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伦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1:45:45

点击下载

作者:崔香淑 翟晓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护理伦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护理伦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护理伦理学/崔香淑,翟晓梅主编.—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ISBN 978-7-117-26863-9

Ⅰ.①护… Ⅱ.①崔…②翟… Ⅲ.①护理伦理学-成人高等教育-教材 Ⅳ.①R47-0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127927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护理伦理学第3版

主  编:崔香淑 翟晓梅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5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863-9

策划编辑:穆建萍

责任编辑:穆建萍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

编者

纸质版编者名单

数字负责人 范宇莹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支颜霄/青海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朴永春/延边大学法学院

刘永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 旋/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张秀伟/湖州师范学院医学院

陈雪霞/内蒙古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范宇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贺利平/长治医学院护理学系

崔香淑/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曾冬阳/海南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

翟晓梅/北京协和医学院人文和社会科学学院

在线课程编者名单

在线课程负责人 范宇莹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于 尧/延边大学护理学院

于思淼/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王 宇/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孔繁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石青青/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邢焕民/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张 悦/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范宇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洪 素/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高学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常广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在线课程秘书 王 宇/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第四轮修订说明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健康中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探索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新模式,经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决定,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本套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第四轮修订工作,确定修订原则和要求。

为了深入解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精神,创新教学课程、教材编写方法,并贯彻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文件,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将“成人学历教育”的名称更替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并且就相关联盟的更新和定位、多渠道教学模式、融合教材的具体制作和实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共识。

本次修订和编写的特点如下:

1.坚持国家级规划教材顶层设计、全程规划、全程质控和“三基、五性、三特定”的编写原则。

2.教材体现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坚持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贴近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实际,适应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需要,满足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岗位胜任力需求,达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实践好用的“三好”教材目标。

3.本轮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内容上增加案例及解析,突出临床思维及技能的培养。形式上采用纸数一体的融合编写模式,在传统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配数字化内容,以一书一码的形式展现,包括在线课程、PPT、同步练习、图片等。

4.整体优化,本轮修订增加3个品种,包含我国新兴学科以及护理临床操作技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培养目标与需求。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教材19种,于2018年出版。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第四轮教材目录

*注:1.为护理学专业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共用教材2.本套书部分配有在线课程,激活教材增值服务,通过内附的人卫慕课平台课程链接或二维码免费观看学习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

顾  问 郝 阳 秦怀金 闻德亮

主任委员 赵 杰 胡 炜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龙大宏 史文海 刘文艳 刘金国 刘振华 杨 晋

佟 赤 余小惠 张雨生 段东印 黄建强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昆华 王爱敏 叶 政 田晓峰 刘 理 刘成玉

江 华 李 刚 李 期 李小寒 杨立勇 杨立群

杨克虎 肖 荣 肖纯凌 沈翠珍 张志远 张美芬

张彩虹 陈亚龙 金昌洙 郑翠红 郝春艳 姜志胜

贺 静 夏立平 夏会林 顾 平 钱士匀 倪少凯

高 东 陶仪声 曹德英 崔香淑 蒋振喜 韩 琳

焦东平 曾庆生 虞建荣 管茶香 漆洪波 翟晓梅

潘庆忠 魏敏杰

秘 书 长 苏 红 左 巍

秘  书 穆建萍 刘冰冰前 言

在护理学专业飞速发展、人们对护理需求不断增加的今天,护理工作与社会的复杂性使得护理伦理学面临诸多挑战。然而,伦理道德之花的芬芳陶冶着护士圣洁的心灵,深入的分析和睿智的论证能帮助护士走出纷繁复杂的伦理困境,从而作出正确的伦理抉择。本教材力求与飞速发展的医学科学技术和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以加强护士的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为落脚点,在第2版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优选整合,全面而重点地突出和反映基于岗位的当代护理伦理学内容;依托融合性教材编写模式,融入丰富的实践内容,增强教材的实用性,努力做到既利于教师讲授,又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提高护士伦理分析和论证辩护能力为主要目标,提升护士伦理道德素养。

本教材精心编排,每章均设有学习目标、问题与思考、正文、案例、相关链接、复习参考题等多个板块。在编写内容和形式上努力突出以下特色:①实用性:站在学生执业角度选取内容,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伦理分析能力。同时,教材中配有教学案例,为了启发学生阅读和提高临床分析思维能力,特将案例解析放置于融合部分,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以增强伦理教育的实用性。②可读性:介绍“必需、够用”的护理伦理学理论知识,理论阐述简洁,深入浅出。在论述每章节内容时,穿插理论与实践等模块,体现学生应掌握的伦理学知识点。③时代性:介绍最新的护理伦理学研究成果,对有关护理伦理问题和争论进行了介绍和梳理,以期开拓学生的伦理视野,增强学生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观念。④自学性:针对继续教育以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以复习参考题等形式展开,再辅以在线课程、教学课件、习题、其他富媒体资源等数字化内容,既有利于教师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也便于学生自学、理解教材内容,并留以思考和讨论的空间。

