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全球史(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1:56:27

点击下载

作者:知行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全球史

极简全球史试读:

前言

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世界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既有繁荣辉煌,亦有艰难曲折;既有濯濯文明,亦有血腥黑暗。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记录着人类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兴盛与衰退、辉煌与悲怆、交替与更新,也预示着人类的未来。

它不但是过往的印记,更是当代的借鉴、后世的教训。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读史可以使人打开通往诸多学科的门径,学习历史,能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体会生存智慧,从历史人物的叱咤风云中体悟人生真谛。小到个人,是修身齐家,充实自己的头脑、得到人生启迪的需要;大到国家,是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古往今来,大凡有成就者,无不是博古通今之人。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不仅可以全面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增长知识,还可以提升深远的战略思维,培养开阔的世界眼光,从中汲取智慧、深化并拓展人生阅历。鉴于此,我们编写了这本《极简全球史》。

这是一部专为现代读者编写的历史知识读本。本书无论从内容选材还是体例编排、版式设计,均以适合现代读者阅读为宗旨。本书精心选择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内容,通过讲述一位位风云人物的丰功伟绩,描写一个个辉煌壮举带给人类的巨大影响,解密一幕幕历史事件后隐藏的玄机,让世界历史的整体面貌在读者心中渐渐清晰。本书每一部分的知识都形成系统、科学的有机整体,全书采取“通史”体例,既体现了时间的延续性,又体现了地域的广泛性,方便读者高效、全面地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翻开本书,历史人物栩栩如生,古代文明色彩斑斓,人类生活真切鲜活,历史事件宛然在目,是一部生动翔实的历史大画卷,是现代读者学习历史知识必备的百科类图书。

这是一座可以启迪读者智慧的知识宝库。全书材料新颖、内容丰富,既有政治、经济等历史常识,又有军事、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相关知识,涉及面广、包罗万象,吸收了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最新成就。本书还以精心编排的小专栏和大事年表来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帮助读者梳理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点,不仅增加了信息含量,而且对于读者开阔视野、增长智慧,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是一座图文并茂的历史博物馆。本书图文搭配独具匠心,以大量精美的图片为读者营造一座彩色历史长廊,这些图片包括出土文物、历史遗迹、现场照片、人物绘画等,与文字相辅相成,图文对应,将人类历史的丰富与精彩更直观、更真实、更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向读者展示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辉煌成就,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回归历史的时空隧道中,切实感受到历史的兴衰演变。另外,本书装帧设计时尚精美,页面鲜活生动,让读者在轻松享受视觉悦读的同时,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多一份感悟和思考。

这部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权威历史读本,能为读者提供最想知道、最应该知道的世界历史知识。一书在手,帮助读者开阔视野、掌握全球历史,增加知识储备。第一章 史前时期公元前3500年之前原始人类

人类到底是如何起源的?这迄今都是一个尚未完全解开的谜。至于人类起源于何时何地,就更是众说纷纭,远远没有形成大家公认的定论。

然而,不管怎么说,科学家一致认同,人类是由早期类人猿进化而来的,这一结论已经为多方面的科学研究所证实。例如,解剖学家发现,从总体来看,人类与其他高等动物特别是类人猿在骨骼、肌肉和器官构造方面有着很多基本的相似之处。胚胎学家则注意到,人类的胚胎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显示出某些动物的特征,比如说,胚胎在一个月时会有半圆形的腮,在两个月时还会出现发育不全的尾巴。人类学家对人类化石的研究更是证明,人类是由不同的类人猿进化而来的。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也发现了许多可以证明人类与猿类具有密切关系的证据,比如说,猿类血液的化学成分和人类的极为相似,猿类和人类身上有共同的寄生物,猿类和人类学习的方式也很相似,等等。总之,人类决非一夜之间凭空降临到地球上的,由猿到人,其间经历了千百万年的漫长进化过程。

