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动产的束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仓储模式探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0 15:40:26

点击下载

作者:金雪军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打破不动产的束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仓储模式探讨

打破不动产的束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仓储模式探讨试读:

前言

金雪军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于世界上每个经济体中,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发展经济、带动就业、促进科技进步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由于中小企业担保基础差、抵押物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往往成为了融资的“弱者”,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能及时融集到其发展所需的资金。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能很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目前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不少集中在发展金融支持体系、进行融资制度建设、改善融资宏观环境等方面,考虑到目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要通过这些途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作为世界性并长期存在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需要通过发挥市场功能,运用市场手段来解决。鉴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特点和我国银行信贷在融资体系中的权重,银行等金融机构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和融资方案设计,通过在信贷市场上寻找多个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建立一种特殊机制来缓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困境的做法更为迫切并切实可行。从中国目前银行信贷体系看,可以说是以不动产为支撑的体系,不仅不动产贷款占了银行贷款相当比重,而且几乎所有的银行贷款都首先考虑的是否有不动产作抵押担保,包括银行的贷款审批体系,风险控制体系,无不打下这一烙印。而这些正是中小企业满足融资需求的最大瓶颈,因为中小企业最缺乏不动产的抵押担保。因此,迫切需要在不动产以外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解决方案。在商贸物流业高速发展、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理念日益强化、仓储管理日益成熟的今天,从金融仓储入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案成了新的思路。《冲破不动产的束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仓储模式探讨》凭借制度创新,集合信息、资金、产品等多种资源,突破不动产的束缚,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和流动资产进行融资,引入中小企业融资的新理念,提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技术瓶颈的新方案,使中小企业在信贷市场融资有了新的更加广阔的通道。

金融仓储服务模式是仓储服务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创新融资服务模式。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盘活流动资产和存货,解决资金短缺难题,充分发挥存货资产作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意义主要是扩大业务规模并进行金融服务与产品创新,为银行带来新的业务理念与盈利模式;对于仓储企业而言,其意义是使仓储企业的业务领域向金融领域延伸,为仓储企业开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业务方向。在金融仓储业务过程中,仓储企业以金融机构代理人和中小企业担保人的双重身份参与其中,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间的不对称信息,可以有效地缓解金融机构“想贷不敢贷”和中小企业“想借借不到”的资金供需矛盾。

本书是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创新模式系列探讨的又一本著作,与前三本《桥隧模式》、《路衢模式》、《平台模式》是一脉相承的。在改善以往借贷状况的过程中,传统担保模式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风险收益不对称的问题最为突出,即担保公司仅仅收取少量担保费却要承担整个借贷过程中的大部分风险。创新型的贷款担保运作模式,即桥隧模式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通过引入第四方——投资,架通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了价值链的扩延,达到了四方合作共赢的局面。但在推广“桥隧模式”的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另一种创新性模式——路衢模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担保模式缺陷和桥隧模式的限制,借鉴并吸收了桥隧模式的精华,拓展了桥隧模式,通过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等形式,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平台模式”则从更广的角度整合政府与市场资源,通过建立一个中小企业创业融资平台为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提供全方位服务。而本书提出的金融仓储服务模式更是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打开了另一扇新的门窗,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十分积极和广泛的作用,它将仓储服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通过第三方的监管,实现了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同时也实现了各方主体的共赢。

产业就像人之躯体,商贸就像人之水分,金融就像人之血液,躯体、水分、血液于人不可缺少且必须有序循环,形成一体,对一个经济系统来说,产业、商贸、金融也同样如此。金融仓储服务模式是仓储业务服务和金融服务两者结合的产物。在我国金融仓储服务业务的实践中,围绕着银行、仓储企业、中小企业三方主体,商业模式正在不断地发生演化: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创新模式向纵深方向发展;仓储企业由单纯的拥有仓库资产的企业向第三方监管企业、中介管理公司等经营方向发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向更广的范畴发展。金融仓储服务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具有共赢特征的金融服务产品,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和各主体,逐渐迈入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宽广大道,并形成了巨大的社会需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本书的研究与写作得到了杭州银行的大力支持,吴太普董事长、江波副行长、陈宇总经理等给了很多指导与帮助,得到浙江涌金仓储公司童天水董事长等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可以说,浙江金融家在实践中的探索是我们研究与写作的源泉与基础。最后,敬请读者批评指正。金雪军2011.5第一部分背景剖析

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于世界上每个经济体中,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发展经济、带动就业、促进科技进步等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现代经济中,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在自有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金融业的支持成了中小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素。由于中小企业信用基础差、抵押物较少、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而往往成为了融资的“弱者”,很多中小企业并不能及时融集到其发展所需的资金,从而阻碍了生产、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由此导致了企业的破产。

对于中小企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可以让我们更明白解决其融资难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入手,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了解融资难表象下的原因,才可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通过长期的不断研究,众多学者和实践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做出了积极的实践尝试,希望能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包括桥隧模式、路衢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的分析和思考以及实践的检验,这些融资模式的有效性和优势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肯定,却也暴露出不少不足和局限,催生新的解决思路。于是,我们从融资过程中相互关联的不同经济主体出发,分析其需求,由此引出新的融资模式。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主要应该发挥市场功能,依靠市场手段进行运作,例如传统的担保模式、银行贷款等。以市场为主导的中小企业融资有利于发挥市场的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分配,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能力。金融仓储服务模式凭借制度创新,集合多种企业、资金、金融产品等资源,实现了融资关系中各方福利的优化,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为银行带来新的盈利模式和理念脉络,为拓展仓储企业的业务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创新。1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

