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站改建工程总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17:31:10

点击下载

作者:萧甬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宁波站改建工程总结

宁波站改建工程总结试读:

前言

宁波站位于东南沿海铁路线上,是国家“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上的一个重要客运枢纽,汇集了杭甬客运专线、杭深铁路、甬台温铁路以及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车、长途汽车和私家车等多种交通方式,按照旅客“零换乘”理念设计建设成的一个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宁波站改建工程主要包括车站规模14站台面16线,新建宁波站222房49836m ,站台雨棚59552m ,地下集散厅13098m 。2009年12月开工建设,2013年12月正式投入运营。改建完成的宁波站成为国家铁路战略规划“四纵四横”建设的重要展示窗口,为宁波这个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与内陆的经贸文化交流打造出了一个崭新快捷的通道。

宁波站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既有线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难度大。自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遵循“科技创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对深基坑上跨高速铁路临时栈桥、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基坑同步施工、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钢结构雨棚施工、超大跨度悬挑异型“水滴”钢结构安装、雨棚跨既有线半幅施工、双层双曲面“水滴”幕墙施工、高架候车层吊顶施工、机电施工等技术进行了深入创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车站建设技术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积累了丰富的车站改建经验,是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精品意识三位一体的成功典范。《宁波站改建工程总结》对建设管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科研与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系统总结了宁波站改建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是宁波站改建工程全体建设者智慧的结晶,将为我国高速铁路车站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作者2017年5月第一篇综述第一章工程概述第一节建设目的和意义

宁波站位于杭甬客专和甬台温线的客运通道上,为宁波枢纽的主要客运站。受既有线路平面条件限制,按速度目标值120km/h进行改2建,车站规模14站台面16线。新建宁波站房49836m ,站台雨棚2259552m ,地下集散厅13098m 。建设工期为39个月,工程总投资44.85亿元。本项目建设目的和意义如下。

一、适应宁波市铁路旅客快速增长的需要

宁波是全国对外开放的副省级计划单列市,综合实力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居前20位,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目标是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深水枢纽港,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和交通枢纽,浙江省对外开放窗口。

宁波市2005年人口达560万人,规划2010年将达700万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中长途客运需求急剧增长。2006年宁波站旅客发送量745万人,预测2020年为1900万人,2030年为2760万人,原宁波站规模无法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二、适应宁波市铁路建设的需要

原宁波站仅与萧甬铁路连接,而在规划年度,宁波枢纽将引入甬台温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等客运铁路,随着铁路通达地区的增加和铁路出行条件的大幅度改善,本地的始发客车将迅速增加,同时宁波站还将承担大量的甬台温方向与杭州方向的通过客车作业。原宁波站办理的客车为24对,设计近期为146对,远期为203对,只有对原宁波站进行改扩建,才能完成设计的客运作业,适应宁波市铁路建设的需要。

三、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建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等宏伟目标。宁波站位于沪杭甬客运专线和东南沿海快速客运通道的交会处,地理位置及区位优势明显。宁波站位于市区中心地带,为建设以人为本、适合中国国情并与城市建筑风貌、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具有地域文化底蕴的现代交通建筑精品,实现铁路与城市道路、地铁和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系统的最佳衔接,达到旅客“零换乘”或短距离换乘的目的,形成周边公共交通较好衔接的交通设施,是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扩大铁路服务范围、实现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四、满足旅客对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

根据宁波站的功能定位,宁波站主要办理宁波始发杭州方向和温州方向的全部客车以及温州方向与杭州方向的通过客车。从客流分析结果来看,该部分客流以高速客流和城际客流为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旅客对出行快速、便捷、舒适、安全、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在中心区设站,使得中心区周边便捷的公共汽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更加快速地满足该部分旅客的出行要求。第二节建设项目总体目标

1.质量目标

确保本工程质量标准达到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和原铁道部部颁验收标准,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争创鲁班奖。

2.安全目标

杜绝一般及以上施工安全事故;杜绝一般B类及以上铁路交通安全事故;杜绝火灾和爆炸事故。

3.工期目标

根据铁路客站站房建设总指挥部客站总指函[2010]78号关于《宁波站改站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意见,宁波站改建工程建设总工期按2010年10月1日开工、2012年9月30日竣工控制,总工期24个月。

根据2011年4月26日、9月15日原铁道部工管中心现场调研宁波站改工程的有关精神,综合考虑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前期资金紧缩引起工程进度延缓,宁波站原合同工期未含新增宁波市轨道交通2号线铁路南站、新增苍松路下穿铁路立交等重难点工程,新正线范围拆迁工作完成滞后等实际情况,根据原铁道部工管中心施工组织审查意见(工管工技函[2012]278号),宁波站改工程竣工日期顺延至2013年12月31日,工期延长15个月。

4.环保目标

努力把工程施工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至最低限度,确保铁路沿线景观不受破坏,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不受污染,植被有效保护;坚持做到“少破坏、多保护,少扰动、多防护,少污染、多防治”,使环境保护监控项目与监控结果达到设计文件及有关规定,做到环保设施与工程建设“三同时”。第三节建设程序与决策

一、立项决策

2008年7月15日,原铁道部、浙江省《关于宁波站改建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铁计函[2008]820号)。

2009年9月4日,原铁道部、浙江省《关于宁波站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的批复》(铁计函[2009]1237号)。

2009年9月7日,浙江省环保厅《关于宁波站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浙环建[2009]92号)。

