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知识与时俱进(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1 05:27:05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如何让知识与时俱进

如何让知识与时俱进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分别是:

第一篇 你的注意力集中吗

、第二篇 超强记忆的形成过程、第三篇 口若悬河的感觉有过吗、第四篇 破万卷书下笔方有神、第五篇 无巧则不成材。第一篇 你的注意力集中吗

一、判断是否在注意

孩子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苹果,突然电视里开始播放动画片《忍者神龟》。你看他,马上闭上嘴,停止咀嚼,两眼盯着电视看,嘴巴似动非动,口水直线下淌,身体稍微前倾,颈部和其他有关部位的肌肉有点紧张。动画片结束后,他站起来,伸腰呵气,嘴里的苹果渣滚出来掉到了地上;再看手,手里的苹果也不知什么时候掉在地上了。这时,你逗他玩,他会报以羞赧的“傻笑”。

我们怎么能知道别人已经集中了注意?有什么办法能帮助我们来判断是否正在专心地进行学习呢?关于这个问题,如果我们仔细地分析一下上文中那个孩子看动画片的表现,就能有比较清楚的答案了。

从案例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出把注意集中在某个对象(事情和行为)上时,常常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如果我们善于观察,那么,根据这些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孩子是否集中了注意。

注意时最显著的外部表现,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从感官上判断

当注意看画时,就把视线集中到画上,盯着看,即所谓举目凝视。当注意听画眉鸟叫时,会把耳朵转向鸟叫的方向,侧耳倾听。当沉浸于思考问题时,眼睛常常是“呆视着”,好像看着远方一样,就是所谓的全神贯注,土话有时就叫“发呆”。这里的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呆视远方都是注意时会产生的适应性活动。

(二)伴随静止状态的出现

当一个人正在紧张注意时,其外部动作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如前面说到的那个孩子在看动画片时,坐在凳子上一动不动,连苹果都忘了吃。再比如,你给孩子讲故事时,孩子听得出了神,抬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你,变得很安静等。这些就是孩子在紧张注意时无关动作停止的表现。

(三)出现“屏息”现象

孩子在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呼与吸的时间比例也改变了,一般吸得更加短促,而呼得更加延长了。在紧张注意时,常会发生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屏息”现象,俗话叫“憋气”。例如,在钢琴演奏会上,人们听得很专心,尽管有那么多听众,却仍然很清静,听不到其他响声,甚至连自己的呼吸也觉察不到了。再比如,我们可能都打过气枪,当你集中注意来瞄准气球时,通常你会屏住呼吸的。

(四)其他的一些现象

在紧张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脏跳动加快、牙关紧咬、拳头紧握等现象。例如,在看激烈的足球比赛或拳击比赛时,许多观众就常常出现这种情况。

二、集中注意力需要工具

(一)引导视线集中法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许多人在念书报时,总是口中念念有词,手指在字里行间移动;会计在阅读报表,累计一大串数字时,不仅仅口中念念有词,更重要的是他们还要用铅笔或圆珠笔沿着一长串数字的一边向下划动,以便引导视线移动。这样做,可以帮助他们随时知道读或算到了什么地方,同时还可以改善视线移动情况,使注意力更加集中。读书者的手指和会计手中的笔就是“视力引导工具”。运用一定的视力引导工具来帮助自己集中注意的方法就叫引导视线法。

最近的许多研究指出,使用视力引导工具能大大改善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水平,并能促使眼睛进行一种平稳的有节奏的运动,感觉顺利,还可以帮助阅读者纠正在看书过程中反复、回跳和视线游离等分散注意力的坏习惯,从而不仅阅读速度提高一倍,而且还可以增强读者对所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二)吸引注意力的一些情景

如果你正在听一席你很感兴趣的谈话,你一定会倾身向前,全神贯注;同样,如果你听到一种和你的看法针锋相对的言论,或者遇到存心与你争论的人,你一定会洗耳恭听。所以当你听到那些使你厌烦的声音时你把精力集中于对所听到的信息作出评论,就会凝神细听,注意力集中。

如果你对别人讲话时,发现对方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故意出一点小错,然后让他们找出来,这样能激发对方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注意。

三、集中注意力的几中方法

(一)精神集中法

康德是德国伟大的哲学家,每当他坐在书房里沉浸在冥想之中时,必定要将目光穿过窗户向屋檐上方看,然后注视着风车杆尖端的一点,一边专心地注视,一边思考问题。用这种方法,康德写出了许多伟大的哲学著作。

其实,这种方法的道理很简单,并不深奥。当注视某一点时,视野就变得狭小了。这样,从视野外闯进来的分散精神的东西就没有了,从而使意识的范围也变狭窄了,人的心境便会宁静而踏实,精神就会集中。

可以将此法运用在我们的学习中。比如,我们坐在书桌前学习时,选择一个点作为对象,比如选择自己的手指、闹钟的指针或桌上的墨水瓶。笔尖等,然后注视这个点,养成了习惯之后,它便能起到集中精神的作用。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在家里用,也可以在教室中不能集中注意力时用。比如可注视黑板上某个小点,成了习惯后,只要一开始上课,看到这个小点,就能把注意力集中起来听课。

练习1:随便选一个物体,如电话、收音机或其他日常物品,仔细地把它看上3分钟,然后等上大约一个小时,不看原物画一张图。把画的图与原物相比较,注意画错了的地方,最后不看原物再画一张图,把画错了的地方改正过来。

练习2:准备好纸、笔。下面共有4幅图案。每幅图案看上几分钟,看时把其他几幅盖起来,以便集中视力。要仔细看,然后在纸上把每幅图案画出来。

(二)即时注意法

训练1——数石子

你和小朋友一起找一些大小相近的石子,你可以先放3个小石子在桌上或地上,然后拿硬纸盖上,不让他看见。让他坐在石子前,告诉他,拿开纸后,应注意看一眼桌子上有几颗石子,然后立刻盖上,让他说出石子数目。然后你们互换,由他来盖石子,你猜。看谁猜对的石子多。

这个游戏要求你们在极短的时间内(看一眼)看清石子数,能测出你们的注意范围,同时对你们的视力敏感性和观察力也是很好的训练。

如果用彩色小球来做,可以要求看一眼后,说出都有什么样的颜色。这种训练,要注意拿开遮盖物之后要很快地再盖上,通常你可以默默地数数,数“1”时拿开,数到“3”时盖上。

关于注意的范围,还可以利用上图来测验和训练。先找一张比打开的书大一点的硬纸片,并在中间开一个“窗口”,大小如上图中九个方格中的一个那么大。训练时,拿硬纸片盖在这个图上,只露出让对方看的那个方块,看完后立刻移动硬纸板把图全盖住,让他说出方块中有几个图案,经过一段训练后,可增加难度,让他说出都看到了哪几种图案。再过一段时间,还可以要求他说出每个图案在方块图中的位置。你可以和小朋友互相测试做这个游戏。

训练2——印度游戏

在印度,打猎的部落喜欢玩这样的游戏:两个或几个人参加比赛,先把某种物体观察一段时间,然后把他们所看到的东西告诉裁判,每一个人都要尽量多地说出这些事物的细节。

这种方法能训练猎手的注意范围和敏锐的观察力。对这些打猎部落来说,训练出高度发达的注意力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

也可用这种方法来训练你的注意力。练习可以这样做:找一个人做裁判,不做裁判的小朋友和你比赛,裁判先在桌子上放一些东西,如铅笔、梳子、小刀、纽扣、花、念珠以及一些卡片等,摆好后用纸或布把它们盖起来。当比赛的两个人走到桌前时,裁判数“1、2”就把物体上盖的东西拿开,让他们看到这些东西之后马上再盖上。每个比赛者必须说出他所看到的各种东西,并且要尽可能多地、详细地描述每一件东西,包括它的大小、颜色等等。两人说完后,揭开物体上盖的东西,比较他们俩谁说的多、说得准。

这个印度游戏也可在散步时玩,不过略微改变一下形式。走到一个商店前,一起朝橱窗里看一眼,要尽力多记住并详细描述所看到的东西。这种游戏很有趣,多大的孩子都可以玩,其练习的效果也很好。当然,也可以用路边的花草树木、建筑等作为对象。

这种游戏也可以自己一个人来做。随便拿一样东西,如钢笔、钥匙或其他小玩艺儿,先仔细地看它30秒,然后闭上眼睛,试试确切地把它描述出来。如果某些细节不很清楚的话,就再看一次,然后再闭上眼睛,如此反复,直到能把这件东西说得清清楚楚为止。

训练3——大脑抽屉法

这种方法可以训练你转移注意力的能力。方法是这样的。

第一步,让家长设计出3个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要编得简单些,对高年级学生来说要编得稍微难一些。比如,可为二年级学生编这样3个题目:[1]星期六妈妈领我上公园,我想玩什么呢?[2]3×34-6=?[3]大海的“海”字有几笔,在海边能看见什么呢?当然,这3个题目,家长要根据你的年龄大小来编制。

第二步,你来做,每道题思考3分钟。头3分钟想第一题,第二个3分钟想第二题,最后思考第3题。思考每道题时,思想要集中,不能开小差,尤其不能想另外2道题。训练的关键就在于想好一题之后再去想另一题,从而训练注意力能自如地从一件事上转移到另一件事上。

训练4——不断变换的加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训练转移注意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随便写两个数字,一个在另一个的下边,例如下图所表示的3和2。然后把它们加起来,将两个数的和写在上面那个数“3”的旁边,并把原来上面那个数“3”写在下面那个数“2”的旁边。按照与此相同的方法做下去,如果和数超过9,只保留个位数。参见下图:

这是练习的第一种做法。

第二种做法是,把总和写在下面的一行(“2”的旁边),把下面的数字“2”转换到上面的一行(“3”的旁边),按照与此相同的方法继续做下去,如下图:

和小伙伴练习一会儿之后,让小伙伴每30秒向你发出这样的命令:“第一”(指第一种方法),“第二”(指第二种方法),“第一”,“第二”,这样把两种方法轮换地练习使用几次。当你听到命令时,就画一条坚线,并迅速地改变为另一种方法。尽可能准确地和迅速地去完成命令。做完后,你发命令,让小伙伴听令练习,比比谁又快又准。

训练5——辨音

这种方法取材广泛,简单易行,它既能训练注意力的集中性,还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听力。

打开收音机,放低音量,然后再放低,把音量慢慢调到尽可能低,低到刚好能听清为止。微弱的声音迫使自己尽力集中注意力,使注意集中性得到训练。做这个练习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否则易导致疲劳。或者在白天,放一首简单一些的儿童音乐,辨别音乐中都使用了哪些乐器。

这个练习还可以变通一下。如果你是低年级的孩子,则这样做:坐好,轻轻地闭上眼,然后让家长弄出各种声音来,比如敲碗声、拍掌声、脚步声等,你来猜。随着你听音辨音能力的增强,你可以要求家长把声音弄得更复杂一些,如同时弄出好几种声音,让你来分辨。这种方法,每天可进行10分钟左右,既锻炼了你的注意力,还能加强父母与你的交流。

如果你是高年级孩子,可在睡觉前做一下钟声练习。这种练习,要求用正确放松的坐姿或仰卧的睡姿,平心静气地倾听闹钟的嘀嗒声。开始听时,会感到闹钟声音既轻又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会感到声音变响了,变近了。如果练到能感觉出闹钟声是从周围墙壁和门窗上反弹回来的时候,这表明你的注意力已集中到惊人的地步。

