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神秘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3:25:46

点击下载

作者:《书立方》编委会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世界神秘文化

世界神秘文化试读:

前言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自己的知识不能用来解释所有事情,所知之事凤毛麟角。为什么有人会带着莫名的记忆活在世上,为什么有人可以“驱使”死尸,为什么有人可以用星空来诠释生命,为什么有些仪式可以“唤出”亡灵……很多问题得不到科学的答复,于是,一部分人挣扎着成为迷信者,并且在其中越陷越深。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神秘文化嗤之以鼻,认为它蛊惑人心,认为它宣扬迷信。然而,真正的神秘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一种,或许它另类,但却不乏魅力。对未知的了解越多,人们打开未知之门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神秘文化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促使更多人开阔眼界和丰富学识。

当然,到目前为止,神秘文化依旧摆脱不了一种窘境:笃信者将其奉为珍宝,质疑者将其当做草芥。但无论如何,神秘文化都开启了人类的另一扇窗户,有别于传统文化和正规历史的窗户。人类从这扇窗户看到了更多、更绚烂的色彩,看到了更有趣、更诱人的世界。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则需要人类保持不断探寻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信念。

破译苍穹上的密码

——占星术

闪烁的星空总是予人无限遐想。在以肉眼观天、坚信神明存在的古代,人们试图透过暗蓝的夜空窥探命运的曲折及宇宙运行之道。多少年过去,从观察星空、幻想星空到探索星空、畅游星空,随着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不断深入,占星术逐渐从“正式的学问”变成“消遣的游戏”,但它的魅力仍未褪去。古人们通过占星卜问命运,现代人则通过这古老的占卜术了解古人们眼中的世界。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天地万物蒙上“浪漫”的情怀。起源,美索不达米亚穹之上那忽暗忽明的星星一度被认为是神祇书写的人类命运密码,在远古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通过仰望苍穹,思苍索着时间运行的规律。他们仔细地捕捉着星星的变化,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记录下来,然后摸索出四季的更迭,岁月的变化。他们为星空的神奇而惊叹,他们试图更多地破译出星空的密码。占星师应运而生。◆医学占星用的人体—占星关系图。

公元前2750年,苏美尔人的领袖、阿卡德的国王、伟大的萨尔贡要占星师们将所有关于占星的知识刻在石板上。但星空并没有告诉萨尔贡他的王国要如何永远地绵延下去。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国覆灭,在经历了无数惨烈战争后,巴比伦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新主人。

自视甚高的巴比伦人完好地保留了阿卡德王国遗留下的智慧瑰宝,他们像当年的苏美尔人一样视占星术为神圣的秘术,并继续将其发扬光大。他们区别开恒星和行星,他们为一些星星起了名字,他们还运用从星空中学到的知识精确地推算出一年有365天。今天,为人们熟知的十二星座: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摩羯、水瓶、双鱼,也都得自于巴比伦人。

在巴比伦人看来,星星会为人指明方向,排解困惑,揭开世界万物的隐秘之面。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和星星的对视,预知命数、透视未来。每颗星星都有它的寓意,都在向人们暗示一些事情。在巴比伦,占星是为全民所关注的大事。战争之前,人们要靠占星预言战争的结果;王权更替之际,人们要靠占星预测国家的祸福;农耕劳作之时,人们还要靠占星预估收成的好坏。就连平常人家修造房屋,也要在看过星象之后才开始动工。

而占星对人们的影响越是广泛,蒙在占星术上那神秘的面纱也就越来越厚。关于占星的仪式逐渐完备,和占星相关的传说日益增多,占星术自然而然地和其他那些古老巫术结合在一起。巴比伦的巫师们在研制魔药时,也开始参考星空的变化。

当占星术成为巴比伦文化的一部分,它就拥有了比巴比伦王国本身还要强悍的生命,它迅速地向美索不达米亚以外的地区扩展,即使后来偌大的巴比伦王国在历史的烟波中轰然倒塌,占星术也没有因为它的消亡而衰落。相反,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它越发强势地绽放开它的影响力。生辰占星法星术在传入希腊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今天人们念念不忘的那些关于十二星座的传说故事,就来自于希腊。不仅如此,占很多今天仍然流行的占星方法,也得自希腊,比如“生辰占星法”。

生辰占星法认为,人出生的时刻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一生,人出生瞬间的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人所属星座与太阳、月亮的关系,都被认为包含着人一生重要时刻的各种信息,影响人的性格及生理特征。

初接触生辰占星法的人,只需要熟悉十二星座,就可以根据星座的特点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

白羊座的人性情直率,热情似火;金牛座的人稳重踏实,宽厚沉着;双子座的人性格多变,兴趣广泛;巨蟹座的人细腻顾家,多愁善感;狮子座的人为人豪爽,有领导风范;处女座的人敏感细腻,稍显自卑;天秤座的人娴雅高贵,热衷艺术;天蝎座的人专一深情,神秘敏锐;射手座的人活泼贪玩,八面玲珑;摩羯座的人脚踏实地,处事严谨;水瓶座的人热爱自由,善于创新;双鱼座的人热爱幻想,生性浪漫。

但一个专业的占星师除了要知道求卜者的星座是什么,还要清楚分析求卜者的星盘。就算是同一星座的人,由于出生时间、地点的不同,他们的星盘也会千差万别。

行星的运行会对黄道十二宫产生影响,尤其当它们落在求卜者的星座上时。而每颗行星又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对十二星座的影响方式也和它们自己的性格相关。具体说来,火星性情暴烈,象征战争;金星多愁善感,象征爱情;水星理智机敏,象征知识和情报;木星心地善良,象征道德和同情心;土星顽固,象征灾难和阻碍。

占星术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既需要丰富的学识,还需要对星星的运行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古希腊人坚信星星会影响人的命运,同时,他们也认为星星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这也是人需要占星术的原因:通过星星了解自己,通过星星知晓命运,然后趋利避害。沉迷星海的当权者一颗星光芒璀璨,凌驾众星,让恒星都见之失色,那么世间就将诞生一位横扫天下的伟大君主……”“若

在巴比伦的占星书《征兆结集》里,随处可见类似的话语。星空在人的心目中有无可比拟的神圣性,若星星都在暗示某人理应权倾天下,那么,不管这人看起来多么懦弱昏聩,人们不仅不能去挑战他的权威,甚至连类似的想法也不应该有。不过,在占星术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一些星象已有了相当权威的注解后,当权者要想随心所欲地解释星空也并不容易。因此,他们便只好竭尽所能地去迎合那些“吉祥的星象”。

马其顿王国的领袖、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如此。

在亚历山大降生前,占星术就已经成为马其顿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传说,他那精通占星术的父亲为了让他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特地在妻子即将分娩之际,跑到产床前大做法事。他不管妻子分娩时的痛苦哀号,而是专注地观察着占星金盘,确定吉时。直到吉时降临,才允许妻子诞下孩子,致使亚历山大得以一出生就受到“星星的祝福”。◆摩羯座(又名山羊座)◆17世纪天文学家约翰·赫维留笔下的人马座(又名射手座)

事实证明,亚历山大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番心血。成年后的他带着马其顿大兵东征西战,控制了希腊,吞灭了波斯,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而在四处征伐的同时,他也为占星术深深着迷,他汲取了巴比伦、希腊等地的占星方法,经常在出征之前要占星师们预测结果,还不止一次地因为占星师的话改变作战策略。他或许没有特地去传播占星术,但占星术却因他的开疆拓土得到发扬,且不说他的势力遍及欧、亚、非三个大洲,他自己早已在无形中成为宣扬占星术的极好例子:他的无数胜利都被认为得力于对星象的观察。

亚历山大去世后,罗马帝国昂然而起。而相比亚历山大,罗马的统治者们对占星术的态度却复杂得多。

一切还得从恺撒说起。恺撒曾是罗马人最引以为傲的领导者,但在公元前44年,恺撒被人刺杀了。就在恺撒死前不久,天空中曾出现一颗罕见的大彗星,很多人以为,这颗彗星就预示着恺撒即将升天的灵魂。

占星术因恺撒的死笼罩上几分不祥的色彩,当权者们既希望仰仗占星术巩固权力,又害怕占星术预见的灾难。

罗马臭名昭著的统治者卡里古拉一生都未摆脱对占星术的恐惧,他害怕占星师从他的星宫图里窥视到他的弱点,便下令将占星术强行禁止。当他得知埃及的占星师阿波罗尼奥斯能通过占星推测人的死亡日期后,不惜劳师动众将阿波罗尼奥斯逮捕,好在还未等他想出用什么酷刑对付这位占星师,他自己就死在了刺客手下。

还有暴君尼禄,据说尼禄出生的当天晚上,占星师就观测到异常星象。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从占星师那里得知尼禄会当上皇帝,她自己则会被尼禄杀死。在之后的日子里,阿格里皮娜一直有心避开预言的结果,但事情最终不可遏制地印证了占星师的预言。

