕、包子、馄饨、面包、大米饭等。切忌吃油炸食品,如油条、炸糕等,以及不发酵的面食,如家常烙饼、馅饼、水饺等。还有粗粮粗做与难消化的食品,如玉米饼、糯米饭、年糕等,因这些食品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加重胃肠负担,要禁用。可吃些蜂乳或人参蜂王浆。胃寒型可吃一般蜂王浆,胃阴虚津者可选用西洋参蜂王浆,每日1~2次为宜,可在早上或下午服用。(6)为了保护有病的胃黏膜,减少对胃黏膜的损伤,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并与唾液混合,发挥唾液中黏蛋白、氨基酸和淀粉酶帮助消化的功能,使食物颗粒变得细腻,以减轻胃部消化负担。(7)烹调方法:食物的制作要细、碎、软、烂。烹调方法中多采用蒸、煮、炖、烩、煨等,以保护胃黏膜。(8)忌酒、戒烟,勿食辛辣的食物。避免长期进食过热、过酸及熏烤的食物。同时,还应避免长期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泼尼松等。(9)另外,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特别是在进食时切勿生气,这对稳定病情、促进康复均有一定的意义。二、浅表性胃炎与萎缩性胃炎的食疗原则(一)浅表糜烂性胃炎

1.根据病情,采用少渣软食或低脂少渣软食或少渣半流食。

2.按平衡膳食配制。

3.疼痛发作期给予少渣半流食或软食。

4.禁用粗纤维、坚硬或多肌腱食物及油煎炸食物。

5.为减少胃酸分泌,脂肪占总能量在20%~25%。

6.应减少食盐用量。

7.如病人胃酸过多,为中和胃酸,可适量增加发酵加碱的食品,如苏打饼干、烤馒头片等。

8.避免饮用肉汤等浓汤、甜饮料、蔗糖、甜糕点、红薯和刺激胃酸分泌的浓茶、咖啡、酒类等刺激性食物,以减少胃酸分泌。若病人有明显腹胀时,应尽可能不吃或少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土豆、红薯、洋葱、煮黄豆等。伴有贫血的病人,应多食含铁丰富的肝、瘦肉、动物血、黑木耳、芝麻酱及绿叶蔬菜。

9.发作期少食多餐,缓解期一日三餐。

10.由于酸奶可增加胃酸分泌量,提高胃蛋白酶分泌量及活性,故对于胃酸分泌增多的慢性胃炎患者,如慢性浅表性和慢性肥厚性胃炎患者来说,应当禁忌喝酸奶。(二)萎缩性胃炎

1.临床饮食医嘱是低纤维软食或高蛋白半流食。

2.按平衡膳食原则配制饮食。

3.能量供给按30~35kcal/(kg·d),蛋白质1~1.5g/(kg·d),脂肪占总能量25%。

4.为刺激胃酸分泌每餐饮用适量去油肉汤,可适当增加糖醋类菜品。如病人胃酸过少,可常吃些酸味食物,如酸牛奶、醋烹菜肴,以及酸性水果,如山楂、苹果、橘子、草莓及酸梅汤等酸性食品,以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5.少食多餐。

6.增加含铁丰富的食品。

7.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大多存在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量不足,并且胃蛋白酶活性降低。患者呈现低胃酸状态,并可因此而影响食欲或引起饱胀、消化不良等临床表现。研究证实,酸奶可增加胃酸分泌量,提高胃蛋白酶分泌量及活性,增强胃肠道的免疫防御功能,改善病情及缓解症状。因此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以放心喝酸奶,有益无害。三、中医辨证分型的食疗(一)脾胃虚寒型

患者可见胃脘隐痛,喜揉按,食生冷之物则加重,食后饱胀,食欲减退,精神倦怠,面色无华,四肢不温,大便溏薄,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等。可用:

1.人参煨猪肚 猪肚1个,人参15克,干姜6克,葱白7根,糯米150克。将猪肚洗净,葱折去须切段,糯米洗净,一起放入猪肚内,用线缝合。沙锅内加水,将猪肚放入锅内,先用武火烧沸,撇去汤面上的浮泡,改用文火煮至极烂熟。空腹温食。具有治疗胃虚寒症,胃脘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泄泻之功。

2.莲子粥 莲子50克,糯米50克,红糖一匙。莲子用开水泡涨,削皮去心,倒入锅内,加水,小火先煮半小时备用。再将糯米洗净倒入锅内,加水,旺火煮10分钟后倒入莲肉及汤,加糖,改用小火炖半小时即可。作早餐或下午当点心吃。有补中燥湿、健脾暖胃、止泻敛汗、安神固精之效。适合于胃寒怕冷,遇冷则泻,睡眠不佳的患者。