本教材可以作为医学院校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科起点升本科护理学专业的教材,也可以作为临床护士了解和掌握护理伦理问题的参考书。

教材的编写得到了各编委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师生、读者和护理界同仁谅察并惠予指正,以期日臻完善。崔香淑 翟晓梅2018年3月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 伦理、职业道德、护理职业道德、护理伦理学的概念;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熟悉 新时期护理道德建设的原则。

了解 中国传统医护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国外医护道德思想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你是心灵的秩序——护理伦理学概述

问题与思考

小丽是某医院的急诊科护士,某晚搭乘公交车上夜班时,车内人多拥挤,小丽觉得一个小伙子挤了自己一下便匆匆要下车,她发现刚才还在的钱包忽然不见了,肯定是那个小伙子干的!小丽一把抓住他质问自己钱包的下落,没想到小伙子挣脱开跑了。到达医院后小丽整理了一下自己气愤的情绪,开始了自己忙碌的夜班工作。半夜,救护车送来了一位满脸是血已处于失血性昏迷状态的患者,小丽与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展开了对患者的救治工作。由于挪动患者身体,小丽发现患者的钱包掉了下来,捡起钱包时,她发现这个钱包竟然是她自己几个小时前刚被人偷走的那个!仔细分辨后她发现,该患者正是那个跑掉了的小偷!小丽什么也没说,继续对患者实施救治,当患者醒来认出正在忙碌着照护自己的小丽时,他的脸红了……当患者不好意思地询问小丽为何不报复偷自己东西的人时,小丽自豪地回答:“本着我自己的职业良心!”

思考:你认同护士小丽的处理方式吗?本案例能引起你对护理职业的哪些思考?

作为人类对自身生命自觉省思的结果,伦理学以其特有的对人性的尊重与维护,在护理工作中起着导航作用。护士的行为抉择从来都没有离开过伦理的考量,探讨伦理与道德的问题,对护士执业、护理质量的提高及护理学科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一、道德与伦理(一)道德

1.道德的概念

在中国最早的古籍中,“道”的原意为“路”,后引申为事物运动和变化的规则;“德”与“得”相通,指的是人们对“道”的认识、践履而后有所得。“道”与“德'之间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一般性和个别性的关系。“道”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在的客观规律,具有普遍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德”则是个体对“道”的学习、实践并内化为品行,具有特殊性和个别性的特点。春秋战国时代开始,人们将“道”“德”两字连用,意指在道德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品质、道德境界及调整人与人关系的道德原则与规范。

在现代社会,道德(morality)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用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总和。道德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维系,以善恶为评价标准。

2.道德的起源

在中外道德思想史上有着各种道德起源的学术观点,如神启论、天赋道德论、自然本性论等,但这些唯心主义或旧唯物主义者们都没有正确说明道德的来源问题。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找到了道德产生的主客观条件,从而揭示了道德起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

由于劳动,人与人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由于劳动,使人具有了意识、语言及思维。这些均为道德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劳动产品的分配及人们现实需要满足之间的矛盾推动了道德的发展。没有劳动,就没有道德。劳动是道德起源的重要前提。

社会关系的发展,为道德起源提供了直接的基础。道德只有在社会中,在发生个人与整体、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的时候,才有可能发生;道德的发生必须以复杂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关系为依据,道德从萌芽到形成,是同社会关系的日趋复杂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关链接 道德起源的三个视角

劳动的出现是人类道德起源的重要前提,要真正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人类道德的起源可从以下三个视角进行探寻:(1)道德起源的生理前提:人类祖先的合群性本能为由人类劳动所直接产生的社会联系奠定了生理机能方面的基础。人类的社会联系正是从这种合群性本能中升华出来的。劳动的发展不仅需要而且必然使人这种群体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正是在社会及其发展进程中才产生了人类道德。(2)道德起源的心理动因:原始民众在与自然抗争过程中所产生的恐惧感,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对社会共同体的归属感和敬畏感乃是人类道德得以产生的心理动因。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萌芽和发展使人成为道德的主体,促成了人的道德需要,创造了道德产生的必要性和动力。(3)道德起源的社会基础:生产劳动是道德得以起源的社会基础和决定因素。劳动不仅带来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带来了利益矛盾和冲突,而且还使人们产生了对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人们通过劳动不仅满足生存需要,而且在劳动中体验到人的本质、人的力量,萌发出对前景的向往和展望,从而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将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为全面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手段。于是,道德不仅成了社会和谐、发展的保证,而且也成了社会成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不可或缺的追求。

3.道德的本质

道德的本质是道德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性质。(1)道德的一般本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道德受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2)道德的特殊本质:

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道德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体系,它不像法律、政治等具有一整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及执行机构。道德主要通过社会教育、宣传及个人的自觉努力起作用。第二,道德是一种非强制性的规范体系。它也不像法律、政治具有强制性,而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及内心信念等形式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与约束。(3)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既具有精神性,又具有实践性。道德通过其价值方式,形成人们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具有精神性;同时,道德通过调节人的行为,达到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目的,从而具有实践性。

