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那些不为人知的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3:42:34

点击下载

作者:吕程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后宫那些不为人知的事

后宫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试读:

版权信息COPYRIGHT INFORMATION书名:后宫那些不为人知的事作者:吕程排版:吱吱出版时间:2017-11-01本书由郑州文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传奇艳后历史上最传奇的绝艳后妃

一代名妃樊姬,以聪慧贤淑内助楚庄王霸业有成而闻名于世,据传在她的劝谏之下,楚庄王戒淫乐,励精图治、勤政于朝,罢免庸臣虞丘子,启用贤良孙叔敖,终至楚国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纵观我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自商朝之妲已,下至清代之慈禧,多少宫廷后妃,插手朝纲,祸国殃民。樊姬实可谓“贤内助”旷古之典范。

娇:随着近年地下文物考古的进展,华夏的历史似乎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大禹王国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也有了进一步的确立,大禹的精神几成华夏民族精神之发端,但我们在歌颂大禹、赞美大禹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他妻子女娇的作用和贡献。《吴越春秋》载:“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时之暮,失其度制,乃辞云:‘吾娶也,必有应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因娶涂山,谓之女娇。"关于禹的婚娶还有《涂山歌》为证。“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我们伟大的大禹的妻子是一位多么美丽的姑娘呀。她不但美貌,更兼贤惠。作为伟人的妻子,等待她的是幸福与牺牲的自双重考验。

最美丽的姑娘也栓不住大禹治水的心。果然,婚后的第四天,我们的大禹就要告别新婚燕尔的娇妻,踏上治水的征程。这一去竟也是“十年八载不回还",10月怀胎的艰辛,女人最难熬的苦难都降临女娇的身上。儿子出世了,不见自己的父亲,就哇哇啼哭,“儿呀儿,你不要哭不要闹,待到洪水退去时,你爸爸就……"

这样苦闷的心情反映在女娇的《候人兮猗》歌里,《吕氏春秋》载:“禹行水,窃见涂山之女,禹末之遇而巡省南土。涂山之女乃令其妾候禹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日:‘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兮”“猗”是虚词,相当于“啊啊",充分表达了女娇盼丈夫早日归来的迫切心情。

正所谓“军功章里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大禹治水的成功,有女娇这位贤内助作出的牺牲。这样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真是中国妇女传统美德之始。

终于盼来了夫君,这时的大禹,正忙着计功呢。水已退,功巳毕,但百业待兴。有人见大禹工作劳累,就献上了新发明的加饭酒,大禹喝了果然解乏通气,但也同时发现这美好的饮料,还能乱性,便即刻下令禁止滥饮加饭。在这样的字里行间,难道读不出女娇贤惠的影子来吗?试想,如果女娇不这么“贤惠”,我们的大禹还能成为英雄吗?

邓绥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的邓家,自小熟读史书,身长玉立。13岁时,本来可以入宫。但她坚持要给父亲守完孝。她17岁时入宫,她的美貌深深使人动容。但她谦逊有礼,心思慎密,使对她久已怀恨的阴皇后也找不到她的过失。后来,阴皇后因嫉妒和使用巫术被废(其实阴皇后同样出生在东汉四大家族之一,同样美丽动人,曾经也受到过千般宠爱,只是她远不及邓绥聪明),邓绥成了皇后。和帝去世后,邓绥辅政。虽然她崇尚简朴,治国很有成绩,但她手握政权不放,连她的亲叔叔都看不下去。后来,她罢免了叔叔的官职。观其一生,她还是很不错。

阴丽华美丽贤惠,当时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当作执金晤,娶妻当娶阴丽华。后来果然如愿。他当上皇帝后,想封阴丽华为皇后,但她却拒绝了,并且坚持要他立郭妃为皇后(郭妃的父兄为光武帝夺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于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后来终被废掉,阴丽华才当了皇后。

周宣帝荒淫酒色,暴虐昏庸,即位之初,先一口气封了五位皇后,�坚之女杨丽华便是五皇后之首的“天元大皇后”。

她只不过是她父亲篡位的一颗棋子。当她终于恍然大悟的时候,她已经成了隋朝的乐平公主了。就算她把公主的金印砸的粉身碎骨,该发生的都已经发生。她永远只是前朝的皇后,当朝的公主。

杨丽华是隋文帝杨坚的女儿,她不过是父亲巩固权势的工具。嫁给宣武帝后,却不受宠爱。后来,宣武帝死后,她的亲生儿子宇文阐即位,她父亲杨坚辅政。岂料,正是她的父亲,夺了她儿子的皇位。建立了隋朝。她由太后,变成了公主,却终身拒绝再嫁。她心中的情感,又有谁知道?

是南北朝时代北齐后主高纬的贵妃,高纬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冯小怜之后就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她了。连上朝与大臣议事时也要把冯小怜抱在膝上。周军攻打北齐时,高纬居然说:“只要冯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高纬灭国后,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还冯小怜”。高玮被杀后冯小怜被赐于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达。宇文达见而奇宠,原来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怜挤兑得差点活不下去。

未久宇文达被杨坚所杀,杨坚把冯小怜赐给宇文达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询。这时冯小怜已被认为是不祥之兆,受尽屈辱后被迫自杀。

小怜是个可怜的女子。看画中的兵马隐现,暗示当年北齐后主高纬只为了她那一句“太黑了,我看不到战争的场面”,而下令退兵停战,以致于延误了军机。后来亡国后,小怜作了北周皇帝的弟弟宇文达的小妾。一日弹琴时弦断了,她念出一首诗:“虽蒙今日宠,犹忆昔时怜。欲知心断绝,应看膝上弦。”然后自杀。

后唐庄宗的皇后刘玉娘原是名歌女,因长得漂亮又工于心计,慢慢做了晋王夫人。

一天,一老翁来到行宫前,口口声声称前几天在这里看到的晋王夫人是他早年失散的女儿,要见女儿。

庄宗请老臣辨认,确信老翁正是刘玉娘的父亲。但刘玉娘却称其父早亡,此人必是贪图富贵、假冒皇亲的市井无赖,令人将老翁打二十军棍,立即轰走。其实,刘玉娘也知老翁是她的父亲,只是为了争夺皇后宝座,不得不下此狠心。因为她不想暴露微贱的出身,以免给反对她立后的大臣以口实。所以她宁可受天理良心的谴责,也不认父亲。

此后刘玉娘虽然当上了正宫皇后,但却是“恶妇令夫败”。两年后,李存勖被判军流矢射中时,急忙把箭拔出,口渴得要命。这时刘玉娘一看大势已去,在夫妻之情跟利害之间,再加选择,于是她又有聪明的决定,不但不去看庄宗一眼,反而教宦官送去一碗酪浆。拔箭之后,喝水还有活的希望,喝酪浆是非死不可。刘玉娘收拾收拾金银财宝,跟皇弟李存渥双宿双飞,率领七百人的骑兵卫队,逃到太原。被新皇帝李嗣源逮住,被赐自戕。

