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23:43:32

点击下载

作者:屠国平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

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试读:

绪论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于根元,1996)。1955年,国家确立“普通话”作为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实际上也确立了普通话的标准语地位,“推普”即为推广标准语,因此我国推广标准语的历程已有55年。按照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并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酝酿和实施为线索,推广标准语的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66年至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是标准语确立和初级推广时期;1980年至1993年为第二阶段,是标准语进一步推广和普通话水平测试酝酿时期;1994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是以施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制度推动“推普”发展时期。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标准语的普及目标,它因标准语推广事业而产生,因标准语普及、提高的需要而发展,即普通话水平测试在第二阶段酝酿成熟,在第三阶段成为“推普”制度化、规范化和成效化的主要手段。因此,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推广标准语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李海鹰,2008)。

一 普通话的确立与推广

建立和推广规范的、全国通用的语言(标准语),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任何一个要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所必须完成的社会历史任务。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汉民族共同语的确立和推广工作。经过几年的酝酿,1955年末先后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讨论会,从思想上、理论上为推行民族共同语做了充分的准备。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向全国发布了《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示》明确提出并规定:“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指示》全面、明确地论述了普通话作为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的科学内涵,客观上具有确立国家标准语地位的意义。《指示》奠定了“推普”这个系统工程的第一块坚固的基石,进而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一个关键的切入口。

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末,“推普”在普查方言点、开设普通话研修班、编辑推普读物、举办推普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研修班和训练班培养的推普骨干,不仅担当起了当时艰难、繁复的工作任务,而且构成了普通话本体研究、汉语规范化研究乃至对后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构拟和研究的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推广普通话的工作经过初步的整顿,进入了恢复阶段。198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明确了推广普通话的要求和任务。有了法律的明确规定,推广普通话就成为宣传法律的行为,推普工作增强了力度。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国家语委主任刘导生在《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的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十年代确定的‘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是正确的,今后仍然适用。但是,形势变化了,推广普通话工作要有新的进展,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也必须作些调整。重点应当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积极一些。在本世纪内,我们应当努力做到: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采用普通话教学,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第二,各级各类机关进行工作时一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工作语言。第三,广播(包括县以上的广播台、站)、电视、电影、话剧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宣传语言。第四,不同方言区的人在公共场合的交往基本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成为交际语言。”报告还提出:“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但是……从实际出发,具体要求可以不同。我们初步设想,可以分为以下三级:第一级是会说相当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很少差错。第二级是会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方音不太重,词汇、语法较少差错。第三级是会说一般的普通话,不同方言区的人能够听懂。”《报告》实际上已经提出了调整推广普通话工作方针的内容:“重点应当放在推行和普及方面,在普及方面应当更加积极一些。”对说普通话的水平提出三级要求,也就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的问题。在20世纪内实现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工作语言、宣传语言、交际语言,实际上是提出了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阶段性目标。

1992年,根据形势的要求和工作的进程,国家语委经过多次研究论证,提出新时期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方针应及时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方针的调整准确地反映了国家职能部门贯彻宪法有关规定的态度和工作力度,也恰当地表述了现阶段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如何兼顾和协调普及与提高的要求。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确立与实施

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语委组织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课题组。课题组在调查研究和测试实验的基础上,研究拟订了三级六等的等级标准,并规定了与等级标准相适应的量化评分办法。为了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1992年又组成了新的课题组,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目的、方式、内容、范围进行了专题论证和研制。1994年10月,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从此,主要面向教师、播音员、演员以及公务员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逐步有序地开展起来。

普通话是汉民族的共同语,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也是我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通用语言。罗常培、吕叔湘在《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这篇重要的文章中阐明:“语言的‘规范’指的是某一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的标准。”“共同的语言和规范化的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没有一定的规范就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共同。”作为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广普通话工作具备一定基础后,适时推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普工作的重大举措。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根据需要对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的有关文件指出,掌握并使用一定水平的普通话是社会各行各业人员,特别是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演员等专业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因此,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明确指出,推广普通话是在全国、全民范围进行的,而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定要跟工作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先在急需开展的行业、部门或系统中进行,再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范围,工作要适度。

根据《国务院批转国家语委关于当前语言文字工作请示的通知》(国发〔1992〕63号)(以下简称“63号文件”)和工作的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明确了开展工作之初对应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中小学教师、师范院校的教师和毕业生应达到二级或一级水平,专门教授普通话语音的教师应达到一级水平。这个要求十分必要,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基本阵地,教学普通话是中小学语文课的一项基本内容。如果教师使用普通话的能力达不到必要的水平,实际上就不能胜任教学任务,也不可能全面达到所规定的教学质量要求。国务院63号文件明确要求:“用普通话进行教学是合格教师的一项必备条件,应当成为评估教学质量、评选优秀教师、评聘教师职务的一个内容。对语文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有更高的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是即将走上教学岗位的未来的教师,对他们掌握普通话的能力和水平应该严格要求。63号文件规定:“各级各类师范学校(包括承担师资培养任务的普通高校,有条件的部分民族院校)和职业高中的幼师类、文秘类、公共服务类(旅游、商业等)专业都要开设普通话课程,要把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基本功,认真训练,严格考核;普通话不合格的毕业生,必须进行补课和补考,补考合格后方可发给毕业证书。”三部委决定在广播、电视、电影、话剧等演播人员中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这是非常必要的。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提高全社会的语言规范意识,有效地促进语言运用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从业人员范围,测试工作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保护和支持。10多年来,测试工作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一直沿着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前景广阔,形势喜人。

2003年,修订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颁布。新大纲把测试的基本原则要求和评分系统,与测试的具体内容和范围分离开来,由国家主管部门颁布,这更加体现了它的重要性和权威性。新大纲规定了测试的性质、目的和要求,测试的方式、大体的内容和范围,测试试卷的构成和评分方法等。虽然它只有几千字,但它经过了多年的反复讨论,吸收了各地的宝贵意见,在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基本要求的连续性等方面,都作了通盘考虑和精心研究,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新大纲对于保证今后测试更加科学、规范,以及测试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4年1月,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集体研制完成,由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出版。《测试实施纲要》是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唯一国家指导用书,是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语委颁布的新大纲对测试内容和范围的规定,它包括了测试的全部内容和范围,是实施测试的具体依据。《测试实施纲要》的内容,经过反复探讨和精心研究,在科学性方面有了新的进步和提高,这一重要的科研成果,在普通话培训和测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与此相关,2003年5月21日,教育部颁布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第16号令)。《管理规定》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测试工作管理经验,根据新的情况,对1997年的《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进行修订,使之更加适应形势发展,更具有指导性。《管理规定》对测试的法律依据,测试的性质和目的,有关机构的职责划分,测试员队伍的管理,测试的范围,测试等级证书的管理,测试成绩的认定和违规的处理,测试收费的管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全国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一个具有根本指导性的重要文件。

2003年5月27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制定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规程》。《测试规程》是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在总结了各地测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测试规程》对考生报名,考场设置,试卷编制和运用,测试过程和质量检查,等级证书的颁发和考生档案管理,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它是进一步规范测试工作、保证测试质量的重要规章。

2003年5月27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制定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评估指导标准》,其主要目的是对省级测试机构进行检查评估,其基本要求也同样适用于对省属各测试站的检查评估。《评估指导标准》对测试工作的定位、测试机构的设置、测试员队伍的管理、测试过程的管理、测试工作的效果等方面,都用量化的方式进行了规定。这个文件的贯彻执行,对进一步促进测试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促进测试管理水平和测试质量的不断提高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2003年,国家语委“十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正式启动,这一重点科研课题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组织全国20多个省级语委、测试机构和高校共同承担。《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作为总课题,由40多个子课题组成,包括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牵头或参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题库研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研制与开发》《计算机辅助测试研究》《普通话培训测试网络课件研究与开发》和《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语音库建设》等。这项研究已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普通话水平测试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成就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开展10多年来,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取得了许多重要成就。

(一)逐步建立起三级测试机构网络

教育部、国家语委和各地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对测试工作都很重视,测试实施机构逐步建立并基本健全。中央一级有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多数都成立了省一级测试中心,各省级广播电视系统和相当一批地市及高校成立了测试站。这样一来,从国家语委的中心到省一级的中心,再到地市一级和高校的测试站,全国就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测试机构网络和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建立了一支测试员队伍

到目前为止,经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培训考核合格并颁发资格证书的国家级测试员约有4400名。由省一级测试中心或省语委培训考核合格并颁发资格证书的省级测试员约有44000名。这支测试员队伍经过了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熟悉业务,爱岗敬业,辛勤工作,为全国的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接受测试的范围不断拓展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由1994年国家主管部门规定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拓展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规定增加的公务员;现在各地又根据需要和要求,逐步拓展到其他专业的大中专学生和商业、旅游、交通、通讯等一些社会服务行业的人员。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00多万人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其中主要是教育和广播电视行业、公务员和公共服务行业以普通话为职业语言的从业人员。

(四)测试管理工作逐步规范

10多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和测试机构,都逐步建立了一套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并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规范操作。一些省市还实现了测试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五)测试质量不断提高

各地重视对测试员队伍的再培训工作,测试员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各级测试机构加强了对测试质量的检查和监督。测试员工作认真负责,掌握标准比较准确。可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全国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测试质量有保证。

(六)测试科研工作不断加强

为鼓励和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研究,国家语委启动了“十五”科研规划,各地还先后召开了不同类型的测试学术研讨会,有的省市还编辑出版了关于测试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集,启动了本地的测试科研课题研究。2002年5月,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在扬州召开了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对推动全国的测试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迄今为止,已连续召开了四届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发表了一批高质量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究论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可以看到,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实践证明,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在普及和提高中华民族共同语的应用方面,发挥了创造性的推动作用。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在全国各地的学校、广播电视媒体、国家机关和社会服务行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千百万人所关心和重视;它作为推广普通话的成功之举,必将在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四 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意义与价值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新举措,在推进推广普通话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综观十多年来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其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创了推广普通话工作新局面

从1955年确定普通话的规范标准开始,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推广普通话工作主要以宣传和培训为主。通过这种以政府行政命令式的宣传推广普通话,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全社会已经形成了对普通话地位的认同和基本使用的意识,不同层次、不同行业已有相当部分人员具有不同程度的普通话语言能力,这对语言测试来说,已经具备了对象要素;国家推广普通话政策由“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一部分语言使用者的标准语能力超出了其他社会人口,不同的社会群落以及群落内部在普通话的使用上有了明显的级差,为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提供了现实的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出台,使普通话由缺少水平界定到能够量化评测,使对从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提出不同要求成为可能,这是创造性地贯彻新时期的推普工作方针,成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之一,并得到国家法律支持,受到全社会的欢迎。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开创我国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新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

进入21世纪,推广普通话工作在“目标管理,量化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三项基本措施的大力推动下,不断加大行政管理力度,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群众普通话的意识逐步提高,人际交往的障碍逐步消除,大部分年轻人已具有在生活中同时使用普通话和方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人际交往的语言障碍正在逐步消除,和谐的语言生活逐步形成,普通话水平测试对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提升了应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推出后,由于抓住了重点领域的重点人群,主要是对全社会的语言规范有示范和引导作用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教师、师范类毕业生等,其社会影响一下子扩大了;同时由于持证上岗制度的实行,使社会对普通话等级证书的含金量有了准确的认识。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实施,人们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地位和价值有了全新的理解,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可度增加了,许多人都自愿加入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行列中来,一些行业也随之将获得一定等级的普通话证书作为行业准入条件,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和对象逐步扩大。目前,推广普通话的四大领域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教育系统都在积极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坚持“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方针,大部分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人员都参加了普通话培训,这不但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达标率,更重要的是,应试人员的普通话水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四)提高了全体社会人员使用普通话的意识

普通话水平测试造就了一批推广普通话的骨干,近5万人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员队伍,在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热心地推广普通话,发挥了积极作用;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催生了一支潜在的推广普通话生力军,他们通过普通话水平测试获得了一定的等级,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于是就利用他们的热情,积极向社会推广普通话。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口流动的加大,人际交往的频繁,使得这两支队伍有了更大的发挥作用的空间。在国家语言文字法的指导下,在这两支队伍的不懈努力下,在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在教育系统的教学培训下,在党政机关的带动下,全社会的国家通用语言意识有了明显提升,喜欢使用、习惯使用普通话的人口比例越来越高。据2006-2009年的几项调查数据显示,浙江省经济发达城市居民在与客人交流时基本上能使用普通话;农村地区也有近60%的居民在与客人交流时会使用普通话(屠国平,2010),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欣喜的现象。

(五)丰富了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成果

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开展,丰富了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拓展了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测试工作开展十多年来,测试范围之广、开展规模之大、取得成绩之辉煌、产生影响之巨大,是当年参加研制工作的老一辈语言学家和同行们没有预料到的(韩其洲,2009)。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这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又带动了语言文字应用的研究。目前,有关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研究已硕果累累,它们在促进测试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形势的发展,更多更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开发。

第一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与类型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是在我国工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时期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大举措,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为一项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明确其性质、地位,对于理解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和意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直接目的

掌握知识或培养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从极端生疏到完全熟练的连续体,一个人的成就水平总是落在这个连续体的某一点上,并显示在他完成某种测试的行为中。为了评定他的成就水平,我们只有通过测试来确定他的成就与所期望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在这种测试中,与应试人的操作结果作比较的标准可以是这个连续体上的某一点(阶段性目标,或反映为直接目的),也可以是连续体的终端(最终目标,或称根本性目的)。这主要取决于测试的目的。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直接目的,就是以我们所期望的普通话语音、语汇、语法规范(即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的一级甲等)为参照标准,通过测试评定应试人普通话口语水平接近这一标准的程度,即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为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服务。所以,普通话水平测试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格证书考试。

从测试的目的看,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定位是对应试人“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这是其直接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使推广普通话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在测试的直接目的方面,03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传承了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理念,同时又丰富了其内涵,即普通话水平测试是通过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来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而经过测查反映出来的普通话水平等级仅代表应试人的应试结果,并不能代表其实际的生活语言能力。对此,宋欣桥先生有一段相当精彩的论述:

问题一: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否直接测试到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水平,即普通话口语的规范程度?