4.道德的特点

道德的本质决定了道德的特点。(1)社会性:

一方面,道德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维系社会发展的道德就存在;另一方面,道德贯穿于每一种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每个社会都是由各种人际关系网络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只要有人与人关系的存在,调整他们之间关系的道德就存在。可以说,道德起源并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2)规范性:

道德对人与人关系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规范人的行为上,它以守则、公约、准则等形式倡导人们践行善、远离恶,并以此评价人们行为的道德与不道德。(3)稳定性:

道德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有些道德规范渗透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而使其世世代代得以保留。虽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改变,但这些改变有时微乎其微,因而使得道德有相对的稳定性。如医学道德,它在很长的时间保持一贯的稳定性。(4)层次性:

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道德体系,不仅会建立基本的道德原则,还必须在这些原则的支配和指导下形成不同层次的、众多具体的道德规范,以调节公众在各个领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体现了道德的层次性特点。

5.道德评价的标准及方式

道德评价是客观存在的。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作出善恶的评价。因而善与恶是道德评价的一般标准。所谓善就是在人与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所谓恶就是对他人、对社会有害的、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可见,善行是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行为,恶行则相反。在评价方式上,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三种形式进行的。

6.道德的结构及功能

道德是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所构成的系统。道德意识是人在对一定的社会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的认识和理解基础上而形成的,并影响道德活动的心理过程和观念。道德关系是指人们基于一定的道德意识,遵循特定的社会道德准则,通过相应的道德活动而形成的社会关系。道德活动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而进行的,可以用善恶观念进行评价的群体活动和个体行为。三者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进而使道德具有对个体及社会的认识、调节、导向、激励、辩护及沟通功能。(二)伦理

1.伦理的概念

在中国古代,伦的原意为“辈”,在现代是指人与人的关系;而理的原意为“治玉”,取其对玉石的整治,要顺其纹路之意,在现代则指条理、道理或规则。在西方文化中,英文ethics,源自希腊语“ethos”,其意为习俗或品性。伦理(ethics)是指人与人相处的道理或调整人与人关系的规则。实质上,伦理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是从概念角度对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用于指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2.伦理与道德的关系

在汉语中,“伦理”和“道德”两者在一定的词源意义上是相通的,而且与英语中的ethics和morality的词源含义相似,都是指调整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因而许多情况下可以互换使用。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两者又存在着差异:第一,伦理是伦理学中的一级概念,而道德则是伦理学中的二级概念,是伦理学研究的对象;第二,伦理侧重于理论,道德侧重于实践。伦理是系统化、形式化的道德规范与准则,道德则是具体的规范与准则;第三,伦理侧重在社会层面上使用,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维持人际关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涉及家庭、社会、国家等社会结构,具有社会性和客观性。道德则侧重在个体层面上使用,体现于良心、人品、修养等形式中;第四,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应然”关系,道德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物之间的“实然”关系。伦理学探究人与人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一“应该”带有了理想的色彩;而评价某人是有道德的或某行为是合乎道德的,是要对某人的具体行为作出道德评价。如一个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可以认为他没有公德,但并不能说他没有伦理;再比如尊重患者的隐私权,是护理伦理原则在护理工作中的体现。(三)伦理学

1.伦理学的概念

伦理学(ethics)是一门研究道德的学问,它以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作为哲学的分支学科,伦理学又称道德哲学。

在人类历史上,伦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具有时代气息的学科。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对古雅典城邦社会的道德生活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和研究,后由其弟子将其言论整理而成的《尼科马克伦理学》是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但却有着大量记载伦理思想的文献,代表作主要有《尚书》《周礼》《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19世纪末,随着社会发展,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伦理学进入大众视野,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伦理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人生哲学。

2.伦理学的基本问题

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即是经济关系决定道德,还是道德决定经济关系,以及道德对经济关系有无反作用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伦理学与其他伦理学流派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利益决定道德,道德反作用于利益;第二,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即是个人利益服从社会整体利益,还是社会整体利益从属于个人利益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价值取向和伦理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个人利益应该服从于社会整体利益,而社会整体利益应是无数个人利益的集合体,应代表绝大多数的个人利益。

3.伦理学的分支学科

伦理学作为一门较成熟的科学,有自己的分支学科。主要有:(1)理论伦理学(theoretical ethics):

是指研究伦理学基本理论的学科,现代西方理论伦理学的主体是元伦理学。(2)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 ethics):

是指描述和研究各种社会、民族、阶级或社会集团实际存在的道德状况(道德观念、道德规范等)的学科。它只对道德现象进行经验性描述和再现,又称记述伦理学。(3)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

是以人的行为准则为研究对象,探究如何规定人们行动的理论学科。(4)比较伦理学(comparative ethics):

是研究不同地域、时代、民族和各种文化背景下的道德实践,以考察各种道德异同的学科。(5)实践伦理学(practical ethics):

是研究道德实践领域中的伦理学问题的学科。(6)应用伦理学(applied ethics):