五代十国时蜀后主孟昶妃,词人。姓费,都江堰市徐渡乡古城村人。约于后蜀广政六年(943)入宫。因其知音律,善诗词,更兼聪慧,善解人意,深得孟昶喜爱。不久封为贵妃,赐号"慧",又叫"慧妃"。又因其娇美明艳,赐号"花蕊夫人"。所作《宫词》百首,词调音韵华美,从生活琐事入手,从各个侧面展现出后蜀宫廷生活的闲适、宫室池苑的华美、饮宴歌舞的骄奢,宫人、内监、近臣的人情笑貌及宫廷规模,是后蜀宫廷生活的绚丽画卷。其诗词短小、平易、细腻、传神,多数近似白描。对人物的描写擅长以动状人,往往在寥寥数十字中,塑造出栩栩如生的形象。965年,宋太祖起兵伐蜀,花蕊夫人被掳入宋。行至葭萌关,因国破家亡悲愤难忍,援笔填词于驿壁:"初离蜀道心将碎,遗恨绵绵,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才写4句,宋军催行,不得已掷笔而去。到了宋宫,太祖召见,责以君荒臣嬉,以致败亡。又责及夫人,夫人不屈,即席口占一绝:"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都江才女花蕊夫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她的宫词、葭萌驿题词、宋宫赋《国亡》诗,是她一生几个重要阶段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比较有名的作品。

花蕊夫人还是一位巾帼英雄,后蜀亡国之时,蜀主孟昶战死,花蕊夫人仍率几十万蜀国妇女组成娘子军进行不屈的抵抗,后人有诗赞曰:四十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她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因此关系,她被嫁给汉昭帝,那一年,她6岁,昭帝11岁.据说为了让她尽早生育出皇位继承人,霍光规定宫女都必须穿紧身内裤(汉制宫女都不穿内裤,以便于皇帝的临时召幸),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15岁,就开始了近40年的守寡历程,直到去世.有趣的是,汉宣帝即位之后,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竟要叫她太皇太后,而她才15岁。后宫嫔妃等级待遇

自秦汉始,皇帝后妃们的工资待遇与朝廷命官挂钩,逐步规范化。

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后来汉朝也沿用了这套制度,并把八子等同于男性官员中的“中更”一级,比五大夫还高两级,等于侯爵。可见做皇帝的小老婆待遇其实很高!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时的母后称号。又设置了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等妃嫔的称号。汉武帝时增加了婕妤、�娥、�华、充依。至汉元帝时,汉元帝又新置了昭仪。待遇等同宰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八子视千石,比中更;充依视千石,比左更;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良人视八百石,比左庶长;长使视六百石,比五大夫;少使视四百石,比公乘;五官视三百石;顺常视二百石;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皆视百石;上家人子、中家人子视斗食俸;五官以下,葬司马门外。

汉时,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为皇太后。如嗣皇帝是妃嫔所生或从皇族宗室中过继而来者,其生母皆不得称(皇)太后。但也有个别例外。如汉哀帝是诸侯王之子过继而来,其祖母傅昭仪被尊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生母丁姬被尊为帝太后。再加上已被尊为太皇太后的汉成帝母王政君,已为皇太后的成帝皇后赵飞燕,宫中一时出现了四位太后并尊的奇景。

春秋最具杀伤的妃子---夏姬

俗话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如狼似虎,可见这个年岁的女人最具杀伤力!纵观历史上具有如此杀伤力的荡妇非春秋时期的大美人夏姬莫属。

夏姬,春秋时期郑穆公之女。初嫁子蛮。子蛮早死,继为陈国大夫夏御叔之妻,生子徵舒。御叔死,她与陈灵公、大夫孔宁、仪行父私通。徵舒射杀灵公,孔宁等奔楚,请楚师伐陈。她被楚庄王所俘,送给连尹襄老为妻。襄老战死,她从申公巫臣谋,托词归郑,后申公巫臣娶以奔晋。这就是史料上记载的关于夏姬的一生。《列女传》上还说夏姬的一生,其状美好无匹,内挟伎术,盖老而复壮者。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公侯争之,莫不迷惑失意。三位往后,就是说她与陈灵公等三个国君有不正当关系;七为夫人,就是说她先后嫁了七次,又称“七为夫人”;其实,还应该再加一条九为寡妇。有九个丈夫死于她的采补之术。其杀伤力可见一斑。

说起来郑穆公这个女儿生得蛾眉凤眼,杏眼桃腮,狐色狐媚,妖淫成性。少女时就是一个大美人,以至成为许多男人想要染指的对象。传说在她及笄之年,梦见一个伟岸异人,星冠羽服,自称上界天仙,与她交合,教她吸精导气的方法,名为“素女采战术”,能使女人欲老还少。她从而也得知了返老还童、青春永驻的采补之术。她还未出嫁时,便与自己的庶兄公子蛮私通,不到三年,公子蛮死去,她就嫁给了陈国大夫夏御叔,从此郑穆公这个女儿便有了夏姬这个名字。

夏姬嫁给夏御叔不到九个月,便生下了一个白白胖胖的儿子,虽然夏御叔有些怀疑,但是惑于夏姬的美貌,也无暇深究。这个孩子取名徵舒。夏徵舒十二岁时其父病亡,夏姬便隐居株林。夏御叔壮年而逝,有人就说他是死于夏姬的“采补之术”。

此时的夏姬已年过三十,正向四十迈进,虽徐娘半老,但仍是云鬟雾鬓、剪水秋眸、肌肤胜雪。没有多久,经常进出株林的孔宁与仪行父,先后都成了夏姬的床幕之宾。孔宁和仪行父都曾窥见夏姬的美色,心中念念不忘。孔宁从夏姬那里出来,里面穿着从夏姬那里偷来的锦裆,向仪行父夸耀。仪行父心中羡慕,也私交夏姬。夏姬见仪行父身材高大,鼻准丰隆,也有相与的心思。仪行父广求助战奇药以媚夏姬,夏姬对他越发倾心。

一日夏姬与仪行父云雨之后,便解下身上的碧罗襦赠给他。仪行父自此往来更密,孔宁不觉受到冷落。孔宁知道夏姬与仪行父过往甚密,心怀妒忌,于是心生一计,于是独自去见陈灵公,言谈之间,向陈灵公盛赞夏姬的美艳,并告诉陈灵公夏姬娴熟房中术,天下无双。陈国的国君陈灵公是个没有威仪的君主,他为人轻佻傲慢,耽于酒色,逐于游戏,对国家的政务不闻不问。陈灵公担心夏姬年龄已及四旬,恐怕是三月的桃花,早已改色了!孔宁告诉他说,夏姬熟晓房中之术,容颜不老,常如十七八岁女子模样。且交接之妙,大非寻常,主公一试,自当魂销。陈灵公一听,不由欲火中烧,面孔发赤,恨不得立刻见到夏姬。

第二天陈灵公便在孔宁在陪伴下微服出游株林,来到了夏家。事前已经得到消息的夏姬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到陈灵公的车驾一到,便高接远迎,一张小嘴,其声如黄莺,委婉可人。陈灵公一看她的容貌,顿觉六宫粉黛全无颜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等到夏姬卸下礼服,穿一身淡装,恰似月下梨花,雪中梅蕊,另有一番风姿。酒宴之中,夏姬流波送盼,陈灵公不禁方寸大乱。酒不醉人人自醉,陈灵公喝得大醉。

是夜,陈灵公拥夏姬入帷,解衣共寝。但觉肌肤柔腻,芬芳满怀,欢会之时,宛如处女。对于这个一国之君,夏姬使出了浑身解数,有少女的羞涩,表现出弱不胜情的模样;有少妇的温柔,展示出柔情万种的态势;更有妖姬的媚荡,流露出分外的新鲜与刺激。整夜风月无边,不知不觉早已天亮。