尼禄越发确定他出生时的星宫图注定了他是“上天为罗马选定的皇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纵性格中的阴暗面,把杀人当做无聊时的消遣,他无所顾忌地挑战命运之神的忍耐底线。终于有一天,罗马上空再次出现了异常星象,一颗不亚于恺撒死时的大彗星划过了夜空。

尼禄从占星师那里得知,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王权即将发生变化。出于恐惧,尼禄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在宫廷里大开杀戒,而他的所作所为终于将罗马人逼到极限。公元68年,罗马爆发了大起义,遭遇众叛亲离的尼禄只得自杀而亡。◆开普勒像

这些沉迷于星海的当权者,他们的经历无不印证了一个道理:星空的变化会成为诱发人命运突变的契机,这种改变或将命运引向成功,或引向毁灭。占星师:操纵历史或被历史操纵星师的故事无疑是占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这些沉迷于占星术的当权者们只是为占星术的历史提供了“占星术很灵验”的占证据,那么,占星师们就好像是命运的操纵者。

但是,在诡秘的命运面前,占星师们也往往无能为力。生活在公元前后的罗马皇帝提比略为了考验占星师是否真的能读懂天象,就在面朝大海的悬崖上修造了密室。他将占星师软禁在密室中,然后冷不丁地向他们询问问题,只要占星师的回答不那么令人高兴,提比略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占星师投入大海。传说,提比略很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我会杀你吗?”

如果占星师不能根据星象做出准确的预言,那他就很有可能被视为骗子,遭到无情唾弃。因此,为了确保预言准确,有时候占星师们会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活跃在16世纪的占星师卡尔达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学识丰富,德高望重,甚至连新教运动的领导人马丁·路德也求他帮忙观星算命。但无论在事业上还是财富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卡尔达诺,最后竟死于自杀,而他自杀的缘由又着实让人惋惜。卡尔达诺通过占星术预测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并将它公之于众,结果到了预定的“死亡日期”他还活得好好的。最后,为了维护占星师的名誉,他只得自寻了断。

当然,世界上既有在历史变革中无可奈何的占星师,也有运用占星术推进历史的占星师。

事实上,占星术对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很多大占星师就是了不起的天文学家。譬如生活在文艺复兴时代的第谷和开普勒。

作为占星师,第谷曾出色预言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登基和土耳其苏丹苏莱曼一世的死亡。一心要在占星术上取得造诣的第谷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对星体运行的敏锐观察,对后世的天文学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1563年,第谷观测到木星、土星和太阳在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并写下详细的观察报告。1572年,他又观测到仙后座的新星大爆发,并由此向世人证实天体是可变的。1576年,第谷在丹麦王室的资助下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还自创了很多天文仪器。1577年他观测到地球距彗星的距离要比距月亮远得多。◆第谷·布拉赫的太阳中心平面天体图

至于被誉为“星学之王”的开普勒,则是第谷的助手,他曾在第谷的天文台里帮助第谷整理观测资料、编制新星表。他也曾运用占星术准确预言了罗马贵族阿尔贝特·华伦斯坦的一生。但开普勒让后人铭记的却并不是他为华伦斯坦写下的预言,而是他对天文学影响极为深远的“行星运动规律”。

在开普勒之前,人们通常认为各种天体在运行时都依循完美的圆形轨道,是开普勒让人们意识到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在开普勒之前,说起行星的运动人们多是一头雾水,是开普勒告诉人们行星的世界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匀称系统。在开普勒之前,占星术和天文学浑然一体,正是从开普勒开始,二者逐渐分道扬镳。但是,开普勒自己却没有放松在占星术方面的工作,他依然坚信人的命运由星星操纵,他曾在著作里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绝不能把占星术当成废物丢弃。”

其实,开普勒关于“占星术被丢弃”的担心多少有些多余,在天文学和占星术界限分明的现代,人们仍无法放下对占星术的兴趣。这倒并非因为人们对占星的结果有多么依赖,而是因为,星空如此美丽,生活在星空下的人们无法停止对星空的遐想。十二星座的诞生石◎西方人喜欢将黄道十二宫星座和诞生石联系起来,十二星座的诞生石分别为:白羊座,钻石;金牛座,蓝宝石;双子座,玛瑙;巨蟹座,珍珠;狮子座,红宝石;处女座,红条纹玛瑙;天秤座,蛋白石;天蝎座,猫眼石;射手座,黄宝石;摩羯座,土耳其玉;水瓶座,紫水晶;双鱼座,血石。

运“数”的迷思

——数字命理

在笃信命运天定、万物有灵的古老时代,一些寻常之物被认为蕴涵着参透命运的线索。人们注意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亦把数字当成了占卜的工具,无论是东方的八卦、风水、相术,还是西方的占星术、塔罗,都离不开数字,甚至数字本身也被当成一种占卜方法,被人为地赋予了命理意义。数字崇拜神秘的古希腊,不少哲人都把数字看成“万物的本源”,认为数字才是宇宙、生命的本质。譬如大名鼎鼎的毕达哥拉斯,就在带着他的追随者尝试着用数字解释宇宙。他们组成了一个集政治、宗教、学术于一体的组织,史称毕达哥拉斯学派。该组织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研究数字让自己的灵魂趋于完美、让世间万物的运行之谜呈现出来,因为数字才是神灵构建宇宙的要素。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就是一切。他们像现代人解剖细胞那样细密地探寻数的奥妙,在他们眼里,数不仅仅是一个个抽象的表示量的符号,它们还可以用来表现“形”,甚至它们本身就各具姿态。他们把数和一些基本的自然要素如水、风、火、土联系一起,指出正因为有了数,所以才有了点和线,有了平面体和几何体,有了形形色色的物质。而作为物质的一种水、风、火、土不过是“数的组合下的一种产物”。为此,他们得出了一些在今天看来颇为奇怪的结论:土是立方体、火是四面体、风是八面体、水是二十面体。

数字里存在奇数与偶数、有限与无限,经过对量度、秩序、比例、循环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关系的维系关键。自然界也像数一样是各种“对立关系”——如奇数与偶数、有限与无限——的结合。人们大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少与多、男与女、静止和运动、光明和黑暗、正义与邪恶。当然,人们还可以从数字中预知命运。形形色色的数字占卜法们通常把那些解读数字象征意义的占卜法统称为数字占卜法。实际上,数字占卜法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人是将求卜者生日的年、月、日相加,得出一个个位数字,即这个人的“命运之数”,然后参照该数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占卜。比如一个人的生日是1985年3月3日,那么,他的命运之数就是1985+3+3=1991,1+9+9+1=20,2+0=2,这个人的命运之数就是“2”。之后,她只要参考“2”的命理含义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占卜方法,则需要将人的名字“数字化”,在东方,是计算名字的笔画,在英语国家则稍显复杂,26个字母分别和数字1到9对应。占卜者要将名字中的字母转换成数字,然后再将它们相加,得出来在命理学中有意义的数字。其中,元音字母相加得出的和代表人的情感特点,辅音字母的数字和代表个人的个性特征。

但是无论是姓名的数字化还是生日的数字化,得出来的“命运之数”至多概括一个人的大致性情,要通过数字占卜多变的运道,就要靠其他办法了。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掷骰子,由于骰子上最大的数是“6”,所以在占卜时求卜者要一面默念求卜问题,一面拿着3个骰子往事先画好的圆圈里扔,然后将点数相加,直到得出一个个位数字。这个数字就是问题的答案。至于扔到圈外的骰子,则不被计算在内。

数字占卜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而它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数字象征的含义。数字的意义同的文化对不同的数字解释也不尽相同。就数字本身来说,有趣的不仅仅是人们赋予它们的种种含义,还有人们赋予它们这不些含义的原因。

数字“1”。

常被用来象征“开始”、“起源”等义。由此延伸开来,在希腊,它被看做属于众神之王宙斯的数字。又因为它是奇数,它也被看做相当男性化的数字,也有不少人将它和太阳神阿波罗画上等号。而在东方,“1”被当做世界的本原,一个派生出万物的数字。在中国道家典籍里即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在命理学里,当人们用“1”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时,即表示该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目标明确,同时又懂得如何用包容的心态待人接物。

数字“2”。

和“1”正好相反,“2”是一个偶数,被认为是极具女性特质的数字。在西方,人们常把温柔、善良、克制和该数字联系起来。在东方,“2”则是非常神奇的数字,它被作为宇宙阴阳的分界标志,代表成双成对。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由于汉语常使用同义词叠用的方法增强词意,“2”又可以表示“叠加”。人们在形容某人“傻”、“痴呆”时,经常说“二傻子”、“二愣子”,久而久之,“2”也拥有了“傻”和“愣”相同的意思。不过,在命理学里,人们说一个人的象征数字为“2”时,却是指情绪消极,缺乏信心。◆老人弯着腰,投下大量的木条,组成奇异的数字或图案,只为了能够打开一扇窥探未来的窗口。