基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对融资难现象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是解决的关键,一些已有的融资制度如传统担保、桥隧模式、路衢模式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但也存在不少局限性。本部分内容将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探究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公共性”和“市场性”的综合策略,以期为缓解乃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1.1 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要探讨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必须首先给“中小企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2003年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对中小企业的定义结合了行业的特点,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对企业进行划分。根据这些因素进行划[1]分,现行的标准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如表1.1所示。在实践中,中小企业的划分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概念。从理论上来说,中小企业是指规模较小或者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广义的中小企业一般是指除国家确认为大型、特大型企业之外的所有企业,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狭义的中小企业则不包括微型企业。本书中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以狭义含义为标准。表1.1 我国中小企业界定标准(单位:人;元)行业职工人销售额资产总备注数额工业3003000400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三项~万~0万指标下限,其余为小型企业2003亿~40亿建筑业6003000400~万~0万3003亿~40亿批发和1003000中型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两项零售业~万~指标下限,其余为小型企业2003亿1001000~万~5001.5亿交通运5003000输和邮~万~政3003亿04003000~万~1003亿0住宿和4003000餐饮业~万~8001.5亿

发展中小企业是发展中国家振兴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途径。欧美国家经济的发展说明,中小企业的发展是其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等的主要动力。亚太经合组织2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户数占各自企业总量的97%~99.7%,就业占55%~78%,GDP比重占50%以上,出口总量占40%~60%;德国把中小企业称为国家的“重要经济支柱”;日本则认为“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日本的繁荣”;美国政府更把中小企业称作是“美国经济的脊梁”。

对于我国来说,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意义也十分重大。从数量来看,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企业群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据国家工商[2]行政管理总局的数据统计,如图1.1所示,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约45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88%,提供就业数量约3.4亿个,占全国就业总数的44%,贡献GDP约10.5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35%。巨大的中小企业数量决定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增进效率、完善管理、提高要素使用率才能增强自身实力,优胜劣汰的不断循环激活了市场竞争,提高了市场效率,有效地引导了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增长。图1.1 各类型企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注:本图表中不含个体工商户;小企业和中型企业的定义按照四部委2003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按照中国统计年鉴工业小企业占比将小企业的GDP贡献从中小企业中划分出来。

中小企业提供了80%的城镇人就业,第三产业在中小企业中占70%,由此看出中小企业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三产业有着明显的优势。在近年来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政府机关精简人员,在这样的局势下,发展中小企业将充分吸纳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有助于提升第三产业和私营经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改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因此,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带动GDP、税收、就业的增长,对“保增长、促民生、保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外向型特点十分突出的背景下,随着大量中小型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和外向型经济的生力军,是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中小企业可以在高效快速的发展中为我国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乡镇人口众多,中小企业支撑着绝大部分地方的服务业和零售业等,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满足人们生活的基本需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农村工业、乡镇企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的重要财源,在保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健康迅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技术创新上,近年来70%的创新来自中小企业。除了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中小企业的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近年来大量中小企业进入高新技术领域,敏锐地探索市场需求,立足创新要点,把握创新时机,创造了引人瞩目的业绩。在中国,联想、华为、中兴等高科技企业都是由中小型企业发展起来的,在美国,微软、戴尔都是由小企业成长起来的,戴尔甚至是从仓库中办起来的企业。这些中小企业不仅自身在技术创新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也带动了整个所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深化中国所有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企业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应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先农村后城镇。以中小企业作为中国企业改革的试点,可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同时为国有大企业的改革积累经验,如关于如何在农村发展非农产业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模式的选择上,“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争中的众多中小企业的发展结果决定了“苏南模式”向“温州模式”转化。与此同时来自中小企业的外部竞争的压力可以推动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加快了中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

浙江是中国中小企业最发达的一个省份,中小企业的发展为浙江省的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促使从贫穷落后到富裕和谐的“浙江奇迹”出现。2010陆家嘴论坛上的报告指出,在浙江,有99.6%的企业是属于中小企业,而且中小企业支撑着浙江国民经济的[3]发展,GDP贡献度超过75%的都是中小企业。浙江有中小企业260多万家,贡献60%的财政收入,实现70%的外贸出口,创造80%的工业增加值,提供90%的工作岗位。“十五”期间,浙江省中小企业累计完成了产品和技术创新4万多项,在浙江省的6000多项省级以上新产品中,由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的占了一半多,并有近百项高新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尤其是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方面呈现突飞猛进之势,由中小企业申报的专利占了全省总量的70%以上。