是以伦理学原则为依据,研究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伦理学问题的学科,也是对社会生活各领域进行道德审视的学科。二、职业道德与护理职业道德(一)职业道德

1.职业道德的概念

职业道德(professional morality)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而同一种职业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道德要求。但无论何种职业道德,都会受到其所处社会主流道德的影响和制约。

2.职业道德的特点(1)专属性与局限性:

职业道德是以调整职业活动中的各种关系为目的,对专门从事该职业的人群提出的道德要求。这一特点导致专属于某一职业领域的职业道德只对该领域人群发生作用,即在适用范围上具有局限性。(2)时代性与继承性:

由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不同,各种职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不同,导致职业道德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要求,体现了职业道德的时代性。同时,职业道德是以职业特征为主要标识的行为规范,因为职业内容的相似性与继承性、职业精神的一贯性与相袭性,导致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与历史继承性。

在现代社会,职业成为体现人际平等、人格尊严及人生价值的重要舞台。因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成为新时代各行各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二)护理职业道德

1.护理职业道德的概念

护理职业道德(nursing professional morality)是在一般社会道德基础上,根据护理专业的性质、任务,以及护理岗位对人类健康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责任,对护理工作者提出的护理职业道德标准和护士行为规范。

2.护理职业道德的内容(1)职业态度(professional attitude):

是指劳动态度。它反映了护士对待服务对象的心理准备状态与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护士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执业活动的方式和对职业的认知。(2)职业理想(professional ideals):

是护士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借助想象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及渴望在从事护理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所达到的理想境界与成就。(3)职业责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是指护士在护理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职责,包括其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4)职业技能(professional skills):

是指护士完成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护理技术和能力。(5)职业纪律(professional discipline):

是指护士在护理执业活动范围内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6)职业良心(professional conscience):

是指护士在从业过程中,对职业责任的自觉意识,是对道德责任的自我感知能力和对道德行为的自我评价能力。职业良心的实质是自律。(7)职业荣誉(professional honor):

是指护士在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义务后所获得的社会肯定、赞许与褒奖,及由此而感受到的对护理职业的满足感。(8)职业作风(professional style):

是指护士在其职业实践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

3.护理职业道德的特点

护理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护理实践领域中的特殊体现,是护理领域中各种道德关系的反映,涉及人的生命、疾病和健康问题,是护士在护理领域内处理各种道德关系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目的是为了促进护士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具备一般职业道德所具备的共性特征外,更有自己独特的特点。(1)广泛性与社会性: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目的从恢复人类健康、延长寿命、降低死亡率发展到提高人口的生命质量,使之具有生命价值。这就决定了护理工作的广泛性和社会性,从而也决定了护理职业道德的广泛性和社会性。护士不仅要面向医院的患者,还要面向全社会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不仅要履行对患者的健康责任,还要承担起对其他人、对社会的健康责任;不仅要考虑患者的局部利益,还要考虑他人、社会和后代利益;不仅要看护理效果给社会带来的效益,还要考虑在护理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可能给社会带来的影响。(2)人类性与人道性:

道德是有阶级性的,但医学、护理本身没有阶级性,疾病对人类的危害是不分阶级的,所以护理职业道德的人类性和人道性较其他道德领域更加丰富。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守则》第二条中明确规定“护士应当对病人一视同仁,尊重病人,维护病人的健康权益。”这就要求以人道主义作为护理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护理领域中关心病人的健康、重视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维护病人的利益和幸福,平等地给予人道待遇,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3)实践性与协调性:

护理工作特别强调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性强。护士处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在护理实践过程中,不仅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患者、医生、医技人员之间的责任关系、利益关系,还要以患者权益代言人的身份联系并协调患者与有关医务人员及机构的相互关系,建立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络,使诊断、治疗、护理等工作得以互相协调、配合,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顾。(4)规范性与艺术性:

2008年国务院颁布的《护士条例》第十六条指出,护士执业,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规定。因此护理工作必须高度敬业、严谨负责、一丝不苟,确保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等至关重要。但护理不是纯粹的科学,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一门最精细的艺术”。护理艺术不仅渗透在躯体护理中,更多地体现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士的言行举止会使患者产生心理反应,从而引起情绪变化。因而,护士应注意仪表、风度、气质、神态等外在品格的修养,更要提高自身内在的人文素养,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善于了解患者的心理,通过自己的语言美和行为美作用于患者。

相关链接 新时期的护理职业道德建设

护理职业道德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卫生部(原)自2010年起倡导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护士提供了展现自身价值的平台,也使护士的职业道德经受严峻的考验,如何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建设值得探讨。

引导护士正确认识护理职业价值:正确理解护理职业本身的服务价值、知识价值、技术价值和艺术价值,真正把自身的价值同患者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体现职业的自豪感。

护士要重视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新时期的护士要适应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爱岗敬业,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加强人文学科知识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增强护士自我保护的意识,增强预见性问题的处理预测能力等。

注重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团结、互助、和谐、进取、富有凝聚力的集体,增强护士的道德责任感,从而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