数字“3”。“3”在基督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和人的肉体、精神、灵魂的“三位一体”,自古以来都被当做“神的记号”。毕达哥拉斯学派则用它传达“开始、过程、结尾”的意思。而在中国,“3”代表着“完成了的形态”,宇宙的形成被概括成“天、地、人”的形成,人的健康被认为和“精、气、神”即“三宝”息息相关。中国有很多和“3”有关的词语,诸如三思而行、三让之礼。命理学里“3”代表着才华和幽默感。

数字“4”。

西方文化里的“4”体现了均衡的形态,象征着水、火、土、风四元素。在中国的《周易》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四象则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汉语中的“4”也有“完备”、“均衡”的意思,这从成语四平八稳、五湖四海、四通八达中便可领略一二。但在中国,“4”同时也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读音和“死”非常相像。命理学里的“4”寓意专心、坚忍、压抑和突然性的爆发。

数字“5”。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5”是象征婚姻的数字,但在基督教文化中,“5”却不是吉祥的数字,这是因为在古代,西方人把五角星当做封印恶魔的图案,认为它是“恶魔的纹章”。传说,狼人的脚后跟就有五角星的印记。在东方,“5”则和生命关系密切,中国人将粮食统称为“五谷”,将一夜分为“五更”,并认为构成宇宙的是五个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即“五行”。命理学中,“5”代表着新奇事物、探索欲和极端的思想。

数字“6”。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6”当成一个完全数。数字“1”、“2”、“3”相加的和是“6”,它们的乘积也是“6”。“6”被看成充满协调之感的数字。巧合的是,东方也这样认为。在中国“6”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常说的一个吉利词就是“六六大顺”。不过,在基督教里“666”却是代表着恶魔,因为《圣经·启示录》里有个头上刻着“666”数字的魔鬼在其追随者身上刻上“666”作记号。命理学中,“6”有乐观、友善、自满的含义。

数字“7”。

在西方,“7”是非常神秘的数字,基督教中上帝用七天创造了世界,数字“7”既表示着人的7种罪孽:傲慢、嫉妒、愤怒、贪婪、暴食、淫荡、懒惰。也象征着人的7种美德:真诚、希望、善良、公正、勇敢、节制、宽容。命理学中,“7”象征超自然力量、内心生活、神秘学。◆在玄妙的数字命理学中,一个人的命运是与数字紧紧相连的。

数字“8”。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8”象征着爱和友谊。在西方文化中,“8”寓意着重生、复活。在古埃及,“8”被认为蕴涵着世俗世界的秘密。而在中国,“8”则是不亚于“6”的幸运数字,“8”的读音和发财的“发”字非常相像,人们经常用“8”来表示对好财运的向往。在命理学里,数字“8”是和物质财富密切相关的数字,它同时包含勤奋、辛劳、紧张的含义。

数字“9”。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数字“9”都和宗教关系匪浅。在基督教里,传说一人有9个灵魂,上帝的天使也分成9级。作为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9”被看做美德的化身。在东方,“9”则是至尊之数,古时候人们经常用“九五之尊”形容高不可攀的帝王。在《周易》中,“9”又是极阳之数,人们认为“天地从一开始,至九而终”。因此,“9”又被赋予了“极限”的意思,中国人常用“9”表示极广,如表示极深的“九泉之下”和表示极高的“九霄云外”。此外,“9”还与永久的“久”谐音,人们喜欢用“9”表示对天长地久的美好期许。命理学里“9”代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成功。不祥之数乎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不祥之数”,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因为它会让人联想起“死”。日本人讨厌数字“9”,因几为“9”在日语里和“苦”谐音。至于西方人则对数字“13”避之不及。而世界上似乎再没有哪个“不祥数字”有数字“13”这样多的忌讳,光是13个人坐在一起吃饭,就有以下令人毛骨悚然的说法:

13人同席,那么一年之内,他们之中必有一人会死去;13人同席,最后入座的人会第一个死掉;13人同席,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会遭遇厄运;13人同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不久之后,就会去世……

为了避免以上这些不幸,一旦发现宴会上刚好有13个人,那么大家就要手拉着手一同就座,一同离席。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无法完全破除13带来的灾难。如果有侍者为13人的餐桌服务,那么同席的最年轻的人就会死掉。如果13人的餐桌上有人打喷嚏,那么要么是最年轻的人,要么是最年长的人,会在一年之内死掉。而组织13人一同就餐的人家也将会霉运缠身。

为什么数字“13”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如此浓厚的阴影?关于“13”的传说有很多。单从数学的角度看,“13”是一个颇为麻烦的数字。1963年《纽约时报》上曾登载过一篇关于数字“13”的文章。文章认为在远古时代,“12”是古人们能够数清楚的最大的数——古人用数手指头的方法计数,数完10个手指后最多再加上两只手——13超出了12的范畴,被古人下意识当成“极限之外的数字”,人对自己控制能力外的东西总会感到恐惧,“13”就这样被视做不祥。◆最后的晚餐西方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视任何与其有关的事物为不祥,达·芬奇名作《最后的晚餐》所展现的就是耶稣与其12个门徒的最后一次晚餐,画面中正好13人,预示着灾难即将到来。

且不说《纽约时报》的这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大部分关于“13”的不祥来自于宗教。在基督教里,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在用过“最后的晚餐”的第二天,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背叛耶稣的犹大虽然得到30银元的奖赏,却也承受不住巨大的罪孽,在一块田里上吊自杀。“最后的晚餐”刚好是13人同桌,人们深深地记下了这个细节,从此“13”就被当做背叛和不幸的象征。

至于为什么西方人认为“13日星期五”是大凶日中的大凶日。有人说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那天是“13日星期五”,有人说耶稣“最后的晚餐”那天是“13日星期五”,还有人说关于“13日星期五”的不祥传说来自于法国圣殿骑士大屠杀。

当然,也有人对“13”乃不祥之数的说法嗤之以鼻,美国老兵威廉·福勒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881年成立了“13俱乐部”,试图打破对“13”的迷信。该俱乐部故意在每月的13号举行聚会,聚会人数也被严格控制在13人。

数字“13”的厄运并没有在福勒和他的会员身上应验,但要改变世人对“13”的畏惧却并不容易。13俱乐部成立的100多年后,美国学者对以叛逆著称的青少年们做了一次关于数字“13”的调查,发现竟还有30%的年轻人对数字“13”感到恐怖。而今,“13恐惧症”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心理病症。就算数字“13”本身并无魔力可言,对它的这种畏惧情绪也足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视“13”为厄运之数的地方,电梯会从12层直接跳到14层。

倒映心灵的秘境

——塔罗牌“有名的占卜师索索特里斯夫人患了重感冒,可她仍是欧洲最灵通的女人,她握着一副邪气的纸牌。”诗人艾略特在诗歌《荒原》里提到的“邪气的纸牌”正是曾一度风靡的占卜工具——塔罗牌。这些画着绚丽的象征性图案的小小纸牌总会让人浮想联翩,至于它的“魔力”,不在于什么超自然力量,而在于它所引发的联想。与其说它是充满邪气的占卜用具,不如说它是“心理游戏”的道具。塔罗的关键:象征说,塔罗是古埃及图书馆在一场大火后唯一幸存下来的典藏。作为世界上最灵验的占卜方式之一,它仅用了小小的几十张纸据牌就洞悉了万物的隐秘命运。在漫长的历史中,塔罗牌尽管由于它那令人惊叹的预知力量而不止一次地被称为“邪恶”,并屡遭禁止,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无法割舍对它的痴迷。

塔罗牌共由22张主牌(大阿卡纳)和56张副牌(小阿卡纳)组成,每张牌都绘有极富象征意味的图案。譬如,小阿卡纳牌的四种花色就被认为象征着构成世界的四种最基本元素:圣杯寓意着“水”,星币象征“土”,权杖意味着“火”,宝剑代表着“风”。而在占卜中,水、土、火、风又标志着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时而温柔平静,时而掀起惊涛骇浪的“水”被认为是“爱情”的代表;坚实而孕育生命的“土”则代表着“财富”;张扬狂暴的“火”象征了“权力”;灵动又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则喻示着“智慧和冲突”。

与此同时,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小阿卡纳的四种花色还展示了古代王权社会的四个重要阶级。宝剑代表国王、军队和贵族;圣杯象征着神职人员;权杖代表着农民;星星则意味着商人。

每种花色下的小阿卡纳牌都包括10张数字1到10的数字牌和4张分别绘有国王、王后、骑士、随从的宫廷牌。对那些初接触塔罗牌的人来说,宫廷牌尚且容易,麻烦的是那些数字牌,就算在同一花色下,不同的数字代表的意义也大相径庭。更何况在占卜中,小阿卡纳通常扮演“辅助者”的角色,被用来喻示一些具体、琐碎的“表面现象”。因此,绝大部分占卜者会把学习小阿卡纳作为能力的“提升”,而把对大阿卡纳的学习当做塔罗占卜的“入门”。◆1910年出版的“莱德·伟特”塔罗牌的“月亮”牌:狼狗对月长啸。两狗大小相仿,皮色一深一浅,象征着精神与物质。

