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名表——玩家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22:08:23

点击下载

作者:刘兴力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顶级名表——玩家篇

顶级名表——玩家篇试读:

作者的话

本书能够成功出版,首先要感谢我在《时尚时间》(2005—2008)工作期间结交的读者,是他们让我产生了写一本手表品鉴参考书的念头。记得一封读者来信指出,“你们杂志的文章读起来那么专业,让我们这些刚入门的人读起来很吃力”。从那时起,我就开始构思一本献给手表爱好者的书。光靠品牌资料肯定不够(稍后告诉你为什么品牌资料有时候也靠不住),我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做笔记,然后在参观采访中弄懂每个问题的关键点。2009年,我的处女作《名表手边书》问世。此后,我的写作一直没有停,我的理想是写一批对钟表爱好者有参考价值的、随手可查阅的陪伴书。于是本书便应运而生。

如果总结一下本书的特点,那就是我试图给读者提供一个系统的评价体系和一个较为完整的思想。目的是让读者可以掌握这个体系,从而自主判断一款表、一个品牌的价值。虽然书中会有些与手表收藏和消费的主流意识有冲突的地方,比如对“十大名表说”所保留的看法,但我的宗旨是在表店的销售人员和顾客之间、在拍卖行与收藏家之间达成一种共识。

如今,单枪匹马很难完成伟大的任务。我的书之所以能够逐步成为手表圈子里有限的权威,这与公关公司、媒体朋友的支持分不开。还要感谢父母、妹妹的支持,以及妻子的忍让和默默奉献。年过八旬的父亲行动已经不便,同龄的母亲非常辛苦,总是一个人搀着父亲穿过拥堵的街道,去医院看病。他们不想惊动我这个在商业上没什么出息但却专心写书的儿子。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写作是不分时间段的,我常常会在晚上七八点钟给公关公司的员工发电邮,请她们提供某款表的图片和资料。令我惊讶的是,她们常常会在当晚把我想要的东西传给我。这并不是她们必须做的,公关公司主要负责的是促进所服务的品牌当季产品的推广,而我要的东西常常是历史资料。所以正是她们这种额外的付出,才使得我的书有了对手表史上各个历史时期的里程碑比较全面的介绍。而这种历史纵深感彰显了其品牌或产品的底蕴,而作为乐适品的手表,它们拼的正是传统和技术文化。

我还要感谢出版社编辑的赏识和他们在策划及设计方面的决定性贡献。手表收藏和消费是个很小众的圈子,出版社能够洞察市场并决定出版我的作品,实属对我的认可。

上一本书出版后,我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意见都反映在本书中。我欣喜地看到,上一本书中首先提出的名词解释和观点,有的已经开始被媒体和品牌采用。更令我欣慰的是,某些品牌和经销商已经把我的书当作培训教材。这些都使我在写这本书时更加谨慎。所以书中的思想更加系统化。

上一本书中提到了很多新闻稿和品牌出版物,甚至是广告中的差错,如今已经在传播中逐步改正。《名表手边书》中的某些原创的翻译和概念,如把Guilloché翻译为玑镂,也开始被品牌和媒体采用。本书将继续澄清某些混淆的概念。比如,洳山谷概念,我手里有些资料表明,在某品牌出版物的某一页上,同时出现了汝拉山谷和汝拉山这两个词,其实该文想表达的是洳山谷。把山和山谷混淆,这种错误在手表圈几乎是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上的错误,表明媒体在工作中显得不那么专业,也导致消费者在选择时因为迷茫而不得不借助于某些不专业的排名来确保自己的消费稍微靠谱一点。

新闻稿和出版物差错率偏高的原因,是作者知识的来源有待商榷。有的新闻稿或者出版物,常常是翻译的。而性价比比较高的做法,是找翻译公司,翻译公司再分包给个人。这些个人翻译面对手表术语,会借助网络而不是词典。这一来是因为钟表词典比较老;二来是因为词典涉及范围有限。网络似乎提供了无限空间。但是网络提供的知识的准确度和规范性,可以说是媒体里最糟糕的。我目睹过多个荒谬的网络广告中,赫然写着:蓝水晶。这是我上一本书中说到的对sapphire crystal的众多错译中的一种。坊间翻译为蓝宝石水晶玻璃的比较普遍,有些媒体知道这样翻译容易挨骂,所以就翻译为蓝宝石水晶表镜。其实这样仍免不了被骂。因为这里crystal可以翻译为水晶,但更广义的是晶体,基本上是无色透明物质的统称。sapphire crystal在钟表行业的意思,是覆盖表壳上部的材质(即无色透明物),即人工合成蓝宝石。作为高级手表,总不愿意跟廉价字眼沾边,人工合成就应当避免。所以,人工合成蓝宝石被简化为蓝宝石,这是说得过去的,因为两者的晶相结构完全一样。那么crystal翻译成什么呢?玻璃吗?本着趋贵不趋贱的原则,镜片就成了首选。镜片这个词在两个场合被广泛使用:一个是照相机的镜头(精密光学行业);另一个是眼镜行业(跟珠宝首饰非常接近)。镜头和镜片都是需要精选材料,然后精心研磨的产品,其设计理念一直被高级手表爱好者所崇尚。而玻璃,就是一个非常工业化的东西。以前有翻译为蓝宝石玻璃的,这里的玻璃也指的是功能(无色透明的表蒙子),而不是材质。就晶相而言,蓝宝石的硬度仅次于钻石;而水晶,其硬度差远了,跟建筑上用的玻璃差不多。

最不能容忍的翻译是蓝宝石水晶玻璃。宝石专家张又旭先生曾说过,蓝宝石水晶玻璃里出现了3种物质:蓝宝石、水晶、玻璃。一个比一个便宜,或者叫“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更有外行的翻译还一个劲儿地往上加:蓝宝石水晶玻璃表镜!中国的钟表工业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哪儿来的“表镜”一词?更不可思议的是,另外一个同音词,表径(想表达的是表壳的直径),往往同时出现在一个稿子里。这些都说明,钟表媒体亟待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水平。

本书的形态与《名表手边书》相比有所改进,分上下册,即技术篇和购买篇(品位)。上册中的热点话题包括原厂制造概念、柱轮码表高贵DNA的辨识、7大复杂功能、手表擒纵的未来,等等;下册提出了手表产区概念,对21世纪用于钟表的材质进行了讨论,对手表装饰手段及手表设计成功秘诀也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对曾经讨论过的手表收藏的一些观点也进行了完善并且补充了较为实用的资讯。