没过几天,陈灵公召孔宁和仪行父同往株林,会见夏姬,举办一场惊天动地的连床大会!四人抱成一团,弄出个一妇三夫同欢同乐的格局。夏姬的儿子夏徵舒渐渐长大知事,不忍见其母亲所为,只是碍于灵公,无可奈何。每次听说灵公要到株林,就托辞避出,落得眼中清静。

转眼间夏徵舒长到十八岁,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陈灵公为取悦夏姬,就让夏徵舒袭父亲的司马官职,执掌兵权。夏徵舒因感激嗣爵之恩,在家中设宴款待陈灵公。夏姬因儿子在座,没有出陪,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毫无人形。夏徵舒因心生厌恶,一是气愤,便暗将夏姬锁于内室,从便门溜出,吩咐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围住,不许走了陈灵公和孔、仪二人。夏徵舒戎装披挂,手执利刃,引着得力家丁数人,从大门杀进去。三人知道大事不好,便起身就跑。陈灵公还指望跑入内室求救于夏姬,哪知门早已上锁,他慌不择路,急向后园奔去。夏徵舒紧追不舍。灵公跑到东边的马厩,想从矮墙上翻过去,夏徵舒扳弓“飕”的一箭,没有射中,陈灵公吓得钻进马厩,想躲藏起来,偏马群嘶鸣不止。他又撤身退出,刚好夏徵舒赶到,一箭射中灵公胸口,陈灵公即刻死在马厩下。而孔、仪二人从狗洞里钻出去,不敢回家,赤着身子逃到楚国去了。

夏徵舒带着家丁将陈灵公射杀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又和大臣们立太子午为新君,就是陈成公。夏徵舒弑君,陈国人倒没计较,但楚国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决意讨伐。陈国大臣们一向害怕楚国,不敢对敌,只好把一切罪名全都推在夏徵舒身上,便开了城门,迎接楚军。大夫辕颇带领楚军到株林去杀了夏徵舒,捉住夏姬,送到楚庄王跟前,请他处治。然而楚庄王一见夏姬,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楚王听说在她身旁的男人都会被诅咒身亡,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连尹襄。

没想到,连尹襄也没享几天艳福就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而回到娘家郑国,然而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借出使齐国的机会,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幽会,结下秦晋之好。欢乐过后,不能自持。于是屈巫第二天就上了一道向楚王辞官的表章,然后带夏姬投奔晋国去了。当时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杀伤力之大,古今少有。

转眼间夏徵舒长到十八岁,生得长躯伟干,多力善射。陈灵公为取悦夏姬,就让夏徵舒袭父亲的司马官职,执掌兵权。夏徵舒因感激嗣爵之恩,在家中设宴款待陈灵公。夏姬因儿子在座,没有出陪,酒酣之后,君臣又互相调侃嘲谑,毫无人形。夏徵舒因心生厌恶,一是气愤,便暗将夏姬锁于内室,从便门溜出,吩咐随行军众,把府第团团围住,不许走了陈灵公和孔、仪二人。夏徵舒戎装披挂,手执利刃,引着得力家丁数人,从大门杀进去。三人知道大事不好,便起身就跑。陈灵公还指望跑入内室求救于夏姬,哪知门早已上锁,他慌不择路,急向后园奔去。夏徵舒紧追不舍。灵公跑到东边的马厩,想从矮墙上翻过去,夏徵舒扳弓“飕”的一箭,没有射中,陈灵公吓得钻进马厩,想躲藏起来,偏马群嘶鸣不止。他又撤身退出,刚好夏徵舒赶到,一箭射中灵公胸口,陈灵公即刻死在马厩下。而孔、仪二人从狗洞里钻出去,不敢回家,赤着身子逃到楚国去了。

夏徵舒带着家丁将陈灵公射杀后,谎称陈灵公酒后急病归天,又和大臣们立太子午为新君,就是陈成公。夏徵舒弑君,陈国人倒没计较,但楚国偏听逃亡的孔宁与仪行父一面之词,决意讨伐。陈国大臣们一向害怕楚国,不敢对敌,只好把一切罪名全都推在夏徵舒身上,便开了城门,迎接楚军。大夫辕颇带领楚军到株林去杀了夏徵舒,捉住夏姬,送到楚庄王跟前,请他处治。然而楚庄王一见夏姬,不觉为之怦然心动,但楚王听说在她身旁的男人都会被诅咒身亡,便将这个女人赐给了连尹襄。

没想到,连尹襄也没享几天艳福就战死沙场,夏姬假托迎丧之名而回到娘家郑国,然而楚国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艳,借出使齐国的机会,绕道郑国,在驿站馆舍中与夏姬幽会,结下秦晋之好。欢乐过后,不能自持。于是屈巫第二天就上了一道向楚王辞官的表章,然后带夏姬投奔晋国去了。当时楚庄王派公子婴齐率兵抄没了屈巫的家族。这个女人年过四旬,居然让一个外交大臣放弃整个家族与之私奔,可见其杀伤力之大,古今少有。被爱情愚弄的皇后陈阿娇

从小青梅竹马,幼时“金屋藏娇”的戏言,让长公主帮助刘彻登上了皇位。在王权的阴谋下,两个人结成秦晋之好,而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对的时刻遇到了两个错的人。

武帝自己都说,三天不吃饭可以,但是不能一日无妇人。这样一个花心大萝卜,又是封建社会有着后宫三千的帝王,幼稚单纯的阿娇哪里看得住他?更何况,这样一个刚愎自用、霸气十足的男人,是绝对不会受命于任何人的。看看李夫人就知道了,他需要和喜欢的女人绝对不是骄横任性的阿娇.新婚的新鲜劲一过,武帝便对这个女人开始感到厌烦。某种程度上除非心理发生萎缩,没有一个正常男人会长期受得了骄纵任性的女人,何况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这位十几岁的少年天子开始寻找其他的突破口,结果被精明的王太后阻挡了。皇太后对他说:“你刚刚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现在又得罪长公主(阿娇的母亲),必然会获罪,女人都好哄,你应该仔细对待才是。”

很简单,自己登上王位,是因为长公主长期在景帝面前说前太子母亲栗姬的坏话,加之栗姬不会做人,先是怒长公主经常给皇帝拉皮条而拒绝了长公主的提亲,后来又在景帝托付其照看他的孩子之时,不肯答应还言出不逊。最后,景帝终于在长公主的挑拨与王夫人的唆使下,废了太子,栗姬也幽怨而死.简而言之,这皇位是人家阿娇她母亲用无数唾沫换回来的。更重要的是,窦太后还在,长公主是她的掌上明珠,这个势力这时无论如何是动不得的。如果说当初许诺金屋藏娇的时候,是年少无知的戏言,后来娶得美人归是心愿所往,但是这次的“复稍加恩礼”则带了强迫的味道。这个时候在这位少年天子心中,爱情即使有,也已经变质——更糟糕的是,阿娇没有看出来。长期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生活让阿娇变得愚蠢,她是真心爱武帝的,可是她以自己最愚蠢的方式挟恩邀宠,强迫武帝爱她。这样的模式不仅把武帝越推越远,并且也注定了最后的悲惨结局。