相比小阿卡纳,大阿卡纳尽管只有22张,但它却是塔罗牌里真正洞悉万物隐秘命运、窥探人心深处欲念的灵魂之牌。它会告诉人们,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阿卡纳牌有22张,它们分别是“0愚者”、“Ⅰ魔术师”、“Ⅱ女祭司”、“Ⅲ皇后”、“Ⅳ皇帝”、“Ⅴ教皇”、“Ⅵ恋人”、“Ⅶ战车”、“Ⅷ力量”、“Ⅸ隐者”、“Ⅹ命运之轮”、“ⅩⅠ正义”、“ⅩⅡ倒吊人”、“ⅩⅢ死神”、“ⅩⅣ节制”、“ⅩⅤ恶魔”、“ⅩⅥ高塔”、“ⅩⅦ星星”、“ⅩⅧ月亮”、“ⅩⅨ太阳”、“ⅩⅩ审判”、“ⅩⅩⅠ世界”。

每张大阿卡纳牌的图案都传递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尽管几个世纪以来,塔罗牌拥有了数不清的版本,且各个版本都绘制着自己的图案,但大阿卡纳牌面上那些重要的象征性要素,却被完好地保留下来。比如第一张大阿卡纳“0愚者”,它意味着万物之始、万物之归所。多少年来,它的绘制者都约定俗成地用穿着五彩斑斓的小丑作为它牌面的主角,用小丑滑稽的肢体动作和懵懂的神情,来喻示着万物初始时那混沌的状态。“愚者”的牌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正要开启人生之旅,却一无所知又无所畏惧的孩童。

而象征智慧与艺术的“Ⅰ魔术师”则通常绘有倒“8”字的符号,在古代,这个符号意味着“学习时的坚韧意志”。代表强大精神力量的“Ⅱ女祭司”,往往会用“书”的图案象征学识。而在“Ⅴ教皇”的牌面上又总少不了“两根柱子”的图案,它意味着精神世纪和现实世界的出入口……

每张大阿卡纳都像一面镜子,人想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一个出色的塔罗占卜师从来不会刻意去记每张牌的象征意义,而是通过娴熟地解读牌上的图案,展示人最真实的一面。“邪气”的纸牌天,人们已经无法得知塔罗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塔罗牌使用图案而非文字作为一些象征意义的载体,并不仅仅因为图案今是更为灵活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在遥远的古代,极少有人能使用文字,塔罗牌要博得大众的认可便只能通过图画传递信息。考古学家认为,塔罗牌起初很可能承载着“宗教教化”的任务,人们认为它“富有神力”并非因为它的图案浪漫绚丽。将它所有的纸牌收集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可以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世界系统”,这种“世界系统”又折射出一个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系统”。

从第一张牌“0愚者”开始到最后一张牌“ⅩⅩⅠ世界”即显示出一个循环。“0愚者”象征着“初始”、“混沌”,“ⅩⅩⅠ世界”则象征着“完成”、“梦想成真”。同时“0愚者”还有“万物回归”的意思,这就意味着继“ⅩⅩⅠ世界”的“完成”之后,一切又归于原点。于是,“轮回往复,生生不息”的信仰就被巧妙地暗含在牌中。

而“0愚者”和“ⅩⅩⅠ世界”之间的其他20张牌,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比如“ⅩⅡ倒吊人”象征“牺牲”、“质变过程”。紧挨着它的“ⅩⅢ死神”就象征了“生命的再生”、“崭新的开始”。之后的“ⅩⅣ节制”又意味着“通过自我克制达到更高的层次”。再比如“Ⅱ女祭司”和“Ⅴ教皇”象征着人的精神世界,“Ⅲ皇后”和“Ⅳ皇帝”则象征了现实中的财富、权力,两者相互对应,相互补充。◆大阿卡纳牌:ⅩⅡ倒吊人

正如在现实世界里,很多事情都会呈现出两面性一样,塔罗牌用“正位”和“逆位”来阐述同一牌面的“两面性”。譬如“ⅤⅢ力量”正位象征着获得力量:“勇敢”、“决心”;逆位则象征着丧失力量:“沮丧”、“颓废”。

在14世纪末的意大利,贵族们对塔罗牌十分热衷,在他们的影响下,塔罗牌很快就进入民间。尽管当时塔罗牌还只是一种智力游戏,玩法类似于今天的扑克,但塔罗牌那含义丰富的图案注定了它不是简单的游戏牌,它那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系统,又注定了它的命运多舛。各地教会都明显注意到塔罗牌图案上那些“危险的异教因素”,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塔罗牌定义为“魔鬼的工具”,明令禁止。大量塔罗牌被焚烧、摧毁,只有一些地下教派悄悄地保存了一些。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拥有华丽图案的塔罗牌才重见天日,印刷术的普及让塔罗牌得到了广泛传播。在黑暗的中世纪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胆地关注塔罗牌所呈现的“信仰系统”,塔罗牌的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到18世纪晚期,神秘学的爱好者们将塔罗牌当做重要的占卜工具,还理所当然地将其引入神秘学的体系中。

1888年英国成立了大名鼎鼎的神秘学组织“金色曙光”,该组织的成员在很长时间都把设计塔罗牌当做重要的活动内容。他们先后设计了“透特塔罗”、“金色曙光塔罗”和“韦特塔罗”。这些塔罗牌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世纪塔罗牌的种种象征性元素。但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塔罗牌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今天人们看到的“力量”和“正义”的位置,就和中世纪时完全相反。与此同时,不同文化的塔罗牌也会有所差别,凯尔特人的变形塔罗就用“半人半兽”的图案来阐释牌的含义,且变形塔罗的纸牌总数也比传统塔罗的要多。

今天,塔罗牌依然被很多人认为“充满邪气”,它被用来占卜,准确性让人瞠目结舌,它引起了哲学家的注意,又予心理学家们微妙的启发。占卜者罗无疑是一种“浅入深出”的占卜手段。任何一个初次接触塔罗牌的人,只要对照着“牌面意义象征词”,按照说明书里的塔牌阵摆牌、揭牌、解牌,都能还算顺利地占卜出一些事情。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占卜者就不容易了。

一个优秀的占卜者必须学会体会塔罗的“神秘力量”。一些复杂的牌阵往往要同时用到大阿卡纳和小阿卡纳。而大、小阿卡纳会出现看似“重合”的情况,比如小阿卡纳中有象征权力的宝剑,大阿卡纳里也有用来象征权力的牌“Ⅳ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械地对照“牌面意义象征词”来解牌,就会解得含混不清。优秀的占卜者除了要结合大阿卡纳和小阿卡纳的区别——前者反映根深蒂固的事物、灵魂深处的东西;后者反映易变的情况和表面现象——还要通过对同一牌阵中其他牌的解读、通过对求卜者本人的了解,进行解牌。否则,很容易出现“无法解牌”的尴尬。诸如明明询问爱情,却连一张和爱情有关的牌都未出现的情况,在实际的占卜中绝不罕见。◆现在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塔罗牌为韦特牌,是由古代塔罗大师A.E.韦特精心设计而成,最初的牌是黑白的,后来才渐渐出现彩色的。

一个优秀的占卜者不能忽视纸牌本身的含义,也不能被纸牌本身的意义所局限,他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那样,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学会把握问题的核心,他要在塔罗牌的启发下,帮助自己或他人找到问题的本质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很多占卜者都相信,通过一些仪式可以提升自己和塔罗牌的契合度,帮助自己更好地体会塔罗的力量。他们会用暗色的布小心地将一整副塔罗牌包起,以避免牌暴露在光线下出现“能量流失”,在不占卜的时候,他们也会定期和塔罗牌进行“交流”,一面注视着纸牌,一面审视内心。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算是那些对占卜嗤之以鼻的人也无法否认塔罗牌在人心灵深处所起的积极作用。塔罗牌不会明确地告诉人未来的面貌,也不就会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呈现在人的面前,而是通过暗示,告诉人可能发生的状况,启发人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心理学里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测试——罗莎尔测试,心理学家要测试者专注地看几张画着古怪图案的纸,然后再询问测试者到底看到了什么,并根据测试者的答案探究他们的内心深处。换句话说,在这个测试中,关键不在于那古怪的图案究竟是什么,而在于测试者究竟想看到什么。

塔罗牌的秘密也在于此。联想是人天生的能力,同样是一幅由混乱线条组成的图案,心有鲜花的人会看到鲜花,心有野兽的人则会看到野兽。同是形容一片蓝色,悲伤的人会说它是“忧郁的蓝”,快乐的人会说它是“予人宁静的蓝”。而任何一本教授人解读塔罗牌的书,都不会像流水账那样明确而详细地告诉人一张牌具体说明着什么。因为塔罗牌只会巧妙地唤醒占卜者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迷惘,诱导人自己去联想这欲望与迷惘到底为何,塔罗牌是帮助人呈现内心世界的媒介,是一面间接倒映出人心灵秘境的特殊镜子。

