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申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6:35:34

点击下载

作者:李永新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公版2018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申论

中公版2018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考前冲刺预测试卷申论试读:

中公教育核心研发团队

李永新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公务员招录考试有深入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主持并研发了在行业内颇具影响力的深度辅导教材系列和辅导课程、专项突破辅导教材和辅导课程,帮助广大考生成就了梦想,备受考生推崇。

张永生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与辅导专家,多年来潜心致力于公务员考试的教学研究,参与编写了中央国家机关及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深度辅导教材,教学风格既严谨深入又风趣幽默,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帮助众多考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成为深受考生信赖的实力派讲师。

张成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申论研究与辅导专家,曾在某机构文字综合部门任职十余年,在多家媒体发表百余篇、近20万字的评论性、介绍性文章,在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申论进行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其成果对业界颇具指导意义。

张红军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授课深刻、系统、精彩,深受考生欢迎。

邓湘树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对中央国家机关和各省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的研究,具有丰富的公务员考试教学辅导经验。辅导课程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幽默生动,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张晗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毕业,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具有深厚的公务员考试核心理论专业背景,从教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授课深入浅出,语言幽默生动,备受学员欢迎。

王健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教学多年,具有丰富而又深刻的公务员考试实战经验,在潜心研究申论命题机理的基础上,善于总结申论的命题及答题规律,对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有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授课轻松幽默,注重鼓励学员参与课堂互动,气氛活跃,致力于培养学员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和开阔的答题思路,深受学员喜爱。

刘伟伟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主要研究方向为申论,对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申论考试的特点、题型以及历年真题都有深入的研究,熟悉公务员申论试题的考查要点。具备深厚的写作功底,善于把握申论题目所考查的能力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讲解申论深入浅出,更注重实践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提升。

中公教育研发团队其他成员介绍详见:gd.offcn.com

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一)

问题一:“

给定材料

3”中画线句子写道:“智慧城市建设让百姓真切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温度,这才是最重要的。”请你根据“给定材料2~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本题30分)

要求:准确、全面,逻辑清晰。篇幅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请根据“给定材料4”,概括W市为建设智慧城市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本题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篇幅不超过150字。

问题三:根据给定材料,请以“建设智慧城市”为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本题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篇幅在1000~1200字。给定材料

材料1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智慧城市创新的主试验场,世界规模最大的智慧城市产能市场。据统计,截至2016年,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7%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500多个城市提出或正在建设智慧城市,约占世界智慧城市创建总数的一半。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估计在2.3~4.1万亿元,并将在“十三五”期间集中释放。

城市地下遍布管廊,轨道交通等方便出行,人们通过高速信息通道工作、生活……集绿色、智慧于一体的未来城市或许就是这样一幅场景。

然而,与此相对照的现实却是,当前我国城市雾霾严重、交通拥堵、垃圾围城、人口和水资源矛盾突出……2017年3月28日,在河北保定举行的“智慧城市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上述种种“城市病”正是我国城市“未老先衰”的体现,而智慧城市将成为解决城市病的一大良方。

国务院要求,到2017年年底,我国所有市县都要形成数字化管理平台,到2020年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

据统计,目前住建部277个智慧城市试点中,70%以上做完了顶层设计,30%以上开始真正实施。智慧城市不仅包括信息化,还有很多基础设施产业园等。智慧城市试点共有3600个项目,总投资约1.3万亿元。

材料2

智慧城市的核心特征——以人为本,任何技术的本质,都是要让人变得更加强大、让环境更适宜人的生活、为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人与人的沟通更加顺畅……这就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智慧城市之于不同的人、不同角色、站在不同立场,都会有不同的定义。

上班族说:“路上不那么堵,过年回家买票不那么难,就是智慧城市。”

老人家说:“我有心脏病,如果我在家里突然跌倒爬不起来了,有人会很快把我送到医院,就是智慧城市。”

小孩子说:“我不想一板一眼地坐在教室里上课,要是在家就可以学习,能向老师提问,还能跟小伙伴交流,就是智慧城市。”

创业者说:“我想办个公司,可是不知道流程,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到合作伙伴,如果这一切都更加方便,就是智慧城市。”

公务员说:“为什么有那么多上访的人呢,如果他们的想法能早点跟我们沟通,问题早些解决,大家其乐融融,就是智慧城市。”

消防员说:“最好没有火灾,有烟雾苗头就能自动扑灭,但假如真正有大火了,我们能一路畅通地迅速直达现场,这就是智慧城市。”

材料3“还有三站路,9路公交车就到站了。”住在金凤区东方尚都小区的杨玉倩打开“慧行银川”APP,轻松掌握了公交车的到站信息。杨玉倩卡着时间走出家门,到了公交站台,9路车刚好到站。不仅候车时间能第一时间掌握,交通拥堵情况、停车场分布情况等信息也可以随时查询,这让杨玉倩对这款APP爱不释手。在银川,1700多辆公交车的行车动态每10秒就在“慧行银川”APP上更新一次。市区内100个电子公交站牌,也同步更新着公交车坐标信息。