2009年12月11日,原铁道部、浙江省《关于宁波站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1695号)。

二、工程设计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宁波站改建工程相关站前、站后工程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原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体承担宁波站站房和雨棚工程设计。(一)初步设计

1.初步设计的初审

上海铁路局组织了初步设计的预审,并向原铁道部鉴定中心报送了初审意见。

2.初步设计的批复

2009年12月原铁道部和浙江省以《关于宁波站改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铁鉴函[2009]1695号),批复本项目初步设计。(二)施工图设计

初步审计文件审查批复后,上海铁路局宁波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组织设计院按批复意见开展施工图设计。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图审核。

三、建设实施

宁波站改建工程由上海铁路局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建设管理工作。工程质量、进度、投资和安全控制措施: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按照国家《招标投标法》等有关规定,招标确定施工及监理单位。设计与监理单位均在施工现场成立工地领导小组,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和投资控制。

上海铁路局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按建设要求成立了相关部门,颁发了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制度;设计单位按照供图计划提出施工图,满足施工需要,现场服务良好;宁波站改建工程于2009年12月28日开工,至2010年9月完成宁波站改建工程宁波东站过渡工程,实现宁波站客运搬至宁波东站过渡;2010年10月原宁波站拆除改建,至2013年10月竣工,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静态验收于2013年11月完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工程质量合格;2013年12月通过了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2013年12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第二章工程概况第一节主要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

一、地形地貌

枢纽地貌形态主要表现为冲海积平原地形。

冲海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地势由陆向海微倾,地面高程在2~5m之间,河网、道路密布,村庄城镇密集。

二、地质特征(一)地层岩性

区内主要分布第四系地层,范围广,厚度变化大,成因类型复杂,以滨海相、冲积相地层为主,其中全新统滨海相沉积层最为发育,主要岩性为淤泥质黏性土及黏性土,软塑至流塑,厚数米不等。下部分布冲积、洪积黏性土夹碎砾石土、砂砾石层,厚度从数米至数十米不等。(二)地质构造

本区构造单元隶属华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构造以盆地构造为主,盆地构造主要为宁波盆地,盆地总体轴向北东40°左右,长42km,宽约25km,构成了宁波海积平原。(三)工程地质条件4

本区广泛分布全新统海相、滨海相软土,表层硬壳为al+mQ 或4mQ 粉质黏土,褐黄色~灰黄色,软~硬塑,厚0~2.5m;其下为al44+mQ 或mQ ①泥质黏土,深灰色、灰色,流塑,厚16.0~26.0m,3局部夹薄层粉、细砂及粉土,下伏al+mQ 粉质黏土,棕黄色,硬塑,厚度大于3m。软土具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等特点,具一定的触变性,属欠固结土,工程地质条件差,对于路基工程,需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加固措施应确保满足路基稳定和控制工后沉降的要求,桥涵、房建基础采用桩基础。

三、水文特征

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为孔隙潜水与承压水。孔隙潜水分布于宁波平原上部,赋存于海相黏土、粉质黏土及淤泥质土,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补给,水量贫乏,受潮汐及含盐水汽的影响,水质较差,微咸,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深部承压水赋存于第四系更新统冲积成因砂砾石层中,水量丰富,除局部为封存型淡水外,多为微咸水。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化学侵蚀性,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氯盐侵蚀,环境作用等级为L1。

宁波市濒临东海,为季风频繁活动地带,湿润多雨。丰沛的水量,多山的地貌,形成众多的河流。宁波市水系主要有甬江和独流入海的小河流组成。宁波枢纽属于甬江水系上的奉化江水系。奉化江由主源剡江在方桥以下900m处的三江口与县江、东江汇合后称为奉化江,至横涨附近左纳鄞江,在宁波市区三江口与姚江相会。奉化江全长293.1km,平均坡降8.1%,流域面积2223km 。

奉化江系感潮河段,是咸淡水体交替段。

四、地震动参数

根据2001年编制的1: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五、气象特征

测区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季节变化明显。年平均温度16.3益,极端最高气温为40.0益,极端最低气温为-10.6益。冬季多东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台风登陆时最大风力可达7~9级,风速34.3~36.8m/s。年平均降雨量1398mm,年最大降雨量2201.4mm,且多集中在春夏之交,平均相对湿度约81%,平均无霜期为240天左右。第二节主要技术标准

1.线路等级:玉级。

2.正线数目:双线。

3.限制坡度:4%。

4.最小曲线半径:一般1000m、困难600m。

5.牵引种类:电力。

6.机车类型:HXD系列。

7.牵引定数:4000t。

8.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

9.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10.建筑限界: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

11.站房工程(1)土建技术标准: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为1.1;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耐火等级站房地下为一级,地上为二级,两侧雨棚为二级;站房屋面防水为一级,雨棚屋面为二级,地下室为一级。3(2)给排水及消防技术标准:最大日生活用水量为171.4m /d,33最大日饮水量为10m /d,空调系统补水量为464m /d;雨棚雨水采用虹吸雨水系统,设计重现期为50年,站房雨水采用虹吸雨水系3统,设计重现期为100年;一次灭火用水总量按324m 计算,包含室内外消火栓和消防炮等灭火系统。(3)主要场所照度标准:按现行国家标准《铁路电力设计规范》(TB 10008—2006)和《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执行。(4)室内主要场所暖通设计标准:候车室夏季温度为27~28益,冬季为18~20益;贵宾候车厅夏季温度为24~26益,冬季为18~20益;进站广厅和售票厅夏季温度为28~30益,冬季为16~183益。候车室、进站厅和售票厅新风量采用10m /(h·人);贵宾候车3厅新风量采用20m /(h·人)。第三节主要工程特点和工程数量

