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长卷神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21:11:15

点击下载

作者:孙常福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风长卷神韵

国风长卷神韵试读:

前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可见,美丽中国,是环境之美、时代之美、生活之美、社会之美、百姓之美的总和。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紧密相连,建设美丽中国,其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生态、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建设,实现生态良好、经济繁荣、政治和谐以及人民幸福。

悠久的中华文明历史,从来就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智慧,其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把我们人类看作自然世界的和谐组成部分。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对中华文明的大力弘扬,我们要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我们民族永续发展的中国梦想。

因此,美丽中国不仅表现在江山如此多娇方面,更表现在丰富的大美文化内涵方面。中华大地孕育了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大地之魂,二者完美地结合,铸就了真正的美丽中国。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的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最辉煌最灿烂的中华文明。

五千年来,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伟大的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和广博性,并充分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神奇的文化奇观。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根和魂。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建设更加优秀的新的中华文化,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

总之,要建设美丽的中国,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宏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与文化风采,让美丽中国更加辉煌出彩。

为此,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丛书。主要包括万里锦绣河山、悠久文明历史、独特地域风采、深厚建筑古蕴、名胜古迹奇观、珍贵物宝天华、博大精深汉语、千秋辉煌美术、绝美歌舞戏剧、淳朴民风习俗等,充分显示了美丽中国的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丛书唯美展现,美不胜收,语言通俗,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雅,具有很强可读性、欣赏性和知识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感受到美丽中国丰富内涵的方方面面,能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梦想。

五牛图

《五牛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韩滉所绘,是我国少数几件唐代传世纸绢画作品真迹之一。画中是5头不同形态的牛,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该画堪称“镇国之宝”,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牛图》也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纸本国画。麻纸本,纵0.208米,横1.398米,无作者款印,历代数十家书画大家均有题记。因画艺高超,又对牛的生活习性熟悉,韩滉所留下的这幅神妙绝品,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人格化神品《五牛图》

723年,唐代名相韩休的儿子韩滉出生。韩滉后来成为唐代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和画家。他历经唐玄宗李隆基至唐德宗李适四代,在唐德宗时期历任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右丞相,封晋国公。

韩滉在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参与平定藩镇叛乱斗争,在经济上关心农业生产,在书法、绘画艺术方面都有杰出的才能,唐武宗时进士朱景玄在他编写的断代画史《唐代名画录》中记载韩滉写道:“韩滉,德宗朝宰相。当建中末,值兹丧乱,遂兼统六道节制,出为镇海军,江浙东西兼荆湖洪鄂等道节度使、中书令、晋国公。”《唐书》称他:“公天纵聪明,神干正直,出入显重,周旋令猷,出律严肃,万里无虞。然尝以公退之外,雅爱丹青,调高格逸,在僧繇子、云之上。又学书与画,画则师于陆,书则师于张;画体生成之踪,书合自然之理。时车驾南狩,征天下兵。虽两浙兴师,暂劳心计,而六法之妙,无逃笔精。”

韩滉是古代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宰相画家,也是一位既能统兵打仗,又能丹青书画的文武全才,征战之余倾心于艺术,并且在绘画上自成一家。

韩滉镇守浙西时,乃不废绘事。那时戴嵩是韩滉属下的巡官,他画牛师法韩滉并且能得“野性筋骨之妙”,与韩滉的画马艺术并称“韩马戴牛”。

戴嵩善于画山泽水牛,其弟戴峄和张符也善画牛,笔法得于韩滉,形成了韩滉画牛一派。

在《唐代名画录》一书中,作者朱景玄将画分为神、妙、能、逸四品,神、妙、能三品再每品分为上、中、下三等,韩滉之画居妙品之上,其纸本绘画能与唐代神品画家薛稷相提并论,其画品地位与唐代小李将军李昭道、有南宗“绘画鼻祖”之称的唐代大诗人王维等8人,同列妙品上。

韩滉绘画具有一种浑厚朴实的风格。从选材到表现,都有别于像王维一类士大夫孤芳自赏、脱离现实的创作倾向。据说,韩滉的36幅画中,其中就有34幅带有农家风情,并且他尤其擅长画人物和畜兽。

韩滉政事之余,不废丹青,其画牛作品就多达16幅。韩滉擅长画牛,史有定论。《唐代名画录》称其“能图田家风俗,人物、水牛,曲尽其妙”。我国第一部绘画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就评价他的画作“牛羊最佳”。