比如大阿卡纳里的“0愚者”。看到它的第一眼,对未来感到迷惘、悲观的人会联想起它所象征的“混沌”。对未来抱持乐观的人则会为它图案上那绚丽的色彩吸引。于是,前者会意识到自己需要“理清现状,确定目标”,后者则会鼓励自己“像初生牛犊一般勇敢地追逐梦想”。再比如“IV皇帝”一牌,为彰显皇帝的身份,绝大多数绘制者会在牌上绘上象征权力的权杖,象征地位的王座和象征财富的华服。于是,人们便能通过“皇帝”,意识到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侧重权力的人会想起自己的勃勃野心,侧重荣誉的人会想起自己出人头地的梦想,侧重财富的人会发现自己对金钱的渴慕。◆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人的基本类型或境遇都隐含在人类所有的潜意识行为中。比如“皇帝”,是最高权威(家长或父亲)的形象的象征。

塔罗通过暗示反映着占卜者的现状,它也可以通过暗示预测人的未来。而塔罗牌的图案有很强的抽象性,解读者的潜意识将决定牌的解读内容,因为要将牌面上抽象的图案转换成未来的具体样貌、趋势,必要通过解读者自己的思考、理解。

另一方面,在用塔罗进行占卜后,再遇到一些事情,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些事情和占卜的结果对照,塔罗牌的图案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这意味着它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用来阐释具体的事情。因此,与其说塔罗是最灵验的占卜方法,不如说它最擅长刺激人的潜意识。

生命的轮回

——前世今生的命运“轮回”本是佛教用语。在佛教中,认为人的生命永远处于生死循环状态,循环的线路取决于活着时所做的善事和恶事。生命是否真的可以轮回千年前的中国正处于春秋时代,那是一个思想发达,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人们在思索很多的问题,关于生死也成了被热烈两讨论的问题之一。不管在哪个时代和国家,生死都是人类的大事,既有生,就一定会有死,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对死亡有着天生的恐惧。所以,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但是生死是生命的变化过程,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更不会随着人们的好恶而改变。古人求养生、长生,却依旧无法免于死,所以“长命百岁”成了最美好的祝颂词。

对死的恐惧衍生出很多的幻想,鬼神、地狱和轮回。其中,轮回无疑是对死亡终结生命的一个反叛。也正因它对人们固有观念的冲撞,才让轮回成为无数人认定的命运循环。

生命是有轮回的,这是佛教的说法,一个人的生命终结是根据其一生所为,或成佛脱离六道之苦,或继续轮回。中国古代很多史传和笔记中都记载某人可回忆前生,甚至三生往事。而在21世纪的今天,有一位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布莱恩·魏斯也提出了轮回说。

布莱恩有一位病人,是个27岁的女性,因被焦虑、恐惧所困扰而求医上门。他用了18个月来为这位女士做心理治疗,未见成效。不得已之下采用催眠术,意图追踪她童年时受到的伤害,谁知道竟让她回忆起了前世的人生。

这位女士在催眠之中,可以毫不迟疑地说出自己在轮回每一世的名字、居住环境、生活背景、死亡原因,等等。经过测试,医生确认她对前世栩栩如生的描述并不是说谎。她说自己曾经做过石器时代的穴居女子,埃及时代的女奴,18世纪殖民地的居民,西班牙殖民王朝下的妓女,19世纪美国弗吉尼亚州的奴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飞行员,被割喉谋杀的荷兰男子,威尔斯的水手,等等。每一次经历死亡的场景都在这位女士的回忆中展现出来,她说每次死后自己会浮在空中,然后感觉到被一道白光吸过去,接着感觉到自己被拉到一个狭窄温暖的空间,她又一次出生了,转到另一世。催眠术让人们回到前世到前世,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观察,不难发现很多可以回忆前世的人,都回被使用了催眠术。

有一位印度精神科医生,研究轮回25年,他曾接手过一个奇怪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是一个38岁的男子,来自费城一个富有的家庭,他从小不爱读书,十年级时就辍学了。这位先生在受到催眠询问之下,竟然回忆叙述起自己16世前的身世。他曾经回忆自己是埃及历史上一位并不知名的法老,在公元前344年至前341年统治埃及;也曾经回忆自己是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的一名士兵,这一士兵的名字在考证故世的官兵名册时获得证实,但这个士兵并非名人,他不可能从舆论中知晓士兵的名字。

最离奇的一世中,这位先生回忆自己曾是太阳系海王星的一个生命,来到地球而寄身于人体,在恍惚状况中,他可以说着流利却又奇怪的高音语言,并写出了一大篇像速记符号一样的海王星文字。◆相信后世和轮回的印度教妇女信徒庆祝华德显现。

催眠术的力量让前世今生的回忆显得匪夷所思,一度让人认为这是被催眠之后的潜意识谎言。

但这种对前世的回忆并非只有催眠术才会引发。美国的科学探索频道曾经对前世今生现象报道过不止一次。其中有一个叫麦克的6岁男孩,忽然对母亲说:“其实我是你的祖父。”接着准确地说出了母亲小时候的很多事,包括她小时候和祖父养的两只猫。甚至包括多年前连亲属都不会记得太清楚的细节。极度震惊的母亲通过回忆和向身边的人求证,证实了男孩所说的都是正确的,这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探索频道后来专门采访了这个6岁的孩子,当记者让他描述死后的经历时,他坐在那儿,眼神中带着一丝忧郁看着远方,用一个普通的6岁孩子不会有的神情说:“我看到了一片光明,我感到他就在我面前,我不想再回来,可他还是让我回来了。”“他是谁?是上帝吗?”这个小男孩仍然默默看着前方,轻轻点了点头。

后来小男孩的母亲又提出一个问题。她的祖父是一名警察,曾经因为阻止一起抢劫案被匪徒开枪击中气管,因而致死,而这个6岁的男孩在气管上也有天生的缺陷。催眠术似乎从某个层面起着刺激、唤回人们前世记忆的能力,很多科学家不相信,却无从质疑。胎记是对前世的记忆对前世今生的研究之中,胎记的成因,被认为和天生的残疾属于同一种情况。很多研究者发现,被研究寻找前世记忆的人,在其身上的胎记与身体的特殊问题和他前世记忆有密切联系。

史蒂文森教授是世界公认的轮回研究权威,他致力于轮回研究40多年,采集了很多关于前世记忆的案例。在他的统计中,前世被矛刺死的印第安人,今生会有天生的呈菱形的伤疤或胎记。回忆起自己前世是被枪杀的人,身上有两个圆形相对的胎记,一个小而整齐,一个大而不规则,如同子弹贯穿他身体而留下的伤口。

在印度,史蒂文森教授找到了一个有胎记的小男孩,那块胎记的形状环着整个脖颈,就如同一圈连贯的疤痕。而这个男孩在两岁时就告诉家人他是某个理发师的儿子,当年被两个邻居割下首级而死。经过求证,史蒂文森果然从一个理发师那里听到了自己儿子被杀的经过,跟小男孩描述的一模一样。史蒂文森教授的研究主要针对儿童,因为通过长期的实践之后他发现:2到4岁之间的儿童能保存清晰的前世记忆,七八岁以后这种记忆就会衰退。

根据这些调查,史蒂文森教授写成了《轮回转世与生物学:胎记和先天缺陷的病因》一书,并于1997年出版,成为当年西方最畅销书籍之一。在这本书中,他指出:“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15个左右的胎记,除了家族史可解释同一位置的遗传性胎记外,至于为什么会在身体特定部位有胎记,至今没有任何合理解释。现代医学为先天缺陷确认了3个原因:基因、病毒性感染以及化学药品的影响。但这些因素只能解释不到一半的先天缺陷产生的原因。深究下去,为什么这人有而其他人没有?为什么偏偏在那个部位有?也和胎记一样没法解释。而轮回转世的原理,为这一类疑难问题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转世灵童与前世记忆当前轮回研究如火如荼相呼应的是,藏传佛教所特有的传承方式——灵童转世。与

灵童转世起源于13世纪,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首领圆寂后,该派推举一幼童为转世继承人,从而创立了活佛转世的办法,此后各教派先后效法。后来这一方式在中国还得到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册封与认定。在活佛圆寂之时,会给身边的高僧一些提示,而这些僧人根据提示会找到符合条件的灵童,认定他为活佛转世而来。被找到的灵童天生具有佛性,对于佛经有着超人的领悟能力。

中国藏地著名的伏藏大师大乐洲和眷属一同朝拜印度,当他们路过锡金时(今印度锡金邦),大师说:“我现在将在这里圆寂,六年后转世在这里,出生在某某家。如果你们能够等待六年,那时就到他家找我。”他做完这些授记后,就去世了。于是他的侍者加西扎扬等人一直在锡金邦等待,六年后依遗嘱找到了新出世的灵童。后迎请回藏地,灵童到生前的寺院“多芒寺”后,闭关了一个月,出关后,对前世所造的十三部经论已无师自通。◆佛教相信轮回转世,一个人死的只是肉身,灵魂却会永存。图片为佛教轮回周期轮。

