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2:53:4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试读:

2015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4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武  汉  大  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满分值150分)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2.社会工作的正价值和反价值

3.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

4.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

5.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和治疗模式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合理的社会流动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2.社会学有哪些考察社会的角度?

3.简述社会越轨的内涵及其类型。

4.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5.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2013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  汉  大  学2013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满分值150分)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

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和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志愿者是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财富和智慧,为弱者和公众提供服务而不求回报的人员。这些活动一般是社会认可的、以利他为目的的。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志愿活动是制度化的和有一定组织性的,即志愿者也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他们在一定的组织中登记、接受培训并接受考核和监督。志愿者的活动是对社会的奉献,志愿服务是公益服务和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

2.社会工作的正价值和反价值

答:社会工作的正价值指的是社会工作价值在社会工作者与案主、与机构的关系以及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相应地,社会工作的反价值指的是社会工作的价值在这些关系中的消极作用。

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既有积极的意义,又有消极的意义。有价值存在,就必然有反价值存在。之所以使用“反价值”这个词,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由价值所投下阴影的注意。反价值的问题,既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关系之中,又存在于社会工作者与机构的关系之中,同时也存在于社会工作者的相互关系之间。从理论形态而言,社会工作的反价值包括操纵和家长作风。

3.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

答:社会工作的增权理论是从马克思主义变通而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马克思主义希望通过大规模的社会变革来解决现存的各种社会问题。然而现实中许多可行的社会工作却是与个体、家庭、群体或小型社区有关的。为了能给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以理论上的指导,将这些小规模的社会工作实践与社会变革的大目标协调起来,一些倾向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增权”或“倡导”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在宏观的社会变革未发生之前,社会工作者应协助服务对象为了他们的利益向现存的社会结构争取权利,促使现存的社会结构做出一些有利于服务对象的制度或政策安排。

4.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专业伦理

答:(1)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包括:

①敬业。敬业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和实践的根本态度,是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的基础。敬业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②接纳。接纳意味着接受、相信和尊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总是要同意其他人的价值或我们要放弃自己的价值去支持另外某一个人的价值。

③自决。自决即自我决定。自决就是提醒社会工作者要尊重案主的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权力。

④个别化。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⑤尊敬人。它认为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更宝贵和值得崇尚的了,每一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2)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操守。它们是受社会价值和专业价值决定的。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伦理参考了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规定的社会工作的伦理,具体包括:

①社会工作者的行为举止;

②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

③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④社会工作者对雇主和雇用组织的伦理责任;

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5.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和治疗模式

答:(1)小组工作的目标模式。目标模式又称社会目标模式,它以关注社会整合和人参与社会的责任感为工作重点,通过人的能力和意识的提高去影响和改变社会。这种工作模式利用小组过程发展小组成员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社会变迁的责任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并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在这种工作模式中,小组被看作是一个统一体,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达致社会变迁,社会责任得到鼓励,领导能力得到发展,民主的概念在小组过程中也得到充分的实践。(2)小组工作的治疗模式。治疗模式又称临床模式,认为小组是一种为治疗个人问题或矫正个人有问题的行为或态度的手段,治疗模式以行为修正理论和社会化理论为基础。小组是进行治疗的媒介,社会工作人员运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在促进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过程中,增进自我认识,实现行为的转变。治疗模式关注的是个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矫正而不是社会,其介入的重点是为个人提供一个小组的治疗环境,为个人提供心理康复和行为指导,帮助小组成员达到适应社会生活的最佳状态。

二、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合理的社会流动为什么能够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答:(1)社会流动的含义

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社会流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流动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常常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社会流动有合理不合理的区别,合理的社会流动是那些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社会流动。(2)合理的社会流动能够促进社会良性运行,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①合理流动能够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以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②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③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2.社会学有哪些考察社会的角度?