3.肉桂粳米粥 肉桂末1~2克,粳米100克,砂糖适量。先将肉桂研成细末;再将粳米、砂糖共放入沙锅内,加水煮为稀粥,然后取肉桂末1~2克,调入粥中,改用文火,再煮沸,待粥稠停火即可。早晚餐时空腹温食。温中和胃,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

4.花生乌贼骨面 乌贼骨、生花生仁、炒花生仁各150克。将上3种配料共碾成细粉,搅匀装入容器中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1~2匙。当日见效,以7~10天为1个疗程。消炎止痛,养胃补脾。主治脾胃虚弱的胃炎、胃溃疡。

5.姜蒜醋 生姜100克,大蒜100克,米醋500克。将生姜冼净,与大蒜一同切片,浸泡在米醋中,密封贮存1个月即可饮用。饭后服用,每次10毫升。或在菜肴中酌量加用。健胃散寒。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痛等症。

6.党参大枣茶 党参15克,大枣10枚,陈皮3克。将上3味煎汤代茶饮。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养胃,消炎。主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

7.鲫鱼羹 活鲫鱼1条(约400克),干姜3克,橘皮3克,胡椒、葱白、生姜、生粉、细盐各适量。将鲫鱼去掉鳞、鳃及内脏,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烂熟,滗取鱼汤备用,鱼另食用;再把干姜、橘皮和胡椒同碾成细末,生姜和葱白切成碎末,同放入鱼汤中煮沸5分钟,最后加入生粉、细盐稍煮即成。每日1~2次,每次1小碗,温热食用,连食7天。暖胃散寒,温中补虚。适用于脾胃虚寒性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

8.红枣益脾糕 干姜1克,红枣30克,鸡内金10克,面粉500克,白糖300克,发面适量(用酵母发面)。①干姜、红枣、鸡内金放入锅内,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20分钟,去渣留汁。②面粉、白糖、酵母放入盆内,加药汁,清水适量,揉成面团。待面团发酵后,做成糕坯。③将糕坯上笼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每日1次,作早餐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寒性慢性胃炎。

9.鲫鱼糯米粥 鲫鱼2条,糯米50克。将鲫鱼去肠杂后与糯米同煮粥食用,早晚餐食用,可常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弱的慢性胃炎。

10.木瓜米醋汤 木瓜500克,生姜30克,米醋50克,上述食物共同放入沙锅内,加适量水煮成汤。每2天服1剂,每剂分3次服完,可常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

11.蚕蛹散 取蚕蛹适量,焙干研粉。日服2次,每次5~10克。用治脾肺虚弱型慢性胃炎、胃下垂,亦可健脾益肺。

12.粳米姜汤 取粳米100克,水浸后用麻纸五六层包妥,烧灰,研细末。早晚2次饭前用姜水冲服。重者连用3天可愈。服药后7日内以流食为主,勿食生冷油腻之物,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

13.牛奶鹌鹑蛋饮 取鲜牛奶250毫升,煮沸,打入鹌鹑蛋1枚,搅匀,再沸即成。每日晨起空腹服用,治脾胃虚弱型慢性胃炎。

14.胡椒炖猪肚 取白胡椒15克,压碎,生姜9克,切丝,共纳入洗净的猪肚内,用线扎紧,并加水少许。将猪肚放入沙锅中酌加清水,文火煨炖至熟,即可调味服食。饮汤吃肚,2~3日服1次,连服3~5次。适用于胃脾虚寒、胃痛隐隐、胃下垂、大便溏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15.牛肉粳米粥 取牛肉50克,煮熟切薄片,山药15克,洗净切片,香菇100克洗净切条,粳米100克洗净,加水共煨粥。可酌加葱、姜汁、食盐、味精,趁热调服。适用于脾胃虚寒之慢性胃炎。

16.养胃散 取黑豆粉、糯米粉各1000克,黑芝麻500克,分别炒熟,黑芝麻研末。将上述三味混匀,瓶贮备用。每日3次,每服50~100克,可酌加白糖,冲入沸水搅糊服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者。

17.姜韭牛奶饮 取韭菜250克、生姜25克,洗净切碎绞汁。然后将姜、韭菜汁和250毫升牛奶共煮沸即成。每日2次,早晚顿服。如无牛奶,可用奶粉勾兑。温胃健脾,用治慢性胃炎和虚寒性胃溃疡。

18.羊肉山药粥 取羊肉300克,斩为泥,山药500克,研碎后与粳米150克共煨粥。粥成后,酌加姜汁、食盐、味精,趁热服。适用于脾胃虚寒性胃痛。

19.良姜粥 高良姜15克研成末,加水2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滤渣备用,以粳米100克淘净后掺入,煮成良姜粥经常食之。适用于脾胃虚寒的上腹隐痛,食后饱胀、嗳气、大便溏薄,舌质淡胖者。