灵童回忆前世的事情,就如同回忆昨天的事情一样轻松自如,这一点被很多人认为足以证明前世今生的存在。而对于普通人为什么不能记得前世的事情,被解释为大多数人在投胎转世时,心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蒙蔽,所以很少有人能回忆自己的前世。转世灵童所拥有的记忆会影响他的修行和生活,而普通人所拥有的前世记忆中所包含的偏好和恐惧症也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也许可以算作是前世记忆不可磨灭的证据之一。

血液决定一切

——血型文化

血是生命之源,古人们认为,人体本身就如同一个小宇宙,而血液正是这个宇宙的运行能量。人类已知的血型大致可以分为O、A、AB、B四大类型,一些热衷命理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血型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并试图用这四大血型去解读复杂的人性。血型的渊源命蕴藏在血里,当世界还处在蒙昧时代时,人类就知道血即意味着生。在古代,血一度被作为祭祀用的牺牲。在很多宗教中,生摄人灵魂的恶魔也以“嗜血者”的面貌出现。但人类对血型的研究却远远晚于对血的崇拜,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拥有了“血型”意识。

19世纪末,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人其血清中的血球凝聚情况并不相同,但人们一度以为这种差异性由疾病导致。1900年,这一看法才被改变。来自奥地利的卡尔·兰德施泰博士在对20多名健康人的血球凝聚状况进行观察后发现,人们在血球凝聚上的差异实际由人的生理结构引起。他将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血液中凝集原和凝集素的不同类型,分出A、B、C三种血型,C型血即后来的O型血。1902年,又有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和A、B、O型血截然不同的血型——AB型血,至此,ABO的血型系统宣告完整。

起初,人们并没有将血型和人的性情联系到一起。但扎根在人骨子里的那种血的崇敬情结,却让血型文化逐渐从单纯的医学领域向人文领域扩展。人类在潜意识里一直觉得人体蕴涵着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并认为这种神秘力量总会通过人生理上的特征流露出蛛丝马迹。在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坚信人的体液——血液、黏液、黄胆、黑胆——的不同搭配会决定人的体质、性情,在20世纪,血型则被人们当做“性格的基础”。

日本是最注重血型文化的国家之一。血型方面的书籍格外好卖,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着名人们的血型特点。明星谈恋爱了,就依据血型判断双方的契合度;政要下台了,又依据血型分析他失落的原因;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询问应聘者的血型;相亲见朋友,也要考察对方的血型。不仅如此,在日本,血型文化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单个的人扩展到企业、民族、国家,甚至国际关系。

人们已经习惯了将血型作为解决大小事务时必要的考虑因素,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对血型文化的熟悉至少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可以站在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人们通过钻研自己的血型了解自己的本质,亦通过研究他人的血型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这种角度看,血型文化无疑为人际交往构建了纽带。A、B、AB、O知血型的秘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的情商,人可以凭借对血型知识的举一反三,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在看重探人情纽带的东方社会,格外有用。

血型文化的推崇者认为,血型A、B、AB、O都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人的身上,就是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个性气质。但是,“以血观人”并不意味着把世界上数十亿人都简单地分成“A、B、AB、O”这四种,而是通过研究血型挖掘同一种血型的人通常具备的一些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十二星座里不分好坏,十二生肖中没有高下一样,血型之间也不存在谁比谁好,谁比谁差的问题。

A型。

A型人是一个严谨的完美主义者。他注重理性,强调逻辑,思考缜密,做事谨慎。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十足的把握,A型人便不会轻易对其发表看法。A型人很看重事物的细节,也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如果将事情交给A型人完成,不管他们是否对这件事情有兴趣,他们都会督促自己认真完成。A型人往往意志坚强,他们在做决定时会思索再三,甚至优柔寡断,但一旦决定下来,便会全力以赴向目标前进。同时,A型人还很有团队意识和牺牲精神,为了集体的利益,他们有时甘愿吃亏、隐忍。◆ABO血型表

事事小心谨慎的A型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隐藏”自己,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时,A型人更喜欢做一个冷静的聆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的发言者。这难免会给人造成城府深、不易亲近的印象。而对A型人自己来说,由于凡事力求完美,所以相较其他血型,A型人更喜欢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果要为A型人提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学会放松,尝试用更洒脱的心态看待世界。

B型。

和A型人的谨慎小心相反,B型人更崇尚轻松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B型人通常很聪明,兴趣多,爱好广,才华横溢,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跳跃性的,和B型人讨论问题,他们频繁冒出的新点子会给人带来很大惊喜。但同时,喜欢凭兴趣做事的B型人总是专注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同一件事上,人们也别指望他们会在不感兴趣的东西上耗费什么精力。B型人追求自由,推崇简单,他们特立独行,散发着率真的魅力,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难免让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

B型人豁达、善良、开朗,很容易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但他们直来直往的处事风格也不免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在待人接物上,B型人通常亲切有余,圆滑不足,和B型人打交道的人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满,B型人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好自我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把握好“随心所欲”的程度。

O型。

O型血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天生的领导者,极富竞争性,他们自信、好冒险、为人果敢,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干脆利落。他们注重实力,崇尚公平,无论事业还是感情,都习惯用开诚布公的态度对待,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会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总是斗志昂扬,不惧失败,他们做事光明磊落,通常不会掩饰自己的目的,一旦他们发现目标很难达成,他们就会识相地放弃,绝不拖泥带水。和B型人的直来直往不同,O型人的直率总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O型人很擅长对他人施以影响,并享受发号施令的感觉。

在与人相处时,O型人喜欢通过肢体接触来强化和对方的亲密关系。他们的热情很能感染人,他们的坦诚又非常值得信赖,但他们那发号施令的天性又会让接近他们的人产生压迫感和紧张感。O型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不自觉地抱着“非友即敌”的态度,O型人喜欢帮助庇护比自己弱势的人,又习惯与和自己实力相当或比自己强势的人展开竞争,不管对方是否把自己视为竞争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开始相信不同血型的人拥有不同的性格,例如图中所示,即是表现B型人的性格特点。

AB型。

AB型血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捉摸不透”,事实上,就算AB型自己也常常会对自己的个性感到困惑。他们言谈举止充满变数,在做决定时也往往会左摇右摆。他们既像A型人那样注重事物的细节,又像B型人那样专注自我,他们很有主见,只是这主见总在变化中。

AB型人的疑心很重,他们往往能敏锐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他人的个性特点,但他们多思的天性又让他们无法迅速地对他们意识到的事情做出反应。他们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发现有人欺骗了自己,也不会当场将人揭穿,人们很难通过他们的神情揣测他们的内心活动。要博取AB型人的信赖相当不易,和AB型人相处,既需要很大耐心,又需要坚强的性格来承受他们的善变。AB型人往往喜欢用“突然消失”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一旦某种人际关系让他产生不安感,他就会大玩失踪,这在他人看来难免有些莫名其妙。相生与相克医学的角度看,血型是通过检测红细胞膜上含糖蛋白的血型抗原得来的。红细胞上只有A凝集原的是“A型”,只有B凝集原从的为“B型”,同时含有A、B两种凝集原的是“AB型”,两种都没有的是“O型”。

此外,不同血型的人,其血清中的凝集素也不同,通常A型人只有抗B凝集素,B型人只有抗A凝集素。AB型人两种都没有,O型人则兼具两种。凝集原和凝集素相对抗,因此,如果输血时没有考虑到被输入者的血型,将相当危险。比如将A型人血输给B型的人,那么B型人身上的抗A凝集素就会发生作用,对输进来的A型血发起进攻,导致输入的血凝集成块,从而引发溶血反应。而溶血反应轻则令人头疼恶心,重则置人于死地。

血型天生存在相生相克。为保险起见,输血时最好输同型的血。而血型文化中也存在“相生相克”,不同血型的人在一起生活,有的相处融洽,有的却会格格不入。

比如严谨而重逻辑的A型人尽管会为B型人那自由奔放的性情吸引,却会对B型人那跳跃性的思维感到困惑。而热爱自由的B型人遇到天生拘谨的A型人,也会感到不自在。相反,和喜欢由大处着手、行动果敢的O型人在一起,A型人对细节的考究和强大的意志就会发挥得如鱼得水。

B型人遇到O型人。尽管B型人会对O型人那富于压迫性的强势气质感到难受,却也无可奈何,B型人追求简单的天性让他们在崇尚竞争的O型人面前手足无措。O型人可以和A型人密切合作,又会有意无意地控制B型人。

至于AB型人,则是B型人的理想伙伴,他们那深藏的自我会刺激B型人的好奇心,他们多变的特质又不会让B型人觉得沉闷。同时,AB型人也能和A型人相处融洽,但面对目的性极强的O型人,天性敏感的AB型人多选择敬而远之。