宁波站改建工程站场设计规模为14站台面16线,站房总建筑面222积133176m ,其中站房面积49836m ,商业夹层10690m ,站台22雨棚59552m ,地下出站厅及联系通道13098m 。新建及改建桥涵8座。轨道及四电配套工程19.9铺轨公里,正线及到发线一次铺设60kg/m无缝线路,新铺60kg/m-18#道岔39组,60kg/m-12#道岔1组。

站房为三层结构:分地下出站层、地面进站层、高架候车层,另外设有办公夹层和商业夹层。地下出站厅正下方为地铁2号线的站厅层和站台层。车站采取“上进下出”模式。

一、主要工程特点

1.工期紧

宁波站改建工程项目繁多,需先完成宁波东站过渡工程,然后才能进行宁波站拆除改建。根据工管工技函[2012]278号原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关于宁安铁路等项目指导性施组审查意见,指挥部组织各参建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批复施组要求。(1)站房专业繁多且与地铁立体交叉,工程内容复杂、接口多,工序衔接存在困难,施工协调量大,周期长。(2)影响开通的工程专业性强,工程量大,周期长。宁波站正线拨接前需要完成正线上方的站房、雨棚的主体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幕墙、屋面、涂料涂装、吊顶、管线设备安装等众多专业的施工,时间紧、任务重。线路方面,杭州端接触网全部需临时过渡,新增软横跨后拆除既有支柱,曲线拨移及换枕改建880m,施工全部为营业线要点施工;正线铺轨无缝线路,受宁波站改建整体施工工况及进度计划安排的影响,轨道连通施工时间短,还要焊接无缝,工期极为紧张。

2.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宁波站改建工程高架候车室上跨杭深客专,地下旅客集散厅横穿整个宁波站场,站房及雨棚半幅施工场地狭小,距离既有线过近,高空作业和既有线吊装为工程控制的重点。新建站场外延,杭州端插入4组P60-18#无缝道岔,现场场地有限,无施工通道,轨料倒运施工困难。曲线改建及接触网过渡、信号设备安装全部需封锁线路施工,涉及高空作业。既要确保施工顺利,又要保证运营安全,安全风险高。

3.过渡工程多,行车干扰大

工程实施前需完成电缆通道改迁、新增跨基坑临时电缆通道过渡、完成过渡便桥、满足开通新正线要求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需完成线路过渡、拨接14处,安全防护压力大。

4.专业接口多、施工组织协调量大

本工程涉及地下与地上、站前与站后工程不同专业、不同工序工程接口,联合体成员建立协调机制,在有限的施工场地内,按照设计及节点目标的要求,明确不同阶段施工主体,在施工场地及设施利用等方面优先。按照批复施组要求,2010年10月开始宁波站深基坑桩基及开挖等工程,至2012年6月底陆续交由中铁建设集团实施上部结构,期间分区交叉作业,要求联合体项目部两家施工单位接口衔接紧密,指挥部组织每周召开协调会,解决接口对接及界面移交问题,有力推进各工序正常开展。

二、主要工程数量

1.站前工程(1)桥梁

新建下穿框架桥2座,改建下穿框架桥4座,涵洞2座。(2)路基

宁波站设计路基工点范围K312+250~K314+870,长2.62km,全线为软土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处理深厚软土地基,利用既有线地段,采用花管注浆加固既有正线改建段软土地基。(3)轨道

①正线:上下行K311+800~K315+400,全长3.6km,均为有砟轨道。

②到发线:到发线轨道共14条,线路全长16.257km。

③其他站线:宁波站改建工程设机待线2条,全长0.240km。

④道岔:正线道岔铺设19组,到发线道岔21组。

2.站后工程(1)房建2

站房主体建筑高度为39.25m,站房总建筑面积133176m ,其中222站房面积49836m ,商业夹层10690m ,站台雨棚59552m ,地下2出站厅及联系通道13098m 。(2)通信

室外光电缆敷设;南、北通信机房及相关设备。(3)信号

室外设备:电缆敷设、信号机、道岔、轨道电路、列控设备。

室内设备:室内联锁、列控、CTC、微机监测柜、各种组合柜、移频柜、防雷分线柜、电源屏。(4)电力

宁波站站房设2个综合变电所;站场动力及照明,2路电源外线。(5)接触网

宁波站(杭深线K311+800~315+620)及宁波分区间开闭所供电线。(6)信息

站房票务系统、旅服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公安管理信息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及电源系统。(7)客服

宁波站客服设施及相关工程包括:行包管理及服务信息系统、客票发售与预订系统、客运服务系统、公安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

3.宁波东站过渡工程2

车站按6台面9线布置,站房建筑面积3950m ;天桥2座;雨棚2建筑面积18300m ;新建旅客站台3座。第三章建设概况

一、建设单位

二、勘察设计单位

上海铁路局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宁波站改建工程相关站前、站后工程设计。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和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联合体:承担宁波站站房和雨棚工程设计。

三、施工单位

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宁波站改建工程站场相关站前、站后工程施工。

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担宁波站站房和雨棚相关工程施工。

四、监理单位

上海华东铁路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五、咨询、检测单位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图审核。