答:社会学从以下几个角度考察社会:(1)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①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等;

②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人际互动的模式。如民族的或阶级的个别成员之间的互动,职业群体的人员(每一个个人的)构成等等。(2)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①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

②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的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中间层次,与个人关系相比,群体关系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它受到社会群体的规则规范的约束。

③所谓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在社会关系中,社会制度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因为,社会制度是社会关系的综合体系,也是社会关系的最高层次。社会制度是一种固定化的较为持久的社会关系。(3)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①血缘关系。它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②地缘关系。地缘关系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人类要生存就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或位置,由此形成了人们之间的地缘关系。

③业缘关系。它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业缘关系不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而是在血缘和地缘关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简述社会越轨的内涵及其类型。

答:(1)社会越轨的含义

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2)社会越轨的类型

①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违犯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②违警行为。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

③违规行为。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年轻人的标新立异、奇装异服以及不随俗等均属于此类行为。

4.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答: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历程如下:(1)解放前社会学传入中国

①西方社会学的传入。西方社会学创立之际,正值中国从封建大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国力衰微达于极点。中国的有识之士在这个危机的关头,将社会学从西方引进中国,成为当时维新派用来扭转“万马齐喑”的时局,实现社会正常运行和协调发展的一副良药。主要渠道有:a.翻译出版西方社会学著作;b.通过教会学校的授课。

②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随着十月革命的炮火传入中国。

③社会学在中国的成长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社会学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表现为:教育本土化与研究领域的拓展;中国社会学团体成立并创办刊物;开展本土化的社会调查与社会实践活动。(2)解放后中国社会学走过的艰辛与发展历程

①1952年社会学专业相继被取消,社会学学者遭受迫害。

②1979年社会学专业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支持与鼓励,恢复重建,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③社会学在中国始终进行着本土化的探索与发展。无论是人才的培养、教材的编纂,还是社会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无不浸透着几代中国社会学者的心血与艰辛,而且这种探索还将是一个未终结的进程。

5.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哪些表现形式?

答:社会化的偏差和失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无效的文化传递;二是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1)无效的文化传递。无效的文化传递是指上一代的文化知识和规范因故未能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无效文化传递的一个显著后果,是造成反社会的人格。青少年犯罪便是无效文化传递的典型表现。反社会人格需要通过再社会化进行矫正。(2)使人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化。除了无效的文化传递外,还有一些社会化过程最终使个体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在我国,户籍制度长期存在,使农村青年和城市青年在入学和就业的机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是一种不利于农村青年社会化的机制。还有,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很多学校将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区别对待,这样一种社会化模式对“差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容易使他们今后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

这些都是社会化过程中的偏差。

三、论述题(共1小题,每题30分,共30分)

1.试分析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

答:(1)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①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施了计划经济模式,同时在社会福利方面也形成城乡二元体制。在城镇建立了以就业为基础的单位社会福利制度,而在农村则实行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有限的社会保护机制。

②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家庭收入增加,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向城镇转移,对城市就业和社会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课题。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加快了市场经济改革的进程,社会保障制度有了相应改革,社会福利的发展也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国家进一步加大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并加速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福利体制,民政体制和社会福利服务的改革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一阶段,“社会福利社会化”成为政府发展社会福利的主要政策纲领,多元化不仅体现为社会福利服务管理体制的变化,也表现在福利单位所有制、资金来源、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等方面的更大弹性上。

④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快了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和社会管理制度的改革进程,并提出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政府行政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体制。随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和建设纲领的提出,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发展出现了新的机遇,但与此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2)当前中国处在急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出现的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对社会福利体制和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方向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从20世纪90代以来,中国的社会转型速度日益加快,这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的速度加快,其改革方式也日益多元化;

②私营经济的主导性增强,对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和收入分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频繁增加,对城市就业和社会服务管理产生明显压力;

④市场机制对公民社会生活影响很深,居民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传统观念逐渐淡化,社会需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

⑤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较快,核心家庭已经成为主流家庭模式,未来家庭养老和老年保障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难题。

快速的社会转型带来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包括国有企业发展不景气造成的职工下岗(失业)、城市贫困、农民工就业与生存保障的缺乏、收入差距加大和社会不公平等问题。这些问题客观上要求对传统的福利制度进行改革。(3)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社会工作发展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和日益增加的社会需要对既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体制产生了压力,也在客观上推动了政府对社会问题干预的动机和实践,并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②我国政府把大力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科学观作为政府工作的核心指导方针,强调经济发展中的社会公平与社会保护,这些已经成为推动社会福利制度改革、发展社会政策和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契机。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专业实践和职业化体系建设的任务正变得日益重要。