自1871年达尔文在《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一书中提出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这一猜测之后,随着一系列早期人类化石在非洲的发现,非洲起源说逐渐为大多数科学家所认同。当前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古类人猿最早出现在非洲东部和南部,它们是由原始猿类逐渐进化而来的。到距今约1200万年前,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得非洲东部的大地上形成了一条大裂谷。这条大裂谷将非洲分割为东部和西部两个独立的生态环境,而在这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中,类人猿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东非大裂谷的阻隔成为人和猿分道扬镳的关键。大裂谷以西,依然是茂密湿润的丛林,在那里生存的猿类不需做出太大的改变,因此,它们进化的脚步就相当缓慢,至今仍停留在猿类阶段。大裂谷以东的情况则截然不同,由于地壳的巨大变动,树丛大面积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广袤的草原。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与现今猿类同一祖先的原始族群因为不能够适应新的环境而灭绝。但是,在这些以往惯于攀爬的猿类当中,也有一小部分渐渐适应了新的草原环境,它们不仅避免了灭绝的危机,而且在动物王国的千百成员当中脱颖而出,最终进化为人类。火的出现

约在160万年前,一些原始人已经掌握了一门全新的技术。他们学会了使用火,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他们能够烹饪食物,而不是吃生肉与植物;在冬天里,他们能够使得漏风的洞穴与躲藏地变得温暖;热与光还可以被用来防御动物。火的出现意味着他们比更早的原始人过着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

掌握火的原始人大约1.5米高。与先前的原始人相比,他们的大脑更大,四肢更长,更像现代人类,科学家们把他们称为“直立人”。直立人制造的工具比以前的原始人更好,他们发明了手斧,这是一种有着两个锋利刃的锐利的石头工具。手斧用来砍肉,因此直立人能够更有效地宰杀动物。这使得他们有着更大的动力发展他们的技术,例如发明诸如切刀这样更小的工具。

火的出现也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更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下来,这使得直立人比以前的人类走得更远。像能人,他们可能总是处于迁移的状态,搭建暂时的宿营地作为打猎和采集的基地。一些居住地可能是季节性的,在春夏季节,当水果、叶子和坚果丰富时,他们就居住下来。但是直立人走得更远,走出了他们的出生地非洲,定居在亚洲与欧洲。直立人学会使用火是巨大的技术进步。

在非洲早期人类化石的考察中,来自英国的利基家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路易斯·利基(1903~1972年)原本是一位赴肯尼亚的英国传教士的儿子,不过,他自幼对考古非常感兴趣,便决心在东非寻找遗存的早期人类化石。1931年,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发现了一些原始手斧。据推测,这些手斧是由生活在大约10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制造的。这个发现鼓舞了利基和他的家族,他们更加积极地进行科考。但由于利基身兼数职,再加上资金缺乏,他在其后20多年里在寻找人类化石方面进展甚微,直到1959年一个巨大突破的出现。这个新的发现不是利基本人而是由他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工作伙伴玛丽·利基完成的。玛丽在坦桑尼亚一个遗址进行仔细搜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看上去像是人类的牙齿和头盖骨碎片的化石。她把所有碎片拼凑在一起,并进行了年代测定,结果竟发现这是一个近乎完整的头盖骨,属于一个生活在180万年前大致与人相似的动物。由于玛丽发现的这一头骨下颌和牙齿很大,报界很快就把他称为“核桃夹子人”。奥杜威峡谷遗址位于东非塞伦格迪平原的奥杜威峡谷是最重要的古人类遗址之一,包括能人在内的几种人属化石就是在这儿发现的。这使得它成为寻找人类起源的一个重要的场所。奥杜威峡谷遗址包括了从10万年前到200万年前诸多化石的遗址,最古老的化石深埋于最深的岩石中。从粗糙的鹅卵石到石斧,散落的工具就在制造这些工具的生物的尸骨旁边。

然而,“核桃夹子人”其实并不是人,而是一种能够直立行走的高级猿类。不过,仅仅两年之后,路易斯和玛丽的长子乔森纳·利基就发现了一个同样生活在180万年前,而其脑容量却比“核桃夹子人”大得多的灵长类的头骨遗存。乔森纳判定,这个头骨的所有者应当属于“人”类而不是“猿”类,他就是现代人类的直系祖先,乔森纳甚至还将他命名为“有才能的人”。