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角色,如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已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自2002年颁布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支持非公有经济发展36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条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各地区、各部门也相应采取配套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2009年的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要从金融扶持、税收优惠层面对中小企业给予大力扶持,具体表现在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扶持力度,通过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推行加速折旧,实施税收抵免等措施降低企业税收[4]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整体发展和经营活力 ;银监会的官员也表示银监会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共同为中小企业银行贷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浙江省,面对金融危机下出口增速缓慢、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0年出台《关于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5]依法保障中小企业创业创新、转型发展。在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下,中小企业才可以更好的发展创新技术、带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我国的竞争力。1.2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及其成因分析1.2.1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

资金是企业的生命线,筹集到资金的数量影响着企业的创立、扩张、改造计划以及生产经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其融资渠道一般分为外源和内源融资两种。内源融资是由企业从自身内部取得资金转化为投资,包括其创始资本以及运行过程中的资本积累。外源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资金转化为投资。外源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在证券市场上,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一种融资机制;间接融资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获取资金,一般指以商业银行为主要金融中介机构向资金需求者发放信贷。尽管内源融资成本低、抗风险性小,但资金供给有限,而外源融资可以打破企业内源融资的束缚,动员吸纳了更多的外部资金融入企业,因此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后必须通过外源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来源的总体图景如图1.2所示。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所有者自有资金不足,职工人数少,经营收益有限,内源融资远远不能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求,所以本书中讨论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主要是其外源融资的问题。尽管从理[6]论上来说外源融资应该占到中小企业融资的大部分,但是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内源融资比例高达90.5%,银行贷款仅为4.0%,非金融机构融资为2.6%,其他融资渠道为2.9%。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中小企业在外源性融资上受到诸多限制。[7]图1.2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来源

在外源性融资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虽然在沪深证券交易可以发行股票上市,但其高门槛让中小企业望而却步,而为中小企业期盼已久的创业板市场从2009年10月30日开板至2010年9月20日[8]才仅有12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相对于数目庞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杯水车薪,这就决定了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间接融资占主导地位。在间接融资中,商业银行是主导性的。据人民银行调查统计,截至2008年10月末,中小企业贷款余额11.5万亿,同比增长12.9%,占全部企业贷款余额的52.8%,占各项贷款余额的38.4%。在经济正常运行时中小企业的经营性资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 通过银行贷款方式得以满足,但整体而言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产品供给不足。

近年来,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2009年全国信贷总量激增,达到十万亿以上,但是在激增的信贷总量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仅占25%。[9]截至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4.43万亿元,比上年底增长30%,中小企业贷款占比53.2%;其中的小企业贷款余额则为5.8万亿元,增幅32%,占比22%,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虽然有所缓解,但是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然无法满足。仅以上海地区为例,工商部门登记在册的企业约50万户,其中有95%是中小企业,但是能够得到贷款的仅11万户左右,占比只有20%。不难看出目前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并不充分。[10]

由表1.2可知,在小企业间接融资过程中,由于小企业资信差,且没有银行可接受的可质/抵押的资产,也没有足够资信等级的第三方企业愿意提供担保,造成小企业资金需求和信贷供给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使小企业贷款效率低下,信用监督和评估体系缺乏,贷款成本高。综合考虑到贷款利率上浮,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中小企业的综合融资总成本高达13%,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许多。如此大的资金成本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利润率至少要达到13%以上才不致亏本,这对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中小企业来说是非常难的。

同时,与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面临进一步发展的诸多障碍,无力满足广大小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表1.2 一般小企业从银行融资的成本结构主要项目基本情况利率成本基准利率上浮50%,一年期贷款利率为7.95%担保成本担保费3%左右,几乎所有的担保公司都要求企业提供反担保,包括个人连带责任担保、股权质押等。银行一般还要求担保公司缴纳15%~20%的保证金,这部分资金通常由担保公司垫付,企业取得贷款后再付给担保公司。综合担保费约在3.5%左右。抵押评估涉及抵押登记的收费项目多达11项,存在收费项目登记成本多、标准乱、变相重复收费等问题。抵押综合收费为1.5%。综合融资7.95%+3.5%+1.5%≈13%。民间融资成本更高,通成本常在20%~30%以上。手续便利小企业普遍反映手续繁琐,需要准备多种报表、多性方面套文件。时间成本一般在2~3个月。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我国经济发展中十分突出,相对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日渐重要的地位和贡献,其贷款总量只占全国贷款总量的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截止2007年6月,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余额。与此对应,[11]创造1/3 GDP、占比88.1%的小型企业,其贷款余额不足20%。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不能及时募集到所需资金,企业甚至将面临破产、转让的困境,这最终将限制我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发布的2009年9月最新调查报告显示,44.5%的中小型金业都认为资金紧张,而大企业的相应比例只有26.1%。但是与如此之大的需求差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难易程度上,有七成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面临着种种困难,不同的难度所占比例如图1.3所示。图1.3 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度分布

上海城市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调查也显示,认为融资没有困难[12]的企业比例只有18%(表1.3)。表1.3 中小企业融资状况   单位:%中小企业类别比例借款固定资产比借款净资产比资产利润率融资没困难180.940.506.2融资较困难681.820.542.8融资很困难142.522.031.7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对大中小企业贷款情况的专项调查结果,截至2008年8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1.4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占企业贷款余额的53.4%,占各项贷款余额[13]的38.9%,比2007年末和2007年同期均低0.6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上,由图1.4和图1.5看出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对于制造业、房地产业比较集中,而广泛分布在其他行业的中小企业所得到的贷款总额却仅占三成左右。图1.4 小型企业贷款行业结构图1.5 中型企业贷款行业结构

