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23:26:42

点击下载

作者:都玉茹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

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作者:都玉茹排版:吱吱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8-15ISBN:9787300232454本书由北京人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一善好生活,快乐耕耘

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美好的生命姿态。如果一个教师热爱生活、热情洋溢、充满爱心地从事工作和生活,那他一定能带给人温暖、自信与教养;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心灰意懒、垂头丧气、灰头土脸、麻木不仁、冷酷无情,那很难受到学生的欢迎,他带给学生的很可能是羞辱、贬损、压抑、焦虑与沮丧。

如何才能有一个好的生命姿态?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成长。都玉茹老师的《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带给人的正是这样的思考和启迪。

我们可以有一千个理由抱怨生活,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拒绝成长。境由心生,操之在我。没有谁可以代替你生活,也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止你内心的成长。选择善好生活,即体面的、有尊严的、负责任的生活,精神高贵和优越的生活,正直与光明的生活,富于德性的生活,充满同情与关爱的生活,会让人感受到惬意与轻松、充实与和谐、心灵的舒展与富足。

因此,善好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生命历程。当然,我们的成长又会反过来促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有机会、更有可能生活在既善又好的生活中。

走进都老师漫溢着生命芬芳的“生命之园”,我们看到的就是这样的美好。读书、交友、旅行、思考……她用这样的方式,拓展和丰富自己的生活,让“生命之园”飘逸花香、缀满果实。《小窗幽记》中说:“闭门阅佛书,开门接佳客,出门寻山水,此人生三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种友,不仅是快乐的事,也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而作为教师,还有一种特别的快乐,那就是“教书”的快乐,引导和看着孩子成长的快乐。孟子提到的人生三乐中就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说。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体验到“教书”的快乐,有的人甚至会产生严重的职业倦怠。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人没保有一颗童心,没有一个好的生命姿态。

都玉茹老师是一位快乐的老师,也是一位成功的老师。她把人生的每一次经历,都当成是一种修行,在其中不断寻找生活的乐趣,感悟教育与人生的真谛,构筑自己美好的精神家园。

在那片“园”中,我们与她的童年相遇了。初梦初语,童真童趣,多彩多姿。都老师要表达的,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感受,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生体悟:“童年,生命初绽,天真未凿。捻一段童年的时光,忽然发现:童年的歌、童年的舞、童年的花、童年的梦、童年的率性与真淳、童年里的每一股跃动的水流,都绵延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经意间都变成了生命的颜色。”在她眼里,童年,何其美好,又何其珍贵。由此,她深情呼唤——教育,要守护童年,捍卫童心,给孩子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和真情洋溢的世界。

在那片“园”中,我们与作为教师的她及她的学生相遇了。在那里,我读到了一位普通的教师对教育的另一种解读:“让心相遇”“成为爱本身”“重要的是精神成长”“请允许孩子选择做一棵小草”“留着灯,留着门”。都老师的教育教学,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主要的是人格的陶冶、精神的涵养、生命的润泽。都老师是在用心做教育,用爱做教育,用生命做教育。正如她所说:“让自己始终置身向上向善向美的状态,让心柔软,回归自然,成为爱本身”,用生命成全生命。

在那片“园”中,我们还与她一同细品书香,浴情山水,与友人名人对话……她在那里倾听、沉思、体察……她相信:阅读,会带给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她相信:大自然是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每一次行走,都会获得丰厚的生命养料;她相信:以开放的心与优秀的生命相遇,会吸收更多生命的正能量。

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力行这些价值观,时间让她的“生命之园”枝繁叶茂,芳香四溢。

如今,她把这“生命之园”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乐意欣赏之,推荐之,愿她能启迪更多的教师,也愿更多的教师有一种美好的生命姿态——让自己始终置身进步的状态中。肖川(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序二美好相伴 不负此生

我们每一个人,面对的是同样的四季轮回、山川日月、百味人生,也同样面对自己内心的困惑与纠结。但是,每一个人,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体味和对自己灵魂的关照却是不同的,生命因此也有了不同。

都玉茹老师曾经是一名受学生喜爱的语文老师,现在是翁牛特旗的教研室主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育工作者。然而,她的《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却并非完全从教育的单一视角切入,而是从生命成长的宽度、从生命体验的高度,“在记忆长河中淘洗出苍茫往事的美丽珠玑,用思索和追念细细抚摸”,最终呈现了这本留有生命温度和生命香气的、自然而美好的书,呈现了她那些独有的经历和体验。

从童年到中年的生命过程中,那些美好、感动和明丽的时刻,让你不知不觉去想象——有如此美好的生命体验,会成就怎样的一个人呢?

不得不说,作者是幸运的。她有一片那么丰美的杏园,有那么变幻多姿的一年四季;有家乡的那条小河,还有小河中欢跳的鱼儿;有北方的山,有草甸上迎风摇曳的马兰花;她有一个那么有故事的外公,有外公故事中的人生和历史;有草原文化的熏染;有亲情、有友情……更幸运的是:她捕捉到了其中的美好和感动,并让这些美好深深地影响自己的精神底色,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作为老师与妈妈,她以自己的丰富,与另外一些年轻的生命相遇,在这样的相遇中,她感受生命与生命相遇的美好,留下爱、留下感动。而在这个过程中,也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满。

生命像一条河,奔流不息,总有一些特别的地方决定了走向。当我们回首人生,你是否也能从中感知那些对自己生命有特别意义的时刻,有特别意义的人和事呢?这需要一个人沉潜下来静默思考,这就是一个自我认知的过程。一个人,认识他人并不难,但认识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作者用这些文字,通过对自己的童年、阅读、旅行、交友、思考等情节的细细追忆,不断地接近自己、不断地认识自己。

品味这些带着作者体温的文字,除了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我还看到了另外的意味。那就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文字的本意绝不止对自己生命成长的追索,而是通过这样的追索,来思考教育到底如何成就一个完整的生命、成就一个完整的人,而非追求单一的功利性的成绩。教育,终究是成就生命的事业,是成就人的事业,除了知识与考试,应该让每个孩子学会体验美好、学会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悦纳、学会欣赏、学会思考……让他们在不断认识自然、认识他人、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明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而为人的自豪与幸福。

要让生命达到这样美好的境界,也许真的要重新思考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对生命本身的理解,更好地关照自己的生命状态,同时也更好地关照你所能影响到的周围人的生命状态。特别是对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真应该去不断思考在生命成长过程中,如何让生命在与自然的关系中、与自己的关系中、与他人的关系中,找到和谐与善美。从生命成长的高度,来认识与理解教育,才是教育应有的风景。

让美好相伴,才不负此生!对自己来说如此,对你所影响到的生命来说,更是如此!赵小雅(《中国民族教育》总编辑)自序让“生命之园”芬芳四溢

2015年金秋,田野尽染斑斓,林间落英缤纷,云阔天高、稻香丰年。在这美好的季节里,《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与这个浪漫的秋天,一同绽放在我的面前。

望着这片,被秋色染透的盛景,与这方,萌发着勃勃生机的“生命之园”,心中涌起的,是喜悦,是感喟,是时间在指尖叩击发出的厚重感与沧桑感,是季节轮回、生命勃发展现出的质感与美感,那样持重、悠远,那样美妙、神奇。一如我心中流淌的记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风景,那些支撑我、激励我、推动我向着太阳奔跑的力量……