加强监督与管理:逐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职业道德内涵和水准。将护理职业道德纳入护士绩效评价内容及体系中,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监督考核机制,不断提高护理职业道德水平。

探寻更加合理的道德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统一的护士职业道德标准,为客观评价护理职业道德水准提供依据。三、护理伦理学(一)护理伦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1.护理伦理学的概念

护理伦理学(nursing ethics)是研究护理道德的学问,它是应用一般伦理学的原理来解决和调整护理实践中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护理伦理学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其学科性质为护理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

2.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护理道德现象、护理道德关系及护理道德规律。(1)护理道德现象:

包括:①护理道德意识现象,即护理道德的观念、思想和理论;②护理道德规范现象,即评判护士行为的道德标准;③护理道德活动现象,即护理道德行为、护理道德评价、教育和修养。(2)护理道德关系:

包括护士和患者的关系、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的关系、护士和社会的关系及护士和护理科学之间的关系。(3)护理道德规律:

是指隐藏在护理道德现象背后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3.护理伦理学的研究内容(1)护理伦理学基本理论:

主要研究护理道德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阐明护理道德的本质与社会作用。(2)护理伦理学原则、规范和范畴:

主要研究护士对患者、社会及同事应该承担的道德责任,指出护士在护理活动中应遵循的护理伦理规范体系。(3)护理伦理修养、教育和评价:

主要研究护理道德修养的目标,提出护理道德教育与评价在护士修养过程中的意义、标准及方法。(二)护理伦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护理伦理学与护理心理学

作为护理学的分支学科,两者在研究内容上有一定的相关性,并相互影响、互为基础。但其侧重点不同:护理心理学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护患的心理特点及针对这些特点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方法,预防或减轻不良心理对患者的不利影响。而护理伦理学则主要围绕护患关系,探讨护士在护理实践中如何选择合乎伦理的护理行为,以建立和谐的护理人际关系。

2.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护理伦理学与卫生法学都是以调整护士护理活动行为规范为对象的学科。两者研究目标的方向一致,但所起作用的方式、范围及采取的途径与手段不同:护理伦理学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及传统习俗等非强制性方式在较广泛的范围内约束护患双方的行为;而卫生法学则主要是通过法律途径,以强制方式在小范围内起作用,主要以震慑为目标。

3.护理伦理学与医学伦理学

作为调整医护人员医疗护理活动的道德规范,医学伦理学与护理伦理学有着共同的目标与方向,导致两者的基本原则及基本规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由于医疗与护理工作侧重点不同,使得两者在具体的伦理要求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护理伦理学以调整护士的行为为目的,以护理活动为着眼点;医学伦理学则更强调从医生的角度去考虑和处理医疗活动中的伦理问题,以医疗活动为切入点。(三)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1.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意义

学习护理伦理学就是学习历代医护道德的优良传统及近现代中外护理先驱者的宝贵经验,进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树立热爱护理事业、忠于护理事业、献身护理科学事业的信念,更好地为护理事业作贡献。(1)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从学科的角度对护理伦理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帮助护士对伦理问题做决策,并学习如何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目前,大多数护士对护理伦理学的知识没有系统化,有些停留在直觉层面,有些停留在个人喜好层面,有些还没有上升到对护理专业的认识高度。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提高护士自身的道德修养,熟悉本专业的道德规范、掌握有关的伦理理论及原则,更好地面对和处理护理职业生涯中的多样化问题。(2)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随着医学和护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安乐死、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众多的医学伦理问题摆在了医护人员的面前。同时,护理服务对象的法律意识也在提高,健康需求进一步提升。面对复杂的伦理问题及冲突,护士不可能单凭直觉或经验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帮助护士经过深思熟虑的伦理思考,做出较理性、公正的伦理决策,并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兼顾服务对象的最大权益。(3)有助于护士自觉履行职业道德:

伦理学不是附加在护理工作之外,而是每一个护士在他们与患者和其他人每日的接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学习护理伦理学,有助于护士意识到护理工作中的伦理学因素,并愿意将伦理行为有意识地整合到护理实践中,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这对于树立文明的护德护风,并传递到家庭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理论与实践 关于护士护理伦理认知的调查研究

护理伦理作为一种专业伦理,在护理工作中,能够起到规范护士的道德行为、协调和密切护患关系、维护职业声誉、保证护理质量的作用。为客观了解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学知识水平及接受护理伦理学教育的情况,近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开展了调查研究。

研究结果发现,护士对护理伦理有一定的认识,但是不够全面;部分护士缺乏护理伦理知识和伦理意识;但大多数护士能认识到护理伦理对护理实践的指导作用。相关分析表明,教育程度、工作时间及职称级别是临床护士护理伦理认知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护士的教育背景与护士的伦理知识水平呈正相关;低护龄、低职称的护士对护理伦理认知水平相对较低,随着护龄的增加、职称的上升,护士对护理伦理认知得分越来越高。此外,护士所接触的疾病类型不同,患者在住院期间的表现不同,对伦理认知情况也有所不同;管理人员与非管理人员对护理伦理认知得分也存在差异。大部分临床护士在校期间曾接受过护理伦理教育,但在医院内接受专业伦理培训的不多。因而,学者建议医院应充分重视临床护士的护理伦理学教育,促进临床护士伦理素质的提高;成立护理伦理委员会,为临床护士提供伦理方面的帮助。