1972年,利基夫妇的次子理查德率领的一支队伍在肯尼亚发现了另一个属于人类的头盖骨的碎片,这一头盖骨比其兄长发现的那个头骨更加完整,也更加古老,其生活的时间距今大约有200万年之遥,这就将人类起源的时间又往前推进了一步。当然,理查德的发现远非终点,两年之后,即1974年,美国人康纳德·约翰逊率领的考古队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大约325万年前的直立行走的女性类人猿的部分骨架,因为他们在清理这个类人猿骨架的时候,收录机中正播放着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带着钻石的露西在空中》,约翰逊就随兴将这个类人猿骨架命名为“露西”。“露西”的发现告诉我们,人类的起源时间可能会更早。同时,“露西”的存在还表明,两足行走之后,解放出来的双手并没有立即用来制作和使用工具,而是在脑容量增大之后,类人猿双手的作用才得以充分发挥。一些古人类学家现在认为,脑容量的增大首先是作为一种生物学上的优势而存在的,因为较大的脑容量可以更好地调节直立类人猿的体温。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自然之母”在设计人类的进化履历之时并非高瞻远瞩,把双手解放出来固然可以用于工具的制造,但这种情况在一两百万年后才开始出现。不过,尽管如此,直立类人猿在生存斗争中较其他猿类仍占有明显的优势,例如,它们可以用双手抓取食物,拿着食物逃跑,寻找隐蔽处食用,这比四足行走的动物用嘴来携带食物要方便得多。

因为早期的人类化石大多是在非洲南部发现的,所以研究人员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命名为“南方古猿”。然而,这一命名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它们虽然被称为“古猿”,可实际上却并非猿猴,而是原始的人类,南方古猿与现代人类同属于灵长目的人科。与现代人类相比,南方古猿的特点是身材非常矮小,大约有1米高,体重25~55千克,而且其脑容量也仅仅有大约500毫升,这与现代人类所拥有的平均1400毫升的脑容量比起来相差甚远。可即使这样,研究人员经过对他们头骨的仔细分析,还是推测他们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语言交流的能力,并且以南方古猿当时的智力水平,已经完全可以进行复杂的冒险活动,他们经常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找制造工具用的石头,考古学者还找到了他们制作的砍制工具、刮刀以及其他加工食物的工具。南方古猿就是这样运用自身的智力和工具一代一代地生存和繁衍下来,并且逐渐扩大生存领地,其足迹广至东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猎人的武器

到冰川期晚期,武器已经发展起来了。当食物稀少时,猎人承受不起猎物的逃跑。因此尽管矛头和鱼叉头仍由石头、鹿角与骨头做成,但它们被精心地打磨,很好使用。修理矛北美科罗维斯尖状器的石矛头是耐用的。但是木柄容易破裂,猎人们得经常换柄。他们通常劈开柄,塞进矛头,用筋绑好结合处。鹿角做成的尖状器猎人们利用鹿角制造致命的鱼叉尖头。通过打凿一边的槽口,然后磨好,他们就制造出带刺的尖头。其优点在于,掷向动物时比较容易,当动物跑时,不会溜开。现在北极的猎人仍使用这种带刺的尖状器。

南方古猿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进化,到了大约100万年前,他们在地球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具有更高智力水平的新的原始人类。当前,科学家们一般将南方古猿之后的人类历史分作能人和直立人两个阶段。能人与现代人类更为相近,他们制造工具的技能也更为成熟;而与能人比起来,直立人的进步更为显著。露西这是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生活在超过300万年前的一个人种的骨骼复原图。考古学家们给它取名“露西”。骨骼显示它是一个瘦的女性,身高超过1米,体重大约27千克,能够直立行走。纤细的身材与直立的姿势表明它比其他南方古猿更类似人。

直立人在距今250万年前至20万年前活跃在地球上。从体质的角度看,直立人与其前辈南方古猿的区别很大。南方古猿的身高仅仅1米多一点,直立人则与现代人类的身材相近。更为重要的是,直立人的脑容量比南方古猿平均要多出大约一倍,达到了1000毫升左右,而且相关的化石证据还表明,直立人大脑的形状已经朝着我们现代人的大脑方向进行演化。因此,他们能够制造更为复杂的工具,除了简单的砍制工具和刮刀之外,他们还制造了能用来切割的刀具和手斧,这些工具不仅在狩猎和处理食物的时候非常有用,还能够用来保护自身不受野兽的侵害。大事记