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我最大的收获是,渐渐学会了回到自我,回归本然,回到生活真实的情境中,去捕捉和探寻教育与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园子——一个教育者的成长手记》,是我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通过记录自己的童年以及教书、读书、旅行、与友人交会、沉潜思考中,发生的一个个真实的小故事,去解悟为人之道、为学之道、教育之道,以此唤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位家长对教育的思考。

这也正是我的写作初衷。

记录童年生活,感受童年生活的真淳美好,是本书的开篇之作。于此,我想表达的主题是:捍卫童年,护卫童心。是的,童年是生命成长的萌芽期,是人生的黄金阶段,它涂染了我们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土壤中多一些阳光,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些灿烂;童年的土壤中多一些快乐,我们未来的生活就会多一些缤纷;童年的时光中多一些自然和舒展,我们的生命就会多一些自由和宽松。

今天的孩子们,有几人能拥有这样的阳光,这样的快乐,这样的自由和舒展?“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卢梭)我从自己而想到,教育,首先应该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即给孩子们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给孩子们一个真情洋溢的世界,给孩子们心向自然的情愫。没有盆景工艺式的缠扎,没有驯技强化般的鞭打,让听从了自然法则的那个“自我”,获得足够的力量,并靠着这个力量,成为独立自主、善良美好的人。“生命的园子”,是我反思自己几十年的教师生活,对教育教学的一点感悟。于此,我想与大家共同探讨的核心问题是:教育,除了留给孩子知识、技能,最重要的还应该留给他们什么?我想,是否应该留给孩子们美德,培植孩子们有一颗纯正善良的心。由此,我们的教育教学,在关注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是否应该注入更多的精神元素,努力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精神气质,用我们自己的理想信念价值这些灵魂之光与雨露,催生孩子们的精神之花?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想仅凭灌输和说教是难于达成的,还需日积月累的浸润、熏陶和感染,即“用生命润泽生命”。真正的教育是生命与生命的相互摇动、滋润和点燃。由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地建设自己,让自己始终置身向上向善向美的状态,让心柔软,回归自然,成为爱本身,让我们的生命在与孩子们的生命交会中,相互浸润、相互摇动、共同成长。

没有广博的阅览,便没有思想的驰骋。教师要成为一个终身的阅读者,这是独立精神的活水源头。民族要想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一种振奋的民族精神。一个人要想走向成熟和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精神滋养。故此,教师要博览群书,便是我要分享的又一观点。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的确,阅读的世界比课堂大得多,好的书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阅读与表达是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基础能力。所有的这一切都呼唤我们:捧起书本,在灵魂深处存一笔精神财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一种精神滋养,旅行同样也是一种精神滋养。大自然拥有着无限丰富的教育资源。远离喧嚣,到自然山水中去寻一份清静、一份纯然、一份开阔,让不同的文化在脚步间交融。这无疑是对生命的净化和提升。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一山一水是课堂,一草一木皆教育。今天的学习,不应囿于学校,课堂也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让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引领孩子们走出课堂,去看一看山的雄姿,去听一听流水的清响、鸟儿的婉唱……相信我们的生命,会在与自然的交汇中汲取到更丰富的精神养料,让生命在一次次的沉醉中,更加通透舒展,诗意地栖居。

读书让我们成长,旅行让我们成长,与知己、亲友、名家等相遇、相知、交流对话更能让我们成长。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雅斯贝尔斯)。而且,这种“摇动和推动”,绝非仅限于学校和课堂,她会发生在生命相遇的每一个场域。于我而言,近三十年来,正是在与我的学生、我的师长、我的团队的一次次相遇中,我的生命被激发、被点燃、被唤醒。

也由此,让我想到,作为教师,我们当有一颗赤诚的心、一种开放的心态,不断拓展生命的疆域,去赴一场场心灵的约会,用心,去倾听另一个生命的不同凡响,让生命,在一次次感动和震撼中不断升华。同时,我们还要引导我们的孩子们,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悦纳,让他们拥有一个民主开放的心态、豁达的胸襟。这也是我们培养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内容。

把多彩的生活沉淀于心,去思悟摄取生活的真淳,这便是思考的意蕴。一个人在沉思时,最容易回到本我,回到内心,让自己走向沉静与高远,让智慧生长出来。“沉思的花瓣”,即是我触摸生活、灵思跃动过程中的点滴收获。它让我真正意识到思考的重要,更加相信思考的力量。

回到教育教学本身来说,听读思说写,这五种能力都是塑造自己的途径。而思考力又是这五种能力的核心。“学而不思则罔”,思则变,变则进。教师学会思考,才会有专业成长;学生学会思考,才会获得智慧。

回望心中这片飘逸着花香、缀满果实的“生命之园”,激动之情又一次油然而生。因为选择了教育,我才拥有了这方美好的精神家园;因为投身了教育,我的生命才有了如此的况味。

童年、教书、读书、旅行、思考、与优秀思想交汇,这里的每一个时空,都是一幅生活的画卷,每一个时空,都留下我生命萌发成长的印记。

我想,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不断地修炼,让我们的生命芬芳多彩,也让我收获了这片“生命之园”。

我爱这片“园子”,这里有我的童年、我的热情,我的事业、我的学生,我的亲人挚友、我的生命导师,有我践行教育“回归常识”、思考教育意义、探寻教育旨归的精神原点和生长点。

望窗外,秋色正浓,漫山红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这是季节交替的旋律,是生命勃发的旋律。

我生命的田园芬芳四溢。初梦初语

童年,生命初绽,天真未凿。

捻一段童年的时光,忽然发现:童年的歌、童年的舞、童年的花、童年的梦、童年的率性与真淳、童年的每一股跃动的水流,都绵延在我们的生命里,不经意间都变成了生命的颜色。

好的教育,首先应该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守候童年,守望孩子们的幸福。在每次朝阳升起时,让清新的水汽、无穷变换的光影恣意充盈孩子的心房。

让“真”的雨露、“善”的阳光、“美”的清风,伴随孩子成长……我与杏园

杏园,我在岁月的深谷里不断地寻你,蓦然回首,你就玉立在我的面前,是梦是真,是念是暖……

从我记事起,记忆中便有了杏园。杏园,其实就是外祖父家的一个菜园,三棵杏树、一口老井、三亩半菜地,还有园中的一棵大榆树,是我儿时魂牵梦绕的地方。

我曾想,这个园子之所以被唤作杏园,或许就因为园中生长着的那三棵诱人的杏树吧。那灿烂的杏花儿、诱人的杏果儿,是我儿时最纯情的一个恋念。我爱杏园,正是从迷恋它们开始。

北国的春天总是来得迟,进入四月,依然是春寒料峭。但不管怎样,那三棵杏花都会如期开放。在我们眼里,杏花儿是春的使者,最早把春的气息、生命的气息传递给我们。

盼花儿开,盼春来,杏花儿开了,春天也就来到了。每年从这一刻开始,心便被杏园吸引去,一有空闲就往杏园里钻。

这个季节的杏树变化得特别快,暗红的枝丫才刚刚绽出苞芽,没过几天便结出红红的花蕾,一夜春风,像变了戏法似的,转眼便开出了鲜亮亮的花朵。盛开的杏花儿,清丽、温婉,那淡淡的粉色在阳光下分外耀眼。淡淡的花香,幽幽地溢满整个杏园,又从杏园一直飘到我的心里。