在郑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郑州实力最强的一家医院,几年前与华为合作建成全国第一个数据交互视讯会议双驱动的、覆盖全省地县市以及乡镇500多家医院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基于这样一个平台,2016年总共在线会诊疑难病例近3万例,远程专科会诊超过12万例,每天会诊量是150例,有效缓解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拥挤就医的情况,使得常见病患者更多地留在了基层医院,这使得那些高专业医疗水平的医生能够把时间和精力放到更需要他们的疑难危重病人身上。上线近三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见病患者下降10%,疑难危重病患者占比上升到58%,难度较大的三四级手术占比上升到71%。

2017年芜湖市“小升初”网上报名刚刚结束。芜湖市连续第三年推行信息惠民举措,8000余名市区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只需在互联网上填写申请人基本信息,上传所需材料文件电子档即可完成网上报名。借助信息化手段,报名操作公开透明、方便快捷,深得广大市民认可。

在芜湖想办一项业务,只需打开“城市令”APP或者易户网,轻点鼠标就能完成预约流程;想缴水电费、想查车辆违章记录,都能足不出户“一键操作”;即将问世的芜湖城市卡,加载了医疗诊断、公共交通、旅游、商业金融消费等多个功能,可在多个应用场所中“一卡通行”……随着“互联网+”应用范围的持续拓展,芜湖市民如同拥有一个贴身的城市管家,轻松享受信息时代的智慧生活。

身为80后的陆平,是一个移动生活达人。他说,通过使用不同的APP或网站,他享受到了便捷的服务,他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应用了。最近滴滴专车有优惠,他就奢侈了一把,打车去上班;中午在公司,他通过“饿了么”等应用解决午饭;买电影票、信用卡还款他用微信来实现;交水电费、燃气费,他使用支付宝支付;请朋友吃饭,他经常上美团查看。陆平表示,这些移动服务应用让他的生活变得很便捷。

城市建设专家L表示,智慧城市要实现以人为本,把更多精力放在满足城乡居民的需求上,解决民生问题,增强人们的幸福感。

说到底,智慧城市建设让百姓真切感受到城市生活的温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材料4

W市作为国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该市着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当前,光纤到户覆盖规模达400万户,正在进行百兆宽带升级;已完成1000多个公共场所的WiFi热点建设,实现主要公共区域公益免费WiFi全覆盖,接入带宽不低于20M,覆盖水平国内领先。另外,该市已实现农村行政村光纤网络全覆盖,城区80%以上宽带用户接入能力达到100兆。

在感知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通过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对200多万辆车安装了电子标签,并在校园、社区、游乐场所、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停车场的门禁管理中延伸应用,形成车联网雏形。

在云计算基础建设方面,W市已经建成国内首个位置源数据中心,初步实现了地理空间信息的“智慧感知、智慧分析、智慧服务、智慧决策”。建设中的W市超算(数据)中心,初期将达到1PF(1000万亿次/秒)、10PB(10P存储)的服务能力,通过云计算、超算等重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区。

W市网信办主任黄某介绍,W市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找准群众“痛点”,用信息化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为缓解交通拥堵,该市建立了“易行江城”智慧交通系统,集成行车停车诱导、车驾管服务等40多项功能。一方面,交管指挥中心对城市拥堵可实时调度,民警及时就近处置,缩短拥堵时间;另一方面,司机可通过“易行江城”APP和道路行车诱导屏,了解实时路况,合理计划行车路线,既避开堵点,又减少堵源,共治共享。“云端W·交管”在201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最受用户喜爱公安服务奖”。

该市运用PM10、PM2.5的源解析成果,建立了智慧工地系统,对全市342个重点工地的粉尘、温湿度实时监测,一旦超过国家标准值,系统就自动报警,监控中心可远程掌握超标工地、及时调度处理。城管部门还采用北斗定位技术,在渣土车上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现重量、高度、密闭、车速、线路、车净“六控制”,改变渣土运输沿路抛洒现象。

建设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至关重要。W市一直注重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已实现对该市数千个互联网网站进行实时安全监控,可进行7×24小时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安全监测,对发现的安全问题及时进行预警和处置。同时,针对大数据带来的个人隐私安全威胁,该市推动出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等方面的制度规定,建立由数据使用者承担公民隐私安全保护的责任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工程技术应用,更涉及城市治理理念、机制体制等深层次内容,需要从思路、理念、管理、应用等多方面开展创新。