*公元前1万年,纳图夫文明在西亚发展起来。人们建造圆顶的石屋,捕猎山羊并采集野生的小麦。

*公元前9000年,亚洲人口开始增多,人类出现了新的生活方式,如放牧。

*公元前9000年,美洲的人类开始捕猎各种小型动物。同时逐渐演变出一种居所更稳定的生活方式。

*公元前5000年,美洲的工具更加专业化,发明了磨石用来加工植物食品。

*公元前3500年,北美的人类开始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制造尖状器猎人用鹿角做成的槌打击一块大的燧石,把每边的碎片去掉,一直到石片厚度合适。然后他们再用尖状鹿角打磨尖头边缘周围,去掉碎石,制造出锋利的刃。之后,他把尖头放在劈开的木棍中,用筋绑好。随后他用骨槌打击尖头的底部,去掉薄片,制造凹槽的形状来适应柄。

此外,直立人所取得的一个意义极为深远的重大进步是懂得了如何很好地利用火,他们用火来烹煮食物和取暖,也用火来防范大型动物的攻击。因为火的使用,人类的食物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存条件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体质和智力都有了显著的进步,人类的数量也开始大幅度增长。

直立人还有一项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对语言的应用。最近科学家对直立人的喉部进行的复原研究表明,当时的直立人可以发出我们现代人能够发出的大多数声音。另外,尽管语言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化石遗存,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直立人的工具是按照一种只有通过复杂的语言交流才能够制定的规则体系来制造的。他们肯定知道如何在猎捕大型野兽以及加工、分配这些猎物的过程中进行很好的合作。而在这类合作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在食物采集和食物加工的过程中确立了互利性的男性和女性角色。这种协同合作,反映出直立人的智力水平和语言能力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直立人拥有了功能更为强大的工具,学会了使用火,也掌握了较为复杂的语言,这些优势使得他们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迅速增强,由此,他们生存的地域也越来越广。南方古猿从未走出过东南非洲,而直立人的足迹已经远远越出了这一范围。大约在200万年前,直立人已经迁徙到北非、欧洲、西南亚、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广大地区。到了20万年前,在整个东半球所有的温带地区,他们到处扎根生存,并继续在体征上朝我们现代人一点一点地靠近……

当然,人类发祥地的非洲起源说仅仅是多种人类起源假说当中最为通行的一种,事实上,当前尚未有足够的证据说明非洲是人类唯一的发祥地。在非洲之外,呼声最高的观点就是将亚洲视作人类的另一发祥地,不过,这种观点同样缺少足够的化石证据来支撑。总之,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研究尽管已经进行了100多年,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方面的研究当前仍处于起步的阶段,更为重大的发现尚有待后来者更进一步的努力。智人

直立人拥有了有效的工具、火、智力和语言,生存空间遍布了非洲和欧亚大陆,但仍在不断地演化着,这个进化过程仍相当缓慢。最终,他们也像南方古猿一样,在智力水平更高的人种出现后,也就是大约20万年前,在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从那时起,地球上出现了“智人”,即“智慧的人”。古人类学家认为,在直立人和完完全全的现代人人种之间有两个过渡性的智人阶段——原始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生活在20万年前到4万年前),这两者都属于早期智人,而晚期智人的身体特征则基本上和现代人一致,所以通常就将他们称作现代人。一般来讲,新石器时代以后,即距今大约1万年前到现在的人类都被看作是现代人。准备使用的兽皮打猎来的动物不仅仅是肉的来源。大型动物的皮可以取下来,清理干净修理好。然后它们被制成衣服,制成遮盖物,以及简单的包和袋子。

早期智人的大脑与我们现代人的大脑容量已经很接近,更重要的是,他们大脑的结构也与现代人的非常相似,用来对事物进行反应、注意和思考的大脑前半部分特别发达。虽然智人没有野兽那样的利爪、坚喙、犬牙等天生的保护器官,也没有巨大的力量,但智人却拥有其他动物远远无法企及的非凡智慧。这就为智人的生活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智慧来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这种生理上的特征也使智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周围环境,找到更有效的利用资源的方法,并通过彼此交流与合作来完成日益复杂的工作。研究人员还提出,智人在躯干与四肢骨骼上的特征是:充分适应了直立姿态,走路时两足交替跨步,这也为智人的活动提供了充分的便利。近来,在发现智人化石的一些地方,还同时发现了很多河马、羚羊等动物的骨骼以及多种相当先进的石器。这充分说明,智人当时主要的食物是肉类,而且捕猎的水平还非常高。早期的打猎者