A型与AB型、O型相生,与B型相克;B型与AB型相生,与O型、A型相克;AB型与A型、B型相生,与O型相克。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相生相克”在血型文化中并不绝对,也并非暗示某一血型的人要远离某一血型,而是启发人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与不同特质的人友善相处。血型之父◎卡尔·兰德施泰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助教,他对血型的发现大大减少了医学上因输血发生的事故。他因发现血型而获得1930年的诺贝尔奖,并被世人授予“血型之父”的称号。什么决定血型因决定血型,但血型出现的时间却并不相同。O型血是最原始的血型,其次是A型,然后是B型,最后是AB型,从O型到AB基型的出现,其间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科学家指出,血型的产生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关系密切。O型血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以狩猎为生,A型血出现时,人类就已经从非洲大陆转移到亚、欧大陆,并开始学习农耕和驯养技术。B型血的诞生为气候骤变所致,在游牧民族中,譬如蒙古人间B型血的数量占明显优势。直到A型血的亚欧民族和B型血的蒙古人相互融合,才产生了AB型血。◆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血型分布,每隔几年都会统计数据,以达到用血型来分析国民性格。图为世界血型分布图。

AB型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型和B型的数量分布情况,所以在总人口中总是占少数。不同地区的血型分布各不相同,从而形成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就发现了血型的分布存在地理差异。战后,日本科学家又对全世界的血型分布做了研究,发现日本和德国国民多为A型血;美洲和非洲的O型血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欧洲则以A型和O型为主;至于中国,A、B、O型血的比例大致相当,都在30%左右,AB型血则约占总人口的10%。

如今,人们已说不好究竟是血型决定了民族的个性,还是民族的个性影响了人们对血型的认识。O型为主的欧美人洋溢着浓厚的竞争意识,A型居多的日、德素以严谨著称,而A型血特有的好钻牛角尖的特性,也在其国民身上表现明显。B型为主的草原民族,则多生性豪放,热爱自由。血型分布较为平均的国家则往往呈现出平和、多样的性格,十分有包容性。

考虑到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血型文化风靡的日本,人们就算研究国际关系,也会认真参考血型。相比对着某个国家的通史研究他们的文化,用研究其民族血型特点的办法来熟悉他们更有趣也更直接。血型文化促使人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

挣扎在血与死之间

——吸血鬼

阳光让他们灰飞烟灭,大蒜令他们心生畏惧。他们以鲜血为食,藏身于如墨黑夜,人类在他们眼里只是食物。他们不留情面地吞噬生命,将灵魂带入罪恶的深渊,他们就是——吸血鬼,传说里最具魅力的鬼怪之一。在这个由人臆想出来的鬼怪身上,隐藏着人类对“血”的复杂情愫。恐惧今天,对很多人来说,吸血鬼只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吸血鬼却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在

因为确信吸血鬼随时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人们高度紧张地捕捉着吸血鬼的“线索”。在欧洲的很多地方,老百姓发现自家的牲畜被咬死,其第一个反应往往不是“小心野兽”,而是“吸血鬼作祟”。在瘟疫流行的17世纪,东普鲁士政府曾强行将一座公墓的所有坟墓都刨开,检查其中是否藏着吸血鬼。而在当时,像这种刨棺验尸的事屡见不鲜。人们动不动就会把埋好的尸体挖出来,一看到他们没有如预期那样腐烂,或是尸体的身上有可疑血迹,就断定尸体变成了吸血鬼。

直到18世纪启蒙主义的来临,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大胆抨击这种做法,指出吸血鬼是一种迷信。事实上,从医学的角度看,那些被怀疑“变成吸血鬼的尸体”很有可能是没有死却被草草下葬的人。吸血鬼传说盛行的时代,恰好也是瘟疫等动辄杀死数十万人的疾病流行的时代,出于对疾病扩散的恐惧,死亡的确认工作往往进行得相当仓促。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死去,而只是陷入昏迷,就被当做死人装进了棺材。这些人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被埋葬,当然要拼死挣扎,直到被活活憋死。人们再打开棺材,自然会在他们身上发现血迹,他们尸体的腐烂程度也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厉害。

但无论是开棺还是毁尸,都反映出人类对吸血鬼的恐惧,连对很多所谓恶魔的恐惧都不曾像对吸血鬼这样强烈。何为吸血鬼血鬼,一种古老而邪恶的妖魔,早在14世纪,关于他们的迷信就已在欧洲各地蔓延开来。但是,直到17世纪,除了“靠吸吸血为生”这一点,针对吸血鬼的特点、弱点等关键问题,人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以至于考察不同地区的吸血鬼传说,很多人都会感到困惑。◆吸血鬼既不是神,也不是魔鬼,更不是人,是西方世界里著名的魔怪。

在法国和东欧,人们认为吸血鬼是那些不肯安眠的尸体变成的。这些尸体下葬后未能“入土为安”,不仅不会腐烂,还会长出大量毛发,若开启棺材观察他们的嘴角,还会发现上面沾有血渍。但究竟是什么人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各地的说法不一。盛行狼人传说的法国认为,狼人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罗马尼亚人认为吸血鬼是横死或没有举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所变,在俄罗斯,人们则以为是自杀和没有教籍的人所变。

而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却觉得吸血鬼是“天生的”。那些生下来就有牙齿的婴儿,眼珠颜色格外浅的人以及身上长有奇怪斑印的人,都被认为携带着魔鬼的标记,有成为吸血鬼的“潜力”,人们担心说不定哪天,他们身上的邪恶就会爆发。

既然各地的吸血鬼都各不相同,那么对付吸血鬼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其中,属对付“有可能成为吸血鬼”的人最为容易,在中世纪,即使这些人未必做过什么害人的事,他们也很可能因被认定是“魔鬼在人间的使者”而遭到名正言顺的杀害。

对付由尸体变成的吸血鬼就要麻烦一些,人们毕竟不能把尸体再杀死一遍,只能尽可能避免尸体被邪恶力量控制的情况发生。在罗马尼亚,人们在死人的嘴里塞上吸血鬼讨厌的大蒜。在德国,人们干脆将尸体死死地钉在棺材上,以防止他们变成吸血鬼后离开坟墓。在捷克,方法则相对温和一些,人们将尸体装进一个类似长筒袜的大袋子里,然后封好口。这样就算尸体变成吸血鬼要从坟墓里爬出来,那他也必须先将这个袋子拆开,而吸血鬼每年只能拆开一个网眼。

不过,如果吸血鬼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诸如封口袋子、塞大蒜就都不足以对付他们,必须用更为激烈的方法将他们彻底消灭。为此,俄罗斯人主张用山杨木做的十字架插入吸血鬼的心脏,阿尔巴尼亚人则习惯用被牧师祝福过的匕首。而罗马尼亚人则认为,插入心脏的木桩只能让吸血鬼丧失行动能力,为了一了百了,人们还需要用铲子铲掉吸血鬼的脑袋,再将吸血鬼剩下的残肢烧成灰。◆13世纪壁画《专制》这是一幅象征着专制和暴虐的人物画,画中人看来残酷可怕,让人想到了吸血鬼这种有着尖利牙齿的魔怪。

18世纪,随着一些和吸血鬼有关的著作的增多,吸血鬼的形象开始清晰起来,人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达成共识,比如吸血鬼拥有实体,却没有灵魂,要靠吸食鲜血来维持肢体的活动。一般的尸体不会变成吸血鬼,被吸血鬼伤害的人才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而真正让吸血鬼“生动”起来的,却是那些关于吸血鬼的恐怖小说。小说作者们虚构出来的吸血鬼形象会随着小说的广泛流行,深入人心,从而在不知不觉地改变人们对吸血鬼的理解。因此,今天的吸血鬼已经和中世纪时有很大区别,他们一般具备这样的特点:

关于世界上第一个吸血鬼是怎么产生的,众说纷纭,但被吸血鬼咬过的人不一定会变成吸血鬼,他还要和吸血鬼交换血液,即“初拥”,然后才能变成吸血鬼。

吸血鬼未必害怕大蒜、十字架、山杨木,但他们一定害怕阳光,再强大的吸血鬼在阳光下也会灰飞烟灭。因此,吸血鬼只能在夜间活动,白天他们通常睡在棺材里。吸血鬼不会像人那样“生老病死”,他们的肉体永远停留在他们变成吸血鬼的一刹那,既不会成长,也不会衰老。同时,他们的身体还有极强的修复能力。

吸血鬼的模样和人没有太大区别,他们没有尾巴,但他们有又长又尖的犬齿,方便把人脖子咬出血来。吸血鬼除了拥有比常人大得多的力气和快得多的行动速度外,还能像蝙蝠那样在夜空中飞翔,能看穿人的内心活动,能在竖起的墙壁上迅速爬行,能通过注视人的双眼将人催眠。吸血鬼没有影子,也无法被镜子照到。吸血鬼大多很孤独。血,欲望之罪个世纪以来,吸血鬼都是最为人关注的妖魔之一。人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吸血鬼,而让吸血鬼变得如此复杂的关几键,无疑在于“血”。如果不是食血,吸血鬼就是一个普通的“活尸”。