W市在鼓励示范创新方面也走在全国前列。该市政务云建设涉及全市41个委办局近800项共享交换服务事项的清理、确认和登记。如按照目前全国通行的做法,需要先建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只要一上硬件,不仅投资过亿,而且会造成数据中心与实际应用脱节。该市充分利用云计算的技术优势,采取“逻辑集中、物理分散”建设方式,仅投资500余万元,就完成了项目建设,成功破冰政府部门网络互通、数据共享难题,为下一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发展大数据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该市还创造性地运用互联网“免费模式”,有效整合了政府部门和汉口银行资源,市财政未耗费资金,就建成了“云端W·市民”“云端W·企业”等政务服务云平台。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各行业领域的庞大系统性工程,涵盖现代城市治理方方面面,但现实中难以面面俱到。W市采取由易到难,在全国首创试点示范先行突破,再全面推广复制的做法,自2011年起,在全市广泛组织实施并公开征集智慧城市试点示范项目,并对遴选出的47个优秀项目授予“W市智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称号,以此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效果,被媒体誉为“W市模式”。

材料5

某代表团考察德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情况,以下是代表团团长所做的考察笔记:

欧盟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覆盖社会、环境和经济3个主要领域,其中智慧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智慧环境建设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保障环境可持续发展;智慧经济建设重点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围绕欧盟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根据每个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不断的探索实践,较好地体现了开放、协同与创新的发展理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

德国自二战以后,全面启动城市废墟的治理和重建,核心理念就是坚持生态原则,注重生态体系建设。以弗莱堡、海德堡、柏林、法兰克福、纽伦堡等为代表的生态城市成为世界绿色城市的代表。当前,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与生态城市建设相融合,生态城市着重以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效率提升为战略,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技术强调整合都市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十分重视城市公共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利用城市运行中产生的各类数据、信息、知识、资源等。

同时,智慧城市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环境、交通、医疗、教育、建筑、金融、政务等。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德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节能、环保、交通、医疗等领域。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制定了包括6个法律和1个法规在内的“一揽子能源法案”,成立了能源监管独立专家委员会,制定了3年资助35亿欧元的能源研发计划,以风电、太阳能为主,少量涉及生物质能、地热,提出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到德国能源比例的80%,到2020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40%的目标。

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方式和理念,也推动了相关企业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促进了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经济的融合。德国通过实施工业4.0战略和最近发布的《德国数字化战略》,不仅在装备制造业领域形成了全球领先的发展优势,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促进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引进、应用和本地产业化,推动了智慧产业、智慧园区的发展。

柏林阿德勒斯霍夫科技园就是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园区曾是德国乃至世界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心脏,此后经历了近30年的衰败,期间园区治安条件差,地下水被污染,企业居民纷纷搬迁撤离。自1991年开始,科技园区推行孵化器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形成四大孵化器实体。为支撑德国实现能源转型2050战略,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综合解决方案,并在园区规划、开发和运营管理中落实生态和智慧理念,科技园区建筑节能水平达到德国领先,建造类型以被动式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为主,区域能源供应直接/间接实现可再生能源全覆盖。目前,科技园占地4.2平方公里,科研院所16家,入园企业和研究机构总数超过1000家,从业人数1.6万人,8000多大学生入住,园区产值超过18亿欧元(2014年),集聚了光子和光学、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微系统和材料、IT与传媒、生物技术和环境、检测分析科技等六大产业。

另外,德国为了更好地建设智慧城市,积极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的PPP模式,形成了运营模式多元化的特点,保证了智慧城市安全、高效、可持续运营。按照政府与企业在投资、建设领域的不同角色,德国智慧城市建设呈现了政府投资运营、企业参与建设,政府与企业合资建设与运营,政府统筹规划、企业投资建设,企业建设运营、政府和公众购买服务等多种模式并存的态势。

与此同时,德国柏林、法兰克福、科隆等城市,在策划智慧城市项目时,都会进行认真仔细的前期调研,充分考虑当地居民需求,尊重群众的意愿、习惯和需求,根据意见和建议对项目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并鼓励公众参与和共享,通过多种手段让市民及时了解并参与智慧城市的项目,甚至让市民融入项目,成为项目的承担者。

材料6

如何让城市更聪明、政府更高效、企业更智能、市民更便捷,智慧城市被认为是应对之策。那么,智慧城市到底“智”在哪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王家耀给出的解释是,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

在王家耀看来,透彻感知、全面互联、深度融合、资源共享、协同运作、智能服务、激励创新等细胞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大脑,也成为治疗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妙药。“智慧城市把分散的信息系统、物联网系统整合起来,使其成为具有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的有机整体,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升华和飞跃。”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也举例称,智能交通可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平安城市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犯罪率,并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智慧医疗对提升医疗分疗效率、缓解医患矛盾有好处……

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我国政府向来非常重视。2015年,新型智慧城市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发展深度融合的产物。国家标准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提出的八大指标中,惠民服务和市民体验分别占比37%、20%,权重明显大于其他各项,“以人为本”成为评价指标的宗旨,立足点在于应用效果和民众感受。因此,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将“人”的实际需求作为顶层设计,以提高“人”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核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城市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使城市更容易被市民全面感知,提升城市生活的便捷化、高效化。具体来讲,要以主体智慧推动城市进步,以人人参与实现城市发展,注重满足市民物质和精神多方面的需要,注重城市的个性和特色。“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这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永不竣工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要从“人”自身出发,获得真正人性的灵感,“以人为本”引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无限“智慧”。