早期智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寻找食物。有些人群在草原上捕猎羚羊群。其他的人尾随山羊或野羊到山上,或者到海边捕猎海豹与其他海生物。海豹对生活在海边的北方人来说,海豹等是有价值的猎物。这些动物可以提供肉类、兽皮、骨头(用来制造工具)以及鲸油。骨雕人类是唯一的艺术家,早期的猎人喜欢雕刻他们打猎得来的生物,而动物的骨头就是理想的材料——足可以用来雕刻,而且又有一定硬度。以色列卡夫扎遗址的头颅这是令考古学家疑惑不解的几种头颅之一。专家们不能确定这是尼安德特人的,还是智人的。最新的研究表明,这是两种原始人一起生活并杂交的种类,因此像这样的人种具备两者的特征。

考古专家还发现,当时的智人已经有了相当复杂的行为,这些信息来源于智人的化石。有些智人的头骨上有刀痕,有些智人小孩的头骨还有着非常明显的光泽,这是由于骨骼被人们用作装饰品或者器皿,经常被触摸造成的。专家们认为,当时的智人之所以保留儿童的骨骼,可能是他们把这当作一种纪念儿童的形式。这也说明人们对死亡已经产生了某种认识和感情上的反应,其他非人类动物则不会有这样的行为。人类的体型早期智人的体型与现代人看起来相似,除了他们身材矮一些。他们直立的身材可以使他们适应两腿行走。

智人超凡的智力使得他们的生存能力大为加强,可以适应更多样的气候环境,种群遍布世界各地。大约在10万年前,智人就已经“独霸”了整个东半球,居住在非洲、欧洲和亚洲温暖的地带。此后,智人又很快地越过了气候温和的区域,成群结队地迁移到越来越寒冷的地方,靠着他们的智慧,智人可以用动物皮毛制作衣服,建造有效的藏身避寒之所,来抵御严寒。大事记

*公元前15万~前12万年,最古老的人种——古智人出现。

*公元前10万年,现代人类在非洲开始出现。

*公元前10万~前7万年,南部撒哈拉的非洲遗址表明有现代人类居住。直立人仍然存在,但逐渐为早期智人所取代。

*公元前10万~前4万年,撒哈拉地区比现在冷。原始人穿越撒哈拉到达北非。

*公元前7.5万年,北半球的冰盖开始变大。早期人类的遗址到3.5万年前,早期的人类跨越了非洲绝大多数地区。他们发展出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具以处理不同的情况,并利用发现的不同的材料。例如北非的人类制造出相当精致的石刮器和手斧,这些与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制造出的工具相似。然而在南部,许多工具是不太精致的石刮与尖石,但是仍然很锋利。

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大,因为人类拥有非凡的智慧,能生产出各种各样有效的工具。同时,他们的繁盛给其他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由于智人的大量增加,世界上很多大型动物都遭遇了灭绝的悲惨命运。例如,美洲的猛犸象、乳齿象,欧洲的猛犸象和多毛犀牛,澳大利亚的大型袋鼠等。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物种的灭绝一方面是因为地球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环境的改变,使它们不再适应,另一方面就是人类的狩猎活动加快了它们的毁灭速度。从智人出现在地球上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成为自然界最强大、最有竞争力的生存者,因此,那些体形庞大、智能较低的动物的在劫难逃,也就不难理解了。

最后,专门介绍一下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属于早期智人的一种,简称“尼人”,之所以这样取名,是因为1856年,考古专家在德国尼安德河的尼安德特谷地发现了他们的骨骼化石。最值得一提的是,“尼安德特”一词现在经常被当作“原始”和“愚蠢”的意思,但研究人员分析,在遗传学方面尼安德特人与现代人几乎相同,就好比现代人各种族之间的区别。换言之,尽管尼安德特人的胸围比我们现代人要宽,其颅骨形状与现代人有所不同,他们的前额仍像猿类那样呈斜坡状,但是,他们身体的整体轮廓已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了。