如果能,就要满足这样的前提条件:

1.掌握应试者全部的语言行为。

2.不仅要掌握应试者过去和现在的言语行为,还要预测将来应试者的言语行为的状况,甚至对应试者未来言语行为负责。

回答:不能。

1.任何测试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测试有限的内容。

2.“水平测试”不问应试人的过去,也不预测应试人的未来,只对应试人目前达到的语言水平进行测试。更确切地说,是对应试者在有限的测试时间内所表现的语言水平的表征进行分析判断。

3.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凭是普通话水平的语言表征。语言表征,即应试者语言上表露的征象。我们是通过测试应试者普通话的口语表征,推论应试者的普通话口语能力和规范程度。

问题二:语言测试能否测试应试者的全部语言表征?

回答:不能。

我们只能对一组普通话言语行为进行测试,这只是全部语言表征的一个抽样,我们通过测试结果对应试人普通话水平作出推论。

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来判定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不是通过一个语言表徵或一个测试项就能准确判断一个应试者的普通话测试等级。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

1.通过五项(或四项)内容的测试,综合评定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

2.通过全部测试内容的考察,主试人分析应试人所有可供判断的语言表徵,得出测试结果,评定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

总之,要从以下各方面全面认识测试实质:

1.在有限的测试时间里,应当尽量捕捉应试者可供判断的语言表徵。从这个意义上说,测试员应该反应迅速,分析入微。

2.测试员全面入微地掌握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的语言表徵,是正确判定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基础。

3.对应试者普通话水平(等级)的评定是语言表徵综合分析的结果。

4.既然测试中的语言表徵是一组言语行为的抽样,那么,测试中的语言表徵对测试结果来说,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5.语言表徵的综合分析大多表现为相对的参考量,很难成为绝对的确定量。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根本目的

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积极作用是推动全国普通话的普及,促进全社会普通话水平的提高。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不只要考虑测试的直接成绩,同时在宏观上要把测试工作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大新举措,要充分调动参加和通过测试的人员,运用他们的语言知识、技能,在教学或演播活动中带动和指导广大学生和听众学好普通话”(刘照雄,1994)。离开推广普通话的根本目的进行测试,就背离了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初衷,普通话水平测试就不可能健康发展,也就失去了生命力。

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该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凡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对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的,分别情况进行培训。”这一条款,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功能进行了强化,进一步明确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根本目的。

根据这一要求,在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时,应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等级标准,对不同人员提出适度的等级要求。

等级标准——是指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分为三级六等。这个标准是国家颁布的全国统一标准,是相对稳定的。现行的等级标准由国务院主管语言文字工作的部门于1997年作为部颁标准予以颁布,其他机构和个人无权作出任何更动,这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测试实施机构和测试员要严格执行等级标准,保证测试信度。

等级要求——是根据实际情况,政府对不同人员提出不同的等级要求。目前,对不同人员提出的不同要求,主要有:国家级、省级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应达到一级甲等,其他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不低于一级乙等;一般教师不低于二级乙等,语文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普通话教师和语音教师不低于一级乙等;国家公务人员不低于三级甲等。这是政府有关部门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这些等级要求是指“最低要求”或“普遍要求”,这就是除一级甲等称为“达到”外,其他等级要求用“不低于”(或称“以上”)这个字眼的用意。

我国语言状况和各类人员构成十分复杂。各地、各级主管部门要遵从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的基本等级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在原则上不低于国家要求的基础上,对同类人员区分不同情况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这首先要通过试点,对本地区、本行业、本部门提出具体的实施措施,并在实施中修正和调整,而不是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照办。否则一方面会损伤应试者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会造成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降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所确定的某类人员等级要求不太合理,或者虽对多数应试者要求适当,但仍有30%至40%的应试者无法达标。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做好测前培训,在实际测试中只得放宽测试等级标准,增加虚假达标人数,致使测试信度降低。这种做法背离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根本目的。值得赞赏的是,上海市在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和测试中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个方案区分不同年龄段,区分市区和郊区,区分原有在职的和新录用的人员,还规定了达标年限和百分比,并且要求持证上岗年份是在达标年限以后。这是科学地利用普通话水平测试来实现推普目标的做法。

要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根本目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结果反馈应该成为推广普通话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各级测试实施机构和国家级、省级测试员担负着一个使命,就是要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为各级政府语言文字工作决策作出正确的反馈。例如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推广普及普通话的现状;有关各类人员的普通话实际水平;应试者测试等级达标要求的确定是否恰当;以及各类人员普通话培训计划的实施和效果,等等。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类型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测试的行政实施分类、按照测试的功能分类、按照测试解释分数的方法分类(王晖,2010)。

(一)按照测试的行政实施分类

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区分:(1)按实施方式及对象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官方与非官方测试、强制性与非强制性测试、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测试、公开与非公开测试、大面积与小规模测试等。(2)按实施频度分类,可以分为一次性测试、定期反复性测试、不定期反复性测试和随机性测试等。(3)按试题卷本分类,可以分为固定卷本测试、组合卷本测试、分级卷本测试和自适应性测试等。

就实施方式及对象范围而言,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国家级考试,它具有官方组织、一定程度强制、非营利性、公共性和大面积等特点。就实施频度而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不定期反复性考试。就试卷卷本而言,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组合卷本考试。

(二)按照测试的功能分类

按功能,测试可以分为成绩测试、诊断测试、学能测试和水平测试。顾名思义,“普通话水平测试”名称本身已经清楚表明了其功能属性——水平测试,它着眼于测查应试人目前的语言成就和水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英文术语为“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有学者将“proficiency”译为“熟巧”。多数人讨论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认为它是测查应试人普通话规范程度(或标准程度)的测试,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也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其实,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是考察应试人一般语言能力不可忽略的两个要素。低等级的普通话重在熟练,也要求规范,而“熟练”是普通话入级的基本要求;中高等级的普通话除了要求熟练外,规范的要求更高。普通话的“水平”具体体现在应试人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标准程度)和熟练程度两个方面。

(三)按照测试解释分数的方法分类

按解释分数的方法,测试可以分为常模参照测试和标准参照测试。常模参照测试是以常模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测试。这种测试是把每个人的分数与所要比较的团体中的其他人比较,看其在受测人群中处于什么位置。标准参照测试是利用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来解释的测试,也就是把每个人的分数与事先定好的标准比较,看其是否达标或达到什么程度。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属于标准参照测试,它以统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作为所有应试人评分参照的准则。

仲哲明先生曾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1997)一文中,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类型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论证与分析,他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基本上属于目前比较通行的所谓标准参照性或者说达标性测试的范围,而不是选拔性的常模参照性测试。”

刘照雄先生(2004)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与相关部门经过多年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通过从中央到地方严密的组织才逐步推进的。从国家有关部委联合部署、推动,到国家专项法律明确规定实施,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已经通过实践的检验,成为目的、性质明确,信度和效度可靠,以及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的国家确认的专门考试。”“我们大体上把普通话水平测试类比为标准参照测试这个类型,但是,我们有自身的界定,即依据明确的标准(普通话的标准只有一个)和科学划分的等级(达到标准的程度),进行达标评价的测试体系。”

03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已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定性为“标准参照性考试”。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与范围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

(一)测试实施之初对测试对象的限定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新启动的语言测试,因此在测试工作开展之初,国家语委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和范围的划定是非常小心谨慎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994)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对象的定位是:“中等以上文化程度,能听会说普通话,普通话相对比较标准人员。”从这一划定的范围出发,教师,播音员,师范院校毕业生,电影、电视剧演员和配音演员等属于文化程度较高、普通话水平相对比较高的人员,可以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

刘照雄先生在《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简论》(1994)一文中明确指出:“这种测试的设计包含着以下几个前提条件:(一)应试人的母语(第一语言)是汉语;(二)应试人一般通晓汉语书面语;(三)应试人不仅能听会说普通话,而且他们所从事的职业要求他们必须能说标准的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因此,这种测试跟学习和掌握第二语言的测试有明显的不同。”

1994年10月,国家语委、教育部、广电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规定:“有必要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岗位的人员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逐步实行普通话等级证书制度。”刘照雄先生在《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简论》一文中继续强调:“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定要跟工作的实际需要联系起来,先在急需开展的行业、部门或系统中进行,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扩大范围,工作要适度。”1996年,刘照雄先生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构想与实施》中重新强调了这一观点,并且作了进一步阐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初构想,曾经把这种测试设计为对一切社会成员的测试。这种构想不但在操作上不分缓急、轻重,而且也难以实现普遍的效用。从我国推广普通话的进程来看,广大操方言的人还处在普及普通话的阶段,只是在一些行业的层面上具备了提高的条件。现阶段还不可能也不必要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普遍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这一设想的实际含义就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对象应是普通话水平达到或要求达到二级或一级的人员,这也是94版《大纲》适用的范围与对象。

1997年,仲哲明先生在《语言文字应用》杂志上发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一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第一,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应试人的母语标准语水平测试,不是外语测试。第二,是语言运用能力的测试,而且主要侧重在语言形式规范程度的测试,……第三,应试人都是有一定文化的成年人,一般都已经掌握全国统一的普通话书面语。”

仲哲明先生认为,测试对象范围的确定必须慎重。从理论上讲,既然要普及普通话,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已从最低到最高规定了三级六等,似乎人人都应该测一测。但是从实际需要看则不然。推广普及普通话,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有责任,一定要认真搞好。学讲普通话,人人有责,但不是人人必测。究竟哪些人必须通过测试,哪些人可测可不测,哪些人不必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仲哲明先生认为,按当时的规定,首先开展测试的是两个使用语言的“大户”——教育部门和广播电影电视部门,而且要把国家公务员(含公检法系统的人员和享受公务员待遇的党群机关人员)也列入首批测试对象。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地方,也是推广、普及普通话的基本阵地。做好学校的普及普通话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运用普通话的水平,对在全国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具有战略意义。《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用普通话教学是教师的必备条件,所以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有比较高的要求。广播影视等媒体应当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最好的语言教师,播音员、节目主持人、电影电视剧演员,他们的语言对全社会正确使用祖国语言具有示范作用,对他们应有更高更严的要求。至于国家公务员,他们的身份和岗位职责要求他们应当能够正确使用国家通用的语言,并在这方面为广大群众起表率作用。他们是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规范化的“龙头”,对他们也应有较高的要求。教师、播音人员、公务员完成本职工作的主要职业工具是语言,他们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各自扮演重要角色,一个是基础,一个是示范,一个是表率,他们语言运用水平的高低对整个社会的语言生活和语言的规范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这三类人员(主要是50岁以下的中青年)列作必测对象是他们岗位工作的需要,也是推广、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需要。

仲哲明先生同时也认为,为生产、生活服务的广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情况比较复杂。普通话是他们基本的服务用语,这是共同的。不过,作为服务行业的服务用语,除了少数职业(如邮政电信人员、讲解员、导游等)外,普通话的水平不必要求很高,能相互沟通不发生误会即可。现代社会语言生活客观上呈现多元化趋势,面对各式各样服务对象的服务人员,你不能要求他只讲普通话,同样他也无权要求服务对象必须会讲普通话。一旦遇到不懂普通话的客人,最好是在需要用方言时讲方言,需要用外语时讲外语。理想的状况是,服务人员掌握服务用语的语种(含方言)越多就越能适应客人的多种需要。因此,在第三产业各行各业中,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要抓紧,但是测试可以归入可测可不测一类。如果有些部门或行业认为开展测试对本部门本行业推广普通话有利,对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那么经过申请批准,可以进行测试。如果认为经过推广工作,本行业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已能满足岗位工作的需要,不必测试,那么也可以不测。