③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兴起,政府也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努力。近年来,政府提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针,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社会工作服务,资金、设施、政策方面给予广泛支持,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如雨后春笋,社会工作服务和社会工作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些客观上促进了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福利服务的完善。

2012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武汉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B(满分值150 分)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概念理解和阐释(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2.社会工作的标签理论

3.社会福利的功能

4.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

5.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

2.简述社会的功能。

3.简述社会化的类型。

4.简述社会角色的失调。

5.简述社会互动的类型。

6.简述社会控制的类型。

三、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比斯台克的价值体系。

2.任选两个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流派加以阐述。

2012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武汉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B(满分值150 分)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   科目代码:331

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概念理解和阐释(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

答: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它的主要功能是:(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①助人。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②救难。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③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可视为解困。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④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2)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其方式有:

①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通过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不但可以使当事人过上正常生活,而且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②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社会工作者从预防问题的角度开展工作,不但使社会成员免遭痛苦,也避免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社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

③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的,贯彻实施正确的社会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团结。在社会政策不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往往通过建议修改原有政策来追求社会公平,并在客观上达到真正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2.社会工作的标签理论

答:(1)社会工作的标签理论的概述

社会工作的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勒麦特和贝克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初级越轨”,但只有被贴上“标签”,初级越轨者才有可能走上“越轨生涯”。许多人之所以成为“有问题的人”,是与周围环境中的社会成员对他及其行为的定义过程或标定过程密切相关的。因此,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认为是有问题的人恢复成为“正常人”。

标签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要点,即对越轨行为成因的重新解释、标签的张贴是有选择性的以及越轨行为的养成是一种被辱的过程。(2)标签理论的贡献

①标签理论在社会学中是一项崭新的发明,他们重新分析越轨行为的社会成因,并把重点由个人移转到社会的脉络及社会的反应。

②标签理论的提出,对整个社会来说是一大震撼,不仅为犯罪学者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也为医学、种族、教育、女性主义等领域找到新的思考点。(3)标签理论的局限

标签理论提供了越轨行为如何发生与持续的新观点,尽管对越轨行为的研究有一定的贡献,但由于此理论的不够精确清楚,以及缺乏实证的证据,也引起不少批评的声音。

3.社会福利的功能

答:(1)社会福利不仅是国家作用的体现,也是社会关系生产与再生产的结果。(2)社会福利具有两方面的功能,即潜功能和显功能。

①从潜功能的角度出发,社会福利是为了提升公民的社会地位、改善社会关系从而增强社会团结。

②从显功能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是为了解决贫困、失业和社会不平等等社会问题,在此基础上改善公民的生活素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3)具体来说,社会福利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社会福利通过资源分配与再分配来改善公民的收入分布,从而减轻公民之间的不平等,促进社会平等目标的实现。

②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与社会发展的手段,可以通过资金与社会服务,促进解决社会问题并改善社会关系,提升人的社会功能。

③作为社会福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专业发挥着解决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问题的作用,为有需要的公民提供专业化的社会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

④社会福利服务本身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有利于促进公民的人力资本的增加,同时对改善公民与政府的关系也起到积极作用。

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不仅会改善弱势人群的生活素质,提升社会总体的文明程度,而且社会福利服务本身也可以通过相互帮助的过程增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促进社会中利他主义精神的发展。

4.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

答:(1)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的生存相关的社会因素,及其与人的生物遗传、心理状态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社会系统。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社会环境包括人造物质环境和纯社会环境。

①人造物质环境包括房屋、道路、活动空间和各种服务设施,它们对使用者构成了行动的外部环境。

②纯社会环境可简称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2)社会环境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社会环境包括影响人类行为的众多因素,小到家庭、学校、群体和组织,大到社区和国家、社会环境,可能是实体性的社会群体或组织,也可能是客观存在的舆论、文化、社会制度和社会政策,涵盖了影响人类行为的不同层次和方方面面的因素。