我国绘画发展至唐代,牛马已成为绘画艺术中的专门题材,故有“牛马专家”之说。西汉时期论文集《淮南子》中论画写道:“今夫图工好画鬼魅而憎图狗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马可日见也。”牛与狗马一样,是人们日常最为常见的牲畜,因此最为难画。朱景玄的《唐代名画录》中记载:

议者谓驴牛虽目前之畜,状最难图也,唯晋公于此工之,能绝其妙。人间图轴,往往有之,或得其纸本者,其画亦薛少保之比,居妙品之上也。

在当地的民间流行着这样一个传说,说有一次韩滉与友人谈论绘画之事,友人问韩滉道:“近来论画者谈及驴、牛和马,皆认为是常见之畜,最难状貌图形,不知吾兄有何高见?”

韩滉稍加思索后回答说:“此话有一定道理,因牛马都是人们熟悉的家畜,平日所常见,画家稍有不慎,或者偶有误笔,人们就能发现,所以一般画家都不涉及此类题材。”

说到这里,韩滉停顿了一下继续说:“不过,我以为自古迄今,农事为天下之本,而耕牛则为农家之宝。只要画家能够细心观察,还是可以画出特色的。”韩滉的这一番话,让他的友人听了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他的独到见解而深深地折服。

在这之后不久,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韩滉带领随从来到郊外的田间小道上,迎着和暖的春风,他感到心旷神怡。

只见附近几头耕牛正在低头食草,三三两两的牧童在一旁欢快地嬉耍着,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一副逍遥自得的样子,引得周围的牧童忍不住驻足观看和聆听。远处,又见一头耕牛翘首而奔,另有几头耕牛纵趾鸣叫。有的回头舐舌,有的俯首寻草。

开阔的田野里,几位农夫正在田间用牛耕地翻土。韩滉看得出神,连忙命随从取出画夹,他全神贯注地速写出一幅幅耕牛图景。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修改,韩滉终于绘出状貌各异的5头牛,韩滉修改完这幅精心绘制的图画之后,对自己创作出来的这幅画非常满意,于是给这幅画卷取名为《五牛图》。

整幅《五牛图》为麻纸本,画中画的5头牛,其形象各异,姿态迥然,或俯首或昂头,或行或驻,活灵活现,似乎触手可及。

最中间的一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是一般画家一直避讳的领域,然而也正是这头正面的牛显示出了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展现出一派和谐安宁的盛世景象与华夏儿女国泰民安的最高祈愿。

画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5头牛目光炯炯,深邃传神,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画者着重刻画牛的眼睛及眼眶周围的皱纹,还用尖细劲利的笔触细心描绘了5头牛眼眶边缘的睫毛,通过细节的刻画,把每头牛独具的个性加以强调,使它们鲜明地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神情。

站在画作前的每一个人,似乎分明能感觉到这5头牛不但有生命、有情感,而且有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这是被韩滉人格化了的5头牛。

5头牛列为一行,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右边的第一头牛,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正咀嚼得津津有味,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

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并加快步伐往前赶,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

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它面向观看者,张口“哞哞”地叫,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这头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回首顾盼,它半伸舌头舔着下嘴喘息,犹豫,眼里露出惊奇神色,萌态尽露。

最后的第五头牛,穿上鼻环,带着璎珞,神色异常严肃庄重,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

在整幅画面中,除了最后右侧有一小树外,别无其他衬景,因此画中的5头牛,每一头既可以独立成图,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前呼后应,彼此顾盼,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韩滉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有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也有胆怯乖僻的。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韩滉更是独具匠心,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五牛图》和唐代著名的画家曹霸和韩幹所画的马,以及周昉、张萱画的仕女图相比较而言,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由于其线条茁壮,所以韩滉所画的5头牛姿态虽有平、奇不同,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令人回味无穷。

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造型准确生动,用笔粗放中带有凝重,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显示出农村古朴的风俗,达到了形神兼备的境界,被后世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的神品。

宋代著名美术史论家郭若虚在一部由史论、传记、绘事遗闻3部分构成的绘画史《图画见闻志》中写道:

画畜兽者,全要停分向背,筋力精神,肉分肥圆,毛骨隐起,仍分诸物所禀动之性。

图中所绘5头牛皆为北方黄牛一系,在清代郑绩的《梦幻居画学简明》中写道:

南方多水牛,北方多黄牛、乌牛。黄乌二种卑小,角短,颈扁,下颌无肉,软皮下垂如旗。

从图中所绘牛来看无不合矩,可见作者对牛有着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观察得何等细致,并且形之于笔墨,使之跃然纸上,成为千古名作。后来,元代的大画家赵孟在看到韩滉的这幅《五牛图》后,赞不绝口,挥笔题书:

五牛神气磊落,稀世名笔也。

以牛入画是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韩滉任职宰相期间,注重农业发展,此图可能含有鼓励农耕的意义。《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关于《五牛图》的创作意图,历来说法不一。最早的解释者是元代的赵孟,他认为韩滉此图意在效仿梁代陶弘景画牛寓意的故事。

陶弘景是齐梁时期著名的道士,他虽修道山中,但并未忘情世间,多次替萧衍出谋划策。萧衍立国为梁后,多次召他出山,他都坚辞不就。

有一次,梁武帝准备聘任陶弘景为宰相时,陶弘景画了两头牛作答:其中一头牛套有金银笼头;另一头牛则悠游在丰茂的水草间。据《南史》记载:“一牛散放水草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梁武帝见画后,便明白了陶弘景的意思,只好赞叹他高妙的情怀,而不再勉强他出任宰相一职了。原来,陶弘景认为宰相一职虽然位高权重,却如一头牛被套上了金银笼头,远不如牛在水草间随性悠游生活得自由舒适。

据史书记载,出身名门又身居高位的韩滉任两浙节度使时,经常深入到农村田间地头,组织农民开挖池塘养鱼致富,还与农民共同商讨施肥除虫等田间技术,这说明韩滉对农民怀有极大的同情心与深厚感情,对朝廷穷奢极侈的官宦生活表示不满,同时也成为他绘制出惊世名作《五牛图》的根源和动力。

后来,《五牛图》又有了吉祥的寓意,有开运祈福调理风水的功效,适合作为赠送友人或个人品赏。在我国传统的风水上讲,牛是兴旺的象征,寓意事业兴旺,财源不断。《五牛图》中的第一头是拓荒牛,第二头是好运牛,第三头是招财牛,第四头是旺家牛,第五头是如意牛。并有“福牛纳福”、“禄牛纳福”、“寿牛纳福”、“禧牛纳福”、“财牛纳福”,是祈求富贵吉祥、平安如意的寓意。此外,《五牛图》还有辟邪、祛毒之说。

韩滉画牛之精妙乃为我国绘画史千载传誉之佳话:古人说韩滉画牛“落笔绝人”;对于其牛畜画,陆游谓之有生难见之“尤物”,赵孟称其为“稀世名笔”,金农叹为“神物”;又有清代画家钱维成将韩滉与韩幹并称为“牛马专家”。

考之画史,韩滉不仅是牛畜画的专家,在人物画方面也造诣精深、风格特出而自成一家。但韩滉“尤好图田家风俗”,描绘农家事物、风俗人物和表现农家生产、生活场面的田园风俗画在韩滉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韩滉绘画极为重要的内容。

知识点滴《五牛图》问世后,收藏者包括赵构、赵伯昂、赵孟、乾隆等著名人物。在明代,它几易其主。清兵入关后一度下落不明,直至乾隆年间,才从民间收集到宫中珍藏。《五牛图》几经流转,被一位寓居香港的爱国人士发现。

后来,我国政府不惜一切代价购回这幅珍贵的《五牛图》,并指示派可靠人员专门护送,确保画作的安全。经过鉴定《五牛图》确为真迹,经过多次交涉,最终收回。《五牛图》回到故宫时,画面洞孔累累,残破不堪。故宫博物院组织专家,用了几年时间,才将它修复完好。

《五牛图》流落民间

这幅纸本设色的《五牛图》,在构图并不复杂的画幅上,画家韩滉一共绘制了5头牛和一小丛荆棘,这5头牛或行或立,或正或侧,或俯或仰,姿态各异,神情毕肖。

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画家通过他们各自不同的面貌、姿态,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乖僻的。

韩滉在《五牛图》中着重突出了牛的既倔强又温顺的性格。他用粗壮雄健而富于变化的线描,表现牛的骨骼和筋骨,以赭、黄、青、白等色彩表现5头牛毛色的不同,而且根据牛体的凹凸施以不同颜色,具有立体感。“点睛”是牵动全局的关键,画家将牛眼适当夸大,着意刻画,使5头牛瞳眸炯炯有神,达到了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韩滉采用极为简洁的近景构图方式,以粗壮雄健而又富于变化的线描,以及丰富多变的清淡设色,从不同角度将牛既忠诚老实又倔强耐劳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传神。