20.茱萸葱白粥 茱萸根30克或干果6克,葱白适量,以粳米煮粥,将熟时放入茱萸和葱白,亦适宜上述脾胃虚寒型胃炎。

21.槟榔粥 将槟榔10~15克水煎取汁与粳米50~100克共煨粥。日服1~2次。不宜久食。用治湿阴气滞类胃炎。

22.党参陈皮红枣茶 党参30克、大枣10枚、陈皮3克,煎汤代茶,经常饮用,适用于上腹胀痛、饱胀不适、嗳气频作、泛酸、苔薄白的脾胃气滞型胃炎。

23.砂仁羊肉汤 将砂仁10克,白胡椒3克,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放入适量食盐服食。每周3次。其中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理气;羊肉辛温补虚,养胃散寒。本品具健脾散寒,温胃止痛之功。适用于脾胃虚寒型,主证为胃脘隐痛,喜暖喜按,泛吐清水,四肢不温,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细。治以补益脾胃,温中散寒为主。

24.参米粥 选用洗净切碎的党参25克,洗净的大米50克,在铁锅内炒至黄色,然后将二者与清水1000毫升一起放入沙锅内,煮至350毫升左右,分次食用。

25.白胡椒猪肚汤 选打碎的白胡椒15克,洗净的鲜猪肚1个,将白胡椒放进洗净的猪肚内,加清水20毫升,然后用线将猪肚上下口扎紧,用文火煲1小时,调味后分次服食。

26.生姜羊肉粥 选新鲜瘦羊肉250克,切成薄小块;大米100克洗净;生姜15克,去皮,切成姜丝。先将羊肉加清水放入沙锅内煮烂,再放入大米,以中火煮成粥,待好时放入姜丝再煮片刻,分次食用。

27.香菜葡萄酒 香菜叶1000克,葡萄酒500毫升,将香菜洗净后浸入葡萄酒中,3天后,去渣饮酒,疼痛时服15毫升。功效散寒止痛开胃。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见胃脘冷痛,喜揉喜按,得温痛减,泛吐涎水,不思饮食,手足不温,舌淡、苔薄白。

28.花椒莱菔煎 花椒3克,白萝卜子9克(炒熟),生姜3克,红糖100克,上四味水煎服。功效散寒止痛,消积除胀。主治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胃脘部冷痛绵绵,得热痛减,胀痛不欲食,恶心欲吐,泛吐涎水。

29.牛奶山药羹 牛奶250克,山药、面粉各30克。将山药切成丁状,加水文火炖煮,至汤浓后再加入牛乳,调入面粉糊,再煮沸。以上为一次量,每日1~2次,空腹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适用于慢性胃炎,有补脾益胃健脾止泻的功效。

30.猪肚山楂汤 猪肚1只,山楂100克,冰糖50克。将猪肚里外洗净后制汤,食肚饮汤。分作6~8次食完,每日3次,空腹食用,半月为1疗程。适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症,有健脾、益骨、生津的功效。

31.人参粥 取人参末6克,与粳米100克煮粥,加少许冰糖调味,每日早晚各吃1次。

32.红枣糯米粥 红枣15枚,去核,与糯米60克同煮粥,每日早晚各吃1次。

33.参芪茶 党参20克,黄芪30克,水煎,代茶饮。(二)寒滞脾胃型

患者可见脘腹痞闷或痛,口腻纳呆,泛恶欲吐,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身目发黄,其色晦暗不泽,可选用以下食材:

1.小茴香粥 炒小茴香30克,粳米200克。将小茴香装于纱布袋内扎口,入锅加水先煮半小时或40分钟弃药包,再加入洗净的粳米及适量水同煮至熟。酌加精盐、味精调味即可。早晚服用。健脾开胃,行气止痛。适用于寒滞脾胃的慢性胃炎,纳差等症。

2.鸡蛋冰糖酒 取冰糖500克,黄酒500毫升,水文火沸后打入鸡蛋12枚,搅匀,共熬呈焦黄色时即成。每日3次饭前服,每次20毫升。用治寒滞脾胃之胃痉挛。

3.鸡肚汤 鸡肚2个,花椒20粒。鸡肚即鸡胃,将鸡肚里外洗净放入花椒,加盐少许,湿纸包裹数层,火上煨熟,取出。切成薄片,趁热食用,每次一个,每日1~2次,连用1周。适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及小儿消化不良,有温中散寒作用。

4.生姜橘皮茶 生姜、橘皮各12克,水煎,每日分2次服。

5.蛋壳粉 取鸡蛋壳1个洗净,入锅内炒黄,研成细末,用开水冲服,每日1次。

6.龟肉猪肚汤 取乌龟肉、猪肚各200克,洗净,切成小块,共放锅内加清水和食盐炖熟。一日内分3次服食。(三)肝脾不和型

患者可见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善太息,或咽部异物感,纳食减少,食后胀甚,面色萎黄,大便溏薄等,可选用以下食材:

1.瑞香汤 山药120克,乌梅、甘草各30克,陈皮、木香各3克。将以上诸药为末,每次取适量做汤服食,每日2次。主治肝脾不和,胃脘胀痛,大便溏薄等。

2.生姜橘皮汤 取生姜、橘皮各20克,水煎取汁。一日内3次分服。用治肝脾不和型慢性胃炎、胃痛、呕吐黏液或清水。

3.玫瑰花茶 干玫瑰花9克,放茶盅内,冲入沸水,加盖片刻,代茶饮。(四)肝胃不和型

患者症见脘腹痞胀疼痛,痛而欲吐或欲泻,泻而不爽,或呃逆嗳气,善太息,腹胀痛剧,肠鸣走窜不定,矢气频作,矢气后胀痛得减,因情志因素而加重,可选用以下食材:

1.佛手露 佛手柑80克。每次取香气浓郁的佛手放入烧瓶内,加水适量,盖上瓶塞后接好冷凝管;用酒精炉给烧瓶加热,待烧开后收取蒸馏液。每日2~3次,每次1杯,温热饮用,连服4天左右。理气舒肝,悦脾开胃。适用于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神经性胃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

2.猪胆金豆散 猪苦胆1个,黄豆100克,将黄豆放入猪苦胆内,浸24小时,取出阴干,研成细粉。每日服3次,每次1克。功效清热降火,清肝和胃。主治肝火犯胃型慢性胃炎,症见胃中嘈杂、疼痛、喜喝冷饮、胁肋不舒、口中有异味,舌红、苔少者。

3.玫瑰露 玫瑰花约40克。每年4—6月间,在玫瑰花蕾将开放时,选取朵大、瓣厚、色紫、鲜艳、香气浓者,分批采摘后,用小火迅速烘干;烘时将花摊成薄层,花冠向下,待其干燥后,再翻转烘干其余部分;将干玫瑰花约40克放入烧瓶内,加入适量清水,将瓶塞盖上,接上冷凝管;然后将烧瓶置于酒精炉上加热,烧开后收取蒸馏液即得玫瑰露(玫瑰花的蒸馏液)。每日2~3次,每次80毫升左右,温热饮用,连服约6天。养胃宽胸,行气解郁。适用于肝胃气滞型慢性胃炎和神经性胃痛,胸闷郁结,恶心呕吐等。

4.香橼露 陈香橼约60克。每年9—10月份,采摘香橼的成熟果实,切成薄片后晒干或晾干备用;把香橼片约60克放入烧瓶内,加入适量清水,盖上瓶塞后接好冷凝管;然后用酒精炉给烧瓶加热,待烧开后收取蒸馏液即得。每日1~2次,每次1杯,连用4天左右。利膈健脾开胃。适用于气滞胃痛型慢性胃炎和神经性胃痛、胃胀、腹胀、消化不良、呕吐呃逆等症。

5.萝卜粳米粥 鲜萝卜汁100毫升,粳米100克。先将萝卜洗净捣烂,取汁100毫升,同粳米一块加水500毫升,煮为稀粥。早晚温热服用。疏肝理气。主治因肝胃气滞引起的胃炎。

6.羊肉萝卜汤 羊肉100克,苹果150克,豌豆100克,萝卜300克,香菜、胡椒、盐、醋各少许。①羊肉洗净,切成6分见方的肉块,香菜洗净切成段待用。②豌豆、苹果、羊肉、姜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1小时,再放萝卜块煮熟,放盐、芫荽即成。用醋蘸食。健脾和胃,健胃消食。适用于脾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7.核桃姜汤 取干姜适量,洗净切片,加水煎汤。取核桃仁适量,嚼细后用姜汤送服。用治酸心、吐酸水,适用于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8.参枣饮 取红枣10枚(去核),党参10克,陈皮6克,煎水代茶饮。每日1次,连服5~7日。可舒肝理气、和胃止痛,治肝胃不和型慢性胃炎。

9.蛋壳散 取鸡蛋壳适量,焙黄,研为细末。每日2次,每次1~3克。可养胃止酸,主治由于吞酸、吐酸而致的胃部不适。

10.炒木耳肉片 将黑木耳干品15克用温水发好、洗净,猪瘦肉60克切片放入油锅中炒2分钟后,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再加食盐适量,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每周3次。其中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配伍,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适用于肝气犯胃型,主证为胃脘胀满,攻痛连胁,嗳气反酸,每因情志因素而发,苔薄白,脉弦。治以舒肝理气,和胃止痛为主。