同时他认为,上述几类以外的人员则完全没有必要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

(二)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有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的颁布实施,也由于普通话水平测试树立起的良好社会声誉,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社会认可度迅速上升,测试范围也随之迅速扩大,要求参加测试的人员越来越多,测试人员涉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广泛,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订工作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

经过几年的反复酝酿,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第16号令《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五条对应接受测试的人员作了如下调整:

1.教师和申请教师资格的人员;

2.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

3.影视话剧演员;

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5.师范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影视话剧表演专业以及其他与口语表达密切相关专业的学生;

6.行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应该接受测试的人员。

第十七条规定:社会其他人员可自愿申请接受测试。

第十八条规定:在高等学校注册的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可随所在校学生接受测试。

这样,实际上就将测试对象扩大到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规模宏大的主观性测试

语言测试可以分为客观性测试(objective test)和主观性测试(subjectivetest)。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主观性测试。说到“主观”“客观”,人们容易从哲学的层面去理解,自然觉得“客观”总比“主观”好,对语言测试来说却并非如此。

是“主观性测试”还是“客观性测试”,这是从测试评分方式上对语言测试性质分类的归属认定,而并非对某一测试整体优劣的评价,更不是由评分者主观愿望决定的。“任何考试都要由命题人员来确定测试目的、要求和范围,并根据应试者的具体情况和举行测试的客观条件来决定测试的内容和测试方法,这一切都是主观的。只有在评分方法上才有主观和客观的区分”(杨钟琳,1996)。

普通话水平测试全部采用口试。测试过程是主试人与应试人面对面的直接测试。也就是说,整个测试评分过程是主试人对应试人作答情况作出主观判断,这是比较典型的主观性测试。语言测试中主观性测试的主要优点是容易测试出应试者的实际语言能力,特别是语音规范即语音标准程度。从这点上看,主观性测试明显优于客观性测试。由于客观性测试试题答案是固定的、唯一的,因此节省人力、物力,评分比较简单,评分结果稳定。而主观性测试评分过程是由主试人主观判断,尽管有评分标准,由于评分者主观看法、观点、印象以及自身的语言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而容易出现评分差异,影响测试成绩的稳定性。测试的稳定性、可靠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测试信度”。因此,主观性测试不仅要提高试卷信度,还要提高评分者信度。评分者信度,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而言,我们称为“测试员信度”。这一点,宋欣桥先生在《略论普通话水平测试员信度》(2001)中作了以下阐述。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主观性测试,要提高测试信度,我们面临的困难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从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从宏观的角度分析,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必须全国统一。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研制之初就有人明确提出这个观点(孙修章,1992),测试实践也证明这是必须强调的关键问题之一(刘照雄,1994;仲哲明,1997)。1997年国家语委发布的《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普通话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在这个问题上各省不得各自为政,目前仍然需要进一步强调。

第二,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必须全国统一。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全国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统一大纲。测试内容、评分标准就必须依据这个大纲。在初创时期,各省根据本地区的情况作出补充和微调,不少方面是对原大纲的丰富和发展,也积累了可贵的经验,但也有缺乏依据的任意性成分。随着测试的深入发展,国家将提出修订意见,进一步完善大纲。这是统一全国测试内容、评分标准的理想时机。当然,大纲修订之后,国家主管部门也有必要对测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实施作出解释,并为各省在执行中留出具体实施调整的限定空间。

从局部微观角度上分析,要增加测试信度,关键要排除三个“不一致”(李莜菊,1997):

第一,排除考场之间的不一致,包括不同场次之间的不一致,提高考场之间的一致性。需要加强对考场的监控,做好测试员的优选和合理搭配,加强考场测试成绩的总体复核复审。

第二,排除测试员之间的不一致,把评分差异控制在正常的范围内(宋欣桥,1998)。

第三,排除测试员自身的不一致,即避免评分前后不一致和同类问题评分不一致,以及评分忽高忽低等问题。

三 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的必要条件

我们已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大规模主观性测试提高信度的困难,现在有必要探讨一下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的必要条件。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一)统一认识,统一评分标准

测试实施机构和测试员要充分认识普通话水平测试对推动普通话普及和提高的意义,要努力维护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要遵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和测试大纲,这是提高测试信度的保证。

(二)重视对测试员的培训和再培训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决定了我们不仅要提高试卷信度,同时也要提高测试员信度。测试员培训是提高测试员信度的重要环节。

1.重视测试员资格考核

培训测试员不可能从最基本的语言常识讲起,培训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参加测试员培训要有个基本条件。测试员只有省和国家两级,入选资格的起点应该较高。测试员最基本的专业条件:具备大专以上学历;自身普通话口语水平达到一级乙等;有较高的语音分辨能力。有关文件还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测试员首先要根据规定的条件进行选拔,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才能获得测试员资格。

无论省级测试员还是国家级测试员都要严把考核关,坚持标准,宁缺毋滥。

2.省级测试员和国家级测试员在培训内容方式上应该有所不同

省级测试员培训应该重视系统的测试能力的基础训练,包括对测试大纲的理解,以及语音分辨训练、分项评分训练、综合评分训练、定量定性训练等各种专项训练。培训内容应以评分操作训练为主。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应同测试有紧密关系,内容尽量精练而有针对性。培训中对学员的普通话口语水平的提高要有所指导。提高学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对学员胜任测试工作有直接的作用,培训应包括字词正音训练、朗读基础技能训练、说话基础训练等。

国家级测试员培训则应有所不同。测试员的基础训练已不是这类培训的主要任务。培训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一认识;二是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认识,是指通过培训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目的,树立维护国家级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的责任感,同时能奠定一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科学理论基础。统一评分标准,是指通过培训进一步明确国家等级标准、各项评分要求,达到全国统一测试内容、统一评分标准的理想境界。通过培训,尽可能为学员解答在实际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培训还为交流各地测试经验提供了方便条件,使国家级测试员培训班成为研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教研基地。

3.测试员必须进行再培训

无论是省级测试员还是国家级测试员,经过几年的测试工作后应该接受再培训,以适应测试工作发展的需要,这一点需要强制执行。测试员的再培训应包括:了解测试工作新进展;深化语言测试理论;解决测试中的焦点问题、疑难问题;接受有关部门的测试工作实绩考核和续聘。目前,已经有不少省市举办测试员再培训,这符合科学的发展,应该逐步形成制度,做到年年有交流,隔年有考核。

(三)优选适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员组合评分方式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测试组执行测试任务。测试组由三人或双人组成。测试员除复审复核外一般不单独执行任务。任何级别和资历的测试员都无权以个人身份单独为应试者测试,更无权决定应试者的成绩和等级。

十几年的测试实践证明,采用三人或双人独立打分,必要时加入第三位测试员的评分方式比较适合普通话水平测试。从一般意义上说,通常采用三人测试组比双人测试组测试信度高。不过,只从测试组组成人数上比较还不全面,还要从评分的方式上看。采用双人组或三人组测试,还分为“商议打分”和“独立打分”两种形式。过去的语言测试已经证明,“双人商议打分”比“双人独立打分”信度低,常常出现各执一词、争执不休的僵持局面,或是出现迁就评分的现象。相比之下,“商议打分”浪费时间,效率低。事实上,“双人商议打分”与“单人有控制评分”信度相差无几。

从提高效率的角度,采用双人独立打分比较经济,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信度。但同时要解决双人评分不一致时如何处理的问题,如出现不同等级的评分或评分差异较大等情况,解决的办法是在必要时请第三位测试员加入,以这三位测试员中的两个相同等级测试结果的成绩为准。当然,也可以通过复核复审解决此类问题。

应试人的最后成绩应该如何确定?是按其中高的分数确定,还是按低的分数确定?在相同等级分数段内,双人组以两名测试员各自独立打分的平均分值为应试者的最后成绩;三人组则以三名或两名(属多数)测试员相同等级的各自独立打分的平均分值为应试者的最后成绩。要说明的是,这两名或三名测试员在独立评分后的个体评分结果应受到尊重,不受职务职称、年龄资历、国家级还是省级等条件左右,有保留自已评分结果的权利。但同时测试员又应该依照测试的有关规定接受复审复核。

三人组成测试组对测试信度更有保证。可以用于特定的测试群体,如对国家级测试员的考核,对省级、国家级广播电视系统工作人员的测试,对港澳及境外人员的测试,以及各地考核测试员等。新测试员上岗的实习阶段,也可以采用包括新老测试员在内的三人组合测试组执行测试任务。“以老带新”,保证测试信度。

(四)控制每日的测试量

每日测试量(人数)是由测试内容所需要的时间决定的。

依据1994年测试大纲规定的测试内容:单音节字词;双音节词语;选择判断;朗读;说话。按限时依次计算:3分/3分/3分/4分30秒/3—4分,总计17分30秒。按照2004年实施纲要规定的测试内容: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选择判断;朗读短文;命题说话。按限时依次计算:3.5分/2.5分/3分/4分/3分,总计16分。实际测试一个应试人的时间约15分钟。有的省市采用四项测试内容,约12—13分钟,扣除应试人进场、离场时间,以及安排测试员一个单元(半天)一次小憩时间,一个测试组每小时可以测试4—5人。按每日8小时计算,实际测试人数为30—40人。口语测试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特别是集中测试二级或三级水平的应试人时,量化评分极为辛苦,考虑到测试员身体的承受能力,每日测试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为宜(每日极限数在40人以内。如集中测试以三级水平为主的应试人时,一般应控制在每日22—28人)。

每日测试量直接影响到测试的信度,这是普通话水平测试比较突出的问题。某些测试机构为了突击任务或追求经济收益,要求测试员超负荷工作,造成测试员过度疲劳,或测试员采用减少测试内容等的取巧方法应付,致使测试信度降低,难以保证测试质量。

(五)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四种保证信度的条件外,还有以下几种需要控制的因素:

1.考场地点集中。测试地点分散难以控制考场,也难以保证考场之间的一致性。应创造条件尽量使考场地点集中,这对保证测试信度是有利的。

2.应试人身份不为测试员所知。当应试人的身份为主试者知晓后,或多或少会影响测试员的评判,特别是知道应试者的达标“生命线”后,极易左右测试员的评判。我国现阶段测试是分行业进行的,常常是一类人一类人地进行,这对保证信度极为不利,应该充分注意到这个问题。

(3)随机分派测试员,随机分配评判对象。在测试现场,测试员和应试人才见面知晓,有利于提高测试信度。随机分派测试员、随机分配评判对象是最为可行的有效办法。因此,在测试前,测试员分组名单、应试人所在考场名单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采取保密措施。总之,主观性测试信度对规模较小的测试比较容易控制,而规模较大则难以控制。如何提高大规模主观性测试的信度是世界语言测试的一大难题。普通话水平测试规模之宏大是世界各类语言测试难以相比的。我们可以这样说,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大规模主观性测试的一个伟大实践。从总体上看,我国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较高。不仅试卷信度如此,测试员信度也是如此。只要我们努力关注理论研究与科学实验的结合,以及培训与测试的结合,就有理由相信,我们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个难题,为世界语言测试的科学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一 早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认识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定位,有一个认识和发展的过程。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表述为“是应试人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这里的“标准”实际上主要是从“规范”的角度来说的。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主编刘照雄先生在《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普通话水平测试简论》(《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4期)一文中是这样表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是对说汉语方言的人学习和使用普通话(标准语)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和评定。”此说法除了对“标准程度”的内涵进行解释以外,还对测试对象进行了限制。仲哲明先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若干问题的讨论》(1997)一文中认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检测”。这一表述将“标准程度”改述为“规范程度”,是将评判的“标准”进行明确化的一种提法。

以上两种解释都从测试的对象与测试的目的两个方面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进行了解读。当时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定位仅限于对应试人说普通话“规范程度”的检测,“熟练程度”则几乎不在测试要注重的范围之内。

二 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再认识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国家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逐步深化,普通话水平测试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也拥有了良好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因此,应试人的范围开始扩展,逐步由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教师、师范专业学生等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校大学生、公共服务行业人员等拓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港澳地区也受到广泛认同,国外、海外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多。在此形势下,教育部2003年发布的5号令《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已不再对社会人员、外族、外国人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限制。这样,测试范围急剧扩大,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开始向低等级延伸,这就需要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进行重新定位。

鉴于此,2003年10月公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明确提出:“普通话水平测试测查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对照94版《大纲》,我们不难发现,03版《大纲》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的表述增加了内涵,除了对应试人的身份进行开放性的表述,不再进行限制外,还从测试内容、测试目的和测试类型三个方面对测试的性质进行了阐述。