我们的思想随着观察和思考而变化,但是这些思想确实是经过反复的推敲和验证才提炼出来的。将来我们会有新的想法,但是那将是更加深入思考的结果,不会跟以前的想法自相矛盾。手表工业诞生一个世纪了,而我开始观察手表才不过7年,书中有不成熟的地方,也请专家和读者包涵。随着本书的上市,我的微信公众账号也开通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争取让今后每一本书更成熟、更实用。在此我对曾经帮助我、体谅我的所有人致谢。刘兴力2014年1月8日镜面抛光第一章这些都算入门手表是钟表小型化的结果。除了机芯的缩微化,手表表壳与之前的形态差异巨大。手表的结构、形态乃至修饰越来越顺应了人类对这一“机械首饰”的要求。现代加工技术赋予了手表表壳的自由度,同时,珠宝首饰工艺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手表的表壳和机芯。了解手表的基本构造有助于欣赏、评判手表的价值。一、手表的几个主要部分——应该叫得出名字

40年前,爱彼表的皇家橡树问世,竟然在整整一年时间里遭到冷遇。但是后来,正是那些最让人不屑的版本最终成为收藏极品。——沃尔夫冈,爱彼中国区总经理

爱彼皇家橡树这个案例,是手表从单一表壳结构向多件式表壳结构变革的典型案例。

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习惯用老眼光看新事物,自己没明白却硬说人家丑。事后明白了就不惜重金将其收入囊中。

手表自从诞生到20世纪70年代,一直沿用简单的、易于制造的单一表壳结构:表壳之上镶有镜片,下面有底盖。早期的表耳多采用焊接方式附加在上下两头,后来技术进步了,开始使用表壳、表耳一体成型技术。

不是所有好表都采用先进的结构,但是但凡采用新结构的表一定是好表。本书也希望从这个角度,跟读者分享一下对好表的鉴赏。1.多件式表壳构造,造型自由度的提高

宝格丽在一款超复杂的表款上使用了一种让人看不出如何制造的表壳,这个系列叫ASSIOMA。宝格丽的总部人员解释说:“我们这种表壳结构是全新的,是多件式的。”那个表壳像魔方,像Lego。这正是新型表壳设计的典型。

手表表壳结构可分为两大类:简体结构和多件组合式(也叫三明治式表壳)。多件组合式表壳具有便于发挥设计性能以及造型、修饰灵活等特性,所以代表着未来手表结构的发展趋势。

单件式结构是瑞士手表主流的结构,多件式结构源自日内瓦洳山谷流派打造豪华运动表的设计。成规模地使用多件式结构是以1972年爱彼表的皇家橡树为代表。多件式结构满足了两大设计需求:表壳的珠宝化设计和潜水功能。

其实现代意义的手表是从多件式结构开始的,其代表作是1904年卡地亚为巴西飞行家桑多斯定制的手表。该表的表圈与表壳分别打造,表圈由螺丝固定在表壳上。后来发现,这个结构便于表圈和表壳单独打磨(珠宝的金银细工工艺常常要求各个元素单独做差别修饰)。

瑞士钟表工业长期追求批量化生产,这决定了表壳、表链等部位的设计要尽可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要,即使是出于美观需要的设计,也要尽可能地采用简体结构以简化制造和修饰工艺环节。这种思路制约了手表作为首饰的角色表现。尽管少数品牌坚持机芯的技术路线和传统的造型风格,但是瑞士钟表工业的产能仍无法被战后的市场所消化。即便是所谓的传统,也不过是区区几十年的长度,比起珠宝首饰的传统还很短暂。即便是珠宝设计,也是不断地创新才得以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豪华运动表再现了金银细工工艺和同属珠宝设计的“整体式设计”理念,如尊达大师设计的皇家橡树、鹦鹉螺以及工程师L型等豪华运动表,在结构上均使用多件式表壳和整合式表链。

皇家橡树的进阶设计、离岸型结构,以及在多件结构之间加入的防水密封圈(垫片),大大提高了作为运动表必要功能的防水性能。后来,宇舶表在三明治式结构表壳增加了外部衬套和可拆卸装甲结构,把多件式表壳结构的美观和性能发挥到极致。

新颖的外观设计既不妨碍机芯技术的复杂功能,也不妨碍收藏家们因奇货可居而热心追逐。40年过去了,鹦鹉螺还像当初那样被热炒,皇家橡树的A字头批号,即使是机芯已经被毁坏的单品,也在拍卖中拍出原价3倍的高价。宝格丽也把万年历等复杂功能放进多件式表壳的款式。

P5所示图为宇舶表典型构造示意图,结构虽然复杂,但其中包含手表表壳中最基本的构件:

为了便于查阅外文资料,现按照“中文(法文/英文)”标注出常用中外文对照:

第一层:主表壳(Carrure/Case)、表圈(Lunette/Bezel)、镜片(Verre/Glass)表底盖(Fond/Case back)、表盘(Cadran/Dial)、表冠(Couronne/Crown)、表耳(Corne/Lug)和其他功能按钮(码表按钮、三问滑杆)。

第二层:副表壳、副表耳、表圈垫片、外挂衬片。

主表壳常常包括表耳,表耳或在表壳成型时形成(如劳力士的蚝式表壳的表耳),或采用焊接工艺形成(如Nomos的Tangente系列和宝玑的Marine系列)。手表的外部辨识:IWC葡萄牙日历表(见P6上)

指针(Les aiguilles/Hands)

小秒针(Petite seconde/Small se-cond)

铁轨刻度(Chemin de fer/Rail road)

日历窗(Guichet de date/Date win-dow)

表耳(Corne/Lug)

表冠(Couronne remontoir/Winding crown;简作Couronne/Crown)

动力储存显示( Reserve de marche/Power reserve)

表耳间距( Entrecorne/Interlug dis-tance)码表外部辨识:欧米茄超霸系列(见P6下)

月相(Phase de lune/ Moon phase)

表耳向长度(Corne à corne/Lug-to-lug)

下沉式副表盘(Sous cadrans/Sub-dials)

小时积算盘(Registre des heures du chrono/Hour accumulator)

分钟积算盘(Registre des minutes du chrono/Minute accumulator)

刻度(Index)

测速表圈(Lunette tachymetrique/Tachymetre bezel)

按钮(Poussoirs/Pusher)宇舶表壳示意图IWC葡萄牙日历表结构2.光认识结构还不行——表壳和机芯的修饰

越老的东西可能意味着越古典,越有地位。手动上弦的手表就是这么一种。它是最基础的,但在很多场合,它也是最经典的。了解了手动上弦,才能跟手表爱好者融洽地交流。

每天早晨,把手表戴在腕上之前,为手表上弦和调整时间,是我们每天自然而然的动作之一。但是,这种人们与个人时计(Timekeeper)交流仪式的动作在某一天突然告停:第三次工业浪潮出现,电子技术被引进到计时技术,石英手表发明出来了。