这种方法非常近似中国传统气功的修炼,但它却没有走火人魔的危险,而有健身、健脑、集中注意的功效。坚持做这个练习,能增强闹中取静的能力,使注意集中的强度大大提高,可以不怕外界干扰而集中精力去学习。

训练6——神秘箱

在一个纸箱上开一个口子,刚好够伸进去一只手。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让小朋友先在箱子里放一些东西。练习时,小朋友说出要找的东西的名称,然后让你把手伸进箱子里去找,只许用手去摸,不能用眼睛去看。小朋友也可以先说出某一东西的特征不说名称,再让你去摸出来。

这种方法可以训练注意集中的强度,还能锻炼感觉能力。

(三)许特尔图表法

所谓许特尔图表是在一张20×20厘米的方形卡片上,画有25个小方格,在每个小格内无顺序地填写上阿拉伯数字1-25,要求按顺序找出1-25的数字(必须边读边指出),见下图。

许特尔图表可用来测量儿童注意的稳定性水平。正常的7-8岁儿童,寻找每张图表上的数字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缩短到11-12秒,极个别的人只需要7-8秒长的时间。如果用这套图表坚持天天练习一遍,那么,你的注意能力,包括速度、范围、辨别力、稳定性,以及视觉定向搜索运动的速度等就会得到大大提高。

运用这种方法时,可自己制作20×20厘米的正方形卡片,画上方格,填上表中的数字。从1开始,边念边指出相应的数字,直到25为止。

四、加强注意力的训练

(一)视觉训练

运用眼睛的视觉来搜寻目标、完成任务,必须在注意高度集中而且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完成,所以,通过实际的视觉集中搜寻的训练,就能促进注意力稳定性的提高。做做下面的练习。

训练1

这是从许特尔图表变化出来的,数字是从1-90,看谁能最快地从1开始念,同时用手指着数字,直到90为止。

训练2——找出相同处

下面这两张图,一张画的是玩具,另一张是一个男人在野外休息,看起来两张画毫不相同,但实际上有3处相同之处。敏锐的你,能否找出来?

训练3——过迷宫

这是一个火车迷宫,你能在一分钟内通过吗?

训练4——试一试你的眼力

古代有个人去拜一位有名的箭师学射箭。老师拿出一张图说:“如果你能在半分钟内指出左边4个小图中,哪一个应填在大图的右下角,我就收你为徒。”那人傻了眼。聪明的读者,不妨试一试,你的眼力如何?

(二)想象训练

舒适地坐好或站好,闭上眼睛,想象阿拉伯数字1的模样。当感到在想象中看清楚了1时,就从自己的想象中完全擦去1的形象,再想象2。待二在想像中看清楚之后,擦去它,再想象3……这样一直做下去,直到想象完10为止。这个练习可以训练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转移以及想象能力。

训练

躺下,全身尽量放松。选择一件所熟悉的简单物品,像钢笔、铅笔、橡皮或书等等。选定之后,轻轻地闭上眼睛,尽量想象出这个东西的样子。脑子里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件东西上几分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牌号、标题或刻印在上面的字等其他东西之上。开始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难,因为与之相关的东西差不多总会溜进头脑中。在集中精力想像铅笔的时候,可能会想到拿着铅笔的手或印在铅笔上的字等。这些情况都表明自己的思想偏离了铅笔本身,没有像要求的那样坚持在铅笔上。这需要多多进行练习。经常做这个练习可以强化注意的稳定性,并增强想象能力。

(三)寻根训练

可随便找出一样东西来进行研究,想想它的制造,甚至最初的来源。这可以训练注意的稳定性和定向搜寻的能力。

训练1

拿出一把刀研究研究。可以这样追溯探究下去:这把刀是用木头和钢做成的,木头被车圆、磨光和打眼。刀把是木头的,这木头来源于树,树是人砍倒的,等等。刀刃是钢,钢是用铁和焦炭等冶炼出来的,铁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矿石是工人从地下采出来的,等等。

训练2

拿一本书研究。可以这样追溯:书是在纸上印上字而成的。纸要切成书这样大小。纸是由纸浆做成的,纸浆是由草、树等制成的,草要由人收割、晾干、打包,运到造纸厂,树则是由人砍倒的……

这方法练习看似简单,但是想不让枝节问题扰乱思路,是不容易做到的。

(四)发现训练

心理学家发现,如果我们能不断地从注意集中的对象身上发现新的东西,注意就会集中下去。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在训练注意力时,就可以采用这种不断发现的方法。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妈妈的脸上,如果仅仅只是强迫自己“只准看这张脸,不许看别的”,那是很不够的,你的注意会非常吃力。但是,你如果对她的脸仔细观察,看看它还有哪些你以前没有注意到的方面、特征,这样做下去,你的注意力就能经久不衰,从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注意集中。这种方法完全可以运用到学习中去。比如,听老师讲课,孩子可以注意听老师今天讲的内容和以前讲的内容有什么不同,老师做例题时有什么新变化等等,这就能使你始终注意听课。

运用这个方法训练注意力时,可随便挑选一件东西,比如一幅画,作为注意的对象。力争在3分钟内找出这幅画的各个特点。这样做时,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先从总的轮廓人手再到细节,进行描述。回答这样几个问题:画的是什么?如果画了人,有多少人?他们是什么样子?穿什么衣服?衣服是什么颜色?有房子吗?房子有多少窗户?有花吗?是什么颜色的花?画上有钟吗?钟上几点了?等等。

也可以用其他事物作为注意对象来进行类似的练习。

每次练习都要明确定出认识的目的,即你要孩子看什么?练习的时间要逐次延长。最后还要在不利条件下(例如嘈杂的环境中)进行这类练习。

(五)拟人化训练

这种方法可用各种东西来练习,能增强注意力、想象力,是想象法中的一种变式。

训练1

或坐或站,拿一只桔子在手中,闻闻桔子的气味,体会桔子在手中的感觉。然后闭上眼,回想自己对桔子气味的反应是什么,如流口水、想吃等。然后放松一些,想象自己变得越来越小,以致于能钻进桔子里去观察它。想象自己在桔子里面的感觉,桔子是个鲜桔子吗?里边的颜色和外边的一样吗?

最后,想象自己从桔子中钻了出来,恢复原来的状态。记住自己所见到的、感觉到的、尝到的以及经历到的一切。

训练2

拿一个随身听或小收音机,体会它的重量和形状、质地,注意保持这种感觉。闻闻它,看看它是什么样的气味?再放松一些,想象自己变得越来越小,以致于能钻到收音机里去观察。

想象自己在收音机里看见的各种零部件的颜色、形状,并体会自己在里边的感觉,当自己在各个部件之间穿来穿去,是否觉得很拥挤?最后,想象自己从收音机里边钻出来了,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努力记住在收音机里边“旅游”时所见到和感觉到的一切。

(六)模型训练

这是通过特制的模型来训练注意力、想象力和记忆力。共有3种模型:

模型1 剪一块38厘米见方的黑纸板(没有黑纸,可用墨汁把白纸涂黑)和一块5厘米见方的白纸板,然后把白纸板粘在黑纸板的中心。

模型2 剪一块38厘米见方的黑纸板,再在5厘米见方的白纸上剪出一个五角星,并把它粘在黑纸板的中心。

模型3 剪一块38厘米见方的白纸板,再用蓝纸板剪一个直径为12.5厘米的圆,并把它放在白纸板的中心。

训练1

[1]把模型1贴在明亮的室内墙上,其高度是白纸的中心正好与自己坐在椅子上时眼睛的高度一样。一定要有足够的光线使自己能清楚地看到。

[2]坐在离模型1米远的椅子上。

[3]按喜欢的放松方法进入放松状态。

[4]闭眼大约2分钟,在脑子里想象一面黑色的屏幕。

[5]睁开眼注视模型3分钟,尽量不眨眼,但也不要过分用力。

[5]慢慢地把眼睛离开模型转向墙壁。这时由于视觉暂留现象,会看到墙上似乎有一个黑影(一个黑板)。尽力凝视那个黑影。假如黑影开始消失,仍要想象它停留在那里。

[7]当那黑影完全消失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再次想象它。要努力让它牢牢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

[8]重做一遍。这个练习一次可以练习15分钟。

训练2

[1]把模型2贴在墙上,其五角星中心的高度与自己坐在椅子上眼睛的高度相同。

[2]坐在离墙1米远的椅子上。

[3]放松。

[4]闭上眼,在脑海里想象一个黑色屏幕。

[5]凝视五角星模型大约2分钟。

[6]移动眼睛至墙上,继续凝视墙上五角星的黑影(视觉后像)。

[7]闭上眼,努力使五角星模型留在他的脑海之中。

[8]重复做一遍。本练习可做15分钟。

训练3

[1]把模型3贴在墙上,高度同前。

[2]坐在距墙1米远的椅子上。

[3]进入放松冥想状态。

[4]闭眼呆二分钟,想像出一个黑色屏幕。

[5]睁开眼睛凝视模型,眼睛的视焦点集中在蓝色圆板上。想象自己看到了电影院的图像放大镜,放大镜一直照在蓝色圆板上,蓝色圆板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它充满你想象的整个屏幕。停止放大,直到它又变成原来的大小。如此反复做几次。

[6]在想象中增加一些运动。按顺时针方向围绕蓝色圆板的外圈移动眼睛,大约进行5次。再按逆时针方向围绕蓝色圆板外圈转动眼睛5次。继续按顺时针5次、逆时针5次做转眼动作,并逐渐加快速度,直到好像看见一个具有立体感的转轮为止。然后慢慢地停下来。

这个训练每次大约需要5分钟,也可用五角星模型来做。即盯住五角星的角,先按顺时针方向、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眼睛。逐渐加快速度,直到五角星似乎成为立体,再慢慢地停下来。

这种训练,有一种简化方式。可以凝视一根火柴,闭上眼呆一会儿,然后突然睁眼,将会看到一根像电线杆一样的大火柴。想像它的巨大尺寸,然后想象这根巨大的火柴被点燃,发出闪闪的巨大火焰。

(七)动脑筋训练

我们都知道,人在动脑筋思考时,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能吸引你的兴趣,产生注意,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保持注意的能力,还能够锻炼你克服困难的毅力。

训练1下面的图案,每一组中总有一个与其他图案不同,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训练2——哪只帆船快

在这四场帆船比赛中,哪只帆船的速度最快?请你仔细比一比。(船全部向左方航行。)

训练3——不重复的测览路线

北京展览馆在举行科技成果展览,请你设计一条路线从A进入、B出,要求不与已走过的路线交叉而参观完每一展览室并走遍每一扇门。

(八)放松训练

在提高集中注意力的秘诀中以及前面介绍的一些注意力训练方法中,我们多次强调要多放松放松,不要始终处在紧张状态,否则不利于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疲劳了,就要设法来消除它。然而我们大多忽略了这一点,更不用说用一定的方式帮助自己来积极地有效地放松了。

古人读书的时候,强调要正心诚意,甚至沐浴斋戒,虽嫌烦琐,但其宗旨却是合理的,即通过有效的放松,而后才能精力集中地去看、去记、去理解圣贤先哲的训示教导。现代国内外心理学与生理学的研究也表明,有效地集中注意力,必须在良好的身心放松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因此,心理学家们在安排注意力训练时,都设计了许多放松的方法。在这里,我们就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放松方法。