2.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

学习护理伦理学的方法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法、历史分析法、系统方法、逻辑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等。(1)理论联系实际法:

认真学习护理伦理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知识,同时坚持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护理实践中,才能从中发现和拓宽护理伦理学的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科的发展。(2)历史分析法:

护理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受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影响和制约,并随着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护理实践的发展而变化。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时应注意遵循历史分析的原则,将其放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进行辩证分析,才能对其作出科学的认识和理解。(3)系统方法:

护理道德是由道德意识、道德关系和道德活动三个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子系统构成,而护理道德又是整个社会道德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在学习护理伦理学时需要既坚持整体性原则又坚持动态性原则,既对护理道德的各个要素进行单独研究,又要将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作为整体进行分析,并将其放在整个社会道德范畴和空间中进行学习和研究。(4)逻辑分析法:

在护理伦理中,进行护理道德评价需要作出道德判断,此时应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从纵横对比、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比较,对不同时空、不同地域、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护理道德考察其异同的原因及其影响。(5)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常见事例的陈述,从中引出伦理学探讨的问题,并运用伦理学知识指导护理实践。进行案例分析时,不一定要设立固定的程序和方法,只要把问题分析透彻、有说服力就可以了。第二节 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护理伦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问题与思考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一位在急诊科轮转的同学描述了他们的尴尬境地。一位车祸外伤大出血的患者被送到急诊,没有担保人,没人给他交住院押金。经济情况不明,给不给他医治?如果按照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出于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肯定需要马上抢救。但按照现实医院的教育结果,首要的问题是医疗费用谁来付?要是每个星期遇上三五个这样没钱治病的患者,医护人员出于高尚的人道主义观念予以救治,最后极有可能会遭到院方批评。

但登上报纸的社会新闻往往会是:患者性命攸关,医护人员见死不救。医护人员成了一个个“势利眼”,只给富人治病,不管穷人死活。当别的行业都可以明码标价时,医疗似乎被看成最不应该和金钱挂钩的行业——以人道主义的名义。但是,在这个因为经济主导将关系更为物质化的社会,谁来给人道主义买单?谁来为接下来可能遇到的官司买单?

思考:你对这位同学提出的尴尬问题有何思考?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出现的矛盾日益增多,身为医护人员又该怎么做呢?

几千年的世界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宝藏,也悄然滋润了道德生存的土壤。文化以其特有的造化功能,滋养了生生不息的护理道德;而现代文明又以其鲜明的时代精神,为护理道德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营养。一、中国文化与护理道德(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的医护道德思想

1.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在中国典籍中,文化是指“文治”与“教化”。同其他民族文化比较,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极为罕见的延绵不绝、高峰迭起的文化系统。纵观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几个方面:(1)以人为本:

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专注于社会关系的和谐及道德人格的完善,致力于讨论人格塑造、人的社会活动、人际关系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等极具人文关怀精神的伦理文化。以人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而最能体现人本精神的当推孔子的“仁”学思想。因而,中国文化的人文传统与道德价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质。(2)义务本位:

以家庭血缘为单位的社会结构形式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群体认同倾向。每个个体都必须依附于各种人际关系网才能确定自己的存在,这就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在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色,不能有所逾越。因而,自觉接受“礼”的约束,是中国文化赋予每个个体的重要义务和责任。个体不仅要对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尽孝悌之义务,而且还要对社稷君主承担效忠之责任。(3)中庸和谐:

从群体价值目标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中庸、中和为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中庸的核心就是保持思想及行为的适度及守常,即要求为人庄重、谨慎,要节制个人的情感和欲望,反对偏激片面,以达到处事的通达与通融。通过对道德原则恰如其分的固守,达到中庸的最高境界——和谐。这里的“和”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保持个性与差异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和而不同”。

2.中国传统医护道德精华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医护道德特别强调医者应树立以患者为本的思想,通过医者尽心尽责地辨证施治,实现患者身心和谐、医患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愿望。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医护人员形成了优良的道德品质,其主要内容有:(1)赤诚济世,仁爱救人:

古代的医护人员认为自己掌握医护技术,对人施治,是以仁心在做善事。医护活动不仅可以救人,还可以拯救社会。因而赤诚济世,仁爱救人成为他们事业的准则。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特别强调医护人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患者都要“一心赴救”,他本人也恪守着这样的道德要求,成为一代“苍生大医”。(2)不图名利,清廉正直:

围绕济世救人的行医宗旨,古代医者为患者服务的目的非常单纯,坚决反对将医护技术作为敛财的手段。许多医者甘愿淡泊名利、注重清廉,对患者一视同仁。这种高尚品格使得他们在行医中不欺骗患者、不沽名钓誉、不贬低同道。东汉的张仲景、华佗就是这样的典范,他们不畏权势,甘愿终生为平民百姓服务。(3)不畏劳苦,一心施救:

传说古代医家弟子出师,老师要送其一把雨伞、一盏马灯,意为从此以后不论晴天阴天,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只要有患者求救,即应出诊施治。历代医护人员都强调对待患者要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做到“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孙思邈就是这样的典范,因而受到后人的景仰。(4)认真负责,精勤好学:

怀着对医疗职业的神圣使命感,历代医护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意识,他们认为医学是“活人救世”的事业,如果为医者学之不精,不仅不能治好患者的病,反而会害人性命。因而在学业上兢兢业业,精勤不倦。晋代著名的针灸学家皇甫谧42岁得了风痹病,54岁因服“寒石散”几乎丧命,但并未放弃学习,反而一心专攻针灸,完成了《针灸甲乙经》,被后世尊称为针灸学之祖。(5)谦虚谨慎,忠于职守: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谦虚的美德,并且留传下来很多关于谦虚的名言警句,如“谦受益,满招损”等。虚心、审慎、忠诚于患者成为历代医护人员所推崇的道德准则。虚心可以令医护人员博学,审慎可以使医护行为更加精准,忠诚则能保障患者的健康利益。(二)中国近现代医护伦理的发展

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医学和护理学的传入,中国逐步设立了医院,一些专门培养护士的学校相继成立。护理活动逐渐成为独立的职业活动。同时,西方的行医准则开始引入中国。1933年,由中国现代知名的医学教育家和医护伦理学先驱宋国宾主编的《医业伦理学》在上海出版,标志着中国医护伦理学步入一个新阶段。随着护士职业的独立,护理伦理观念逐步确立。著名民主主义革命家秋瑾在其翻译的《看护学教程》序言中深刻论述了护士执业的博爱本质,阐明女性从事护理工作的优势及其价值。

1941年5月12日国际护士节,毛泽东题词“护士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并于1942年5月,再次为护士题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护士恪尽职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扬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推动了我国护理伦理学的进步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对护理伦理学进行系统化建设。一批护理伦理学教材相继出版,为护理伦理学的学科化、规范化、系统化作出了贡献。卫生部(原)1993年颁布的《护士管理办法》及2008年颁布的《护士条例》,都对护士行为规范作出明确要求。随后于2008年,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在广州成立;2009年,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资助了课题“全国护士从业状况调查”,对我国护士群体工作满意度、职业发展、思想道德、医患关系、从业环境进行了专题调研;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首次资助护理伦理学项目“新时期我国护理事业发展中的伦理难题及理论重构研究”,该研究成果最终形式为专著《护理伦理学:理论构建与应用》;2010年,代表中国医学界最高规格出版工程的《中华医学百科全书》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了《护理管理学·护理伦理学分卷》;2011年国务院学位办将护理学升格为与临床医学平级的一级学科,在新修订的护理学科目录中,“护理心理和人文学”成为护理学下设4个二级学科之一;2012年,在长沙举办的第4届全国生命伦理学年会上,海峡两岸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专家举行了护理伦理专题研讨会;2013年,值国际护士节之际,国际护士会主席Bryant和首席执行官Benton宣布中华护理学会加入国际护士会,颁发证书和授予国际护士会会旗;2015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人文护理专业委员会成立。

相关链接 推动我国护理伦理学成长和发展的3种基本力量

第一,护士群体已有的护理伦理知识和技能不足以从容应对日益增多的护理伦理难题,构成了护理伦理学教学和研究得到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二,护理伦理学学术组织、期刊搭建了护理专家和人文学者交流对话的平台。通过全国性或区域性护理伦理专题研讨,搭建跨学科交流合作平台,为护理伦理知识传播、新观点的阐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等创造了条件。

第三,护士群体是护理伦理知识和技能的传播者和研究者。借助课堂伦理教育教学,护生获得了护理伦理学知识和技能,为日后处理日常护理难题打下理论基础,很多护士发表护理伦理论文。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护理伦理学已经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特别是2008年中华护理学会制定的《护士守则》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护理伦理学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护理伦理学在护士的执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二、国外文化与护理道德(一)国外古代医护道德

1.古代西方文化及其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

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历经了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近代文艺复兴运动时期文化的兴起直至现代文化。其文化中心一直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其中,古希腊文化表现出来的对自然世界的好奇与探索,对人文精神的执着与追求,对理性精神的渴望与培养,成为引领西方文化发展的旗帜。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也是西方医学的发源地。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of Cos)被后人尊称为“西医之父”。作为西方医德的奠基人,他在《论医生》《论可贵的品行》《论法规》等著名的医护道德文献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医护职业准则,为后世医护伦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希波克拉底誓言》被医学界尊为医护道德的经典文献。贯穿其中的“为病家谋幸福”的行医宗旨,“有利且至少不伤害患者”“为患者保守秘密”及平等对待患者、尊重同道的医护道德要求至今仍然是医护伦理学重要的内容和基本原则。古希腊文明衰败后,古罗马帝国兴起。深受古希腊医学影响的古罗马医学对西方医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其代表人物盖伦(Galen)创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体系。在医护道德方面,盖伦继承了古希腊优秀的医护道德传统,认为医者应将全部身心奉献给医护事业,并提出研究医学不能为了赚钱及娱乐,表达了轻利的医护道德思想。