新技术的出现虽然给机械手表带来冲击,但它更促进了高级机械手表向收藏和鉴赏品的转化。

20世纪,机械手表作为男人的时计有着不同的应用技术。有些采用了久远的时间测量技术。制表师们在技术和工艺领域一直有着神奇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了工艺的不断完善。而工艺的完善带来的是众多领域的进步,比如,计时产品的袖珍化。其中最主要的是,越来越精密的手表。3.表壳和机芯的修饰常常交叉使用

很多工艺都是基于对金属加工面的修饰,所以机芯和表壳的修饰往往交叉使用。比如,珍珠纹Perlé,或叫Perlage,主要用在机芯里面积较大的主夹板的修饰,但由于其规则的鱼鳞装纹理非常美丽,所以也常常被用在表壳的修饰,比如,百年灵的宾利系列BfB就在其表圈上使用环珠纹,积家也在其标志性的Reverso系列的底板内使用环珠纹。至于其他的修饰,如直线拉丝、环形拉丝甚至是日内瓦波纹,则分别在机芯和表壳上大量使用。另外一个修饰手法——倒角,是机芯夹板最常用的修饰。而在表壳的修饰里,也有类似倒角的效果,但是由更为复杂的工艺来完成。比如,爱彼表的皇家橡树系列表壳就是在抛光的表壳上分别从两个面进行拉丝,中间留出的抛光部分就类似倒角。◎表壳的修饰

抛光/镜面(Poli/Miroir),也叫Polished拉丝/缎面(Brossé/Satiné),也叫Brushed/Satin finished。

喷砂Sand blasted,较少应用。

肌理Doté,如宝玑和帕玛强尼表壳特有的钱币纹,再如百年灵宾利系列的珍珠纹。

衬片Attaché,如宇舶的某些款式。◎机芯的修饰

最常见的瑞士手表机芯的工艺以机械化或半手工修饰为主。比如珍珠纹(Perlage)打磨,就是借助机器的动力和旋转的研磨头,以手工方式逐一完成每个“珍珠”的打磨。常见的机芯修饰有:

倒角Bevel

日内瓦波纹Coté de geneve/Geneva stripe

环形波纹Cotés circulaires

太阳光芒纹Soleillé/Sun ray

直线拉丝Brossé lineaire/Brushing,传统的工艺叫Graine,讲究用一种叫虫胶石(Pierre gomme-laque /Schellac stone,砂纸的前身)的材料打磨零件,产生细腻均匀的纹理

环形拉丝Brossé circulaire

珍珠纹Perlé,或叫Perlage

夹板雕花Gravé/Engraving,在手表上多见于英国或德国品牌,也是瑞士日内瓦地区早期作品的常见装饰手法机芯工艺日内瓦印记法详细规定了机芯每一部分高标准制作的规范。比如“倒角”的要求是将机芯零件中所有的锐角(包括直角)全部打磨成钝角,全部过程由手工操作。经过倒角处理的机芯看不到任何尖锐的棱角,从而也增强了光线的反射。4.更高级的修饰在瑞士手表上复出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英国制表(从航海天文钟到怀表)在钟表的精准和美观上,达到了最辉煌的时期。英国制表在机芯修饰方面上所体现的高度,至今未被超越。因为英国制表对手工工艺的要求甚为苛刻,而瑞士制表则更多地突出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优势。瑞士品牌里,在机芯修饰方面继承了古老钟表传统工艺的品牌并不多,宝玑是其中一个。因为宝玑属于有着与英国制表相似地位的法国钟表品牌。

镜面抛光(Spéculaire/Black pol-ishing),多见于怀表和部分独立制表人的作品,如Philippe dufour, Roger W. Smith等。其中文的意思为黑色抛光,顾名思义,就是由于其镜面光洁且没有划痕或者毛糙之处,常常反射的是室内比较暗的光线,看起来像是黑色表面一样。镜面抛光难度极高,因为稍不留神就会在零件上留下细微的划痕。抛光工艺要求技师具有高超的手艺和耐心。抛光的零件充分展现了自身的色泽(黄金、红金、钢),而且还与其他修饰工艺(如雾面处理)形成对照,让机芯表面具有色泽的深度和对比之美。

雾面处理(Frosting),指经过技术处理在机芯的K金零件上产生类似鎏金的亚光效果,多见于怀表和部分高级手表,如宝玑的7027和英国独立制表人作品等。而瑞士多数品牌的批量生产采用的是喷砂工艺(Sand blast-ing)。仔细观察,喷砂的表面呈鸡蛋壳的肌理。而真正的雾面处理则是由装有极细钢刷的砂轮打磨的,这要求技师的手要极其稳定。零件上有很多细小的边缘或者沟槽都必须打磨而且必须均匀。这种工艺费时费工,在瑞士品牌中未见使用。镜面抛光机芯零件镜面抛光显示了怀表制作之精致,抛光工艺费时、费工,还需要技师具有高超的手艺和耐心。二、从上弦入手

你也许会对玩表的人说,手动上弦的手表最经典,可以保证不被淘汰。但事实上,现代手表之所以选择手动上弦,是出于以下原因:超薄、技术限制、厚度限制。对于超复杂手表来说,还有一层意义,就是便于欣赏,因为毕竟自动陀除了占据一定厚度,还遮挡了部分视线。

了解手表,还是得从手动上弦入手,至少它比较简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确实比较经典。1.没有怀表的发明,手表不可能成为现实

有一样东西对于手表的诞生是功不可没的,没有它,表怎么戴在手腕上都是个问题,这个发明就是上条柄上弦机构。

要欣赏组合式的上弦和调时表柄(或叫表冠)的妙处,我们得先回到这个机构发明以前的时代。那时,上弦和调时需要一把小钥匙。上弦须打开后盖,而调时则常常需要摘下表镜(俗称玻璃蒙子)。但是,这些步骤有些烦琐和不便,而且那把小钥匙经常丢失。所以,18世纪晚期,表已经可以不用钥匙上发条了。上弦既可以通过转动表圈,也可以通过搬动一个挂着的纽扣来完成。但是很显然,这两个办法哪个也没有成功保留下来。