人类对血的感情一向非常复杂,血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罪恶,因为流血之处必有杀戮。在吸血鬼出现之前,不少民族的文化中都曾出现以吸食人血液为生的恶魔。在古波斯,女妖利利图会在深夜潜至婴儿的床边吸食他们的血液。在古希腊,幽灵之神的仆从阿菩萨喜欢吸食年轻男子的血。在埃及,公主拉弥亚为了为家人报仇,化成了靠吸血为生的可怕妖怪。而在和基督教有关的传说里,莉莉斯被认为是亚当的第一个女人,她在背叛上帝后变成一个人面蛇身专嗜人血的怪物。

这些吸血的恶魔都被当成了灾难和死亡的使者,但同时他们那超乎于人、近乎于神的魔力又令人羡慕。这些恶魔都通过吸取人血获得了超乎想象的生命力,他们要么很难被杀死,要么根本不会死亡,这对一直渴望永生的人来说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于是,在鬼神文化的渲染下,一些人不惜变成“人间的吸血鬼”,他们试图通过喝同类的血延长寿命、永葆青春。

在15世纪中期的法国,德·莱斯伯爵就是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吸血鬼”。他疯狂地迷恋着炼金术,并坚信鲜血将赋予炼金者强大的魔力。为此,他不惜囚禁、折磨了300多名儿童。据说,被他抓走的孩子最多活不过一个晚上,他有时会将孩子们斩首,有时则割断他们的喉咙,看着汩汩流出的鲜血发笑。还有人看到德·莱斯伯爵在孩子们死后,亲吻他们的额头,切开他们的内脏。

1440年,德·莱斯伯爵因涉嫌绑架牧师遭到了教会的调查,他的罪行由此败露,在法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的贵族头衔也未能让他免于审判。他先后被送上了世俗法庭和宗教法庭。他属地上的农民们纷纷作证,自己的孩子在到德·莱斯伯爵的城堡前乞食后,就再没回来。最后,虽然教会法庭同意免除德·莱斯的死罪,世俗法庭却没有放过他。德·莱斯和他的贴心仆从们被送上了绞架。

无独有偶,17世纪初匈牙利的巴托里伯爵夫人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间吸血鬼”。她不知从哪里得知用处女的血洗澡可以永葆青春,便怂恿仆人挟持了居住在她城堡附近的少女。她把这些少女关起来,和德·莱斯伯爵一样,靠折磨这些可怜的孩子取乐。每当她要洗澡时,就会抓几个少女过来放血。她还很喜欢用针刺女孩子们的身体,把她们剥光再推进雪里。◆一个躺在床上饱受折磨的青年,一个怒目而视的女人跨骑在他的身上。这就是英国诗人吉卜林所描绘的吸血鬼。

据说,被巴托里伯爵夫人伤害的有300多人,她的城堡里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而这位“吸血女伯爵”的下场多少比德·莱斯伯爵要好些。她侥幸保住了性命,被囚禁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密室里打发余生。在她死后,她那臭名昭著的古堡成了为匈牙利人诅咒的不祥之地,萧条荒凉。

在德·莱斯伯爵和巴托里伯爵夫人生活的年代,吸血鬼迷信正在欧洲大行其道。这两个嗜血狂人的真实故事深深地刺激了人们关于吸血鬼的幻想,并启发幻想小说的作者们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吸血鬼形象——贵族吸血鬼。勃拉姆·斯托克与安妮·莱斯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吸血鬼文化,各路学者纷纷从科学的角度破除关于吸血鬼的迷信。但另一方面,浪漫主义1小说的流行让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将既神秘又充满恐怖气息的吸血鬼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英国作家勃拉姆·斯托克就从德·莱斯和巴托里伯爵夫人身上得到了灵感,写就了对吸血鬼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小说《德库拉》。德库拉◎德库拉在英语里是“Dracula”,即“魔鬼或龙”的意思,勃拉姆·斯托克笔下的吸血鬼德库拉,则得名于15世纪的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采佩什。这名大公由于为人极度残忍,经常把成千上万的战俘用尖木桩插死示众,而被人起了个“德库拉”的称号。

在斯托克的小说里,吸血鬼不再是传说中那从墓地里爬起来的丑陋尸体,而是一个穿着斗篷的翩翩绅士,拥有贵族般的冷峻气质和数目不菲的财产,远远看去“犹如一尊雕像”。这个吸血鬼拥有“闪着白光的,尖利”的牙齿和“顶部很尖,却没有血色”的耳朵,他的呼吸“气味出奇难闻”,他的形象“无法被映到镜子里”。夜晚,吸血鬼的手指和脚趾“死死抓住石头边缘”,在墙上“迅速地爬来爬去,就好像一只灵巧的壁虎”。

小说《德库拉》中的吸血鬼形象深入人心,一时风靡全世界,而斯托克笔下的吸血鬼形象更是成为了不可突破的典范,而其为吸血鬼起的名字“德库拉”,不仅无数次地出现在关于吸血鬼的小说、电影中,作为吸血鬼首领的象征,还被干脆拿来作为吸血鬼的代名词。但如果说斯托克赋予了吸血鬼贵族的样貌与气质,安妮·莱斯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吸血鬼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吸血鬼从以往简单的“恐怖怪物符号”跃升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情感、善恶有度的完美形象。《夜访吸血鬼》是安妮·莱斯的代表作,在安妮的吸血鬼世界里,也如人间一般有等级、有制度。吸血鬼不能随意将人变成自己的同类,而在将人变成自己的同类后,他就必须为这个自己亲手创造的吸血鬼负责,好比人类社会中父母对孩子拥有养育的义务。因此,在吸血鬼之间,也存在令人动容的可贵情感。

同时,吸血鬼也像人类一样会思考宇宙生命、会为自己存在的意义感到困惑。和其他的吸血鬼作品不同,安妮故意让吸血鬼在起源问题上和宗教割裂开来。在安妮之前,一些人将《圣经》中被上帝驱逐的该隐作为吸血鬼的始祖,一些人则认为吸血鬼的祖先是出卖了耶稣的犹大。而安妮却告诉人们,世上没有天堂地狱,也没有恶魔天使,吸血鬼只是一种存在。

于是,安妮笔下的吸血鬼不是挣扎在人性与嗜血的欲望间,就是正在为自己的身份感到困惑。他们时而疯狂杀戮,时而又忧郁迷茫,他们试图兼顾人性与生存,却终告失败。◆瑞士画家菲斯利的《噩梦》,描绘了噩梦中两个象征性的形象:吸血鬼变成了动物,在黑暗中监视着一个睡着的美人。

与其说安妮是在讲述关于吸血鬼的恐怖故事,不如说她是借吸血鬼的形象促使人们回过头去重新探索吸血鬼的本来面貌——人类自己。是人类自己创造了吸血鬼,这个只能生存于黑暗中的妖怪。吸血鬼的邪恶实际上就是人类自身阴暗面的投射。就如吸血鬼需要通过猎取生命来维系生存一样,在现实世界里,人类也会把杀戮当成满足欲望的手段。世上真的有吸血鬼吗?吸血鬼的历史完全是人类自己书写出的。

被月亮诅咒的灵魂

——狼人

狼人,残暴与欲望的象征,人性与兽性间挣扎的灵魂。他们出没于满月之夜,用凄厉的长嗥划破夜空,用锐利的双爪撕裂生命。作为想象出来的怪物,狼人的身上既包含着人类对力量的向往,也谕示着人类那脆弱的灵魂,他是人内心狂乱、迷惘的化身。狼人出没的中世纪有人说得清从什么时候开始狼人就出现在宗教中。在教会只手遮天的中世纪,法兰西、普鲁士、立陶宛甚至整个欧洲,都笼没罩在对狼人的恐惧中,从1520年到17世纪中期,欧洲关于狼人的案例就达数万。人们普遍相信,狼人会像狼群那样,暴虐而有计划地袭击一切血肉之躯。他们聪明、敏捷,在白天潜伏于茂密的森林,到了夜晚又从月亮中汲取魔力。所有狼人都不能自抑地渴望温热的鲜血,于是,他们会沿着鲜血的味道寻找人类居所,然后毫不犹豫地闯入人的家里,将见到的所有动物都残忍地撕裂、生吞活剥。

狼人不是一般的“人与兽的结合体”,寻常的武器无法将他们杀死,这就意味着任何动物在他们面前都只能听天由命。狼人的力量常被认为源自某种超自然的神力——诅咒。

在古希腊,那些偷吃祭祀用肉的人会遭受神灵的惩罚,不得不以狼的形象生活9年。在这9年里,一旦他们伤害了人类,便再也无法恢复人形,只得日日在密林里徘徊哀号。在欧洲其他地方,狼人又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