患者可见上腹部胀满,尤以剑突下胃脘部明显,疼痛时可连及胁部,情绪激动时更为显著,常有嗳气,嗳气后感觉较舒服。食疗可选择疏肝行气的食物,如:(1)菜汁炖蜂蜜:鲜芹菜120克,鲜车前草30克,鲜白萝卜100克,将三者洗净、捣烂、榨汁。将汁放置炖盅内,再加入适量上等蜂蜜,炖沸后服用。(2)佛手汤:佛手片12克,猪瘦肉(或去皮鸡肉)50克,切碎,然后煮汤饮用。注意不宜久煮。(3)金橘猪肚汤:金橘根30克,鲜猪肚1个,洗净切碎,二者同时放入沙锅内,加清水1000毫升煲汤,煲至350毫升左右,调味,饮汤食肚。(五)气阴亏虚型

患者可见胃脘隐隐灼痛或痞胀,饥不欲食,或胃脘嘈杂,或脘痞不舒,或干呕呃逆,时做嗳气,面色萎黄,口燥咽干,大便干结,小便短少,可选用以下食材:

1.玉参焖鸭 净鸭1只(约2000克),玉竹20克,沙参20克,各种调料适量。将玉竹、沙参洗净,切片,混合加水煮提取2次得玉竹、沙参浓缩汁约40毫升;鸭子由背部劈开,洗净,放盆内,加入盐、料酒、葱各少许,入笼蒸至熟烂;锅内注入原汤、鸭子、玉竹和沙参浓缩汁、精盐、料酒、白糖、葱,文火焖至鸭肉熟烂,将鸭子切成适宜的块,按原体形排于盘中,原汤用鸡油、淀粉勾成汁,浇上即成。食肉喝汤。滋补胃阴虚。适用于胃阴虚所致的慢性胃炎。

2.玉竹山药鸽肉汤 玉竹15克,山药20克,净白鸽1只,精盐及调料各适量。将鸽子肉切块,放沙锅中加玉竹、山药、精盐、调料,加水500毫升,文火炖煮60分钟,肉熟烂后饮汤食肉。随意服食。健脾益气,滋阴止渴。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补养,及气阴两虚型消渴病的辅助食疗。

3.平菇炖肉 猪精肉250克,鲜平菇250克,料酒、食盐、葱段、姜片、生油各适量。先将猪肉洗净,入沸水锅略汆片刻;然后把肉块放入锅中加入料酒,摆上葱节、姜片,注入清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用文火炖至肉熟烂,倒入平菇熟透入味即成。佐餐食用。本品具有改善人体新陈代谢、增强体质、防癌、抗癌之功效。适用于气阴不足的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病症。

4.沙参蛋汤 北沙参30克,红皮鸡蛋2个,冰糖适量。将沙参切小块,鸡蛋洗净,加水适量共煮,水沸10分钟后取蛋去壳,放汤中再煮并加冰糖,5分钟后即成。取汤温热饮,食蛋。每日1次,连用1个月。滋阴润燥,生津凉血,是阴虚血热型萎缩性慢性胃炎病人的常用食疗佳品。

5.山楂核桃茶 核桃仁150克,白糖200克,山楂50克。①核桃仁用水浸30分钟,洗净后,再加少许清水,磨成茸浆,越细越好,装入盆内,再加适量的清水稀释调匀待用(约200克);②山楂用水冲洗干净,拍破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中火煎熬成汁,去渣留汁约1000克;③将山楂汁倒入锅内,加白糖搅匀,待溶化后再将核桃缓缓倒入锅内,边倒边搅匀,烧至微沸即成,代茶饮。

6.八宝粥 芡实、山药、党参、白术、薏米仁、白扁豆各30克,茯苓、莲肉及粳米适量,煮成八宝粥。适宜于胃阴不足的上腹隐痛、疲乏无力、口干、舌质红少苔之慢性胃炎。

7.扁豆党参饮 炒扁豆、党参、玉竹、山楂、乌梅各30克,加水煎至扁豆熟透时,适当放入白糖饮用之。特别适用于气阴亏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

8.山药百合大枣粥 将山药90克,百合40克,大枣15枚,薏苡仁30克及大米适量共煮粥。每日2次服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百合清热润燥;大枣、薏苡仁健脾和胃。诸物合用具滋阴养胃、清热润燥之功。适用于主证是胃阴不足致胃脘隐痛,饥不欲食,口干咽燥,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治以滋阴养胃,清热润燥为主。

9.百合粥 百合90克,糯米和红糖各适量,加入适量的水,一起下锅煮成粥食用。每日1次,连服1周。功效滋养胃阴。主治: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见胃部隐隐作痛,呃逆,饥而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苔少者。

10.鲫鱼糯米粥 鲫鱼2条,糯米50克,上两味共煮粥食,早晚各服1次,功效补阴养胃,主治胃阴不足型慢性胃炎,见胃部隐隐作痛,时作时止,饥不欲食,舌红、苔少,脉象细数。(六)脾肾阳虚型