1838年,路易·奥德马(Louis Audemars)公司制造出了它第一个表冠上弦的表。连指针也可以由表冠调整位置。但前提是,必须按下表冠右边的一个滑块。接下来的年头,路易的儿子努力地完善这个系统。子承父业是钟表界历史上的重要沿袭。路易的儿子改进的系统,可能源自英国表匠托马斯·普雷斯特(Thomas Prest)。琶泰和札培(Patek & Czapek)也销售了自己的这种表冠上弦机芯。同时,查尔斯·安托万·勒库特(Charles Antoine LeCoultre)也解决了上弦问题。大约在1847年,查尔斯推出了奥德马和普雷斯特所开发的最成功的版本。在这个系统里,摁下表冠右边的一个按钮即可利用表冠拨针调时。后期的系统采用的是如今非常普及的拔出表冠调时的设计。目前被认为是最好的结构来自于让·安德列·菲利普(Jean Andrien Philippe)。他在宝玑(Breguet)和阿道夫·尼可(Adolphe Nicole)设计的基础上开发这种结构。经过约20年的努力,菲利普终于在1861年为自己的表冠上弦和调时系统申请了专利。这一设计使薄机芯成为可能,但是表冠的反向自由回转还是不理想。不过后来加上的棘轮(这刚好也是菲利普的发明)使表冠上弦系统达到了至今几乎没有改动的完美状态。2.记住他们的名字

本书中提到的几个人名绝不是陌生的。让·安德列·菲利普被后人称为表冠上弦之父,赫赫有名的手表品牌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中的“翡丽”就是他。而那位完善了表冠上弦系统的勒固特(Charles Antoine LeCoultre)则是另一个高级手表品牌积家(Jaeger-Le-Coultre)的创始人。宝玑则也是拥有众多钟表里程碑发明的顶级品牌。还有那个路易·奥德马跟爱彼表(Audemars Piguet)的前一名字一样,是巧合吗?爱彼表这一直掌管在创始人家族手里的品牌自豪地续写着自创建以来的座右铭:传统、精致和创新。爱彼手动上弦机芯爱彼表的手动上弦机芯是爱彼表诸多优雅表款的心脏。手动上弦机芯至少可以让机芯纤薄,便于设计优雅的手表,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正装表多是手动上弦的原因。3.手动上弦,手表的万变不离之宗

手动上弦的方式是很简单的。手动上弦机芯包含了约80个零件。扭转表冠,通过柄轴带动离合轮系及小钢轮、大钢轮卷紧发条盒内的发条。小钢轮旁的棘爪与小钢轮产生止逆作用,防止发条放松。机芯轮系的作用,就是将发条的高能量通过增速齿轮消化,为经过计算的第四轮的动作补充能量。这个轮子刚好是秒轮,它每分钟旋转一周。通过秒轮上的轴驱动秒针。机芯轮系的动作始于条盒轮,止于擒纵轮。擒纵轮防止发条通过轮系一下子把能量全释放掉。同时,擒纵轮通过给摆轮微小的能量脉冲而使表走着。没有这种能量的持续释放,表的调速机构,即摆轮和游丝会由于惯性而很快停下来。朗格手表与机芯朗格的经典款之所以采用手动上弦机芯,看中的是人与手表的交流和展示机芯的美。在没有自动陀干扰的情况下,机芯上的雕花摆夹板、鹅颈式微调机构,以及主夹板上的红宝石轴承外的黄金套筒、蓝钢的固定螺丝一览无余。4.擒纵机构是机械手表的灵魂

擒纵机构由擒纵轮和像锚一样的擒纵叉组成。一般的擒纵叉的一头有两个小宝石(即卡瓦)约束着擒纵轮,它的另一端则通过一个叉子向摆轮传递能量脉冲。等时性或者速率的保持依靠的是调速机构。它包括摆轮和螺旋状游丝。它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永远是机械表的灵魂。因为这个小机构是不可省略的部分,它给了表生命。如果把游丝拿下来,摆轮就停止摆动并彻底停下来。本书后面章节“陀飞轮真不算什么”里专门探讨擒纵机构。百达翡丽R TO 27 PS QR机芯百达翡丽5016是该厂常规生产的最复杂的手表,它有陀飞轮、万年历、飞返日期显示、月相、三问5大复杂功能。这款手表的机芯就是手动上弦的R TO 27 PS QR机芯。5.时间的长度

机芯的旋转部件与擒纵系统之间美妙和谐的互动构成了所有机械表的运行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时间被分割成尽可能均匀的片段。秒的长度是平均太阳时一天的1/86 400。或者,按照最新的定义,为铯(Caesium-133)原子放射的9 192 631 770个时长。1小时为3 600秒,时针是由分针减速至1/12得来的。时针转一圈用时12小时。最后,表盘下的拨针系统让你可以通过拔出表冠精确地调时。口头用语的解释玩表的人们在交流时多使用口头用语。为了便于跟他们交流,我们特意收集了一些对口头用语的解释。1.把梃子:或梃子,又叫柄轴,手表中用于上紧发条的部件,通常由柄轴和柄头组成。2.大钢轮:又叫大钢轮,通常为钢质,上弦小钢轮驱动大钢轮,大钢轮通过内方孔带动条轴卷紧发条。3.小钢轮:通常为钢质,上条时将立轮的力矩传递给大钢轮。4.二轮:又叫中心轮,是主传动轮系的第二个齿轮,将来自发条盒的力矩传给三轮。5.三轮:又叫过轮,将来自二轮的力矩传给四轮。6.四轮:叫秒轮,将来自三轮的力矩传给擒纵轮,每分钟转一周,通常秒针装在秒轮上。7.马仔:又叫擒纵叉,南方人叫马仔。北方人虽不这么叫,但在形容擒纵系统工作情况良好时,也叫“翻蹄亮掌”。三、自动上弦——最不起眼的复杂功能

机械手表讲究个复杂劲儿,其复杂功能包括世界时间、测速计时、月相显示,等等。然而最具有划时代意义且最不起眼的复杂功能,其实是自动上弦。

20世纪70年代,钟表工业受到石英的冲击。大批量生产的石英机芯,以其低廉的价格、纤薄的尺寸和不用上弦等优势,对传统的机械钟表,尤其是手表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就方便性和精准性而言,石英机芯几乎可以超过机械机芯的表现。石英机芯的寿命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但是在使用期间,至少在一个电池的更换周期内,的确不用为表走不走而担心。

即便是这样,汹涌的电子浪潮也没能把机械手表可信赖的自动上弦打垮。你知道吗,自动上弦比手动上弦的出现要早约半个世纪呢。但是自动上弦是目前最主流的选择倒不一定是因为这个。