上海汇谷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负责站房桩基检测。

本工程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安全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静态验收于2013年11月完成,符合国家规范和设计要求;2013年11月~12月进行了动态验收,验收结果合格。2013年12月通过了初步验收。第四章综合评价

宁波站改建工程自开工建设以来,经全体建设者的艰苦奋战,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宁波站改建工程执行了国家和原铁道部、铁路总公司有关政策、规程、规范和强制性标准,已按批准的设计标准建成;劳动、卫生、安全、消防等设施已按批准的设计建成;环境保护工程按环评报告和批复意见已基本实施完成;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基本齐全。原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上海监督站实施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提交了宁波站改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报告》,认为工程验收机构、程序、执行标准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工程总体质量合格。

宁波站改建工程的建设过程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在广泛借鉴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车站改建建设技术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车站改建经验,提高了我国铁路车站改建技术水平,为我国铁路专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加快铁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宁波站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既有线贯穿施工全过程,施工难度大。对深基坑上跨高速铁路临时栈桥、沿海软土地区多紧邻超深基坑同步施工、船型预应力拉索张弦钢结构雨棚施工、超大跨度悬挑异型水滴钢结构安装、雨棚跨既有线半幅施工、双层双曲面水滴幕墙施工、高架候车层吊顶施工、机电施工等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环保效益。(1)运用新型双线高速铁路临时栈桥,配合自主研发的“钢格构柱顶增设托板”“耳板式铰接法连接剪刀撑”以及实时触发采集“三维”动态监测系统,解决了深基坑整体开挖、栈桥隆起、高铁列车120km/h高速通过等技术难题。(2)运用综合支护体系及“时空效应”理论下的开挖技术,解决了相邻深基坑同步开挖过程中边界条件变化后相互影响的难题。(3)通过“二级接替迭代张拉”“单端双向张拉撑杆偏位控制”技术,解决了船型张弦钢结构紧邻跨间临界变化相互影响不均匀变形、应力多次重分布的难题,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指导意义。(4)为解决水滴异型钢结构安装精度控制难、弧形悬挑构件卸载困难等技术问题,采用NASTRAN模拟“风-车-梁”耦合振动下的工况,对结构进行合理分段,配合新型临时支撑系统与弧形梁三维多点测量控制技术,保证了钢结构的安装及卸载。(5)针对雨棚结构无法跨线施工的难题,通过将整幅分半,配合铁路拨线及新型临时支撑体系、半幅张弦梁单端张拉技术,解决了张弦钢结构上跨既有线施工的问题,填补了国内空白。(6)水滴幕墙造型由1376块大小、形状各异的多边形玻璃相互拼接而成,拼接难度极高,运用BIM三维放样,研制发明专利“五级调整构造体系”,解决了幕墙安装误差及后期玻璃与钢构件温度变形不同步的难题。(7)运用“自延伸式反吊顶安装平台”,实现了操作平台的空中自延伸移动功能,解决了高架候车层吊顶与地面同步施工的难题。(8)通过四段寻址灯具技术、空间染色、内透光等技术,宁波站水滴泛光照明实现了亮度、色彩灵活自动切换,解决了各角度镜面眩光问题。第二篇建设管理第一章建设管理模式

宁波站改建工程始终紧紧依靠原铁道部和浙江省的正确领导,紧紧依靠上海铁路局和浙江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紧紧依靠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的合力共建,以建设“安全线、精品线、生态线、和谐线”为目标,落实路局“用心经营,精细管理”要求,践行“和谐、创新、优质、优秀”建设理念,克服标准高、难度大、工期任务紧、外部环境复杂等困难,践行“二十字”建设理念,深入贯彻标准化,规范管理,在遵循建设基本规律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项目建设管理机制,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实现了建设预期的目标。

一、充分发挥参建各方作用,积极推进铁路工程建设

宁波站改建工程工期紧、任务重、标准高,按期优质建成难度极大。因此,指挥部一开始就注重发挥各方力量和积极性,提出“营造和谐氛围,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创新热情,打造精品工程”理念,动员各方以对国家、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以建设“高速铁路里程碑、沿海交通里程碑、自我实现里程碑”来统领参建各方的思想,激发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凝心聚力推进铁路建设的强大合力。(一)凝地方之心,合力营造铁路建设良好环境

宁波站改建工程,既是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又是实现东部铁路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地方政府和人民的迫切愿望。为此,充分发挥地方作用,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自工程开工以来,注重多方面反馈工程建设动态,积极向浙江省发改委等职能部门与上海铁路局汇报,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资金和改建缓慢等难点问题。并建立不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和现场联合检查制度,对存在的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纪要,抓好追踪落实。通过路地双方共同努力,从而形成了路地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支持,为工程建设创造了良好地外部环境。(二)共担重任,聚各方之能,加快推进铁路工程建设

又好又快推进宁波站改建工程,既是建设单位的使命,也是参建所有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承担的职责。为更好地激发参建各方的积极性,创新月度生产会和现场会形式,通过提前确定主题,选择主题工作突出的示范单位和示范工点,在全体参建单位中树立身边的典型。通过树立典型,组织参建单位交流学习,不仅在全线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更为推进施工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注入了强大动力。

针对铁路改建工程技术标准高、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充分利用项目各参建单位的雄厚技术力量,并邀请相关专家,成立了专家顾问组,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对关键技术、技术难题组织专家论证,先后组织开展多项技术分析论证会。(三)融全局之力,全力推进沿海铁路工程建设、运营筹备