在测试内容方面,03版《大纲》将其具体化为“规范程度”、“熟练程度”。众所周知,“熟练”是说普通话的最低层次要求,进入三级的普通话应达到熟练的要求,因此,这一表述一方面完整地阐述了三级六等的内涵,从真正意义上涵盖了三级普通话的定义;同时也是对应试人水平等级覆盖面扩大的一种承认。这是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性质以及推广普通话工作内涵的一个新的拓展。刘照雄先生认为,由于社会的发展和语言规范化的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定要测试应试人说普通话的规范程度,这个规范既包括语音的规范、词语的规范,也包括表达习惯的规范。这对评定高等级普通话尤其重要。而熟练地表达是属于推普的最低层次的要求,也是应试人需要测试并确定能否进级的范围。

三 进一步明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

一种科学、实用的语言水平考试应当具备这样的条件:能够对适应某种需要所应达到的语言水平作出科学的界定;能够较为准确地测量出测试对象的实际语言水平;能够对教学发挥积极的反馈作用(刘镰力,1997)。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种语言水平考试,也达到了以上条件,同时还达到了积极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但作为有法可依的一种国家级考试,对性质定位的不恰当肯定会对测试本身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不利于测试工作的正常进行。

何谓“性质”?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性质”是指“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语言测试,解释其性质也理应与其他的语言测试相比较。

比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测试对象的定位;二是测试的方式;三是测试时的参照系;四是测试的目的与地位。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是明确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其中对应接受测试的人员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有关条款作了明确的划分。

普通话水平测试采用口试的方式,基本着眼点是测量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是否达到了规定等级,达到了哪一级标准。因此它是一种大规模的主观性测试。同时,由于它实行统一大纲、统一设计、统一命题、统一施测、统一评分,因此是一种标准化考试。这种标准化考试符合美国心理学家葛莱塞(Glaser)在1963年提出的以标准为参照的测试(criterion-referenced)类型。即通过将考生测试时反映出来的实际知识能力与所要求达到的知识能力标准相比较,对考生的水平作出评价。在这种类型的测试中,有几项参照标准是十分明确的:一是评定的等级标准(三级六等)是明确和规范的;二是评定时的语音、词汇、语法标准是明确的;三是评分标准是明确的;四是试卷的拟定是标准化的;五是测试的大纲、内容、试卷、方式、证书等是明确和统一的。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标准参照的主观性测试。

据此分析,我们可以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作如下表述: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种测试对象广泛、测试参照标准明确、采用纯口试和主观性评价方式、有法律作依托的国家级考试。测试的直接目的是评定应试人的普通话规范程度、熟练程度,认定其普通话水平等级;根本目的是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性质决定了测试的内容与方法、测试适用的范围与对象。

同时,测试对象与范围的明确化也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正确定位。而对测试对象、性质及测试方式的确定,标志着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在走向规范与成熟。

四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级考试

普通话是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推广普通话的重要举措。

早在1955年12月,我国召开了在语言文字工作上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这两个会议的文件和报告为在全国进行汉语规范化、推广普通话工作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明确了“普通话”的科学含义,确定了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措施。1958年,周恩来总理作了《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的重要报告。这个报告的论述成为后来几十年推广普通话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性经典文献。50年代,我国政府确立了“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的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并于1992年调整为“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确定了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以上事实说明,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实际上已经奠定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基础。1982年,“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条款写入我国宪法,更加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与此同时,我国语言研究工作者开始专门探讨普通话水平等级标准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问题。从那时至今已经有近30年的时间,普通话水平测试也同其他语言测试一样,经历了较长的探索、定型的时期,逐步走向成熟。1986年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大会主题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第一次在国家正式文件中论及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1988年底,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国家语委组成研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课题组。该课题于1991年通过专家论证,1992年由国家语委原普通话推广司印发各地试行,1997年国家语委正式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从1992年底开始,国家语委组织了专门的学术委员会和课题组,开始论证和编写《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用了三个年头,于1994年6月定稿,同年10月正式出版。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确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范围以及评分办法,成为全国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初创时期的重要依据,因此它具有不可抹杀的功绩。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影电视部发布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1994〕43号)。这个决定在我国推广普通话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于2001年1月1日正式实施。它“是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方面的专项法律,它体现了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科学地总结了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的成功经验,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作出了规定”。这项法律再次明确“国家推广普通话”(参见第三条),并载入了有关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条款。该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必须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人员范围。该法第三章“管理和监督”中的第二十六条还明确了对违反该法的处理意见:“本法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人员用语违反本法第二章有关规定的,有关单位应当对直接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由有关单位做出处理。”

普通话水平测试作为一种语言测试,写入国家法律,值得载入我国语言文化史册。普通话水平测试获此殊荣,说明它不是某个行业、某个机构、某个部门的行为,它是国家立法执法行为。国家各级政府机构、有关行业、有关部门在进行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时,要明确这种国家法律意识。该法第二十四条还规定:“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这个规定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执行全国统一的等级标准。

第二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

语言测试,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这组行为是表徵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行为作出推论(李筱菊,1997)。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标准程度的检测,它不是普通话系统知识的考试,不是文化水平的考核,也不是口才的评估。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的确定,必须符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的范围和要求。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

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就是把已确定的测试横向系统(测试的性质、范围、类别、试题结构、评分系统等)和纵向系统(测试的专业研究人员、测试员、工作程序等)结合起来,用文件的形式确认并公布。

一 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必要性

任何一项考试的设立,都必须按照实施考试的相关程序,制定并公布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为考试工作定下纲领,使考试工作有明确的依据。公布了大纲,考试就必须按照大纲进行,不能随便背离或偏离大纲。大纲的制定和公布,有利于考试的稳定,而稳定性正是信度中的必要因素之一。

对于应试人而言,公布大纲是为了让所有需要参加、希望参加或准备参加测试的人员对考试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认为,要使受试者按照考试的设计要求,公平地考出实际水平来,完全有必要让他们事先知道考试的内容范围、题型、要求以及评分标准。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制定

1994年,由刘照雄先生主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从而拉开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序幕。恐怕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竟由此一发而不可收,迅速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口语考试。

按照考试大纲的编制要求,我们来审视一下《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考试大纲,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内容:(1)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2)考试范围;(3)试题结构和评分标准(含样题);(4)考试的相关细则。

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3BYY010)的研究成果,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进行审定,很明显是一份学术成果。《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内含由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电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1994〕43号),包括总论,普通话语音分析,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普通话和方言常用词语对照表,普通话和方言常见的语法差异,常用量词的选择,朗读作品(1—50号),谈话题目50则等内容,另有《汉语拼音方案》等4个附录。

从内容上来说,《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已经包含了考试大纲应该包含的所有内容,而一些考试大纲不需要出现的诸如“普通话语音分析”“命题细则与方法”等内容也尽收其中,不可谓不详尽,但它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考试大纲。唯一可以作为参照依据的是,三部委《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的“附件一”《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按照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统一测试内容和要求。

所以,尽管《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没有展示国家语委的审定意见,也没有以国家语委的名义发布,但事实上这是一部由国家语委审定通过的考试大纲。

为了弥补某些缺憾,1997年,国家语委公布了《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1997年6月26日)。《管理规定》第十四条规定: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普通话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按照该标准规定,普通话等级自上而下分为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内分甲、乙两个等次。第十五条规定:国家语委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PSC)大纲》是全国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统一大纲。该大纲是编写普通话培训教材和拟制测试试题的依据,是实施测试、评定等级的依据,也是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的依据。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和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1994〕43号)的精神继续贯彻执行,其中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至此,《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作为考试大纲的地位才真正明确。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修订

尽管如此,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公布后,还是争议声不断。以至于从1996年起,国家语委就启动了《大纲》的修订工作。遗憾的是在这项工作启动后的很多年内,修订工作进展极其缓慢,工作既缺乏连续性,也缺乏严密的学术论证。直至2003年,在姚喜双教授和原《大纲》主编刘照雄研究员的主持下,新《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才得以研制成功并正式颁布。

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完全根据考试大纲的编制要求进行,符合一般规则。《大纲》由教育部、国家语委以文件形式公布(教语用〔2003〕2号),具体的考试内容、评分细则、数据统计等另行颁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由此,普通话水平测试正式进入了科学规范的发展阶段。

2003年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依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制定,具有权威性和科学性。《大纲》包括测试的名称、性质、方式,测试内容和范围,试卷构成和评分,应试人普通话水平等级的确定四个方面的内容,成为编制《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和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依据。

第二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与范围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和范围是由《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确定的。94版《大纲》没有明确规定测试的内容和范围,但同时发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按照国家语委组织审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统一测试内容和要求,即整本大纲都是测试的内容和范围。03版《大纲》则明确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是国家测试机构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这样的表述相对比较明确。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内容是依据普通话的内涵来确定的。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它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的内容。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标准程度的检测,自然也应该是测试这三方面的内容。

(一)语音

从普通话与方言的对比来看,语音的差别是最大的。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最大的困难是解决语音的标准度问题。因此语音测试无疑是现阶段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点。

普通话语音包括哪些内容?按通常的理解,普通话语音包括声母、韵母、声调、音节、变调、轻声、儿化等内容。这些内容可以通过应试人读字、读词、读文章、说话等方式反映出来。正因为如此,普通话水平测试设计了朗读字、词、文章,说话等方式来测评应试人的语音标准程度。

1.字、词朗读

94版《大纲》和03版《大纲》都设计了读单音节字词的题型,通过应试人对100个单音节字词的朗读,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读音的标准程度。

同时两份大纲也都设计了读多音节词语的题型(94版《大纲》称为“读双音节词语”),通过应试人对几十个多音节词语(合计100个音节)的朗读,测查应试人声母、韵母、声调和变调、轻声、儿化读音的标准程度。

2.短文朗读

94版《大纲》和03版《大纲》都设计了短文朗读的题型,通过对一篇400多音节的短文的朗读,测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作品的水平。在测查声母、韵母、声调读音标准程度的同时,重点测查连读音变、停连、语调以及流畅程度。语音在评分中占了很大比重。

3.说话

94版《大纲》和03版《大纲》都设计了说话的题型。说话都采用单向说话的方式,其中语音的分值占20分,为总分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选择判断”题项中,语音也占有一定比重。

(二)词汇

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中,词汇是仅次于语音的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普通话有自已独特的词汇系统,它以北方方言词汇作为基础词汇,同时吸纳其他方言区比较有生命力的词汇,并根据历史的发展,不断增加新词汇。

词是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单位,对应试人词汇规范程度的测试,主要可以通过无文字依托的即兴口语表达来完成。但由于测试时间的限制,即兴口语表达只有一定的量,无法完整地反映出应试人的词汇掌握情况,因此可以通过对应试人比较典型的普通话与方言词语的判断理解来辅助测定其词汇的规范程度。

但比较困难的是,由于一般词汇的变化速度很快,新词新语层出不穷,许多词汇已经在大众中流行,但国家尚未对其规范性作出判定,这样的词汇在测试中就较难下结论。

词汇的测试主要体现在“选择判断”项和“说话”项中。

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选择判断”题采用分列10组普通话与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的方法,测查应试人掌握普通话词汇的情况。“说话”是一种独白体的口语表达方式,是一种即时说话,最能反映出应试人使用词汇的规范情况。但现行的测试方式中,词汇与语法的规范情况的评判合起来也仅占5分(采用四项测试时,词汇与语法的规范情况的分值占10分),比例比较低。

(三)语法

语法与词汇存在着相同的情况。相对来说,语法是比较稳定的,但在日常口语表达中,口语语法变化形式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同样的语法现象有时可以接受,有时却不能接受。能接受的现象中有一部分属于修辞现象,有一部分需要借助于上下文来理解,有一部分属于新出现的时代语法。所以对语法的测评,难度反而要大于语音与词汇的测评。

因为语法的评判比较困难,所以现行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方式中,语法的评判比重并不大,主要的测评项有两项:一是在“选择判断”中,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常见量词、名词搭配表》列举10个名词和若干个量词,由应试人搭配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规范的10组名量短语;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5组普通话与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语序或表达习惯不同的短语或短句,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二是在“说话”题中,与词汇一起设置了5分的评分项(四项测试时,为10分)。

但是除了语音、词汇、语法这三个方面外,普通话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语调。语调是贯穿于整个句子、整段话中的抑扬顿挫现象。《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普通话语音分析”部分把语调称为是“人们在语流中用抑扬顿挫来表情达意的所有语音形式的总和”。这个表述显得有些笼统。