本试卷含360分钟精题讲练课程,高清视频在线学 听课网址:c.offcn.com

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二)

问题一:根据“

给定材料

2”,总结破解西北地区弃光顽疾的措施。(本题20分)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精练。篇幅不超过250字。

问题二:根据“给定材料4”,谈谈你对“新能源消纳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这句话的理解。(本题30分)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参考给定材料,围绕“新能源发展”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本题50分)要求:

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2.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4.篇幅在1000~1200字。给定材料

材料1

自工业革命以来,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给地球资源和环境带来越来越大的威胁,也引发了气候变化的全球生态危机。传统的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能源体系和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世界范围内已开始了能源体系的革命性变革。其一是大力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缓能源消费的增长;其二是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化石能源的比例。其目标是建立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高效、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取代当前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高排放和高碳能源体系,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推动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已成为大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取向。例如,欧盟提出2030年能源总消费量减少30%,可再生能源占比达27%,电力的50%来自可再生能源。德国提出2050年能源消费量减少50%,可再生能源在总耗能中占比达60%,发电量占比达80%。美国能源部计划光伏发电到2030年占总电量的20%,2050年前达40%。世界大国在能源体系转型和能源替代变革中将发挥引领性作用。

2017年4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以下简称《战略》),首次从消费、供给、技术、体制、国际合作、掌握能源安全主动权等六个方面,全面系统地部署推进我国能源革命。结合这六方面任务,《战略》首次明确提出了四大革命取向:以保障安全为出发点,立足国内,推动能源供应多元化;以节约优先为方针,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重,使清洁能源基本满足未来新增能源需求;以主动创新为动力,推动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在全球各国普遍面临资源匮乏、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加剧的背景下,加快推进全球能源绿色转型,尽早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和高效利用已成为当务之急。

材料2

2017年6月1日,西北能源监管局发布《西北区域新能源发展规划及运行监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弃光将依然严重,其中调峰能力不足是主导因素。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弃光69亿千瓦时。弃光主要集中在西北,占全网99%。其中,甘肃、新疆的弃光现象比较严重。

据显示,导致西部地区弃光问题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电力送出能力有限。基于此,近两年来,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大省正在通过加快特高压建设,增强电力外送能力。

据了解,2017年3月10日,总投资达262亿元的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送电,仅0.008秒,来自甘肃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电力,可瞬间送至湖南湘潭换流站。另外,甘肃境内的±1100千伏吉泉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也计划于2017年内完工。

与此同时,新疆也在加快特高压建设。2014年1月,首条“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哈密南—郑州±800千伏投运,额定外送能力达到800万千瓦;2016年1月,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的特高压输电工程准东—皖南±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建设,预计到2018年投运。

按照国家“十三五”规划,西北各省区网架结构将显著加强,特别是陕西陕北—关中750千伏第二通道、青海750千伏北通道和日月山—塔拉—海南—西宁双环网、新疆“五环网”的建设,将显著提高西北各省区光伏等新能源外送消纳能力。《报告》指出,调峰能力不足将成为限制西北各省区新能源消纳的主要因素。宁夏电网和甘肃电网在供热期间调节能力较弱;新疆自备电厂占比很大,在自备电厂不参与调峰的情况下,难以为新能源消纳留出足够的空间;同时,青海、陕西电网在水电大发期间,也可能面临调峰问题。

目前新疆在解决调峰问题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据了解,2015年,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全国首创了调峰替代交易,在电力交易平台先后成功组织了两批交易,共有119家风电、光伏企业,5家自备企业自愿参与,全年交易电量10.24亿千瓦时。参与试点的光伏、风电企业发电利用小时数平均提升了191.1小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参与交易新能源企业的弃风弃光难题。

从2016年5月开始,除去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配套的新能源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站,新疆所有符合准入条件的新能源企业都纳入与燃煤自备电厂的交易。

储能目前也是解决电网调峰能力不足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目前最具经济性的大规模储能设施,抽水蓄能电站就像清洁能源的“蓄水池”,在增强系统运行灵活性、保障电网安全的同时,为提高电网消纳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在2016年8月,装机容量140万千瓦的西北首个抽水蓄能电站在陕西镇安县开工。该工程投运后,可实现与西北地区火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的联合协调运行,减少机组调停,每年促进消纳富余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量12亿千瓦时。

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再加上中东部地区现正在大规模发展光伏、风电,即使加快外送通道建设,西北地区电力外送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因此,部分外送电源就会转为就近消纳。然而,西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电力需求量比较小,就近消纳能力比较弱。

甘肃省自然能源研究所副所长L表示,无论是补电力外送短板,还是补就近消纳短板,都需要从源头抓起,做到标本兼治。从长远来看,光伏等新能源要从以前重视规模扩张向规模和效益、建设和运营并重的方向来发展,而且要把发展的重心放到提质增效上。从当前来看,就是要让光伏规划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把握光伏建设节奏和时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破除西北地区目前的弃光顽疾。