随着改建逐步接近尾声,设备接管、联调联试和运营筹备各项工作逐步展开。为此,路局成立了铁路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研究建设前期和工程实施阶段有关问题;成立了专业指导组,按不同专业进行指导帮促;成立了以设备管理单位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铁路建设配合组,提前介入、深度参与、过程监督、全力配合。在工程后期建设、设备接管和运营筹备等各方面,给予沿海铁路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真正体现了上海局“举全局之力,建精品工程”的良好风貌和坚定决心。

二、深化落实铁路建设新理念(一)以铁路建设新理念统领全局,筑牢建设思想基础

面对铁路改建工程标准高、要求严、新技术多的特点,公司把深化思想认识作为基本点,大力宣扬铁路建设新理论,组织开展转型教育,促进思想观念和管理方式的两个转变,努力克服技术标准高、质量要求高、征迁时间紧和经验不足等困难,引导全体参建人员立足现场,扎根现场,真正“把铁路当作事业来做”,用心学、用心建。通过加强思想引导和作风建设,为把宁波站建设成为经得起运营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这一目标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二)健全完善管理体制,为改建工程奠定制度保证基础

为规范建设管理行为,先后出台了《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并就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先后制订了《安全管理暂行办法》、《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变更设计管理办法》和《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发布了《工程施工关键项目质量签认及安全验收制度》、《监理个人信用评级管理办法》、《质量安全控制强制性规定》等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全线大力深入推广标准化管理和架子队管理模式。各参建单位也制订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和措施,完善工程建设安全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为实施标准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三、全面推进标准化管理,落实六位一体管理要求

为切实加强宁波站改建建设项目的管理,适应标准化管理趋势需求,指挥部认真贯彻铁路建设新理念,全面落实建设单位责任,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落实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效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经过参建各方共同努力,实现了安全、质量、投资、工期、环保等项预期目标,促进各参建单位不断提升管理品质,实现管理手段上从经验型向信息化转化,管理方法上从粗放型向精细管理转变,确保宁波站改建又好又快向前推进。(一)规范现场,强化基础,实现现场管理标准化

1.强化源头控制

坚持从源头抓起,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查、核对和优化,注重原材料进场检测、施工配合比和有关参数的确定。坚持样板引路,加强原材料质量和各工序标准的制定、实施、监督等源头性、基础性的管理。通过抽检原材料产地、内外业对比检查和试验分析等手段,细化原材料质量检查措施,规范原材料质量控制。通过制订各专业单项工程作业指导书和工序标准,推广操作细则和管理办法。剖析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预想预防,提出控制措施和解决办法,从源头上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使现场施工从一开始就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促进现场施工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

2.细化过程控制

结合工程实际,针对工程建设实际和存在的突出安全质量问题,组织各参建单位,就问题成因和控制难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总结在原材料、施工技术手段、工序操作、过程控制、质量检验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要求和难点,制订具体措施,印发了《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和《工程施工作业标准化管理》等办法,指导施工现场的过程控制,使各施工单位技术管理人员、现场监理人员在安全质量过程控制中有明确标准,作业人员在施工中有详细的操作要领。

对施工作业按重要程度和难度进行划分,实行分级分段管理,指定公司和部门领导分标段负责,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分段管理。对工程施工关键项目,如基础施工、接触网上部施工和既有线施工等,实施质量签认及安全验收制度。要求各施工单位结合实际,制订质量签认及安全验收措施,强化责任落实,细化工序控制,全面落实验标和设计文件要求。

抓住突出质量问题,建立了明确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规定了指挥部从负责人到专业工程师、设计单位现场配合人员、监理单位从总监到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从指挥长到部门负责人对在建工点施工部位或工序的检查要求。按照路局“五定、三统一、一负责”的现场质量安全检查制度要求。

依据工程现场情况和工程进度,指挥部分阶段对未完工程进行认真梳理,编制“剩余工程安全质量控制措施展开表”,把未完工程的设计方案、施工工艺、安全质量控制难点、重点、防范措施,建设、监理、设计单位责任人,施工单位从局指到分项目部到作业工班的责任人等内容都在表中明确,落实责任,细化措施,实现施工工点全面受控和施工过程的标准化管理。

为保证施工过程检查的规范性,指挥部实行检查签认制,印发了施工安全质量检查登记记录本,下发到每个施工工点工班,要求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人员在检查时,在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加强检查人之间的互相监督,规范自身检查行为。

3.强化反馈控制(闭环管理)

坚持“检查-通报-整改-反馈-复查”的闭环管理。针对检查发现问题,指挥部组织对原有强制性要求和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了完善,增加了责任追究、关键工序签认、工程建设实时管理和监理跟班作业等强制性要求内容。

公司注重加强对各项工作的总结评价,完善评估评价体系,力争做到结果有分析、活动有反馈、工作有评价。通过评价评估,提出针对性措施,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使各项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体分为自查自纠自评、检查分析整改、总结评估提高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要求各单位及时上报活动开展情况,开展自我评估,并提出整治检查表;第二阶段,要求各单位分析提报月度检查整改情况和安全质量体系运转效果,由指挥部组织进行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第三阶段,由指挥部对每个阶段各单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价评估,对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认识再深化、措施再落实、内涵再丰富、方法再提高的目的。(二)规范监理,注重考核,实现工序监督全覆盖