事实上,自动手表制造商的数量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减少了。当时甚至出现某些预言:石英机芯将把自动上弦的机械手表尘封起来。人们可以有任何理由相信这一预言。但是事实就是这样,时尚总是在变,石英的绝对主义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慢慢的、稳定的、机械的自动手表(通常在表盘写着Automatic)夺回了阵地,因为一个好理念是不那么容易被扼杀的。越来越强的环境意识也开始起作用。电池生产出来就意味着要被处理掉,这增加了环境的压力。然而事实上,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对机械手表的热忱其实反映的是人们仍然对高复杂手表的设计和制造持崇高的敬意。而且,在自动石英和人动电能里的微型机械和电子系统,进一步显示出,传统的上弦转子(Winding Rotor)离下课还远着呢。精工表的Spring Drive系统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个系统利用传统的摆陀作为动力来源,而利用石英振荡的频率作为机芯速率的基准。1.自动上弦表早于手动上弦表

写下自动上弦的第一个篇章的人是亚伯拉罕·路易·佩雷特(Abraham Louis Perrelet,现在用Perrelet伯特莱命名的手表品牌依然存在。而且以其独特的中心摆陀告知人们,他是制作自动上弦第一人)。这位自学成才的制表师孜孜不倦地探索当时常遭非议的怀表的一个弱点,即上弦的方式。当需要上弦时,那个小钥匙死活就是找不着了。不用钥匙的表,在当时是非常热门的。佩雷特把他的才智变成了非常原创的解决方案——一个自己能上弦的表的机芯。经过无数次试验,最终在1770年推出了非常前卫的表。那里面有旋转的重块,当你带着表行走时,那重块会跳上跳下。能量就这样传递给发条。他还推出了一个机芯,里面有一个几乎是在静静摇摆的摆陀(专业上叫自动锤)。有了这些,基本的自动上弦表就被发明出来了。这个年代,比手动上弦(确切地说是表冠上弦)的发明要早很多年。第一只自动怀表这是一只最早的自动上弦表,伯特莱(A.-L. Perrelet)1770年的自动怀表。自动上弦概念的由来这是当年亚伯拉罕·路易·佩雷特发明的自动上弦怀表,现在的自动上弦概念来自这个厚重的转陀。银壳摆陀自动表名为“Non plus ultra”(译作“极端不再”),佩戴者步行时,中置银陀来回摆动给表上弦。

生活中的许多事情是一分为二的。那年月,绅士们揣着或者在腰间挂着表却“站如松,坐如钟”,由于这些自动表缺乏足够的运动自由度,自动上弦的优势其实并没有发挥出来。自动上弦表只是成功了一半。到了1850年左右,表冠上弦表彻底淘汰了钥匙上弦表。同时,也分散了人们对自动上弦的原始需要。每日的上弦动作成了男人、女人无法放弃的仪式。佩雷特发明自动上弦,已经过去80年了。2.从口袋到手腕

当汉堡的波克教授(Dr Bock)于1917年宣称,“现代的把有链的表戴在人体最活跃的部位的习惯,将有望很快消失”。他怎么知道,他的断言刚好证明相反的结论。第一个把自动表戴在腕上的人是雷昂·勒骅(Leon Leroy)。他是巴黎钟表望族的后代。1922年,他推出了一种优雅的圆机芯的橄榄型手表。机芯里装置着旋转摆陀。能量通过棘轮传递给发条。但是这种设计未能实现批量生产。

1922年,约翰·哈伍德(John Harwood)让自动表显示了优势。两年后,他取得了自动上弦设计的专利。在自动上弦表批量生产以前,还有很多设计出现。到1931年,所有的梦想都结束了,技术的瓶颈和经济危机将自动表长期地放逐。

自动表在20世纪30年代的进步,可以充斥一个博物馆。由于当时的时尚潮流,上弦机构不得不装在方表壳内。这是个异型机芯流行的岁月。这个时期的表极具收藏性。哈伍德1931年的汽车族表(Autorist就是一例),有众多款式,但是没有哪个更像如今的自动表那么成功。那个年代唯一流传到今天的,是劳力士1932年的恒动(Perpetual)。这个先进的机芯,以其360˚旋转实现单向上弦。这个设计一扫当时对自动上弦的偏见。1942年,当时的机芯厂飞勒萨(Felsa)用双动摆陀(Bidynator)机芯弥补了单向上弦的不足。双向上弦的自动机芯被证明是非常有效的。最后,1948年,Eterna用微型的滚珠轴承装置解决了摆陀的支撑问题。第一只自动上弦手表这是第一个自动上弦的戴在手腕上的表(雷昂·勒骅制造)。不过这种设计未实现批量生产。

自此,自动上弦不再有技术障碍。20世纪50年代,能量显示机构又强化了人们对自动上弦的信心。

卧在主夹板内的袖珍摆陀于1954年被发明,它使自动上弦机芯厚度变薄,仅2.3毫米。更薄的机芯在1978年推出。中央摆陀,一个技术上的杰作,让机芯厚度减到2.08毫米。持续的研发使自动机芯成为当今最成功、最持久的“复杂”功能。这个复杂功能被赋予更多的职能,它必须方便、免能源,而且其效率应足以让坐办公室的人戴上,也能让其获得足够的能量。3.自动上弦的技术要点

自动上弦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复杂功能。如果说自动上弦的优点仅仅是方便的话,那可能对这一天才的发明有失公允。当然,它确实通过手腕的动作获得能量储备从而省却了佩戴者日常上弦的烦琐。表内的重块,通常是360˚摆动的摆陀,由于重力的缘故落向最低点。手腕的动作产生的能量通过轮系传递给发条盒。按照自动机芯的结构,这里包含了两个组件。

换向齿轮(Reverser),只有在双向上弦机构里才有。一个世纪以来,许多不同的旨在获得双向上弦的系统被开发出来。不过,所有的上弦系统,都有一个减速齿轮。这个齿轮把摆陀的高速运动减速为高扭矩的上紧发条的动作。

为了防止发条上得过紧而崩弦,发条的外端并不是固定在发条盒内壁的。而是固定在副发条上。当弦上满,继续上弦将使副发条在发条盒内滑动。

到底双向上弦更有效还是单向的有效,这是一个几世纪都在学习并讨论的话题。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自动上弦机构需要一定量的动作来实现其设计上应该实现的可靠性和效率。除了环保和方便,自动上弦机构还具有一个优势:它们能更好地记录时间,因为它们经常性地上弦而获得了恒定的扭矩。这恒定的扭矩反过来给摆轮一个健康的动能和划一的摆幅及速率(Rate)。双摆陀表伯特莱的经典造型——双摆陀表,双摆陀分别位于机芯正、反面。背面为中央大摆陀,正面为珍珠陀。二者的共同存在,一为提高手表上弦效率;二为提高手表正面的观赏性。爱彼自动机芯最流行的当然是这种摆陀的自动机芯。爱彼表的3120机芯为了获得良好的上弦效率而使用了比重很大的K金摆陀,上面雕刻着两个家族的徽章。4.手动还是自动