目前新疆和甘肃等地已出台相关措施,从源头破解弃光难题。新疆在2016年7月出台的《关于扩大新能源消纳促进新能源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对不具备电网接入和市场消纳能力的地区,不再规划建设新能源项目。甘肃则提出,实现新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加快完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政策措施和输配电价改革,以及有偿调峰补偿机制。

材料3

作为2017年青洽会期间的一次重要尝试和探索,6月17日0:00至6月23日24:00,连续7天共168小时内,青海省将全部以太阳能、风能及水力发电供应全省用电,实现用电零排放,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加快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在能源“新常态”的背景下,能源结构正在打破对化石能源绝对依赖的局面,趋于低碳化和清洁化,拥有丰富水电、光伏、风电、地热等资源的青海乘着清洁能源发展的快车迎来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青海水电资源丰富,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可开发利用水电资源2314万千瓦、太阳能资源10亿千瓦、风能资源7500万千瓦,是国家重要的区域能源接续基地。特别是牢牢把握光伏企业向国内市场转移的历史机遇,青海掀起了光伏电站建设的高潮。“十二五”以来,青海光伏电站装机规模以每年100万千瓦的速度有序增长,年均增速达58%。截至2017年5月底,青海电网总装机容量2345万千瓦。其中,水电1192万千瓦、光伏682万千瓦、风电69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的八成以上。2016年青海省全社会发电量552.6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电量的73%。

此外,青海省拥有黄河上游千万千瓦级水电基地,通过积极开展水、风、光多能互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开创了“水光互补”的新型发展模式,并在全国率先打造光伏发电全产业链,形成了多晶硅、拉晶、切片、电池及组件、逆变器等门类齐全的产业链,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十三五”时期,青海省全面创建绿色能源示范省,重点规划建设海西、海南两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与此同时,通过电站和产业协同发展,积极培育以光伏、光热、风电、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引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提升能源行业装备水平。

材料4

目前我国新能源(风电、光伏等)电力装机容量继续扩大,但因需求不足被闲置浪费的也不在少数。新能源发电项目部分企业盲目上马,经营不善,从而使得新能源陷入“边建边弃”的怪圈,这已被列为“十三五”期间必须控管的问题之一。

一边在大规模建设,一边生产出来的电却无法消纳,致使出现了一些质疑新能源的声音。但是也要看到,在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继续大力推动清洁的新能源发展、实现能源换挡,是一道“必选题”。新能源消纳问题是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暂时困难,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新能源消纳问题,其实与新能源快速发展相伴产生,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但是2016年,中国浪费的风电可以供一个大城市用一整年,可谓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下,电力需求明显下降。”业内人士表示,经济新常态使电力供需平衡这一促进电力发展的基本矛盾正在发生转变,由长期以来的以供应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转向需求不足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然而,在电力市场需求不足之时,各地扩大新能源装机容量的惯性却仍然很大。

业内人士认为,从表面上看,造成弃水弃风弃光问题的原因是需求不足,但深层原因其实是新能源发展与电力系统长期协调不好的结果。“现行的电力系统是以常规化石能源为基础的电力运行系统,是哪儿有需求就在哪里建电厂,而新能源则是以供为原则建厂,也就是哪里太阳辐射量多、哪里有足够大的风力,就在当地建光伏、风力发电厂。此外,不论是从技术、基础设施、电力市场特性还是行业管理上,新能源与传统电力系统都存在不协调问题。”业内人士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企业、地方政府的利益与更高层面的社会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还存在利益难以平衡和社会承受能力有限等问题。

弃风、弃光等问题关乎电源系统的布局、结构、输送通道以及就地消纳和整个电网平衡,问题虽多,但各方都在不断努力,期待尽早解决新能源发电消纳难题。

目前,为了能够在更低负荷下运行,便于更加灵活地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国家能源局已经开始对部分燃煤机组进行改造。抽水蓄能电站和气电调峰机组也都已经开始建设。“国家规划2020年前完成2.2亿千瓦的煤电灵活性改造,力度很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W说。

国家电网公司新闻发言人、发展部副主任Z在该公司2017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国家电网率先试点弃风弃光跨区现货交易,充分利用现有通道,累计组织交易近1000笔,外送电量18.5亿千瓦时。此外,还在东北积极推动辅助服务市场,提高煤电企业参与调峰的积极性。东北通过辅助服务市场,已增加新能源发电量6亿千瓦时。

作为我国弃风弃光现象严重的地方之一,甘肃省一方面在省内启动双级高端调试,缓解河西新能源输电通道受限问题,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新能源外送,与其他省区市开展跨省交易,期待以“内调外送”的方法使新能源弃风弃光率大幅降低。