没有人能强迫一个人爱另外一个人,如果有,肯定不会长久,尤其是男人。

从某种程度上,阿娇是个愚蠢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可悲的女人。“你欠我的,欠我们家的,所以你应该宠我爱我”——这是阿娇的情感逻辑。可是,对方是汉武帝。汉武帝这辈子有过无数女人,宠而有名的有她、卫子夫、王夫人、李夫人、钩弋夫人,但她们都没有好下场,除了李夫人自然死亡以外,都被武帝弄死了——这样一个男人,自小青梅竹马,阿娇居然没看透。阿娇这辈子最失败的,在于没看透。她用尽了全部的力气去夺回那个男人的心,为了夺回卫子夫的专宠,一哭二闹三上吊;为了生下子息,花了9000万去搜罗各种偏方,差不多占当时全国税收收入的一半!为了拴住老公,专门去学习什么媚惑巫术之道——她按照自己的方式尽了所有的力气。结果相反,这个男人离她越来越远。最终,被废长门宫,抑郁而亡。这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如果不是汉武帝,而是普通的大臣或者平民,或许,她会幸福一生。

我们看着这个错误的爱情,看着她一次又一次拙劣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希望的渺茫。她是一个真心去爱的女人——她的拙劣反衬了她的真心与幼稚无知,她还是个孩子。她还是个孩子,却没有遇到一个可以让她成为女人的男人。汉武帝需要的是女人。相比刁蛮任性的她来说,卫子夫、李夫人都是可以跟武帝构成两性关系的对面的一个,而她不是。我们幼年的时候,常拿自己的爱当做悲壮的审美对象(其实是自恋)。可这个男人不爱她,或许爱,但是不能把她当做一个女人来爱。她无法站在他的两性世界里,而只能站在他心理世界的一个角落,成为被他呵护和珍藏的观赏品,成为他需要照顾的孩子。所以她在他面前不能成为女人,也无法成为女人,尽管那是个风流得出名的男人,尽管他拥有过无数女人,他们之间,纯情得没有一丝瑕疵。每个女人都曾经是女孩儿,每个女孩儿都曾经有一个憧憬,每个憧憬都充满着幼稚的激情与幻想,虽然当时看着灿烂炫目,但在未来的不远处,有她命中注定让她成为女人的那个男人。那个时候,她才会真正成熟,而这个时候,真正的男人是放手。不爱,放她一条生路,让她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真爱。有时候,残忍是另一种慈悲。

汉武帝需要利用阿娇登上王位,何况那个时候武帝还不懂爱情。那么历史如果能够假设,如果汉武帝早知道了不合适,会放手吗?答案是不会。在政治的角逐场上,为了权力什么都能做,何况娶了一个自己不爱的女人。所以,阿娇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在对的时间里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哀。《长门赋序》云:“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这一定不是真的。

男女之间分手,如果一方感到如释重负,复合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武帝身为帝王,因为皇位的关系总在阿娇面前抬不起头来,有血性的男人很难跟这种女人进入恋爱关系,因为觉得备受压抑没有自尊——如果男人有征服你的欲望,你就很难进入他内心的恋爱领地。

相对于这份寄托着沉重恩情的感情,武帝采取的是远远逃避的态度,让这烦人的娘儿能滚多远就滚多远。他把阿娇打发到长门宫,虽然许诺长公主自己会时常看望阿娇——鬼才相信,没事干吗自找不痛快?只要见了阿娇,武帝就会想起自己欠人家的,就会看到她恃恩要挟的嘴脸,那种恩情不能回报的愧疚感折磨着一个男人的自尊和自信——没人想把债主当老婆。爱情要的很纯粹,在最接近于生命这个层次上,它要“自然”得一尘不染,妄加之于其他任何情感都是一种亵渎,也是一种负担。而只要成了负担,人性就会跟爱情自然分离。因此有长门怨,孤零零守着偌大的宫殿,回想当年盛宠一时,荣华富贵如烟而去,镜中依然如花似玉,可是那个男人永远不愿意再见她。因为心胸和心智不够档次,阿娇终于从武帝的债主变成所有人的债主——欠过债的人都知道,这个星球上最不愿意见的人就是债主——无论她长的多漂亮。她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千金纵买相如赋”,结果依然是被冷落,因此得宠的是一个男人——她连他都不如。她成了怨妇。“被男人冷落了的,心存不满的,整天摆着脸色给别人看的,为怨妇”,简而言之,就是认为全世界都欠了她钱的女人。一篇名为《宁为悍妇不为怨妇》的文章里这样形容怨妇:“怨妇很少是美的。就是眉目如画,神色间也常常有一股邪火。没有什么事情会让她发自内心地欣喜。她看世界,永远看糟糕的一面,神色怨怼,表情阴郁,仿佛全世界都欠她八百吊。”“怨妇最缺乏的,可能是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感恩而温柔宽和沉静——那几乎是女性美的必备要素。”

做女人,若是做得好,福星高照,事事顺遂,没什么可说的。不巧碰上沟坎,哪怕是做丑妇悍妇,都不打紧,只是千万别做怨妇。真是控制不住地想怨,也一定要走幽怨一路,愁思轻浅,哀戚淡淡,看上去像一首闺怨体诗词,惹人心痛。绝不可怨气冲霄汉,满腔恚怒不平。怨妇性格一旦生根发芽,会死得很难看。不要说爱,连同情都一并失去。”其言是也!也许不是阿娇的错,只是命运太过捉弄,从小一切都对她太好,她已经不懂什么叫感恩,成为怨妇也许就是一个弱者歇斯底里的反抗——只是那样那样喜欢《氓》的女主角,面对着始乱终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男人不爱就算了吧,即使无法潇洒也不要抱怨,至少坚忍,生活也会变得尊重。

做女人,莫做陈阿娇。世上有无始皇后?

秦始皇的一生,迷雾重重。重重迷雾当中,隐藏得最深的疑案之一,就是他的后宫是谁?

中国历代王朝的皇帝,后宫都有记载,特别是皇后,那是母仪天下的第一夫人,在制度上有专门的规定,是必须大书特书,树碑立传的。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却完全没有记载,两千年来没有人知道,这就不能不说是有点奇怪了。

奇怪的事情还没有完。如果说秦始皇的皇后,也就是始皇后是谁,史书上忘了记载,或者出于某种原因,没有写也就罢了,更奇怪的是,除了始皇后而外,有关秦始皇所有后宫的消息,在史书中也几乎都没有记载,两千年来也没有人知道。这就不仅仅是奇怪的事情,而是一桩非正常的历史之谜了,对于历史侦探来说,也就成为一桩有待破解的历史疑案了。

2007年3月,我得到秦始皇的祖母夏太后的墓葬被发掘的消息,于是专程再次前往西安,就与秦始皇有关的女性的遗迹作了考察。我去秦东陵,查访了秦始皇的祖父孝文王与养祖母华阳太后、父亲庄襄王与母亲帝太后的墓葬。秦王与王后,都是夫妇合葬一地,阴阳相配,合于人情,合于制度。亲祖母夏太后与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规模宏大,不过,因为两位太后都是侧室而不是正妻,所以葬地选在别的地方。一切都井井有条,合于传统,合于礼制。唯有秦始皇陵,孤零零一座大墓,没有皇后之墓相伴。那种孤单独立的景象,实实在在地将谁是始皇后的历史疑案,卷入了考古实物当中。究竟有没有始皇后墓?如果有,始皇后墓在哪里?