监理是建设单位管理的延伸。为进一步加强对监理单位的有效管理,指挥部通过签订补充合同,将监理费拨付与监理业绩考核挂钩,以强化对监理单位的管理考核。此外,运用信用评级管理的办法,加强对监理人员个人的考核。以不定期的巡查和技术知识抽查考试为依据,对监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的监督把关能力、发现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测评考核,并将考核情况在全线范围内进行通报,对不合格人员作清退处理,以此保证全线监理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三)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现场管理和过程控制水平

积极贯彻部局关于全面推行架子队管理模式的要求,组织成立了由指挥部指挥任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指挥任副组长的架子队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结合标准化管理工作,组织各施工单位对架子队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进行积极的探索。要求参建单位将劳务工纳入各施工单位局指一级进行统一管理,配齐每支劳务协作队的“五大员”必须由单位正式职工担任,并做到工资直接发放至个人,以此保障劳务协作队伍人员的稳定性和技术、安全、质量自我管理能力。

为更好地贯彻架子队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施工单位的自控水平、施工管理和作业标准化水平,公司对各单位架子队管理模式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考核,印发了《剩余工程责任包保管理办法》,对施工现场架子队管理人员实行责任考核制度,并且对所有剩余工点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每一个工点的工点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架子队管理人员名单。公司实行分工点责任包保制度,每天都有责任包保人员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发现一次架子队管理人员不到位的,清退该人员,发现两次不到位的,清退工点负责人,发现三次不到位的,清退项目经理,严格督促施工单位认真实行架子队管理制度。(四)强调兼顾进度,严格控制工期,确保完成投资任务

1.加快推进征地拆迁,确保迅速形成施工生产力

适时启动征地拆迁预放桩工作,掌握征迁的主动权,充分满足了控制性工程的先行开工,为进场开工创造了先机。同时采取“要点工作督办、重难点问题专报、三级网络协调、平推检查、现场过程监控”五项措施,协调各方力量全力快速推进征迁工作,为尽快形成会战高潮赢得了时间。

2.不断优化施工组织,快速稳妥推进工程建设

在切实抓好工程招标、设计供图的基础上,按照部关于建设工期的总体部署,细化年投资计划安排,逐一分解建设任务,督促各参建单位优化资源配置,科学编制施工组织方案,抓好工程建设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对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重点控制工程还进行倒排工期,重新调整施工计划。同时,建立健全了工程调度网络和进度计划体系以及项目经理、总工请假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大对施工进度的动态分析、定期通报和对现场的考勤管理力度。

3.强化服务功能,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在加强现场设计配合,组织开展重难点技术攻关和研究,利用信息化平台定期收集现场施工信息,对制约和影响工程进度的各类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指挥部决策层再根据建设管理权限及时给予研究解决或协调帮助解决。建立路地协调制度,会同省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设区市政府分线分段进行联合协调,帮助协调解决征地拆迁、外部电力、环境评价等问题。

4.加强引导激励,增强工程推进的源动力

组织开展施工、监理、设计单位进行劳动竞赛,引导干部职工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全体参建人员的建设热情。持续开展“树典型工点”活动,组织多次工点现场观摩交流会,以典型引路,在全体参建单位和参建人员中掀起“比、学、赶、帮、超”的竞赛热潮。(五)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工程投资

1.严格审核变更设计

按照原铁道部要求,坚持对变更设计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变更工程的合理性和最优化。加强工程现场调查,组织专家对重大变更设计进行咨询、论证和审查,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坚决杜绝随意变更设计、增加投资的现象。积极引导地方政府树立和谐铁路与和谐城市建设相统一的理念,通过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了建设投资。

2.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为合理控制征地拆迁造价,提高征地拆迁计价执行能力,制定了征地拆迁计价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征地费用的合理支出。严把特殊用地确认关,出台了控制特殊用地的指导性文件,对边角地、飞地、弃渣场等不可复耕的农用地按照确认原则进行明确,控制了不合理投资。在充分考虑标段划分、土石方合理调配、设备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提下,积极组织设计院和路内专家优化施工组织,合理控制投资和建设用地,节约了投资。

3.严格资金管理

为严格控制建设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定了合同管理办法、工程验工计价管理办法等制度,编制了“合同管理流程图”,对合同履行情况实行动态管理。严格监控资金流向。严格按工程价款拨付审批权限和时限拨付资金,做到验工根据现场,计价根据合同和验工,拨款有度,心中有数,避免了虚验超付等问题的发生。严格执行年度建设管理费支出预算,大宗办公用品通过政府采购,严格控制管理费用支出,杜绝了管理上讲排场、比阔气的现象。同时,重视预防和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建立了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和专项检查制度,有效地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正常的建设秩序。(六)加强保护,努力建设绿色环保铁路

努力保护浙江的青山绿水,把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施工中始终把环保、水保与主体工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对待,采取各种措施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提高参建单位的环保意识。组织力量做好文物保护、环境评估等工作,组织专家反复论证铁路沿线绿化方案,落实工程措施和环保投资。各施工单位也不断创新施工工艺、工法,妥善处理淤泥和钻渣;加强植被保护,做好生活区的绿化;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采用湿喷作业、选择低污染的设备并安装空气污染控制系统,采取措施防止和减少运输、存储水泥和粉煤灰时的扬尘;减少噪声影响,避免扰民。针对气候特点,开展对铁路气象灾害风险的研究,及早对施工防洪等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组织落实绿色通道建设专项工作,确保了全线环水保质量持续达标,在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和省、市水土保持的执法检查中,全线的环保水保工作得到充分肯定。(七)积极推进技术创新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高度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在大跨度雨棚、站房等复杂工程中积极推广应用最新技术成果。重视难点问题的科研攻关,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