手动上弦的机芯由于省略了摆陀部分,故而可以做得比较纤薄优雅,常常用于正装表。另外,由于节省了空间,制表师可以增加诸多复杂功能,而不至于让机芯显得过于臃肿。

但是,对于运动表,尤其是具有潜水功能的运动表来说,自动上弦,“那是必须的!”因为防水表的密封性要求表冠或者其他操作部分尽量不要松动。劳力士是大家喜爱的品牌。它“看家”的运动系列和长期以来炙手可热的迪通拿都是自动上弦的,且都具有强大的防水能力。

关于摆陀与转子的规范用语:摆陀,专业上叫自动锤。但很多译文和媒体都称为摆陀,约定俗成,一样很好。转子,特指电动机或发电机中用电磁转换完成电能、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转动部件。故对于现今的多数旋转自动锤的表或者人动电能以及Spring Drive类型的表来说,摆陀或转子都是贴切的。考虑到自动锤的初期未必都是旋转的,又考虑到很多媒体都在使用摆陀,本书继续使用摆陀一词。5.袖珍摆陀使自动机芯的厚度大大降低

萧邦表限量版1860手表的机芯就是L.U.C.系列专业1.96机芯。该机芯上刻有日内瓦优质印记,其标志为K金的微型摆陀。四、月相显示功能

月亮是古人崇拜的对象之一。它也是第一个人类用来衡量时间的指南。而且直到几十年前,人们一直用它作夜间照明的手段之一。它控制着海洋的潮汐,甚至影响着人类的情绪。对钟表工业来说,月相的显示虽然其复杂程度不足为奇,但能够玩转月相的品牌还真不多。宝珀月相表6654-1529-55B这款表属于宝珀Villeret系列,神秘的月亮自古便主宰着人类的思想,它象征着希望与启迪。作为时间的载体,月相盈亏的规律运动自然也被钟表纳入其中。

1983年,宝珀率先把原来属于怀表上的复杂功能——月相显示移植到手表上。这属于手表工业重要的集体行为。后来的“在表盘上开个月牙形窗口显示月相”之类的功能多属此类。但是,2009年伯爵(Piaget)推出的Emperado coussin月相表有重大创新,把传统钟表技艺与珠宝首饰业的金银细工以及现代平面设计等集中在贵金属手表上。该表的月相显示盘上的月亮,一反传统的月亮小人的微笑,而采用将熔化的白金猝然冷却的方法获得了类似月球表面肌理的逼真效果。1.月相显示功能并不复杂

月相与月亮的指示相关。其技术要求简单且精度要求也很宽泛。月相显示与计时和万年历等功能是相对独立的。

总的来说,月相是根据29.5天的周期(即会合的1个月)来显示月相牌上月亮的状态。这个月亮牌上有两个月亮(图案),边缘有59个齿。这个机构所造成的误差就月相显示功能而言,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月亮的精确旋转周期是28天12小时44分2.9秒。月相的显示通常是在表盘上挖出一个特定形状的窗口,用月亮牌上月亮的面孔来显示。这个特定形状包括一个半圆弧和两个小圆弧。这个精心设计的形状与月亮牌上的月亮结合,能比较准确地告诉我们月亮在一个周期开始或结束时的形状。表壳上通常有月相的调整按钮。2.新款月相手表新奇想

帕玛强尼的工作室系列大月亮(Collection Atelier Grande Lune)手表将月相显示完全整合于表盘之中。其中,月相模组的夜空蓝基板是以珍贵的砂金石制成,并完全覆盖机芯表面。该模组朝顺时针方向运转。砂金石月相盘上有两轮以白色透明珍珠母贝制成的明月,各自为南、北半球而设。极其逼真的月表肌理运用微型画艺术加以重现。固定于模组之上的透明蓝宝石镜片,除了时标之外尚搭载着两个隐藏的月亮。

帕玛强尼全新机芯的月相显示功能比现行系统更为精准,每7年7个月仅会出现比实际月亮周期快1日的误差。3.全球首创带有30年连续阴历(回历)显示的时钟

回历或伊斯兰历均基于阴历,是按照12个阴历月份为一年计算的,每个月份按照29天或30天交替。回历年比公历年短,一年包含354天或355天。这个差异由最后一个阴历月份包括29天或30天而导致,它决定了354天的“平年”与355天的“闰年”的名称由来。最常见的30年周期式月运周期包含19个平年和11个闰年交替。这11个闰年分别发生在第2、5、7、10、13、16、18、21、24、26和29年。

阴历月从月亮与太阳位于一线(从地球上看)时算起。“月”周期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圈历经的平均时间(大约29.53天)。但是单凭肉眼观察,第一弯新月是从摩洛哥而非科威特升起的。

机械式连续回历由瑞士高级钟表厂商首创。帕玛强尼30年连续阴历显示时钟经过多年研发而成,是其所属系列的首款产品;它根据月运周期指示时间,可以精确指示30年内的日历;它能准确地在19个平年和11个闰年间进行跳转。根据巴黎天文台的历书,帕玛强尼公司30年阴历显示基于对天体机械运动的观察,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月相就是这样,虽然不复杂,但是真正能够驾驭自如的表厂不多。而月相功能在表盘上一出现,立马给整表带来了妙不可言的活力。这个通常是半圆的窗口内,有一个小圆脸跟你捉迷藏,而这代表着月亮的圆脸所显示的形状,刚好是月亮的盈亏状态。4.月相+年历=完美组合

由于每月的月相与年历息息相关,所以月相+年历技术始终是最和谐的功能组合。百达翡丽的5396系列就是把年历与月相显示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同时,5396因此晋升为百达翡丽品牌的复杂功能系列。而5196(小三针款)和5296(日历款)则归为卡拉绰华系列。

百年灵航空计时1461手表(Navi-timer 1461),突破性地在百年灵航空计时系列表款上采用闰年历系统装置,只需每逢闰年(2月29日)调校一次,即可“记忆”1 461天(365天/年×4年+1天=1 461天)。其搭载的百年灵高性能机芯,由超过450枚零件精密组合而成,通过瑞士官方天文台(COSC)精准性和可靠性的终极测试。