患者可见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或下腹冷痛,痞满纳差,泻久痢不止;或五更泄泻,完谷不化,粪质清冷;或面浮身肿,小便不利,甚则腹胀如鼓。可选以下食材:

山药羊乳羹 山药50克,新鲜羊乳500毫升,白砂糖或蜂蜜适量。将山药在锅中炒至微黄,轧碎辗为细末;将羊乳烧沸,加入山药末和白砂糖搅匀即成。每日1次。益气养阴,补肾健脾。适用于脾肾不足的慢性胃炎、呃逆反胃等的食疗调补。(七)胃中蕴热型

患者可见胃脘灼痛,拒按,渴喜冷饮,或消谷善饥,或见口臭,或牙龈肿痛溃烂,齿衄,大便秘结,小便短黄等。可选用以下食材:

1.桂圆石斛汤 桂圆5~10个,石斛10克,白糖少许。桂圆去壳,同石斛一起放锅中,加水,加白糖,小火烧沸一刻钟即可,不可久煮。做点心吃,具有补脾健胃、补心益智、除烦热的功能。胃热重出现舌苔黄者,可加入洗净的竹茹6克同煮。

2.麦饭石粥 麦饭石100克,大米100克。先将麦饭石捣碎成粉粒状,加水浸泡半小时后,放火上煮沸,用纱布滤取汁,去石;再将淘洗干净的大米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健脾和胃,清热去湿。常服此粥可治疗脾胃湿热型胃病、贫血等病。

3.三味蜂蜜汤 取丹参25克,檀香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去渣取汁,调入蜂蜜50毫升温服。每日1次,治瘀血中阻之慢性胃炎。

4.鲜蒲公英根18克,水煎,分3次,餐后服,每日1剂。

5.田七蒸肉 将田七4克研成细末,瘦猪肉200克切成片。用花生油将猪肉炒至八成熟时加入蒜片、食盐等倒入碗中,田七末放在肉上,入屉蒸熟。趁热食用或佐餐,隔日1次。四、慢性胃炎患者饮食注意

人们常说“人食五谷杂粮,孰能无疾”,而饮食入口,首先影响的就是胃。胃黏膜血管丰富,具有对食品的贮存、消化和运送功能。唐代著名医药家孙思邈也指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可极渴而饮,饮不宜过多。”说明了过量的饮食会使胃肠器官及其消化功能受到损害而导致疾病。同时,饮食过量会加重肝、胰、心、肾等脏器的负担,导致新陈代谢障碍,过多脂肪堆积,易患肥胖症、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这也是与其他疾病不同的地方。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使得人们无暇顾及如何“保护胃”,古人有云,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护胃”的前提,如何才是合理的膳食结构呢,养胃专家列出了九个字:“红黄绿白黑”和“一二三四”。

所谓“红黄绿白黑”,是五种对健康大有裨益的食物:“红”是指西红柿(即番茄),一天一个西红柿,患前列腺癌的几率减少45%;“黄”是指玉米、胡萝卜,这些食物含维生素A多。缺乏维生素A的孩子容易感冒、发热、患扁桃体炎;中年人容易患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容易眼睛发花、视力模糊;“绿”是指绿茶,因其含有的茶多酚具有相当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维持身体的健康活力;“白”是指燕麦片,它不但可降低胆固醇,还对糖尿病减肥有特别好的功效,此外还能通大便;“黑”是指黑木耳,科学实践证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净化血液,每天吃5~15克就行。

至于“一二三四”,是关于每个人每天健康膳食的四个要点。“一”是每人每天一袋牛奶,日本有句话是“一袋牛奶振兴一个民族”。我们中国的膳食有很多优点,但是缺钙,几乎90%的人都缺钙,正常人每天每人需要800毫克钙,但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伙食里只有500毫克,还有300毫克的缺口——正好一袋牛奶就有300毫克的钙,所以每天补充一袋牛奶,就补充齐了。个别人群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而致乳糖不耐受,可改成喝酸奶,还可补充肠道有益菌群。实在不行的,就喝豆浆。“二”是250克主食,每天250克碳水化合物,即半斤大米或麦面粉,可常更换种类,如粗粮杂粮、玉米燕麦之类,体力劳动多的可以多一些,一些稍胖的体力劳动者或是较少的女性可以适量减少一点,但吃饭要按四条规矩进行:饭前喝汤,进食速度慢,多咀嚼,晚饭吃得少,这样体重就很容易维持正常。“三”是三份高蛋白,每份可在1两猪牛羊瘦肉、一个鸡蛋,2两豆腐、2两鱼虾、2两鸡鸭、半两黄豆中任意选择,每天要有三份——比如早上吃了一个荷包蛋,中午吃一个肉片苦瓜,晚上吃2两豆腐或2两鱼。“四”是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有粗有细,就是要粗细粮搭配,营养有互补作用,一星期吃三四次粗粮,如棒子面、老玉米、红薯等,对健康有好处。不甜不咸是说不要净吃甜的,或不要吃太多甜的;也不要吃得太咸,一天吃6克左右的盐就适中。三四五顿,是指每天吃的餐数,一般人都是三四餐,怎样安排“五餐”呢——早餐与午餐中间加一顿点心餐,下午四五时吃一顿,晚饭吃得晚一些,这样总量不变而不是越吃越多。七八分饱是指吃饭要七八分饱——离开饭桌时还未饱,还想吃也让自己离开饭桌。