在各方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消纳难题正在化解。2017年1至4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域消纳风电、太阳能发电同比分别增长24%和77%,弃风、弃光率同比分别下降7.2个和5.3个百分点。“解决我国新能源消纳问题,需要在技术和机制上加快推动实施一些关键措施。比如,加快调峰能力建设、外送通道建设、现货市场建设及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出台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加快电能替代等。”有专家表示已对上述措施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所有措施执行到位的情况下,弃风弃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2020年弃风弃光率均可控制在5%以内。

材料5

随着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多国力推能源转型、绿色发展。作为“国际能源变革论坛”的主办地,江苏苏州围绕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这一核心,积极探索城市能源变革。

开新能源汽车、坐电动渡轮、使用风光储能路灯……这是苏州同里镇许多居民的低碳生活写照。根据《同里新能源小镇建设发展规划》,古镇同里将在严格执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打造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和利民惠民的新能源小镇。到2020年,这座千年古镇电力供应将实现100%清洁化、智能化,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能源小镇。目前相关探索取得初步进展。同里当地实施“一公里充电圈”,包括建设2座城市快充站、4个大巴充电桩和60个分布式交流充电设施。

在积极探索城市能源变革中,同里是苏州能源变革的一个缩影。在常熟、昆山等地,广阔的湖面整齐排列着太阳能电池板,“渔光互补”新模式实现湖泊资源综合利用。另外,还有依次排开的风力发电机。

除了挖掘本地可再生能源潜力,苏州还大规模接受区外清洁能源。2016年9月,全球规模最大、变电容量最高、供电能力最强的1000千伏东吴变电站投运,苏州成为全球首个特高压交直流电源互济的地级市,实现“电从远方来”的跨区域平衡。此外,运行3年多的锦苏特高压累计输送电量超过1000亿千瓦时,满发时日均输送电量1.6亿千瓦时,占苏州电网夏季负荷高峰时供电量的1/3。

苏州经信委主任H介绍说,苏州产业结构一直偏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保持高位,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在国家电网和江苏省支持下,苏州打造国际能源变革典范城市,更迫切需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城市能源体系。”

作为国网苏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助理,D全程参与典范城市建设。他说,苏州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江苏首位,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年均增长40%,到2020年清洁电力占比将达55%。

苏州正向“无燃煤”时代迈进,已建成88座电动汽车充电站,至2020年将建成180座各类充电站,核心城区建成“一公里充电圈”,届时苏州全市将基本“无燃煤”。

此外,以智能电网为支撑,苏州能源变革发展不断深化。苏州供电公司借助互联网和准确的地理信息图,将可共享的电缆数据分层、分类从终端向“云端”迁移,实现了苏州工业园区十余类综合管线数据的三维立体呈现。管理员可查看管线三维图,准确掌握地下管线等设施情况,并可自动计算各管线间的安全距离,目前已实现苏州工业园区内电缆及通道信息的云数据管理,电缆故障探测定位时间缩短80%以上。

不仅是供电侧,客户侧智能化应用也不断深化。苏州供电公司率先在苏州建成国内最大的地级市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率达99.7%。基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和分析客户用电信息,实现自动抄表、智能抄表、电子交电费,显著提升营销业务的及时性、准确性和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苏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创建“能效之星”活动,首期选定22家试点单位,开展活动一年就实现节能量70.2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5.5万吨,产生经济效益约7亿元。“更重要的是,随着能源变革的推进,人们的节能理念不断强化。”H说。

业内人士认为,苏州本地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是“资源小市”和“用能大市”,同时,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核心,着力从“制造大市”向“制造强市”发展,在上述两方面,国内许多城市都和苏州类似,其实践经验可以被推广。“全球市场上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持续增长,中国做出了引领性的贡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阿德南·阿明在苏州参加论坛时表示,期待苏州创造的经验向世界扩散,提供能源变革的“中国方案”,在此过程中,希望中国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同样是在论坛上,德国经济事务和能源部国务秘书雷纳·巴克、丹麦能源部副国务秘书克里斯蒂安等人提出,国外很多城市推动能源变革时,都重视加强国际合作,比如能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材料6

电动汽车的普及离不开示范运行,示范运行工作的效果决定了电动汽车能否真正普及。2010年时,以中国、美国为代表的国家与国际能源机构提出了发展电动汽车的倡议,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典、南非、西班牙、日本等多个国家的城市参与其中,如今世界各国在电动汽车推广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017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在2017国际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及产业发展论坛上总结我国新能源汽车运营成果时表示,我国主流纯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达到了250公里以上,车辆成本和销售价格不断下降,轻量化、智能化等技术在电动汽车领域逐步应用。

据了解,近年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化快速发展,2010年大规模牵头发展电动汽车以来,每隔四年左右我国电动汽车电池的能量密度便提高一倍,成本可以降低50%左右,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正在逐步提升。

我国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其不仅能够解决能源问题、环境问题、污染问题,还能解决城市拥堵等问题。万钢指出,要发展共享式的新能源汽车,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作出贡献。他强调,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不仅要突破技术瓶颈,还要重视政策问题,也就是目前电动汽车运营中遇到的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目前中央明确了电动汽车长期创新发展的规划,各部门各行业也都有自己明确的目标,特别得到了北京、上海等一些先行城市的大力支持,这些城市作为全国要建设的科技创新中心,在这个方面做出表率。”

在万钢看来,中国电动汽车发展成果固然可喜,但也同时面临三大挑战。

首先是充电难。万钢认为,充电桩的建设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最大程度上提升使用效率,例如采用共享模式,这涉及充电桩建在哪里,即建设的位置能不能被大家所用,能否保护好充电基础设施不被破坏?