秦始皇的秘密越是深查,疑虑越深。面对疑虑,当事实不清、真相不明的时候,各种猜测遐想,就应运而生。

有人猜想说,秦始皇大概是没有立皇后,之所以没有立,是因为后宫太多,看花了眼,定不下来。不过,动动脑筋就可以知道,后宫多少,秦与历代一样,自有制度,自有规定,与立不立皇后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立后是为了王位继承的秩序,也是为了后宫的秩序,与是否花了眼倒是关系不大,这个说法太不专业,拿不上桌面。

也有人猜想说,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这种厚望的特殊要求延迟了他立后的进程云云。不过,查查史书就可以知道,秦始皇信方士追求长生不老,都是统一天下后濒近晚年的事情,以秦国的传统和制度而言,秦王正式立后当在亲政后不久,大概都在二十多岁的青壮年时代,怎么也等不到四五十岁。待到年老体衰才来考虑立后的事情,不仅祖宗们不允许,臣下们也怕早就吵翻了天。这种猜想也说不通。

又有人猜想说,秦始皇的母亲私生活不检点,养面首,生有两个私生子。这件事对秦始皇影响甚大,他驱逐母亲出京,由怨恨母亲发展到仇恨女人,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使他迟迟未能立后。不错,秦始皇的母亲确是养了面首��,养了私生子,秦始皇也确是怨恨过他的母亲,将她驱逐出京。不过,��的事情,直接关系到他的母亲与养祖母华阳太后间的###,当他事后听了策士的劝告后,出于稳定政权和安定继承关系的考虑,迅速迎回母亲,恢复了秦王与太后的正常母子关系。秦始皇是第一流的政治人物,他的为人行事,首先是从政治的角度考虑的。

况且,在秦国历史上,太后养面首生孩子的事情多的是。他的高祖母宣太后与来秦的外国义渠王生有两个儿子。宣太后的儿子,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王不但知道这件事情,还与母亲合谋,利用这桩私情,刺杀义渠王,将义渠王的国土并入秦国,解决了一桩多年威胁秦国西北边境的心腹大患。秦昭王早早在宣太后的主持下娶妻立后,后宫不少,子女也多,不但没有看到什么心理上的障碍,看到的反而是实利人情浓厚、道德约束淡薄的边风古情。可以说,在太后的私生活与秦王立不立后之间,实在是找不出可信的联系。这种猜想,好听是好听,也难以说通。

所以我们说,上述的这些猜想,都只是勉强的臆测,因为找不到破解的门道,只有接受现状,再做一点粉饰性的涂抹而已,并不能连接到具体的史实,做有理有据的破解。那么,破解的门道在哪里呢?第二章太监宫女的命运后宫之乱-漏阉的太监

太监是历史上一种既丑陋又可悲的人物。封建帝王精选天下美女入宫,侍候自己,但她们只能干轻活、细活、娇活、嗲活,干粗活、重活、苦活、死活,还得男人,而男人入宫,跟这些女子混在一起,岂不要乱套?于是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将他们阉了。这样他们就只有男人之名,而无男人之实,无论男女如何相交都绝对保险。

如今科技发达,可以移肝换肾、断肢再植,甚至可以“克隆人”,而“阉”的技术,却日见式微其至要被淘汰。阉在古代,是一门相当普通的小手术,有的人还能给自己做。在求生艰难,或另有构想的时候,当太监便是一条出路。入宫时,须验明正身,看术后效果。其严格的程度不亚于防止毒品走私。

吕不韦见始皇渐长,怕事泄招祸,便来个金蝉脱壳之计,将其舍人�嗳顶上。�嗳在做游戏时,“阴关桐轮而行。”(《史记·吕不韦列传》)译成现代话,就是用生殖器挑着桐木做的轮子走路。这惊世骇俗的行为,被太后知道了,她异常兴奋,立即索要。吕不韦与太后密议,向做手术的人行贿,求他手下留情。但阉过的人怕风,须在密室里隐藏一百天,才无危险。太后急切难忍,命人将�嗳的眉毛胡子通通拔掉,冒充太监提前使用。他与太后生二子。始皇后来得知此事,夷灭�嗳三族,将他这两个小“弟弟”装入布袋摔死。一个假太监,搭上千百条性命,始皇还不罢休。也许他觉得,事情就坏在男人身上多了某个零件,于是又将这种愤怒转向其他无辜者。“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骊山。”(《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两项工程,使用的民夫全是术后之人。别说阉七十多万人,就是阉七十多万只鸡,也是一个浩大工程。当时是如何运作的?至今仍然无法想象。

假太监像一粒老鼠屎,一旦瞒过皇上,皇宫那锅靓汤就完全变味。王室对于那些羞宗败祖的事,一经发现都严惩不贷,不过采取方式不见得都与始皇相同。如南北朝时的魏宫,有个宦官叫高菩萨,也是漏阉分子。魏主长年在外,忙于征战,他便乘机而入,填补真空。魏主得知他与冯后私通,便匆匆赶回洛阳锄奸。他一不动刀,二不动剑,三不披枷戴锁,而是要他们详细交代做爱经过。承认通奸容易,要讲出是如何“通”的,就难以启齿了。好在只有他们三人在场,属“闭路电视”,详情外人不得而知。魏主的目的,是当面羞辱冯后,出口恶气。

假太监如想与宫女亲热,机会有的是,但很难保密,所以都不敢妄为,而与皇后、妃子有染,人多不知,知之也不敢轻易泄密。有些皇上觉得这类事情无损毫毛,不伤筋骨,也就糊里糊涂地让它过去。如东晋皇帝司马奕,身边珠环翠绕还嫌不足,偏偏又要宦官朱灵宝参侍内寝。他是漏阉分子,与二美人生三男。在这漫长过程中,就真的一点不发觉吗?司马桓温策划将他废黜时,说他阳痿,不能御妇。事情真假难辨,无从考证,姑妄听之可也。

唐代的太监最乱,有的纳妇,有的育儿。比如大太监高力士,有人说他娶过三个老婆。如果你不相信,那么,他娶过一个老婆是绝对有根据的。《新唐书·高力士传》写道:“河间男子吕玄晤,吏京师,女国姝,力士娶之。”吕玄晤出身刀笔小吏,从此一家显贵。死之日,送葬的队伍望不到边,这不都是看在高老头的面上?如果他被阉过,弄一个美女在身边,岂不累赘?那女的当然也是活受罪,但日子却过得相当和美。我曾想,高力士可能是出于攀比,“后宫佳丽三千人”,自己也弄两个解闷。或者他是属于“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那一类,但这“条件”怎么“创”?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就逼使我们从当时的环境去找答案。唐代皇室与西北胡人渊源甚深,性生活开放,父子共用一妇都不以为怪。宫中男人乱,女人也乱。武则天的面首,有的是御医,有的是和尚……不拘一格,择优录用。她才不要那些动过刀、动过剪的二等残废、三等残废,来扫自己的雅兴呢。韦后也是招蜂引蝶的巾帼浪人,中宗眼睁睁地看着她胡闹而不加制止。杨贵妃让比自己岁数大的安禄山做“干儿子”,“母子”情深,不时从宫中传出绯闻。这时即使发现有假太监,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大环境如此,高力士娶妻还不是小菜一碟?我不能证明高力士就是假太监,但对他的身份有充足的理由怀疑。