此外,进餐时还要注意“寒温”。其义有二:一指饮食的温度要适中,避免过寒或过热对胃肠的不良刺激。二指应根据各人体质的偏寒、偏热,选择相应的食物:体质偏寒者,则选用性温和食品;体质偏热者,则选用性凉或性平的食品。平日胃肠功能不健全者,还应尽量避免喝浓茶、吸烟、酗酒和进食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预防其发展成胃炎。因长期饮浓茶、吸烟均能刺激胃黏膜而引起炎症,酗酒可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甚至可导致胃黏膜糜烂而出血。五、预防慢性胃炎推荐菜肴

1.推荐养胃汤 鳙鱼党参汤【原料】鳙鱼1条,党参15克,草果1.5克,陈皮3克,桂皮3克,干姜6克,胡椒10粒,葱、酱、精盐各适量。【做法】将鳙鱼去鳞、鳃及内脏,然后将党参、草果、陈皮、桂皮、干姜、胡椒洗净,一同加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先快火煮沸腾,再用慢火炖,等鱼肉熟烂,再加入葱、酱和精盐适量,稍煮即可,佐餐食用,喝汤吃鱼肉。【功效】温补脾胃。适用于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消化不良,慢性肠炎等病症。【分析】鳙鱼,又名胖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眩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还可润泽肌肤。党参,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无机元素和氨基酸等,具有调节胃肠运动、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等作用。中医认为鳙鱼肉能疏肝解郁、健脾利肺、补虚弱、祛风寒、益筋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可用于食疗,认为党参能益气、生津、养血,用于中气不足、体虚倦怠、食少便溏。再用草果、陈皮、桂皮、干姜、胡椒等温胃健脾之品烹调,这款菜肴选材搭配既符合中医理论,又符合西医理论,还具有很高的操作性,故值得一荐。

2.推荐养胃菜肴 胡椒煲猪肚【原料】白胡椒10克,猪肚1个。【做法】将胡椒打碎,与洗净、切碎的猪肚搅匀,放沙锅内慢火煲至烂熟,酌加食盐调味服食。【功效】本方有温中止胃炎、健胃补虚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分析】白胡椒能祛腥、解油腻、助消化,其气味能增进食欲,中医认为白胡椒性热、味辛,能温中止痛,对胃寒所致的脘腹冷痛、肠鸣腹泻有很好的缓和作用。猪肚即猪胃,性微温、味甘,能健脾胃,补虚损。二者合用,共奏温中健脾、和胃止痛之功。

3.推荐清胃菜肴 玉参焖鸭【原料】净鸭1只(约2000克),玉竹20克,沙参20克,各种调料适量。【做法】将玉竹、沙参洗净,切片,混合加水煮,提取2次得玉竹、沙参浓缩汁约40毫升;鸭子由背部劈开,洗净,放盆内,加入盐、料酒、葱各少许,入笼蒸至熟烂;锅内注入原汤、鸭子、玉竹和沙参浓缩汁、精盐、料酒、白糖、葱,文火焖至鸭肉熟烂,将鸭子切成适宜的块,按原体形排于盘中,原汤用鸡油、淀粉勾成汁,浇上即成。【功效】滋补胃阴虚。适用于胃阴虚所致的慢性胃炎。【分析】玉竹性甘、微寒,养肺胃之阴,生津润燥。沙参性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清肺、益胃生津,常用于胃阴虚或热伤胃阴、津液不足的消化不良、吸收障碍。鸭肉中的蛋白质含量16%~25%,比畜肉含量高得多,肉中脂肪分布均匀,脂肪酸熔点低,易于消化,所含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较其他肉类多,能抗炎及抗衰老,还含有丰富的烟酸,对心肌梗死患者有保护作用。中医认为鸭肉性甘、咸、平,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的功效。以上三者合用于胃阴亏虚体质之人,可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4.推荐温胃菜肴 丁香鸭【原料】公丁香5克,肉桂5克,草豆蔻5克,鸭子1只(约1000克)。【做法】鸭子洗净,公丁香、肉桂、草豆蔻用清水3500毫升煎熬2次,每次20分钟,滤出汁约3000毫升,将药汁倒入沙锅,放入鸭子,加葱、姜,用文火煮至七成熟,捞出晾凉。在锅中放卤汁,将鸭子入卤汁煮熟,捞出,卤汁中加冰糖10克及少许盐、味精,再放入鸭子,用文火边滚边浇卤汁,皮色红亮时捞出,抹麻油即成。【功效】理气温中止痛。【分析】公丁香性辛、温,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用于治疗胃寒脘腹冷痛、呕吐呃逆。肉桂辛、甘、热,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用于心腹冷痛之症。草豆蔻辛、温,燥湿散寒,用于寒湿中阻之脘腹胀痛、呕吐泄泻。鸭肉性甘、咸、平,滋阴养胃、利水消肿、健脾补虚。共用可温中理气,健脾燥湿,用于脾胃虚寒、湿浊中阻的体质。