其次,需要关注电动汽车的减排效应,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做到零排放。万钢指出,这几年生产的100万辆左右的电动汽车,其运行消耗的电仅占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2%左右,未来还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为节能减排作贡献。

最后,要实现电动汽车的全回收利用。万钢强调,今后电动汽车不能走传统汽车在报废环节还产生污染的老路。“我们希望电动汽车要做到全回收,所有材料在设计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它的回收流程,电池在车上用八年之后,还可以在充电站再用八年,然后再百分之百地回收利用,这些技术难题都是我们未来需要解决的。”

本试卷含360分钟精题讲练课程,高清视频在线学 听课网址:c.offcn.com

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前冲刺预测试卷(三)

问题一:请根据“

给定材料

3”,概括浙江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经验。(本题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篇幅不超过100字。

问题二:请根据“给定材料1~2”,总结现有上海自贸区建设举措,并就此提出自己的建议。(本题30分)

要求:总结全面,内容具体,切合实际。篇幅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关于开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事业是向世界开放学习的事业,关起门来搞建设不可能成功。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不封闭、不僵化,打开大门搞建设、办事业。”请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本题50分)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参考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篇幅在1000~1200字。给定材料

材料1

一颗来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樱桃,从靠泊洋山保税港区码头到查验后放行,最快需要多长时间?上海给出的答案是:6小时。如此迅疾的速度,得益于上海自贸区成立3年多以来致力攻坚的核心任务——制度创新。

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3年多以来,试验区内新注册企业4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

2016年6月,跨国医药巨头诺华集团斥资10亿美元,在浦东张江高科园区兴建了全球第三大研发中心,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综合性国际前沿医药研发平台。

对于是否要落户张江,诺华曾经犹豫徘徊长达10年之久,其中最大的“心结”就是监管瓶颈。“医药研发与一般实验室不同,它需要进口大批实验样品和试剂,但这些样品每次进口量不会很大。过去,检验检疫部门按照一般贸易的进口方式对医药研发试剂进行监管,每批试剂进口都要审批,耗时可能多达20多天,等审批完,一些试剂的活性也消失了。”诺华上海研发中心首席运营官蔡克文介绍道。

随着上海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上海国检局在自贸区内摸索出了一套针对生物医药研发机构的监管新模式,与国际惯例接轨,使得诺华上海研发中心能真正起到全球研发的功能。如此一来,让诺华彻底放下了“心结”,最终拍板将研发中心落脚张江高科技园区。

2016年12月6日,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智库课题组发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三年总结和评估》报告显示,自贸区的一批制度创新系统集成成果已逐步在全国复制推广,发挥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服务全国的作用,实现了预期目标。其中,又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最为瞩目。

以上海海事局为例,3年多以来,海事局已取消行政审批项目7项,占比25%;取消行政备案项目8项,占比93.18%,停止实施行政备案项目26项;取消行政事业收费项目16项,占比61.54%;暂停实施相关规定类项目4项;分批下放25项行政审批项目至自贸区海事机构。“我们积极稳妥推进简政放权系列举措,突出一个‘转变’,打通改革‘最后一公里’。”上海海事局党组书记、局长陆鼎良表示。

在陆家嘴片区,一个叫做“业界共治+法定机构”的全新公共治理构架正“试水”搭建。“作为具有法定机构性质的公共管理服务机构,陆家嘴金融城发展局整合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资源,最大的亮点就是采取企业化组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的模式。我们的主要职能是实施和协调金融城的公共事务,组织和落实理事会业界共治的相关事项,提升金融城发展的能力与效率。”上海自贸试验区陆家嘴管理局局长王华表示,这项创新的意义在于,传统政府行政管理方式将转变为有效履行政府职能,结合市场、社会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由此打造开放度更高、便利化更优的营商环境,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精细化服务。

服务措施越来越贴心,企业的改革“获得感”自然而然就上升了。为了提供“零距离”服务,保税片区里,自贸区公安分局推出了覆盖园区企业的“警企在线”信息应用平台。据该分局局长杨烈毅介绍,这一平台不仅可以面向保税区域企业“点对点”直线主动推送预约服务、防范贴士、在线咨询、政策法规、警务新闻等一体化公安服务,实行治安、消防、危险品等公安业务网络备案申报,为企业减负,同时还增设了出入境办证、交通办证预约版块,实现网络预约、材料预审、证件预取。