守在树下,看杏花儿在清风中摇曳,看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浮,心也跟着一起舞蹈。

杏花儿开了,温馨了整个杏园。仿佛是受了那片花海的感染,不久,园边的小草、畦埂上的各种野菜芽,都使劲儿地往外钻。

那是杏园中最早展现出的绿色,那嫩嫩的柔柔的绿,萌发着无限的生机,不断地在杏园中蔓延。这时候,外祖父、外祖母每天来园中的时间也多了,不上课的时候我便跟随其后,也就是从那时起,记忆里便铺满了红红绿绿、黄黄紫紫的瓜果蔬菜,也铺满了金色的阳光。

种在老井边的两畦韭菜,是杏园里最先长出的。它和那些小草一样早早便冒出油绿的新芽。

外祖父告诉我:韭菜是蓿根草本植物,好侍弄。我那时对这些还似懂非懂,只知道,韭菜的根芽生长在土壤中,经历整个的冬季都不会冻死,待到每年的春暖花开,那芽就倔强地从土里冒出来,然后就长成绿油油的一片。

除了韭菜,外祖父还在园里种瓜,角瓜、黄瓜、南瓜、香瓜、西瓜都种。角瓜、香瓜、西瓜要压蔓掐叉,黄瓜、南瓜要整枝上架。我看过外祖父给西瓜掐叉,就是留下两三根藤蔓,其他的都掐掉,目的是给主根上结的瓜留有足够的空间和营养。

跟在外祖父身边,我学了很多关于栽种的知识,也渐渐对种植产生了浓郁的兴趣。

一个夏天的早晨,我跟着外祖母去给角瓜做人工授粉(我们那时叫“扣花”)。迎着夏日灿烂的朝阳,我与外祖母来到田边,一下便被眼前繁茂的景象吸引住了。角瓜秧大约有半亩地,长势特别好,瓜秧一棵挨一棵,每一棵瓜秧上都盛开着几朵黄灿灿的角瓜花儿。我忽然发现,原来角瓜花儿也那么美,它们披着晶莹的露珠,在金色阳光的照耀下,娇嫩嫩、水灵灵、湿润润,叫人好不欢喜。我观察着,那些角瓜花儿虽然外表相似,但仔细一看,却是两种不同的样态。其中一种花心吐着娇美的花蕊,花药上披挂着黄绒绒的花粉,那花蕊娇嫩欲滴,不小心一碰,那粉就会落在手上、衣服上,染上角瓜花粉的手和衣服,随之也就成了黄黄的颜色。

外祖母说这样的花是雄花(公花),雄花落了是不坐瓜的,它的作用是授粉,把那些花粉传给雌花(母花),雌花才能孕育出一个个瓜娃来。我怀着一种敬畏和好奇,继续仔细观察,真的发现有的角瓜花花心里生长着的是一个肥嫩嫩的柱头,柱头是浅黄色,羞答答地掩藏在花心里,看上去那么可爱、迷人,那长着柱头的花儿一定就是雌花(母花)了。我边认真观察,边学着外祖母的样子,把正开放的雄花采下,轻轻剥去花冠,露出雄蕊,再在雌花柱头涂抹几下,然后就把那雄蕊轻轻放在雌花的花心里。

这是多么美妙的劳动啊!童稚的心,涌动着无边的好奇、惊喜、快乐……

于是,给黄瓜、南瓜、豆角、西红柿整枝上架,帮忙栽种茄子、辣椒、橄榄菜秧,便成了我放学后的日常课。

绿叶菜也是园中的一大景致,白菜、生菜、菠菜、芹菜、香菜……一畦畦,一片片,绿油油,嫩生生。那些绿叶菜喜水,只连续一周不下雨,外祖父就要浇灌一次。这时候,老井便发挥出巨大的威力。那时候没有水泵,从井中提水靠的是人工和井上的那架水辘辘,用辘辘把水斗放下去,水满后再摇上来,然后把水倒在垄道里,一斗一斗再一斗。清清的井水,顺着垄道流进菜畦,要不了多久,被浇灌过的菜苗就挺起胸膛,焕发了精神,一夜之间就长出老高。

杏园老井的水是甜的,滋养的每一畦菜都有一种甜美的味道。杏园的土壤是香的,孕育的无数蔬菜瓜果都散发着香气,吸引了无数的蜂蝶、虫鸟前来采花饮露。我见得最多的是蝴蝶、蜜蜂、蚱蜢、青蛙、蟾蜍,偶尔也可见到几只蜻蜓飞来飞去。

我喜欢在园中痴痴地看蝴蝶飞舞。盛夏时节,园中的蝴蝶多得数不胜数,白花的、红花的、紫花的,都是那样美丽。那些小精灵在蔬菜花间翩翩起舞,常常看得我眼花缭乱,连心都跟着飞起来。蝴蝶双双飞,相依相恋,即使落入草丛也不分开。每次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都会很感动,听了外祖父讲的“梁祝”,更对那翩翩的蝴蝶产生了无限的遐想,那双双飞舞的蝴蝶莫非就是身化彩蝶的“梁祝”?思绪飘得很远、很远……是迷,也是恋。

杏园东南角的那棵大榆树永远是那么生机勃勃。特别是到了夏季,大榆树枝繁叶茂,我在树下乘凉、玩儿五虎,或是静静躺在绿荫下看树影婆娑起舞,听风的声音、鸟的声音、阳光的声音、植物拔节的声音,一切都是那么沉静恬美。

秋天的杏园是一个五彩缤纷、果蔬飘香的诱人世界。绿色的瓜、紫色的茄子、红红的辣椒、紫莹莹的萝卜、黄澄澄的杏子,只那可爱的样态和颜色就十分诱人。在园里采收也是一件乐事。眼看着一个个瓜果被装在筐中,一个个大土豆从土里被挖出来,真有一种收获的喜悦。

我与杏园一起生长,它让我认识了土地,认识了自然世界的多姿多彩,认识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认识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认识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也让我渐渐知晓:自然万物,各有其生长特点、生长规律,只有顺其自然,它们才能更好地生长。

杏园之于我,是一方生命之园。它赋予我自然的营养、童年的趣味、成长的智慧。我真不知道,如果没有杏园,我的童年会怎样,我的未来会怎样。我深深懂得,我与杏园是一体的,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就根植在我生命的园里。悠悠幸福河

一直都很喜欢有水的地方。水能滋养万物,更能温润心灵。江河湖海,凡是有水流动的地方无不令我向往,也无不让我深深地怀恋与感动。这一切,都源于我心中一直奔腾着一条绵长温暖的水流,那是陪伴我走过童年时光的河流——幸福河。