尼安德特人制造工具的技术相当高超,而且打猎技术也是一流的。他们可以用石头制成近60种不同的专门工具,包括刀、凿、钻孔器、矛头等,还能用骨头制成比较精致的工具。另外,尼安德特人已经知道用树枝来搭建栖身场所,或者寻找洞穴蔽身,也懂得了用火取暖。尼安德特人对自己狩猎技术相当自信,以至于他们形成了这样的习惯:不是见到所有的动物都捕杀,而是只捕猎其中一种猎物,比如熊或鹿。更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尼安德特人会以一种尊敬的方式来埋葬死者,他们甚至还会用食物和用品来陪葬。显然,他们的行为当中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社会的影子。人类的出现与进化

人类是自然选择的产物。回顾人类进化的历史,大约200万年前,最早的原始人类出现,从那时开始,他们朝着我们现代人一步步地进化。原始人先后经历了直立行走、制作工具、学会狩猎、学会用火、掌握语言等重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体质逐渐增强和改善,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从而使人类距离兽类越来越远,而距离现代人越来越近。语言的产生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形成的,是在劳动和生活中产生的。语言自从形成之初,不同部落、不同人群之间就存在着差别。在现代人种形成的同时,不同的语系也渐渐形成了。在生活和劳动中,同一或相邻地区的人群中,对各种各样事物、感情的表达方式日趋接近,其发音的声带振动方式也逐渐趋向一致,并被一代代流传下来,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系。如分布于亚洲东部的汉藏语系,包括了汉语、日语、朝鲜语等;分布于西亚和北非的闪含语系,包括阿拉伯语、古埃及语族、库希特语族等;分布于东南欧至印度的印欧语系,包括印度语、斯拉夫语、日耳曼语、希腊语等,该语系是当前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的一个语系,欧、亚、非、美、大洋各洲将近30个国家使用这一语系的语言。其他的语系还有突厥-蒙古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等。

原始人前肢的解放,双手的进化,使他们拥有了高度的控制能力和操作技巧。这种能力和技巧除了依赖手本身的结构以外,更重要的是大脑的控制和指挥能力。无论肢体如何适合具体操作,如果缺少神经系统的有效指挥,它们的价值将不复存在。只有大脑和肢体的相互配合,人世间众多的美好事物才能够被人们创造出来,人类才能够更好地驾驭他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人类最伟大的单项发明——语言,是交换复杂信息时无可比拟的媒介,也是社会参与的重要部分。交流是所有动物沟通的桥梁,但动物并不具备语言交流的本领,唯独人类能够运用语言交流。例如,昆虫社会通过身体发出的特定化学物质来交换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一套交流体系,这是它们能够进行复杂劳动的基础。鸟类和哺乳动物主要采用声音来进行交流,当然身体的姿势和动作也能够传递信息,例如,歪脑袋、弓背、竖毛——这些都是动物传递信号的方式。但是,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我们的语言拥有大量的词汇和复杂的语法结构,正是语言的运用,为我们具有高度文明的现代人的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我们人类所拥有的并不仅仅是语言和高智能,在此之外,我们还拥有正义感、审美愉悦、非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自我意识,等等,而所有这些共同创造了一种无法言说的微妙的存在,那就是人的精神与灵魂。

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来看,人类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物种当中的一种,其进化也离不开生物进化的总体框架。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生命——微生物。从微生物到高等动物,这期间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在这漫长的进化历程当中,曾先后有多个物种占据过主导的地位,例如史前的恐龙。然而,自人类出现并成长起来之后,地球上就再也没有第二个物种能够与人类争雄,人类当之无愧地成为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统治者,并且其统治的广度和深度远非此前任何一个物种所能企及,而且这一状况将持续下去。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