什么是语调呢?《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是这样解释的:“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快慢的配置,表示一定的语气和情感。”吴洁敏、朱宏达(2007)认为:“语调是语言节律的总和,它包括由音高、音长、音强乃至音色的方方面面形成的停延、节奏、重音,以及声调、句调、基调等在内的节律总和。”黄伯荣、瘳序东(1997)指出:“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许建章、王耀辉(1993)认为:“语调是说话的腔调,用来表达句子的意思和感情。语调的内容比较复杂,主要指一句话里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一般说来,它主要包括停顿、重音、快慢、升降四个方面。”胡裕树先生(1998)认为:“句子里,有的字后面要有一个小小的停顿,有的字要读得特别重一些。有的句子音高逐渐地上升,有的句子音高逐渐地下降。这些现象都跟句子的意思和说话人的感情有直接联系。句子里这种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由此看来,语调不仅仅是语音形式,还是一种语气,一种情感表达方式。语调是普通话的灵魂,因此对语调的评判理所当然应该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重要评分项。

但由于学术界对语调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反映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也出现了语调评判的模糊性和谨慎性。

94版《大纲》关于语调的评判主要体现在“朗读短文”项中。其评分标准是这样描述的:“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语调一次性扣分(问题突出,扣3分;比较明显,扣2分;略有反映,扣1.5分)。停顿、断句不当每次扣1分;语速过快或过慢一次性扣2分。”这里提出了一个“方言语调”的概念,并把“停顿、断句”“语速”和语调分开评判,结果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很多研究者认为,在没有弄清楚“普通话语调”的内涵的情况下,贸然提出“方言语调”概念是不妥的。由于对“方言语调”的理解差别较大,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评分中,这一评分项评分结果差别也较大。鉴于此,03版《大纲》将“方言语调”改成了“语调偏误”,这是一个比较明智的提法。把“方言语调”改为“语调偏误”,无疑更准确地说明导致语调发生偏误的原因不仅仅限于母方言的影响。语调中存在着较多的等价手段,如扩大时域、加大时值、前加停顿、改变音色等,都能突显出来。语调运用中,人们有较大的选择馀地,同样采取扩大调域的手段,在一定范围内程度不同的调整都是合理的,即选择运用有一定的动态范围。另外,语调为满足不同语境的规定和结构,适合表达上的需要,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见对语调把握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也因为如此,03版《大纲》要求对“语调偏误”“视程度”进行评判。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设计,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对象是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母语为汉语的人群。据此,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

1.提供了常用词语(词表),分[表一]、[表二]排列。[表一]根据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办公室和汉语水平考试部刊布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部分词语编制,共8455条。[表二]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部分常用词语,共15496条。这些词语能基本满足一般口语交际和正确朗读一般书面材料的需要,是词语方面的测试范围。测试时,分“读单音节字词”和“读双音节词语”两个测试项。其中,从[表一]中选用的词语占60%,从[表二]中选用的词语占40%。

2.提供了部分方言区与普通话不一致的常用词语和短句对照。测试时,选取部分用来测评应试者普通话词汇和语法的掌握情况。

3.提供50篇朗读材料按顺序编为1—50号,供朗读测试用。测试时,应试者随机抽两个号,确定其中一篇进行测试。

4.列举1—50个题目,作为说话测试的话题。测试时,应试者随机抽两个题目,确定其中一个话题进行说话测试。

2003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新修订的《大纲》(教语用〔2003〕2号),其中第二项规定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范围是国家测试机构编制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以国家语委的平衡语料库2000万字的熟语料为基础,按降频的顺序,选用其中30000条以前的词语为素材。经过操作,最后收入词表的共计17055条(语料原表里8000条以前的入[表一],共6595条;8000条以后的入[表二],共10460条)。选词完全采用词频的原则。但是,词表缺少了必要的人工干预,难免存在可以预料的负面影响。根据书面语统计的词频,往往会使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使用的词语在词频统计中“沉淀”(因频率低而处于低频区),词库越大这种情况可能越突出。《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在94版《大纲》列举的闽(福州)、粤(广州)、吴(上海)、湘(长沙)、客家(梅州)五个方言资料的基础上,增加了赣(南昌)方言。总计对比的词语有955条。《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与94版《大纲》相比,作了较多的分析和充实。语法差异增加到34项。必测的量词增加到45个,名词与相关量词的常用搭配关系列表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的编选从作品的年代、载体、体裁、作者,到作品的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语言文字的规范性都有明确要求,最后还要达到用字量和语音覆盖状况适合测试要求的条件。这最后一个条件是为了适应水平测试的特点专门设立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把94版《大纲》的50则说话话题综合为30则。命题的主要原则是:(1)话题尽可能开放、宽泛,贴近生活,让人有话可说;(2)话题尽可能避免交叉;(3)回避个人隐私;(4)尽可能避免引起说话人的情绪波动。

从多年的测试实践经验看,普通话水平测试适宜采用应试人单向说话的形式进行。因为说话测试项是限时的,用时不足将按规定扣分。如果主持测试的人员过多介入,会使计时不准。对话的形式,一方面时间不经济;另一方面主持测试的人员跟应试人交流的方式、内容存在变数,这会增加测试的难度和不稳定性。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

关于测试的方式,《大纲》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以口试方式进行”。从普通话水平测试定型设计起,经过多方面的实验和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检验,通过口试完全能够有效评估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听力测试一开始就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按照现行题型设计,既然通过口试能够有效评估水平等级,为了保证测试实施的可行性(面对全国广大地区和众多应试群体),笔试一方面不能代替口试,另一方面又非绝对必要,自然应该放弃。

第三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试卷

一 94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关于试卷构成的要求

(一)试卷构成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排除轻声、儿化音节)

要求:100个音节里,每个声母出现一般不少于3次,方言里缺少的或易混淆的声母酌量增加1—2次;每个韵母的出现一般不少于2次,方言里缺少的或易混淆的韵母酌量增加1—2次。

字音声母或韵母相同的要隔开排列,不使相邻的音节出现双声或叠韵的情况。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要求:50个双音节可视为100个单音节,声母、韵母的出现次数大体与单音节字词相同。此外,上声与上声相连的词语不少于2次,上声和其他声调相连不少于4次,轻声不少于3次,儿化韵不少于4次(ɑr,ur,i er,üer)。词语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项的集中出现。

3.朗读

从《测试大纲》第五部分朗读材料(1—50号)中任选。

4.判断测试

判断(一):根据《测试大纲》第三部分,选列10组普通话与方言说法不同的词语(每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由应试人判断哪种说法是普通话的词语。

判断(二):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抽选5个量词,同时列出分别可以与之搭配的10个名词,由应试人现场组合,考查应试人掌握量词的情况。

判断(三):根据《测试大纲》第四部分,编制5组普通话与方言在语序或表达方式上不一致的短语或短句(每组至少有两种形式),由应试人判定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形式。

5.说话

应试人根据抽签确定的话题,说4分钟(不得少于3分钟,说满4分钟主试人应请应试人停止)。

(二)试卷的分型和样卷

1.试卷的分型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按照应试对象的不同分为I型和Ⅱ型两类。

I型卷:主要供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申请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外籍或外族人员使用。

I型卷的出题范围是:

(1)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都从《测试大纲》第二部分的[表一]选编,其中带两个星号的字词占60%,带一个星号的字词占40%,测试范围只限于[表一]。

(2)朗读材料的投签限制在40个之内,依字数的多少减去字数较多的10篇。

由于当时普通话水平测试处于试行阶段,同时考虑到在校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大纲》规定:在1996年12月底以前,对中等师范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有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小学教师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也采用I型卷。

Ⅱ型卷:供使用I型卷人员以外的应试人员使用。

Ⅱ型卷的出题范围是:

(1)单音节字词和双音节词语按比例分别从《测试大纲》第二部分的[表一]和[表二]选编,选自[表一]的占70%,其中带两个星号的占40%,带一个星号的占30%;选自[表二]的占30%。

(2)朗读材料(1—50号)全部投签。

2.样卷

□I型卷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吵 北 爱 词 岸 半 加 读 埠 菜

灯 脆 动 兵 春 洗 鱼 下 炸 质

热 自 破 蛇 我 鞋 坐 助 杂 足

思 沙 许 芽 抓 跃 嘴 咬 税 头

搜 天 完 味 右 腿 小 暂 元 战

尊 专 香 庄 厅 翁 兄 争 损 真

弱 略 内 猫 所 驴 苗 流 门 老

您 乱 穷 金 矿 容 亲 胖 泉 评

青 让 群 君 枪 空 瓜 风 会 耕

黑 根 口 火 接 快 二 分 富 记以上100个字词,都选自[表一],其中带两个星号的60个;带一个星号的40个。

覆盖声母情况:b:4,p:3,m:3,f:3,d:3,t:4,n:2,l:5,g:3,k:4,h:3,j:5,q:6,x:7,zh:8,ch:2,sh:3,r:4,z:9,c:3,s:4,零声母:13(y:6,w:4,:3)

覆盖韵母情况:i:2,-i(前):3,-i(后):1,u:5,ü:3,ɑ:4,iɑ:3,uɑ:2,o:1,uo:5,e:2,ie:2,üe:2,ɑi:2,uɑi:1,ei:3,uei:6,ɑo:3,iɑo:3,ou:3,iou:2,ɑn:4,iɑn:1,uɑn:3,üɑn:2,en:4,in:3,uen:3,ün:2,ɑng:2,iɑng:2,uɑng:2,eng:4,ing:4,ueng:1,ong:3,iong:2,er:1。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皮肤 报纸 女儿 玻璃 罪恶

哀悼 烹调 名字 通商 大学

木匠 的确 年头儿 旅游 萝卜

天真 光荣 灵魂 功夫 开会

选举 家伙 小孩儿 敏捷 所以

教师 权限 率领 人质 群众

内脏 响应 完整 英雄 阐述

乘客 处理 玩意儿 愉快 政策

音乐 委员 有用 云彩 写作

参照 纤维 一会儿 挖掘 金鱼儿

以上50个双音节词语都选自[表一],其中带两个星号的30个(60个音节),带一个星号的20个(40个音节)。

覆盖声母的情况:b:3,p:2,m:3,f:2,d:4,t:4,n:3,l:6,g:2,k:3,h:5,j:7,q:3,x:8,zh:7,ch:3,sh:4,r:2,z:4,c:3,s:2,零声母:21(y:14,w:5,:2)。

覆盖韵母的情况:i:3,-i(前):1,-i(后):3,u:5,ü:5,ɑ:1,iɑ:1,uɑ:1,o:2,uo:4,e:2,ie:2,üe:4,ɑi:4,uɑi:2,ei:2,uei:4,ɑo:4,iɑo:3,ou:l,iou:2,ɑn:2,iɑn:4,uɑn:2,üɑn:3,en:2,in:3,uen:1,ün:2,ɑng:2,iɑng:2,uɑng:1,eng:4,ing:5,ong:4,iong:2,er:1。

含有6个轻声音节;儿化韵5个(tour,hɑir,yi r,hui r,yur);上声接上声音节3对,上声接去声、阳平音节8对。

(3)朗读

抽签选定朗读材料,从1—50号作品中选字数较少的40篇投签。

(4)选择、判断

1)从每组词中选出普通话的词语

①日里 日时 白天 日中 日头

②鼻 鼻子 鼻公 鼻哥 鼻头

③冰箸 棒冰 雪条 冰棍儿

④唔爱 勿要 不要 晤要

⑤苍蝇 乌蝇 胡蝇 蚨蝇

⑥屎窖 屎坑 厕所 粪坑厝

⑦吹牛 吹大炮 车大炮

⑧银纸 纸票 钞票 铜钿 纸字

⑨卵糕 鸡卵糕 蛋糕

⑩丢失 螺脱 唔见

2)正确搭配下面的量词和名词

住宅

把        裤子

白菜

根        学校

竹竿

棵        钥匙

毛巾

条        剪刀

柳树

所        冰棍儿

(例如:一条——鱼)

3)指出每组符合普通话的说法

①给本书我。/给我一本书。/把本书我。

②别客气,你走头先。/别客气,你走先。/别客气,你先走。

③他比我高。/他高过我。/他比我过高。

④这事我晓不得。/这事我知不道。/这事我不知道。

⑤你有吃过饭没有?/你吃过饭没有?