目前国家已经把政策扶持向中小企业方向倾斜,对中小企业出现的融资难问题,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下调中小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率、窗口指导等多项措施,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但是融资困难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银行贷款难以取得,其他融资方式应用有限,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企业面临资金困境,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政策扶持、学者的研究探讨、实践家的积极探索。1.2.2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融资困难是世界各国中小企业都面临的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1931年,英国金融产业委员会提出著名的“麦克米仑缺口”,其定义[14]为资金的供给方不愿意以中小企业所要求的条件提供资金,由此展开了对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的分析,本节将从中小企业的自身原因以及外部原因方面综合讨论其融资难的成因,从企业外部我们主要讨论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与政策的影响。

从中小企业自身方面分析,中小企业自身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贷款需求不满足银行审慎性需求、无足够抵押品,从而难以取得贷款。

(1)企业自身素质问题。中小企业经营场所和人员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法人代表变动频繁,不少中小企业为了得到短期高额回报,不惜从事造假或者投机等非法行为,经营行为短期化,不偿还贷款的可能性较大;资金规模小,由于专业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往往资金管理缺乏规范性;没有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有的还停留在家庭式管理阶段,经营管理不规范;由于产品单一,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强,并且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稳定立足,面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抗风险能力低。同时中小企业资信等级普遍不高,信用基础薄弱,中小企业中60%以上信用等级是3B或3B以下,而银行新增贷款80%集中在3A和2A类企业,多数中小企业无法满足银行放贷的信用等级要求;企业信息不透明,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不健全,会计报表不真实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经财务审计部门承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不少企业准备几套财务报表,针对不同目的来应对不同部门,导致银行部门的审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影响银行放贷决策。

(2)产业结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附加值低,且多见高污染、高能耗,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家积极倡导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大环境下,这些问题势必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困难。

(3)贷款需求问题。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有金额小、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这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管理严格、资格审查苛刻、审批程序复杂、管理成本较高之间存在着矛盾。在银行追求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大环境和盈利最大的经营目标下,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不高,中小企业单纯依靠贷款不能满足其自身旺盛的资金需求。

(4)抵押品不足和担保难以取得。在抵押贷款方面,银行一般较为认可价值稳定、变现容易的抵押品,如房屋等。受其规模的限制,中小企业可作为抵押品的不动产不足,又由于其生产较为原始落后,生产设备的价值也较低;而在担保贷款方面,由于中小企业资信低,风险大,发展前景充满不确定,所以难以取得担保,因此中小企业在获得抵押和担保贷款方面也存在缺口。

从金融市场方面来看,银行体系、证券市场等建设的滞后进一步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相对于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我国银行金融体制改革、证券市场发展等滞后,缺乏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市场,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具体表现在:

(1)银行奖惩制度不对称。一方面,央行所要求银行实行的“贷款责任追究制”使得信贷损失会造成信贷员的个人责任,另一方面,信贷员承担的风险和其回报不成正比,因此信贷员缺乏激励,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信贷人员偏于保守,态度消极,普遍存在着恐贷、惧贷心理。

(2)银行目标倾向大企业。各城市商业银行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急于争取大企业大客户以取得更安全的收益,往往忽略了信用程度和资信等级均不高的中小企业群体,在机构设置、信用评级、贷款授信权限方面的机制设置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要求。

(3)资本市场发展落后。在国内金融抑制和银行主导型融资的大环境下,我国的资本市场整体状况远远落后,其发展缓慢且滞后于经济发展,具体表现在结构单一、门槛高、成本高。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相对于中小企业多层次、个性化的融资需求建设滞后,证券市场还是以主板为主,而主板市场对企业资本规模、盈利状况、股东人数等的高要求将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拒之门外,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的中小企业板块规定的发行上市条件和程序与主板市场区分度不大,创业板从2009年开始运行,至今上市公司数目仍然非常有限。在发行企业债券方面,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难以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和债券包销费用高昂,企业难以承受。中小企业债券难以达到上市流通债券等级的要求,债券自由流动性受到很大影响。

(4)担保行业的问题。信用担保具有“放大”和“杠杆”功能,应该在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从目前的情况来,国内担保业起步晚,且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机构少,资金不足、资产流动性差、担保对象条件要求较高、收费标准较高、覆盖面不大。另外政策方面对担保机构可保金额比例苛刻、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这使担保行业担保能力受到限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从宏观经济及政策方面来看,由于“扶优限劣”的政策长期存在,中小企业在融资政策上相对大型企业一直受到歧视,同时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宏观经济走势不容乐观、一些宏观政策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困难。