人类当年在非洲大草原刚刚诞生之时,与其他的动物相比并没有强大的优势,为什么今天却成了地球上独一无二、高居统治地位的物种呢?那是因为人类具有独特的、超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人类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就能很好地应对周围的环境。生活在寒冷地带的兽类离不开厚实的皮毛,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需要有驼峰,生活在水中的鱼类需要有鳍……人类虽然并不具备那些相应的器官,但是却可以通过自身创造出来的物品,也就是经过新的非生物学的途径,来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当人类运用其超凡的大脑去适应所处的环境,而不是像其他动物那样任由环境来改变自身特征的时候,人类就已经远远超出地球上的其他物种而高高在上了。

万千地球生命,人类是最高的成就,因为人类具有最为独特的智能和最为独特的思想,人类的出现使得这个世界为之面貌一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的出现是地球发展进程的第二大转折点。第一大转折点是生命从无机物中脱胎而出,在此之后,生物种类都通过适应其生存环境,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的方式来进化,如果一个物种的基因突变符合自然选择的要求,它就会逐渐地变得发达和繁盛起来。其实这种进化模式也是人类由更新世灵长类动物一直进化到智人这一历史时期所经由的道路,但是随着现代人类的出现,这一进化过程发生了变化,因为人类可以依靠智能,而不是改变自身的基因去适应环境。今天,随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人类已不仅仅能够改变自身所处的环境,甚至还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图去改变自身的基因,这样一来,地球生命演进过程中的第三个划时代的转折点也为期不远了。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智人现代人人类种族的形成

由于气候变化和追逐食物,人类自出现以后就开始逐步向更为宽广的生存空间扩散。南方古猿运用自身的智力和工具生存、繁衍,占据了东南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可他们从未走出过这个区域;而直立人的足迹则已到达了北非和欧亚大陆,此后,到了大约20万年前,人类已经在东半球几乎所有的温带地区扎下了根。躲藏处在法国南部的阿马塔,有证据显示原始人用简单的遮盖物建立了营地。这些小屋由树枝组成,用石头压住。

大约在6万年前,人类进一步扫清了以前制约他们的障碍,生活范围开始扩大到更为广阔的地域。那时候,寒冷的气候使高纬度地带的海水冻结成冰川,这造成了海平面下降,从而使得连接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大陆桥渐次显露出来。于是,小股的人群开始跨越这些大陆桥,在印度尼西亚和新几内亚群岛居住下来。随后,大约5万年前或者更早,人类就已经到达了澳大利亚。此后,可能从2万年前开始或者更早一些的时候,又有一些人群穿过了连接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大陆桥,来到北美大陆。不久,这一人群又迅速扩散到中美及南美地区,然后慢慢地遍及加勒比海群岛,直到遍布了整个西半球。到了约1.5万年前,人类的社会种群几乎出现在地球上任何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古老的文明

与更早的原始人相比,早期直立人可以制造各种工具,尽管大量保存下来的物品是他们的石头工具。他们是熟练的石工,制造锋利的工具用来切肉、砍植物和划兽皮。或许他们也是制木者,用木头来建造简单的房子,以及制造矛与棍等武器。双刃石器直立人最常用的且最有用的工具是双刃石器。这种双刃石器用来砍或剁东西,拿在手里正合适,易于携带。直立人直立人看起来更像现代人——除了他们那像猿的脸。但是他们没有现代人高。颜料在欧洲波希米亚的比科福,人们发现石头上点缀了红赭色,一种自然土的颜料。这些发现所属的年代是25万年前,这表明人类或许已经在装饰他们自己的身体或他们制造的东西了。他们把赭石和脂肪混在一起作画。