5.推荐健胃粥 参芪薏米粥【原料】党参12克,黄芪20克,炒薏米60克,粳米60克。【做法】将党参、黄芪、粳米、薏米洗净,以冷水泡透。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文火煮粥即可。【功效】健脾祛湿。【分析】党参性甘、平,可益气、生津、养血。黄芪性甘、微温,补气升阳、益胃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现代研究表明薏米可促进新陈代谢,减少胃肠负担,常食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有疗效,薏米性甘、淡、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共用可调理中焦湿困型体质,从而预防慢性胃炎的发生。

总的来说,慢性胃炎的饮食防治是个长期的过程,坚持以上饮食原则,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努力捍卫胃的健康,共同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六、其他疗法(一)蜂蜜疗法

蜂蜜是一种老幼皆宜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食品,其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和多种活性物质。它的营养保健作用和医疗效果十分明显。蜂蜜能润滑胃肠道,是治疗便秘的良药,还能促进胃黏膜修复,对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有治疗效果。最新研究发现,肠胃病特别是肠胃溃疡主要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而蜂胶对幽门螺杆菌有很强的杀灭作用,长期服用,可使胃部疼痛逐渐消失,溃疡愈合,具有增强消化系统功能及滋补的作用。

蜂蜜按花种分有枣花蜜、槐花蜜、荆花蜜等。按颜色分可分为深色、浅色。按人群分为老年蜜、儿童蜜。花种不同,香气不同,味道也不同。颜色不同主要是由于花种不同,色浅的蜂蜜清香,色深的蜂蜜浓重,但其主要营养成分基本相同。市场上根据不同人群研制开发了适合老年、儿童及补钙人群的蜂蜜,选择时应根据使用对象决定品种。老年人适宜选用老年蜂蜜、富钙蜂蜜、枣花蜜。儿童适宜选用儿童蜂蜜、富钙蜂蜜。婴幼儿适宜选用哺乳蜂蜜,普通人可选用槐花蜜、纯正蜂蜜等。

服用方法:市售新鲜蜂蜜可直接用温开水服用,也可配成水溶液服用,但不可用开水冲或蒸煮,因为这样可将有效成分,如酶等活性物质被破坏。蜂蜜最好使用40℃温开水或凉开水稀释后服用。

服用时间一般在饭前1~1.5小时,或饭后2~3小时较为适宜。神经衰弱者,应在每晚睡前服用。

服用剂量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成人每日100克,不要超过200克,分早、中、晚3次服用;儿童用量为每日30克,但应视年龄大小而定。用于治疗,以2个月为1个疗程;作为保健服用量可酌情减少,一般每日10~50克。(二)食用菌疗法

食用菌是指以菇、耳为代表的可食性大型真菌,常被称为山珍。食用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比一般蔬菜高几倍至几十倍)。所含氨基酸种类和数量接近人体的需要。它的脂肪含量低,且大多是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食用菌兼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大部分菌类都含有一些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多糖、多肽类物质,以及其他一些独特的药用成分,对防病、治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特别对癌细胞具有较强抑制和消除功效。其中有些菌类已成为著名的药用菌,在医药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食用菌分为野生和人工栽培菌。我国目前已知食用菌有850余种,已驯化成功供人工栽培的达60余个品种,其中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近20种,如香菇、蘑菇、平菇、黑木耳、银耳、滑菇、草菇、金针菇、茯苓、猴头菇、灵芝、竹荪等。

1.金针菇 金针菇又名金钱菇、冬菇等,因其颜色金黄,菌体细嫩,故名金针菇。子实体半球形或圆伞形,按子实体色泽,有白色和黄色金针菇之分。金针菇性寒,味咸,滑润。有利肝,益肠胃,益智,抗癌等功效。金针菇市售产品一般以鲜品和罐制品为主,干品较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