(1)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在提供资金便利、提供优惠政策上,我国政府倾向于大企业,而国际上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如日本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泰国小企业金融局、韩国中小企业银行等。长期以来,我国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够重视。虽然近年来国家开始在金融政策上向中小企业倾斜,但是效果并不好,例如目前许多省虽然已经出台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但是极低的风险补偿金相对于较大的不良贷款率来说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2)相关信用法规缺失。现在我国虽然有《担保法》、《民法通则》、《合同法》、《刑法》等法律法规和信用有关,但是没有出台专门的用来规范信用活动的法律法规,因此没有能有效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间接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此外,风险投资是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一部分,相比于西方以养老基金和保险基金等机构投资基金作为风险投资的主体,我国禁止使用养老基金、保险基金进行风险投资,从而给中小企业融资造成困难。

(3)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在2008年上半年宏观调控从紧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大银行“保大压小”趋势明显,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愈加凸显,大量中小企业资金链严重吃紧,不少中小企业面临倒闭。

(4)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全球通胀压力加大,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有增无减,外部需求继续减弱,对于作为出口大国的中国来说,出口、就业和经济增长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要收入的中小企业处境严峻,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更加“惜贷”,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严重。

(5)人民币升值压力影响。2010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增大,许多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中小企业在人民币升值喊声一片的情况下必然要面临更多的风险,中小企业融资将更加困难。

综合看来,要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仅仅需要金融机构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来扶持,同时中小企业自身应该重视信用建设,提高资信度,为了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政府达到三赢的局面,应该积极创新,如创新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抵押担保机制,这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担保机构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500亿~800亿元的担保支持,远远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制约中小企业取得担保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合格抵押物少,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和探讨,可以更进一步有效地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1.3 解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金融创新模式研究1.3.1 传统担保模式

要探讨针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金融创新模式,我们必须先来看一下传统担保模式。在传统担保模式中,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主要有三个参与主体,分别是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在我国直接融资限制多、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中小企业通常选择间接的方式,寻找银行作为桥梁。然而中小企业资信度低、经营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低、自有资本较少等原因,相对于贷款给信用评级高、经营能力有保障的大企业而言,放贷给中小企业意味着银行将冒着更大的风险,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担保机构的作用就是以自身资产和信誉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作为连接为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中介,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实现信用增级,另一方面提高银行贷款资产安全性。传统担保模式可以看作是银行、担保公司、中小企业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

图1.6是传统担保模式的简单运作流程图,在步骤(1)中,中小企业为了得到银行贷款,向担保公司提出担保申请,担保公司要对申请担保的中小企业在经营风险、财务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和审核,以决定是否为其提供担保,如果审核通过,则进入步骤(2),担保公司融通资金供给方银行和资金需求方中小企业,以自有资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向银行承诺在其无法按时收回贷款的时候代偿,从而增大银行贷款的可能性,作为信用增级和风险承担的补偿,向中小企业收取一定的担保费,若银行认为担保公司的担保有效地降低了其放贷风险,进入步骤(3),放贷给中小企业。如果出现了中小企业无法按时归还贷款,进入步骤(4),担保公司按约定的条件向银行代偿。图1.6 传统担保模式

在传统担保模式中,我们不难发现,担保公司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1)难以取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是被商业银行“筛选”剩下的,自身有很大可能性存在资信、营业、管理等方面问题,担保公司代偿可能性大。

(2)银行可以通过将放贷与企业账户强制挂钩,通过监控企业账户达到监督企业的目的,做到有效控制风险,而担保公司则不可以,所以无法确切了解得到贷款的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从而担保公司在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同时必须承担着更高的风险。

尽管风险有所提高,但是与我们通常概念中的风险和收益成正比有区别的是,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的时候不一定有高收益,因为贷款资金的成本是中小企业十分关心的,所以担保公司不得不降低担保费来吸引中小企业。这样不只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且担保公司的发展和经营也面临着困难。

另一方面,银行也面临着不少风险,担保公司只是作为中小企业自身信用不足的一种外在补充,但是其信用质量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证。比如有的担保公司在给甲企业从由银行取得的担保贷款中扣出一定比例资金,作为为该企业提供担保的风险保证金;然后又用这笔资金作为替乙企业担保时的风险保证金,这样实际运转的是银行资金,那就等于最终风险全部落在银行身上。此外,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注册资本构成中现金资本普遍少,我国目前担保机构户均规模近3000万元,就全国范围而言,3/4以上的担保公司是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下的小型公司,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市一级以政府出资为主的担保机构资本在1000万~2000万元,县一级的机构实力就更小了。有些担保机构干脆“真空包装”,某担保机构在注册成立后,马上抽离资本。1.3.2 桥隧模式

针对上述的在传统担保模式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桥隧模式,在担保公司、银行、中小企业三方关系的基础上引入第四方,即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风投。桥隧模式的运作如图1.7所示,当中小企业提出贷款申请后,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决定是否予以担保(见箭头《2》)。而风投则对中小高科技型企业进行价值考核,如果认为该企业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则风投会以一定的股权获取等条件与中小企业达成协议,以概率P承诺当企业发生现金流问题时会予以介入,帮助企业归还贷款(见箭头《3》)。这无疑增加了担保公司与银行进行谈判的筹码、提高了谈判的成功性,因为对于银行而言,风投的进入,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不归还贷款的风险(见箭头《1》)。而当企业一旦真正发生财务危机时,风投可以根据贷款时签订的协议,帮助企业归还贷款,同时进入企业获得一定的股权收购。作为专门的风险投资机构,其专业性的指导咨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利润与价值,从而为今后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图1.7 “桥隧”模式的运作流程