2012年Villeret系列推出新作全历月相盈亏手表。全历月相技术,始终是Villeret系列特色工艺的最好表达。Blancpain宝珀专用的内置自动机芯特配防磁刻度和两个发条,确保72小时的动力储备。1983年推出的宝珀6395的月相盘是全年历表中最小的。其后,这个记录被宝珀自己打破。宝珀63951983年推出的宝珀6395月相盘是当时全年历表中最小的。其后,这个记录被宝珀自己打破。宝珀月相自动陀013-32003年,为庆祝6395机芯20周年,宝珀推出两款限量纪念版月相自动表(分红金版和铂金版)。而且两个表机芯的自动陀都设计为“月牙人面”,以纪念20年前6395机芯上那可爱的月中人。

在月相方面比较突出的品牌是宝珀。它的6395机芯是1983年推出的。这款表标志着机械制表艺术的复兴。该表有着钟表爱好者高度赞扬的几大功能:在小时刻度圈,有长月的31天的显示。12点位下方是月份和日的显示。在6点位上方就是著名的金星簇拥中的“斜眼月中人”,月牙的上边是本次月相周期的时间(总共29.5天)。这款表保持着一个记录:它的月相盘是全年历表中最小的。几年后,6395被宝珀自己的自动机芯1150取代。后者具有100小时的动力储存,这也是宝珀表的重要特征之一。五、拨开机械机芯的雾霾1.无心不成表,ETA未必孬

很多人评判一只表时,总爱用机芯的出处做依据:“他们家用的是自产机芯……他们家用的是ETA(瑞士的专业机芯厂)的。”自己能够生产机芯固然好,但是为了消费者的利益,用专业机芯厂的产品也不失为对钟表爱好者的尊重。

机械表的内部生命牵动着业界无数人的情感。当少数手表公司还在用自己的资源制造哪怕是一部分机件时,很多表厂正在从机芯厂购买基础部件。拥有机芯制造能力的手表厂包括罗杰杜彼、万国表、百达翡丽、百年灵、芝柏、西铁城、伯爵、劳力士、帕玛强尼、昆仑表、朗格、格拉苏蒂、爱彼表、真力时、积家、萧邦、精工和儒纳等品牌。其中有1/3的牌子还向外厂提供机芯。

欧米茄从某种意义上应该属于拥有机芯制造能力的厂商。我们在瑞士参观,发现斯沃琪集团旗下和ETA厂区等处,有欧米茄的机芯车间。这些车间门口有欧米茄标识,即使是房东也不可以随便进入,完全受欧米茄控制。这里生产的零件,其完全按照欧米茄制定的标准来生产。而且这些标准,实际上高于ETA机芯的标准。

这些生产商被称为真正的手表制造商,它们赢得了许多荣誉。

我国北京手表厂和天津海鸥集团属于真正的手表制造商。但是跟大多数瑞士同行不同,北表虽然能够开发出陀飞轮、三问这样的高复杂机芯,但是机芯设计和制造反而受制于外部。

使用专业机芯厂产品的手表品牌里,有很多是我们最钟爱的。比如,卡地亚历来使用一流的机芯资源,这些资源就包括百达翡丽、积家和伯爵等。有些品牌在开发自己的机芯时,也在使用专业机芯厂的机芯。卡地亚开发了自己的8000 MC机芯,欧米茄于2007年年初推出了自己开发的8500 C机芯。

那些备受推崇的品牌向外输出的机芯使一些品牌身价倍增。真力时的机芯就为众多高级品牌提供机芯。更不用说,像FP、福榭(Vaucher)、新雷曼尼亚(Nouvelle Lemania)这样的机芯厂让多少个高级手表品牌跻身顶级手表行列。

对于刚刚接触机械表的爱好者或者涉表媒体人员,面对某些片面强调自产机芯的伪专家的挑剔,不妨这样回敬:“拥有自己的机芯很自豪,能沉下心来专门制造机芯也值得尊敬。”

机芯制造作为钟表工业的分支,已经存在近一个世纪。这个分支的存在,对钟表工业来说,是件好事。换句话说,从专业机芯厂购买机芯生产手表,未必像很多人想象得那么不好。当考虑到数百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一个自动机芯,联合行动就容易理解了。没有机芯,哪怕是最昂贵的表壳和装饰工艺也是空的。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机芯值得一书。

很久以前,表其实就是由制表师个人独立完成的作品。谁都知道表是什么。此外,顾客才不关心这表里装的到底是什么芯。人们关注的是成品而不是生产过程。就连制表师本人也对机芯的开发过程缄口不言。这也是为什么很长时间以后的制表工业合理化启蒙时期,“机芯”一词的原文从法语的Ebauche才获得了其现在的含义。

1745年的日内瓦关于钟表贸易的法例明确界定了普通表与精表的概念。这个法例把日内瓦当地有缺陷的机芯制造商排除在精表之外。这些机芯只能在城外交易。日内瓦的表厂希望保持它们赚钱的装饰和销售手段。原创、艺术的装饰和珍贵材料的使用,越来越成为决定表价格的因素。而相对便宜却必不可少的机芯,却被不起眼地塞进表壳。它们未来的主人一般也不会对机芯感兴趣。2.机芯的大批量制造让你我有机会欣赏高级表

首开机芯工业化制造先河的是雅皮(Frederic Japy)。大约在1770年,他开始用最新的机器和技术制造机芯主夹板。1795年,他年产4万件主夹板。10年后,年产量超过18万件。1813年,年产量已达30万件。他的企业是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机芯工厂。很多表厂从雅皮购买机芯。价格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雅皮最早的机芯售价为6.5瑞朗。到1815年,售价降为两瑞朗以下。

大规模的机芯生产越来越受到压力。在工业革命时期,手工打造的豪华表与批量生产的工厂机芯之间的沟壑越来越大。由于表厂的工作方法远不如机芯制造厂那么先进,所以真正机芯的消化与机芯的供应不成比例。机芯供过于求意味着机芯厂不得不赔本销售。那些消费机芯的表厂自然很开心了。供求失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更加明显。少量机芯厂倒退到其原来的生产方式,采用批量生产的方式,获得足量产品,但这往往导致了生产过剩和价格狂跌。例如,一个6 3/4法分的椭圆机芯,在1912年的价格是每打288瑞朗,而在1922年则为35瑞朗。就连机芯行业的联合会也未能取得任何改善。到1921年中期,瑞士钟表工业约有3万人失业。很明显,钟表工业不做基础性的结构调整很难渡过这个难关了。3.瑞士机芯行业,没有联合就没有生存