明太祖对太监管理极严,在宫门挂出铁牌,有敢乱说乱动者,“格杀勿论”。但先朝的过失,祖宗的告诫,最易为后世子孙所遗忘。他们也许觉得,太监就跟女人一样,用不着提防。只要是好丑拉过几刀,留下个把疤痕,就算检验合格,可以放心使用。《明史·魏忠贤传》载,他是个无赖,赌输无钱偿还,为恶少所苦,便躲到一个角落里,拿剃刀“自宫”,没有麻药,痛得死去活来,汗珠打滚,只好半途撒手。后来混入宫中,生机恢复,完好如初。王孙乳母客氏,原与一个漏阉分子魏朝私通,后发现魏忠贤生猛有力,便狼狈为奸,把朝政弄得乌烟瘴气。

太监都得阉过,不阉者极少,阉而不彻底的大有人在。本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关关有人把守,或出于内外勾结,行贿作弊;或出于马虎从事,放松职守,所以怪事层出不穷。世上假冒之风不绝,大多类此。宫女的悲惨命运

古代,一般宫女,是被严格控制的,且苦楚甚多,完全是受压迫者。宫中选高年知书内官,教习宫女读《女训》、《女孝经》等书。率教者升女秀才、女史、女官正,司六局掌印。有罪墩锁,或罚提铃。每夜自乾清宫门提至日精门、月华门,仍还乾清宫前方止。“正步,风雨不敢避,高唱天下太平,声援而长,与铃声相应,此旧例也。昌启之际,复设著色以苦之。板著者,向北而立,屈腰舒两手,自扳两足。不许体曲,曲则夏楚乱施。立移时许,其人必头晕目眩,僵仆卧地,甚有呕吐成疾,至殒命者。又凡内廷选入宫女,未有名位,则曰某人女,必连其父之名,恐得宠后,防伪充也。”宫女的命运就是如此。

在明朝,宫女们一旦选入皇宫,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简陋,终身苦役,不能与父母相见。而在冰冷的皇宫里,繁琐的礼节规矩,森严的等级关系,不时的凌辱,使她们几乎无出头之日。

明朝明确规定:“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以证取药。”宫嫔尚且如此,宫女自不待言。《明宫史》载:在金鳌玉桥西、棂星门迤北羊房夹道(今名养蜂夹道),内有安乐堂,宫人得了病,或是年老了,要和有罪的人一样,发到这里,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续时日,或者等死。如果少数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变,生得子女者尚能晋封,否则也只能幽闭深宫,了此一生。

明朝宫女可谓是命运多桀。她们一生锁闭深宫,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后,假如不是有名的,都不会赐墓,而是火葬。明代宫人火葬,一在阜成门外五里许的静乐堂。堂前有砖穗二井屋,其形如塔,塔南辟方尺之门,平时谨闭,井前结洞,四方通风。宫人无资格进墓地的,都以此为火葬之所。火烧后将众多尸灰一起填入枯井。到嘉靖年间,有一个贵嫔捐钱买了几亩民地,宫女不愿其尸灰入井的,则埋此地中。二在北京西便门外20里的诸葛庄南边的“娆娆坟”。据清人刘廷玑《在园杂志》卷三说:“墙固垒垒,碑亦林立,……每于风雨之夜,或现形,或作声,幽魂不散。”清初的沈椿《宛署杂记》中说,宫女临死时,都遗言不要把棺材埋得太深,她们认为埋得越浅越可以早些转世投胎,重新过个有生命、有意的人生。这种宫女生涯是让人洒一掬同情之泪的。明末陈�的《天启宫词》云:六宫深锁万娇娆,多半韶华怨里消。灯影狮龙娱永夜,君王何暇伴纤腰。这首诗很深刻地反映出宫女凄清怨恨的心情。在宫廷中还有不少残酷的斗争,宫女如被皇帝幸宠,实际上也许是大祸临头。这种情况史不绝书。

对于皇宫里的这些宫女们,皇帝可以把她们作为奖品赏赐给功臣、亲属。比如王昭君,被赐婚联姻的。有的皇帝不断更换年长色衰的宫女,将几千宫女放出宫外,出嫁于民。还有一部分宫女被帝王杀害。

宫女也是人,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若皇帝宠幸无望,她们中的一些人就转而寻求感情出口。于是在宫女之间、宫女和太监之间便产生了畸形的情爱生活方式。即“对食”和“菜户”。“对食”是指宫女之间自相结合为“夫妇”。后来,“对食”的范围由同性发展为异性。到明代,宫女与宦官结为夫妇的风气更盛,并且有了新的名称,叫“菜户”。成了“菜户”财产共有。而且,如果宫女长时间找不到“菜户”,还会受到耻笑,被称为弃物。在皇宫中,有专门为宫女和太监牵线搭桥的人。双方满意许下海誓山盟,如果一人先死,另一人就发誓终身不配。宫女和太监结为“菜户”后,一般由宫女出钱雇用更加卑贱贫困的太监为其服务,会烹饪的太监,其佣金一次就是银四五两。到了明朝中期,“菜户”现象渐渐发展到妃嫔以下无子者。甚至皇帝对此也采取公然许可的态度。大汉后宫嫔妃浴血争宠

吕后(?~前180年),名雉,字娥■,秦末单父(今山东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的正妻。刘邦称帝后,被封皇后。其性刚毅,有心计,善权谋,性残忍,帮助刘邦除去了开国元勋数位。惠帝即位后,尊为太后,独揽大权,残害刘氏诸侯王,大封吕姓为侯。卒后,吕氏尽被诛。

九月九日重阳节,正是秋高气爽,过了重九便日渐萧肃。古人在这个节日要饮酒、佩茱萸、登高、赏菊。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到西汉,戚夫人惨死后,侍候她的宫女贾氏被逐出宫,贾氏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于是这一节日便在民间流传下来。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戚夫人那令人心碎的故事……

汉高祖刘邦出生在江南沛县的阳里村。刘邦年纪渐大,不从事耕稼,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每天游来荡去。太公见他年长无成,就骂他无赖,连衣食都再不愿给。刘邦弱冠后交游渐广,有人教他学习吏事。他一学便会,不久便当了泗上亭长。因此常与一班县吏互相往来。其中最投契的是萧何、曹参、夏侯婴等人。但刘邦一直娶不上媳妇,私下免不得许多惆怅。乡里因刘邦向来无赖,谁也不愿将女儿嫁他。这时南沛县中来了一位吕公。吕公避仇来此,他擅于相面,觉得刘邦不同寻常,就把女儿吕雉嫁给了他。乡人听说此事的,都传为笑谈,嘲笑吕公的愚昧。

婚后数年,吕雉生下了一子一女,即为后来的惠帝、鲁元公主。秦二世元年,秦廷令各郡县遣送罪徒至骊山筑始皇陵。沛县令让刘邦押送罪徒前行。在大泽中,他酒后放了诸罪徒。不敢再回沛县,自入芒砀山间避祸去了。芒砀山是幽僻的地方,峰回路转,谷幽林冥。刘邦随处迁移,踪迹无定。不料吕雉却带着子女,一下就找到了刘邦。刘邦惊问原委,吕氏说:“无论你避在何地,上面总有云气盖着,妾善望云气,所以知道你在哪里。”刘邦欣然说:“竟有这事?我听说始皇常言,东南有天子气,所以连番出巡,意欲厌胜,莫非我刘邦独能当此么?”