四、大力推进以综合办公和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

积极推进信息化管理。根据原铁道部对信息化工作的统一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按统一标准对宁波站改建工程的信息化建设做了统一规划,制定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多次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对各参建单位信息化建设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和部署。构建了以综合办公和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信息化网络,开展了“资料管理”、“招投标管理”、“进度管理”、“合同管理”、“监理管理”等模块实施应用工作,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目前成熟模块都已投入应用。全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各类建设管理信息的共享,对项目实施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了建设管理效能和工作效率,降低了会议和出差成本。完善了工程问题库建设,对各类问题实行逐项销号管理,有力提升了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质量。第二章建设管理机构第一节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

为加强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提高铁路建设管理水平,明确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管理机构工作职责,根据《铁路建设管理办法》(铁道部令第11号)和有关规定,上海铁路局组建了宁波铁路枢纽工程建设指挥部,负责该项目的各项建设管理工作,下设综合部、计划财务部、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和物资设备部,并建立了明确的管理权限及其职责范围。第二节部门职能

1.综合部(1)负责日常行政管理、党群工作,做好信息的上传下达,统筹协调各部门工作,催办和督查重要事项的执行情况。(2)做好信息调研,及时掌握指挥部各类工作动态,畅通信息渠道,负责指挥部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日常管理维护工作。(3)组织或参与指挥部有关文电的起草工作,负责公文、文档的收发、登记、呈批、传阅、催办、缮印和指挥部发文的审核工作。负责文件的分类、立卷、归档工作。(4)负责机要、保密和印鉴管理工作,办理指挥部和各部门印鉴的制发、启用和缴销。(5)负责会务组织工作。组织或指导其他部门做好会议筹备、会议记录以及相关文件整理等工作。(6)负责宣传报道工作,收集整理工程建设的有关影像资料和相关信息。负责编写大事记,做好指挥部史志管理工作。(7)负责外事接待工作。(8)负责人事管理工作,做好人员的考察、调配和日常考核、奖惩、培训以及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工作。(9)负责劳动工资管理日常工作,做好职工的工资、福利、社会保险和公积金管理等工作。负责劳动合同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劳资报表的统计与报送工作。(10)负责办公用品、设备的购置、发放、日常维护工作。(11)负责职工生活后勤保障和车辆管理工作。(12)负责信访和综合治理工作。(13)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2.计划财务部(1)负责指挥部建设资金管理工作。负责指挥部建设的筹、融资工作,制定建设资金筹、融资方案,督促资本金落实到位。根据完成工作量、验工计价和合同向铁路局提报资金拨付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2)负责招标工作,组织编制招标文件,完成标段划分、标底编制与审查、招标评标工作。(3)负责计划统计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指挥部年度建议计划,下达年、季度计划,检查、考核计划执行情况,提出年度调整计划建议。负责指挥部统计信息工作,建立统计台账,编制统计分析,报送工程统计报表。(4)负责合同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各类合同的审核、签订、登记、立卷归档及合同备案工作。参与有关合同的洽谈,负责组织检查、督促合同履行。组织对参建的施工、监理单位投标承诺兑现及合同履行情况进行评议。(5)参与项目建设中甲供、甲控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6)负责概预算管理及验工计价工作,负责建设过程中验工计价的计价、清算工作,审核设计变更费用,组织概算调整,归口掌握项目投资控制情况。及时督促设计单位完成鉴修概算,并汇总上报铁路局。(7)负责财务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费用审批制度,防范资金风险;办理建设资金的筹集、支付、清算、结算工作;监督、检查承包单位资金使用情况;负责编制财务报表,分析财务状况,考核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8)负责定期检查、分析建设资金使用情况,定期组织指挥部经济活动分析,建立投资台账。负责内部财务监察及审计工作,配合上级进行审计、财务检查。(9)负责提报建设管理费使用计划,实施监控;办理费用报销、工资发放和计提各项福利费用等工作,负责职工社保、医保、住房公积金的交缴工作,依法缴税。(10)负责组织竣工决算、组固及固定资产移交工作。(11)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3.工程管理部(1)负责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工作。及时组织施工图设计审核和施工图投资检算工作,参与初步设计初审。(2)负责监督检查勘察设计进度和设计单位执行鉴定意见情况,督促设计单位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对勘察设计和技术咨询进行日常管理和考核,组织施工图设计考核工作,制定有关技术管理办法、技术管理程序和相关考核制度。(3)负责组织指挥部环保、水保、地质灾害评估、压矿评估、防洪影响评估等资料的汇总、报批工作;负责组织施工期间的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工作。(4)负责征地拆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管理工作。(5)负责全线征地拆迁和建设协调工作,办理指挥部用地预审、报批相关手续,检查、指导各施工单位征地拆迁和地亩竣工资料的组卷交验工作,负责征地拆迁计价的审核工作。(6)负责工作量核实及有关协议签订(包括:三电迁改、沿线立交、征地补偿、拆迁、取弃土场地、地下管线、通航等协议)。(7)负责工程咨询管理工作。参与工程咨询、施工监理和施工总承包招评标工作。参加设计合同、工程咨询合同、施工合同的签订工作,监督设计合同和工程咨询合同(技术咨询)的执行情况,对设计费、工程咨询费的支付进行签认。(8)负责组织编制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施工单位申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组织重大施工方案审查、工程质量检查和科研项目审查。根据技术标准和规范,组织制定或审查施工细则、相关施工工艺、工序。(9)负责办理指挥部开工审批手续。(10)组织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负责重大技术方案、重大技术问题、主要设备及系统选型的研究审查工作。(11)负责指挥部的组织实施和现场管理工作,落实施工计划,负责工程进度和质量控制,及时协调处理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12)负责变更设计管理。负责提报玉类变更设计建议,并参与和配合玉类变更设计初审、报批工作,负责办理域类变更设计。(13)负责技术文件、技术资料管理,做好设计文件、图纸和技术资料的分发登记、保管和移交归档工作。(14)负责工程调度工作,及时收集工程信息,编制工程快报,定期对建设情况分析总结。(15)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组织突发事件处理工作。(16)负责组织工程验工。(17)组织编制联合调试计划,组织联合调试。(18)组织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和工程总结,负责组织指挥部竣工验收交接工作。(1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4.安全质量部(1)负责监督、检查各参建单位落实国家、原铁道部安全生产及质量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2)负责办理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配合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的安全质量监督检查。(3)定期组织工程质量检查,及时通报和处理工程质量和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制定工程质量创优规划并监督实施,负责样板示范工程管理工作。(5)负责工程监理的管理工作,检查落实建设进度、质量、安全和文明施工的各项措施,组织指挥部检查和评比工作。负责完成施工企业质量信誉评价日常检查工作并上报铁路局建设管理处。(6)负责组织或参与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7)负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推广和应用。(8)负责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和运输协调工作。(9)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5.物资设备部(1)负责指挥部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建立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降低采购供应成本,确保物资设备质量。(2)负责编制物资设备管理的有关制度和办法,指导、检查各参建单位的物资设备管理工作。(3)负责物资设备招标采购及合同执行,对主要材料和设备款的支付进行签认。监控物资设备质量,协调资源分配和采购各方关系。(4)负责甲供、甲控物资设备管理工作。及时上报物资采购计划,按时完成物资采购相关工作;组织物资设备的供货、调剂。(5)负责指挥部自购物资设备的管理工作。监督、检查自购物资设备程序是否规范,质量是否达标。(6)负责外资采购材料、设备归口管理工作。负责外资采购物资、设备计划的申报和物资、设备的接运、验收工作。对外资采购物资设备的计价、结算进行签认。(7)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物资使用方向、供求进度、供应质量、存在问题和现场物资管理等情况,加强和改进物资管理供应工作。(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章标准化管理体系第一节管理制度