训练1——呼吸训练

10岁以上的儿童,如果不能进行均匀和谐的呼吸,就需要做一些呼吸练习。

交替呼吸

用右手大拇指轻轻堵住右鼻孔,用左鼻孔慢慢地吸气。同时数1、2。然后用中指轻轻地堵住左鼻孔,大拇指放开,用右鼻孔呼气。一边数1、2、3,一边呼出刚才吸入的空气。反过来,用右鼻孔吸气,用左鼻孔呼气。反复做几次。

均匀和谐的呼吸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呼吸训练后,试试能否计数呼吸。吸气时说“吸”,呼气时说“呼”。练习方式如下:

吸气——1,2,3,4;

呼气——1,2,3,4。

重复几次。

这种方式适合于四年级以下的孩子练习。对于五六年级的孩子可用下列方式:

吸气——1,2;

屏气——1,2,3,4;

呼气——1,2。

这种呼吸练习可以每天做几分钟,几天后,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练习。

训练2——深呼吸法

调整呼吸的方法,自古以来就被当作修炼和健身的方法来使用。这种方法种类繁多,有许多方法不经过名师指点和长期训练,就不能掌握。但是,也有一种在任何地方都简便可行的方法,那就是深呼吸。做深呼吸时,只要能缓慢地呼吸就行了。对于小学生来说,则应在掌握了前面均匀和谐呼吸之后,再试用深呼吸。

首先要闭目、静心,然后深深地、缓慢地吸气。吸足后,屏住呼吸几秒钟。然后再慢慢地把气呼出来。这样反复进行下去,身心也就随之松弛下来。

这里重要的一点是,吸足气后一定要稍微停一下,憋一会儿气。呼气时要比吸气更加缓慢,深呼吸不仅能使身心松弛,还能起到充分地向血液中输送氧气,把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这种方法简单有效,可养成常做的习惯,可在课前、课后以及进入学习之前做一下。

在熟练掌握深呼吸之后,五六年级的孩子还可以进一步掌握腹式深呼吸法。腹式深呼吸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由于横隔膜的上下运动,刺激了心窝后部称作太阳神经丛的神经节,使植物神经系统的活动旺盛,因而容易达到精神专一,使注意力易于集中。另外,做腹式深呼吸时,由于腹压增高,也能收到防止腹部淤血的效果。腹部淤血时,身体其他部位将呈贫血状态,而腹式深呼吸能够解除这种状态,因此,这种呼吸法还有健身功效,保证大脑供血。腹式深呼吸的方法如下:

端坐在椅子上,双目微闭。首先用嘴呼气,同时缩腹。等到把全部气体呼出后,闭上嘴,再用鼻子吸气,同时鼓腹,吸足气后屏住呼吸。然后再从鼻子慢慢地把气呼出,同时收腹。呼吸的同时,每次呼气时都要在心里默数“1、2、3……”,数到10后再从1开始数。这样反复做5次,随着身心的松弛,注意力就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数数上。可见,腹式呼吸也是一种提高注意力集中的方法。

训练3——松弛训练

这是一个使身体和大脑放松的练习,要领是从脚到头逐步绷紧而后放松肌肉。如果学会了如何放松,就不会因肌肉紧张而浪费精力了。具体做法是:

首先以舒适的姿势仰卧,然后全身用力使肌肉紧张。用紧闭双目、咬紧牙关、缩回下巴、握拳收腹、绷紧并伸直下肢、双足勾翘等做法,使全身肌肉尽可能处于紧张状态。这样持续10秒钟之后,突然解除全身力量。保持10秒钟松弛状态。如此反复数数。一旦熟练之后,无论站着或坐着都能做这种动作。

这里再介绍一种美国人常用的放松方法,它是一种洗澡时用毛巾边擦身体边进行放松的方法。做法是:把毛巾从脖子后围上,收回下巴,用两手向前拉毛巾两端,然后把头用力向后仰几秒钟。做完后,再把毛巾取下搭在腰部,两手往前拉毛巾,腰往后用力顶。最后分别把毛巾先后放在左、右脚底下,两手往上拉毛巾,脚用力往下踩,左右脚各做一次。做完这四个动作后,肌肉便松弛了。有条件的可每天做一次。

训练4——智力瑜伽

智力瑜伽又称王公瑜伽,是古印度的一种气功,流行于统治贵族之中,被心理学家称为“集中注意力的科学”。掌握了它的人,可以提高注意力、发展智力和增强记忆力。

智力瑜伽锻炼的目的在于把呼吸作为开发身与心联系的手段。它通过包含在呼吸中的能量的相互作用来提高我们的注意力。智力瑜伽的步骤是:

1.找一个不受于扰的清静地方。仰脸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脚朝南,头朝北,以便与地球磁场保持一致。

2.双脚并拢,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并与身体相贴。

3.用鼻子平缓地深深地吸气,想象温暖的、金黄色的太阳能正进入自己的头顶,穿过自己的身体,最后从脚底流出去。

4.平缓地呼气,想象冰冷的蓝色的月亮能进入脚底,穿过身体,最后从头顶离开。

5.在15分钟之内,连续吸进黄色太阳能,呼出蓝色月亮能。努力想象这些和北极光一样的光能像电流一样通过你的身体。让进来的黄色光能随着吸气在身上从头到脚流动,让离去的蓝色光能随着呼气在身上从脚到头顶地流动。尽力使自己的呼吸、联想和对这些内在能量的感觉保持同步。

6.在呼吸过程中,当感到这些能量在自己体内运行,并感到你浑身充满这些能量时,这就表明你的注意力增强了。

训练5——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法的中心目的,是谋求身心的松弛和注意力的集中。开始就想完满地掌握这种方法会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小学生,你们年龄较小,有些道理还不能很明白,所以做起来难度会更大。不过,只要不急不躁,并且坚持每天做练习的话,是能够掌握的。

实际练习之前,认真看下面的方法说明,把练习步骤牢记于心。其步骤是:。

1.坐在椅子上,闭目静心,腿呈120平放。脊背稍微离开椅子的靠背。然后把手放在腿上,掌心向上。

2.做深呼吸,采用腹式呼吸法。连续做5次,边呼吸边数数,等到身心放松后,即改为一般的呼吸。

3.把手翻过来扣在膝盖上,同时把头低下去。这时,在心中多次反复地提出以下的暗示:“手臂的肌肉要放松”。

此时,你要服从自己的暗示,以愉快的心情,配合呼吸把两手轻轻地翻转过去。同时把头低下去,身体也微微前倾。然后,双手完全扣过来,头微微下垂,身体前倾,就会感觉到全身轻松,心情十分舒畅。

4.身体晃动。首先,自己在心里反复暗示自己:“全身左右晃动”。然后,让身体自然而然晃动,不要与暗示抵抗。身体左右摇晃起来之后,要把精神全部集在的摇晃上。然后再暗示自己:“身体转动起来”。这时,身体也就随着暗示,前后、左右转起来。

身体晃动起来后,就会感到全身轻松,心情舒畅。因此,注意力自然地集中到身体晃动之上。这就是催眠状态。要注意,催眠状态并不是无意识状态,更不是完全人睡状态。

5.身体向后仰。首先,反复暗示自己:“身体停止晃动”。这样,身体就会随着暗示渐渐停下来,然后,继续反复暗示:“身体向后仰”。随着暗示,身体就向后倒,靠在椅背上。

6.重复说出自我暗示的话。当做到第5步而进入催眠状态之后,就要在心中反复默念想要实现的目标。比如,可以反复说:“集中注意力”,然后,在脑海中浮现出自己正在学习的形象。

7.睁开双目。举起双手,伸个大懒腰,做深呼吸,再慢慢睁开眼睛。至此,自我催眠法就做完了。

最好每天做一次自我催眠。在学习之前效果更好。如果在学习之后做,会有助于改变心情,消除疲劳,还能起到增进记忆力的作用。

训练6——形象控制法

这是日本学者提出的一套方法。这种方法能改善你对自己的看法,帮助你树立关于自己的积极乐观、充满自信而又具有能力的新形象,使自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到需要注意的事情上。一旦获得了这种良好的自我新形象,你的性格、能力都会大大地改善,能保证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取得成功。这种方法适合于五年级以上的孩子来练习,它实际上是前面各种方法的综合。

形象控制法的主要内容是放松和自我暗示,其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目的

在进入提高注意力训练之前,首先要明确目的。这个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改善你的注意力,还应该帮助你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如长大了当工程师或科学家等;或者帮助你明确中期目标,如考上重点中学等;至少也得明确这一阶段或一个学期的目标,如争取使自己的语文成绩进人班里的前3名等。要让这些目标真正进入你的思想之中,最好把这些目标贴在书桌附近,这能起到很好的警醒作用,激励自己集中注意去学习。

2.放松身心

古代人为了保养弓箭,他们只是在使用时才把弦绷紧,平时不用的时候,则一定把弦放松。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孩子。放松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前面说到的集中注意力的条件中已做了说明。通过放松,可以使大脑平静下来,同时还能消除疲劳,恢复健康。可选用前面的方法来放松。

3.在头脑中浮现出过去的良好形象

要提高注意力的集中水平时,应该在头脑里浮现出两种形象,其一是对于被集中对象的过去的良好形象。其二则是关于“注意力集中”本身的过去的良好形象。例如,在做数学题时想要提高注意力,那么所谓“对于被集中对象的过去的良好形象”就是指:“上学期,我的数学得了第一名,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夸我,那时候我感到非常高兴。”“前天的数学作业,我想出了一种新的解题办法,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等等。

另一方面,对于“注意力集中”本身过去的良好形象则是指:“妈妈昨天让我削土豆,我的注意力很集中,一会儿就削完了。”“以前我看动画片时,可聚精会神了。”“上周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我的注意力特别集中,老师讲完了,我就记住了。老师夸我认真又聪明。”等等。

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时,这些过去的良好形象能重新唤起你曾体验过的喜悦和愉快,使你对注意对象产生兴趣。同时,它还能帮助你树立“我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这种自信心,使你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特点的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4.在头脑中浮现出对未来的良好形象

浮现出未来的良好形象,使自己知道按目前的努力继续下去的话,美好的将来会是什么样子,从而能够帮助你把注意力指向的对象和愉快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同时,如果你的能力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它也会使你感到一种难以实现自己未来愿望的迫切感和紧迫感。可见,浮现出未来的良好形象具有糖加鞭子的双重作用。

5.浮现出整体形象

在头脑中浮现出某个问题的整体形象时,你就会明白哪些事情自己已经了解了,哪些事情自己还没有了解。同时,还会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是否一定要这样做,并且能够进一步预想将来会发生什么样的问题。能这样预想以后,就会自然而然地知道在什么时候采取行动。

在头脑中浮现出整体的形象时,必须把整体的情况写下来,整理好,放在手边,以便不断地去看它、想它。这样,你就清楚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哪些要点上。可见,浮现出整体的形象能帮助你下定决心,并把形象加以扩展,边推想边思考,并给自己规定期限,从而集中注意力完成任务。

总之,训练注意力的方法很多。由于注意总是伴随着其他心理活动,因此,注意力训练往往与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联系在一起。对于即时注意力的训练,可采用一些有趣且简单的方式来进行,而对于长时间注意力的训练,则往往牵涉到身心的一系列调整过程,因而,其方法常常是复杂的,甚至是玄妙的。应当从你自身实际出发,选择一两种或几种方法去练习,而大可不必试用所有的方法。但是,培养和训练注意力的总原则你必须记住,那就是:注意地去做每一件事,决不允许自己漫不经心地做事!