(5)说话

抽签选定题目,说4分钟。

□Ⅱ型卷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披 饿 街 歌 日 坡 雪 科 缩 册

麻 旅 季 池 利 思 砸 租 撇 奶

蛆 漱 碑 藕 镖 勺 雁 瞟 剜 臊

月 套 歪 跳 位 摔 药 岁 篮 桥

爹 怀 财 袄 拽 否 暂 钩 串 蚌

癣 闩 秦 碱 裆 邢 晕 脓 润 凝

电 夏 矿 软 先 准 信 人 花 群

罐 嫩 权 狂 翁 坑 巷 荒 绒 增

鳃 哑 哇 铐 釉 淌 庸 舔 迥 佛

奖 跟 寸 脏 冬 山 走 二 上 牛

以上100个字词中有70个选自[表一],其中带两个星号的40个,带一个星号的30个;另外30个选自[表二]。[表二]里单音节字词很少,为了反映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可以选取个别双音节词里的某一音节编题。

覆盖声母的情况;b:3,p:4,m:1,f:2,d:4,t:4,n:5,l:3,g:4,k:5,h:3,j:5,q:5,x:7,zh:2,ch:2,sh:6,r:5,z:5,c:4,s:5,零声母:16。

覆盖韵母的情况:i:4,-i(前):1,-i(后):2,u:3,ü:2,ɑ:2,iɑ:1,uɑ:2,o:1,uo:1,e:4,ie:3,üe:2,ɑi:1,uɑi:4,ei:1,uei:2,ɑo:5,iɑo:5,ou:4,iou:1,ɑn:3,iɑn:5,uɑn:5,üɑn,2,en:3,in:2,uen:3,ün:2,ɑng:5,iɑng:3,uɑng:5,eng:2,ing:2,ueng:1,ong:3,iong:2,er:1。

(2)读双音节词语50个

存在 窗户 抽象 尾巴 老板

同盟 聘请 恳切 扰乱 绿化

耳朵 苹果 纠正 承认 庄稼

耍弄 蘑菇 角色 暴虐 会计

大伙儿 非常 美好 否则 解放

隧道 快餐 脉搏 墨水儿 落选

左右 突击 批准 蜜蜂 有点儿

喧嚷 时光 小曲儿 司法 善良

边卡 汤圆 凉爽 俊俏 王冠

拥戴 琼脂 迥然 讹诈 昂首

以上50个双音节词语,选自[表一]的35个,其中带两个星号的20个,带一个星号的15个;另外15个选自[表二]。

覆盖声母的情况:b:5,p:3,m:6,f:5,d:5,t:3,n:2,l:6,g:4,k:3,h:4,j:8,q:9,x:4,zh:5,ch:4,sh:6,r:4,z:3,c:2,s:3,零声母:9。

覆盖韵母的情况:i:4,-i(前):1,-i(后):2,u:3,ü:2,ɑ:4,iɑ:2,uɑ:2,o:3,uo:5,e:3,ie:2,üe:2,ɑi:1,uɑi:2,ei:2,uei:3,ɑo:5,iɑo:2,ou:3,iou:3,ɑn:4,iɑn:2,uɑn:2,üɑn:3,en:2,in:1,uen:2,ün:1,ɑng:6,iɑng:3,uɑng:5,eng:4,ing:2,ong:2,iong:2,er:1。

含有6个轻声音节;儿化韵4个(huor,shuir,diɑnr,qur);上声接上声音节4对,上声接去声、阳平、轻声音节共9对。

(3)朗读

从1—50号作品中抽签选定朗读材料。

选择判断和说话测试同I型卷。

二 03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关于试卷构成的要求

03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第三项规定了试卷构成和评分。

03版《大纲》保留了94版《大纲》五个测试项的格局。同时说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根据测试对象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免测‘选择判断项’。如免测此项,‘命题说话’测试项的分值由30分调整为40分。”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在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考核培训班一向使用免测“选择判断项”的试卷;而在对港澳地区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中一向使用包含“选择判断项”在内的五个测试项的试卷。这完全取决于需要,而绝对不是为了省事、省时。实事求是地说,免测“选择判断项”相对提高了测试的难度。如果确定得不恰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试的信度。

(一)试卷构成

试卷仍包括五个组成部分,满分为100分。

1.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音节,不含轻声、儿化音节;限时3.5分钟,共10分)

要求:

(1)字词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带*的字词占40%,不带*的字词占30%);另外30%选自[表二]。

(2)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不超过6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个别韵母另有提示),不超过4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

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词表累计出现的3.1万多个音节(以此项资料为主)和60篇朗读作品里声母、韵母出现的统计资料,声母、韵母的选定数应该有相对的幅度。

声母选定的幅度(按在词表中出现的比例和培训、测试的需要分档排序):

6—3次——零声母 d l j q x zh ch sh

5—3次——b m f t g h z

3—2次——p n k r c s

韵母选定的幅度:

4—3次—— i,u,iɑn,ing,ɑn,-i(后),ong,ɑo,ɑng,e,eng,uei,ɑi(以上

共13个韵母)

3—2次—— en,iɑo,uɑn,in,ou,ɑ,ü,uo,-i(前),uen,iou,ie,iɑng,ei,

uɑng,iɑ,üe(以上共17个韵母)

2—1次—— uɑ,o,üɑn,uɑi,iong,ün(以上共6个韵母)

1—0次—— er,ueng(以上共2个韵母)

计算机拟卷程序应符合上述要求。在对计算机拟制的试卷进行必要的人工干预时,允许个别(一定是个别的)变动声母、韵母的出现次数。

(3)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其中含双音节词语45—47个,三音节词语2个,4音节词语1—0个;限时2.5分钟,共20分)

要求:

(1)词语的70%选自《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表一];30%选自[表二]。

(2)声母、韵母、声调出现的次数与单音节字词的要求相同。

(3)上声和上声连读的词语不少于3个,上声(在前)与其他声调(阴平、阳平、去声、轻声)连读的词语不少于4个,轻声词语不少于3个,儿化词语不少于4个(应为不同的儿化韵母)。

(4)词语的排列避免同一测试要素的集中出现。

3.选择判断(限时3分钟,共10分)

(1)词语判断(10组)

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词语对照表》列举10组普通话与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普通话的词语。

(2)量词、名词搭配(10组)

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常见量词、名词搭配表》列举10个名词和若干个量词,由应试人搭配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规范的10组名量短语。

(3)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5组)

要求: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与方言常见语法差异对照表》,列举5组普通话和方言意义相对应,但语序或表达习惯不同的短语或短句,由应试人判断并读出符合普通话语法规范的表达形式。

4.朗读短文(1篇,400个音节;限时4分钟,共30分)

要求:

(1)短文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中选取。

(2)评分以朗读作品的前400个音节(不含标点符号和括注的音节)为限,但应试人应将第400个音节所在的句子读完整。

5.命题说话(限时3分钟,共30分)

要求:

(1)说话话题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用话题》中选取。由应试人从给定的两个话题中选定一个话题,连续说一段话。

(2)应试人单向说话。如发现应试人有背稿、离题或说话难以继续等表现时,主试人应及时提示或引导。

(二)样卷

03版《大纲》不再对试卷进行分型,所有试卷都为同一类型。以下是一份人工拟定的样卷。

1.读100个单音节字词

*飞 *定 *口 *全 *社 *虫 *足 *爱 愤 妥

彻 桃 狼 趣 恒 概 绢 腔 彩 熊

*美 *掉 *沟 *绝 *中 *常 *早 *院 帆 尔

幕 霞 旬 跪 裘 肩 滑 筛 瞟 歪

*皮 *蹲 *天 *家 *正 *茶 *自 *鱼 刷 勒

毡 豆 劳 蕊 狂 掠 伙 勤 搏 岸

*先 *风 *念 *机 *知 *竹 *人 *酸 竖 峦

迷 捶 翁 嫩 屡 轰 君 渴 滨 寸

*八 *破 *铁 *娘 *穷 *事 *水 *次 袖 滕

昼 鸣 宫 靴 瓜 槐 皇 炒 鳖 司

(标*的是[表一]里按频率排在第1—4000条之间的字词。正式试卷不标)

覆盖声母情况:

b:4,p:3,m:4,f:4,d:4,t:5,n:3,1:6,g:5,k:3,h:6,j:6,q:6,x:6,zh:6,ch:6,sh:6,r:2,z:3,c:3,s:2,零声母:7。

总计:100次。未出现声母:0。

覆盖韵母情况:

ɑ:2,e:4,-i(前):3,-i(后):2,ɑi:4,ei:2,ɑo:4,ou:4,ɑn:3,en:3,ɑng:3,eng:4,i:3,iɑ:2,ie:2,iɑo:2,iou:2,iɑn:4,in:2,iɑng:2,ing:2,u:4,uɑ:3,uo/o:4,uɑi:2,uei:4,uɑn:2,uen:2,uɑng:2,ong:4,ueng:1,ü:3,üe:3,üɑn:2,ün:2,iong:2,er:1。

总计:100次。未出现韵母:0。

覆盖声调情况:阴平:28;阳平:31;上声:14;去声:27。

总计:100。

2.读多音节词语(100个音节;其中含双音节词语45个,三音节词语2个,四音节词语1个)

*取得 阳台 混淆 光环 *手指 *干净 窗户 洒脱 夹缝儿

*儿童 *此外 女士 港口 沉醉 卑劣 *科学 便宜 没准儿

沙丘 *管理 *队伍 挖潜 侨眷 *快乐 包装 衰落 模特儿

奔跑 *晚上 *塑料 策略 日用 *群众 *分析 防御 名牌儿

*财富 扭转 加油 抢劫 *森林 *紧张 炽热 生字 *现代化

*应当 *委员 会轻描淡写

覆盖声母情况:

b:3,p:3,m:4,f:4,d:5,t:4,n:2,l:7,g:4,k:3,h:5,j:6,q:7,x:5,zh:6,ch:3,sh:6,r:2,z:2,c:3,s:3,零声母:13。

总计:100次。未出现声母:0。

覆盖韵母情况:

ɑ:2,e:6,-i(前):2,-i(后):4,ɑi:4,ei:2,ɑo:2,ou:2,ɑn:2,en:4,ɑng:5,eng:2,i:3,iɑ:2,ie:3,iɑo:4,iou:3,iɑn:3,in:2,iɑng:2,ing:4,u:4,uɑ:2,uo/o:3,uɑi:3,uei:4,uɑn:4,uen:2,uɑng:3,ong:2,ü:3,üe:2,üɑn:2,ün:1,iong:1,er:1。

总计:100次。未出现韵母:ueng。

其中儿化韵母4个:-engr(夹缝儿),-uenr(没准儿),-er(模特儿),-ɑi r(名牌儿)。

覆盖声调情况:

阴平:23;阳平:24;上声:19;去声:30;轻声:4。

其中上声和上声相连的词语4条:管理,扭转,手指,港口。

总计:100。

3.选择判断

(1)词语判断

请判断并读出下列10组词语中的普通话词语。

①如崭 现在 而家 今下 目下

②瞒人 边个 谁 啥侬 啥人

③为么子 做脉个 为什么 为什里 为啥 为怎样

④细小 细粒 幼细 异细

⑤后生子 后生崽里 后生家 后生仔 小伙子

⑥日里向 日里 白天 日上 日头 日时 日辰头

⑦婴儿 毛它 冒牙子 苏虾仔 婴仔 啊伢欸

⑧蚂蚁子 蚂蝇里 狗蚁 蚁公 蚂蚁

⑨这里 个搭 咯里 个里 呢处 即搭

⑩早上向 早晨 早间里 朝早 朝辰头

(2)量词、名词搭配

请按照普通话规范搭配并读出下列数量名短语。

例如:一(个 只 粒)人  一个人

量词:把 张 棵 支 扇 辆 条 间 头 所

名词:汽车 钥匙 桌子 钞票 树 笔 牛 学校 门 草

(3)语序或表达形式判断

请判断并读出下列5组句子里的普通话句子。

①他大约要两三个月才能回来。

他大约要二三个月才能回来。

②他好好可爱。

他非常可爱。

他上可爱。

③你去去逛街?

你去不去逛街?