清雅、纯净的家乡小镇,背靠几座秀丽小山连成的“愚山”。山的后面是波涛滚滚的西拉木伦河,幸福河就是从“愚山”的最西端、西拉木伦河的上游分出来的一个小小支流。

从西到东,它流经整个小镇,清凌凌地蜿蜒流淌,像是铺展在小镇前面的一条闪闪发亮的银丝带。

每天,我们感染着它的气息,沐浴着它的温情。它流进我的心里,也流进我儿时幸福的梦中。

春天的幸福河,清澈、激昂、生动,孕蓄了一个冬季的内韵和力量,连那汩汩流淌的水声都那般响亮和振奋人心。春季的河水很凉,我们不能下水,但河的两岸是我们探春寻柳的好地方。看柳枝渐渐冒出新芽,看苇草偷偷绽出新叶,听幸福河水淙淙流淌的美妙声音,我们的心与幸福河、与整个春天一起萌动、激昂。

夏天到了,幸福河处处长满了诗情,水光潋滟,静婉、温柔、舒展、明亮。岸边的柳树与水草长得蓬蓬勃勃,柔枝披风,青草带露,真让人心旷神怡。更吸引人的是河里生长着无数水的生灵:有鲫鱼、鲢子、泥鳅,还有一种叫作33618.png鱼的鱼,大脑袋,身体越往下越细。这种鱼没有鳞,浑身光滑得像涂了油的小孩儿的身体。除了鱼之外还有蝌蚪、小虾、小水虫等,水草茂盛的地方也常有水獭、水蛇出没。这一切,都让我们更加迷恋幸福河。

大人午睡时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光,那时的幸福河便成了我们自由玩耍的天堂。最有趣的是捉小鱼、捉蝌蚪。用手或者小铲子在河岸边挖出一个个小水坑,用泥沙把四边围高一点,用水盆把水坑灌满水,这就给小鱼、小蝌蚪们建起了另一个家。五六月份的时候,蝌蚪多得数不胜数,蹲在水浅的地方用手轻轻一捧,几只或者十几只小蝌蚪就会落入我们的手心。捧在手心里的小蝌蚪活蹦乱跳,小眼睛眨呀眨的,软绵绵的身体贴着我们的手心,痒痒的、暖暖的。我们轻轻地把它们放在建造的“家”里,它们就在那儿快乐地游了起来。

抓小鱼就没那么容易了,那些小鱼太机灵,眼看着它们游过来,还没等你伸手去抓,它们便嗖地一下“飞”到很远。据说它们会听声,有一点响动就会立刻逃开。我们只有变换一种方式,寻找水再浅一点的地方蹲下来,静静地等待着……忽然有几条小鱼游过来了,我们便迅速跳进水里用水盆去舀,一次不行就两次,功夫不负有心人,总会有几条小鱼被舀进水盆中,虽然数量很少,但我们也很满足了,乐颠颠地把小鱼放进水坑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小鱼游来游去……

正午的幸福河在灿烂的阳光下清透、明亮,它和我们一起欢笑着、幸福着。我们坐在用石头垒成的小凳上,用树枝做伞遮阳,小脚丫伸在温热的水里……世界是如此安静美好、澄澈无瑕、丰盈无比,幸福是如此简单、纯粹。

幸福河是家乡人的生命河,听大人们说,那时全镇大大小小的田园都是靠幸福河的水来浇灌。有幸福河水的浇灌,家乡人是富足的,有幸福河水的滋养,家乡人是幸福的。初中时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想来便是这样令人沉醉的场景。

冬天到了,幸福河的水冻结了,幸福河变成了冰河。我常常望着那宁静的冰面凝想:那些小鱼呀、小虾呀,不知都跑到哪里去了,它们会不会冻死?这个问题,在小舅那里得到了答案,他告诉我:到了冬天,河水表面被冻结了,但水深的地方,还有活水流动,那些小鱼小虾都跑到了水深的地方,或者钻到水底的泥沙里冬眠,那厚厚的冰层就像给它们盖上一层棉被,为它们遮挡住严冬的风寒。到了第二年雪化冰融,那些鱼呀、虾呀都会活过来。小舅还告诉我:生长在我们北方地区的鱼虾都非常耐寒,在4℃左右的水中就能活。

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想让这个答案得到验证,只有撬开那厚厚的冰层。于是,我试着用铁棍刨开一个冰洞来探虚实,却总因为力气太小而难成心愿。

这件事成了我的一个心事。终于,有一个冬天,这个答案得到了验证。不知是谁在河面上刨开一个冰洞,也不知那刨冰洞的人到底为何而为,但那个洞,却“洞”开了我久聚心中的疑虑。我大喜,和伙伴们小心地走近那个冰洞,定睛凝视,原来厚厚的冰层下面,真的还有另外一个世界——水的世界。

看来,那些小精灵们真的是有活路的,我惊叹不已。

冬季的幸福河平滑如镜的河面,是孩子们最好的游乐场。打冰尜、滑冰车……

那时我最羡慕那些会滑冰的男孩子,他们穿着冰鞋,在冰上尽情滑行,那姿势十分优美、舒展和潇洒。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会滑冰。

我第一次跟小舅学滑冰,穿上冰鞋,把鞋带系紧,然后慢慢站起来,先在场外平地上练习像平时一样走路,感觉自如了,再慢慢走近冰场,学着滑行。小舅一边介绍着,一边在旁看着我,他既不帮我穿冰鞋,也不扶我练习走路,即使我摔倒了,他也要让我自己慢慢爬起来。后来他干脆就丢下一句话:“自己练习吧,不怕摔跤你就能学会”,然后穿上冰鞋,轻盈地从我的身边滑走了。“这算是什么师傅呀!”我心里抱怨小舅的怠慢,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刚刚学着走路的小企鹅。

忘记练习了多长时间,也忘记摔过多少次跤,我终于学会了滑冰。

后来我知道:滑冰是一项集速度、协调、力量、耐力、柔韧、平衡、灵活、优美、稳定于一身的运动项目,有助于锻炼身体的协调能力。从自己学滑冰的过程中,我更体悟到:这种速度、协调、柔韧、平衡、灵活、优美、稳定,不会一蹴而就,而要经过不断地练习、体验、磨炼渐进而成。毫无疑问,“耐力”很重要,这应该就是小舅说的“不怕摔跤”。

那个冬天给我最深的记忆就是滑冰。我想,是幸福河给予了我勇气、智慧、执着和坚定。

我终于明白,这么多年来,幸福河在我心里沉淀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会不断地回想。我是喝着幸福河的水长大的幸福河的孩子,是幸福河养育了我。

幸福河的灵动、激昂、温情,至今还在我的血管里翻腾。马兰花儿开

童年的一份天真、好奇、痴爱,在今天看来,是生命的至纯至真。它们为生命留下一片片芬芳。

经历了冬季寒潮与冰霜的洗礼,四月的北国,显得格外精神与秀丽。盼望了一个季节,等待了一个季节,想念了一个季节,北国的春天在孩子们的望眼欲穿中、在孩子们美丽的幼梦中款款而深情地走来了。

草绿了,树绿了,山也绿了……当绿色装点了整个乡村,山野中、草甸上各色的野花也都次第开放,那是记忆中家乡最美的景致。我的童年就与这烂漫的山花结下了不解之缘。

家乡的春天,虽没有江南众多的名贵花种,却有着开不完的各色野花。蓝莹莹的鸽子花、黄灿灿的金针花、粉绒绒的蝶恋花、火红火红的小百合……那样的妩媚、动人、耀眼、绚烂,让我们的心也沉醉,于是,我们牵恋着它们、呵护着它们,与它们为伴、和它们对语,做着花儿的梦……