第二篇 超强记忆的形成过程

一、复习,加深记忆的重要手段

(一)注意及时复习

在前面谈到遗忘时,我们曾经谈到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为了防止遗忘,让需要记忆的东西保存在脑海中,并能根据需要及时地提取出来,该怎样办呢?有一天,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乘车到某大学做相对论的报告。路上司机对他说:“爱因斯坦博士,您的报告我听过至少有30遍,现在我可以把您的报告一字不漏地背下来。”爱因斯坦诙谐地说:“那好。今天的报告就由您来做吧,反正那儿的人们也不认识我。”车子到达目的地,司机戴上爱因斯坦的帽子,走上了讲坛。司机的报告虽然是照本宣科,却赢得了一片热烈的掌声。这掌声可能来自对爱因斯坦的崇拜,但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耐人深思的问题——司机为什么竟把爱因斯坦的长篇报告背下来了呢?

由司机代替爱因斯坦作报告,不能不使我们联想到复习对于记忆的重大作用。

在前面谈到在一定范围内扩大短时记忆要靠对记忆材料的重复识记;材料储存要从短时记忆过渡到长时记忆也要靠重复识记,即复习。而爱因斯坦长期在外面做相对论的报告,几乎每次司机都在场。这样对同一种内容,司机经过反复地听讲,在大脑中由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的记忆,从而牢固地记起来了。难怪有位著名的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记忆决窍时说道:“说起来也很简单。重复!重复!再重复!”

从上表中可见,时间间隔越长,复习对于巩固记忆的重要作用也就越显著。复习不仅能使材料巩固,而且可以“知新”,加强对材料的理解,即所谓“温故而知新”,从而更有利于记忆。

但是,是不是只要复习就能收到记忆的效果呢?“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的复习固然难以收效,就是复习方法不好,也会影响记忆效果。复习也应该讲究一点科学。

复习应该及时,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有很多名言就说到了这一点。例如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就很形象地说:“我们应该巩固建筑物,而不是修补已经崩溃了的建筑物”。自从艾宾诺斯发现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以后,这特点就成了学者们用来论证及时复习之必要性的依据。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的复习能赶在大量遗忘之前,或者像乌申斯基所比喻的那样,趁建筑物还没有倒塌之前就加以巩固,那么当然就事半功倍了。所以,我们第一次复习最好抓紧时间,当天学习的内容最好在当天复习,以便抓住识记还比较清晰,脑子中的信息量还多的时候进行强化,莫待已经遗忘了之后再去复习,那样会事倍功半。

(二)别让复习停下来

及时复习之后,是否就万事大吉,只等以后要用的时候,向记忆库里索取就行了呢?那也不行,因为按照遗忘消退说,贮存的信息强度有自动减弱的趋势,为了防止这种趋势的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采取各种方式和方法经常进行复习。马克思在学习上有一个很好的习惯,他每隔2-3年就要把他做的笔记、札记和书本上划有杠杠的地方重新阅读一遍,使重要的材料做到经常复习。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能背诵“十三经”,这并不是他有什么特殊的记忆力,而是经常复习的结果。他每年要用3个月的时间复习读过的书,其余时间则用来读新书。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是很有道理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也是经常复习的意思。

那么,这个“经常”以什么为尺度,复习多少次合适呢?这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也需要自己在学习实践中摸索和总结。另外,记忆的材料有长有短,有难有易,需要复习的次数也不同。随着记忆力的提高,复习间隔时间可以逐渐延长,每次复习的时间或遍数也可逐渐减少。不然,只管多复习,多用时间,没机会学新内容,忘了提高学习效率,也不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应该订个计划,把时间的分配和学习内容的分配安排好。

首先,要有个日程表,然后照章办事,当日事当日毕,复习中适当休息,清醒大脑,消除疲劳。每天复习内容不宜太多,也不能太少,不能像有些学生那样拼一天,玩两天,要知道做任何事都不能“一劳永逸”。还要注意学习材料的性质,最好文理相间,不使相近材料在记忆中产生互相抑制作用。有的学生之所以在考试时发生张冠李戴、把题答串的笑话,有很大原因是在复习时没注意上述这一点,把相近内容记混,考试时心里拿不准,只好乱答一气。

(三)抓住最佳时机复习

这个问题在前面“重复”部分已经谈到。复习能增强记忆,艾宾浩斯的实验认为,他的记忆最佳时间是上午11-12点,下午18-20点最低,这与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最佳记忆时间是有矛盾的。所以,我们一再讲因人而异。有人对30个被试者进行记忆广度的测试,一天之内分段时间测试:上午8点;下午10点30分;下午1点;下午3点30分;晚上9点。测试结果,记忆广度的高峰值是在上午10点30分左右(这与前面谈到的基本相同),而整个下午都呈下降趋势,晚上成绩最佳。

有的专家认为,不管哪种实验,还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生理条件和学习工作习惯,找出自己的最佳复习时间,最佳记忆时间。最简单的方法是,精力旺盛的时间,一般就是记忆的最佳时间,而精神最易疲劳的时间就得排除在最佳记忆时间之外。细心一点的人,则不妨作一些记忆效果记录,进行记忆时间与记忆效果关系的比较,找出最佳记忆时间。

除了每一天的最佳复习时间外,还有一个最佳的复习时间间隔。

一般而论,复习必须及时,必须有时间间隔。有人认为,复习的时间间隔与年岁大小有关。年岁大的间隔可长一些,而年岁小的人,可短一些。越是年岁小的人,越要及时复习。

当然,间隔的时间还要根据记忆的不同材料来定。如学习外语记忆单词或句子时,在24小时内进行复习效果最佳。

(四)注意适量的复习

在复习中,是不是次数越多越好?请看艾宾诺斯的实验:

艾宾诺斯用16个无意义音节组成字组表,每一组读到能背诵时,再继续超读不同次数,有的再读8遍,有的再读18遍,最多的再读64遍。经过24小时,他再复习这些字组;直到再能背诵为止。他发现保留的百分数,几乎与他所超读的次数相等。他多读了八遍保留了8%,多读24遍的保留了23%,多读64遍的保留了64%,多读的次数在64遍以上,保留的百分比反而下降。可见,当材料读到刚能记忆时,再多读几遍将会增加记忆的保持力。但心理学家一般认为这种超度学习以50%为有效限度,就是在刚能正确背诵时,再用50%的时间来记忆是有效的超度复习。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受注意分散、厌倦、疲劳等不良因素的干扰而成为无效劳动。

(五)复习时间间隔应适

两组同级学生背熟同一首短诗,一组是不间断地一直念下去;另一组是一天只念两遍。实验结果,他们记下的遍数是:间隔复习的一组,平均只读了7遍,而连续不断诵读的那个组,却平均读了18遍之多。这是因为,人的忘记保持的时间(记忆距)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所以记一首诗或新鲜的内容,多次复习之间,必须拉开时间距离,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在分散复习时,各次复习之间的时间间隔要适宜。间隔过长,难以避免遗忘,会使记忆成效降低。如果时间间隔过短,则近于集中复习,也会影响效果。

(六)三种复习法的比较

从复习的材料分配来说,可分为整体复习、部分复习和综合复习。整体复习是每次复习整个材料;部分复习是每次复习一个部分;记住后再复习另一部分。综合复习是先整体后部分地进行。这三种复习办法究竟哪一种能更好地提高记忆的效果呢?一般来说,整体复习优于部分复习,综合复习又优于整体复习。有一个试验证明,为了熟记一首诗,必须复习的平均次数是:综合复习时为9次,整体复习时为14次,部分复习时为16次。当然,选择哪种复习方法,还要看复习材料的数量和性质等具体情况而定。

(七)深化复习记忆法

对识记的材料进行及时、多次的重要,以加深在大脑中的印象,这就是深化复习记忆法。

1.早晚复习法

一天中什么时间复习最好?清晨和晚上夜深人静时的复习效果较好。因为在这两个时间里,大脑受的干扰很少,也就是说,早晚可以避免或减少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

所谓前后摄抑制的干扰作用,就是在复习时,前面复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后面复习的材料,也会产生一种干扰作用,称为后摄抑制。我们所记材料之所以容易遗忘,不仅仅是因为大脑里留下的痕迹消失而遗忘,而且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使我们对所记材料回忆不起来,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2.深化复习法

深化复习即与我们后面要介绍的“过度学习”差不多,这种方法能使所记材料遗忘得慢些。深化复习,就是不满足于对识记内容的刚刚勉强记住,而是要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继续复习,以便牢固掌握它。但深化复习也要适可而止,如果复习某材料需要30分钟或需遍刚能记住,那么,深化复习的最佳限度就是45分钟或9遍。

3.多样化复习法

应该指出,复习本身并不是把学过的知识简单重复或机械重复,有的同学复习得非常快,问他“复习好了吗?”“复习好了。”“怎么复习的?”“把老师讲的看了遍。”其实,这样复习效果并不好。

有人认为,复习就是一遍一遍地重复,次数多了,自然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不过,心理实验、生活实践都告诉我们,机械重复的效果并不好,容易使人大脑从兴奋转人抑制,婴儿听到催眠曲容易人睡,就是这个道理。前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变换复习的方式,每次复习都从新的角度去重现旧材料,比只要求简单的重复旧材料要有效得多。一位优秀的教师也说过:“与其教学生依葫芦画瓢做10遍,不如教学生切实理解地做一遍;与其让学生漫不经心地做百题,不如指点他刻苦认真地钻一题;与其布下题海将学生淹没,不如巧设难题鼓励学生攻关。”复习方法的多样化,应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考虑。内容上,多学科应交替进行,同一内容可变换角度,从基本型到综合型灵活运用。从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填空、选择,判断。论述、解词、简答、改错、一题多解、命题驳论等各种类型。从方法上,可以运用比较、归类、熟记、背诵、制表、画图、笔记、反复阅读和尝试背诵结合等,这样,复习时就会感到新奇,容易使大脑兴奋,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能力,复习才会有收效。

二、认识几种常见的记忆方式

(一)在回忆中记忆

试图对识记过的知识进行回忆,以此来增加记忆的方法,叫作尝试回忆记忆法。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比如有人惊奇地说:“我已有好多年没有见到某某人,可如今一见面,一下子就把他认出来了。”有些时候,好像原来知道的材料永远从记忆里消失了,怎么也想不起来了,实际上这是回忆时遇到了困难,不能认为是这些材料从记忆里消失了。往往这些人养成了一种不相信自己记忆力的坏习惯,回忆什么事都不用心。有些性急的老师,在课堂提问时,常常不能给学生进行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问题回答不上来了,就大加训斥,“太笨”、“记性差”之类的词也都用上了。这样也促使学生形成这种自卑感。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顽强的回忆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有时是不容易的,应当大力培养孩子养成这种劳动习惯。往往正是在回忆遗忘材料时所表现出来的懒惰情绪是造成遗忘的直接原因,并由此而加深了以轻蔑态度对待回忆印迹的不良习惯。那些缺乏耐心的老师,当学生在考虑用词或稍有停顿的时候,便迫不及待地提示他们,这样做是会损伤学生的记忆力的。”列夫·托尔斯泰有一条生活“准则”,那就是“你忘记了什么,千万不要去查书,而是尽量去回忆它们”。当然这并不反对学生借助课本、参考书、辞典等来复习,这里只是强调学生在学习时的最初阶段,不要一遇到点困难就轻易求援,养成依赖思想,应养成独立思考、相信自己的能力、尽一切努力通过回忆来解决问题的习惯,而不是指望笔记或在考试时用作弊去代替回忆,为什么低年级的学生容易犯考试时打小抄、偷看他人试卷的毛病,这就是与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心理学实验表明,尝试回忆比单纯的反复识记好。例如,让两组受试者同时识记同样的课文。第一组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第二组则用全部时间反复阅读。结果,立刻测验和4小时后测验,第一组都比第二组效果好。