④你矮我。

你比我过矮。

你比我矮。

你比较矮我。

你比我较矮。

⑤那部电影我看过。

那部电影我有看。

4.朗读短文

请朗读第12号短文。

5.命题说话

请按照话题“我的业馀生活”或“我熟悉的地方”说一段话(3分钟)。

三 新旧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关于试卷构成的比较

新旧版《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均规定,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五个部分构成,满分为100分。但在卷型设计与制卷要求、等级确定等方面均有所变化。

(一)试卷类型

94版《大纲》对试卷进行分型。94版《大纲》特别规定,对通过汉语水平考试(HSK)申请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外籍或外族人员使用I型卷。03版《大纲》不再对试卷进行分型。

(二)制卷要求

制卷方面,94版《大纲》在“总论”中有如下表述:“测试也必须采取有文字凭借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种方式进行。有文字凭借的部分要包括适量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检测项,各类题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要选取编制较好的试卷进行信度、区别度和难度分析,通过分析的试卷可以在测试机构内作为标准试卷推广使用,并逐步建立测试题库。”

03版《大纲》同样在《实施纲要》“总论”中阐述道:“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有文字凭借的测试相应分别体现语音、词汇、语法和阅读理解与朗读程度的检测,各类题目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无文字凭借的说话部分,全面(语音、词汇、语法)检测和评估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时所达到的规范程度。测试题目必须尽可能兼顾信度和效度的统一。按照《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规定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的要求,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国家题库,在计算机生成试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专业人员的干预,确实保证试卷的质量。”

两段论述的不同之处是:03版《大纲》明确提出了有文字凭借的朗读短文部分的检测目的和无文字凭借部分的检测目的,并对测试试题的信度与效度相统一方面提出了要求。另外一点就是将94版《大纲》要求人工制卷发展为要求计算机制卷(适当进行人工干预),并建立国家题库。

可以发现,03版《大纲》比较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注重试卷信度和效度的统一,特别是对第一、第二项的要求更加科学和合理,更加适用于计算机编程的需要。同时,03版《大纲》在语言的表述上更加注重规范,避免出现产生歧义或语义比较含混的语句。

(三)应试人等级确定

对于应试人的等级确定,94版《大纲》评分办法中有限制进级的条目。

第一题和第二题的评分有以下表述:“2.1和2.2两项测试(指第一题和第二题,加注),其中有一项或两项分别失分在10%的,即2.1题失分1分或2.2题失分2分,即判定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不能进入一级。”“应试人有较为明显的语音缺陷的,即使总分达到一级甲等也要降等,评为一级乙等。”

对第五题的评分有以下表述:“语音面貌确定为二档(或二档以下),即使总积分在96分以上,也不能入一级甲等;语音面貌确定为五档的,即使总积分在87分以上,也不能入二级甲等;有以上情况的,都应在级内降等评定。”

03版《大纲》删除了以上表述,只以总分来评定等级。

四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内容与范围的调整与分析

(一)词表词语的删减

03版《大纲》在“普通话(口语和书面语)常用词语”[表一]和[表二]的词语量方面作出了较大的调整。94版《大纲》[表一]的词语量是8438个,03版《大纲》[表一]的词语量是6595个,删减1843个。94版《大纲》[表二]的词语量是15418个,03版《大纲》[表二]的词语量是10460个,删减4958个。两项合计,03版《大纲》一共删减词语6801个,占94版《大纲》词语总量的28.51%。另外,94版《大纲》一共用字4014个,03版《大纲》一共用字3321个,后者比前者减少了689个字,占原用字总数的17.16%。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发现,03版《大纲》不论是词语量还是用字量都有较明显的减少。03版《大纲》删去了大部分的生僻词、方言词和不常用词,大大减轻了测试对象的负担。因为第一题的用字和第二题的用词,都是70%选自[表一]、30%选自[表二],所以这两道题的难度与词表词语的多少有直接关系。这种调整非常必要,因为这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识字比赛,不能因为太多的难字影响到应试者的成绩,而使考试变得不够客观。

(二)限定时间的改变

03版《大纲》规定:(1)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的考试,从原来的限时3分钟改为限时3.5分钟。(2)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的考试限定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减少到2.5分钟。

94版《大纲》第一题和第二题的考试限定时间都是3分钟。这个限定不是很合理。虽然这两道题都是100个音节,但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一题是读100个单字,字与字之间的停顿为99次;而第二题是读47—49个多音节词语,词语间的停顿最多是48次,比第一题少了49次。另外,因为第二题读的是多音节词语,词语的前一个字的声调因为变调,常常无法也不必读完整,如“美丽”的“美”的声调只要读半上21,不必读全上214;而第一题读的是单字,声调不受前后字的影响,所以要求每一字的声调都必须读得完全和饱满,如“美”在第一题里出现,就一定得把声调读完整(214)。所以,第一题和第二题虽都是100个音节,但前者却比后者要费时多。正因为如此,在实际考试过程中,第一题的超时现象比较常见。03版《大纲》把第一题的限时放宽到3.5分钟,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算是降低了第一题的难度系数。第二题的限定时间虽由原来的3分钟减少到2.5分钟,但由于第二题的时间原本就比较充裕,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增加考试难度。

(三)增加了词语判断的干扰选项

执行94版《大纲》时,普通话水平测试卷的第三题——“选择判断”一直被认为是最易得分的一道题。原因在于题目比较简单,题目单项分值较高。03版《大纲》对此作了专门调整,增加了“选择判断”前两个小题的干扰选项。第三题第一小题“词语判断”每小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普通话词语,其他都是方言词,如“日里向 日里 白天 日上 日头 日时 日辰头”,干扰性增加了,选择难度也就增强了。

03版《大纲》在这道题上加大了难度。原来的试卷这道题单项分值较高(每选对一处可得0.25分)、选择较易,出现了难度与得分不匹配的情况。03版《大纲》增加了难度,有效平衡了难度与得分的关系。

(四)加大了“量词、名词搭配”的选择难度

第三题第二小题的“量词、名词搭配”在94版《大纲》的试题中是5个量词配10个名词,难度不是很大,但分值却并不低,每搭配对一处(如“一把钥匙”)即可得0.5分,相比第一题每读对一个字(要求声韵调全部正确)才得0.1分,这样的分数来得太容易。所以03版《大纲》加大了第三题第二小题的“量词、名词搭配”难度,即变为10个量词配10个名词,干扰性更强,选择比原来难,体现了分数分布的合理性。

(五)减少了“命题说话”的话题数量“命题说话”的题目数量,94版《大纲》一共50个题目,03版《大纲》调整为30个。话题数量的大幅减少大大减轻了应试人的负担。因为说话限定话题数量越少,应试人考前准备的工作量也越小,考试难度也就越低。03版《大纲》的30个题目除了有一些是94版《大纲》的原题外,还有一些是在原题目基础上改动而成的。如94版《大纲》的“我最尊敬的人”“我最要好的朋友”到03版《大纲》变成了“我尊敬的人”“我的朋友”,因为去掉“最”的限定,话题比较容易展开,“说”的难度大大降低。03版《大纲》还注意避免话题的交叉与重复,把94版《大纲》中能够合并的话题加以合并,如原来的“我最爱读的小说”和“我最爱听的一首歌”被合并成“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通过这种方式归并了许多话题,减轻了应试者的负担。另外,03版《大纲》还增加了一些新的题目,如生活气息很强的“谈服饰”“购物(消费)的感受”“谈谈美食”等,以及具有时代感和时尚感的“我喜欢的明星(或其他知名人士)”“谈谈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等等。这些题目因为贴近生活,所以很能激起应试人“说”的欲望。

第四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库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库建设背景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题库建设是一种综合教育测量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多学科综合应用技术,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其基本内容和实施步骤包括:确定题库建设的理论基础;根据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确定测试的范围、题型、题量及测试方法;拟定编题计划;确立测试标准;命制题目;审定题目;拼组试卷;实施测试;评定并复查成绩;分析试题、试卷质量;搜集、整理、分析有关测试数据;确立测试规范;根据需要,组配命制若干套等值的规范试卷;检测教学效果,进行信息反馈,指导教学等。

题库建设的关键环节,是规范卷的研制。目前,国内外比较流行的题库建设理论有“经典测量理论”(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RT)。经典测量理论(CTT)以考生对题目的作答成绩作为真分数的估计值,并以此来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数值,其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是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等。这种理论的数据解释容易为人们理解,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它的最大局限在于,各种数据的获得有赖于考生团体样本的选取,抽样不当,就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项目反应理论(IRT)以考生对题目的作答概率为媒介,并以此来确定题目的难度、区分度等数值,其数学模型的主要参数是题目反应曲线的特徵参数。这种理论不受团体样本的影响,具有线性变换下参数估计的不变性,测试具有很高的精确性。但它的计算甚为复杂,有关数据的理解较为困难。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口语特点来看,采用CTT建立题库有着更为现实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采用CTT理论建立题库,关键是样本的选取一定要合乎规范,具有代表性。试卷样本必须有一定的数量,并且在平均分、各分数段的分布比例等方面应与试卷的总体尽可能相近,符合正态分布的原则,这样统计分析出的数据才有科学性、代表性。

从03版《大纲》看,有必要也有可能进行试题库建设。《纲要》的“总论”里,全面地贯彻落实了《大纲》的规定和要求。结合对《纲要》各个部分的分析,“总论”部分拟定样卷的数据含量提高了。同时体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思路。样卷根据声母、韵母在《词表》总音节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大致分别划分为四“档”。《纲要》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普通话词语表》共17055条(统计时根据17066条,定稿后词条有调整,引用原统计,误差在1‰以内),其中单音节字词3197个,双音节词语13404个(音节数26808个),三音节词语342个(音节数1026个),四音节词语123个(音节数492个);总计音节数约31523个(按31500个进行计算)。

一档声母——出现频率在6%以上的:零声母,j,sh,x;

二档声母——出现频率在4%以上的:d,zh,l,h,b,g,q,t,ch;

三档声母——出现频率在2%以上的:f,m,z,k,p,r;

四档声母——出现频率在2%以下的:c,s,n;

一档韵母——出现频率在4%以上的:i,u,iɑn,ing,ɑn;

二档韵母——出现频率在3%以上的:-i(后),ong,ɑo,ɑng,e,eng,uei,ɑi;

三档韵母——出现频率在1%以上的:en,iɑo,uɑn,in,ou,ɑ,ü,uo,-i(前),

uen,iou,i e,iɑng,ei,uɑng,iɑ,üe;

四档韵母——出现频率在1%以下(0.94—0.19—0.01)的:uɑ,o,üɑn,

uɑi,iong,ün,er,ueng。

根据《大纲》和《纲要》的要求,普通话水平测试题库将全部测试资料代码化,依照合理程序生成试卷,以进一步保证试卷的“等值”。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必要的人工干预,试卷的信度、效度有明显提升。这也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 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试卷的研制与实践

(一)命题方式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命题方式一般有个人单独命题和集体集中统一命题两种方式。个人单独命题的方式单从一份试卷来看还是有质量高的,若把不同的试卷放在一起比较,就会发现,由于拟卷人的不同,拟制的试卷存在较大的差别:有些试卷不规范,字词的总体覆盖面太窄,重复出现的字词太多。对这类试卷作统计分析,工作量大,事倍功半。

集中统一命题方式,除必要外,一个字词在甲卷出现了,就不在乙卷以后的卷子中出现。这种命题方式,各卷之间的字词覆盖面大体相等,又极大地减少了字词的重复。若干份这样的试卷汇总起来的数据,就能从宏观上展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总体面貌,展现普通话常用字词的总体数据指标,也能从微观上展现普通话每一常用音节、常用字词的数据指标,进而为规范卷的命制提供了宏观把握的尺度和微观运用的数据。但集体统一命题耗时耗力,成本过大,大量制作试卷仍不是科学合理的方法。

目前,制卷方法已有很大的改变,电脑拟卷已初显效果。电脑拟卷主要是拟定第一题、第二题的内容,需要做的就是将所有语料录入电脑,再植入相关程序(如声母出现频次,轻声、儿化词的出题条件等),一个指令,就可以生成一份试卷。但从目前见到的由电脑生成的试卷来看,仍需要进行适当的人工干预才可以成为有效试卷。

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普通话水平测试规范卷应当由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统一管理和发布。

(二)规范卷的题量和覆盖面

从理论上看,题目的数量越多,覆盖面越广,每个题目上的随机误差将相互抵消,测试的可靠性也就越高。但是,题量的增大会延长测试时间,给测试的可操作性带来一定的困难。在保证较广覆盖面和较好测试数据的前提下,选择一个适度的量是必要的。《大纲》规定:在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语这两部分中,各部分每个声母的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韵母不少于2次。这样,除个别情况(如ueng,er)外,每个声母至少考查了6次,每个韵母至少考查了4次,因而从数量上保证了较高信度的要求。有的声韵母,涵盖的汉字较少,在多套试卷中必然不断地反复出现。为使不同的规范卷完全相同的字词不至于出现得较多,对这些声韵母出现的次数,可作适当的调整。

作为规范卷的覆盖面,应该尽可能地大。从试卷的外观形式来看,单字、词语部分不应出现相同的字词,多音字应尽量避免在单字部分出现,某些字词在朗读篇目中不应过分集中,两个任选话题应有较大差别,朗读材料不应对话题有提示作用,以保证试卷有足够广的覆盖面,保证在相对较少的时间内考查到尽可能多的内容。《大纲》规定:单音节字词考100个音节,多音节词考47—49个词100个音节,朗读考一篇短文的前400个音节。在有文字凭借的材料中,总共考了600个音节,基本可以折算为600个字。最理想的规范卷是在这600个字中,覆盖汉语普通话的400个音节,不出现重复的字词,可是,试卷的命制实际上达不到上述要求。单字、词语部分的字词可以避免重复,朗读部分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词语重复的情况。

目前,由于朗读材料和命题说话话题的固定,“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几乎可以不用事先制卷,最要紧的是如何确定朗读文章和说话话题。事实上,作为一项测试,朗读材料和命题说话话题每年应有适当的变动,以保证试卷的内容信度。