材料2

2016年9月,全球瞩目的G20杭州峰会举办前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至此,自贸区的“朋友圈”扩容至11个,自贸区改革也已由上海的“1.0时代”进入到如今的“3.0时代”。曾经一枝独秀的上海自贸区,选择直视自己的“短板弱项”和“薄弱环节”。

2017年1月5日,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等一系列会议,研究上海自贸试验区下阶段改革创新工作。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会议中表示,要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聚重点、求先行、抓突破。

在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看来,上海自贸区目前最主要的“短板弱项”体现在金融开放上。

对所有发展中国家哪怕是发达国家而言,金融开放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开放程度低,不利于融入国际经贸合作和往来当中;开放程度高,又容易引起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陈波分析说,我国目前在金融开放方面走得比较缓慢,客观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不稳定;二是我国原有金融体系由国有经济即国有银行、国有金融机构把持,造成整个金融体系相对于发达国家比较脆弱和幼稚,金融部门在配置金融资产时效率比较低下,同时我国相关监管机构对金融监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远远不够。“进行改革和开放,以市场的指导和法律法规来规范金融行为,对管理经验不足的金融管理者来说可能很难。”陈波说,“国家在金融方面非常审慎,在自贸区改革中只有上海自贸区能够做金融改革,在开放的同时积累政策经验。但即便在上海自贸区这样一个全国监管人员素质最高的地方,我们目前的金融改革依然落后于大家的预期。”

此外,陈波还指出:“上海自贸区对‘负面清单’本身的意义、内涵和外延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导致很多外商投资者处于逡巡状态、不敢贸然前进。‘负面清单’不是为了对外商进行特殊的招商引资而给予的优惠政策,而是要制造开放型营商环境的一个规章制度,其规定是法律不禁止或者不限制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即外商、民企和国企在同一起跑线享受同等待遇。现在很多官员,在执行当中仅仅把‘负面清单’作为吸引外商的一种手段,忽略了对民企的开放,会引起反弹和误解。”

材料3

作为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外向程度最高、民资最充裕的省份之一,浙江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始终处于全国前列。其中,民营企业领跑“走出去”,在更大范围、更大空间配置资源,成为浙江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一大特色、浙江开放发展的新亮点。

2016年8月18日,浙江传化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全球特种纺织化学品领导者荷兰拓纳化学100%股权,这是传化首次尝试海外并购。董事长徐冠巨表示,通过收购拓纳化学股权,企业将拥有全球布局的国际化战略业务单元,化工业务将覆盖亚太地区、美洲地区、欧洲、中东、非洲等主要地区的客户。

与传化的首次尝试不同,在跨国并购领域,新昌的万丰奥特经验丰富。早在2013年,万丰奥特就斥资15.3亿元,完成了对全球镁合金领域领跑企业镁瑞丁的全资收购,赢利能力因此增长了数倍。2016年4月,公司并购了具有80余年历史的工业机器人厂商Paslin 100%股权,一举进入国际焊接机器人市场。这个涉及资金20多亿元人民币的项目,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的一起机器人企业跨国并购案件。

在全球各地设立子公司,是海康威视全球化经营战略的重要抓手。海康威视国际营销中心副总经理姚立坚说,子公司具备销售、仓储、物流、装配、维修、技术支持等功能,既可以将新产品快速推向海外市场,及时满足海外客户需求,也可以近距离服务于当地客户,提高配送、维修与技术支持的响应速度,还能为研发部门精确提供需求信息,快速转化为研发、生产行动。

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逐步向海外市场延伸渠道,实现了从卖半成品、加工品到直接为终端市场提供商品的转变,有效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擦亮了“浙江制造”的金字招牌。截至2016年8月底,浙江共审批、核准或备案设立的境外营销网络达4906家,主要分布在美国、瑞典、德国和阿联酋等浙江主要出口市场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光伏产业产能过剩时期,正泰集团选择“走出去”化解过剩产能,并通过对接世界先进制造,帮助企业向产业链中高端迈进,实现新的发展。

正泰集团积极参与国外电网改造项目,在韩国、泰国、印度、意大利、西班牙、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及美国等地建成了30多座地面光伏电站;投资入股西班牙知名石墨烯公司,以石墨烯电池储能技术为切入点,加速在分布式光伏发电、智能微网、石墨烯储能技术以及能源管理等环节的布局;与英国绿松石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始产融结合的新探索……通过“走出去”,正泰集团收获了一片蓝海,产品与服务覆盖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占全省光伏产品出口的1/3,成功实现了本土企业向跨国公司的转型。

正泰的“全球化战略”,是浙江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缩影。这样的案例在浙江比比皆是:百隆东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4亿美元在越南设立子公司,转移纺织行业产能;中国巨石在埃及建立了年产8万吨玻纤的生产基地;海宁美联袜业在缅甸建设了年产2000多万双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