2.古印度文化及其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

种姓制度、农耕社会及相对封闭的地理位置,使得印度的宗教文化闻名于世界。种类繁多、历史悠久的宗教信仰,又使印度文化注重以精神享受和追求解脱而著称于世。

古印度医学源远流长且自成体系,在世界上占有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印度是较早确立护理职业的国家之一。受印度宗教文化的影响,其早期的医疗与护理均带有宗教色彩,以巫术与魔术作为主要的治疗护理手段。阿索卡国王统一印度并设立18所东方最早的医院,其成员包括医生、护士及药剂师等。此时,聪慧敏捷、耐心及献身精神成为当时对护士的道德要求。公元前5世纪,印度外科鼻祖——妙闻在其著作《妙闻集》中对护士提出要求,即护士要有良好的清洁习惯、忠于职守、对患者要有感情,能满足患者的需要并遵从医生的指导。而印度内科鼻祖——阇罗迦在其著作《阇罗迦集》中则进一步提出护士对患者的忠诚要求。

3.古阿拉伯文化及其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

古阿拉伯文化对人类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阿拉伯学者们认真钻研大量希腊、古罗马古典医学作品,并将其译成阿拉伯文保存,进而使西欧人后来通过阿拉伯文又重新认识希腊、古罗马的文化成就。此外,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与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起到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

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既坚守纯洁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时又充满包容,体现出开放的胸怀。这种文化特征影响了阿拉伯医护道德思想的形成与发展。阿拉伯人以希腊医药学为基础,吸取了当时各民族医学的成就,创造了兴盛的阿拉伯医学;既保存和发扬了古代医学成就,又发展了药物化学。阿拉伯人沟通了欧亚文化,把希腊医学传入中国,同时也把中国医学如脉学传到欧洲。公元6~13世纪,古阿拉伯已经有了医院及医学院。护士也已成为医生的助手。阿拉伯医学的代表人物是犹太族的神学家和医学家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他对医护道德的贡献在于《迈蒙尼提斯祷文》,认为医学是救人活命的事业,祈求上帝给予力量,以使自己能够诚心服务、平等对待患者、普救众生,表达了医生的医德理想与渴求。(二)国外近现代医护道德

西方文化在近现代表现为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和科技革命影响下的现代文化。以个人本位、科学理性及外向主动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体系,一方面孕育了以追求人性与个人自由的人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追求科学理性使得解剖学、生理学成为科学;之后,组织病理学、细胞病理学及一系列病原微生物的发现都推动了医学的发展。随之,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提出了护理概念,开创了护理专业化的先河。

此时,在医护伦理道德领域,医学家们已经认识到谨慎、责任、同情等美德的重要性。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弗兰德(Hufeland)的《医德十二箴》就医护人员的技术、学识、医护行为、与同行的关系及如何对待垂危患者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学宗旨,成为重要的医护伦理经典文献。1803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帕茨瓦尔(Thomas Percival)编写了《医学伦理学》,成为第一个为现代医院提出伦理道德准则的医学伦理学家。1859年,南丁格尔的《护理札记》公开发表,其中对患者的尊重与关心、隐私的保护及多样化的服务,都表现出浓厚的护理伦理情怀。她要求护士忠诚、有信仰,对患者有同情心,能恪守信用,以让患者得到最好的照护作为护士工作的最终目的。

相关链接 著名的国际医护伦理规范

进入20世纪之后,基于对医护伦理重要性的认识,一些国际机构及许多国家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医护伦理规范。

1.《纽伦堡法典》(1946年)

2.《日内瓦宣言》(1948年)

3.《国际医德守则》(1949年)

4.《护士伦理学国际法》(1953年)

5.《赫尔辛基宣言》(1964年)

6.《悉尼宣言》(1968年)

7.《国际护理学会护士伦理法典》(1973年)

8.《东京宣言》(1975年)

9.《病人权利宣言》(1981年)

10.《生命伦理学宣言》(2000年)

在《国际护理学会护士伦理法典》中提出了护理伦理的理念和规范,指出护士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在此基础上许多国家成立护士组织,制定章程,提出护士的责任和护理伦理准则。这些都标志着护理伦理思想的完善与成熟,标志着护理规范体系的确立。

现代护理理念的更新及护理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护理伦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将是推动护理伦理发展的动力。对具有时代特征的护理伦理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必将丰富护理伦理理论体系,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三、新时期护理道德建设

护理活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现代护理技术必须与传统美德相结合,才能实现护理学的终极目标。在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科技发展、新的健康观念的确立以及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护理伦理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挑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