了解瑞士手表工业的历史,有助于了解现存的手表集团或其品牌的价值。

瑞士的机芯行业经历了分散经营—整合—专业机芯厂与独立制造商并存的过程。

1924年,瑞士钟表联合会(FH)成立。它成了最高的钟表生产商组织。它整合了3/4的在瑞士注册的表厂。1925年,瑞士钟表商会召集FH的代表与机芯厂开会。结果是26个机芯厂决定组织起来。但是这个决定的成果很有限。但是,三大巨头——ASSA、FHF和AM(它们的产量占瑞士机芯产量的80%)决定组成价值1 200万瑞朗的机芯和零件联合公司(Ebauche S.A.)。它们的目标是,扩大机芯工业的效益并兼顾钟表业的整体效益,通过以下方法对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以全部或部分获得资产、实施技术和财务控制及参与机芯制造业的管理。联合公司打算获得全部纯粹的机芯制造公司和那些多元化公司的机芯制造部门。1927—1928年,独立的公司归到联合公司的保护伞下。联合公司于是得到了90%的瑞士机芯市场。成员自主经营的权利在原则上也得到了承认和尊重。联合公司只干预经济和市场事务。它跟Eterna、Fleurier和Pe-seux这些有名的机芯厂关系密切。这些机芯品牌今天依然存在。但是到了由于1929年的股票市场崩盘造成的经济危机的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些关系也没管多大用。这些自由的公司以“给钱就卖”的价格出售机芯,就是为了能活下来。1931年年底,危机到达高峰。ASUAG(德语意为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体)以5 000万瑞朗成立。它把机芯和擒纵机构的制造商聚拢到一起。股东是手表工业组织、银行和国家。

1932年,联合公司公布了它的年度目标。它要联合6家机芯厂或机芯部门,包括 Peseux、Fleurier、Unitas、Bettlach和ETA。Eterna的Schild家族从ETA股票得到400万瑞朗。到1950年,不少于68家钟表企业或全部或部分,或多或少自愿地被吸收进联合公司,其中有很多到现在仍是很出名的机芯制造厂。

到了20世纪70年代,钟表工业面临新的压力,这次是电子革命和来自远东的竞争。1979年的金融动荡导致ETA接收AS。1983年,重组在所难免。多家机芯厂破产,其中包括Fleurier、Peseux、Tavannes、Unitas和Venus。同年,联合公司与ASUAG合并。ASUAG当年旗下有君皇Concord、Eterna和浪琴等品牌。1983年年底,ASUAG又与拥有天梭和欧米茄的SSIH合并。1985年,海耶克先生把这个合并变成SMH集团,就是后来的斯沃琪集团的前身。

从瑞士机芯行业的历史变迁我们也不难看出,当今赫赫有名的手表集团斯沃琪集团,由于历史上对机芯行业的整合,其旗下钟表品牌才在钟表爱好者中树立了“性价比很高”的口碑。直到现在,斯沃琪集团在机芯制造上仍充分利用着其集团优势,其高端品牌(如,宝玑)的生产设施,可能还肩负着为集团内其他品牌制造高端机芯的责任。

另外,历峰集团历史上对伯爵(Piaget)和罗杰杜彼(Roger Dubuis)两个品牌的收购,都是出于获得高端机芯制造设施的考虑。再比如爱马仕(Hermes)注资高级机芯制造商福榭,至少也确保了以集团内部价格获得高级机芯的优先权。在这种情况下,爱马仕是传统的机芯制造商才如此受欢迎吗?4.必须感谢机芯制造业的集约化

先进的机器生产对于动荡的钟表工业发展历史来说起了积极的作用。它解决了棘手的零件通用的问题。由于时间成本等原因,手工制造每个手表零件几乎是不可能的。机床的出现也使人们不必做每个零件。从专业的制造商那里买宝石、摆轮、游丝和擒纵系统,意味着更高的质量和更低的成本。

一个完整的能走时的表机芯包括主夹板、擒纵和游丝加摆轮(调速机构)、发条盒(动力)和表盘加指针(显示机构)。主夹板又包含小夹板和压片,不包含调速机构、动力和显示。机芯也可叫作Chablon,指未组装的机芯的全套部件。最被广泛接受的词莫过于Caliber了。它常可以尽可能确切地指某一特定机芯。Caliber的描述在订货时可以很精确地指某些零件。要知道,如果手表厂都关起门来连机芯带表壳通通自己制造,我们中的很多人可能都不会对高级手表感兴趣了。当我们听说某计时表的机芯是通用的Valjoux 7750时,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没有那么多的表厂共同分担机芯的成本,我们不知要再奋斗多少年才能买到一只我们看得上的手表。

在手表发展的历史上,机芯的出产速度与高级手表的制造速度一直存在着不平衡。那些使用外厂机芯的品牌消化着专业机芯厂巨大的生产批量。有人曾担心地问,一旦某专业机芯厂不对外供应机芯了,那些不能造机芯的品牌会怎样?我个人的想法是,我们可以暂时借给机芯厂一些胆子,看看它们是否真想这样。5.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2006年,当时的斯沃琪集团主席海耶克先生宣称,斯沃琪集团将考虑停止对外供应机芯。这番话,被不求甚解的人们误传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海耶克先生说这话的初衷,其实是考虑到经过两次大的洗礼之后,瑞士钟表业形成规模化和集团化。于是历史上的那种Etablisseur(钟表社)组装品牌卷土重来。海耶克先生担心瑞士钟表业过分依赖机芯厂的供应而失去研发能力,便提出了“停止对外厂供应机芯”这种类似警告的说法。注意,当年海耶克提出ASUAG与SSIH合并组建SMH(斯沃琪的前身),相当于拯救了瑞士钟表业,所以他提出停止供应的警告也是站在防止行业退化角度上的考虑。咱们要是把人家想成奸商的话,不就成井底之蛙了吗?

尽管这只是个警告,但是瑞士人早就行动起来了。瑞士人,有个特点,就是齐心。注意,齐心不是从众。齐心是指在很多方面有共识。2009年以来,这种齐心的结果表现出来,先是百年灵推出了原厂制造的自动计时码表机芯,随后是2010年豪雅引进精工旗下SII知识产权的1887机芯,浪琴的柱轮码表机芯,欧米茄8500和9300系列机芯,宇舶的UNICO机芯(居然是当作基础机芯的码表机芯!),然后是卡地亚2012年推出的Calibre de Cartier码表机芯。

同时,集团并购也偏向拥有原厂制造能力的品牌。6.自制vs.外协——各有所职“所谓原厂概念被过度解读了。”——Patric,雅典表总裁Vaucher Manufacture Fleurier的总部位于弗勒里耶(Fleurier),专门经营“高端”和“尊享”细分市场,并为帕玛强尼和其他高级钟表品牌系列生产优质机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