②复杂性

首先,社会环境要素中的每一个都是复杂的子系统。另外,社会环境中各子系统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相互交叉在一起的,各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它们相互作用的机制非常复杂,从而社会环境就成为复杂的系统。

③稳定性

社会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从微观来讲,如一个人所生活的具体的家庭环境、所在的社区的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在一定时期是相对稳定的;从宏观来讲,一个时代的制度、社会结构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正是这种环境的稳定性特征使得人类正常有序的生活成为可能。

④变动性

社会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说社会环境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它是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相对统一。尤其是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下,社会环境的变化速度日益加剧,如果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与变化的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就会产生一系列问题。

5.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答: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结构化的教学过程,是为着专业养成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过程,学习是它的基本特性。它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有机部分,在专业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专业养成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是为了培养知、觉、行合一的具有社会工作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它有其特定的内涵与特性:(1)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这种持续性来源于社会工作实务活动本身的规定性。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评估、计划、介入和总结。社会工作实习学生要经过这样持续的整个工作过程才能体验到社会工作知识、技巧在不同阶段的运用,实践社会工作的价值与原则。社会工作的过程一般说要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2)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临床”实习是指将学生安排到机构中去,作为机构的工作者去履行一个专业社会工作者应有的角色行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习并掌握各种助人工作的技术与能力。(3)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实习的内容要有详细的计划与教学方案。计划包括:实习的目标、实习前的准备、实习方式、时间安排、实习机构的选择、实习内容、实习督导与评估等。教学方案要明确规定实习学生学习的内容。(4)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

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教育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目的是在机构中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在干中学习,不以追求工作数量为目的。

二、简答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简述社会运行的整合机制。

答:(1)社会整合是指社会利益的协调与调整,促使社会个体或社会群体结合成为人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人类社会一体化的过程。社会运行整合机制,则是指影响社会整合诸因素的相互联系及其功能,以及社会整合的作用原理。(2)社会运行整合机制由三个部分组成:整合对象、整合中心、整合过程。

①整合对象

社会整合的基本对象只有一个,即社会利益。其他整合对象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两种不同的整合方式:

a.认同性社会整合

认同性整合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当人们将某一种利益与自己的个人利益紧密相连、产生一致性认同时,就会努力去维护这种利益,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引导之下,社会成员将会凝聚为一个联系十分紧密的社会整体,这就是认同性整合。

b.互补性社会整合

互补性整合是建立在特殊利益基础之上的,是由于社会成员、社会群体之间的异质性和相互需要而产生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依赖关系促使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凝聚为社会整体。

②整合中心

整合中心是指能对社会个体、社会群体产生吸附力量,使之凝聚为社会整体的社会事物。整合中心可以是人,可以是组织机构,可以是一系列规范,也可以是一种信仰或思想意识形态,甚至可以是一句口号,一种提法。

③整合过程

整合过程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a.自下而上的整合过程

自下而上的整合是一种微观社会的整合过程,是建立在社会互动基础之上的整合过程。

b.自上而下的整合过程

自上而下的整合过程是一种宏观社会的整合过程,其特征是认同性、互补性、强制性三种整合方式交织于这一过程之中。

2.简述社会的功能。

答:人类社会一经形成就要发挥作用,这种作用就称为社会功能。社会的基本功能有以下几方面:(1)整合的功能。整合或社会整合,指社会将无数单个的人组织起来,形成一股合力,调整种种矛盾、冲突与对立,并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维护统一的局面。(2)交流的功能。社会创造了语言、文字、符号等人类交往的工具,使个人之间、家庭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成为可能。社会也为人类的交往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场所,为人类互动提供良好条件。社会还为人类交往提供了规范,使人类互动能合理地、得体地进行。(3)导向的功能。社会有一整套行为规范,用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规定和指导人们的思想、行为的方向。导向可以是有形的,如通过法律等强制手段或舆论等非强制手段进行;也可以是无形的,如通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进行。(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人的生命短暂,人类一代代更替频繁,而社会则是长存的。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通过社会而得以积累和发展。

3.简述社会化的类型。

答:社会化的类型一共有五种:初始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1)初始社会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