记忆中,鸽子花的花期很短,花瓣也很脆弱,从开到落最多只有十几天。我们当然是不会甘心的,那么美丽的花怎情愿它枯萎凋零?所以,每到鸽子花开放的时节,我和小伙伴们总会开展“解救鸽子花”的行动——爬到山坡上把鸽子花从土层里挖出来,然后带到家里,插在盛满水的瓶中,鸽子花也真领情,倔强地抬着她娇美的头,让满屋溢满馨香……

然而,一天、两天,鸽子花还是凋谢了,它把生命的最后的一份美艳、最后一缕幽香留在小屋,留给我。眼睁睁看着那么美丽的花朵枯萎凋落,对于一个爱花的女孩子来说,总不免黯然神伤。好在,山野中还有很多很多的花儿盛开着,我的花儿梦还可以继续。

家乡的六月到八月,是马兰花盛开的时节,马兰花不择地势,山野中、草甸中、土坡上……随处可见她的倩影。我爱马兰花,它是我童年最美的一个梦。

初夏,星期天,我和莲妹商量好要去离家不远的敖包山看我们的马兰花,说是“我们的马兰花”,一点儿都不为过,因为在我们心里,那些花儿都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会把那开满花的山坡分成片,那一片是莲妹的,那一片是我的……

我们走上山坡,只见一簇簇、一丛丛蓝色的马兰花开得格外美丽耀眼,阵阵清香,仿佛从天边飘来,柔软、细腻。在莲妹的那片花海里,有一丛长势特别好,叶茂花多,有几个大大的花骨朵儿正含苞欲放。我俩就围坐在这一丛花前,久久地、久久地凝视着这蓝莹莹的精灵,不愿离去,也不舍离去。莲妹忽然提议说:“天色还早,我们就守在这里等待看花开吧。”“看花开?好呀!”我一下子被这个提议打动了,我还从来没有看过花儿开放的过程,如果能亲眼看见,那该是多么美妙的事呀!于是,我们两个小姐妹就那样痴痴地、傻傻地,蹲在山坡上,守望着那含苞的花蕾,等待它的开放。

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可那几个花蕾像是故意捉弄我们一样,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我们就继续等。已近正午,热辣辣的太阳晒得我们的身上和脸上也是热辣辣的,但是,我和莲妹谁也没提出要离去,还是坚持着……

也许是上天真心眷顾这两个爱花的女孩儿吧?忽然,一阵微风拂过,最大的那个花苞外层瞬间绽出两片花瓣,慢慢地、慢慢地,其他的花瓣也都舒展开腰身,绽放它们最美的姿态。开了!马兰花真的开了!一片温馨的香气浪一样翻滚而来,我和莲妹一下子都沉醉在马兰花的馨香中,不说话,也没有任何行动,只是痴痴地、痴痴地望着那丛美丽的花儿。生命的纯净之真,在心间淡淡升起。美丽的马兰花呀,就这样悄悄盛开在两个女孩儿的心里,这也许就是我们一生最美的相遇!

每天放学后,我和莲妹都要悄悄去看我们的马兰花,那感觉就像是做着一件无比庄严而神圣的事情。我们守着那份美好。

有一天莲妹对我说,她要和父母搬回沈阳了。一种莫名的感伤,一种依依不舍之情忽而弥散在我的心间。

六月说走便走,悄无声迹;七月说来便来,深情而寂静。七月来了,莲妹也要离开了。临走的前两天她要我陪她去看“我们的马兰花”。那一天,瓦蓝瓦蓝的天空,像刚用水洗过一样透明、澄澈,山野一片寂静、空灵。我们坐在那开满马兰花的山坡上,深情地凝望着那片天、那片地、那片美丽的花海,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呀,这里曾留下我们多少童年的梦幻,也曾留下我们多少美好的情谊……

我们就这样静静地凝望了许久,忽然,莲妹站起身来,径直向一丛盛开的马兰花走去,我没有跟着她,只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她走近那丛马兰花,慢慢蹲了下来,然后双手合十,似有所语。我知道,那是她与她心爱的马兰花做着深情的道别,用她与马兰花的花语。那一刻,我感觉整个山野都震撼了,因了那花儿、那女孩儿、那人间情味。

七月的一天,莲妹和她的父母一同走了,带着马兰花的梦,带着童年的梦,走向了那个陌生的城市,走向了她的新生活。于是,我守望马兰花的诗,唱着我们的歌,默默等待着重逢的日子。

十一岁那年,我也离开了家乡到外地读书,自此,也离开了我亲爱的马兰花。但心里的那份思念、那份感动却一直陪伴着我。是呀,马兰花开时,装扮了整个山野,而当马兰花落下时,却装扮了整个世界,装扮了我们一生。美丽的马兰花、坚强的马兰花,已开在我的生命里,花落,叶更绿,花尽,情依然。

原来,有些情感,是刻在心底的朱砂,不管历经多少年,都深挚得无法去告别,就如我对马兰花、对莲妹的那份纯真情谊。

又到了马兰花盛开的季节,凝想中,一缕幽香已悄悄飘进我的心里……听外祖父讲那书中的故事

多年来,我的耳畔,常常回响起外祖父亲切的声音;我的心底,始终铭刻着蕴含声音与文字之中的风华、理蕴。

外祖父去世快二十年了,但他常常出现在我的梦里。前天晚上我还梦见他,那情境仿佛是在杏园中,他的表情依然是那般宁静安然,长长的银白色的胡须,整个人看上去十分恬淡安适,和他生前的状态一般无二。

我把这个梦说给母亲,母亲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你是想你外祖父了。”我想,也许是吧。近期梳理书稿,时常就会想起他,因为我的童年很多是与他有关的。

我是听着外祖父的故事长大的。在我的记忆里,外祖父读过很多很多的书,而且会说书、会写诗、会写对联、会看风水,还打得一手好算盘。

印象最深的是听外祖父说书。那时候家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小镇上有个电影院却不经常放电影。所以,每当夜幕降临,各家各户的灯光亮起来,喜欢听书的大人和孩子们就聚集在外祖父家的东屋里听他说书。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那有趣的情景:外祖父总是盘腿坐在炕桌旁,那些来听书的大人或孩子们,有的围坐在外祖父身旁,有的坐在地上的板凳上,有的干脆就坐在外祖父家的窗台上。总之,炕上炕下都挤满了人。大家都很和乐,也很规矩,不管人多人少,只要外祖父一开嗓,屋里就立即肃静下来,只听见外祖父一个人朗朗的说书声。

那声音抑扬顿挫,充满磁性、充满诱惑,在清风徐徐的春夜,在月上柳梢的夏夜,在稻谷飘香的秋夜,在雪花飘飘的冬夜,穿越寂静的夜,传入我的心底……

外祖父讲的书很多,《儒林外史》《聊斋》《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林海雪原》……很多书名我已经记不太清。外祖父说起书来是绘声绘色。有一次他讲《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一节:

话说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备——刘玄德。有一天,他来到街上,走到一张榜文前,边看边长叹。就在这时,忽听背后有人说:“男子汉大丈夫不思为国出力,在这里叹什么气?”刘备回头一看,眼前站着一个壮汉,这人就是张飞。刘备抱拳稽首,说出自己名姓,然后说:“我想精忠报国,可惜力量不够,所以长叹!”张飞大手一挥说:“这没什么可难的,我可以拿出家产,招兵买马,创建大业。”刘备听后,非常高兴。二人携手来到一个小店,要了酒菜。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人越说越热乎。这时,门外突然来了一个红脸大汉,只见那人威风凛凛、相貌堂堂。来者不是别人,正是关羽关云长。刘备一看此人相貌不俗,连忙同张飞邀他一同饮酒,关羽落座,三人谈志向、说报国,越说越投机,一直到天色将晚才散去。第二天,这三人来到一个桃园,点燃香烛,拜告天地: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外祖父讲得激情澎湃,我听得热血沸腾,那些英武的形象,那些温情的絮语,那些时间和历史的画卷,跨越漫漫时空,一点一点地跃入我的心灵。我的童年生活,因为有了这些而充满梦幻和神奇的色彩,这也许就是童年阅读的张力。我常常被外祖父那些生动的故事感动着,也常常会浮想联翩,有时还情不自禁进入角色中。

依稀记得是一个秋季的夜晚,肃杀的秋风中携带着凉意,那个迷人的老屋照例延续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红楼梦》第27回“黛玉葬花”。

外祖父娓娓道来,声音中充满悲凄,屋里一片寂静,似有花瓣飘落下来,飘落在落满秋叶的院子里,落在我的心底,眼泪不知什么时候悄悄滑落下来。童稚的心很容易被打动,不知多少次,我在外祖父描绘的图画中、动人的情境中,走进一种生活,走进一个完全陌生而又充满诱惑的新世界。

听外祖父说书,让我每天心里都有一个盼头,焦灼而甜蜜。外祖父一字一句地讲,我一字一句地听。讲到“火烧赤壁”,我的梦里充满了翻卷的江水;讲到“木兰从军”,我的眼前会浮现出一个女扮男装、驰骋疆场的巾帼英雄;讲到“林海雪原”,我的眼前又会展现出无数战斗英雄驰骋于茫茫雪原中的情景。想象,引发无穷的遐思。那些美好的东西,比如豪情、友情、爱情、亲情也因那澎湃的想象而发酵、升华。

除了说书,外祖父闲暇时还为我讲故事,“苏武牧羊”“曾子避席”“孔融让梨”“岳飞刺字”……我佩服外祖父惊人的记忆。在我的心目中,外祖父有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那些故事像开满各色花儿的树,长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和梦里。

外祖父还教我唱歌,虽然嗓子不太好,但他唱歌很动情。我至今还记得他教我的那首《乌鸦之歌》:“乌鸦乌鸦对母孝,乌鸦真正孝,乌鸦老了不能飞,就乖乖找小鸦替,小鸦到处去打食。打食归,献父母,老鸦在巢喜睦睦……”我和外祖父一个“小鸦”,一个“老鸦”,就那样其乐融融地唱着……

我很庆幸,可以与那些动人的故事、那些感人的歌相遇,而且是在童年与它们相遇。它为我的童年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也为我的生命注入了更多的精神元素。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书也好,歌也好,已不经意地进入了一个孩子的情感世界和生命的原野。

它们是“酵母”,在我的生命里不断发酵——

我爱外祖父,爱他的那些故事。虽然,他老人家连同那个长满故事的老屋早已经不在了,但他给我讲的那些故事,至今还在我耳边回荡。歌舞之恋

歌唱是情感的抒发,舞蹈是生命的表达,二者都能触及灵魂……

我从小生长的那个小镇,不但环境优美、人杰地灵,还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歌舞之乡。或许是从小便感染了歌舞的文化气韵吧,对歌、对舞,我一直有着一种原始的、莫名的痴恋与向往。

在我的心目中,那些歌者舞者都是美的天使,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唱的每一首歌,更喜欢他们在舞台上那迷人的姿态。

盛夏的草原之夜,有一种迷蒙的美。第一次看“乌兰牧骑”文艺演出,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舞台坐落在幸福河南岸幽静平坦的白音花草甸上,一个用草胚和木板搭成的十分简易的露天大台子,两盏挂在木杆上闪着“金光”的电灯,在我的眼里,却是十分华美与壮观。

悠扬的马头琴响起,十六位身穿蒙古族服装、头系红色彩带的女孩儿,舞动着优美的身姿,像蝴蝶一样翩翩飞向舞台中央。星辉灿烂,灯光闪烁,照着那些年轻漂亮的脸,我的眼睛一亮,心早已被卷入那美妙的旋舞里,舞动着,舞动着……

记不清那是什么歌、什么舞,只记得心是迷醉的感觉,好像被什么美好的东西包裹、拉扯着……

那天,我们大概看了十几个节目,除了舞蹈还有合唱独唱,印象最深的是男声独唱《草原夜色美》:xxxx草原夜色美/琴曲悠扬笛声脆/晚风吹送天河的星啊/汇入毡房闪银辉/草原夜色美/九天明月总相随/晚风轻拂绿色的梦/牛羊如云落边陲……美丽的歌声伴着阵阵的奶香、草香飘向草原的深处,又从那里飘过来,穿越人群、穿越星空,直抵我的心间。此时,夜正浓,情也正浓,也许是歌词的美正好映衬了那美丽的夜晚,也许是因为一颗年轻的心早被那美的歌舞征服,总之,我有一种被融化了的感觉。美丽的歌舞已经流淌在我的生命里,永远都无法分开。

对歌舞的挚爱,让我多了一份执着,也让我们本就和谐的家常常充满欢声笑语。

听妈妈说,那时我常常一个人跑到没人的地方扭来扭去地练舞蹈,有时边唱边舞,那陶醉的样子令妈妈至今说起来还笑个不停。

我的三个舅舅都会拉胡琴、吹笛子。那时候,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拉起胡琴或者吹起笛子给我们伴奏,让我们唱歌,我们就欢天喜地地唱……那是多么令人陶醉的欢乐气氛啊!琴声、笛声,伴着童稚的歌声、笑声,飘荡在小院的上空,也飘荡在我们的心里……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被选入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有了专门的音乐老师辅导练声和排练舞蹈。在文艺宣传队里,虽然我的音乐资质不是很出色,但我却是最用功的队员,只要是音乐教师布置的练功项目,我都会认真去练习,所以,几次演出后我便成了舞蹈队里的领衔演员。音乐老师夸赞我是表现力最好的孩子,我当时还不能领会所谓“表现力”的深刻内涵,但我相信,我是在用心舞蹈,用心捕捉那美妙的神韵。每一次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我都会如醉如狂,仿佛有一种东西召唤着我、牵引着我,我感觉我不是在跳舞,而是在追逐,在奔跑,奔向草原、奔向大海、奔向太阳、奔向一个无比美妙的世界,那是一种身心灵的完全融合。

十三岁那年,我又被选入镇上的文艺宣传队,自此便有了更大的表演舞台。宣传队的队员大多是本地最优秀的歌手、琴手、舞蹈演员,还有一些是来自沈阳、上海的知青,他们多才多艺又充满朝气。