此时陈胜、吴广起兵蕲州,传檄四方,东南各郡县往往杀守令相应。刘邦亦趁势联络萧何、曹参、樊哙一班人,杀了沛县令起事。众人共推刘邦为沛令。当时天下反秦的烟尘四起,不久陈胜死,项羽的势力最强,号称西楚霸王。

刘邦敌不过项羽,屡战屡败。有一天刘邦被项羽追得迷了路,日色已经西沉,刘邦饥寒交迫,疲乏不堪。向前再走了几里,遥闻有鸡鸣犬吠的声音,果然前面不远处隐隐有村落出现。刘邦策马前进,正好与村内一个老人相遇。老人见刘邦相貌不同凡人,就引至家中招待。老人问明刘邦身份,刘邦据实回答。老人便向刘邦下拜。刘邦忙扶起,转问老人的家世,老人说:“老朽姓戚,定陶县人,避乱至此,当时妻子流离,现在只有小女随着,权借此地寓居。”

刘邦已饥肠辘辘,急欲求食,便向老人说:“此处有无酒店?”

老人道:“此地是穷乡僻壤,没有酒店,大王如不嫌简陋,不如将就些粗肴淡饭。”

刘邦连忙说好。老人便叫他女儿整备酒饭。不一会儿,有一个佳人,携酒食姗姗而至,虽衣衫朴陋,却掩不住沉鱼落雁的天生丽质,刘邦心里暗暗称羡。女子放下酒肴,向刘邦行礼。盈盈拜毕,转身返入。老人与刘邦酌饮,刘邦连饮数觥,愁肠渐放,娓娓问戚女曾否许人。

老人说:“尚未。前有相士说小女颇有贵相,今日大王到此,莫非前缘注定,应侍大王巾栉,未知大王尊意如何?”

刘邦说:“寡人逃难到此,得蒙留宿,已是感激不尽,怎好再委屈令嫒为姬妾?”

老人说:“只怕小女不配侍奉,大王何必过谦!”

刘邦大喜,当下解玉带作为聘礼。老人复唤戚女出拜,戚女腼腆含羞裣衽,接过玉带,斟酒捧献刘邦,刘邦一饮而尽。夜色已阑,老人却十分知趣,令戚女陪着刘邦入室安寝。戚女年已及笄,已解云情雨意,所以曲意顺承,由他宽衣解带,拥入衾中,两情缱绻一夜。

刘邦虽然在楚汉争霸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但他知人善用,能与天下共利,所以人人效命,况且手下有运筹帷幄的张良,善于治理的萧何,战无不胜的韩信。而项羽却妒贤忌能,多疑好猜,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慢慢解体。经过积蓄力量,刘邦转败为强,最终在垓下打败项羽,统一了天下。刘邦建立汉朝,立吕雉为皇后,刘盈为皇太子,封戚氏为夫人。

辟阳侯审食其与刘邦同里,面目清秀,口齿伶俐。刘邦起兵以后,因家中无人照应,用审食其为舍人,叫他代理家务。吕后与他日夕聚谈,视若亲人,渐渐的眉来眼去,渐渐的目逗心挑,当时太公已经年老,子女又皆年幼,于是两人互相勾搭,瞒过老翁幼儿,竟演了一出露水姻缘。一番偷试,便成习惯,好在刘邦由东入西,去路越远,音信越稀。两人情感渐深,俨如一对患难夫妻,昼夜不舍。即使后来刘邦家眷被项羽所掠,在楚营身为抵押之品,审食其与吕雉依然同寝共食,也未稍露破绽,真是一位偷香的妙手。到了刘邦称帝,在吕后怂恿下,封审食其为辟阳侯。审食其感念吕后,从此在床上更加尽心尽力。

刘邦得了天下后,吕后由于年老色衰,已为刘邦所厌烦。刘邦每次出游,都由戚夫人陪着,而把吕后留在宫中,很少见面,相互感情日渐淡薄。他宠幸戚夫人,日日揽在怀中调情取乐。戚夫人貌比西施,会弹奏各种乐器,舞技高超,她擅跳“翘袖折腰”之舞,从出土的汉画石像看来,其舞姿优美,甩袖和折腰都有相当的技巧,且花样繁复。戚夫人舞时只见两只彩袖凌空飞旋,娇躯翩转,极具韵律美。当时有《出塞》、《入塞》、《望妇》等曲,一经戚夫人的娇喉,抑扬宛转,让人十分销魂。《西京杂记》载“高帝戚夫人,善鼓瑟击筑。帝常拥夫人倚瑟而弦歌。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歌出塞入塞望归之曲。侍妇数百皆习之。后宫齐首高唱,声彻云霄”。

戚夫人有一子名叫如意,言谈举止都有刘邦的风范,她日夜在刘邦前颦眉泪眼,求立子如意为太子。刘邦不免心动,且因太子刘盈秉性柔弱,不若如意聪明,且性格不像自己,索性趁早废立,既可讨好戚夫人,又可保全社稷。吕后也随时提防太子被废,视戚夫人母子为眼中钉。只是自己色衰爱弛,与刘邦咫尺天涯,比不上戚夫人床笫间的妩媚,所以太子处境很危险。

如意年已十岁,刘邦想让他去封国,戚夫人未语先泣,刘邦便婉语对戚夫人说:“你莫非为了如意么?我本思立为太子,只是废长立幼,名义未顺,只好再从长计议!”戚夫人听了此言,索性号哭失声,宛转娇啼,不胜悲楚。刘邦又怜又悯,不由地脱口说:“别哭,别哭,我这就立如意为太子。”

第二天临朝时刘邦提出废立太子的问题,群臣都很惊骇,黑压压的跪了一地,同声力争。都说立嫡以长是古今通例,且东宫册立有年,并无过失,不可无端废立。刘邦不肯听从,令词臣立刻草诏。蓦听得一声大呼道:“不、不……不可!”原来是口吃的周昌,刘邦问:“你只说不可两字,究竟是何道理?”周昌越急越说不出口,面上忽青忽紫,好一歇才挣出数语:“期、期知不可行。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刘邦忍不住大笑起来,满朝大臣听他期期的声音,也暗笑不置。刘邦笑了数声,退朝罢议。

周昌在殿外遇着宫监,说是皇后有请,周昌便去了后宫。见到吕后正要上前行礼,不料吕后突然跪下,急得周昌脚忙手乱,慌忙屈膝俯伏。吕后说:“周君请起,我感君保全太子,所以敬谢。”周昌说:“为公不为私,怎敢当此大礼?”吕后说:“今日若非君力争,太子恐已被废了。”原来早在殿厢窃听朝政,因见多亏周昌力争,才得罢议,不由的感激非常。

退朝以后,戚夫人大失所望。刘邦说:“朝臣无一赞成,就使改立,如意也不能安于其位,我们再从长计议罢。”戚夫人泣语说:“妾并非定欲废长立幼,但妾母子的性命,悬在皇后手中,总望陛下曲为保全!”刘邦说:“我会设法,决不使你母子吃亏。”戚夫人只好收泪,耐心待着,刘邦沉吟了好几日,但是一时想不出万全之计,每天愁闷无聊,惟与戚夫人相对悲歌,唏嘘欲绝。