不难看出桥隧模式相比较于传统担保模式的巨大优势:

(1)对于参与方个体而言:风投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取得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企业;银行可以在减小放贷审核成本、降低放贷风险的情况下发挥闲置资金的用处;担保公司则因为有风投的介入降低了代偿风险,同时与风投共担风险,提升了与银行谈判的话语权;中小企业则可以因为风投的看好而体现其潜在价值,并且在资金流出现问题时出售股权来代替破产清算等更大损失。

(2)对于整体而言,桥隧模式中,第四方风投的加入充当了一个信号传递者。在选择目标企业上,因为风投有专业的风险投资家和投资团队,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投资经验,所以更能掌握目标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价值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向银行和担保企业进行一定承诺这一行为传递了企业投资价值信号,弱化了信息不对称程度。银行根据这一信号筛选出目标企业给予资金支持,企业得到资金之后为了防止被低价收购,必须改善经营管理,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但是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出,桥隧模式也存在不少局限性:

(1)仅在风投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看好时,桥隧模式的优点才有机会得到体现。而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风投无法总是完全正确判断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可能会错误地拒绝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2)“一家风投”对“一家企业”的点对点模式运作过程决定了必须基于企业和风投的不同特征采取不同的操作方式,从而难以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流程,较低的标准化程度不利于桥隧模式的推广,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3)国内资本市场尚待进一步成熟,无法提供优越的投资环境,综合国内近几年的投资和并购数据来看,我国的战略投资的数额并不多。1.3.3 路衢模式

在桥隧模式存在标准化程度低的限制下,中小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担保公司改变其被动地位的愿景、银行和风投在风险控制下盈利的希望共同催生了路衢模式,简单而言就是在各个市场主体、金融资源、政府主体之间建立网络,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有效途径。路衢模式的核心流程图如图1.8所示,具体流程为:首先相关产业规划部门确定扶持的产业方向、行业类别,并推荐相应的企业名录;然后由专业顾问机构对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进行评级(箭头1),根据风险分散原则,对有发展潜力的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进行打包(箭头2),由信托投资公司出面,向社会募集资金(箭头3),并由担保公司提供不完全担保(箭头4),同时企业承诺释放一定的期权(箭头7)。信托投资公司按照企业风险和现金流回收状况进行分级(箭头5),确定一级、二级和劣后级受益人的债券额度、风险分配方法和规定偿还的顺序关系。向政府财政资金、担保公司和社会投资者发行这三级信托债权(箭头6);在期末,由企业向投资人偿还资金。同时,可以以该模式作为基础,通过通道的延伸,设计衍生产品,例如资产证券化等,来进一步实现金融资源和金融主体的优化配置。

路衢模式和传统的担保模式相比的特点有:

(1)提出了中小企业集合融资,实现了先形成资金供给再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的“主动”融资服务。

(2)扩大了融资主体,在原有担保公司、中小企业、银行的基础上,通过债权信托化的方式将政府财政、社会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风险投资引入,并根据它们的风险偏好差异设计信托产品的收益和偿付规则,实现收益与风险的优化配置。

(3)政府财政资金引导为集合债权产品提供增级信心,吸引投资者关注和社会资金有效参与,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加大了财政资金对政策扶持产业的扶持力度。图1.8 路衢模式的运作流程

(4)分级化信托根据经营领域、资产规模、违约风险种类将中小企业“打包”,寻求风险偏好投资者,实现融资风险和收益的相匹配。这样可以克服集合债权主体多元、信用级别差别大的而不易定价缺点,缩小了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并且在“打包”后的债权集合中,按照现金流回收情况的估计,将债权实行分级信托化,确定第一、第二受益人和劣后级受益人。排位越后的受益人在享受高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高风险,提高了风险和收益的对称性。

(5)担保公司对集合债权提供不完全担保。一般对劣后级收益人享有的债权不提供贷款担保,但它们可优先享有违约债权转股权等后续产品的购买权;对第一、第二级收益人的债权会提供不完全担保,一般为负责集合债运作的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商定担保比例,高的担保比例可以降低债权的违约风险,同时为担保公司拓展担保业务开辟了新的天地。

(6)该模式具有较强的发散性,即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融资产品,实现多种形式的收益风险分配关系。

综上所述,路衢模式集合多种企业、资金、政策、金融产品等多种资源,实现了融资关系中各方福利的优化,为中小企业充分享有融资权,为投资者享有更多元与风险收益合理配置的投资权实现了具有意义的探索与创新。

但是路衢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来看也潜藏着许多问题:

(1)在中小企业的筛选过程中,从大方向上需要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地方实际情况,在细节上需要对具体行业、具体企业有着具体的调查和了解。而企业价值评估的标准化程度、参与项目评估人员的道德素质等,都可以成为影响路衢模式运作公正度、透明度的因素。

(2)信托基金的评级关系到集合债权信托基金的分级质量问题,影响投资者对投资对象的选择,而评级机构却存在着运作不规范、评级有缺公正合理的可能性。

(3)在路衢模式中,参与的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丰富,如财政、商业银行、专业机构投资者等,这就决定了各种投资者的风险收益效用函数差异化程度高,风险收益的定价评估问题是路衢模式中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综上不难看出,作为桥隧模式延伸的路衢模式,虽然是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积极探索并且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制约其在实践中有效使用的因素。

注释

[1]资料来源: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

[2]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2010陆家嘴论坛上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丁敏哲发表的演讲。

[4]中国证券网.http://news.cnstock.com/zhuan_ti/lianghuihg/09lhrd/201003/403243.htm.