一、标准化管理体系总体目标

铁路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对于保证安全、提高质量、培养高素质的队伍,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地推进大规模铁路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把项目标准化管理和企业贯标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以现场文明施工和标准化作业为重点,抓好重点工序控制要点的落实,实现创建标准化指挥部、标准化项目部、标准化监理站、标准化作业、标准化工地的标准化建设目标。

建立标准化管理制度,严格把标准化工地等规定和要求落到实处,做到管理制度标准化,建立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的管理制度;人员配备标准化,实现岗位设置满足管理要求,人员素质满足岗位要求;现场管理标准化,生活设施、施工设施、安全生产防护设施统一化,确保施工人员职业健康安全;过程控制标准化,建立健全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明确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等控制要点,确保过程控制的有序可控,实现工程建设的目标。

二、管理制度建设(一)健全制度,奠定标准化管理基础

1.用全新的建设理念统领思想,为标准化管理奠定思想基础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质量、安全、投资控制、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接受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的监督检查,依法承担建设工程相关责任。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对施工现场安全负总责,确保安全建设。

对工程施工的“六位一体”管理全面负责。针对工程建设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建立健全涵盖六大要素的有关管理制度和标准,建立健全规范、系统、具有可追溯性的涵盖六大要素的内控机制和责任机制,全面实施“六位一体”管理。

按照安全、经济、环保、有序的要求,在全线开展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防止或减少施工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以文明标准的现场管理保证工程优质。

2.强化队伍培训,为标准化管理奠定人才基础

面对技术管理力量不足,新技术、新工艺多的现状,公司以新验标和专项施工技术为重点,对参建各方的技术、管理人员进行了以新验标为主的全面培训。各参建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组织举办了各类培训班。针对现场作业执行标准不到位的实际,在作业层中开展了以现场操作内容为重点,突出实用性的基础培训,使实际操作人员清楚“该怎么做”,真正树立“质量在心中,创优在手中”的观念,做到人人讲标准、事事抓质量,牢固树立精品意识,促进建设水平提高。

3.健全完善管理体制,为标准化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根据国家、原铁道部、原建设部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公司自身相关管理规定和办法,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构建结构清晰、职责分明、内容稳定、体现“六位一体”的管理要求,推行实施有规范、操作有程序、过程有控制、结果有考核的项目管理制度。

编制以下各项管理制度:(1)技术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工程测量制度、施工图现场核对制度、施工技术交底制度、开工报告申请制度、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审查制度、作业指导书制度、变更设计管理制度、内页资料管理制度等。(2)质量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材料设备配件进场检验及保管制度,工程质量试验制度,样板引路制度,质量检查、申报、签认制度,隐蔽工程检查制度,成品保护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质量回访保修制度。(3)安全管理制度。(4)计财管理制度。(5)综合管理制度等。(二)过程管理标准化

1.规范检查,突出过程标准化(1)规范现场检查行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