刘邦在个人偏好与正统原则之间徘徊多年,内心充满痛苦。掌玺御史赵尧,揣知刘邦隐情,便推荐周昌为赵王相,因为周昌素来为吕后太子及内外群臣所敬畏,让他保护赵王,就可无虞。刘邦极口称善,便召周昌为赵相。周昌遂奉赵王如意出都就国。赵王如意与戚夫人话别,戚夫人又洒了许多眼泪。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后,箭创复发,在长乐宫一卧数日。戚夫人早夕侍侧,见刘邦呻吟不止,格外担忧,当下再三吁请刘邦保全母子性命。因此旧事重提,决议废立。太子太傅叔孙通入宫强谏说:“从前晋献公宠爱骊姬,废去太子申生,晋国乱了好几十年,秦始皇不早立扶苏,自致灭祀,皆为陛下所亲见。现在太子仁孝,天下共闻,吕后与陛下,艰苦同尝,只生太子一人,如何无端背弃?今陛下必欲废嫡立少,臣情愿先死!”说着拔剑欲自刎。刘邦慌忙摇手,叫他不必自尽:“我不过偶出戏言,君奈何视作真情?幸勿如此误会!”叔孙通把剑放下说:“太子为天下根本,根本一摇,天下震动,怎么能以天下为戏?”刘邦说:“我听君言,不易太子了!”内外群臣,也多上书固争,刘邦不便强违众意,又不好过拒爱姬,只好延宕过去。

吕后为了确保太子的地位,求教于张良,张良出计,请出商山四皓,以使太子在朝廷的地位显得益发庄重而不可动摇。所谓“商山四皓”是商山之中的四位白发隐士,先后为避秦乱而结茅山林。不久刘邦病愈,置酒宫中,召太子侍宴。太子应召入宫,四皓一同进去。刘邦心中很惊异,当听说他们就是商山四皓时,便知道太子羽翼已成,已不可废。心里也很难受,勉强喝了点酒,草草罢宴。

刘邦后召戚夫人至前,唏嘘向戚夫人说:“我本欲改立太子,奈彼得四人为辅,羽翼已成,势难再动了。”戚夫人闻言,立即泪下。刘邦说:“你不必悲伤,须知人生有命,得过且过,你且为我做楚舞,我为你做楚歌。”戚夫人无奈,就席前飘扬翠袖,轻盈回舞。刘邦想了片刻,歌词已就,随即高声唱道:“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缯缴,尚安所施!”他接连唱了四次,音调凄怆。戚夫人听着语意,越觉悲从中来,不能成舞,索性掩面痛哭,泣下如雨。

不久刘邦因病去世,太子刘盈即位,是为惠帝,尊吕后为皇太后。吕后对刘邦所宠爱过的宫人“皆幽之不得出宫”。她平生所最切齿的,无过戚夫人,把戚夫人罚为奴隶,且将戚夫人钳光头发。可怜戚夫人的万缕青丝,尽被宫役拔去,还要她卸下宫装,身穿褚红色的囚服,驱入永巷内圈禁,然后戴着枷舂米,每日勒限舂米一石,若少半升,即杖百下。戚夫人虽然出身民间,但从十八岁嫁了逃难中的汉王刘邦,一向受到宠爱和娇惯,只知弹唱,未娴井臼,一双柔荑的玉手,如何禁得起那个石杵?但吕后苛令甚是森严,于是她勉力挣扎。一天实在乏了,便一面流泪舂米,一面编成一歌,且哭且唱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相伍!相离三千里,谁当使告汝!”

歌中寓意,是纪念赵王如意。吕后闻知愤然大骂说:“贱奴尚想倚靠儿子么?”说着,便使人速往赵国,召赵王如意入朝。一次往返,赵王不至,二次往返,赵王仍然不至。吕后越加动怒,问明使人,全被赵相周昌一人阻住。周昌曾对朝使说:“先帝嘱臣服事赵王,现闻太后召王入朝,明明是不怀好意,臣故不敢送王入都。王亦近日有病,不能奉诏,只好待他日罢!”吕后本想将周昌拿问,只因前时力争废立有功,不得不略为顾全。于是想出一调虎离山的办法,征周昌入都。一面派使飞召赵王,赵王已失去周昌,无人做主,只得应命到来。

当时惠帝虽年幼,却是心地仁厚。他见戚夫人受罪,已觉吕后所为,未免过分。至赵王一到,料知吕后不安好心,便亲自出迎,与赵王一同居住,以免吕后暗中加害。吕后见了赵王,恨不得亲手下刃,但有惠帝在侧,未便骤然发作,勉强敷衍数语。惠帝挈赵王至自己宫中。饮食卧起,俱由惠帝留心保护。赵王想见一见生母,惠帝婉言劝慰他慢慢设法相见。赵王年幼,遇事不能自主,且恐吕后动怒,只好含悲度日。吕后日夜想害死赵王,惠帝只能随时防护赵王。但百密也有一疏,一天惠帝要去射猎,天气尚早,赵王还卧着未醒,惠帝不忍唤起,以为稍离半日,谅亦无妨,因此即决定外出。待至射猎归来,赵王已七窍流血毕命。惠帝大哭一场,不得已吩咐左右,用王礼殓葬,谥为隐王。

惠帝正独自悲哀,忽有宫监奉吕后命,来引惠帝去看“人彘”。惠帝从未听说过“人彘”,觉得很新颖,便即跟着太监去看。宫监曲曲折折,导入永巷,趋入一间厕所中,开了厕门,指示惠帝说:“厕内就是‘人彘’。”惠帝向厕内一望,看见是一个人身,既无两手,又无两足,眼内又无眼珠,只剩了两个血肉模糊的窟窿,身子还稍能活动,一张嘴开得甚大,却不闻有什么声音。看了一回,又惊又怕,不由的缩转身躯,顾问宫监,这是什么东西?宫监说出戚夫人三字。一语未了,把惠帝吓得几乎晕倒,勉强按定了神,想问个底细。宫监附耳说是吕后砍掉她的手足,挖去她的眼睛,熏聋她的耳朵,再强灌下暗药,使之不能言语,然后半死不活地抛入厕所,折磨至死。当时卧在地上的戚夫人,已不像一个人形,成了一段血肉模糊的东西。惠帝大哭起来,回去后大病一场,卧床岁余不能起。他派人对太后说:“人彘之事,非人所为。戚夫人随侍先帝有年,如何使她如此惨苦?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从此,惠帝日夜饮酒作乐,七年后死去。

戚夫人因年轻貌美而得宠,吕后又是好弄权的女强人,所以《吕后本纪》一上来就写吕戚之争。“人彘”这种令人发指的手段,历史上还不止出现一次。唐朝的武则天、南宋光宗的李皇后等都曾这样杀过人。其实吕后也颇有政治家的风度,匈奴冒顿单于乘刘邦之死,下书羞辱吕后:“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吕后却平心静气复书说:“我已年老体衰,发齿也堕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后赠与车马,婉言谢绝,化干戈为玉帛。吕后一生中最不堪的是对戚夫人的残忍迫害这段故事。

古语“牝鸡司晨,唯家之索!”是一种对女性歧视的论调。任何事情都应该看它的正反两面。在刘邦还没定天下之前,吕后吃了不少苦,她必须照顾儿女及家庭;甚至当楚汉相争之际,还曾经被项羽掠走。确实是为刘邦受尽了苦难。但“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