[5]杭州律师之窗网.www.hzlawyer.net.cn/hzlawyer/article_65_11614_1.shtml.

[6]IFC.中国新兴民营企业.2006.

[7]图表来源:张卓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

[8]中财网.http://www.cfi.net.cn/p20100807000526.html.

[9]金融界.http://stock.jrj.com.cn‐09/3001328259805.shtml.

[10]资料来源:根据中担担保公司等提供的资料整理。

[11]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和发展委员会中小企业司。

[12]资料来源:上海城市合作银行抽样调查。

[13]资料来源:2008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14]黄文.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对策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4).2 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的制度需求

制度经济学研究制度如何影响经济的运行和发展,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制度的演变。可以说现在普遍存在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是制度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具体表现,而中小企业、银行、担保公司等经济主体的发展都有着各自的制度需求,根据合理需求出台相关制度,可以满足各方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本章节将从不同主体的需求出发,分析其制度需求,用以进一步解决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2.1 制度变迁理论

在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对涉及制度变迁的两个相关概念之间进行一些解释。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制度可以被理解为社会中个人遵循的一套行为规则,因为制度由一个个制度安排构成,所以一个特定制度安排不均衡就意味着整个制度结构不均衡。制度安排的定义是管束特定行动模型和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它是获取集体行动收益的手段。制度变迁理论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方法,去分析制度变迁的主体、为何需要制度变迁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实现制度变迁。当一种制度安排不符合社会中各种群体的利益,就会产生制度变迁的需求。从这个意义层面上来讲,制度变迁可以看作是制度供给满足制度需求、制度由非均衡走向均衡、低效走向高效的过程。制度变迁有两种: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由于制度安排的公共货品特点以及“搭便车”问题在创新过程中的存在,需要国家干预来补救持续的制度供给不足。诱致性制度变迁指的是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或者是新制度安排的创造,它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不同于强制性制度变迁中的政府干预,诱致性制度变迁必须由某种在原有制度安排下不同群体希望改变现有的状况,以得到的获利机会引起。以下就诱致性制度变迁做些必要的说明。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动力。当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相关群体无法最大化其利益时,就会产生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当这种需求足够强烈,并且相关群体通过行动产生的新制度所带来的外部性不是很明显时,那么相关群体就会有足够的制度变迁的动力,那么新的制度安排将被创造出来,所以变迁动力的实质是寻找盈利机会。举例来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温州的个体私营企业利润率高、资金需求旺盛,但是由于信息、体制等原因个体企业从国营金融机构融资的交易成本非常大,所以面对个体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和制度供给不足催生的潜在利益空间,民间金融制度应运而生。

许多制度安排是紧密相关的。一个特定制度安排的变迁,也将因此引起其他相关制度安排不均衡。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安排是一个消费时间、努力和资源的过程。某些制度安排从抽象的理论观点看可能是有利的,但由于它与制度结构中其他现行制度安排不相容,因而是不适用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大多数制度安排都可以从以前的制度结构中继承下来。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具体的制度安排总是“嵌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与环境中的,只对具体制度加以创新而忽略其他制度安排和相应的制度环境,会破坏制度的“嵌入性”,从而使得新的制度缺乏合适的环境处于失衡状态而难以生存。因此,对单个主体的制度需求分析,必须考虑到其所在环境的制度结构。2.2 不同主体的制度需求

所谓制度需求,就是指对能够为制度需求主体带来帕累托改进并能使其有效运行的新制度的需求。在对中小企业融资新模式——金融仓储模式的分析中,我们要去分析三个不同主体的制度需求,分别是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仓储企业。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主要需求有:

(1)降低成本,创新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在融资的时候,不仅仅考虑资金能否顺利取得,也很关注融资成本。直接从银行取得贷款难度较大,但是成本低;但是对于路衢模式而言,增大了贷得资金的可能性却面临着低价被风投收购、股权稀释等风险。如何创新融资方式,使得融资达到资金易得、成本合理、可接受,是中小企业的迫切需求。

(2)盘活动产,扩大抵押品的范围。正如前面章节所述,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无法提供足额合格的抵押。目前银行认定合格的抵押品要求价值稳定,易于变现,如房屋和设备等,而中小企业限于其规模却非常缺乏这类抵押。而存货和原料往往占用大量的流动资金却堆积在库里,企业原本就资金紧张,要贷款又缺乏担保物,如果能顺利将动产变“活”,扩大合格抵押品范围,充分利用在库原料、成品甚至是在途货品的价值,以此作为抵押顺利取得银行贷款,就可以解决企业在这些项目上的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周转速度,保证资金链的安全。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主要需求有:

(1)积极开拓业务,为库存资金寻找出路。目前我国银行业存差现象严重,存款金额大于贷款金额。存差巨大的原因有很多,如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等。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银行资金运用不充分,没有很好支持经济发展。如此一来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矛盾:一方面是中小企业急需资金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却有大量资金无法贷出。库存资金的闲置,不仅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使得资源配置失调、效率浪费,而且对商业银行自身来说也无疑损失了巨大的潜在收益。

但是大型企业自有资金充裕,政策待遇优厚,而且由于信用程度高,在资本市场上也可以较为容易地通过股权、债权融资,而成本却可以低于银行贷款。所以数量众多、资金缺口大的中小企业成为其开拓业务的主要方向。

(2)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放贷成本,减小贷款风险。在贷款之前,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状况难以明确掌握,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逆向选择。而且银行在放贷前需要做出大量的信息获取和审核工作,这相比于大型企业的信息真实性高、易于得到来说,无疑是需要很高的审核成本的。在放贷之后,由于中小企业成为资金的实际使用和管理者,可以为了自身的利益投资于一些银行所认为的高风险的项目,而银行又很难进行完全有效的监管和干预,所以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道德风险方面。这样不难看出,由于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商业银行要放贷给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面对高审核监管成本以及不能按时收回贷款、形成坏账的风险。所以对于商业银行,其最大的制度需求是弱化信息不对称。

(3)对于动产抵押的第三方专业化管理。不动产较少的中小企业一般会拿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动产作为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自己来管理和看守这些抵押品受到诸多限制,如仓库的容量,对于不同物品的保管要求的专业化,管理的复杂性等,从而影响了动产质押业务的普及。如果有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保管和监管中小企业的抵押物,银行可以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简化管理,更明确地掌握质押物信息。

对于仓储企业而言,其主要需求有:

(1)拓宽业务的范围,发掘利润。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传统仓储企业在我国长期以来业务单一,规模普遍较小,金融仓储无疑是开展业务创新所关注的一个重点。企业要将质押物存放在仓储公司,并且货物需要通过仓储企业流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的获取、质押标的的监管,甚至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都要通过仓储企业来获得,所以通过加强与银行的合作,仓储企业可以扩大业务规模,获得利润。

(2)全面获取信息,降低风险。鉴于仓储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存在资信等级低的特点,仓储企业需要详细地检查抵押品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抵押品种类广泛,无法保证价格稳定,所以要密切关注市场走向,防止抵押品价格大幅下跌或者需求锐减,造成无法变现。全面及时地了解市场信息可以帮助仓储企业做好补救工作,比如在抵押物价格跌破一定限度的时候要求企业交入一定的保证金等。3 金融仓储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及案例分析

通过前文的探讨,我们看到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是却由于其内在问题受到一定制约不能得到广泛应用,因此要更好地解决融资难问题,我们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创新融资模式。本章节从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仓储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对新模式的滋生需求,简要介绍了金融仓储模式的含义和其运作的积极意义。3.1 对于新模式的滋生需求

融资难一直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分析吸引了大量的关注。从前面章节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在传统担保模式中,担保公司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同时担保费用的限制制约着担保公司自身发展,从而形成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公司担保难的双重困境;桥隧模式虽然打通了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割裂,但是基于单个风投和单个企业的协议,其标准化程度不利于大面积的复制,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作用有限;路衢模式虽然广泛动员了财政、信贷、信托、社会资金、风险投资等资源,搭建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企业间四通八达的网络,但是由于中小企业筛选、信托基金的评级中会存在的公平性缺失、风险收益定价评估困难等问题,实践使用受到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不妨追根溯源,重新回到其融资难的本质上去寻找新的突破。综合所有的研究我们发现,中小企业透明度低、可信度不佳、经营风险大是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时所考虑的关键问题,而有效的担保和抵押则可以减轻银行对于这方面的顾虑。但是,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有限,固定资产较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同时由于经营战略的需要,库存资本规模有限,因此很难提供符合银行标准的抵押品,因此中小企业迫切需求能够盘活库存,减少资金沉淀以作为合格抵押品来取得贷款。

对于政府来说,可以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对目标企业进行扶持,来实现国家产业政策,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如鼓励自主创新、倡导低碳环保、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对有着良好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但是暂时遇到资金困难的企业进行帮助,对于带动就业、增长经济有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一方面渴望解决资金闲置、有放贷需求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高放贷风险、高审核成本的矛盾,另一方面需要有专业的第三方来更加高效地了解中小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特点、及时取得动产周转状况,达到有效实时风险控制。对于仓储企业来说,亟需拓展业务范围、扩大市场份额、跟紧经济潮流,加强和银行以及企业的合作,同时需要避免来自于中小企业的信息风险和来自价格变化的市场风险,加快信息化建设。对于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仓储企业三者整体而言,科学全面的信用分级标准可以帮助筛选融资申请企业,标准规范化的合同协议和业务操作流程可以使三方做到合理的分工合作,保证业务的安全顺畅,达到利益共享、责权清晰。

以上政府、中小企业、商业银行、仓储企业的综合考虑催生出一种对新的融资模式的需求,通过这种新模式,我们希望可以有效整合各方资源,满足各方需求,实现多方互补共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