我是队里唯一的小不点,得到了哥哥姐姐们的无比宠爱。他们常常领着我去练功、看山水,有两个大姐姐还经常给我梳洗打扮,给我买蝴蝶结扎在两个小辫儿上。我喜欢那里的生活,我陶醉在真情的世界里,陶醉在歌舞的世界里。

记得每次表演那个《逛新城》,我都会赢得热烈的掌声。边歌边舞,用歌声和舞蹈尽情表达父女俩“逛新城”的喜悦,我感觉那时候我不是在舞台上,而是跟着自己亲爱的老阿爸,走在令人神往的草原新城。那个时刻,我真正体会到了歌舞的力量,歌舞的美好。

我喜欢歌舞,不但因为它的音韵之美、和谐之美,更在于它是一种生命的表达、爱的表达,是生命力量的释放与迸发。我喜欢那样投入、沉醉、忘我的感觉,圣洁、优雅、高尚、恬淡而又热烈。它承载我的忧伤,寄托着我无尽情思和绵延的爱,也让我的生命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时光流转,我离开了歌舞之乡,离开了文艺宣传队。但我一直爱着歌舞,爱着那样的韵致。如今自己虽然歌喉嘶哑,身体也不再那么柔软,但那份执着、那份爱却从来都没有离开过我。真的,不论我身处何方,每当听到那悠扬的乐曲响起,我就立刻像孩童一样跳跃、旋转……

我常想:一个人能够保持一颗童稚之心真好,它会让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忘记烦忧。我们的生命需要那样的状态。

去热爱歌舞吧,它会让我们永远保持一份真性情,保持一颗不被浮躁侵蚀的“文艺”心。妈妈,我们心中的太阳

全部的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生活端正和完善上。——托尔斯泰

流年似水,温情如花,老妈今年已经七十一岁了,但她的生活还像年轻人一样充满诗意。她是个非常普通的女人,没读过几年书,也没做过什么像样的工作,但我一生都在仰望她。

老妈温厚善良,她十九岁便和我老爸结婚。那时,祖母早已过世,和他们一起生活的有祖父、未出嫁的姑姑、读高小的二叔,还有双目失明年仅十三岁的小叔。一个刚刚步入青春年华的女孩从此便担起了家庭女主人的重任。

外祖母曾给我们讲,老妈那时非常不容易,她一边要照顾一家人的生活,一边还要在爸上班的那个学校做工。姑姑出嫁后,照顾小叔的事就全部落在她的肩上,但她从不抱怨,她早已把小叔当成了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孩子。

小叔是个盲人,脑子也有些迟钝,但他却能体会到一家人,特别是老妈对她的好,他依恋她、爱戴她。

二叔成家后,有一次把小叔接了过去。大约是一周后,爸去看他们。吃过饭,小叔听说爸要走,拿着自己的包裹就跑出来要跟爸回家。婶婶问他为什么要回去,他先是嘴里嘀咕着不说话,可能是怕爸不带他走,最后还是喃喃地答道:“我想家,想嫂子。”听了这话,看着眼前这个傻乎乎的弟弟,刚强的爸眼睛湿润了……

那时我已经记事,我清清楚楚地记得,爸领着小叔从二叔家回来时小叔那高兴的样子,这个三岁就失去母亲而又双目失明的男孩早已把年轻的嫂子当成了自己的妈妈。他的眼睛虽然失明了,但是他的心是透着光亮的,是妈妈给予他母亲般的温暖与爱,让他的心不断地感受到光明和家庭的温暖。

爱是可以传递的,妈妈爱小叔,我们也爱小叔,小叔也爱我们一家。只要能帮忙干的活,小叔总是尽量去干,比如帮忙带孩子、往家里背柴,老妈把捆好的柴放在小叔的肩上,小叔就一溜小跑地把柴背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日子过得安稳而又充满温情和快乐。

老妈不但对我们、对小叔如此疼爱和呵护,对别人家的孩子也是那么充满爱心。

莲妹是老妈在幼儿园工作那段时间带的孩子,她是白叔家的独生女,娇气任性,吃饭一定要吃白米饭,吃菜也总是挑挑拣拣。可能是因为偏食导致营养不良,莲妹从小身体很瘦弱,白婶很着急但也没办法,老妈就把莲妹带到我家和我们一起玩儿。莲妹比我小一岁,老妈总是嘱咐我要多让着莲妹、照顾莲妹。那时我家里也没有什么好吃的,老妈就想方设法做一些比较稀罕的饭食给我们吃,比如豆面卷子、瓜菜饼、榆钱饭等,看到我们都吃得津津有味,莲妹也吃,后来她竟然爱上了我家那些比较粗糙的饭食,成了我们家的又一个宝贝闺女。“爱的给予既不是谦卑地奉献,也不是傲慢的施舍,它出于内在丰盈的自然而然的流溢……”

老妈是一个温暖、和善、柔情似水而又十分坚强的女人。她用温情和爱,温暖着这个家,也温暖着周围的人。

一向身体健壮的老爸,四十岁那年忽然就病倒了。那是一个秋季的夜晚,爸忽然腰疼得厉害,他脸色煞白,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额头和脸颊流下来。看着爸那痛苦的样,我们都吓坏了,老妈紧紧地握着爸的手,那样子恨不得自己能够替代爸的疼痛。爸平时经常看一些医学书籍,也略懂一些医术,他说不要着急,可能自己是得了急性肾炎,明天到医院看看就好了,老妈哪会放心,她让姐姐和妹妹守着爸爸,拉起我就去找大夫。

那是个阴天,外面很黑很黑,去陈大夫家要翻过一道山梁,可能是因为紧张,也可能是第一次走那么黑漆漆的夜路,一种恐惧感忽然笼罩过来。我跟在老妈身后,紧贴着妈的身体,磕磕绊绊地往陈大夫家走。老妈可能是发觉了我的紧张,她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轻声说道:“丫头,别着急,陈叔家就快到了。”她边安慰着我,边给我讲起了我小时候的故事,说我很小的时候就特别乖,很少有哭闹的时候,白天爸妈都忙,就把我放在外祖母家,外祖母忙的时候,老妈就把我用布袋捆在她的背上。我也不闹,而是自己玩儿,有时玩着玩着就趴在老妈的肩上睡着了……老妈的话是那么温柔,像漆黑的夜里燃起的一团火。我的紧张情绪不知不觉就烟消云散了,只感觉她那拉着我的手是那么温暖、有力。

爸患病的那段时间,老妈几乎每天都陪在他身边。晚上,爸有时腰疼睡不着,老妈也不睡,而是陪着他聊天,或者用热毛巾帮爸敷在腰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老妈的精心照料和大夫的积极治疗下,爸的身体逐渐好了起来,而老妈却瘦了一圈。

老妈还是一个乐观、豁达、心静如水的女人。她在幼儿园当过阿姨,在学校酒厂当过工人,在食堂给老师做过饭,她不论干什么都是那么认真、勤恳,不辞辛苦,她为人真诚、宽厚、热情、大度,和她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学校的老师们还有我家附近住着的知青,都亲切地叫她吕姐姐,都愿意和她亲近,把她当成主心骨和最亲近的人。