那么,阅读和回忆的时间怎样掌握呢?实验表明,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成绩就越好。见下面阅读与尝试回忆效果比较表。

为什么尝试回忆的时间多,记忆成绩好呢?因为在尝试回忆时,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人们主动去探求什么,都是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回忆的活动中,当然记忆效果好。同时,回忆又是自己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回忆能锻炼自己的语言概括能力,能有效地巩固记忆。尝试回忆还是对时间与精力的合理安排,单纯的重复识记是平均使用力量,不管记住没记住,就象大河奔流,泥沙俱下。而尝试回忆可以发现自己还没记住的地方,从而集中精力,多用时间攻克难点,记忆效率显然能提高。此外,尝试回忆一定要抓紧,前苏联“沙塔洛夫教学法”的原理揭示说:“已经记住的材料经过9小时后,大部分都会忘掉,只能保留30%。”就是说,识记后9小时内,如果不抓紧复习,那么70%就要前功尽弃,不抓紧,超过了这段时间,尝试回忆也就失去了很多使用价值。

在回忆遗忘的材料时,要注意到回忆时发生错误不是客观上与正确答案有相似之处而引起的。如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开始答错了,老师让再想一想。这时的进一步回忆,不能以第一次错误的回答为出发点,而应当重新开始回忆。有时我们想去回忆一首歌,可是冒出来的却是不相关的旋律,紧接着就有一些与此旋律相似的曲调跳出来干扰我们的回忆。只要摆脱了这些讨厌的旋律,再认真重新回想,是能够想起那首歌的。实践证明,只有不依靠旧的、原来的(错的)途径而重新回忆尝试,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就是说,导致按第一次回忆时的错误答案的弯路走下去的某一“事物”是回忆中的障碍,必须摆脱。每一次新的尝试都应是独立的,必须是从头开始的,才能有实现成功回忆的可能。

在尝试回忆中,同最初在内容上有着直接联系的那些回忆进行比较和对照,是检查回忆正确与否的方法之一。但有时相近的材料也容易弄混。有经验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到学生在回忆时可能出现的个别错误,并能事先予以防止。实践证明,一个优秀的教师,预先对学生可能认为是相似的知识或现象进行比较,向学生强调指出它们的不同特征,就可能防止学生在回忆时出现混乱。

那么,怎样尝试回忆呢?要利用未被遗忘的信息。确切地说,要借助自觉记忆中与已被遗忘的信息有联系的重点词句来回忆已遗忘的信息。例如回忆“日内瓦会议”,我们就可以从这个词出发,仔细想想我们所熟记的“日内瓦会议”的内涵,也就是说,把我们有关的知识统统翻出来“过一过电影”,一直把要求回忆的信息回忆起来为止。

当然,有些遗忘了的信息不是一下子就能回忆起来的。那也没关系,你可以以中心词为参照物,尽可能多地建立与它有密切相关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向自己提问,还有哪些联系,经过反复思考往往可以将遗忘了的信息的某些片断回忆起来。在对自己记忆中的有关知识这样仔细搜寻一番后,就可逐渐地把搜寻到的各个部分凑成一个完整的材料。

尝试回忆的具体做法,就是在阅读或朗读到一定程度之后合上书,试着背诵一遍,凡模糊的地方立即与原文核对。也可在读书以后的一段时里,试着回忆出应该记住的具体内容。这样,使大脑始终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注意力集中,记忆内容不断充实,识记者本身信心越来越足,也就达到了复习目的。

(二)分时段循环记忆

一些同学说,英语单词总记不住,那在此建议你们今天放学回家去记忆英语单词。放学回家后,放下书包取出英语书,先学三个英语单词,然后做作业。

做40分钟语文作业,休息一会儿,再学三个英语单词,并把第一次学的英语单词复习一遍。

然后做数学作业,做完数学作业后再休息一会,再学三个英语单词,并把第一次学的三个单词和第二次学的三个单词都复习一遍。

然后做地理作业,做完之后稍适休息,再学三个英语单词,并把前三次学过的英语单词全复习一遍后吃晚饭。

晚饭休息后,开始学习时再学三个新单词,并把前四次的英语单词复习一遍,再去做别的作业。

40分钟后稍微休息一下再把前五次学过的英语单词都复习一遍。

这样第一次学的三个英语单词得到五次复习,第二次学的三个单词得到了四次复习,第三次学的单词得到三次复习,第四次学到的单词得到了二次复习,第五次学到的单词得到了一次复习。

这样零敲碎打并得到及时复习的学习英语单词的方法好处在哪里呢?第一效果好,分段的学习,每次学三个容易记住。如果一次学习15个单词,记忆效果就差。第二省时间,五次共学习15个单词,就是一个单词需要一分钟才15分钟。可是如果集中起来一次学习15个单词,对很多同学来说,15分钟是不够的。

(三)SQ3R记忆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认真阅读的学习方法被用于进行速成训练。它可概括为:“怎样学得更好、更快、更有效。”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如此行之有效,以致美国的许多中学和大学始终将其列入教学大纲中。尤其值得夸耀的是,用这种方法学习的东西,在8小时之后,仍能记住80%,而在一般情况下,平均只能记住20%。此法注重在遗忘过程上下功夫,特别引导读者注意基本内容,突出主导思想,在复习时牢记文章结构。除了上述原则外,它把学习过程分为5个切实阶段,并归结为5个首字母缩略词SQ3R,其含义为:

S=SURVOLER(浏览)

Q=QUESTIONNER(提问题)

3R=REPERER((在阅读时)划线)

RECITER((在内心里)背诵)

REVOIR((在复习时)重读)

(四)抓住重点法

我们学习东西,学习功课,一般并不是要把全部内容都记住,集中精力把重点部分记住就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抓不住重点,什么都记,往往记忆效果不佳。

抓住重点不等于其它部分不记,而是在抓住重点之后再记其它需要记的东西,就比较容易了。老师经常说,每课的重点是什么,复习的重点是什么。按照老师的要求把重点的东西记住了,就基本达到了老师的要求。

(五)自我考试记忆法

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考试自己来增强记忆的方法叫自我考试记忆法。

英国一位心理学工作者认为,反复阅读教科书或笔记,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因此他提倡自我考试法。这种看法是不无道理的。我们平时的学习、记忆,为的是储存知识,储备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一段时期里,究竟记住多少,不是通过一两次考试就能测定准确的,而在学校里,老师组织的有限的考试中,很多人又缺乏考场经验,表现异常,情绪不稳,甚至出现眩晕、休克现象,难以测试出效果。,如果平时多进行自我考试,增强自己的紧迫感,就不会出现上述现象了。要想更准确地测定自己的记忆能力,克服考试怯场的毛病,经常搞些自我考试是大有益处的。《孙子兵法》中说:“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记忆程度,才能有把握地去考试,去进一步学习。经常运用自我考试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确切了解到自己学习得如何,知道哪些知识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没记住,哪些地方记混了,有误差,再进行复习时就能马上核实,得一误再误,以讹传讹了。另外,还可以通过自我考试,培养自己的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正式考试时,考题不可能都是书上原来的样子,往往要变换角度,或综合性很强。如果我们只是机械地照搬书本,死记硬背,就很可能束手无策,不知从何下笔,答不好卷或交白卷。但如果平时经常运用自我考试法,对所学知识能从多方面消化,那么考试时也就临阵不慌,即使是出乎意料的题,因为平时训练有素,也会“灵机一动,计上心来”,圆满地处理好。其次,用自我考试法能增强复习时的注意力,考试题本身就能调动大脑的积极性。这也是在复习功课时变换各种方式,加强记忆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运用自我测试法时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定期测试法

这就是说,自己需订个自考计划。从时间上分,可以当日考和周末考。当日考也就是及时复习,每晚在看完当天老师讲的课和做完所有作业之后,回忆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的要点,复述一遍或是默写提纲。如时间太晚怕影响睡眠可默想一遍。周末考就是在星期天,可将一周来所学的课程回顾一下,自己编出试题,写在练习本上考试自己。如有老师发的自测题单更好。答完后,发现存在问题马上解决,决不拖欠。现在许多学校老师采用这种发自考题单的方法,让学生经常通过自考来检查自己的学习程度。作为学生,应增强自觉性,如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认为反正是自考,老师也不收卷,不判分,就糊弄糊弄算了,或拿来照抄一遍或干脆不做,到头来只能自己害了自己。本来这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能促进学习的,由于没有正确态度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了。从课程内容上分,可以单元考(阶段考)和全书考。单元考即一个单元学完了,应该问问自己学会了什么,这个单元要求我们学会多少知识,找找差距,随时补救;全书考即一本书学完后,可翻开目录,逐次回忆内容。有单元考的基,全书考就没多大问题了。

2.随时测试法

即随时随地自己考试自己。这种方法适用于学外语。先做些卡片,正面写单词,背面写汉字。揣在兜里随时可拿出来测测。

如等车、走路、开会前等零散时间都可见缝插针地利用。具体方法有两种:朗读法,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可以看汉语念外语或者看外语念汉语,然后翻过来对照是否正确。书写法,因为外语有些字母不发音,如不书写难以记住;再有,外语不能光练口译,笔译能力也须提高。实在没有条件四平八稳地书写,也可用手比划着写。这样,点滴时间都可利用起来,能收到分散复习的好效果。

3.默写自试法

汉字、外文等都是有其形的,默写出形的记忆比只看不写的记忆要效果显著。因默写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积极活动,且与眼、手、口等配合密切,必然使记忆能很好地巩固。写完后要与答案对照,因为有些是习惯性错字,自己不察觉,把错的当对的记,只有写出后对照原文才能发现。有了默写的基础,在考试答卷时就轻车熟路,常常是连某字某词在默写纸上的具体位置也能历历在目。

4.设问自答法

很多优秀教师都注意教学民主,平时经常让学生自己出题考试。这样,学生就可以设想:自己是老师的话,该出什么题考学生呢?如果自己给自己提些问题,以多种角度设问自答,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复习功课时,除把老师留的作业题做完外,自己再设想些题来复习。在考试时,不可能都出老师布置的作业中的题目,往往从另外角度出题,也可能就是学生自己练过的。学生在考虑问题时,一定会相应地反映出自己认为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猜想自己哪些可能不太会,这样就会较全面地进行复习了。

5.互间互答法

自考法并不只限于自己,是指老师以外的学生。同学间、同座都可以互相提问互相回答,这样,会加快学习速度,收到良好效果。这种方法可激起各自的竞争心理。另外,互问互答又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再有,这种方法还可培养兴趣,互相勉励,提高表达能力。有人认为自测法是“自找苦吃”,其实这是他还没有尝到甜头。大家都不妨试试,它保证让你苦尽甘来。