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由于画家对牛的结构比例及透视关系的准确把握,竟然选取了动物绘画中最难把握且极不讨好的正面角度,绘制出牛的炯炯目光,而没有丝毫的生硬,难怪历代书画大家都对这幅画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此一幅名画,自然免不了被历代皇家及书画藏家们所珍藏、著录。《五牛图》一经问世,便成为了历代皇室和大收藏家们争相收藏的宝物。相传,宋代以后,《五牛图》曾一度深藏在宫闱之中。而第一次收藏这幅图入宫的人,正是历史上有名的书画皇帝,也就是宋徽宗赵佶。

据记载,宋徽宗曾经在《五牛图》上写过题跋,但后来的画上却没有。有人猜测,可能是流传年代太久,画面破损,装裱画时宋徽宗的题跋迫不得已才被裁掉了;还有人说,由于宋徽宗的“瘦金体”非常有名,可以卖大价钱,于是就被人裁去了。

1126年,金兵大举进犯中原,并很快占领北宋时期的都城汴梁,北宋时期皇宫顷刻被毁,宋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但《五牛图》未被掠走,而是流传到了宋徽宗的第九子、同样热爱书画的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手中。

据说,仓皇南渡时的宋高宗一直随身携带着这幅妙笔通神的名画。该图上的“睿思东阁”、“绍兴”等钤印就是在南宋皇宫收藏的见证。

1279年南宋灭亡,进入元代以后,《五牛图》仍然被赵宋皇室后裔所收藏,初为赵伯昂收藏,后归大书画家赵孟收藏。赵孟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元代著名画家,为楷书四大家之一。

1291年7月,赵孟在得到《五牛图》后,欣喜异常,请良工装裱,并于1293年在画上写下了第一段题跋,详细记录了自己获得此画的过程:

见韩滉画数种,集贤馆画有《丰年图》、《醉学士图》最神;张可兴家《尧民击壤图》笔极细;鲜于伯家《醉学士图》与此《五牛图》皆真迹。

田师孟以此卷示余,余甚爱之,后乃知为赵伯昂物,因此托刘彦方求之,伯昂欣然辍赠,时至元廿八年七月也。明年六月携归吴兴重装,又明年济南束仓官题,二月既望,赵孟书。

赵孟得到《五牛图》后,装裱一新随身携带至济南,日夕观赏,浮想联翩,抚古思今,欣然命笔,于是又在画上写了第二段跋文:

右唐韩晋公《五牛图》,神气磊落,希世名笔也。昔梁武帝欲用陶弘景画二牛,一以金络首,一自放于水草之际,梁武帝叹其高致,不复强之,此图殆写其意云。子昂重题。

在这段题跋文中,赵孟以宋代宗室后裔事元,此事关文人的民族气节,所以难以去怀,又不便直接说出。

以前梁武帝命陶弘景画牛,陶弘景不愿意做官,故画一牛以金络羁首,不得自由,画另外一头牛自由自在地在水天绿草之间,得其天然。陶弘景欲归于田原隐于山中,以画牛表达心曲,梁武帝叹服其高致,也不强其所难。

因为陶弘景原是齐朝左卫殿将军,入梁朝以后,隐居茅山,不肯出山为宦,梁武帝对其十分敬重,有大事必垂询于陶弘景,人称“山中宰相”。

赵孟作为宋代宗室,在元代为官,这双重身份,难免为世人非议,故以陶弘景画牛的典故排解心中难言的思绪。赵孟难道也想当个山中宰相吗?然而从《五牛图》的归宿来看事情并非如愿。

1314年,赵孟偶然在太子书房中又见到了本属他自己收藏的《五牛图》。由于元太子不识《五牛图》的艺术价值,竟然以《五牛图》作为赏赐之物,转赐唐古台平章。

赵孟目睹自己珍藏了几十年的至宝至爱,不明不白地流落他人之手,听其转送别人,真是百感交集,于是挥毫三题《五牛图》:

此图仆旧藏,不知何时归太子书房?太子以赐唐古台平章,因得再展,抑何幸耶。

延佑元年三月十三日集贤侍读学士正奉大夫赵孟又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