节假日是我家最热闹的时候,那些不回家的老师或者知青会聚集在我家,本来就不宽敞的三间小屋拥满了人。老妈每次都要留他们和我们一起吃饭,他们也不推辞,他们已经把这个简朴的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当成了他们感受亲情温馨的美好家园。

妈妈无私的爱感染着我们,也让我们学会了自信、坚定和不屈不挠。

还记得我刚刚离家读书的那段时光,每次老妈都会到车站送我,她没有太多的话,却总是用那么深情温暖的目光注视着我,一直等到汽车走了很远很远她才离开。我知道,那目光中包含妈妈太多的嘱托、期待、不舍和爱。多少年了,那目光一直定格在我的心里。

离开温暖的家,离开亲爱的妈妈,我想家啊,但我在心里告诫自己,我要学会坚强,我不能辜负妈的希望,于是我把思念化作一种力量,沉淀于心底。想家的感觉越浓烈,对老妈那份感情的体会就越深刻。后来这份感觉就变成了另一种东西——对美好人性、对真善美的敬仰和追寻。我对家的眷恋,对妈的思念也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努力学习,好好做人……

那段时光让我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我常常把那些感受诉诸笔端,剪一缕情思、叙一段佳话,寄给我远在家乡的爸爸妈妈。深沉的爱,点燃了我浑然不知的激情,我悄悄爱上了写作,我的书信,也成了爸妈那时最美好的一个期盼。

这是爱的诱发、导引、流溢……

老妈虽然上了年纪,但她还是那么热爱生活。她喜欢自然,正如喜欢她的孩子和她的家。前几日我带她去广场看花,那几日丁香花开得正艳,那一片片一簇簇粉色、白色、淡紫色相间的花儿绚烂夺目,散发着幽幽的花香。看到那美丽的花海,妈快步奔过去,她用手轻轻抚摸着花朵,嘴里不停地叨念着:“这花开得真好看,这味道真香啊。”她一边叨念着一边捧起一朵花放在鼻端嗅着,那忘情的样子,真像个孩子。

我慈祥的老妈,我心中的菩萨,她美丽的笑脸,她圣洁的心灵,像她手捧的鲜花。我想把整个春天送给她,我想让她永远生活在春天里。我相信美丽的丁香花永远开放在我美丽老妈的心里。

我敬仰老妈对待生活的态度,她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一种美好状态,她努力地生活着,简单而安静;她不辞辛苦地奉献着,欣然而执着。“她的微笑是上帝创造的,用来融化凡人的心。”这是著名摄影师鲍勃回忆第一次见到奥黛丽·赫本时的感慨。我喜欢这句话,不但因为它非常精确地描绘了奥黛丽·赫本那美丽动人、温暖如朝阳般的笑容,还因为它恰是我心目中对老妈美丽温情的诠释。在我们的心里,老妈是那么崇高和伟大,她心中装满着博大的爱,那么纯粹,那么温暖,那么圣洁。她一定不知道,在我苍白贫瘠的生活背后,因为她,因为她温柔的笑声和弱小但蕴藏着巨大能量的背影,我竟凭空多了不知多少勇气。

我相信爱是一种精神素养。母亲把她自己的爱无私地传递给我们,她用爱涂染了我们生命的底色,那么就让这爱,生生世世永远涅槃和轮回下去吧!

母亲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童真之美

童年的美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纯真无瑕,在于它的不可重复……中秋拜月

外祖父讲述的多彩多姿的故事里,那些关于月儿的美丽传说,曾为我的童年增添了很多神奇的色彩和趣味。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那些故事像一幅幅美丽的古典画卷,缥缈、迷离在我童年的遐想深处。

那些关于中秋节“拜月”的传说,更让我为之心动和向往。外祖母告诉我们:每年八月十五的那一天,月宫里也会过中秋节,所以,那天晚上月正圆的时候,如果你仔细地看,就能看到月亮上的嫦娥、玉兔、桂花树和吴刚……因为每到这个时候,嫦娥就要抱着玉兔从广寒宫出来到桂花树下看花,吴刚就会热情地捧出他亲手酿造的桂花酒来招待美丽的客人……

我期望那是真的,因为广寒宫太冷寂,我希望嫦娥姐姐能出来和我们一起享受快乐的生活,我更希望中秋节“拜月”的时候我真的能看到美丽善良的嫦娥姐姐和那个会捣药的小玉兔,看到挂满桂花的桂花树和那个在树下乘凉的吴刚。我守着这个愿望,盼望着每年中秋节的到来。

印象最深的中秋“拜月”,是在我十一岁那年的中秋节。月上柳梢,外祖母把早就准备好的月饼、西瓜、苹果、葡萄等摆放在院里的大桌子上,记得月饼和西瓜都是摆在最当中,西瓜切成莲花状,样子十分可爱、诱人。一家人围桌而坐,外祖母招呼大家吃水果,自己则点上一炷香,轻轻放在里屋的香炉里,然后双手合十放在胸前,嘴唇轻启,似有所语。那可能就是“拜月”吧,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心里充满着无限的虔敬……

月儿慢慢升高了,如水的月光倾洒在小院里,柔枝披风,空气里飘溢着果食的香味,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边吃着月饼、水果边聊天,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想,此时的月宫可能也像我们一样正在过中秋节吧,嫦娥姐姐穿的是粉红的长裙吗?小玉兔高兴吗?桂花树开的是紫色的花朵吧?还有那个吴刚他是捧着桂花酒在招待嫦娥姐姐吗?一切按着故事里的情境在脑中一一浮现,缥缥缈缈,朦朦胧胧……

童年的世界,真的是一个用想象力创造出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的想象力有多远,你的世界就有多远。我沉迷在自己的遐思里,天上人间已经完全连接在一起;一样的美好,一样的令人沉醉。

吃过了水果、月饼,大家就陆陆续续地回屋里休息了,我和妹妹事先约定好一定要等到月挂中天的时候看到那美丽情境出现再睡觉,所以,一直躺在被窝不敢闭眼。

晚上十点钟左右,我把妹妹从被窝里拉出来又一起跑到院子里。这时月亮已经升得很高很高,夜空中连一丝云都没有,显得更加寥廓、幽远、深邃、无边无际。我和妹妹带着好奇、带着向往、带着美好的祝愿,深情地凝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可是,不管我们怎么看,都没有看到嫦娥姐姐和玉兔出来,也没有看到桂花树和吴刚……也许还没有到月亮最圆的时候吧,我们就继续等,继续看……又看了一会,妹妹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央求我说:“姐姐咱回去睡觉吧,今天嫦娥姐姐可能不出来了。”我是不死心的,就哄妹妹。不知什么时候我们都进入了梦乡,醒来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是妈妈半夜起来发现我们睡在外面,把我们抱进屋里的。

我很遗憾那天没有坚持到嫦娥姐姐出来,后来也没有看到,但我坚信,嫦娥姐姐、小玉兔、吴刚和桂花树就在月宫里,日子虽然很单调,但他们相互陪伴,也算平安静好。

童年的梦总是那么美好,就是从那些梦开始,生命里便多了另一片天空,属于我和月儿的天空。名弟

名弟小我九岁,我们姐弟五个虽然他年龄最小,但爸妈从不娇惯他,他从小机敏伶俐、自由独立,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总是闪动着灵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