下面是一组有关记忆能力的测试题,如果你有兴趣,请准备好笔和表,测试一下自己记忆能力的水平。1.下面有5个图形,请你用几分钟时间记住它们的形状,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数。(先不要看题)测试:请把上题的图遮住,不要看,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试注:可不按顺序填图。评分标准:(1)5个图全部填正确者,此题得10分(2)4个图填正确者,此题得8分。(3)3个图填正确者,此题得6分。(4)2个图填正确者,此题得4分。(5)1个图填正确者,此题得2分。(6)都没有填对者,此题得0分。此题得分:_______2.下面有10个人的名字,请你用2分钟的时间仔细地看一看,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数:测试:请把上面的表格遮住,不要看,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试。(可不按顺序填写)评分标准:(1)5个人名全部答对者(包括字全部正确),此题得10分。(2)5个人名全部答对,但有错别字者,此题得9分。(3)答对4个人名者(包括字全部正确),此题得8分。(4)答对4个人名但有错别字者,此题得7分。(5)答对3个人名者(包括字全部正确),此题得6分。(6)答对3个人名但有错别字者,此题得5分。(7)答对2个人名者(包括字全部正确),此题得4分。(8)答对2个人名但有错别字者,此题得3分。(9)答对1个人名者(包括字全部正确),此题得2分。(10)答对1个人名但有错别字者与一个都没答出者得0分此题得分:_______3.你是否能准确地回答出三天前的现在,你正在干什么?是 否得分: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4.你是否能完整地哼唱出你最喜欢的一首歌的全部歌词是 否得分: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5你是否能准确地回答出第一次春游,你去的是哪儿?是 否得分:答“是”得1分答“否”得0分6.下面有10个时间,请你用3分钟的时间记住它们,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数。(先不要看题)测试:请把上表遮住,不要看,然后完成下面的测试评分标准:(1)全部答对者,此题得10分。(2)答对9个,此题得8分。(3)答对8个,此题得6分。(4)答对7个,此题得4分。(5)答对6个,此题得2分。7.下面有10个图形,请你用2分钟的时间记住它们的形状,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数。测试:请把卜题的图遮住,不要看,然后将原图画一遍,看看你能画出几个注:可不按原题顺序。评分标准:(1)画出10个,得10分。(2)画出9个,得8分。(3)画出8个,得6分。(4)画出6个,得4分。(5)画出5个,得2分。(6)画出5个以下,得0分。此题得分:_______8.下面是“普拉奇克的情绪三维模式”图,请你用5分种的时间记住其图形与文字,然后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并记录下自己的分数。测试:请把上图遮住,不要看,将下图填入相应的文字,看看你能记下多少。注:文字所在位置要准确,不出现错别字。评分标准:(1)答对1518个者,此题得10分(2)答对12-14个者,此题得8分。(3)答对10或11个者,此题得6分(4)答对6-9个者,此题得4分。(5)答对35个者,此题得2分。(6)答对3个以下者,此题得0分。此题得分:_______9。你能马上回答出上小学时,你第一位班主任的姓名吗?能 否得分:答“能”得1分。答“否”得0分。10.你感觉上面的测试对于你来讲,困难吗?困难 不困难得分:答“困难”得0分。答“不困难”得1分计分与评价:请你将在l-10测验题目中的各个小题的所得分数相加相加后你的总分:评价表:

平评价(1)成绩优异者:

祝贺你,你具有超水平的记忆能力,在这一方面,恐怕你周围的朋友与同学是无法与你相比的,但你不妨把你的记忆技巧传授给他人一些,这对于你也有益处。(2)成绩优秀者:

不可否认,你的记忆水平也是超常的了,你足以以此为骄傲,因为你不会像有些人那样为了总是记不住事情而烦恼。(3)成绩较好者:

你的记忆水平相当不错,但也许有些你不感兴趣的事,你就把它忽略了,不过这样也好,因为有些事情本不重要。(4)成绩中等者:

不用担心,你的记忆能力属于正常的范围,人类在记忆的过程中同时也在遗忘,而且遗忘的速度很快,这属于正常的现象。你现有的记忆水平基本上不会妨碍你的学习或工作。不过你如果想再提高一下自己的记忆水平,那就更好了。(5)成绩较差者:

你是不是觉得这项测试很枯躁无味,或者你根本就不喜欢这种测试呢?

其实生活中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记的。当然,也许你在对平常事物的记忆能力上较差一些,但在对特殊事物的记忆能力方面成绩却不错。那么你就试试后面的这些训练题,可如果你在后面的这些训练题中成绩也如此,那么你可不太适合做需要记忆能力的工作。(6)记忆迟钝者:

在此测验过程中,你若是一直认认真真地测试的话,那你需要马上去培养自己的记忆能力了,否则你现有的记忆水平会给你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苦恼的。

(六)朗读与背诵

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遍一遍的念直到熟读,这叫朗读法也叫诵读法。对于外文单词、诗词等高声朗读,记忆效果较好。在念的过程中就开始背诵,遇到记不住的地方重新阅读直到念熟,这叫做背诵法。在学习程中,如果开始就背诵,记忆效果就会提高。

有的学者做过这样的实验:写出16个无意义的音节,让被试识记9分钟,立刻回忆。全部时间诵读的,能回忆35%。五分之一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50%;五分之二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57%。五分之四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74%。对16个无意义音节也是记9分钟,但要求四个小时后再回忆。全部时间朗诵的,能回忆15%。五分之一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26%。五分之二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28%。五分之三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37%。五分之四的时间用于背诵的,能回忆48%。

这个实验研究表明,用于背诵的时间越多,记忆效果就越好。

同学们在学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科目要求要记住不同的内容。这些最基本的东西,必须记住。记住这些基本的东西对学习成绩的提高,对以后的应用都大有好处。那么怎样记住这些东西呢?

一种办法是反复念,效果不好。有的同学说,怎么念了几遍还记不住,这是方法不对头,所以记不住,事倍功半。

另一种方法就是开始朗读一、二遍,然后就自己背诵。遇到背不出的地方再看看书,印象就深刻。下一次背遇到上一次背不出的地方,很有可能就能背出来了。这种方法记忆效果好。

(七)分散和集中记忆

所谓分散记忆法是我们学习某种东西、记忆某种材料时,不是一次背诵完而是分多次来学习背诵。

集中记忆法是指人们学习某种材料不停地背,直到背熟为止。

那么分散记忆法和集中记忆法哪种效果更好呢?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实验,采用集中记忆法与分散记忆法两种去记一种学习材料。第一种方法是一天读五次,第二种方法是一大读一次分五天读。实验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两个星期后回忆保存13.13%,二种方法两个星期后回忆保存37.26%。第一种方法一个月后回忆保存11.40%,第二种方法一个月后回忆保存27.59%。

有的学者研究白鼠学习走迷宫,研究结果表明,集中学习记忆法比分散学习记忆法的错误多。

有些同学也有这方面的经验,临考前集中复习,往往记忆效果不好。有的虽然考试成绩还可以,但考后忘得也快。这也说明分散学习记忆法比集中学习记忆法好。

分散学习记忆法比集中学习记忆法效果好,并不是说越分散越好,那么每一次学习相隔多长时间适当呢?一般认为,每次间隔的时间30分钟-24小时为宜。

学习与记忆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要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记忆能力和特点,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和难度,恰当地的运用集中学习记忆法与分散学习记忆法。对同一种学习材料,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强的同学可能运用集中学习记忆法效果好,学习能力与记忆能力差的同学可能运用分散学习记忆法效果好。

(八)全体、分段和联合学习法

人在学习某种材料时,把学习材料从头到尾阅读直到熟记为止,心理学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全体学习记忆法。有人把学习材料分为几部分,熟记了一部分后再去熟记另一段,心理学把这种学习方法称为分段学习记忆法。

分段学习记忆法又可分为三种。一种叫做纯粹分段学习记忆法,它指的是学习者分别学习各段。第二种叫渐进分段学习记忆法,它指的是学习者先把第一段、第二段分别学习达到一定标准后,再把第一、第二段总起来学习,接着再学习第三段,然后把一、二、三段总起来学。如此逐次地扩展到整体。第三种是反复分段学习记忆法,它指的是学习者先学习第一段,达到一定标准后再一起学习第一段、第二段,接着学习第一、第二、第三段。如此逐次扩展到整体。

在学习某种材料时,有人先把全部学习材料读几遍然后分段学习,最后再联合起来,心理学把这种学习记忆方法称为联合学习记忆法。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记忆能力与特点,根据学习的材料的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全体学习记忆法、分段学习记忆法、联合学习记忆法。

如果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可能大多数同学采用全体学习记忆法。如果学习材料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可能大部分同学会采用分段学习记忆法或联合学习记忆法。

有的心理学家曾采用诗作为记忆材料,比较全体学习记忆法与分段学习记忆法的效果。诗为20行,采用分段学习记忆法所用的时间是16分12秒;全体学习记忆法所用的时间是14分17秒。全体学习记忆法比分段学习记忆法可省的时间为12%,这个实验说明,学习材料的多少决定采用哪种学习记忆法好。

一般说来,在学习材料适当的情况下,全体学习记忆法可能好。因为学习者容易把握记忆材料的中心思想,前后各部分容易贯穿起来。学习的材料太长,一遍一遍地读,一遍一遍地记容易产生疲劳,全体学习记忆法的效果可能就差一些,而采用分段学习记忆法效果可能好些。蔡文姬凭记忆把她父亲蔡邕的作品记录保存下来。蔡邕是我国汉末富有盛名的学者,他的著作名扬四海,但是在兵荒马乱中散落遗失,他也被杀害了。他的女儿蔡文姬从小好学,聪明过人。曹操与蔡邕是至交,有一次曹操问蔡文姬:“你还能记住你爸爸多少篇文章?”蔡文姬说:“还能记住我爸爸的400多篇文章,都是小时候我父亲教我背诵的。”于是曹操叫蔡文姬凭着记忆把这些文章记录下来。现在我们看到的蔡邕的作品就是蔡文姬凭记忆记录保存下来的。

三、你也能做到过目不忘

(一)视觉映象的训练

根据心理学家们的统计和研究:少年儿童,特别是小学生,擅长于具体形象的记忆。

在运用形象直观记忆的时候,也不要事无具细、把所见的东西都记下来。直观的、形象的东西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但有些并不是重要的。要学会观察事物的特点,捕捉事物的本质,在形象直观的基础上,概括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并且把二者联系起来记忆。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形象直观记忆法的效能。

训练1

在下面的图中,6X6的棋盘格中摆着36个围棋子,白子9个,黑子27个。

仔细看图30秒,然后请回答下面的提问。提问:在刚才看的图中,白子在什么位置?请在下图的相应位置打上〇

训练2

请在20秒钟之内记住下面的6个图形。

提问:

下面同样也有6个类似的图形,请你判断它们与上图有何不同(请将上图遮住)。

训练3

接着要做文字的记忆测验。请在20秒钟内专心注视并记住由Ⅰ到Ⅸ的9个字。

Ⅰ柱 Ⅱ摘 Ⅲ幕

Ⅳ桧 Ⅴ已 Ⅵ织

Ⅶ棣 Ⅷ戍 Ⅸ载

提问:

请回忆所记过的字。现在,请将它们从下面Ⅰ至Ⅸ的字群中挑出来

Ⅰ.募 墓 幕 暮 慕

Ⅱ.识 职 织 帜

Ⅲ.栽 裁 戴 载

Ⅳ.滴 镝 摘 嫡

Ⅴ.已 己

Ⅵ.戌 戍 成

Ⅶ.柱 住 注 驻

Ⅷ.柏 杉 松 桧 柏

Ⅸ.桂 楠 棣

(二)分类记忆的训练

若将必须记忆的内容分成容易懂的几类,那么记忆就要容易得多。采取分类的方法,不仅容易记住,而且分类工作本身就已经具有记忆的功能。就是说,并不是提高分类使材料变得容易记以后,再进行记忆,而是一边分类一边记忆。

训练1

请在30秒内看并记住下图的9张图画。然后,回答问题。

提问:(1)哪些东西是能吃的?(2)哪些东西有生命?