(三)规范卷的特点

普通话水平测试与其他语言测试的主要区别在于它是完全的口语测试,具有语音标准的模糊性、成绩评定的主观性、测试方式的个别性等特点。规范卷必须符合口语测试的这些特点。

1.语音标准的模糊性

由于语音是一个连续的模糊变量,正确、错误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这给准确的评判带来一定的困难。区分发音正确、发音缺陷、发音错误是评判方法的一个重大改进,它符合语言发音模糊性的客观实际,能有效地避免许多有争议的发音,使成绩评定趋于合理,统计分析出的试卷信度也有较大提高。

2.成绩评定的主观性

虽然明确规定了正确、缺陷、错误这三种情况的评判尺度,但从实际操作看,由于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测试员对这些尺度的掌握不完全相同,会产生测评误差。对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主观性问题,一方面要通过加强测试员的培训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对测试员评出的成绩进行复查和必要的宏观调整,以求把成绩评定主观性的误差降到最低限度。

3.测试方式的个别性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口试,一套试卷在使用后即部分失去了保密的价值,既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和严肃性,也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个别性特点,决定了测试必须同时准备多套等值的试卷,试卷使用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和一定范围内继续保密。

第三章 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

第一节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

一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制定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的主要依据,是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基本依据。它的制定与实施,对现代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保证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非常重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了多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并陆续拟订了多种方案。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

1.北京市语言学会普通话等级标准研究小组的《普通话等级标准条例草案》(1982)。

2.陈章太的《略论汉语口语的规范》(1983)。

3.香港中国语文学会普通话测试研究小组的《普通话水平考试大纲(徵求意见稿)》(1985)。

4.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主题报告《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1986)。

5.辽宁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辽宁省教师汉语拼音及普通话等级考核方案(试行稿)》(1988)。

6.香港考试局的《普通话水平测试》(1988)。

7.河北师范大学的《普通话测试标准》(1988)。

8.孙修章等的《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992)。

9.戴梅芳主编的《云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1992)。

10.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附件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1994)。

11.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的《普通话水平考试》(1995)。

12.云南师范大学语言文字委员会的《普通话标准化考试大纲》。

在这些方案中,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广播电影电视部联合发出的《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国语〔1994〕43号)附件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特别受人关注。这个带有行政推广性质的《标准》经过几年的试行,逐渐为广大群众所熟悉,各地测试实施机构也积累了一定经验。实践证明,该《标准》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为使该《标准》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经国家语委再次审订,1997年12月5日,《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作为部级标准予以正式颁布(国语〔1997〕64号)。

二 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原则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是划分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全国统一标准。《标准》将普通话水平等级分为三级六等,即一、二、三级,每个级别再分出甲、乙两个等次:一级甲等为最高,三级乙等为最低。应试人的普通话水平等级根据在测试中所获得的分值确定。

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应当遵循一定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科学性原则

这是制定等级标准的最主要的一条原则。要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不同情况的普通话现象进行分析归类整理,按照一定的指标进行区分,能够恰当描述普通话实际水平的差别。

(二)客观性原则

对语言水平的评判不能只凭主观感受,定性需要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定量则需要客观、具体,有一定信度和量化,可以操作,可行性强。

(三)适切性原则

对每一个等级的描述都必须建立在大量数据的采集印证的基础上,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合理分级;再按照级内差别,恰当分等。级与等的区分应当便于掌握和处理。

(四)稳定性原则

等级标准的制定具有严肃性,需要经过一定的学术论证。经过学术论证的等级标准应当是稳定的,不能随意改动。根据语言相对稳定和语言生活实际情况而制定的等级标准,要管一个时期;只有在语言成分和语言生活发生较大变化以后,原订的等级标准才宜作相应的调整和修改。

(五)完整性原则

等级标准的描述应当包括语言诸要素及言语表达,即不仅要包括作为普通话概念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现象,还要包括在进行口语表达时的语调、流畅度、清晰度等要素。

(六)精准性原则

等级标准的表述语言要简明、严谨,用语准确,表述一致,便于称说。对于有争议的概念、尚不明确的定义不能随意加入,如“方言语调”;对于某些词语,要注意其内涵的区别,如“发音正确”与“发音准确”。

(七)目的性原则

等级标准的制定是为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普通话。因此,制定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应有利于调动人们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有利于普通话水平的全面提高。把普通话水平定为三级,那么第一级就是给人以榜样,让达标人保持最高水平,让一般人努力仿效;第二级给人以自信,让达标人继续鼓劲,攀登高峰;第三级给人以促进,让达标人多加努力,提高水平。

三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内容

作为部颁标准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测试总失分率在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语音标准,词汇、语法正确无误,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偶然有字音、字调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8%以内。

二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基本标准,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少数难点音(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等)有时出现失误。词汇、语法极少有误。测试总失分率在13%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较多(平翘舌音、前后鼻尾音、边鼻音、fu-hu、z-zh-j、送气不送气、i-ü不分、保留浊塞音、浊塞擦音、丢介音、复韵母单音化等),失误较多。方言语调不明显。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20%以内。

三级

甲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母发音失误较多,难点音超出常见范围,声调调值多不准。方言语调较明显。词汇、语法有失误。测试总失分率在30%以内。

乙等:朗读和自由交谈时,声韵调发音失误多,方音特徵突出。方言语调明显。词汇、语法失误较多。外地人听其谈话有听不懂情况。测试总失分率在40%以内。

四 普通话水平等级的基本特征

(一)三级普通话

1.一级普通话“一级”是代表普通话标准的级别,可以称为“标准级”。一级普通话具有以下特徵:

(1)语音标准。在朗读和自由交谈时,也就是说在进行口语表达时,语音系统不出现问题,符合标准规范,个别字音、字调允许出现误读现象。

(2)词汇语法正确无误。熟练掌握普通话词汇语法系统,在口语表达时,词汇、语法方面不出现任何失误。

(3)语调自然,表达流畅。即不出现任何带有方言性质的语调,语调的其他偏误也比较少,在听感上十分自然流畅,表明普通话水平已达到自然流畅的程度。

(4)失分率在8%以内,即得分在92分或92分以上。

2.二级普通话“二级”介于“一级”与“三级”之间,是相对标准或接近标准的级别,可以称为“比较标准级”。

二级普通话具有以下特徵:

(1)语音基本标准。即声母、韵母、声调遗留一类或两类成系统的语音错误或同时出现两类、三类成系统的语音缺陷现象。

(2)词汇、语法有少量的失误。在普通话词汇、语法系统的掌握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熟练性,口语表达中会出现带有方言性质的词汇、语法。

(3)带有方言性质的语调,但不太明显。在语气语调方面没有达到普通话语调的要求,使用普通话的熟练程度尚存在一定缺陷。

(4)失分率在8.1%—20%以内,即得分在91.9分以下,80分或80分以上。

3.三级普通话“三级”是学习和使用普通话的初级阶段,尽管不太标准,但通常我们会认为,说话人是在说普通话。可以称为“不太标准的普通话”。

三级普通话具有以下特徵:

(1)语音、词汇、语法同时存在明显的或较多的失误。语音的失误甚至已经超出常见的错误范围,有些词由于发音不准或使用方言的表达方式会让人难以理解。

(2)带有明显的方言性质的语调。

(3)失分率在20.1%—40%以内,即得分在79.9分以下,60分或60分以上。

(二)三级六等普通话

1.一级甲等“一级”是代表普通话标准的级别,“一级甲等”就是在“一级”内代表最为纯正的普通话的等级。我们说“普通话只有一个标准”,“一级甲等”就是这个标准的代表。

一级甲等普通话的基本特徵:

(1)没有明显的语音缺陷。一级甲等是纯正的普通话,不能出现明显的语音缺陷,更不能出现成系统的语音问题。评为一级甲等的人员在被测时,也会有失误,但这种失误只允许是极少的、偶然出现的,而且这种极少的失误不能集中在同一种类型上。在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如果其中一项同类“缺陷”问题反复出现5次以上,就可以基本认定是存在成系统的语音缺陷。偶然出现1—2次(即3次以内),不可断定为有明显的“语音缺陷”。同样,在“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中,语音失误量也不能达到5次以上。

(2)没有任何方言语调的成分。“方言语调”是指带方言性质的语调,这种语调成分只有在方言中有,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进入一级甲等的普通话口语中不允许出现任何方言色彩。

(3)语速正常,停顿没有错误。语速、停顿等是反映应试者朗读书面材料水平和口语表达流畅程度的主要方面之一。进入一级甲等普通话水平的应试人应当熟练掌握普通话,在测试中不允许在停顿方面出现明显的错误。在实际测试中,进入一级甲等的,也会有偶然出现停顿不当的情况,但一般不应是明显的停顿错误。

(4)不出现任何方言词汇、语法现象。这主要体现在第四项“选择判断测试”和第五项“说话”中运用词语、语法正确,在这方面不失分。《标准》对“一级”的表述,明确规定:“词汇、语法正确无误”,对一级甲等无疑应该严格要求。《大纲》在第五项“命题说话”的评分中规定:“词汇、语法偶有不规范的情况,扣0.5分、1分。”“词汇、语法屡有不规范的情况,扣2分、3分。”如果在此项失分,也很难进入一级甲等。

(5)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和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的失分率一般不超过5%。一级甲等的失误,常常出现在这两项测试当中。但失误率超过5%,即标志累积失分超过1.5分,进入一级甲等比较困难。由于不能保证其他三项不失分,这两项只有1%—3%的失分率,即两项相加失分最多不超过1分,才有可能进入一级甲等。

2.一级乙等“级”内的“甲等”与“乙等”的区分是通过一定失分“量”的划分出来的,而“级”与“级”之间的界线是在失分的“量”累积上产生的“质”的区分。一级乙等与二级甲等之间的界线实际上是一级与二级这两个“级”的区分。

一级乙等普通话的基本特徵:

(1)会出现成系统的语音失误。在等级标准中,一级要求“语音标准”是指普通话语音系统的标准,不包括偶然出现的语音错误,以及受方言影响遗留的非系统的语音错误。因此,存在一类或两类以上系统性的语音错误,或存在两类以上系统性的语音缺陷,从量化实际评分上看,不可能进入一级乙等。

(2)字音失误比例较低。在第三项“朗读”中字音错误失分在1分以内(即相当于10个字音错误,此处仅限于字音错误,不包括“漏读”的失分情况),声母或韵母的系统性语音缺陷,扣分不达到1分;在第五项“说话”的“语音面貌”中语音失误不超过10次,还是有可能进入一级乙等的。

(3)方言语调不明显,不出现带有明显方言特点的语调现象。在“朗读”测试项中,语调偏误扣分不能达到1分。

(4)词汇、语法规范,不失分。

(5)表达自然、流畅。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和熟练程度两个方面掌握得都比较好。在“朗读”项的“停连不当”“朗读不流畅”评分项中不应失分;“说话”的“自然流畅程度”评分项不失分。

这些基本特徵显示的是比较稳定的一级乙等普通话,92—93分的普通话会存在突破某一个特徵的现象。

3.二级甲等

二级甲等普通话上限与一级乙等普通话衔接,具有一级乙等普通话的某些特徵;下限与二级乙等普通话牵手,具有二级乙等普通话的部分特徵。

二级甲等普通话的基本特徵:

(1)语音基本标准。声韵调的发音基本标准,少数难点音有时出现失误。不出现成系统的语音错误,即使是涵盖常用字较少的声母和韵母,也不出现不会发音的现象。

(2)语调自然,表达流畅。方言语调不明显,在“朗读”测试项中,语调偏误扣分不能达到1分。在“朗读”项的“停连不当”“朗读不流畅”评分项中不失分;“说话”的“自然流畅程度”评分项不失分。

(3)词汇、语法极少有误。会出现使用方言词汇、语法现象,但数量极少,是偶然性的。

4.二级乙等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等级。达到这一等级,即可以称为“比较标准”,因此也成为许多行业的达标等级。

二级乙等普通话的基本特徵:

(1)语音不太标准。个别调值不准,声韵母发音有不到位现象。难点音失误较多,出现成系统的语音错误。甚至涵盖常用字字音比较多的,例如舌尖后音声母zh、ch、sh,或前后鼻音韵母的区分等都可能出现问题。

(2)方言语调不明显。尽管个别声调调值不准,但声调没有出现成系统的错误现象,停顿、轻重、句调等语调问题也不明显,有方言语调但不明显。

(3)有使用方言词、方言语法的现象,但不多。

5.三级甲等

这个等级还是比较能够被接受的,因为它在日常交际中已基本上不会产生障碍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属于普及级。

三级甲等普通话的基本特徵:

(1)语音失误较多,声调也出现成系统的缺陷。

(2)方言语调比较明显。因为声调的问题比较明显,再加上语调的其他一些要素掌握得不够理想,所以方言语调体现得比较明显。在“朗读”项中“语调偏误”扣分会达到1分以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