在人类向全球扩散的过程中,即大约从5万年前开始,人类种族也逐渐形成。人类出现种族差异的原因是生存环境的不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一年之中受到太阳直射的时间长,气温高,紫外线强烈。居住在此地的人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特征,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皮肤内黑色素含量高,由此形成了黑色人种。此外,黑色人种还具有鼻子扁平、头发卷曲等与炎热的气候相适应的体征。欧洲、北非、西亚等地区,由于一年当中受到的阳光直射的时间短,气候较为寒冷,紫外线也弱,因此皮肤不需要太多的“遮光剂”——黑色素的保护,所以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群,皮肤呈浅色,逐渐进化成了白色人种。除了肤色较浅以外,白色人种的身材较为粗壮高大,体表毛发密稠,鼻子高窄,鼻孔通道较长,这些都是与寒冷的气候相适应的体征。而北亚、中亚、北欧、东亚、东南亚、太平洋诸岛、新西兰、印度洋诸岛等地区,受到的阳光照射仍然较强,在这些地区生活的人群,皮肤里的黑色素并未丢失太多,最终进化成了黄色人种。黄色人种具有头发直而硬、胡须少、鼻宽度中等、鼻根低矮或中等、眼球呈褐色等身体特征。此外,还存在着棕色人种。棕色人种主要指的是澳大利亚土著住民,他们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19世纪,澳大利亚原住民被归为黑色人种,但是,在20世纪初期,新的研究发现澳大利亚原住民与非洲的黑色人种之间存在着很多的区别,由此,人类学家卡尔顿·库恩把澳大利亚原住民和一些其他太平洋岛屿上的原住民归类于单独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种——“棕色人种”。当今,分子人类学研究也证实了他们遗传基因的独特性。从体征上来看,棕色人种的皮肤为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并且卷曲、鼻子宽、口鼻部前突、胡子和体毛发达。大事记

*100万年前,直立人在欧杜瓦伊峡谷定居。

*100万年前,直立人发明了手斧。

*公元前90万年,直立人出现在爪哇中部。原始人的长距离迁徙表明他们适应了不同的环境。

*公元前70万年,直立人经由约旦、雅姆克河以及以色列到达吴比迪亚。

*公元前50万年,直立人在欧洲定居。

*公元前40万~前23万年,直立人生活在中国北京的周口店。直立人的居住地这些成功的原始人从非洲迁徙到亚洲与欧洲。除了在中国的遗址外,在欧洲还有许多的遗址。绝大多数欧洲的遗址中,专家们不能确定这些定居者是直立人还是我们人种的早期形态。

总而言之,人类种族是在人类不断扩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人类到了某个地域以后,就会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比如说,各人种肤色的变异就是受到地理纬度的影响,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斜射越来越严重,紫外线的辐射量也越来越弱,人类的肤色也就由深变浅、由黑变白。在近代全球化交流开始之前的漫长时期里,分散到世界各地的人群逐渐适应了各自的环境,而且彼此较为隔绝,久而久之,就产生了不同的人种分化。学会用火的革命性意义

约在160万年前,一些原始人已经掌握了一门全新的技术。他们学会了如何使用火,这极大地改变了他们的生活。突然之间,他们能够烹饪食物,而不是吃生肉与植物。在冬天里,他们能够使得漏风的洞穴与躲藏地变得温暖。热与光还可以被用来防御动物。火的出现意味着他们比更早的原始人过着更为安全舒适的生活。

掌握火的原始人大约1.5米高。与先前的原始人相比,他们的大脑更大、四肢更长,更像现代人类。科学家们把他们称为“直立人”。直立人在其他的方面更为发达。他们制造的工具比以前的原始人更好,他们发明了手斧,这是一种有着两个锋利刃的锐利的石头工具。手斧用来砍肉,因此直立人能够更有效地宰杀动物。这使得他们有着更大的动力发展他们的技术,例如发明诸如切刀这样更小的工具。直立人穴居的直立人准备在他们的洞前烤肉。在烤肉之前,一个人在准备石头工具以切割动物,另一个看护火,两个小孩协助一个大人肢解动物尸体。

与更早的原始人相比,直立人有着更为发达的社会技能。他们可能已经发展出简单的语言,这使得他们可以相互交谈与协作,意味着他们可以作为一个团体执行任务,如狩猎大型的动物。在打猎过程中,他们也使用火。一些考古学家认为,他们举着火把把大型动物驱赶到伏击地,这时候一大群人就会一起杀死动物。

火的出现也意味着他们能够在更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存下来。这使得直立人比以前的人类走得更远。像能人,它们可能总是处于迁移的状态,搭建暂时的宿营地作为打猎和采集的基地。一些居住地可能是季节性的,在春夏季节,当水果、叶子和坚果丰富时,它们就居住下来。但是直立人走得更远,走出了他们的出生地非洲,作为第一种人属定居在亚洲与欧洲。直立人的头颅直立人的头颅比能人的要大要宽,这就使得大脑更大。由于直立人的颚骨向前凸,所以这一人属比现代人类看起来更像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