(三)数字记忆的训练

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已经到了密不可分的地步了。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证号、学号、电话号码,以及各种学科里的数字、年代等等,这些都表明对于数字的记忆非常重要。

这里有一组毫不相关的数字35812,孤立起来看,确实很不易记牢,但是,当你把它们分解开来时,你就会发现其中有些窍门“2”后边加上“1”,“3”后面加上“2”,“5”后面加上“3”,“8”后面加上“4”,用公式表示即成如下样式:

2+(1)→3+(2)→5(+3)→8(+4)→12

记住1234,也就容易记住235812这五个数字了。

还有一种记忆数字的方法,就是在记忆时,赋予数字某种意义。例如当我们要背2=1.41421时,我们如果赋予它“意思意思而已”的意义时,相信一定终身都不会忘记。

训练1

请用20秒的时间看下图,并且记住图中两行10位数字。若将A行数字与B行数字相加应等于多少?这个题目完成后,请转到下面的问题。

A:1880589911

B:5982291730

提问:

[1]请写出刚才记住的A和B行数字的第一位和第十位数字。

[2]请从最末位写出A和B的数字。

训练2

下面排列着七个数字,全部相加是

10400088858

请用60秒看,并记住下面[1]-[7]的数字,然后回答下面的提问。

[1]·······83008 83008

[2]········369 369

[3]·······3349 3349

[4]········812 812

[5]········452 452

[6]········468 468

[7]····10400000400

提问:

[1][3]和[4]的数字是多少?

[2][1]的数字是多少?

[3]请尽可能回忆出[1]-[1]的数字。

训练3

下列各数按一定的规则排列而成,请把正确的数字填入空栏内。

[1]2-6-1-□-18-22

[2]2-5-8-11-14-□-20

[3]6-9-18-□-42-45-90

[4]3-5-8-13-22-□-72

训练4

从宇宙的彼岸飞落下来的UFO有一个不可思议的标记。

如仔细地思考一下,可以判明下面每个符号都是由特定的数字组成的。

但是,这一便条拿到手后,只看了10秒就消失了。鉴于这一缘故,请你亦只看10秒钟,然后回答下面的提问。

提问:

[1]请写出上图中[2]、[4]的符号。

[2]写出[5]的符号。

[3]从[5]的符号都是数字。请指出这是些什么数字。

实际上,上图中每一个符号都是左右对称的。即,每个符号从中间分开,便是4、2、3、i6这样的数字,如下图所示。

若知道了这一点,记忆便顿然变得容易和明确

(四)对串词的训练

当小学生在背诵课文或长篇文章时,常常需要利用串词,串词法的要领是:

在内心或用打上记号的办法将文章分成几部分,每一部分要含有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内容,做这项工作时,可以参照文章已有的划分法。例如文章的自然段等。

针对每一部分想定一个中心词。中心词数量不能太少,以免漏掉某个重要的思想内容;但也不能过多,以免词串太长。

每个中心词都必须保证能够借以回忆起相应的那个部分的内容。

每个中心词都要便于与相邻的中心词串联。

所有中心词都确定之后,要按照与文章各部分先后顺序相吻合的顺序抄写下来。

根据各中心词与其相应的文章片断的联系,针对各中心词提出问题。通过复习将这些联系牢牢记住。

将中心词依次串联起来为此要针对每一中心词提出问题,借以搞清各中心词之间的联系。对这些联系也要复习,直到记得很熟保证不会忘为止。

将每个中心词同相应的文章片断和后接的一个中心词联系起来,然后对整个词串进行复习,直至把文章完全记熟为止。

经过这样熟记的文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撇在一边了。只要还记得那个词电,就随时都能够把文章回忆起来。万一有哪个中心词被忘掉了,只须朝抄下来的词串看一眼,就能立即回忆起来。

训练1

请仔细阅读下面的文章,并努力记住。

文中黑体字部分是挑出来作为中心词的词串。这些中心词已分别标上顺序号。

司马光[1]是宋朝著名的史学家,他小的时候,学习很刻苦[2],日以继夜地读书,可是还觉得时间太少了[3]。他想:“我为什么睡那么多时间呢!早一点醒来,不是能多看点书吗?”他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叫它“青枕”[4]。睡觉时枕着它,身子稍微一动,圆木就滚动起来,他醒了,就赶快起来看书。

提问:

请背诵这篇短文。

训练2

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题为《你好啊,海南岛》的文章,并尝试记住它。文中黑体字部分是挑出来作为中心词的词串,这些中心词已分别标上了顺序号。你好啊,海南岛

海南岛与大陆隔着一个琼州海峡[1],最窄的地方只有18里海里。天气晴朗的时候,从雷州半岛可以看见海南岛。这个宝岛的总面积有300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台湾,是祖国的第二大岛[2]。整个海南岛像一个雪梨,又像一把打开的伞[3],中间高,四周的高度逐渐降低,伞的中央是巍巍的五指山。

海南岛是个宝岛,是祖国南海的一颗明珠[4]。在那里,椰子、槟榔、芒果、木瓜、香蕉等热带水果到处都是[5];橡胶、油棕、咖啡、可可、胡椒等热带经济作物遍布全岛[3]。在五指山区[1],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有各种名贵的药材,还有珍贵的热带、亚热带动物。在环岛的海洋中[3],盛产鱿鱼、马胶鱼、飞鱼、龙虾、麒麟菜,还有海石花、海盐和五光十色的海螺、海贝。在平原地区[3],一年四季可以种植庄稼,水稻一年可收三次。花木四季常绿,鲜花四季常开。一句话,这是一座美丽的花园,这是一座巨大的万宝库[10]。

海南岛不但是美丽的宝岛,还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11]的海岛。

早在1926年,当地的汉族群众和黎族群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成了琼崖游击队[12],同国民党军队、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

海南岛是如花似锦的岛,是物产丰富的岛,是英雄的岛。

我禁不住面对大海高喊:“你好啊,海南岛!”

提问:

请复述本文的12个要点。

(五)对相貌和人名的记忆

记忆人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因为它是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

1.如何记住对方的相貌

[1]先用几秒钟的时间细心观察要识记的脸的整体形象,然后捕捉这张脸的特有特征。要依次就每一项一般特征找出它的特有特征,先从头形这项一般特征开始。要认清所看到的是个什么形状的头形:椭圆形、圆形的,还是四方形的。

[2]通过复习好好记住特有特征。

[3]用上述方法继续判明其他各项一般特征中的特有特征,直至各项一般特征中的特有特征全部判明为止。

[4]注意相貌有无其他特殊的特征,如果有便将它好好记住。

[5]像“过电影”一样在内心将所有已知特征依次“过”一遍,如果会画画,还可以凭记忆画成一幅脸谱。

[6]将所得印象同现实所见的相貌相比较。

[7]将识记的相貌同所了解的某一信息相联系。例如,如果回忆起曾在某处(比方说在学校里、在某疗养地等等)见到过的一副相貌,就把这副相貌同这一处所联系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该处所就成了中心词。当再次想到该处所时,记忆中就会浮现那副相貌的形象。

[8]把人的相貌与其名字联系起来。

2.不要遗忘别人的姓名

[1]要正确接收名字

这话乍一听来好像是迂腐,其实不然。许多名字之所以没能记住,完全是因为开头接收得不对头。对名字接收不当,一方面是由于是别人在介绍姓名时往往吐字不清,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往往也不努力设法弄清楚。所以,首先要做到正确接收名字。

[2]接收之后要立即复述几遍

为了避免名字在瞬时记忆后消失,至少要在接收后的20秒钟内把名字复述几遍。

[3]将名字变为形象

在复述过程中,要设法将名字变成直观形象。这有几种办法。一种是在心里想一想那名字的写法,或者实际地写一写,以便眼睛也能“看见”名字。同时,把名字与人的形象、相貌或者其外表或举止上某种特别突出的特点联系起来,也有助于识记名字。另一种办法是人名的“形象表象法”,即为名字设想某种含义的方法。例如,某人名字叫“王班”,就可以想像他是个王老板,而叫“罗全”的人则可以想像为罗圈腿的人。

[4]将人名的形象表象复习几次

对人名的形象多复习几次,有助于加深对它的记忆。

训练1

在电话号码簿上随便抄下10个人的名字,用上述人名识记法对它们进行识记。几天后检查一下,看你能不把它们回忆起来。

平时可以多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那些人的名字来进行练习。

训练2

从报刊杂志上剪下20~30幅人物照片,并随手抄20~30个人名,给照片上的人一一配上名字,将名字分别写在照片背面。认真记住其中某一个人的相貌及其名字,通过想象将二者联系起来。搁下这张照片,拿另一张,进行同样的练习,直到将所有的相貌与其名字联系起来了为止。然后打乱照片和抄下的名字的顺序,回忆所设想的联系,用照片背后的名字来检验回忆是否准确。

这种运用相貌特征示意图识记相貌的练习要多做,练习的对象可以是在学校中遇见的人,在街上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遇见的人,或者在电视上见到的人。要使进行这种练习成为一种习惯。不久将会发现利用示意图识记相貌只须几秒钟的时间,而对相貌和人名的记忆状况却比从前大有进步。

(六)感觉能力的训练

人的各感觉器官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例如,画家的视觉感受能力较强,其记忆通常在视觉方面显出优势,和一般人同看一张画面,画家的记忆更清晰些。音乐家的听觉感受能力较强,记忆也就偏向听觉型。同是听一首曲子时,音乐家比常人记得更好。这里也不能排除另一个重要因素,即各人对各类知识的储备量明显影响记忆,如乐理知识丰富的当然更易记曲子。但是,感受器官的灵敏与否与记忆关系重大。根据各人感觉器官的特点,记忆可以分为视觉型、听觉型、动作型和混合型。

我们可以通过测验,检查自己偏向什么类型,以便在学习中发挥优势,同时注意通过锻炼来发展某器官的感受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向同一被测者分别进行如下的简单记忆测验:

1.视觉测验

展示一幅图,图中画有十件物品。被测者看图30秒钟后,立即做简单的数学题30秒钟。然后再用30秒钟回忆图中有何物,记录回忆成绩。

〔例〕见下图:

紧接着做30秒钟的数学题:

5+5-2= 3×5=

1×2+3= 6-1×3=

4-1+2= 6÷2+1=

4÷2+2= 18-2+1=

10×3-2= 25÷5=

2+21= 16-4=

32+16-1= 5×9=

20-4= 8+11=

7×3-1= 12×3=

5+8= 33÷3=

30秒后,不管已算出多少题,立即转入回忆30秒钟,然后记录能回忆出几项内容。

2.听觉测验

对被测者高声读出10件他所熟悉的物名,每个用3秒,共用30秒。接着做30秒数学习题。再用30秒回忆,记录回忆成绩。例如10件物是:尺子、电筒、手枪、猫、花、电风扇、毛巾、夹子、眼镜、自行车。

做下面练习三十秒:

8×4= 11×4=

20÷4= 12+24=

5+8= 54÷6=

19+3= 33-12=

60÷12= 33÷=

6×6= 29-7=

70-15= 10+3=

14×3= 15÷1=

3×6= 30-9=

28÷7= 65÷5=

做30秒后,再用30秒回忆并记录成绩。

3.听、视结合测验

对被测者每3秒钟提供一张图片,共10张,并对他高声读出图片中的物名。然后像前面的测验一样做30秒数学题后用30秒回忆,纪录成绩。

测验所用的图片,可以自己画,也可以利用幼儿看图识字卡片。

4.触觉测验

被测者闭上眼睛,每3秒钟接到一件熟悉物品,共10件。如墨水瓶。花瓶、剪刀、碗、衣架、手套、信封、台历、梳子、钢笔。紧接着做30秒钟数学题,再回忆30秒,记录成绩。

5.视、听、触结合测验

准备10件常见物品,每3秒钟给被测者一件,可看、摸,并由测验者向被测者高声读出物名。过后的做法如前面几个测验的要求。

前面分别做的几个测验,有两点共同要求:其一是严格遵守时间。其二是不要连接做测验,以避免前摄抑制或倒摄抑制的影响。

测验结果一比较,就可知道被测者用何种方式最利于记忆,在今后学习中应尽量发挥优势。同时,也发现了被测者的何种感觉器官向大脑传递信息较差,以进行必要的锻炼。

心理学家们指出,感觉器官的能力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例如一般人能观察区分四五种不同的黑色,而一个有经验的染色工人能够区分出四十几种不同的黑色。制造乐器的工人,善于鉴别同一种乐器的不同音色,他可以从许多一般人听来毫无区别的乐器中挑选出不合标准的产品来。拿10个错别字来给某些人看,他知道是错字。放进一篇文章里,不经提示他就看不出来,而一个语文教师或校对工作者很快就指出来了。因此,人的各种感受能力都有发展提高的可能。

发展各感觉器官感受能力的训练主要在平时生活与学习中进行。触觉记忆较差时,应在平时注意摸到东西时的感觉:厚薄、轻重、粗细的区别等。视觉记忆较差时,应经常注意观察所见事物的形态、色彩等。听觉记忆较差时,应特别注意分辨周围的音响,使自己对声音的反应敏捷、清晰。总之,意识到自己正在进行某方面的锻炼,就会比“自然增长”快得多。

精确的感受带来精确的记忆。从人的社会生活来说,任何一种劳动都需要有某一方面高度发展的感受性,其中,需要最多的是视觉、听觉和触觉。因此,应当进行有目的的感受性训练。这种训练从小做起,日后将有助于高效率地学习和工作。

下面,介绍一些提高感受能力的训练方法:

1.提高视觉感受能力的训练

摘取3张同一棵树上老嫩大致相等的叶子,并列摆在桌面上,尽快找出它们之间在形态与颜色深浅上的差异。以后逐渐增加到4张、5张……10张。这个训练也可以用同一副象棋或军棋代替。把若干棋子摆在桌面,背面向上,然后观察形与色的细微差别。

2.提高触觉感受能力的训练

准备几片大小一致、质地不同的布片或纸张(如的确良、棉布、混纺。腈纶等),平铺在桌面上,用手逐一触摸,感受其粗细厚薄。能初步分辨后闭起眼睛来摸,做到任意触摸一张便能说出是什么质料。开始时选用的布或纸差别可以大些,即粗细、厚薄的差别明显些。随着感受力的提高,逐步换用差别小的布或纸。进一步还要训练触摸的轻重感。例如准备好表面同样光滑的油漆木片、玻璃片、铁片,用手触摸将它们区别出来。

3.听觉感受能力的训练

听交响乐录音,根据各人不同的音乐水平提出相应的分辨要求。比如原来对音乐不爱好、乐感较差的人,先分辨音响中的高音、中音、低音层次。逐步要求到能分辨相同层次的不同音色等。也可以找几个音高相近的歌唱家的录音,训练能听出各人的音色甚至感情处理的差异。更方便的训练是分辨自己住宿区各人的脚步声,分辨各种不同型号汽车发动机的响声。

感觉能力的高低与各人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关系密切。比如人在生病、发怒、注意力不集中等状态下,感受能力明显下降。因此,在有意识的训练中应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影响。

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感受能力就可以逐步提高。这样,各个感受器官就能够更准确地向大脑佐递信息,记忆当然更加清晰,牢固。

第三篇 口若悬河的感觉有过吗

一、语言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

(一)听话能力的培养

教育孩子学说话,必须从听话教育开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听话的能力乃是说话能力的基础。因为孩子听得多了,就能够理解和记忆相当数量的词和句子,才能在发音器官成熟之后,模仿旁人的话,进入说话阶段。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听力发展几个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听话训练。先从词开始,然后发展到简单的句子。只要孩子把固定的语音和它所表达的事物、动作联系起来,有所反应(眼看、手指),就说明他已经听懂了。还可以经常让孩子听一些小诗、童话故事,小孩子可能没有多少反应,但他已听懂了不少。如果让孩子在说话前就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比等到他开口说话再进行教育,无疑提早了整整一个发展期。

怎样对孩子进行听话训练?

一般说来,婴儿听力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零到4个月为第一个阶段。科学家沃夫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结果发现出生两周的婴儿,听到大人的声音会停止哭喊,但听到摇铃声音却不会停止哭喊。这说明孩子已经能分辨出人的语音和一般声音了。孩子到3个月就可以区别男声和女声,听了和蔼可亲的话语会发出微笑,或发出呜呜声表示满意,听了严厉的语调会显出害怕的表情。到了第4个月,就会转头用眼睛来寻找说话的人,有时还会安静地倾听母亲的娓娓细语,对孩子说来,这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5到8个月是听力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婴儿开始把语言和具体说话的人联系起来,能辨认出爸爸、妈妈及其他人的声音,并对不同声音作出不同的反应。更重要的是,这一阶段,孩子已经能把一定的语音和一定的实物联系起来。大人说“灯灯、椅椅、电视”,孩子会转头看这些物品,有的还能用手指,这说明孩子已经能听懂好些词语了。

9到12个月是孩子全面理解语言的阶段。家里常见的物品,他们都可以根据大人的声音加以辨认,家里常来的客人,他们也可以根据名称来辨认。这说明孩子能听懂的词越来越多了。同时,孩子对简单的句子也能理解了。大人说“再见”,他会招招手;大人说“望月亮”,他就会抬头看月亮;大人说“狗狗来了”,他就会赶快把头埋在人怀里。这段时间里,孩子非常好玩,每逢家里来客,父母总要指挥孩子表演一番,结果总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最后孩子自己也跟着笑起来。有的孩子还能理解比较复杂的句子。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孩子就能直接接触外界的刺激。尽管在最初的日子里,孩子常处于睡眠状态,但在他清醒的时候,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交流,跟他说话,对他微笑,逗他玩,那么孩子就会逐渐熟悉父母的话语,并且会对父母的语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这时候该跟孩子说什么呢?最简单和有效的就是反复跟他讲眼前的事。起床啦,穿衣服啦,洗脸洗手啦,吃饭喝水啦……总之,做什么,见什么,就跟孩子说什么。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一时看不出来,但等孩子长到1岁左右,该学说话的时候,父母就会发现,他已能理解很多话,并会在父母照料他的时候,按照大人的指点做动作。比如给他穿衣时妈妈说“小手伸直”,他就会伸直胳膊。更令人惊喜的是,他还会不断地说出一些大人没有刻意教给他的词,比如“掉”、“拿”、“没”等等。这实际上得益于长期以来,孩子对父母语音的记忆。

接下来的问题是,该怎样对孩子说话。一般说来,对婴幼儿说话要慢,发音要清晰,尽量说简单的句子,对核心的字词要加重语气,多重复几次。比如在给孩子穿鞋的时候,妈妈可以先把鞋给孩子看看,然后再给他穿鞋,一边做一边对他说:“看,这是宝宝的鞋,鞋子,穿鞋子。”跟孩子说话还有一个小技巧,就是语调要夸张并富于变化,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另外,在对孩子说话时,如果父母的语气和表情亲切、愉快,孩子的反应会更好,因为他会觉得,父母与他说话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日本著名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曾经教过两个水平相同的3岁儿童拉小提琴,4个月后,一个学生只能勉强拉出一支曲子,另一个学生却能拉出13首乐曲,而且音程变化把握准确,音色优美。经调查发现,前一个学生在拉小提琴前几乎从未听过小提琴乐曲,后一个学生却从出生时起几乎天天听他姐姐拉小提琴,对小提琴乐曲产生了一种习惯的感受力。铃本先生把这种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习惯能力称为“内在能力”,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来说,“内在能力”非常重要。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培养幼儿的语音能力,无非是用示范、讲解、练习、正音的方法训练幼儿发音,但这往往枯燥无味,不为孩子所欢迎,为此,可以从教孩子朗诵人手,合适的绕口令、谜语、儿歌、儿童诗可以提高幼儿语音练习的积极性。

教孩子朗诵时,成人的注意力不能局限于单个音的发音上,孩子发音的清晰度、速度、强度,说话的语调、表情方面的技能也值得重视。不要以为朗诵时声音响亮就行。对不同内容的诗歌,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要有轻重、高低的变化才能体现出诗的音律感。也不要以为诗歌中词与词的节奏应一致,诗歌朗诵时节奏的变化反映了对词句的理解。

幼儿朗诵时易犯的毛病有:拖长声音,从头喊到尾,听不出节奏、韵律,也表现不出中心思想。要教孩子按词义发出声音,读出韵律。同一首儿歌可以用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强度读给孩子听,让孩子自己去体会节奏强度的意义。

1.学拼音

学龄前儿童,学会汉语拼音,能为孩子入学后的汉字学习奠定一个好的基础。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较快地记住汉语拼音字母和拼读技巧呢?

首先,根据孩子对形象的东西特别敏感的特点,家长应注意用形象事物引导孩子学习汉语拼音。比如:有的孩子写不好“e”就应启发孩子记住书本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的拼音图)“鹅”的影子,借以帮助记忆;又如有的孩子易把“j”和“k”写成“反向字母”。这就应让孩子记住书中“鸡”的尾巴朝向哪边,“鸡的头上有什么”和“k”在图画上水在哪边,蝌蚪在哪边,用以帮助记忆;又如:“b、d”等字形相近,是孩子容易记错的字母,就形象地告诉孩子:半导体(b)的天线在左边,而相反的就是“d”。

其次,为加深孩子记忆,还可以用顺口溜把字母巧妙地编起来。如“门(n),椅子(h),伞把(t),小棍(l)”等。又如:在“j、q、X”与“Á”相拼时,孩子总爱写上“Á”上的两个“点”。这时,家长就应教给孩子一首小歌谣,借以帮助记忆。即“j、q、X小淘气,从不和(Á)在一起。他们和(Á)来相拼,见到鱼眼就挖去”。

再次,在拼读一个词时,就让孩子说出与读音相近的词。如读“huā”就说出有关“花”的词,“红花”、“黄花”、“花叶”、“花瓣”、“光荣花”等。孩子既学会了拼音,又掌握了组词能力,扩大了孩于的词汇量。

另外,对孩子学习一定要多鼓励,使之树立自信心。

3.正确发音

一般情况下,2-3岁的孩子听觉分化能力比较差,他们不能区分近似的音。他们的发音器官还没有发育完善,发音器官的动作还不够协调,掌握某些舌音还比较困难。所以,这个时期,孩子说话常常发音不清楚,把“师”(shi)说成“西”(Xi)或者“鸡”(ji),把“吃”(chi)说成“七”(qi),把“姑”(gu)说成“嘟”(du),把“哥”(ge)说成“得”(de)等等。分析起来,发不准的音大部分是:zh、ch、sh、k、g等。这与他们听音不准、发音器官尚不协调有密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